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精选(九篇)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

第1篇: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江南古典园林 特点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45-0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高校都设置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硬件设施也并不完善,因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在该专业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必定要继承前人的智慧和优良的传统,将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必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园林建筑的选景方面,充分体现了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互动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如何充分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仔细考虑园林景观的总体布局规划,提高园林建筑的和谐性与统一性,这样才能让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当置身园林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身心舒畅。在某种程度上说,园林建筑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光芒的艺术品,在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都蕴含着很多的艺术张力,讲求动静的结合,通常使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达到和谐多变的艺术效果。

景观的设计方面,非常重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常借助人工的力量与智慧,创造出和自然景色相符合的景观,这样虽然是人为的造景,但是和天然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古代园林建造上不仅要设计合适的建筑物,通常还要开凿水池,建造假山等,用人工来再现自然美景,很多景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同时非常善于利用空间,来体现出层次性。通常以小空间展现大艺术。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师们通常会对自然中的景观加以特征化地提炼和剪裁,尤其是将自然界中的峰峦沟壑进行重新地整合,应用到园林中来,利用小空间彰显出被浓缩化的自然美景,于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无限的风貌。对园林空间的巧妙运用和处理,不仅给园林的总体风貌平添了很多的魅力,而且还强化了园林与自然的融合之美。在处理园林的空间上,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科学处理空间比例关系、调整具体细节的尺度、景致设计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在设计中,利用明暗关系的变化和虚实相生的效果,促进园林中各个景致的有效衔接。以动景衬托静景,以静景突出动境也是比较常用的空间处理方式。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意义

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拓宽教学的思路,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尤其是要做到古今结合。在江南古典园林设计中,可以体现出很多中国古典的元素,这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设计的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园林案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的社会学科或者是自然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理念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看到,学生所具有的专业设计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教师在讲授古典园林案例的时候,可以带学生亲自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机等工具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拍摄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与设计积累资料。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在教学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记录片,作为一个旁观者来鉴赏相关的环境设计效果。

二是利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作品的设计水平。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通常都充满着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和人们日常的生活关系密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设置也应该显示出时代的特色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江南古典园林设计是一种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的体现,因此,在课堂上剖析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也体现出一定的天人合一的特征。同时学生根据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可以提高自己方案的设计效率。

三是采用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的效果。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听教师的讲解,然后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设计,缺少自己的思维创造性,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长此以往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再现,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与研究这些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探寻其中蕴含的艺术奥妙,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设计表象的深入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深度与高度的不断提升,在课堂上就可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同时也扩展了教学的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拓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古今结合的设计理念,让他们在借鉴古人智慧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的设计环境,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推广延续开来。

参考文献:

[1]刘晓娜. 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2]周赛.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华章,2010(17)

第2篇: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比较注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感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优化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居住者和开发商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1.1完善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存在误区,即过于追求小区环境表面形式上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前,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通常会将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单独立项,设计人员需在项目成立之初,介入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小区地貌、地形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小区园林景观的绿化功能、人车分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方面。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始终将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将优化居民的生活出行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2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居民与小区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让居民在实际居住过程中充满愉悦感和归属感。例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因而设计者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将小区内环境设计得更贴近大自然,并适当增加小区环境色调的明亮性与多样性,注重小区内软景与硬景搭配的协调性,若条件允许可尽量选择种植带有清新香气的树木花卉。以此带给居民更加舒适、愉悦地居住体验。

1.3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融入

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尽可能地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例如,苏州地区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依托于历史悠久江南建筑文化。苏杭自古就有“江南水乡”之称,苏州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苏州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利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营造中国式的且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典韵味。同时,设计中可将与苏州地区相关文化名人或诗文歌赋,雕刻或镶嵌于小区内的石桥、假山、匾额、庭院等各处,以此凸显苏州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氛围。

1.4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

人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是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贯彻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营造和谐家园。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对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或是节约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细节上体现生态设计理念。例如,垃圾的回收、雨水的回收、环保材料的使用、噪音的控制、节能的使用等等。同时,植物的栽种除了注重美观性以外,还要注意适树适地的方法,考虑其和小区风格是否吻合,再充分结合当地的季节性和多样性进行设置。不仅提升了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同时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与开发企业的设计成本。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某市规划建设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项目,小区规划定位为英式花园住宅小区。其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个性鲜明,中西融合,即在凸显英式花园定位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东方风格。针对项目的规划定位,该英式花园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案,可将具有古典英伦文化氛围和英式花园形态的景观元素融入整区景观的营造,通过设计中对雕塑、喷泉、廊道、灯光、构筑物和其它小品运用而体现。不同组团以英国著名的文人及思想家名字命名,同时这些空间与周围的建筑有着相同的设计元素。本土元素与东方文化的融合,可借用亭、廊、花架、平台、假山等建筑小品,融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本设计力求营造出一个真正适宜居住,并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3结语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需尊重现代住宅小区住户的生活习惯,营造和谐安逸的居住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遵循环保节约的原则,合理配置小区的绿化。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需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并主动创新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作者:李慧颖 单位:青岛中景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莎.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6(4)

第3篇: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原名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在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导论介绍,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有初步系统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教学单元由导论、基础理论、设计程序与方法和不同类型设计要点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目前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有:

1.课程名称内涵不清晰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中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为风景园林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理清设计思路,学会应用学科前沿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专业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方法论的知识点,来拓宽本课程内涵与外延。2011年我国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成立,将景观、风景与园林名称合并统一为风景园林学。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隶属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本课程名称应和学科称谓保持一致,故将本课程名称更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2.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作为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学完理论课程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收效甚微;学生在设计实践课上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设计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理论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结合,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科学设计的实践能力,是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结课方式不易体现教学目标

景观设计原理课尝试过开卷考试、研究报告的结课方式。开卷考试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及热点问题进行文字考核,这一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以学生实地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进行PPT汇报为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调研、分析与表达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但也存在小组内部工作量不均等问题。

4.课程教材需要更新

本课程教材为2010年校内印发的讲义,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及时更新本课程教材,并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教材出版工作奠定基础。

5.授课方式“满堂灌”

景观设计原理一直以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

二、课程创新理念及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嵌式”改革主线,按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结构来搭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认知塔,精细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单元知识点,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度保持同步,成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拓展平台,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图1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认知塔。将学生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统觉认知、思维认知与创意思维四个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侧重前三个阶段的培养。概念认知侧重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目的是帮学生树立科学专业观、掌握基础设计方法与形式表达方法;统觉认知侧重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要点与思路,掌握调研方法;思维认知侧重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确定主题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多层次的创新模式与知识构架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规范现有景观(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科知识结构,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细化单元知识点。图2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架构图。将本课程拆分三个教学单元: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B、C(各16学时,共48学时),分别与主干实践课程环境设计A、B、C的教学环节保持同步,作为其理论教学拓展平台。

1、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共分三个教学模块:风景园林学科导论、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与风景园林形式表达。风景园林学科导论主要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社会需求、专业实践、专业教育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学习观;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侧重讲授基本流程、场地调研、功能分析、交通分析、生态分析、行为分析等设计方法,以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重点介绍,使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针对初学者形式处理不好的问题加入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教学环节,通过几何母题法、有机曲线法、城市肌理法、文化符号法、自由组合法与空间整合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形式表达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A的专业实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通过文字简图的形式表达设计构思,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2、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由风景园林设计类型、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风景园林成图表达方法三个教学模块组成。风景园林设计类型主要介绍庭院景观、社区景观、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商业景观与旅游景观的设计要点,其中重点介绍社区景观的调研与分析方法,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完成调研报告;风景园林设计案例环节分为国际案例、国内典型、扩初阶段、施工阶段、作业阶段与竞赛阶段6个类别,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案例设计思路与要求;风景园林成图表达以构思、过程与成果表达三部分构成,使学生掌握设计全过程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B的专业实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完成居住小区调研与分析报告,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由风景园林三元理论、风景园林学科专题及风景园林主题表达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三元论由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行为学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学科专题由发展简史、文化遗产、棕地修复、生态设施与雨洪规划五部分构成,帮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动态,搭建自身理论体系;风景园林主题表达模块重点使学生掌握主题立意的分析与表达方法,由问题分析、理论分析、学科分析与文化分析四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C的专业实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从问题分析、主题确定、方案设计方面,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四、课程创新实施办法

1.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调研与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量化每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与完成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对分析,去除重复的内容,深化重要知识点,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框架中,减轻学生重复学习的工作量,优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构架。

2.规范课程讲义:目前建筑类、农林类、美院类与综合类院校都有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不同的院校背景下也形成的不同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如侧重建筑设计基础与城市景观方向、种植设计与生态景观方向、公共艺术方向等。本校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以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为依托,侧重风景园林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探索独立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按照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认知塔(图1),梳理与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与讲义,将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概念图解地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增加知识点并更新设计案例。这种按照学生认知过程来叙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设计阶段之间的联系,更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原理知识。通过图解式的引导,来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学习的兴趣点,规范掌握设计表达方法。

3.增设课堂实践环节:由“满堂灌”向“实操型”转化,在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堂做练习,并进行评析,授课形式调整为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比如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授课环节中,让学生应用几何母题、有机曲线、城市肌理、文化符号、自由组合等形式表达手法当堂设计一处小型场地,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与应用能力。

4.建立教学共享平台:提前将课程讲义、大纲、与各部分知识点提供到校园网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自学,部分知识点改为学生课下自修的形式,为课程的实际操作环节打基础,也为今后结合MOOC做铺垫。比如风景园林发展简史的教学环节,内容繁多,可改为课下自修的形式,同时结合《苏园六纪》、《城市的远见》等专题片的自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拓展专业知识面。

第4篇: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关键词:景观园林;工程设计;艺术性

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艺术性表达手法展示城市景观的艺术性效果,把景观设计与绘画艺术紧密结合起来,满足统一美、调和美、均衡美和韵律美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展示城市的美观、开放的良好形象。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方法值得不断地研究,在实践中传承、发展、完善,促进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水平的提高。

1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的艺术性原则

1.1景意交融原则

城市景观中的树木花草错落有致、造型各异,从形态上为城市的形象增添光彩,从生态方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绿色植物覆盖率越高,降尘、消声、调节环境温度、净化大气质量的功能就越强。树绿花红,高低相间,随风舞动,令人惬意。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原则就是要把景观的形态美与意境美结合起来,使人置身景观之中,能够净化思想,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1]。以街头公园建设项目为例,应注意土石景观工程与绿化工程的搭配设计,土石景观要作为绿化景观的中心,突出绿化景观的层次感、色调感及其园艺特色,还要思考绿化景观的有机组成与街道隔离的绿化带的乔木选型、灌木选型、花草配置等,使草地、灌丛、乔木与土石景观相互掩映衬托,浑然一体,使人置身其中有“身在画中走,画在心中留”的景意交融的美的享受。

1.2形式美原则

城市景观建造的亮点就是实现景物与美术的和谐统一。景观工程完成后,从上面俯瞰或从侧面远眺,要有一幅画的感觉,这就是形式美的艺术表现效果。甬路两旁高大的树,绿化隔离带的灌丛,绿地中的花卉,公园中多种景观,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使生理感应、环境作用、物理特性形成和谐统一的感官效应,强化城市景观的表现效果。以古代园林建造设计为例,很多有名的园林都是文人、画家和曲师等会商合作的结果,园林建造艺术与诗文、绘画、音乐可以融汇贯通,如明末张南垣给王时敏设计建造的乐郊园就是成功的案例。王时敏能诗善文,其园林设计以雅为主,从形式上表现中国古典山水画、诗歌的意境之美。园寓诗文,诗、书、画、山、水、草、树,互为表达衬托,相得益彰,为诗人墨客游园即兴赋诗、作画提供灵感,把形式美的资源最大化地盘活。又如,青岛市青年广场的树木、花草、艺术雕像等错落有致,展示出青春活力的形式美,给游客留下很深的艺术印象。

1.3静态与动态表现原则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生长周期的往复,城市景观整体或局部的美感效果不断变化,形成一定的动态效应。例如,冬天人们看不到树绿花红、草青燕舞,到了春天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及至夏日,叶绿茂盛、翠滴,秋天树叶则由绿变黄、叶落草枯。为了展现生机,有的地方则栽植常绿植被,如万年青、松柏树、竹子等,最大限度发挥艺术性设计表现手法的功能[2]。园林设计的动静结合主要表现在时间上和形态上,错季延时的花草树木的落叶、常绿、开花等,能够形成时间视觉上的流动;流水、喷泉等设计与土石、花草景观则形成形态上的动静结合,如跌水与叠水设计、假山喷泉设计、人工湖设计等,都是动静结合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4地方特色原则

园林建设必须与当地的风俗文化传统相结合,因地制宜,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园林建设中的人文情怀。在园林中休闲、游玩、漫步健身的以当地人居多,各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及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尊重当地人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利于为人们营造舒适的观赏氛围,所以园林建造设计要遵循地方特色原则,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中挖掘园林的艺术特点,开发相应的艺术项目,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园林建造设计中的标志性石雕、铜像等,都是在当地有所作为的著名人物,不仅象征了历史上当地人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值得尊重,更重要的是传承延续先人的精神血脉,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1.5人性化与创新原则

园林建造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户外健身活动的场所,因此建造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人们的休闲、游玩的需求,遵循人性化的原则,对传统的建造模式进行创新,最大限度适应现代人对园林的需求。1)根据人流量确定园林建设规模。每个城市的园林不止一处,园林建造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园林周边常驻居民和流动游客的流量,以确定园林建设的规模大小。流量大,园林建设规模相对大;流量小,园林建设规模就相对小,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2)围绕人们的精神需求,确定园林的景观布置和文化特色。例如,有些城市的市花、市标等都是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元素,还有本地的文化传统特点、歌舞活动特点等也是重要元素,在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2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方法

2.1注重生态与整体艺术效果的表现

园林景观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地域特点、传统风俗、文化习惯和气候条件,运用艺术的设计表现手法,实现生态与美观的有机结合。要有整体效果观念,对设计理念、方法、效果与实际作系统性的比较,既不能过分追求生态效益,不顾及美术的协调,又要避免过分追求景观园林的美术艺术效果,轻视景观园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在艺术性设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过程中,必须保持一盘棋思想,要有整体意识、整体思想和整体观念,注重艺术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景观绿化与土石设施项目的协调搭配。若确定艺术表现方法时不顾及整体性要求,效果便可能不佳。例如,部分城市公园景观工程设计在艺术性发挥中过分追求奇花异草和树木花草的多样性,投入巨资从外地甚至国外引进树木花草品种,结果树木花草不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早早枯萎死亡,更有甚者,增加了新的病虫害,危及其他生态植被。历史上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方法注重整体效果的成功案例也不少,如颐和园泉眼式小水域设计与万寿山不搭配,经过不断完善,从整体布局考虑,改为昆明湖大水域景点设计,与万寿山相得益彰。整体性设计符合当地水系功能特点,表现出山稳水活的艺术效果,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强化了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

2.2注重植物景观设计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设计通常侧重植物的多样化组成,从动态、静态景观视觉效果的需要出发,结合绘画艺术、园艺艺术的效果功能,进行有机组合的创新和发展。1)形态组合的多样性。园林景观由乔木、灌木、藤类、花草等组成,形态各异,根据场地不同,在选择品种、确定数量上有所区别。例如,街道、甬路两旁主要的景观植物品种是乔木,乔木多种多样,有的地段适合栽植国槐,有的地段适合栽植垂柳,有的地段适合栽植法桐。绿色隔离带植物则以灌木为主,有的路段适合栽植冬青,有的路段适合栽植紫薇。对于公园、广场的植物景观的设计则另有特点。2)个体形态的艺术性。街头公园植物景观的艺术性比较明显,有绿色大球、蘑菇形国槐、飘带式紫薇和雨伞式乔木等。设计要根据景观植物的株高、空间造型和园艺工修剪的难易程度,结合场地和周边建筑进行考虑,力求和谐统一。3)景观设计形式的选择。植物景观与山石景观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具有动态性变化。春夏秋冬,发芽、开花、茂盛、落叶,要保持形态美感的连续性、长期性,就要熟悉建筑式设计、图案式设计、造型式设计的有机选择方式,并能综合运用,使植物景观表现出不同风格。

2.3注重景观色彩的远近轻重的艺术性表现

园林景观与绘画艺术在色彩感官方面息息相通,主要是根据人们的色彩感官体验,进行艺术效果的表达。红黄色彩给人的感觉通常是热情、温暖,蓝色给人的感觉是凉爽舒适,绿色则呈现生机盎然。因此,园林景观艺术性表现方法要注重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冷暖感的合理搭配。例如,北方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选择在公园周边及道路两旁设计枫树景观,每到秋冬季节天气变凉,枫叶逐渐变红,置身其中,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因此,在设计中,艺术表现方法要有较强的针对性。1)远近色彩的处理。根据人们视觉感官习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采取动态方法,公园、园林、小区等公共植物景观集中的地方,从入口处,一直向内延伸,多采取草本景观设计,根据季节不同植入不同的色彩,冬春季节增加红黄色彩设计,炎炎夏日,则注重增加绿色植被的比重。2)轻重的处理。根据园林整体特色,使景观色彩比重不尽相同,以满足不同游览人群的休闲需要。3)冷暖的处理。绿凉、红暖、蓝安、黄兴,不同的色彩给人的艺术感觉不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换位思考,从游客或者休闲居民的从需求出发,做好冷暖色调的处理,力求使艺术效果能符合人的艺术享受需求[3]。

2.4注重环境氛围设计的艺术性表现

园林景观艺术性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园林景观形象情景营造特定的场景,给人以艺术享受,在错落有致的景观中给人以愉悦、爽快、洒脱的体验。生活小区、广场的景观设计则更要注重营造生活气息,将节日、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多种需求元素统一,提高艺术水平,强化艺术审美效果[4]。

2.5注重生态和谐设计的艺术性表现

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园艺艺术、园林景观设计艺术与生活的艺术性需求紧密相连。园林景观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闲、观赏艺术服务,是陶冶人们艺术情操的载体。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艺术性的表现方法要注重生态和谐设计的艺术性表现理念,从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筑布局、基础设施功能等方面就景观植入的可行性、艺术性与人们的需求性进行各方面的权衡,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尊重自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创新拓展艺术空间,提高特色设计水平[5]。从人们的娱乐休闲、观赏美景、休憩等生活需求出发,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靓丽形象和优美环境,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

3结语

设计是景观园林工程施工的标准化规划,运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景观美感的构建模式,进一步提高城市景观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打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的独特个性。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的艺术性的表现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在发扬传统艺术设计表现手法优点的同时,注重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晨林.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与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宿州院子C区一期景观工程为例[J].江西建材,2021(5):44-45.

[2]孔祥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空间氛围营造分析:以自行车专用路同成街景观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10):73-74.

[3]龚行华.园林景观工程的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居业,2021(3):24-25.

[4]王淦太.园林工程中假山景观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咸阳秦汉历史博物院景观工程为例[J].江西建材,2020(10):227-228.

第5篇: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 教学 改革

2012年11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探讨。2013年3月27日,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并发表讲话时再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由此可见,中国对“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正因如此,风景园林专业也开始正式迈上新时代中国生态建设的舞台。而风景园林专业正是力求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更加美好的居住生活环境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且与其他相关非生物学科、气象学、历史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学科。如今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并且已经荣升为国家一级学科。在过去的20年间,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与教育正在从以古典的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取向这四个方面都发生着结构性的重大转变, 并且这种转变正在加速。【1】如今,风景园林学科教育教学体系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然而,在亲身的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能够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下面我将就教学中的发现和感受,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方法。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几点现状问题

在风景园林专业相关的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经过整体课程的讲授,我在教学中逐渐发现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课程的衔接不到位,课程与课程之间脱轨,理论与实践脱轨。由于风景园林专业所学的课程相对比较复杂,导致有些课程内容出现叠加的情况,学生会学习两次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知识。并且存在有些课程针对性不强的情况,例如关于美术基础方面的课程,常常更侧重于美术的专业方向的训练,例如,水粉,水彩的表达,而不是园林表现中常用的表现技法例如马克笔的表现方法,导致学生在具体应用中学过相关的课程却在实际应用中不懂相关的画法。同时,风景园林专业自身就是一门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专业,需要了解和接触实际方案的实施,要求学生有准确的尺度感与空间感,在课程设置中,校内教授的内容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接触不到相关的设计方案的实际实施,学过的理论不能真正用于实际项目中。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轨。

2.课程设置混乱,专业课程时间被压缩。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非专业类基础课程课时量过大,而风景园林本来就是涵盖多专业领域知识,需要获得的知识量很大的学科,因此导致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间被压缩,学生过累却不能更好的获得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这样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3.课外实践不受重视,但实践环节却与专业关系密切。课外实践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往往由于一些外在因素,学生的课外实践不受重视,导致学生视野不够开阔,而又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国内外知名的景观设计方案,需要学生们在实景中感受设计作品带给游人的心里感受。否则在设计过程中会造成设计作品与实际尺寸所呈现出的景观效果表现不相符的情况。尤其,我国苏州杭州和北京存在大量中国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设计作品的精粹,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的积淀。只有真正身处其中才能领略到其中对于空间与植物的运用,人性化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处理的奥妙和玄机。有些身在景观之中的视觉冲击力是无法从和图片中体会和获得的。不仅如此,身为一名专业素养较高的风景园林设计师,更应该去国外领略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设计风格,尤其是以法国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其中有很多作品中,对于景观的处理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风格的产生了深厚影响。正所谓知己知彼,扬长补短。所以,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如果眼光短浅、思维狭隘,那么对其未来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不利的。

4.学生对于新理念的设计作品接触不多,自主学习不到位。首先,学生翻阅的资料有限,风景园林专业需要及时的接触到世界前沿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尤其是近些年来对于生态理念的侧重的案例,然而资料室中包含的内容比较有限,并且有些前沿理念甚至还没有出版成册,导致学生们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同时也包含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侧重点和学习态度不到位。有些作业中就可以看出,过于重视图面的表达,而不注重设计理念内涵。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导致设计方案空洞乏味。

二、教学模式现状出现的原因

以上所述,在风景园林这门学科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其实是我国当今各大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而正因为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关学科才能得到完善与长远稳固的发展,综合分析,以上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

1.风景园林学科尚属新兴学科,学科体制建设不完善

对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地位,按原本的学科划分方式,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在建筑学以及学科中仅仅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二级学科部分,相当于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层次,所以学科发展受到限制,同时又由于风景园林学科涵盖知识较为广泛,分属不同学科,分化严重,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而新目录在2011年已将“风景园林学”正式升级为一级学科,标志着风景园林行业从国家层面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认可。但是风景园林学不可否认的仍然是较为新兴的一门学科,成立时间与其他学科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悬殊,因此风景园林这一学科的教学体制,教育教学方法都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风景园林学科的特殊性

这一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性,与其他绝大数专业不同,风景园林专业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的风景园林发展史,区分各种类型的设计风格,于此同时,风景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设计所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大至大型的部级湿地公园,部级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再到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设计,小至小型的别墅庭院的设计,无论场地面积大小,都与相关的实践离不开,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尺度感空间感,在实践中培养如何才能使我们所强调的审美艺术与使用功能更好的结合。

3. 教学条件有限

正如我们一直在强调风景园林学科实践性的重要性,想要培养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就急需为学生提供接触实践,亲身参加实践的机会,而实践不仅仅包括项目的参与,还包眼界的扩充,追根溯源的研究中国乃至世界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这就涉及在我国被视为我国的园林瑰宝的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优秀作品,以北京的皇家园林,江南的私家园林为代表。身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些经典的享誉国内外的作品自然要不能仅仅停留在识图从照片中感知的初步认识,要身临其境,仔细揣摩优秀的设计作品怎样去进行景观空间感的推敲,而学校身处北方城市,教学条件有限,想要去亲身感受这些优秀作品往往需要经过很多繁琐的校内外各方的审批程序,尤其当今强调学生安全的情势之下,实习实践活动更加难以进行,学生相关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自然,专业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适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

针对一些校内公共选修课和校内公共基础课,适当予以减少,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配置,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来讲,主要的专业课程传授的是大学期间必须要掌握的核心知识。要扎实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尽可能的传授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每一门课程都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组成环节。同时,课程大纲教研室共享,并且组织教研室教师进行研究讨论,精减相关的重复课程,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加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学习知识正如盖楼,所以扎实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努力的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本科生是风景园林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2. 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增加综合实习课程比重

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中, 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现场教学。例如,在方案场地确定时可以适当考虑学校内部的地块,让学生能实际感受现场的尺寸和比例关系。同时,多设置与教学相关的课程实习。例如在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中, 当讲到有关建筑立面设计的章节时, 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 以校园内的特色建筑为例进行实地的讲解。同时,不仅要设置校内的课程实习,还应克服种种不便和困难,带领学生去国内甚至国外园林设计最精华的一些地方去亲身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尺度与空间之间的变化和关系,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设置学生和教师的国内外的交流,突破原有的教学体系的束缚,将更多的专业学者、专业资源融合到一起,是对我国专风景园林业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专业视野,促进学生积极性

国内外都已经创办了很多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大型景观设计竞赛,教室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这类比赛。这些全国性的和世界性的竞赛有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比赛也能了解同等院校的学生的专业水平,并针对相关的情况加以改革和优化。例如,北京林业大学提倡国际性的景观设计大赛并且屡屡获奖,在学生短期内提升了专业素质并且的到自我价值实现和提升的同时,学校的相关专业的声誉也因此而得到了提升和加强。并且北京林业大学的张晋石曾提出:通过举办全国性的毕业设计竞赛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2】

4. 优化课堂形式,促进多元化教学

在许多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知名学府,为了提升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最新的国内外设计手法和景观发展形势,常常会举办邀请知名设计者或者知名专家讲座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并且从中能够获得更加前沿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应该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请一些国际,国内的知名设计师来校以讲座的形式传授最新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说,讲座形式的授课是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的重要手段。

在大量境外景观公司和事务所挤占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领域的市场,同时中国国内却缺乏高素质设计人才的时候, 加强和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和设计水平,培养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风景园林学科的内涵在不断扩展,教育的思想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改革,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顺应当今的多元的变化才能满足社会对于景观设计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的同时,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进程,努力完成社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近年来,我们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也在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确实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仍需要不断努力改革创新以适应新世纪社会迅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增刊, ??2006(22);219-222.

第6篇: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关键词:民俗符号;景观设计;设计改革

我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于环境的破坏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当前维护生态环境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主题,随着国家对于园林工程建设的更加重视,园林工程建设不仅要注重绿化内涵,也要确保美观度,使工程成为地方标志性设施,完善地方形象,这便需要在设计环节对景观设计不断进行完善。特别是在重视文化传播的时代,应更注重民俗符号的运用,才能让设计方案更具中国特色。因此文中将针对分析,以供参考。

1民俗符号内涵分析

民俗符号,具备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独有特色的代表性要素,可以是一种图案、一种建材、一种工艺、一种植物,甚至是颜色的结合。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民俗符号最为重要的应用主旨,便是利用合理的要素组合,最终设计出具备国家或地区独有文化底蕴的建设方案。这样的符号体现,对于当前国内园林工程独特魅力的体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我国这一类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国家来说,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民俗符号的融入有着体现综合国力,展现国家与地区独特魅力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特别是负责园林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企业,都应更加重视民俗符号的重要内涵,并积极应用在设计过程当中,让园林设计方案凸显出我国的真正魅力,才能确保自身有更好的发展,成为具备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让我国的文化魅力能够在国际领域中得到认知与认同。但是就当前的园林设计概况来看,多数相关企业的设计过程通常都是以环境需求以及生活需求为主,注重实用性,自然不会重视民俗符号的应用,所以也自然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于园林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方案对于国家特色的体现显然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只有得到重视与落实,才能真正体现出民俗文化,发挥出设计优势,最终促成优秀园林设计方案的产生。因此文章中更应当对民俗符号要素在园林设计环节中的渗透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这样更有利于清晰应用思路[1]。

2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2.1根据地区不同针对性选取民俗符号。我国包含了许多省市,而且因国土广阔,与多国比邻,所以各个地区在气候、发展历程、民族分布以及文化特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差别,孕生了不同的风土文化,也正是我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所以要确保各个地区在针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时,能够确切的展现出当地独有的魅力,就应当针对性应用当地的民俗符号,体现出文化内涵。这种针对性的设计,更有利于推广各个地区的本地特色,不但能够确保园林的美观度,更能体现出当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之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当地的发展。可见针对性应用民俗要素,能够让设计方案更具独创性。因此在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当首先考虑当地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而后针对性应用这样的要素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更有特点。例如谈及西双版纳,大众都能够想到许多要素,包括棕榈、芭蕉、大象、孔雀以及佛教等等。这些都是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所以在设计时大可将这些要素进行巧妙的结合,体现出地方特点。例如可以在设计方案中加入孔雀与大象的石雕或木雕,配合南国特色的热带植物,展现出独具风情的园林美景。虽然许多人普遍认为这是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的要素,但将这些要素进行巧妙融合,集中在园林设计中展现出来,能够确保园林工程真正将整个城市零散的魅力融合在一起,得到最完整的体现[2]。2.2创新民俗符号表现方式。民俗符号是在国家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并传播的。随着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文化符号的表现方式也必然会有更多不同的选择,设计人员如果要确保园林设计方案能够体现出创新精神,便应当以更加创新的视角去看待民俗符号的应用,将被人忽视的,被认为陈旧的民俗要素以新的方式体现出来。例如谈及哈尔滨这个城市,许多人最深的印象便是俄罗斯特色要素以及松花江等,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便是美丽的冰雕。为确保冰雕这一冰城最具特色及魅力的文化符号能够长久存在,在设计园林时,设计人员也应当考虑到这一要素的应用,即将冰雕与园林融合起来,建立冰雕主题的园林设施。而为确保冰雕能够四季常在,设计人员便需要发挥创意,并结合当前先进控温技术,为园内冰雕提供一个不会随季节升温的环境,但同时要确保不对周遭的植物生长产生影响。这样的创新设计,能够为园林树立起更加独树一帜的对外形象,让更多民众闻名而来,但显然这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用心,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方能达成。2.3注重民俗文化的延续。为确保国家的任何优秀文化都能够不被遗忘,我国园林设计应当将更多冷门的、始终无法受到国民重视的民俗要素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例如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产地,制作风筝的手艺长久流传,所以风筝也是潍坊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为确保独具特色的风筝文化不会因社会发展而逐渐被遗忘,在针对潍坊地区的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将风筝这一要素融入到设计方案当中。设置一处视野最为开阔的风筝区,并在园内安设风筝手艺人的现场制作区,让园林的主题更倾向风筝文化园区,建立起风筝美景相互衬托的景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更多民众能够在美妙的景色当中鉴赏风筝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能达到宣传风筝文化的目标,促进文化的延续[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时代趋势及社会发展需求相符,才能够真正体现出设计美感,并展现出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特色,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底蕴能够完全体现在设计方案中。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对于文化符号的融入是十分重要的,懂得妥善利用文化符号提升设计美观度与独特性,才能真正确保景观设计方案最终得到更好的评价,为后续建设过程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

作者:陈传明 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曾治林.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D].四川农业大学,2015.

第7篇: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立意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2-08-27

修回日期:2013-01-31

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即主题思想,只有充分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各内涵元素,恰当立意,才能创造出有品味和丰富审美情趣、体现时代感的园林景观。我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在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归根到底是由于立意非常的独特,蕴含意境。寻求独特的立意方法已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的一种趋势。

1 立意的概念

立意是指园林景观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的确定。就是设计者综合考虑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后产生的总的设计意图。也就是设想设计的根据、设计的出发点。立意,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层含义,主观立意指设计者试图通过设计表达何种思想,例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建筑群体现的是礼佛烧香的内容。客观立意指设计者如何最充分的利用环境条件,例如佛香阁是利用挖湖所出的土来堆山,营造出壮观气势,增强了建筑本身的感染力[1]。

2 立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园林设计的首要是构思立意,园林景观设计都有一个造园主题,起着控制园林全局景观的作用,各园都围绕立意和置景进行布局,既力求整体统一、情景交融,表现其共性,又突出各自特色、得其所宜,展示其独特韵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立意既关系到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也是景观设计中采用各种构图手法的依据,所以立意在园林景观的创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优劣决定了整个设计的成败。

3 立意的依据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园林艺术创作同样如此,不先立意谈不上园林创作,但立意不是凭空乱想,随心所欲,而是综合考虑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园林绿地的自然条件、使用功能等,并通过对园林空间景观艺术形象的组织,这样方能创造出美好的园林意境。要依据任务分析和功能分析的结论,同时结合园林的文化内涵等进行立意,也可以根据设计者的喜好进行立意。

4 立意的方法

4.1模仿相似设计项目进行立意

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的现象。在园林设计中,人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常常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对于好的事物会产生联想,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与外界事物类似的形态或形式,如果把这一特性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就是模仿。模仿相似设计项目就是模仿一些设计作品中的形态或构成方式,借用这些形态或构成方式形成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其它设计项目中的这种形态是雕塑,在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可以把它转换成喷泉,其它设计项目的形态是花坛,可以把它转换成雕塑或喷泉。如波得沃克设计的泰纳喷泉(图1),就是模仿雕塑家安德拉“石之田野”的雕塑作品[2]而作,利用雕塑中的石阵表现喷泉的自然而像谜一样的特质,该作品也是波得沃克获得巨大成就的一部极简主义园林作品。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但模仿不是简单重复他人的行为过程,也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在充分了解其它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充实和提炼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吸收其它作品的某些风格或元素,并加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特色,就成了立意新颖的好作品。

4.2从生态角度立意

“生态”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状态,从生态的角度进行立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了人们的心声,也反映了地域生态的重建和再生。园林设计中,从生态角度立意就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建立自然而舒适的境域。是将生态观注入园林设计的方方面面,以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设计。以节能、环保、健康为方向,制定政策,建生态园林与生态城市。体现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创造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环境,形成自我调节的共生系统。如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水园设计[3],将雨水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虑,利用绿地滞蓄雨水,一方面防止雨水径流的产生,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促进雨水的蒸发,起到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消化不了的剩余雨水则通过带有一定过滤作用的专门雨漏管道进入地下总蓄水池,再由水泵与地面人工湖和水景观相连,形成雨水循环系统(图2)。这个设计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五个地下储水箱储水,然后通过植物净化系统进行生物和化学净化[3],是艺术与生态结合的典范。

4.3从“诗情画意”出发立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最能体现其文化特性和深远意义。将诗情画意融入到造园中,既反映了园林造园艺术的精湛,又大大提高了景观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园林设计中的“诗情画意”主要体现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比德等方面,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富有诗意,情从景生,触景生情的境界。从“诗情画意”出发对园林的造景进行立意,也就是从隐喻和比拟角度立意,可以以一个主景为中心,或以山,或以水,或以植物,或以建筑,可利用植物的特征、象征意义、姿态和色彩所引起的比拟联想进行立意;利用雕塑、碑刻、壁面等与历史、人物、传说、动植物形象等相联系产生的喻意进行立意,创造意境,衬托园林主题。如唐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建了一个叫“愚溪”的私园,园内的一切景物都以“愚”字命名,愚池、愚丘、愚泉等,意谓己之愚及于溪泉。其意与“拙政园”的“拙者为政”异曲同工 [4]。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在立意方面定有独到和巧妙之处。如扬州个园以石为立意线索,从四季景色中寻求意境,结合画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5]创造园林景观(图3),暗喻园主有竹子清逸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扬州个园由于立意不落俗套而能在众多优秀的古典宅第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个例子是玛莎・舒沃兹(Martha Schwartz)的某研究中心的屋顶花园[6],玛莎・舒沃兹设计的拼合园(图4)巧妙地利用该研究中心从事基因研究的特点,将两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式融为一体,一半是法国规则式的整形树篱园,另一半是日本式的枯山水,它们分别代表着东西方园林的基因,隐喻它们可像基因重组一样结合起来成为新的形式,是立意新颖独特的代表性作品。

园林艺术作品被誉为“无声的乐章、无字的诗歌、立体的画卷” 。足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也不只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无处不显示艺术美的作品。园林与诗歌、绘画都追求意境美。“诗情画意”的园林讲求“境生于象外”,是“情”与“景”的巧妙结合。步入“诗情画意”的园林即可享受诗、画之美感。尤其是要在有限空间里表现无限的自然风光,造就咫尺山林的中国古典园林,更能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效果,并且使园林的艺术空间得到了拓展。

4.4从 “地方风情”出发立意

园林中的“地方风情” 能体现、反映园林的地域特性和风格特点,从“地方风情”出发进行立意,能体现园林设计的地方特色,弘扬地方文化,彰显地方内涵。“地方风情”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不同的地方,民俗风情有显著的区别。以“地方风情”为主题进行立意,就要先了解掌握所要体现的地方的特点。若要体现东南亚的园林风情,就要了解东南亚的建筑特色、景观元素特点、色彩应用等。如云南瑞丽景颇民族文化村设计方案,以景颇风情、习俗文化展示为主题,展现景颇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了瑞丽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各个民族的特征。这些建筑将各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图案与色彩装饰于现代建筑之上,既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又有时代特色。在这个园林设计中,各个民族都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4.5从“历史文化”出发立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文化元素能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绪,增加城市园林的文化内涵,弘扬城市文化。从“历史文化”出发立意,可以根据历史文化的地域性、时代性等,对历史文化采用借鉴、继承、保留、转化、象征、隐喻等方式进行立意,结合当今文化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科学发展动态等内容,设计出既美观又有具历史性的园林作品。

例如,设计师里勃斯金德设计的柏林犹太博物馆[7],以“一个非理性的原型”:一系列三角形,看上去有点像纳粹时期犹太人被迫带上的六角的大卫之星的标志为设计主题,博物馆多边、曲折的锯齿造型,带有棱角尖的透光缝,由表及里,所有的线条、面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图5),人一走进去,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一个扭曲的时空,馆内几乎找不到任何水平和垂直的物体,所有通道、墙壁、窗户都带有一定的角度,几乎没有一处是平直的,设计者以此反映出犹太人在德国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所遭受的苦难,馆内曲折的通道、沉重的色调和灯光无不给人以心灵上的撞击。整个设计作品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展品和图片,却能很好地再现历史,这就是独特立意的魅力。

再例如,云南省普洱市的洗马河公园,就是根据当年诸葛亮在这里洗马的历史事件为立意主题,公园中诸葛亮正在洗马的雕塑,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一行人当时到此地休息洗马的情景(图6~7)。

4.6从生活或设计理念出发立意

设计理念是设计者在构思空间作品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每个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向都不同。在立意时可本着“以人为本”和“生态”的原则,在园林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人们的多维感觉,因人而异进行构思立意。园林内的休憩、娱乐设施,均以人性化设计为基本,兼顾功能与美观。古人常把自己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融汇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以表现生活情趣、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如设计师拉兹(Peter Llatz)设计的德国萨尔市港口公园[8],其立意是:园林创造是要改善日常生活,而不是要改变一块地的贫瘠和荒凉,要尊重场地特征,就生态恢复进行立意,将原来废弃煤炭运输码头改为充满活力的公园。港口公园原是一码头作业区,由于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此处变为一个工业废弃地。经过重新设计和改造,现已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滨水公园。该设计方案就是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态设计理念进行立意的例子。

4.7从技术、材料等角度出发立意

材料与技术是园林设计之源。材料是园林外在的物质载体,是实现园林功能的物质基础。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演变与发展历史上,新材料对设计观念的更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园林设计的发展。从技术、材料等角度出发立意,可以从园林景观建筑、园林铺装、声光电技术、膜结构材料、GRC人工假山制作、LED灯等新技术及材料在景观中的应用中寻求设计创意[9],新技术工艺及新材料促使园林艺术在设计观念上有所创新,同时又丰富了园林的设计形式等方面,使园林设计作品的标新立异。注重各种新材料的应用,能更好地提升园林形象,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如沃克的哈佛大学泰纳喷泉的设计,就是利用新英格兰地区的材料而创造的能够反映太阳每天运动及变更的艺术品。金属、反光玻璃、混凝土、钢架、油漆都是他用来表现景观主题的素材。其中,金属是沃克表达现代感最常见的材料[9]。所以,从技术、材料等角度出发立意,也是体现独特园林景观的一种手段。

4.8从功能出发立意

园林绿地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园林的几本功能,体现园林的使用价值。园林用地的性质不同,其组成内容也不同,合理的功能关系能保证各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的完整性和有序开展。从功能出发立意,是以平面设计为起点,重点研究功能需求,根据园林功能的主次、序列、并列或混合关系,进行功能分析,再利用功能的表现形式,如串联、分枝、混合、中心、环绕等,用框图法画出园林的功能分区图,解决平面内各内容的位置、大小、属性、关系和序列等问题,再组织空间形象。某些环境因素如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以及道路等均可成为方案构思立意的启发点和切入点。从功能出发立意,这种方法易于掌握,有利于尽快确立方案,对初学者较适合。但是很容易使空间形象设计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形象创意的发挥。

5 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亦如诗文以意为主,须做到神仪在心,意在笔先。中国园林讲究立意,这与我国许多绘画的理论相通。艺术创作之前需要有整体思维,必须全局在握,成竹在胸,才能创作出体现时代感的高水平的作品。要提高设计构思立意的能力,设计者要具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要加强艺术观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会评价和分析好的设计作品,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立意决定了设计中的各方面,不先立意谈不上园林创作,所以说立意是设计的灵魂和生命!

参考文献:

[1]唐静,王晖,刘静,等.建筑设计立意的基本方法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38-39.

[2]刘晓明,王朝忠.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极其极简主义园林.中国园林,2000(4):60-61.

[3]章健玲.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J].风景园林,2010(1):18.

[4]侯艳.园林景观的立意与意境表达[J]. 科技信息,2009(9):25-26.

[5]黄东兵.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43.

[6]谷康,李晓颖.园林设计初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9):49-50,119,123-124.

[7]张蓉.建筑诠释的戏剧美---兼析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对悲剧美的表现[J].华中建筑,2008(2):56-57.

第8篇: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尝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89-03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也是我院园林技术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建筑构造的基础知识、常见园林建筑的设计要点和讲解园林建筑的设计实例,使学生对建筑构造和建筑营造园林景观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识读各类园林建筑图纸,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结合市场经济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培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现结合《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尝试进行探讨。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常见的问题

教学体系套用本科模式 因多数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专业开设初期,基本参照农林类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大纲的编写等。然而,本科和专科院校教学目标不同,且教学时长有差异,该课程在本科一般教学时长为一年,专科最多为一学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课时比例过重、项目内容繁多、教学重点无法突出等问题。

课外实践课程缺乏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设置基本都有为期一周的实训环节,传统项目是安排2~3天进行户外园林建筑调研,剩余时间结合课内实践进行课程设计及图纸文本制作。集中的户外园林建筑设计固然重要,主要在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结合具体的园林建筑讲解课内理论,诸如结构、设计材料、形式风格及选址比例尺度等,现场教学的效果也较好。但2~3天的课外实践对于整个课程来说较少。例如,建筑尺度感的把握需要学生对实际园林建筑进行长期尺寸的对比和积累,还有若要掌握设计材料等,也需要跟课内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对园林建筑案例进行相对频繁的调研。

重知识输入轻输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教师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量多传输专业理论知识、表现技巧和实践经验,精心备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应适当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适量增加补充新的内容,二是教师灌输知识要点,甚至动手修改学生的方案,容易造成学生的过度依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以致学生在学校习惯了课堂上教师所教的技法和经验、图纸数量和图纸内容的安排等,实习或毕业后,再去面对实际项目时,缺乏自主判断力与独立的专业设计能力,不知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完善方案和图纸。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设置,采取何种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等,是该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课程改革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和补充材料 对于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项目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应选择最具代表性、最有实用价值的专业知识提供给学生。例如,将亭、花架、园林建筑小品和茶室做为重点,弱化大门设计、游船码头设计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性园林建筑。教学内容应符合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从“学”到“用”,逐步深化,通过实际案例图纸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熟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项目中不同教学阶段,运用相对应的实例图纸,巩固基础知识,拓宽设计理念。除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性地教授外,还应针对课程需求,进行学习资料的补充。无论选用或编写的教材是否为最新版本,从编写到出版都要经过一段时间,而如今园林建筑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不断有新的设计思路出现,使得教材有一定的时滞性。如果教师能够自己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杂志等相关资料广泛收集最新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那么学生就能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及补充材料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充分结合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记忆。例如,在讲授园林建筑类型时,笔者把自己全国各地拍到的园林建筑图片在幻灯上展示,结合讲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类型。这样,学生可直观地了解到各具特色的各类园林建筑,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创作源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结合校园园林建筑增加现场教学课时 传统教学多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对于建筑的立意、形式风格等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图片加深学生了解。但对于建筑的选址、细部构造和尺度比例等,学生只有在现实建筑面前才会有直观感受和真切的认知,才能以一个真正使用者的角度去理解和评判园林建筑的功能和景观效果。尤其是建筑的尺度,一个亭子大小合适与否,坐凳高度舒服与否,只有自己站在亭子外、坐在亭子里感受才会有答案,那么相应合适的尺度才会真正被掌握,烂熟于心,以便应用于自己的设计当中。例如,在讲解“亭子的单项设计”时增加了现场教学部分,结合校园的木亭和双亭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评判,并对木亭进行实地测量并绘制图纸,锻炼学生的尺度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与教学实习结合具体案例 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强化职业技能很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作为初学者,借鉴优秀经典的案例是必经之路,当然做到举一反三、不断创新是目的。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可以精选各类典型实例,加强学生对建筑的识别能力和鉴赏能力。在设计实训环节中,将学生带到园林景观场所进行参观调研,收集资料,并对所提供的真题进行改造设计,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并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获得对设计工作的理解,更能结合实践理解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逐步摸索出设计特点和学习技巧。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专业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结合每次单体设计布置的具体任务,要求学生从基地分析到方案设计,再到内部空间划分,做出园林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迫使学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细心观察周围园林建筑的布置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讲解自己的方案设计思路和过程草图,先由学生互评再由教师点评,总结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并向全体学生展示最优设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彼此取长补短,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能力,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利用学校科技节文化节的机会,举办设计比赛并在校园和图书馆展览优秀学生作品,为学生构建展示自身设计实力和相互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以此完善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利用计算机和实物进行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是学习园林建筑设计的一种手段,它通过模型来探讨方案,相当于完成园林建筑的立体空间,更直观有效。制作模型有两种方式,一种利用图纸AutoCAD文件通过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软件制作电子模型,另外一种是常规利用实物进行模型制作,如模型卡纸、KT板、木条、有机玻璃等。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是制作模型和建筑效果非常实用的软件,制作电子三维立体模型更方便快捷,易于保存,还可结合软件命令做成动画,效果较好,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常用的软件,学生通过作业熟练应用这个软件,在直观感受建筑立体空间的同时也为工作积累作品素材和计算机功力。相对而言,实物模型耗时较长,需要团队协作,但实物模型是真实存在的事物,触手可及,比较起来更为直接和感性,建筑空间感受会更强烈。通过模型的制作, 可以提高学生对比例的目测与缩放能力,训练学生空间理解与想象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有耐心、细致、团结互助的工作态度。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两种模型制作方式穿插使用在不同单体设计中。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的需要对《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作出的几点改革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也得到了同类应用学科相关专业的认可。专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教学改革还会继续推进,以求更加全面细致,达到毕业生直接服务于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盛彬.《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2):181-182.

[2]王晓俊,陈蓉.园林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80

[3]周初梅,刘学军.关于《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90-91.

[4]燕亚飞,李东升.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0,30(2):123-124.

[5]杨梅花,韩卫民,冶建明.高校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0,36(30):220-221.

[6]卫红,刘保国.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J],2009,18(5):94-96.

[7]唐红,孙洁,程建民.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2):82-84.

[8]张晋萍,潘远智.农林院校《园林建筑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44-16045,16048.

第9篇: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关键词 “三大构成”;园林设计初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34-02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ree Constitutes” in Prelimin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JIANG Yan-ji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ree Constitute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ield.According to the main issues emerging from prelimin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innovations and reform of “Three constitutes” from the aspects of outlining content,design of experiments,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approaches,evaluation system,so that students can set a base for better study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Key words “Three Constitutes”;prelimin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teaching reform

园林设计初步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引导学生进入园林设计思维的启蒙,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必备基础的专业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园林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园林设计表现技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造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的教学,尤其是针对“三大构成”的讲授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素质的目标。

1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现存问题

1.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协调

我国现有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参考教材深受建筑初步的影响,虽经多次改版,但沿用内容陈旧,年份久远。总体内容繁多且与其他课程重叠性大[1],而相对学时较少,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消化。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园林专业为例,现该课程总学时为56个学时,其中理论与实验各占24学时。教学内容分为5章,涵盖了园林设计基本概念、园林设计基本构成要素、中外园林史、园林设计的表现技法、园林构成与园林设计入门等知识和理论。相对应以巩固理论知识的实验课时为7次,每次4学时,不足以让学生通盘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反而使课程内容侧重点不明。

1.2 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不强

自20世纪80年代,包豪斯设计教育理论传入后,逐渐形成现行于我国设计教育的“三大构成”[2],成为设计教育的必修基础知识。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以最大篇幅讲授园林设计与构成,其教学内容更似于生硬结合了园林设计基本概念与艺术设计的“三大构成”,所谓的“构成”缺乏对本专业的针对性。单纯的构成理论教学枯燥呆板,使学习晦涩难懂,学生仅停留于教条式的效仿,对形式美法则只能生搬硬套,无法产生与本专业的联系,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实验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脱离

园林设计初步实验不乏线条练习、抄绘练习、园林表现技法练习(包括钢笔淡彩和水墨渲染练习)和小型园地的测绘与设计,实验目次较多而总学时数较少。其中针对“三大构成”的实验项目少、学时少,并且与实际设计关联性不大,难以达到更好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效果。

1.4 学生的专业素养不足

本专业面向招收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等理论学说和园林植物学等知识缺失,对三维空间感、尺度无具象体验,从而对所学课程与园林专业联系感觉疏离;而“构成”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学生较难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并向专业形象思维转变,发挥创作意识。

2 园林设计初步教学改革的探索

园林设计离不开平面形态组合、园林空间的营造和园林色彩运用,“三大构成”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依据,因此必须强化“三大构成”在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的重要性。

2.1 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基于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形成“三大构成”教学内容为核心,减少与之前学习内容的重复,概括与后续课程连接的知识点,做到精简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如可省却园林制图常识的详细讲授,而改为在实验项目操作中要求学生体现对园林制图基本知识的掌握,以承上;浓缩中外园林史章节内容,改为结合经典案例的介绍与学习,了解世界园林体系和现代园林代表流派,为大二将学习的园林史作铺垫,以启下;园林表现技法的教学可与同一学期开设的园林手绘实训课程并行,以课程间的合作实验项目训练巩固对园林表现技法的掌握,达到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园林设计构成要素、园林设计的立意与布局以及园林设计入门等知识点,可结合实际案例讲学,避免理论说教,并注意引导与后期的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设计等核心课程的联系。调整后的课时安排,可用于对“三大构成”与园林关联性的教学讲授、讨论和课堂练习,调整课堂节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2.2 实验内容与专业应用的接轨

课程实验是园林设计初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实验设计,使理论和实验在教学中能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掌握造型理论和方法技巧。作为技术应用型专业,园林专业在实验设计上应更注重理论与专业的结合,理论转化在专业上的应用。传统的“三大构成”实操性教学被形式美法则所约束,单纯地重复与模仿平面构成范例,为“构成”而构成。以致学生思维固化,作品重形式而轻立意,缺乏创造性意识[3]。“三大构成”中的造型理论应该在课程实验中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形式训练而不是僵化的套路,因此在园林设计初步的实验设计中应重现包豪斯教学对形象思维的启发意义。

在平面构成实验设计中,借助骨格对成形的辅助作用,结合小型的校园景观方案设计平面图练习,训练学生平面图形组合能力和专业平面图构图思维。此实验被切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表达学生创作立意的平面图形变化,一个是切实的方案设计,二者必须有创作关联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创作平面构成设计作业时,先对场地进行了解与分析,2个部分的创作在实验过程中是需要同时进行的。这种训练避免了“三大构成”纯粹图形训练的缺陷,引导学生从由一般抽象逻辑思维向专业形象思维转变[4]。

立体构成实验常常以制作二点五维构成模型入手,要求学生用不同材料练习体、块形体的形态组合。在本门园林设计初步立体构成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对园林空间构成的认识和对尺度的把握。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以江南古典园林的漏窗艺术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创作中式园林局部景观模型。白墙为实,窗洞为虚,白墙为纸,前景为画。在此实验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对材料的运用,模型的构思,还需要对传统中式造园美学有基本理解,对园林空间的尺度有一定把握,学会园林空间的虚实过渡,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的变化。学生在模型的制作中体验材料的特性,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程的兴趣。

色彩构成实验在掌握色彩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色感、色彩面积和色彩对空间环境的创造上的作用的理解,特别是园林景观中对植物色彩的运用。以色彩构成中“空间混合”的知识点来设计色彩构成实验,要求学生对以色彩的“空间混合”的方式去分析经典园林案例中的主要景观节点的色彩构成与关系。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对经典案例的色彩分析,总结色彩在园林空间内的应用,分析色彩在人视野中所占面积与比例、色彩在园林中呈现的形状与肌理、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关系,体验优秀园林设计师通过用色、配色营造特定空间氛围。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元化

园林设计初步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培养其设计意识,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讲授,使用案例教学法直观且快速地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无法表达的知识点;结合课堂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理论与应用结合更紧密;在实验前使用体验学习法和现场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事前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应不拘泥,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以手写板辅助教学重现并提升传统板书的直观、快捷、清晰的表达效果。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如QQ、微信及移动政务系统,定时更新教学信息,进行提问答疑与分组交流,加强师生课后的互动。

2.4 评价体系的丰富与优化

鉴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园林设计初步采用综合考核模式,摒弃单一的考试考核来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考核和课堂表现构成,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由体现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的6个实验项目构成,共占据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种方式能够避免片面地由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全面地考察学生在整个课程中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动态的评价体系。

3 教学改革的试行成效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4个教学班同学表达对抽象内容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转变了过往的思维模式,建立了园林设计思维模式,并对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改变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角度,对美学和艺术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多个实操的实验项目,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分组讨论和分组任务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统筹能力;方案汇报的形式加强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作品的展览交流有效促进同学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在进入大二的专业课程学习时,学生普遍反映园林设计初步的专业基础训练能较好地将“三大构成”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在图纸表达、方案汇报、综合方案设计等方面有较明显的进步[5-7]。

4 结语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学生迈向专业学习的奠基石,是培养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设计思维的重要课程。而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构成表现能力,使之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向专业设计表达过渡,“三大构成”必然是园林设计初步教学的重要部分。针对现今“三大构成”在专业课程上的不适应,需要重组理论教学的内容构成,不断创新实验设计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评价体制,使课程目的更明确,才能加强抽象造型理论与园林专业的关联性,并较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应用的能力[4]。

5 参考文献

[1] 刘滨宜.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01(1):7-10.

[2] 陈岩.从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看当代三大构成教育[J].艺术与设计,2010(9):146,148.

[3] 杨慧丹.包豪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选择性误读[J].创意与设计,2015(2):89-91.

[4] 李文.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8(6):88-89.

[5] 冯丽.《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探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1(4):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