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环境工程的理解精选(九篇)

环境工程的理解

第1篇: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生态工程原理;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环境问题;对环境的影响;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从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遭水体环境的影响、对周遭空气质量影响、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产生噪声污染与各种废弃物。那么,水利工程为什么会对以上四个方面造成影响呢?以下将具体阐述。

(一)在施工单位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时首先需要拦河筑坝,这会导致部分区域被拦截下来的水源所淹没,从而在抬升地下水位的同时,致使土地盐碱化现象的出现。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往往直接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流之中,这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质量,造成大面积水体受污染。并且,在拦河筑坝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造成水体分布不均匀现象的出现,从而大量减少下流水量。这将严重影响下游居民的生活用水。

(二)由于施工单位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在运输原材料以及进行开山炸石等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而影响了空气质量。同时,施工机械工作时所产生的废气与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共同造成了对周遭空气的污染,从而使得空气质量快速下降。这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现场附近的居民生存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进而使得施工人员与附近的居民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等疾病。

(三)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工作时,常常需要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进行施工工作。这就使得并未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制的施工单位经常会出现浪费土地资源与胡乱处理水利工程废弃物现象的出现,这对施工当地地质环境的影响是异常严重的。并且施工单位进行拦河筑坝与开山炸石等施工工作,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当地的地质构造,进而为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因而从整体上来看,水利工程对当地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需要施工单位切实予以解决。

(四)在施工单位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频繁地进行车辆运输以及开山炸石等工作,这会对水利工程附近的居民造成极其严重的噪音污染,从而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以及生活质量;同时,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并未及时并且恰当地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处理,这会对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以及水体质量造成污染,从而引起其他生态污染问题的产生。所以,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恰当的手段予以有效解决,从而才能满足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根本需求。

二、生态工程在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当中应用的原则

在水利工程当中应用生态工程原理,一般需要遵循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原则、共生互补的原则、循环再生综合利用与主体空间利用原则、时程需求协调原则等四个基本原则,下文将就这四个原则进行分析。

(一)所谓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原则,主要指的是施工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要协调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才能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在加强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规范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以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水利工程施工对周遭环境所造成破坏。现代化社会要求施工单位转变思维方式,注重对施工现场以及附近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充分遵循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原则。

(二)从一般情况下来讲,共生互补原则主要指的是施工单位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要遵循合作共存、互惠互利原则,以切实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才能够在水利工程施工时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才能够有效减少水利工程施工时的社会资源消耗。并且,施工单位在遵循共生互补原则时,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规划管理工作,继而才能够协调好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原则一般指的是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在遵循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原则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剩余的施工材料进行充分利用,继而才能够达到节省资源与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并且在充分遵循主体空间利用原则的基础上,施工单位要结合施工当地生物种群分布规律合理地安排生物种群,从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效解决施工现场空间组织结构的问题。进而在合理规划、统筹全局的前提下起到保护周遭自然生态环境的效果。

(四)施工单位遵循时程需求协调原则,需要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时观察并且协调好因子量值与施工工期、运行期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生产能力,能够有效提供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所以,施工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充分遵循以上所提及的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原则、共生互补的原则、循环再生综合利用与主体空间利用原则、时程需求协调原则等四个基本原则,从而才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针对上文提及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生态工程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原则,施工单位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到水利工程当中来,从而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一)在水利工程施工施工的前期,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数据的勘测收集工作,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要综合当地的地质结构、自然资源等勘测数据进行短期以及中长期的规划,从而才能够尽量减少水利工程施工时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才能够使得施工单位按照水利工程设计图纸规范地进行工程施工工作。这是保证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一个基础性前提。

(二)施工单位要不断深入、普及施工人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且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而才能够真正协调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发展。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尽量减少开山炸石等工作对周遭居民所造成的噪声污染,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空气污染等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三)建立健全施工监督管理体制能够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并且,通过建立与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在预测水利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所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做好前期的生态补偿工作。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水利工程充分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有效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效遏制生物资源减少的现象发生。

(四)通过建立生态工程系统能够在施工单位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将工程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效益挂钩,能够有效规范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对生态资源的使用。从而在减少使用生态资源以及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发展。进而使得施工单位可以在生态工程系统中系统控制变量,这对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中来,能够有效减少、解决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从而实现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世有.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2):12-13.

[2] 赵亚洲,孙凯.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吉林农业,2012,(269):221.

[3] 张朝胜.生态工程原理在水库工程环境问题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63-64.

第2篇: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21-02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化学、微生物学、材料学、管理学、社会学,特别是工程学等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推进高等院校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已势在必行。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2012年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三年。时隔三年,我校即将迎来新一轮专业认证工作。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5版)的最新要求,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部分从原来的十条扩展为十二条。本文针对新规定的十二条内容,在深入理解认证标准的基础上逐条进行分析,为提高我国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水平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 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理解

第一,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分解指标点为:(1)结合环境系统工程等专业知识,能够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之中;(2)能够运用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原理;(3)较好地掌握工程制图、环境设备及设计基础等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基础,并进行改进;(4)较好地掌握“三废治理”等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用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二,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分解指标点为:(1)针对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分析;(2)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及化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并结合环境领域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3)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第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分解指标点为:(1)掌握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基础化学知识;(2)掌握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3)具备环境工程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4)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在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6)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工程人才。

第四,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分解指标点为:(1)结合环境工程原理和专业基础知识,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和分析讨论,并优化实验技术与工程方案;(2)掌握开展初步工程设计的工程知识,并将其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探讨复杂环境工程问题;(3)掌握复杂环境工程实施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技术指标,研究达到指标的工程技术途径。

第五,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分解指标点为:(1)理解工程活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2)掌握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和资源,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

第六,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分解指标点为:(1)能够运用所学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的知识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2)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分解指标点为:(1)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的影响。

第八,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分解指标点为:(1)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2)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懂法守法;热爱环境保护事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用人单位评价好并具有一定社会反响。

第九,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分解指标点为:(1)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能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好;(2)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要求发挥应起的作用,工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第十,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分解指标点为:(1)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2)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对环境工程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第十一,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分解指标点为:(1)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2)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

第十二,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分解指标点为:(1)对于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2)能够采取适合的方式通过学习发展自身能力,并表现出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成效。

二 基于指标点分解建立的反馈与调查机制

为实现上述毕业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本专业除了通过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训练等途径外,还建立了一系列反馈与调查机制,保证毕业生达到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目标。第一,建立毕业反馈机制。针对31位近3年的毕业生,通过校友及用人单位等对其毕业能力的信息反馈来评估学生的毕业能力。评价总结为: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勤学好问,适应能力强。本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成为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可保证“毕业要求”(第八)职业规范、(第九)个人和团队、(第十二)终身学习目标的达成。第二,建立跟踪调查机制。为了解中南大学环境工程毕业生根据角色发挥作用的情况,每年进行社会调查。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总结为: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有较好表现。可保证“毕业要求”(第九)个人和团队、(第十)沟通目标的达成。第三,学院设立冶金与环境论坛,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平台。近3年来,共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学院讲座百余次。据统计每次学生提问参与度达30%,体现了跨文化背景下较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可保证“毕业要求”(第十)沟通目标的达成。

总的来说,不同高校基于自己的学科特色与专业特点,对“毕业要求”的指标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阐释,更能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以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为适应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结合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定位,将培养目标制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理工科基础和环境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宽广的知识视角,既有创新务实精神又有协调沟通能力的环境工程专门技术人才。系统掌握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污染防治工程相关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与研发能力,能在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所需的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玲、盛敏.深化认证标准理解,提升自评工作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13~118

[2]黄钰铃、周宜红、董晓华.三峡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规划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1(5):176~178

第3篇: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1环境工程硕士教育现状及弊病

环境工程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1970年在新成立的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不懈努力下,环境工程学科的地位得以在美国确立。经历了确立后20多年的发展,目前环境工程学科在世界范围内正处在强劲的发展阶段。

作为一门集理论、实践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具有鲜明的特点:(1)环境工程已发展为典型的交叉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重叠和交叉;(2)环境工程在研究上朝着更微观的方向发展,而在工程上体现对节能高效工艺技术的需求;(3)不断出现的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理论更新了专业知识和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使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日渐消失,表现在:

(1)对当今与环境工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特别是一些正在探索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不敏感缺兴趣,少研究,不能或不敢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提出和分析新问题,更谈不上有多少带创新性的学术新思想、新观点。

(2)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自主选题难、科研上手慢、研究思路不活跃、研究方法偏传统、攀登高峰缺勇气、开拓创新欠实力等现象,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更少,因而未能充分起到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生力军的作用。

(3)学生进入社会后,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快速变换的环境问题、日新月异的工程技术及先进的污染监测治理手段,面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大量新课题,无论是专业知识、基本素质,还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均达不到社会对环境类高端人才的要求。

2硕士生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发展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尤其在实验与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陈旧的硕士生培养模式己不再适应当前对人才需求的形势。如何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实践和创新型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借鉴国内其他高校本专业的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实际,青岛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从教学体系、实验环节和课外实践3方面进行了部分改革。

2.1教学体系的改革

我国传统高校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特点在于培养其自己获取知识并将之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使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讲课时重点启发学生在环境工程学术领域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增加实验与实践性选修课的比例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硕士教学计划中选修课,尤其是实验与实践选修课所占比例太小,选择范围限制太大。环境工程硕士生相较于本科生来说科研范围更专业化,研究性、实验与实践性更强,而且环境工程专业本身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性质,因此要求选修课程的范围更加广泛,尤其对于研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性的硕士生来说,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选修课的安排显物专业的课程,水质自动化监测控制方向的学生需要研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环境污染物迁移建模方向的学生需要研修数学专业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计划会导致同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没有明显差异性,极大地限制了环境工程硕士生今后的科研发展,制约了其个性与能力培养。如果选修课少的原因是缺少师资,建议采取跨校选课和跨校授课的方式解决,同时在本专业选修课中増设CAD制图、工程制图、计算机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工具类课程,増加自主实验与实践性题目,以提高硕士生在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中的整体素质。

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实验着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以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与实验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15。

与本科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同,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将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引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分析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参阅文献,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对策,设计解决方案,到实验室实验或到企业实践。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在环境工程学术领域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实验与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

取各校之长,办有自身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各高校在保证环境工程硕士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同时,应结合各高校的特长加强相应的课程,办出有自身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例如: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可在农业环境方面有所侧重;地质院校的环境专业可发挥其地质优势,多涉及地质或自然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内容;海洋院校的环境工程应促进其海洋环境生态的保护研究;化学化工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可以更多设计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以及各种污染物质的反应机理研究;而环境工程专业历史较长的综合院校也宜进一步拓宽基础教学,加强培养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环境工程硕士的环境人文精神环境工程硕士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我们在环境工程专业中融入环境社会和环境人文科学的内容。作为环境工程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人才,更应该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上加强对于环境工程学科内涵的理解,增强忧国忧民,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作为21世纪环保型人才所肩负的历史重担,从而更加热忱和富有激情地投入到环保事业中。

在我校的环境工程硕士课程中开设有“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政治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并且经常以实时出现的环境问题为题目让学生开展广泛的研讨会,并通过论文的形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或整治策略,从而让学生树立起环境意识与环境道德观、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保护全球观、环境政策法制观,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与价值,建立起道德底线与价值底线。

2.2实验环节的改革

环境工程硕士的传统实验教学缺乏综合性和创造性,基本实验技能多是从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中学得的,或是通过参与导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实验课题获得。在本科的实验教学中因为学时有限,实验条件不足,实验安排仅能做最基本的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师也仅仅是满足教学计划要求,缺乏主动性及与学生的互动性,所以造成升入硕士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跟随导师和高年级生的实验课题学习实验技能,往往造成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实验方法和技能,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差。因此改革现行的环境工程硕士生的实验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环境工程硕士生的实验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理解还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综合的能力,因此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16。综合性实验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加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可以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针对选定的专业问题,运用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验,可以完全自主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増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由于实验中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因此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下一步投入科学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密切联系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将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密切联系,不仅可以提高硕士生的实践能力,还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实验,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探索和研究性质,由于以工程为背景,使实验更有针对性,实验内容更加鲜活,学生不仅能了解局部,而且能了解全局,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挥聪明才智,从而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针对盐度对污泥降解污染物和沉降性能影响的问题,设立污泥生物相监测和污泥特性分析实验,掌握污泥降解污染物和沉降性能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分析监测技能后,进一步通过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对不同盐度条件下的污泥特性进行分析,考察污泥盐度对活性污泥降解性能和沉降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查找资料,对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提出活性污泥降解污染物的最佳盐度范围和极限值,为实际工程提出相应的工程指标。

在将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密切联系的过程中,不仅应强调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重视,还应该强调其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价值和应用潜力。因为环境工程学科是工程性较强的专业,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将科学研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将科研结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2.3课外实践的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环境工程硕士生具有很强的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但是我国高校大多没有建立与环境工程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象。通过环境工程硕士课外实践环节的改革,总结出如下经验。

开展大型科技活动和工程设计竞赛通过开展大型科技活动和工程设计竞赛,激发环境工程硕士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増强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不断充实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我校每学期都举办专家、教授讲座,举办科技活动周,开展学术研讨、环境工程类设计竞赛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对环境工程前沿技术的兴趣,并锻炼其实践能力。

校外参观定期安排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环保设计公司、环境监测局等单位进行认识实习,先了解企业的污染物处理等情况和处理工艺,以及面临的难题,然后将实际问题带回学校,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探讨。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动手做相关的模拟实验和工程设计,为工厂和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措施,再将解决办法和思路带回到企业。务必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工程专业必须面对实际的环境和工程问题,决不能理论偏离实际。

建立实践创新基地建立实践创新基地的目的是激励硕士生刻苦钻研,提高素质,勇于创新,多出成果。通过与本校合作的企业和工厂内设立相关的污染物治理实验室和工程设计室,将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生送去学习和实践,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兴趣,还可让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充分了解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促使其在实践创新基地实习中更主动地去掌握专业领域里的各项基本技能,使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强化对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加深了对工厂和企业产生污染物质的方式和污染程度的认识,为明确研究方向、适应环境规划与治理工作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束语

第4篇: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路径

循环经济是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实现它能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和企业承担着为我国培养高质量环境工程的专业人才,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环境工程人才在我国循环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路径不仅有利于为我国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环境工程专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国民经济也朝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环境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企业和高校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和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完善人才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促进人才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2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2.1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

在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下,环境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并广泛涉猎与环境工程及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支持,更好地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完善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问题。另外,在当今信息时代,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计算机信息技能,能够进行数字化操作和信息化操作。

2.2综合素质

环境工程人才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综合素质修养。首先,环境工程人才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工作;其次,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身心素质,端正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再次,环境工程人才应预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广泛涉猎,拓宽视野,提高自身修养;最后,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实现精神的升华。

2.3综合能力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多层次的能力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善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环境工程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次,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因此,环境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加强人才的实践锻炼,提高人才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人才在学习和工作中应树立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创新能力,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2.4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生态保护成为我国当前的工作重点。政府积极制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缓解生态危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环境工程人才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人才应树立循环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了解我国的发展政策,加强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在工作和生活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3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政府方面

3.1.1缺乏重视

虽然,我国积极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但是却忽视了环境工程专业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一方面,政府缺乏对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环境工程人才专业的重视;另一方面,政府缺乏对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导致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

3.1.2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

由于政府缺乏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导致政府没有对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采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政府缺乏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资金支持,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待改进。另一方面,政府缺乏对企业环境人才培养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导致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缺乏动力。

3.2企业方面

3.2.1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循环经济受到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高度重视,各企业积极改进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部分企业仍缺乏对循环经济的重视。一些企业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损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另外,一些企业缺乏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经营方式落后。

3.2.2缺乏专业培训

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对循环经济的重视,企业的环境工程部门缺乏专业培训。首先,企业没有引进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导致企业环境工程部门缺乏生机和活力;其次,企业没有组织员工参加环境工程专业培训和循环经济发展培训,导致环境工程员工对循环经济及循环经济下的环境工程发展趋势不了解,企业的环境工程部门无法适应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最后,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的环境工程和循环经济培训,企业工作人员没有先进的环境工程技术与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导致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被淘汰。

3.2.3人才质量较低

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环境工程技能已无法适应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环境工程人才质量较低,缺乏对循环经济的了解,导致企业环境工程人才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工程人才质量较低。

4高校方面

4.1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虽然,循环经济发展受到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高度重视,各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依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但是,部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仍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导致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不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严重影响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4.2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只了解教材中的环境工程知识,而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环境工程知识的重视,甚至无法运用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而不了解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单一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4.3缺乏人才保障体系

部分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缺乏人才保障体系,环境工程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并且环境工程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严重影响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学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缺乏保障体系。

5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策略

5.1政府方面

5.1.1加强政府重视

虽然我国政府能够正确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对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制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环境工程对我国生态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应积极重视环境工程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市场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加强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确保我国环境工程行业拥有充足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1.2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制制度,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为此,政府可以制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鼓励企业和高校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应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提供财政支持,保证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为此,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向高校和相关企业拨款,加快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和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监督,提高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效率。

5.2企业方面

5.2.1加强重视

企业应积极重视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保护。同时,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工程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另外,企业应积极响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5.2.2加强专业培训

企业应加强对环境工程人才的专业培训,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专业技能。为此,企业可以组织环境工程人才定期参加环境工程技能培训,完善环境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工作能力,引导环境工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应加强宣传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环境工程人才对循环经济的了解,使环境工程人才认识到自身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环境工程人才的责任意识,鼓励环境工程人才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另外,企业可以组织环境工程人才参加综合素质教育讲座,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使环境工程人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5.2.3引进高素质人才

为加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企业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对本公司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进行指导。首先,企业可以招聘高素质复合型环境工程人才担任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负责人,提高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企业可以邀请高校的著名教师对本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进行指导,提高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效率。

5.3高校方面

5.3.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依据,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完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首选,高校应积极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按照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加强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视,积极了解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根据市场经济的人才要求和学生的情感需求设置课程,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另外,还要加强重视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质量;最后,人才培养方案应加强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制定培养方案。

5.3.2构建环境工程教学体系

首先,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构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突出、工程技能深入的理论教学体系,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其次,构建实验教学体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加强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积极开设实验课程,加强学生对环境工程实验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努力和思维能力;再次,学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此,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应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环境工程实习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最后,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专业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5.3.3建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首先,高校应建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充分的保障。为此,高校应制定严格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管理队长制度,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积极改进环境工程教学评价体系。同时,高校应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改进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高校应加强师资保障,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积极培养教师的循环经济意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引导学生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开展教学互动,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最后,高校应积极重视用人单位的反馈,参考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开展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高校应积极重视用人单位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质量。

5.3.4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已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能。首先,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重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其次,高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理论课堂的吸引力,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锻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企业实习机会,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5.4人才方面

5.4.1积极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无论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还是企业的环境工程部门的员工都应该积极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规定。以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依据制定学习和工作目标,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5.4.2重视我国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和企业环境工程部门员工应提高专业素养,加强对我国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重视,积极探索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解决方案,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树立循环经济意识,坚持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5.4.3走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工程人才应积极重视在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下我国这政府制定的循环经济政策,充分认识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对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重要意义,自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身作则,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6结语

现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环境工程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经济循环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完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环境工程人才。在研究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缓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促进绿色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作者:赵丽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重军,钱飞跃,梅娟,吴鹏,王建芳,沈耀良.独立学院环境工程生产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

[2]范铮,潘志彦,李雁,潘海涵.大学工程教育中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思考——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为例[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7).

第5篇: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 内涵 现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61-2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面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自然的生态平衡,因此利用科学的方法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用环境岩土工程的方法来解决水土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下最为经济、最切合我国发展现状的方法之一。环境岩土工程涉及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地球化学、工程地质等多方面的内容,让环境岩土工程与环境保护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扩大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潜力,而且在我国环境污染控制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1环境岩土工程简介

1.1环境岩土工程的构成

环境岩土工程是将岩土力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侧重于岩土材料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岩土工程与环境、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等多方面的研究。岩土材料的工程性质主要研究的是复杂应力条件以及与渗流、热、化学等耦合作用下岩土介质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主要研究解决岩土工程中各种问题的数值化方法和程序化技术;岩土工程与环境主要研究岩土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包括地下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高放核废料地质处置库建设中的岩土力学问题、地热等资源的开发与储存以及岩土介质中污染物扩散的阻隔和防治等;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主要研究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以及地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此环境岩土工程的存在在环境研究与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1.2环境岩土工程的内涵

环境岩土工程是利用岩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任务,它是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对环境岩土工程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研究,从深层次了解环境岩土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环境保护与环境岩土工程密切的结合起来,并对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是环境岩土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进而实现环境岩土工程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由此环境岩土工程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环境岩土工程进行研究和考察,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2环境岩土工程发展的现状

环境岩土工程是人们在面对环境破环问题时所作出的一个新的研究问题。1977年,“岩土工程与环境影响”的概念第一次在第九届国际土力学会议上被提出,之后又逐渐被各国所采纳和完善。我国的工业较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因此对工业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是在最近几十年来显得尤为突出,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工业、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很快的认识到了快速经济发展之后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因此我国开始对环境岩土工程这门学科有了更多的关注,并不断地丰富与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学科,例如:在岩土塑性力学研究及岩土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岩土块体力学、岩土流变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一些先进的测量仪器、岩土开发工具被设计出来,这些都对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从而使我国的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在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岩土体环境恶化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到人们活动的影响,使岩土环境在时间的推移下发生了变异,导致了岩土环境日益恶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在成因、规模、性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问题所引发的危害性是同等重要的。由此可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3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

为了对环境岩土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首先就需要对影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影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资源开采引发的环境岩土问题

人们的生存和工业的发展都需要在自然界中提取资源,而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用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岩土问题,例如:过度的开发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和岩土地面的沉降;对矿产资源的长期开发,造成山坡和地面的严重变形,出现了一个个废弃的天然大坑;对草木、森林的过度开发,是土地荒漠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因,而且这些对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影响都是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的。

3.2交通运输发展引发的环境岩土问题

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日常的出行和资源的运送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对环境岩土体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实现在各地近距离的通车,往往要对铁路、公路建设的地区进行地形上的改造,例如:在一些山区,为了实现铁路通行打造隧洞,这就使山区的岩土层遭到了破坏;在一些地势不平又无较大起伏的区域,往往会通过平整土地或填埋的方式实现交通的顺畅,这样就改变了原来岩土体负荷的状态,容易引发不良环境岩土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会给交通沿线地区带来环境上的污染。

3.3化学产品不良使用引发的环境岩土问题

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周围到处可见化学产品的身影,如:人们日常的化妆用品、防腐剂、农田使用的化肥等,这些化学用品在使用后或被丢弃后与水源接触,就会对水资源和土壤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水资源和土壤的构造,造成环境的破坏。

3.4废物排放引发的环境岩土问题

人类活动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废物垃圾,其中很多的垃圾都是很难降解的。首先,肆意的将垃圾堆积就会形成垃圾山,对垃圾山和周围所在地的土壤、水源等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的失衡。对垃圾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会对地形的构造产生影响,改变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其次,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不仅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和气候,引发酸雨等不良的自然天气,而且不合理的排放还会对干净水源造成污染,引发不良的环境问题。

4解决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1加强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力度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在理论指导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还不成熟,要想让环境岩土工程最大化的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加强对环境岩土工程所涉及学科的研究,从而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支持,为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2提高人们对环境岩土工程的重视程度

要想从根本上对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解决,人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人们不合理的活动或是一些不可避免的改造活动是造成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提高人们对环境岩土工程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到环境岩土工程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避免不良的环境岩造活动。而对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岩造活动,如:交通的需要所做的地形改造等,应该在进行地形改造后,进行必要的地形恢复和环境保护活动,从而促进当地生态的平衡。

4.3开展岩土变形、环境污染机理的研究

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变形、环境污染机理的研究,在很多方面还处于模糊的阶段,例如:岩土开采对地震活动的影响、开挖爆破对岩质高边坡稳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因此开展岩土变形、环境污染机理的研究可以对工程活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实现地质的稳定性、环境的友好性。

4.4改善环境岩土工程的施工工艺

工程活动是造成岩土变形、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如:机械的振动会造成地形构造的稳定性变差;地面开挖的不合理会造成地面的塌方与下沉。因此可以从环境岩土工程的施工工艺入手,对它的施工工艺进行改善和优化,使施工工艺更加安全可靠,从而减少地表不稳定、地面下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能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进度,将对环境、地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4.5将新的技术引入到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中

技术是环境岩土工程的重要支撑,为了实现环境岩土工程的先进性就需要加大新技术的引入力度。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引发的地质变化、生态破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将新技术加入其中,可以对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更加准确的捕捉、分析和处理,从而降低损害事件发生的概率,实现环境岩土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

5总结

综上所述,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一方面对岩土相关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对其构造有了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环境岩土工程也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力度、提高人们对环境岩土工程的重视程度、开展岩土变形、环境污染机理的研究、改善环境岩土工程的施工工艺、将新的技术引入到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中等措施对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环境岩土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敏,施建勇,朱伟,詹良通.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第4期).

第6篇: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于2003年秋季学期首次在清华大学开设。2004年的8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四川大学召开的会议上将本课程确定为环境工程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本校环境科学专业在有些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内容,因此,于2010年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目前该课程被列为本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位课。2005年正式出版了“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然而清华大学也未出版过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材,目前实验所用的是自编指导书,《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材正在编写之中。国内的其他高校也纷纷开展环境工程原理及其实验教学,有些高校采用的实验教材是化工原理实验,部分高校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验条件自编实验指导书。

1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教材内容不合适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是一门以环境工程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单元操作过程原理和设备为主要内容,以处理环境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特色的实践性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是验证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学生进行工程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环境治理工程中常应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单元操作。由于环境工程有其独特性,并不是化工中的单元操作均可用于环境治理工程中。化工原理实验并不能完全代替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因此,编写一本适合环境科学专业用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并在首届学生中使用,同时探讨教学与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

1.2 实验项目类型单一

传统的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定期提交实验报告。该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学生缺乏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也导致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无法做出判断与解释。另外,学生很少接触大型仪器,就算在《仪器分析实验》中也是无法亲自操作。

1.3 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本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课由一名老师负责一个班学生,由此造成实验课程教学秩序的混乱,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做苯酚废水的光化学降解实验中发现,苯酚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程是满足一级动力学规律,但是降解过程中溶液由无色慢慢转变为浅棕色。学生针对该现象无法做出解释。

2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2.1 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根据自编实验指导书,指导环境科学10级学生完成了36学时的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报告做了批改。本次教改的重点是完成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并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本实验指导书包含7个实验。实验内容与“环境工程原理”理论教学有关知识点对应,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并培养理科学生一定的工程实验能力。主要实验项目见:表1。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个数,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

2.2 合理安排实验学生人数

本次教改的实践教学是依托应用化学实验室中型工业化的实验装置,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操作,使得学生增强了对工业装置组成结构的认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调试工程装置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共设7个实验,同时安排7个老师负责一个实验。平均每位教师只需要负责指导学生人数5名。

3 结语

第7篇: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1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教材内容不合适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是一门以环境工程单元操作过程原理和设备为主要内容,以处理环境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特色的实践性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是验证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学生进行工程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环境治理工程中常应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单元操作。由于环境工程有其独特性,并不是化工中的单元操作均可用于环境治理工程中。化工原理实验并不能完全代替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因此,编写一本适合环境科学专业用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并在首届学生中使用,同时探讨教学与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

    1.2 实验项目类型单一

    传统的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定期提交实验报告。该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学生缺乏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也导致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无法做出判断与解释。另外,学生很少接触大型仪器,就算在《仪器分析实验》中也是无法亲自操作。

    1.3 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本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课由一名老师负责一个班学生,由此造成实验课程教学秩序的混乱,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做苯酚废水的光化学降解实验中发现,苯酚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程是满足一级动力学规律,但是降解过程中溶液由无色慢慢转变为浅棕色。学生针对该现象无法做出解释。

    2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2.1 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根据自编实验指导书,指导环境科学10级学生完成了36学时的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报告做了批改。本次教改的重点是完成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并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本实验指导书包含7个实验。实验内容与“环境工程原理”理论教学有关知识点对应,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并培养理科学生一定的工程实验能力。主要实验项目见:表1。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个数,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

    2.2 合理安排实验学生人数

    本次教改的实践教学是依托应用化学实验室中型工业化的实验装置,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操作,使得学生增强了对工业装置组成结构的认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调试工程装置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共设7个实验,同时安排7个老师负责一个实验。平均每位教师只需要负责指导学生人数5名。

第8篇: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OBE模式 环境工程 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教改重点项目(YDJGZD-2013-03)。

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突出,排污总量增加并逐渐显现出复合性、区域性和风险性,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的高度,这是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环境工程专业是以环境科学为依托,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规律并进行控制调整的一门新型综合性应用学科。如何构建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已经成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新命题。

OBE模式简介

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是上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1],在英、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一些国家实施都取得了很好的反馈,OBE理论关注和侧重学习成果,包含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被认为是工程教育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以课程内容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相比,OBE模式强调以毕业生能力达成为目标[2],从最终的结果反向设计教学体系,两者的差异如表1。

基于OBE模式的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OBE模式要求通过详细认真的社会调查,确定面向社会的同时针对地域特色的毕业生应达成的能力要求,然后以此为核心制定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以教师能力的提升优化为支撑,承担的科研项目为背景,在应用中不断改进以达成可持续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则包含六个环节:

1.确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能力要求

环境类专业培养的是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培养更多有前瞻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主要培养五个方面的人才:(1)能够提供环境规划、评价、工程咨询等综合环境服务;(2)能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3)能够进行创新设计为主的产品开发;(4)能够从事产业部门环境服务为主的企业环境管理;(5)能够解决区域、流域复杂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不同的高校,学校定位、所处区域位置和为社会服务目标都不相同,所以成功运用OBE模式的第一步是确定符合高校毕业生的具体能力要求。环境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细致划分后,通过凝练学习目标和深化学习效果,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竞争力,既能满足专业的社会需求,又缓解了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

2.对应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环境工程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紧密关联毕业要求将总体培养目标细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运用OBE模式推进教学效果的第二步。

例如,社会需求目标是能够从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人才,也就是有能力解决从污染产生、发展直到消除的全过程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能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那么毕业要求具体如下:

(1)运用工程工作所需的数理化、自然科学等知识的能力;

(2)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和实施工程的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的能力;

(4)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

(5)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法律、政策方针、环境保护、经济影响、可持续发展等制约因素;

(6)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影响的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将以上毕业要求分解为具体的教育指标,即:(1)环境工程基本理论知识;(2)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3)环境工程常用技术手段;(4)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5)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由此将学生的专业培养课程分为应用基础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大模块。应用基础能力包括基础理论和技术,工程设计能力主要是通过课程设计来培养,实践能力则需要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来提高。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为例,学生首先要系统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和水处理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还要学习管网设计技术、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污水污泥处理技术,然后通过管网课程设计、污水厂工艺设计和水环境修复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最后则通过生产见习、毕业见习、课外创新及科研活动提升工科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各环节紧密相连确保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达成。

3.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必须突出工程学特征,加快理论课程体系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一是要充分体现出鲜明的专业基础性,设置“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环境质量评价”和“工程力学”等核心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素养,旗帜鲜明地突出环境工程专业特征。二是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将新概念、原理和方法纳入相关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三是强调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使得现代环境工程的研究对象能扩展到更广阔的环境领域,通过“环境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等科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完整的实践教学则应由五个环节构成:(1)专业课程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消化理解课堂知识[3]。(2)见习参观,通过有组织地系统地见习参观大型“三废”治理单位,让学生直观了解相关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的主要环节,学习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工程实践中。(3)案例教学,授课教师可以适度安排几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或现场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工程理论、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合理的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课程设计,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设计和监测工程课程设计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工程设计方案,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5)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尽量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通过导师的引领树立学生对污染控制的全过程管理理念,从而形成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为一体的工程能力教学培养体系。

4.学生创新性培养

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人才,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超常的创新理念、敏锐的创新思维、基本的创新技能和优秀的创新人格。扎实的基础理论是创新的源泉和先导,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动力,培养独立坚强、勇于探索求知、好奇又严谨的创新人才是工科教育的最终目的[4]。

大学生创新实验应该以企业为依托,以科研为补充,以环境研究课题为背景,确保大多数本科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方案、实验室、分析总结等过程,经历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通过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部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创业创新创艺大赛”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5.完善评估体系

评估不仅是把关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内容的延续,理论课的评估应由教学课件、大作业、专题讨论、个人表达、专题讨论和课内互动的表现来构成。实践课的评估应由实践效果、操作技能水平、《案例分析》大作业的质量和合作任务的表现来构成。创新能力则通过创新成果、科研论文、科研总结报告等进行评估。

6.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支素质品德高尚、专业扎实、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队伍是确保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这些教师应该是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具有全面的工程素养,并能终生学习不断进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项教学改革措施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加强教学管理和督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二是要以“老”带“新”,形成教学科研梯队,通过开展教学及科研的创新研究,切实保证教师能力水平的持续提高。三是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做高级访问学者或读定向博士生,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形成一支年轻化、有活力、高学历的师资队伍。

结 语

总之,OBE是运用工程教育思路体系,将毕业学生拟比作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然后分解产品质量的各要素,通过相应工艺施工来确保生产过程,依靠检测与评估办法来验收,最终通过升级维护来达成可持续生产的目标。OBE理念是始终围绕明确的“学习结果”来组织教学手段[5],促进教学体系优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当然,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更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地反馈调整和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Spady William G.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Arl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

[2]王贵成、夏玉颜、蔡锦超:《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及其借鉴》,《教育评论》2009年第12期,第17-19页。

[3]孙克辉、李长庚:《理工类专业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第87-88页。

[4]宋振东:《全新环境工程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8期,第17-18页。

第9篇: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工程类项目 环境监理 工作方法 环境预防与保护 探究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建设工程领域也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然而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做好这一工作,对于“三同”的政策根本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下去,个别施工单位对于一些没有经过核定批准的建设内容自作主张随意进行较重大的改动,有的甚至没有经过检查和批准就自发进行工程项目的投入和生产,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现象较为严重,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由此而引起的一些生态破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现象都时有发生,对于一些不可逆转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即使尽快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也是于事无补的。因此,要通过实行施工项目的环境监理,有效的解决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从而有利于项目工程的环境管理从事故后管理逐渐向项目工程的整个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转型,由比较单一的环境保护行政监管逐渐向着施工建设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机制模式进行转型,这样有利于建设项目的全面开展与同步进行与落实,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科学环保措施,这对施工建设的顺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2 环境监理目标

所谓环境监理指的就是根据项目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报告书以及相关的批复建议、项目的设计文件以及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国家明文规定的一些规定,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项目工程的环境监理任务,根据在该项目工程环保报告文书与该设计文件中所涉及到的工艺、基础设施、项目总图的版块布置情况以及要求制定各项环保措施,并对工程项目中的工艺、工程总图的布置情况要求、基础设施以及对环境做出的保护欲处理对策落实状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对于在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环境监督检查部门应该严肃对待,必要时可协同环保部门强制进行整改,并将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彻底地处理解决,从而使环境保护中“三同”(指的是在进行环境污染的预防治理与生态破坏的设备以及主体施工项目在同一时间被设计、同一时间进行施工、同一时间进行投产)政策的认真贯彻与落实,这样能够为环境保护管辖的行政管理部门获取验收依据,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以避免环境污染,实现环境的预防与治理,在对社会公众负责的基础之上顺利的完成工程验收。

3 环境监理工作要求

(1)依照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对环境做出的技术标准或者是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的相关评价报告文书以及对其做出的批复和设计文件等,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种环境保护处理方式的实施开展与其中污染预防和治理的落实进度、投入的资金以及能够实现的预期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意见。(2)配合和帮助业主依照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书以及进行批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做好项目的“三同时”的工作,以完成其规定的要求标准。(3)要对工程项目中的工艺、工程总图的布置情况要求、基础设施以及对环境做出的保护欲处理对策落实状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对于在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环境监督检查部门应该负起责任,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业主,要求施工部门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进和调整;逾期仍然不按照要求去调整和改进的,负责监督检查的部门可以报告环保部门强制进行整改,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以避免环境污染,实现环境的预防与治理。(4)在环境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要本着一颗负责的心,树立较高的职业道德意识,为业主负责任,如果在对工艺、环境保护相关的设置进行检测时发现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更或者是在环境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环境监督检查单位就应当积极配合,协调业主与环保部门进行协商和沟通,让业主能够在和平的基础之上达到环保部门对环境的要求标准,符合工程竣工的条件从而顺利的进行验收。(5)在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文书以及环评报告中,包括的一些环境保护方式的事实都没有进行具体的细化,通常情况下,环境监督检查单位都是按照施工的实际情况帮助协同业主与工程设计单位对其中的问题或者是出现的漏洞进行补充说明,从而已达到对环境的保护作用。(6)在对环境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监理单位通常都是根据一些验收依据和凭证进行监理工作的,这些依据要由环境保护的相关行政管理单位提供的,在监理过程中要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在对社会公众负责的基础之上,达到工程环境保护的验收要求标准,实现工程的顺利竣工。(7)要认真对待环境监理工作,健全环境监理心理管理机制。(8)在环境监理过程中应该运用旁站或者是巡逻检查等措施,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环保环节和各类环保设施严格进行监理,认真执行工作职权。

4 工业类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法

4.1 施工前期环境监理工作方法

(1)按照项目中规定的具体化的实施工艺设计,准确无误的进行判断,确定施工工艺中所涉及到的“三废”废物排放环节、施工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主要污染物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解决对策可行与否,以及是否具备清洁生产等很多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上述要求有针对性的提供一些服务,建立一些技术咨询平台并给予一些切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意见。(2)在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施工承包单位来说,整个流程应该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方面出台的相关规定,并且在拟定的承包合同中必须将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条款编写进去,以这样的方式来体现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同时,在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监督与管理的工作,并对完成的项目进行及时的检查,这些工作都要以拟定合同中的环境问题作为基础来进行,并通过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来降低项目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施工单位环境管理机制与能力的监管,提高施工方文明施工的职业素质。(3)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重视该项工程的环评报告、环境保护要求与规范以及批复意见等相关标准,并根据以上规定构建专门的技术咨询部门或者是服务台,为配套建设的处理施工废气设备、处理施工污水设备、固体废物物品的处理与防治以及噪音的预防与阻断等提出专业性的规划与实施方案,从而促进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开展。

4.2 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的方法

监督检查过程中,对于项目的施工布置是否是根据施工前期设计的平面图进行施工,施工临时用地所占据的耕地是否符合我国相关文件规定的范围大小,是否超出了规定限额;监督检查施工项目完成之后对于恢复的临时占用地的一些处理方式是否规范;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艺所排放的污染物是否经过了处理,排放的整个环节是否根据我国环保的处理规定,正确的进行、做出正确处理的落实情况以及处理所得到的成效如何;监督检查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机械设备是否已经进行了处理,是否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文件进行了噪声污染的处理,处理之后是否已经达到了合格的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在相关要求的期限内进行施工作业,如果在必要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也可以委托环境监测单位,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要求其进行现场的环境监督,从而进行严格的噪声污染处理,确保一些敏感点不会受到噪声的影响或者降低其影响程度,这一环节是决定整个工程是否能够进一步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对建筑工地的生活污水进行监督检查时,要注意是否已经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是否恰当;对于建筑中产生的垃圾按规定必须对其进行垃圾分类并进行及时的收集处理,要重视建筑垃圾的堆放,对于堆放的位置和装卸的位置都要有明确的规定,禁止对建筑垃圾进行随地摆放和乱丢;对施工建设项目施工的机械设备冲洗排放的污水要进行特别严格的处理,由于这些污水里面含有废油,所以在排放之前这些污水必须要先流入隔油池,利用隔油池来对污水进行过滤,这样才能够达到环保排水的要求标准,进行安全的排放;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场地的交通道路问题,检查道路交通是否畅通无阻,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排水系统是否安全,能否保持正常良好的使用状况,施工的现场排水是否顺畅,有没有出现积水的现象;按照施工项目工程的规定进行工程活动排水,要注意处理的成效以及施工单位对于排水后是否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影响,监督检查过程中还要重点检查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对于周围环境的监测工作状况,检查是够已经按照规定的标准认真落实下去;在一定的时间段应该向所属的环保上级部门上交一份相应的报告,报告的内容要反映这一个阶段的环境状况,展示这一阶段施工项目环境保护与监督的情况,让环保部门对施工项目的全部环保项目建设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于环保工程的进度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对于环保项目工程的一些环保变更状况应有相应的认识,同时根据报告对环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设备进行核查,检查是否已经达到了国家环保规定的最低要求,尤其是对一些重点污染治理工程是否在规定的初步设计或者是试产等控制节点以前就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判定,并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如果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已经存在的问题或者是疏漏,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建设企业与环保部门进行汇报,这样不但是对建设企业与环保部门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任;要及时向所属的环保部门上报在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污染出现的严重事故,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污染纠纷问题,与此同时积极的参与调查并进行正确的处理。

4.3 试生产运行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的方法

在试生产期间,环境监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检查工程项目试运行期间,对于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状况、施工产生的污水处理与排放状况是否已经达到了环保设计的标准,是否已经符合了环保处理的预期目标,在整个环保处理过程中环保部门做出的生态保护状况是否已经按照国家的标准认真的落实实施下去,各项对于社会环境影响所做的措施是否已经真正的落实到位,做到了实处,其中涉及到的与各种环境有关的管理机制、环境风险的预防措施以及对于环境危险要做的应急方案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5 环境监理工作效果

通过开展工程类项目监督管理实践活动得到总结,对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环境事故与问题进行处理,并针对相关问题对施工单位进行督促,要求其进行调整和解决,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尽早发现尽早进行解决。环境监理部门要积极落实在项目工程施工前期即设计期、施工期以及投入试生产等阶段的工作,认真进行监理工作从而为环境的有效保护奠定基础,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发挥重大的价值性。

6 环境监理工作的建议

在环境监理工作实施开展过程中必须要让施工建筑单位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要得到施工单位的大力支持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同时,项目工程的施工单位要专门设置一个部门,主要目的就是负责环境的管理,对于监督检查与环境监理工作的认真落实情况要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将环境监理工作的作用得到发挥,从而实现环境问题的有效保护。

7 结语

总之,工业类项目建设单位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可以与多个施工单位、工程设计单位、项目监理负责单位以及环境监理单位进行良性的沟通,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实效性与准确性,还能够保证环境监理工作的落实与开展,有效的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预防与治理。

参考文献

[1]杨超,鲍炯炯,夏文健.工程环境监理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5):104-105.

[2]张志强,焦德富,王子玉,等.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36-39.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的通知[Z].2002.

[4]林鑫海,潘哲明,胡桂昌.工业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2).

[5]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监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