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医学研究范文

法医学研究精选(九篇)

法医学研究

第1篇:法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主治医师;卫生法;认知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要求严格的职业,临床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医师的重要途径。与美国相比我国还存在相当差距[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专业化做事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所在,即培养具有专业化做事品格和能力的专门人才[2]。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成为临床、科研的主力军,是医学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我国试行医学专业学位虽然已有10多年,但是目前仍然没能正确把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要求[3]。本课题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卫生法律认知的比较作为研究题目,依据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从而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卫生法的内容,相关规定、医院与科室的相关规定,提高相关的临床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校在读临床研究生及某三级甲等医院主治医师,采用目的抽样,抽取研二专业学位研究生139名,主治医生146例。

入选标准:2014年5月二年级各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知正常。2014年5月具有主治医师资格,认知正常。

1.2方法

1.2.1量表的形成 在参考了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前培训模式的研究[4],该问卷包括8个维度,分别是医德医风教育、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心电图、内科系统基本操作、外科系统基本操作等八个方面对临床研究生期中考核要点进行调查,每个条目分三个等级选项,即很需要、需要和不需要。由于条目繁多,一次性完成研究有难度,故其抽出中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两个条目。再此基础上对两个维度的条目进行修改,邀请7位医院管理、教育和临床的专家对问卷进行咨询。最终形成《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卫生法律认知》问卷,它包括2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科室、工作年限。②卫生法规和沟通认知条目。抽取20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90,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64。

1.2.2调查方法 分别对泰山医学院在读临床专业研究生和和某三级甲等医院主治医师发放《临床研究生期中考核能力问卷》285份,收回283份,回收率99%,有效率98%。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对研究生与临床医师调查结果的比较,通过χ2检验,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临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患沟通认知存在差异。对各个条目的两两比较,发现8个条目中,有6个条目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医患沟通能力 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医患沟通技巧认知方面有差异,P

3.2法律法规知识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必要性的条目,研究生和主治医师认知有统计学意义,P

3.3规章制度知识 医院与科室的相关规定研究中两者存在差异,P

4 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医疗告知、临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说明临床的培养是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经之路,并随时间的增加法律法规的认知能力提高,此能力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李奇志.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临床实践医疗安全的思考和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12.

[2]别敦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及其质量标准的学理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

[3]胡伟力,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4]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前培训模式的研究[EB/O].

[5]马凌.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量表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

第2篇:法医学研究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教材蓝本本研究以汪受传主编,2007年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儿科学》(第2版)精编教材为 教材蓝本。教材分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儿科学基础和 儿童保健,各论包括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心肝疾病、 肾系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新生儿疾病和其他疾病, 共计50个病种,是目前为止病种最多的《中医儿科学》 教材。

1.2 教学对象五年制中医专业本科生和中医专业骨伤 方向本科生。

1.3研究步骤

    1.3..1调查表设计收集近10年关于《中医儿科学》 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设计调查表。从中国知网和万方 期刊数据库共收集相关文献63篇,根据文献报道的教学 方法,分为教具和教学方法两大方面设计调查表,教具 选择了黑板、挂图、多媒体幻灯、CAI课件、视听教材5 种,教学方法选择了讲授教学法(讲课法)、讨论教学 法、图表比较归纳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互动 教学法、专题讲座教学法、指导自学法、基于问题的 (PBL)教学法9种。

1.3.2调查表填写分别请20位《中医儿科学》教师、 40名儿科研究生、40名儿科实习生、200名已经学习过 教学方法的选择人数。根据统计结果确定《中医儿科学》 每一部分内容最佳的教学方法1〜2种。如果该部分内容 所有人均统一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法只有一种,该种方法 即可确定为该部分内容最佳的教学方法。如果该部分内 容有2种以上最佳教学方法的意见,根据比率确定2〜3 种最佳的教学方法。

1.3.4教学效果对比对有多种教学方法的每一节内容 在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 教学过程。每一部分内容完成后立即进行小测验,确定 其短期教学效果,期末和下学期开始时进行两次测验, 确定其远期教学效果。根据测验成绩分析确定每一节内 容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上教学方法比较连续进行2年, 每年1次,分别为2007级中医本科班和2008级中医本 科班、中医骨伤本科班。

1.3.5教学方法确定根据教学效果确定每一节内容最 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形成优化的《中医儿科学》课程 教学方法。

2 结果

    2.1教具对于教具的选择,除总论部分“生理病因病 理特点”外(本节内容多媒体居第2位),其他内容均以 多媒体选择率最高。说明现在多媒体在《中医儿科学》 甚至所有中医临床课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和接受。但对 于多媒体的使用,75%的人选择的最佳比例是在30%〜 70%,说明多数人均认为多媒体的使用仍需要有选择性。 选择人数居第2位的教具绝大部分内容均为黑板,仅总 论部分的“生长发育、诊法概要、儿童保健”三节内容 居第2位的教具为试听教材,说明传统的教具黑板仍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有丰富试听信息的内容,试 听教材也是有益的补充。挂图和CM课件的选择较少, —方面是由于挂图的制作和使用不方便,另外挂图的功 能完全可以被多媒体替代,CM课件由于教师自己制作 难度大,而现有的CM课件难以满足各位教师授课的需 求,因而未能在实际教学中广泛使用。

2.2教学方法总论部分绝大部分内容最佳的教学方 法是讲授法,仅“年龄分期和生长发育”两节内容首 选图表比较归纳法,其次是讲授法,说明总论部分在 教学方法上多数学生和教师都仍青睐传统的讲授法, 这与本部分内容的属于基础理论是相适应的。“生理病 因病理特点、诊法概要、治法概要、儿童保健”四节 内容居于第2位的是案例教学法,各论部分内容绝大 多数均以案例教学法为最佳教学法,仅“寄生虫病、 脐部疾病、奶癣”以指导自学法为最佳教学方法。说 明学生们希望临床课授课中有大量的临床实际案例穿 插,使其能够学到临床上能够实际见到、实际用到的 知识和方法,希望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能够 早接触临床知识,教师亦希望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丰 富和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寄生虫病、脐部疾病 和奶癣”由于发病率低,课时有限,宜作为自学内容。 23考核结果经过不同班级的考核成绩比较,多媒体组 和黑板组无统计学差异(P>Q05),关键在于灵活和有 效的使用教具。案例教学法组在各论部分短期记忆和长期 记忆均优于传统的讲授法组,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图表比较归纳法较讲授法亦可增强记忆,提 高教学成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 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 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 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 于主导地位。因此,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 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形成《中医儿科学》课程内容教 学方法的最佳匹配体系。对每一节教学内容的最佳教具 选择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明确的界定。有利于青年教师 尽快掌握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 时,对讲授本门课程的所有老师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利于提高《中医儿科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第3篇:法医学研究范文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其首要任务就是为后续医学课程奠定基础。目前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滞后于其它学科的发展水平。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制约着医用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1、教材的原因

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教材内容脱离专业培养目标,忽视了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对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需要,忽视各种分析技术在医院普遍应用,导致专业技术教育变味。化学已紧密地与人类、自然和社会相互依存,但医用化学教材远离生活。

2、教师的原因

目前,我国从事医用化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化学系,对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现代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过去“纯化学”教学之弊端日益突出,不能实现医学与化学的有机融合。

3、学生的原因

学生化学知识基础薄弱,对化学知识技能在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到专业知识中去。其次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过多地依赖教师,造成学生知识内化环节的缺失,必将影响学生知识的有效迁移。

二、PBL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PBL始于1969年加拿大的麦克马斯大学医学院,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强调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他们具备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模式,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问题为引导

PBL教学法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教师可以使教学按照预先设置的情景发展。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大纲的为基础,并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知识结构和情感态度等因素。问题设计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即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地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提出的问题要有现实意义,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而且易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和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合作,进行小组交流。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参考年龄、性别、性格、思维方式、学习条件、知识结构等因素进行最优组合,形成6-10人的团队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较负责任的学生为组长,起到组织、督促作用。每个小组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到实践中去收集第一手资料,以及通过网络、报刊书籍收集资料,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课堂讨论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课堂讨论,由各小组推举出来的主持人陈述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敢于尝试、善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4、归纳总结

这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对一些学生特别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要特别加以解释说明。可以融入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相关资料,特别是一些医用化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与最新进展,丰富教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掌握的知识系统完整。

三、医用化学教学中PBL模式的优势及问题

第4篇:法医学研究范文

1 建立规范化、定量化证候诊断标准是证候深入研究和多中心协作研究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的研究,探讨了一些疾病证候量化诊断的方法,对指导临床,促进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6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制订了《中风病中医证候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简称《标准》),使证候诊断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和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但是《标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标准》是非定量化的,可重复性、可交流性较差。受到医者水平、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病人在不同单位、个人处理时,辨证可能随个人主观倾向而偏倚,使多中心协作研究缺乏共同的基础。②《标准》把中风病中经络分为5个证类,中脏腑分为4个证类,基本上是2个证候和3个证候的组合,如气虚血瘀证、风火痰上扰清窍证等。受证类诊断术语的约束,临床工作中对有些病人难于进行证类的归属。1988年1月~1991年6月我们曾应用电子计算机中风病证候诊断软件对210例中风病人进行了追踪调查[2],平均每个病人进入调查时发生3.16个基本证候,急性期平均每例变化4.9个证次,共出现58种组合形态。说明不可能用少数固定的证类概括多数中风病人,也不可能用一个证类概括一个病人的全过程。③《标准》缺乏等级可分辨性,不可能客观地记述证候的增减、进退,难以进行证候动态演变的研究分析。因此对中风病证候进行深入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规范化、定量化的证候诊断标准。

应用数学方法进行表述,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应用量表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并要求量表具有特异性、可靠性、敏感性、可行性、规范性、可计量性、可推广性等特点。本次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和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首先由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提出了一个中风病证候诊断专家经验量表。然后应用多元回归、对应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线性映射等多种数学方法,对3026例中风病人、200例假中风病人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筛选出——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建立了每个证候的量化诊断标准和数学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迅速作出6个基本证候的量化诊断,并进行基本证候之间的随机组合。经过对1663例中风病人进行前瞻性检验,证候可辨率为95.79%,达不到证候诊断标准的70例也均有相应的分值。同时应用基本证候随机组合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动态地反映中风病人的真实病机,为中风病证候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2 证候具有疾病本身所决定的特异性、阶段性、动态演变性3个基本特征。

2.1 以病统证、提高证候诊断的特异性

每个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病理,有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包括了邪正斗争的全过程,是由不同的阶段,也就是不同的证候组成的。证候是呈现于外的综合性、特征性的总结,是邪正斗争在特定阶段总的形式,是认识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对证候进行深入研究,目前一方面是研究证候的共性,如探讨气虚、阳虚、阴虚等证候的实质,这对认识和发展中医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探讨不同疾病证候的特异性,这对提高辨证论治水平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次研究对1663例经CT或MRI确诊的脑出血、脑梗塞患者,进行了影像学诊断和证候诊断同步调查,研究分析了证候得分均值、发生概率、证候组合形式、组合形态与出血、梗塞等病变性质,左、右、双侧等病变侧位,脑出血区域、脑梗塞血管系统等病变部位,出血量、梗塞范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病变性质、范围对证候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病变部位对证候有一定的影响。脑出血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显著高于脑梗塞,以3证及其以上组合形式为主,风、火、痰在各种组合形式中的地位高于脑梗塞。脑梗塞阴虚阳亢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显著高于脑出血,证候组合形式以两证组合及单证存在为主,在组合形态中痰瘀互阻的地位高于脑出血。混合中风介于两者之间。左侧病变气虚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右侧。跨区出血风证,原发脑室出血火热证、血瘀证、阴虚阳亢证,脑干出血气虚证,丘脑出血痰湿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显著高于 其他部位。梗塞血管系统对证候无显著影响。脑出血的出血量与风证、气虚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脑梗塞的梗塞范围与痰湿证、气虚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过探讨证候与脑病理改变的相关关系,提高了中风病证候的病理诊断水平和特异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2.2 对证候阶段性的横断时限界定是保证证候研究科学性、准确性的基本条件之一

证候是动态变化的,与疾病的不同阶段有显著的关系,选择研究对象时所处的病程阶段不同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特别是中风病的证候变化多端,比如,风证在中风病发病时得分均值和发生概率分别为11.24%、80.76%,1周后则变为4.27%、21.30%。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没有人对研究对象作病程阶段的限定,这无疑是造成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不一致和一些很好的经验在其他单位不能得到重复验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首次限定发病至进入调查时间≤72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1663例患者中≤24h的951例,占57.19%,平均(25.91±20.1)h,基本上可以反映中风病始发态的证候特征。通过证候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证候组合阵形图、证候相关关系矩阵,分析了中风病证候的发生组合规律,为深入认识中风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客观评价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2.3 研究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才能全面地、完整地认识一个疾病的证候特点

疾病的病理基础决定了它有一定的传变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疾病的病能和病势,把握其发生和发展规律,截断其恶化趋势,是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治疗思想的体现。病能和病势是由疾病各个阶段的证候体现的,所以研究疾病的发展规律实际上就是研究证候的演变规律。过去由于缺乏客观的、定量化的证候诊断标准,使追踪研究证候的动态变化受到限制。本次研究在建立了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对733例中风病始发态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7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证候的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到病变性质的影响;求得了不同时间序列6个基本证候逐阶转移概率和高阶转移概率。研究分析了6个基本证候在急性期各个阶段的地位和意义,为预测证候由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或由始发态一步进入各个时间序列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深入认识中风病急性期的病因病机提供了依据。

3 证候深入研究要注意对影响因素的质量控制

中医学认为,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证的变化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一邪气致病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导致疾病的多变性和证候的多态性。所以在辨证论治时十分注意整体观念和素体、新感、宿疾等因素对辨证的影响。在中风病证候研究时,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一方面对证候影响因素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研究对象均为未用药或未正规用药的患者,伴发疾病评分和既往史评分均控制在5分以内,排除了药物、并发症对中风证候的干扰。另一方面,研究分析了年龄、性别、职业、伴发疾病、既往史对证候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男性患者痰湿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女性;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得分均值和发生概率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风证、火热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中青年组显著高于高龄组,提示中风病高龄患者在辨证治疗中要高度重视气虚证和痰瘀互阻的病因病机,而在中青年组要重视风火相煽;职业对中风病证候无规律性影响;伴发疾病和既往史对证候的均值和发生概率有显著的影响,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进行证候的深入研究和新药开发评价时,要注意这些影响因素的质量控制。

4 证候研究在方法学上与国际临床研究的要求接轨问题

近年来,国际上对临床研究的要求更严格。可信的结论必须是覆盖面大、大样本、多中心协作的,设计周密,观察指标明确,研究对象选择严格合理的前瞻性研究,且资料需经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的统计学处理。进入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立

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所作了两个特别报告[3,4],对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现状做了总结,除在流行病学部分摘录了中国的资料外,没有中医药的内容。这固然和我国的一些研究资料未能进入国际资料库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研究方法学的缺陷,作为中医诊断治疗疾病基础的辨证诊断未能得到承认,中医疾病诊断也还没有列入CCD、ICD。因此,从中医药学术走向世界的需要出发, 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在方法学上,亟待与国际临床研究的要求接轨。本研究在前瞻性科研设计下组织了12个省市的23家医疗单位、大专院校协作攻关,样本数量达到6763个。应用DME的方法统一标准、统一研前培训、填写统一的调研表,并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统一的资料处理,基本符合了国际临床研究的要求,这在中风病证候学研究上尚属首次,对中医证候学研究也是一种探索和尝试。中医证候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精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难度很大。现在一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和检测手段有了相当程度的普及,具备了组织联合攻关的基础和条件。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医证候学研究必然会出现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国医药学报,1986,1(2):56~57

2 王顺道.中风病证候的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1991,5(4):3~4

第5篇:法医学研究范文

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极大阻碍了当前卫生行业发展。一方面,城市大医院积聚了大量的优秀的医护人才和高新的医疗器械,能够提供先进,完善的诊疗服务。另一方面,基层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稀缺、功能不全、服务质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越来越被边缘化。政府已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保障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也是优化资源、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和医疗费用的需要。项目旨在优化整合湖南省内的医疗资源,实现跨机构的医疗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服务。

数字化信息系统在当今医疗卫生行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医院信息系统包括了辅助教学系统,影像存盘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ystems, PACS)等。这些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病人的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等诊疗信息能便捷的在医院各个诊断部门之间快速传输。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超声影像(Ultrasonography, US),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成像技术将釆集的生理信息数字化存储,取代了原始的胶片存储方式。数字化的医学信息通过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的协同服务,使得远程医疗诊断服务得以实现,同时也方便了医学影像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研究。在享受到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带来的便利与巨大效益的同时,信息共享平台也面临相当大的安全挑战。数字化医学信息在公用网络中传输时,存在数据包丢失、非法用户截取、篡改以及在未授权的情况下非法拷贝和分发医学影像数据等风险。由此可能引发患者隐私泄露,医学影像被篡改带来的误诊以及医学影像的版权纠纷等问题。因此,对共享的数字信息进行真实性,完整性的认证,对病人的隐私信息以及医学影像的版权归属给予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医疗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增强平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的趋势下,当前医疗信息系统主要通过传统密码学技术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的策略面临着各种局限加密手段仅能够确保秘密数据从发送端到达接收端的安全。一旦合法接收者解密数据以后,即可对解密后的数据进行非法的篡改或分发。由于拷贝后的数字作品与原作品完全一样,因此无法鉴定作品是否为盗版作品。此时,传统加密技术则无法在技术层面对数据进行保护和鉴别。此外,传统的加密技术往往通过一个单向函数产生作品的数字签名,并将信息与签名一起提供给接受方验证真实性和完整性。而数据在传输时容易遭受到信息丢失或篡改。加密技术只能简单验证数据是否完整,无法确定遭受攻击的数据区域。

数字水印作为一种新安全手段在数字作品安全认证,版权保护等应用中有着广泛应用对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平台中不同资源之间的交换与访问过程,需要对医疗资源的所有权保护、所有权认定、连带利益与责任进行控制和保护。本文主要研究了可保护医学影像版权的相关水印技术。从而为激励医疗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可以在严格的信息安全保护下能够较为积极、主动、有偿的共享自己的资源信息创造技术条件。

1.2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介绍了数字水印技术基本知识。介绍了医学影像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对水印质量荀求的特点。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图像相关水印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医学图像因水印嵌入而引起的质量下降,根据所参阅文献釆取了基于非感兴趣区域有损水印技术和可逆水印技术两种策略分别实现医学图像的版权保护。

2.从变换域水印技术着手,借鉴传统有损水印技术对医学图像实现版权保护。研究了二维离散余弦变换,探讨人眼视觉系统对离散余弦域不同频率系数敏感度之间的区别。为了增强水印图像的安全性,研究了相关置乱变换技术。为了增强水印嵌入和检测的安全性,引入了中国剩余数定理调整余弦域系数嵌入水印和解码水印。对JPEG压缩原理进行了探讨,帮助水印嵌入流程中选择合适的嵌入区域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抗压缩攻击的能力。

3.从空域可逆水印算法着手,选取抗攻击能力较好的块差值算法应用于版权保护。对医学图像块差值分布范围过大,不如自然图像集中的特征,提出了改进的块选取策略来增强水印的透明性和改善溢出。针对彩色医学图像多通道的特点,通过冗余嵌入并引入投票理论来提高算法抗噪声攻击能力。通过实验分析了算法关键参数的选取,以及这些参数对算法透明性,鲁棒性以及嵌入容量指标的影响。

第二章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将数字水印技术应用到数字医学影像的安全传输机制中有着迫切的需要。然而,常规的水印算法如空域最低有效位算法,双集法频率的扩频水印算法等大多针对普通的多媒体数据。传统的水印算法往往更关注水印信息的隐藏以及在解码端的有效检测和提取上。而对于水印信息的嵌入造成的数字作品的轻微质量下降往往不必关注。因此,本章介绍了医学影像对于图像质量的严格要求的特点,进而引出了基于ROI划分的水印技术,和可逆水印技术。最后,给出了水印技术在医学图像中的可能应用场景。

第6篇:法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波变换;图像去噪;中值滤波;医学图像

医学图像在经过成像系统的形成和显示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引入各种噪声,降低了医学图像的可分辨性,对医学图像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这些噪声使得边缘和细节变得模糊,从而使得其信噪比降低,以至于某些特征细节不易辨别,医师的诊断可能产生误差。因而,研究这些噪声的特性,并且进一步对噪声进行抑制与去除,尽可能避免医学图像中噪声的影响,并同时保留和增强医学图像原本的边缘与细节特征,对于医学图像的边缘检测、识别,定位、分割与诊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的去噪方法在不同的方面存在着弊端,下面是笔者的研究结果。

1 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作为Fourier分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保存了短时Fourier的局部化思想的情况下。小波变换通过定义伸缩因子与平移因子,使得其变换窗口能够随着频率的高低变换而发生改变,以便对信号低频的特性进行充分利用。在小波变换中,其窗口大小不变,但形状可发生改变,即小波变换是频率窗与时间窗均能进行改变的一种时频局部化分析法。小波变换在低频部分具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与较低的时间分辨率,而在高频部分正好相反[1]。研究者们将小波分析誉为数学显微镜,其信号具有自适应性,基于小波的优良特性,小波变换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小波图像去噪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实验结果及讨论:以下图一是笔者采集到的小波原始样本,图二则是经过加噪后的样本小波,图三是经过3db10降噪后采集到的小波信号,图四则是利用sym小波去噪后得到的图像。通过图三、图四和图一原始数据的对比,发现小波去噪有较为良好的效果。

2 中值滤波

中值滤波是基于排序统计理论的一种能有效抑制噪声的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中值滤波的原理是把数字图像或数字序列中一点的值用该点的一个邻域中各点值的中值代换。在维形式下, 中值滤波器是一个含有奇数个点值的滑动窗口 , 经排序后, 窗口中点值的序列为{Fi-k,…,Fi-1 ,Fi,Fi+1 ,…,Fi+k} .式中 k= (n-1)/2,n 为窗口长度,Fi 即为窗口中点值的中值滤波输出,记作Gi= Med{Fi-k,…,Fi,…,Fi+k},Med{・ } 表示取窗口中值。令中值滤波器窗口长度n=2k+1,如果信号中脉冲宽度大于或等于k+1,滤波后该脉冲将得到保留;如果信号中脉冲宽度小于或等于k,滤波后该脉冲将被去除。这就是中值滤波器去除脉冲噪声而保护信号细节的性质。将一维中值滤波器理论扩展到二维信号中去,就产生了二维中值滤波器。二维中值滤波器的窗口也是二维的。将窗口中点的值排序, 生成单调二维数据序列{Fjk}。二维中值滤波输出 G(j,k) 为 G(j,k) = Med{Fik}.中值滤波器用于图像处理, 先设置一个滤波窗口,将其移遍图像上的点,然后用窗口内各原始值的中值代替窗口中心点的值。二维中值滤波器的窗口形状有多种,如线状、方形、十字形、圆形、菱形、全方位等。不同形状的窗口产生的滤波效果不同。二维中值滤波器保存边缘消除噪声的特性与窗口的选择非常有关,为了既消除噪声又更全面地保存图像边缘常采用全方位窗口。

实验结果及讨论:下图是笔者做的另一组实验结果,左上角为原图,右上角是灰度图,左下角为加噪后的图片,最后是利用中值滤波去噪后的图片。实验结果显示中值滤波在处理椒盐噪声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3 小波变换和中值滤波图像去噪新方法

首先,对噪声图像进行中值滤波,然后对滤波后的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分解,生成小波系数矩阵,对小波系数利用中值滤波原理进行处理生成新的小波系数矩阵,用新的小波系数矩阵进行图像重构,最后再用小波阈值消噪,生成新的去噪图像。具体算法如下:

1)对噪声图像进行二维中值滤波, 滤波窗口为 5×5。

2)按分解算法用Sym4小波将中值滤波去噪后的图像进行一层小波分解,提取出二维小波分解的近似系数、水平细节系数、垂直细节系数和对角细节系数。

3)对提取出的图像近似系数及各细节系数,利用中值滤波原理分别进行处理生成新的系数。

4)按照重建算法,用新生成的小波系数重新组成图像系数进行图像重构,得到去噪图像。

5)对以上图像再用小波Sym4对图像进行分解,得到3层分解下的各细节分量和近似分量。

6)选取适合的阈值对每一层小波分解系数进行取舍。

7)用小波分解的最后一层近似系数及各层细节系数进行图像反变换重构,最后构成消噪图像。小波去噪阈值的选取是关键,如何选取阈值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方法,还有许多人正在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及分析:以下是笔者利用新方法,对加噪后图像和去噪后的图像对比,可以看到,新方法处理的图像,视觉效果最好, 去噪后残留噪声较少,图像很清晰。

4 结果

Symlet小波具有近似对称特性,这种特征有利于信号去噪,因此,选取Symlet小波进行变换。我们对原始图像加入方差为0.05的高斯噪声和脉冲概率为0.05的脉冲噪声的混合噪声。最后在采用中值滤波与小波分解后运用中值滤波原理去噪重构图像及小波阈值去噪相结合去噪的新方法,从视觉效果来看,视觉效果最好,去噪后残留噪声较少,图像较清晰,去噪图像均方误差(δ MSE=168.9)最小。[7]

5 结论

本文对医学图像的去噪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先用中值滤波,再利用小波变换分解后运用中值滤波原理对小波系数进行处理,然后重构图像,最后用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该方法与单独用小波阈值去噪、单独用中值滤波及先中值滤波后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相比,图像视觉效果好,图像去噪后的均方误差最小,是去除CT图像中所含高斯与脉 冲噪声的混合噪声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治真.小波变换及其MATLAB工具的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1(5).

[2]勒中鑫.数字图像信息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李海云,王筝.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特征的多模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M].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6):221-229.

[4]昂清,王卫东.基于小波分析的视觉成像原理研究叨[J].医疗卫生装备,2011,27(10):18-20.

[5]史贵连,叶福丽.PET信号的二维多分辨率小波分析田[J].医疗卫生装备,2012(10):24-25.

第7篇:法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 临床医学 ;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15-01

随之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在教育上的模式及方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医学界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及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各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任课教师不断增强自身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率,为医学领域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医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过少

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应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均是被动的听课,而无法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都是也使学生丧失了讨论、研究、思考的能力严重制约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教学活动与目前的教育改革具有较大的冲突性,应该对其进行积极地改进。

(二)教学活动中为体现学生的“学”

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均应是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活动进行的主体的。到在医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往往将主体放在自己的讲授上。在进行知识的讲授中,将知识的对比、归纳、延伸等应用学生自行完成的问题均在课堂上直接代替学生来完成。这种教学活动不但大大加重可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养成严重的依赖性,降低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阻碍去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理论教学未能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

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往往较重视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及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引入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来对基础理论及知识进行讲授。在基础理论及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也未能灵活、恰当的穿插相应的临床技能。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学习到知识的点或者面,而无法疾病的诊治进行立体、全面的认识。这个的教学活动也较为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无法实现学生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提高。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当遇上真正的疾病或者患者时却不知任何进行诊治,有的学生甚至对疾病的基本临床表现都无正确、全面的认识。培养这样的学生,无法实现教学活动进行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医学教学方法改进具体策略分析

(一)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

在医学教育中,其教学内容均较为枯燥和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只知道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地教学,那么将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生气,制约教学活动的进程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1]。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科学化处理,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然后应用适当的方式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有选择性的将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删除,将繁杂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突出教学重点,给学生讲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二)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的应用均已在各高职院校中得到普遍。因此,在医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技术及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形、形态、动作等并茂的特点,可有效地将相应的知识内容变成生动的画面,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生动的媒体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进行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视觉、听觉享受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进行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

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医学的知识的应用离不了患者。因此,紧密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活动是医学教学活动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提出病例分析,且将实际案例交由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从案例分析自觉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讨,最终将答案找出[2]。例如在进行临床课程教学时,不应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循规蹈矩地对病因病理、临床症状、检查诊断、临床治疗等进行讲授。而是应用将一个实际病例引入教学活动中,就患者的临床症状、致病原因、检查诊断措施、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问题展开教学。教学的进行以临床作为出发点对基础进程讲解,再由基础对临床进行印证。这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不仅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可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三、结束语

在教育改革中个,其主要强调的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动手、创新等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医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自身知识及能力科学、灵活地安排和进行教学活动,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中能有效的驾驭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实现培养出技术型、实用型的医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法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宠物猫;线粒体DNA;法医物证学

1 家猫的线粒体基因组

1.1 家猫线粒体基因

家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长17009bp,GeneBank的序列号是NC-001700。其线粒体基因组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一个轻链复制起始点和一个非编码的控制区构成。并且各个基因的排列顺序以被证实与已经报道的其他哺乳类动物的基因排列顺序是一样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开放阅读框没有基因重排的现象,也与报道的相一致。

家猫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碱基组成中,A、C、T、G分别占了32.5%、26.2%、27.1%以及14.2%。并且A+T约占59.6%,C+G约占40.4%。

1.2 蛋白质及密码子

家猫mtDNA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总共长11408个碱基对,占总数的66.9%,编码氨基酸3783个。在这些基因中,只有ND6是由轻链编码的,剩下的都是由重链编码的。但是存在少许重叠现象。

在起始密码子中,只有ND3是由ATA作为起始密码子的,剩下的都是由ATG作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有AGA、TA、单个碱基T,他们分别作用于Cyt b基因、ND1和ND3基因、ND2、COIII、ND4,剩下的都是以TAA作为终止密码子的。

1.3 tRNA

家猫线粒体中共有22个tRNA基因,与其他的典型无脊椎动物一样,基因长度大约为59-73。其二级结构除缺失DHU以外的二叶草结构以外,剩下的都是典型的三叶草结构。

1.4 控制区

家猫mtDNA控制区长度为1560bp,碱基组成中A、C、T、G分别占32.1%、26.8% 、26.3% 、14.7 %。位置位于tRNAPro和tRNAPhe基因之间。家猫mtDNA的控制区共有294bp的(CA)重复单元,短片段的重复序列重复37次,如5'-ACACACGT-3';重复序列5’-TTGCTAGTCCCCATGAATATTAAGCATGTACAG-3’重复三次;重复序列5’-CACACGTACACACGTACACACGTACACACG -3’重复六次。

2 线粒体基因组特点

线粒体基因组是真核细胞中较小而又较易纯化的复制单位,基因排列紧密,多种动物进行广泛的比较方便可行,是研究DNA结构、复制、转录的非常好的模型,而且线粒体基因组的分离、重组、复制和转录都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许多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析。

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与核基因的表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线粒体本身具有独特的DNA、tRNA、rRNA以及核糖体,但是参与线粒体基因表达的许多酶却离不开核基因的参与,其数量可能远远超过线粒体的数量,这就意味着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此外,线粒体基因编码的产物能与核基因编码的产物相互作用,这也为互作因子的研究提供了方向[2]。线粒体基因也可以用于多个层次如法医物证学,种群结构以及系统发生等多方面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的对比也应用于核基因与核外基因的对比研究中。[3]

3 猫科动物mtDNA研究现状

现存猫科动物多起源于晚新生代,广泛分布于各个大洲。早期对于猫科动物的研究仅限于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如比较形态学、比较细胞学、性染色体基因等。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粒体基因的研究。线粒体基因是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具有无重组、稳定性高、母系遗传等优点。1996年,Lopez等人首次测出了家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家猫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长约17009bp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包含37个基因。他们对线粒体基因的基因组结构、蛋白质和密码子、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碱基组成偏向性、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氨基酸组成分析、tRNA和rRNA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家猫线粒体基因组图谱的构建为研究猫科动物的物种进化和遗传等开辟了新的研究放向。线粒体DNA的研究方法序列特异寡核苷酸、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直接测序等方法。[4]

4 家猫与法庭科学

任何一个养宠物的人都会告诉你,几乎可以在每一个日常生活用品表面找到宠物毛发,它们可以在自己每日活动中,如梳洗打扮自己、主人的触摸或者在简单的和衣服或者家具摩擦中都可以掉毛并且毛发很容易被带走。一项模拟兽毛转移的犯罪现场调查得出结论,进入一个养家畜的家庭几乎不可能不被他们的毛发污染[5]。另一项研究表明织物类型的衣服可以持续的黏吸大量的毛发[6]。一般而言,毛发在粗糙面料的衣物上存留更久,也可以在一个给定的衣着类商品保持几小时或者几天。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有家猫存在的犯罪现场,脱落的猫毛是有极大可能转移到被害人或者犯罪嫌疑人身上的,这就为我们利用动物脱落的毛发进行侦查提供了可能。

尽管毛发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生物物证之一[7], 宠物毛发证据,特别是宠物猫的毛发,在法医调查中很少使用。由于在法律上和法医学上缺少足够的关于宠物猫毛发的资料,所以在现场的执法人员以此为由无视这一证据[8]。传统上的关于动物毛发的法医检验还局限在形态学研究,包括在显微镜下肉眼检验。然而,关于动物个体的阳性鉴定从来不会通过形态学检验来获得,仅仅极少数宠物猫或者狗可以通过此种方法达到绝对的排除[9]。与定量测定一样,由于有效的差异化,来自同一个体的不同毛发存在太多的变化,更不必说不同的个体间。基于DNA测试的进步,收集到的与犯罪现场有关系的动物毛发的证据价值越来越重要。利用线粒体基因的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甚至是个体识别也成为可能,这也将为以后案件的侦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S, Ba.nkier A T,Barrell B G,de Bruijn M H L, Coulson AR,Drouin J,Eperon I C,Nierlich D P,Roe B A,Sanger F,Schreier P H,Smith A J H,Staden RYou,ng I G. Sequenc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mitochondrial genome.Nature,1981,290:457-465.

[2]Wu W,Schmidt T R,Goodman M,Grossman L I. Molecularevolution of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in primates:is there coevolution between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genome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4,17(2):294一304.

[3] Delarbre C,Spruyt N,et al. 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mitochondrial DNA of the dogfish,Scyliorhinus canicula .Genetics, 1998,150(1):331一344.

[4]郑秀芬,法医DNA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322-323

[5] D’Andrea F, Frides F, Coquoz R.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on the transfer of animal hair during simulated criminal behavior. J Forensic Sci 1998;43(6):1257C8.

[6] Dachs J, McNaught IJ, Robertson J. The persistence of human scalp hair on clothing fabrics. Forensic Sci Int 2003;138(1C3):27C36.

[7] Bisbing RE.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and association of human hair. Forensic Sci Handb 1982;1:185C221.

第9篇:法医学研究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风湿科医生诊治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我院自2008年引入循证医学理论用于风湿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来,先后共诊治典型风湿科疾病患者约800余例。随即选取其中典型病例100例为观察组,与随即选取的引入循证医学理论之前诊治的对照组100例病例回顾性分析并相互对比,探讨循证医学在风湿科医生诊治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程度两方面综合考虑结果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医学在风湿科医生诊治中发挥出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循证医学;风湿科;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是由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1],其主要观点在于提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目前,运用循证医学理论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成为一项研究的热点,我院自2008年引入循证医学理论用于风湿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来,通过个体化与规范化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取得不错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引入循证医学理论用于风湿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来,先后共诊治典型风湿科疾病患者约800余例。随即选取其中典型病例100例为观察组,并随即选取的引入循证医学理论之前病例10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风湿科疾病典型病例,其中,观察组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34例,强直性脊柱炎(AS)33例,痛风(gout)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6例。患者年龄35-61岁,平均年龄49.23岁,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19例。对照组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32例,强直性脊柱炎(AS)32例,痛风(gout)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7例。患者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0.13岁,男性患79例,女性患者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10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在风湿科疾病早期早期诊断、治疗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评估体系对病人病情及其相关变化进行评估,按照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判断证据、运用证据、评价效果的五步步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风湿科疾病治疗方案个体化与规范化相结合,提高病人预后情况。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检查手段,治疗方式等,与传统医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