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膝关节康复方法精选(九篇)

膝关节康复方法

第1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康复护理;膝关节人工置换术;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是一种疗效比较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不过患者接受这种手术治疗后,还需采取康复护理措施,促使其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增加,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康复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行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本文主要分析康复护理在膝关节人工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病患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行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37~75岁,平均(49.19±6.43)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36~75岁,平均(48.57±7.5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干净等。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术后6 h,待患者的麻醉作用消失之后,可开始接受绳肌与四头肌等长缩活动,方法:可用力伸直腿部,将足后跟用力朝着后方蹬,每次时间在15~20 min,锻炼4~5次/d。术后3 d起,患者可接受被动运动,最初的CPD角度为30°,随后需增加5°~10°/d,坚持至术后2 w,患者在进行伸屈活动时,每个动作坚持时间为45 s,运动时间在30~45 min/次,2次/d。在被动运动间歇,患者也可进行伸屈膝运动与足部背伸运动,30 min/次,4次/d。当处于平卧状态时,要伸直患肢膝关节,足后跟朝着后方蹬,与此同时,患者需主动将腿部抬高30°,动作保持5~10 s的时间,然后才可将患肢放下。被动锻炼时间为3~5 d,随后可转为主动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2]:利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有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屈曲畸形、肌力等,总分为100分,优:≥85分;良:70~84分间;可:60~69分间;差:≤59分。

1.4 y计学方法 经统计软件SPSS 15.0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表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检验,P

2 结果

2.1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 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通过研究了解到,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感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4例、假体松动症2例、感染2例,并发症率为17.78%。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不过患者接受这类手术治疗之后,还需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往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需求,康复护理对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引导,鼓励患者接受康复训练[3]。康复护理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若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则护理人员还需给予心理安抚,向患者讲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与作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4]。康复护理有利于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使并发症率降低。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康复护理在膝关节人工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舜銮,李惠卿,洪瑜玲,等.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01):4-5+11.

[2]刘立波,陈朝军,凌洁.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12-113.

第2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康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骨性强直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患者相应膝关节出现以关节面软骨萎缩,退变,直至钙沉积骨化等严重生理、病理改变,并多有肌肉废用性萎缩致肌力不足,这给术后康复训练增加了难度。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计算机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强直病例8例11膝,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行计算机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强直8例11膝(类风湿性关节炎7膝,强直性脊柱炎3膝,化脓性关节炎后遗症1膝),男7膝,女4膝;年龄35~49岁,平均43岁。

1.2 术前指导

超声排除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加强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及踝关节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1组,每天完成5~10组。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运动,每天2~3次。 行患肢按摩以恢复仅有的软组织弹性增加患肢血液循环。教会患者如何使用习步架行走,为术后做准备。心理护理:患者因长期慢性疾病影响其日常生活,多对手术寄予很大希望,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就能解救痛苦,但患者在术后体会到康复锻炼的艰苦后会出现意志下降,康复欲望低下,满足于已获得的功能,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耐心解释病情,给病人以鼓励,增强其康复信心。

1.3 术后指导

(手术后1~3天 )维持关节功能位,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保持足高髋低位。间断充气加压泵预防深静脉血栓。让患者了解锻炼的核心是提高患肢肌力。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方法为:患肢伸直,收缩股四头肌,持续10秒后放松,3次/天,每次15min。(2)绳肌、小腿三头肌锻炼:足部抗阻力跖屈,每次不少于20次。(3)鼓励患者在ROM范围内主动伸屈踝关节和趾间关节,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三天内疼痛较明显,可采取镇痛泵持续输注。

(术后第3-7天)(1)拔除引流管后可练习直腿抬高,不高于30cm,每 5~10个一组,每天3~5组。(2)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进行髋膝关节屈曲被动锻炼。骨性强直患者多因肌肉废用性萎缩致肌力不足,应用CPM替代主动膝关节功能锻炼,对肌力的恢复、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有良好的作用,它帮助患者及早开始被动活动,从而防止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使关节活动改善,促进功能康复,增强韧带强度[1]。初次练习屈伸由0~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10°。术后两周应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min。频率由慢到快,活动范围以患者无痛为准,并要考虑到患者恢复情况。当患者感到疼痛时说明范围过大,应保持前一次的角度锻炼2天后递增。(3)弯腿练习 术后第3天起可在床侧进行,患者坐于床边自然放松,腿凭借重力垂到床下,就能达到90°,然后再用好腿放到前方,帮助向后压患肢,即可增加屈膝角度,用力大小以能够忍受为度。由于关节置换术后要保持假体的稳固性,且患肢肌力较弱,从保护促进结构功能恢复的角度分析,运动强度应当从小强度开始,随病情恢复逐渐过渡并保持中小强度。

(术后7天)习步架辅助下床功能练习。习步架步态训练:用双手握好把手,身体站立目视前方,先向前移动习步架,然后移动健腿,再移患腿(注意习步架放稳后再移腿)。在厕所、走廊、病房等处要注意加强保护,防止意外创伤或骨折。

(术后2周~6周):进行股四头肌和绳肌的力量训练,保持关节活动度方法: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多次,循序渐进; 患者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主动伸直; 患者站立位,主动屈膝,练习绳肌。此外,行走和上下楼本身也是对肌肉和关节功能的一种康复锻炼。心理护理:每日了解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的程度等,与患者一起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患者之间交流、互相介绍锻炼感受和经验,以提高锻炼效果。

1.4 出院后康复指导

出院时给患者制定详细康复锻炼计划,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训练中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损伤。练习行走时患者应每天增加次数,然后逐渐增加距离。使用习步架来保护膝关节,并应注意以小步走动转身,避免扭转膝关节。不要坐在低软的沙发或躺椅上等。

2 结果

患者主动康复锻炼,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畸形得到矫正, 术后两周时膝屈伸ROM:平均101(-1~109°) 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三周膝关节屈伸ROM:平均110(-1~112°)。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5°,优良率98.2%。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强直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但如果术后康复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膝关节伸屈度往往不满意[2] ,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预防关节囊粘连和萎缩,软化瘢痕,是术后膝关节康复的重要因素。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掌握膝关节活动的角度,避免意外发生。还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关节早日恢复正常的功能。膝关节骨性强直病例膝关节软组织废用性萎缩更为严重,术前术后康复尤为重要。术前大量的肌肉功能练习作为手术前提为术后康复做足资本。术后的循序渐进保护了退化的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等脆弱的软组织结构。膝强直病例的康复是在止血与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运动与保护韧带的矛盾中度过。

参考文献:

第3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Patella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指导及护理

Patella名为膝盖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膝盖骨可以保护膝关节及伸直膝关节的滑车。Patella粉碎性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必须使骨折患者能够尽快愈合及恢复该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骨折部位进行稳定的固定,重要是要根据患者不同制定正确有效的功能复建的练习。2009年8月~2010年8月25例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回馈康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8~64岁。其中车祸伤16例,跌伤9例。

2 护理

2.1  手术前患者的评估及护理

2.1.1 手术前患者的评估:主要是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为了评估时的资料全面准确,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减轻患者心理不安因素。主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前膝关节功能、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等。

2.1.2 患者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病情做好讲解工作,对Patella粉碎性骨折手术知识、治疗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等进行细致的讲解,其次要请专业的术后康复护理人员对康复计划进行说明,最后介绍已经康复的患者的体会,减轻患者术前不安因素使患者配合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1]。

2.2  手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2.2.1 手术麻醉后护理:该手术采用硬膜外或腰部麻醉,手术以后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如吸氧、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肢体感觉上的运动等信息进行细致记录。

2.2.2 手术后疼痛护理:准确记录手术后疼痛的信息切忌避免使用止痛剂,最好按摩周围组织来减轻疼痛保证患者的睡眠。

2.2.3 预防手术后便秘:进行营养配餐,第一餐以清淡流食为主,3 d内不能吃甜点牛奶等。患者应摄取充足水分,为患者减轻便秘引起的直接因素,采取腹部环状按摩的方法使患者排便。

2.2.4 手术后身体肿胀护理:术后会出现创伤性水肿,一般在术后24 h以后开始出现,在36 h的时候达到高峰,因此患者需从入院开始持续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30°,使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使患肢保持中立位置。

2.2.5 手术后患处感染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术后患处外敷清洁与干燥。让患者经常做深呼吸,有痰的时候必须咯出(可使用雾化吸入法)防止患者肺内感染。

2.2.6 手术后发热护理:在术后两天会出现发热,在体温不超过38℃时采用多饮水,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2.3  手术后康复训练:在术后第2天,要指导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练习,对患者的康复练习进行督促。首先为了防止股四头肌的萎缩要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活动及静力练习100次/(h·d),6 h/d,防止髌骨关节面的粘连,让患者学会收缩的方法随时对股四头肌进行活动。膝盖外部固定解除以后,针对膝关节的弯屈练习应立即加强,让患者进行主动练习床上床下相结合练习[2]。

2.4  患者出院指导:术后15 d左右拆除石膏后,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在床上练习膝关节的弯曲屈活动幅度从小到大,屈膝不能超过90°,使膝关节弯曲功能恢复。放置内固定患者6~12个月之间定期回医院复查拍片检查骨折愈合状况,愈合良好的可以取出内固定。

3 结果

根据不同的病患在术后康复的情况进行随访6个月~1年,6个月内4例膝关节功能完全康复,2例大部分功能恢复,后6个月17例膝关节功能完全康复,1年后有2例患者膝关节未完全康复。术后患者步行能力等日常生活动作及膝关节活动度满意,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4 讨论

    Patella名为膝盖骨,科技名词为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形态为三角形的扁平骨,使增强股四头肌力起到保护膝关节和伸直膝关节的作用。Patella部位表浅,一旦遭到外力易发生骨折。对膝盖骨粉碎性骨折需手术治疗,最大限度恢复原关节面形态,在早期活动膝关节恢复功能的时候为了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方面的系统指导,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降低和预防并发症,为早期下床活动改善膝关节功能打好基础,对患者今后的康复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治疗的时间。

4 参考文献

第4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综合康复;小针刀;膝关节功能;疼痛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57-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伤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以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我科于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期间对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联合小针刀松解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1]中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

1.2 纳入标准 (1)成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男女不限,年龄45-75岁, (2)符合上述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者、Kellgren-Lawrance分级标准中0-II级,(3)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前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75岁或

1.4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2010年7月―2013年5月广西江滨医院骨科门诊及骨伤康复科住院患者。其中男33例,女51例;年龄45岁-74岁,平均58.7岁;左侧 14例,右侧17例,双侧7例;病程2月~18年,平均4.9年。

1.5 治疗方法

1.5.1 康复指导:小针刀治疗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指导患者加强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的康复训练,宣传康复知识,普及“康复”理念。并向患者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真正认识到术前、术后康复训练与微创手术同等重要。心理康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

1.5.2 小针刀治疗 [3]: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患膝屈曲30°或90°左右, 仰卧位时窝下垫一软枕,暴露膝关节,在髌周及内侧、外侧副韧带处寻找明显压痛点2~4个,用龙胆紫标记后常规消毒,每痛点处皮下注射0.5%利多卡因1.5ml局部麻醉,用4#“汉章针刀”一次性平刃针刀,刀口线平行肌纤维方向迅速刺入病灶部或达骨面,先纵向疏通剥离3~4刀,感到针下松动后随即出刀, 或使患者治疗点有酸胀感即可出针。如痛点靠近髌骨边缘,针刀先不拔出,顺进刀方向斜刺达髌骨骨面,转动刀口线与外缘呈垂直方向,左右横向剥离2~4刀,有松动感既顺原针刀方向拔针,遇病灶处有结节可给予切开,压迫针眼片刻,最后针眼处用创可贴外敷。3天内保持术区干燥,避免剧烈活动。1周1次,2周1疗程。

1.5.3 关节松动术[4]:小针刀松解术后,先予以髌股关节分离牵引,侧方滑动,上下滑动,再予以股胫关节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侧方滑动,最后予以伸膝摆动,旋转摆动,每个手法重复操作3次,每次持续约5~10s,每日1次。

1.5.4 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后予膝关节处冰敷10 min ,以防止关节肿胀的发生。

1.5.5 第2 天起指导患者在CPM 机上做膝关节持续被动无痛范围内伸屈功能训练,膝关节活动范围每日增加10°,1 周后膝关节活动达80°。3~7 d 开始主动以伸屈为主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端坐床边小腿垂于床缘做膝关节伸屈训练,各3 组/d,每组30 次。配合蜡疗、中药熏药(科室协定方)、中频脉冲,每日1次。1周后膝关节活动度达伸0~ 5°,屈100°。

1.5.6 第2周方法同前。2 周后膝关节活动度达伸0~ 5°,屈110°

1.5.7 第3周治疗师在为患膝做第3 级松动技术末辅加第4级松动技术,即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每次50 min,常规冰敷。3周后膝关节活动度达伸0°,屈曲120°。

1.5.8 第4 周训练内容,进一步扩大膝关节的活动度,并且借助运动疗法室的康复训练器械进行膝关节的康复功能训练,如借助肋木做膝关节下蹲、蹬固定自行车、运用股四头肌训练仪等设备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强膝关节肌肉肌力、耐力的训练。此项训练应坚持半年以上。

1.6观察指标 主观评价及膝关节功能评价。主观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5]) ;膝关节功能评分基本参考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HSS评分[6])。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半年对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各评定1次。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得P

2 结果

2.1治疗后 VAS计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主观满意度

对患者主观满意度调查,每一位患者治疗后依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档次进行自我主观评价。总体情况满意率为93.33%,其中,很满意率为60.0%,基本满意率为33.33%,同时有6.6%的患者对治疗表示不满意。

2.4 不良反应

所有纳入45例改良小针刀治疗患者全疗程前后行血尿便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治疗期间患者生命征稳定,无局部感染。曾有1例术中出现恶心,无呕吐或心悸胸闷,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及膝功能障碍多由于膝关节及邻近部位组织损伤或劳损后,发生纤维性粘连、挛缩及关节软骨组织退变所致。其病因、病理尚不明确,本病属中医之“痹症”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其乃因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经络痹阻所致,治疗当以祛瘀通络,补益气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7],康复理念在国内不断普及,康复治疗技术作为康复医学这一新兴学科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得到了全面、科学、快速的发展,运用康复技术来改善膝骨性关节炎行之有效。笔者认为本治疗方法主要可能从三个方面来提高疗效,小针刀是微创手术刀,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其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进行松解和剥离,使局部组织的变性、粘连和挛缩得到松解。其作用机理是“动态平衡”理论,针刀松解法可以通过改变关节周围力学平衡的失调,恢复正常关节应力状态,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从而达到其治疗效果[8];其次,通过发挥“针”的作用,能迅速激起人体的应激反应,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用[9],从而达到的镇痛、消炎、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10-11],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功能康复[12];其三,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度受限、关节疼痛的一门康复治疗技术[13]。关节松动术操作手法分为4 级 [14]、它是由治疗师实施的被动运动技术,可以是快速的振动动作,也可以是持续的牵张,目的是减少疼痛或增加关节活动度,其运动方式为被动的生理性运动,或被动的附属运动。张国超[15]等通过研究认为手法可明显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所以配合运用手法关节松动术可以更好的改善关节功能[16]。笔者科学地运用关节松动技术3,4级手法,既维持了膝关节生理性运动活动范围,又解决了因关节囊、韧带紧缩或粘连造成的关节附属运动丧失。蜡疗及中药熏药以及电脑中频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专业的康复训练能恢复关节内结构的正常位置或无痛性位置,从而恢复无痛、全范围的关节运动;可使滑膜液流动而刺激生物活动,提供并改善软骨营养;可维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延展性和韧性等,能有效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本文结果显示:45例患者接受本方法治疗前后、随访半年其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2] Kellgren JH, Lawrence JS: Radiological assessment of osteoarthritis. Annl Rheum Dis 1957,16:494-502.

[3] 朱汉章.针刀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28-141.

[4]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8-105

[5] KatzJ,Melzack R,Measurement of pain [J]Surg Clin North Am,1999,79(2):231-351.

[6] POWERS C M WARD SR,CHEN Y J,etal.The effect of bracing on patell of emoral joint stress during free and fast walking[J]Am J Sports Med,2004,Jan-Feb;32(1): 224-231.

[7] 张英泽,冯和林,李增炎,等.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 2): 154-155

[8] 秦谊,李峰等.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6(4):397-398.

[9] 陈远路.小针刀加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6例[J].江西中医药,2000,31(1):38.

[10] 秦谊,李峰等.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4):397-398.

[11] 熊俊,曾平,林为才.小针刀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6):24-25.

[12] 马楚南,冯小敏等.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8, 38(7):14-15.

[13] 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4: 71-72.

[14] 岳寿伟.康复医学临床手册[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95-97.

第5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康复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伤、骨质增生为特点的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老年人是本病的高发人群,膝关节是本病最为常见的病变部位[1]。膝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老年患者的行走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大多数轻症患者通过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2]。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上述保守治疗方法难以保证疗效的稳定,而需要进行手术治疗[3]。关节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方法,目前逐渐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4]。同时,术后早期的康复功能锻炼也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扫术联合术后中西医康复治疗措施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为本病临床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1例(88膝),其中男性有33例,女性有48例,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为(65.29±5.64)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38±0.59)年,38例为左侧膝骨性关节炎,36例为右侧膝骨性关节炎,7例为双侧膝骨性关节炎。本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同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有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同时结合其体征和膝关节X光片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确定诊断。排除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其它关节疼痛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具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1.3方法

1.3.1关节镜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美国史赛克公司生产的关节镜,以AL、CL切口进入关节内,通过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增加关节间隙。在0.9%氯化钠注射液的持续冲洗下,通过关节镜观察膝关节内的情况,注意患者关节软骨、滑膜、半月板的损伤情况,同时观察患者膝关节有无游离体、骨赘生成等。如发现水肿、增生的滑膜组织,则给予清除,并送出体外。关节面出现骨缺损时给予消融处理,如果关节面的软骨缺损较重,则在的软骨下钻孔并将病变的半月板修复。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对患侧膝关节进行加压包扎,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

1.3.2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24 h后即开始接受早期康复功能训练。训练项目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CPM机连续被动运动等。根据患者术后膝关节的康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训练的时间为30~60 min/次。术后1 w后,通过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地负重训练,负重重量要逐渐增加,以患者能耐受为准,训练时间不>30 min/次。如患者接受钻孔减压治疗,则可适当延后下地负重训练。在西医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中医汤剂口服。拟方以身痛逐瘀汤为基础进行辨证加减,基础方为:秦艽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0 g、羌活10 g、香附10 g、没药5 g、五灵脂15 g、当归15 g、牛膝10 g、甘草6 g。以水500 mL,煎至200 mL,温服100 mL/次,早晚各服1次。

1.4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随访工作有我院骨科科研秘书专门负责,重点收集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的资料。采用shahariarre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价。优:经过治疗后,患者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症状消失;良:经过治疗后,患者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症状显著改善;差:经过治疗后,患者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统计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临床疗效的优良率。

1.5统计学分析 对所收集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成功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为优的有31例,良的有43例,优良率为84.09%;术后1年临床疗效为优的有27例,良的有38例,优良率为73.86%,见表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以关节面软骨、滑膜、骨结构等的损伤为病理基础,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增生等病变导致关节出现肿痛等症状[6]。关节镜手术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赵海峰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7]。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发展,康复手段的介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潘惠娟等的研究证实,骨科术后早期的康复手段介入,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更好的恢复关节的功能[8]。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术后24 h后即开始接受康复训练。此外,在关节镜术后西医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使关节气血运行通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均>70%,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手术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宏,张金山.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2):75-76.

[2]夏玲,王欢,窦晓丽,等.膝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491-1494.

[3]徐琦,李云涛.膝关节镜治疗骨性关节炎35例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1):1839-1841.

[4]王祥立,王卫粮,刘书茂,等.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12):1311-1312.

[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6]莫杨帆,刘翔,洪海潮,等.透明质酸钠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滑膜病理改变[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5):42-43,57.

第6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摘要】 :为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及价值,回顾分析我科59例81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其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均未使用CPM机进行被动锻炼,以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作为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结果,在应用非CPM机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59例81膝患者均于术后第二天下地,其术后平均ROM为(104.9±11.2)°,伸直均达到0°。 采用非CPM机综合的康复治疗手段,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可促进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关节功能;康复治疗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之一,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假体膝关节功能,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术后康复活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1]。近几年膝关节被动功能训练器(continual passive motion,CPM)在术后康复中应用广泛,但对其效果报道不一。现回顾我科59例81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且所有患者均未使用CPM机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对其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进行综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9例81膝,年龄49~78岁,平均65.6岁。其中双膝置换22例,单膝置换37例。均诊断为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关节疼痛,行走时加重,关节功能受限、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有病例由同一组医生手术,采用美国ZIMMER公司生产的后稳定型高屈曲度(The Nexgen Legacy Posterior Stabilizing High-Flex prosthesis,LPS High-Flex, ZIMMER)假体。

1.2 康复治疗

1.2.1 心理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与患者多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耐心向患者讲解关节置换的治疗原理、手术过程及手术的安全性,术后正常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术前让患者与术后康复期的患者沟通,以减轻患者的顾虑, 康复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增强信心。

1.2.2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康复训练,使患者预先掌握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恢复体力并明确注意事项:(1)体力恢复训练;(2)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3)指导下肢锻炼;(4)指导正确使用习步架。

1.2.3 疼痛治疗

术后患膝予以加压包扎,并放置冰袋24h。患肢留置股神经阻滞泵。术前1d应用塞来昔布,术后给予塞来昔布0.2g晨服,吲哚美辛栓剂0.1g睡前晚肛塞。

1.2.4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锻炼的主要内容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具体如下:(1)手术当天:患者回病房后予以自制凹型垫抬高患肢20~30°,麻醉清醒后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2)术后第一天:进行踝泵练习及股四头肌及腘绳等长等张收缩练习。(3)待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管后开始以下锻炼:①床上主动和被动屈伸膝关节: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尽力伸直膝关节,踝关节下方可置一小沙枕,有利于膝关节悬吊伸直,维持5~10min,再尽力屈曲术膝。同时可用一长毛巾置于足底,用臂力协助屈膝。②抱腿练习:取仰卧位,将患肢抬高,双臂抱于大腿中下段,使髋关节屈曲90°,利用重力使小腿下垂并用力屈曲膝关节。于此同时,可由家人协助屈膝。③压腿练习:患者坐于床上伸直患肢,与足跟下置小沙枕,双手置于髌上,缓慢持续用力下压。④直腿抬高练习。⑤坐位屈伸练习:患者坐于床边,双小腿下垂,腘窝与床边平齐。主动屈伸术侧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可由健侧协助,并加大屈曲和伸直角度。⑥辅助下蹲练习:患者双手握住床头扶手,屈曲膝关节,缓慢下蹲。⑦习步架练习:双手握紧习步架,开始时术侧下肢部分负重并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患者身体重心前移,术侧下肢先起步,健侧下肢跟上。以上练习早期以床上为主,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分组分段练习,逐渐增加床下活动量。

1.3 康复评价

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评价人工关节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受累膝关节术后8~12d的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ROM作为膝关节功能的评价方法,ROM<90°为差,90° < ROM >110 °为良好,ROM>110 °为优。

2 结果

59例81膝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下地,其术后平均ROM为(104.9±11.2)°,且伸直均达到0°。无心肺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目前TKR可以成功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TKR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的因素众多,如术后功能锻炼、心理、疼痛等。其中CPM作为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辅助功能锻炼方法,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Lisa等[2]认为,CPM可以增加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度。而Leach等[3]却认为CPM并不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并且使用CPM存在增加伸展滞缺和固定屈曲畸形的趋势。我们的结果显示,早期非CPM机功能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防止发生肌肉萎缩,而且有利于肌力的恢复,并可以弥补CPM的被动性,防止患者产生依赖心理,增加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信心。从而可以使患者早期获得一个良好的关节功能,并且降低了由于使用CPM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TKR术后的心理治疗已逐渐被临床医师及康复人员所认识。我们发现心理治疗可使患者了解手术前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通过鼓励、暗示等手段使患者充满信心,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有利于康复锻炼的顺利进行。

我们还发现患肢留置股神经阻滞泵,同时给予塞来昔布及吲哚美辛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膝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在Barrington等[4]对TKR术后硬膜外阻滞和股神经阻滞进行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对功能锻炼的影响相近,而硬膜外阻滞恶心、呕吐发生率高。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尤其是塞来昔布作为胃肠道安全的COX-2抑制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认同,Meunier 等[5]认为应用塞来昔布在术后4周内可明显改善疼痛并可降低吗啡的用药量。

总之,我们采用早期非CPM机功能锻炼及结合心理、疼痛等综合治疗的方法,遵循个体化原则,可促进关节功能早日康复,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1-362.

[2]Lisa A. Bennett, et al. A comparison of 2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protocol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2005,20(2):225-233.

[3]Leach W, Reid J, Murphy 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follow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with follow-up to 1 year[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6, 14(10): 922-926.

第7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膝关节疾病的终末期,对解除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有显著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合于由疾病或损伤导致的膝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引起膝关节严重疼痛、畸形、不稳定、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特别是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1]。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8±10.6)岁,患病部位:左侧14例,右侧7例。对照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5.3±9.8)岁,患病部位:左侧12例,右侧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依从调查表、膝关节评分标准(VAS)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干预

2.1术前应教会患者行股四头肌静力训练,直腿抬高及踝关节主动运动的方法,并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此外,还应教会患者如何使用助行器,为术后扶拐行走作准备。

2.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14天:患者的疼痛已明显减轻,此时,康复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膝关节的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应达到0~90 o以上。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被动运动。有条件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机)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为[2]:术后第4天开始每天连续使用6~12h,开始伸屈范围在0~45o。以后每天伸屈范围增加10 o,出院时应达到95 o以上。CPM训练强度和频率可逐渐增加,对早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不使用CPM机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床上膝关节屈伸活动、床边膝关节屈伸锻炼、床上侧身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下床站立下蹲锻炼,此项康复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6周: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同时,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主要方法为: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多次,循序渐进;患者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主动伸直,逐步过渡到站立平衡训练及渐进负重训练。

2.4心理干预 患者术后常因切口疼痛而拒绝医务人员的功能锻炼指导,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指导和肯定,使患者自觉的进行练习。每日评估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程度等,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以利于出院后患者继续进行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克服困难,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3结果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

4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很安全的手术,而且技术成熟。很多病人通过手术治疗恢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一般情况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都是使用骨水泥型,且是表面置换术,只是把破损的关节面的骨头去除,换一个人工的关节面,因此也被称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同时又可以通过手术将膝关节的畸形矫正,恢复到正常的情况[2]。有的病人因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害怕手术,其实这恐惧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围手术期的康复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3]。近年来,一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常由于术后未进行康复训练或者训练不当,出现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异常步态、长期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会对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4]。本组资料显示,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仅能够缓解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庆,史小颖,常彦海,杜少蕊,杨利云. 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5,20(5):602-603.

[2]李丹. 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1):118.

第8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

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或膝关节损伤、韧带损伤的并发症之一。骨折或损伤发生后若固定时间过长, 康复治疗未及时介入, 或早期康复措施未能有效实施, 则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挛缩、强直, 患者行走、上下楼梯或下蹲困难, 并有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临床上多采用康复训练以及中频电疗、蜡疗等物理因子治疗方法, 此外还有关节内、外松解术以及中医治疗方法等, 康复训练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国内外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取得了较大进展[1], 也有体外冲击波应用于膝关节疾病治疗的报道[2, 3]。本院康复科3年来在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的康复治疗中结合应用体外冲击波, 取得了令人M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在本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54例下肢骨折术后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8 例, 女16例;年龄22~53岁, 平均年龄(35.2±6.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5例, 压砸伤7例, 交通意外伤13例, 运动损伤6例, 其他3例;其中股骨远端骨折、股骨髁间骨折18例, 髌骨骨折7例, 胫骨平台、胫腓骨骨折15例, 髌骨、股骨远端或股骨髁间、胫骨平台复合骨折14例;右膝关节损伤30例, 左膝关节损伤24例;病程6周~1.3年, 平均病程4.5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 外固定已拆除。临床表现为继发性膝关节功能障碍伴关节局部疼痛,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股四头肌萎缩, 部分患者有关节局部肿胀。X线检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正确或基本正确, 有牢固内固定;或骨折线模糊, 有大量的骨痂形成, 骨折基本临床愈合。将54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体外冲击波治疗。

1. 2. 1 常规康复治疗

1. 2. 1. 1 电蜡疗 电蜡疗的温热作用可以改善循环, 促进局部组织代谢及炎症吸收。在康复训练前使用, 可以软化瘢痕, 改善挛缩组织的伸展性, 减轻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疼痛。1次/d, 30 min/次。

1. 2. 1. 2 肌力训练 ①卧位下股四头肌、N绳肌、胫前肌等长收缩训练。每次持续5~10 s, 20~30次/组, 10组/d。②O’donoghue 直腿抬高法:仰卧位直腿抬高、健侧卧位患肢直腿外展、俯卧位患肢直腿后伸。伸直腿后抬高至足跟离床15 cm处, 保持5~10 s, 然后复原。反复进行,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重复10~20遍, 腿部肌肉感到酸胀感后停止。2次/d。③坐位主动伸屈膝练习: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通过重力缓慢将膝关节自然下垂, 当屈曲到最大限度后, 尽最大力量主动向上伸直膝关节, 并保持5~10 s, 然后再尽最大力量主动屈曲膝关节, 同样保持5~10 s。反复进行多次, 腿部肌肉感到酸胀感后停止。2次/d, 10组/次, 每组间休息2 min。④肌力达到4级, 进行坐位主动屈伸膝抗阻肌力训练。抗阻重量置于小腿前方或后方, 初始重量为0.5~1.0 kg, 逐渐增加到2 kg。10次/组, 10组/d。

1. 2. 1. 3 关节松动术 ①纵向牵引股胫关节, 做前后、侧方滑动、伸屈膝摆动动作。②髌骨松动:双手推住髌骨两侧边缘, 缓慢用力向上下左右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 使髌骨上下滑动、侧方滑动。每个方向20次。对于屈曲受限患者, 重点是使髌骨下滑;对于伸展受限患者, 重点是使其髌骨上滑。③手法牵伸:治疗师一手扶住股骨远端, 另一手扶住胫骨远端, 渐进用力屈(伸)膝, 进行被动关节活动, 力量以患者能忍受的疼痛为度。保持60 s后再放松, 重复2~3次, 每次屈膝的范围应稍稍增加。以当天治疗结束时患膝疼痛肿胀程度无明显增加, 而次日治疗前无明显不适为宜。关节松动术1次/d。

1. 2. 1. 4 平衡、负重与步态训练 根据骨折愈合程度和内固定情况进行选择。给予平衡功能训练;对患肢进行渐进性负重训练;调整步态。

1. 2. 1. 5 冰疗 康复训练结束时冰敷, 2次/d, 15~20 min/次, 防止关节肿痛加重、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1. 2. 2 体外冲击波治疗 使用国产HK.ESWO-AJⅡ型冲击波骨科治疗仪。该仪器为气压弹道式, 产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原理为:压缩气体进入枪膛, 撞针在冲击头产生压力波, 然后冲击头把压力波传播到组织中。治疗部位:膝关节屈伸活动时的痛点和韧带被动牵拉时的痛点, 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周围紧张的软组织。冲击波强度为2.0 bar(1 bar=105 Pa), 频率选择8 Hz, 总冲击次数1800~2000脉冲, 每次治疗约需5~10 min。2次/周, 连续治疗4周。

1. 3 ^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膝ROM、VAS评分、HSS评分。

1. 3. 1 ROM 在每次治疗前后使用普通量角器测量患侧膝关节活动度, 采用中立位零度法。优:ROM增加≥50°, 或膝关节屈曲≥110°, 膝关节伸展0°;良:ROM增加30~49°, 或膝关节屈曲90~109°, 膝关节伸展-5~0°;可:ROM增加10~29°, 或膝关节屈曲60~89°;无效:ROM增加≤5°, 或膝关节屈曲

1. 3. 2 VAS评分 疼痛采用VAS评分法[4]。10 cm长的直线划分为10等份, 一端标记为0, 代表完全无痛, 另一端标记为10, 代表最剧烈的疼痛。患者目测后根据自身情况用笔在直线上划出与其疼痛强度相符合的某点, 由医生为患者评分。重复2次, 取平均值。

1. 3. 3 HSS评分 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HSS量表[5]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根据总得分将康复效果评定为优(≥85分)、良(60~84分)和差(≤59分)3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ROM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 两组患者患膝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 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治疗前后HSS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 两组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损伤及其周围骨折常见于工伤或发生交通意外的患者。损伤术后继发的功能障碍、疼痛和肿胀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绪, 也妨碍患者尽快回归工作岗位。康复治疗力求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 减轻疼痛和肿胀, 改善行走能力。以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改善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常常是有效的, 但也常常进展缓慢, 需要数月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些严重的关节僵硬患者康复训练疗效差, 还需要接受关节内或关节外松解术。

在本研究中观察到, 经过4周康复治疗, 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评分都得到了改善, 但应用了体外冲击波组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后, 部分患者反映治疗局部有轻松感, 绷紧感缓解, 部分患者的局部肿胀在治疗后也较快消退。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设备产生的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性脉冲波, 它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①直接的松解粘连作用。膝关节僵硬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膝关节内外粘连以及关节周围组织挛缩。关节固定后关节腔内出现肉眼可见的纤维、脂肪、结缔组织增殖, 造成关节内粘连;关节周围软组织在炎症与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 造成肌肉与筋膜间、滑囊及其周围组织间的粘连;成纤维细胞的收缩与以胶原为主体的关节囊和韧带在炎症与制动后增殖与缩短参与关节挛缩的形成[6、7]。体外冲击波的冲击与振动作用于粘连组织, 产生机械压力效应[8], 即对组织细胞产生扭应力和压应力, 扭应力引起组织间的松解。②体外冲击波作用于挛缩的肌肉组织, 改善了肌肉组织的延展性, 从而改善了关节活动范围。这种改变可能与压应力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 以及体外冲击波促进微循环的改善有关。③冲击波治疗能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 减轻炎症反应, 促进组织再生, 毛细血管及上皮细胞新生, 诱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人转化生长因-(TGF-)等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 起到组织创伤修复作用[9]。机械负荷使患处钙质沉着得到松解, 改善微循环, 减少组织代谢产物局部积聚, 减轻水肿, 使局部由于慢性炎症而硬化的组织变软。④止痛效应。体外冲击波可能通过提高痛阈以及微循环改善, 清除炎症介质, 减轻炎症反应使疼痛得到缓解。Haist[10]认为疼痛减轻与如下因素有关: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较强的作用力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 从而缓解疼痛;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 缓解疼痛;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 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引起局部充血, 从而加强炎症的消退。在本研究的治疗过程中, 未观察到体外冲击波疗法有明显副作用。

综上所述, 建议在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结合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 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邢更彦, 江明, 井茹芳.骨肌系统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1):64.

[2] 杨杰华, 张盘德, 冼晓琪, 等. 体外冲击波改善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26):5179-5182.

[3] 杨金红, 邢更彦.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6(6):12-14.

[4] 朱镛连, 张皓, 何静杰.神经康复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279-280.

[5] Lee MS, Ikenoue T, TrindadeMC, et a1.Protectiv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ly drostatic pressure on osteoarthritis chondrocytes activated by bacterial end toxin invitro. J Orthop Res, 2003, 21(1): 121-122.

[6]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2000:174-176.

[7] Kramer S, Wenk M, Fischer G. 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 versus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for elective total knee replacement.Minerva Anestesiol, 2011, 77(4):394-400.

[8] Huissede BM, Gebremariam L, van der Sande R, et al. Evidence for effectiveness of Extracorporal Shock-Wave Therapy (ESWT) to treat calcific and non-calcificrotator cuff tendinosis-A systematicreview. Man Ther, 2011, 16(5):1-15.

[9] Ogder JA, Toth KA, Schultheiss R. Principles of shock’wave therapy. Clin Orthop, 2001, 38(7):8-17.

第9篇:膝关节康复方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3月~2010年11月在本院行膝关节镜治疗的81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岁。半月板损伤13例,关节游离体4例,骨性关节炎5例,盘状半月板4例,滑膜炎6例,韧带损伤9例。对照组39例,男2l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岁。半月板损伤11例,关节游离体5例,骨性关节炎6例,盘状半月板3例,滑膜炎5例,韧带损伤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损伤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05)。

    1.2护理康复训练

    1.2.1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观察术口渗血情况、患肢末梢血运、患者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指导等常规护理。出院后指导患者各种注意事项,坚持在家功能锻炼。康复组:

    (1)术后6h去枕平卧位,患肢抬高约30.,局部冰敷,利于减轻患肢肿胀及血液循环。常规上心电监护,了解患者术后生命征。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有无疼痛、肿胀、麻木等异常。注意患肢的术口外敷料渗血程度。术口放置引流管的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有无渗血,如有问题及时检查术口及对症处理,留置24h-48h无异常后拔除。术后3~5d下床活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早期康复训练与功能锻炼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但对关节内组织会有不同程度创伤,部分患者因术后疼痛拒绝早期功能锻炼。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使其主动配合,护士在旁监护,循序渐进,根据个体差异调整锻炼力度,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并发症。内容: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伸屈练习、CPM机及膝关节被动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压腿运动等。下床活动之前采取坐位,身体适应后再拐杖及护理人员扶持下地,防止血压突然降低致摔伤。出院前制康复方案并嘱患者执行,保持乐观的态度。

    1.2.2疗效评定术后5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量裂对患者的跛行、支持、交锁、不稳定、疼痛、肿胀、上楼、下蹲8个项目进行等级评分。总分为100分,优为>91分,良为81—90分,中为71—80分,差为<70分。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5周,比较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其中康复组的得分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