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精选(九篇)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

第1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素质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01-01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深奥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的教学经验,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的依赖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被动的听取教师的授课,不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且学生听讲的时候,往往注重死读书,一味的记录课堂笔记,根本就不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式。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且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的情境中,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归纳其中的奥妙,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但是老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因为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演”。作为当代一线教师,要做好备课的工作,准确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达到运用运用的境界和提高数学修养目的。

2 组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且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学生遇到困惑或者困难的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探索,最终将问题解决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只有主动的参与其中,才能够感悟数学思想,收获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敢于提问,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只有学生自主的参与训练,才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定要切合教学意境和学生的实际,同时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朝夕可以养成,其往往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等多方面。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会将知识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剖析概念的内在含义,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制定计划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有针对性的听讲,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克服困难。但是,计划一定要以自身的实际状况相符,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课前自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自学不要流于形式化,而是要注重质量,争取在课前将教材上的知识理解了,课上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因此,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式的主要阵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单单要讲授学生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对于数学教师来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为终身学习做铺垫。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大多数学生反映数学的学习非常枯燥乏味且非常繁琐,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更加不用说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了。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求知欲望,从而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理应是一门生动有趣、充满魅力的学问。再说,数学并不始终贯穿着纯技术性的操练,就是作为逻辑思考过程的“解题”,也追求简捷明快和最大限度地完美,数学工作通过巧妙阐明自然法则,催生出美丽的定理.数学从自然界的不可思议、神秘莫测中发现真理的过程,必定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乐趣。另外,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真心的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同时教师还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给予自己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确保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不断的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情感投入,促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数学学习,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尹兵.在数学素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56):46-47.

[2] 刘华琦.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1(8):15.

[3] 郑强.论数学素养及其在数学课程中的价值体现[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6-128.

第2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出发,大家对课堂的关注不再只集中注意看教师是否认真教学,学生实际有无学到知识,是否掌握技能,能否“学有所得”,能否“学以致用”也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要掌握基础、扎实基本功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轻松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对于数学这门课来说,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牵涉到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运用能力已成为近几年数学知识考查的重点. 面对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领会大纲基本精神,对教学内容要了如指掌,明确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点,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重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起到深化教学的作用,而习题的布置也要经过认真筛选,要有示范性、典型性、探究性,既能落实基础又可强化基本技能. 总而言之,数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例题、习题落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快捷地扎实基本功.

2.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学生主动学.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他们才会热爱学习. 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很重要. 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应该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应倡导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设置、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解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游戏,或者设置相应的情境辅导教学. 例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导入:小红去街上买苹果,价格是每公斤9.8元,现在称出苹果重10.2公斤,小红随即付了99.96元. 小红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说说你的想法. 生:小红带了计算器. 生:小红心算能力强. 师:为了弄清楚小红为什么这么厉害,请同学们到书里找找答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是怎样计算的:9.8 × 10.2 = (10 - 0.2)(10 + 0.2) = 100 - 0.04 = 99.6. 师:请问,他这样算正确吗?请同学们验证一下. 这种运算是不是一种巧合呢?你能说说你的观点吗?从类似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这样一步一步导入课题的话,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另外,在充分理解、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更为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 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乐于学习

每一名学生都渴望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注,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能听到老师的赞扬,希望得到同学的注意. 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并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要实事求是,是优点就赞扬,但对其不足和错误也要及时地指正,并督促其改正,同时要告诉学生你一定可以做好的,要给予他希望,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关注,从而引导他积极地去面对去改正.

4.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即学以致用. 这就表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再只是简单掌握几个知识点,而是要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不仅要注意传授知识,也要注重传授运用知识的方法.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可以用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联系实际成了传授知识应用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学习角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设计几个图形,如设计电视塔或者一个艺术造型,等等. 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所学知识,又加强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学课堂不再仅仅限于关注教师的教学,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掌握了基本技能,能否“学有所得”等都成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关注点和研讨点. 本文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研究怎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希望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燕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农家科技,2011(04):51-53.

第3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力越来越强烈,学生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各种辅导班也越来越多,学生厌学现象也逐渐严重,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具体方法措施

1.创设课堂情境,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时效性

课堂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老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情境创设:

①趣味横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新颖而又有趣的问题,或者是创设一些类似于故事等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探求新知。

②前后相连,温故知新。数学知识前后之间联系性很大,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让学生时常复习旧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从中引出新的知识和问题。

③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设置问题的同时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利用课堂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提高课堂时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运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也应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些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

3.利用问题法教学法,解除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课堂时效性

有人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探讨,可以解除学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以及建模,解决问题等思维环节,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反复结合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时效性。

①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

例如:在平面的基本性质这一节的开始之前,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在一个平的桌面上,如果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上面,为何整个直尺的边缘都在桌面上?”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学生却是难以解答,这样数学知识就回归到生活中去,并且由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引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②把数学中的一些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进行探索。

例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有这样一道证明题“平面内有n条互不平行的直线,同时,任何三条都不过同一点,证明这n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n)=n(n-1)/2。”,在讲解这个题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把问题具体到生活中,例如把直线看做是直的铁路线,交点看做是设置的车站,最终求需要设置多少个车站。这样把结论性的问题具体化,而且和实际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4.“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提高课堂时效性

学习之道在于悟,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说明学生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然而,领悟是通过思考而得到的。如果只是单纯的解题,那么也只是一个低级的经验水平,要想提高解题能力,就要思考解题时的整个思维过程,并且进行探讨,总结,这样,就能够提高解题能力。那么,应该如何去思考,老师又该怎么引导?

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可以培养认知能力,培养学习潜能,让学生从中领悟同类题型的解法,以及相关题型的解法。

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题,而是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方法。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题意理解过程,寻求自己的思维途径,明白为何自己要这样去理解。让学生从根本上清晰解题方法。

③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很强,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并且建立知识结构,这样知识结构就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方式,并且加强了知识巩固。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优势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实现了新课改的目的,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意识,另外也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自主学习的素质,符合学生的需求,得到了老师以及学生的认可,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小结:

综上所述,时效性决定着课堂的整体质量,它能够帮助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能,把学习转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值得老师们终身去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永恒.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几点方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1,27(2):117―120

[2]王瑞萍.别致的情境 异样的精彩――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1):8―10

[3]杨林方.农村数学教学如何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2):69―71

第4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

现阶段,初中教师虽然都是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的所谓“科班”出身,其知识结构相对较全面,然而接触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还是有不少问题,这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初中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课本的知识结构,探究初中数学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自如,深入浅出,即人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拥有长流水”,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还要着眼于课程综合化的趋势,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体验新的教育理念,增加知识,学会学习,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汲取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并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同时,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因为,学生的成长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孤立封闭的学科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之间必须进行合作教学,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革新能力,以适应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教师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和研究学生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新接一个班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特别是七年级新生,他们来自不同的村级小学,不但小学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习的方法差异较大。教师可与学生个别接触,召开班委会以及进行双基摸底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基础较差的及对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和完全失去信心的,老师要迅速的“对症下药”,拿出方案。第一步便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会议主办者请著名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给广大爱好数学的青少年题词,他提了四个字――“数学好玩”。在他的心目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潜力的头等大事。确实,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产生浓厚兴趣以后,他(她)通常会自觉地投身到相关的活动中去,千方百计地弄清其中的奥秘,想方设法的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可能极大地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即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泰勒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杜威的话:“当学习是被迫的,不是从学习者真正的兴趣出发时,有效的学习相对来讲是无效的”。学生学习无兴趣,老师教学事倍而功半,反之兴趣浓厚则事半而功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开始的几堂课给学生简要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关数学家的光辉事迹,数学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给学生讲一些学生都能感兴趣的趣味数学问题等。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化归能力,数学探究能力和推理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和数学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现象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知识诚可贵,能力价更高”、“授人以鱼仅得一餐之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明白“教是为了不教”。这都说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即终身学习理念。为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好充分的准备,彻底改变教学方式,不要想的是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是老一套。要改变向学生单方向传授和灌输知识,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新时代赋予教育新的启示:必须改变单纯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即强调以人为本的学习,不仅强调获得知识,更重要强调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及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交往能力及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老师要充分准备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要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工作相结合。

三、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工作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等的差异。一个班上好中差学生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面临怎样对差生进行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都要让每一位学生有“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感觉,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先试着解决,集集体智慧攻克之。特别是差生更要有耐心,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对学生必须严、爱相结合,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要真心地爱护和帮助,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帮助差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人最难得,莫过于战胜自己”,学生如能做到战胜自己,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而激励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培养其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差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极大地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优生以“压力”,让他们“更上一层楼”,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区别对待,防止分化

第5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知识性、启迪性、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心理。教师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今,教育的趋势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数学教育亦是如此。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更新观点、开拓创新,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合理的情境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的,也是能够学好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笔者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三、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

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五、注重非智力因素

在目前的学习压力下,普遍的心理困扰有:学习竞争激烈,课业压力过重,各方面的期望过高,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等造成厌学情绪加重。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方法、战胜困难、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自信心的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充满关怀以及和谐气氛下学习成长。

总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鲜活的个体,实行新课程标准,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十根手指有长短,更别说是来自各个家庭的性格迥异的学生了,他们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上都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然后再教给他们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成绩的提高,自然而然也提高了全班的成绩,当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沈晓林.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

[2]石和玺.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教育革新,2007(9).

第6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琼海市烟塘中学 冯文琼

本文首先从数学课堂中存在的现象入手,提出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数学教学有效性这一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再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工作重点从和谐师生关系、转变备课着力点、主动驾驭教材、设计以学生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和调节课堂教学的板块设计五个方面阐述了进行有效性教学的五大策略;最后对研究的成效进行了分析说明。

一、提出问题

问题一:经常会听到有教师这样抱怨:“同样的内容,我一模一样地讲了三遍,学生仍然听不懂。这些学生真笨!”

分析:这里有一个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既然第一遍讲解学生没有听懂,就说明教师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或设置的教学坡度不切合学生实际,以致学生不能接受。教师再一次讲解时就应当调整教学,如果仍然按照第一遍的教法重复一遍,非但不可能达成教学效果,反而浪费时间。也就是说重复第一遍教学的做法是无效的,教育质量是低下的。而这种不反思教学、只埋怨学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问题二:人教版一期课程改革时,学生学习“整式”这一节的内容之前,就先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而在解方程时用到移项,可学生还没学习“整式”,就不明白“项”的定义,所以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分析:这个案例说明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和教学有效性息息相关(现在已改变了这个内容安排)。这个案例同时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到底学生在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内容有效性是最高的?亦即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有效性问题。

问题三:偶尔我们会听到学生们在私底下议论:老师整堂课都在讲解,有些题我们不没有消化,就接着讲解下一题,怎么会考出好成绩。

分析:这也是一个有关有效性的问题,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有时候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你把长长的题目念完了,而有些学生还没通第一句话。而你在那里一直讲,能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呢?没有。这样做只能使一些本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放弃它。从这个问题也课反映出目前还存在着“灌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认识上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够透彻,致使课程改革出现了某些偏差,如:课堂上一味地培养学习兴趣,一味地尊重学生,甚至出现数学课无数学味的怪现象,结果学生该获得的数学基本素养没获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双基”非常扎实,但教学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因此,新课程是一次“改革”,而不是一次“革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应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深入研究课堂,深入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概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满足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1、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打破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有了和谐的氛围,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中进行和完成。

2.由备教材转向备学生,为有效教学提供着力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目标设计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过去备课过程重重备教材知识而轻视备学生的传统做法。如何去备学生,应该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备学生的认知基础。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我们如何要让学生通过自已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

(2)备学生的认知情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喜好程度对于教学效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把握他们对数学课的热爱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导致教师课堂上洋洋洒洒,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如何培养学生的“乐知”情感,首要是从培养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是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一步一步取得成功的。学生对你的课产生了兴趣,认知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要调动学生对课的兴趣,其前提又是对教师人格和学识的情感认同,从这个方面讲,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我,以过硬的“本事”取得学生的佩服,从而达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结果

(3)备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我们一般习惯于用成年人的认知方法去取代学生的认知方法,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做法。更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是在学习中重视结果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参与的过程训练。青少年的认知有其年龄特点,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他们从内心里喜好通过参与来表现自己,来求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所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以探索、思考、理解,而我们教师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决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的学习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主动驾驭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教材的固定不变的做法,取而代之以能够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主动地去驾驭教材、处理教材。

例如新教材七下“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笔者在讲到工程问题方面的应用题时有一道练习“砌完一道墙,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完成?”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类应用题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键(或难点)在于这类应用题的工作总量要用单位“1”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出现,但学生如果能联系已学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学习,教师就用不着按部就班地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尝试。如学生有问题,设计这样的题目:“运完360块砖,甲独运6次运完,乙独运12次运完,甲、乙两人合运几次运完?”进行铺垫。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找出异同,建构数学模型,抓住解题的关键,为学生主动有效学习提供保证。

由上述的实例可以看出,对于教材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灵活处理,让教材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被其束缚。因此,教师应该有新的教材观,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主旨出发,可以打破固有的授课思路,可以对教学内容予以裁剪,可以增添新的内容,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开发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地位,进而为有效教学提供“弹药”。

4、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手、眼、脑能力为主的教学活动。

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保守的静态的教学观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服从型”、“接受型”、“循规蹈矩”的学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接受器和信息储存仓库。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或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经过一个内化过程,也就是说,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要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分析和思考。教学改革不应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学后阶段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在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5、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思路。

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会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为基本结构,教师的“讲”束缚了学生的学。在尝试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教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学习准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

(2)学习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疑难。

(3)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

(4)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这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控制、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新的板块结构的定制,突出了教师所实施的教学策略、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推促、启发,是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师生对话、生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氛围的桥梁;而主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不同层面、异类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四、研究的成效分析。

经过这几年年的实践,我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性教学观念得到了初步转变。在实践中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和有效学习能力为重点,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始终以提高教学效益、效果为出发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意识,打破传统的“低效,低质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得有质量、学得轻松。

2.改进了教学行为。通过实践探索,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课堂内外的和谐发展。在实践中教学行为也有了很大改变。通过开设有效教学专题课程渗透,进行有效教学课外辅导、学生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有效教学活动形式,有效地开展学生对有效学习方式的理解和领悟,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意识和有效学习能力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3.提高了自已的理论业务水平。实践中教师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相关知识,领会课改精神,在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意识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素材和案例,汲取相关的成功经验丰富了自已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素养。提高了理论研究水平,客观上也为新课程的即将实施做好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第7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培养能力 教学效果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 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关于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后者老师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目的明确,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学生却没有反映,老师只是一个现场播音员,把教案中所写的从头到尾讲一遍,与学生无关,甚至似乎与学生有仇,整节板着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然后上完课大叫“学生不配合,没办法教”,而事实上是教师本身没有努力,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前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我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例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20%的盐水a克,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差”,和谐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都有所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在堂上40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体现在培“优”转“差”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第8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方法 兴趣 目标 作业

一、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外表形象、言谈举止和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个维度的比重。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三、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事实证明,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常言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从而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教学生如何预习。让学生在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打“问号”,同时应查找相关的资料如上网查询、翻教材解读和同学交流等等。再注意新课引入,好的课前导入,例如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新知的探索之中。

其次,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第一,在听课的过程中应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老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过思考乱回答。

最后,为巩固、深化新授知识,反馈教学效果,讲授新课之后,教师还要设计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题目。多样化的练习有利于从不同角度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解题的套路,最终形成解题的技巧。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有一个新的作业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教师较多地偏重作业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

首先,应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教师设计作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方面的解题技能,但具有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第9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一、变“空洞的数学活动”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这已经逐渐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目前,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说明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活动,但农村初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所以数学活动往往是形式上的活动,是表面的、空洞的,无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要么成了费时低效的“满堂言”,要么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最容易走两个极端。在创设有效数学活动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应具有适度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适度挑战。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不会使学生的数学活动停留在活动的浅层次。

2.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现在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在思考什么?思维上有无障碍?如何引导?

3.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教师都要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尽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例如我在浙教版七年级下“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这一数学活动里,让学生练习解方程组:

2x-y=4 ①2x=10-y ②

我每组安排一个学生共四位学生在黑板上解题,然后再让几个学生上来批改,其中一个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他的做法是:

由①得2x=y+4 ③

把③代入②得y+4=10-y。

2y=6,y=3。

把y=3代入③得2x=7,

x=7/2。

方程组的解是x=7/2y=3。

于是我问:“为什么认为他的解法有错误?”该学生答:“因为老师讲的代入方法不是这样的,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但他的结论与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呀!”该学生答不出。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的学生:“他的解法非常正确,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同学们应多动脑筋,多向这位同学学习,从更多方面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变“无效的练习”为“有效的学案”

在农村学校中,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懒”、“散”的思想,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往往不能落实。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加强针对性,把“无效”的练习变为有效的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使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能满足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能人人“学数学”。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时将大课题分解为“讲―问”、“讲―练”、“讲―讨论”这种形式,使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处于“交往”、“对话”的交互状态。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授课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听课的弊端。把以往上课教师单向的信息流改为师生双向的信息流。

2.把大部分的讲授时间交还给学生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训练为主线,把节省出的时间用于照顾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

3.利用学案练习题量大这一优点,将堂上练习与家庭作业整合在一起,把大量原本需要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解决。在练习的设计上可以分成各个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辅导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真正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实践证明,经过备课组老师的精心整合编排,利用学案这一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掌握“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个目的能得到落实。

三、变“热闹的分层教学”为“有效的分层辅导”

在“优秀率”、“优良率”指标的影响下,班级的教学可能留下很大的落后面。在一个教学班里,有时班级的“优秀率”、“优良率”较高,可能会掩盖住落后面大这一事实。过于追求“优秀率”、“优良率”,可能就会变成精英教学,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很差。这一点在农村初中尤为如此。因此真正有效的分层,不应仅是课堂上的分层教学,更应是课堂后的分层辅导,要把课堂上“热闹”的分层教学变为一种能够对中下生有所帮助的分层辅导,把重点向中下生倾斜。C层次的学生掌握,第③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B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农村初中整体教学水平要提高,其中一项就是要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人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符合市教育局所倡导的“要关注后20%的学生”的精神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成绩,只有真正地落实课后的分层辅导,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