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心理辅导疗法范文

心理辅导疗法全文(5篇)

心理辅导疗法

第1篇:心理辅导疗法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绘画疗法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1]。广西留守儿童与其他地区的留守儿童相比,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在情绪情感、问题行为等方面[2]。生长环境不同,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也不同。心理弹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即应对压力、挫折和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3]。当留守儿童独自面对消极生活事件而不知所措时,引导其积极面对和通过适当的干预方法给予支持和帮助。在干预方法中,以绘画疗法被应用得最为广泛。绘画治疗是让绘画者通过在画纸上绘画的一个创作过程,将烦乱的心绪、不愉快的感受转化为更为清晰、有趣的状态,逐渐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情绪、情感释放出来,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满足,从而达到疗愈的效果。通过运用绘画疗法,对心理弹性低于平均值的广西留守儿童小学四年级某男生小D进行了6次心理辅导,使小D的心理弹性高于平均值,缓解了他的情绪问题,改善了与同学和家人的关系,提高了他应对压力、挫折和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

1广西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现状

在对广西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进行研究时,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4]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共有27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制,分为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共5个维度。通过问卷星对9~16岁的579例广西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弹性水平测量,各因子的平均值为:目标专注为3.63、人际协助为3.07、家庭支持为2.98、情绪控制为3.09和积极认知3.96,其心理弹性平均值为3.2909[5]。研究表明: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越早,儿童留守时间越长,其心理弹性水平越低。与父母联系次数越多,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6]。

2绘画疗法

笔者选择心理弹性低于平均值的广西留守儿童小学四年级某男生小D作为绘画疗法的辅导对象,主要从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等3个方面来开展,希望能缓解小D情绪问题和心理弹性低等问题。为此,共进行了6次心理辅导。

2.1个案基本信息

小D,男,汉族,小学四年级学生。父母在广东打工,一般在春节或节假日才回家,每年回家2~3次。小D平时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主要负责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很少管教他们,小D和妹妹属于“自然生长”的状态。小D调皮好动,脾气暴躁,一言不合便与人争吵或打架,与父亲交谈时也仿佛在与人吵架一般。

2.2心理弹性测试

在正式开始绘画治疗前,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小D进行第1次心理弹性的测试,测试结果与广西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平均值进行了对比。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小D的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高于广西平均分,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总平均值都低于广西平均值。

2.3心理辅导过程

从心理弹性测试表中要看出:小D的心理弹性总平均值低于广西的总平均值,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等3个方面的平均值也低于广西的平均值,因此,所做的心理辅导主要针对这3个方面开展:①教会小D控制情绪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②帮助小D学会与同学沟通的方式方法,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③帮助小D改善与家人的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提高他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此次心理辅导的过程,共进行了6次绘画辅导,每次绘画前,先与小D进行沟通,确定绘画的主题,绘画完成后,再进行画面分析、交流和总结,最后,视存在的问题再确定下次的绘画主题。见表2。2.3.1第一次心理辅导——房树人:①绘画过程。小D先画树,再画房,一边画一边涂改,把画房子的地方都擦穿了,显得心烦意乱,突然表示不想画了。于是便问小D:“为什么突然不想画了?”通过交谈,了解到他的父母经常不在家,让他常有“家不像家”的感觉,而且,他的父亲经常责骂他成绩不好,脾气犟且暴躁,因此,他常常与父亲吵架。我让他好好地思考为什么父母要背井离乡?在思考和沟通的过程中,他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换了一张白纸,又重新开始画起来,这次,他先画房子,再画树和人。②画面解读:整个画面以底边线下端作为基线,说明小D缺乏安全感,依赖性也比较强。整个房子被栅栏包围,房子门口有一条较长的弯曲小道,烟囱没有烟,说明小D防御性强,缺乏社交,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温暖[7]。树枝上有不连续的线条且树枝外部呈尖锐形,说明小D在感情上容易激动,性格易急躁冲动,具有攻击性。在小道上有一个正向外走的小人,憧憬着外面的世界。③画面交流:问小D:“能告诉我,门口这条小道通向哪里?道路上的小人向外走去哪里?”小D答道:“小道通向广州我爸妈工作的地方,小人是我。我想去我爸妈工作的地方,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交流后,建议他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父母,同时,也了解父母在这件事的实际想法。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画面的讨论与分析,了解了小D性格弱点的成因以及家庭关系的亲密度。他的问题在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尽管十分渴望家庭温暖,却无法与父母顺畅地沟通。之后,要求他在下一周里,留心自己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方式,让他多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以及妹妹的事,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跟父母进行沟通交流。2.3.2第二次心理辅导——自画像:①绘画过程。绘画前,先对上周与家人交流沟通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小D明白哪些沟通是积极有效的沟通。然后布置小D画自画像,要求他画一个完整的自己。一开始,小D抓耳挠腮,面露难色,“怎么啦?”“我画不好,画成什么样都可以吗?”“可以啊。”打消他的顾虑后,他就开始认真地画起来,先画头部,再画身体,最后画四肢。②画面解读。自画像中的头部与身体的比例不协调,头部略大些,说明小D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在画头部时,先画眼睛、鼻子、嘴巴,再画轮廓,且嘴巴紧闭,说明小D在人际交往中,比较关注对方的表情变化、敏感而多疑,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在画手的过程中,拳头紧握,说明小D潜意识中,有较强的敌意、冲动和攻击倾向。③画面交流。在问画面中的人物为什么嘴巴紧闭、拳头紧握时,小D说:“在学校中,大部分同学的父母都在身边,与他们共同话题不多,每当他们在背后讲我的坏话时,我就有打人的冲动,实在忍不住,有时也吵架或打架。”引导他寻找一些同学都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从你父母哪听来的一些新鲜事,与他们分享,让他们觉得你见多识广,自然就愿意与你说话了。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画面交流,了解到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友好,与人交流不畅,敏感多疑,具有攻击倾向。然后引导他认识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协调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要求他在下一周里,记录同学及家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不好的评价。2.3.3第三次心理辅导——一个令你气愤的人:①绘画过程。先与小D分析上周作业记录下来的评价,引导他如何对待流言蜚语,然后布置他画一个令他气愤的人。小D先画了两笔浓黑的眉毛,再在眉毛下画两只小眼睛,接着画上一个大嘴巴,还在嘴巴上画出两支獠牙,然后突然就在上面打了一个叉,接着就随手涂黑了。忙问他:“画的是谁?”“经常在班上说我坏话的人,恨死他了。”“那就应该把他画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小D沉默了一阵子,换了一张纸,重新画了起来。②画面解读。画面中的人物位居中间且占图幅较大,人物的嘴巴上方有一连串的小圆圈,暗指在小D的心里,这个人物在生活中比较大嘴巴,喜欢讲坏话。画面人物的眼睛向一边斜视,说明小D比较关注这个人,比较在意这个人所说的话,而且小D对这个人比较厌恶。③画面交流。问小D:“如果你想对画面上的这个同学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叫他闭嘴!”“如果你想对他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在他的嘴上贴封条。”然后他一拳打在这张画上。让他发泄完自己的情绪后,用“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句俗语,让他明白在生活中被人说坏话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建议:找个机会和他沟通一下,了解说坏话的原因,消除误会,建立友好的关系。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画面交流,引导他说出令他气愤的人,找到他产生情绪问题的根本原因,让他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帮助他把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引导他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要求他拿出上周记录下来的不好评价,逐条念出声音,每当情绪激动时,进行深呼吸调理,每次调理进行深呼吸10次左右,同时想想自己比他人优越的地方。2.3.4第四次心理辅导——周末的篮球比赛:①绘画过程。先检查小D面对流言蜚语时,是否能控制住情绪,如若不能,再加强练习,直到能控制情绪为止。小D喜欢篮球运动,绘画主题:周末篮球比赛。当问到说你坏话的同学可以参加时,他面露怒色,眼露凶光。让他做深呼吸后,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表扬他后,开始绘画,当画到双方队员抢球时,问我是否可以画简笔画,同意后,他继续画画了。②画面解读。篮球比赛的画面占据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以上,画面比较大,说明小D比较强调自我存在感。在球场上,各队友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说明小D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③画面交流。问小D:“在篮球比赛中,你一般打前锋、中锋还是后卫?”“投篮命中率比较低,一般打后卫。”通过与他交流后卫的主要任务、如何提高前锋投篮的命中率等问题,让他明白集体讨论战术的重要性,以及打球不能打英雄球,团员之间力鼎合作才能赢的道理。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篮球比赛的画面交流,特别是提出了“如何才能提高投篮命中率”这一问题,引导他思考如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然后,要求他在下一周里,思考融入班集体的方法(除打球之外)、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方法,并观察记录班上人缘好的同学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2.3.5第五次心理辅导——假期全家游:①绘画过程。先检查上周布置的作业,并与小D分析:在与同学相处的所有方式方法中,哪些可以适用于与家人相处。分析结束后,被问到为什么被父亲责骂时,他满脸的恨意和怨气,脸色很难看。做深呼吸,情绪平复后,让他思考被责骂的原因以及进行自我反省。根据小D的愿望,绘画的主题: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全家游。小D征得我的同意,画动物时可以采用简笔画,就去画画了。②画面解读。画面有各种各样动物,画面左边缘与画纸相切,说明小D想去动物园游玩,但对想去旅游之事感到不安,渴望得到支持。画面人物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说明小D感到家人之间的关系不够亲密,有疏离感[8]。③画面交流。询问小D:“为什么想画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因为我父母在广州打工,听说哪里有很多动物我们广西没有。”“为什么画面中的人物离得这么远,而不是手拉手一起去看动物?”“虽然我很想,但我不敢向父亲提出来,我们家经济不富裕。”“你能体谅父母的不易,确实很好。但是,如果你不向父母提出你的想法,你又怎么知道他们一定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呢?”建议小D找个合适的机会,向父母提出这一要求。④小结。通过与小D交流全家游的画面,引导小D与父母进行电话沟通,要求小D经常向父母汇报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建议他每周至少与父母通话2~4次,以此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获得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最后,要求小D在下一周内,思考如何就去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游玩一事与父母进行沟通,可以提前列好沟通的要点,争取得到父母的支持,全家一起去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旅游。2.3.6第六次心理辅导——房树人:①绘画过程。点评与父母沟通的要点,然后让小D总结在情绪控制、与人相处两个方面的收获。当被问:遇到讲你坏话的同学、被父亲责骂、别人用言语刺激到你,你会如何做时,小D认为他已经学会了情绪调理的方法,会把心头的怒火慢慢压下去,也能理解同学的一些做法、父母的初衷,会处理好同学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布置绘画的主题:房树人。小D思考了一会儿,拿起笔,开始画起来,绘画完毕,一幅构图合理,画面清晰,气氛祥和的画面呈现在我的面前。②画面解读。画面大小远近适中,在家门口的小道上有两个手拉手的人,在树下的桌子上,有两个人在下棋。房子、树、人物描绘良好,场景显得比较自然、协调,说明小D当下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情绪问题也得到了改善。③画面交流。问小D:“画面中小道上的两个人是谁?”“是我与爸爸,爸爸已经答应假期抽空带我和妹妹,全家一起到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去旅游,让我和妹妹看长颈鹿、考拉、大熊猫。”这回答说明小D与父母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在树下桌子上下棋的两个人又是谁?”“是我与同学,这个同学是班级讨论会中结识的,我邀请他到我家下棋。”这回答说明小D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画面交流以及前后两次房树人绘画的对比,发现小D能够与同学、父母和谐相处了,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情绪问题也大大缓解了。

3绘画疗法的效果

运用绘画疗法,对小D进行了6次心理辅导后,再进行第2次心理弹性的测试,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对比。见表3。从前后两次心理弹性测试结果可看出: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关系都高于广西留守儿童的平均分且增量都比较大,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和总平均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绘画疗法,小D的情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心理弹性也有所提高。在绘画疗法结束一个月后,对小D进行了回访。回访当天,小D正在学校篮球场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因赢了球而欢呼雀跃,从小D兴高采烈地与同学交流的情景来看,小D与同学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对小D的同学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同学均表示小D的脾气改变了很多,变得容易相处了。

4使用绘画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2篇:心理辅导疗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治疗;图书馆;阅览室

1音乐治疗的定义

由于音乐治疗(MusicTherapy)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应用性学科,涉及的学科非常之多、应用领域庞杂并且各流派思想十分丰富,所以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学科定义及标准。简单地说,音乐治疗就是运用各种音乐活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不同的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由声音激发身体的种种反应,使人达到恢复健康之目的。

2国内外的音乐治疗发展概况

2.1国外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

音乐治疗在国外起步较早。1890年奥地利医生厉希腾达尔就成功发表了“音乐医生”的观点,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从此,音乐的治疗作用正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分别于1944年和1946年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课程内容为培养专业的音乐治疗师。1950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治疗的国家协会NAMT(NationalAssociationofMusicTher-apy),协会的成立宣告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学科正式诞生。而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音乐治疗的研究毫无悬念的走在了世界前列。LabbeE等研究表明古典音乐能降低人的焦虑和愤怒。而Ebne-shahidiA等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减少患者术后止痛剂的用药剂量,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后的焦虑状况。

2.2国内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

我国使用音乐疗法的历史十分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家之一。查阅我国古代的文献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对音乐治疗的讨论和对临床实例的记载。如在《群经音辨》中存在“乐,治也”等相关的论述。尤其是《黄帝内经》中有对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记载,揭示了音乐与身体健康的内在联系;《黄帝内经》这一医学伟大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五脏中的某一脏腑有恙时,其发声常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反过来看,五音又会侧重对相应的脏腑产生切实的影响,对应关系可以总结为徵音通心脏、角音通肝脏、商音通肺脏、宫音通脾脏、羽音通肾脏,并强调了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作用非常重要。这些用音乐治愈疾病的理论有着实践经验作为佐证,如我国宋朝的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愈。此外,查阅《养生论》《太平经》《乐记》《论衡》等文献,其中也记录了十分丰富的鲜明思想,对音乐治疗的现象和原理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上古代文献资料为我们现代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当前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的扎实基础。与我国音乐治疗思想起源较早的优势相比,我国音乐治疗的现展就略显落后。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直到1979年,山东煤矿临沂温泉疗养院才开展音乐治疗的实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的发端。此后,其它一些医疗机构如沈阳军区医院、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等也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在一些心理、生理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3音乐治疗的优点

(1)与其他医学疗法相比,音乐治疗显得平易近人,患者的经济负担较轻,而且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疗法。(2)与常见的药物治疗相比,音乐治疗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这些优点都让病患乐于长期接受音乐疗法,也让治愈的机率大为增加。(3)与旅游放松身心疗法相比,音乐治疗节省时间、节省费用。(4)与运动放松身心疗法相比,在工作疲劳之时音乐疗法更是最理想的一种选择。(5)与倾诉放松身心疗法比,音乐治疗也规避了不便启齿、难找合适人、他人没时间等等因素。总之,音乐疗法有随时随地、省钱省力,不麻烦他人等优点。

4音乐疗法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疗法对身心健康的有益作用更大程度上体现在心理方面,这也让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越来越重视音乐疗法的运用。常规来说,音乐疗法形式主要有三类,包括注重心绪和行为转变的支持音乐疗法、倾向于探寻并提升领悟能力的再教育音乐疗法以及较为复杂、需长时间干预的重建构音乐疗法。音乐诊疗干预对策一般使用不同类的音乐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进而诱发情绪、心理层面发生变化,同时在认知方面有所感悟,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4.1音乐疗法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音乐疗法对于高校学生常见的消极情绪、心理疾病等能够起到有条缓解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情感、人际适应障碍等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疗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心理教育辅导的重要手段之一。

4.2音乐疗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1)高校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是具备较好的专业师资,辅导老师要具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结合音乐疗法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重要意义和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和便于执行的音乐教学计划,安排相应课程,牢固树立一种信念,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音乐教育不可或缺并具有良好效果。(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学校音乐活动,使课外活动的内容更加注重音乐主题的引入,注重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涵,做到把音乐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去。尽可能地营造音乐教育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3)做好辅导老师的培训工作,在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深入研究探索,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提高辅导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从而满足高等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的迫切需要。引进外脑,借助专家学者丰富经验,召开专题讲座,以全体教师为受众,重点讲授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业务,介绍包括音乐疗法在内的各种心理疗法的相关理论知识、操作实践等等。(4)设立心理咨询的固定场所,成立心理治疗室。场所实现多功能化,既可以是心理咨询室,又是音乐疗法阅览室,还可以作为集体心理辅导室。场所应特别注意环境布置,做到干净整洁,安静无噪音,墙壁色彩应尽量柔和,窗帘色彩应尽量为单色避免使用复杂的图案。在特定环境用音乐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沼泽”,使心理健康得到全方位恢复。(5)利用网络教育系统助力音乐治疗。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提供不同类型在线音乐或者开放下载,能够富有时代特色的网络文化,通过这种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熏陶,可以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

5图书馆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音乐疗法”中的作用

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原则是“创造良好环境,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读者的心理活动不仅仅来自他们自己的内部调控,同样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巨大影响。而图书馆员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给读者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帮助读者舒缓心理压力,带来愉悦的体验,实现阅读的高效率。以下从两方面谈一谈图书馆的阅读环境。

5.1人际环境

图书馆人际环境主要是指由图书馆人员素质、服务方式、服务态度等组成的一种交际环境。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图书馆的首要责任和义务。具体来说应从提高自身素质着手,首先要具备熟练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同时要有《心理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读者的心理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阅读氛围。

5.2物际环境

图书馆的物际环境主要是指图书馆结构设置、环境美化等所组成的相对固定的阅读环境。作为高校图书馆,设施布置应注重突出思辨性,在合适的公共部位悬挂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科学家、思想家等先哲的画像;其次应突出休闲性,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认真维护阅读秩序,另一方面,可以在读者阅读图书时以适当的音量播放一些经典轻音乐,使读者在欣赏优美轻音乐的同时,身心得以最大限度的放松,获得较高的阅读效率。置身良好的物际环境中,读者会拥有愉悦的心情。考虑到并非所有读者群体都偏好在音乐背景中阅读,高校图书馆为读者单独设立“音乐阅览室”势在必行。音乐是随时可以掌控在你自己手里的精神解压良方,但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减压良方!

参考文献

[1]王旭东.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治疗学[A].

[2]樊作树.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2005:49-53.

第3篇:心理辅导疗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策略

一、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践研究表明:不同情感的音乐将带给听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利用音乐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使听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改变听者的心理状态,也因此在当前社会中音乐疗法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音乐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情感的表达,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2]。如利用轻快、愉悦的音乐,能够缓解学生焦躁、烦恼等负面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保持更高的关注度;利用激昂、励志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心。

(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的心理健康测试研究显示,拥有良好人际交往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际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通过音乐,能够为大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更多学生围绕音乐交流自己的感受;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大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都能够为学生人际交往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其心态得到改善。

(三)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崇尚“礼乐文化”,“礼”和“乐”一直并列存在,由此也可以看出音乐在思想道德规范、人格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音乐来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3]。

二、音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感染和熏陶的细致性工作,并不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便能够顺利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转变以往的教育方式,积极应用音乐的优势和长处,将其更加全面地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形成完善的音乐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利用背景音乐,创设良好氛围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或者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能够营造出所想要的环境氛围,对心理知识教育或心理辅导开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能够使学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掌握更多的心理知识;当教师发现学生存在某方面的心理问题时,通过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营造出适合的环境氛围,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中的“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时,可以选用一些较为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如西村由纪江的《在洒满阳光的树下》、巴赫的《小步舞曲》、班得瑞的《清晨》等[4]。在具体的应用中,主要分为两种应用方式:在整堂课程中循环播放,使学生沉浸于其中;分阶段播放,起到衬托、烘托的效果,突出讲解的主题。又如在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开导时,首先应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设定开导教育的方案,并在开导的过程中搭配合适的背景音乐;在调节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选用宫崎骏的《与你共乘》作为背景音乐,将音乐表达的情感与心理辅导教育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中产生更大的触动,改变目前的状态;在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问题时,可以应用一些浪漫、温馨的背景音乐,如巴达捷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祷》、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等。

(二)利用音乐欣赏,激发情感体验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欣赏一些音乐曲目,将有助于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心理引导教育的目的[5]。同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形成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有效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还需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把握合适的时机,选择对应的音乐欣赏曲目,这样才能够顺利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促进学生心态的转变。激进的音乐曲目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和自信心;舒缓温馨的音乐曲目能够引导学生想象美好的画面,消除心中的不良情绪。基于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曲目时,需先明确想要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类型,然后为学生配置对应的曲目。例如当感受到学生意志消沉、情绪低迷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此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坚强的意志,激发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当感受到学生自信心缺乏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邦乔维的《it'smylife》,激昂的摇滚乐搭配充满自信的歌词,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顺利找回自信[6]。

(三)利用音乐活动,提高心理素质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活动,而音乐活动因其蕴含较为浓厚的趣味性,因此得到较多学生的喜爱。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活动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音乐活动项目的开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消极、紧张等负面情绪,而且需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从而实现音乐素养和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例如,组织学生创办“周末音乐会”活动,让学生组织该音乐会的具体内容,安排具体的表演内容。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7]。此外,这类型活动的开展,其本身便体现出玩耍的特点,能够让参与者在其中放松心情,释放自己内心存在的不良情绪等,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又如在活动创办中,还可以对音乐活动的主题做出限定,以此能够形成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定向改善,如爱国主义音乐会、青春励志歌唱会等,通过明确的主题来限制音乐活动内容,使歌唱者和倾听者都能够从表演中得到对应的体验,达到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作用。

(四)利用音乐疗法,改善心理状态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许多人都表现出心理方面的问题,而音乐疗法是一种有效干预和治疗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有效性在社会实践应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同样,当前许多大学生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有学业方面的压力、有就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也使一些学生表现出亚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融合音乐疗法,对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具体来看,音乐疗法主要可以分为音乐聆听法、音乐想象法、音乐放松训练法等。音乐聆听法主要指的是辅导者通过对不同音乐类型的灵活应用,使心理状态不良的学生从音乐的聆听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音乐想象法主要指的是辅导者引导心理状态不良学生跟随音乐做各种想象,通过想象一些美好的画面来放松心灵,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音乐放松训练法主要指的是通过音乐与辅导者语言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放松,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的目的。当然,音乐疗法要想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对教育者的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心理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该方法的研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有着自身独有的美感,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对其加以灵活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而且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拥有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促使其在高校更加健康地成长。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将音乐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且还应当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够切实做到灵活应用音乐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温梅琴.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9(4):184.

[2]郭清.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8):144.

[3]李智巧.新式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4):100-105.

[4]张瀚文.探析接受式音乐疗法和奥尔夫团体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预作用[J].北方音乐,2018,38(6):156-157.

第4篇:心理辅导疗法范文

【关键词】心理学;政治思想教育;企业管理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凝聚、推动作用的重要载体。而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够实现员工内心认同和行动遵循,那么这种内心的认同会促使员工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也会让员工以企业的行为规则为行动指南,才能够真正从内而外的发挥团队凝聚和推动作用。因为员工内心认同和驱使,远远比单纯的刚性制度约束更为有效。那么如何实现员工的内向认同和行为遵循,我认为可以适当引入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技术,与国有企业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工作的关键节点进行紧密结合,促进国有企业管理的提升。

1在国企政治思想教育中引入心理辅导的原则

1.1“个人本位”的适度引入

在国企政治思想教育中引入心理辅导原则,首先应该是“个人本位”的适度引入。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忽略个体需要。只提集体目标的做法,只会让教育流于形式,喊口号,走过场,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让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个体觉得反感,觉得教育者不够务实,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而我们实际上要做的是将集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做有机结合,达到双赢。而教育,是要让个体明白,集体是那只承载个体目标的大船,如果集体利益无法实现,个体目标也无从谈起,促使集体和个体成为利益共同体,而这样的教育结果才是调动个体自我价值实现内驱力,完成自我、国家、企业发展目标的关键途径,所以我们应该在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引入心理咨询的“个人中心”原则,把个体的需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考量。

1.2“助人自助”观念的引入

其次,就是“助人自助观念的引入”。助人自助原则在心理学中是指,心理辅导不是我们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一个帮助别人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解决他自身问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帮助他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出解决问题的选择,同时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能够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再度陷入困境。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苦恼、困扰,那么如果我们可以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引入助人自助的观念,帮助他们去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无论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怎样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正视,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解决问题,那么即使难题还摆在面前,却已经不是不可战胜的了。

2在国企政治思想教育中引入心理辅导的技术

2.1恰当的运用“共情”

“共情”是心理咨询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技术,是指咨询师一边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一边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界,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然后跳出来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传递给来访者知道。共情也分初层次共情和高层次共情,初层次共情是来访者“明白表达”的感觉与想法,而高层次共情则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觉察自我叙述中“隐含”的感觉与想法。在国有企业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共情”技术,不但可以帮助员工打开心扉,进行触及灵魂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在深入员工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同时。和员工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员工导入积极、乐观、向上态度,让员工可以对企业组织的内向认同,产生“共鸣”,促进员工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也会让员工以企业的行为规则为行动指南。

2.2善于使用合理情绪疗法

员工作为社会人,不可避免碰到诸如“不公平”或者“潜规则”,是继续活在愤怒与旁人施压的生活中,还是敞开心灵接受现实的规则,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步伐,这个对他们以及我们的企业组织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是否感受到幸福,是否可以面对困境做出最积极的选择。因此,在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善于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打造员工阳光心态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就是情绪ABC理论,其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心理学认为人对外部事件产生的不良情绪,并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自己的认知,错误的认知会带来不良情绪,以至影响了自己的行为结果。因此,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受到如公司人际关系、晋升、家庭关系、情感方面的困扰,如果没有正确的信念,又得不到正确疏导的话,往往容易出现各种消极负面的情绪,给自身和企业造成影响。因此在国企政治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善于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将会帮助员工树立积极心态和合理信念,帮助他们正确面对问题,走出心灵的困境,以更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态度投入工作,投入企业建设中去。

3将心理学引入国企“人”的培育

3.1建立正向驱动力

在我们企业的任何经营管理活动中,成败与否,人的因素都是决定性的因素。那么如何能够最大效用地发挥人的因素,我们认为可以将心理学与管理学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具有正面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来实现,这个正面导向指的是对制度和程序中的关键节点给予特别的关注,并将这些关键节点中,人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及时跟踪评估,并与一定的奖惩措施相结合。让我们团队中的个体在工作中产生具有驱动效应的、积极暗示信号,让他为实现公司认可的正向目标而产生驱动力,而这个驱动力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内驱力。

3.2关注人的成长

在完成各类工作目标时,我们不但要关注目标的达成,同时,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达成目标的整个过程中,对人的引导、启发、帮助、成长的评估和跟踪促进。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将目标达成的过程作为我们培育人、培育团队快速成长的一个抓手,一个途径。我们根据关注目标的扩展,转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从关注目标达成转变为不但关注目标达成,还关注人的成长。从而积极关注个体需求,关注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所实现的、所遇到的、所反应的、和他人之间如何协作,并对个体在学习、实践、问题解决、困难对抗中的提升情况、发挥的作用进行及时跟踪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各种类型的鼓励以及目标的修订。

4把心理学渗透国企企业文化建设

4.1重视“文化”的精神力量

用心理学去渗透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员工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来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用企业文化来指引人的发展方向,并反过来推动企业及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达到精益思维、精益团队管理的目的。而这个“文化”本身也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学无止境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脚踏实地的精神、是不急不躁的精神,是在这个时代中去传承中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髓。那么在这个传承过程中,通过心理学的渗透,让文化充分发挥引领、导向、管理的作用,重点还是着眼于在“人”这个元素上下功夫,“立”人的精神,“立”文化工程,用精神和文化来凝结团队,引领发展。

4.2重视“文化”的价值作用

第5篇:心理辅导疗法范文

绘画疗法是一种潜意识的投射行为,不受患者语言、年龄、认知能力及绘画技巧的限制,让人们自由地、充分地表达自己,有利于真实信息的收集。绘画心理治疗过程包括心理治疗与创造两个平行的过程。除了心理治疗之外,创造过程也为患者提供一种看待、自己所面临问题的新方式,可以在一幅作品或系列作品上表现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事件,把不可调和的情感合成在一起。绘画疗法使心理治疗常态化,即可以在人们的所有日常生活情境中开展。

二、绘画疗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绘画疗法的易操作性和反映问题的真实性等优势,使得其在高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当中。如何有效地结合绘画疗法的特点,使其更好地发挥效用,笔者运用专业知识实践结合对大学生做的绘画辅导活动,探索总结出绘画疗法的几条应用经验。

第一,绘画疗法需要建立舒适、安逸的环境,营造放松、艺术的氛围。来访的学生中,有一些本身对心理辅导与咨询存在质疑和抵抗,还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不知如何描述自我,两种情况都会使得学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想。绘画疗法这一新的形式如何被学生所悦纳,首先就要从环境入手。进行绘画疗法的地方应该是独立的、封闭的,这样会使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整体布置应当是放松的、安逸且温馨的,让学生在其中觉得舒适、不陌生,不会出现紧张感;虽然绘画本身的形式比语言更加没有局限性,但是出于学生羞于自我绘画水平或在老师面前展示作画过程这一顾虑,绘画室在布置时就应该在一个区域装扮出五彩缤纷的绘画专区,营造一种绘画的欲望。可以以同学们的绘画或者儿童简笔画等为主,让来访者感到绘画与现实自我并无距离感,勾起他们绘画的冲动;绘画工具应准备多种,画纸、画笔、水粉、油画、马克笔、剪刀、橡皮、橡皮泥,等等,尽可能种类繁多,满足学生的工具依赖。良好的环境会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减低阻抗,也会更多地接近学生的问题核心。

第二,绘画疗法需要咨询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咨询师在绘画疗法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面对来访学生不能生搬硬套,应当通过介绍绘画疗法或者营造绘画氛围来引导学生接受并主动愿意去绘画;在绘画过程中,咨询师可以同学生一起绘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绘画的深度;若不能一起绘画,切勿过多关注或漠不关心学生的作画过程,不要造成学生拘束或被轻视的错觉;绘画结束后,不能迅速下结论,应当给学生足够的缓冲时间,去赞美鼓励学生,以此为契机根据绘画表达出的个体特性与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绘画后的分享和分析有助于绘画者的自我探索,咨询师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对自己有一个新的思考和定位。

第三,绘画疗法的方式要灵活多变。绘画疗法并不是要求学生完整的创作,要根据学生的特质灵活掌握。若学生性格活泼,对绘画疗法接受性强,便可采取主题式完整创作,此主题多为学生感到陌生的事件,陌生会让学生没有经验可循,最能反映真我,完整的主题创作是他们想要展现的形式;对于性格内向,对绘画疗法接受性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答题式绘画,即限定具体的绘画事物,让其进行描绘,学生会按照给出的思路按照自我的性格特征绘画出具有个性的作品,同样有一定投射性;对于自尊心过强、自信心较低,对绘画疗法近乎抵触的学生,可以通过颜色、线条的单一涂鸦形式,让学生省去组织、创作的过程,利用绘画语言的象征性,去直接、单纯地表达当时的状态和想法,有助于学生真实的自我表达;也可根据学生特点指引学生欣赏绘画作品,取代生硬的说教,在观照和领悟中实现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塑造。学生三种形式可以灵活运用,使其有效认识自我,促进内心和谐。

第四,绘画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也是大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方式。应当鼓励学生学会用绘画的方法写日记;用图画反映自己最主要的问题;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成长;用图画表达心声,将绘画看成是一位可靠的倾诉对象,减少心里消极情绪的积压,促进消极情绪的及时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