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媒介融合的趋势精选(九篇)

媒介融合的趋势

第1篇: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论文关键词:媒介融合 新闻传播教育 变革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的趋势是伴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的。媒介融合给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机遇。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学科结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平台作为构成新闻教育的四大基础要素,仍然是决定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

媒介融合趋势是伴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的。一方面,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接收者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个性服务的用户。

新闻传播教育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必要性

媒介融合的趋势对新闻传播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融合后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够在媒介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第一类管理人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管理者,他必须是精通各类媒介的专家,熟悉技术发展为新闻传播所提供的可能性,能够运用这些技术使新闻内容得到更好的表现。因此,懂新闻传播、懂技术、懂管理而且擅长策划,是这种人才的必备素质。第二类人才的主要特点是技术全面。如美国媒介综合集团所融合的媒介都是同处一地的地方媒体,派往异地采访的记者都是多面手,他们能够同时为报纸写文字稿件、为电视拍摄新闻节目、为网站写稿。培养融合型的人才成了新闻传播院系改革的重要目标。

以美国为例,当前有一大批新闻与大众传播院系、新闻媒体和媒介组织正在进行这类培训,很多文字记者在学摄像技术,报纸编辑在学音频视频编辑和图表制作等。美国的一些著名新闻与大众传播院系已经开设了“融合新闻”专业。

2005年9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开设了媒介融合专业。对于开设该专业的原因,该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BrianS.Brooks教授解释说:“我们看到在美国对记者编辑的需求有了变化,需要培训一些技能融合的记者编辑。我去了堪萨斯一家重要报社,他们说希望招聘到能报道SUPERBOWL 体育盛会和美式足球的记者,给报纸写个故事,再给网络写个不同的故事,还能为网络做一些视频、音频的节目。他们的要求可以同电视台相比了。我们从没有训练过这样的学生,现在需要培养跨媒体的记者了。我们要开设一个将各种媒体融合在一起的新方向来培养这样的人才。”①

未来的媒介融合教育发展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一,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领域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大传播的模式;其二,缩减以往划分过细的专业类课程,形成普遍性的媒介课程体系,或者说是一种广泛核心课程,其中会更多地融入广告和公关类的课程。无论如何,融合会引领一种大传播教育趋势的出现。例如反映在课程设置上,未来的新闻传播教育的课程安排更多会出现那些整合类型的课程,比如说一门媒介写作有可能代替原有的报纸新闻写作、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公关写作等课程。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育基础要素的变化

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学科结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平台作为构成新闻教育的四大基础要素,仍然是决定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

目前,新闻传播学科在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划分,基本上是在新媒介技术全方位进入新闻传播领域之前设定的;新闻传播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媒介类别划分的教学和研究取向。因此,学科的组织结构需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以保证各个专业都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

媒介融合促进了新闻与大众传播院系结构的变化,一些与媒介新发展相关的专业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美国斯坦福大学新闻系在1998年增设了第一个电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随后,很多大学都增设了新闻和大众传播专业或者是在已有的专业中增加了网络传播方向等。2005年9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开设了媒介融合专业。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师队伍普遍面临知识结构更新的任务。教师需要突破自己的专业局限,建立跨媒体、跨学科的学科发展知识体系。越来越多的教师趋向于网上讨论、网上提交作业、电子邮件交流以及即时聊天的教学方式。

媒介融合趋势也对新闻与大众传播院系的管理者们提出了新要求:要寻求资金购买和维护使用新技术的教学设备,探索最合适的方式使新技术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教师在短期内掌握新技术并传授给学生。

以新媒体发展为基础的媒介融合带来了教学内容的变化。新媒体是促进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建构新的课程结构的催化剂,新科技发展逐渐融合在各类课程中,这些课程普遍以跨媒体替代传统的以媒体分类划分的课程模式。新设置的课程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一种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信息传播、社会政治、经济进程的影响,多为侧重理论的跨学科研究,例如网络与大众传播等。而微观方面的则更多涉及如何将新媒体及其相关技术利用于大众传播媒介,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业务技能课,例如计算机辅助报道、在线新闻学、电脑制图等课程。一些传统的新闻业务课,如新闻写作也打破了过去印刷、广播和电视之间的分界,而称为媒介传播写作,将新闻写作基础、消息写作、解说词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新闻高级写作技巧、广播电视写作等众多涉及写作的课程集中讲授。

在网络数字技术环境中,教学平台的建设已经不仅是传统概念中的实验平台和实习平台的建设,而是包括日常教学平台建设在内的多种专业功能、多种使用目标的融合性教学平台的构建。这种多功能、跨媒体、可融合的教学平台是未来新闻教育依托的设施基础。

新闻与传播院系应当和主流新闻媒体以及前沿科技企业共同合作,通过这样的合作,将行业前沿技术、前沿研究课题、技术人才引入教学与科研领域,为实验设备的更新、为课程体系的改革、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新闻传播院系应尝试进一步打破课堂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的界限,让更多的实务课程的日常教学,在仿真的媒体环境中进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为学生创造专业实习的良好环境:一是新闻传播院系可以和主流媒体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一些媒体作为学生的固定实习基地,和媒体联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新闻传播院系着手建设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校园数字化学生媒体实习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全面体验实务工作的完整过程。这种“融合性平台”应该既是教学、实验、实习的融合,同时也是多种媒体技术平台的融合。数字化虚拟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互动。新闻传播院系可以针对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的现状,适当设立包含部分或全部媒体形式的数字化实习实验室。相对传统媒体实习基地而言,建立数字化实习实验室,所需资金较少,单次运行成本低廉,一般新闻院校都能够建立,而且能够保持常态运转。与传统实习相比,数字化实习基地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那就是配合学生的实习过程,可以建立一个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网络交互式学习平台,以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实习基地里的校园媒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条件成熟的可以转化为社会媒体,比如为社会提供可以公开播出的电视节目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是对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

所有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都被训练成融合媒介型的人才还为时过早。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所有形式的媒体,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就一种传统媒体发展自己的专长。这是比较合适的过渡性教育方法。例如报纸方向的学生要学会制作报纸的网站,或者学习为电台制作广播节目;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既可以学习制作网页,也可以学习为报纸和互联网写作新闻。

在各种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媒介日趋融合的趋势下,我们要深入研究媒介融合给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带来的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机遇。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改进新闻传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变革和发展。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尽可能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他们融合各种新的传播技能,适应新的传播环境需要的能力。[本文为200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介发展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09q060 )的阶段性成果]

注 释:

①蔡雯:《整合相关学科资源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对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调查及思考》,《中国记者》,2005(7)。

参考文献:

1.Hu, Y. F. (2002),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omputers and pedagogy fo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or, 57(4).

第2篇: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并在现实中进行了多种自觉的尝试。

一、什么是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 Ithiel De SolaPool) 提出的。他在专著《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的概念,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关于媒介融合的定义赢得广泛认同。他认为,媒介融合就是 “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并认为“媒介融合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

二、国内外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1.西方国家最早开始研究媒介融合

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最早是从本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开始的。他们从技术融合、媒介所有权融合、媒介文化融合、媒介组织结构融合、新闻采编技能融合等各个角度展开了方方面面的研究。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Rich Gordon)便根据不同传播语境下所表达的含义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的类型: 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

之后,Lori Demo 等几位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 任教的学者提出了“融合连续统一体”这个新概念, 界定了“融合新闻”的几种模式,分别是交互推广、克隆、合竞、内容分享和融合。这五种模式,也是媒体之间通力合作、信息内容上实现了共享过程的佐证。

2.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媒介融合

在我国,有关媒介融合的最新概念是蔡雯在考察美国媒介发展的过程中引入的。2005年,蔡雯发表了《培养具有媒体融合技能的新闻人才——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的对话》后,又接连发表了几篇与媒介融合相关文章,此后,国内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迅速增多。2007年,我国媒介融合的研究向着系统、深入的方向发展。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王菲对媒介融合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出版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媒介大融合》。

三、媒介融合的基本模式

媒介融合不仅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传播内容的融合,还包括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传播渠道的融合。媒介融合的最高层次是打破产业壁垒、技术壁垒的全方位的大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裂变与聚合不断开展,最终形成新的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1.媒介内容的融合主要表现为打破各媒介壁垒,实现形态整合,内容共享。在操作层面上呈现了初级形式的融合, 如信息采集、制作等信息共享层面上。目前比较受欢迎的电视读报节目就是媒介融合初级形式的产物。凤凰卫视的 “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马斌读报”;上海卫视“看东方”的“早报早知道”和“读家新闻”等等都是电视和报纸信息共享,互动推广,这些都是初级融合。

2.媒介渠道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不同媒体日益融合。一方面,新媒介在不断加盟新闻传播阵营,从商业门户网站到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纷纷借助于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力,通过汇聚新闻信息,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搜狐与巧家报社组建的“奥运媒体报道联盟”、腾讯与多家重量级都市报组建“捷报奥运媒体联盟”,这些报网互动项目都将极大推动报道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传统媒介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媒介的借助和运用已成习惯,如用借助网络新闻、通过手机短信获取线索、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将博客内容转载到传统媒介上等。目前出现的报纸网站、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都可看做是渠道融合的结果。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的变化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的推动下,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是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是不同媒介形式在信息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的全方位合作。媒介融合带来了传播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影响着新闻业务形态的全部过程。它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采集与制作的流程,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运行、流程完整、操作规范的新闻生产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新闻业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工作流程一体化

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单一媒体形态和技术手段为基础,形成单一的新闻采集、单一的新闻加工、单一的新闻产品和单一的传播方式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流程。融合新闻以多媒体集中采集新闻,根据所属媒体介质和受众特点分类加工、生产多样化新闻产品,提供给所属媒体选择和传播。

按照融合新闻流程,某地发生一个突发性事件,派往现场的采访小组由有经验的文字、摄影和电视录像记者组成,采集后的素材迅速传回编辑部门,由精通各类媒介报道特点和掌握数字、网络技术的编辑制成不同类型的新闻产品给不同媒体播出。第一批新闻产品是简要的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的现场照片和简讯,第二批产品包括比较完整表现事件缘由的电视节目,为报纸提供的有相关背景资料的文字报道和的现场照片,网站上链接报道和与此事有关的信息及各方反馈。第三批产品根据事件的发展,深度报道、电视的专家访谈等。

第3篇: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作者简介:姜巍,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理论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9)

摘要:近些年,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新闻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一些高校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近两年,随着媒体技术发展和新闻行业自身的改革,媒介生态环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媒介生态,新闻教育的改革必须深入。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教育;跨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139-02

一、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媒体之间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特别是近三年来,随着平板电脑的流行、微博的使用以及二维码技术的推广,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式。

1.平板电脑的应用为传统媒体跨媒体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电子阅读终端开始流行。目前,全国已有包括《中国日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在内的六十余家报纸杂志推出IPad 终端应用程序。纸质媒体的电子阅读终端往往结合了多种信息传达手段,信息内容也不是对原有内容的简单复制,很多传统媒体成立了新媒体部,管理网站,制作和维护电子阅读终端。懂得多种媒体技术并能整合传播的人才是很多转型中的媒体所需要的。

2.二维码的出现使得报纸更加立体化、多媒体化。201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接纳了二维码。2012年第一季度,以《东方卫报》、《长江日报》、《钱江晚报》、等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主流纸质媒体纷纷将二维码作为新产品向读者推广。《华西都市报》独家研发了“魔码”,扫描后直接获得该内容的视频文件,不需要浏览网站,该技术又为《半岛晨报》等媒体使用。二维码的技术应用要求纸质媒体提供比以往更多的资讯,要求传播手段更加多媒体化——文字、音频、视频文件一应俱全。这就要求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拥有多种媒体信息的技能以及管理协调能力。

3.微博的流行为传统媒体。微博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在扩大其影响力,拓宽发行渠道上有了新途径,传统媒体纷纷开设微博吸引人气。微博的管理与运营不能简单地复制传统媒体的内容,而是需要重新设计与安排,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新媒体信息管理能力。同时,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微博更是一种营销手段,如何利用微博汇集人气提升关注度,这既涉及新闻传播的技巧也需要商业营销的头脑。微博时代的信息生产要求传统媒体从业者具备更广阔的视角和丰富的多媒体管理技巧。

二、新闻学教育的回应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以后,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出现,高等院校顺应形式,将媒介融合作为新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设置到课程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倡导引入新媒体课程,加强数字传播、网络传播技术等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以人大新闻学院为例,他们“在调整学院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在本科专业教学中推出6个专业课程包,鼓励学生跨专业打好学科知识基础,同时可根据兴趣、发展潜力选择专业课程包。[1]”人大、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媒介融合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为其他院校的新闻教育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不过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新闻院校面对媒介融合的趋势所实行的改革措施还是十分有限的,改革还不够深入,还存在若干问题。

1.高校的媒介融合教育缺乏实际行动。以媒介融合为导向的新闻教育改革,要求高校开设更多的新课程、增添一定的新设备。例如,视频、音频的制作和转换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需要依托先进的网络平台、一定的技术设备以及经验丰富的实验人员,这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囿于财力的原因,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目前仅有一个新闻实验室,实验室的全部设备包括:电脑30台、照相机20台、摄像机5台、非线编机器1台。这些设备无法全部承担现有的课程实践环节,更不要说计划开设的新媒体实践课程。

同时,很多高校的教师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不能达到媒介融合教育的要求。在一项对东北地区高校新闻学教师的研究中发现,“教师对新媒体技术演进及运用的了解不足20%,对新媒体传播的关注仅占43%,教学实践中能够结合传媒动态,以热点媒介事件、媒体知名记者为案例,媒体采编流程为阐释对象的比例不足70%。教师媒介素养落伍,对媒体制作和经营业务纸上谈兵,束缚了教育教学思维的革新。[2]”

2.将媒介融合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决定论。为了应对媒介融合的趋势,一些高校新闻学专业购置了大量的设备和软件、增加了若干技术性的课程,这的确是实施媒介融合教育必要的条件,并不是媒介融合教育的实质。媒介融合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一种整合传播的理念。童兵教授认为,“新闻院系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昂贵的器材和建造庞大的实验室,投入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的经费却捉襟见肘。这不利于新闻学科长远发展。”目前对媒介融合教育的培养体制还处在探索阶段,如果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了上新设备、新课程而忽视了对媒介融合本质的研究,忽视了一些基础课程的建设,那么将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对新闻教育改革的再思考

第4篇: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在网络传播推动下,各类型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汇聚和融合。在此次汶川地震报道中,新浪网开辟的“四川地震专题”,充分体现了媒介融合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新浪网借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力,博采各家之长,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媒介新闻报道的局限性

从专题的报道形式上来说,有专门的“视频播报”栏目。其次是大量的图片新闻,这些图片被制成幻灯图集,便于网民观看。再次是传统的文字新闻,内容十分丰富,有最新进展的报道,有亲历者的报道,还有各大媒体和个人的分析评论。

1.汇集最新信息,与新闻事件“同步”

新闻网站可以采用各大传统媒体采集的最新消息,地震发生后6分钟就开始滚动播报新闻,每分钟刷新一次。5月12日14点44分就引用湖南在线的消息,以《长沙发生疑似地震持续20秒》为题报道了地震消息。14点53分新华社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此后一个小时,新浪网汇集新华网、中新网、湖南在线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关于地震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点02分播报了汶川地震的消息,15点32分新浪网以《央视首条报道灾情视频》为题把视频链接放到了网上。

从14点44分第一条新闻开始,到15点52分,新浪网滚动的前一百条新闻分别来自20家新闻机构。(见下表)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网站利用信息的便捷性和网络资源的无限性,把广播、电视和通讯社的最新信息及时到网上,成为一个信息汇集地。从时效性上说,网络新闻代表了媒体的最快速度,真正做到了与事件“同步”。

2.借助电视,实现多媒体传播

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北京航校志愿者乘坐三角翼和动力伞航拍的汶川映秀镇,这是全世界看到的震后汶川的第一个电视画面。③新浪网“四川地震专题”开设了“视频播报”栏目,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视频片断汇集到一起。这些都是救灾中最重要的新闻,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点播。如5月31日,“视频播报”栏目的头条是东方卫视的“唐家山堰塞湖下游近20万人紧急撤离”。排在第二位的是“记住这一刻央视首条四川汶川地震消息”,还有“成都机场监控拍下地震时旅客疏散画面”等等。

3.借助报纸,深度挖掘

网络新闻借助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确保了时效性和报道形式的多样性。但是,电子媒体的报道有其固有的弱点,即在事件的深度报道方面赶不上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为此,新浪网“四川地震专题”开设了“媒体聚焦”栏目,专门转载《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和评论,借助平面媒体的优势加强了网络新闻报道的深度。5月31日“媒体聚集”转载了《望东方周刊》、《中国经济周刊》、《南方周末》等几家媒体的报道。

4.新闻信源的结构与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使新闻报道来源多元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媒介不断加入新闻传播阵营,不仅丰富了救援报道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个人化媒体改变了新闻报道的视角。在传统新闻报道中,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承担信息采集的主体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及通讯员。即使报社、电视台等开设了报料热线收集民间信息,但这类信源数量少,线索的采用率低。“新媒介的出现,使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闻表达观点。”④

――博客。目前,我国博客已突破4000万,平均每天有30.省略)的方式了解关于地震的动态新闻和其他相内容,可以寻亲消息。如6月4日下午5点新浪网手机播报的头条是倒塌教学楼建筑商坦言盖危楼。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网络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无论从内容的深度和形式的多样性来说,都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整合作用,受众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救灾过程,也可以通过不同报道主体全方位体验事件的发生过程。这是网络融合趋势下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注释:

①ttp://省略/jcm/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715

②据新浪网news.省略/z/08earthquake/scroll/326.shtml

③石岩:《如果,每个灾区都有一台摄像机》,《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第30版

第5篇: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1、媒介融合带给当代媒体环境的改变

1.1新闻表达由过去的单一呈现到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呈现。电视新闻的主要有口播新闻、字幕新闻、图像新闻、电视实况转播、直播报道、电视言论等样式。它同新媒体相比还不够丰富、多元、全面,存在着缺少交流的弊端。但是融合新闻就能弥补电视新闻的丰富性、多样性、全面性,还由于它的交互性,倍受亲耐。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可供分享的内容。新闻记者不仅要将采制图像新闻做好,而且还要更加全方位的反应事实。

1.2新闻采集、编辑合作化。我们对新闻采集、编辑工作模式进行创新的前提是媒介融合,其合作快速改变如今媒体界的形式。从新闻题材的采集这个角度看,两种新闻传播截然不同,传统的新闻采集方式使对新闻进行分工方式的采集,而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集方式是将分工模式同团队合作模式进行结合实现新闻的采集。有了媒介融合,新闻题材可以互相分享,各个媒体之间进行分工合作,这就为团队合作方式的新闻采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我们自然就知道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集、编辑的合作化了。我们就拿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在融合新闻的过程中以视频为主成为了它的优势,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传输内容颇为全面,新闻题材就自然而然的被分享,它便成为媒介方式最丰富的媒体。

1.3新闻题材无尽化。随着媒体生态环境迅猛的变化,以媒介融合为背景的新闻传播的新闻题材必然要向无尽化方向发展。多种媒介展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形式就叫媒体融合,在它的影响下,新闻传播的途径就不再只有纸质媒体及电视媒体了,而是形成了一个拥有多种媒体的一体化传媒方式,门户网站作为新一代媒体传播方式的代表,它使更多的草根媒体能够逐步替代传统媒体,其中包括新媒体、自媒体和私媒体等。同时,全媒体以它多种表现方式的综合应用特点给新闻传输带来了无尽的可能,这也照应着新闻传播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向新闻题材无尽化的这一趋势。有了融合,新闻传播一来是将信息对传播途径的过分依赖进行了解体,二来是将新闻传播的现有局势进行了改变,这就基本客服了新闻题材的紧缺性。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媒介融合,使人类掌握新闻的途径得以改变,新闻题材体现出无尽化的特征是需要我们认可通过数字、网络通讯等技术对各类媒体的有关新闻进行快速的查阅浏览。

1.4接收终端变为电脑、手机等。随着网络视频的出现,传媒生态环境、接收新闻的方式都得到了改变,我们的选择空间就更大了。当我们以电视为接收新闻的主渠道时,它就是唯一的接收终端。受众接收新闻变得更为多元、便捷,减少了接收障碍是由于新媒体的诞生,比如手机媒介,小型化、可移动、易携带、能互动等优势,不受身份、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都是最好的体现,无论受众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了解信息,发表看法。

2、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

2.1加强信息的组合。在以媒介融合为背景的前提下,电视新闻传播的途径及题材来源的无尽化虽说解决了题材来源少这一问题,但是新闻的传播面对大量的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应用就需好好把关。电视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有效传播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信息组合。当各媒体在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时,随之带来了新闻播放速度的及时性方面的功能逐渐衰退等问题。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收到了数不胜数的新闻信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好的对信息进行筛选组合,推进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对新闻信息的筛选、应用及组合是有要求的,你要顺应新闻传播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来改进信息资源的建设,只有通过将零散的新闻信息进行组合应用,才能形成一个具有相应规模、相应时间的整体报道。这就是信息多样化时信息资源利用范围及最大化挖掘信息价值整个过程。信息组合就是通过对某类信息的筛选、运用,来增强新闻传播效力,它是新闻媒体的可行性方式和渠道。

2.2科学评估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有了媒介融合,新闻传播就能清晰的显现出科学地评估传播效力的趋势。如果说节目是电视新闻台的肉体,那么新闻就是它的灵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就会最大程度的提高。要使电视新闻得以高效的传播,媒体逐步走向历史的巅峰,我们就应该针对媒体的优势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提高,同时也要对电视新闻传播展开客观性、科学性的评估。

第6篇: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83-01

随着手机电视、数字电视以及网络宽频为代表的新媒体相继诞生,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传统媒体在传播领域的地位遭到强烈冲击,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融合,其传播主体、信息源、新闻载体以及组织结构等都出现了一系列改变,因此对新闻人员的素质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的新闻传播教学模式不能使这种要求得到满足,现有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本文指出目前新闻传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新闻传播教育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理论依据

媒介融合趋势的形成,使社会对新闻人员的要求也更高。新闻人才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应具备传媒、策划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进行写作、拍摄与编辑。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采集早已不是新闻人员的主要工作,新闻人员应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媒介融合是新闻报道文体的融合,也是文字与图片、静态与动态的融合,并且体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思考。媒介融合趋势下的行业竞争,也是新闻人员新媒体策划及设计能力的竞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员应具备更强的传播、分析以及策划能力。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以培养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为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的需要,要想实现优秀新闻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改革。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新闻学科的课程设置与媒介融合趋势下全面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就整体而言,需要使教学更加合理、新颖与高效。多数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比较传统,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未将相关科研成果及时地应用到教学当中,片面重视专业理论的教学,却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并且,多数高校新闻传播教师的教学内容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更新,从而使所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

(二)缺乏健全的学科结构

现今我国新闻院系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是在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广泛应用之前制定的,该课程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广播技能,在媒介融合趋势不断推进的现在,早已不能使媒介发展的现实需求得到满足。目前高校各学科体系之间缺乏联系,单一的技术人才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明显不能完成新闻的采编工作。所以,高校应重新调整新闻的专业设置,使课程设置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上能够较好地适应。

(三)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

媒介融合形势下,新闻高校必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高校的教师基本上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其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行教学工作,并且其在高校均只接受单一型媒介的教育,只掌握某一媒介的技能与知识,在媒介方面的知识十分缺乏。并且,具有先进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水平的教师十分稀有,媒介融合与信息全球化趋势下的科研教师更少。高校缺乏壮大师资队伍,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教学必然难以实现新型新闻人才的高效培养。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改善课程体系

新闻工作者,需要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发出权威的声音,使得舆论的方向发生改变,应具备较强的识别及判断能力,对各种文化知识具有充分的了解。高校可凭借自身学科资源,进行资源共享以及跨专业融合,使新闻传播专业不仅具有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涉及到其他专业的知识,实现各学科知识的交融。应增加设置与网络新媒体有关的课程,并且,整合教学资源,在高校内建立功能多样、媒体融合的综合新闻实践平台。且基于该平台促进各学科的交融,使新课程设置有效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

(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应充分了解媒体工作平台的概念、技术及流程,且应掌握语言表述的能力。因此,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必须整合现有的教师资源。可凭借举办先进水平的学术会议或者学者论坛,邀请权威专家、教授进行知识传授与交流,使师资队伍具有各学科、各媒体、各专业的知识结构,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全面。并且注重著名媒体人才经验的引进,使教师的新闻教育视野更加宽阔,实现新闻实践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进行融合性教学平台的改造

新闻院校应满足媒介融合形势的现实需要,构建针对学生的技术平台,进行媒介融合实验室的建立,使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新闻采编与制作传播所需的知识技能,从而成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全面性人才。高校还可与先进科技企业以及主流新闻媒体合作,打造学生校外实习平台,通过将学习、生产、研究三者有效结合,不仅有效提升师生的实践水平,而且也为企业输送了人才与技术,实现企业与高校的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周怡.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展望, 2014(22):63.

第7篇: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一、媒介融合的背景和影响

所谓媒介融合,就是指各个媒体出现多功能一体化的现象,如电视媒体和传统报刊媒体的融合。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新媒体也成为媒介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的融合是信息时展的必然选择,不仅可以使信息变得更加丰富,而且还可以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和质量,为受众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媒介的融合预示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整个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媒介融合的发展使传统媒介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媒介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将现代科技融入到各种媒体当中,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媒介的界限,从而实现了一种信息在多个媒体之间的传播,并且还实现了由传统单一的媒介向多媒体转化的目标。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主体,使普通的民众可以参与到新闻编辑业务当中,目前出现的“公民新闻”就是最好的说明。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工作方式和专业记者报道方式带来的变化,影响了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①另一方面,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人们的各种心理、观念以及行为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而传媒的受众也逐渐从大众时代向分众时展。目前,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媒介一般都是免费的,媒介公司主要依靠广告盈利,因此谁可以争取到更多的用户,谁就会获得更多广告商的青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对用户的争夺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提高新闻编辑业务水平是获得更多浏览量的重要手段。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态势和现状

当今社会,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信息时展的潮流趋势,并且在生活中也非常普遍。例如,有些传媒公司为了实现对新闻的全方位报道,会组建一些跨媒体团队,在这个团队当中涵盖了多种媒体,如网络媒体、报刊媒体、电视媒体等,通过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看到相关的信息。而在各种媒体当中,又包括了多种岗位和业务类型,其中新闻编辑业务就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编辑突破了媒体的界限,可以向整个团队的所有媒体提供新闻素材。②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发展得比较成熟,但仍然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生产组织结构基础上的,媒介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媒介融合趋势下这种新闻媒体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渐显现出来。传统的新闻媒体编辑模式不能将新技术利用起来,因此不能很好地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导致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新闻传播的社会需求,因此,对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刻不容缓。各种媒体的不断融合为新闻编辑业务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尽管目前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组建临时的组织结构,从而实现跨媒体进行整合的目的,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还可以为未来传媒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在传统的新闻媒体编辑业务当中,编辑业务的类型一般都是根据媒介来划分的,这种划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然而业务机能比较单一的新闻编辑人员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新闻编辑的任务。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必须对新闻编辑的业务技能进行整合,走融合新闻的发展道路,实现多媒体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国新闻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的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成为新闻编辑的一个基础平台,从而扩展了传统媒体当中新闻编辑工作的方向,由此新闻编辑的价值也得以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编辑可以体现出数据整合以及全景式报道的价值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编辑工作更多的以网络作为基础的平台,但由于网络平台的优势和劣势并存,如果不能好好地克服网络平台的劣势,则会影响新闻传播的价值,因此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网络作为新闻编辑的基础平台,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大量而全面的汇总,但同时大规模的信息资源也是网络平台的缺陷,新闻编辑人员只有对这些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受众展示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才能实现新闻编辑的最终目的。否则不仅不能很好地传播新闻,还有可能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淹没在信息的海洋当中,由此来看,对新闻信息的整合是新闻编辑的主要任务。同时,为了体现新闻编辑的价值,需要将信息资源再进行重新的组织和包装,进而实现新闻报道的全景化。

(二)可以利用新技术来表现媒体所独有的特色媒介的融合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新闻编辑工作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能够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为人们生动直观地展示新闻信息。尽管现在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编辑工作,但是新闻编辑的具体程序和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相同,仍然是根据新闻编辑的整体来搜集相关的素材,然后运用合适的编辑手段创造出新的展示形式,从而增加新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的改革

(一)对新闻编辑理念进行改革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编辑在资源共享方面需要达到更高的要求,所以对新闻编辑理念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建议新闻媒体单位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编辑理念为基点。之所以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主要是因为在新形势下要想提高新闻的阅读量,就必须要和受众的角色进行转换,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新闻编辑工作。另外,受众的主动参与也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在新闻编辑和受众之间形成一种新的交集,从而提高新闻编辑的质量。其次,注意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新闻资源进行编辑,提高受众的满意度。在新闻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新闻编辑人员要做好对受众的互动访问,从而了解受众的需求,提高新闻编辑的水平。最后,要创新新闻编辑的观念。媒体作为社会的中介机构、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提高其影响力是最关键的任务。而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就需要对新闻编辑的观念进行创新,通过先进的编辑手段,吸引受众进行观看,从而扩大新闻传播的范围,充分发挥出新闻媒体对社会的引导作用。

(二)对信息产品进行改革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全面掌握新闻信息,这也是媒介进行融合的主要目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编辑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信息产品的编辑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大力改革传统的信息编辑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信息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创造出多种新产品形式,并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功能将新产品的形态发展起来。

五、结语

第8篇: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向。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摘要: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受众综合性媒体内容、主体性的地位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满足;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演变为合作;国际国内政策法规由控制转为支持。

“媒介融合”的概念,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1摘要:(1)线条、运动物心得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2)(用于比喻义)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

因此,媒介融合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会聚”“结合”,是将不同的媒介结合为一个共同体,是低层次的“融合”;第二层意思才是融合,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为一种,是突破媒介形态的内在的统一,是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那么媒介融合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从低层次融合到高层次融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个媒介之间包括内容、技术、所有权、组织结构、文化等要素的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统一的过程。正如AndrewNachison在“融合媒介”的定义中所强调的摘要:“融合媒介”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2。笔者认为,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向。

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联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产生,是技术进步、受众需求、传媒行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等这四个方面共同功能的结果。

一、数字、网络技术的推动

媒介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力量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为媒介内容的共享提供了可能。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是在实施这种共享,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接收到任何形态的信息内容。如在手机上看报纸、看电视、上网。可以说,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媒介间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二、受众需求的召唤

在媒介发展的进程中,受众的需求是支撑每一个创新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内驱力量。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综合性的媒体内容的需求。网络媒体一出现就带有传播内容多媒体性、信息容量超限性和信息链接无限性的特质,这些特质使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带来了人类信息消费方式的改变——由传统媒介的对信息分割式消费向综合性消费模式转变。可以说,受众对于不同的媒体内容的综合性需求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而被逐步激发的。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在以传统媒介为主导的传播活动中,种种的不便使得受众迫切地需要改变这种不利处境,变被动地位为主体地位。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要求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丰富,接收更自由、无地域性,具有互动功能,这些需求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任何一方都很难满足。网络具有多媒体性、传播范围无限性和互动性,而传统媒介拥有巨大的采编队伍和大量的信息资源,只有传统媒介和网络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赢。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现代受众已不满足于信息同质化的大众传播,而倾向于适合小众口味的内容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网络媒介具有易检索的功能,这样,只需要将传统媒介丰富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加工,受众就能在网上轻松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只有集中各自的优势,相互融合,对媒介内容加以整合和分类加工,再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到特定的人群,使不同层次、不同喜好喜好、不同信息需求的受众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传播内容和讯息,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要。

三、传媒行业竞争的驱动

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作为两种不同的传媒,必然存在竞争。两者通过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调整组合,最终将形成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模式。

1、传媒行业的竞争态势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作为两大传媒,他们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实力的竞争,通过对媒介受众覆盖率、受众媒介接触时间和媒介经营收入等几个方面的比较,可以了解这两大媒介的竞争态势摘要:

(1)传统媒介的受众覆盖率高于网络媒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传统媒介中,电视的受众覆盖率最高,占96.23%;广播居其次,达到95.04%[3;报纸没有专门的受众覆盖率统计数据,但按照一份报纸的实际阅读人数为3人统计,报纸媒介的覆盖率大约在24%上下。网络媒介的受众覆盖率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网络媒介的覆盖率为16%[4。

但网络媒介是技术上最领先的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媒介的逐渐熟悉,其受众覆盖率将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2)网络媒介正在挤占传统媒介的受众接触时间。

根据统计数据,报纸的受众日平均接触时间为39分钟[5,电视为176分钟[6,且呈下降趋向。而网民的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6.2小时[7,日平均为2.3小时,即139分钟,已经趋近于电视的日平均收视时间,而且呈飞速上升形势。

——网络媒介正在挤占受众原先接触传统媒介的时间,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向,而传统媒介正在流失受众接触的时间。

(3)网络媒介的经营收入赶超传统媒介。从2001年开始,虽然报纸、广播的广告经营额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其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总经营额的比重却变化不大。电视的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经营额的比重虽然在不断增长,但2005年和200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1.87%和21.6%[8,可见电视媒介的广告经营额增长放缓。

而网络媒介虽然起步晚,但是它的经济增长点多,且正处于新兴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总体呈上升趋向。传统媒介不想继续走下坡路,网络媒介也想更加快速发展,那么他们只有合作,才能使双方受益。

2、传媒行业的合作趋向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各有优劣势,在竞争中合作是他们进行优势互补、战略重组,占据新世纪主导地位的现实需要。

(1)传统媒介渴望和网络媒介共舞。1999年1月9日,在美国举行的“新闻业和互联网”专题研讨会上,美国在线董事长凯茨说摘要:“假如你们观察一下美国在线,你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记者和消息来源。但是,天天从美国在线获得他们感喜好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总数还要多;在黄金时间,我们的读者和CNN或MTV的观众一样多。”[9

有学者提出,在网络传播时代,要发展壮大,传统媒介必须具备摘要:一流的新闻信息产品;一个影响面广、可靠的内容系统;一个迅猛增长的市场;和合适的网络媒体整合[10。许多传统媒介已有品牌、资金和人力优势,但缺失因特网技术。网络传播时代的最大挑战是高成本的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因此,和网络媒介整合则是其致胜之道。从现实层面看,传统媒介利用自身资源和电信、ISP等有网络资源的单位整合,能快速实现优势互补和战略重组,降低成本,聚集足够的能量抗衡更强的竞争对手。

(2)网络媒介只有和传统媒介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双赢。网络媒介虽然具有很多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仍然有自己的缺陷。首先,正茁壮成长的网络媒介在不能自己采制新闻的情况下,需要汲取传统媒介的内容、人力资源等养分。原创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媒介的命根,网络事业飞速发展,却并不拥有能吸引大量眼球的内容。网络媒介从诞生起,就从传统媒介获得新闻源。其次,传统媒介长期形成的政治属性和政策优势、机构组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都是令网络媒介望尘莫及的,而这些因素对一个新闻媒介来说,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一日千里的网络媒介看到传统媒介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和传统媒介的整合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四、政策法规的支持

很多国家逐渐意识到分割管理对传媒发展的阻碍,便纷纷调整政策思路,开始为媒体松绑。

1、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政府和联邦通信委员会先后制定了许多解除电信媒体管制的政策和法规。如1996年颁布的《电信法》,它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定,并打破对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答应电话公司参和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1998年1月1日,在新的电信传播法案获得通过后,引发出一场电讯、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跨国、跨行业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浪潮,电讯拍电影、芯片放卫星、微机打电话、软件播新闻,业务的不断交叉,使美国的电讯、电视、微机、软件、互联网、卫星服务和媒体企业厮杀混战成一团。2003年9月,美国又制订了新的有关放宽广播电台经营的法令,如放宽一个企业经营的电台户数规模从占全国户数的35%放宽到45%等等[11。

欧盟于1997年《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规定不同的网络平台都能一同传送电话信息、电视信息和电脑信息和数据,认为网络融合不仅是不同技术的融合,而且是不同业务(包括电信、电视、广播和电脑图像及文本数据业务,以及交互型多媒体业务)的融合,这种融合可以让用户通过地面广播网、卫星网、电缆网和宽带电话线(如ADSL)享用各种宽带数字业务。

2004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广播法》,答应进行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电信公司韩国SK电讯通过开展卫星DMB业务进入广播领域。

2、国内政策的松动

受到国际政策环境的影响,媒介领域的融合化和全球化大潮也波及到中国,对中国广电媒介、电信及互联网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在1998年曾提出过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合为一体的设想,但后来因中国电信拆分,导致该设想无疾而终。不过,三网融合始终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并被认为是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向。十六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这在宏观政策层面点燃了新的希望火花。

第9篇:媒介融合的趋势范文

1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优点

所谓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各种媒介所呈现出的一种发展趋势,媒介融合概念最早由美国一名教授所提出,认为媒介融合提高了传媒市场的发展,且具备的自主流动性与传统媒介形成消融现象,致使整个媒介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市场一体化的整合,是媒介产业的一种发展趋势[1]。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面临非常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新闻信息呈无限化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信息的无限化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形式,媒介融合是将各种通讯设备进行融合,具有广泛性。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相比较,媒介融合背景下更趋向于传播性。当前我国电视新闻传播手段发生变革,单一、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电视新闻传播在媒介中不断融合发展,促使新闻信息不再依靠固定的模式,受众了解新闻信息可以通过通讯设备、门户网站,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无限化[2]。

1.2 新闻采集合作化

在媒介的发展过程中,新闻传播形式得到创新发展,如果从传统方向分析,新闻采集主要集中在分工采集过程中,即每一个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采集。然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的方式演变为分工合作,这种信息采集模式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团队的分工合作,实现信息的集中化与去真实性。

1.3 新闻表达的多样化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表达的多样性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与此同时,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新闻表达的形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在对同一热点话题进行表达的时候,不同媒体的切入点不同,所表达出的内容也不同[3]。当前电视新闻传播变得尤为重要,而新闻表达的多样性则成为了传媒体系中最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2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途径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且电视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决定了电视新闻发展的好与坏。如果单纯的从传播效力上分析,可以将其划定在受众传播信息的基本范畴之中,是一种舆论引导的重要表现。当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应用广泛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着十分重要的要求,因为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核心竞争力与传播效力呈现正比,从而形成电视新闻传播效力越大,新闻产生影响力则越大的发展现象。总体而言,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具有十分有利的优势,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效力,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积极强化信息整合

诚如上文所言,在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呈现出多样性,虽然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给媒体带来困扰与阻碍,尤其是新闻传播在面临海量信息的时候,需要对信息的真假进行辨别,对信息进行筛选。这种发展情形下,积极强化信息整合则成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效力的关键途径[4]。通常而言,因信息种类、数量过多,媒体只有加快新闻传播速度,提高新闻报道及时性才是最为关键的任务,与此同时,因新闻信息浩如烟海,在进行筛选、重组的时候需积极强化与整合,才能真正发挥出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强化信息整合的时候,需要符合现阶段新闻传播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将零散的新闻报道进行组合,形成一定的报道规模,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挖掘出信息价值,才能增强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2.2 积极拓展新闻传播平台

在数字传媒时代,传播手段的丰富性与可信性成为了当前的关键因素,在数字时代中积极拓展传播平台能够实现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并且还可以借助网络或者报纸等传播载体实现新闻信息的二次,如此一来则可以提高受众对电视新闻的认同,能够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实现双赢。除此之外,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需借助媒介传播,并积极拓展新闻传播的表达内容,真正做好3方面内容:其一是加强终端延伸与利用,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之中,电视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无法大量的信息,然而,加强终端的延伸与利用,应用网络等载体,则可以扩大新闻受众群体,能够增强新闻的传播效力[5];其二是实现内容的互补,在当前电视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需要结合网络等媒介载体选择合适的新闻信息,避免报道内容的同质化;其三是加强管理与改革,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不仅要丰富报道内容,还在加强管理,不断推陈出新,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效率。

2.3 积极创新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媒介平台的关联性,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基本效力。当前电视是人们使用频率最多的媒体类型,从受众结构以及接收终端角度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则会阻碍电视新闻的发展与进步,无法真正提高电视新闻创新发展[6]。然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表达方式,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力,并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借助文字进行表达,推动电视新闻传播效力。与此同时,因电视属于声画同步的媒介载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新闻传播过程忽视了文字表现力,仅仅过分强调画面感,阻碍了电视新闻的有效发展。现阶段,电视新闻传播需要借助网络编排的模式,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将集中同类项作为主要内容,将电视新闻信息进行整合,这样一来才能保证整个节目更加具备有序性,并且还能增强新闻信息量,真正形成1+1的传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