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精选(九篇)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第1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桥梁工程;课程设计;MIDAS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93-02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既是土木工程交通土建专业教学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程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桥梁工程课程所学知识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桥梁结构设计的能力。以梁式桥课程设计为例,要求学生掌握梁式桥计算的全过程,其不仅加强了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的构造设计、计算方法的学习效果,而且也是对于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的一次实际应用,同时也毕业设计的基础。

一、现有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的课程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脱节。在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中,大型的有限元分析软件逐步取代了手工计算和设计。常用的桥梁有限元软件有ANSYS、MSC、MIDAS等一系列软件,这些软件以其强大的数值、分析运算功能、生动形象的图像处理能力,代替了传统方式下用笔和纸进行的设计操作。现有的设计课程中用笔、纸完成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方式与时代脱节,大量应用电算技术成为一种时尚。有限元软件应用的辅助教学方式既为设计类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同时也对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其对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辅助教学的重要性越发突出。

2.对于设计成果是否符合要求缺乏判断。现有的课程设计仅仅采用手算模式,一旦设计成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学生往往仅改结果,对于过程并不加以修正,而MIDAS这一类设计软件均引入了我国现行的设计规范,对于设计成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一个刚性的判断标准,一旦设计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须全过程修正方可通过计算。

二、MIDAS软件引入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优势与实践

1.MIDAS软件引入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优势。为了解决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中所暴露的问题,在课程设计中引入MIDAS作为设计工具,同时采用手算对承载能力进行复核,让学生通过做课程设计,了解实际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掌握结构设计的方法,并且通过设计结构的优化,真正达到基本训练的目的,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MIDAS软件在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中的实践。MIDAS系列结构设计软件为通用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要用到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等大量理论知识。特别是针对桥梁结构,MIDAS/Civil结合国内的规范与习惯,在建模、分析、后处理、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功能,目前已为各大公路、铁路部门的设计院所采用。根据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求,教学内容选定MIDAS系列结构设计软件中最基本的杆系程序MIDAS/Civil。基本操作过程训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MIDAS/Civil系列结构设计软件的基本组成与设计流程,熟悉各级菜单命令。其教学内容包括建模(前处理),即材料参数输入、结构离散化、边界条件与荷载布置等;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即按照现行的规范,对各种荷载进行组合并进行分析;结果(后处理),即导出设计成果、出图等操作。分析能力提高训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由基本操作技能向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其教学内容是指MIDAS/Civil在进行配筋计算与验算后,可以得到结构的内力、位移图形与表格,并且根据各种验算结果判断是否通过设计规范。由于软件的全部计算过程是隐蔽、看不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查看结果图形和文本文件,学会分析判断各工况下的荷载传递情况、荷载图、弯矩包络图、剪力包络图等是否正确,结构钢筋布置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水平侧移、裂缝、挠度等)是否符合规范、规程要求等。对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的设计结果,通过对所建模型进行修改,结构概念、结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对于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以及规范的理解能力大幅度增强。教师S课程设计的进度,可选在课程设计前提前组织学生传授、现场演示上述软件的功能、应用及基本建模、分析及后处理过程,并且辅助已经建好桥梁模型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于超静定结构,结构的受力与施工过程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会正确使用软件,还要求学生采用结合所学的力学知识对所算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过程进行检验,要求学生对于桥梁结构的定性分析应十分熟悉,必要时还应与简化的桥梁模型的手算结果相符合,以此验证软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为将来的结构设计、施工均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MIDAS的引入加强桥梁结构设计概念的教学。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往往会按照流程建立桥梁的模型,并且进行分析计算,但是对于计算的结果往往无法进行正确的评价,甚至找不出程序报错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来源于学生的基本理论不清楚,对于桥梁结构的特点、规范的理解程度不够。毕竟有限元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人必须成为工具的主人,而不能被工具所代替”,因为每一次对于模型的修改和调试都建立在对于桥梁结构的宏观概念上,所以学生在对桥梁模型的不停修改与调试中,对于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现行规范以及所学的各种力学等课程的理解不断加深,也更加有利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大结构的概念。

4.应用实例。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为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结构设计。该设计计算包括T梁截面尺寸的拟定、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的计算与效应组合、预应力钢束的配置、截面验算等。MIDAS提供视图、结构、节点/单元、特性、边界、荷载、分析、结果、PSC、pushover、设计、查询、工具等十三项一级目录。每个一级目录下均提供若干二级目录,MIDAS通过提供三维视图使得设计更为直观。如桥梁工程教学中对于截面尺寸的拟定给出的是一个范围,如T梁指出高跨比为1/14―1/25,肋宽为0.18―0.20m,从受力与施工角度出发,在支点处往往采用较大的截面尺寸,跨中采用马蹄形较小的截面尺寸,对于这些构造缺乏直观的现实。MIDAS通过材料和截面、节点单元输入进行截面拟定,相对于教材二维图形,其可以产生三维构图,从而表现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也便于细部尺寸的修改。尺寸拟定完成以后,确定边界条件,再按照课程设计要求进行车道和人群荷载布设,程序进行荷载效应计算与组合,PSC设计,完成预应力钢束的初步估计。学生可以通过查看各种效应组合下的内力图形,与手算结果比较,判断模型建立是否正确。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结构力学等基础课程的理解,更为今后施工、设计中的定性判断提供了基础。根据程序提供的预应力钢束数量以及结构的弯矩图,学生可以直观地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并对钢束的位置可以进行任意修改,直至结构通过程序验算。程序的验算是否可以通过施工阶段正截面法向应力验算、受拉区钢筋的拉应力验算、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验算等。MIDAS程序设定一旦设计不能满足现有规范的要求,则验算报错,这就需要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改,或者调整预应力钢束的数量、位置,或者调整截面的尺寸,这能进一步加强学生设计流程、预应力钢束的布设以及作用等教学重点的理解,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一步融合。

三、Y语

近几年,将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引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提前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带领学生熟悉并且应用有限元软件,对于加强学生的设计理念,调动学生的设计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对于培养学生对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学生毕业设计、加大实践教育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邵旭东.桥梁工程[M].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易壮鹏.“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100-103.

[3]王新忠,郭太平,文国华.桥梁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12-114.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MIDAS in Teaching of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Design

YANG Ri-hua,WANG Xin-zhong,HUANG Guo-p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Hunan 413000,China)

第2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摘要:将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审美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到教学中,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的一个趋势。主要介绍了《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课程的课堂建设和实施情况。并对该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美学;结构美;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06-02

一、引言

道路与桥梁工程是交通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生产力等综合国力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计算理论研究的进步和施工技术的迅速提高,道路与桥梁工程得到飞速发展。审美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具有意识性和对象性的特征。生活中有美的事物存在,就必然会有审美活动的存在。人类的审美意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是人类基于对生命及生活经验的掌握,获得的身心愉悦、自由和谐的心理状态。基于这样的一种需求,要求道路与桥梁工程不但满足实用性和功能性,还需满足美学需求,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应运而生。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是将工程与美学理念联系起来的一门土木工程专业选修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将艺术美与科学美联系起来,进行路桥美学的认知和探讨。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美的创造设计,也是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基于不同学校的学科优势,国内有些高校开设了《道路与桥梁美学》这门课程。因专业选修课的学时都相对比较少,因此有必要对这门课程进行课堂建设和优化概括的教学方法。文章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开设的《道路与桥梁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介绍。

二、课堂目标

在掌握美的本质,美的形态及原则基础上,将其运用在道路与桥梁美学学习和研究中。掌握公路选线美学原则,和公路平曲线、竖曲线和线形的立体结合布置原则,以及道路景观、道路设施、沿线绿化的合理规划和设置;掌握桥梁基本结构形式,各种桥梁结构形式的美学表达,桥梁结构的夜景景观、桥梁装饰、以及桥头公园等融入美学理念的设计。

三、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

1.课程内容选择的方式:第一章:美学基础。讲授美的起源、发展,以及美的研究对象和形态表现。第二章:设计美学理论。讲授的内容有:设计的概念、设计之美、基本色彩理论、色彩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效应。第三章:路桥美学理论。主要针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结合美学理念进行讲解,内容涉及:形式美的一般法则、路桥美学的视觉特点、道路美学的主要研究ο蟆5谒恼拢撼鞘械缆飞杓泼姥АV饕涉及城市设计概念、城市道路和城市的布局、城市道路景观的美学要求。第五章:公路线形设计美学。主要涉及公路选线的美学要求、公路线形设计的美学要求和特点、公路横断面的景观设计。第六章:公路设施设计美学。讲授的内容有:公路挡土墙、声屏障、隧道洞口、取弃土场、停车场等的景观设计美学,以及公路停车场、标识牌、照明设施、雕塑、房建设施的景观设计。第七章:道路绿化景观。主要涉及道路绿化的基本原则、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和城市道路绿地种植设计,公路绿化景观,常用道路景观绿化的植物介绍。第八章:桥梁本体美学。讲授的内容有:桥梁景观的特点和现状及发展,桥梁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意象分析,桥梁结构的美学优化、景观元素的CI。第九章:桥梁环境景观美学。讲授的内容有:桥梁夜景观美学和特征,桥梁夜景观的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桥头公园设计美学、桥头公园景观和定位分析,桥头公园设计的发展趋势。

2.教学方式的选择:本课程是一门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美学、景观、设计等多个专业知识交叉的课程。其教学内容的显著的特点是知识面广和实践性强。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而且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利用好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加强和学生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在课堂分享知识。并辅以课堂讨论和课外设计实践。课下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并辅以现场个别答疑和课堂统一讲解。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的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联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与桥梁工程,通过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场景和环境,联系道路的发展历史和中国桥梁的人文历史、以及现代道路与桥梁的宏伟壮丽,展示美学在其中的体现。通过鉴赏评价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具有直观和活泼的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3.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4.教学讲义:在该课程开设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道路勘测设计》和《桥梁工程》等专业课程,所以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课程内容中,着重加入了道路与桥梁工程与审美的探讨,并在内容上多采用图片和视频对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5.教学心得: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在讲授美学理论及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同时,选择从国内外著名桥梁和有强烈设计特点的路线进行讲解和分析。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在基于结构功能及科学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美学设计。该课程教学内容繁多,课上学时较少,教学实践表明课上让同学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加强与实际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实践内容,加深学生在课下对课上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展望

将道路与桥梁工程审美教育相结合,可以扩展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加强在专业基础上的审美能力,提升在路桥观赏和设计构思中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该课程的开展也有助于为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提供参考。在该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加入更多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和同行们一道继续深入交流并分享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桥梁工程综述[J].中国公路学报,2014,27(5),1-90.

[2]冯婷.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万敏.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桥梁建设,2002,(06):66-68.

[4]林选泉,张大伟,张芳途,刘月琴.桥梁景观CI理论及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02):11-15+4.

[5]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交通工程出版社,2009.

[6]范立础.桥梁工程[M].北京:交通工程出版社,2015.

[7]邵旭东.桥梁工程[M].北京:交通工程出版社,2014.

摘要:将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审美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到教学中,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的一个趋势。主要介绍了《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课程的课堂建设和实施情况。并对该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3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桥梁工程;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创新性人才

为适应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桥梁工程课程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培养策略,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进行了解,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工程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切入点,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导向,对桥梁工程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研究和探索。

一、我校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桥梁工程课程是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偏重房屋结构、岩土工程。该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存在课时偏少,实践锻炼效果不佳的现象。且目前该专业课程选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桥梁工程》一书。该书系统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悬臂与连续体系梁桥、混凝土拱桥等常用的中小型桥梁和桥梁下部结构――墩台的构造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该教材内容丰富,但是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让学生掌握全部知识。土木涉及的专业课程众多,学生尽管学得很杂但专业基A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对该课有厌学心理。

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特点

桥梁工程在课程教学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相比房屋、道路以及地下结构,桥梁工程课程的概念多,内容杂,用到的力学原理多,实践性强。第二,在桥梁设计、施工过程中涉及很多计算内容,不仅需要结合前期学过的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知识,还需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分、变分以及积分原理。第三,桥梁工程的课程学习与设计、施工等实际问题紧密相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实践应用融入理论教学,与时俱进,促进教与学,是桥梁工程课程教师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1.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精选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抓住主线进行讲解。选择桥梁工程课程中的四大篇章,即桥梁工程总论、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悬臂与连续体系梁桥以及混凝土拱桥进行教学。在理论计算方面,重点讲解简支梁桥的计算以及连续体系梁桥的结构内力计算,注重从原理上、方法上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并尝试编写我校的内部教材,经过2~4届的教学时间后出版。

2.教学内容整合与学时优化分配

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可对桥梁工程中的部分章节内容有所取舍,优化配置。比如,桥梁工程总论中的部分知识,如桥梁工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内外桥梁的发展史等可以挪到“土木工程概论”上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学习桥梁的兴趣,桥梁中涉及的主要受力构件的设计与计算,可在结构类课程中讲解;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需要用到影响线的概念,在结构力学中应将其纳入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总之,通过实现教学内容一体化,明确相关基础学科的教学重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为培养学生对桥梁结构的空间感,增强感性认识,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桥梁工程教学,实现所见即所得。比如,在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时,可采用三维立体图让学生对T梁的横断面连接、纵断面变化以及横隔梁构造有直观认识。而在介绍连续梁桥以及拱桥的施工过程时,则可在文字叙述、图片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视频播放来加深其认识。此外,建立桥梁工程教学资源平台与资料库,通过学生自学、线下交流、课后坐班答疑来实现,改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桥梁工程课程不仅理论性强,且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为培养出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以适应当前我国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在学时有限且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本文提出唯有突出教学重点,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时安排,发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第4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桥梁工程;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市场人才需求对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教学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化教学法使学生真实地参与项目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1]。与以前“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生应拥有的实用技能和知识创新,将课堂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现代校园中“素质教育为本”的培养目标[2]。

1.《桥梁工程》课程

《桥梁工程》是由桥梁设计原理和桥梁施工两部分组成[3]。《桥梁工程》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该课程的设置旨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的等前续课程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在施工技术员岗位按施工图完成实际施工、实现施工全过程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企业中发挥高技能、高素养。

2.项目化教学

《桥梁工程》课程非常注重工程实际性、十分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胜任“桥隧工”工作岗位最基础、最紧密的专业课程[4]。课程设计依据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建立起以真实施工项目为载体,能够实施“教学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课程。

2.1项目化教学前期调研

为了保证《桥梁工程》教学能够满足于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标准,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顺利掌握到相应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学校桥梁专业教师团队深入郑州铁路局郑州桥工段,进行企业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2.1.1“桥隧工”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对学生在《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方面的知识储备、能力素养、专业素质的要求等情况进行具体调研;2.1.2对工作岗位关于职业资格、职业道德要求、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要求等进行详细调研;2.1.3对《桥梁工程》开设内容的合理性、针对性和适用性进行细致调研。

2.2任务驱动法课程设置

《桥梁工程》课程设置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所调研的行业市场需要和完成“桥隧工”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素养要求,按照岗位工作内容设置了14个学习项目。分别为:绪论、桥面布置与桥面构造、梁式桥的设计与构造、简支梁桥的计算、拱桥的构造和特点、其它体系桥梁、桥梁支座、桥梁墩台、涵洞、桥梁施工概述、装配式梁桥的制作与安装、拱桥的施工、涵洞与墩台的施工、悬臂施工技术。每个学习项目都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仅对《装配式梁桥的构件制作与安装》学习项目进行详述,具体教学设计如下:2.2.1学习任务:装配式构件的预制工艺、构件的移运与堆放、装配式简支梁桥的安装、现场学习装配式梁桥的安装过程;2.2.2学习目标:理解装配式梁桥的特点和施工要点、掌握装配式构件的预制工艺、构件的移运与堆放要点、掌握装配式简支梁桥的安装工艺;2.2.3教师知识能力要求:具有扎实的《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知识,具备该专业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2.2.4教学材料:课本资料,图片和多媒体资料;2.2.5教学设计与组织:2.2.5.1装配式梁桥预制工艺、堆放和移运——借助图片介绍梁厂的占地、设备、材料等情况、阅读梁桥的钢筋图、主梁的配筋特点、介绍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并比较二者的区别、学习成品梁的堆放要点、移运设备需求等、课后学生讨论梁桥的预工艺;2.2.5.2装配式梁桥的安装——播放梁桥的安装录像、讲解梁桥的安装过程;③检查评估——编制梁桥安装测量设计书、梁桥安装施工组织的编写。

2.3项目导向法教学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共设计了5个学习情景,分别是桥梁结构熟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圬工结构的材料要求及设计。每个学习情景均做具体教学设计。以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为例,其具体教学设计如下:2.3.1计划学时38:理论教学时间18、实践教学时间20;2.3.2教学目标:2.3.2.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概念、材料要求和构造要求,了解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原理及步骤;2.3.2.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损失、掌握预应力钢束张拉控制应力的施工方法;2.3.3教学内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概念及材料要求和构造要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钢束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原理及步骤;2.3.4教学媒体:图纸、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多媒体、影像资料;2.3.5考核方式:学习态度10%、笔试40%、实践技能40%、口试10%。

结论

项目教学、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采用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岗位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训一体化的行动导向、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

参考文献:

[1]芮雪,杨琴.“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3,(6):41-43.

[2]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5~7.

[3]邵旭东.《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58.

第5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58-03

“桥梁工程”是中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目前各高校使用最多的几种《桥梁工程》教材中[1-3],混凝土梁桥和拱桥的篇幅较大,斜拉桥和悬索桥的内容则相对比较概略。限于总学时,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也如此。

将混凝土桥梁作为本科“桥梁工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合理的,这是因为混凝土桥梁在世界各国应用最广,在中国公路桥梁中占90%以上,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的桥型。讲授混凝土桥梁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师掌握其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备相关材料、设计理论与方法、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应当有高质量的《桥梁工程》教材。

一、 国内教材《混凝土桥梁》内容的框架及若干问题

目前,国内多种《桥梁工程》教材中[1-3],有关混凝土桥梁的内容大体相同,几乎都是“构造、分析、施工和工程实例”四部分,表1从教学角度分析了其中可能存在的若干问题。

二、 与西方相关教材及规范内容的比较

西方高等院校普遍不设桥梁专业(归属于结构工程类),一般也没有专门的《桥梁工程》教材,课堂教学以授课讲义为主,同时列出多本参考书。据笔者了解,在北美混凝土桥梁教学中推荐的参考书目主要有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C. Menn)[4],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M. P. Collins)[5],Reinforced Concrete: Mechanics and Design(J. G. MacGregor)[6]等,这些教材反映了西方混凝土桥梁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此外,涉及混凝土桥梁设计的主要规范,诸如美国AASHTO LRFD桥梁设计规范、欧洲Euro Code Part 2-2、欧洲Model Code 2010等设计规范,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参考书目。

(一)区分B区与D区的混凝土桥梁设计

在混凝土桥梁的设计分析中,应当将混凝土结构划分为B区和D区分别对待。B区是指截面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的结构区域,D区是指截面应变分布呈现明显非线性的结构区域。混凝土桥梁中的预应力锚固区、承台、盖梁、横隔梁等都是典型的D区(图1)。

在西方相关教材及规范中,对于D区的分析与设计,都采用基于拉压杆模型(strut and tie model)的设计方法。反观国内混凝土桥梁的教学内容,仅将混凝土桥梁按照受弯构件来设计(认为全部是B区),对于混凝土梁桥的D 区设计问题,几乎没有涉及。

(二)混凝土桥梁基于力流的设计方法

在中国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力分析时,截面分析法被当作唯一方法进行讲授。实际上,承载力计算的桁架模型与压力场理论(图2),一直备受西方学者推崇,并且是西方规范中的主流方法。

(三)概念设计理念

Model Code2010是欧洲FIB(前CEB-FIP)组织面向未来制定的混凝土结构规范,包含全寿命周期设计、可持续发展、基于性能的设计等理念,应逐步贯穿到桥梁工程教学中。

三、教材的改进

近30年来,国内《桥梁工程》教材除了跟随规范的修订作必要修改外,在内容及编排体系上未有大的改变。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桥梁工程教育应当着眼于知识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正如林同炎先生所提倡的“工程师应当不盲从规范,而寻求利用自然规律”[7] 。

(一)反映新的工程实践

随着桥梁工程技术在材料、设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更新,桥梁工程教学也应当适时反映这些工程实践,应当增加节段预制拼装和体外预应力等新技术。对于一些趋于淘汰的技术、构造及工艺,如锥销锚、镦头锚以及混凝土支座等内容,应当删除或弱化。

(二)反映新的设计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压力场理论、拉压杆模型等基于力流的D区设计方法,广泛见于西方混凝土桥梁相关教材。修订中的《中国公路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即将引入D区设计方法。因而,建议在《桥梁工程》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预应力锚固区、横隔梁、桥墩盖梁、基础承台等应力扰动区,应当采用另类设计模型。

(三) 加强概念设计环节

桥梁概念设计是近年来工程界讨论较多的话题,指工程师运用工程知识、经验与结构理论所形成的概念,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确定结构布置、拟定构造细节和判断计算结果。有必要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结合桥梁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分析及管养全过程,加强概念设计示例的讲解。

四、结语

客观地讲,国内的《桥梁工程》教材,普遍存在文字表述不够严谨、图形或公式表达错误等问题,某些数次再版的教材中,这些问题仍存在。相较于西方教材对基本理论的把握,对基本概念的系统性阐释,对基本问题的解读,对语句、图形及公式的细致斟酌,国内教材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内的一些建筑工程教材,对完善《桥梁工程》教材也有借鉴作用,如东南大学邱洪兴教授主编的“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建筑结构设计》[8-10]。该教材内容以建筑结构形式为纽带,考虑实际工程的一般设计过程,以“结构选型与布置计算模型选取与结构分析构件设计与细部构造”为主线,将不同结构类型贯穿起来。全套教材分为三册,第一册基本教程,用于基本理论的教学;第二册设计示例,用于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第三分册学习指导,用于课外研学。鉴于此,《桥梁工程》的定位应该在基本理论的灌输,依靠桥梁设计丛书来完成实践教学,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则有赖于后续学习。

总之,《桥梁工程》教材应努力做到基本、系统、翔实和严谨,通过提高自身质量获得权威性,被广泛认可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范立础.桥梁工程:上册[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姚玲森.桥梁工程[M].2版.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强士中.桥梁工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MENN C.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M].Birkhuser,1986.

[5]Collins M P,Mitchell D.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M].Prentice Hall,1991.

[6]MacGregor J G.Reinforced concrete: mechanics and design [M].3rd.Prentice Hall,1997.

[7]林同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没计[M].3版.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8]邱洪兴.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邱洪兴.建筑结构设计:设计示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邱洪兴.建筑结构设计:学习指导[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Concrete bridges teaching in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LIU Zhao, HONG Hao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P. R. China)

Abstract:

第6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作者简介:高燕梅(1974-),女,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桥梁教学及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e-mail)362639258@qq.com。

摘要:桥梁工程课程是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文章在探讨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出了扩展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桥梁工程;现代化教学及网络资源;多元化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6204桥梁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在土木工程类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鉴于现代社会对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桥梁工程课程特点

(1)课程内容繁杂。该课程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各类桥梁的计算理论、构造原理及施工方法,所涉及的知识点多,难点多,空间问题多,专业性强。

(2)课程综合性强。该课程以“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涵水文”、“工程地质”、“基础工程”等先修课程为基础,涉及知识面广,是对基础课程的综合、深化和具体应用。

(3)该课程内容以实际桥梁工程项目为背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二、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

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理论,熟悉施工方法与设计理论,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

桥梁工程课程对土木工程类道桥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都很高,也很重视。但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弱,进而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经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桥梁工程课程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基础,以及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如果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又缺乏重新学习的意识,就会越学越糊涂,以致丧失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知之甚少,往往导致学习范围偏窄,局限性较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时比较被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高燕梅,刘东现代工科院校桥梁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方式探讨

(2)重教轻学,学生参与性不高[1]。传统的由教师独占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3)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课程的教学学时都在缩减,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巩固已学知识,查阅文献,扩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缺乏这种意识,觉得自己已经听懂了课堂上的知识,完成了布置的作业,考试可以及格,就没有必要再进一步的学习。也有学生对课程虽有相当的兴趣,但缺乏有效的引导,不懂得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深化利用,自学时漫无目的,不知如何下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4)桥梁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2-3]。而目前的生产实习课时量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带着问题去观察和学习,对实际工程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也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工程实践的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

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一)多媒体+黑板教学

在桥梁构造和桥梁施工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必要且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大量的文本、视频、声音、动画、图片等教学信息全部融合在一个课件中,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强化了学生的理解力[4]。

教学案例1:简支t梁空间构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绘出简支t梁构造三视图:立面图、横断面图及平面图(如图1~2),然后根据图来讲解,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难度较大。但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程序生成空间模型展示结构构造(如图3),甚至利用动画显示的方法逐一分析结构细部,使学生感性认识大大增强,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图1简t梁半立面构造课件图2简单t梁横断面构造课件

图3简支t梁空间构造课件桥梁计算和分析理论教学以采用传统黑板教学方式为宜。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解,学生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时间思考、理解,乃至掌握。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一下演示出众多公式,即使教师慢慢讲解,效果仍不如前者好。

但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还是黑板教学,现今高校课程的教学方式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以黑板、多媒体为载体,在讲台上教授课程,这是一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知识的传播器,学生则成为一味接纳知识的容器。容器貌似被装得很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的水分被慢慢增发,最终所剩无几。这种教学惯性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专业人才创新品质的形成,因此对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更深入的多元化改革十分必要。 (二)扩展式教学

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系统、学校的图书资源(包括电子资源),引导学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然后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讲述桥梁工程绪论时,布置的第一个课外作业是观看“十九世纪七大工业奇迹——布鲁克林桥”,目的不但是要学生了解桥梁的发展史,更要学生学习桥梁专家们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

此外,教材的内容通常都是比较成熟、已成共识的知识,但对专业前沿动态的介绍相对较少,所以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掌握桥梁最新发展动态。例如,查阅中国杭州湾大桥、苏通长江大桥以及在建的港珠澳大桥的发展动态,对课本知识加以补充扩展,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些要求简单明了,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接受,学习兴趣也高。

(三)参与式教学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仅靠一些问答题很难达到作业练习的目的,所以在课程作业中可提供一些小的设计题目,将各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讲述桥梁方案比选时,选择典型地形、地质及水位条件的桥位,布置方案设计作业(如图4)。但实际上此时学生无法进行真正桥梁设计,因为具体桥梁的构造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未接触,他们只能绘出基本地形,初步了解一些概念,如该地形适合修建哪种桥型:连续梁桥、拱桥或者悬索桥等。

图4桥梁方案设计资料

在学习桥梁分跨及梁式桥构造相关知识后,学生才能根据书本知识,结合规范和已建桥梁资料,绘制出合理可行的梁式桥方案图(如图5)。同理,待学习拱式桥构造有关知识后,才能绘制出拱桥方案图(如图6)。在此过程中,很多零碎的知识点被串联起来,且操作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图5梁式桥方案设计(学生完成)

图6桥梁方案设计(学生完成)

(四)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

扩展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教师需要选择典型的、有启发性的、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以及难度适中的案例,帮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了解该案例方案及设计要点,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在对案例充分讨论之后,即可对案例作出总结,写出评析报告。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作出全面总结,肯定正确的观点,指出错误及存在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这种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述桥梁设计作用以及极限承载能力时,发生了哈尔滨阳明滩大桥超载导致垮桥事故(如图7),于

是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分析垮桥原因,由此掌握现行桥梁通用规范,了解现行桥梁设计中汽车载重以及垮桥时桥上汽车的载重。最初学生对四辆卡车就能压垮一座大桥很不能理解,但了解到在中国现行规范公路-i级的活载作用下,该桥的设计极限承载力为197.3t ,而阳明滩大桥垮桥时桥上的汽车总重已经达到485.185t,超出设计极限承载力的2.45倍,进而提问:如此超重的车辆为何会同时作用在桥上?管理方有何责任?显然,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该问题难度不大,操作性强。

图7哈尔滨阳明滩大桥超载垮桥图片

扩展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也可结合应用在桥梁施工教学中。桥梁施工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想的施工教学方式是实践教学,实地实习。但此方法难度较大,原因有三:(1)实践课时有限;(2)寻找多种桥型及多种施工方法的实习工地,难度非常大;(3)施工单位从安全考虑,不愿意一次性接收大量的实习学生。因此桥梁施工课仍处于纸上谈兵式的课堂教学状态。但怎样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施工知识呢?办法是利用网络资料,利用已有桥梁施工录像,以及各种桥型、各种施工方法的三维动态资料。选取其中质量较好的让学生观看,或者在课堂上分节段观看和讲解,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施工的认识,对其学习施工知识很有帮助。

参与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的结合。针对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设计讨论主题,主题应具备可操作性、时代性及开放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与学生应在课外作好充分准备,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开展课堂讨论[5]。例如,在悬索桥与斜拉桥学习中提出疑问:同样是缆索承重体系桥梁,但为何目前跨越能力最大的桥梁是悬索桥而不是斜拉桥?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请学生查阅已成桥文献,证实悬索桥是否真的是跨越能力最大的桥梁;然后查阅悬索桥与斜拉桥的体系特点、建材和构造特点及施工方法,最后进行讨论。讨论时首先请学生例证跨越能力最大的桥梁是悬索桥,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其体系特点、建材和构造特点及施工方法与桥梁结构的内力变化紧密相关,即使采用相同的建材,但悬索桥因为其构造和施工特点,决定了其跨越能力优于斜拉桥。

参与式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例如举办桥模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桥梁结构形式、受力、整体性、稳定性及细部构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加深包括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在内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桥梁结构模型除了在设计上要求有合理的受力形式并考虑材料特性之外,在制作过程中还要考虑结构的制作工艺以及对结构的细部构件、节点处理,以保证结构的受力与计算模型一致。制作工艺就是考查学生对桥梁结构受力性能的掌握,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构造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桥梁工程课程体系繁杂、综合性强、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教学要获得理想的效果,只能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但任何教学方式都不应该是对峙、排斥的关系,而是共存、互补的关系;并且教学方式的外延是非常广泛的,应该积极努力地去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如影视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等。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需要有选择地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及效率。实践证明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 洋,焦红波,赵顺波.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3):168-169.

[2]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5.

[3] 汪时机,李 贤,蒋运忠.“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73-276.

[4] 叶恒梅.多媒体辅助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2(12).

[5] 赵青.加强工程能力培养强化素质教育——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7):168-169.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for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in modern

engineering colleges

gao yanmei, liu do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r>

chongqing 400074, p. r. china)

abstract: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in civil engineering especially in road and bridge specialt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activity,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 expansion method, the participation method and the discussion method were proposed combined with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extensive network resources.

第7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basic vocational ability, around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contents,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to reform, after the reform course in vocational practice as the main line, let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bridge constru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of purpose.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Vocation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后,越来越着重课程内涵的建设,而衡量课程内涵建设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本课程能否提供给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课堂是课程的重要环节,所以通过课堂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并提高其职业素养是对课程内涵建设的有力响应。目前《桥梁工程技术》这门课程在课堂教学时大多采用“老师说学生听”再辅以若干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的模式,学生只能对教材上的内容有个模糊的概念,对于实际施工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方案甄选、技术交底、各工作岗位的协调能力无法得到锻炼。所以在《桥梁工程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新组织,针对上述三项职业能力对学生加强训练。

2 课程改革内容

(1)授课内容改革

高职《桥梁工程技术》课程大多沿袭本科的内容,培养目标放在桥梁结构的力学分析,偏向于桥梁设计,理论性比较强。但高职学校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桥梁施工的基本内容,所以这些授课内容严重偏离培养目标,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围绕施工管理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这一岗位要求,进行如下改革:

桥梁结构理论与工程识图相结合

桥梁结构理论讲解应该注意层次性,讲解的桥梁类型应该以工程最常见的桥梁类型为主,比如简支梁、连续梁、钢筋混凝土拱桥。讲授的理论知识以满足施工需要为目的,讲解重点放在桥梁在吊装和运营时受力特点、桥梁横向连接的装置及作用、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与桥梁受力特点的对应、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的转换、施工中容易出现的特殊受力状态等,并在讲授每种类型的桥梁时以相应的实际工程为例,通过讲解图纸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工程中上述理论知识是怎么运用的,同时要求学生计算施工图纸的工程量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识图能力。

桥梁施工工艺与技术交底相结合

桥梁施工工艺是桥梁工程技术这门课在讲解时一个重点,但是学生对于纯粹的施工工艺根本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效果很不理想。通过改革后,让学生首先掌握施工技术交底的基本步骤和目的,再让学生根据某一具体的施工工艺互相进行交底,这样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掌握施工技术交底这一基本职业技能同时还能加深对施工工艺的理解。

桥梁施工方案与项目管理相结合

对于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其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施工技术管理基本技能的人才。桥梁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承担了完成这个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讲解桥梁施工方案应该和项目管理相结合,比如在讲解现浇法与预制安装法两种施工方案时,应该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学生通过对施工图纸的理解组织施工,完成包括进度计划、项目组织、安全文明方案、以及支架搭设或吊装方案在内的施工方案。

(2)课堂教学改革

a. 教学载体改革

教学载体的选择要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必须起到理论知识载体的作用,其次要具有吸引力即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最后要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教学载体必须要多样性,可以选择教材、实际工程图纸、实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以及相应的实物模型进行组合。通过对教学载体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b.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必须摒弃以前“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以情景教学为主要方式。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成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角色可以选择目前工程上的“六大员”,上课过程中学生按照“六大员”划分成六个小组,针对同一个授课内容,每一个小组按照自己的所扮演角色的工作职责进行小组讨论,课外可以形成团队完成学习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最后各小组共同完成工程的管理任务。教师在课堂上需针对实际工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完成所布置的管理任务。

c. 第二课堂的延伸改革

传统桥梁工程技术第二课堂的教学主要是以参观工地为主,而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现场比较复杂以及学生人数的限制,这种第二课堂的学习只能是以观察为主而且也只能观察到施工过程中某个阶段,效果欠佳。现在提出的第二课堂延伸是指利用高职院校的实训场所,让学生完成桥梁上部结构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交底并自己施工完成该项目、并完成上部结构加载试验。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参与桥梁建设的全过程。这些是传统第二课堂中的工地参观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当然,实训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学校教学组织的需要,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尺寸和施工周期进行调整。

(3)评价方式改革

目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主要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局限在出勤、作业和回答问题这三个方面,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考核,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极不相称所以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之后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全过程考核,从桥梁上部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交底、所扮演项目技术管理人员角色的模拟、现场项目实施的过程一直到最后的期末考试都应该属于考核的内容,这样学生通过这个全过程考核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而教师也可以通过考核过程的细化分解了解学生的优势和短板,并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3 结语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对授课内容、课堂授课以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突出了“职业实践”这条主线,让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参与桥梁建设的全过程,并且兼顾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琛艳,沈建康.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8-60.

[2] 申燕飞. 高职应用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研究———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70-71.

[3] 彭以舟. 基于工作过程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研究[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4-47.

第8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创新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的号召,旨在培养前沿性创新人才[1]。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世界各国竞争突出,人才竞争更是明显,但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足。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提高我国国力的硬性要求,因此要发挥高校教育的主体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2]。近年来,我国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教育国际化目前已成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模式之一。进行专业课与选修课的全英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交流能力与专业课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出国深造打下基础,同时满足社会对具有高水平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随着国内“双一流”大学建设进度的不断推进和国内外高校在国际间进行合作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等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拥有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视野与创新意识。同时,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愿意到中国留学[4]。然而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和我国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课程水平大多参差不齐,同时大多留学生汉语基础薄弱,中文水平有限,因此留学生课程更多地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5]。可见,创新创业背景下全英文教学的推进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如何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翻转课堂可以提升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利用最新网络资源,优化分解课前、课堂、课后教学任务,在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同时,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可利用后台数据,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并分析线上学习结构,这有助于促进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特别适用于全英文教学这类信息量大、课前花费较长时间的课程。

一、翻转课堂在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师创建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中交流,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其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把教学过程反过来,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借助授课教师提供的相关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并在线上与其他学生及教师进行交流互动[6]。而课堂则变成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对于某些理论知识较多且晦涩难懂的课程来说,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其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而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授课的方法和习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出互联网在教育上的作用和优势,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7]。翻转课堂教学为性格腼腆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通过主动发言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普遍认为文字输入或语音发表观点比在教室上课发言时更容易克服紧张的情绪;认为课堂上教师不仅教授了语言知识,对于演示文稿PPT的制作经验传授也很有用;课堂上互动形式多而频繁,如随机点名小程序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活跃程度。同时对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翻转课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持续学习新的内容,激发学习动力[8]。此外,这部分学生还能利用最新的网络资源,学习效果较好。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线上教学资料丰富,其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分析线上学习的结果,轻松完成有迹可循的全过程评价,并能及时促进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通过把翻转课堂作为学习工具,学生将学习和新鲜感结合起来,可增强学习的热情[9]。因此,翻转课堂必将在目前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同时,桥梁工程这门课程与工程生产活动联系密切,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对工程实践的总结,这一特点为其进行全英文教学奠定了基础。桥梁工程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结构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相关的知识结合密切。同时,随着桥梁工程中所应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迅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许多的文献和报告都使用英语表述,所以在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形式进行。形式多样且针对性强的课前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输入内容,同时学生还能自行把握学习进度。以桥梁工程相关视频材料为例,学生可在课前反复观看,自行调节学习节奏。翻转课堂上进行的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语言形式的互动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全英文语言锻炼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其对桥梁工程相关各类知识的理解,进而可使其更好地掌握前沿的桥梁工程知识和技术。通过翻转课堂,从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思考可能会比仅从“课堂学习”去思考更有效果,这样可有效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将该方法应用到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中,有利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及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翻转课堂在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

课前,授课教师要准备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资源,包括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频、PPT等,其可将相关教学资源上传至班级群或各个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观看课程视频、PPT并完成课前练习。这里的课前预习准备工作与传统预习有所区别,一般需借助技术支持,即学生运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并且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因此教师不需要重复讲解桥梁工程基本知识点,而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答其存在的问题和疑惑。通过翻转课堂课前预习,教师可提前开展桥梁工程教学设计,明确学生理论部分与设计部分的教学目标,并进一步选择合理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应的线上测验。教师应把相关学习资源和有层次感的任务同步到线上,让学生提前了解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同时可以采取线上交流的方式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一定的讨论,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课中教学组织

课中,授课教师要通过探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常用的桥梁工程英文术语,进一步解决实际桥梁工程设计问题,对规范中涉及的设计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则要确定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独立或协作对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实践操作。由于课前预习的存在,教师可把更多时间放在桥梁工程课程知识点归纳、重难点总结上,且可引入实际的桥梁设计应用案例开展讨论和讲解。翻转课堂中,学生可针对桥梁工程专业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从而由被动听课转换为主动学习,教师则在旁起引导与答疑作用,并对学生课堂表现开展快速测评,最终依据各个小组汇报和测评结果集中解答学生探讨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际桥梁的设计工作,开展头脑风暴进行桥梁方案比选,并重视每位学生学习差异、长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讨论、沟通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指出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肯定学生设计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表现得较活跃,为了避免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授课教师需时刻把控课堂秩序,当然也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确定一名负责人维持讨论秩序,将讨论内容限制在与桥梁工程相关专业范围内。另外,在桥梁工程教学中,讨论需循序渐进,符合由浅及深的学习规律。为了促进全英文学习的顺利开展与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要熟悉每个讨论环节涉及的内容和技能,进而设定每个单元的目标,促使教学保持连贯性。翻转课堂不只局限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针对学生课前学习的问题、疑惑实时调整课堂讲授内容重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实现知识内化、巩固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桥梁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预评估快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的主要学习风格并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课后总结与考核标准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精心布置思考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开展进一步的课后讨论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桥梁工程相关知识完成专业知识外化及实际工程检验。比如,在讲述桥梁类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使其分别调研讨论所在城市中存在的梁桥、拱桥、斜拉桥等不同桥型,并开展实地考察,进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严格检查,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课后学生还应整理归纳课堂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并在线上进行分享交流,从而在发现问题、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桥梁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要在线上查看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学情总结,并根据反馈进行再次备课,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线上教学资源。此外,教师需建设与翻转课堂相匹配的课程考核体系。目前,传统的桥梁工程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这样的考核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针对专业知识点进行考核,对于全英文教学中听力与英语表达部分的考核不到位,且缺乏对学生创新性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桥梁工程考核评价标准,主张从单一专业知识考核方式向全方位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英文沟通与创新能力的考核方式过渡。具体而言,教师可将学生的平时成绩扩展为课前预习成绩、课堂讨论参与度及课后讨论与测试,进而全方位考查学生学习水平。课前预习可通过浏览学习资料时间及课前测试分数进行量化考核,课堂参与度可根据讨论时间与教师评价及小组成员之间评价进行综合评定,课后评价主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打分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对于期末考试,教师可设计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试卷考试,即通过全英文试卷考核学生的英文专业术语、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部分设计专题讨论,即教师随机分配桥梁工程相关专业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采用全英文作答,教师现场打分,或者针对某一地形信息,让学生论述科学合理的桥梁设计方案,以此丰富桥梁工程课程考核方式。教师也可将创新创业素质分引入考核体系,将学生参与的相关桥梁工程设计大赛、专业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作为加分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下桥梁工程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考核体系。

三、结语

本文介绍了创新创业背景下,如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前自学能力,将课堂上的思考提至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互相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与困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的“教师主导”转变为“师生探讨”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中,难免会产生许多困难,也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厌倦疲惫的消极心态,而翻转课堂的出现给桥梁工程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锻炼并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课前阅读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将疑问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交流,可大大减少学生在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中感到枯燥乏味的可能性。课中,教师依据学生的疑问进行授课并组织课堂讨论,将课堂教学变为课堂解疑,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在每堂课中进行解决,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做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结束后,教师布置思考问题,开展课后的调研与探讨,并建立与翻转课堂配套的桥梁工程课程考核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更清晰地了解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将授课变得更有侧重点,从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让桥梁工程全英文教学变得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彭苗.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J].大学教育,2021(1):168-170.

[2]聂发辉,吴道,夏敏峰,等.工程教育认证下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48-50.

[3]张洁,黄宏伟.“双一流”背景下全英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及建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3):57-61.

[4]朱宗渊.留学生能源与动力工程课程全英文教学和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13):149-150,160.

[5]李泓昊.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结构力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探讨[J].高教学刊,2017(2):77-78,81.

[6]布占宇.桥梁工程在线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8):173-174.

[7]郭丹丹,项健,肖光朋,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方式探索[J].四川建筑,2021,41(2):269-270.

[8]卞学字,孙婷,刘建旭.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1(33):110-112.

第9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桥梁工程”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具有专业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领域现实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总体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措施。

1.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大量实际工程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例如,在绪论中介绍桥梁类型时,结合大量的实际“桥梁工程”图片和文字介绍,加深学生对于实际工程的印象,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在介绍桥面铺装和伸缩缝类型时,着重介绍每一种桥面铺装和伸缩缝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特点,让学生对每一种类型的桥面铺装和伸缩缝细部构造有较深入的了解,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知识含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变教师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工程实用性为指导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实际工程的设计图纸和资料,结合专业教研室的设计图纸和资料,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实际工程相关部分的设计图纸、设计方法和设计要点、构造方法及措施,不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接触到实际桥梁设计内容,设计图纸的绘制注意事项,设计图表的格式等。这是一个生动的专业工程教育的例子,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期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在教学中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较丰富的“桥梁工程”课程内容,教师通过专题的形式对某一个相关工程领域的知识和内容进行综述,既具有知识型也具有趣味性,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例如,对缆索支承桥梁体系开设讲座,介绍缆索支承桥梁的发展历史,设计历史过程,现有成就和存在问题等,给学生增加了书本之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也为学生打开了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精讲专业工程案例,每讲完一种类型桥梁的内容之后,都通过专业的桥梁设计施工案例对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和复习,通过视频动画介绍设计施工过程,精讲专业案例,全面加强桥梁工程专业教育和专业认识,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专业案例是学生了解专业应用的一个比较好的形式,具有较全面的专业设计施工的内容,可以弥补专业实习缺乏的不足,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2.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介绍每个部分新内容的时候,采用向学生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出这一节新的内容,例如,在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之前,提问学生:当桥梁跨径大于20m之后,混凝土简支梁桥是否能继续使用,如果继续采用混凝土简支梁桥将带来哪些问题,有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发言并进行讨论,总结发言和讨论的内容后再引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概念,指出跨径增大后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解决方案,开始下一节内容的讲授。通过这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将更加有助于学生去总结先前学习的知识,并能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区别,加深对知识系统性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介绍斜拉桥和悬索桥内容时,为了对比不同类型桥梁类型在跨径上的适应性,进行桥梁类型方案的对比选择讨论,假设跨径在400m~600m范围,让学生提出自己设想的桥梁类型并说明采用这种桥梁类型的理由,让学生分组讨论该种桥梁类型存在哪些设计和施工问题,加深学生对不同桥梁类型跨越能力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指出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以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方式改革

以前,“桥梁工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理论考试或者小论文形式进行考查,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繁杂,理论考试只能考查一些基本知识点和基本计算方法,没有办法对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小论文的考核形式是在这门课结束之后,让学生选择一个题目,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综述和评论,通常,由于小论文的题目是一个比较窄的知识面,学生看的资料也是集中在一个课题上,写出的小论文虽然有深度,但是广度不足。以上的两种考核方式都无法体现对“桥梁工程”全面知识的把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采用了以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方式改革,新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综合形式出现,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小论文及研究报告综述,综合应用考试和建筑模型设计等。理论考试和小论文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课堂作业去完成,这样在每讲完一个章节部分的内容之后,就可以对这个章节进行理论考试,并以小论文及研究报告综述的形式拓展课堂学习知识,让学生在课下去了解这个章节部分内容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以研究报告综述的形式写出来。综合应用考试是对每一种桥梁类型提供设计资料,让学生去设计构思桥梁设计的内容,将设计的思路和内容以文字和图纸的形式表达,这是一项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和考核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筑模型设计是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通过对桥梁结构模型的制作,帮助学生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对建筑模型进行打分和点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一步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学生对“桥梁工程”实际施工方法的把握和明确,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提交的建筑模型经过修改优化后也可作为相关的建筑模型设计比赛的参赛作品。

4.课程设计改革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用两周的时间对某种跨度的桥梁上部结构进行设计,提交设计计算书和手绘的设计图纸。课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专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学生专业实践的不足,通过两周的设计工作锻炼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往在课程设计中布置的设计任务是以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布置一个设计题目作为设计任务,这样,在两周设计时间后一个小组所有学生提交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无法衡量一个小组内每个学生提交设计的优劣,一个小组中有的学生做,有的学生不做,反映出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程设计的锻炼实践效果不明显,只有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实践效果,首先精心准备课程设计任务书,做到每个学生一个设计题目,通过变化设计条件,如桥梁上部结构类型的变化,跨径变化,混凝土材料的标号变化等,使每个学生的设计初始条件都不一样,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去做自己的课程设计,这样的做法明显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了学习风气,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加强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在学生初步拟定截面尺寸、设计计算、整理设计结果和开始绘图这几个时间节点特别加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正确进行桥梁上部结构的设计工作。最后,加强对设计结果的点评工作。以往学生提交的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经过评阅打分之后就结束了课程设计,但是这样学生并不能了解自己设计结果的优劣和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没能帮助他们改正设计中的不足和提高设计水平。因此,对设计结果的点评工作不可缺少,并且需要加强这部分的工作:对每个学生提交的结果逐一检查,记录下该学生设计的优点和缺点,整理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先讲共性的问题,再逐个点评学生设计工作的优劣。通过对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了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不足。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