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

第1篇: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一、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长亭送别》【端正好】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点染了一幅空间萧瑟凄凉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一个染字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在为了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创造了悲凉忧郁的意境,烘托了莺莺不忍离别的悲戚的心境。

二、 展示自然美景,烘托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本身可以让我们领略其自然美景,风土人情。人物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展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例如孙犁《荷花淀》开头对月下小院的描写““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景物描写渲染了如诗如画的意境。营造了清新宁静的氛围,绘出了荷花淀浓郁的生活气息,明丽的地方色彩。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水生嫂的美丽外表,纯洁心灵就在这澄清明丽的意境中烘托出来。又加上小院“干净的很”“ 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写出了她的勤快利落。弥漫着荷花特有的清香的小院,展现了荷花淀人民勤劳朴实,善良纯洁的精神风貌。

三、 景物描写揭示作品主题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这么美丽的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这柔美洁白的水乡,凝聚了白洋淀人民无数辛勤劳动,又怎能容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践踏呢?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 正因为对家乡山河的热爱,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才毅然决然地送郎上战场,而她们自己也经过血雨腥风的洗礼茁壮成长起来,勇敢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去。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纯和美境的铺垫,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四、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鲁迅《祝福》开头详细的写了鲁镇祝福时的情景“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鲁镇保守沉闷的氛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暗示了封建神权牢牢统治着中国城乡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小说《药》开头的景物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沉寂、凄清,带有几分恐怖,渲染了夏瑜就义时冷峭、肃杀、悲凉的气氛,也暗示了清末这一极其黑暗的时代特征。

五、 推动情节发展

景物描写与情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可以照应题目或首尾呼应,它有时直接推动情节的展开,为后铺垫

有时暗示情节的转变,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展开的重要因素。

《荷花淀》中的一群女子探夫不遇归来时遭遇日本鬼子,慌忙中,她们躲进荷花淀时,有这样一段描写“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一描写,暗示了下文的情节――一场水上伏击战,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为后了铺垫。

第2篇: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2、工程专业素有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专业,是永无止境的前沿文明专业,而现在中国已到了劳动密集发展的没落期了。所以现在政府正在提倡转型发展策略,而所谓的转型就是要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科学技术密集型。

3、所以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都是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学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4、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第3篇: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论文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

进入21世纪,以分子生物学为先导的生命科学正经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发展和技术创新,使生物技术产业的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将从根本上推动科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学科,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和渗透的前沿研究领域,其基本原理和研究技术已应用到生命科学的所有分支,它的内容得到了更大的扩展,分子生物学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面对进一步加强分子生物学教育质量和针对性的要求,学习和研究国外创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借鉴和启发意义,而发轫于美国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则是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深受关注的一种教育理念。

1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和内涵

1.1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舒尔曼教授提出的。他指出,教师的知识包括7个范畴的知识: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knowledge)、一般教学法知识(generalpedagogicalknowledge)、课程知识(curriculum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PCK)、关于学习者的知识(knowledgeoflearnersandtheircharacteristics)、教育情境知识只(knowledgeofeducationalcontexts)和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knowledgeofeducationalends,purposesand values,and theirphilosophicaland historicalgrounds),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是综合学科知识、教学和背景知识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它包括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最有用的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方法,也包括教师消除学生对某一特定学习内容的偏见和误解的策略,以及用怎样的方式组织、表达使不同兴趣、能力和背景的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知识。

l.2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而这些学科知识来自于科学领域的专门学科,教师不能仅仅对某一概念、原则或原理有直觉的个人的理解,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他们必须先理解向学生表征概念的方法,帮助或引导学生以个人有意义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以减少其形成错误概念,应该学习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PCK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结合学科知识、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策略、年龄和发展水平、态度、动机、前知识)、背景的知识(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和自然环境)和教学法的知识经由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实际上PCK就是教师自身具有的复杂而成熟的理解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一道桥梁,它的内涵即在于学科知识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如何采用最适当的表征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

2学科教学知识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指导应用

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庞杂,专业名词和知识点较多,难懂难记,抽象复杂的分子机理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理解,且学过的内容也较难记住,许多学生就容易在学习分子生物学时产生畏难心理,致使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厌学;分子生物学理论性强,研究内容抽象,并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条件的要求较高;分子生物学领域不断出现的新发现和新进展也对教师整合既有的学科内容、快速领会和把握这些学科前沿、衔接新的理论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学科教学知识理论,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2.1做好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PcK理论要素(学科知识、学生的知识、背景的知识和教学法的知识)逐条对应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较好地融合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

2.2积累学科教学经验

教师对于自己耍讲解的分子生物学及其扩展内容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分析不同教科书的例证与讲解的重点内容之问的关系,明确可以增加的有利于学牛理解的课外内容;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教授内容的熟悉程度及专业知识基础,提前思考学生在接受教授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难;选择使用最佳的方式(模拟、图解、举例、解释示范等)清楚呈现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对于学牛有兴趣并在课堂上提出的课程相关或无荚的问题要有应急处理的能力。

2.3丰富教学手段

学科教学知识指导教师采取新的视角、新的模式和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改进分子生物学教学。多罗西·沃森(1989脱过:“如果课堂活动不能生动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牛的需要,就毫无意义。”利用信息技术将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和方法直接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他们主动、自觉的活动;多媒体教学使所讲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俗易懂,易于学,丰理解记忆;教师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机理;准备充分的案例讨论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探索、分析和鉴别,学会将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联系。

2.4完善教学理念

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其可贵之处即在于善于吸收采纳其它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长处,优势互补,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分子生物学是…门试验科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特定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第4篇: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在与非在:文化理念:景观气质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2-0087-05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学院院长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ncI(Sfeiner)在一次命名为“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的演讲中对于5,12汶川大地震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和我的同事看了四川地震纪念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设计图。当然在我们整个的设计当中都是充分认可了中国的一些特点。通过这样一个设计也能够提醒我们地震当中的一些受害者是我们的子女。”

现任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设计学系主任: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的提出者查尔斯-瓦尔德海姆(CharIesWaldheim),他在中国的一次关于“景观都市主义含义与发展”的演讲中这样说的: “在北美的一些非常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们现在越来越把文化的知识融入到景观的设计当中。”

在这两段话里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景观都市主义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景观如何改变,对文化的保护和延续、对情感把握和交流、对记忆的找寻和封存的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文化是精神支柱,是所有设计的灵魂。任何一个区域或空间的设计,无论大小、区位、现状,都有其可挖掘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及观者的心理文化。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德(Daniel Libeskind)对于历史文化的见解是: “如果面对历史,你依然麻木不仁,那还有什么能打动你,历史就是人生的定义。”正因为他对历史的尊重和感怀才会有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与新世贸大厦的这两个优秀的令世人折服的建筑设计。这两个设计都是全球性的竞标方案,他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人文情怀的介入。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图1―4)的设计不仅对历史保持清醒的记忆,而且追求极致的空间的构成。

博物馆外墙以镀锌铁皮构成不规则的形状,带有棱角尖的透光缝,由表及里,所有的线条、面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人一走进去,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个扭曲的时空,馆内几乎找不到任何水平和垂直的结构,所有通道、墙壁、窗户都带有一定的角度,可以说没有一处是平直的。设计者以此隐喻出犹太人在德国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所遭受的苦难,展品中虽然没有直观的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展品或场景,但馆内曲折的通道、沉重的色调和灯光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撞击。参观者带着缅怀的心情体会遇难者的痛苦与挣扎。真正达到纪念的高度,这就是设计者里博斯金德对“在与非在”理论的最好诠释。

“在与非在”通俗的可以理解为场所的记忆和精神。任何一个场所背后都有其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设计不是凭空想象的,对于场地使用老来说有内涵有文化、能引起参与者共鸣的设计才是真正吸引眼球、打动人心的设计。这种记忆可以很私人也可以很大众,就像幼年的玩具或者中学毕业照所承载的记忆一样。就像“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叶落归根”等很多由文字而引发的情绪波动一样。

有关“在与非在”理论的运用和心理体验在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景观规划设计中也都有所运用。

越战纪念碑位(图5-8)于林肯纪念堂的左侧,难以称其为碑,因为它整体低于地平面,处于地平面以下。纪念碑上没有一句口号式的标语,黑色大理石碑上密密麻麻刻满的是阵亡将士名单。参观纪念碑的人,要从地面开始一步一步下行。随着人慢慢走入地平面下,纪念墙渐渐高大。每走一步,死亡名单的数量就比前一步增加一大截。寓意着战争的泥潭,越陷越深,人员伤亡越来越大。直到纪念墙最高处,再顺墒走,墙开始逐渐变窄,直至走到地平面上,这是一次心理的旅行,虽然它不是一座高耸的、醒目的。但它带给人的心理震撼却是深入的、实在的、沉痛的、可引发人思考的。观者不是走在战场上,却是感同身受,这就是纪念碑的意义,就是“在与不在”内涵最好的诠释。

2006年10月,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领衔,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模型(图9),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的建筑群体和院落,非传统守旧的设计手法、新的施工材料等与人们传统思想和审美像冲突的设计如何深的民心,且成为中国建筑及景观设计中及其出彩的一笔?笔者认为,该设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设计者注重的是“魂”――苏州传统园林的魂。形似不如神似。只要设计将观者内心深处所期望的灵魂与气质展现出来,无论现代构造、独特的造型还是最新的建材都是加分之举。所以有些具象的物体“在与非在”都变的模糊,新的更精致的物体将承载更多的寄托与美好。

社会不断发展,景观设计与时俱进。在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不激进或不滞留或不脱轨?如何分析每个地区每个人群的需求?如何应对观者心理与情感的接受程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景观不仅仅是物质实体,更是人类生存的精神文化空间,只有将场所景观的空间形态与人的感知心理联系起来,让景观的发展稳定、有依据,才能创造最佳的景观空间与人居环境。这种依据就是“在与非在”的文化脉络。

在对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充分的将“在与非在”的文化理念融人到设计中。从离校校友和在校师生的情感角度出发,以文化性、时代性、生态性的角度出发打造了一个极具自身气质、文化与内涵的景观校园。

一、学校现状(图10―1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过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教育业务由省教育厅管理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部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就学校本身而言,它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从横向角度看: “长沙”是其地域位置: “商贸旅游”是区专业方向与特色; “职业技术学院”是其自身教育方式与特征等等。从纵向角度看,五十多年的历史、由长沙商业学校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与长沙市商业职业中专学校合并提升而成等有关学校发展史的内容都是

其独有的、有深度的、可挖掘的内容。

二、新校区现状: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长沙市职业教育基地北部地块(图12),北邻46m宽的环保大道,东邻圭臼路,总占地面积约23.3hm2。长沙市职业教育基地位于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桃阳村(湖南环保科技园),总占地面积66.6hm2。新校区基地内部整体西高东低,高差较大。场地南段现状为丘陵山地,北部与环保大道交界处也有较大高差。

三、设计轴线:该方案的设计构思从时间与文化的两个轴线出发,从不同角度充分的将“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气质与内在完美体现,让“旧到新”有一个内在的联系,让所有的设计都有根可寻,让观者有认同感。

A、时间轴线:

过去―一现在――未来

该轴线相对应的是:

历史―――,拼搏――腾飞

设计将校区以东门人口到西门作为一个文化递进发展的轴线(图13),将传统教育文化、学校自身文化、区域文化贯穿其中,凸显该校园文化内涵与精神气息:

(1)在东门入口区域及中心水景区域,利用地形高差所产生的挡土墙做浮雕展示墙,浮雕的形式分别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学校发展史、以及校训、校徽、校歌等文化内容。

(2)在中心教学楼前,结合广场铺装设置主题“商鼎”雕塑,勉励同学们乘风破浪。奋起拼搏。在北门景观道中间设计一具盘旋而上的“商务飞机”雕塑,腾飞状的雕塑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子内心澎湃的热情,积极向上。

(3)在西门入口处,利用道路中心绿化带设置“旭日东升”的主题雕塑,寓意学子们就像刚刚东升的太阳,充满无限美好与未来。体现出学校对同学们的期望,同时雕塑与旁边的创业楼相互呼应,努力拼搏,把握未来。

B、文化轴线:

设计的文化轴线就是――传承(图14)。将老校区的文化与每个校友的回忆传承下来,将新校区学子的记忆封存下来。

(1)原有道路名称敬业路与求知路的延用。

(2)原老校区人口体育壁画以浮雕的形式延用。

(3)老校区“爱我商校”的植物整形景点,以同样的手法继续延用。

(4)老校校园内一大特色就是整齐的文化宣传栏,新校区将继续延用这种文化宣传的方式。

(5)老校操场上的校训金字“修德砺能,自强笃行”,是治校树人之本。新校区将更加突出地将校训展现在每个同学眼前,勉励人心。

(6)老校区内植物繁茂、郁郁葱葱。新校区将这些大树移植过来。将打造出更加美好的景观道,同时也将校友的回忆一起携带而来。

(7)在新校区靠运动区的山体打造一片阳光草坪,在草坪上种植九栋教学楼缩影的整形灌木,图案之间设置大型的风车。当学子离开校园,与风车下一个建筑的整形灌木的合影将成为他几年校园生活的一次封存;多年后。那栋有关伴随自己学习生活的建筑的记忆与风车下建筑的缩影灌木合影的照片都是每个学子内心最宝贵的财富。

设计不是将老校区的景观景点原封不动的搬移过来,那样并不能让学校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失去了开辟新校区的意义。我们要做的是,以一种似在非在、似有非有的形式将校友的思绪与情感记忆牵引到新校区景观内,让记忆的脉搏在新校区内跳动。

这两条条轴线是留给观者在游览过程中去体现感触,这种设计方式就是“在于不在”的体现。在这里以前或者以后生活过的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设计者的用心和自己内心最初最真诚的感动。

四、该设计对。在于非在”设计理念的另一个体现方式是:文字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语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学校作为一个教人育人的场所,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和严明的校纪。学生正值青年期,是性格定位成形的关键时期,一个优良的学习教育环境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校用“修德砺能、自强笃行”两句话来概况学校对学子的寄托与期望。“修德”、“自强”、“笃行”、“砺能”,均出自古语经典,具有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浓厚的当今社会时代气息,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和谐校园建设赋予了新的内容。设计将沿敬业路三个围合的区域与主题教学楼南侧的区域分别以校训命名为:修德园、自强园、笃行园、砺能拓展基地(图15-19)。并在每个园区入口处以景观石的形式将这些古语展示出来,既达到点睛的作用,同时也不断提示着同学们,积极认真的学习生活。当这些观念已经在每个学子心中生根扎地了以后,设计就达到“在与非在”的高度。在学子心中存在的教育他们成长的理念。而不是景观石。多年后,学子时常以某个园的某个景石上的某个理念作为最近成长的座右铭,他会想起学校的景石和景石上的字,但是这个景石在不在眼前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种“在与非在”的教育方式对在场的每个学子耳濡目染的影响。

五、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说,好的景观、环境可以怡情养性。植物的搭配和设计是烘托景观氛围、提炼景观气质的重要因素,在对该校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不用园区的不同气质所搭配的不用植物,让植物成为园区的点睛之笔,让植物所营造的景观气质在各个园区内以“在与非在”的形式而存在。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A、修德园:搭配种植“梅、兰、竹、菊”等植物,通过植物提升园区景观气质。(图20)

B、自强园:种植高大林立的乔木,如雪松、香樟等,体现笔直挺拔、自强不息的园区风貌。(图21)

C、笃行园:与园区内建筑结合,植物搭配采用高乔木与整形灌木的结合,体现整齐有律,具有几何美感的工业园区。(图22)

D、砺能区:与山体结合,自然生态的植物搭配,体现一种坚强不屈的韧性・

E、生态山林区:山体原来生长的植物是茶树,设计以生态性为原则,主要种植茶树,还原山体生态面貌。 (图23)

六、“在与非在”文化理念在水景及山体设计中的运用:

(1)设计延用老校区自由曲折的水岸设计方式,将中心教学楼前水池与山体东侧的水体连接起来(图24-26),水沿着山体蜿蜓而下,在山体高处设置钟楼,时钟的滴答声时刻提醒学子们珍惜时间,努力进取。山体的最高点“飞牛”的雕塑,体现了山体的生态性,同时也寓意着学校踏实务实的办学理念和勤劳、执着、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设计将老校区假山搬移过来进行丰富和美化,作为山体高处水景点缀,使老校区景观在新校区得到延续的同时,也隐寓了学校饮水思源,育人不断,不断发展壮大。景点是真实存在的,赋予景点的精神和理念是虚体存在,是设计者分析得出的,也是观者游监感悟出的。这就达到了“在与不在”的高度。

(2) “船”代表着a、贸易的四通八达;b、交通旅游工具:c、船桨体现出众人合力、团结合作的寓意。在中心教学楼前的大水池内设置“水与船桨”组合的风车状的雕塑灯组。突显学校商贸旅游的性质与校园的青春朝气a

船作为一个载体把它所代表和寓意的精神与学校属性有关的相通点联系起来,让它成为学校某些精神的载体,两者之间关联的精神寓意便会跳脱出来,达到形与神的契合・清楚明了的刻画和强调了学校的特征、属性和学校应该呈现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寄托是人们潜意识存在的。这种两者共同点相结合给观者引发的联想也是“在与非在”设计理念所引申出来的。

第5篇: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小说教学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26

高中语文教学的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大模块,小说教学作为“阅读与鉴赏”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那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把握小说教学的细节呢?

一、诵读景物描写,预测情节发展

小说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而构成小说空间艺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景物环境描写。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小说最为细致的部分,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整体的理解,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景物描写这一细节,让学生通过景物描写来推测整篇小说的脉络发展,进行情节构建,不失为一种出色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对“风雪”的描写就成为理解小说情节的一个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诵读重要的“风雪”描写段落,然后判断在这样的描写之后,情节应该是有怎样的发展,这样的描写对于情节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作者进行景物描写的意义又在哪里。带着疑问,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在经过思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体悟关于“风雪”的描写,在整篇小说中所起到的“蓄势”作用。很多学生提出,如果没有风雪,那差拨也就不会有放火的机会,没有风雪,林冲也不会出门去买酒,更不会走到山神庙去,没有风雪,草料场的房屋就不会被压塌,林冲也不会到山神庙去避风寒,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情节发展。教师则趁势总结,这些“风雪”的描写,成为故事发展的基石,一步一步推动着情节的前进,让整个故事变得流畅而自然,给读者以更加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大大减少了作者在故事写作过程中人为的构造感。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小说里的景物描写有了更深刻和独到的认识,在之后小说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轻松地以景物描写这一细节来切入,进行整篇小说的分析与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对小说整体的情节走向就有了更为明晰的把握,而在预测过程中所得到的收获,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让小说教学课堂生机盎然。

二、体会用词褒贬,揣摩作者情感

小说是一种内涵范围广泛的文体,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表达形式,小说也分为很多种类型,但无论哪种小说,都是在词汇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可以说,词汇,是小说最基本的一个组成单位,因此,作者的很多情感,就会不自觉地包含在这些词语之中,通过对词语褒贬的推敲,就可以让学生对作者情感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把握。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选列了契诃夫的著名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文章中有很多词语,隐喻了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对这些词语进行观察,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文章中有很多对套子里的人的有形描述,例如“雨鞋”、“穿着棉大衣”、“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等,这些描述通过对人物外在的形象的表现,刻画出一个习惯生活在套子里的人的形象。教师一定要把这些词语重点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蕴含在词语里的讽刺意味,从而在实例中明白小说作者用词的精妙,提升自己的小说阅读水平。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许多学生表示自己的小说阅读视野得到开阔,而在方法技巧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词汇作为小说的重要组成单位,一定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而对词汇赏析的教学理念,也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渗透,让学生的小说阅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三、拓展链接类文,提升鉴赏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课堂拓展势在必行,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在内容或者思想主旨上有联系、有一定对照性的小说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链接类文的拓展,必然能够让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认识更加深刻。

第6篇: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生物学;中学生家长;调查;了解程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217-02

一、引言

生物学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1世纪将是生物的世纪,中学生上好生物课,打好生物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从我校及全国情况来看,生物科学类招生现状不是令人满意,相当多的学生是调剂到生物科学类专业来的,说明中学生及家长对生物专业的认识有些偏差。本调查要研究针对高中生家长对生物专业的认识问题,对秦皇岛市新世纪高级中学进行切实调查,通过让学生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对老师和对家长进行采访调查等,对中学生家长对生物专业的认识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且通过翻阅书籍、查阅资料等给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学校生物科学类招生及培养措施进行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了解中学家长对生物了解程度,并为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我们采取切实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秦皇岛新世纪高中生家长,该校是寄宿高中,家长和子女关于学习方面的接触不深,家长的收入以及工作状态也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家长都是秦皇岛市民。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这三种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法主要是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文献资料,为撰写调查报告提供资料参考。本调查要研究高中生家长对生物专业的认识问题,对秦皇岛市新世纪高级中学进行切实调查,让学生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对个别老师和对家长进行采访调查等。统计分析主要是用EXCLE进行作图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于本次调查的问卷分析

本调查主要是对新世纪高中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设及三方面的问题。以下是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分析。

1.会不会让孩子选择生物专业的统计分析

调查问题:如果您孩子高考报考志愿时,会让他选择生物专业吗?

A.会(59) B.不会(66) C.无所谓(134)空白(5)

图1会不会选择生物专业统计图分析:由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孩子高考报志愿时,选择会和不会家长统计数据相差无几,而选择无所谓的人数则是前两者的两倍。选择无所谓人数最多,这说明近一半的家长对生物专业或者行业了解欠深。当今社会高中生家长注重的是子女的高考状况,也就是针对是否能上名校这一问题了更多的关注,至于孩子以后专业选择问题,以及从事行业问题没有过多关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现状,学习的功利性,目标短浅等实质性问题。

2.对生物了解程度统计分析

通过对生物了解程度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它在生活中的普及情况。学生家长对生物学科是否了解,间接影响着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以及专业选择和就业,也间接地反映学生及家长对这门专业的重视程度。所以对这个问题的调查还是很必要的,为生物的普及情况提供依据。

调查问题:您对生物的了解程度?

A很了解(26) B.不了解(63) C.一般(168)空白(7)

图2学生家长对生物了解程度三维折线统计图分析:由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很了解的家长数只有26人,约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而不了解的63人,约为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而选择了解程度一般的家长数高达168人,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三。由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对生物学了解程度一般。生物学虽然长期加入学科设置,但是家长们随着年龄的逐渐提高以及对该领域的疏远使得他们对生物以及生物行业了解缺乏。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生物只是孩子在校学习的一门课程,其认知程度也仅仅停留在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理构造的层面上,甚至很多家长误认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大多数是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等等。由此看来,生物学在大多数家长心里没有形成从业意识,他们对生物的了解途径匮乏,一般是通过子女介绍或者通过自己的个人经历对生物学有自己的看法。

3.怎样看待生物未来的就业方向及前景

通过对中学生家长怎样看待生物未来就业方向及前景,进行统计分析,来掌握家长对生物了解程度以及学生选择生物类专业的情况,为各大学校生物类专业招生提供依据。

调查问题:您对生物未来的就业方向及前景如何看待?

A会很好(81) B.不好(22) C.不知道(154)空白(7)

图3如何看待生物未来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根据家长对生物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如何看待进行分析,选则会很好的为81人,约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三,而选择不好的人数为22人,约占总人数的百分之零点八,而选择不知道的人数高达154人,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三。大部分家长选择不知道生物类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及前景,这说明大多数家长对生物学还是不够了解,因为生物学是新兴学科,近几年采伐指标起来,在发达城市比较普及。该调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能侧面反映出我国高中家长对生物行业前景的普遍看法。

四、结论

作为学生家长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每门学科,这样对学生专业选择上及就业有莫大的帮助,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生物专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生物学的发展,让它在社会中普及。学校应加大对生物专业的宣传,让学生及家长更深地了解这门学科。生物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来对国家、社会及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重视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李怀秀.生物教学中的现代意识教育[J].中学生物教学,1998(03):13.

[2]张国飞.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中学生物教学,1996(02):16-17.

[3]陈文晖.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04,43(03):22-24.

第7篇: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生物数学;发展前景;应用分析

0 引言

生物数学是生物学与数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主要是通过利用数学的方式来研究分析以及解决生物学问题,并对于生物相关的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生物数学是生物学以及数学的集合,是将数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生物学科当中,以便更好的发挥出生物与数学的作用。数学已经在生物学科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生态、环境、人口、流行病学以及农业等多个领域中均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生物数学的起步比较晚,但是生物数学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并且其发展非常迅速。

1 生物数学的发展历程

由于在生物科学中的生命研究中,通常会使用观察法与实验法来研究分析生命体的性质,然而这种观察与实验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前提条件,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生命体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实验研究数据的不断增加,数学在生物中的应用作用逐渐突显出来。在早期,人们就将数学方法应用到生命研究中来,其主要研究的是人口增长问题。其中动力学方法在生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是早期最成功的范例。另外,在上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数学家Volierra在罗马大学中的一次演讲中,以数学在生物与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尝试的演讲题目,为数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提供前提,之后由英国统计学家Pearson创办的《生物统计杂志》是生物数学发展的里程碑。在20世纪20年代,由数学家福尔特拉以及生物学家迪安考钠研究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模型,在理论上解释了鱼群的波动现象,从而得出了实时捕食对被食者有利的结论,并且其也是生态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其数学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不在是静止的描述生命的现象,而是对其复杂过程以及规律进行探索,通过数学工具建立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并将微分方程模型引入到生物领域中。之后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问世,使得生物数学的发展进入到全新的时期,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一些比较难的生物数学问题求解得以实现,并在电子科学的发展基础上,生物数学出现较多的分支科学,例如,数量分析学科、生物信息学科以及生物控制学科等。随着电子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生物数学的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中,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数学的有机结合,使得生物数学信息处理更加简便、快捷、高效[1]。

2 生物数学的分支内容

其一,根据不同的数学方法来分类,可以将生物数学分为生物统计、生物控制、生物动力系统等几个方面的分支学科。其中生物统计还可以分为统计医药学、人口统计学以及统计生态学等几个方面。而生物动力系统还可以分为传染病动力学、种群动力学、人口动力学、细胞动力学以及分子动力学等几个方面。

其二,根据生命科学研究中子学科的不同特点来分类,可以将生物数学分为数量遗传、生理、生物经济学;数学生态;数理医药;神经科学的数学模型以及传染病、分子、细胞、人口动力学等几个分支。在其中的数学生态学中还包括统计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以及系统生态学几个方面的内容。上述各类分支学科是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相互包含的关系,在生物数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3 生物数学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3.1 生物控制论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大多数生物现象的发生以及生物现象的优化控制不存在连续性,无法简单的使用微分方程或者差分方程来表达。例如,在药物动力学中,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代谢以及排泄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使用药物动力学的模型来表达,但是在口服药物以及静脉注射过程中,则需要使用脉冲微分方程模型来表达。另外,在渔业养殖、森林管理、植保研究、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均可以使用脉冲微分方程来表达,以便促进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脉冲微分方程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等在生命科学大多数研究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有的甚至在生化制品加工优化中得到较好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数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3]。

3.2 数学生态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3.2.1 分子生态学

分子生态学是数学方法以及生物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模型生长点,在分子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种群生物学等层面发生的形状、基因以及行为等转换变化的情况均需要使用包含空间变量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并且其也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使用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数学模型可以建设重复的微小生物分化模型过程。其主要分化内容是对生物信号的传递、表达、扩散以及响应的一种研究。其二,针对不同时空下的种群需要使用分子技术进行标记。同时,需要根据统计分析来研究不同时空中种群之间的生物学关系,以便为判定宏观生态过程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其三,在分子层面空间结构方面需要使用数学模型来构建,以便更好的获得生物单元的形态与功能相关方面的知识与内容[4]。

3.2.2 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在生态学中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将种群的生长放置在与现实环境更贴近的条件下,其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是种群内外的噪声干扰、群众内个体行为以及异质环境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结合,可以建立成具体的生物学模型,其中验证模型的标准之一就是其是否产生与现实生活生态过程中相同的特性结果。另外,基于个体发展的模型已经深入的进入到空间异质、随机环境以及个体行为差异对种群动态特征的作用研究领域中,其应用的领域在不断的扩大[5]。

3.3 传染病动力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其传染病动力学在近几十年中得到较快的发展,大多数数学模型在分析各种各样的传染病问题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这些数学模型通常比较适合应用于各种传染病的一般规律性研究。同时,也有一部分数学模型适合应用于麻疹、肺结核以及艾滋病等具体病名的研究中。这些数学模型主要会涉及到以及接触到不同的感染方式,例如垂直传播、接触传播以及虫媒传播等。同时,该数学模型还会考虑到疾病的潜伏期、以及对病人的隔离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传染病的研究领域其应用比较广阔,并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4 总结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数学在各个领域中均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并能够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生物数学中信息技术与其相互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生物数学的应用作用,生物数学的发展必然会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赵强,庞国萍.生物数学的发展及应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4(3):157-158.

[2]杨义群.生物数学在我国的发展[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012,16(4):326-327.

[3]徐克学.试论生物数学的特点与展望[J].生物数学学报,2011,22(2):164-165.

第8篇: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植物模拟 分类 建模方法

一、引言

当前,植物模拟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研究方向。植物模拟的兴起一方面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学、计算机图形学、植物生理学、林业科学、虚拟现实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植物模拟奠定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植物模拟应用领域广,应用价值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对植物模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

二、植物模拟的应用

研究人员模拟植物主要有两个目的:研究所模拟植物的生理规律和将虚拟植物作为虚拟场景的组成部分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其应用领域也可按照模拟目的分为两类。

一类是将虚拟植物作为场景的一部分,主要应用于娱乐、教育等领域。植物是大自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大多数虚拟自然场景中都有植物模型存在。植物能增强虚拟场景的真实感,由于真实世界中只有极少数场景(如沙漠)没有植物,有植物的虚拟场景要比没有植物的虚拟场景更接近真实场景,身在其中的用户才会感到比较真实。这类应用领域的虚拟植物对视觉真实感要求较高,不要求严格遵循植物学规律。

另一类是非场景类的植物模拟,主要应用于农林业领域,此类植物模拟严格遵循植物生长规律。通过可视化技术,不但可以模拟植物的现状,还可以预测植物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的变化,例如预测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通过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另外可以将多种环境因素叠加起来作用于植物,如光照、水分、气温、害虫等因素同时考虑在内,这能模拟植物的真实生长环境并提前知道植物生长的结果,从而根据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破坏真实植物且极大地减少所耗费的时间,既经济又省时。

三、植物模拟分类及研究现状

1.植物模拟分类

经过国内外研究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植物模拟逐渐走向成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研究对象越来越细化。从研究对象的数量和几何尺寸上看,植物模拟分为器官模拟、单株植物模拟和大规模植物模拟等;从研究对象的状态上看,植物模拟可分为植物静态模拟,植物动态模拟以及植物生长模拟等。总体分类如下图。

图1 植物模拟分类

2.植物模拟研究现状

单株植物模拟起步最早,模拟方法也比较成熟。单株植物静态建模方法可分为基于植物学、基于图形学和基于图像重建三种。基于植物学的方法建模思想是以所模拟植物的真实情况为基础,建立植物的计算机模型,例如自动机模型,并将模型用于农林业生产和理论研究。该类方法需要大量所模拟植物的真实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植物生长机理。

基于图形学的方法是目前单株植物建模的主要方法,它不严格遵循植物生长机理,而是使用图形学的方法生成逼真的可视化植物模型。常用的图形学方法包括几何建模法、L-系统、A-系统、粒子系统、迭代函数系统等。这些方法大都与分形理论有关,通过模拟植物的自相似性建立植物模型。当前,L-系统是最成熟也是应用最广的建模方法,它的实质是一种字符重写系统,对每一个字符赋予合理的几何含义才能形成植物模型。为了更好地将L-系统用于植物模拟,很多学者对L-系统进行了改进,产生了一些新的L-系统如上下文相关的L-系统、参数化L-系统、微分L-系统、随机L-系统、环境敏感型L-系统、开放式L-系统等。

基于图像重建的方法是随着三维数字重建技术、三维扫描设备等的发展而出现的,原理是从输入的二维图像中获得植物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再根据特定的算法重建植物的三维模型。该方法主要包括体重建、曲面重建、点重建及图形、图像的混合造型方法。

单株植物的动态模拟目前以树的动态研究为主,方法有基于物理的方法和基于过程的方法。基于物理的方法大都从物理动力学的角度考虑植物的变形,柳有权用高斯分布来近似实际风力分布,利用有限元方法来求解树木在风力作用下的动态变形效果。基于过程的方法则从植物生成过程开始计算植物动态变形,Sakaguchi等人从真实照片中获取树的几何数据和拓扑信息,再用简单的分支规则生成树枝,变形计算时先计算每段树枝的变形,整棵树的动态变形由每段树枝的变形组合得到。当前对单株植物的生长模拟研究不多,Lindenmayer等构建L-系统产生式来模拟简单的植物生长。

植物器官是虚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场景且远距离观察的植物模拟中,器官模拟的重要性不很突出,因此在一些大规模植物场景的渲染过程中,经常将植物器官作简化处理。为减少渲染的复杂性,Zhang等提出叶压缩算法,对叶子数量进行一定的压缩,如将两片叶子合并成一片叶子。Guennebaud提出可见面元选择法,判断出不可见的点和面,不渲染这些点和面,极大地提高了渲染速度。但在近距离观察和模拟目的与器官有关的植物模拟中,器官模拟就显得很重要了。植物器官的建模方法主要有三种:几何方法、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重建的方法。

四、植物模拟发展趋势

1.植物模型的细节描述。植物模拟已从早期只关注植物的整体结构发展到当前既关注整体结构又关注植物的细节表达。植物的细节描述在游戏、作物栽培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9篇: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范文

项目背景及概况

石河子位于新疆天山北部,东临首府乌鲁木齐,在天山北部,光照和水源充沛,物产丰富。有着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纵观石城,有文化、有历史、有特色、有朝气,但是如何在园林景观中体现出这些所有的特色呢,就需要有一公园的的特色设计贯穿整个设计,能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感。改造石河子东公园就成为本思想的主要途径。石河子市东公园西邻石河子大学中校区,东临天富名城小区,南邻北三路,北临北四路,总长约600米,宽约146米,总面积达8.76万平方米,是一个比较狭长的地带。

规划理念

尊重自然的景观园林设计认为是人与自然应该互利共赢,只有当景观设计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整才是成功的设计。尽量减少对原有植物和地貌的改造,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合理利用乡土植物,一个地方乡土植物种群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石河子市位于玛纳斯河畔,地表平坦,自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倾斜,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代表植物油松、樟子松、圆灌榆、大叶榆、苹果、暴马丁香等。在尊重和合理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可以改建出一个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方面的需求。

在公园设计中,只有构建以主题思想为主线,把军垦精神用园林设计手法表现出来,把时代精神贯穿其中,才能吸引周边人群,才能为城市的特色增添光彩.新时代的背景下,建立一个具有时代风貌,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公园,保证其中心思想和可持续性。因此,公园景观设计既要体现石河子军垦文化传承性,又要体现石河子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借助石河子东公园改建为平台,打造具有地域性的新型公园景观。

特色

1.主要景区设计

为了游园景观内容的丰富,公园所设的每个景区都有相同的两处,在统一中求变化,并且相互穿插,造成移步异景的效果。景观雕塑所设的雕塑大都为抽象化的景观雕塑,突破了老广场之前的具象雕塑,所展现的同样为军垦精神。特色种植区所种植的为新疆本土植物。文化展览区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石河子市的新城魅力的宣传和老一辈军垦人艰苦朴素的作风。下面主要针对特色种植区和文化展览区做详细研究.

2.特色种植区

本区主要分瓜果种植区和农业种植区。在瓜果种植区结合石河子本土特色乡土瓜果,种植各种各样的葡萄品种和乡土果树。在农业种植区中,为突出军垦文化特色,植物里缺少不了老一辈军垦人驻地开荒时的种植,比如棉花,向日葵等。

特色种植区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种植的乡土瓜果位于公园的西半边的中心位置,距水源较近,有利于灌溉。种植的农作物位于东公园南边,进入公园就能看到农作物,就能体验到军垦人的精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采摘区形状规划是一片片不规则的多边形形状,像一块块龟裂的土地,体现的是在沙漠戈壁中勃勃的生机,正式呼应了公园中心思想,展现石城新魅力,戈壁中的绿洲。

本区种植植物都是乡土植物,为体现军垦文化和新城魅力,挑选种植的都是能突出本土特色的种植。农业种植区种植棉花、向日葵、玉米,为体现石城魅力和瓜果飘香的新城,在瓜果种植区种植多种葡萄品种、蟠桃、小银杏、海棠果等.

3.特色文化展览区

本展区位于公园的南入口处的位置,属于比较开阔的地段,铺装采用硬质大理石,做为文化展览区,要求视野开阔,适合人群聚集和疏散,以便进行展览和参阅。

特色文化展区是一个城市内在精神体现必不可少的景观规划设置。展区基础设施的材料选择也很重要。展区的展示墙用低合金的钢材材质组成的展示墙,易于弯曲和形成不同的形状,不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腐蚀,适合做为室外展览设施材料。颜色主要为银调,还有其他颜色给予点缀。形状为立体状墙体状或是网状,不但突出了钢材材料最朴实的材料质感,跟生活如此贴近,就像王震将军一步步用这些钢材把石河子建造起来一样。

结语

石河子东公园景观设计是军垦文化和新城魅力主导,打造具有地域军垦文化特色和新时代的园林景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军垦文化特色,把军垦精神这种地域文化内容深入在里面,从而生成特定的地域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石河子东公园景观规划空间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用新的景观功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使连贯的军垦文化得以延续和继承,也使得石河子东公园改造设计成为展现石河子新面貌的平台,进一步突出了公园的中心思想。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