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法医学知识总结精选(九篇)

法医学知识总结

第1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培养医学人才依法行医素养过程中薄弱环节的分析

针对医务人员对依法行医认识不足的现状,教育工作者应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症结。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对学生依法行医观念培养的思路不够清晰,在培养体制上存在着不足和客观上的困难,使医学生在执业前未形成良好的依法行医素养。1.课程设置上不完善。对于大多数医学院校来说,课程设置的重心是放在医学等自然科学上,对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提出较高要求;即使开设了少量的人文类公共课,学校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目前,各医学院校根据国家要求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而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法律部分的学时数仅占该课程总时数的三分之一。通常各院校安排这门课程的课时数为54学时左右,法律基础部分为18学时。而这有限的18学时需系统地讲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内容不仅有法治观念、法律思维、法律精神,还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多部我国现行的基本法,庞大复杂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学时设置产生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在极其有限的课时数下,教师很难使学生对法律知识全面了解,法律精神充分领会,更难谈依法行医素养的培养。有些医学院校,除了公共理论课的设置外,还为学生开设了卫生法学选修课程,但由于学生之前所学的法学知识不完整,教师需要对同学们空白的法学知识补课,才能保证法律教育的系统性。这样就使选修课课时更加有限,对提高学生依法行医素养的收效甚微。2.课外获取法律知识途径有限。医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学校开设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选修课“卫生法学”,而这两门课程有限的学时,很难满足同学们今后职业生涯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虽然各医学院校普遍重视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普法讲座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但对于医学生而言,获取与自己未来执业活动息息相关的卫生法律知识的途径是极其缺乏的,因此,各医学院校如何有效拓展学生获取卫生法律知识的途径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3.医学生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欠缺。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即使学生掌握了有限的法学知识,但其处理实际法律问题能力还十分欠缺。例如,学生学习了《执业医师法》中“执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法律规定后回答:“如果你是一位医生,面对罹患重病的患者该如何介绍病情又避免对其产生不利后果”的提问时,一部分同学选择向患者家属如实介绍病情,避免同病人直接沟通后产生不利后果;另一部分同学虽然选择直接和患者沟通,但在如实介绍病情的语言组织和沟通能力上明显不足。这一事例提醒我们,不但要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开设相关课程的经验,改变传统医学课程,增加“医患关系”或“交流技能”等课程。

培养医学生依法行医素养的主要途径

无论是在临床基础学习期还是临床实习期,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精神的讲解,更要让学生将依法行医的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采取法律基础课与卫生法学课相结合,为培养医学生依法行医素养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首先,要保证法律基础课时数,只有法学基础知识掌握好,才能为后面学习卫生法律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将卫生法学作为高年级医学生的必修课,系统学习与自己未来执业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据调查,医学生在校系统接受过《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培训的比例偏低。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西方医学院校的“人文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3]。医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应以掌握卫生法律知识为基础,以防范和应对医疗风险能力为重点,以塑造医学生法律品格为核心。2.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途径丰富医学生依法行医的理论知识。不仅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课堂上的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台。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法院旁听等,还可以利用医学院校有附属医院的优势,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专家做讲座,或由法学教师带领学生到临床一线收集典型案例,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等。采用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卫生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逐步建立起依法行医的自觉性。3.法学教师“言传”与临床带教老师“身教”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医学生依法行医素养。一方面要鼓励法学教师学习医学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依法行医素养培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的教育培养任务,是在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各类临床学习实践和临床学习行医的过程中完成的[4]。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形成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法律素养将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获得的教导,最精华部分并非来自于理论课堂而是临床实践,临床实习期对学生依法行医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相对于法学理论课教师而言,临床带教老师以其深厚的医学学识和娴熟的临床能力等因素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尊敬和认同。在长时间的临床接触中,带教老师的职业价值认识、敬业精神、处理医患关系的思维方式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教学效果要更明显。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应该成为培育学生依法行医素养的重要力量。这就需要医学院校花大力气选拔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总之,对医学生依法行医观念的培养是一项迫切而系统的工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依法行医素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作者:王晶 郭福娥 单位:长治医学院社科部

第2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合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应该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专业素质。

医用物理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必修基础课。近两年我校教学改革,将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物理学课程的学时数改为36学时(理论学时),然而教学目的没有变。鉴于学时少、内容多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医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科学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两年本人从事医用物理学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第一,物理学是基础课,是解释生命现象的基础,却不能代替生命科学去解释生命现象,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与跟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学物理没什么用处。第二,主讲教师绝大多数不是医学专业出身,而是来自于物理学或物理教育专业,具有物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能力,但从事医用物理教学还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正是因为我们教师自身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阐明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以及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所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三,我校90%以上的学生在高中分科的时候,选读的科目是生物或化学,因此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比较难学,存在畏难情绪。例如:我们学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05(2)班共63人,高中选物理的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6%。

2、教学内容不合理

医用物理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去解释生命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做好铺垫。而我们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物理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以讲授物理规律为主,仅仅是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加了一点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不能有效地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2]。另外,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物理学讲授的内容有: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量子力学基础、原子核与放射性等部分,而与医学联系非常紧密的X射线、激光和核磁共振等,由于学时数不够没办法讲授。同时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物理教学以理论课为主,实验操作很少,使学生缺乏锻炼,仪器设备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差。

3、考试内容不尽人意

考题内容多以理论分析、定量计算为主,偏重于物理理论的掌握和定量分析计算,纯物理味过浓,考试内容的应用性与医学相关性较差,较少涉及医学相关内容,不能体现医用物理学的特点[1]。

二、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1、改革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极为突出,根据基本保证物理学本身系统性,兼顾医学专业需要以及医学物理学的发展趋势的原则,选择物理学中与医学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建议将原来的量子力学基础部分换成x射线和激光。

(2)重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一,主要介绍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知识。例如,流体的运动部分侧重介绍与人体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有关的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部分主要介绍与人的声音和听觉有关的振动、波动和声;电磁学部分主要介绍对深入了解生物电磁现象和有效使用现代医学仪器而必备的电磁学知识;几何光学主要介绍人眼的光学结构,还有激光、X射线以及核医学物理基础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临床医学问题,有助于综合应用物理学现象和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中尽量避免纯数学的推导和计算,增加与医学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间。由于高等数学与医用物理学都是大一上学期开课,医用物理学的有些内容需用到高等数学,但由于课时方面的原因,进度不能保证一致,如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的计算都需用到定积分,然而讲授静电场时,学生还没学到定积分。因此把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分析思路引入即可,不必定量计算,等到学生高等数学课跟上节拍后,自然就能解题。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讲清思路,讲明来源和应用思想,让学生了解、明白,会定性分析即可[1]。第三,注意物理新知识的延伸[3],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知识及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成就,也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临床医学中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开展专题讲座。例如:激光医学专题、医学影像专题、电疗、磁疗等。

2、提高教师素质

(1)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构建具有“医用”特色的物理学体系,就必须找到物理与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及生长点,以推动医用物理学的改革。这就要求医用物理学教师必须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充分的物理学的知识,又要有解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学等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然而,主讲教师的医学知识缺乏,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在医学实际中。为此,物理学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知识的动态需求,走出课堂、调查研究、更新知识。首先,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通过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鼓励和组织教师跨学科听课,以增长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促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发展。再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追踪学科发展新动向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临床和科研对物理学的需求,架构起二者联系的“桥梁”。[4](2)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每一位教师的专长,定期召开研讨会,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争论教学热点,分析医学与物理在实践中的典型例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3、优化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中学的学习方法上。中学教师每节课讲的内容较少,课后做大量的习题,而大学课堂上每节课讲述的内容多,习题相对少,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因此我们在学期初应该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3]。例如:每次课结束的时候告诉学生下次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把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让学生分别去准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预习书本上的内容和查阅相关文献把答案准备好,上课的时候由学生来讲,老师负责纠正错误并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讲课内容更加丰富。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类比教学法:物理学中有些概念、规律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拿学生熟悉的概念、规律与它们类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例如:我们讲到电势梯度的概念时,由于高等数学中与其相关矢量的知识没有学,因此有些学生不理解,如果我们拿学生很熟悉的速度的概念与电势梯度进行类比: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快慢,电势梯度实际上就是电势沿空间某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等势面的法线方向)的变化快慢,这样学生就恍然大悟。归纳总结法:每学习完一节内容,我们应该做一个小结,学习完一章或者物理学一部分(例如: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原子核物理与放射性等)也要做总结,并且总结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例如:对于相似的、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或者规律,可以采用对比归纳法,这样更容易记忆,并且不容易混淆。例如: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都描述的是光的波动性,它们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中明暗条纹的条件;条纹间距;影响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因素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列表或者框图的形式,这样更直观、更容易记忆。另外,对于有共性的物理量或者规律,可以放在一起来记忆。例如:静电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例如我们可以把静电场力做功跟重力做功进行类比等等。当然,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做好所有的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这样是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我们应该督促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让所学的物理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系统结构。

4、认真批改作业和讲评作业

每次布置的课后作业,都认真批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并且把学生出错的地方都做好笔记,然后把各种不同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做好相应的电子课件,该课件不仅展示作业的参考答案,而且还列举各种不同的错误做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告诫他们以后不要出现此类错误。除此之外,对于学生频繁出错的地方,教师应该作自我总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强调这些地方。

5、改革考试内容

改变过去以计算题为主的做法,增加论述性、主观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和设计性的题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图形表达的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医学生物理基础培养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医用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宗旨应该是改过去枯燥、乏味、难学、缺乏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为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本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改变过去物理教学中求精求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内容实用化,加强与医学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医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又保证大纲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艾拜都拉•肉孜,马远新,樊孝喜.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25(3):347-348.

[2]丰新胜.医用物理学教学探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275-276.

第3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教学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它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又涉及医学、药学、统计学、心理学、广告学、管理学、药事管理法规等许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是它有集方法性与实物性于一体。这门课程需要了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以医药营销为特点,总结医药营销的规律,并为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卫生类学校药学专业,将医药市场营销学作为必修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能更好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笔者试就《医药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谈几点的体会。

1、课本理论与案例教学的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医药市场营销学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一个阶段以后,开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对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先进行分析,然后展开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想法,其他各组针对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再提出问题,再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评论总结。通过案例分析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很容易地掌握课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另外,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了解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工作做出及时适当的调整。

2、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

学好医药市场营销学就必须更多地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让学生在报纸杂志、网络上查找一些关于医药营销类的文章,每次课堂上留出5分钟的时间,由一位学生上讲台谈谈他所找到的文章,与大家进行分享、讨论。学生自我讲解,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而后共同分析,最后进行自我总结。这种互动的形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3、组织市场调研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两次的市场调研活动,能有效地让学生进一步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准备好调查问卷以及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分组、分类对当地的药店、药厂、医药销售公司等进行走访、调研,零距离地接触医药消费者、医药代表、医药企业领导,完成调查问卷等调研任务。通过市场调研,不仅能让学生能深入地了解市场,深沉次地感受市场,还懂得了商品在市场中是怎么运作的以及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有哪些需要。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市场,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人才才能为市场所接纳,从而指导教学的更新、改革。

4、网络学习

现在的知识更新迅速、信息传播量大,医药市场营销学可以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满足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商品在网络上的营销模式,了解医药公司、企业的网站,加强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的熟练性和自主性。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引入更加合适的教学法,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很快能够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模式;儿科实践教学;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8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医学教育的缺陷日渐明显,以往教学过程中只强调传授知识的灌注式教学方式、经验式的教学方式、以技能培训为目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以往的儿科临床教学,学生从校园走进医院,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病房,教学形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对临床实习学生们来说,除了跟着带教的老师查房、写病历、记病程记录、看操作,就是听老师小讲课,整天忙忙碌碌,收获却不佳。同学们所掌握的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常常脱节,实际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欠缺。当问及临床个体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问题时,就不会归纳总结,常常答不出来;当面临临床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能够将所学到的医学知识横向联系。遇到儿科病人病史采集困难、患儿不配合体格检查、与家长沟通时又缺乏技巧,导致写不好病历、不知道怎样进行诊断和治疗、医嘱也不会开。如何培养实习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临床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者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国内已经开展了“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病案式教学法”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临床教学,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0世纪70年代英国流行病学家、内科医师Archie Cochrane提出循证医学的理念。1992年加拿大David Sackett教授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医学,其核心是任何医疗措施的实施都应建立在最好的医学科学信息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必须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起来,制定出系统而全面的病人治疗措施。循证医学作为目前国际医学领域兴起的新型临床医学模式,为我国传统临床医学及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启示。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循证医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儿科临床工作者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工作,指导儿科临床实践,也使儿科临床医学工作模式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使儿科医师能及时获得准确、可靠、前沿的医学信息,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使儿科医师能更好、更全面地为病人服务。

基于循证医学的理念,针对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儿科实习学生主动学习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实习学生为主体,以儿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例及其症状鉴别诊断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分为不同的专题,如:小儿惊厥、腹痛待查、新生儿呼吸障碍、血尿待查、发热原因待查等。通过不同典型的疑难病例,用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结合病案导入式教学及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在病例讨论前一周,把要讨论的病案资料打印后发给实习同学。学生为主导,分小组进行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运用EBM医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网络平台查阅国内外有价值的文献,收集与病案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关的资料,并学习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儿科理论知识横向联系,分析总结出与病例相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其相关依据。

在疑难病例讨论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分析总结的报告做成多媒体文件。病例讨论时,由各小组学生为主导,进行知识的分享,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的讨论。从而提高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展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们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儿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等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通过对所查阅国内外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与问题有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真正做到授之于渔。同时能不断拓展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要求,改革儿科临床教学的方法,采取典型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提倡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仅仅单纯掌握现有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更进一步加强了实习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实习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使学生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而且让同学们将所学到的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基础学院学到的计算机课程、文献检索课程的相关知识与儿科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改进,随着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和普及化,医学生将能够运用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获取大量的文献信息和医学资料,使医学生能在以后的医学工作中掌握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以获取更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医学观,使医学生们学到保持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学习并不断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实现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终身学习的良好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型临床医生。

在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学习相关医学资料,不断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促进儿科临床教学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进一步转变,使儿科临床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这种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探索,我们能逐步提出更完善的运用EBM理念指导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改革的方案,并推广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我们儿科临床教学的质量。

医学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医学教育需要,引入循证医学模式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育新观念是必然的趋势。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采用,对促进医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建勇,齐素萍,李慧,等.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改革儿科临床工作[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9):1138-1139.

[2]张莉,于莹,吴红梅,等.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56-857.

[3]万朝敏.对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9):591-592.

第5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所有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平均为α=0.05,在数据录入计算机的过程中,采用准备双录入实时校验功能,以保证录入质量。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两位工作人员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出现差异及时核对。

结果

参加本次培训的医学生共有161人,发放问卷161份,收回问卷161份,且均为有效问卷。其中,男生64名,女生97名;临床医学专业126名,医学影像学专业35名。调查中,有124名(77.02%)医学生认为了解和熟悉相关医学法律知识及医疗安全知识非常有必要,仅有23名(14.28%)医学生经常了解医学法律和医疗安全知识,38名(23.61%)医学生经常了解一些医疗纠纷案例。35.40%的医学生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72.67%的医学生认为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绝大多数(96.27%)的医学生认为通过细致、耐心的服务可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98.76%的医学生认为通过本次培训自己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所提高。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两个专业之间统计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讨论

第6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 医学生物学 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03

医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1],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地位举足轻重。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等,学生再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这种教学法虽然能够较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自学动机,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教学目标,自从1969年在加拿大玛斯特大学首创后[2],已被国际教育界广泛采用,在我国也日益受到重视[3],并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总的说来,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基础教学中应用较少,实验教学中就更少。因而,需要努力探索将PBL教学应用于基础医学学科实验教学中的途径。本文初步探讨了医学生物学实验PBL教学法。

1 PBL教学法运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势

医学生物学在理论教学中尝试使用了PBL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相对于理论课的大班教学,实验课是以小班为单位,为开展PBL教学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1.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综合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学习的热情,同时思维也受到限制。通过PBL教学法,让学生根据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积极思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能够获取新的知识,还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强理解和记忆。

1.2 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在PBL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帮助,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可能还会涉及多个学科,这将使得教师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促进教与学的互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 PBL教学法面临的问题

应用PBL教学法存在着如下问题:①国内暂无与PBL教学法相配套的教材,教学资源相对不足[4];②PBL模式虽然有许多优势,但不能僵化使用,需要立足于实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科特点加以运用;③医学生物学实验面向的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详细地讲授知识,对出现的问题往往不善于独立解决,而是依赖于教师的解答。同时,大一新生还没有掌握如文献检索等学习手段,这些因素限制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 PBL教学法的实施

在实施PBL教学法之前,教师可集中深入学习PBL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商讨在哪些实验内容中引入该教学法,如何组织,为开展此教学法做好准备。

3.1 授课形式

PBL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自学讨论-实验-归纳总结。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将学生分组,每组任命一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全组成员在课前对相关实验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实验结束时,教师将下一次实验的内容及相关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课后预习。详细扎实的预习是保证此种教学法成功进行的关键。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会自觉查阅相关资料,并和组内其他同学相互讨论,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在下次实验课中教师就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学生还可讨论预习时另外发现的问题。讨论后教师不立即告知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找答案。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就问题给出答复并归纳总结,对仍然存在疑惑的部分问题,学生可再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查资料等方式来寻求答案。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3.2 提出问题

PBL教学法的精髓是以问题为中心,提出什么问题是该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每一次问题的提出应该是相关实验内容的重点及关键,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觉得既有难度和挑战性,又具有可把握性和可操作性。例如细胞分裂的实验,在实验课前,实验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大多是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各分裂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是什么?又如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实验,实验课前提出问题:秋水仙素、低渗液、固定液和冰水的作用各是什么?整个实验操作中,关键的步骤是哪些?标本上出现的物象应该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通过查阅资料并和已有的理论知识联系,归纳总结问题的答案。实验的全过程,每一步具体的环节,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3 教学评价

在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的初期,应及时评价与总结该教学法的阶段性效果,以便于改进与完善,使该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教学过程。可采用如下方法:在授课之中,随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实验结束后,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准备情况、教学模式、实验效果及教学的满意度。根据学生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及评价反馈,并结合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对每次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此教学法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受到学生素质、教师知识面、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因而在医学生物学实验中的推广应用还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采取PBL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改革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许薇,郑倩.新教师上好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的认识与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3):282-285.

[2]孙宏玉.护理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675-676.

[3]周燕,李金林,刘静梅,莫永朝.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4):442-444.

[4]许文,李心群.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引入PBL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12,19(1):23-24.

作者简介:王婉,川北医学院医学生物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

梁素华,川北医学院医学生物学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100

第7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1案例选择

因学生尚未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学习阶段,未接触过具体的病人,对疾病缺乏感性认识,所以选择临床常见的典型病例,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但内容可适当超出教材范围,并注意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给学生以思考、探索及讨论的空间。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的案例比如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三部曲。已经开展讨论课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专业。

2实施方案

2.1前期从大信息量教学法入手,通过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重在强化基础知识,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结合形象生动的图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组织胚胎学教学质量。但该方法仍属于传统教学法。

2.2将讨论案例引入教学,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的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课堂教学按照"案例引入-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组织胚胎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章节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更加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2.3在中医院校课时有限性情况下,进行课堂讨论式教学法,课堂上: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或查阅文献自主学习,回答、解决问题。随着学生的锻炼适应,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行查阅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外: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使之提前接触临床知识,深刻体会医学课程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基础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

2.4组织胚胎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大量知识需要记忆,传统的教授方式反复强调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但形式单调;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但对学时、人数、场地等有一定要求。因此,单一应用传统教学法或者PBL教学法都不适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反复研究教学大纲并在实践中探索,提出重在基础知识的章节采用传统教学法,而需要综合分析的章节则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在有限的条件下,将二者有机结合,做到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

2.5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①科研可以深化教学内容,②教学为寻找科研创新点提供有效途径。课堂上:引入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和相应的科研思路,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课堂外:吸引学生直接参与科研的设计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我们通过鼓励、指导学生参研学科的科研设计项目,解决"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转变的问题。

2.6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凸现中西合璧。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在学习和应用中存在大量互通之处。我们立足中医院校在教学中注重二者有机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共进行2次课堂讨论教学法,每次2个学时,教学实施配合理论课进度安排。在每次教学时,教师先对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和基本程序,要求学生自行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各小组推选1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各小组讨论的优缺点,进行指导与总结性的阐述。同时要求学生课后写出总结报告及体会,对自己在讨论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等进行反思。

第8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1实施基础

以往在临床医学示教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掌握临床医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医学知识,对于临床医学的实践课程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毕竟为刚刚接触临床的学生,临床知识匮乏,导致在临床医学示教课程中具有盲目性,基本为一种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我院进行了以临床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尝试,以外科学示教课程为课题,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了教学方案,确立了教学内容。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外科学示教课的青年教师必须在当日上午一同参加临床学生的理论课的学习,外科学示教教学时间安排在当日的下午进行,避免了同一门课程的时间跨越较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学思路以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为模式。临床示教课的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课程的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编写教学病例,结合教学病例提出问题,课前发给参加示教课的学生,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查找相关资料预习,课下分组进行讨论,在示教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分析病例后提出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回答问题,回答过程中由各组进行补充,回答不足之处最后由代课教师进行问题的完善,并对问题进行总结。

2实施过程

从2013年起,相继在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进行实施PBL教学。从一个需要解决的临床案例开始学习,这个问题通常称之为驱动问题,学生在实验室或临床科室真实的病例当中对驱动问题进行探究,应用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临床操作中进行诊断及治疗的过程。学生、教师共同进行一个操作性过程,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及实验设施,提供合适的临床病例,帮助学生在一个具体场景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对于临床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提高。整个教学的过程都是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必要的引导为辅,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知识以及临床病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采用临床讲座、学生小组讨论、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相结合进行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评价指标,以客观公正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此项教学方法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效果

在对于实行PBL教学的班级进行了调查问卷式的随访,结果显示:91%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表示了欢迎,表示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教学课程。学生们反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他们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对外科学的认识,能过让他们提前进行课程的准备,学习方式的自由开放让他们能更放松的进行一门临床课程的学习,课堂气氛的活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PBL教学在临床医学示教课程中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发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实现了临床医学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的相结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的欢迎。

4讨论

第9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方剂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课程实验教学各自独立,互不关联,既不利于学生对中西医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浪费了教学资源的现状,我们尝试在与西医课程有机结合的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专业课程设置中,中、西医课程一般均是各自独立的学科,即使在许多基础学科之间,其理论内容也是相互割裂、缺乏联系、各自独立的。中、西医学理论不能够有机地相互联系,既影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更使中、西医之间的理论无法相互沟通与融合,这与高等中医药院校“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强化中医药核心地位,促进学科多元发展与渗透融合”的办学指导思想不相适应。

2 开设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的实验。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中医临床实践性的思考,增进学生对中医方剂临床疗效的感性认识,深切体会学好方剂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树立学生“学好方剂、服务临床”的信心决心,为今后临床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3 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我们先后在2006级中医学(七年制)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以及2007级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班进行了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具体教学方案如下。

3.1 教学方法

3.1.1 自主选题: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基础知识为指导,围绕既定的实验目标,在熟悉基本实验技术和手段的基础上,广泛查阅文献资料,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学生以3~4人为一个实验小组,自主选择确定本小组的实验项目。

3.1.2 实验设计: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对实验目的与意义、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以及数据统计方法、经费预算、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进行全面的设计,并写出设计报告。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结合现有实验条件,优化实验设计,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准备、预实验。

3.1.3 课题实施:实验开始前,教师针对实验中涉及的方剂学、病理学相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问,以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和了解,引导学生对两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联系,融会贯通;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系统了解病变特点、明确方剂的治疗作用,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

3.1.4 结果分析及报告书写: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讨论,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由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及实验收获,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和评述。

3.2 实验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我们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如解表方剂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清热解毒方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补气方剂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保护作用;理气和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家兔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学改变及活血化瘀方的干预作用;祛风胜湿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健脾化痰方对脂肪肝模型大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含有毒中药方剂及其拆方对实验动物肝肾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影响等等。

3.3 考核评价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技能(包括操作的熟练程度、使用实验室的能力)、实验总结报告,各占1/3分值,总计100分,列入方剂学实验教学考核内容。此成绩最后折合10分计入方剂学课程期终考核总成绩。实验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带教教师及时填写教学信息反馈表,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所有问卷结果数据整理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