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动物疫苗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动物疫苗市场分析

第1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植物检疫;市场监管;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运输越来越频繁,流通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检疫市场监管难度加大。搞好植物检疫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措施,也是保护农产品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加强市场监管是搞好当前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作为一名检疫人员参加了近几年的植物检疫市场联查,发现市场监管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本文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搞好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1 当前农业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产地检疫办证率偏低

目前,办理产地检疫仅限于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等大宗农作物品种,而对于芝麻、高粱、谷子、花生等小宗农作物及苗木等繁殖材料,则很少有人申报产地检疫,特别是农民单家单户繁育蔬菜种苗的,虽然用于育苗的蔬菜种子大部分进行了检疫,但整个育苗过程根本就没经过产地检疫,这样生产出来的种苗,就直接拿到市场上销售,这给土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为农业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近几年来,由蔬菜秧苗携带造成病虫害大面积流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以上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植物检疫条例》的宣传贯彻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植物检疫市场监管还存在很大漏洞。

1.2 套用产地检疫证号

繁种单位或个人为逃避缴费常常多地繁种,在报检时以多报少,只申报一地的繁种面积进行产地检疫,其他地方的繁种采取套证上市,甚至多个品种套用一个产地检疫证号。

1.3 伪造产地检疫证号

有些繁种单位或个人不办理产地检疫,伪造产地检疫证号上市经营。具体表现为:冒用自己其他作物或品种的产地检疫证号;沿用自己往年办理的产地检疫证号;伪造虚假的产地检疫证号。在市场检查中,由于没有便携式专业查询工具,检疫人员对部分产地检疫证号难辨真伪,给执法工作带来难度。

1.4 调运带证率较低

调运检疫工作没有真正形成大气候,从事植物和植物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对办理调运检疫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极少数经营者很不配合,在执法过程中,常有拒检、避检的现象。加之铁路、邮电、港口特别是公路等运输部门与检疫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配合,把关不严,致使不办理调运检疫证书就调运种子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市场检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宗农作物种子调运带证率较高,花生、高粱、谷子等作物种子调运带证率较低,特别是蔬菜种子品种多、数量少,大多数经销者是从种子批发市场进货,而且一个种子门市一次进货会涉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品种,每个品种仅仅几克或几十克,增加了开具检疫证书的难度;二是产地调出带证率较高,二次调运带证率低;三是省间调运带证率相对较高,省内调运特别是同一个地区县域之间调运带证率低;四是不同的运输方式带证率差别很大,邮政邮寄和铁路运输带证率相对较高,而汽车运输带证率低。

1.5 不开具调运检疫要求书

《植物检疫条例》第十条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间调运本条例第七条规定必须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必须根据该检疫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申请检疫。对调入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调入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查验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复检。

根据检疫法规的要求,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一是要有调运检疫要求书;二是签发调运检疫证书一式四份,一份要寄往调入地植物检疫机构,而这两点都很少得到落实。就拿沧州市来说,常年小麦种植面积400000公顷左右、玉米种植面积466667公顷左右、棉花种植面积133334公顷、蔬菜66667公顷,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作物种子调入,而植保机构开具的调运检疫要求书和收到的调运检疫证书却寥寥无几。由于检疫机构之间缺乏信息交流,种子、苗木调出地与调入地之间缺乏互动,种子调入地植物检疫机构对调入本地区的种子的品种、数量、来源了解的很少,极易发生漏检现象,给市场监管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2 建议及对策

2.1 加大《植物检疫条例》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专题讲座,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印发明白纸、出动宣传车赶集串乡、召开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单位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植检法规和检疫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升全社会共同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共识;普及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及预防控制知识,让群众掌握疫情传播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法。通过对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进行曝光,树立检疫执法的权威性,真正做到让农民群众不购买未经检疫的种子、苗木,让种子、苗木生产经营者遵守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不生产销售未经检疫的种子、苗木,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植物检疫工作的良好局面。

2.2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强化源头管理。

2.2.1 严格检疫执法

开展检疫市场检查,集中整治种子苗木生产和销售市场,严肃查处一批生产销售无产地检疫证号、假冒、伪造产地检疫证号种子、苗木,严厉惩处无证调运种子、苗木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有力震慑违法分子,规范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市场。

2.2.2 把好产地检疫关

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要求,对应施产地检疫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按照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建立种子、苗木繁育基地,逐步推进种子、苗木的规模化集中繁育;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建立种子、苗木等繁育基地登记制度,做到对种苗繁育情况底数清楚,有利于更好地做好监管工作;植物检疫机构可在繁育基地建立分支机构,专门负责繁育基地的种子苗木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逐步改变在繁种单位分散种植、单独繁育地实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监管难度大的局面。

2.2.3 严把调运检疫关

严禁未经检疫的种、苗调入或调出,是从源头控制植物疫情传播蔓延的有效手段。强化应检植物监管,严格检疫执法程序,植物检疫机构加强对种子、苗木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本着便民高效的原则,植物检疫机构可在市场设立办事处,严把种子、苗木的调运检疫关。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调入本县的种子、苗木要统计建档,逐一备案,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地进行跟踪监测调查,全面提升植物疫情监控能力,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

2.3 完善执法机制,促进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向纵深发展。

2.3.1 建立植物检疫执法信息共享机制

强化农业植物检疫系统内部执法信息的沟通渠道,实现执法信息共享,确保植物检疫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行政处罚;完善全国植物检疫网络审批平台网络查询功能,开发便携式查询工具,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各检疫机构审批的产地检疫许可和调运检疫许可情况,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有利于及时发现违法线索,打击违法行为;建立植物检疫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各地植物检疫市场检查情况、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和查处情况、典型案例、主要经验和做法,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目的。

2.3.2 建立植物检疫执法内部协作机制

农作物种子的调运频繁,决定了植物检疫工作的特殊性。一个违法行为可能涉及多个地区,给案件查处带来难度。为此,笔者以为,有必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植物检疫系统内部建立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之间的执法协作机制。

完善植物检疫执法联查制度,上级植物检疫机构定期组织由不同区域植检部门参加的植物检疫联合执法联查。通过联查发现问题和挖掘线索,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强化横向协作。

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植物检疫机构之间特别是种子、苗木繁育地与销售地、调出地与调入地之间逐步建立案件线索通报制度、案件协查制度,互相通报案件线索,互相协助查办案件。对于重大案件,可由上级植物检疫部门牵头实行联合办案,便于从速追根溯源,达到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协作办案的工作目标,提高执法效率,加大对重大案件、跨区域案件查处力度。

2.3.3 建立植物检疫执法外部协作机制

植物检疫部门要加强与铁路、交通、邮政、民航、财政、工商、公安、林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便于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严厉打击植检违法行为。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组织召开植物检疫市场监管联席会议,部署相关工作,通报有关情况和工作进展。相关部门之间完善执法信息通报制度、重大复杂案件会商制度。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强化与公安机构的联系沟通,对于涉嫌犯罪案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时移送。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实现无缝监管对接。逐步形成情况互通、相互支持、相互推进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工作的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宋朝阳,谷素梅,徐汝华,韩成祥,董臻.当前植物检疫市场存在的问题剖析[J].河南农业,2005(06)

[2]王春艳.植物检疫工作中主要问题的思考[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01)

[3]李桂珍,任自忠,马秀英,马丽红.试述植物检疫的环境挑战和法制建设[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06)

第2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收购佛山正典

1月3日,大华农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超募资金收购佛山正典60%股权的议案。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15840万元收购谭志坚等43名自然人持有的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60%股权。收购完成后,大华农将成为佛山正典的控股股东。

佛山正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4000万元,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据大华农高层介绍,佛山正典不仅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鸡球虫病疫苗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同时也是亚洲首家生产球虫病疫苗的公司,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球虫病疫苗含三价活疫苗、四价活疫苗两个产品,可用于白鸡、黄鸡、蛋鸡和种鸡等多个品种。

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1-11月,佛山正典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68.1万元、1621.59万元、2583.23万元和3419.50万元,呈稳定增长态势。按2012年前11个月月均销售额310.86万元预测,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可望达到3730.32万元,同比增长44.4%。

大华农表示,通过本次收购,可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兽用生物制品、兽用药物制剂及饲料添加剂的产品品种,快速取得鸡球虫病疫苗的核心专利技术和人才团队,提升公司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

增厚每股收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1年上市肉鸡约90亿只,球虫病疫苗的潜在市场容量达到8亿元,鸡球虫病疫苗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特别是佛山正典是国内首家通过GMP认证并获得生产批文生产鸡球虫病疫苗的厂家。按照球虫疫苗GMP生产车间的建设常规流程,国内其他的球虫疫苗产品最快也要3年才能实现批量上市销售。这对竞争对手形成了很高的门槛,但对佛山正典而言则形成了防止竞争冲击的市场壁垒。这将出现未来3-5年内国内市场上佛山正典球虫疫苗产品基本独家销售的有利局面。

第3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黑天鹅; 重庆啤酒; 乙肝概念炒作

一、引言

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600132)(以下简称“重庆啤酒”)是我国啤酒行业中仅有的四家上市公司之一,主要从事啤酒的生产和销售,经营范围为啤酒、非酒精饮料的生产、销售,啤酒设备、包装物、原辅材料的生产、销售,普通货运。主营业务是生产及销售啤酒,其主要产品包括山城啤酒、重庆啤酒等。1998年10月27日,重庆啤酒以1 435.20万元收购重庆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佳辰生物”)52%股权,直接进入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加紧研制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生物制药产品。1999年佳辰生物研究所研制开发国家一类生物制药――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性多肽疫苗,同年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并获得了国家新药研究基金的立项资助。佳辰生物与第三军医大学联合开发研制国家一类新药――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从此重庆啤酒股票价格不断上涨。2011年12月8日,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揭盲结果”披露:安慰剂组应答率28.2%;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600μg组应答率30.0%;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900μg组应答率29.1%。“揭盲结果”以后,重庆啤酒股票价格骤跌,连续10个跌停。此时有人说出现了“黑天鹅”事件,那么重庆啤酒价格暴跌是“黑天鹅”事件吗?

二、“黑天鹅”事件的内涵和特征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纯洁无瑕的白色,直到1616年他们发现澳大利亚并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以后,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同时,把发现黑天鹅叫做“黑天鹅”事件。后来“黑天鹅”事件被用来代表不常发生的事件,寓意为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了一切。因为人类总是过度地相信经验,岂不知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股市的预期、政府的决策,还是普通人日常简单的抉择,“黑天鹅”事件都是无法预测的。谷歌公司创造的惊人成就、“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的次级贷危机、我国2011年发生的雪灾,都是如此。

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具有意外性、罕见性和冲击性等特征。意外性就是“黑天鹅”事件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对人的经验、常识、认知有着颠覆性的冲击;罕见性就是很少发生,甚至于有人认为“从来不会发生”;冲击性就是对人的影响巨大。

三、重庆啤酒股价暴跌事件回顾

从1998年10月27日,重庆啤酒斥资1 435.2万元收购大股东重庆啤酒集团持有的佳辰生物52%股权开始,重庆啤酒被视作乙肝疫苗概念股被反复炒作长达13年之久。公司股价从2008年的8.05元一路上升,2009年最高到25.5元,2010年最高到79.98元,2011年最高到83.12元,重庆啤酒动态市盈率高达165倍,远高于燕京啤酒(000729)、青岛啤酒(600600)等啤酒类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然而随着重庆啤酒乙肝疫苗项目试验神话的失败,公司股价迎来十个跌停,255亿元市值“瞬间”蒸发,近期买入重庆啤酒股票的股民也被套牢,研究员基于新药概念的乐观预期也因重庆啤酒美妙神话的覆灭而终结。

重庆啤酒于2011年11月26日停牌,停牌前的收盘价是81.06元,直到12月8日才正式复牌。伴随着不乐观的乙肝疫苗Ⅱ期临床研究数据,股价泡沫被刺破。统计显示,从8日复牌当日至20日,重庆啤酒已连续九个跌停,除21日微弱上涨外,22日继续跌停,总计是十个跌停。随即重庆啤酒再度停牌,直到2012年1月10日再度复牌。11月26日停牌前重庆啤酒的收盘价为81.06元,至22日跌停时收盘价已经为28.45元,下跌了64.90%。具体的下跌过程如图1所示。

四、重庆啤酒价格暴跌不是“黑天鹅”事件

(一)重庆啤酒乙肝疫苗研发分析

1.关于合成肽乙肝疫苗的研发路线存在较大争议。1999年,美国研制出了新的多肽治疗性乙肝疫苗,公开资料显示,该疫苗可以使感染者对乙肝病毒及其抗原不产生免疫耐受状态(即免疫细胞与病毒相融,不排斥的状态),但是其后再无任何进展。我们知道,当二期临床试验结果不理想时,欧美的大型医药企业往往不会再继续投资该项目的研发。

2.治疗性乙肝疫苗并非是重庆啤酒的独家项目,国内外也有产业背景更深厚、技术条件更优厚的机构在从事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治疗性乙肝疫苗”的专家之一,另外广州药业等大型企业亦在从事乙肝疫苗的研发。国际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推出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艾滋病持续治疗一线药物――替诺福韦,也是欧美权威医疗指南推荐的慢性乙肝首选抗病毒药物。

3.资金与风险承受能力。新药开发历来属于周期长、高投资、高风险项目,开发的失败率非常高。所需资金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2006年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前十五强的企业,平均投入50亿美元。在研发实力和资金投入方面,重庆啤酒并无优势。同时,我们还要考虑,重庆啤酒这种押注于一种疫苗或新药,一旦失败便是结局,而且经验难以转化为其他项目的成功。如果要开创更多具备竞争力的研发项目,重庆啤酒又没有打造一家底蕴十足的新药研发企业的实力。

4.疫苗项目也难以与重庆啤酒的主业形成行业合力。重庆啤酒的主营业务是生产及销售啤酒,和疫苗项目不相关。既不可能从酿造啤酒的过程当中发现治疗乙肝的物质,也不可能通过研发乙肝疫苗来推动主营业务的开展。相反,研发乙肝疫苗会弱化重庆啤酒的主营业务,降低重庆啤酒长期的竞争力。

5.重庆啤酒的高管团队并无任何医学背景。我们知道,乙肝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那么既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一个啤酒厂出资,由几位所谓的科学家们来研发,他们具有这样的科技条件和实力吗?甚至说即使由我们国家的科技部来组织乙肝的攻关,由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能不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把乙肝治疗的疫苗研发出来都是未知数。

(二)研报、券商、分析师强推概念股

重庆啤酒股价一路高歌猛进过程中离不开研报、券商以及众多分析师的推波助澜。笔者发现:1.平安研报预计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有可能3年后上市销售”,“保守测算其上市后第一年可以实现近5亿元销售收入和2亿元净利润,上市后10年内产生数百亿元的销售收入”。2.兴业证券的《橘子快红了》、《橘子红了》等系列研报更抢人眼球。既然“药橘子红了,我们只需要在树下等待摘果实”、“自主创新是沙漠之花”,这些直观真切的标题与句子,让无数投资者憧憬着乙肝疫苗的美好未来。3.在重庆啤酒价格上升过程中一直受到券商的推波助澜和基金的大力追捧。海通证券、西南证券、华泰联合、华创证券、兴业证券等券商多次报告,给予“强烈推荐”评级。兴业证券更是在8份研报中强烈推荐;华创证券的分析师也于2011年3月给出156元的目标价。与券商相呼应,有不少基金进驻该股,光大成基金就重仓持有4 495万股。

但事实证明,三年后的2012年,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上市不仅遥遥无期,而更令人费解的是,在乙肝疫苗II期B阶段临床试验结果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众多券商研究员力挺重庆啤酒。笔者认为:1.券商研究员“捕风捉影”的荐股之词不负责任煽动市场狂热情绪,这种做法是不是构成欺骗呢?2.此外,在II期B阶段揭盲数据以前,二级市场上曾出现重庆啤酒集团准备“保底转让”1 500万股重庆啤酒的传闻,如果这则传闻的始作俑者真是重庆啤酒集团,那误导二级市场判断的行为是不是同样也构成了一种欺骗呢?

(三)公募私募炒作

公募与私募的炒作加上券商研报的鼓吹,使重庆啤酒13年中历经48个涨停板。在1999年4月到6月、2005年6月到2007年6月、2008年9月到2010年11月的几段牛市行情中,分别上涨了1.8倍、20倍、7.8倍。这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参与者都明白这个游戏的风险,却都不愿意接过最后一棒后接受摔倒在地的是自己的现实。

(四)信息披露问题

重庆啤酒11月24日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停牌”,直至12月5日公告“揭盲工作”相关信息后复牌。公告一出,股价逆市飙升,盘中创出83.12元的历史新高。按照以往的惯例应该在公告日(11月24日)当天停牌,结果停牌前一天即23日便有机构竟然先知先觉撤退了。因在停牌期间未如期公告,重庆啤酒在12月8日的致歉公告中表示,截至公告日公司仅收到其中一项临床研究统计指标的初步统计结果。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产生疑问:如此重大事件,临床二期的统计分析和临床研究总结应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报告,而不应仅仅是这样一条不完整、不充分,投资者无法由此作出自身判断的公告,其明显违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之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庆啤酒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五)大成基金恶炒概念股

重庆啤酒是我国西南地区啤酒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它的业务性质属于饮料制造。虽然重庆啤酒生产的品牌系列产品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进入一个作为世界性难题的乙肝的治疗,可以说重庆啤酒并非精通医药,在生物制药方面可以说是毫无地位可言。

从财务的眼光审视重庆啤酒:我们可以大胆假设重庆啤酒回归到一只普通啤酒股,剔除佳辰生物带来的乙肝疫苗概念,重庆啤酒只能与珠江啤酒、惠泉啤酒等公司的业绩相当。重庆啤酒价格的暴涨是因为投机者利用大额的资金进行炒作,乙肝疫苗概念炒作重庆啤酒的股价严重偏离了它的真实价值。

从价值投资角度看,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重庆啤酒都不具有投资价值。那为什么很多基金公司大量持有重庆啤酒的股票呢?比如大成基金重仓持有重庆啤酒,浮亏22亿元。尽管大成基金反复重申、强调对重庆啤酒的投资是基于理性判断的选择,但仍然无法洗脱的嫌疑。从大成基金的申明可以发现,大成基金注重的是重庆啤酒的内部消息,而不是它的内在价值。选择了一条企业与资本合作投机之路,错误理解内在价值的含义,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重庆啤酒价格暴跌有着天然的必然性,不是“黑天鹅”事件。13年来,凭借“乙肝疫苗”概念,重庆啤酒的股价累计上涨超过了37倍,并于2011年11月25日创下了83.12元的最高股价。而12月7日该公司公布的疫苗测试报告,被市场解读为研究项目严重受挫,“乙肝疫苗”概念开始跌下神坛,于是开启了重庆啤酒的跌停路。但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股价的连续下跌有其必然性,因为投资重庆啤酒的主力从来都是机构,从2003年开始重庆啤酒就被机构重仓,从2003年的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到2006年的华安基金、国联证券、东方证券、长城基金、银河基金、宏源证券、上投摩根、长盛基金以及华夏基金等机构,再到2009年进场并始终坚守的大成基金,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概念引得机构投资者始终不渝的追捧。反复炒作使重庆啤酒的股价长期超高溢价,市盈率一度高达165倍。过高股价和超高的市盈率显然不是重庆啤酒所能支撑的,其股价的连续下跌有其必然性。而2011年12月7日的公告可以说只是一个比较好的契机或者机构投资者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价位开始做空重庆啤酒来套取现金,就算没有这则公告他们也会想尽办法来选择其他的时机。重庆啤酒事件对于理性的投资者而言是可以预见的,只是资本市场的趋利性使多数投资者不愿意考虑和接受,这种心理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和机构利用和炒作。就像毫无节制地往气球里面充气,气球真的破了才清醒过来却又措手不及。

五、重庆啤酒价格暴跌的启示或建议

重庆啤酒价格暴跌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对于个体股民还是对我国整体股票市场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在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降低了其对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惨痛的经历需要我们反思,基于对重庆啤酒事件的分析,笔者认为重庆啤酒价格暴跌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或建议:

1.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应当正确选择发展战略、适度控制多元化的方向、程度和范围,不断强化自身主营业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合理匹配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

3.证券分析师。证券分析师应努力提高责任意识,本着对社会公众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精神,提高道德素质,引导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给投资者正确、相关、有用的信息。

4.大众投资者。大众投资者应逐步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意识,注重价值投资,不应只炒概念,盲目跟风。

5.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制度,规范规则的实施,加大惩处力度,保证资本市场的有序、高效、规范运作。

【参考文献】

[1] 陈炯发,廖家亨,黄鸿.重庆啤酒定价分析[J].企业研究,2012(4).

[2] 钟林.八菱科技中止发行不是“黑天鹅”事件[J].财富生活,2011(24).

[3] 王凯.证券价值投资分析[D].天津大学,2009.

[4] 郭书堂,高菁.重庆啤酒:乙型肝炎疫苗进入Ⅱ期临床试验[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

第4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动物防疫;失败原因;对策

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动物防疫工作还是难题。安龙县实行“动物产地检疫”后,虽实行常年防疫,但目前广大农户接受动物防疫的力度还不够,已接种疫苗的畜禽仍有少数零星发生疫病,导致动物防疫密度不理想、防疫效果不好;加之新安镇属于县城所在乡镇,畜禽存栏量全县最大,管辖区域较宽、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较少,动物防疫工作量很大,致使畜禽传染病时有发生,并有蔓延之势,从而影响新安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就畜禽防疫接种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动物防疫失败原因

1.1疫苗因素

一是疫苗失效。一般来说,基层乡镇兽医站制冷保存条件较差,加之农村绝大多数畜禽分布零散,经解冻稀释后的疫苗在限制时间内不能用完,冻干苗又很难在限制的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存,保存运输不当致使疫苗失效,接种在畜禽体内自然无效[1]。二是疫苗受其他药物等因素影响。在接种疫苗期间,畜禽因感染服用抗生素、抗球虫等药物,使疫苗药效降低或饮水免疫时水质不佳、内含公共消毒剂等都可以导致疫苗变性失效。常用的玻璃金属注射器、持针钳和注射用针头等用化学药品消毒,或在接种部位皮肤于接种前后涂擦酒精或碘酒数量过多,都可导致疫苗灭活,从而导致免疫失效。

1.2人为因素

一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在免疫注射时,免疫程序不合理,特别是鸡新城疫疫苗(虽实行常年防疫,但接种疫苗的种类大多有2种以上,如禽流感疫苗、禽霍乱疫苗),一般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春秋两季对大群鸡进行一次性接种,因而使一部分雏鸡超前免疫,受母源性抗体的影响,使接种疫苗失效,另一部分雏鸡又因太晚已感染了鸡新城疫病毒,在村动物防疫员中有的粗心大意,对鸡Ⅰ系或鸡Ⅱ系疫苗使用及对象不能正确区别,致使疫苗不能产生应有效果。二是接种的方法和部位不当。有些村防疫员和畜主为图省事,不严格按操作要求接种,方法不当或接种部位不准,导致畜禽漏免或接种失败。三是疫苗的用量不准。疫苗有的用量过多或过少,或者疫苗稀释的比例不准,造成畜禽体内疫苗获得量不足或超量都可导致疫苗接种无效。

2对策

2.1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通过对畜禽防疫失败原因的总结,在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新安镇动物防疫宣传和动物防疫员的防疫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搞好动物防疫,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户明白搞好动物防疫的重大意义,提高养殖户接受动物防疫注射的积极性,促使动物防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2保障疫苗质量,确保动物防疫效果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疫苗需要在2~8 ℃或0 ℃以下低温保存,加上使用得当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否则防疫无效,如某些村缺乏疫苗冷藏设施或人为使用方式、方法不当,甚至疫苗已超过免疫有效期或疫苗稀释比例不当,使疫苗质量难以保证,虽然已注射了预防某种疫病的疫苗,但仍然会发生该种疫病,产生不良影响失信于民。因此,在开展动物防疫期间,要完善疫苗冷藏设施,确保疫苗在规定温度内有效保存,并且保证疫苗在免疫有效期内,进一步保证疫苗质量,并按规定比例稀释和使用好疫苗;同时加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防疫员真正掌握各种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取信于民。

2.3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

目前某些边远行政村组因重视的力度不够,无法确保动物防疫密度有效提高,现在业务部门虽已保证疫苗质量,但因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次数较少,甚至有些村动物防疫员嫌待遇太低,不来参加防疫技术培训,导致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较低;而畜牧兽医站技术干部人员编制较少、任务重,且乡镇管辖行政村地域广阔,造成总体防疫注射密度偏低。因此,只有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同时加大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才能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搞好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密度和质量,实现“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最终把动物防疫工作搞好[2]。

2.4加强活畜市场监督管理,做到“以检促防”

通过总结畜禽防疫失败的原因,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的统一领导下,在镇畜牧兽医站的直接指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与周边兄弟乡镇配合,进一步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牲畜屠宰场(点)的动物产地检疫、出境检疫和肉食品检疫力度,有效地进行市(下转第361页)

(上接第359页)

场监督管理,对没有动物免疫标识或免疫标识不齐全、可能带有疫病的牲畜禁止其上市交易、进入屠宰场和运输出境;同时对村组动物防疫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使村组养殖户自觉接受村级防疫员的动物免疫注射,进一步提高防疫密度,达到“以检促防”的最终目的[3-4]。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注射时,站内兽医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疫苗的使用操作规程,密切注意疫苗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准确掌握疫苗用量和畜禽注射部位,才能搞好畜禽疫病的预防注射工作,才能不至于使免疫接种失败;另外,在防疫措施上只有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增加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和增加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进一步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及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屠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达到“以检促防”的最终目的,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减少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地为畜主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参考文献

[1] 张开明,徐筱艳,况愿华.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40,344.

[2] 张若宁.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83-184.

第5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广西;动物疫苗;防疫物资;管理现状

1动物疫苗等防疫物资管理现状

1.1科学制定需求计划,严格申领动物疫苗与标识

目前,广西要求各市提前制定动物疫苗与标识的需求计划。各县区按各辖区内畜禽存栏数量,及时准确统计下一年动物疫苗与标识需求数量,上报市级疫控中心。市级严格把关,审核汇总后上报自治区疫控中心。通过科学制定动物疫苗与标识的需求计划,严格把关,在确保全区全年动物疫苗及标识供应正常的基础上,减少浪费,为国家节约防疫经费。同时,严格动物疫苗与标识的申领制度,县(区)、乡镇、村防疫员或规模养殖场申领疫苗应按辖区内畜禽存栏数量,规范填写申领单后才可以申领相关疫苗与标识。

1.2疫苗标识的及时验收与发放

广西每年度都会下达各市疫苗与标识指标,各市采取积极措施,按要求和数量,及时完成相应的疫苗标识指标任务。各市、县一级在收到疫苗或标识时,均按自治区要求实行双人验收制度,确保获得的疫苗或标识的质量。同时也及时在物资系统与农业部追溯网站上对获得的疫苗与标识进行及时签收与发放,确保疫苗等物资的签收发放数量准确以及标识的签收和发放率均达到农业部要求。此外,各市、县(区)一级也做好疫苗、标识等物资签收发放的纸质记录,并与网上记录一致,建立疫苗与标识供应档案和财务核算工作。

1.3严格疫苗标识的使用管理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苗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标识管理办法》的要求紧抓动物疫苗与标识的使用管理。自治区、市、县(区)、乡镇各级均建立疫苗与标识的出入库规范台账,所用表格全部使用全区统一的疫苗标识台账记录表格,按自治区动物疫苗与标识的出入库均做详细的记录。村级防疫员需按辖区内畜禽存栏量、规范填写申领单才能领取相应动物疫苗与标识。乡镇一级在标识发放后,及时在农业部追溯网上做好登记,进行二次发放。村级防疫员在使用标识后,还应按要求填写《畜禽标识使用登记表》,记录标识的使用情况。

1.4防疫物资实行“四专”管理

对疫苗等动物防疫物资实行“四专”管理,各级均设有疫苗、消毒药、畜禽标识出入库台账,台账格式按要求统一记录完整,建立有年终盘点制度。自治区级、市级、县(区)级防疫物资建立会计核算账。各级动物疫苗、消毒药与畜禽标识等防疫物资出入库均能在台账账本上做好记录,台账账本档案齐备。

1.5及时回收和销毁标识

严格按《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标识管理办法》建立标识的回收与销毁制度。畜禽屠宰场在屠宰时回收畜禽标识,上交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或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村级防疫员、畜禽规模养殖场在遇到损坏或无法使用的标识时,将其交到乡镇畜牧兽医站。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销毁,并填写《畜禽标识回收销毁记录》。

1.6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冷链设施运行情况,投入专项资金对防疫物资保管室进行改造,确保冷链设备正常运转。坚持把疫苗、证标、消毒药品、器械等防控物资按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建立台账,做到账物相符。加强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切实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动物防疫物资管理工作,从而规范防疫物资管理和使用,既杜绝了浪费,又保证了疫苗质量,还提高了防疫密度,为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有效保障。

1.7加强绩效考评力度

将疫苗等防疫物资台账管理纳入绩效考评,加强绩效考评力度,有效调动各级防疫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大家的责任意识,有利于防疫物资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1.8强化督查与监管

为规范全区动物疫苗与标识的管理,要求各市在防疫期间,多次结合防疫督查,指导县(区)、乡镇规范管理疫苗和标识,着重检查县(区)、乡镇一级动物疫苗与标识的申领、发放、使用情况,疫苗与标识的出入库台账,物资系统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及时在追溯系统上做好标识的发放等内容。通过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存在的问题

2.1部分乡镇台账管理制度意识薄弱

广西仍有部分乡镇对于防疫物资台账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在防疫物资收发过程中,没有及时记录物资出入库台账,造成部分台账账目与实际物资出入库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出现。

2.2台账填写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台账填写的规范性尚显不足。部分台账填写主要存在着疫苗等防疫物资填写信息不全,如疫苗规格、有效期、批号,畜禽标识任务号、包号与标识号段等信息缺填、漏填或错填,验收栏没有双人签字等现象。

2.3养殖场自购疫苗备案有待完善

规模养殖场除了从我们部门申领的重大动物疫苗外,还从社会上购买一些符合各场所需的动物疫苗,但由于养殖场的备案意识不强或者认识不到位,没能按要求及时提交相关材料到乡镇站或县区进行备案,造成了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掌握养殖场免疫信息不齐全,甚至影响下一步的自购疫苗直补工作。

2.4未能做到全程冷藏运输

目前广西的疫苗运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疫苗厂家使用冷藏运输车将疫苗配送至广西疫控中心疫苗仓库,再由各市在社会租用无冷藏设备的车辆前往运回,未能做到冷藏运输;二是由疫苗厂家使用冷藏运输车直接配送至各市疫苗仓库。之后均由县(区)租用无冷藏设备的车辆前往市级运回本,乡镇再用无冷藏设备的车辆前往县(区)运回,从市至县(区),县(区)至乡镇均未能做到冷藏运输,未能保证疫苗在运输中的质量。

2.5冷链设备的配备不足

随着养殖数量及储备要求的不断变化,目前部分县(区)及乡镇站的冷库冰箱等冷链设备容积已不能满足需要。

3建议

3.1建议用电子台账代替纸质台账

大部分乡镇站普遍存在着人手缺乏的问题,还兼顾着动物防疫、检疫、生产统计、扶贫等众多基层三农工作,纸质台账填写繁琐、重复,从而造成了部分信息缺填、漏填或错填。用电子台账能节约大部分时间,使基层工作人员能将时间更好地用于服务群众。电子台账设备可借鉴目前超市的收费系统,上级部门就疫苗等防疫物资的条码录入系统,下级收发时只需扫描条码就能完成出入库的操作。通过电子系统的开发使用,不断完善疫苗等防疫物资的管理细则和工作程序,简化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手续。各级部门应强化责任意识,充分意识到防疫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对防疫物资台账管理要有足够的重视。

3.2加大培训并延伸至乡镇一级

目前大部分的培训都是上级培训下级,即自治区培训地市级、地市级培训县(区)、县(区)级培训乡镇站,跨级培训较少,针对乡镇基层工作多、人员少、流动性大等特点,原先参加培训的人员由于岗位变动不再从事防疫物资的管理,新交接的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就开展相关工作,由于认识不足而造成了工作不及时和偏差。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站的人员进行培训,并保证培训的经费预算,并形成长效机制。自治区、市、县(区)级应及时开展防疫物资管理相关培训,提升防疫物资管理员的责任意识与工作能力,保障防疫物资管理的规范性。

3.3完善冷链设备的配备及运行保障

(1)增加冷链设备的预算及配备。随着养殖数量及储备要求的不断变化,目前部分县区及乡镇站的冷库冰箱等冷链设备容积已不能满足需要,建议上级部门能增加冷链设备购买、维护与电费的预算。(2)强化疫苗仓库的建设标准。可以借鉴兽药GSP标准,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从根源上保证疫苗的质量,让群众和养殖户信服我们的疫苗管理,同时提升畜牧兽医部门的公信力。(3)适当配备冷藏运输车。可以按县(区)辖区适当配备车辆,因乡镇由于资金和资源有效利用等问题目前无法配备冷藏运输车,可由县(区)负责本辖区的乡镇疫苗配送任务,辖区冷藏运输车配送可以杜绝用无冷藏设备的运输,保证疫苗运输中的质量。

3.4增加疫苗的毒株品系

第6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养猪业;免疫;管理;措施

畜牧业随着经济一同发展,市场的需求也使养猪行业不断的扩大。而在养猪业中,对猪的免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之后成猪的体型大小、肉质是否健康、在养殖生产中是否会出现猪的死亡情况。而在实际养猪活动中,因为前期的对免疫问题的不重视会造成免疫失败的问题。在养猪业中,因为种猪的选择、管理模式、防疫疫苗的选择等等因素的不规范都会造成免疫失败。以下就对猪群免疫提出了几点措施。

一、猪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1、猪群机体差异性

(1)遗传因素。生猪对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免疫应答有差异,不同个体猪群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样。有的猪可能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脾脏、淋巴和胸腺等免疫器官发育不全),从而导致免疫失败,甚至马上死亡。而且由于母猪个体免疫应答的差异和母猪所用疫苗的不同,造成不同来源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

(2)营养因素。猪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不同水平的免疫反应。原因在于有些养殖场配制的饲料营养不全或者营养不稳定,而营养物质缺乏或不足,尤其是VA、VD、VB和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均会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从而因免疫反应滞后或免疫应答能力低下导致机体免疫失败。

(3)应激反应。生猪机体免疫功能受体液、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在外界环境变化过大,如气候突变、高温、高湿、拥挤、通风不良、噪音、惊吓和饲料突变等应激因素影响下,给生猪接种疫苗会引起生猪机体细胞介导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2、疫苗因素

(1)疫苗质量问题。疫苗的存储及使用条件比较严格,在生产、运输和保存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疫苗瓶破损而引起活苗失空。或者环境温度过高、温差变化过大会导致活苗存活率降低和破坏抗原结构而使免疫失败。

(2)疫苗使用方法不当。肌肉注射免疫时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针孔流出,造成疫苗注射不足而导致免疫失效。疫苗的稀释剂未经消毒受到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

(3)疫苗间的干扰。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特异性,只能保护相应的疫病,有的防疫员为了减少操作次数,把2种或2种以上相互有干扰反应的活疫苗同时接种,导致免疫失败。

3、管理因素

(1)猪场管理不合理。有些猪场有制度但是员工执行不到位,少数猪场疫苗接种操作缺乏合理的指导和有效的监控。疫苗接种部位不正确(将疫苗接种在猪颈部的脂肪部位),疫苗从接种部位流出、接种量不足等。

(2)饲养管理不合理。猪群的生长环境恶劣,造成猪群的免疫系统长期处于崩溃的边缘。例如部分猪场保育舍温度、湿度和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气体、细菌、尘埃含量过高等。

(3)免疫程序因素。猪场没有根据当地猪病的流行规律及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例如过早免疫接种,受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免疫失败;过迟接种会出现免疫空白期,容易造成猪群发病。同时进行多种疫苗免疫,有时会出现疫苗间相互抑制的现象,从而造成疫苗的免疫失败。

二、防治措施

1、提高营养管理

要实行分群隔离饲养,给生猪提供适宜的环境,实行“全进全出”制;禁止给生猪喂食发霉变质的饲料,并合理使用抗生素;猪场严格消毒,定期灭鼠驱虫;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如黄芪多糖、电解多维及小剂量的左旋脒唑等;免疫接种不要与、断奶、转群和运输等同时进行。

2、合理正确的使用疫苗

两种不同作用的疫苗不要同时注射,免疫至少间隔4天以上。注射器械要经过煮沸消毒后使用。根据免疫猪只的数量和疫苗剂量准确计算出所需疫苗的数量,并且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避免浪费。

3、提高猪场的抗体监测水平

要加强猪场防疫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监测设备,培训监测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抗体水平监测,尤其要加强对乙脑、细小病毒、伪狂犬病、蓝耳病、链球菌病、猪瘟和口蹄疫等疾病的监测,以确定猪群群体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三、合理免疫

各猪场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免疫时可同时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能有效地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抗体产生快、水平高、均匀度好、持续时间长,减少因免疫抑制诱发的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的发生,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降低疫苗注射引发的应激反应。

1、猪群中会出现的传染病不相同,要根据猪群的种类进行不同种的疫苗接种措施。根据疫苗的接种类别及接种时间间隔规定,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时间。

2、猪场的卫生情况对猪群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对猪场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可以减少病毒性微生物与传染类病原体的存活,避免因环境卫生等问题滋生的细菌与病毒使猪群得病。

3、对种猪的品种进行选择。猪品种的不同,其自身的免疫力程度也不同,在选择猪的品种时优先选用优质种猪进行养殖,提高猪群的整体抗病能力。

4、从猪饲料上入手。猪饲料的搭配也影响着猪的健康,在猪饲料的搭配上,根据饲料中的成分进行合理配比,提高猪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对传染病病毒的抵抗能力。

5、对免疫源头进行控制。要加强免疫意识,加强管理制度。对养殖的猪群进行监督、控制,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保证病原体不会流出。地区做好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管系统,并对免疫档案进行规划存档。

结语: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热议的话题,病猪通过非法途径流入市场造成了对食品安全的危害,直接威胁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对猪群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养猪业的免疫失败会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要做好养猪的免疫工作,就要从种猪的选择上开始进行监督,对疫苗进行选择和接种,规范养猪业的管理制度,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1.1数据采集和统计在华北某地(两个乡镇)随机挑选免疫池塘,每选择一个免疫池塘即在其周围选择3个条件类似(水源、苗种来源、放养密度、搭配模式、饲料品牌)的未免疫池塘作为对照,共选择15个免疫池塘和45个未免疫池塘作为研究对象,免疫池塘接种疫苗种类均包括草鱼出血病活疫苗(892株)和草鱼败血、肠炎、烂鳃三联灭活疫苗。从苗种放养阶段开始,由养殖户记录每日草鱼死亡和饲料投喂等养殖信息。同时通过对养殖户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草鱼放养阶段、免疫阶段、捕捞上市阶段的经济数据。以Excel2007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1.2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参考Lillehaug等[6]和Thorarinsson等[7]构建的数学模型,结合我国草鱼养殖特点,对该数学模型稍做修改,主要改动包括:一是增加了计算死鱼消耗饲料成本的公式;二是加入了鱼的初始重量(Wstart)这一参数,因为我国草鱼养殖属于分阶段的分工养殖,如苗种养殖、成鱼养殖等;三是去除了清理死鱼的劳动成本和因预计到病害发生而多投入鱼苗产生的经济效益两个因素。根据调查,在我国草鱼养殖模式下,这两个因素并未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收入与支出,因此在构建的模型中去除了这两个因素。数学模型的构建思路基于选择成本(alternativecost),总成本包括疫苗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其他成本是指除疫苗和人工以外的免疫成本,如注射器、针头、麻醉剂、消毒剂等;总效益包括3部分,分别是因免疫多存活下来的鱼减去饲料成本后的价值(收益1)、因不免疫而多死亡的鱼消耗的饲料成本(即免疫后增加的收益,收益2)和接种疫苗后因减少药物成本而产生的效益(收益3)。根据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各构成要素,构建计算公式,其中接种疫苗总成本计算公式表述如下:总成本=(Cvac+Clab+Cadd)×N。

(1)草鱼疫苗接种的总效益分为3部分进行计算,其中第1部分是指由于疫苗保护作用而多存活下来的鱼的市场价值减去这些鱼消耗的饲料成本后产生的效益,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收益1=N×Mn×RPS×[Wend×Pfish-(Wend-Wstart)(FCR×Pfeed)]。

(2)式中,RPS(relativepercentsurvival)为相对存活率或称为免疫保护率,RPS=(未免疫鱼死亡率-免疫鱼死亡率)/未免疫鱼死亡率;FCR=总投饵量/[(草鱼捕捞时平均重量-入塘时平均重量)×捕捞鱼的数量+(死亡鱼平均重量-入塘时平均重量)×死亡鱼的数量]。第2部分效益是指因未接种疫苗而多死亡的那部分鱼所消耗的饲料成本,这部分鱼消耗了饲料却未产生价值,但由于免疫池塘减少了这部分成本,所以可将其看做是因免疫而增加的效益,这部分效益可总结为如下公式:收益2=N×Mn×RPS×(Wdied-Wstart)×FCR×Pfeed。

(3)第3部分效益是指接种疫苗后因降低了死亡率而减少的药物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收益3=(Cn-Cy)×N(4)实际生产中,用药量和疫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为了分析其规律,在采集的数据中,以死亡率为自变量,与死亡率对应的每条鱼的平均药物费用(元)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所得方程为C=0.889M+0.084(C为药物费用,M为死亡率),显著性分析得F=170.87>F0.05(1,59),P=0.001,表明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药物费用和死亡率成正比。

(4)可变形为:收益3=0.889×RPS×Mn×N在对华北当地免疫池塘经济效益进行计算时,采用公式,当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因需改变死亡率和RPS的数值,以检测这些参数对疫苗经济效益的影响,所以采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得到总效益、效益成本比、净效益等经济指标,其计算公式分别表述如下:总效益=收益1+收益2+收益3效益成本比=总效益/总成本净效益=总效益-总成本。

2结果与分析

2.1草鱼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在接种了疫苗的21.2万尾草鱼中,共死亡1965尾,死亡率为0.9%;而在未接种疫苗的65.2万尾草鱼中,死亡70350尾,死亡率为10.8%。免疫池塘和未免疫池塘的草鱼死亡率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免疫保护率为91.7%,疫苗免疫效果非常显著。

2.2草鱼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分析使用构建的数学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可知15个免疫池塘免疫总成本为19900元,总效益为138000元,效益成本比为7∶1,净效益为118000元,平均每公顷水面增加净效益14500元。

2.3盈亏平衡点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地区、年份,疫病压力(未免疫鱼死亡率)差异较大,且不同疫苗间其品质(免疫保护率)也各不相同,而这些因素都会对疫苗的经济收益产生影响。为了确保养殖户的疫苗投资总是会带来利润,可进行盈亏平衡点(Break-evenpoint,BEP)分析,即总成本=总效益。在构建的模型中,疫病压力越高,疫苗品质越好,疫苗的净效益就越高。BEP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免疫鱼死亡率为1.8%,或者疫苗免疫保护率达15.3%是草鱼疫苗接种的盈亏平衡点。

2.4敏感性分析改变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或参数,考察他们对疫苗净效益或效益成本比的影响,为养殖户的疫苗决策提供依据。生产中,养殖户或企业会遇到如何选择品质好但价格高的疫苗和品质差但价格低廉的疫苗的难题。本研究为了分析方便,假设存在甲、乙两种疫苗,甲疫苗品质好(RPS=90%),但免疫成本高(每条鱼0.09元),乙疫苗品质差(RPS=70%),但免疫成本低(每条鱼0.04元)。对甲、乙两种疫苗在不同疫病压力(Mn)下可能产生的净效益进行对比,其中除免疫成本和RPS外,免疫鱼的数量按1万尾计算,计算方法如模型所示。图1中,RPS决定了线条的斜率,而免疫成本则决定了线条的起始位置,当Y=0时,表示使用疫苗后处于盈亏平衡点。当Mn<4%时,乙疫苗的净收入高于甲疫苗,此后随着疫病压力的升高,乙疫苗的净收入开始低于甲疫苗,且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由此可知,在疫病压力较大时,疫苗品质是疫苗选择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3结论

与讨论本研究以动物卫生经济学思路构建了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数学模型,并对华北两乡镇草鱼养殖中疫苗接种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鱼接种疫苗后为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BEP分析显示,草鱼疫苗接种的经济收益可承受较大幅度疫病压力和疫苗免疫保护率的变化。该模型可用于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为政府、企业、养殖户等选择草鱼疫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模型也可应用于其他和草鱼具有相同养殖特点鱼类的疫苗成本-效益分析。本研究分析中包含一个假设,即所有疫苗的质量、免疫过程均符合规范,疫苗的免疫保护率仅由疫苗本身和疫病压力所决定。已有研究报道,疫苗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使动物产品质量下降(发生的概率小于1%)[8]、刺激炎症反应(注射免疫)[9]、黑色素沉积(大西洋鲑)[10]等。Drangsholt等[11]报道了相比于未免疫鱼,接种疫苗的鱼具有更快的生长、更低的饲料转化系数等优势。而Koskela等[12]则认为免疫力强的鱼种比免疫力弱的鱼种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系数低,因为免疫力强的鱼种需要将更多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抗体。疫苗的有利作用或副作用和疫苗的免疫方式、疫苗剂型、鱼的种类、品系等有关[11-13],为了简化分析,本研究的模型中并未考虑上述因素。

第8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由于ai具有临床症状复杂,病死率高,病原体亚型多以及容易发生抗原漂移和转换等特点,使其防治难度加大,相应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畜禽业的发展。1997年在香港发生的aiv感染人的事件,突出了其公共卫生意义。本文对近十年禽流感在我国的发生情况,流行趋势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对防控禽流感的对策提出几点建议:加强兽医部门的职能、增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候鸟传染源的监测;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家禽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接种疫苗。

人们所说的“鸡瘟”中有很多就是禽流感,它以前曾被称为“真性鸡瘟” 。禽流感爆发的报道,最早可追溯到1878年,当时在意大利的许多农场都出现了严重的“鸡瘟”,直到1955年才被证实是A型禽流感病毒,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自我国香港1997年发生第一次H5N1型人禽流感暴发后,禽流感开始在全球蔓延,全球各地都不断出现动物和人禽流感疫情,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2003年初以来,此病已经在亚洲、非洲、美洲等45个国家发生和流行,到2006年12月,全世界发病国家已达到5个,波及到的禽鸟达0多种,在俄国至少有16种野生禽鸟因感染禽流感而发病致死,全球因禽流感已经扑杀2亿3千多万只禽鸟。2005年以年,由于家禽和人类感染HSNI 的病例增加,一时间欧亚两洲“闻禽色变”,禽肉禽蛋销量下降10%一70%。我国养禽业在2006年10月一12月因禽流感造成养禽业的损失达到600亿元。本文对近十年禽流感在我国的发生情况,流行趋势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1 发生情况及流行趋势

1997年5月香港爆发H5N1型禽流感,宰杀全港活鸡超过100万只,使得市场无活鸡可买,并且,此型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人类,造成了人感染禽流感暴发,有18人受感染,6人死亡。香港特区政府于1997年12月28日颁布“格杀令”,在两天内把全港130万只鸡销毁。1999年在人体内分离到H9N9型禽流感病毒,在沉寂一段时间后,2003年H5N1病毒再度在我国香港、我国大陆和越南出现,流感病毒再次进入活跃的高发期,2003年,我国禽流感疫情进一步呈上升趋势,蛋鸡的死淘率超过历年,我国在2004年全面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特别是2004、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大面积发生,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从2004年的点发到2005年的散发;发生疫情的季节性不明显,几乎全年都有发生;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在增强,主要表现在引起了候乌的大量死亡;2004年前水禽多带毒而不发病,但是2005年发生的疫情中有多起疫情都有鸭子和鹅死亡;2004年只是禽只感染,2005年以来候鸟、留鸟和禽只交叉感染,并陆续致人感染发病。从流行趋势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进一步发生的几率较大。2004年,中国内地共有16个省份发生5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05年,有13个省份发生32起疫情,其中青海发生1起候鸟疫情。2006年中国内地共有7个省份发生10起家禽疫情。候鸟疫情涉及青海、西藏2个省区。2004年1月27日_2月19日我国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新疆、上海等16个省市自治区、37个地市(含新疆建设兵团)、49个县市共发生50起疫情,共有14.31万只发病,死亡12.76万只,扑杀902万只,免疫1 402万只。中国2008年共发生6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比往年大幅降低。

综上疫情形势分析,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一是周边国家疫情继续扩散和蔓延;二是禽流感病毒毒力不断增强;三是禽流感病毒多种亚型同时流行;四是候鸟和野鸟带毒现象依然严重;五是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病例持续增多。从国内情况分析,一是目前正处于春季,是禽流感疫情的高发期;二是今年气候异常,大量候鸟在我国北方和中南部地区停留时间较长;三是有的地方防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防控措施不到位,队伍不健全;四是春节临近,家禽补栏量增大,调运、交易频繁,增加了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五是我国边境线长,存在通过口岸、非口岸通道以及边贸互市等多种途径传入境外疫情的风险。综合分析国内外疫情形势,我国禽流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发病死亡有一定特点:免疫 鸡 群 发病速度相对较慢,发病率因鸡群的管理、免疫次数和免疫质量表现出一定差别;管理良好的鸡群,感染发病时间延迟,死亡率低:反之,发病感染速度快。死亡率高;同一畜主饲养的不同批次鸡群可交叉感染。经对大量发病鸡群的统计,免疫鸡群发生1刁PAI后,发病率范围1034件93.23%,平均发病率70.56%:日死亡率范围0.28%-17.23%,日平均;死亡率2.62%:病前产蛋率范围76.67,卜94.32%,病后产蛋率下降至。石7%-63之2%,平均产蛋;率下降49.43%。发病鸡群在观察期内突然死亡50%甚至10%的鸡群没观察到,死亡至一定时间后都能耐过(约7天左右),但耐过鸡群呈现零星死亡且持续不断,在某一个时期内累计死亡数可达到较高比例。

发病流行的规律性:从发 病 时 间先后、发病地区分布和发病率高低看,与养鸡地和鸡群的密集程度、采取的护措施和养鸡相关的人流、物流的流动频繁程度以及与疫源处理的彻底程度呈正相关。

产蛋鸡发病率高,无品种差异:从发 病 鸡 群的品种看,城区内饲养的不同品种的鸡群,如海赛、海兰、罗曼、宝万斯、肉鸡等都有发病,无品种差别。发病鸡日龄范围5一20 日,从发病鸡的日龄结构看,产蛋鸡发病率最高,育成鸡有一定程度的发病,但发病率低,所接触处理过的育雏鸡未见发病鸡群.

2 综合防控措施

禽流感在我国为A类传染病,2004年1月,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在我国爆发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该病的诊防工作,国务院召开了专门会议,农业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诊断和防治技术措施,制定并颁发了诊防的国家标准,并已在防控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战胜禽流感的成效,本人对防控禽流感的对策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加强兽医部门的职能、增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

由于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较多地区发生核流行,病原也很复杂、多变,家禽野禽和人同时都有可能发病,要想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必须打破“单打独斗”的格局,开展单位、行业间的协作攻关,充分发挥部门、单位间群体的优势、力量和智慧,实现数据资料共享,互通信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我国禽流感防控取得较好的综合防治效果及取得新的成果。

二、加强对候鸟传染源的监测

2006年农业部对曾发生过疫情的地区直接进行采样检查,共检测血清样本31412份,病原学样本22249份,对禽鸟的监测能帮助确定禽流感扩散中候鸟的作用,因为某些禽鸟能携带病毒而自己不会感染致死,有些禽鸟感染H5N1病毒后很快死亡,这在远距离传播中并不重要。所以要对病原学检测呈阳性的禽鸟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疫情监测

密切跟踪和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切实做好疫情预警预报。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对瞒报、漏报和缓报的责任人要依法严肃处理。临床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立即对疫点内全部禽类实行隔离、封闭措施,指派专人看管,禁止禽类及其产品的移动,对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由所在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封锁令,对疫点、疫区实施封锁措施。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检查站,执行对禽类的监督检查任务。将疫点、疫内所有禽类进行扑杀,并将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关闭疫区内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染活禽进出和易感染禽类产品运出。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四、加强家禽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在各项综合措施中,要特别强调家禽场的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的中心思想是环境控制,即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构建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任何一种病原,必须有足够数量才能引起动物发病。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严格进行引种检疫,防止传入 ,并进行必要的引种地的背景调查。引进后进行隔离观察。进入鸡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等(尤其是来自疫区的)要严格控制,彻底消毒和采取登记制度。饲养员更换鞋帽,消毒后才能进入鸡舍。鸡场要经常灭鼠、蚊,蝇,防止飞鸟和昆虫进入。

五、接种疫苗

英国爱丁堡大学及华威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在预防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传播时,如果不能对同一群体的禽类全部接种疫苗,则会使病毒传播得更隐秘因而更难发现。萨维尔博士认为,接种疫苗确实可以降低禽类感染病毒的机会,但研究表明,接种必须完全彻底,否则结果会更糟。疫苗接种只是防护手段之一,还必须结合生物安全、监控、诊断、教育、限制禽类的活动范围以及彻底扑杀被感染禽类等一整套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防止禽流感的传播。

疫苗选择1、全病毒灭活苗:全病毒灭活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反应,并在以往发生禽流感的过程中,成为了一种为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与扩散、减少经济损失的有力武器。2、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提取AIV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并辅以佐剂而制成的疫苗。这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且制作的成本高。3、活载体基因重组疫苗:这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且制作的成本高。4、核酸疫苗核酸疫苗同其它常规疫苗相比具有下优点:(1)核酸免疫的抗原合成和递呈过程与病原的自然感染极相似,抗原具有蛋白经内源性合成后转运到细胞表面,通过MHCI和MHCll分子递呈给免疫系统,同时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特别是特异性CD8+细胞毒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反应,这是灭活疫苗和一般亚单位疫苗不能比拟的。(2)核酸免疫只是输入含有抗原基因的表达质粒,只表达某一种或几种特异性蛋白质,不象常规的弱毒苗和灭活苗一样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也不象其它病毒载体引起机体对病毒本身的免疫反应。(3)对一些易于变异或较多血清型的病原体来说,进行多价疫苗研制较为困难,而克隆1个病原体的免疫原基因相对容易,可同时构建多种病原体基因的表达质粒。(4)核酸疫苗不需要在体外表达、纯化蛋白,因而相对省时省力。核酸疫苗易于构建和制备,稳定性好,贮存和运输相对方便,抗体持续时间长且免疫效果好,成本较低廉。(5)许多核酸疫苗只需1次注射,就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严格免疫程序,鸡的免疫 鸭的免疫 鹅的免疫各不相同,要根据厂家的标准执行。动物防疫部门对已免疫30 d的散养家禽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及时跟踪免疫效果。对监测免疫水平不合格的,及时实施补免。

严格把握疫苗质量问题,设立疫苗质量监测网点,科学化、法制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劣、次、假疫苗流入市场。

禽流感近年来在全球的传播过程表明,战胜禽流感绝非朝夕之事,全球禽流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参考书籍:

甘孟侯.全球禽流感的流行形势.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4。26(6):468—470

刘秀梵.家禽水禽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中国家禽,2004,26(12):l一5

肖东楼.中国流感与人禽流感预防控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1):837—838.

白朝勇.美国禽病防疫特点与中国养禽世纪比较口. 中国家禽,2007,4:1~ 9.

卓义俭.对当前基层的动物防疫现状分析EJ3. 中国动物检疫,2007,4:15.

邵向群,等.鸡同时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和新城疫疫苗的双针试验EJ3.中国家禽,2007,3:27~29.

第9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

一、疫苗的概述

疫苗是指使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疫苗—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菌苗—细菌。虫苗—寄生虫(原虫、蠕虫)。瘤苗—肿瘤组织、细胞。类毒素—外毒素。抗独特型抗体——抗体、抗毒素。

免疫力是指识别自己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自身稳定—清除损伤/ 衰老细胞,维持生理平衡。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抵御感染—抵抗和清除病原体或其它异物。还有免疫记忆。

疫苗的研发过程:萌芽时期(12-18 世纪):人、牛疫苗;初级阶段(19 世纪):首次制备了鸡霍乱弱毒活疫苗,拉开了研发和应用疫苗的序幕;发展阶段(二战后):研发生产了大量疫苗如:ILT/MD/PP/IBD 等;新技术应用阶段(1986年后):基因工程技术用于疫苗研究与生产;下一代技术新佐剂、结构疫苗合成生物、DNA/RNA( 未来展望) :治疗疫苗生产阶段,值得注意的是2006.6.8 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打破了治疗病毒感染细胞的瓶颈,而非只用于预防。

疫苗的作用:疫苗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武器;疫苗接种是根除禽病计划的基础;疫苗接种不能100%保护禽群;疫苗必须给生产者带来效益;新型疫苗研制对禽传染病防治意义重大;有的疫苗可能会散毒或产生免疫抑制效应。

二、疫苗研发新动向

疫苗主要分为4 类:全微生物疫苗、纯化大分子疫苗、重组疫苗和未来疫苗。

1. 全微生物疫苗。(1)弱毒疫苗:异源疫苗-HVT ;非自然途径接种的疫苗-ILT ;鸡胚或细胞传代致弱的疫苗- 多数。(2)灭活疫苗:灭活剂;佐剂。研发新动向:基因缺失疫苗;转基因疫苗;标记疫苗。

2. 纯化大分子疫苗。(1)组分疫苗:荚膜多糖疫苗;外膜蛋白;病毒免疫原蛋白。(2)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生物合成。(3)类毒素。研发新动向:纯化工艺;合适载体。

3. 重组疫苗。(1)重组病毒蛋白疫苗:病毒蛋白可在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及病毒中表达;杂交/ 嵌合病毒疫苗;稳定、廉价;易于大规模生产;可激发细胞和体液免疫。研发新动向:制备多价活疫苗;构建高效表达载体。(2)重组载体疫苗:免疫力强、不散毒;无副作用、稳定;适用于群体免疫;不需要佐剂;可鉴别免疫与感染动物。研发新动向:制备多价活疫苗;构建高效表达载体。(3)亚单位疫苗:安全性高;无抗原竞争;定向免疫位点、标记疫苗(DIVA);需要佐剂、免疫期短;如为多肽,则需载体。研发新动向:制备嵌合多肽,广谱;重组微生物生产;自培养物纯化。(4)DNA/RNA 疫苗:不散毒、返强、污染环境;全面免疫应答、免疫期长;制备简单、费用低、不需纯化蛋白、适于难或不易培养的病原;多联/ 价DNA 疫苗容易构建;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可进行胚胎免疫;可制成标记疫苗(DIVA);性质稳定,便于贮存和运输。

4. 未来疫苗。(1) 多价/ 多联亚单位疫苗:固相基质抗原抗体(SMAA)复合物;微胶粒Micelles ;脂质体Liposomes ;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 ;可诱导强烈的体液与细胞免疫;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提高免疫原性。(2)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不含传染性物质;可大量制备抗Id的McAb ;模拟碳水化合物抗原决定簇;能诱导更有效的T 细胞应答;诱导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的抗Id 疫苗;异种蛋白的副作用;弱免疫原,单独或辅以佐剂。(3)菌蜕疫苗:菌蜕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固有免疫佐剂性;免疫系统靶向性;新型非变性灭活菌苗;递呈异源抗原的重组疫苗;DNA 疫苗的递送载体。(4)病毒样颗粒疫苗:空衣壳结构;免疫原性好,不需佐剂;不含遗传物质;安全性好,稳定;NDV、IBV、ALV。(5)可饲植物疫苗:易于遗传操作,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生产成本低,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设施;易获得多价疫苗,无须提取纯化过程;能准确地进行翻译后加工;无病原污染,易于贮存、生产和运输;使用方便,产生体液和黏膜免疫反应,易于推广普及。

三、疫苗的应用

1. 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家禽生产/ 饲养模式(集约化、庭院)、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病原/ 抗体监测)、接种策略(常规、应急、预防)、不同类型疫苗的效力(活苗、灭活苗)、用法(接种途径、方法、次数)、疫苗性质、家禽体质、免疫抑制因子、成本- 效益分析(疫苗成本、劳动力、检测及评估)。

2. 疫苗接种计划的监控。(1)接种计划的有效性:发病率、死亡率、生产性能。(2)野毒感染与接种疫苗的鉴别:标记疫苗及匹配的识别试验(DIVA)、哨兵禽。

3. 主要疫病的控制。(1)免疫计划与程序:随机应变、随鸡应变、随疾应变、随季应变。(2)群体免疫与根除:社会、政治、经济、企业多方共同努力。

在分子疫苗投入实际应用之前,防控禽病的传统疫苗仍占主导地位;疫苗研发将向更安全有效、成本低廉、易于接种、一针多防(联苗)、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免疫期长且易于保存运输的方向发展;选用疫苗及免疫程序应因地(省、区、市、场)、因禽(鸡、鸭、鹅)、因时(春夏秋冬)、因人制宜;使用疫苗的最终目的是不用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