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精选(九篇)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

第1篇: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无功利性 选择性 指向性 心理功能

审美是我们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社会与自然所形成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而注意更是人类在从事任何活动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功能,我们在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中必须达到聚精会神用志不分的状态才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我们进行创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另外一种特殊注意,即审美注意。然而审美注意理论在中国和西方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形态。在我们中国流行的是“虚静说”,而在西方则流行的是“距离说”。东西方这两种理论的相同和相似之处都深刻地总结了人类审美活动的某些规律,两者虽然是不同的理论形态,但都共同揭示了审美注意的特征和功能。因此对其之比较研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更是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就单独从“虚静”和“距离”这两个字面意思上看,很难让我们把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去加以思考分析的话,就不难发现其实两者在其内涵上都有着及其相似之处。

首先我们知道审美注意有着两大特征:第一是审美的选择性、指向性。当我们在注意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所注意到的客体或客体的审美属性被选择出来,并使它们脱离其他的非审美属性,都由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自动远离,就此变成了“背景”。这也就是说,我们作为审美者所注意的目标与“背景”之间似乎就形成了一段距离。或者说,在距离的两端,一端是目标,一端是“背景”。在形成了审美注意的情形下,审美者的意识选择指向了目标,而撇开“背景”。那么审美注意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无直接功利性,房地产开发商一心想要买地盖房赚钱,是一种直接的功利考虑,所以他的注意不能变成审美注意。而画家看到广阔的美丽景色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区描绘其中的自然之美,并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所以画家感受到了景色之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处于困境之中的忧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能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对矿物的美的特征则无动于衷。”之所以会是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所注意的目标不同,穷人一心想要填饱肚子,商人一心想赚钱,两者都是最实际的功利考虑,所以他们的注意不可能转变为审美注意。由此可见马克思也认为审美注意是无直接功利性的。

那么,东方的“虚静说”和西方的“距离说”又是怎样来揭示审美注意的这两个基本特征呢?

中国的“虚静说”提出得很早,托名于春秋时代齐相管仲的《管子》,就认为要虚静恬淡,专心致志,才可能达到最高的认识。这里提到的“虚静说”是从认识论角度提出的,跟审美无关。而与审美靠近的“虚静说”是道家的代表庄子首先提出来的。庄子的理论把“道”(一种绝对精神)作为万物之本,作为最高层次的美。那么我们要想获得“道”,就需要有“虚静”精神状态。虚静,即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观干扰的心态,庄子的“虚静说”,从哲学上讲,属于认识论,是悟“道”的途径;从文艺上讲属于创作论,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构思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获得思想解放,创作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能使创作主体思维空前活跃,闪现灵感火花,同样也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所以“虚静”是鉴赏美、把握美的前提。

在文学创作中,“虚静说”本来是一哲学命题,这一命题始于《老子》,《老子》这一书中提到:“涤除玄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为人们只有保持虚静的状态,泯灭是非,消除差异,才能观照宇宙万物的变化及其本质。到了魏晋时期,虚静这一哲学命题被人们借用到文学艺术领域。比如“澄怀观道”,语出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其本是禅的境界,但却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是国人文化心灵所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澄怀与观道是统一的,审美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这一心灵境界,是文人以虚静空明的精神态度来看待世事,潜心创作,娱情于纯净创作中的一种悠然自足之人生态度,是人们审美心态极其生动的描绘!心怀的澄彻是审美主体的升华,以达到实现最高的审美境界。

而作为西方的一种审美理论的“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美学家爱德华.布洛于1907年在《作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中提出的,这一理论的诞生和在西方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随后,进过朱光潜先生介绍也在我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位英国的理论也被广泛运用到了诸多领域,对目前的时代同样具有解释功能。“心理距离说”虽然是布洛明确提出的,但他也是在上承柏克、康德、费歇尔,下启众多美学家的基础上提出的,比如十八世纪英国美学家爱德华.柏克,他认为,如果一种危险或痛苦离我们太近的时候,就只能引起我们的恐惧,从而就产生不了崇高感。因此,我们就必须和现实中的危险或痛苦相隔“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一个对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恐惧或痛苦,又不能使我们真正地陷入恐惧或痛苦的境地,这样它才能成为崇高的对象。其次是康德,他认为美是与利害无关的,美是超功利的。他还认为“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比如我们在欣赏一张字画的时候,不能抱以它值多少钱去考虑,而是要结合书画本身,以无利害的态度去欣赏其价值,才能发现作品真正的美。再次是费歇尔,他认为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比如当我们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之美,山下的众山和平原拉开了距离,正是距离把它们给美化了。由此可得,“心理距离”不只是布洛一人的思想,而是在整个西方都产生了共鸣的一种美学理论。他举了海上航行起了大雾的例子。在航海途中,海上起了大雾,这不论是对水手还是对乘客,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在茫茫的雾海中,水手会因浓雾而辨别不清方向,担心触礁沉船,精神会极度紧张而焦急恐惧;乘客除了担心安全外,还会因航船放慢速度耽误航程而心绪不宁。但是,布洛说,假如水手和乘客暂时忘却这场海雾所造成的麻烦,把危险性和实际的利害都抛开,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雾所造成的客观的景色中,那么海上的雾也可以成为浓郁的趣味和欢乐的源泉。因为那迷茫的雾所造成的天水一色的情景像透明的薄纱,简直是一幅奇妙无比的画;那船处于远离尘世的寂静,也可能人恬静、安宁、自由、快适的感觉。这种前后不同的感觉是怎么回事情呢?布洛说这是由于距离从中作梗而造成的。前一种情况下,海雾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完全叠合在一起,中间不存在距离,我们只能用普通的眼光看海雾,所以,只能感觉到海雾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在后一种情况下,海雾与的切身利益之间,插入了一段距离,我们能换另一种不寻常的眼光去看海雾,所以能够看到海雾客观上造成的美景。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审美心理与公里考虑之间就拉开了距离,那么此时的注意自然就是审美注意了。所以布洛所说的距离,不是普通的时空距离,而是一种比喻意义上的距离。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心理的调整,所以就叫做心理距离。

通过对东方“虚静说”和西方“距离说”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出“虚静”是鉴赏美、把握美的前提。“心理距离”也是在强调我们在审美体验的时候是以无直接功利为前提条件的。我们稍加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在揭示审美注意的基本特征上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一致性。都表现出了审美注意的选择性、指向性和其无直接功利性。庄子的一些理论提出就充分体现了两者的相似,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道,认为道主宰着万事万物,也主宰着美,是决定整个宇宙人生的绝对精神,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由此可见,庄子认为只有进入“虚静”状态才能关照到天地的大美。在《庄子.达生》中又提到“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以万物,此之谓天乐”。在他看来,这种合于“道”的“天乐”才是至高无上的乐,虚静之心推广于天地之间,通达于万物,然而要接近道就必须要进入“虚静”状态。那么要想进入这种状态就又要求我们必须“绝圣弃智”,“无知无欲”,要停止人的知觉、感觉器官的作用,使自己对万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进入虚静空明的心理状态之中,从而达到与道合一,从内心深处去把握整个宇宙万物,观察其发展规律。那么在这里,庄子就再次强调了“心”必须离开人的利害关系,不受任何私欲杂念的影响,也就是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即人的审美心理与功利心理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进行审美观照。实际上也很准确地揭示了审美注意的无直接功利性的特征。

我们再来看还是出现在《庄子.达生》篇中的一则寓言“佝偻者承蜩”,与上面所提到的布洛的“雾海航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文中所提到的粘蝉似乎也可以说是一种技艺性的的艺术活动,而文中的驼背人能够做到一个粘一个的蝉翼并且个个都粘着,就像拾取东西一样,这就原于他有“道”。其中就包含了两个因素,一是他平时的严格训练,还有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他能把蝉翼从天地万物中分离出来,成为他的意识指向,集中和选择的唯一目标。蝉翼成为“前景”,天地万物皆成“背景”。蝉翼成为他的大脑皮质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使他对天地万物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在“前景”和“背景”之间就拉开了“心理距离”。由此再次揭示说明了审美注意的审美选择性、指向性的特征。其实在庄子以后,中国历代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作家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虚静说”这一审美理论,也更加明确和深入地揭示了和西方“心理距离说”是同一种心理功能,即审美注意。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面对普通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我们必须要学会并善于去发现,而审美注意就使艺术家的大脑皮质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意识集中地指向具有审美特征的客体和审美客体的审美价值,从而使得我们在凝神静观中得到充分的对美的享受,西方的“距离说”和东方的“虚静说”正好共同总结概括了审美注意对艺术创作的这一功能,并对其产生深远的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海澄. 艺术美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年.

[2]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第2篇: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辅助;手术;心肺功能不全;老年人;保护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28-02

老年患者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临床的关注。据相关文献报道,围手术期在心脏与非心脏手术中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60%~80%[1],而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更高。参附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药物。具有预防心律失常,稳定心肌细胞的作用[2],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尚无该药在麻醉过程中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鉴于该药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功能,理论上讲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为研究参附注射液辅助对外科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中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该研究选择该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麻醉平稳后给予参附注射液,并与60例常规麻醉的患者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根据术中心功能情况分次静脉注射多巴胺,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6±10.5)岁,体重45.7~70.4 kg,平均体重(61.5±16.2) kg,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9.7±9.7)岁,体重45.3~72 kg,平均体重(60.8±15.1) kg,心功能均为Ⅱ~Ⅲ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心功能分级及手术类型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符合《内科学》心肺功能不全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时间在2~3 h,动脉血气分析血CO2浓度50%;同时排除术前服用过奎尼丁、洋地黄等可能影响ST段移位的药物患者。

1.3 麻醉方法

1.3.1 对照组麻醉方法 该组60例患者均采用用腰一硬联合麻醉,连续心电监测,利多卡因1.5%~2%麻醉维持。常规监测DBP,低于基础值30%,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分次静脉注射24 mg多巴胺。

1.3.2 观察组麻醉方法 该组60例患者麻醉方法同对照组,麻醉平稳后静脉缓慢推注20 mL参附注射液。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30、60 min及术毕MAP、HR、RPP及SpO2,同时记录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主要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30、60 min及术毕MAP、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麻醉后30、60 minHR 、RP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1例,心衰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术后发生低氧血症3例,心功能不全3例,心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2,P

3 讨论

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调节功能差,围手术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20%的患者会导致不良后果。再加之老年患者心理功能减退,对手术和麻醉耐受性较差,术后衰老性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参附注射液是由红参、黑附子等药材经现代提取的纯中药注射剂,人参皂苷和乌头碱[3]。该药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4],人参总皂甙能对抗和改善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心脏舒张功能的损伤,对小鼠缺氧心肌的代谢和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可预防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对心肌细胞具有稳定作用[5]。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老年外科手术的适应症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但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减退,特别是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性更高。在研究实施前,查阅了相关资料,相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对小鼠超微结构和缺氧心肌的代谢具有保护作用,能对抗和改善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脏舒张功能的损伤。临床应用研究显示,参附注射液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HR)、外周阻力(SVR)和心输出量(CO)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M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后30、60 minHR、RP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相关研究[7]相符,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参附注射液可预防和改善心肌缺氧,预防术中心脏意外的发生,达到保护和改善心肌的作用。并可提高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附注射液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加血管和冠脉灌流量,延长耐缺氧时间,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减慢心率,从而使心脏负荷降低还达到减少氧耗量[8-9],同时参附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特别是冠状动脉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保持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使狭窄的管腔不再缩小,增加了心肌的血、氧供应,降低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姝,李洁,杨志旭,等.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心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505-1506.

[2] 袁军,张力,李进,等.参附注射液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心脑的保护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2):763-764.

[3] 杨志旭,范铁兵,李洁,等.参附注射液治疗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09-1910.

[4] 吴慧颖.参附注射液不同剂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阳虚证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18):78-79.

[5] 索钢,李霞,岳建彪,等.参附注射液对老年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96-497.

[6] 权晓强,程兆云,王佳祥,等.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9):637-639.

[7] 苏泓洁,向小勇,赵兴吉,等.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60-64.

第3篇: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高三;数学;重视;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50-01

回顾高三复习的全过程,总结经验与教训,我得到以下的点滴感悟,以期对未来的高三复习提供借鉴。

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复习空间是成功复习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高三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进入高三,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努力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考取一个理想大学的美好愿望。这是我们高考复习成功的有利因素。如何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要求,分层设置问题。在课堂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每天的学习都有所感悟。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注意学生的心理调节,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的耐压力。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数学的学习会经常伴随着困难,数学为磨练意志,提高耐挫力提供绝好的平台。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失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解答,而是要帮助他们探索。同时要淡漠学生的考试成绩,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只有经历磨练,才会真正体会成功的快乐,自信心才会得到加强。这有易于提高考生的心理应变能力。

其次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在钻研数学中品质得到发展与健全。高考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对学生严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所以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基础是成功复习的保证 重视课本,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建构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的载体,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纵观高考试题,许多试题源于课本,是课本例题、习题的组合、加工和拓展,充分表现出课本教材的基本作用。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是成功复习保证。

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确保学生能力水平的发挥。高考数学命题注重能力立意,数学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它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和运算求解等诸多方面。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精讲题,练得法,重过程,讲到位。选题要注意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训练题不在“多”而在“精”。要精选一些在多个知识层面交汇且综合性较高的题型进行训练,注重解题过程,通过解题搞清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破解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在不同情景下的知识迁移能力。

以上是我的工作总结和点滴体会,希望能给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雷光勇.会计契约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第4篇: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要求:

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与主要研究领域。

2、理解神经系统与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历程。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来源安通学校

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探讨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人类情绪、动机、人格、社会态度等非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理论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2、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四)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1)神经元与突触

(2)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3)反射与反射弧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的结构

(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

3、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反映

(2)感受性

(3)心理

(4)意识

二、感知与注意

要求:

1、了解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来源安通学校

2、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原则、注意的特点与功能、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

2、感觉的种类

视觉,听觉,其他感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①什么是无意注意;②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有意注意

①什么是有意注意;②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3)有意后注意

①什么是有意后注意;②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

1、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

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性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在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三、记忆

要求:

1、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类型。

2、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原因。

3、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及其类型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编码、存储、提取。

3、记忆的主要类型

(1)记忆对象分类

①形象记忆;②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④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

4、记忆表象

(1)什么是表象

(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

(3)记忆表象的特点

①直观形象性;②形象概括性;③模糊片断性;④个别差异性。

(二)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1)瞬时记忆的特点

(2)瞬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

(3)瞬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特点

(2)短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

(3)短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

3、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特点

(2)长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

(3)长时记忆的存储(存贮方式,存贮容量,存贮时间)

(三)遗忘

1、什么是遗忘

2、遗忘的种类

①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②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

第5篇: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青年教师 教学 基本功 

 

教师的首要职能是讲课。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要任务是掌握良好的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往往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基本功相对欠缺,同时也容易忽视教学基本功的日常养成,在授课中容易经常出现自己明白而讲不清楚的现象,造成课堂气氛不够、授课效率偏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青年教师应注重教学基本功的日常养成。 

一、教学基本功的基本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上的“讲、写、演、画”和课后的教学评价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应用,传统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的听”的授课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以多媒体为手段的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改变必然也会引起教学基本功的改变,青年教师在掌握传统基本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学基本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要求。 

(1)授课节奏快。随着多媒体进入可堂,授课时多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取代了在黑板上的书写。这种靠鼠标的点击速度明显快于在书写,造成了授课的节奏加快,使学生思考的时间变短,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注意把握授课节奏,注意授课内容的衔接、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便于学生的理解。 

(2)授课信息量大。利用多媒体教学无疑增加了信息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更多的资料、认真准备授课内容。同时,授课时防止枯燥乏味的、平铺直叙式的讲述,应注意方法,区分重点、难点。在课程的设计上设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节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授课内容。 

(3)课前准备的时间长。课前除了要认真准备教案,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做好幻灯片的设计,设计不仅内容上进行合理安排,注意相互之间的衔接、幻灯片效果,奔着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的目的对讲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幻灯片中包含信息量越大,查阅资料需要的时间也越多,合理安排信心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和思考。 

授课时出现的新特点,对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年青教师把握好细节,平时练好基本功,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 

二、提高教学基本功的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教学基本功的提高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心态、提高认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心灵工程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授好课、育好人。讲课是教师的首要本职工作,怎么样讲好课,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讲课让学生欢迎,是我们年青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只有把心态摆正了,认识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了,才会思考自身在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不足,才会考虑提高和改进的方法,才能达到授课质量提高,最后达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首先要端正心态,把教学基本功练好,当好学生专业上的引路人。可以给自己制定合理的提高计划、营造一定的紧张气氛,要求自己通过一门课达到提高哪些具体目的。

(2)多请教、常观摩。老教授、教学名师授课经验丰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功体会深,年青教师应多向他们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博采众长、积累授课技巧,这样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下载一些精品课程,向名师学习,见多才能识广,通过日积月累,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针对自己的欠缺有针对性的观摩,看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怎样控制自己语速、怎样进行幻灯片的设计、怎样营造课堂气氛、怎样进行课堂互动。 

(3)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只有熟悉教材,课堂上才能很好的驾驭授课内容,高效率的授课来自课下精心的准备。备课时可以多选基本教材,注意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清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更新率。好的课堂设计往往更容易提高学员的兴趣,提高授课质量。可以从开头、中间内容和结尾进行把握设计。课堂的开头要有新引力,可以采用故事开头法、问题开头法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中间内容要饱满,要信息量大,要有兴趣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结尾要有悬念,可以使用悬念结尾法、事实结尾法等形式。各个环节逻辑鲜明、联系紧密。同时注意对幻灯片的精心设计,包括幻灯片的

[1] [2] 

内容、形式、重难点的区分,图片和视频的插入,尽可能使每一页幻灯片都有吸引点,力避满页文字,让学生看起来枯燥无味,尽可能使幻灯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勤反思、善总结。反思、总结同样是提高教学基本功应注意的的重要环节。每堂课授课完毕或一门课结束后,都应善于总结。总结包括本堂课的授课节奏、课堂气氛、知识点理解、学生的反应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批改学生的作业、和最后的考试发现授课存在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自身的不足。总结本堂课的授课行为,每一个授课环节,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哪些地方讲解不够生动等问题,在下次课中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 

第6篇: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主任 与时俱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班级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而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就显越来越重要。当班主任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班的发展,关系到育人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班主任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技工学校是为企业或社会培养技术工人的专业学校,作为技工学校的一名班主任,应如何开展好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为企业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打造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不仅能折射出社会关系和教育观念,而且能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今天,如何做学生喜爱的良师益友,成为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努力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诚信是教育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品德修养、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教师要树立威信,首先必需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功底,只有这样,才能“征服”学生。教师只要知识渊博、专业过硬,必然赢得学生的信任,威信就会提高。

2、有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作为教师来说,最主要的品德就是为人坦荡正直,有一种凛然正气和正理的感召力,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世俗,不随波逐流,民主,平等,友善。

3、有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学生。作为教师,必需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用真诚与爱心去跟他们交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愿意跟你讲心里话。此外,在教育方法上要注意科学,重人文,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里学知识,遵循教育规律,围绕素质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立足个体,突出主体,推进整体。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学生。作为教师,必需时时处处都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信行,要信行一致,信而有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一举一动都要注意“个人形象”。

5、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形成。作为教师,要把博大无私的教爱注入到学生的心中,把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情感“迁移”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感受并意识到教师是真正关心他们,从而唤起学生对教师尊重、爱护、信任的回应。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艰巨的修身工程,既要做严师又要当慈母(慈父),更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光明磊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坦诚对待学生,与学生同甘苦,共患难,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可依赖的朋友和可尊重的长辈,建立坚实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6、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师。随着新世纪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越来越要求德与智的重要组合,越来越需要既有知识又有德育的高科技综合素质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以及对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教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教师面对多大年龄的学生,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平等的,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必需首先是爱学生、尊重学生,然后才是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而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就是引导,反反复复地科学引导和细致耐心地帮助。“引导”

(下转第118页)

(上接第120页)

学生,要允许学生说“不”,尊重学生的感情和意见,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和讲究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当然,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总结和学习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才能在教育方面做到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注意力

注意力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平时人们常说的“聚精会神”、“精力集中”、“专心致志”等就是指“注意”的意思。它和人的心理过程紧密联系,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属性。组织好学生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注意品质及注意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成功教学,困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和注意力。

1、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兴趣和注意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它是培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中除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活动目的和结果的间接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人只有对学习或工作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并充满信心时,才可能对有关事物发生间接兴趣,从而促进其注意力的形成和培养。这就要求每一名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防止单调死板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流畅、抑扬顿挫、快慢适中、引人入胜的教育方法,以及用适度的表情和手势动作,是增强讲授内容情绪感染色彩的有效形式。同时,适时地呈现直观教具,用感性形象吸引学生,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

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闲中求静”的本领。注意力是意志力的具体表现,意志力的锻炼和注意力的培养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有良好的注意力,意志脆弱者,注意力往往很分散。可见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这就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搜集警句格言,当作座右铭自勉,以促进意志力的锻炼。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中注意力,学习中全神贯注,这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注意品质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第7篇: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肥胖症 认知功能 运动干预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的杀手,肥胖带来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已经超出老年人的范畴,不断向青少年伸出了魔爪。青少年肥胖现象更是显著,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放眼望去,总会有很多的“小胖墩”,这些学生不仅要承受肥胖带来的身体不适,更要忍受肥胖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而造成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营养、运动不足从而导致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肥胖青少年的脑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体重青少年,这一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肥胖青少年的脑供氧供血不足,血压饱和度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认知功能的发展。

认知功能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包括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方面。肥胖对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等方面。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供氧能力,为改善肥胖青少年认知功能提供很好帮助。本研究重点探讨有氧运动干预前后肥胖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对比,特别是肥胖青少年注意力集中的对比。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吉林省长春市在校11~17岁青少年中小学生100名。其中男生60名,女生40名,根据BMI(Body Mass Index,简称BMI,身体质量指数)标准判定的肥胖男生30名,女生20名,作为研究组;其他学生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作为对照组。

2、研究方法:主要研究肥胖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度。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数字划消测验和视觉追踪测验,评价两组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

3、运动干预实施方法:每天对研究组进行时长60-90分钟的有氧运动干预,主要是慢跑、游泳、爬山、仰卧起坐、器械训练。在教师指导下持续开展8周,并采用普通饮食方案。

4、数据分析:统计学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二、结果

1、一般资料: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人,男女分别为30人,20人,年龄在11~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5209岁。研究组BMI指数为27.9156,对照组BMI指数为20.3270,二者相比P

2、有氧运动前后肥胖青少年注意力集中程度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学生在施加脑力负荷前无论是阅读速度还是错误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肥胖青少年在正常情况下认知水平与体重正常青少年无明显差异。但是在一定程度的脑力负荷后,实验组青少年阅读速度明显减慢,阅读错误率明显增加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三、讨论

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后,笔者发现大多数的肥胖青少年多为轻中度肥胖。而对对照组的选择上由于研究内容涉及智力方面,特别注意力两组研究对象父母文化程度和父母职业的均衡性。结果显示,轻中度肥胖青少年在推理、数独、填图等研究项目上的得分平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并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点与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一致,说明目前仍不能认定轻中度肥胖对青少年智商有显著影响。但是在注意力方面,肥胖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大脑皮层经过一定脑力负荷面临劳累时,肥胖青少年容易出现手眼协调性差,完成作业速度减慢、错误增加的问题。

有氧运动能够在肥胖青少年慢跑、跑走结合、游泳、游戏的过程中提高青少年的脑供氧能力,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完善身体机能,对健全肥胖青少年的身心人格都有相当作用。肥胖青少年由于自身肥胖而遭受的来自外界的压力同样可以在运动中得到释放和缓解,从而提升肥胖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结论

1、 轻微肥胖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影响不大;

2、与体重正常青少年相比,患有肥胖症的青少年学生在认知功能特别是注意力集中程度上差异明显,肥胖青少年在经过脑力作业负荷后注意力集中程度有明显下降。

3、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注意力集中水平。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于提高肥胖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福平.运动对肥胖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 2012, 11, (06): 93-96.

[2]王晶晶, 陈文鹤.运动减肥对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率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1, (06): 58-66.

第8篇: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渗透;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坚持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既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又注重培养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行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把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心理训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从教育目标整体入手,突出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开展工作。

一、教师在备课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同时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础。那么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呢?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我们在教《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可联系学生中出现的懒惰问题,可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做作业的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实例,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突出课堂教学营造心理健康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这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学习动机、积极学习态度、愉悦学习情绪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径。要有主次地落实四项措施:

(一)师生互动,快乐情绪。快乐情绪原则是人类生活取向的一项基本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获得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二)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具有好奇心。学生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如在讲授新知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细铁丝进行探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由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从而掌握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接受新的知识。学生感到直观易懂没有压力和困惑,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水到渠成地获得良好效果。

(三)鼓励学生,体验成功。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更加自信。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心理满足和情绪振奋的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的那种满足感。要精心设计,缜密安排,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成功,获得心理健康效益。如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可以设计一节竞赛课,以口答、抢答、甲方出题乙方答题等方式,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进行训练,以利加深理解和运用。也可设计聪明花、机智花、优胜花或进步花等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赛,笔答口答任选。优胜者得奖的同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四)严格要求,个别辅导。教师应注意避免惩罚学生,不挖苦或讽刺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于初中生心理不够成熟等多种原因,少数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难免会出现课堂走神的现象。对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强弱适度、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提醒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完成课外作业,使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这样,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在课后辅导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设计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如在讲述“充要条件”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学习成绩好是考入重点大学的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健康心理在实现理想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自觉地摒弃不良心理。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从条件到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特别是在分析法证明中,要求学生思考一个结果的产生是由于它拥有了哪些条件。所以,我认为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教育学生正确归因自己的考试结果,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勇气。

四、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第9篇: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科研;心理辅导;平等交往

科研意识是指教师积极从事心理辅导活动的科研的心态,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科研意识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意识,主要标志就是看其是不是不愿简单重复传统观念、行为、做法,对新理论、新经验保持敏感,能在学生心理状态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在新理论、新经验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大胆创新。

科研知识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及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心理辅导教师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一般而言,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教育科研知识包括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教育科研专门的理论知识(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规范、要求方面的知识),教育科研的相关知识(国内外教改动态、政法学、论理学、美学等)。

科研能力就是把教育科研知识运用到教育科研情境中,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心理辅导教师科研能力是指教师作为实践工作者的同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各类课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师要能独立选择有价值的课题,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能熟练操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表述和评价研究报告等方面。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等。

科研精神是指善于探索、刻苦钻研,不守旧,勇于创新等品质,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精神,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科研中是知难而退,使课题半途而废,还是知难而进,使课题善始善终。

心理辅导教师的教育科研基本功的形成与提升必须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进行,就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一般而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拓宽视野,确立现代教育观念;第二步,建立课题,积极探索。从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课题,开展研究,积累经验;第三步,善于思辩,提炼规律。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反思,总结经验、挖掘规律、撰写论文。

心理辅导教师科研基本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1)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要做好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苦练基本功,积极尝试,不断积累实践过程中得到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2)知识经验的质变。经过长期的积累,教师需要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将经验成果化,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能通过这些方法解决一定的相关问题。最后是知识经验的拓展。心理辅导教师在经历了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质变两个阶段后,逐步将其内化为一种科研观念,使教师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心理辅导教师的科研基本功如何炼就?

就学校而言,心理辅导教师要进行校本研究,校本研究就是要建立教师合作学习的机制,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形成教师校本研修的制度,实施教师自修――反思式的校本培训模式。

就教师个人而言,形成教育科研基本就是要开展反思型教学、参加课题研究。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

(1)转变教育角色。教师要从以前的教书匠转变成科研型教师。

(2)改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产生学习主题,基于问题进行行动学习,多方位拓展学习和研究资源,进行交流与合作。

(3)改变教学方式。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和体验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心理体验的过程,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交住的对话,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4)改变反思方式。注意反思的过程、讨论交流、自我提问等常见的反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