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精选(九篇)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

第1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在我国移动运营商已经基本得到普及,促进了通讯行业发展,使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在实际移动运营商管理过程中,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给移动运营商的管理及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本文作者通过实例分析法,对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现状及优化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ODN;现状;优化对策

为进一步探索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本文选取某市区移动公司作为案例,简要分析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然后基于现状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的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据了解该市区的移动公司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接通率等指标,与其他区域的移动运营商相比都较高,其移动通信业务份额在全市区域的86%,并且为基于手机通信业务基本饱和的前提下,开发社区接入、政企、集客等全业务市场,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意味着该移动公司要不断优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分析

通过本文研究案例———某市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业务等相关数据资料总结出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几方面。

2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实例移动公司在2014年ODN网络建设进度慢、ODN网络没形成生产力等现状,归纳总结出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具体如下:①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指导已经与固网建设思路及指导原则相背离,导致该移动公司的网络建设缺乏正确建设思路与指导方法;②对网络建设的重视还不够高,因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出现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导致网络建设进度缓慢,影响全业务工程项目的建设;③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进行网络建设时,并没有提前与其他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匹配,加之网络建设管理采用的是烟囱式管理模式,导致不同网络之间出现壁垒,影响网络的覆盖率,对于大型的移动运营商还会导致大量的光缆浪费;④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和施工,并没有及时与光交箱施工单位以及光缆施工单位进行交流与沟通,导致光交箱施工与光缆施工毫无沟通;⑤全业务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混乱,没有意识到网络建设的必要性,进而阻碍了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难以推进;⑥网络规划与建设没有进行工程总结与评估,导致全业务工程项目规划与建设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市场份额的提高。

3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结合前面通过某市移动公司的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具体如下:

3.1确定ODN网络建设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流程

3.1.1建设目标

根据移动业务需求,结合现时代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基于现有的网络基础上确定相应ODN网络建设目标。可以以树形ODN网络架构为主,通过一级或二级分光的方式,将ODN网络结构构建目标确定为三层结构。FP主干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多条配线光缆汇聚到光交接设施上(如网机房、光交接箱等);DP配线光节点的作用在于调配和收敛纤芯;AP用户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重要的基站业务接入。

3.1.2建设流程

①进行ODT区域分区,即将划分区域内的家庭客户、政企客户和基站客户的现状资料收集,然后预测出各种用户在期末能达到的网络应用数据,并对不同区域内的道路、河流和铁路等进行区域网络划分;②OLT节点规划,了解已规划化完区域内的机房情况,然后选择最适合的机房作为OLT节点;③主干光节点及光缆规划,先根据综合业务区的用户分布情况及路由情况,设置相应的主干光节点,然后再根据节点的位置、管道路由等确定主干光缆的物理路由;④用户光节点规划,基于以上步骤,对每一个用户都建立相应的光节点,并配置相应的光缆,以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

3.2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2.1提高对ODN等全业务网络建设的重视度

①移动运营商领导应该提高对ODN等网络建设的重视度,并将关于ODN网络建设的考核指标修正并完善;②完善与ODN网络建设相关的生产能力考核指标;③建立健全专业化、系统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以实现对ODN等全业务网络的高效建设与正常运维;④要加强全业务中心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联系,以促进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与网络建设的协调性及统一性。

3.2.2做好前期的ODN项目建设及管理评估工作

①要对ODN网络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系统性评估和验收,以保证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促进移动运营商发展;②在梳理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移动运营商的总体ODN规划目标及相关建设流程,将不能完成的规划目标向后推进延续1个年份,即当年不能完成的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可以推导第二年完成,但第二年实现规划目标时一定要根据第二年的实际情况对规划目标及相应的建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③后续ODN规划与建设中,一定要遵守为用户提供最佳网络通讯服务原则,实现网络资源建设综合效益。

3.2.3做好管道资源的梳理工作

①要定期对ODN项目可研阶段的断头管道和断点管道进行全面梳理;②要在每一个管理阶段都进行目标确定,并将断头断点的管道运用到ODN网络建设中,以降低管道资源的浪费;③提高网络的厚薄覆盖率,要根据用户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将网络以厚覆盖、薄覆盖两种方式进行覆盖。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实例分析了解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目前还存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偏离固网建设思路与指导原则、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光交箱施工单位与光缆施工单位沟通不畅等问题,所以要从ODN网络建设目标及流程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优化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作者:朱文宇 单位: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裴春生.甘肃移动全业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蒋友文,杨刚.某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优化[J].广东通信技术,2016,36(3):47~50.

[3]徐叶芳.全业务新竞争态势下移动运营商营销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5X):40~41.

[4]周良.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第2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施工管理现状;对策分析

一、网络技术的必要性

在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其具备一些其他行业所没有的独特性、网络技术的先进性,这就显现出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网络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施工管理的空间流动性。由于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固定性,这就使得施工人员经常流动作业,施工作业的场所改变带动着施工管理的空间和条件的改变。施工管理人员也应该针对这些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施工管理办法的变化,以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1.2工程项目的周期漫长性。由于建筑施工项目通常是一个大工程,工程建筑时间相比其他行业较长,有时候甚至要经历几年的时间,这就需要经历四季的变化。这种长时间性、气候不稳定性给施工带来了影响,因此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从各个角度来安排施工进度与施工方法,以此来缩短工期。

1.3工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由于工程项目具有独特性,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位置与用途,因此施工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工程的具体要求来设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另外,工程项目的规模逐步扩大,这就加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施工管理人员要能够在施工管理计划方案中充分协调好工程时间、经费开销与质量要求等等方面的关系。

这些特点就说明了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才能够把工程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各种角度设定影响因素,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作出详细分析,合理安排工程施工顺序。网络技术还能够给施工管理人员作出一定的反馈,让施工管理人员作出科学决策,缩短工期降低建筑成本。

二、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简便编制计划的过程还能够帮助施工人员进行科学施工管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基础薄弱,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应用网络技术的水平跟不上工作的需要,这些原因就导致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2.1网络技术应用现状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国施工单位发展不平衡,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高,有资料显示大部分的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不高的,在应用网络技术方面,就算是一级施工企业也仅仅达到百分之七十的应用率,别的就更不用说了,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率整体太低。施工企业在应用网络技术的管理方面也做得不好,大部分企业只注重应用网络技术编制施工计划这一表面工作,对于真正执行计划的时候却疏于监督与管理,在制订计划时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思维。编制施工计划时通常要把项目中各施工环节进行仔细规划,而不是简单地确定好关系,在计划时做不好编制工作,更不能够做好计划的优化工作。

2. 2网络技术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传统施工管理方法与现代网络管理方法不同,企业通常还停留在人工手动管理的层次,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通常是靠以往所积累的经验,对网络技术的认识不深,没有形成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的意识。很多管理人员认为网络管理不具有灵活性,做好网络管理工作有难度。由于这种意识的缺失与技术的不熟练,施工管理人员经常做不好数据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工作,造成管理工作低效率。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行业中,大部分的施工管理人员都是工程人员,他们的工作重点往往放在施工技术上面,对管理工作则相对忽略,网络技术相关知识也做得不到位,我国施工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管理工作相对落后。

三、在施工管理中提高网络技术应用的策略

施工企业要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工程计划,并且一定要注意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施工企业要能够规范建筑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监管制度,在项目工程开工时要能够控制好工程进度,确保工程的高质量,控制好工程的开销。施工单位一定要将提高应用网络技术的意识,扩大应用网络技术的范围的同时还要确保网络计划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施工企业要能够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工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应用网络技术的时候要能够选择合适的网络模型,制定出相关的网络管理计划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去。施工企业要树立人才培养意识,建筑行业和教育部门要能够编写出一定的教材,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网络技术课程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提高综合素质,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国家的科研机构、施工企业要加强合作,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深度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适合施工单位使用的一套网络技术系统。这就需要网络软件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提高施工管理网络技术的实用性与简便易操作性。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要想提高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施工企业要能够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网络技术管理系统,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技能,施工企业要能够制定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高管理人员应用网络技术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只有在施工管理工作中合理应用网络技术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合理安排工期、减少企业建筑成本,才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王丽.浅析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1,03

第3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工程;应用

计算机网络工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异常强大的生命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工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对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现状以及项目管理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应用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就可以从项目管理的定义、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项目管理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项目管理的定义。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指以项目为对象,通过一个临时性的韧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与组织,从而实现项目过程与目标的协调与优化的系统管理方法;其次,项目管理的特点。项目管理具有很多特点,比如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具有开放性、项目管理组织具有临时性、项目管理是基于团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等;最后,项目管理的意义。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归结起来主要有促进企业项目目标的实现、提高现代企业的运作效率、推动创新和改革的发展以及实现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等几个方面。

二、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现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更好的促进其发展与进步。从总体上来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缺乏专门性人才。由于计算机网络工程所具有的较为复杂的学科特性,因此对其操作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人才短缺的原因还在于我国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不高,给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创作带来一定的限制。

其次,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尚不成熟。由于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的结合体,而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都很不成熟,这就必然会导致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不成熟。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缺乏突破性创造、业务不精致全备以及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等几个方面。

最后,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来说,其设计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在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是立法制度不完善,受国外设计思想的影响较严重等。

三、项目管理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对于项目管理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应用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辽宁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阜气公司)网对项目管理的应用以及其应用效果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阜气公司对项目管理的应用。现在,对于任何一个化工厂来说,建设一流的局域网都是化工厂建设与发展的第一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局域网络来说,一般具有任务边界模糊、目标不明确等,在建设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不断进行更改,这些因素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工程项目的延期与项目的严重超支,从这个角度来说,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校园网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对于该厂区网建设来说,其项目管理流程大致为:招投标管理DD合同管理DD计划管理DD(信息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DD工程索赔DD技术管理DD安全管理DD工程结束。其中,信息管理、成本管理、M度管理、质量管理是同步进行的,整个工程共包括19个工序,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主干光缆建设、设备安装以及系统调试。

其次,阜气公司网对项目管理的应用效果。对于其应用效果,我们主要可以从质量、进度以及费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如果三者关系达到了最优,那么就是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对于公司网建设来说,通过对项目管理的应用,不仅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降低了工程费用,而且最基本的是质量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四、结束语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项目管理具有更多的优势,更大程度上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工程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工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将项目管理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项目管理概述、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现状以及项目管理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在具体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1]赵锐,李华.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监理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0(18):56-57.

第4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就业指导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10-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蓬勃的发展,社会已经开始全面迈向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育工作特别是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成为了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早在 2004 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提出了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四化”,即:“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和信息化”,[1]周济2008年提到:这五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其中, 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2]各高校就业工作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表明, 现代信息技术在就业工作中的应用对促进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就业服务工作中,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但是该课程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慢,如何解决就业指导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成为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要求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日常教学,但各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我们把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现状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问题:

1.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就业指导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形势和政策法规教育、创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培训等多方面知识,客观上对授课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不久,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还未能足够重视。有的高校起步较早,每年都组织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SYB、KAB等培训,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效果较好,但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具有职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课程讲师,更有一部分学校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辅导员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学以讲师为中心,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当前的就业指导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必然无法满足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比如有些学生家庭较为富裕不需要进行择业和应聘,有些学生是农村出身就业门槛要求低心态较好但是职业素质较差,还有的学生一心就想创业致富,渴望得到创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方法必然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另外,由于国内各高校缺少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学经验,同时任课教师的水平、教学条件有限,教学方法单一,很少采用体验式、活动式、实习式教学来满足学生对就业的直观认识。

3.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就业服务信息更新缓慢

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日新月异,就业指导工作需要随着社会需求的不同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但大部分高校仍在采用较老版本的教材授课,教学内容已经与现实情况明显脱节,以此基础培养的毕业生则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有些高校较早建立了就业信息网等网络就业指导教育平台,但实际上缺少专职的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就业指导网站内容更新缓慢,就业招聘信息板块空白形同虚设,推广力度也不够,学生很少关注和实际使用。[3]

二、国外高校就业指导课建设情况与国内的比较

国外大学对就业指导工作高度重视。虽然欧美很多国家就业工作是由专门的就业和劳动部门负责的,而且毕业生是自主择业,但是由于高校大多采用董事会管理制度,并且学生的就业情况是直接与该校的招生名额挂钩的,而招生情况又决定了学生学费、董事会投资力度、社会捐赠情况,同时影响学校的整体收入和社会地位、知名度,所以国外各高校都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且均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了有相应经验和能力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

欧美国家的就业指导课开设历史较长,有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一般采用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涯的指导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并且对学生较早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给予不同的专业指导。国外大学重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要求较高,特别重视学生在工作中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指导课的考核方式上也比较灵活,不局限于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我们还注意到,国外大学较早地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国外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大多建有就业网络服务平台,配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心理测试系统、网络面试系统、招聘信息系统等。可以与就业劳动部门的招聘信息实时对接,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心理状况测评,根据测试报告的结果由专业的就业咨询师对学生的发展和现状给以点评和指导,学生可以在就业信息网站上随时获取就业相关的政策信息、应聘技巧、各行业就业和发展现状、各公司职业空缺情况等重要资源,这些都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4]

相比较而言,我国就业指导课主要有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毕业生实际需求。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面前,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大,对就业问题产生了种种疑惑,以教师为中心一概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能照顾学生个体情况,而每名学生因为家庭情况、学业水平、自身素养、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其就业方向和需要补充的就业知识大不相同。虽然一些国内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较早且重视教学改革的高校,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率先开始采用了模拟、访谈、实习、实验等的教学方法,但欠缺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课程考核敷衍了事,不能引起学习者足够的重视。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重视程度不同,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仍不能让学生满意。

其次,教学的实效较差。大多数高校因为就业指导课程刚设立不久,教材陈旧与现实情况脱节,教学内容上则是理论过多而实践环节较少,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主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就业形势和国家对毕业生的最新扶持政策,学生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同时,缺少优秀的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不能对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合理、及时的解答。虽然一些高校开通了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就业信息来试图与用人单位及时接轨,但是由于投入资金不足或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更新和维护不及时,使用效果较差。

三、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就业指导网络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国外较为先进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以及我们在工作中的实践尝试中发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资源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施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将就业指导设计成为一门网络课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主要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传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及师资问题

将就业指导课建设成一门网络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高、资源丰富的特点,利用网络优势整合就业领域的名师讲座和优秀教学资源,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及时把握用人单位需求,建立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就业指导课教育方式,形成适合大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的学习环境,解决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差、授课时间少、作用较小、评价机制差、实践性低等问题。

2.解决传统就业指导课教学不“以学生为中心”问题

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利用网络课程中丰富的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利用BBS互动交流等特点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以一对一的咨询辅导功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人差距和个别需求。并且以学生大学四年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为依据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每名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毕业的大学学习生涯,真正做到贯彻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四化要求。

3.解决传统就业指导课学习评价效果差问题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不能在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方面起到足够的作用,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学习评价不只是终结式的评价,而是十分注重过程评价。我们可以在就业指导网路课程中设计多种评价途径贯穿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系统内各章节作业评价、课外实践调研作业评价、每学期末的总结性论文评价、BBS发帖量评价、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创业计划书等作品评价等,学生可以在完成自学后在每个章节的作业内容提交处上传自己的作业内容,教师查看后可以对该作品进行打分和留言点评,学生可以不断地通过完成作业得到老师对现在学习状况的指导和帮助,解除疑问和困惑,修正对问题的理解和偏差。

综上所述,网络课程中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专家讲座视频等优质的教学内容、即时更新的就业信息、互动交流和一对一的专家咨询平台,远程面试、职业测评等网络就业服务系统,正好可以弥补和解决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师资队伍水平较差、教材内容与现实脱节、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等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将就业指导课建设成为网络课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领导重视程度的提高,各高校之间就业信息共享程度的增加,师资队伍不断的强化,我国的就业指导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泛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在我国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并将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为一门网络教学课程,其教学效果必然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乐晓蓉.高校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周济.在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007-12-05.

第5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在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共同辅助作用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使得“互联网+”成为了时代的标志,更是互联网升华的必然产物。从“互联网+”的本质来看,其价值主要体现于同经济社会的有效融合,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主动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应用层面,更多地在于辅助社会实体管理、经营手段的颠覆性变革。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期能够为唤起更多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技术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近些年来,各类新型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包括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强,更新换代的频率不断加速,使得新兴产业的崛起日新月异。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社会也由此实现了产业价值链体系的重组,加之信息技术同经济社会融合深度的不断强化,使我国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转型升级速度不断提升,跨界融合已成二十一世纪的新常态。在此之中,互联网凭借着诸多优势得以不断扩大着覆盖范围,在社会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又进一步助推着与经济社会的整合,使互联网得以从消费领域过渡到生产领域,从而更加直接地作用于传统产业与服务业等行业的创新。“互联网+”便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更高层次的融合成果,要想进一步实现网络技术的稳定发展,则需要立足于现状并明晰未来趋势以为“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更新提供持久动力。

1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概述

“互联网+”,从概念上看就是互联网同社会各个领域融合所达到的一个新的层次,立足于互联网的创新,加速推动着社会进步的步伐,借信息化优势作用于各个领域技术的有效创新,从而辅助提升效率与组织的变革。因此,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就要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平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下使各个传统行业由此更新,整合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等合力构建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核心即在于互联网的应用,并以此形成一个全新的互联互通的、具有最大价值的产业结构,为经济社会的全速发展提供稳定的续航。

2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技术在内的创新应用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对此,我国政府对互联网技术予以了高度重视,并于2015年7月针对“互联网+”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指导意见颁布的目的亦在于为了能够为互联网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并引领互联网从消费领域过渡到生产领域,以作用于促进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为各个行业领带去更为强大的创新动力,从而有效构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动力。具体来看,“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被定位在协同制造、智慧能源、现代农业、惠普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创新、服务益民、绿色生态、智能交通以及人工智能等等层面,更为可靠的在于,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也已由此而获得了更多的保障,要求将更多创新驱动倾注在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中,并为此创设更为宽松的环境,以智能化建设与政策、组织的支持争取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另外,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也已将短期目标定位在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CPS(信息物理系统)也将成为新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为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技术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由此可见,我国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已趋于良好。

3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未来趋势

在新形势下,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的未来拥有着无限良好的前景,但亦需要明确几方面的重大挑战。

(1)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深入普及致使业务类型的更新频率不断加快,网络的荷载量不断增大,可伸缩性能也就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机物的互联已成大势所趋,用户规模的扩张与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必然将网络推向超大规模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借数据化与智能化的进一步创新最大程度优化网络资源,以此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2)现代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均在不断提高,鉴于行业发展的特定需要,网络技术的更新也将永无止境。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很多特殊行业对于互联网的要求较高,这样的形势也就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对于网络技术的促进作用也就在于需要网络具有超高性能。对此,有必要构建“泛在宽带”的基础设施,将网络协议和传输机制进行必要创新,依据网络用户将传输路径合理化,,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选择。

(3)“互联网+”时代最需要高度重视的一大问题即在于网络安全问题,从互联网发展至今的整个历程能够看出,计算机安全问题始终是网络的“天敌”,在互联网当中,网络形态各异,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不仅体现在此,更体现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简单地讲,不同领域的互联网需要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唯有根据互联网的差异化环境切实对行业知识领域进行创新,才能确保安全方式机制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用户行为信息的安全。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已经转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作用下,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互联网+”由此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既然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则必须要明确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以为网络技术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尹浩,詹同宇,林闯.多媒体网络:从内容分发网络到未来互联网[J].计算机学报,2012(06):1120-1130.

[2]刘登云.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3):246.

[3]高冲.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3):247-248.

作者简介

王金强(1974-),男,江西省安福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胡晓敏(1979-),女,江西省萍乡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第6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 物流管理 网络化 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个国家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同时,物流量与服务的变化、物流与商流的一体化、物流的事业化、竞争的变化以及第三方物流(综合物流业)的登场等因素也对物流管理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大企业组织结构形态网络化发展,物流不但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也是企业集团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渠道。在产业制造模式变革的形势下,随着物流组织与实施形式的变化,企业集团需要建立物流网络,实施网络化物流运作模式,使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有效共享。

我国物流管理网络化现状

综观我国当前的物流管理现状,可以发现随着全球化市场的逐渐形成,物流企业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展开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逐步引入了网络化物流模式。我国大型企业如联想、海尔等, 近几年在信息技术与物流的结合上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也在加快。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物流网络化水平普遍偏低。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决策者、系统开发商尚缺乏一种战略眼光,只是根据现状争夺市场,没有看到我国物流网络化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及网络化市场具有的较大潜力和长远发展前景。网络化水平偏低的具体表现为物流活动各环节的协同性差、市场适应能力低、信息缺乏有效集成等方面,从而造成了交货期长、物流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这一现状虽然有所改善,但还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网络化程度确实亟待提高发展。

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内涵

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是指对各成员企业的物流职能进行集中运作,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关系网络等互联网形式,整合各个成员企业之间的物流组织和设施等资源,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物流运作实体,从而使得各个成员企业能够通过共享物流技术,使资源获得规模化的成本优势以及高度专业化的物流效率,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物流管理中使用网络使得企业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即时即地传递物流信息,物流过程也可以通过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即时予以安排,促使物流行业的管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促使物流行业的管理的升级和进一步现代化。由于物流管理信息能够即时甚至是提前于物流过程在相关环节中传递,物流管理系统可以搜集到充足的信息,从而提前测算并且模拟出最佳物流线路,以指导实际的物流管理过程,使得实际输送货物的过程变得相对自动化,也更加精确。这样物流管理过程就消除了无效物流和冗余物流,有效缩短等待的时间,加上即时的响应速度和自动化的操作,使得“按需生产、短在途时间、无间隙传送、零库存”成为物流管理网络化的理想状态。可以将物流管理系统比喻成一条简单的生产线,其中每个物流运输的过程就像一道工序,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在软件系统的控制下高效率地运作。

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的本质是一个动态运营与静态运营相结合的复合运营系统,它利用集成思想、分工经济和共同经济等不断开创集团产业与物流网络的协同机会。物流网络化管理要求对企业集团范围内的物流活动进行全方位设计与全过程规划,通过共享的物流网络对不同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实现物流功能的服务导向,为集团企业提供“第三利润源”,有力地推进企业集团的物流网络对产业环境的变化的“协调与最优化”。

物流管理网络化呈现出诸多传统物流所没有的特征。第一,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物流传输过程中的终端都以点的形式存在,比较分散。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后,可以即时即地了解物流动态,有效安排物流流程,大大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第二,信息流在物流过程中起导引和整合作用。信息贯穿于物流管理过程的始终,引导并监控着物流过程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具体来说,信息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起到了事前测算流通路径、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反馈分析的作用,这与控制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基本类似,实质就是即时反馈各阶段的进展情况。第三,网络化物流管理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互联网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节点联接起来形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能在广泛的区域发挥作用。大规模的联合作业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整体的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系统依赖性,增强抗风险能力。第四,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网络是没有边界的,网络带来的便利性也是无法衡量的。它允许企业同时处理大量信息而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节点,无限量地协同处理业务。基于网络的开放性,整个物流管理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和拓展的能力。这些是传统物流管理无法企及的。

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研究现状及构建

(一)研究现状

当前,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的研究还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研究较少。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诸如网络组织或企业集群、企业网络等的研究,涉及的内容则包括物流管理网络化的形成动因、实施意义、运作特征等方面。

概括来讲,物流管理网络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向,分别是从关系观视角研究企业网络、企业生态系统战略网络、区域创新网络、企业联盟网络和从组织理论角度研究企业网络等。物流管理网络化研究的视角主要包括基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产业价值链的视角、产业聚集的视角、产业创新的视角、产业生态的视角、产业联盟的视角和基于供应链的视角等。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大多从链条式的视角进行分析,比较单一地看待物流管理问题,并以资产整合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物流管理的各个元素间呈网络化联系的特点和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信息资源在产业整合中的强大作用。此外,学者的研究大多以静态研究居多,缺乏动态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且其研究也缺乏系统性。

(二)模式构建

基于物流管理网络化研究现状,本文采取一个相对较新的视角来构建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即从物流需求方入手来展开研究。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物流管理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可以从点、链、群几个角度来说明物流需求的结构及其层次性。点是指整个用户网络的末端节点,亦即终端。首先,将单独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作为末端节点加以考虑。显然,这些终端节点通常处于游离的状态,其相应的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离散性、随意性和无规律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链是指整个用户网络中的链条,能够起到物流运输的中转作用。其次,可把供应链中,所有与物流相关的如网络型企业的各生产环节等子环节、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等子对象以及网络型企业予以整体化,作为整个用户服务网络中的对象链加以考虑。群落是指某个特定的规划区域。再次,可把产业集群中的各个相关企业,以及某些物流园区、工业带、工业区、产业集群等特定规划区域内的物流需求作为群落加以考虑,如美的工业园区、海尔工业园等。这些点、链、群落构成了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物流服务需求结构和层次,企业可据此提供集约化、快捷化、一体化和专业化的高效服务。

在认识到物流服务需求对象的结构和层次的基础上,需要了解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构建的原则。总体上讲,其构建原则有六点。首先,肯定和坚持物流的服务性属性的原则,要谨记物流是服务于客户的,它依赖于客户而存在;第二,摒弃“重供给、轻需求”的观念,物流是商流的延续,其中供给和需求应处于对等地位,有需求才能有供给,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平衡供给和需求,使物流管理协调发展;第三,坚持物流供给与需求相关的原则,有需才有供;第四,坚持全面掌握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原则,强调全面性和整体性,用整体的战略性眼光看待物流过程,统筹把握全程;第五,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原则,构建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必须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有透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做好物流管理工作;最后,坚持理性地认识物流服务需求的原则,这样可以使人们面对问题时冷静地审视环境局势,以服务为宗旨,秉承客户至上原则。

构建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旨在构建这样一个物流服务模式,即借助于互联网的网络化链接获得空间集聚效应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物流平台,保障各个企业的物流服务的配套性和连贯性,同时通过不同物流专门化网络的分立和整合来减少管理的复杂度,以期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这样就可以按不同逻辑在统一物流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虚拟分组,产生多功能的组合。

在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构建中,需要用到共同经济和分工经济的思想。其中,共同经济与统一物流服务平台相对应,分工经济与专门化网络相对应。共同经济是指将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使用、功能及组织等紧密相连,形成空间集聚,有助于实现企业规模经济,从而获得集聚拓展价值和协作改善效率。分工经济是指依靠物流中心节点的选择来建立网络联系,形成虚拟专网,适应企业集团的多产品线的复杂网络结构,使管理复杂度简化,获得最大程度的整体效益,从而获得专业结构优化和专业分工效率的优势。

根据共同经济和分工经济的思想构建的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的结构可细分为以下三种,从而支撑其整个模式的有效运行。首先是“核心――”的空间结构。它围绕企业集团“核心――”的生产空间的布局,从而形成基于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物流设施网络拓扑结构。其次是“等级模块性”的信息结构。信息网络拓扑结构要求企业集团从树形的纵向结构生产体系转向平面和高连通的网络结构,使企业集团产生以虚就实、最佳投入产出比的运作效率。最后是“非冗余联系”的组织结构。这是一种以网络拓扑结构促使交易关系结构化和组织关系非正式化、扁平化,提高资源传输效率,一点对多点的轴辐式的网络结构。

物流管理网络化前景展望

首先,物流管理网络化尚处于成长期,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合理的产出机制,而且对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第二,发展物流管理网络化可以明确改善投资环境。实践证明,网络化物流管理产业发展得越快的地区,吸收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就越多。第三,发展物流管理网络化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网络化物流是以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整合并集成各种物流资源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总体成本为总目标,以生产流通以及消费为服务对象,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性要求,并正逐步发展成为适应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最新发展趋势的重要基础产业。最后,发展物流管理网络化是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实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军,鞠颂东.企业集团网络化物流模式及其系统性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9(12)

2.李秀梅,王振环.基于信息化的物流发展[J].中国市场,2008(2)

3.陈勇,鲜继清,刘飞.面向供需链的网络化物流配送系统[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

4.陈永平,杨晨.物流企业组织网络化发展及其服务价值的创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8)

5.王涛,刘.河北省钢铁物流业网络化模式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22)

第7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院会计;信息时代;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经济对医院会计发展的影响

1.1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1.1关于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现行的财务会计主要通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种通用的会计报表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医院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成为可能,医院可以根据信息需求者决策的专门需要,向其提供适用于不同决策模型的专用财务报告。

1.1.2关于会计基本前提假设

(1)会计主体。传统会计的主题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范固,在这一基础上,资产、负债等诸会计要素才有空间的归属。但在网络时代,是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的需要,借助网络功能进行迅速地联合或重组,这便导致会计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从而使会计主体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给会计主体的认定带来困难。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指的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医院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而不会出现停业或大规模削减业务,这是进行资产计价和收入费用配比的基础。在网络时代根据"摩尔定律",企业的生命周期有缩短之势,企业显示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有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联合起来完成一个短期基金项目或组建虚拟公司,当完成一次特定交易后,企业即告解放,因而引发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否定。

1.2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1.2.1会计工作有着信息披露的功能,那么在进行信息披露的形式中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使用者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查阅,可以了解到医院的内部发展状况,对于医院的运行有一个大体方向掌握。一个合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应该是将医院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全部的经济效益已经医院的运行状况进行充分的展示,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都进行充分的展露。以前的报表披露方式是将信息在纸面上进行记载,那么由于会受到报表在篇幅方面的限制,所以有些内容不能够进行充分的展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息的积压越来越多,就会对信息的查阅造成一定的难度。现在的医院会计工作中实现了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对于医院的信息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披露,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医院的发展动态可以进行及时的实时更新,以前的信息使用者所获取的基本上都是医院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状况,对于自己的决策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现在的会计工作不仅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更新,而且对于医院在整体运营上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做出了相应的分析,那么这样的话信息使用者就可以对于医院的发展状况进行清晰明了的洞察,为自己的决策判断做出正确的抉择。

1.2.2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提供更及时、获取更方便。网络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信息传递的迅疾和及时。传统定期财务报告制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外部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对信息传递及时性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管理特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信息的网上,管理者、投资者以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可以随时通过在线访问获取最新的、历史的会计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减小风险。

1.3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实行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的能力具有多面化,要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比较熟练,并且对于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掌握的比较透彻,这是其中的一方面,另外还要在财务管理上是专业型人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还要有一定的知识,这样才能将财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标准实现。那么对于这部分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企业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定期的开展计算机基础、网络知识、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在专业知识领域对其进行提升,为网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基础保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2网络时代医院会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2.1计算机犯罪日益猖撅,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侵蚀。

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与此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网上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屡屡发生。一些通晓计算机尤其是网络知识的专业人员可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嵌人非法程序以达到侵吞企业公有财产的目的。再者,当财务数据在跨地区跨国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网络黑客或其他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对其进行恶意破坏性的修改,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就得不到保障,这样不仅不利于而且还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2.2计算机系统具有脆弱性,数据传输安全受到威胁。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一方面大大加快了处理会计数据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缺陷,也造成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除去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易受网络病毒感染外,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企业的机密信息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即使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另外如果是在国际线路上传送的数据,在通信网中会计数据极有可能被改动、增删或窃取。随着电子计算机构造的日趋复杂化,计算机人员秘密改动数据和程序将会很难发现和核查。

2.3不适当的系统设计带来的风险

在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的工作模式以后,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首先出现的就是由于系统的设计不当造成的风险。因为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中,对于会计工作的记载形式都是手工的数据记录,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是分为不同的人员进行的,每个工作步骤都是在不同的会计人员手下进行,一道程序运行之后是需要下一个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和继续工作,在制度上,都是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如果中间有人想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改动的话,那么只能是在一个环节上进行,但是到一个环节的时候还是会被发现的,所以这种作弊的几率很小。但是在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模式下,由于所有的数据都是共同存储在系统中的,那么这些数据会进行一定的资源共享,只要是进入到这个系统中的人就可以对相关的会计熟记进行篡改和窃取。虽然目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下设置了相应的口令作为保护,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为这种口令的随意性很强,只要是掌握了口令的人就可以进入系统,对系统内的数据一览无余,可以进行任意的操作。上边这些就是在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后在系统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也为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障碍。

参考文献

第8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计算机网络用户数量增多的同时,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简要分析目前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优化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从而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和促进计算机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探究

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表现出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使用计算机网络,为了应对这快速增长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服务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网络各种业务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进一步优化提升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大量需求,而且可以大大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所以,这需要我们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地探究。

1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在提供网络服务的过程中,主要存在部分统计数据包损坏丢失和数据传输所需时间较长等问题。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当路由器的数据缓冲区达到饱和状态时,某一网络数据到达该点,路由器就不得不为确保保持网络畅通,在数据用户不了解情况下决定主动丢弃一些数据,这就导致了部分数据丢失,数据用户不能获得完整的统计数据,从而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更严重的话可能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同时,由于客户接收终端不能接受完整的数据,需要发起指令,要求重新传输数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数据的传输时间。加上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传输路径可供选择,有的数据包可能会被路由器阻塞,有的数据包可能在传输的过程中会遇到路况良好、距离较近等情况,这就会导致数据传输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此外,由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跑错路径和其他各种原因,这就加大了数据损坏丢失、传输出错等问题出现的频率。所以,优化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

2优化提升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

2.1在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中合理使用区分服务模式

区分服务模式是一种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保证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在计算机的入口处对用户需要的数据包用码点来进行报头的标记,从而指导各个网络节点接收处理数据包。这种区分服务模式可以解决综合服务模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有助于实现跨网络的的工作状态和有效改善已有的服务类型。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在网络中形成分区服务路由器的主要任务是在进入网络状态时提前对网络通信业务进行分类。该种模式不再向单个业务流提供服务,通过整合单个业务流而向整个聚合流提供服务,它主要利用边界操作,网络边界上的路由器只要保持每一流的状态,在通信业务进入网络分区服务器时转变计算机网络服务状态的维护工具,而核心的路由器只负责转发传输数据包,因此,路由器的工作负荷可以大大减轻,用户所需数据包损坏丢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

2.2在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中合理使用综合服务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服务是一种有效的对策。它主要是在保证宽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从而满足用户终端服务的需要,提高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这种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三种服务类型:可控负载、端到端以及全心全意。为保证这三种服务类型发挥作用,这种模式为网络中的路由器定义了访问控制、资源预留协议、以及队伍调度器和分类器四个功能部件。可控负载网络服务通过IP地址提供网络服务,这样可以减少在传输过程中用户所需数据包的丢失;全心全意网络服务是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减少数据资料出现延迟的次数来提供计算机网络服务。此外,综合服务是针对特定的网络外部环境而进行的,并要求与路由器的相关内容相吻合。因此,这种方法大多应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结构中,合理使用综合服务这一方法,有助于计算机网络服务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2.3在计算机网络服务中合理配置网络服务流量

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中,主要是依据一个端口进行服务的类型划分,业务流量被划分在计算机网络边缘之外,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服务水平比较低。通过合理配置整合业务流量,调整网络端口服务,处理好业务流量与业务量的关系,在网络内加强业务手段。例如:首先将网络服务器的端口进行固定,利用多种业务手段加以提升和优化,然后通过“突发”输送法来保障业务资源在输送的过程中,保持畅通性,同时要保障输送过程中的业务资源的分类。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服务中合理有效地配置整合业务流量,对于减小网络服务端口的压力和提高整体计算机网络服务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4在计算机网络服务中提高宽带的应用

宽带即所谓的网络资源管理器,它主要在计算机网络中收集节点、拓扑结构等信息,并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控制,然后运用一定的程序对计算机网络上的数据进行收发控制,将数据之间的传输层和控制层进行分离,这样路由器之间的工作就得到进一步分工,加强了彼此的工作效率,优化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结束语

总的来说,优化和提升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不仅需要充分考虑所使用的网络特性和模式,而且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来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满足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服务的更高要求,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当然,要想进一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上面的方法还不是很全面,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新的网络技术,并进行相关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进而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进一步优化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闯,李寅,万剑雄.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1,34(01):1-14.

[2]于锦梅,白世梅.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4):13-13.

[3]朱志明.试论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优化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114-115.

第9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无机动时间差;虚工作;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工程;稳定与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97-03

一、引述

在一个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图中,一项实工作或实工序通过计划的组织实施,实现着工程的某一属性如某分项工程的质量。但虚工作的性质不同,它既不消耗时间指标、又不消耗材料等资源,但它却具有时间属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虚工作不直接与社会生活行为(包括社会生活资源)联系、虚工作具有纯粹的时间属性。它表明:虚工作实现的是所建工程的性质、性能、稳定与安全,它将这一属性赋予给所拟建的工程。相对而言,实现这一属性使得工程建设没有了征地、大构造物平台建设等困难,有能力满足社会生产、生活行为持续进行的需要。对一项拟建工程而言,若它的组织实施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图,在拟定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能够保证各项工序或工作不再需要机动时间,则网络进度计划中的资源流动不再是限制性条件、时间指标及时间安排能够容纳这些问题,而且整个网络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只表现为时间、时间的流动、时间的属性。这种属性类似于虚工作的属性。

二、无机动时间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图的特征

无机动时间是指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图中各工序或工作的总时差为0。即:

TF(i,j)=Ls(j,k)CEF(i,j)=LT(j)CET(j)=0

它表明: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图中各节点只具有瞬时性、节点表示某一瞬时的属性。即也只有当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组织实施实现了节点的瞬时的时―间状态,才有整个网络进度计划的实施、和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性能。节点的这种瞬时性质,“量化”了该网络进度计划所组织的资源(包括时间资源、材料等资源),并且通过将这一“量化”过程所实现的“物质粒”,进一步“量化”为与工程建设过程、建设环境不直接相关的瞬时性的节点。(这里的“量化”为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中各工序,将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按工序这一工作主体的“量纲”组织、萃集,进入工序及工艺流程的凝聚过程。)

时―间状态上(或时间的某一属性资源的背景上)的某一个瞬时性节点,在历史的进程、时代的演变过程中表示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契机、时机;在社会生活领域中表现为从某一社会过程脱胎而出的客观条件(如客观时间、时间属性的资源),表现为后续社会行为的客观条件、客观基础。这一“点”的属性和特征,没有了空间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工程建设领域已经出现的持续发展、资源持续利用、重复利用必须解决的空间障碍、资源匮乏等问题。

三、“工序”无机动时间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特征与分析

工序的无机动时间不直接与工程建设流程中的时间资源、材料等资源联系的资源,它是工程建设背景所形成的状态上的时间流动。如书中[1,2,3]所述,流水作业网络进度计划与普通网络计划的区别在于:专业化施工队伍、专业化施工组织、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只有当施工过程的三个方面都实现了连续,才有工程建设在时间、空间、生活/生产过程上的连续;才有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与稳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安全与稳定(如地质、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施工的连续性是通过对各专业施工队的流水步距和结束时距进行限定来实现。

1.各专业施工队的开始时距――流水步距B

(i,i+1)的确定(i=1,2,…,n-1)。流水作业的作业方式按流水节拍的特点,可以划分为有节拍流水和无节拍流水二大类。其中有节拍流水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全等节拍流水、成倍节拍流水、分别流水三种形式[1,2]。

2.各专业施工队的结束时距的确定。对流水作业方式而言,各专业施工队的结束时距表示它们离开施工场地的时间距离。对流水作业的各种方式(成倍节拍流水方式除外)而言,认为无论是有节拍流水作业,还是无节拍流水施工,结束时距J(i,i+1)均按下式计算:

3.案例分析。某涵洞工程施工任务包括甲、乙、丙三座涵洞,涵洞的施工过程有:挖基础、安涵管、回填土、做洞口四道工序。试分析该工程实现“虚工作”特性的组织工作要点。

①一般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图:

由双代号网络计划图的绘制规则,本工程的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为(图1):

②该涵洞工程组织成流水施工时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图:

③该涵洞工程组织成流水作业时的流水作业箭杆图:

四、无机动时间差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虚”特性与工程应用

无机动时间差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图中的起始节点、中间节点、终止节点,分别为工程的起始建设条件、工序的组织实施所实现的时间、材料等资源所形成的状态,它们都不直接受工序的作业行为影响。当工程组织实施的日历时间合乎节拍要求时,起始节点、中间节点、终止节点的时间点合乎地区或区域自然演变过程、四季更替特征时,起始节点、终止节点之间的作业时间的实施与实现、为施工作业“量化”施工资源的过程,而且在这个“量化”过程中,工序所实施的、实现的时间指标如同“虚工作”的时间特征;此时,整个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组织实施所实现的结果为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客观资源、能客观存在。当整个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组织实施结果表现为一个节点时,对应虚工作的时间属性、时间指标就是节点的瞬时的时间特征(如上例图3中,总工期24及其总工期的实现过程,就是对应的整个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图组织所实现的节点的时间的特征(数字指标、及其数字指标的一种物理属性、物理特征)、建设资源经过“量化”所形成的客观状态(客观资源))。无机动时间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因其实施形成的为一个节点、一个时代步代上的一点,进可以实现客观环境向自然过程演变的演绎(即进一步促进工程质量、性能完善,实现地区或区域环境回归(―水,水基)),避开了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社会过程中的障碍,避免了一系列工程建设、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需要解决的资源问题(如占地、资源再利用等问题)、技术问题;它为社会建设、连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所以,它(无机动时间的流水作业进度安排)实为工程建设、社会生活过程中应该实现的作业方式。

五、无机动时间(0机动时间)的实现

一项具体工程的实施,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如材料来源、施工重地组织等情况,造成材料、半成品、成品、施工机械等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时间指标,它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与它们的背景产生作用,影响材料直至工序/工作的组织实施如因材料等碰撞、相互干扰、组织实施困难等,造成工程质量与性能难以形成。也就是说,若能解决机动时间问题,材料、半成品等按照合适的工艺流程组织将会组织成时间;在一个地区或区域,它是区域水系及水系演/衍生体,这是一个不见具体形态的如不见材料等的资源。可想而知,此时的施工现场将是一个没有冲突、干扰、没有噪音的实施后以呈现状态的方式存在的工程实施场地。在一个地区或区域,工程建设组织实施过程中的0机动时间,可以以实现为水系及水系演/衍生体――一个没有了自身具体形体的资源、一个对大家都有用的状态资源为0作用力体时的水资源。工程中:(1)基于H2O―基的工序的时间参数、工艺参数组织就是回归、改善、完善的水资源。(2)基于各个机动时间的组织、及所有机动时间的组织实施,若能在工序实施过程,实现机动时间至实际质量、性能,则机动时间的影响不再直接影响对应工序的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的水平。实际的机动时间,本身就是改善、完善后的水资源。

在实现回归H2O―基的施工组织实施过程中,工程建设过程、工程质量与性能实现着0机动时间,实现着工程的工期直至时间目标,实现着工程的虚特性。

参考文献:

[1]张起森.公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