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精选(九篇)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第1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1.制约因素

1.1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手段不完善,人才缺乏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引进新技术仅凭一些简单的听、看和有限的光盘资料,手段不够完善,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建立一些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地向农民展示必要的效果,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才能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人才作支撑。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由于一些乡镇人员编制少,还有部分其他非农技人员顶替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的编制,严重降低了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农技队伍中接收继续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下降,尽管他们通过多年基层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知识面与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知识“老化”现象。

1.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机构不健全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得到了精简,农技站机构已不存在,人员也合并到了乡镇机关。这样不仅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业务难于管理,而且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一方面,乡镇农技人员合并到乡镇机构,机构不存在;另一方面,村级农技员多年前就已取缔,导致农技推广网点解散,农技推广工作“棚架”。

2.具体措施

2.1加强农业技术引进力度,促进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1.1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2.1.2以农产品商业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工厂化农业发展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进行工程化开发。如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发挥龙头企业、近农产业等企业的作用,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2.2.1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等农业院校、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远程教学等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2.2.2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2.3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特别要注重鼓励他们到各类院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现展的需要。

2.2.4加强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投入,鼓励大学生、研究生到基层第一线工作,加强农村技术员的培养,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的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网络格局,解决好农技推广工作在基层“棚架”问题。

2.3加快农业科教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第2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一、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了45%,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甚至达到90%,以色列也达到了90%以上,世界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科技的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6000多个,但转化率不足50%,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科研成果与农业需求的脱节,造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滞后。现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生物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科研生产领域,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科技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以上,而我国仅为0.17%~0.27%。说明国家在财政上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强度增长缓慢,总量不足。近几年,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有所加大,但由于现有科技经费归不同部门掌握,条块分割严重,配置比例不合理,难以集成使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档次不高,浪费严重;重点实验室开发度低,难以共享。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

3.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

农业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流失严重。目前,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3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3;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仅占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的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严重,2003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减少人员4806人,是新增人员的1.7倍,除了离退休人员外,人才流失占较大比例。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平均200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不足400人就有1名。缺乏农业科技尖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导致高新技术研究乏力;缺乏市场意识强、管理水平高、开拓能力大的开发型人才,导致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滞后。

4.农业科技体制不完善

我国传统的农业科技体制宏观管理条块分割、组织布局分散、研发层次重叠、管理效率底下、学科设置陈旧、专业单一、跨专业综合性的项目较少、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运行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僵化落后,传统的农业科技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转型的现实需要。农业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科研方向应当反映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研与经济发展未能紧密结合,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脱节状况比较严重。这反映了在农产品短缺时期建立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形势和需要。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随着种植业发展不断步入新时期、新阶段,对种植技术的依存越来越紧密,同时对技术进步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是高产。高产、超高产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应用将成为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焦点和重点。二是优质。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程保优技术的研究应用是优质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三是轻简。轻型手工操作、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操作等轻简化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四是精准。农作物播种育苗、田间肥水管理、化学调控、有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操作力求精细准确,实现程序化、标准化。五是集成。学科之间、项目之间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交互运用,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集成技术体系。六是立体。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条件,实行间作套种,特别是种养结合型立体优化模式研究应用,成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七是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三品”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发展加快,要求无害化、绿色、环保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

1.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国家的科技投入要不断提高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规模,尽快使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提高到1%,力争到2010年左右达到1.5%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左右达到2%,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相协调。

政府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环境,通过体制改革深化和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新体系,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流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把政府资金投向技术集成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的重大项目。

2.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当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创新体系,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因此,要坚持以人才使用为本,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科技推广为纽带,以服务“三农”为最终目的。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分为国家和区域两级体系,通过协调两级体系的关系,形成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分工明确、有机衔接的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以知识创新为主体,以原始创新为重点,着重解决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国家体系的层次性,以技术创新为主体,重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为重点,着重解决区域性、地方性农业科技创新问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就是要增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农业重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强化优势农产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技转化应用能力。在创新模式的选择上,应确立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需要聚集和培养一批站在国际农业科技前沿、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科学家、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创新骨干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精干高效的科技创新核心团队;二是实施人才目标管理,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竞争协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单位和团队的整体绩效;三是要实施人才结构管理,建立合理的首席专家和高层次人才梯队结构,稳定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四是实施人才增量管理,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开发型的人才流动机制,增加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总量,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4.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在农产品由短缺到结构性过剩、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到数量质量型、从面对国内市场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型时期,应及时调整和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要逐步完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机制,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设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团队,积极探索以任务分工为基础,权益合理分配和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项目为纽带的协作攻关机制;要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选人机制;重在社会评价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体现岗位绩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以及适应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农村第一线的激励机制。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

第3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张桃林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他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不确定的挑战更加严峻,依靠农业科技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需求更加紧迫。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把握一号文件中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路,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改革与创新,激发农业科技体系的内在活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和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张桃林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切实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实现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及高新技术和农业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防灾减灾、稳粮增产等重大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具体来说,要做好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的“三个调整”。一是由侧重生物技术研究向注重生物、农机及工程、材料、信息技术研究相结合、相融合的调整。二是由注重提高土地产出率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并重的调整。三是由注重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技术向农业生产与农业多功能、多层次发展技术相统筹的调整。

二要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方式的转变。要积极适应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及方式的新变化,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增加技术源头供应的同时,更加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加快构建“一体多元”、

“一性三化”的农技推广与服务新体系,即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多元化推广体系,体现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和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4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一、注重科技开发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发达国家农业增收的70%来自科技进步与技术应用,目前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85%,而我国只有48%。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农业科技开发创新方面的不足与问题,另一方面也昭示出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开发创新的广阔空间与美好前途。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与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下一步我国农业科技开发创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借助于政府宏观政策的倾斜、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建立与健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与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三是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充分调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四是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力度,借助于科技入户工程与农民科技人才培训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五是根据我国国情,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可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我国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突出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我国目前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投入产出率双重低下,一个不容掩饰的原因就是农民综合素质的先天发育不足与后天优化滞后,表现在科技文化素质、思想心理素质、组织协调素质、市场竞争素质等多个层面。因此,现代农民的培养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支撑。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未来现代新型农民的培养应侧重于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利用义务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二是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指导,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流动配置,全面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素质与市场开拓能力;三是主动探索创业农民培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资本投入,培养与造就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能手,全面提升农民的市场参与意识与自主创业能力。

三、要实现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继续把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农村科技传播的重要力量,作为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了解农业新技术的主要渠道,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载体。要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加快形成以国家农技推广队伍为骨干、多成分、多形式互动发展的农技推广新格局。只有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的农业才能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基础得到加强,素质不断提高,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农业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跻身于世界农业强国之林。

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农业科技的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改革农业科研体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应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关键和共性问题,增强农业竞争力。

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应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角度出发,加快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和知名专家,尽快形成一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端人才群体。着力打造一批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以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为补充,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优秀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第5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山东省委负责人最近指出:要按照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围绕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和产品,在一些重要领域,特别是良种培育、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与标准化、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切实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尽快取得突破,争取多出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大的高水平成果。充分发挥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优势,依托“泰山学者”建设系列工程平台,优化配置各类农业科研、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分工协作,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科技投入大、成果转化快的优势,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加快创建国家黄淮海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加快构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步伐。要通过采用先进、成熟、市场潜力大的高新技术项目,渗透、融合、嫁接和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支柱产业的形成,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增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创新活力,使其成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主力军。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高新技术转化运用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的产业化。采取多种形式密切生产与科研各环节的联合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三是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建立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服务网络,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科技服务。积极培育涉农企业、合作组织等新的技术转化主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集约高效的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农村科技示范户,培育科技示范载体,使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继续实施“重大农业技术与推广行动”,扩大“科技入户”工程实施规模,进一步推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深入生产第一线,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加快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6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必要性;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S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4)01-79-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必要性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必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才能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采用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手段,突破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增加对农业科学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1]。

1.2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1.3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资源和投入品的利用率[2]。

2制约因素

2.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机构不健全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得到了精简,农技站机构已不存在,人员也合并到了乡镇机关。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一方面,乡镇农技人员合并到乡镇机构,机构不存在;另一方面,村级农技员多年前就已取缔,导致农技推广网点解散,农技推广工作“棚架”。

2.2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手段不完善,人才缺乏

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人才作支撑。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由于一些乡镇人员编制少,还有部分其他非农技人员顶替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的编制,严重降低了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农技队伍中接收继续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下降,尽管他们通过多年基层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知识面与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知识“老化”现象。

3对策

3.1加快农业科教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

3.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3.3加强农业技术引进力度,促进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发挥龙头企业、近农产业等企业的作用,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3]。

第7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论文摘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引进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和农业资源配置调整,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广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文以个人在农村实际工作经历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仰、提高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能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

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吸引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科技精英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技实力、人才优势和创新地位。通过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三、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有关部门要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合格的载体。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四、加强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

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要进行工程化开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在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同时,必须加强农业、农村的资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如农产品下脚料的利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如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会造垃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改善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二次污染),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力度

按照新的引进原则,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产品商业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厂化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

七、加强科技投入和资源配置调整,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支撑

政府既要加强对农业科教资源的宏观调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新的举措,对现有农业科教资源在重点领域、方向和任务上进行有效配置和系统整合,切实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产业,鼓励社会、企业设立农业科技创业基金;争取金融、保险系统对农业科技投资予以倾斜,放宽农业科技贷款限制,加大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力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和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投资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事业,才能有效地加快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第8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

着力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科技教育发展之路。

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近日在安徽合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战略思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时期,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加快改革步伐,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科技教育发展之路。

回良玉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地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举措,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人才培养取得新的进展,为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和农民增收“八连快”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重大创新成果不足、应用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体制机制不顺、人才教育培训能力不强的问题还相当突出。面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农业资源刚性约束和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压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

回良玉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动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宗旨,切实把握好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力争在核心关键、基础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当务之急是要攻克难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二是以主体多元化、服务优质化为方向,充分调动各类农技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共同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实用的农技服务,合力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三是以科技资源整合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协同创新,完善评价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

四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全面振兴农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农业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升农业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吸引优秀中学生学农,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五是以保障农业后继有人为目标,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和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创新培训模式,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带动、创业扶持等多种途径,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带头人。

六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教育,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格局。

第9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

[论文摘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引进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和农业资源配置调整,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广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文以个人在农村实际工作经历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仰、提高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能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

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吸引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科技精英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技实力、人才优势和创新地位。通过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三、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有关部门要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合格的载体。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四、加强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

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要进行工程化开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发挥重要作用。超级秘书网

五、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在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同时,必须加强农业、农村的资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如农产品下脚料的利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如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会造垃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改善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二次污染),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力度

按照新的引进原则,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产品商业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厂化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