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矿山工程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矿山工程行业分析

第1篇: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矿山;重大事故;安全评价;安全指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D16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产方面的安全因素,不但和人们群众的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还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近几年我国有2000多人在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作业中因事故死亡,并且还有死亡人数上升的趋势。我国每年死亡人数中,道路交通事故排名第一,煤矿事故趋于第二,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死亡人数就位居第三,并且发生的事故往往都是重大事故,有极大的危害,所以说,对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安全问题,国应该重视起来。此外,由于金属非金属矿山的事故灾害多种多样,发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类,并且因为矿床的性质、地质等条件的不同影响,想要系统的给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一个安全评价体系是非常难的,同样也给矿井的安全生产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说在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预警体系还没有建立成功。

一、关于矿井生产系统的分析

对于矿井行业来说,金属非金属的矿井生产系统恐怕是最复杂、最庞大的一个系统了。其主要工序包括:开采矿井、对矿井内部进行通风排水、矿井内的供电供水工作、运输工作以及爆破工作等等,都需要建立子系统,每一个单独的子系统还有其自己的子系统以及基本评价但愿,只有把整个系统的层次搞清楚,才能准确的划分每一个基本评价单元,这也是进行母系统评价的一个首要条件。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危险事故不外乎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影响因素引起的。其中,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违反或者是无意忽略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导致的错误行为,以及矿工个人的身体缺陷、疲劳以及思想麻痹等情况;环境方面以及设备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设备的装置结构出现问题,设备的材料硬度不够,出现了零部件的老化现象,以及工作环境的面积过小等其他场地因素,工作环境差的话,还会出现设备的放置问题,就有可能出现设备外置、自然条件的不安全事件,存在一定的危险。除此之外,矿山的安全因素还收到管理缺陷的影响,其中包括管理技术的缺陷,对矿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不足,不合理的组织矿工劳动,已经现场的工作指导不到位等等。以上都是导致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出现危险事故的因素。

二、关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现代社会上公认的一种安全风险率的数值是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这是被公众都承认的一种根据多年经验积累出的指标体系。模糊数学里面讲到,安全的隶属度就是所谓的危险性。如果能够把危险性降低到某一个程度,人们就是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当我们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预测以及评价的时候,如果该系统的危险性没有超过可接受危险性水平的时候,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安全的。但是上文提到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同的金属非金属矿山的事故发生都是没有办法统计频率的,所以说,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系统安全评价体系以及安全评价指标很难统一的确定。

我们可以对某些的地区、某一个矿山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确立一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原则上来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部:第一层母系统的安全目标总分值的确定,以及第二层一类子系统目标分析与二类子系统目标分值的确定。这些数值的获取就需要在某个特定的区域或者是特定的矿山,对其多年来的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给个系统在母系统中具有的权值来进行确定。这一过程里面。权值、关联度的确定过程是根据一个地区几年内发生事故的伤亡情况统计得到的,可信度比较高,通过这一程序得到的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该地区的指标体系。

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上文分析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生产系统,通过矿山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属非金属的地下开采过程里的危险因素很多,整个开采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危险事故。所以说,我们应该对生产设备、设施、以及生产工艺和采矿的作业环境等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样就可以让矿山的安全管理层提供相应的决策资料,从而矿山的安全生产有了保证。

金属非金属矿山的系统安全评价是拟采用了安全检查表法,而子系统特别是基本评价单元可采用相应的子系统单点故障分析、危险性分析、系统危险性分析、意外事故分析、致命度分析、交接面分析、程序分析、危险性预先分析、能量分析、作业安全分析、流动分析、事件树分析、网络逻辑分析、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临界异常技术、样机分析、因果分析等各种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

在评价金属非金属的矿井安全时,首先要对某一个特地的地区、特定的行业、特定的矿山进行事故统计调查,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到矿山的具体情况来指定相应的系统安全评价体系,随后,就可以利用刚刚指定的安全评价指标来对矿山的安全进行检查,按照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求出每一个基本单元的实际目标得分,在根据该分值和系统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划分出可靠、基本安全可靠、临界、危险这四个等级,对比后得出该系统现在所处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

结语

现如今我国的工业化进行正处于开发、利用物质能源的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迅猛,对于物质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所以说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正在不断地加大,导致各大矿山的安全形式日益恶化,极大的提升了矿山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严重性。所以说,指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以及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国家以及矿山的管理人员应当重视起这份工作来,根据每一个矿山的各自特点进行体系的制定,来降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事故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王中亚.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评价专家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张敏江.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设置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3]田长顺,黄洪祥,王志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3,01:67-71.

[4]丁翠,聂百胜,洪婷,张津梁,赵恒.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3:119-124.

第2篇: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在为大多数高校所推行的采矿工程专业概念里,只强调了专业人才在矿区开发规划、矿井设计、开采技术、矿井通风、矿山安全技术、矿山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能力素质,没有进一步明确素质整体的构成要素及其内涵,也没有明确专业能力的结构与要求,更没有就培养模式进行界定或说明。本文试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就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及专业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拟提出结构化、层级驱动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模型与专业能力结构的概念,并就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探讨。

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观

2.1职业素养概念述评

人们初始对素养的理解,带有先天的遗传含义。如,199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素质”的解释是:其一,“素养”;其二,“事物本来的素质”;其三,“心理学上的先天的特点”。原教育部长周远清认为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与做人———能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这里的“做人”,就涉及人的思想觉悟、心理品质、道德品质、沟通能力、理解人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知行统一等相关内容构成因素。西方学者更强调素养(即素质)的后天养成作用,或认为素养就是学习过程或教育过程的结晶。如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博士(LyleM.Spencer,Jr.,PH.D.)和塞尼•M•斯潘塞(SigneM.Spencer)认为,素质是在工作或情境中,产生高效率或高绩效所必需的人的潜在特征,为解析素质概念,还提出了所谓“冰山模型”,认为素质存在于5个递进或层级驱动的领域:“动机—特质—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知识和技能”。美国评估公务员时,认为人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对工作的态度和沟通能力”等要素能被明确定义,这些作为能力的构成素质,可以相对准确的观察与测量。基于中外学者过去关于素养研究成果的检索分析,职业素养构成的具体要素可解释为:职业行为特征、职业思维方式、职业知识和技能;社会职业角色、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自我职业形象;职业个性、职业品质;社会职业动机及职业内驱力等内容。

2.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观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职业要求与工作环境,我们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与典型调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是由若干基本的系统要素构成的“职业素养系统整体”;每个基本的系统要素又是由若干个具体要素构成的整体。

3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构成要素分析

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构成要素的具体分析必须置于矿山或矿井的特定职业行为、过程系统和环境系统中;基于采矿专业人才主作业空间移动且艰苦的环境特殊性分析,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整体可分为两大组成部分,即系统要素、系统环境,其中系统环境又包括系统外环境、系统内环境两个部分。

3.1系统要素

系统基本要素包括:专业智力因素、知识和信息、专业技能、专业思维方式、专业行为方式。专业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分析力、想象推理力、空间关系判断力、数理逻辑演绎力、概念概括及专业术语表达力、生产工艺与管理程序过程构思力等)对专业人才职业化行为能力素养(或称能力素质,包括知识与信息、专业技能、专业思维、专业行为方式等)起直接促进作用,并进而决定专业行为质量、专业绩效与事业成就。

3.2系统环境

系统外环境(外因)是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滋长的社会温床或制约条件,包括:1)历史文化沉淀因素;2)现代文明思潮;3)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氛围;4)采矿职业风险的社会传递度;5)物质技术基础、条件环境;6)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因素;7)独特的个人背景因素。个人背景因素是个体之间职业素养差异的主要根源。比如,从矿山子弟中招生进校来学习采矿工程专业,其职业心理较稳定,对专业的学习热情一般也相对较高,对工作环境熟悉接纳且较适应。系统内环境(内因)是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系统的内驱“动力源”。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的系统内环境因素有十个方面,即:职业动机;职业意识与愿望;职业心理或职业品性;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气质;职业人格;职业自我形象;职业角色;职业态度。职业动机,表现了采矿职业价值观,是最根本的职业内驱力,其外化的表现主要有采矿事业成就欲,热爱采矿专业、有职业崇高感和光荣感,热爱矿山,心甘情愿终生奉献在矿山;职业角色是指社会赋予采矿职业人的角色要求,是对群属或组织接受的行为准则的认识、认同并践行。上述系统内环境(内因)直接驱动采矿工程专业要求的专业智力因素、知识和信息、专业技能、专业思维方式、专业行为方式等五大外显的基本构成要素;而这五大外显要素又直接影响或决定着采矿专业行为的质量与工作成就。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还表现了系统性层次结构和要素之间的层级驱动的功能关系。

4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基于上述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动态系统结构图分析,我们在关注职业素养的整体系统性的基础上,明确专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专业人才的社会化职业行为能力。针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要求,通过大量观察分析,我们提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结构”。第一,具有人生职业定位能力,具有职业人格完善能力与职业心理调适能力,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发展的基本能力;第二,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第三,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工具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文献、资料查询、检索及研究的能力;第四,具有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分析、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操作能力;第五,具有创新意识和先进理念,并具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研究的初步能力;第六,具有一定的采矿工程专业设计能力,能从事矿井初步设计、水平延深设计与采区设计工作;第七,具有一定的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能力;第八,具有较强的专业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培养专业团队的基本能力;第九,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进行矿山企业战略及采矿项目投资的决策能力;第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我们过去沿用的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选修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等版块划分设计的。这种划分框架本身没问题。我们只在内容要求上进行甄别或主次设计即可。第一,在德育课中即在政治、时事与职业道德等课程版块中加重份量,应将职业的社会动机、事业成就欲、专业情感教育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作为德育核心教学内容,职业动机建立,优于一切,这是采矿专业教改研究的重要观点或倡议。职业动机不明确,不真正热爱采矿专业、热爱矿山,是学不好采矿专业更干不好采矿工作的。例如,鼓励采矿专业学员报考非采矿专业的研究生,这是不合适的,对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及整个社会均有不利影响。第二,增加行业知识与信息教学份量,让学员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行业及其发展前景,培养良好的专业心理素质。在学员心田中植入行业发展的远景及奉献采矿业的人生价值,这是专业教育成功的心理基础。第三,让学员围绕采矿职业素养系统结构及职业能力结构学习相应的知识与信息,并切实进行技能演练,让学员职业素养初步沉淀,让学员职业能力基本具备。第四,以开放的视野来设计采矿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并举,更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以“研”促教,以“工”促学。让学员在社会立体空间中学习,不局限于校园内,更加重视一线教练教学行为。第五,每门课程的课时量分配差距拉大,重点突出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在采矿(采煤)、掘进、通风与安全、矿山企业管理等主要专业课程中设计专门的课程实习,并切实履行实习计划,以求专业能力的真实提高。第六,利用假期组织学员进矿山参加一线劳动,重视矿山劳动教育与矿山情感教育,培养爱在矿山、心在矿山、技在矿山、业在矿山、奉献矿山的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矿山真正需要的一流采矿专业人才。

6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3篇: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价值链;江西矿山企业;成本控制

一、价值链理论与矿山企业成本管理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成本控制就是要立足于价值链,以企业生产过程为中心,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及合作企业,向后延伸至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即包括对产品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合作企业成本、制造成本、管理及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等的控制。横向则更可延伸到竞争者价值链和合作者价值链。因此,价值链分析主要是一种战略性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对企业内外部不同形式价值链的分析,识别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或产业价值链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企业价值链定位、价值链成本定位,以确保其优势竞争地位。具体应该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首先,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将本企业价值活动的所耗成本进行分析,根据其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确定其发生的是否合理性,找出企业内部不增值作业,从而降低成本。其次,从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分析供应商、企业、购买商和客户之间的战略关系,在其产业价值链中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并且通过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将企业的价值链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相互比较,分析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或劣势,是由哪些价值活动或成本因素导致的,从而使企业处于成本竞争优势。

矿山企业的生产成本,同其他工业企业一样,包括为生产其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总和。反映了企业生产组织的合理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设备利用程度、经营管理水平等一系列综合指标。从控制矿山企业的生产成本人手,必须增加对矿山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研究,能促使我国的矿产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规划和开采;同时生产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是一个企业能否盈利的标志,节约的生产成本可以被企业利用在技术开发、环境的改善、职工待遇等各个方面。面对市场激烈竞争,要想提高矿山企业的竞争力,矿山企业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随着矿山企业战略管理的逐步推开,现代矿山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确定竞争战略,其成本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匹配。要求矿山企业不但要注重生产层面上的成本管理,而且更应该注重从企业整体战略这一宏观角度来考虑,对矿山企业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时刻考虑其弃置费用,使矿山企业成本管理进行延伸,从横向价值链角度,关注竞争对手,关注行业水平进行纵向价值链整合,为矿山企业战略定位和战略制定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而现有的矿山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需要引进先进的战略管理方法,基于矿山企业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以满足矿山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需求。

二、江西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

(一)成本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由于矿山企业生产的特殊性,矿产品成本控制受地质条件、矿石埋藏的深浅、矿层的厚度、构造的复杂程度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现行矿山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只是仅仅进行生产成本核算,通过节约来降低企业成本,成本计算没有考虑到成本发生地点的空间特征、劳动组织、周边环境以及弃置费用,并且还存在着资源消耗用途不明和责任不清等问题,进行企业目标成本制定和成本控制也缺乏科学性,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不能满足现代矿山企业管理的需要。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传统矿山企业成本核算仅仅针对产品本身,成本管理只重视企业制造成本,并没有基于价值链来考虑,仅仅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

受到我国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江西矿山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制造成本管理,忽视了对其设计成本、市场成本、弃置费用等的管理,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矿山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江西矿山企业的对某矿产品从开采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同时,为了获取长期竞争力,矿山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其现行的成本管理系统只注重内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成本,而不注重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进行具体分析,成本管理范围相对狭窄,无法为企业战略制定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

(二)相关弃置费用难以确认

在矿山企业开采过程中,将面临越来越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当前条件下,矿山企业往往考虑现有的企业成本费用和企业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问题,对由于环境损害所产生的社会后果而导致的成本费用采取漠视态度。矿山企业废弃的工艺措施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土地复垦,和矿山废水的无害化,矿产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山废水,对矿坑水、露采场废水、选厂废水、尾矿库和废石场的淋滤水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危害环境。但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存在连续开采年限长、难以取得计算弃置费用的参数等因素的影响,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何进行弃置费用金额的准确计量难以确定,弃置费用是以对将来不良环境影响的估计为基础,当期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支出,而将弃置费用列为费用成本项目,会影响当期盈亏进而影响纳税,所以需要有可操作的法规依据。并且矿山企业在恢复环境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相当巨大,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超过其采矿和安装成本,而且其废弃成本将会在多年后发生,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将来发生的成本可能比估计的成本高,矿山企业的废弃成本难以确定。

(三)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和成本管理平台的构建没有得到重视

从江西矿山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来看,江西矿山企业可以从管理层次和管理流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管理层次上要求矿山企业深入到生产层次,但是江西矿山企业在管理层次上还停留在产品和职能层次,从管理流程上要求矿山企业对流程的效率和增值性进行分析,减少流程之间的往返次数,尽量杜绝非增值流程,但矿山企业在管理流程上流程效率和增值管理长期没有受到重视。长期以来,矿山企业形成了多阶梯状的塔形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也很繁杂。这种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存在许多非增值环节,效率很低。基于这种低效和非增值流程进行成本管理,也造成矿山企业管理的低效率。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也改变了成本构成项目和成本核算方法及成本管理观念。但目前矿山企业很少有单独的成本管理系统,大多数仅仅在财务软件中挂有成本核算的功能,缺乏成本管理平台的构建,尤其缺乏其他大型企业构建ERP的所有子系统,同时缺乏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影响成本管理乃至整体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三、相关政策建议及措施

(一)明确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的全程系统理念

正确认识成本,扩大成本控制新范围,现代矿山企业成本控制不应只重视生产成本控制,也不应只仅仅注重降低成本,应将矿山企业成本控制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从行业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对矿山成本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控制。传统的成本核算仅包括生存产品的直接成本,忽视非产品的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因此,为了增强矿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不能只局限在生产过程,应该从价值链角度出发,应将控制手段向前延伸到生产矿产品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研制,横向扩展到筹集资金选择、生产环境分析、无形成本、各项决策分析等等,向后延伸到产品的销售、使用、维修和处置等。对各个矿山企业活动整个经营活动和作业的成本,如信息成本、技术成本、生产成本、存货成本、销售成本、弃置费用、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环境成本、以及各种决策成本进行科学适当地控制,从而为保证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业务流程动态优化

现代矿山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创新应该首先进行业务流程的改进和优化。当然,业务流程的改进和优化应该以价值链分析为依据,同时应该深入到作业环节。只有这样,业务流程的改进和优化才能体现价值链分析的要求,符合企业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才能保证业务流程的效率性和增值性。只有在改进和优化的业务流程上谈成本控制和管理,才能实现成本管理创新的最大效果。现代矿山企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是以业务流程改进和优化为前提的成本管理。在具体进行流程优化过程中,应该首先根据市场进行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然后运用平衡记分卡将战略转化为企业流程的具体目标(流程效率、流程成本),依此目标指导流程的动态改进和优化。考虑安全生产这一成本驱动因素,根据安全满意度进行安全投入和成本控制是现代矿山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采用灰色预测理论确定矿山企业的安全满意度,然后根据确定的安全满意度,建立数学模型对预防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进行预测,并依此进行安全成本控制。其次是引入了作业的概念,将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实现深入作业层次的全方位成本管理。从企业根据市场进行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到业务流程改进和优化,都要深入作业层次利用作业成本及相关信息。

(三)构建更加完善成本管理信息平台

成本管理创新应该既要考虑企业整体信息化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成本管理整体创新的需要。现阶段现代矿山企业必须运用许多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譬如基于作业进行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等,都需要利用大量的相关数据,而这些数据已经不可能完全依靠手工进行处理。同时一些基于复杂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求解也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所以成本管理创新离不开适应的成本管理平台。构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相关信息,理顺流程,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提供及时、充分、准确的成本信息。ERP是现代矿山企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深入作业层次是现代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所以现代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创新平台可以将作业和ERP进行集成,构建作业与ERP集成的先进信息平台环境。作业ERP的成本管理环境就是作业管理与ERP原理的高度集成环境,这种集成环境是一种无缝集成,不是在ERP中开发一个单独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而是整个ERP系统从开发就融入了作业管理的先进理念,作业管理理念贯穿于ERP的所有子系统。矿山管理信息系统能进行矿山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并能有效支持数字矿山其他子系统的功能,以实现矿山矿产资源管理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体系化。

第4篇: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矿山生产;安全现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在开发强度上的加大,以及开采水平有限,从而导致了矿山事故的不断发生,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因此,分析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现状,加强矿山生产方面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金属金属矿山生产现状

我国金属金属矿山类别众多,通过对矿山实际的生产作业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矿山开采的几个特点:矿山底下岩层地质条件无法进行直接的观察,水文、地压等自然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地下水涌入、冒顶片帮等情况也时有发生;矿井下能见度低,需要有照明设施,工作人员通常要佩戴照明工具;矿山中作业通道普遍比较狭窄,较深的矿井需要升降设备和地面进行联系,安全生产和设备的质量息息相关;井下供电设备的可靠性会对生产安全造成直接影响;井下由于空气不易流动,废气难以排出,容易造成废气中毒的事故;矿井中道路复杂,视线差,容易出现坠井事故;已经采空的地区容易出现地表塌陷,会对地表建筑物造成损害,以及会导致地表水流进井下,导致重大的地质灾害;矿山中炸药库和油库等危险品仓库,是急需重视的安全防控部位。

2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对金属金属矿山生产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金属金属矿山在生产开采的工程中有很多危险因素存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于生产环节中的各个方面潜在危害因素需要进行分析,提供矿山安全管理的措施依据,选择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达到矿山生产的安全。从矿山开采生产角度出发,结合目前国内金属金属矿山的生产现状,确定金属金属矿山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详情见表1。对矿山死亡事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详情见表2。

通过表2数据的归纳统计,可以分析出矿山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人在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3金属金属矿山的安全管理

3.1引进新技术。矿山企业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就需要对企业的管理机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灵活的管理措施与对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丰富企业安全管理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矿山企业首先就需要对矿山的开采工作制定相关的开采计划,并且及时地引进高科技的开采技术和开采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矿山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矿山企业工人操作的危险性。在几年之前,很多的矿山企业井下都是用木结构来作为支架来开展采矿工作,这样就会经常导致矿山事故的发生。如果采用和引进锚杆桁架技术,就会提升矿山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这一技术更多的是在海外国际应用,我国也正在对这一技术进行尝试和引进。

3.2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已经被广泛的采用了。因为这种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配置性以及可开发性,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这一系统可以对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进行采集和处理,然后再利用高科技的仿真技术对矿山生产的环境进行分析和再现,从而实现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时可以对矿山企业的安全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测,对事故和灾害等进行预警,为企业的安全监管和安全调度等工作提供可行的、科学的决策依据。这一技术的采用可以全面地提高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对安全事故进行预警的能力和进行控制的能力,加强企业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安全管理。

3.3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在矿山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些机械工人在进行炸药安放工作等具有极高危险性的工作时,没有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操作,而且操作的技术也并不成熟。这就使得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地危害到了矿山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对于这些技术工人,矿山企业要定期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操作规范的培训,并且针对培训的内容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测验和考试,只有合格之后这些工人才能够上岗。并且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从而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对施工的每一个过程都能够自觉地加以总结,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意识。此外,矿山企业还要定期地组织专人对施工和采矿的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更换和维修这些设备,促进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4持续不断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4.1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根据矿山的安全检查制度,不打折扣的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包括综合检查、重大危险源和重要设施设备的专项检查。只要进行持续定期的安全检查,事故隐患、危险因素就容易被及早发现,隐患也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理,最终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4.2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定期隐患排查。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是持续不断的,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作业环境、采矿工艺、安全意识以及产量的变化等,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将随之变化。所以,在安全检查中只有定期的安全检查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不定期的安全检查,这个不定期必须是依工作的实际情况、适时而进行。通过不定期检查弥补定期检查的不足,使事故隐患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3.4.3保证重点时段的隐患排查。矿山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因季节性的变化,会给安全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因素。季节的重点时段,还应根据时段特性做好重点检查工作。只有这样,矿山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才会全面,事故隐患才能最大可第四方面是落实隐患整改制度。

3.5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矿山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账户,专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按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的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保证隐患整改资金投入。

3.6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生产规模较小不必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

3.7加强矿山地质勘探工作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由矿山地质勘探工作的精细程度而决定的,如果矿山的地质勘探程度较低,或者对矿山的地质条件没有完全的掌握,会导致矿山开采的时候所选用的方法不合适,存在安全隐患。地质勘探需要对地层、矿产、构造、水文地质、岩石以及工程地质等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探,为矿山的建设设计地质资料,了解矿山的资源储量以及所需要的开采技术。在进行矿山基础建设和生产作业的时候,需要对矿床进行实时勘探加强研究,为生产安全管理提供更为精确的相关地质资料。在这些基础上,利用所掌握的精细资料对矿山的设计和生产进行指导,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盲目开采所带来的生产安全隐患。

3.8强化并完善安全监管机制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结合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情况,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奖罚分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全体员工依照有关法律原则承担相应权责。比如,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措施,把安全绩效作为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背职守、酿成后果的行为予以严惩。此外,编制应急管理预案,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加大作业现场检查频率,提升班组现场处理事故能力。重点做到:

3.8.1强化危险源控制。切实抓好尾矿库、爆炸物品与危险化学品、井下重点区段、矿山提升设备、通风防尘、采场顶边帮、作业现场交接班和工程质量的监管。

3.8.2积极开展隐患检查整改。

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金属金属矿山的生产形势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矿山要实现稳定长效的持续性发展,就必须重视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投入,建立健全采矿行业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将科学技术引进矿山监控系统中,对事故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索,构建多元化为一体的矿山监控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管理水平,让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目前矿山安全生产的落后现状。

参考文献

[1]戴莉.金属金属矿山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四川冶金,2013,11(05):65-66.

[2]李晓飞.金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8(05):41-42.

第5篇: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矿山 

1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

mapgis是具有自主版权的集数字制图、数据库管理及空间分析为一体的大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编辑、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输出等,借助这些功能可以从原始数据中图示检索或条件检索出某些实体数据,还可以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以及对各类实体的属性数据进行统计。mapgis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城市规划、测绘、土地管理等领域,并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各自研究的重要工具。

2 地理信息系统在矿山中的应用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矿山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多源信息的集成管理为主;另一类以多源信息的分析为主,即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应用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对矿山资源与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建立矿区数据库及软件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查询检索、综合分析、动态预测和评价、信息输出等功能,从而为矿区环境工程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进行规划、判断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1 mapgis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资源的管理,如矿山开采的主要资源(矿山资源)、伴生矿物、水资源等。基于mapgis的资源管理,建立矿产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图形及其相关属性数据的统一集成管理。

(1)矿山资源管理。矿山资源储量和品位管理是矿山资源管理的基础,利用gis技术进行矿山资源管理,实现矿山资源储量和上覆岩土剥离量的自动快速计算、动态管理及分析、表达,反映矿山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最终保证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

(2)其它资源管理。对于矿山的伴生矿物,建立基于mapgis的数据库,有利于伴生矿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也是矿山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矿山的生产活动,破坏了其周围的水资源,mapgis技术可以用于水资源清查,反映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

2.2 mapgis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矿山工程地质的原始勘探数据可以基于mapgis的空间数据库高效地存储管理。mapgis可以有效的管理矿山工程地质图,并实现图形及其属性关联,其关键问题在于图形表达编辑能力要强。mapgis可以像cad一样来绘制矿山资源开发所需要的柱状图;还可利用钻孔数据和柱状图,或者基于空间数据库,mapgis可以自动绘制剖面图和等值线图。在矿山的边坡控制和疏干排水中,map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帮助矿山工作者解决矿山疏干排水、采场边坡设计与稳定性分析等工程问题。

2.3 mapgis在矿山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在国外,许多矿山已经应用gis来解决矿山工程问题。例如,德国的露天煤矿使用gis设计工作面的作业计划、矿岩运输线路及排土场的位置等。而我国gis在矿山的应用大多集中于底层的矿图管理,在gis中建立分析模型对矿山进行优化分析的应用研究还很少。

(1)矿山的境界、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开采工艺等都是其重要的决策问题,用mapgis技术建立境界的可视化模型是非常有效的,在传统的g软件中建立地质统计学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开采境界和品位优化,并且实现境界的动态圈定。

(2)利用mapgis技术可以对矿山的采场进行交互式的可视化设计。通过在gis软件中建立专业的分析模型,对采场的设计效果进行分析,改进设计效果。矿山设计者可以用在gis中建立的专业模型(如网络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优化露天矿生产系统,如用gis的最佳路径分析功能来优化露天运输线路的位置和布局,缩短矿岩运距,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采用mapgis进行露天矿的设计和规划,不仅可以交互式绘制各种所需图件,而且可以建立图形元素与其属性数据的联接,这是手工图或cad图所没有的功能。

2.4 mapgis在矿山管理中的应用

(1)生产计划和调度。在制定矿山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案方面,可以利用mapgis技术建立块状矿床模型,通过计算机可视化显示矿山的矿岩分布和当前开采状态,建立开采优化模型确定哪些块段在哪个计划期开采,则得到一个优化的开采方案。目前,国内大部分矿山采用电铲—卡车间断工艺系统,采运成本占露天矿总成本的60%以上。因此,基于mapgis的矿山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实现对电铲、卡车等设备的实时优化调度,使运输系统高效运行,从而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

(2)矿图管理。二维矿图管理是目前gis技术非常成熟的应用,也是gis技术比较基础的应用。mapgis的最终输出产品是电子矿图,mapgis用于矿山的矿图管理,其实质是建立空间数据库,实现对矿图及其元素属性的存储、编辑、查询和输出,为其他高层次的应用建立基础。

(3)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根据矿山的组织结构,建立基于mapgis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与人员考勤系统连接,从而可视化的确定和显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在作业,为管理者提供实时的采场人员分布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利用mapgis对安全设施的布局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在满足矿山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尽量节约安全经费,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和灾害,进行基于mapgis的影响评价和分析事故原因,可预防同类事故的再次出现;建立基于mapgis的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专家知识库和专业模型,为矿山决策提供解决方案,并充分发挥gi的空间分析能力,以可视化的直观的方式为决策提供依据。

2.5 mapgis在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开发矿山矿产资源,通常对环境的破坏很大。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比矿产资源更重要。基于mapgis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统筹解决环境问题。

(1)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容易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map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有助于解决露天矿环境问题。例如通过建立egis(专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的评价露天矿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建立mapgis的缓冲区分析可以评价爆破产生的环境污染(飞出的岩石、噪音和烟尘)范围。

(2)环境规划和土地复垦规划。在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mapgis可以用于制定科学的环境规划,确定环境治理措施的合理布局。矿山对到达边界的排土场或废弃的采场进行土地复垦,建立基于mapgis的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在计算机屏幕上动态显示现在与未来矿区土地覆盖变化,对未来土地复垦后的景观进行预测模拟,从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土地复垦作业。

3 结论

mapgis在矿山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资源管理、辅助勘探、工程地质、矿山规划设计、实时开采模拟、作业安排与监测、地质统计、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其中,建立基于mapgis的矿产资源数据库是实现mapgis在露天矿应用的基础。mapgis在矿山成功应用的标志,是实现基于mapgis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矿山开采设计。实现矿山企业的集约型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空间信息资源,在mapgis技术支持下的数字矿山建设,是矿山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鲍光淑,刘斌.基于空间分析的矿产资源评价方法[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32(1):1-3.

第6篇: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属矿山;回采率;具体措施

1 前言

通过对金属矿山的实际生产过程了解后发现,金属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必须要对地质因素和采矿方法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正确分析地质因素和采矿方法与矿石损失贫化的关系,减小矿石损失贫化,提高金属矿山的回采率。对于金属矿山的开采来讲,回采率是金属矿山开采的重要生产指标,回采率的高低关系到金属矿山的整体开采效益和开采效果。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金属矿山回采率问题,结合金属矿山的具体生产情况和实际影响因素,全面提高金属矿山的回采率。

2 金属矿山地质因素、采矿方法与损失贫化的关系

2.1 地质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较多,如矿体的产状、品位分布、断层大小及密度、开采深度、围岩性质等,对于一个矿山来说,可以分中段(水平),按矿体(可采场)为前提,列出上述地质因素,从已获得相应的贫化损失率值中剔除因经营、决策造成不合理的贫化损失部分,然后用统计的方法求地质因素与贫化、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由相关系数大小决定)反映了地质因素与贫化损失的函数关系,从而可用来作后续开采中确定贫损指标的依据之一。

2.2 采矿石方法与损失贫化率相关

根据境内地下金属矿山损失贫化指标统计空场采矿法矿石损失率一般为15%~25%,贫化率约为10%,留矿法的矿山矿石损失率为3.5%~19%,贫化率为6%~28%,崩落法的矿山矿石损失率为15%~30%,贫化率为10%~30%,削壁充填法的矿山矿石损失率5%~10%,贫化率10%~20%,这些数据虽然包括了不合理的贫化损失部分(主要指一些属经营、决策、管理明显有误而带来的),但还是说明了不同的采矿方法,矿石的损失贫化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削壁充填法矿石的损失,贫化较低。

基于以上分析,金属矿山的损失贫化主要和地质因素与采矿方法有关,为了保证金属矿山的采收率得到持续提高,降低矿石在开采过程中的损失贫化,我们应正确分析地质因素和采矿方法的影响,努力提高金属矿山的回采率,满足金属矿山的实际开采需要。

3 金属矿山提高回采率的具体措施分析

从目前金属矿山的实际开采来看,要想消除地质因素和采矿方法的不利影响,提高金属矿山的回采率,就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强地质勘探,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

为了保证金属矿山的回采率能够得到持续提高,应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增加地质勘探手段,可以采用航空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手段,提高对金属矿山的了解,以及增加对金属矿山中矿藏种类的认识。通过采取多种地质勘探手段,能够有效圈定金属矿山的矿体资源。同时,还应该对圈定的矿体资源的储量进行计算,达到全面掌握金属矿山矿藏蕴藏量的目的。

3.2 合理选择采矿方法

在目前的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采矿方法的选择十分关键,选对了采矿方法不但能够提高采矿效率,还能够降低矿石贫化,提高金属矿山的整体采收率。目前来看,采矿方法主要可以采用中段式留矿崩落法,解决了原来中段采矿法中块度大,废石从大块间隙混入的缺点。还可以采用削壁法充填法,整个矿体自上而下回采。将矿体周边围岩削壁充填,作为上分层回采的工作底板,矿石回采率在90%以上,

3.3 提高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需要配套的采矿工程辅助才能保证金属矿山的有效开采。要想提高金属矿山的回采率,就要从提高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入手,全面提升采矿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认真做好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作,保证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满足实际需要,达到保障金属矿山有效开采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应不断提高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3.4 放矿控制

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放矿工序是决定矿石贫化的重要因素。金属矿山在开采中,放矿的范围和规模是控制的重点,控制好了放矿的范围和规模,可以有效提高金属矿体的采收率,避免更多的岩石混入矿体中。同时,做好放矿控制,还有利于减少金属矿石的贫化,有利于全面提高金属矿山的回采率。因此,为了有效提高金属矿山的回采率,应重视放矿控制的作用,认真做好放矿控制工作。

3.5 矿山企业应搞好技术改造

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开采技术是提高回采率的关键。基于这种认识,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应认真做好技术改造工作,应充分认识到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并积极引入先进的采矿技术,保证金属矿山的开采技术改造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达到提高回采率的目的。目前来看,矿上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不但要从技术层面进行全面创新,还要考虑成本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保证技术改造的有效性。

3.6 地压控制监测研究

为了保证金属矿山的开采既能满足安全要求,又能达到有效开采的目的,应对金属矿山的地压进行准确监测。目前来看,在对金属矿山的地压监测中,不但要进行局部重点监测,还要进行矿山整体监测,从根本上保证金属矿山的地压满足实际需求,提高对金属矿山地压的掌握。从金属矿山的实际生产来看,地压控制监测对提高回采率有着现实的影响,是提高回采率的有力保证。

3.7 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目前金属矿山中除了主要的矿产之外,都存在伴生矿,如何实现对伴生矿的勘探和开采,成为了金属矿山生产中的重要内容。在研究金属矿山的回采率问题时,提高伴生矿的采收率也成为了保证金属矿山回采率满足要求的重要指标。基于这一认识,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应利用现有开采方法,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提高金属矿山伴生矿的开采,促进金属矿山的发展。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回采率是影响金属矿山开采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金属矿山的回采率满足要求,应重点做好地质勘探,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合理选择采矿方法、提高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放矿控制、地压控制监测研究、技术改造、地压控制监测研究和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提高金属矿山的整体开采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林杰.成本上升背景下我国金属矿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J].金属矿山,2008(03).

[2]陈林杰.我国金属矿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战略[J].科技和产业,2009(02).

[3]刘尧.我国金属矿山绿色发展指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4]廉婕.我国金属矿产海外投资相关问题研究 [D].天津大学,2010.

第7篇: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矿山 机械设备 配置优化 改进

依据不同的理论情况和分析方式来有效改进和优化配置矿山机械设备,提高矿山机械设备的应用效率和实际作用,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矿山机械设备配置的优化改进。

一、矿山机械配置优化改进的意义

矿山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基础实际上就是矿山机械设备,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实际生产效益。一是需要具备合理匹配参数的矿山机械设备,尽可能降低投资的重复性损失,最大限度发挥单体设备实际性能,达到降低能耗,高效率生产的目的,促使企业能够得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制造矿山机械设备的制造厂商需要具备完整的技术设备,依据实际发展规范需求来建立企业发展策略。如果矿山机械设备和矿山企业被当做统一的大系统,属于比较复杂的系统,现阶段,还没有形成十分完善的处理上述系统的方式,因此,目前能够从优化矿山机械设备的技术方法、优化配置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方面来研究改进和优化矿山机械设备,从而达到不断完善整体系统的目的。优化配置矿山机械设备的根本就是合理配置矿山机械系统,需要不影响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保证企业拥有最佳的经济效益,最良好的技术性能,优化配置矿山机械设备不仅仅是合理确定矿上机械设备的型号和数量,也需要分析维护、检修矿山机械设备的整体运行的优化分配。

二、矿山机械配置优化的肉容

1、矿山机械配置优化的目标

想要合理的分析优化配置矿山机械设备的系统,最重要的就是确定矿山机械设备优化配置的目标,针对不同矿上机械设备子系统需要建立不同的改进优化目标,例如,分析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国家利益、最优技术性能、机械设备技术性能等。

2、矿山机械配置优化方法和理论

结合优化矿山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最优化理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等现代数学方式结合理论来进行分析,如,灰色理论方式、数学规划法、分形理论方法、状态空间混合法、启发式知识推理法等

3、矿山机械配置优化的数学模型

优化配置矿山机械设备的时候,需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为了能够合理解决建立模问题,应该适当加入广义模型方法:例如,灵活运用结构模型、知识模型、数学模型等,并且有机进行结合,构建集成模型。有机集合图论方式、人工智能、系统识别等方式,形成集成模型,在系统识别中合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识别技术模式下的自适应、自学习模型。

4、优化配置露天和地下矿山机械

充分考虑矿山模型组合和矿山机械之间关系,建立优化配置矿山机械配置的一般模型,以及相应软件来进行编制,以便于能够合理解决改进优化矿山机械设备的问题。

三、优化改进矿山机械配置的方法及应用

1、启发算法

有机结合定量与定性、算法和启发的方法,启发实际上就是在具备实际经验的前提下,归纳总结的相应方法、策略、技巧、如人工智能中存在的知识推理,上述方式最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够具备一定灵活性和智能型,在不精确数据、不完整信息的基础上,使用尽可能少的验算或图例来得到符合条件的解。但是得到的不是唯一存在的最优解。算法就是说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依据数学推导、数学计算、数学论证来公式化求解。如,运筹学或者控制理论中存在的最优化算法。上述算法的基本优势就是具备完备性和严格性,保证解决的问题存在收敛性,具备唯一性和存在性的最优解。但是需要拥有相对精确的数据和完全的信息,会迅速增长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量,促使形成组合或者维数。有机算法和启发、定量和定性,取长补短灵活运用,不断优化技术,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保障。

2、合理应用机械设备

矿山采矿的过程中,经常变更和移动运输设备、采掘区域,因为不同的矿山生产区域存在不同的生产节奏,有效配合和运用机械设备,确保能够达入到最优化生产效益,规定任务中使用最合理数量机械设备,是优化配置矿山机械设备的重要条件。在实施的时候,依据实际情况需找最优的解决方案,促使企业能够得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以先进科学现代的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如系统工程方式等,为矿山优化配置得到最好的选择。

3、人机方法

为了能够最合理、科学的控制和解决优化配置矿山机械设备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有机结合人机的智能方式,分析复杂智能控制系统,形成一定的决策和管理的技术,建立自动化灵活系统。相互配合人和机器,取长补短。人的优势是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生理条件的影响,容易疲劳、有情绪、精度差、效率低、速度慢等缺陷,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互补。

4、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对于一些大型设备,如露天、矿井的主通风机等设备,依据实际性能特点,合理选择设备运行实际工况和参数,保证在高效区域内运行,适当增加系统效率,尽可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对于运行时间长、功率大的设备来说,需要大量消耗系统能量,因此,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具备一定意义和作用,应该加强设备的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测试,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本文主要分析了矿山机械设备配置的优化改进,为提高矿山机械设备整体工作效率提供依据。参考文献:

[1]任俊杰.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的现状分析与处理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5(21):37-39.

[2]杨兆建,王学文.矿山机械装备云仿真CAE服务系统研究与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13,49(19):111-118.

[3]姜青锋.浅析我国矿山机械再制造现状[J].山东工业技术,2015(13):62-62.

第8篇: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智能矿山;煤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创新

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与煤矿经营效益有着直接联系,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提高,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保证井下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成为机电设备管理的重点。传统的设备定期点检维护管理方式经常会导致设备的故障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严重的设备事故。因此对机电设备管理进行创新研究,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实现设备管理维护模式向预知事故方向转变已经成为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智能矿山理念应运而生,且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已开展了有关智能矿山建设的实践。智能矿山是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技术,机器人、智能化装备等与现代煤矿开发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矿井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统,实现矿井开拓、采掘、运通、洗选、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生产管理等全过程智能化运行的体系。

一、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过于陈旧

当前,我国各级煤炭主管部门和相关煤炭开采企业都制定了相对严格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来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有些煤炭开采企业体制互相冲突,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机电设备方面,很多企业在采购机电设备时,注重的都是经济性,为了节约成本,忽视了设备的质量,在使用设备进行实际作业时,设备的质量引起的事故,在煤矿这种相对复杂的环境中往往会得到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技术人员素质过低

近些年,我国煤炭市场逐渐萎缩,煤矿企业的员工待遇慢慢下调,加上煤矿开采环境恶劣,工作难度大、强度高,使得行业内很多尖端技术人才流失,给我国煤炭行业整体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在流失的这一部分技术人才中,煤矿机电技术操作熟练的工作人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很多是因为工资待遇下调、工作环境差等众多原因离开了这个行业。真正有良好技术储备的人员不愿意进门,而现有的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又不足,不愿意接受改变,不能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煤矿机电技术,这更制约了我国智能矿山的建设。

(三)煤矿机电设备智能化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在迭代的过程中,智能化是设备主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很多煤炭企业现役的设备都处于寿命的中后期,不光是性能已经大不如前,还有可能因为故障而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失。然而,很多煤炭企业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只有在设备必须淘汰更换才会将其替换,大大制约了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应用和推广。

二、基于智能矿山的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一)机电设备大数据分析云平台

煤矿机电设备大数据分析云平台是智能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核心,负责数据采集、数量处理转换,形成煤矿设备数据中心,并基于煤矿机电设备的数据在设备健康评估、设备故障预测、设备能耗优化等领域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机电设备管理、故障诊断及预警、能耗监测提供基础服务。大数据分析云平台应包括数据集成、主数据管理、大数据数据分析三个内容。1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及数据转换。井下设备采集数据的方式,应当采用在现场部署物联网基站设备的方式。数据清洗是筛除采集到的错误数据,提高采集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数据清洗前应先定义数据的清洗规则。在原数据上对数据进行清洗前,需要对原数据进行备份,以防原数据的丢失或损坏。数据被清洗之后,干净的数据应替换数据源中原有的数据。数据转换是清洗后的数据形成标准化的基础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库到数据库转换流程、XML到数据库转换流程、数据库到XML转换流程、Excel到数据库转换流程、平面数据到数据库转换流程、数据库到平面数据转换流程和数据库到HBase转换流程等。2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存储、元数据、数据源及数据审计环节。数据存储层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不同的专题数据库并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元数据用于定义数据字典模型,配置期定义捕获业务以及运行期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数据源主要提供数据源新建、修改、删除的功能。数据审计机制包括操作回溯、报警响应、事件关联、事件定位、身份认证、资源授权、访问控制等内容,旨在安全管控上建立完善的机制和体系,从而保障数据安全。3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数据导入、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模型导出以及部署应用五大关键功能。数据导入是指对所有主流数据库、文件系统以及文本格式的数据进行接入。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不是“一锤子”能解决问题,需要反复的迭代实验,根据数据变化调整优化模型。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保证对全量数据的模型构建,避免了传统分析工具只能利用小数据样本进行机器学习的弊端。通过对模型的有效评估方法判断模型是否适用于机电设备管理。通过对井下刮板运输机、破碎机、转载机、胶带运输机等重大机电设备的在线监测信号(包括振动、轴温、油脂、电流、电压、功率、工况等)和点检信息的实时分析、特征对比,以及故障树分析计算,实现设备的远程故障诊断、缺陷识别和隐患排查,准确定位故障和缺陷类型和位置,为设备健康管理、更新决策提供信息支撑,确保设备的高可靠、无缺陷运行。

(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及预警

通过集成煤矿机电设备数据,结合大数据技术提供物联网智能分析服务,针对井下主要机电设备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与优化。通过汇集海量设备故障监测传感数据,提供设备综合监控、OLAP分析,实现对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对设备使用行为的分析与优化,对设备所需耗材运营供需的预测分析,以及对设备运行效能的优化与改进。监测诊断系统通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时的振动信号、电参数信号、温度信号等,对信号进行融合分析,结合故障诊断智能诊断算法和专家知识库,实现对机电设备的实时智能诊断。通过对机电设备关键传动部件振动信号在线监测,定量诊断故障损伤部位与严重程度,将振动监测信息智能地转化为预测性机械状态报警,克服传统故障诊断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过分依赖。预警预报包括早期故障预警、故障类型特征报警、故障程度定位等功能,可随时掌握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发生超限、设备早期故障时,能及时给出报警。方便机电设备维护人员在计划检修时间,提前有的放矢的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将事故消灭在隐患状态,将损失降到最小。

三、智能矿山中的机电设备管理创新策略

(一)AI智能监控平台

AI智能监控平台是以网络通讯及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为多个“信息孤岛”提供协同合作的统一平台,建立一套高集成、高智能化的管理机制。可以实现统一的配置管理、数据共享、功能联动和业务优化等功能。通过AI智能视频系统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意义:(1 )保证设备隐患整改落到实处,避免徇私舞弊平台可对报警进行自动记录,迫使值班员、安全员不得不对报警记录进行实时处理,有效促进了制度的落实与完善,堵住了约束不严的漏洞。(2 )辅助安全管理,提升管理人员效率有助于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每个监控摄像头,都是一个7 ×24 小时工作的“电子安全员”。改变了传统的安全管理人海战术,使得安全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从日常巡逻检查等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更多的从事安全相关的技术工作、制度修订工作等理论性工作。(3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实时监控够使得作业人员时刻保持警惕,破除部分人员的侥幸心理、麻痹心理,及时发现违章作业苗头,自动抓拍摄录违章行为,进而采取教育、处罚、激励等措施,短期内可形成有效震慑力,使得作业人员违规行为无处可藏、不敢违规、不愿违规,长期可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与秩序,提升本质安全。

(二)“人才兴企”,人才是机电设备创新管理的根本要想让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得到创新,还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尤其在煤炭行业“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理念大力推广的情况下,煤炭企业提高人员的能力已经成为亟待落实的方法。首先,企业应提高培训强度,根据开采工作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让理论和实际生产联系起来,让理论成为实践的支撑,让实践成为理论的印证。另外,企业还应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让员工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挑选一些专业人员,将其送到指定院校接受教育,学习时下先进的煤炭机电技术。企业管理人员要对行业有敏锐的感知,通过聘请业内机电技术专家来企业内部进行讲座,传授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

四、提升智能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建议

(一)积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近些年我国煤炭行业的退步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发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为了确保采矿工程的有序进行,企业需要和设备生产厂家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传达自身需求,让设备生产厂家有针对性地提高新设备的功能性,以满足采矿的需求。另外,各煤炭企业也可以联合起来,开展技术交流,并利用现有的技术进行设备创新竞赛等,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的质量。

(二)提高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

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工作人员需要较长时间处在危险、复杂的环境中。煤矿机电设备作为长期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运行的工具,操作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也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危险,再加上采矿工作超高的工作强度,如果不能给技术人员提供较高的薪酬,行业的人才流失状况势必会更加严重。所以,企业应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这样不仅能让技术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还能留住人才,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是整个采矿工程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煤矿规模的扩大,机电设备管理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首先要优化管理制度,然后通过技术培训等方法,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并通过薪酬待遇的提高,保留住技术人员,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优化方法,希望能对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善智.基于智能矿山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J].当代化工研究,2020(11):150-151.

[2]李明轩.基于智能矿山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J].能源与环保,2019,41(03):150-153+174.

[3]郭敏.基于智能矿山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J].石化技术,2020,27(07):204+198.

[4]刘硕.智能矿山未来已来:东方测控智能矿山解决方案[J].中国矿业,2020,29(06):181.

第9篇:矿山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矿山管理 应用分析 信息系统

0 引言

目前信息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信息化不仅带动了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给矿山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中。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矿山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矿山进行合理开发已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矿山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势头,大大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矿山企业科学有效的管理。

1 我国矿山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矿产的开采和资源的利用一直是困扰我国矿山管理工作的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国矿产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的信息化管理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起步还比较晚,与国外先进的科技水平相比,我国矿山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我国信息化时代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取得较快发展的。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的矿山应用信息技术很快得到了矿山企业的普遍认可。在矿业的发展方面,一些与矿山有关的研究所和大专院校深入探索了信息技术在矿山设计和生产中的应用,开发出来的矿山管理应用系统对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3年以来,我国引进并开发了先进的矿山软件,为矿山企业信息化的到来提供了保障和可能。

2 我国矿山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矿山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对信息化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是矿业大国,但是只有少部分地区在矿山管理上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地区在信息化建设上还始于起步阶段。与其它和信息产业息息相关的金融、保险行业相比,矿山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差距较大,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另外,目前矿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国家信息化的进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部分矿山企业对信息化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2]

2.2 信息化管理不利,走了很多弯路 目前,很多企业对于矿山管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站,但是对网站信息内容的开发还缺乏必要的管理。网站的信息量并不能满足当前矿山企业发展的需求。与传统的信息传递手段不同的是,现代矿山企业的信息化多以办公自动化为中心,逐步形成了适合矿山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网络,但是在管理系统中,每个企业都采用不同的发展平台,不利于信息的综合管理,严重造成了各种信息资源的浪费。[3]

3 信息化建设在矿山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分析

矿山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每一个矿山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且不同的矿山在采矿手段以及生产的设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加上矿山收地理位置、矿床形态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给矿山开采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我国是矿业大国,在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矿业在设计、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其它行业一样,矿山企业正处在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建设在矿山企业的管理中也有着重要作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矿山企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也为我国矿山面临的主要难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矿山管理的信息化将进一步推动矿山企业的发展。

3.1 矿山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矿山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目前在矿山信息化管理中,主要存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两种基础。

3.1.1 智能技术。智能技术的建设和应用在矿山设备管理能大大提高决策、计划的能力。智能技术能为矿山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并有效监控方案的执行和后期效果,从而使矿山企业的管理成本控制到最低点。

3.1.2 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矿山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交流有着重要作用,能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的信息资源为矿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管理者可以从大局出发,对整个信息系统实行全面的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4]

3.2 信息化在矿山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2.1 信息化管理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地质勘查信息系统应具备探矿工程测量与化验结果数据库,矿床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等的设计和描绘功能。而且在对各种资源进行计算之后,能够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矿体三维模型为地质勘查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具体内容。

3.2.2 信息化在矿山开发与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矿山的开发与生产的信息化建设是整个矿山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八千多座大中型矿山中,矿山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我国矿山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整个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想促进矿山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必须定期对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另外,还要综合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保证矿山开发与生产的科学运行。[5]

3.2.3 信息化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推动矿山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必须不断加强矿产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矿产资源的信息化可以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更多透明有效的信息,推动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2.4 信息化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非煤矿山伤亡事故频发,给人们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已成为了矿山管理关注的焦点。为此,我国建立了矿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和存储与矿山安全生产与管理相关的信息,内容涵盖矿山地质情况、自然环境和矿山生产的基本情况等各方面。要促进矿山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构建和完善矿山企业数据仓库。矿山安全数据仓库的构建应从安全组织管理、行为控制、场地与设施管理和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建立人财物等特征的数据库、建立气候环境数据库和设备状况信息库等相关数据库。通过安全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矿山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矿山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其次,要建立安全技术评价系统。安全评价系统是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具体分析,目的是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安全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经过几年的总结,我们得知,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事件树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要想建立安全技术评价系统,必须立足于当前矿山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安全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收集,不断建立新的安全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6]第三,在得出安全技术评价结果后要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调整。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在对各种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要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主要的责任人,要对安全事故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可以从加强技术改进、对安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各项措施的实施状况等方面着手对安全事故进行补救。

如果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矿山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还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系统,通过远程教育和论坛交流的形式不断普及和推广安全生产的信息和技术,推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不断取得进步。

4 结语

在当今信息化席卷全球的新时代,管理信息化俨然成为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信息化在我国矿山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推广阶段,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信息化是矿山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一项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已经表现出了远大的发展前景。要对我国矿山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这样才能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才能推动矿山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实现,促进矿山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茂贤,赵其祥.信息化在矿山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矿业.2003年第12卷第7期.

[2]李学锋,谢长江,段希祥.我国矿山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探讨[J].矿山研究与开发.2004年12月(第24卷第6期).

[3]王军锋,黄勇等.矿山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与关键因素[J].采矿技术.2004年9月(第4卷第3期).

[4]王佳.信息化技术在矿山机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设备管理与改造.2012年第15期(总第3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