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精选(九篇)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

第1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摘 要:科学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健康水平,不科学的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近年来,运动风险度评估就是为了避免运动伤害而出现的一个新兴学科。在我们多年的运动实践和教学中,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伤害之一,如何治疗和促进它的康复已成为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个人指导康复的实践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方法。

1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康复的步骤

1.1 关节功能评估

关节功能评估是了解关节损伤程度和功能可恢复性的重要步骤,也是康复治疗疗效的标准和依据。对于膝关节来说,关节功能评估包括支撑能力评估、运动能力评估。较先进的做法是,令患者在一个三维测力台上做蹲起动作,根据测力台描记的力值曲线就可以判定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和可能的病灶所在。

1.2 康复计划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系统的训练。因此,康复计划对于患者就像运动训练计划对运动员一样重要。康复计划一般包括:训练目的、训练负荷、训练时间、训练周期安排等。训练目的通常大同小异,无非是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恢复正常关节液循环、避免关节僵直、增强肌力。训练负荷和训练时间则因人而异,需根据患者的伤情和肌肉功能情况而定。

1.3 现代支具的应用

对于较重的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支具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关节承重,从而可以保证关节活动的训练、阶梯负荷训练、肌肉强度的训练、关节平衡功能的训练等。因为,支具具有稳定与支撑功能、固定功能、保护功能、助动(行)功能、预防矫正畸形和承重功能等。支具可以在训练时使用,也可以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保持佩戴,但佩戴时间与方式需要在康复医师或教练的指导下严格控制。

2 康复训练的方法

2.1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此项训练是在不加任何外力符合的前提下进行的膝关节活动性锻炼,目的是促进关节腔内关节滑液的分泌,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具体方法是:

2.1.1 膝关节屈曲锻炼

仰卧在床,将双腿抬高,然后做膝关节屈曲练习,重复屈伸10-20 次为一组,根据伤情可以练习1-3 组。这个练习除了能够帮助患者被动地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以外,还可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练习重在质量,即每天都要比前一天的屈膝角度增大一点。康复师或教练也应该每天测量患者的屈膝角度,指导调整练习的方法和强度。练习也可以是俯卧在床上做屈膝练习,这个练习是专门练习膝关节活动度的。与俯卧练习不同的是,俯卧练习可以同时锻炼患者的腿部肌群,特别是股四头肌及其肌腱的力量。可以看出,俯卧练习适合于伤情较重的患者。

2.1.2 直腿抬高练习

这也是一项增强股四头肌的锻炼。具体方法是,平躺在床上,伸直膝关节,将腿抬起,臀部不离床,足跟抬离床面25 公分左右,坚持1 分钟,然后慢慢放下,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每天重复练习10~20 次。当患者能够很轻松地完成20 次直腿抬高练习,而且每次都能坚持1分钟以上,就可以在踝关节上加上重量(如放上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沙袋的重量可从1 公斤逐渐增加到5 公斤,循序渐进。如果能坚持练习,会有令您惊喜的效果。

2.1.3 终末伸膝锻炼

这项锻炼能够帮助您增强股四头肌,所谓终末伸膝锻炼就是将膝关节彻底伸直的动作练习。具体方法是,平躺在床上,在准备锻炼的膝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或一块毯子,使膝关节屈曲30~40。,绷紧股四头肌并伸直膝关节,使足跟抬离床面,坚持5 秒钟,然后缓慢地将足跟放回床面。每天重复练习10~20次。股四头肌的内侧肌是膝关节最后10°~15°伸直的主要动力,它是膝关节重要的“动力稳定因素”。人体站立时,除由臀大肌、小腿a三头肌牵拉股骨及胫骨上端向后外,更重要的是由股四头肌收缩,防止膝关节发生屈曲动作,才得以维持下肢的站立。而在行走,每一步单足支撑时,由于股四头肌内侧头的收缩,使膝关节有一瞬间更多的伸展,通过“扣锁机制”使膝上、下成一整体,使膝关节更加稳定,否则步行时膝关节会出现摆动,继而发生关节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而肿胀、疼痛又导致股四头肌进一步萎缩,进而又加重膝关节不稳定,呈恶性循环。过去对膝关节外伤后或手术后的长期反复关节肿胀疼痛,以消肿止痛为主要治疗目的,而采用单纯物理康复手段,常难以奏效,其肿痛的根本原因是股四头肌乏力,关节失稳。只有充分恢复膝关节的“主动稳定因素”,增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肿痛才会最后消退。

3 总结

膝关节慢性损伤的康复主要目的是增强关节液和关节部血液循环,保证关节正常的营养。 由于关节受伤后,疼痛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致使关节周围的肌群力量衰退,肌肉、肌腱萎缩, 或者关节周围的屈、伸肌力不平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持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及力量平很也是关节康复的重要因素。最后,保持关节活动度是保证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由于受伤后,肌肉、肌腱或关节腔内出血而粘连。保持活动度的训练可以有效地避免粘连,因而可以保证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

运动康复是膝关节康复的重要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良好的康复计划应当包括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甚至心理疗法。能够把这些疗法很好结合使用的康复计划才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康复计划。

参考文献

[1] 陈晓欣,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2):49.

第2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膝关节;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066-04

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是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中占20%~38%。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改善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定的标准治疗方法[1],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2-3],而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获得良好临床功能的保证。近几年,术后康复训练变得越来越激进,但对于激进训练的应用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研究通过对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治疗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价,比较了保守康复训练与激进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10年10月在总医院骨科接诊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训练。纳入标准:①单侧膝关节损伤,术前MRI均显示为前交叉韧带断裂。②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③明确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体征。④患者对所采取的措施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骨折、半月板等膝关节结构的并发损伤。②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③骨骺未闭患者。入选患者男17例,女15例,左膝19例,右膝13例。由相同医务人员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进行康复训练,其中,激进训练组16例,保守训练组16例。激进训练组年龄19~33岁,平均(25.25±3.87)岁,保守训练组年龄19~34岁,平均(26.25±4.06)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对采取的措施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激进训练组

1.2.1.1 术后第1周 术后立即使用支具,送回病床,患肢下放置三角垫,抬高15°~30°,可行冰块降温,平躺6 h,待麻醉作用消退,即刻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肌力训练:①勾脚-绷脚: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在勾脚和绷脚的极限位置保持3~5 s,每组30~50个,每日10组。此练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肌肉用力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每日至少500个。③腘绳肌等长收缩:患腿膝盖用力向下压,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每日至少500个。在患者身体耐受和康复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1.2.1.2 术后第2~5周 对症治疗过多的渗出,术后2周拆线,继续康复训练。肌力训练:①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腘绳肌等长收缩。②直抬腿:仰卧,向上勾脚尖,膝关节绷直,缓慢向上抬腿至30°~45°处保持10 s,每组15~20个,组间休息30 s,4~6组连续,每日3次。若能够轻松完成,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继续练习,从1 kg开始,逐渐增至4~5 kg。可双替进行。③坐位伸膝练习:坐在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缓慢伸直患侧膝关节,保持5 s,缓慢、有控制地落下,每组10~15个,组间休息30 s,连续2~4组,每日2次,当能够轻松地将膝关节伸直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可以在踝关节处稍加重量。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膝关节被动伸直:仰卧或坐位,踝关节下垫高,使患腿抬离床面,肌肉放松自然伸直,放置20~30 min,每天2~3次,必要时在膝关节上方放一重物,或由他人辅助向下压腿。②坐位垂腿:去除支具,坐在床边,用健腿托住患腿缓慢往下放,直至双小腿自然下垂,并可在健腿辅助下屈曲患膝(把健腿搭在患腿上面),每次15~20 min,每日2次。③主动屈膝练习:练习完坐位垂腿后,用健腿将患腿托住回到床上,仰卧位,足跟不离开床面,主动、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伸直,每组8~10个,每日2组。④被动屈膝练习:若初期主动屈膝困难时,使用“滑板”练习,半坐半卧位,用宽带子勾住足底,双手拉动带子使足跟沿床面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保持10 s后缓慢伸直,每次15 min,每日2次。⑤髌骨松动术:用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分别向内侧、上及下三个方向缓慢、水平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15~20次,每日2~3组。在5周时争取膝关节屈曲角度接近120°。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

1.2.1.3 术后第6~12周 肌力训练:①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腘绳肌等长收缩、直抬腿和坐位伸膝练习。②腰背肌锻炼:患肢伸直放松,健腿屈曲撑床,腰骶部肌肉收缩,用头部、双肘和健腿辅助撑床,挺肚子、抬臀部,保持3~5 s,每组5个,4组连续,每日2~4次。③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屈膝至30°~40°,呈马步姿势,保持30 s~2 min,然后站起放松30 s,反复5~6次,每天2组。④腹肌锻炼:仰卧,腹肌绷紧,腰部向下压床,头部抬起看脚尖,但注意肩背部不能离床,保持3~5 s,每组5个,4组连续,每日2~4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继续膝关节伸直、屈曲练习和髌骨松动术。②下蹲练习:双手扶固定物体支撑,双腿同时屈曲下蹲,注意重心不要偏向一侧,在疼痛的角度保持1~2 min后放松。每次5 min,每日1~3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争取膝关节屈曲角度接近130°。功能性练习:①负重及平衡:扶固定物体站立,健腿负全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在微痛范围内分别左右、前后交替重心,每次5 min,每日1~2次,术后6~8周完全负重。②双拐的使用:下地时健腿负全部体重,双拐与患腿同时向前迈,体重放在双拐上,患腿不负重(脚可以足尖点地),但4周内负重不得超过体重的1/5,然后再向前迈健腿。③单拐的使用:行走时单拐扶在手,与患腿同时向前迈,然后向前迈健腿,双侧交替进行接近正常行走姿势。

1.2.1.4 术后第4~8个月 继续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逐渐摆脱拐杖,自主站立行走,开始参加适宜、适度、轻松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自行车短骑、短程慢跑等,避免参加超过膝关节承受能力的活动,如过重的体力活、长时间下蹲、对抗性比赛等,术后8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1.2.2 保守训练组

1.2.2.1 术后4周 术毕立即使用合适的支具,冰敷,麻醉消退后,进行训练。①勾脚-绷脚: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在勾脚和绷脚的极限位置保持3~5 s,每组15~25个,每日5组。此练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 d后拔除引流管。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肌肉用力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最多200个。③腘绳肌等长收缩:患腿膝盖用力向下压,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保持3~5 s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最多200个。④直抬腿:仰卧,向上勾脚尖,膝关节绷直,缓慢向上抬腿至30°~45°处保持10 s,每组5~10个,组间休息30 s,2~3组连续,每日2次。

1.2.2.2 术后5周~4个月 肌力练习:①坐位伸膝练习:坐在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缓慢伸直患侧膝关节,保持5 s,缓慢、有控制地落下,每组5~10个,组间休息30 s,每日2次。②腰背肌锻炼:患肢伸直放松,健腿屈曲撑床,腰骶部肌肉收缩,用头部、双肘和健腿辅助撑床,挺肚子、抬臀部,保持3~5 s,每组5个,2组连续,每日2次。③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屈膝至30°~40°,呈马步姿势,保持30 s~2 min,然后站起放松30 s,反复2~3次,每天1组。④腹肌锻炼:仰卧,腹肌绷紧,腰部向下压床,头部抬起看脚尖,但注意肩背部不能离床,保持3~5 s,每组5个,2组连续,每日2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①膝关节被动伸直:仰卧或坐位,踝关节下垫高,使患腿抬离床面,肌肉放松自然伸直,放置10~20 min,每天2次,必要时在膝关节上方放一重物,或由他人辅助向下压腿。②坐位垂腿:去除支具,坐在床边,用健腿托住患腿缓慢往下放,直至双小腿自然下垂,并可在健腿辅助下屈曲患膝(把健腿搭在患腿上面),每次10~15 min,每日2次。③主动屈膝练习:练习完坐位垂腿后,用健腿将患腿托住回到床上,仰卧位,足跟不离开床面,主动、缓慢屈髋屈膝,到微痛角度保持住,待疼痛缓解后进一步屈曲,直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伸直,每组4~5个,每日2组。④髌骨松动术:用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分别向内侧、上及下三个方向缓慢、水平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5~10次,每日1~2组。⑤下蹲练习:双手扶固定物体支撑,双腿同时屈曲下蹲,注意重心不要偏向一侧,在疼痛的角度保持1~2 min后放松,每次5 min,每日1次。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 min,若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次数。在开始进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分被动屈伸练习和主动屈伸练习,争取达120°。

1.2.2.3 术后5~12个月 继续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增加功能性练习:①负重及平衡:扶固定物体站立,健腿负全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在微痛范围内分别左右、前后交替重心,每次5 min,每日1次。②双拐过渡到单拐,逐渐脱离拐站立负重行走,开始慢跑、游泳等轻松的体育活动,避免剧烈活动,术后1年恢复正常生活。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①术后早期观察患膝肿胀、渗液等一般情况,穿刺抽液;②肢体围度:测量大腿围度时,使用专用围度测量尺于髌骨上缘10 cm处测量大腿围, 取健侧-患侧的差值;③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检查;④膝关节活动度: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关节屈伸角度;⑤Lysholm膝关节评分: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例患者分两组接受手术、康复治疗,无失访者。

2.1 渗液

与保守训练组比较,激进训练组早期肿胀明显、渗液较多。激进训练组行关节穿刺抽液15例,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49.87±18.96)mL;保守训练组行关节穿刺抽液8例,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18.13±5.72)mL,两组关节穿刺抽液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肌力

1年后随访,两训练组患者都有患肢的肌肉萎缩,程度不同,激进训练组程度轻,激进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1.41±0.61)cm;保守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3.28±0.79)cm,两组肌肉萎缩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稳定性

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行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检查均阴性。

2.4 活动度

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患膝主动伸直受限者,激进训练组屈膝范围平均为(127.19±7.06)°,保守训练组屈膝范围平均为(128.93±8.20)°,两组屈膝范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5 功能

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激进训练组Lysholm评分平均(72.25±17.43)分,保守训练组Lysholm评分平均(68.93±16.86)分,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是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率为20%~38%[4-6]。该研究的损伤原因多为军事训练损伤,跨越障碍物时支撑腿踩滑,致使膝关节受到外翻外旋应力所致。对于这种损伤,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7-8]和Ⅰ、Ⅱ度内侧副韧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后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可获得较好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9-10]。

保守康复训练早期采取保护性制动,一般需要4~6周时间,较长的制动会导致患者失去配合性、关节粘连、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延长了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时间[11]。Shelbourne等[12]最早提出激进康复训练方法,有利于防止关节粘连和减少退行性变,比保守训练训练更有效。但仍存在保守和激进的分歧。

采取激进的康复训练,早期膝关节肿胀明显,渗出多,两组渗液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但在冰袋降温、患肢抬高和抽除关节腔积液等操作下,症状、体征缓解。术后1年随访,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在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功能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患肢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激进的康复训练在术后即开始康复训练,训练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在患者能够接受的情况下,膝关节开始全范围的活动,整个康复训练缩短至8个月,明显提前了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让患者及早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肌力和关节稳定性,不必要长期处于恢复状态,及早生活完全自理,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Halinen J,Lindahl J,Hirvensalo E,et al.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s of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rupture with early ant 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 Am J Sports Med,2006,34(7):1134-1140.

[2] Phisitkul P,James SL,Wolf BR,et al. MCL injuries of the knee:current concepts review [J]. Iowa Orthop,2006,26:77-90.

[3] Quarles JD,Hosey RG. Medial and lateral collateral injuries:prognosis and treatment [J]. Prim Care,2004,31:957-975.

[4] Zaffagnini S,Bignozzi S,Martelli S,et al. Does ACL reconstruction restore knee stability in combined lesions?:an in vivo study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7,454(1):95-99.

[5] Peltola EK,Lindahl J,Hietaranta H,et al. Knee dislocation in overweight patients [J]. Am J Roentgenol,2009,192:101-106.

[6] Laprade RF,Bernhardson AS,Griffith CJ,et al. Correlation of valgus stress radiographs with medial knee ligament injuries:an in vitro biomechanical study [J]. Am J Sports Med,2010,38:330-338.

[7] Ding Y,Wang YC,Lu K,et al.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 through uniting a variety of grafts under arthroscopy [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11,11(13):2458-2460.

[8] Fanelli GC,Stannard JP,Stuart MJ,et al. Management of complex knee ligament injuries [J]. J Bone Joint Surg Am,2010,92:2235-2246.

[9] Melegati G,Tornese D,Bandi M,et al. The role of the rehabilitation brace in restoring knee extensio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J]. Knee Surd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3,11(5):322-326.

[10] Merritt AL,Wahl CJ. Rationale and treatment of multiple-ligament injured knees:the seattle perspective [J]. Operative Techniques in Sports Medicine,2011,19(1):51-72.

[11] Ito Y,Deie M,Adachi N,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3-day versus 2-week immobilization period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J]. Am J Sports Med,1995,23(6):706-714.

第3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99-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因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及骨肿瘤等疾病需要实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而术后早期进行科学性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对36例一期双膝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早期指导下功能康复训练,均获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3年5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6例,男10例,女26例,年龄56岁~78岁,平均69岁;骨性关节炎31例,类风湿关节疾病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内翻50膝,外翻10膝,无内外翻12膝。

1.2 训练方法:

1.2.1 术前指导:患者股四头肌的等长功能训练,以及踝关节的主动伸曲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5秒,每13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1.2.2 术后康复:①术后0~3天,此期疼痛较重,必须在充分止痛基础上进行。包括术中

关节周围封闭,术后服用西乐葆,皮下注射吗啡等措施。在患者无痛情况下进行主动或被动踝关节活动,每小时屈伸10次,使用静脉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功能锻炼,或直腿抬高运动,肌肉收缩后保持5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②术后3~6天,重点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其次是肌力恢复训练。可借助CPM进行髋膝关节屈曲被动锻炼,初次练习由0°~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10°的屈曲度,术后1周应达到90°,3次/d,30 min/次,频率由慢到快,活动范围以患者无痛范围为准,并要考虑到患者恢复情况。CPM对肌力的恢复、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有良好的作用,它帮助患者及早开始被动活动,从而防止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使关节活动改善,促进功能康复,增强韧带强度,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在被动练习的同时,还要主动屈伸膝关节。③术后6~14天,此期以增强肌力训练为主,并使患者掌握基本的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术后6天左右,患肢肿胀、疼痛均明显减轻,又经过肌力训练,患者的恐怖心理基本缓解。可以在床边及床周训练,且床边与床周训练结合。患者坐在床边,进行主动屈膝、伸膝训练,借助重力作用增加膝关节屈曲范围,主动伸膝锻炼股四头肌肌力。患者有了一定的心里、肌力准备后进行助行器辅助下行走训练,对于未达到90°者,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下,予以手法校正。④术后2~4周 患者进行上下台阶活动,进行蹬车练习。⑤术后4周,继续蹬车练习,使关节活动度达到120°,弃拐训练。⑥锻炼的疼痛与水肿:锻炼活动后,可能会有疼痛及水肿发生,可用冰袋包于毛巾中冷敷,在抬高患肢。

2 结果

对本组21例患者进行了12个月~16个月的术后随访,术前的疼痛平均分为7.15分(0分~15分),术后疼痛平均分为20.35分(10分~30分),差异有显著性(t=856,P

3 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但如果术后康复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膝关节伸屈度往往不满意[2]。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预防关节囊粘连和萎缩,是术后膝关节康复的重要因素。康复锻炼应遵循无痛及循序渐进原则。良好的镇痛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并可影响全面的疗效[3],我们应用术中罗派卡因与吗啡进行关节周围封闭结合术后给予西乐葆治疗的方法,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解除了患者的因疼痛造成的恐惧和抑郁心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更好的配合训练。重视肌力的训练, 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其周围的肌肉力量来维持[4],在肌力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双膝一期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有其特殊性,术后双下肢肌力平衡均受到影响,患者大多信心不足,首次下地时容易摔倒,所以建议术后6~7天,经过严格的肌力训练及心里辅导后再进行行走训练。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1-362

[2] 吕原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45-354

[3] Stressels SA,Chen C,Carr DB.Postoperative analgesia:economics,resource us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an urban teaching hospital.Anesth Analg,2002,94:130-137

第4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9月来本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48例。选取标准:①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的诊断标准[2], 且经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及临床确诊为初次发病者。②无明显认知障碍, 并能积极听从治疗医师指令配合康复训练。③年龄30~65岁, 无心功能不全、慢性肝病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意识障碍。②存在严重认知障碍。③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康复训练方法

1. 2. 1 对照组 进行常规康复综合训练, 包括:①运动疗法40 min/次;②作业疗法40 min/次;③中频电疗法;④针灸治疗;⑤平衡训练。以上训练1次/d, 6次/周。

1. 2. 2 治疗组 在常规康复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针对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强化训练, 主要是膝关节0~15°范围内屈伸的控制训练, 20 min/次。包括:①在仰卧位下进行0~15°的伸膝训练, 并在伸膝末端施加适当阻力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持续性收缩, 持续时间10 s/次。②在仰卧位下嘱患者在矢状面内进行连续性屈髋屈膝-伸髋伸膝训练, 足部离开床面, 并嘱患者膝关节维持在矢状面内。③坐位下借助股四头肌训练椅做膝关节屈伸, 并在运动终末端施加适量阻力嘱患者做股四头肌、N绳肌的等长收缩, 持续时间10 s/次。④站立位患侧下肢负重做膝关节屈伸训练, 屈曲角度从小逐渐增大, 达到使膝关节屈曲并停留在任意角度, 以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⑤患者练习患侧下肢时穿戴白布夹板或伸膝矫形器。

1. 3 康复评定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均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vBBSw评定患者平衡功能、Fugl-Meyer运动量表(FMA-L)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2]。所有评定均由同一个治疗医师完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下肢功能、步行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在步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4], 它有3块骨(股骨、胫骨和髌骨), 2个运动自由度, 3个互相关节的面(内侧胫骨关节、外侧胫骨关节和髌骨关节), 这3个互相关节面均围绕在同一个关节囊内。从功能上, 在站立时膝具有支持体重而不需要肌肉的收缩;在坐、蹲、攀登等运动中, 它参与降低或抬高身体;还允许身体的旋转。在步行时, 正常的膝关节通过减少身体的重心垂直和侧方的震荡来减少能量的消耗, 支撑相当于体重的4~6倍垂直的力。膝关节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自由度是屈-伸。其屈曲范围取决于与大腿后面接触的小腿肚肌的大小。过伸的运动范围较小, 正常不超过15°[5]。而大多数的偏瘫患者患侧下肢最容易出现的膝关节问题就是患侧下肢负重时膝关节伸展不充分和膝关节过伸展, 也就是是膝关节控制不良。

当偏瘫患者开始用患腿负重时, 膝关节通常由于伸膝肌群控制不够而不得不弯曲。这时一部分患者在行走时便会刻意的将患侧膝关节被动锁定于完全伸展位, 并一直保持至站立相末期, 这就阻碍了患者患侧下肢在摆动相开始前屈曲膝关节进行有效的行走。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不能及时的收缩股四头肌及不能0~15°范围内控制膝关节屈伸所致。而另一部分患者学习步行时, 在患侧下肢处于支撑相时屈曲膝关节, 这表明患者膝关节附近的肌肉可以使膝关节处于轻度屈曲位, 但对膝关节伸展最后几度运动的控制还不够充分。这些患者由于整个躯体重心对称受到破坏, 患侧下肢负重能力下降, 健侧下肢负重增加的同时向患侧转移重心变得异常困难, 导致身体重心长时间的偏向健侧, 从而影响了行走时身体重心的平衡进而降低了步行的质量, 在行走时经常表现出躯干摇摆幅度过大, 步幅大小不均等、行走节奏性差、肌肉疲劳、疼痛、稳定性差。以上两种患者虽然看似获得了一部分的步行能力, 但这些患者步行时身体的平衡及负重绝大部分来自健侧下肢的代偿, 而一旦健侧下肢进入摆动期需要患侧肢体负重时, 患者的髋关节屈曲使重心后移, 骨盆过度水平侧移并向健侧向下倾斜, 难以轻松长时间较快的行走。

导致脑卒中患者在步行时患侧下肢负重期膝关节伸展不充分或过伸展的原因主要有:①股四头肌肌力低下, 不能保证患侧下肢负重时膝关节伸展所需力量; ②N绳肌肌力低下, 不能保持患侧下肢负重时膝关节的轻度屈曲;③股四头肌张力过高, 不能保持患侧下肢负重时膝关节的轻度屈曲位; ④股四头肌、N绳肌等其他辅助肌群存在感觉障碍, 不能在步行时形成正常反馈, 不能充分发挥该有的协同及拮抗作用来稳定膝关节;⑤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或跟腱短缩以及胫骨前肌肌力低下导致踝关节在触地时缺少足够的背伸角度使患腿负重时不能产生身体重心的转移, 导致代偿动作髋关节屈曲的出现, 身体重心后移, 由此造成膝关节过伸展的出现。

本研究采用的训练方法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控制能力的加强训练, 加强膝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力, 进而加强膝关节在选择性屈伸运动中的稳定性, 患者练习时穿戴白布夹板或伸膝矫形器可以预防膝关节长时间处于过伸位, 降低异常感觉的输入, 并减少膝关节损伤的几率。通过加强伸膝肌股四头肌、屈膝肌、N绳肌以及胫骨前肌等肌群肌力的训练及促进膝关节周围深浅感觉的恢复训练等, 以达到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同时增强患侧肢体的负重能力。同时加强对膝关节周围肌肉的主动控制训练, 通过对患侧膝关节周围肌肉群的刺激引起患者的注意, 提高感觉信息的输入, 从而改善患侧膝关节的主动控制能力。

综上所述, 在进行常规综合性康复训练的同时强化膝关节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纪树荣. 运动疗法技术学.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1:468.

[2]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

[3] 王玉龙. 康复功能评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75-183.

[4] 吴涛, 李建华, 董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特点研究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9, 31(4):273-274.

第5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膝反张是膝关节控制能力较差或关节周围肌张力异常导致的膝关节后撤,不能负过大的重力,是脑性瘫痪偏瘫患儿当中最为常见的下肢异常姿式之一,膝反张又称为膝过伸,引起膝反张的原因有3种[3-4]:①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导致膝关节位置不正常;②负重情况下,膝关节控制能力较差,表现为膝关节本体感觉消失;③关节周围肌张力较高时也可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大多脑瘫患儿膝反张的主因是肌张力不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本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男75例,女15例。其年龄1~3岁,69例;4~6岁,13例;7~14岁,8例。脑瘫患儿诊断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诊断与分型标准。脑瘫分型:痉挛型31例,混合型46例;其中双瘫27例,双重性偏瘫22例,四肢瘫11例,偏瘫10例,肌张力低下型8例。采用MMT 6级肌力检查法观察后Ashworth肌张力评定法,其中65例是由于肌力及肌张力异常导致的膝反张,其他35例由于膝关节的对线,畸形,膝关节控制能力差所致的膝反张。

1.2 方法 对90例脑瘫痪患儿双下肢肌力,肌张力评定治疗采用:6级肌力分级标准(mmt)及改良后Ashworth肌张力评定法,中医针灸按摩Bobath疗法来检查,测定,康复治疗。

1.2.1 中医针灸治疗膝反张 针刺穴:髋骨穴,梁丘穴,鹤顶穴,膝眼穴,内膝眼穴,犊鼻穴。针刺此穴增强神经冲动,肌肉力量,促进本体感觉。

1.2.2 物理治疗[2] ①压膝整足法,牵踝法,摇踝法,底屈肌牵拉训练;②膝关节屈伸足背屈的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协调拮抗肌张力;③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膝反张,同时增加膝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协调其运动功能;④提高绳肌力,降低伸肌张力,协调关节屈伸功能 ;⑤上下阶梯训练,对于纠正膝反张及协调步态有较大的作用矫正膝反张。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运动,一般轻症以运动训练矫正。方法如下[1]:患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随着症状的好转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

2 结果

单纯的中医针灸,按摩治愈的总有效率为23%,西医PT.Bobath疗法治愈的总有效率为42%。中西医相结合的康复治疗膝反张总有效率为65%。

3 结论

综合的中西医康复治疗膝反张的总有效率较前两组明显上升,治愈效果优于单纯性治疗膝反张效果的1~2倍。综合的康复治疗小儿脑瘫膝反张总有效率达65%,疗效优于单纯性中医治疗及物理治疗方案,能有效的治愈膝反张的异常姿式,改善病变膝关节的承受能力,提高膝反张的总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09-110.

[2] 汪安宁.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5.

第6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措施。[方法]针对膝关节周围不同的损伤程度、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及不同的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法。[结果]随访108例经该方法锻炼的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2.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损伤;康复

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运动量大的重要关节,结构复杂。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及损伤后选择好的治疗方法及康复手段,是骨科一项重要的探索内容。回顾本科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108例,经相应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18~5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5例,摔伤15例,砸伤8例;股骨下段骨折34例,髌骨骨折32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其中多发性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11例,开放粉碎性骨折7例,膝关节损伤3例。

2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功能康复措施

2.1固定期间的锻炼

固定期间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有效锻炼是患膝肌肉等长收缩[1]。目的是消除疼痛,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及炎性反应,保持肌张力,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此期可适当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扶他林片剂、双氯氛酸钠栓剂等。固定当天疼痛减轻后或手术即日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特别是早期股四头肌有效的等长收缩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早期康复的手段。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扩张部有着重要稳定和平衡的作用[2]。其观察护理要点:熟悉病情,了解内固定器性能,观察股四头肌有无萎缩,下肢外固定物是否牢固,有无石膏、夹板及牵引压迫并发症;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制定膝关节功能康复计划及目标,组织实施、评定疗效。

2.1.1屈膝肌的锻炼仰卧,患肢下放软枕、大腿后群肌收缩,足跟向下压,先轻压再逐渐加大压力,然后再减轻压力,即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2伸膝肌的锻炼仰卧两腿放枕上,收紧股四头肌,使膝部向下压,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3膝关节以外的肌肉关节运动踝、趾关节屈伸防小腿前、后肌群的萎缩,也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经常抬臀防压疮;上肢支撑躯体或借助拉环抬起上身,练深呼吸等预防其它部位肌肉的萎缩、关节僵硬及呼吸道并发症。

2.1.4CPM运用骨折手术固定牢固无外固定者、关节软骨损伤切除术后、关节松解术后,可早期行CPM训练,痛苦小、消肿快,是防治关节疾病,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避免关节软骨僵硬、粘连致活动度受限的良好方法,使损伤的关节迅速愈合。CPM训练实施方法,可根据病情,调节不同的活动范围、运动速度、持续时间,以关节活动在无痛范围内运动为原则[2]。一般术后早期CPM应用宜缓慢、小范围、长时间持续被动活动关节;恢复以后和炎症缓解以后,可酌情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缩短持续时间,加快运动速度,直至过渡到主动训练。(1)CPM运动角度:开始角度控制在20°~30°,逐渐加大角度,2周后在CPM机上活动范围伸达0°,屈达100°~120°[3];(2)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CPM持续时间:一般术后1~3d开始,持续时间2~4周,术后第1周,宜24h连续进行,仪器工作1~2h后停10min;以后根据情况缩短为每日持续12、8、4h或Bid,每次1~2h。

2.2外固定解除后的锻炼

外固定解除后可进行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训练[1]。目的是获得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逐渐获得最大肌力,并能提高耐力,强度以患者每次不感到过度的疲劳和损伤为宜。

2.2.1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方法:(1)足沿墙下滑训练:患者于墙垂直仰卧,屈髋90°,足底垫毛巾放在墙上,在重力作用下足缓缓下滑,患膝被动屈曲,至有牵张感为止。可双叉,健足在上,将患足下推,也可将健足置患足下支托患足,下滑到一定程度将其托起;(2)仰卧,健足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至有牵张感为止;(3)俯卧,健踝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4)股四头肌牵张训练:健腿站立,伸直躯干,屈患膝同侧手握患侧足,并轻轻向臀部提拉,增加股四头肌柔软度使髋关节能屈曲达0°,膝关节能屈曲达135°[1]。

2.2.2增加膝关节伸展度训练由于膝关节经固定后常挛缩于基本伸直位,也由于生活与劳动中常要求能充分下蹲,因此在功能锻炼时,患者往往注意膝关节屈曲度的活动范围练习,而忽视伸膝活动范围的练习,更容易忽视伸膝肌的练习,致膝关节不稳定,增加步行困难,且易引起膝关节炎、骨关节炎改变[2]。锻炼方法:(1)仰卧,健肢伸直,患肢髋屈90°,双手环抱于患肢股后方,慢慢伸膝使足指向天花板,目的是增加大腿后群肌的柔软度,使屈髋达90°,伸膝达0°[2]。每个动作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20次/组,每天3~4组;(2)俯卧,健踝后交叉,轻轻推直患膝,至膝部有牵张感,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做20次/组,每天3~4组。

2.2.3患肢下地负重三步走[4],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初次负重量。第一步:以双拐、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侧的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完全负重。

2.2.4增加肌力,续行股四头肌、大腿后群肌的等长收缩。增加训练膝伸与屈肌的肌力,各20次/组,每天3~4组。方法:(1)背靠墙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胫骨与地面垂直,慢慢下蹲至膝屈曲45°~60°后返回站立,此训练目的是使膝伸、屈肌肌力增加;(2)双手叉腰,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外分膝蹲,使双膝均向前外侧屈曲,半蹲后返回站立,目的也是练习屈伸膝肌力;(3)直腿抬高增强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平躺床上,伸直膝关节并抬腿,臀部不离床,足跟离床面25cm左右,坚持1min,然后慢慢放下,坚持时间越长越好。当每次重复20次练习很轻松且每次坚持1min以上,可在踝关节上加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重量可从1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

2.3肢体负重适应性训练,此期为恢复阶段,由于膝关节是承重的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可定时、定地点练骑自行车、慢跑等以适应将来正常运动。

3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3.1详细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向病人反复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3.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3.3康复锻炼运动量以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原则。

3.4应高度重视、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指导病人先练健肢,能正确掌握方法后再练患肢,确保安全及疗效,避免损伤。如: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及胫腓骨骨折后小腿内、外旋活动[6]。又如髌骨骨折有暴力直接致伤,也可能由股四头肌强烈收缩牵拉所致。在治疗中均需固定膝关节,不能过早地收缩股四头肌,难免出现膝关节僵硬[2],解除固定后应严格制定膝关节康复计划并实施。主动、被动结合,同时配以中草药薰洗,舒筋活血,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3.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如下肢主要是负重,步行能力。

3.6任何锻炼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有轻微的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3.7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过度疲劳,不能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剧痛,局部浮肿,提示运动过量。

3.8锻炼应制定个体化计划、措施,并实施、检查,多与医生沟通,确保医护观点、措施一致;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无不良反应,功能康复有无进展等,随时评估并记录。

4结果

对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08例,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5],经12~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防,优82例,约占75.9%;良18例,约占16.7%;可5例,约占4.6%;差3例,约占2.8%;总优良率占92.6%。

5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关键在于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的膝关节功能恢复[6]。下肢的损伤:如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需要长时间固定膝关节。若固定时间过长,固定期间未进行有效的锻炼,拆除外固定后锻炼不充分,必致膝关节僵硬[2]。治疗是用于逆转原始的疾病程序,而康复护理则集中于功能锻炼与恢复。它的宗旨是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1]。有效的康复手段是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心理护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康复的疗效。功能恢复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应医护密切配合,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康复,特别是早期多数病人怕痛和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通过耐心的解释,患者全部积极配合。

早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因为关节软骨营养依靠滑液运送,同时还要受到压力才能吸收,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早活动、早下床能增强病人的信心和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粘连、促进骨折愈合。医护人员协助、指导康复锻炼,加深了医护患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积极促进康复的作用。

早期CPM锻炼加强了关节诸肌群的收缩,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改善了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防止了静脉血栓形成。林亚君报道术后3d内CPM锻炼终止角度<40°对膝部伤口皮肤缺血缺氧及伤口引流无影响[7]。所以采取术后24h进行锻炼,术后1~3d终止角度<40°。

锻炼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影响下一次锻炼为主。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程度、骨折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法及运动量,按要达到的目标来设计运动处方。根据个体化锻炼的情况积极、科学地进行有效指导,讲清原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随时修订康复护理措施及运动处方,达到设定的目标—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廖瑛.骨科患者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47-5

0.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87.

[3]战民庆,高振湖,牟宁科,等.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A1型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03-1104.

[4]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5-57.

[5]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75.

第7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膝关节镜清理术;康复训练;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本研究主要分析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价值,具体的数据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从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4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有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40~66岁,平均年龄为(55.18±5.67)岁,患病的时间为6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4.11±0.97)年。

实验组有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41~67岁,平均年龄为(55.76±5.81)岁,患病的时间为7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4.76±1.03)年。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研究将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经确认,两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故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使用膝关节镜清理术进行治疗。①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的麻醉,并安放气囊止血带。②使用生理盐水对关节腔进行扩张。③行前内以及前外侧的入路,对患者的髌股关节、髌上囊、外侧间室、内侧间室以及髁间窝行彻底的检查,同时将皱襞、滑膜以及脂肪等增生的组织清除,并将股骨髁间窝等部位增生的骨赘进行削磨,同时解除踝间窝的狭窄情况,将骨性阻挡磨削;此外,对磨损的半月板以及台阶状软骨的缺损区进行修整,将软骨碎片清除。然后取出游离体,进行彻底的止血。最后,在膝关节腔内注入20 mg的透明玻璃质酸钠,并使用纱垫进行包扎。完成之后,每周对关节腔注入20 mg/次的玻璃酸钠,一共持续5 w;注意注射时要抽尽关节腔内的积液。此外,手术完成之后,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冰敷,20 min/次,1次/d,持续2 d。治疗后的第4w,患者可以下床走路,治疗后的2 w拆线。

实验组的患者使用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进行联合治疗,康复训练一共分为4个阶段:①治疗2 w之内,进行直腿抬高、踝泵、滑板、推髌骨以及膝关节屈曲的训练,治疗2~3 d可以扶双拐下地活动,术肢不承受重量。②2~4 w,在上述训练内容之上,进行屈曲90°的训练,并逐渐承受25%、50%、75%的重量,此外,还要使用弹力带以及沙袋进行肌力的训练。③4~8 w,继续加强肌力以及肢体感觉的训练。④8~12 w,坚持进行肌力以及平衡功能的训练,这个阶段患者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的活动,并且可以完全负重。

1.3观察指标 优:为患者的膝关节活动正常,症状体征消失,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5分。良:为膝关节的伸曲受限,受限在5°以下,伴有轻微疼痛感,日常活动正常,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0分。可:为膝关节的伸曲受限,受限在10°以下,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镇静止痛,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30分。差:为膝关节伸曲受限在10°以下,膝关节仍有积液以及疼痛感,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限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P

2结果

2.1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实验组的复发率为1(2.5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7(17.50%),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膝关节镜清理术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常见的方法,具有微创的特点,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能够有效地清除病理性的关节软骨,同时可以刺激骨原细胞向软骨分化,使软骨能够再生修复。

但是膝关节镜清理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关节软骨退变的问题,它仅仅只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一部分,在手术治疗之后,还必须配合相对应的康复训练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康复训练必须要根据患者治疗之前其膝关节周围的动、静结构以及功能状况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措施。由于膝骨性的关节炎其组织纤维病变都较早,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关节康复训练,其4 d左右就会出现关节受限的情况,2周之后就会出现组织增生以及纤维粘连的情况,因此,术后的康复训练与膝关节镜清理术具有同等重要的治疗意义。

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关节粘连以及肌肉萎缩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第8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CPM机 骨关节手术 康复训练

骨关节手术后,关节处于长期的制动,将会导致关节的粘连、疼痛、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的损害。早期学者认为肢体的病损主要是因为关节的制动,以利才可以修复,上个世纪70年代CPM机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在肢体的功能锻炼[1],CPM机就是所谓的连续被动活动练习器,分上、下肢两种类型。近年来,采用CPM机进行康复训练的骨关节手术患者,在其骨关节功能的恢复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选取膝关节松懈手术后的CPM机康复训练,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接收并经确诊属膝关节松懈手术后需要做康复训练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在26~53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24个月,两组患者都经过膝关节松懈手术,都没有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器械:CPM机是采用的浙江华通医疗器械JK–CI型下肢关节康复器。

1.3方法:将这56例患者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下肢关节康复器,一般在手术后的第2d开始使用,开始角度为手术中膝屈曲最大角度至逐渐伸直,每天角度增加5~10o,逐渐到膝最大的屈伸角度。开始时CPM机的运行速度要缓慢,随着患者康复情况而加快速度,调整角度,每天做康复训练两次,每次训练时间为2~3h。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在手术后的第2d嘱咐患者每天做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训练,股四头肌的伸展收缩运动等,同时抬高患者受伤的肢体,每天训练时间为4~6h,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两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

1.4两组患者膝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如下:

①膝关节活动度为优:活动度在91~120°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基本消失,日常活动不觉疼痛。 ②膝关节活动度为良:活动度在61~90o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明显减轻,日常活动稍感疼痛。③膝关节活动度为一般:活动度在31~60o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稍有减轻,日常活动会感疼痛。④膝关节活动度为差:活动度在0~30o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基本没有减轻,比较疼痛。

2 结果

2.1采用CPM机康复训练和传统方法康复训练两周之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经卡方检验两者有显著的差异(X2=6.487,P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n)

2.2采用CPM机康复训练和传统方法康复训练之后患者住院天数与水肿消除天数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经t检验,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后的住院天数与水肿消除天数比较(x+s,d)

P值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使用CPM机前要让患者了解和认识到早期功能锻炼对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耐心的讲解CPM机的性能和优点,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2],防治患者出现抗拒心理。

3.2 CPM治疗中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在CPM机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切口渗血等应及时的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处理。

3.3 引流管的护理:关节手术后往往置有负压引流管,放置的时间一般为24~72h,使用CPM机时应用夹子夹闭引流管,休息时可放松引流管,为了防止引流液返流到关节伤口内,导致伤口获关节感染,还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2]。

4 讨论

在国外骨关节手术后及关节疾病广泛的应用CPM机[3],CPM机可利于水肿,改善骨关节的活动度,缓解疼痛,减轻关节渗出。膝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能避免关节的粘连,促进关节软骨自我修复和再生,这些都是加快膝功能恢复的有利条件[4]。而主动的锻炼往往不能坚持,不能快速的使受损的关节恢复。本次采用CPM机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30例,未发现有对仪器产生不适的患者,一个疗程后膝关节活动度增加,优良率达96.4%,患者手术后住院天数和膝关节水肿消除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5]:骨关节在使用CPM机的情况下可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促进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刺激骨膜成骨细胞向软骨细胞的转化,从而生成新的软骨;同时,又能缓解疼痛,促进受损部位的血液及关节润滑液的循环,加快肿胀的消退,避免关节的粘连,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在骨关节术后的康复治疗上,CPM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康复治疗,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使用CPM机的注意事项:早期使用CPM机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活动角度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从最小角度逐步的增加。受损肢体固定在CPM机上,大腿贴近活动架上,防治肢体不能达到要求的活动角度,加强CPM机的保养和维护,停机时间不能超于2d。

现总结CPM机的优点: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关节的粘连,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加快肿胀的消退,促进受损部位血液和关节润滑液循环,利于切口的愈合;促进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和再生。

参 考 文 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943-1946.

[2]周常艳,汪香.骨关节手术后CPM机的应用及护理[J].郧阳医学院,2004(2):23.

[3]Mclnnes J,Larson MG,Daltroy LH,et al.A controlled evaluation of contionous passive motion in patients wh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AMA,1992,268(11):1432.

第9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内固定术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3~52岁,平均47.5岁,股骨髁间6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15例、股骨髁间伴髁上骨折5例、“漂浮膝”骨折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分别采用解剖型钢板、髓内钉、张力带、记忆合金、外支架等内、外固定物。

常规护理:术后常规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失血过多,血压下降明显者给予快速补液,必要时给予输血等;观察手术伤口局部情况,给予冰敷减轻水肿;观察膝关节肿胀、积液情况,必要时穿刺抽出积液,减轻反应性滑膜炎的程度;观察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给予降温处理。

心理康复: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均为局部强烈的暴力外伤所致,对病人心理往往造成较大的震撼,很容易遗留有惊恐、焦虑、疼痛耐受差等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特点,在护理上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消除各种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向患者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建议患者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物理疗法:术后24~48小时内给予手术切口部位冰敷,每次冰敷20~30分钟,间隔1小时,冰敷时应做好对皮肤的保护[1];术后48~72小时后可以考虑使用红外线烤灯治疗,30~40分钟/次,注意防止皮肤烫伤。伤口渗血、渗出减少后可以应用下肢气压仪治疗,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下肢水肿及血栓的形成。

被动功能锻炼:术后6~8小时后即可以开始进行按摩、推移髌骨,减少膝关节尤其髌骨周围的粘连,减轻膝关节滑膜的肿胀。术后24小时在手术固定牢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活动范围应由小角度(0°~30°)开始,1小时/次,2次/日,以后即可逐渐增加活动角度5°~10°/日。术后2周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超过90°[2]。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应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若出现伤口渗血、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应用,并查找原因。

主动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早期以维持膝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行“踝泵”、足趾屈伸运动、肌肉等长收缩等锻炼为主,以减轻肿胀、疼痛等。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逐渐加强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踝泵”、足趾屈伸运动的程度及强度。同时开始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主动伸直训练。术后2周后患者膝关节被动屈曲达到90°以上后,即可行患肢床旁主动屈伸训练。术后3~4周可以进行股四头肌阻抗肌力训练,巩固以往训练效果,并可以逐渐进行患肢力量训练及增加耐力的训练[3]。

结 果

本组35例患者出院时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与断裂、骨折不愈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其中30例(85.7%)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主动屈膝在95°以上,返回原来工作,效果为优;3例主动屈膝在70°~90°,上楼、爬山时疼痛,但能从事原来工作,效果为良;2例(5.7%)主动屈膝40°~60°,屈膝时疼痛,不能从事原来工作,效果为差。

讨 论

早期主动康复训练的作用:膝关节受到外伤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滑膜受到损害,如果关节制动时间过久就会出现骨骼肌肌腹缩短、关节周围疏松结缔组织转变为致密结缔组织导致关节僵硬同时出现肌肉萎缩、废用性骨质疏松等。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少关节内滑膜肿胀及关节外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减少骨质疏松等[4]。因此,在术后早期即要制定康复训练,同时积极教育患者树立早期康复训练的意识及信心,从而使患者在思想上接受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早期被动康复训练的作用:CPM可以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与代谢,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的修复,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物理疗法的作用:手术切口间断冰敷可以减轻术后切口局部充血或出血,减轻疼痛等。红外线烤灯照射等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肿胀的消退,也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减轻疼痛。

早期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相结合,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康复训练指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反复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康复训练强度。康复训练应持之以恒,告知患者应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以强化康复效果。同时也要重视健侧及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减轻健侧的负担,避免对健侧造成不必要的劳损,同时也可提高整个机体的循环代谢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和香,贺美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3(1):2-3.

2 姚静,魏丛秀.CPM活动器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应用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7,23(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