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范文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全文(5篇)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

第1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渣石堆设计;地质灾害

胶东半岛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区域内矿产开采程度较高,伴生的各类地质环境灾害问题日益明显。对于地质灾害防治而言,最基本的任务可能是:①科学描述地质灾害体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地质环境,自然衍化过程或人为引发因素,初步判断地质灾害体的发展趋势,解决其是什么(What)的问题;②给出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建立地质灾害概念模型和变形破坏力学模式,评价其稳定性或变化性,预测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或变化性,解决为什么(Why)的问题;③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工程方案、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工艺和工程效果检测评估等,解决怎么办(How)的问题。地质环境修复与生态设计是解决怎么办(How)的具体措施之一,是指依据实际的地质灾害类型有针对性的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对破坏的土地及潜在的地质灾害体进行整理,使其恢复可供使用的状况。本文以“丁家金矿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为例,重点探讨矿山环境中渣石堆的防治设计及生态修复设计工作。

1项目背景

下丁家金矿区开采历史悠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小型断裂构造发育。现阶段矿区内山体已遭到严重破坏,渣石堆遍布,且分布杂乱无章。导致了大量土地破坏、潜在不稳定高边坡的形成、泥石流诱发松散堆积体、新的崩塌滚石、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一系列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2治理与修复设计思路

设计的目的是不良地质环境向良性转化,消除安全隐患,改善视觉效果,从而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为。在工程地质调查、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堆积区原始地形、地貌特征,兼顾安全、成本控制等,确定设计内容为:渣石堆边坡修整设计;挡土墙设计;盖板涵设计;截水沟工程设计以及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2.1渣石堆边坡修整优化设计

目的是提高松散堆积体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满足修整后边坡坡角小于松散堆积体自然休止角。在充分考虑防治地质灾害危害和生态修复的双重作用的基础上,将治理区内现状堆积的渣石堆,依据竖向标高,自下而上重新规划坡体标高,边坡坡率≥1:1.5,分级放坡,坡体表面压实度≥90%,理顺坡面,保证坡体的稳定性。

2.2挡土墙优化设计

目的一是在通过修整坡体坡度后,通过埋压坡脚提高渣石堆整体稳定性;二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防止渣石体滚落,对交通及人员安全造成影响。通过稳定性验算,在渣石堆坡脚处设计挡土墙,上边墙宽1000mm,外侧坡为1:0.05,内侧坡为1:0.35,外露面采用块石镶面。砂浆强度M7.5,毛石强度不低于30Mka、中部厚度不小于20cm的毛石,墙顶、外露面采用1:2水泥砂浆勾缝、抹平。

2.3盖板涵优化设计

目的是有效疏散地表水体,防止地表水对坡体冲刷。根据渣石堆周边地形现状,东侧为三处沟谷,雨季时地表汇流水量较大,对坡体冲刷现象严重。故此在汇水区主动截流,增设1m~4m盖板涵及两侧附属沟槽,以解决雨季汇水对坡体冲刷问题。

2.4截水沟工程优化设计

目的一是在雨期山体汇水量较大,防止其对治理坡体进行冲刷;二是减少渣石体滚落到安全区以外,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根据现场渣石堆与原始地形地貌相对位置关系,截水沟位置设置于与原山体原貌衔接处外1m,截水沟出水口的位置根据总体设计图沿坡体向外一侧自由排放,一侧进入板涵内;截水沟为浆砌片石,砂浆强度M7.5,形状为矩形,上边宽90cm,下底宽40cm,深度50cm。

2.5生态修复工程优化设计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依据渣石堆特点,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坡体条件、土壤成份,又要结合区域人文地理环境及生态要求,做到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根据以上条件,生态环境修复设计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黑松、紫穗槐等作为主要绿化树种。黑松种植于南侧道路挡土墙外,用以遮挡挡土墙;紫穗槐种植于坡体,起到护坡固土的作用。

3结论

回顾并总结以往胶东地区中小型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设计经验,得出以下重要认识:(1)渣石堆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极易产生滑塌、滚石、泥石流等,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构成了较大威胁。(2)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回答How的问题,设计必须使不良地质环境向良性转化,消除安全隐患。(3)工程设计首先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充分考虑不利因素,采用多种设计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最大程度使设计效果与自然环境融合。(4)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的根本原则是必须与当地生态环境相一致,不能违背生态发展的自然规律。

参考文献

[1]DZ/T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2]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3]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S].

第2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地质特征;对策

1矿山地质特征与环境分析

1.1矿石地质机构特征

我国大多数的矿山位于人迹罕至的穷山峻岭之中,因为当地地质构造活动剧烈不易于人们居住,周围生态环境维护较为良好[1]。在日常的地质活动中的脆性断裂与韧性变形的交互作用不能同期进行,使得地质构造的复杂性相对的增加,产生了与周围环境不相同的地质构造结构。保障了完整的矿床活动。根据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成矿条件与矿山的内部构造有很大的联系。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所有在开发中的矿带都直接受到矿山构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说,在我国境内的矿山出露岩浆岩一般较少。大部分都是由岩脉的形式进行岩浆岩产出。很小的一部分以岩柱的形态出现,且这一类岩柱大多为酸性岩。较为常见的岩柱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人们所熟知的辉长岩脉、石英闪长岩等一般是以岩脉的形态出现。

1.2矿山地层构造特征

我国大部分矿山的出露层主要以灰色、灰绿色砂岩为主,其余小部分以褐色岩屑砂岩、砾岩构成,二者之间进行不完全性接触[2]。我国矿产矿产资源较丰富,由此可知我国的矿山地层构造特征也具有多样性。对地层构造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在针对矿山环境治理时,提出相应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2矿山环境治理对策

根据我国矿山的基本特征,相应环境治理对策如下。

2.1转变思想进行合理规划

基于在过去盲目进行资源开采的发展阶段所造成的大量植被破坏情况。在日后的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首先要对矿山地质开采的现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立足于整体角度进行环境治理。同时,将指导思想与时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当今社会建设中,要求对于资源开采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指导思想。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也是重要指导之一。只有对原有的发展理念进行转变,积极完成思想学习工作,才可以及时纠正传统发展观与落后观念的不足之处。保证治理指导思想适应新时代的环境治理工作。基于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相结合的新型社会。要将这种指导思想应用于矿山治理工作之中。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吸收科学、先进发展理念和思想理论,为环境治理提供精神支持和理论指导。

2.2完善矿山地质特征治理管理体系

在以往矿产企业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合理画的开采规划,从而导致矿山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如今,想要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第一步就是要提升矿产企业的管理效率。在发现环境问题的第一时间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积极有效的预防这类问题二次发生。在处理矿山环境问题的同时,应把矿山与政府工作紧密联系。严格落实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治理工作,有效提高治理效率。

2.3制定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管理制度

对于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实施,要按照相应的国家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对矿山治理工作进行分级管理,同时,还要在执行项目中设立准入制度。矿山所在市的市国土资源局不仅要负责基础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还需要对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要做到“还清余款,不坏新账”对于在以往生产活动中对矿山造成严重损害的矿产企业不但要及时治理,更要依据相关调条例进行处罚。对于矿山环境的治理工作必须要依据我国相关规定与制度开展进行。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与国土资源的相关要求。保证矿山治理监管制度完整有效,各部门职责清晰明确。提升在治理工作中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保障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4加强矿山灾害防治措施

边坡稳定对开采作业有重要影响。在开采作业之前要通过技术手段对矿区的边坡进行勘探检测。以获得科学、准确的测量数据再对矿区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保证其符合规范要求。在开采作业前必须进行工程勘查工作,勘查设备完善可靠,有正规实验场所。确保在开采过程中避免崩塌、滑坡等病害。设计合理的边坡防护以及弃渣场建设,设置挡土墙拦渣墙排水沟等防护措施。做好灾害防治工作保证开采作业的正常进行。

2.5推动环境治理联动工作

矿山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日两日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矿山原有的植被丰茂。在治理的过程单凭一方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财政金融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等多方进行联合治理。采用多方力量才有可能完成有效的环境治理工作。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治理体系,做好多方配合工作,贯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有效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工作。

3结语

第3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范文

传统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积极的作用很小。矿产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占用、地质结构破环、化学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植被和景观破环,但也会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景观再造等,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交通条件、增加资源供给等[1]。但最新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必然造成环境扰动,但大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扰动较小,进一步从开采规模、开采阶段、开采方式、油气开发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不相同[2]。另外,保护区和“三条红线”内也应允许开采矿产资源,但条件更加苛刻而已。

1客观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1不同规模矿山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不同

1)大型矿山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大型(地下)矿山,尤其是大型沉积型矿山的开采,会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潜水面下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大型露天煤矿(地表)及大型露天铁矿等的开采,因剥离表土和废石、尾矿堆放,造成占地和地表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可能导致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重点关注和整治,但如果采用回填技术,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可大大减少。2)中小型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对于中小型矿山开采而言,只要控制废水,不使其流入河流和农田,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并处理好废石和尾矿的堆放问题,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仍属于点状污染的可控范围内,影响不大。如果采用绿色开发技术(如地下开采和废石回填),边开采边治理,其环境影响程度可以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型矿山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较差,环境治理动力不足,需要政府伸出援手。

1.2不同开采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不同

一般认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分成三个阶段:①开采前阶段,包括详查、勘探阶段;②开发利用阶段,指开采阶段;③闭坑阶段,即开采后阶段。由于这三个开采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对应的生态恢复治理方式也不相同,因此,所采取的治理政策和治理措施不同。1)开采前阶段的影响。在勘查阶段,有些勘查活动需要使用钻机、挖探槽,少部分需要挖巷道(坑探),但因其挖掘的土方量有限,对环境的扰动很小。只要控制好打钻的废水不使其流入农田和溪流,控制挖掘土方的堆放位置,确保点状污染源不变成线状污染源,则其影响程度很小。2)开采阶段的影响。开采阶段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矿山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颁布的时间,这时,矿山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年限=(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颁布的时间,政府承担的周期=矿山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颁布的时间;二是矿山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颁布的时间,矿山企业承担的责任年限=矿山生产周期时间内的矿山治理恢复责任。3)开采后阶段的影响。对于老矿山而言,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规定应收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因此,应按照“老矿山老办法”的原则进行处理,由政府承担恢复治理的全部费用。如果生产周期较短,矿山企业已经闭坑,矿山企业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则责任应由矿山企业或第三方承担。

1.3不同开采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不同

根据矿床埋藏深度的不同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的要求,矿山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接近地表和埋藏较浅的部分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深部则采用地下开采方式[3]。一般来说,地下开采会影响地下的应力结构和地下潜水面,因此,只要做好安全防护,不会对地下的环境产生影响。但露天开采,会对大气、地表和水产生负面的环境影响。露天开采,多为煤、油页岩、铁矿、铝土矿等层状分布的沉积型矿床,在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掘沟、剥离和采矿,其下降速度的快慢、新水平准备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掘沟速度。为保证露天矿持续正常的生产,掘沟、剥离和采矿三者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必须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遵循“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组织生产。

1.4油气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可控

油气大都是埋藏在几千米深的地下,上部有盖层,只要保持正常生产,则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出现钻井、采油污水随意排放、油气挥发和燃烧、采油过程的“跑冒滴漏”、生产事故等问题,则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但只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减少生产事故和“跑冒滴漏”情况的发生,并做好污水处理,油田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很小范围内。综上所述,不能笼统地说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扰动的特点不同,采取差异化的措施。

2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重点

2.1不同开采阶段矿山生态治理恢复重点

2.1.1开采前阶段在详查和勘探阶段,随着投入和勘探密度的增加,以及槽探、钻探和坑探的增强,找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加重。如果环境的承载力很大,则详查、勘探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反之则很大。如果是生态保护区和旅游景区,因其环境承载力较小,则影响更大。在开采前阶段,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重点是修路的渣土和打钻的泥浆,防止点状污染源变成线状污染源。

2.1.2开采阶段开采阶段要进一步区分单个矿开采、多个矿开采和特殊情况。1)单个矿开采。从生命周期来看,单个矿成长历程可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随着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的推进,除了产量由小到大、稳定到逐渐减少外,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对土地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单个矿的治理恢复重点是成熟期产量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以及中晚期矿山对尾矿库在压力。2)多个矿开采。多个矿山开采期是指多个矿山或多个矿种不是同时开发,但却是聚集性的,如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矿业经济区开发。由于多个矿山或多个矿种不是同时开发,有的处在详查、勘探期,有的处在开采期,有的处在开采后期,但总体上是聚集的,规模较大,因此,从规划期到衰退期都要严格管理。3)特殊情况。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矸石排放量为原煤的10%~20%,在洗煤加工过程中,其排放量为洗煤量的15%~20%,排放量较大。因此,要加强管控,防止煤炭在开发过程中发生“跑冒滴漏”情况。

2.1.3开采后阶段开采后矿山,尤其指废弃矿山,要因地制宜,考虑废弃矿山土地恢复后适合如何利用,如建设用地、农田开发、城市垃圾废弃物填埋场、水产养殖场、地质公园[3],先做好规划,再进行开发。

2.2不同规模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重点

1)中小型矿山。中小型矿山的开发总体上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但应注意,不要让中小型矿山的点状污染源(点状的渣土、植被、污水)变成线状污染源、面状污染源,则其环境影响不大。2)大型以上矿山。大型以上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无论修建厂房的面积、职工生活宿舍的面积,还是尾矿库的面积,均比较大。如果是露天开采(煤矿、铁矿、铝土矿等),则还需考虑排土场、露天采场的数量;如果采用地下绿色开采,由于尾矿库和排土场都在地下,则只需考虑修建厂房的面积和职工生活宿舍面积。2.3不同开采方式生态恢复治理重点1)地下开采。传统的地下开采,影响地下结构和地下潜水面,但如果采用边采边回填的技术,则可以大大减少传统的地下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现实情况是两种技术都在使用,所以,应注意更多地采用边采边回填技术。2)露天开采。露天开采突出的是露天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应尽量减少露天采场、排土场和尾矿库的面积,从而减少露天开采的扬沙、粉尘的影响面积和占覆(压覆)面积。

2.4油气开采不同阶段的恢复治理重点

1)油气勘查阶段。油气勘查不同于固体矿产勘查,允许“边探边采”,因此,油气开采的阶段划分与固体矿产不同,其分为圈闭预探和油气藏评价两个时期。油气勘查阶段的重点是勘查后期的“跑冒滴漏”问题和搭建钻塔、修建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2)油气开采阶段。油气开采阶段的重点是开采过程的管理,减少“跑冒滴漏”情况、生产事故和随意性的发生。需要二次注水的石油开采均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钻井污水,每口井约产生300m3重金属超标;采油污水,采油1t需注水2.5t(如长庆油田);洗净污水以及处理人工注水产生的污水。不过油气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下沉、水资源极度匮乏[4],应注意节约用水,尽量避免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下层和水资源极度匮乏,注意污水的再次利用。3)废弃油田。废弃油田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老油田,老油田没有规定收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以及油田的治理责任主体和责任大小。生态恢复治理基金(恢复治理基金)部分,已通过利润、成本等方式走账,所以老油田的治理责任应由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负责,即废弃油田的治理责任由政府负责;另一种是油田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颁布的时间,这种情况下,企业或第三方只承担(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颁布的时间。

3保护区的核心区和“三条红线”内允许矿产资源开发

第4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传统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积极的作用很小。矿产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占用、地质结构破环、化学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植被和景观破环,但也会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景观再造等,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交通条件、增加资源供给等[1]。但最新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必然造成环境扰动,但大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扰动较小,进一步从开采规模、开采阶段、开采方式、油气开发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不相同[2]。另外,保护区和“三条红线”内也应允许开采矿产资源,但条件更加苛刻而已。

1客观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1不同规模矿山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不同

1)大型矿山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大型(地下)矿山,尤其是大型沉积型矿山的开采,会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潜水面下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大型露天煤矿(地表)及大型露天铁矿等的开采,因剥离表土和废石、尾矿堆放,造成占地和地表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可能导致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重点关注和整治,但如果采用回填技术,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可大大减少。2)中小型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对于中小型矿山开采而言,只要控制废水,不使其流入河流和农田,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并处理好废石和尾矿的堆放问题,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仍属于点状污染的可控范围内,影响不大。如果采用绿色开发技术(如地下开采和废石回填),边开采边治理,其环境影响程度可以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型矿山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较差,环境治理动力不足,需要政府伸出援手。

1.2不同开采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不同

一般认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分成三个阶段:①开采前阶段,包括详查、勘探阶段;②开发利用阶段,指开采阶段;③闭坑阶段,即开采后阶段。由于这三个开采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对应的生态恢复治理方式也不相同,因此,所采取的治理政策和治理措施不同。1)开采前阶段的影响。在勘查阶段,有些勘查活动需要使用钻机、挖探槽,少部分需要挖巷道(坑探),但因其挖掘的土方量有限,对环境的扰动很小。只要控制好打钻的废水不使其流入农田和溪流,控制挖掘土方的堆放位置,确保点状污染源不变成线状污染源,则其影响程度很小。2)开采阶段的影响。开采阶段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矿山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颁布的时间,这时,矿山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年限=(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颁布的时间,政府承担的周期=矿山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颁布的时间;二是矿山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颁布的时间,矿山企业承担的责任年限=矿山生产周期时间内的矿山治理恢复责任。3)开采后阶段的影响。对于老矿山而言,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规定应收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因此,应按照“老矿山老办法”的原则进行处理,由政府承担恢复治理的全部费用。如果生产周期较短,矿山企业已经闭坑,矿山企业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则责任应由矿山企业或第三方承担。

1.3不同开采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不同

根据矿床埋藏深度的不同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的要求,矿山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接近地表和埋藏较浅的部分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深部则采用地下开采方式[3]。一般来说,地下开采会影响地下的应力结构和地下潜水面,因此,只要做好安全防护,不会对地下的环境产生影响。但露天开采,会对大气、地表和水产生负面的环境影响。露天开采,多为煤、油页岩、铁矿、铝土矿等层状分布的沉积型矿床,在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掘沟、剥离和采矿,其下降速度的快慢、新水平准备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掘沟速度。为保证露天矿持续正常的生产,掘沟、剥离和采矿三者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必须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遵循“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组织生产。

1.4油气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可控

油气大都是埋藏在几千米深的地下,上部有盖层,只要保持正常生产,则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出现钻井、采油污水随意排放、油气挥发和燃烧、采油过程的“跑冒滴漏”、生产事故等问题,则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但只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减少生产事故和“跑冒滴漏”情况的发生,并做好污水处理,油田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很小范围内。综上所述,不能笼统地说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扰动的特点不同,采取差异化的措施。

2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重点

2.1不同开采阶段矿山生态治理恢复重点

2.1.1开采前阶段在详查和勘探阶段,随着投入和勘探密度的增加,以及槽探、钻探和坑探的增强,找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加重。如果环境的承载力很大,则详查、勘探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反之则很大。如果是生态保护区和旅游景区,因其环境承载力较小,则影响更大。在开采前阶段,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重点是修路的渣土和打钻的泥浆,防止点状污染源变成线状污染源。

2.1.2开采阶段开采阶段要进一步区分单个矿开采、多个矿开采和特殊情况。1)单个矿开采。从生命周期来看,单个矿成长历程可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随着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的推进,除了产量由小到大、稳定到逐渐减少外,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对土地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单个矿的治理恢复重点是成熟期产量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以及中晚期矿山对尾矿库在压力。2)多个矿开采。多个矿山开采期是指多个矿山或多个矿种不是同时开发,但却是聚集性的,如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矿业经济区开发。由于多个矿山或多个矿种不是同时开发,有的处在详查、勘探期,有的处在开采期,有的处在开采后期,但总体上是聚集的,规模较大,因此,从规划期到衰退期都要严格管理。3)特殊情况。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矸石排放量为原煤的10%~20%,在洗煤加工过程中,其排放量为洗煤量的15%~20%,排放量较大。因此,要加强管控,防止煤炭在开发过程中发生“跑冒滴漏”情况。

2.1.3开采后阶段开采后矿山,尤其指废弃矿山,要因地制宜,考虑废弃矿山土地恢复后适合如何利用,如建设用地、农田开发、城市垃圾废弃物填埋场、水产养殖场、地质公园[3],先做好规划,再进行开发。

2.2不同规模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重点

1)中小型矿山。中小型矿山的开发总体上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但应注意,不要让中小型矿山的点状污染源(点状的渣土、植被、污水)变成线状污染源、面状污染源,则其环境影响不大。2)大型以上矿山。大型以上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无论修建厂房的面积、职工生活宿舍的面积,还是尾矿库的面积,均比较大。如果是露天开采(煤矿、铁矿、铝土矿等),则还需考虑排土场、露天采场的数量;如果采用地下绿色开采,由于尾矿库和排土场都在地下,则只需考虑修建厂房的面积和职工生活宿舍面积。

2.3不同开采方式生态恢复治理重点

1)地下开采。传统的地下开采,影响地下结构和地下潜水面,但如果采用边采边回填的技术,则可以大大减少传统的地下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现实情况是两种技术都在使用,所以,应注意更多地采用边采边回填技术。2)露天开采。露天开采突出的是露天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应尽量减少露天采场、排土场和尾矿库的面积,从而减少露天开采的扬沙、粉尘的影响面积和占覆(压覆)面积。

2.4油气开采不同阶段的恢复治理重点

1)油气勘查阶段。油气勘查不同于固体矿产勘查,允许“边探边采”,因此,油气开采的阶段划分与固体矿产不同,其分为圈闭预探和油气藏评价两个时期。油气勘查阶段的重点是勘查后期的“跑冒滴漏”问题和搭建钻塔、修建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2)油气开采阶段。油气开采阶段的重点是开采过程的管理,减少“跑冒滴漏”情况、生产事故和随意性的发生。需要二次注水的石油开采均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钻井污水,每口井约产生300m3重金属超标;采油污水,采油1t需注水2.5t(如长庆油田);洗净污水以及处理人工注水产生的污水。不过油气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下沉、水资源极度匮乏[4],应注意节约用水,尽量避免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下层和水资源极度匮乏,注意污水的再次利用。3)废弃油田。废弃油田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老油田,老油田没有规定收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以及油田的治理责任主体和责任大小。生态恢复治理基金(恢复治理基金)部分,已通过利润、成本等方式走账,所以老油田的治理责任应由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负责,即废弃油田的治理责任由政府负责;另一种是油田生产周期》(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颁布的时间,这种情况下,企业或第三方只承担(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颁布的时间。

3保护区的核心区和“三条红线”内允许矿产资源开发

保护区是政府设定的特定区域,一般分为核心区和一般区。按照规定,核心区不能进行任何开发活动,但是,核心区内找到了国家急需的矿种时,就需要权衡保护区和国家急需矿种的关系。如果两者都要保护,则可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等级,同时,可以把选厂安排在一般区,也就是在保护区“开天窗”。目前最简单的做法是“一刀切”,即保护区内的矿业活动统一禁止,但这不利于矿业的发展。因此,应根据保护区的特点确定矿业政策,不应采用“一刀切”的政策。“三条红线”也是由政府确定的,其含义是政府在某个区域确定资源利用上线、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如果在“三条红线”内找到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对于其是否可以开采的问题,应该优先选择推后,如果不能退后,则对矿产资源开采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从规划到开采)。再根据以后能否达到最高利用上线的要求进行判断,如果还不能达到要求,则还要考虑是否可以把选厂建在缓冲区。

参考文献

[1]吴文盛,康莹,周吉光,等.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9(1):57-65.

[2]吴文盛,王琳,宋泽峰,等.新时期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的探讨[J].中国矿业,2020,29(3):6-10.

[3]尚晓雨,安雪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13):134-135.

第5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环境治理;复杂地质条件;矿山地质环境;对策分析

1多矿区复杂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优化

1.1加快矿山植被恢复

根据对拥有多矿区的成矿地区进行分析得知,一般具有多矿区的城市,都是在我国过往经济开发中占有主体地位的矿产城市[3]。在我国处在于计划经济时期都经历了大规模的开采,更有一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新矿区的开发,这些老矿区也步入历史的长河之中。在拥有多矿区复杂地质环境的矿山开展治理工作时,首要任务是对在开采中被破坏的矿山植被进行治理。要求当地政府加快进行如何恢复矿山植被进行规划,并将每年的植被恢复达标率作为矿采资源开采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对矿山植被恢复加大扶持力度,当地政府应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扶持,促进矿产企业对植被种植的积极性,弥补绿色矿山在建设初期的高成本。当地政府应对矿产企业的开采活动加以规划指导,在保证矿产企业正常盈利的前提下,维持矿山生态环境的现状。同时,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投资力度,加强财政支持下,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1.2对矿山周围地区进行地形恢复

在提升政府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监管职能的同时,也需要使矿产企业明确自身在治理工作中的责任。矿产企业应加强矿产资源的整合力度,同时,保证矿产资源的开采秩序[4]。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其进行矿山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职责。其次,应积极将开采后的矿山开展地表的平整工程,对于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造成的矿山地表环境破坏,依照“谁受益,谁治理”的基本准则,要求矿物开采责任人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对于没有找到责任人的,由其企业承担治理责任。对矿山周围规模大小不等的碎石堆、土坑,利用大型机械设施进行回填、压实。在靠近边坡的地区采用人工或轻型设备进行作业,预防山体滑坡的发生。在地表恢复的同时应考虑排水工程要求,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

1.3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在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时,除政府与企业的重要责任外,还需要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可以通过增加环境治理保护宣传提高民众对矿山环境治理的了解与认识。例如采用报纸、电视、网络、讲座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进行居民教育。随着宣传力度的增加,当地居民对治理工作内容的了解越充分。只有使当地居民充分的参与到矿山治理中来,才能提高矿山环境治理工作速度[5]。相对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才会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政府与企业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也有了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假使企业在环境治理工作中有懈怠现象,当地居民可以及时向上级反映,保证环境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实验论证分析

为保证本文提出的多矿区复杂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实验论证。实验对象选择某一多矿区矿山具有相同地质特征的两坡进行实验。其中一个实验区域采用本文设计的方案进行环境治理,另一个则采用原有的环境治理方案。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选取采用对比治理面积增长率方式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评估。本文采用的治理方案有效的提高了环境治理的速度。为保证本次实验结果的严谨性,我们在研究期间对矿山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如表1所示,在对矿山环境进行第一次检测时,矿山环境恢复的面积不足63%,经过几次实验,通过使用本文采用的方法,矿山环境恢复的速度在不断地提升,在进行最后一次实验时,环境治理的速度高达83%。同时,将本文采用的方案与原有方案进行对比也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治理方案有效的保证了矿山环境治理的成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