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

第1篇: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语文教学 开展活动

俗话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对课外阅读做了量的规定,还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做了指导性的规定。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那么,如何做好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需要,才会积极、有效地去阅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通过讲故事,把书介绍给学生。教师讲到动人的地方时,可暂停讲解,以激起学生“欲知后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第二,配合班级、中队活动,把书介绍给学生。如通过主题活动、赛诗会、故事会,把相关优秀书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为活动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参与活动,就能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要。

二、结合语文教学,指导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不断探索,试图建立一个以课本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课内外阅读互相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系统。这既可为教学创造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又可将课外阅读作为巩固、运用课内所学知识的积极手段。由于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互相联络,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诱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可以把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中心内容一致的课外读物,先安排课前读,作为学习课文的铺垫,学完课文再提出新的阅读要求以加深理解。例如,配合《负荆请罪》阅读《史记》(小学生版)。教师课前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即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但这些课文并没有介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史记》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第二,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知识有拓展的课外读物,安排在课文学过后阅读,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学了《三亚落日》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海上日出》;学了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西游记》。第三,对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课外读物,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内进行。如配合《草原》阅读《野马西风》等介绍草原风情的文章,引导学生介绍文中草原人民的习俗和其他民俗风情。第四,那些与课文文体或文章的写作特色相同的课外读物,可结合读写训练相机进行,使学生触类旁通,进行读写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如配合《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大鹿岛游记》等游记文章,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游记的写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课文阅读,按实际需要,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般形式有:介绍读物、按要求共同阅读、读后讲述、专题讨论、读书情况交流、一分钟读书信息导报、集体读报活动等。

另外,为了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师还可以与学校或少先大队的活动结合,组织以下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等。

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摘录笔记,摘录好词佳句;二是提纲笔记,侧重于提挈作品内容;三是心得笔记,重点在写自己的阅读体会。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按照不同的年级,结合不同的读物,提出具体的要求。

总之,课外阅读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法、习惯,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才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在课外阅读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刘桂珍. 书香沐浴人生 书韵丰盈人生――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3).

[2]丁海艳.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4).

第2篇: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1 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带来的便利条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智能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已经逐渐普及,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这些智能设备已经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初高中学校对这些新鲜事物的到来避之不及、畏之如虎,个人认为大可不必,既然我们不能阻止这种潮流的产生和发展,不如顺应时展研讨如何合理应对、适当安排学生利用这些智能设备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如:在《鸿门宴》这边文言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文章摘自《史记》对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是有困难的,特别是一些日常无法解除的古解、物品时,如果通过正常教学,限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这些知识是无法展开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如果让学生在课外自行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查找,并以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形式,分两次让这些知识成为学生自行查找的学习过程,则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学习的过程当中对自己该兴趣的知识点加深认识,然后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扩展教学,可以让语文教学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阅读的环境

只有养成学生日常生活中自觉开展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升文字辨识能力、掌握文章阅读技巧,从而形成具有学生个人色彩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中,语文能力便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一样:“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的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所以,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让学生更便捷、更直接的接触“阅读”是语文教学需要面对的最直接问题。以长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首先,学校通过在班级、学生餐厅、校内广场、花园周边布置读书角的方式,让书籍成为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在户外为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阅读、在餐厅用餐过后可以阅读、在公园闲坐时可以读书、甚至在踢完足球或打完篮球休息时也可以在休息区读书,书籍由学校免费提供,学生可以在任意读书角通过手机扫码借阅并归还。其次,语文教师会定期在学生微信群和学校微信平台推荐书单,让学生在有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区分的阅读,并通过多种方式对阅读量大、收获大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和奖励,从而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主动从事和学习的方向。

3 细致调查学生的兴趣点并融入教学内容

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学生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这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极好的互助作用。所以,如果能够将学生的兴趣点也纳入日常教学的内容教学当中,会显著提升学生课外阅读量,比如通过在网上与学生广泛互动了解学生目前的兴趣集中在哪些知识点,从而有目的的开展专题教学,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前段时间开展的《味觉:甜――原始的需求》语文主题课就是根据学生对“馋”这一兴趣点开展的,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这类课程的开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引导,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提升阅读量的同时也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辨识能力。

4 长期稳定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渐培养学生刨根究底的欲望。可以从日(下转第62页)(上接第63页)常教育文章中的注释、书后的参考资料等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简要的介绍和引导让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自觉自愿的开始检索并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关注、喜爱的作者进行检索,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其他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作者在知识结构、内在气质、个性特征等方面或与学生的相通之处,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查找他们的主要乃至全部作品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觉的进行课外学习,在获得意外的收获后,学生会产生一种获得感,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

同时,阅读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每一次的重复阅读,都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收获,有定评的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节选一些文学经典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往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和展开讨论获得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也对语文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第3篇: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课外阅读 初中学生 养成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课外的阅读量,初中阶段不少255万字”,这样看来,初中学生每学期应该阅读不少于43万字,每个月不少于8.5万字,每周不少于2万字,每天3千字。这一要求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定下来硬性指标,也为中学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你会发现他们的阅读量非常匮乏。这也给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对指导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一些心得体会,以期给中学语文教育者以借鉴和启发。

一.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兴趣激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外阅读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因为初中学生感性思维比较强烈,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吸引学生,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就在课外书中,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注重课内外结合。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可以介绍他的其他经典散文作品,如《背影》,还有和当下流行歌同名的《荷塘月色》,让学生主动阅读;介绍老舍时,可以讲他很遗憾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进而说到他的文学创作中有名的《骆驼祥子》,选择有趣的情节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在讲《论语》十二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有关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成语大比拼,告诉他们《论语》里聚集了大量的这方面的成语,让大家下去寻找搜集,达到阅读论语的目地。只要老师心中想着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多介绍多拓展,相信学生会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朝着你预设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激发阅读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活动,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地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离不开优越阅读条件的创设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离不开优越的阅读条件的创设。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阅读教育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

首先,教师要详细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初中学生所推荐的课外读物,搜集调研各个学校的经验丰富的老师所推荐的书目,进行了整理分类,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推荐、指导。譬如,针对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汤姆.索娅历险记》《羊脂球》等作品;而对那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推荐推荐他们阅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如《寂静的顿河》《白鹿原》《家》《春》《秋》《边城》《雷雨》《人间喜剧》《哈姆雷特》《百年孤独》等,这些读物即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即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其次,还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推广阅读养成教育,比如建立班级读书角。调动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拿到班里与同学分享,让语文课代表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列举好书目,还经常鼓励学生少吃一点零食多攒一些零用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以弥补读书角书源不足问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并指导家长科学购买图书,指导他们多购买诸如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不要只局限于作文书。

三.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

经过多年的读书角活动开展,笔者发现很多班级的读书角建立后,学生的确对读书感兴趣了,但他们在书的选择上和读书时间的安排上却走向了误区。学生并没有按《课程标准》要求或老师推荐的书目买书,而是常常会把自己拥有的只要不是课本的书都带来,漫画、港台杂志、言情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等等成为了很多班级读书角的常见书目,从而导致了课外读物内容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必要时可以采取措施,以纠正片里的方向。

书目的问题解决后就是要知道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他们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的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因为,学生在阅读方法上很容易走入误区,他们会一味的讲数量不讲质量,一天就看完一本书,有的同学连下课时间也不放过,那种读书的热情值得肯定,但往往会是事与愿违,反而会收不到成效。那么如何利用时间阅读呢?可以要求要求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如周末放假时间,这样也利于写读书笔记。至于如何阅读,可以指导学生把语文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具体来讲,一般的课外读物,学生可以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以周记的形势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四.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可以尝试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在实施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两周或三周作一次检查,而不是放任自流。在每次语文课前可以尝试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分享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让学生体验到到阅读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还可以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故事会,如:神话故事会、名人故事会、寓言故事会等,让学生展现阅读成果,并且评奖奖励,维持学生阅读兴趣。

第4篇: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74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 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老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笔者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就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 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教师的正确引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笔者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笔者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笔者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 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重庆日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 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分为纸质书库和电子书库两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电子书库的创建是为了弥补纸质书库的不足。其具体作法是:班级注册一个公共邮箱,在网络上下载纸质书库中缺少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目,放入邮箱网盘中,供学生查阅。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 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 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比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 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第5篇: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课外阅读教学 模式构建 新课程标准

一、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现实意义

1.当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面临的窘困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语文的阅读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初中生三年课外阅读260万字的规定,激荡着广大一线教育者的心灵。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因素影响,语文课外阅读基本被教师和学生抛弃,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被割断。尽管,近年来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许多教师和学生也不同程度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教者们仍然心事重重,他们不知这260万字如何打下去,如何使学生内化它,如何检测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因而,在课外推广阅读这一想法始终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分析、理解、感悟的能力较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迟迟得不到提高。

2.语文教师、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偏差

在当前的部分语文教师心中,课外阅读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而已,做不做,抓不抓都一样,有的甚至把学生看课外读物,当成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广大学生心目中,课外阅读是软任务,可做可不做。而且,由于没有得到教师恰当指导,学生随便捡书而读,加之教师无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恰当的检测手段,使学生漠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直到初中毕业后,都没有原原本本地读过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阅读书目。在较多家长心中,应试教育现状使他们也很难放开手脚“纵容”自己的孩子去接触经典名著,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捧读小说视为“毒瘤”。

3.国内外对语文课外阅读研究的不足

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

4.体现了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我国的教育正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考试题中把考查阅读能力作为重点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

二、构建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1.把握课外阅读的特征

(1)趣味专题性

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所谓“专题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促进个性的最优发展。学生对某一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后,就会萌生“一路追问下去”的念头,进行所谓的“专趣味题研究”。

(2)灵活开放性

语文课外阅读的灵活开放性表现在:阅读时间上,不受课内阅读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限制;阅读环境上,打破了课堂或教室的限制,阅读地点可根据阅读的需要灵活选择,如阅览室、路边等;阅读内容上,它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展,可扩展到各门学科,以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自主合作性

语文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表现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选择拥有自主选择权,因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合作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课外阅读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的统一过程,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要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明确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以教改实验为基础,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构建课外阅读基本教学模式

(1)分析课外阅读意义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渗透课外阅读的意义,讲清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明白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既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又是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2)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环境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安静整洁、光线较好的阅览室等,同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通过自身榜样、同伴榜样的树立,逐步在班级中形成争相阅读的浓厚氛围。

(3)构建课外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组合前要考虑到阅读学习的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4)推荐课外阅读读物

我们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读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读物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如中国四大名著、外国名著及贴近学生生活的青春类书籍等就可以推荐。此外,也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己来推荐,教师把关。同时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5)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提出四种读书法:①信马由缰法,②蜻蜓点水法,③囫囵吞枣法,④改弦易辙法。阅读时,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读物的内容及自身的阅读需求,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精略结合法、读写结合法等。

(6)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组织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强化阅读习惯的形成,如竞赛类活动、讲座类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

第6篇: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知识、培养审美情趣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获得语文知识无外乎两条基本途径,即课内途径与课外途径。学生要积累基本的语文知识,最根本的途径在于课内,即通过语文教师的规范化教学,让学生们达到识字、解词,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训练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有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对优美的课内文章的阅读,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但可惜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手段甚至于教师个人的审美能力的限制,也受到语文课本这种知识载体的篇幅的限制,根本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内获得充分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于是乎走出课堂,争脱有限制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学生一个自由阅读与审美空间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势在必行了。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堪忧

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审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不幸的是,学生的自主阅读与审美却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掣肘。其一,现行教育的急功近利的评价机制是扼杀学生自由阅读与审美的元凶。现行的教育体制一贯奉行唯分数至上的原则。谁考的分数高,谁就是胜者、强者,否则就是败者、弱者。这样,就无形地对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上形成一种只重视书本知识积累,而轻视语文素养提高的习惯。大家一致顽固地认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识记高于一切,这种习惯的形成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尤为不利。如果自小学开始学生不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无形地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其次,绝大部分家长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始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心存芥蒂。他们认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是不务正业,课外阅读的书籍就是“闲书”,阅读“闲书”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于是,这些人往往视课外阅读为洪水猛兽,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就出现了没收甚至撕毁学生课外书籍的家长与教师。最后,外界的诱惑往往分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网络、游戏往往对学生,尤其是对辨识能力不强的小学生产生不可抗拒的诱惑。他们往往愿意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网络游戏上,也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偏向于阅读之中。更何况又无人给他们作出规范!笔者曾在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中做过一次有关阅读的问卷调查,小学阶段阅读了十本以上课外书籍的学生不超过百分之十!初中阶段阅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尚不足百分之五!

三、小学生如何开展课外阅读

第7篇: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地位 评价 前景

课外阅读具有课堂阅读教学无法取代的作用早已成为共识,而课外阅读状况堪忧由来已久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课外阅读在课程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怎样有效评价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的出路与前景如何?对此,笔者摭谈一二。

一.课外阅读在课程中的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的相关规定有两处:“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两段文字分别出现在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中。这似乎明确了课外阅读的地位,也即课外阅读是必修课程的一部分;但同时又留下众多疑惑:

1.必修课程修完是否意味着课外阅读的结束?

2.选修课程教学中要不要进行课外阅读?

3.必修阶段与选修阶段的课外阅读是否应该有所不同?

4.课外阅读是否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来设置?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必修与选修课程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课外阅读活动本身应该贯穿语文课程学习始终。《课标》对课外阅读的相关规定仅现于必修课程的表述中有待商榷。如果说150万字阅读量是要求学生在必修阶段完成的,那么,《课标》对选修阶段课外阅读量也应明确;《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量有规定,对课外阅读的质也应提出明确目标。

课外阅读是否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来设置可能还有很多问题要探讨,但明晰课外阅读在课程中的地位,廓清笼罩在课外阅读身上的层层迷雾,为教师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活动从而改变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是作为国家课程基本纲领性文件的《课标》应该担负的责任。

二.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评价

《课标》对课外阅读的实施给出了建议,也给出了相关参考书目,虽然仅限于必修段,但这还是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法及内容上的指引。不过,如何有效评价课外阅读活动却似乎又是一个盲区。

《课标》在评价的根本目的、功能、主体、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原则说明,对必修与选修中的阅读鉴赏从评价角度方面分别做出了规定,但独独没有提及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的评价。唯一能找到一点线索的是这样一段文字:对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所写的读书心得或小论文,以及文化专题探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展示、比较,做出总体评价,也应兼顾学生在参加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调查考察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中应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参与程度、探究方法及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考虑。这是对选修课程中文化论著研读的评价建议,而课外阅读显然不等同于选修课程中的文化论著研读。《课标》在课外阅读评价上的“不作为”势必让现实中无序、随意的课外阅读依旧“无所作为”。

同为文本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的评价角度虽自可相仿;但各自阅读目的的不同又决定了其评价手段和方式应有所区别。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写书评、读后感”,还是“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过程性评价往往成了唯一选择。从这一评价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但对于“知识和能力”等认知水平方面的情况就可能知之甚少了。但是,任何评价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在课外阅读的过程性评价中引入终结性评价就很有必要了。

笔者曾在高一与高二的五个班级做过相应实验,其操作方法大致如下:为检查学生一个学段整体阅读效果而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可以以开卷考试的形式呈现,学生只能携带所读的书和读书笔记,每位同学须在一节课内完成一道针对自己这一学段所读的书(从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而拟定的论述题,其考查方向在学段初始由教师依据学生所选书目、学生固有水平等情况而定并与相关阅读指导说明一并告知,其考查结果将与课外阅读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共同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附论述题及作答文字(节选)如下:

39.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请陈靖熙同学选取《目送》中的文章试证之。

43.请李舒扬同学结合《瓦尔登湖》谈谈你对“怎样使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的理解。

72.请薄淞尹、徐睿同学任选一题作答。(1)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人名,并从中选择两位人物谈谈你对她的认识。(2)结合《红楼梦》原著中宝黛间的故事谈谈你对“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的认识。(3)结合《红楼梦》原作谈谈你对“色即是空”的认识。(4)读《红楼梦》而不落泪,古来少有。结合原作谈谈你的泪为何流。

(1)……黛玉个性善感、不够大气。“春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是黛玉的真实写照。她落泪吟唱“怪奴底事倍伤身,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她忧伤感叹“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更何况黛玉身体不好,恐不能为贾家开枝散叶。于是,尽管她与宝玉真个儿两情相悦,也只能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成为凄凉咽气的悲情人。可怜那最后一句话都没能说出口,只留下一个迷似的“宝玉,你好……”(薄淞尹)

(4)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读《红楼梦》让人落泪,为孤独,也为痴情,更为那易碎的美好生命……用一首诗作结:有情原比无情苦,生死相关总在心。也是前缘天作合,何妨黛玉泪淋淋。(徐睿)

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种意在全面检测自身课外阅读效果的终结性评价非常欢迎,从上述学生回答的部分文字中也可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语文能力得以充分展现。仅依靠过程性评价来推进课外阅读存有先天缺陷,相较于此,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引入终结性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评价方式。当然,终结性评价方式如何优化又是另外一回事,在此不讨论。

三.课外阅读的出路与前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有这样的话: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阅读关乎个人、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调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各国之首,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美国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文科,他们认为广泛阅读将开阔人的视野,为将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提供无限潜力。以色列的犹太民族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在20世纪645位诺奖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在各个方面的实力自不用多说,其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大多是接受本土基础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通过阅读所培养起来的开阔视野、思考能力等不只作用于学科本身,更有意义的是它直接影响了人的发展,正如朱永新所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美国等国家重视阅读而取得的教育成功,值得深思。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如何担负起其应有的责任,如何真正改变现实中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已刻不容缓。

不得不承认我们并没有犹太民族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德国人“读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的优良传统;我们没有俄罗斯的《民族阅读大纲》,“国家阅读节”也还犹抱琵琶。那么,课外阅读的出路与前景究竟如何?

在考试文化比较发达的当下中国,将课外阅读直接引入高考是否可行呢?江苏、福建等省的高考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对于扎实推进课外阅读的影响不容小觑,虽然在考查的范围、深度及评价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英国“莎士比亚教学”的做法,选定《红楼梦》这一级别的作品,对各阶段和各年级的学习框架及学习目标作出规定呢?

另外,课外阅读“等级认定”若不只停留在学校行为层面,而是上升为国家行为的话,那课外阅读又将是怎样的一副面貌呢?

第8篇: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读写

语文教学大纲中曾经指出:“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的获取,阅读是主渠道。现在,我们正处在知识激增的信息时代,只单纯地凭借一套教科书所提供的范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奏效的。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大量的、各方面有效的课外阅读。因此,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外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强化。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吸纳新知、增加积累、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明确阅读任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阅读的最佳动力。如何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呢?教师要尽快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在新生进校后,首先召开学生会、家长会,对他们宣讲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指导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围绕一定的阅读目标,给学生列出本学年学生要读的书目。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如童话、小说、散文等,并且还要切合课文内容拓展,把精彩的故事片段讲给学生听。往往在学生听得入神时戛然而止,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同时也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想课堂学得好,课外就必须加强阅读。

二、为学生选择健康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读写

古今中外的名著很多,如何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呢?首先,指导他们选择内容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书;其次,指导他们选择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深浅适宜、能被他们所接受的书。为此,还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有计划地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第一讲内容:《泛读》《精读》《速读》。第二讲内容:《怎样摘抄精彩语句》《内容提要的概括》。第三讲的内容:《小说常识》《读小说要抓三要素》。第四讲的内容:《小说的主题如何理解》《人物形象如何分析》。第五讲的内容:《读后感的写法》。让学生每个假期从老师规定的篇目中选出一部认真仔细地读,读后按老师指导的重点,要求完成读书笔记。

三、课外阅读的效果

第9篇: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 整合; 延伸; 活动;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41-02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七项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我针对这项目标,确立我校语文组课题为“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校实验教师锁定课题既定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和研究实验。在探索、摸索的实验过程中,有些收获,现与各位小学语文教育同仁探讨。

1 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

在实验阶段中,实验教师精心研读课题的研究方案,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实验教师的观摩课堂上,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例具有示范性,真正把课外阅读引领进课内,探索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得益多:学习兴趣浓、阅读广泛、情感流露真实、学习质量普遍提高。各年级参与研究的老师所开的课围绕“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课题,精心设计课例。

1.1 抓住课文重点句段,整合同题材、同类型的课外语句。

如:江平英老师的《花钟》一课,就抓住课文的重点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入地品词读句,品读出作者抓住花儿的形状进行描写,把花儿开放的样子写活了;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插入了课外同题材的描写花儿开放的美文让学生读,加深学生对语句的感悟,然后又让学生仿写。学生情感被牵动,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教学效果佳。

1.2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无痕整合课外读物。

刘铭荣老师的《少年闰土》一课,在课中让学生描画少年闰土的外貌特点,继而精心设计了一个填空;()的少年闰土。接着他又巧妙地说“少年的闰土的形象不但在鲁迅的心中是这样活泼可爱,在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鲜活的印象。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成长以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呢?”这一问一出口,马上出示这样的填空:()的中年闰土。这样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的思维开放了空间,让学生自发地产生阅读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对课外的文章《故乡》产生了阅读兴趣,《故乡》这篇有关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就很自然地走进了课堂,不娇柔不做作,就“随风潜入夜”般“润物细无声”。

1.3 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整合名言、警句、格言。

曾俊盛老师的《草船借箭》文题设计新颖独特,通过用四字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不得不读《三国》,向整个作品引申。

雷继梅老师执教的《匆匆》则紧扣珍惜时间这一主题思想进行大量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的阅读,即让学生明理,又让学生积累语言。

1.4 以课文为契机和阵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多翻资料,多查阅一些有用的书籍,多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著作,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江雪清老师执教的《太阳》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和有趣的传说《后羿射日》,学生对太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知识的储备。课题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们认真写好教学案例,撰写教后反思,每节课开完之后都有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评议。

2 结合课堂开展各项专题读书活动,整合课外读物,培养读书习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2.1 在课题实施中,课题组首先要求各位实验教师先分年级定好阅读计划并制定好开展专题活动的方案。低年级的老师主要从识字教学生活化趣味化,开展课外识字活动入手;中年级的教师以发展学生阅读词语水平,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突破口;高年级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经过实验老师的反复探讨与研究决定分年级开展如下阅读活动:

①低年级开展“聆听阅读”半小时和“识字乐”、做“识字剪报”活动。②中年级开展“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的美文诵读比赛活动;做“我的阅读收获”卡;做阅读小报; ③高年级开展“经典文学诵读”半小时、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读书乐演讲活动;写读书心得;编辑“我的阅读书库”;收集积累美段、美句等活动。

2.2 有计划地组织各年级学生读书活动,如低年级“古诗、拼音故事”读书月、中年级童话阅读月、等高年级美文读书月。并且做到“重过程、讲实效”,努力使每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各有所得。我们的读书活动以月为单位,分四个阶段进行:①、泛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广泛阅读,大致了解阅读内容就行。②、精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能够读通、读懂、读出文中表达的意思;理解阅读内容,并能进行赏读。③、研读阶段(适用高年级)。主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深入研读,写出读书心得。教师因材施教,适当点拨,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④、总结阶段。主要通过举办“读书收获”小报展示、评选“读书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投入再阅读阶段作心理准备,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

3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

3.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读物,因我们市的书市的原因,孩子可选的读物不多。

3.2 教学中虽然重视资料的收集与取舍,资源的整合,解决如何利用资源的问题,但是发现学生仍然是无法根据课文的内容有效地取舍,长篇大论地抄写下来或背下来。

3.3 教学中如何教学阅读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