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动物医学技术范文

动物医学技术全文(5篇)

动物医学技术

第1篇:动物医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动物医学;临床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动物医学专业要求学生以成为兽医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是具有在兽医医疗兽医技术服务兽医教育等相关部门从事动物医疗检验检疫疫病防控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1]而临床教学正是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动物医学专业是吉林大学的品牌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近年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如何通过完善动物医学临床教学进而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质量达到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是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1目前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各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理论与实验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学体系不规范和临床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等几方面问题[2-3]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现阶段学生的临床医疗虽然能够达到100%集中实习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学院临床教学动物医院规模小病例数相对较少临床医师数量少等一系列原因无法保障学生的临床医疗实践的需求而校外合作的动物医院由于距离管理经费和生物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接纳大批学生进行临床教学和实习实践因此完善动物医学临床教学管理和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完善临床教学管理相关对策

2.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要要培养合格的兽医师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家动物疫病防控人兽共患病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动物保护与福利的相关理论知识等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防控技术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技术兽药使用技术等根据以上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制定了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主要临床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实验和临床实习2个部分主要临床兽医学专业教育课实验包括动物尸体剖检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兽医影像诊断技术及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实验等可以看出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临床类课程要求的实验学时比例增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诊断能力实验教学学时占临床课程总学时的1/3以上在实习实践环节增加了临床兽医全科训练和临床兽医大实验临床实习要求必须在动物医院或大型动物饲养场的兽医部门完成主要集中于校内或校外合作的动物医院从而达到培养兽医师的目标

2.2加大建设力度

校内临床教学的动物医院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实践基地为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学生实习实践的需求学校和学院应积极建设校内临床教学医院努力按照建成面积不小于1000m3至少配备10人以上的专职执业兽医师具备候诊诊疗处置化验检验取药手术等功能诊疗设施齐全设有动物住院部年门诊病例数与在校生数之比达到50颐1以上的临床教学医院的目标完善临床教学医院的规模设备和部门设置从而达到满足学生临床实验实习实践的需求符合兽医师的培养目标同时努力争取达到国内一流教学医院的标准面向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需求集动物医疗动物福利等教研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基地在硬件设施上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现代化的操作和诊疗技术是首要条件曰在管理机制上参照医院企业管理模式和国外动物医院的管理模式结合校内临床教学医院自身特色是必经之路

2.3改革教学模式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5年制本科教学采用野2+2+1冶的教学模式[4]根据这一教学模式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的临床教学特点梳理临床实验和实习实践课程内容根据各类课程的具体要求采取野先理论后实验再临床冶的三段培养模式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利用实时病例合理利用临床教学动物医院的教学条件针对门诊病例对学生进行现场实时病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认症辩证的能力确立动物医学专业特色的校内校外实践方式一是校内实践通过确立实习制度和导师制度带领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临床的常规技术训练课程实验综合大实验和医疗轮训等要求学生要在临床专业教师和执业兽医的指导下在动物医院的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或答辩二是校外实践即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分批到校外合作实践基地进行临床和专业实习实践如动物疾控中心动物医院大型饲养场的兽医部门等进行疫病检测与防控医疗综合实习等实习完成后需要提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出具实习合格证明及反馈意见核算相应学分

2.4加强临床教师技能培训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议学校提供足够的职位保证临床教学团队的稳定和科学发展鼓励教师到国内外临床教学先进的高校或动物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得到转变完善临床教师的技术能力提高临床教师和兽医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和考评体系学院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冶或野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大赛冶曰临床兽医学系的新进青年教师需在临床教学医院进行医疗实习轮转3个月以上方可参与其他教学活动学院层面上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先进的动物医院兽药研发和动物疫病防控等部门的生产一线上进行实践锻炼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1]郝景锋李国江张秀峰等.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渊5院105-107.

[2]武军元.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渊3院322-333.

[3]王青蝶.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1515渊9院971-972.

第2篇:动物医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教育;外科动物实验课程;实验动物;动物关怀;替换;模具;教学改革

外科动物实验课程是外科学科的一个分支和培养环节,是提高学生外科技能和外科无菌意识的一种方法和方式,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开展过程中,全国医学院校每年要提供不计其数的兔及犬等实验动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操作生疏以及动物管理问题等,一部分动物资源是处于浪费状态。按照动物伦理学、动物保护法的要求和动物保护组织的意见[1],甚至是学生的抵触[2],国外诸多院校长期以来是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动物进行外科相关技能培训。根据多年的外科教学经验,认为在当代的医学环境下,寻找实验动物替代品应该逐渐提上医学教学改革的日程。结合本人在英国学习的一些见闻,谈一谈在此方面的建议和体会。

1外科动物实验课程的任务及思考

外科动物实验课程也称之为实验动物外科,是医学生接触外科操作的窗口和桥梁,内容包括了围手术期的基本操作如无菌术等,以及外科基本操作,如切开、缝合、打结、器官切除,消化道重建等内容。医学生在经过理论知识学习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而在接触外科实际操作之前,医学生必须对外科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有相当的认识和掌握。因此,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教学就成为医学生临床前期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在熟悉外科基本概念和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医学生的基本手术实践技能。一般的教学环节和使用的动物如手术示教(狗)和实践操作(家兔)。手术示教的人员主要是带教教师以及助手,模拟患者进行术前准备、麻醉、术中操作,实践操作的主体是学生以家兔模拟患者,将手术示教内容进行反复练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目前医学院校使用的外科实验动物(兔和狗)在解剖上与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该环节对于学生熟悉人体器官解剖是没有帮助的,仅能在上述的外科操作技能上有一些感官刺激。拿使用最多的兔来讲,能实施的外科操作项目很少,兔的肠管很细,如使用该动物进行肠切除、肠吻合的训练,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讲,是不太可能完成的。此外,由于多人分配一只实验动物,每一只动物可能都是初学者的牺牲品,但这些动物的牺牲,能换来医学生在外科技能上多大程度的提高,是一个未知数,但在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兔、狗。(2)有些院校因缺乏完善的动物尸体管理体系,导致动物尸体的随意丢弃,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临床手术均使用微创技术,目前的外科动物实验课,也是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学的需要,课程需要重新设置。拿英国来讲,根据1986年动物(科学程序)法(ASPA)规定,如医学院校需使用动物进行实验及研究,有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更不用说拿动物进行学生的外科技能培训了。因此国外的院校很早便不断的在寻找实验动物的替代品,以此开展医学生的教育教学[3-5]。

2实验动物替代品的一些建议

关于实验动物的替代,早在1959年英国科学家WilliamRussell和RexBurch提出了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6]。虽然该原则主要是针对科学实验的动物替代,但是也反映对所有实验动物使用的3R原则。国外很多学者在早年均发表了对教育教学中对动物使用的看法,其中DANC.ENGLISH呼吁医学的教育者应该时刻质疑医学教育中是否有充足的理由使用实验动物[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学领域科技发展,目前已有很多医学材料可以替代外科实验动物。

2.1模拟人、模拟道具替代实验动物

如前文所述,外科动物实验课程包含了一系列外科相关操作,如术前准备、消毒铺巾、外科洗手、戴手套等,该操作的完成完全可以使用一般的模拟人或道具即可[7],且模拟人的仿真效果较实验动物要好。对于外科技能方面,仿真皮肤、仿真肠管、仿真器官均可用于学生的外科技能(如切开缝合、打结、止血、肠切除、肠吻合等)训练,而且可以保证每位学生具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外科技能及学习主动性,而且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及培训效果[8]。

2.2离体动物内脏替代实验动物

另外一套替代的方案是院校的管理员与动物屠宰场联系,在学生的动物实验课上准备充足的动物内脏(如猪、羊等)替代实验动物,进行外科技能的培训。家畜内脏,尤其是肠管,质地及结构比较接近人体内脏的结构,被国内诸多医学院校纳入到教学大纲,进行外科技能培训之用。近几年我院在对“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学生进行培训时,用到了离体动物内脏,仿真程度高,培训效果较好。

2.3标准动物实验录像、人体手术录像替代实验动物手术示教

对于动物的手术示教,国外也有很多学校提出了反对,因此这部分在国外也很少开展。活体动物的手术示教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只有周围一部分人能够看到实况,很多学生还是在实验室的大屏幕上看实时转播。鉴于此,可以将该部分替换为直接使用标准的动物实验录像播放,甚至是直接使用人体手术录像进行教学,进一步拉近学生与外科的距离,并且手术录像可以将目前的外科前沿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的跟上外科的发展速度。

2.4全息虚拟外科手术系统替代实验动物

全息虚拟患者及外科手术技术,是目前最适合医学生教育的一种模式,笔者一直认为医学教育应当是精英教育,全息虚拟病人及外科手术系统,可以让学生进入到超级仿真的环境中,是最贴近临床的实践操作,而且可以反复训练[9-10]。该系统的研发和技术成熟,的确可以用来取代实验动物,提高外科教学的实用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1]。我国在外科动物实验课程的教育教学方面,有学者提出一些建议,但仅限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12-15]。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高等院校不断的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如何让医学教育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战,值得我们不断思考。英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中,会针对临床实用技术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如左手单手打结法,腹腔镜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等,他们没有实验动物的教学,其外科实验课程学习的内容均是临床中需要用到的技能,使用的是人造仿真替代品,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医学院校借鉴,也值得我们的医学教育者及管理者思考,如何对外科实验课程进行进一步改革,如何取代实验动物,如何使教学内容指向更加实用的外科技能。也相信人类科技的发展和聪明智慧不仅仅能提高广大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还会为动物带来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

[2]包玲,陆文竞,王峰伟.医学生在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程中的心理困境与应对[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7):6-9.

[7]李连兴,张析哲,冯雷.模拟人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7):5321-5322.

[8]王乃琪,严艳,李靖年,等.医学模拟技术在医学生临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6):7-11.

[10]常实,廖胜辉,罗雄,等.虚拟阑尾切除手术仿真教学系统研发[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9):71-73.

[11]蒋宇婷.医学院校教学改革中的虚拟仿真技术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5):56-57.

[12]臧全金,闫堃,马震川,等.提高外科动物手术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1):15-16.

[13]郑科,谭金祥.关于实验动物外科教学方法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68-69.

[14]郭晨明,毕晓娟,耿贝贝,等.加强动物实验改革对外科临床操作技能教学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4):19-21.

第3篇:动物医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动物实验;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创新;提升

一动物实验伦理性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

所谓动物实验伦理性是基于对生命尊重、关爱、怜惜,体谅实验动物,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疼痛,展示人的怜悯、仁心与善良,提现人道主义情怀[1]。1959年,Russell和Burch,推出《人道的实验技术原理》提出3R原则,到1966年美国《动物福利法》、1988年我国首个《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2006年《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等,都突出了对实验动物的关爱、减少伤害等人道主义情怀。就此开始了对动物实验伦理性的关注、探讨、研究及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作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着重的是培养医学生以人为中心,不断对人的生命、健康、尊严、自由的尊重以及对完美德性、精神生活、人生美好意义的追求[2];是对医学原理、知识、技能之外的一个“医师为天职”、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的情怀与内在精神的追求,即主要是注重对医德操守、仁心仁术、生命至上的培养与修持。治病救人是医师的第一要务,需要摒除杂念、主观好恶,以仁德、关爱之心施治救人。所以,医师的前提是要有较高的医德,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古训有云:“病家求医,寄以生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作为一名医学生,将来是要做治病救人的工作,肩负千钧,事关生死,必须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即仁心妙术,缺一不可。“仁心”并不仅仅表达一个医德的含义,“妙术”也不单单指医学上的知识与技能。他们是彼此渗透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在正确的思想导向下,以良好的人文素养渗透于过硬的专业技术中,以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深入而论,动物实验伦理与医学人文素养二者。仅有关爱对象不同外,其所具有的精神内质及追求的目的因素是相通的,且对主体主观情怀的要求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特定性。

二动物实验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在临床教学、实验与科研中,动物实验是必不可少一项内容,也每一个医学生的必须课。一个个鲜活的动物,一条条生命,正是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有效阵地。其一,准确认识动物实验,医学生仁心仁术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如,从思考启发方面而论,对于动物的关爱,动物的敬畏,动物的无痛化操作等等,可很好的让学生都上升到对患者人的思考,把实验动物当成患者,只有对动物有仁爱之心才能对人有同样的对待。其二,从动物实验中还可以让医学生形成对于人性的思考,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培养起良好的医德。一个人的思想与心态在细节中就能够体现,对于动物的漠视生命与残忍可以看出对于以后对于人类治疗的态度,所以从动物实验中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做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其三,动物实验的灵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知识接受的有效性、教学的针对性及知行合一的效果性等等,均是当前单纯的医学人文知识教育与传导所不能比的。空洞的理论,缺少实际的比照,无法让学生们形成深刻的认识与记忆。其四,动物实验伦理性与医学人文素养是相通的,彼此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特性,所以强化动物实验伦理性研究与关注,加强动物实验伦理性的教育对强化和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但是当前国内多数医学类院校在动物实验的教学与研究上大都是忽视了其伦理性的探讨,对医学人文素质的引导、启发与教育更是几乎没有涉及。国内很多学者对医学院校实验动物的伦理教育进行过问卷调查,虽然问卷调查中的题目略有不同,但也能够部分反映我国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现状。从相关调研发现,有接近70%的医学生是在大学首次接受动物实验,并且认为活体动物实验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比较重要,但是有50%左右的医学生不能充分胜任实验操作。对海南某医学类院校进行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显示,超过60%的医学生对于实验动物有关法律法规知道一点点,但并不了解和熟悉,约75%的医学生会有害怕心理而不敢接触实验动物。对多数的医学生的调研发现,约79%的同学完全不了解动物实验的3R原则及实验动物的相关福利;同时,被调研的学生中95%学生不知道实验动物伦理与医学人文素养的关系;且所有被调研的同学均表示在动物实验课上老师没有启发和引导有关对人性、医德等的思考,也无探讨过医学人文素养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在调研中发现,8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单独设置实验动物保护及伦理相关的课程。此外,接近70%的医学生表示自己和周围同学在动物实验中偶尔存在非实验目的的伤害或虐待实验动物的行为,还有40%的学生偷偷把实验动物带走进行烹饪、食用,而此等行为,多数老师均表示赞同;甚至还有同学反映,大部分无大损失的实验动物均被老师带走宰杀食用。

三以动物实验为平台促动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提升

在经济社会的推动下,人们对金钱的获取、对物质的追求成为社会价值的主导力量;人们彼此的信任度下降,社会公德、个人道德、企业道德等等滑坡较为严重。同时,在经济社会下,医患关系矛盾也显得更加尖锐,无法调和。在此等情况下,学界把矛盾的解决寄托于医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把个人的医心修持,看作医生培养的重要任务。由此,纵观国内外医学史,不难发现,好医生=仁心+仁术。而仁心仁术的修持,正是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以动物实验为平台,进一步拓宽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阵地,强化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突出优势和重要作用。但是,各医学院校现行的动物实验的教育模式和方式中,却鲜少设计或涉及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甚至对动物实验伦理的说明和讲解也鲜少涉及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变和强化。医学院校要发挥综合实力,深度发掘实现医学人文素质全方位、协同式教育。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属于价值理念与意识教育范畴,虽然其中也带有部分技术性的问题,但主旨内容和教育目的性还是属于意识教育范畴,重在对准医生和医生的价值理念培养。作为对准医生和医生的价值理念培养伴随着其整个过程,从成为一名医学生到成为一名医生,直至从医生涯的终结都需要良好价值观的培养、形成、修正与坚持。因此,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对于医者来说没有阶段性,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历程。其次,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具有整体性,涵盖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需要医学人文老师的引导、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引领、临床实践老师的示范及所有任课老师的榜样作用;同时,校园文化的熏陶力、感染力,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作为医学院校来说,对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不是部分人文医学教师的专属职责,而是需要举全校之力,各方协同来实现的。对此,需要医学院校有效发挥综合实力,深度发掘实现医学人文素质全方位、协同式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动物实验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能力与水平,以身示范,发挥好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良好价值观树立的引领者、更是学生心目中的敬畏者与楷模,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榜样的力量。所以,动物实验教师对实验动物伦理性的认知、对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引导等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态度及医学人文素养的养成。所以,医学院校必须要对动物实验老师,甚至是负责医学实验教学的所有人员进行系统的实验动物伦理及医学人文素养培训,宣传实验动物权利和相关伦理准则,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自觉。同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以身作则,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利用新媒体等优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实验动物伦理性知识。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实验动物伦理性知识的认同感。利用新媒体,即微信公众号、QQ,以及最近极火的抖音等平台,积极宣传。同时,把宣传实验动物伦理与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知识讲座,进行知识竞赛,张贴宣传海报与横幅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在动物实验中增强关爱、关怀等人道主义教育,进一步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在临床医疗中,病人需要的不单单是医生的准确无误的判断与治疗,而更为需要的是他们细致的、亲切的人文关怀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和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往往需要医患之间换位思考,从不同的立场感受彼此的心态。同时,患者在医者面前毕竟是弱势,需要关爱与鼓励。在动物实验中的人道主义教育,本质在于通过对实验动物生命的诊视、伤痛的感同身受等,学会换位思考,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关爱之心、关怀之情,从而达到培养临床医疗工作中这种人性化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在动物实验中,医学生要像对待病人一样对待实验动物,不能简单的视为一种学习工作而已,应该视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的患者,通过动物实验不仅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同时培养了医务人员良好的临床心理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对于动物实验与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唯有面向基层,深入实践,走进实验室,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生命科学和医学动物实验所引发的各种伦理问题,以适当的方法激发医学工作者关爱、善待动物的人文情愫,架设起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引导他们履行伦理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用伦理准则规范他们的行动,并担当起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政府决策与立法的重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何闻恺,邵义祥.医学动物实验与生命伦理学的冲突及缓和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

第4篇:动物医学技术范文

1.1文献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年15卷第1期至2010年19卷第12期。其中2006年、2007年为双月刊,2008年后改为月刊,共计48期。

1.2文献选择标准

论著是指格式上包含题名、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要素的、完整的科学研究论文。

1.3方法

阅读武警医学院学报论著内容,记录研究对象中实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2结果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2010年5年间共刊载论著791篇,涉及实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

第5篇:动物医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动物医学;实践教学;科研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水平得到极大丰富,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加大,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激增,动物医学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1]。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具备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物疾病防控的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更新,造成动物医学专业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和矛盾亟待解决[3-4]。在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中,深入剖析动物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促进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容[5]。笔者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科研平台促进实践教学的设想,旨在为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时期实践教学要求

大部分高校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方式延续传统的“讲授—演示—操作”模式,授课教师讲授实验分解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6]。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整个实验的思考和理解,很难将之与理论知识串联起来。学生没有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整个实验的理解有些片面、局部。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但存在实践课程比例不足的问题。以动物传染病学为例,涉及的各类传染病以及对应的检测方法多达几十种,难以将每种方法向学生进行展示,甚至是一些经典的检测技能也无法完全传授。

1.3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受限于知识体系、教学经费以及平台条件等,动物医学实践教学存在授课内容陈旧的问题。但是,动物疾病的发生、传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近年来,随着动物养殖集约化、密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物疾病日趋复杂,非典型病例不断增多,单纯依靠传统的剖检、问诊等检查已难以满足需求[7-8]。此外,国内新疾病不断增多,从2006年的“高热病”、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再到2018年的非洲猪瘟,都对兽医诊断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疫情迅速在国内蔓延,造成极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农业农村部推荐的诊断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并未在本科实践教学中涉及,学生知识体系陈旧,难以应对新的挑战。

1.4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基地有待建设

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实验动物、器材、试剂的购买,但大部分高校因为实验室面积有限,取消了部分实验项目;实践教学经费大幅度缩减,牛换成羊,又改成兔和鸡,最后变成了虚拟仿真实验里的图片;在授课时,学生分组少,不能满足每位学生都进行动手操作的需要,大部分学生只能旁观,部分消耗较多的实验仅能由教师进行演示,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对实践课程的兴趣。除了校内实验课程外,校外实习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外实习基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但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发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部分校外导师水平有待提高,校外实习沦为“走马观花”。

1.5教学对象就业方向多元化

动物医学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涉及预防兽医、基础兽医、临床兽医、动物检疫、公共卫生等多个方向,培养人才就业方向也十分复杂,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难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意向接受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9]。近40%的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有考研意向,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该比例高达60%,本科期间的科研锻炼有利于学生顺利实现研究生阶段的过渡,但在本科期间只有极少数学生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科研训练。

2基于科研平台的动物医学实践教学的经验和建议

针对本科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尝试利用科研平台辅助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开放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有针对性地将部分本科生组织起来,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学科竞赛等方式展现,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得到了用人单位、毕业生本人以及研究生招收单位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已有的实践,笔者阐述了基于科研平台的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2.1制度建设

科研平台不同于常规教学体系,本科生科研活动缺乏完整的管控体系,因此,在对学生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实行导师制,以科研小组形式,由特定教师完成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指导和管理,以保证科研实践活动的规范性和延续性。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确保监管和退出机制,保证科研活动和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2.2实践项目选择

导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通过组织学科专家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分析,结合专业课程知识点,梳理科研项目的内容,确定项目立项的可行性,保证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获得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较大提升。例如,通过“迟缓爱德华菌外膜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项目的开展让学生了解疫苗的研发、效果评估、动物评价、接种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点。

2.3编写实践指导书和项目计划书

导师应根据自身科研项目以及学生需求编写实践指导书,将科研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拆分成难度适中、易于理解的科研模块。实践指导书的编制可结合学生毕业设计或者大学生竞赛项目进行,确保每个项目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设计实践环节时,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研实践项目,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进行项目论证,从项目研究背景、意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沟通,答疑解难。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每个项目编写项目计划书,对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化和论证,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4实施实践教学

在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教学过程中,导师要全程进行监管。具体科研活动可采用“老生带新生”和“研究生带新生”的方式进行,初期学生进行观摩学习,逐步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正式开始试验时,进行开题报道答辩,系统梳理科研思路;在科研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予以解决;开展科研活动后,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和PPT答辩,取得一定的成果,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5考核评价实践教学

科研实践的考核贯穿于整个科研过程中,受训学生定期进行阶段性汇报,定期进行seminar交流学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常表现及科研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评价结果较差、参与科研活动不积极的学生,实行退出机制。科研实践结束时,结合毕业设计开题答辩的方式对实践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要将整个科研过程制成PPT,以答辩方式展示,导师组织专业教师形成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表现、项目完成情况等,给出相应的成绩[10]。

3具体实施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3.1导师的遴选

在实施科研平台开放的过程中,导师的参与起到关键的核心作用。由于科研平台开放是一个探索性的工作,并未纳入正式教学体系,再加上指导教师会占用大量精力,导师工作完全靠主动意愿,因此仅能进行小规模尝试,需要学校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

3.2项目的选择

科研平台的开放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的,但部分指导教师项目侧重于基础,对本科生而言过难、过深,难以开展。同时,项目大多聚焦于动物医学专业某一方面问题,难以实现知识点的有效覆盖。

3.3学生的认识水平

学生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没有具体制度约束的条件下,自主性更加关键。很多学生对科研实践训练的认识不足,相当多的同学在“混日子”“磨洋工”,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这有赖于学校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和退出机制的有力执行。

3.4覆盖面局限

科研实践训练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实验,实验仪器、实验资源以及项目限制都决定了科研实践训练只能在小规模、小范围内进行,这有赖于更多教师的参与和分流机制,将学生实践活动在不同实习场所以小组形式完成。

4结语

科研平台面向本科生开放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设备陈旧、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用科研项目辅助本科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弥补现有实践教学的不足,而且也为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力资源”。前期笔者依托于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科研平台辅助动物医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证实了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述永,吴俊伟,陈红伟,等.部分国外名校动物医学专业建设中的特色与创新[J].中国兽医学报,2018,38(12):2436-2440.

[2]高安崇,周靓,田静,等.综合性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发展困境以及“互联网+”时代下的机遇与变革:以吉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3):158-160.

[3]常迪,陈玲超,王相国,等.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118-119.

[4]韩庆功,崔艳红,张智勇.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15):116-117.

[5]马勇江,易琳,杨利江,等.小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8(3):81-86.

[6]吕慎金,李富宽.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7,39(6):105-113.

[7]张立娜,华彦,肖向红.新形势下的动物医学人才培养[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3):42-44.

[8]张华,任晓明.传统与现代动物医学交融助力都市型兽医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16(4):60-61.

[9]赵战勤,王臣,程相朝.从市场需求谈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