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航天员在太空授课精选(九篇)

航天员在太空授课

第1篇: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太空新旅。天空课堂

6月20日,神舟十号再续飞天传奇,将课堂从讲台延伸至太空。在短暂的40分钟里,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分别演示了空中旋转打坐、太空称重、神奇单摆、旋转陀螺、魔幻水球这五项神奇的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让神秘而遥远的宇宙第一次被拉近到普通中国人面前。

此次太空授课,有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地面课堂活动,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听收看了太空授课活动实况。北京的汇文中学是这次参与地面课堂互动的学校代表之一,该校的一名高一学生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水球实验,这让他对水的表面张力有了直观的了解。香港第一个开设航天科技课的邓肇坚维多利亚宫立中学的李裕威老师表示,这种在太空授课的特别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互动,学生亦会感到距离拉近,学习热情将更高涨。

这场特殊的太空授课也使得中国的“太空长征”再次成为焦点。美联社称,这是中国使军方支持的太空计划走进普通百姓生活的大胆尝试。美国宇航局顾问委员会成员约翰·劳格斯顿20日接受采访时称,“航天知识的普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水平。”

世界目前只有美国开展过此类活动。早在1986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就被选中,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教师在太空”计划,但不幸机毁人亡。2007年,另一名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肩负着航天员、教师和“麦考利夫的继承者”三重身份的使命,随“奋进号”飞上太空,弥补了21年前的遗憾。

作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将提升全民对航天的兴趣,还会从应用上推动天地大容量信息处理产业的发展。

科普创新放飞梦想

科学是一个求知、求真的过程,而求知求真需要动力。很多大科学家都是从小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一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宇航员在太空演示的单摆实验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事情,会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很多“为什么”,进而吸引他们去探究神奇的太空现象背后的本质。

第2篇: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随着我国科技日益发达,许多曾经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已经变成现实。

神十飞行中进行的太空授课将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我们看到神奇的表面张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现象,真让人耳目一新。王亚平讲了个笑话:“如果诗仙李白住在天宫里生活,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了。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摆动;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实验,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见着变化,那种奇妙感便更加直观。太空照片看见了,太空对话实现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见,天地间太空讲课交流竟然也实现了!惊叹!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初二:邹澜

第3篇: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今天今天上午在我们学校的会议室里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师生观看了由神州十号飞船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上给所有中小学生上的一堂课。

此次太空授课意义非凡,不仅体现出了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关爱和我国在航天事业进步很大,证明了中国学生好学、好问,求知欲望强。

这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任主讲,聂海胜任助教,张晓光任摄像员。三位宇航员配合十分默契。王亚平老师面带微笑,讲的绘声绘色,十分动人。有时还会说几个小笑话,让我们更能理解其中的奥秘。有时又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让们亲眼见证了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妙的差别,各种各样奇妙的实验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太空授课的成功,是宇航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精心准备,密切合作的结果,是以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肩负着建设祖国、发展祖国的重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好好学习,积累知识。去探索发现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奥秘造服人民群众。让全世界都能倾听到中国的好声音,让中国梦伟递到更遥远的地方。把中国变强大起来,不再被别的国家所欺负。

通过这次的太空授课,我不仅认识空中奇特的物理奥秘,还让我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自信。谢谢王亚平老师的精彩授课。

六年级:万志凡

第4篇: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在这太空课的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科学梦张力无限”是宇航员王亚平告诉我们的,她在太空中做的实验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神舟十号太空授课令我大开眼界。

这堂课的四个问题,恐怕我一辈子都会记住。太空中如何称体重?单摆现象在太空中是什么样的?陀螺现象在太空中还存在吗?太空中水珠会坠落吗?对于太空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一定会在太空建立基地,让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变,将来我一定也要参与到对太空的探索中去。

感谢这堂有意义的科学实验课,感谢宇航员,感谢你们把我带进了一个神奇的科学世界,科学梦张力无限!

第5篇: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没什么实际意义,或许还会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激发青少年航天热情的太空秀。太空授课看似是很简单的一项任务,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需要强大的航天测控能力在背后进行支持,特别是数据中继卫星的支持。

神舟天宫组合体运行在距离地面大约340公里的高度,属于近地轨道航天器,绕地球运行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

受地球曲率影响,地面或海面单个测控站对340公里高度的神舟天宫组合体的测控、通讯范围很小,如果要保持不间断的通联,理论上需要布设100多个站点均匀分布在地表,这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是不可能的。此次太空授课的时长是50分钟,从上课开始到结束,这期间神舟天宫组合体已经围绕地球飞行了半圈多,依靠地面测控站进行不间断视频直播的话,最理想情况也需要10多个测控站,我国的地面测控体系现在也缺乏这个条件。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航天强国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依靠其强大经济实力、以及政治影响力,在全球多个国家建立了地面测控站,建造了大量测控船及飞机,但也无法实现对低轨航天器的无间断测控。直至1983年,美国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太空,他们发射了运行在静止轨道上的数据中继卫星。低轨航天器先将数据上传至中继卫星,中继卫星再将数据传回至地面,即一个"星-星-地"的通讯流程。中继卫星运行36000公里高度的静止轨道上,分布均匀的3颗卫星即可以基本实现对200-1200公里高度航天器运行轨道的全覆盖。相较地面、海上测控站点,数据中继卫星具有覆盖面积广、实时性高、经济性好等优点。

我国则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发射了"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的01、02星,天链一号03星在2012年7月25日发射成功,由此建立第一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在央视对神十发射的直播中,屏幕右上角有时会出现"天链"字眼,这是表示当时的视频信号来自"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的转发。而"滨海"、"南亚"、"喀什"和"远望"等字眼则分别表示东非肯尼亚的马林迪测控站、南亚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测控站、中国新疆的喀什测控站和海上的远望系列测控船。

数据中继卫星是个好东西,但技术难度却相当大,美国在60年代即成功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但在约20年后才拥有数据中继卫星。我国则直至去年才建立自己的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与普通通信卫星相比,数据中继卫星需要克服的第一个技术难题是对航天器的捕获和跟踪。中继卫星运行高度是36000公里,低轨航天器的高度仅为数百公里,距离非常远;而视频、高质量静态图像又需要高速数据传输,中继卫星与低轨航天器之间需要采用增益高、波束极窄的Ku/Ka波段天线进行通讯。通讯距离远、通讯波束窄,这就对跟踪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要达到0.06度。

数据中继卫星天线尺寸大、加工精度高、测角精度也非常高,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中继卫星为了与众多中低轨道卫星通信,天线处于复杂的变速运动状态,在转动速度、加速度和角度上都没有规律,天线的机械驱动机构不仅要精度高,而且要求在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制造难度很大。同样麻烦的还有天线与卫星的振动耦合问题,非线性结构的天线不规律的运动和振动,对卫星本体姿态控制也有很复杂的影响,对卫星控制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天线制造本身也是一个难题,高数据传输速率要求高增益天线,通俗地说,中继卫星的抛物面通信天线尺寸要尽可能的大。同时,Ku/Ka波段波长小,对天线抛物面精度要求也非常高。数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整体形面误差要低于0.1毫米,并且要在外太空高温差条件下长期保持这样的精度,其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数据中继卫星可以称得上是当今技术含量最高的通讯卫星。我国在去年完成第一代"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体系的建设,今年进行"太空授课"实则是对自己航天测控实力的一次展示。

第6篇: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航天员将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这将成为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一大亮点。”神十航天员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线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太空授课,是指在太空中进行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授课目的是让广大青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2013年6月中旬,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摩根开设“太空课堂”

1986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就被选中,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教师在太空”计划,但不幸机毁人亡。此后美国颁布“普通民众不得再参与航天飞机任务”的禁令。2007年,当年一同参加选拔的另一名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终随“奋进号”飞上太空,肩负着航天员、教师和“麦考利夫的继承者”三重身份,弥补了21年前的遗憾。太空中,55岁的摩根给孩子们上了一堂25分钟的“太空课”,其他航天员成了她的“助教”,18名4至8年级学生在地面听讲。除了负责完成部分专业任务外,摩根还开设“太空课堂”,与地面上的学生“天地连线”,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

【对比解读】

太空授课的成功实施,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向往、对太空的向往,延伸了他们宽阔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厚度。短短几十分钟的太空授课,不知开启了多少孩子的心灵窗口,让21世纪的孩子们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他们走出课堂,亲身体验世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太空授课,必将点燃孩子们的太空梦想。这两则素材适用于科技兴国、勇于探索、梦想与现实等话题写作。

哈里·贝瑞领“最烂女主角”奖VS

“金扫帚奖”无人领奖

哈里·贝瑞领“最烂女主角”奖

金酸莓电影奖是一个具有恶作剧性质的民间奖项,它专门评选最差的电影,并对表演不佳的演员进行嘲讽。好莱坞女星哈里·贝瑞曾是第7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但在25届金酸莓奖颁奖典礼上,她因《猫女》一片中的表演获得了最烂女主角奖。当她走上领奖台时,全场观众喝起倒彩,但哈里·贝瑞全然没有在意。主持人惊讶地问道:“几乎没有一个当红的影星会把这个奖当回事,更不会前来领奖。你是第一个,难道你不怕出丑吗?”哈里·贝瑞坦然说道:“我认为,作为一名演员不应只听赞美的话,还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指责与意见。”这时观众全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主持人将金酸莓奖颁给哈里·贝瑞后笑着问道:“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个‘最差女主角’的奖项呢?你不觉得这是个讽刺吗?”“在我得到掌声和鲜花最多的时候,我敢来领取这个奖,是因为我觉得它能让我保持清醒。”

“金扫帚奖”无人领奖

金扫帚奖,是由著名电影人程青松发起并创办的,是华语电影史上首个为年度最差影片颁发的奖项,由《青年电影手册》主办,是由网友和独立影评人参与评选,从电影文本出发,以专业的立场,独立的身份,以电影批判影响电影创造,为鞭策中国电影而设立的奖项。2013年3月,第四届“金扫帚奖”颁出奖项,小沈阳、杨幂被评为最令人失望的男女演员。2010年1月30日,首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颁奖仪式,在北京SOHO尚都举行。颁奖仪式由青年舞者夏宇等人表演的《金扫帚之舞》开场,出身电影世家的著名演员潘婕担任主持,现场聚集了300多名观众。然而,整个颁奖过程,并没有获奖者代表前去领奖,组委会表示会把奖杯(扫帚模型)和获奖证书邮寄给各位获奖者。

【对比解读】

当红影星哈里·贝瑞不怕嘲笑亲自领取“金酸莓奖”,这不仅是一种洒脱的气度,更体现了她个人的修养。她在取得好成绩时不自满,仍然虚心接受大众的批评,她的谦逊为她赢得了掌声和尊重。而反观我们的“金扫帚奖”无人领奖这一现象,或许我们的电影人更需要反思,他们更需要敢于面对缺点的勇气。大多数人在鲜花和掌声中,容易飘飘然,看不清自己,唯有正确对待批评,时刻保持清醒,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成功。这两则素材适用于保持谦逊的态度、勇于正视缺点、忠言逆耳、虚心听取意见、保持清醒的头脑等话题写作。

常回家看看入法VS“空巢”老人

常回家看看入法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空巢” 老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婚姻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对比解读】

“百善孝为先”,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这条规定却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象。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不应因子女生存艰辛而弃如敝屣。面对“空巢”老人的精神孤寂乃至生活困难问题,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入法,其意义也在于此:提醒身为子女的我们,要承担起对父母的责任。从道德层面上讲,没有对父母的敬意,便谈不上是真正的孝心。这两则素材适用于孝敬父母、精神上的敬意、责任与义务、弘扬美德、精神赡养等话题写作。

老人摔倒无人扶致死VS

中华美德少年舍己救人

山东老人摔倒无人扶致死,围观者称不敢上前

2012年12月21日下午,一位老人走到泰安傅公街岱北市场附近鞋店门口时,突然摔倒。20日晚下过雪,21日雪化之后路面比较湿滑,老人可能是因此摔倒。在鞋店对面开商店的店主告诉记者,老人倒地后,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都出来看,但是没人敢上前扶他。“大概有十多个人,都在马路这面看,好几个人打了120。”店主说,由于以前从网上看到过帮扶老人反而成被告的案子,他们都没敢上前,都在等着120急救人员到来。泰安市88医院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老人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

向沈玉琼学习 做中华美德少年

2013年 1月3日下午6时20分左右,16岁少女沈玉琼与母亲沈伟从县城买完东西后,一同骑车回家。途经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北约200米时,看到一辆摩托车将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撞倒在地,老人躺在地上。“妈,我们不能走,得去救救老人!”沈玉琼边说边下车,并向老人倒地的方向走去。母女二人到达事故地点后,女儿上前查看老人的伤势,母亲则去拦住肇事司机并打电话报警。而正在此时,一辆从北向南疾驰而来的汽车,从倒在地上的老人身上碾了过去,并将正在救助老人的沈玉琼撞飞出10米外。等到沈伟回过神才发现,沈玉琼已浑身是血,昏迷不醒。肇事摩托车与汽车司机趁着夜色,均匆匆逃逸。沈玉琼因抢救无效于当晚11时死亡。

【对比解读】

老人摔倒无人扶致死让人心寒,沈玉琼的“舍己救人”的行为让无数人感动。一直以来,很多人选择放弃见义勇为,原因就是担心自己做了好事却被诬告成肇事者。但天堂里的沈玉琼让我们不再感到冷漠,反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信任。她的行为播种了爱与温暖,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果人人都能这样不犹豫、不冷漠,就可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这两则素材适用于大爱、冷漠、温暖、信任、见义勇为等话题。

“暴走妈妈”捐肾救子VS

母亲不负责,使两幼童饿死

山东“暴走妈妈”王传丽捐肾救子

王传丽的儿子2010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医生告诉她治疗尿毒症的最佳方法就是肾移植。为了救儿子,王传丽和丈夫准备捐肾救子。经过医院配型试验,王传丽的指标符合捐肾的条件,但医生告诉她,如果她不减肥就不具备手术条件。于是王传丽从2012年5月份开始每天“暴走”10多公里减肥,经过一年多的锻炼,最终她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达到了换肾标准。2013年6月27日,山东省潍坊市“暴走妈妈”王传丽为身患尿毒症的儿子进行了捐肾。

母亲不负责,使两幼童饿死

2013年6月21日9时许,南京市江宁区麒麟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平元上门走访辖区居民乐某(女,22岁)时,发现家中无人应答,乐某手机处于关机状态。王平元觉得事有蹊跷,便叫来锁匠将门打开,发现两名一个在门边,一个在床边,均已没有呼吸,她们正是乐某3岁和1岁的女儿。经查,乐某有吸毒史,2012年因吸食被公安部门处罚,后因她在哺乳期,行政拘留不予执行。其两个女儿平时由乐某本人抚养,事发前后乐某下落不明。据警方介绍,孩子的父亲因涉毒犯罪正在服刑,乐某一人无力抚养孩子,于是社区和派出所对她进行帮扶。王平元平均每隔一星期与乐某联系、见面,并给她送去钱物、生活用品等,累计给予其家庭经济资助3000余元。据一些邻居反应,孩子母亲拿了捐赠钱物后不管孩子,两个孩子可能是被饿死的。

第7篇: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廖嘉伟

在星期四的那一天,老师在第二节眼保健操的时候说:“大家赶快出去上一趟厕所,之后马上回来!快!”这可把我们给吓坏了以为又要来一场风水轮流转的三科考试。结果一回来,老师开了个新闻频道。

过了不久,我们明白了!原来是航天员在天宫10号上授课。授课的老师就是王亚平。

一开始有许多同学在那问问题。最让我难忘的事一个小朋友说的:“请问,你们在太空会看到UFO吗?看到的星星会闪烁吗?”我看见了当王老听见了这一句话哭笑不得。也许,对于那个小女孩来说这个UFO是随时可以见到的了。

接着,老师给我们挤出一个在太空中的水珠,我们砍价的那个水珠晶莹透亮,时而仿佛涓涓细流的一条直线,时而想一个玻璃珠子一般。当我们正看得入神时,老师用一钟特别的方法来收集这水珠,直接吃掉。接着,老师拿一个金属框架伸进水袋里一拉一个很有质感的一个水膜就出来了,若是不懂的真以为这是个镜子呢!老师再往里面加水,过不了多久,一个“果冻”的水球成型了。那水球,在空气中轻轻摇动着,仿佛是一个一个女子穿着水袖在那轻轻舞蹈,但是只见水袖不见人。那水球让人“口水之下三千尺”啊!让人垂涎欲滴,让人想咬一口尝尝他的口感。啊…

既然是太空那么肯定是有失重现象,宇航员就给我们示范了失重现象。老师让另一个人“打坐”然后把它推起来,再往前推。让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肉炸弹”轰了过去,宇航员撞了过去可没听到声音啊?难道在太空中撞击是没事的了?那岂不是无敌?

第8篇: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中国女摄影家、航天专家孙锦云教授,曾见证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发射及着陆,此次,她全程跟拍了神舟十号从转运、点火、发射、航天员出征,到飞船安全着陆的全过程,尤其把镜头对准3位航天员,记录了他们的风采。

神舟十号飞船于6月3日从技术厂房转运到发射塔架,6月11日17时38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接,还进行绕飞近距离交会对接试验。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8万多学校6000万名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

7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命令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随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从太空向地球表面返回。

8时07分,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主场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着陆场站及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第一时间到达返回舱着陆现场,在完成现场相关处置后打开舱门,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健康出舱,向前来迎接的人们挥手致意。

经过15天太空飞行,这3名航天员“回家”精神状态良好。其中,“神十”任务指令长聂海胜至此实现两度飞天,成为中国迄今为止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80后”的王亚平是中国第2位女航天员,她第一次飞天即成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王亚平说:“我儿时有两个梦,一个飞天梦,一个教师梦,这次都实现了。”

第9篇: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范文

一、捷列什科娃:人类首个飞进宇宙的女性

1963年6月16日,26岁的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苏联“东方-6”号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飞向太空,成为人类第一个飞进宇宙的女性。此时,距1961年4月12日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成为世界首位航天员,仅仅2年多时间。捷列什科娃共飞行了70小时40分钟49秒,绕地48圈,成功返航。迄今为止,她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在太空单独飞行3天的女性。

作为人类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她还是技术科学副博士,两次被授予列宁勋章;荣获联合国和平金奖。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其名字命名。今年75岁的捷列什科娃,仍活跃在俄罗斯政坛上,现在是统一俄罗斯党代表雅罗夫拉夫地区在杜马的议员。

二、萨维茨卡娅:太空行走女性第一人

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苏联运动健将和宇航员,竞速飞行记录的创造者和飞的最高记录的保持者。1982年8月19日,34岁的萨维茨卡娅开始了第一次太空飞行,成为世界上第二位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是和两名男航天员乘联盟T-7飞船上天的。1984年7月17日,萨维茨卡娅第二次上天,参与了飞船与礼炮7号空间站的对接。首次实现了女子在距地球350千米的茫茫太空行走。

“我看见了山脉、江河、大海和璀璨的城市之光。”30年后,她回忆说。这是人类发自宇宙深处的第二声女性的惊叹。

三、萨利?克里斯滕?赖德:美国进入太空的第一名女航天员

1983年6月18日,美国的萨利?克里斯滕?赖德随第二次飞行的“挑战者”号进入太空,是美国进入太空的第一名女航天员和美国最年轻的航天员。此前她是一名物理学家。2012年7月24日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1岁。

四、艾琳?柯林斯:世界首位航天飞机女机长

1995年2月3日,美国39岁的女宇航员艾琳?柯林斯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成为美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驾驶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女性。1999年6月23日,第三次进入太空的柯林斯再次创造历史,成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机长,带领4名航天员飞上太空。

柯林斯的一生以太空为梦,在太空共待了38天8小时10分钟。2006年,她从美国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退休。

五、“挑战者”号事故中丧生的女航天员

1986年1月2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热情的人们在欢送一名叫麦考利夫的新罕布什尔州女教师出征太空。这是NASA根据里根总统的命令所挑选出来的第一位平民航天员。

37岁的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图左)让浩瀚的宇宙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她成为了那一年美国的全民偶像。人们守在电视前,等候着她将在太空讲授的两节课。“我希望给予普通人对太空的看法,让大家明白,在那里有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出发前,她说。

载着麦考利夫和她的6名同伴的“挑战者”号在这个寒冷的早上向着太空出发了。但仅仅73秒后,“挑战者”号爆炸了,化成一个触目惊心的巨大火球。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和生物医学女工程师朱迪丝?雷斯尼克(图右)成为世界上最先为航天献身的两位女性。灾难让人沮丧,但也能成为遗产。麦考利夫之死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召唤和标杆,吸引更多的女性投身到这片险途重重的神秘领域中,以展现人类高贵无畏的探索精神。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