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文化产业设计精选(九篇)

文化产业设计

第1篇: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工业设计;思考

引言

全球化消费社会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创新能力是其推崇的对象,倡导文化艺术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工业设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进行融合,利用创意将艺术与文化转变成为核心生产力。促进工业设计领域发展,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强化多种科学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特别注重的是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分析

(一)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其中工业设计占据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很多科研工作人员认为,工业设计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基础,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如果国家发展过程中对工业设计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必定会导致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受到影响。工业设计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取替的重要作用,提升工业设计的重要程度是非常必要的。工业设计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加强国家在国外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工业设计可以使得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对友好环境建设也有着积极影响。世界各个国家对工业设计都给予高度重视,无论是在政策还是在建设资金方面都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力度。创新产业属于一种新兴失误,是在二十世纪末期提出的,截止到今日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但是工业设计却有着三百多年发展的历史。工业设计是在工业领域不断发展中衍生出来,工业领域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工业设计呈现出来的特性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现阶段,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意”成为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人们也在积极思考该时期工业设计具有的特性,以及厘清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多问题都需要众多科研工作人员去研究和探索,促进工业设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二)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性设计已经成为当今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创新特征的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很多企业用提供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为自身赢得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方式进行工业设计。所以,世界各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将促进工业设计发展放在了较高的地位上。依据我国设计创意领域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工业设计具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只有提升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视程度,才能促进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建造市场规模很大,想要寻求创新、寻求发展,就必须要积极促进工业领域发展。国家创造力构成方面,工业设计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工业设计具有战略性的功能,是促进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受到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消费者产品选择面更广,如果想要使得产品销售量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具有良好评价,就必须要做好超频的设计工作。设计创意产业是目前新兴起的产业,该产业促进了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对创新型社会构建有着积极影响。我国工业设计在发展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机遇,同时也会受到较多的挑战。产品本身具有的附加价值也会得到扩展,从中也可以了解到该事业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我国很多企业对工业设计发展都非常重视,并且投入了一定的建设资金。通过工业设计可以打破中国制造行业传统发展局面,使得“中国制造”可以转变为“中国创造”。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就如同是发动机,为人类社会发展增加源源不断的动力,人们会随着社会发展提升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程度。创意产业作为当今发展的主流,对“工业设计”概念进行重新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工业设计会突破对物资幸福创造的众多约束,工业设计概念也会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无论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的需求都可以良好满足。我们从中也可以了解到,工业设计必定会逐渐脱离工业产品,并且逐渐蔓延到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中去,使得工业设计不断向外延伸[1]。

二、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一)工业设计发展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工业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可以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现阶段,我国就业压力紧张,工业设计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创意产业中工业设计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会为相关产业发展输入新的生命力。如果将工业设计从创意产业中剖离,那么创意产业的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工业设计是国际竞争中的一把利器,工业设计所带来的附加价值也越来越受关注。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对工业设计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印证。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韩国曾经非常贫困、落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韩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受到了限制。韩国政府部门提出了“设计韩国”的发展战略,在韩国政府部门的高度支持下,韩国工业设计领域发展速度加快,不仅借此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时还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转型。韩国工业领域之所以可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工业设计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发展[2]。(二)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工业设计发展创意产业没有被提出以前,工业设计领域发展的速度较慢,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认知也有所偏差。很多人认为工业设计师就是对工业产品进行装饰,不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谈不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意产业兴起后发展速度很快,并且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人们才渐渐认识到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工业设计也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创意产业发展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背景,只有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工业设计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工业设计作品。例如:创意产业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计氛围,并且对工业设计评价制度进行了健全和完善,进行了相应平台建设。工业设计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设计思想进行表达。而且,各个区域的创意产业还会时常进行多种活动举办,创意产业博览会就是典型代表,众多的创意设计作品在此地汇集,为工业设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设计人员可以从电影、绘画等会众多领域中汲取营养,扩展实际的设计思路,找寻新的设计灵感。工业设计人员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工业设计,加强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认可。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相辅相成,共同进步[3]。

三、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策略分析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有着特殊的政治文化体系,经济发展历程与其他国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我国工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拿来主义,照抄其他国家工业设计发展模式。需要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对工业设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制订工业设计发展策略。我国还需要将创意产业发展与工业设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走文化创意与产业化相融合的道路。现阶段,我国想要加快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需要为创意产业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创业环境,还需要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和完善,进行市场化交易平台建设。以工业设计作为基础与核心产品生产体系包含内容其中,其中会包括产品的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装饰设计等。同时还会扩展到产品的包装、宣传推广等,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可以帮助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使得社会经济增长形式发生转变,从中国制造逐渐转变成为中国创造,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4]。我国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想要满足此要求,就必须要不断提升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并且在建设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还需要注重的是,对设计教育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设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只有做好人才保障才能使得工业设计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工业设计质量。但是深入调查发现,我国对于那些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设计人员严重缺乏,而且人才输出呈现出了断层情况。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跨文化、国际化的背景。所以我国需要加紧进行创意产业集群建设,将众多提供创意服务的企业进行聚集,使得这些企业可以集合在一个园区内,积极进行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工业设计发展不仅是个人、企业或者某一个区域的行为,而是需要跨地域、国际化的互动发展。技术支持平台可以使得创意真正转变成为产品,包含了科研设施、风险控制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为工业设计价值发挥创建良好的外部条件。涉及到专业化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以及人才市场组件,从而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人才的国际化流动,积极进行良好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建设[5]。

结语

第2篇: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关 键 词:文化创意 产业发展 设计教育 实践教学

当前全国各种类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的概念也在传统艺术设计企业和艺术设计运作过程中被不断强化,显现出一种积极地发展态势。这种态势一是和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创意本质被发现、被强化、被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知直接关联;二是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转型需要新的引擎推动、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原创性力量支撑有因果关系;三是和世界范围内原创性产品升级换代给中国艺术设计行业带来的刺激和影响密切相关;四是来源于中国几代设计人创新理想升华的直接推动。这些因素,导致中国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环境、发展模式出现全新的变化,同时也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发展以及艺术设计教育变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相关政策综述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澳大利亚1994年公布的一份文化政策报告,其中提出了“创意国家”的概念。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则是出现在英国文化媒体部1998 年11 月的“创意产业报告”,该报告对“创意产业”明确定性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智慧财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并把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等行业列到创意产业里。[1]我国是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 “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部分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

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形成了一个认同度较高的“文化产业”概念,即“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其核心层包括: 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及原创产品服务等四类;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原创设计其他文化服务等三类;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3]

2006年,文化部在《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产业创新机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扩大原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和销售,大幅度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4]

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这个规划里,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原创设计、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也为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及设计创意活动的展开打开了思路。

二、艺术设计产业创造性本质的重新回归

设计,《大英百科全书》界定为“符合人类功利目的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很明显艺术设计产业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多元化发展的行业。近年来,在文化创意政策的引领下,设计界对自身的反思和行业自身创造性的实践,都对艺术设计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的探讨主要体现为艺术设计产业创造性本质的回归,即不断强调原创性的设计理念。

艺术设计产业创造性本质是提升产业地位和建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计产业性质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设计产业伴随着社会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既是政策层面引领的过程,更是设计产业界与学术界良性互动、不断创新的过程。从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历程看,中国学界和业界对艺术设计产业性质的认识经历了第三产业、信息产业和创意产业三个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面对着多元复杂的经济形态,管理部门在政策上对社会产业采用了三个产业的划分标准,第三产业主要是指非直接物质财富的行业,这种划分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经济形态的混杂性,另一方面也为边缘模糊的新兴产业寻找政策性支持提供了便利。中国艺术设计产业从企业注册、工商管理层面是作为第三产业而蹒跚起步的。改革开放之初最早成立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为了获取政策上的支持,提出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定位,这为艺术设计产业的市场开拓奠定了基础,也为设计产业的发展扫清了政策上的障碍,但由于第三产业的模糊性导致了设计产业的边缘无限放大,好像什么形式的企业都能与艺术设计产业挂上点关系,“泛设计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了艺术设计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匮乏和社会影响力的低微。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所导致的信息需求剧增,以及IT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成本降低,信息产业逐渐从旧有的三大产业划分中独立出来,由信息产业所主导的信息社会成为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第三个社会形态也逐渐成为共识,信息产业一时成为社会的“沸点产业”。 设计产业经过“第三产业”定位时期的知识、技术和资本积累,整个行业初具规模,但也亟需再次确认产业定位,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艺术设计产业中的视觉设计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讲,是属于信息传播的服务性行业,因此,在信息产业声誉日隆之后,设计产业为了寻求资本市场认可和提高社会声誉,向信息产业的定位积极的转变与融合;但却忽略了设计产业与信息业之间的区别,湮没了艺术设计产业本身的创造性价值和独立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多元化和社会社区化的背景下兴起的融合性产业概念,创意产业的提出从道德、理念和制度等层面上丰富了信息社会的内涵,并为信息社会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生产力基础。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在文化艺术滋养下不断地创造出满足受众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各种样式和具体的物质产品;艺术设计产业的创造本性使其成为信息社会鲜活的生产力,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领域。

所谓“产业”,是指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与宏观经济的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既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5]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细化的必然结果,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第三产业、信息产业和创意产业三个发展阶段,中国艺术设计产业已经成为高度成熟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源节约型和文化创意型产业。

三、创意产业环境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在文化创意背景下,从制造到“智造”,从设计到策划,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与创意产业紧密相连。艺术设计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和发展负有很大的责任,为创意产业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反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影响着艺术设计教育的变革。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最有效的和具有重要推动力的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类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而且还在产品研发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创新、传播、应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创意人才包含了广告、设计、电视广播、数码娱乐、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和古董及文物交易等行业。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不具备新的国际环境下实际业务实践中所需要的各方面素质,创意产业市场环境变化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

1、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设计人才的创新性体现在具备一定素质的原创性能力,并具有个人创作或者团队创作的能力,也需要具备适合洞悉创新性市场前景的前瞻性眼光。当然不管是创新产业中的电影、服装、动漫、艺术设计、游戏、奢侈品等,其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具备相关的独特的原创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长时间的创意训练中培养出来。

2、设计人才的持续发展性

持续创新需要几个动力:好奇心、洞察力、学习力、创造力、可推广力等,创意产业包含艺术、设计、广告、媒介等很多个方面,其中的核心从业人员们都应该具备相应的职业特征。他们在长期训练中培养起来的持续创新的能力,是产生好的创意作品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3、适合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

除了传统的创新性培养之外,具备相应的国际视野、外语能力、对外交流能力、适应现代创意企业工作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沟通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创意人才和过去单纯的阳春白雪式的纯艺术是有很大差别的,现代的创意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底蕴和文化修养,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当然更少不了适合产业发展的各种综合能力。

4、设计人才团队意识的培养

“真正的创意设计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创意和设计,同时还包括市场、顾客研究、设计效果追踪、人体工程学研究等在内的设计配套服务,需要工程技术、市场研究、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相关人员的团体协作。”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执行董事克莱夫?鲁克斯这样定义。创意设计的开拓是全方位的,这些都要靠创意团队来完成,团队建设是创意设计开拓能力的重要保障,这个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要改变过去个体户式的单打独斗,相互配合与协作来实施,作为设计人才必须将团队合作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素质来培养和训练。

四、创意产业环境引领设计教育变革

1、艺术设计教育更要贴近市场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与市场相结合,做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从市场中不断吸收艺术教育的养分,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艺术教育的培养方式和内容,培养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意人才。过去的艺术设计教育没有重视鲜活的社会现实案例,学生的市场观念淡化。文化创意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是大众共同的精神享受,要求我们的设计创意适用大众需求,精英化的教育体制导致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会越来越少。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走出固定的课堂,贴近市场,融入现实生活。

2、艺术设计教育要狠抓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切实完成设计项目。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通过建立实习工厂与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这与我们当前文化创意引领下的设计产业发展和设计教育变革的理念非常吻合,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学生与市场得以紧密结合。包豪斯的实践教学理念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实行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所培养的艺术设计从业人员集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于一身,既有工艺技师娴熟的技艺又有艺术家独立的创作才能与研发能力,实践和毕业创作采用岗位生产制,让学生以普通技术员工的身份到合作企业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真正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正好符合我国当前培养艺术设计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6]

这些教育思想在我们今天仍然适用,众多的艺术设计院校与市场深度融合,广泛联系相关设计公司等作为学院的教学实践单位,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设计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做项目,在做项目中体会学习,实践效果最后由单位对学生考核评价。通过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掌握了实际操作规程、方法和一些具体材料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设计,以实际成果来检验实践教学或毕业创作。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研究生教育,对于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落实得非常好,可作为代表性的典型个案深入考察研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前提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参考意义。学生主要在所学领域进行专业研究和设计开发,这得益于导师创建的设计工作室,导师的个人工作室是传统教室与实训室的融合,通过工作室承接的项目来接收行业信息,把握设计动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责任感,非常成功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五、结语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命题和创意经济的概念一经提出,迅速被多数发达国家提高至战略发展层面。中国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也为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及设计创意活动的展开打开了思路。各地的创意产业园区从北京的798、上海的田子坊到杭州的LOFT49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众多富有创意的设计人才脱颖而出,艺术设计的原创性价值得到全新的肯定。

创意产业已经起步,创新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在当前形势下,对于高校而言,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培养创意创新人才成为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任务和急迫使命。

注释

[1] 范林:《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创意人才现状问题研究》,学术论坛,2010(7),第96页

[2] 参见《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五)。

[3] 参见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04年3月29日颁布。

[4] 参见文化部:《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年颁布。

[5]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

[6]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参考文献

[1] 乐景彭著,《创意产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11月。

[2] 厉无畏著,《创意产业导论》,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年6月。

[3] 蒋三庚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4] (奥)哈特利著,《创意产业读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第3篇: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现状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企业,都把提高设计水平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品牌到包装、从广告到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放大,其影响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平面设计的从业人员约30多万人,从事平面设计艺术类人才培训的高等院校和教学机构近千家,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对这样一支正在蓬勃兴起的文化产业大军,是发展市场经济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但是,长期以来,从业人员分散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处在被边缘化的境地,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位,没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和学术机构。至于行业分工、行业标准,行业中介组织更无从谈起。面对经济和高科技飞速发展和平面设计相对滞后的局面,许多平面设计艺术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心急如焚,纷纷要求改变现状,以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定位

平面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和价值判断。所谓的平面设计,就是把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组合成图案所表现出来的立体空间感,即用视觉语言来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它的设计范围和门类非常广泛,如各种媒体、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广告等等,总之,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平面设计要运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的设计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并让人们愿意和乐于接受。因此,平面设计不仅涉及到多种元素的运用,而且还涉及到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的运用。任何一个设计都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去打动受众。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者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在设计中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只有首先感动设计者,才能让客户满意,进而感动受众。因此,平面设计艺术必须具备综合知识和相关技能,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自己所要设计对象的本质特征,运用各种设计元素进行有机的艺术组合,形成图形有创意,色彩有品位,材料质地能打动人的作品。我们可以说,一个好的设计,不仅是图形的创作,也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平面设计艺术具有文化产业中的一切特征,即横跨经济、文化和技术的综合性特点。

方向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这个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首先在西方出现的。长期以来,由于这个概念和所涵盖的范围各有不同的认识,没有形成共识。为了使我国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市场体系,1998年文化部成立了文化产业司,几年来颁布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出台了《文化部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2003-2010年文化市场发展纲要》。在这些文件里,明确了文化产业的思路和对策。各地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国有文化经营单位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结构调整。目前,文化市场已对国内各类资本全面开放;同时全面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积极调整文化资源,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发挥。国家在繁荣文化事业上,主要是抓好两件事:一件是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另一件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今年3月29日,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由国家统计局正式出台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对于这份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等多个部门倾注了巨大的心力。《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以我国文化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为依据,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产业基础,以活动的同质性和文化的自身特征为原则所制订的。它不仅首次从统计学意义上对文化产业概念和范围做了权威界定,而且为建立科学、系统、可行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推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显然有助于各界统一看法,形成共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2月12日文化部长孙家正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向近70家国内外新闻媒体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总的概念,文化产业是由文化企业组成的,因此培养文化企业,壮大文化市场的主体,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非常重要的工作。”

国家政策和形势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创造了从来不曾有过的环境和条件。据有关方面预测,中国的文化产业市场每年的产值达4800亿元,目前仅有1800亿元,尚有3000亿元空间。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面对这种局面不知平面设计行业的同行们感觉如何?就目前而言,整个行业远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的状态中,像大海中的小舢板,相互之间没有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也没有理论的研讨和业务的互相学习切磋。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平面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认真探索我们的发展空间。

使命

平面设计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历程,我们在设计的理念上、功能上、语言表达和形式上都受到国外文明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平面设计艺术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如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多元色彩的需求;人类生存方式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思维、新理念,这使我们打破了过去在平面设计中常常运用到的法则,固有的符号现象被解构,平面设计必须与时俱进。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平面设计的全体从业人员要牢牢掌握发展方向,大胆进行理论研讨和业务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规律和理论体系,满足市场经济不同方面的需求。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积极引导,是规范行业发展的关键,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带头勇于支持和探索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为平面设计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4篇: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文化和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无可取代的核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中,应该在景观元素和设计手法上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意的营造。

1.1景观设计定位

1)明确园区的功能和性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性质不同,需要明确景观主要功能和性质,如工业遗产类产业园,艺术社区产业园,综合消费类产业园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不同类型的园区应该有所区别,弄清它的主要功能和性质,也是景观设计符合产业园本身的需要。

2)明确园区使用主体和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主要使用者是创意阶层,他们有着独特的工作方式。另外,在一些对外开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消费者也是使用者,需要考虑到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活动需求。为了营造能激发创意阶层的创造力的环境氛围,在创意产业园区内的物质环境空间可分为两部分:创作空间和交流空间。首先,创作空间种类要多样,需要室内室外兼而有之,同时不仅需要安静独立思考的空间,也需要交流协作的空间。需要设立激发创意灵感的景观元素,例如一些娱乐设施,趣味景观小品等。此外,创作空间还需要有人性化的环境,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将内庭、回廊等户外空间引入工作环境中,这样可以减少人们长时间在密闭的工作空间内产生的压抑、烦躁和疲劳感,继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交流空间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交流空间一般在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要求有较大的室内空间尺度,为各类创意人士和普通大众提供广阔的互动交流空间;非正式交流空间种类很多,包括一些室内的特色餐厅、咖啡屋、酒吧、书吧等,当然还包括步行道广场、庭院等户外空间场所。创意阶层的人员通过面对面交流,思维得到放松、活跃和激发,从而产生创意和灵感。

1.2景观设计表达

1.2.1多义性规划原则规划园区空间

多义性空间一般具有功能的多元性和功能转化的灵活性,也就是指创造的丰富空间能够满足不同活动的不同需求,或者是多种功能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重新的组合和调整。具体做法是:

1)同点多时混合使用。对于同一个地点,在不同的时间段,使用人群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同一空间通过多时段、不同层面、多种功能地混合使用,可以促进活动的不断发生。

2)多种活动的混合。产业园区应该提供能够满足多样变化的活动空间,这样才能提供与城市大众生活相联系的机会。城市公共空间吸引各类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同人群活动的彼此交融和沟通。

3)场地资源的共同享用。通过场地共享使人的活动集中,使场地中的人可以看见别人的活动,这样的场地更容易使人停留,从而激发各种活动的产生。

4)交通可达。交通可达指到达一个目的地可以选择的路径数量及其便捷程度。场所的可达性高就会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它。

1.2.2原场地元素的利用和改造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在工业建筑为形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就包含着先天的旧工业文化和后天的创意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的厂房等建筑物,管道、烟囱等构筑物或是铁轨、码头、机械等设备这些具有明显识别性的元素,记录工业时代的奋斗故事,它们所象征的工业精神与文化应该被艺术地重塑和表达。从场地中提取原有的元素,如原厂房的钢构架、断墙、铁轨、机器等,进行艺术地再创造,例如利用原厂房改造成使用功能建筑,铁轨成为道路装饰,断墙或机器重新装饰成为空间小节点的主景。让这些元素成为园区的“标志”,唤起造访者的记忆与共鸣,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的功能和审美价值。

1.2.3新元素的植入

保留原场地元素是营造场地文化的重要手段,但还应该为了塑造园区的新功能而进行再创造,这就需要植入新的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应该具有时代性和产业的主题性,这样才能和原场地元素一起创造出特色鲜明的空间特征。新的景观元素可以独立设置,成为主景,有的可以和原场地元素组合,形成复合型构成元素,彰显场地文化与特征。

1.2.4植物配置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一般不具备大面积绿化的场地,所以植物规划往往是“见缝插绿”,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植物配置设计最大的特色。在原有植物尽可能保留的基础上,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原有植物能够增强场地的成熟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场地的历史。植物种植上也需要像其他类型的元素一样,采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一棵树成一景,一种植物成一季。在需要突出植物的空间中,选用形态个性、色彩变化的树种,在需要隐藏植物,但是需要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空间,就需要选用形态规整,色彩和枝叶均质的植物,以融洽植物和大环境空间的关系。

二、结语

1)传承文脉精神。应该深度发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塑造具有园区文化的环境,使人们获得认同感。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在城市或区域的文化提炼,传承区域文脉精神,形成大区域文化氛围下特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脉精神。

2)营造创意氛围。创造力产生的源泉,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灵魂就是创意。所以,创意氛围的营造可以增强园区的艺术气息,同时也将增加园区自身的艺术魅力,这将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3)发挥艺术魅力。景观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更是如此。艺术的设计手法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与改造、雕塑小品的主题表达、功能性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和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5篇: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关 键 词 :审美文化 产业发展 艺术设计教育

一、审美文化释义及其基本特征

在西方,“审美文化”并不是一个什么新概念,它在工业革命时期的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当时,西方文化和艺术正受到工业革命和商业化大潮的冲击,受到世俗化和消费化的侵袭。正是在这种情势下,西方文人学者开始关心和论证“审美文化”的真正含义。英国学者提出了“审美文化即把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子的文化”的观点,美国学者提出了“审美文化即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文化”的观点,欧洲大陆学者提出了“审美文化即文化的各个领域(道德、认识、艺术)在审美原则下融合的文化”的观点。其中,当时的英国皇家督学阿纳尔德对文化的定义最为权威,他认为:“文化就是通过学习人们迄今所想出的和所说出的最好的东西而达到人类自身之完美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人们就可以用新鲜的和自由的思想之泉去冲洗掉自己陈旧的观念和习惯。”根据阿纳尔德的解释,所谓完美,就是“在一种和谐完美的标准的指导下,达到美和智慧的结合。完美是通过良好的修养而达到的特性”。这种“文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完美,还包括整个人类的或整个社会的完美。很显然,这种文化正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审美文化”。

二、审美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审美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在我国悄然兴起。www.133229.COM这些产业所涉及的领域是相当广泛的,包括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的各个层面,主要表现在广告媒体、手工艺设计、建筑艺术设计、时尚类设计、电影、游戏软件、音乐、图书出版、旅游产品等审美文化产业方面。

审美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起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益高涨的经济形势引发了我国审美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成绩,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主要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活条件的改善,物质生产的极大满足,必然会促进精神方面的强烈需求与消费。不仅如此,科技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对文化产品也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美的要求,而过去的文化产品由于品种稀缺、质量不精、面貌不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优秀文化产品的进一步产出。因此,特别是近十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势头极大地促进了媒体设计、时尚设计、软件开发等各种审美文化产业的兴起,并通过它们创造了很多全新的、特别适合大众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满足了国内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开发了文化产业,同时也是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利用国内现有资源,研究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体现。

(三)文化产业内在条件的厚积薄发。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等审美文化品类经过了多年的原始积累,在采用先进传媒技术、吸收外来经验、拥有一定人才储量、促进本国艺术发展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可以形成产业化的内在条件。无论广告业、房产与建筑艺术,还是电影、音乐等,都比过去有了极大进步,都为审美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国外文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审美倾向等意识形态。在当前,良莠不齐的文化产品充斥着我国的文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而国内文化市场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的现实与新兴科技技术不断要求创新的内在矛盾,为文化产品改进、繁荣、丰富多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审美文化产业在重重压力下悄然兴起和运作,尤其如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正蓬勃兴起,并不断打造形成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链,推动了文化品市场的效益产生与经济发展。

三、审美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审美文化所形成的各种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自然是积极、促进的。一是通过丰富的文化产品繁荣了大众文化市场,满足了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经济继续发展创造了和谐的文化环境。审美文化产业通过艺术创意和市场的结合,生产出大量高质量的像电影、电视剧、游戏、图书等精神产品,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为稳定社会,提高国民素质,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场机制的引入、产业链的构建本身就是对文化艺术生命力的一个检验。借助文化市场内部的竞争和优胜劣汰,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会“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可以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共同发展,赢得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的繁荣局面以及更多的经济利益。审美文化产业与传媒、出版、发行等产业密切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多的行业受到促进,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三是能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实力和外部形象,从而对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让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自古就是文明国度,对世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今天中国的文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端产品的匮乏,而一些低劣艺术品污染着人们的心灵,也或多或少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成为引发社会不和谐状况的一个诱因。近年韩国电视剧的热播,以冗长、琐碎但适合中国人当前精神需要的简单剧情、美丽的画面和演员俘虏了不少中国观众,不仅击败了一些中国电视剧,还引发了对韩国泡菜、服饰、美容、餐饮乃至图书音像制品等许多方面的流行消费,这不能不说是韩国人审美文化产业精心创意、精心策划的结果。因此,大力发展中国本土文化产业乃是当务之急。四是审美文化产业可以促进艺术本身的再发展和艺术人才潜能的进一步挖掘。我们的社会将逐渐形成重视艺术欣赏、认同艺术创新、强调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的才能潜力得到更多开发的局面。

四、艺术设计教育在审美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对策研究

艺术设计教育属于文化范畴之一,审美文化产业的崛起与重要性给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任务和重新对其审视和调整的可能。它要求艺术教育及时调整办学理念与方法,面向市场,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独特创造力的人才,创作出更多适合国民需求、提升国民素质、为国民乐于接受的文化作品,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市场繁荣。

(一)在艺术教育的办学理念中要融入较强的市场意识。这种意识是指研究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的意识。艺术本身是一种对人的内在精神(性情)的抒发和表现,是非常讲究自我、个人化、个性化的。当然好的艺术作品并不是纯自我的表现,而是小我之中有人类大我的共同情愫与喜好。审美文化产业化,就要求将这种个人化的艺术表现进一步提升,在更广泛的受众心中形成共鸣,占据文化市场,产生经济效益。这同样意味着艺术设计教育中要重视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审美习惯等,在创作出发点上有一个角度的转变,即从研究表现自我,转变为研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美国是文化创意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研究表明,其创意产业是当今极具活力并带有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其文化产品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好莱坞电影大片的外销、音乐人唱片的热卖、畅销书籍的传播、精明的传播人士的策划,使美国文化走向世界各个角落,拥有众多消费者。这些成功都是对消费需求、心理、审美等深入细致研究的结果。研究消费者、研究市场并不意味着艺术设计教育完全成为市场导向的奴隶,只是更强调教学与实际(市场)相结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市场营销学强调市场是细分的,不同的受众孕育不同的市场,同样,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要根据学生个人特长适当细分,引导那些善于研究消费者心理需求、审美品格,善于将其表现传达出来、适合从事审美文化产业的部分学生与市场接轨;培养部分擅长策划选题的学生,能够将市场需求和艺术表现联系起来;也允许不适合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部分学生转而投入艺术研究领域。总之,办学理念更能体现尊重人、不一刀切的科学性。这是因为,市场对艺术以及艺术设计教育的要求与期望,本身可以促进艺术内在的发展,但过度追求文化艺术的产业化,会阻碍艺术本身的丰富与繁荣,也不利于人才成长。

(二)在艺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文化的产业化就是要将创意、创新出来的文化作品加工出来并加以推广传播,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审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一是要在机制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认可肯定学生的创新之作、大胆尝试,也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兼容环境。二是丰富完善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和措施。可以引入企业投资,创建利于学生发展的设备、仪器、场地、资料库等,使学生多听多见多经历,丰富其人生阅历,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拥有更细致更深刻的感知和表现力。三是课程设置应更宽厚深广。艺术各学科之间虽有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人们常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音乐、绘画、雕塑、戏剧、摄影、舞蹈、电影、书法、文学等都可以互相激发、相互促进。艺术设计常常可以从相关的姊妹艺术中获得灵感、启发出好的创意。因此,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尤其要重视文学课程。题材不同、主题相异、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是对一定时期文化心理、哲学思想、生活状况、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缩影、记载,它给人无穷的创意启发和借鉴。美国迪斯尼就是“一切从一只老鼠开始”,建造了一个庞大的文化市场,这其中包含了人类多少智慧和想象。

(三)艺术设计教育中注意在借鉴外来文化各种流派经验时,要加强对本土文化、民族特色元素的传承和创新改变。艺术特色、独特性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为了保持特色,很多艺术设计专家去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俗独特的地区写生采风,甚至接近原始部落、接近大自然,目的只有一个:找到能够表现生命活力的独特原创的东西,才不会使自己的作品被轻易替代。一味模仿西方技术与风格,会使我们迷失方向,丢失自己可贵的特色。我们应坚守中国文化的沃土,并加以创新和改变。中国文化自身有深厚的哲学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和的思想、仁义宽恕、中庸调和、追求浩然正气;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超脱、辩证对立转化、追求自由、讲究参悟、返璞归真、热爱自然以及禅学的悟道思想等一些积极的方面对艺术设计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像中国绘画讲究妙在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讲究神韵、讲究写意,正是传统哲学思想对艺术表现的影响所至。中国还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人给我们留下无数意境优美、韵律和谐的诗作,这些也都成为建筑园林景观甚至房地产开发设计过程中追求的效果:如讲究“小桥流水人家”,讲究“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的优美意境。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成为壁画、雕塑作品表现的题材,丰富多样的戏曲曲目,还有绘画作品、雕塑、古典建筑等等,都给世人进行艺术设计留下无穷创意的源泉。从绘画、音乐,到建筑、园林、景观,再到广告设计、电影艺术的传达,无处不在。就连美国的动画设计选材也从中国古典文学形象花木兰的故事中寻找创意元素,拿来再造,使花木兰成为世界知晓的形象。从某种角度说,艺术设计是创作个体哲学思想的艺术表现,没有思想做内核的艺术设计,其生命力是脆弱的。艺术设计教育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还要加以创新、发扬,才能突出本土特色,契合中国人的审美欣赏习惯,满足其精神消费需求。不仅如此,当我们的艺术作品走向世界的时候,这种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线条、色彩、声音、画面也正是吸引异域人们的重要元素。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审美文化的产业发展输送所需人才。

综上所述,审美文化产业作为新崛起的产业,期待着高校培养输送大批所需人才,它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在不断调整适应过程中,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更高创意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本身的腾飞,为社会和谐进步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

[1]潘知常等.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马龙潜等.经济知识与审美教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第6篇: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21世纪,文化正以其独特魅力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质点;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点。然而,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国,经济的崛起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文化产业兴起,令人不得不反思我国文化产业中的版权管理战略设计。版权管理战略就是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乃至国家对其所拥有的版权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过程。 版权管理战略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版权管理战略是对国家及地方促进版权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进行谋划;微观层面的版权管理战略是为规范企业版权工作,充分发挥版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释义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早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industry,可译为文化工业,也可译为文化产业。 各国文化产业的称谓及内涵并不一致,美国称之为版权产业,英国称之为创意产业,日本统称为娱乐观光业,法国称为文化艺术产业,意大利称为文本文由收集整理化创意产业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经济与文化研究的前沿人物施罗斯比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与文化》一书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文化产业是指以创造性思想为核心的向外延伸与扩大,是以“创造”为核心并与其他各种投入相结合而组成各类文化产品的经济集合。

2004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在与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二、政府:我国文化产业版权管理战略的宏观调控者

知识产权是由封建特权衍化而来的权利,尽管目前已被作为一种私权对待,但行政因素在其管理中的作用从未减退,知识产权的无形性特征更使得行政管理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版权行政管理体系由版权局系统构成。国家版权局和新闻出版总署为一个机构,直属于国务院领导。地方各级版权局的设置情况不尽相同。多数地方的版权局和新闻出版机关合署办公,或仅仅为新闻出版管理机关的一项职能。 个别地方的版权管理职能已经并入知识产权局系统。国家版权局对地方版权管理机关在业务上实施指导。

(一)政府在版权管理中的职能

考特称:“不受管制的市场将在有创造力的思想和创造性的作品上生产出小于最优值的信息数量”。 目前,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并不发达,文化产业版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必然要倚靠政府的宏观指导。政府在版权管理中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私权

公权和私权是调节社会秩序的两个基本手段,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囿于私权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特性,权利人追求利益的过程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此时便需要公权力的介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冲突,重塑社会秩序。版权作为一种私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专有垄断权。为防止权利人滥用该垄断权,导致不正当竞争,需要政府介入,通过制度来规范版权权利内容及权利的行使,确保权益平衡,实现版权社会效用最大化。

2.弥补市场不足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但市场有其固有局限性,以致市场失灵时有发生。确立版权制度旨在激励智力创作,变版权本身价值为市场经济价值。 但是,版权作为一种商品,同样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如权利人滥用许可权、智力创造成果产业化不足、权利人与使用者间利益不平衡等。这些市场固有不足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可调和的,需要政府的介入以加强对版权的行政管理和保护,推动版权创新有序进行。

3.推动版权的行政保护

版权问题已从一个纯粹的法律问题演变成与经济、政治和外交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从外国政府版权战略确立与实施的现状来看,政府介入版权管理,发挥主导者和推动者的作用非常重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政府发挥版权管理职能的措施

政府作为市场“看得见的手”,在版权领域应当充分发挥其权力职

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版权进行管理。

1.制定和完善版权法律法规

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确定人们对于知识及其他信息的权利,以法律形式调整人们在创造、运用知识和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关系,对版权给予确认及保护。版权立法不仅要立足现实,而且要以未来一定阶段的社会发展需要为考量。随着网络化进程的推进,版权成果的运用方式也由于新技术(如数字复制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等)的介入而变得更为复杂,这都要求相关版权法律法规的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2.优化版权行政管理体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版权行政管理存在管理主体多元,管理尺度、标准不一,行政保护资源分散等不足。为优化我国版权行政管理体制,首先,应当统筹设置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分工;其次,应当统一各地方管理主体及职能,统一各地方版权行政执法的尺度及标准;再次,应当建立由专门部门主导,同时不同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行政执法体系;最后,我国对于版权的保护实行的是司法与行政并行的“双轨制”保护模式,行政执法体系的建设应当与司法保护相协调、接轨,不可僭越。

三、企业:我国文化产业版权管理战略的微观实施者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乐公司ceo托曼称,“管理知识产权将使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善于管理知识产权的企业才能取得成功。”

(一)企业版权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版权管理是一种对版权各方面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进行全面系统协调的活动,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其目标在于利用相关资源,实现版权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 企业版权管理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以下仅从产权管理及经营管理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企业版权的产权管理

产权管理是企业版权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产权管理的要旨是保障企业通过创作等形式获得的知识成果能够获得版权保护,同时对企业内外版权活动进行及时监控,防止盗版侵权的行为发生。版权不像专利权或商标权,其权利的获得无需申请或审查程序,而是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时自动取得。然而,作品创作完成的时间往往不易证明,为此,企业可以考虑及时、充分地将对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进行版权登记,防止不必要的版权权属纠纷。此外,除了消极防御,企业可将其拥有的版权作为一种战略性进攻武器,以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提升企业竞争力。

2.企业版权的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企业版权管理的实质内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版权运营而获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大体说来,版权经营的形式主要包括:一是通过直接利用占优势的版权获得企业利润;二是直接转让版权,获得版权转让费;三是以许可方式将版权许可给被许可人,获得许可使用费;四是以版权进行直接投资;五是以版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证券化形式进行融资,通过知识产权经营获得风险投资。

(二)企业版权管理的保障体系

科学的管理体制需要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制度机制、激励机制等保障体系,下面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版权管理的保障体系建设。

1.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企业版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组织保障体现为建立有效的企业版权管理组织体系。企业版权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联系密切,企业版权的开发、利用、运营与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市场流转、经营管理战略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企业应注意加强其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同时,组织保障离不开版权的专门管理

机构和专门人员。在具备条件的企业,设置版权管理的专门机构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2.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是企业版权管理的关键。从企业版权管理的内在层级分析,为企业版权管理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物质技术条件属于基础层级,企业版权管理理念和目标属于核心层级,而企业版权管理制度则介于两者之间。作为规范、制度层面,企业版权管理制度的基本使命是保障企业沿着企业版权管理理念和目标的指引,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使企业版权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3.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企业版权管理的保障。版权制度本身即是一种激励创作的制度,企业版权管理离不开良好的版权激励机制。企业版权的创造、运用及保护等环节均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贡献,为此,企业需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激励其员工积极进行创作创新、妥善进行版权运用、主动保护企业版权。

第7篇: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 苏州 文化创意产业 苏式艺术设计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国家统计局和2006年8月5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范围或创意工业概念都做出了界定。相关资料可根据需要进行有效检索并查阅,在此不再赘述。我国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是台湾。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应做出如下概括:依靠个人的知识、技能、天赋,通过科技与艺术这两大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重构、嫁接和提升并与其他产业融合生产出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感性需要和理性精神需求的产业。依据学理和我国实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应是:文化产业、设计产业、体验产业、旅游业的总和。

苏式艺术设计指图形、符号、文字、色彩等构成元素融和本土文化而具有浓郁的苏州地域特色的艺术设计。通过各种设计技法和不同设计视角展现苏州的自然地貌、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经济建设和城市变迁。能把握苏城的时代脉络,体现当地人的精神需求和传递当下的审美观念的此类设计主要包含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广告设计等。

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密切。从艺术设计角度理解,“文化”是艺术设计的精神载体,“创意”是艺术设计的形式需求,而“产业”则是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艺术设计对于产品走向市场、创造产品附加值及文化建设等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是艺术设计文化和商品生产的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为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土壤,为艺术设计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

自2000年开始,苏州市创意产业普遍形成了政府政策扶持、建设硬件设施、提供配套服务吸引企业投资,企业积极主动投资创意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不约而同地建设了自己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时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公布的2008年中国创意产业苏州的发展概况为:企业数量有14733个,就业人数有253211人,资产总额为3560.40亿元,营业收入为936.90亿元。根据“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2011年10月份公布的苏州市文化产业资源库项目统计出的数据为:已建成项目有22个,建设中的项目有53个,规划建设项目有19个。其中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有胥江一号文化创意园和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两项。

苏州文化产业在于发展创意设计业、文化旅游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数位内容和动漫业、会展广告业等六项新兴产业,并以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与动漫游戏产业为核心产业。目前苏州市内的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区有四十多个创意产业园,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新区、吴中区、平江区、太仓与昆山。各区域有着不同的创意定位,其中吴中区和平江区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产业,其余则多为动漫、创意或工业设计等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并且动漫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1年11月26日,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揭牌成立。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是由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社会组织、文化创意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市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法人组织,它是政府同文化创意产业界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联合会将以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组织形式,更广泛地凝聚创意人才、推动项目建设、形成规模效应,不断提高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苏州市文化产业的整体经营和服务水平,促进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苏式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的视觉形象塑造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品牌策略、形象定位和设计策略三个方面。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苏式艺术设计元素可从苏州当地文化特色中延伸,了解相关设计作品的背景、形态、特色等,以整合性的思路拟定品牌策略。在设计执行时需要有鲜明的色彩意象和设计风格的定位。在后期制作选材或者形象定位时同时考虑实用与审美及市场推广的价值。

艺术设计类别庞杂,有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广告设计等。鉴于文章篇幅限制,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苏式艺术设计时以广告设计中的海报设计为例进行扼要说明。海报一般可分为商业海报、文化海报、公益海报、政治海报等,《苏州印象》海报属于文化海报范畴,文化海报和其他类型的海报一样都是图形、符号、文字、色彩等元素的分解与重组,不同之处它以传播特定城市文化为核心。

在借鉴国内主题海报设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苏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雄厚的商业经济条件等为《苏州印象》海报设计展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两年一度的《苏州印象》主题海报设计展,举办伊始便吸引了国内外设计者的广泛响应,目的是用海报设计形式宣传苏州的城市形象。《苏州印象》海报设计是融和苏州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典范,对宣传苏州、引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重视等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视觉元素的运用和创意方面着重表现江南水乡、风景园林、名胜古迹、古镇民居、工艺美术、现代都市等苏州特色文化。在表现技法上除了海报设计应当遵循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和图形设计的单体元素、多重元素、类似联想、元素替代和正负形的基本方式外,还将国画创作的传统技法及数码特效的现代美感或独立呈现,或交融阐释。曲、静、空的意境,淡、儒、素的雅境,自然与人类、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统一等将苏州的城市文化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苏州印象》的主题形式随着城市的变迁得到不断地拓展,《苏州印象》已成为一种诠释非物质文化的物质文化载体。

四、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苏式艺术设计的创新之路

苏州市建设“文化强市”共有六大举措,分别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代传播体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文化对外交流等六大工程。艺术设计的宣传形式无疑在六大工程实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适应当代全球城市竞争的重要举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苏州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是优化苏州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苏州发展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国际化提升的重要历史时期,应当从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有苏州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

构建优良的政策环境,深化苏州文化体制改革,加强苏州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宣传、包装等工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产业化程度、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程度;提高文化企业的产业集群能力。充分开发、利用、保护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和苏式艺术设计行业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培养和储备创新人才。真正让世界了解苏州,让苏州走向世界。

五、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共同发展,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可以促进艺术本身的再发展和艺术人才潜能的进一步挖掘。社会将逐渐形成重视艺术欣赏、认同艺术创新,并强调培养艺术人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氛围,为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苏式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壮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世忠.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J].黑龙江史志,2008(11).

[2]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第8篇: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性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示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发展研究 创意产业背景下宁波自主品牌的设计与创新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 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关东文化背景下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甘肃民间美术的产业化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产业化研究 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汽车造型设计风格 中原文化背景下的河南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明信片的发展趋势 创意文化背景下的生活陶艺产业策略研究 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背景下的设计创意产业研究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产品造型研究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下室内设计的科技艺术创新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的高校艺术教育研究 产城融合背景下常州市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创意背景下的辽宁高校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研究 文化创意背景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曼妙钧瓷会唱歌》中载:中国书协王连真曾以“玉涯金声”、“波诡云漫”来抒发钧瓷的神奇。

参考文献

[1] 晋佩章.中国钧瓷艺术[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07).

[2] 姚伟钧,等.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3] 赵娟.文化交融背景下的设计创新[D].江南大学,2008(03).

第9篇:文化产业设计范文

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历来所尊崇的思想,因为这不仅是儒家与道家所接受与赞同的观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渊源的体现,其中包容性与和谐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展现,其中包容性的衍生就体现为多样性。将“和”的思想融入进工业产品设计中,就能体现出工业产品功能的统一性与造型的多样化,并使人、社会及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出来。而工业产品设计的平衡、对比、对称及统一等都是为了将视觉方面的和谐体现出来;工业产品中色彩的运用则是体现出色彩的和谐性;工业产品造型中几何化形态以及线条比例的处理则能体现出一定地域文化特征。

二、工业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基础

文化是通过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而成的,它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华,而且它也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前途。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灵魂,但凡是优秀的产品设计,总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含在其中。作品设计不光是物化一件产品的形态、一幅广告,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将一种新的文化与新的生活方式生动的体现出来。

2、工业产品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想不断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下去,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载体,其中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工业产品设计就是一种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载体。工业产品设计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体,它不仅体现了文化精神,也将地域、时代、民族等文化特色与文化的面貌反映了出来。工业产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是为了促进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将历史的文化现象在这样一条“发展”线索下连缀成一个体系,且这个体系能够有效的将联系与发展体现出来。

三、工业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促使其精神追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我国设计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其中也有许多设计成功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工业产品,比如:

1、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

曾经在设计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时,总共经历了北京奥组委的三次筛选,最后在全球的388个竞标方案中成功脱颖而出,并成为工业产品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在08年这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中,不仅火炬整体的设计元素采用的都是“祥云”这样一个传统纹样,同时还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书卷的造型来设计火炬的形态,将火炬设计成为了一个“卷起来”的形态。其中,此火炬中,书卷代表了中华文明,祥云代表了祝福,有机的将两种设计元素进行结合,产生了一个同时饱含本土化与全球化特征且优秀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除此之外,奥运火炬的包装中也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韵味,其包装是一个木质的盒子,中国传统的木箱是其形态设计元素的来源,外加两个金属的搭扣,显得古朴而又厚重,用金黄的丝绸作为盒内的软装饰,不但对火炬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又体现出了皇家的高贵。这样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不但中国人自己看了喜欢,而且全世界的设计师也都认可这项设计,且这样的设计也将北京奥运会的喜悦与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了全球人民。

2、联想的奥运“祥云”笔记本

在以前,不管是国内的笔记本,还是国内的笔记本,外观都是黑色面板、方盒造型的。但是这款由联想推出的奥运“祥云”笔记本,整个产品都是利用传统的贵族金黄色云纹作为点缀,并运用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作为其整体色彩,是想将吉祥的语意传达给人们。而且这也是一个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成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标志性作品,在此现代产品中结合了传统的色彩及纹样符号,改进了传统的笔记本造型,成功的让奥运“祥云”笔记本成为了奥运的一个艺术品及珍藏品。

3、中秋月饼的包装

在我国,中秋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亲人们团聚的时候,且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心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月饼就是必不可少的食品。近年来,月饼的包装不仅越发的精美,而且种类也是日益增加,但是不管月饼的价格如何,包装效果如何。月饼的包装始终都是将蓝色、黄色或是红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其中蓝色表示夜色,黄色表示月亮的颜色,而红色自古以来在中国表示的就是喜庆的颜色。除了包装的颜色之外,通常也会有几句古人的诗词印在月饼包装上,对节日的气氛进行进一步的渲染,也体现出节日的重要性与传承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