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精选(九篇)

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

第1篇: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航天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航天文化的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根源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扎根于中华文化历史土壤,着眼于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着眼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历史追求、目标追求、价值追求。航天精神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航天事业创建时期初步萌芽,六七十年代逐步形成,八九十年代逐渐丰富并进行提炼概括;“两弹一星”精神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广大国防科技工作者在发展“两弹一星”事业中培育形成的宝贵精神成果;载人航天精神是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广大航天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奋战载人航天工程,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宝贵精神成果。

从航天事业刚刚起步到如今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迈进,航天精神代代相传,航天精神反映了不同时期航天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要求,又具有r明的时代性。在不同时期,航天精神都是激励人们献身航天事业、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反映了不同时期航天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航天文化的形成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同根同源。

航天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导向一致

航天事业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尤其是载人航天的成功,把中国的大国地位,把中华民族的信心、自豪与荣耀托举到一个新的高度。

航天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后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它继承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立足于我国国情、世情,坚定不移地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列,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航天精神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积极回应时展需要,科学解答时代课题。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依靠航天人锲而不舍地探索和攻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航天高科技产品,昭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由此可见,航天精神是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体现在科技创新层面的追求变革、勇于创新的精神文化,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精神状态和特质,其价值内蕴具有鲜明的现代色彩。

航天文化的使命愿景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目标一致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须坚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着探索开发宇宙空间、保障武器装备供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责任,肩负着推动我国发展成为“空间基础设施完备、军事航天装备强大、导弹武器系统精良、科技创新能力领先、产业带动作用明显、自主保障体系健全、人才队伍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实力突出”的世界航天强国的神圣使命。其“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企业使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航天梦与中国梦紧紧相连,国家强则航天盛。航天事业肩负着“续航天梦,圆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航天事业,促进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国家整体科学和高科技术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继而实现国家富强。

航天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注重文化的一脉相承,在与时俱进中凝练升华

始终坚持富国强军的创建初衷

5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在这企业使命的鞭策和激励下,始终发扬“自强自信、无私无畏、敢想敢为、尽善尽美”的企业精神,将企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高度统一。无论是在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时候,在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走需要我们自力更生的时候,在创新发展、成果丰收、屡受世界瞩目的时候,还是在改革转型、面向市场走向国际的时候,中国航天始终坚持以富国强军为己任,初心不改,代代相传。

虽然航天“三大”精神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但究其核心,无不体现了富国强军的创建初衷,根植到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具体文化形式中,根植到一代代航天人的心中,与50年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交相辉映,与几代航天人的峥嵘岁月水融。将事业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中,是航天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保持生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始终坚持创新突破的发展主线

航天事业从来都是走在技术前沿的,是代表国家科学技术、基础工业等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航天的发展必须不断创新突破。几十年来,我们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掌握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风云气象卫星为国计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脚步已经到达月球,珠海航天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全球五大航展之一,也成为了新技术、新装备亮相的重要舞台。在军贸产品出口、卫星发射市场的竞争中,中国航天凭借着不断创新突破,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

多年来,航天职工牢固树立“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谨遵“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开展研制生产,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探索未知领域的道路上不断开拓。上海航天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到98%以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风云三号C星被“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列为中方值班卫星。创新理念已经融入航天人的血液,是航天事业茁壮发展之魂,是实现航天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始终把握时展潮流的脉搏

时代在飞速发展,航天事业和航天文化也不断与时俱进。航天企业转型已从“企业化、市场化”深化为“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不断拓展国际化视野,树立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理念。注重军民融合,将前沿优势技术进行应用转化,3D打印、海上救援、智能装备、卫星应用这些新兴的、热门的产品已经相继孵化,航天制造正在向航天“智造”快速转变,真正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一方。

同样,航天企业文化也积极跟中心工作相融合,打好“国际化、市场化”这张牌。各单位派遣主要领导出国学习,不仅学习管理思路,更是感受外国企业的文化氛围,重新发挥企业文化在国际化竞争中的作用。大力塑造优秀品牌,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品牌效应,丰富职能文化系统,在完善已有职能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培养诚信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国际化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形成既有顶层牵引又有行业特色的职能文化系统。重视员工的行为养成,坚持知行合一,规范员工的职业行为,切实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与时展的潮流脉搏紧密结合,不断凝练升华,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注重价值的导向引领,在润物无声中坚定信念

强调理想信念教育

以“融入式、科学化”党建模式为宽阔肩膀,承载用核心价值观构筑精神家园的责任,通过航天梦、强军梦、强国梦的宣传教育,让航天人的个人目标与实现国家价值目标相统一。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共同理想目标,重点加强职工对坚持以国为重,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将“航天事业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和平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信条植入每个航天人的心房。

通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将核心价值观自觉转化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信仰。从事航天工作,必须具有更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更强的党性。要坚持把航天精神作为新员工入职第一课,适时开展党委书记讲党课、“航天梦、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创新大赛、型号队伍出征仪式、承诺宣誓等特色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以帮助员工深刻理解航天精神,牢固树立以国为重的坚定信念,坚定“使命因艰巨而光荣,人生因奋斗而精彩”的价值追求。

通过对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教育,使以青年人为主体的航天队伍成为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上海航天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人的发展,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事业责任培育人,以良好环境吸引人,以激励机制开发人。针对科研一线人员平均年龄34.5岁的现状,在年轻人中开展航天精神教育,使敬业奉献的精神在年轻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强调科学作风培养

作为航天企业,每一次发射任务都是以“成败论英雄”,以质量赢得信赖是立身之本,追求质量与效益的完美融合也促进了航天人科学作风的培养。多年来,我们强调作风,狠抓“严慎细实”的作风建设,实施“零缺陷”质量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确立了不Ч收铣龀А⒉淮疑点转场、不带隐患上天的“三不带”原则,认真开展质量回想、事故预想的“双想”活动,查漏补缺,消除隐患;深入推进质量文化建设,要求员工把本职岗位当作保质量、保成功的源头,全身心地把好质量观,以高质量的工作保证高质量的产品,以高质量的产品创造高效益的业绩,以高效益的业绩实现高质量的人生。

强调多元活动实践

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如春风化雨,却也讲究见人见事,通过多元活动的开展,以科学实践为价值引领的作用锦上添花,例如“最美航天人”“精神文明十佳新事”、报刊杂志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接地气中得到员工的喜爱与自觉践行。航天各单位开展企业文化理念小故事征集、员工荣誉积分办法试行、典型引路他山之石、文化礼仪竞赛等,均是用平实的语言,用发生在老百姓周围的题材,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让价值观看得懂、记得住、有作用。

注重对人的培养关爱,在凝心聚力中和谐共赢

以良好环境吸引人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的浓厚氛围,为员工创造快乐的氛围。比如,149厂的“做自豪幸福航天总厂人”的企业愿景就能让员工不自觉地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而在上海航天一城三区规划的基础上,建设的人才公寓不禁让很多新进高学历人才备感温暖。上海航天各企业事业单位坚持重点工程与核心人才同步发展的战略,依靠老专家的传帮带、加强培训教育和在关键岗位上实际锻炼等办法,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运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依托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重大任务和重点型号,探索人才培养规律,通过推进核心人才工程、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高端人才培养专项工程等,加强人才队伍的开发和利用。

以事业责任培育人

针对科研一线人员平均年龄34.5岁的现状,在年轻人中开展科学作风培养和航天精神教育,使“严慎细实”的作风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在年轻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注重典型引领,强化典型的培育塑造,载人航天921团队的事迹,作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典范被广泛传播;“中国梦・申城美”典型王波兰、16年攻坚只为“天神一吻”的张崇峰、上海市科技精英马佳、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孙刚等一系列航天先进,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良好榜样。通过开展使命与责任――上海航天最美航天人评选、身边的榜样宣传、型号立功人员评选表彰、优秀员工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发榜样的力量。

以激励机制开发人

激发员工成才的一个必要手段就是为员工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上海航天的“职业生涯导航”“星级岗位成长”等都是科学、合理、易于执行的晋升通道,能够激发员工的成长愿望,从而创造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帮助员工设计合理的职业规划,最大限度地将个人志向、性格特点、价值观和中心工作相融合,能够促使工作从简单的谋生手段转变成为激发生活热情、充满成长机会的终身事业。

重视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上海航天建立了《八院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建立了一支培训师队伍,加强员工知识分享、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达到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厂所级培训基地,不断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方法。院、厂所同时加大技能培训投入,在提升技能队伍整体水平的同时,重点培育高技能人才。建有部级、上海市、集团公司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注重探索创新,在融入融合中落地转化

注重文化导向与企业战略的有机统一

企业文化要跟企业中心工作相融合。如要适应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就需不断拓展企业文化的国际化视野,树立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理念,重视发挥企业文化在国际化竞争中的作用。各单位派遣主要领导出国学习,不仅学习管理思路,更是感受外国企业的文化氛围。作为八院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同时也是八院的国际化贸易平台建设的主力军的申航公司,在近几年大力实施“走出去”策略,拓展转口贸易与海外融资平台,先后成功拓展印度工程设备市场、尼日利亚等非洲新兴市场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太阳能市场。

注重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有机统一

企业文化要融入管理,融入工作流程。围绕企业文化导向,梳理现有的工作流程,保留那些与企业文化理念相应的流程,修正与企业文化相悖的流程,健全那些没有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流程。一四九厂在科研生产管理过程中提炼的“十条禁令”就是对工作过程中质量文化的补充、深化,把质量文化的“高大上”转化为实际的规范与约束,让工作更加规范化、有序化。申航公司从2014年起,业务激励由过去的单一利润型到目前初步尝试的“平衡卡”考核体系;从财务利润的单一维度到包含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学习层面等多维度考核体系。

企业文化要融入制度建设。上海航天近几年都强调制度建设,以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为指引,建立健全、修订完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行为准则,使这些制度、职责与准则能够体现企业价值观和愿景,能够促进企业使命和发展战略等目标的实现。通过加强新制度的培训、宣贯,让员工在制度的管理和引导之下,变他律为自律,变约束为习惯,把规章制度根植于内心,形成无需提醒的自觉。

注重文化效应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文化是一种传承,更是彰显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上海航天职工牢固树立“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谨遵“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遵循一次成功的零缺陷质量理念,实施精细质量管理,坚持质量归零、管理归零的“双归零”制度,全力确保型号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上海航天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到98%以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风云三号C星被“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列为中方值班卫星。

航天文化建设必须遵行的原则

必须做到传承、弘扬和创新结合

一个文化的精髓是其核心价值观,当这个核心价值观以不同的表现传播开来,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认可并遵守就是文化的弘扬。在弘扬的过程中其内涵会不断丰富,外延也会不断地拓展,同时被赋予时代特色。

文化的传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果文化在传播实践中不能与时代的土壤相结合,必定不为大众接受反而会被淘汰。航天精神在各个时期都有重点,能够自觉适应当时具体的任务特点、社会特点。航天三大精神本身就是较好的明证,从传统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可见,航天精神内核不变,重点突出;同时,在传播的方式上,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自媒体转变,积极适应时展,这便是航天文化能一直较好传承的原因之一。

当今正处于信息爆炸、大数据时代,全民的思想更为多元、活跃,信息传播的渠道更为灵活,往往一条消息能够病毒式地快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更要坚持核心思想,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因势利导、去伪存真,通过创新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地适应新时代受众群体。

必须做到企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对接

航天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行业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融入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吸收对市场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的成果。通过“融入战略、文化引领,弘扬传统、开放创新,以人为本、全员共建,系统推进、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由企业文化要素体系、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组成的企业文化体系,确保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不断深化,行为准则不断完善,视觉形象更加统一,职能应用更加广泛,过程管理规范受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价值观之中,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进而在全社会得到践行。

必须做到与管理制度有机融合

文化是通过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而成,制度上的强制或激励最终促使群体产生行为自觉,这一群体的行为自觉便组成了文化。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相结合才有效的。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行为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航天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精神文明、专项文化等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员工思想行为统一起来,为航天梦、中国梦而努力。

针对目前短、平、快的生活、行为方式,与管理制度融合的价值观传播还需要做到隐身化、具象化和人性化。隐身化实际上是避免过于直白、直接的表露,生硬的嫁接和灌输令人望而却步,闻之生厌,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是现在主体立意基础上的技术传播。具象化就是要形象具体、可感可知,体现出直觉、感性、意向丰富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

第2篇: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关键词:陕西航天;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航天事业的发展

陕西航天工业企业众多。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辖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中,西安就有第四研究院、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第六研究院、第九研究院等,下属企事业单位20多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二一所也在西安。陕西航天涉及宇航、战略、战术等多种型号的固、液体发动机研制生产,卫星通信、遥感及测控。特别是航天六院作为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和专业抓总单位,承担着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任,他们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发动机屡屡创下航天史上的奇迹,被誉为“金牌”的发动机确保了100%的成功发射,六院也被誉为了“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在陕的航天企事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2012年底这些航天企业的总收入超过25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近四分之一。

2006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陕西省、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了部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10年11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又升级为部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位于西安市东南部,规划面积为23.04平方公里,远期预留约35.5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空间。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立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升级与发展,陕西各航天企业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航天技术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四院在复合材料、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等领域形成支柱,并开发出一百多种产品。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在通信、导航产品的开发中所研制的伞型便携天线、充气式便携天线在地震应急通信、防洪、救灾、新闻采集等领域广泛应用。航天六院开发了热能工程、特种泵阀、化工生物、石化、环保、印包等重点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项目,形成了流体机械、热能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三大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炭、电力、消防、交通、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航天九院16所作为航天系统历史最久且唯一从事液浮惯性器件研制生产及其相关惯性仪表、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科研生产所、厂,具有很强的研制及精密加工能力。771所建设的集成电路封装、印制板、电源、民用仪器仪表等产业化项目也已取得新的成就。以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特种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航天民用技术和产品为陕西地方经济腾飞起到了助推作用。

二、陕西航天职业教育的现状

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必须有丰富的各方面人才的智力支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也是如此。历史上陕西的航天单位中有多所职业教育学校,其中有六九一厂(现属航天九院)举办的“延河无线电技工学校”,骊山微电子公司(现属航天九院)举办的“骊山职工大学”,航天四院举办的“向阳技工学校”和“陕西航天工业学校”,航天六院举办的“六七红光技工学校”等,开设的专业主要有机械加工、无线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等。当时这些学校的业务均由陕西航天管理局(七级局)统一管理,统一与当地教育部门对接。

现在,航天四院和航天六院仍在继续办学。航天四院拥有“陕西航天技术学院”和“陕西航天工业学校”,航天六院拥有“陕西航天职工大学”和“西安航天技工学校”。这四所学校开设有航天制造技术(特种焊接技术)、航天制造技术(数控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CAD方向)、模具制造技术(橡塑膜具)、电子装配技术(智能流体量表装配)、供应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特种密封技术、特种覆膜技术、特种材料成型技术、高能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20多个专业,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二个层次培养学生,目前在校学生有5000多人。

特别是航天六院所举办的两所学校地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所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主要被产业基地所属的企业所录用。该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职业教育,近年来先后培养出了多名选手参加陕西省和国家相关专业的技能大赛,涌现出了6名陕西省“技术能手”,特别是2012年学校代表陕西省参加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械工程设计—CAD全国选拔赛,有3名学生进入全国前20名,有1名选手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为陕西职业教育赢得了荣誉。该校还自主开发了适应于信息现代化的“陕西省参加数控大赛培训系统”和“一体化教学系统“软件,不仅为各类学生的技能提高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方式,也填补了陕西省职业教育在这一领域的教研空白。针对近年来太阳能光伏企业在陕西的兴起,该校不仅及时开设了这一专业,而且还利用自身航天系统的优势,开发了用于学生实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实验箱”,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操作能力提高这一现实问题。

尽管六院所属的两所职业院校办学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但规模小、校舍面积不足,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企业办学的看法和政策上的不一致性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企业看来,自己所举办的学校除了为自身培养技能人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解决了地方政府所辖区域的人口就业问题,企业已经承担了较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将更大的精力放在发展产业和产品上,不应该再去为学校扩大而投入更多的资金。而在地方政府看来,企业办学是为了自己企业新生劳动力的补充而为的,办学所需的经费应该由企业来负担,政府有限的经费首先要用在自己所管的学校发展上。这样的结果使得目前的航天职业教育的发展处在了“两难”境地,有需求无空间,要发展无资金。要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必须进行教育资源整合。

三、促进陕西航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提高对发展航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航天事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航天科技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航天科技是未来创新的四大关键技术领域之一。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其综合科技实力位列全国第三,是中国科学研究、国防科技、高等教育、高新技术的重要基地。同时,西安也是中国航天重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是中国航天的“动力之乡”。而发展航天事业,离不开各类高素质的、能够适应航天企业特点的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

第二,要认识到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1世纪是航天科技走向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早就预测,2010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将超过15800亿美元。据国际宇航协会报告,航天科技走向民用产业化发展,每投入1美元将产出16美元,相关产业带动比是1:12。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将“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西安、航天成都”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目前已在建设中的“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将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发展推向了高速发展的进程。特别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陕西省的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的发展搭建起了平台,符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同时也为陕西经济实现“拐弯提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第六研究院,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航天骨干企业。推进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的发展,加速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立,其责无旁贷。航天科技民营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三,要认识到航天军工产品和航天制造技术的特殊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航天军工产品是高科技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产物,它不仅集中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四新”基本要求,而且航天制造技术在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工艺方面,也有着与其它制造业不同的特点。因此,举办具有航天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航天企业的环境中,结合企业的科研和生产,开展教学和实训,培养掌握航天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对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和第六研究院精湛的军工产品技术,是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对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是功在千秋之举。

第四,要看到航天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对航天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航天企业不仅军工产品和制造技术具有特殊性,同样,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也有着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精神、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的生命力的内在表现。航天企业文化是以“航天传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决定企业的成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航天军工科研和生产的特殊性,要求产品质量“百分之百”,火箭发射和载人飞船、探月等空间活动“万无一失”,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航天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认同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和掌握企业生产技术,是任何一个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都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航天企业更是如此。为航天企业培养的适用型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航天制造技术,同时还要在认同航天企业文化和适应航天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达到自觉地融入航天企业环境的境界。在这一点上,航天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正确把握国家及陕西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建立起“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去年谈到职业教育发展时强调,职业教育办学要依据国家机制、国家标准、国家方向去做。具体讲国家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国家标准就是必须吸收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等参加标准建设,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国家标准体系;国家方向就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重要特征。陕西省教育部门2013年的工作要点中也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启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项目,推动《陕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立法进程,使校企深度融合。上述政策为振兴陕西航天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政府、企业共同努力,整合航天职业教育资源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要整合优质资源,形成职教发展合力,国家层面靠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微观层面靠集团化办学。职业学校要尽快组建或加入职教集团,把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职业院校等6类主体的优势集中起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决策模式,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陕西是我国教育大省和国防科技工业大省,也是航天产业大省。目前陕西所设置的37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涵盖了航空、电子、兵器等国防科技工业,航空业甚至建立了两所院校。但目前航天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除了陕西航天职工大学(成人高校)与西安航天工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两所独立设置的学校,尚没有一所具有航天特色和航天背景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也是陕西高等职业院校布局上的不足。因此,整合资源设立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调整和改善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结构和布局的需要。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按照省市的要求,正在制定和完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按照这个规划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要做到职业教育与基地发展相协调,职业技术人才满足基地需求,形成适应基地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第二阶段要做到创新职业教育发展,建成适应基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这个规划为设立陕西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可能。

在发展陕西航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上,地方政府应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多为企业、行业排忧解难,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一些做法。例如重庆市人民政府在设立由四川航天七院主管的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时,就将当时政府所辖的一所占地近300亩的中专学校,以较低的成本划转给了该学院,而且原来中专学校教师的工资支出至今仍由地方财政负担,使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成了重庆市“示范高职学院建设单位”。在组建陕西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时,可以将目前的航天四院和航天六院举办的学校合并,优化教育资源,以目前的“陕西航天职工大学”为基础,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立“西安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政府出土地让政策,企业出师资引资金,共同发展航天职业技术教育。或者政府将目前已经设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航天所属的职业院校整合,共同培养陕西航天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航天特色的高技能人才。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促进航天技术民用转化,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陕西建立起包括航天在内的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必将为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工作要点[EB/OL]. / 2013-1-24

[2]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OL].cn/s/blog_54c5e6110101/ 2013-3-31

[3]航天五院西安分院院长史平彦[EB/OL]. .cn/n/2013/0106/c414-... 2013-1-6

[4]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规模中国居首 聚焦“民参军”模式[EB/OL]. /mil/2012/08-21/412.

第3篇: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众所周知,航空航天技术是信息、能源、制造等综合性尖端技术的集合,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和衡量标志之一,在国家的军事国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中,所有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都是我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我们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投入可以用不遗余力来形容,在如此好的政策环境下,航空航天事业备受瞩目。当然,与航空航天有关的专业,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学子: 周 刚

心声: 智慧蓝图的描绘者

谈及航天航空类专业,重中之重当属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这是为什么呢?你想想,无论是制作飞机还是其他飞行器,首先必须得设计成图,然后才能投入制造环节。究竟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专业纵览】

通俗地来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是指设计飞机、直升机等飞行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比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等。当然,所有的设计都必须付诸于实践才有价值,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最终目的也是设计出先进的飞行器。需要提醒的是,本专业一般分为飞行器设计、直升机设计、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与控制、飞行器结构强度等几个方向,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

要学好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成为优秀的飞行器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力学、电工电子、物理、数学、自动控制理论等基础(所以你在决定选择该专业之前,要认真考量自己是否对数学、物理、力学等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其次除了学习机械制图、结构力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基础、飞机结构分析与设计等理论知识外,平时还需要多多关注新型飞行器,增加自己对飞行器各种机械原理和构造的了解等等,这样才能把本专业学好,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器设计工程师。

【就业前景】

目前,我们国家正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以及相关事业,各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公司、卫星发射中心、软件开发公司、高新技术开发部门、空间技术研究所、高等院校等大批用人单位十分需求该专业人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开办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需要很高的软件和硬件要求,全国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仅仅十几所,每年的毕业生可谓少之又少。可以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了人才市场上抢手的“香饽饽”,很多同学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了!

既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如此受欢迎,那么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呢?根据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该类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民用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飞行器结构工程、软件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方面的设计与科研、教学工作,还能在火箭、航天器、导弹等行业从事设计、实验、研究、运行维护等工作。

专业: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学子: 张世伟

心声: 低调而沉稳的制造者

无论怎么设计,产品都是需要通过生产最终制造出来,才能创造价值。众所周知,能够设计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一定能够制造出来。其实,很多关键的技术瓶颈并不在设计能力上,而是在制造能力上。制造水平越高,能设计的范围空间就越大,技术水平就越高。从字面上来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相当于是设计出蓝本和模板,而飞行器制造工程人员则进行具体生产和功能实现。而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就是如何把纸上的蓝图制造成实物!

【专业纵览】

如果你简单地认为飞行器制造工程只是简单地加工和处理,那就“奥特曼”啦!殊不知,制造出一架好飞机,飞行器制造商从接受任务到批量生产,以及产品的实际测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通俗地说,飞行器制造工程就是以机械制造工程为基础,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和科学理论的成果,针对飞行器的特点,研究各种制造方法的机理和应用,探究制造过程的规律,高效率地制造先进优质飞行器的一门技术科学。

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一样,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也有多个研究方向。在宽厚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该专业设置了航空航天产品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特种材料加工技术、航空航天产品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军工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飞行器模拟与仿真技术等专业方向。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不仅是实现人类航空航天理想的基础,还是使先进的飞行器设计思想变成现实的重要保证。值得一提的是,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涉及诸多领域,比如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管理工程、控制工程和系统工程等等。

【就业前景】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同学毕业后主要从事有关制造方面的工作,可以在现代飞行器、现代集成、模具、装备的数字化控制等技术生产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生产等相关工作。不可否认的是,在航空航天、民用运输和军事用途的强烈需求的大环境下,飞行器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学子: 吴 名

心声: 重量级的光荣使者

众所周知,在飞机的各种部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发动机了,它堪称飞机的心脏,而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的就是怎样去设计、制造、维护飞行器的心脏。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不仅要研究飞行器的动力系统,还要研究飞行器的动力控制系统和操纵系统。其实,这个专业从广义上来说就是能源动力工程,而相对于航天航空行业的飞行器来说,就是研究诸如飞机和火箭的发动机。

【专业纵览】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需要掌握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学习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有一种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奉献的爱国精神。很多时候,你只能面对一系列零件做着很枯燥的事情,所以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航空发动机对性能、精度、可靠性都要求相当高,在制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然而,发动机又是飞行器的关键部分,大部分情况下都占去了飞行器总成本的一半。正因为如此关键且又复杂,所以这个专业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要学好这门专业,可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和精力的!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动手能力是吃透本专业的必胜技。需要提醒的是,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时,不仅仅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吃透,还要把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学得很扎实哦!大学四年中,要参加许多金工、工程图测绘、计算机应用与上机、课程设计(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热工综合实验、自控综合实验)等多个实践课程。

【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飞行器(包括航天器与运载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以及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工作。由于我国的航空航天近年来快速发展,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每年都供不应求,用“炙手可热”“高薪行业”等词语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据悉,大部分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都在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对口从事研究工作,如:飞机设计研究所、上海飞机制造厂、航空公司、飞行试验研究院等。除此之外,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去能源、管道输送、交通等部门大展身手。所以说,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仅可以在航空航天领域内大展宏图,还可以到很多其他领域中一展身手。

专业: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

学子: 纪佳奇

心声: 神圣的贴身“保镖”

在地球上,人们需要空气、食物、水等生存下来。那如果人离开地球环境,进入太空需要怎样才能生存呢?宇宙飞船进入轨道后,就会处于一个真空环境,没有空气的情况下航天员怎么生存呢?别担心,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就是要给航天员如何创造一个能够生活和高效工作的环境!

【专业纵览】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空间环境工程理论与试验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航天专业研究、设计型人才,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航天专业技术专门人才。

记得刚进大学那会儿,学长们常常开玩笑说,我们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就是一个“保姆”专业!最初我还挺纳闷怎么是个“保姆”专业,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才发现,原来这“保姆”有着大学问呢!我觉得,与其说是“保姆”,还不如说是“保镖”呢!本专业主要分为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保护两大块。首先来说说环境控制,它主要是研究如何解决压力、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研究如何控制好这五大参数,找到一个适合航天员舒服的生存环境。其次就是生命保障保护,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如何照顾好航天员的“吃、喝、拉、撒”。如果你认为这只是芝麻绿豆的小事,那么可就大错特错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地面喝水的时候,你拿一杯水,水在下面,很容易喝,端起来就可以喝了。如果在天上,你把这个杯子端起来,这个水是流不到你嘴里的,要有专门设备把这个水送到你嘴里。

想要干航天,首先得敬业,因为航天技术难度很大,不仅必须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地从事科学研究,还需要扎实的功底。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航空航天环境控制系统等。此外,了解本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飞行器内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控制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方法也很重要。

【就业前景】

经过四年深造后,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航空、航天、民航、机械、建筑、化工、部队等部门从事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空调与制冷技术方面的技术研究、管理、教学及研究工作,在民用领域从事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工作。

温馨小贴士

与航天航空有关的专业是高、精、尖专业,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除了学好理工科的基础课程之外,还要学量专业课程。此外,学习航空航天类专业,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都需要具备很强的学习钻研和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考生学这个专业很适合。如果想在大学里混日子、热衷于打游戏的考生不宜学习此类专业。

很多同学和家长误认为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体检的标准是按照军检标准来进行的。其实不然,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是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考生的身体条件基本上没有特殊要求,同学们只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就可放心报考。

因为航天航空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国防、军事特性,因此很多高校在录取时会更加倾向于男生。此外,这类专业一般要求同学们视力较好,裸视达到4.3以上,很多高校还要求考生无色盲、色弱。

第4篇: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关键词:航天板块;重大事件;影响研究;事件研究法;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3-0026-04

一、引 言

航天产业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产业,他具有军工与民用的两重性质,航天产业与人民生活联系日益密切,航天产业市场化道路越走越宽。然而,航天技术在国家政治、军事上的重大意义,使得各国在发展航天事业的同时,对航天产业经济化、市场化非常谨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在航天技术民用化以及航天产业军民结合的道路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跻身于世界主要空间国家的行列,在某些领域保持着世界航天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低温高能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静止卫星发射测控技术、一箭多星等航天高科技的国家之一。从经济角度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我国的商业发射占国际市场份额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7%~9%上升至了目前的15%左右。2005年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 000亿元[1]。运载火箭和卫星应用方面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大量航天项目,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航天业发展与股市中航天板块的表现具有联动的推动机制,航天产业巨大市场潜力使得中国股市的航天板块股票具备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二、重大事件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方法

通常,航天重大事件对航天板块股票的影响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异常波动点法”,即利用航天股票在股指上的变化,剔除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之后来寻找重大航天事件对股票波动的影响规律。“异常波动点”方法是Wichern Miller和Hsu在1976年运用一阶自回归时间序列的方差变动检验股票价格行为时提出的[2]。二是“事件研究”法,它是利用重点事件对股票波动产生的预前和滞后效应影响来分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航天板块所发生的变化与波动规律。“事件研究”方法是Dolley.J.在1933年检验股票拆细行为的价格效应时首先运用的[3]。重大事件分为重大利好消息和重大利空消息。在重大事件发生后选取一定时间段的前置和后置股票的表现进行分析,寻找规律以指导在后来重大事件发生时进行怎样的投资决策。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先从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上航天板块的价格运行的时间序列出发,寻找股票价格变动中出现的异常波动点(用方差增加点表示),然后对照各异常波动点,考察各异常波动点及其前后是否有国家政策出台。如果有,则表明该波动是由于宏观政策的颁布所致;如果在异常波动点及其前后无宏观政策出台,则表明股票价格的波动是由于股票市场的自身运动所致。另外,选取2001年以来中国航天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样本,对各事件发生前后3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各政策事件以及政策事件从整体上是否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

三、航天板块与股票市场变动协整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3期2007年第3期(总第147期)伍 青:我国股票市场受国内重大事件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航天板块为例本文选取中国卫星、航天机电、航天动力、G火箭、航天科技、航天通讯、航天信息、航天电器、航天晨光等9支航天板块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事件研究法”,从中国航天重大发射事件出发,结合股票市场上航天板块价格变化时间序列,确定股票价格变动中出现的异常波动点,同时扣除这些异常点及其前三个交易日和后三个交易日的数据,作为未受重大事件影响的正常情况。对正常情况与股市大盘进行协整分析,以进行重大事件影响下的航天板块波动与股市波动一致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建立时间序列航天股价(HTGJ)与股票指数(GPZS)序列,对两数列分别做单位根检验,检验其序列相关性[4],得到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ADF=1.192存在序列自相关性,所以不能直接用航天股价与股票指数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本文对数据取自然对数并进行置后2阶数处理,然后对所得数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

表2的2阶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 ,说明处理后的序列不表现为平稳,自相关性消除,对所得残差E进行分析[5~6],从残差图(见图1)中可以看出,随机影响可以忽略。

根据协整理论,对序列进行协整分析得到协整关系图(见图2),扣除航天重大事件影响之后的航天板块股价与股票指数保持了较好的变化同步性。

从残差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残差已经表现出随机性,说明作为航天板块典型代表的中国卫星与沪市指数在扣除重大航天事件影响之后存在明显的协整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航天板块行业变动与大盘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在单纯的市场因素影响情况下航天板块表现的性质和大部分企业一致。这与近几年来航天板块的企业民用化发展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保持了一致。随着民用化的深化,航天板块的企业性质和业务范围已经接近一般上市企业,因此航天板块在日常股价的变化趋势上,受整个国民经济、资本市场等因素影响,与股票市场的变动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

四、航天重大事件对航天板块影响的回归分析

根据“事件研究”方法,选取在2001~2005年期间国内发生的14件重大航天事件作为样本,研究期间航天板块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运用VAR方法建立一阶自回归时间序列,通过比较航天板块股票价格的变化幅度,选取的14个重大事件中有10个与一阶自回归时间序列的异常波动点前后三个交易日内相对应,比例高达71%,而且与航天重大事件对应的异常波动点平均方差都比较大。

将异常值在有航天重大事件影响的记作1,没有的记作0,建立Logistic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在选取的异常点前后三个交易日的变动与航天重大事件的拟合优度达0.85,Sig=0.086,在置信度10%的要求下通过检验[7],说明航天板块的异常值与航天重大事件存在紧密的回归关系。重大航天事件是航天板块股价变动的重要因素。

MthR SquareFSig LOG0.8525.60.086

从航天股价一阶自回归时间序列图(见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异常值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9月和10月几个月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而受我国气候影响,我国重大的航天发射时间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月份。航天板块异常值的季节性特征也从侧面证明了航天重大事件对航天板块的影响。尤其在最近两年以来“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不仅对股票市场航天板块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带动整个股票市场全线走红,这表明航天重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在神州五号发射后三个交易日明显带动了航天股价的上扬。另外,在国家航天重大举措颁布前几日,市场就有预期反应,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的上升(利好政策)或下降(利空政策)。在利空政策颁布后的3个交易日中,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急剧下降,并在此后较长时间内延续着下降的趋势;在利好政策颁布后的3个交易日中,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急剧上升,此后,经过短暂调整逐渐恢复正常。

图3 航天平均股价年度一阶时间序列图

五、结论与建议

1.在扣除航天重大事件影响情况下,航天板块与股票市场波动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说明航天板块各企业市场化经营已经具有一定深度,随着民的进一步深化,航天板块企业与军工联系密切程度进一步降低,因而航天板块股价的变动更多的受到公司经营状况以及常规市场因素的影响。

2.从短期的异常波动点中可以看出,航天重大事件仍是导致股票市场航天板块价格短期波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说明,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国股票市场航天板块的价格短期走势。

3.异常波动点检验显示出航天重大事件引起的航天板块市场价格短期波动幅度较大,事件研究方法检验也显示出航天重大事件带来了航天板块股票市场价格在之后三个交易日内出现急剧上升或下降趋势。这说明,航天板块存在着很强的重大事件敏感性,每一次航天重大事件的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引起股票市场上航天板块的短期剧烈波动,对航天板块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这也与航天事业发展的高风险性质是一致的。

4.重大事件影响的时间延续性较短,在航天重大事件发生的短期之内,航天板块出现大的波动,但是波动持续时间不长,这与航天板块的业务内容是一致的,航天板块9支股票虽然与航天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已经朝着多元化道路深化,对航天的依赖性越来越低,决定航天板块股票价格的核心因素是宏观经营运行以及公司经营状况等因素,因而重大事件对航天板块价格波动的时间趋短。

5.股民对航天重大事件的炒作和股民“羊群效应”是航天板块在航天重大事件短期内出现短期剧烈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航天重大事件重大的国家政治、军事意义以及高媒体效应使得股民具有了更大的炒作空间,因而导致航天板块的短期波动。

参考文献:

[1]庞皎明. 中国航天“虎口夺食”商用市场 [J].商务周刊,2006,(3).

[2]胡金焱.中国股市“政策市"实证考察与评析[J].财贸经济,2002,(9).

[3]Dolley.J,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dure of Common Stock SplitUpa[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33,(11),316-326.

[4]彭作祥.金融时间序列建模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6]张世英,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王济川,锅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Influence Research on Domestic Significant Events to China's

Stock Market: a Case Study of Aerospace StocksWU Qing

(School of Economics,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60,China)Abstract:The prices of the Aerospace stock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big events happened in aerospac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general fluctuations in the stock market.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s by Eventstudy shows: the prices of the aerospace stocks will dramatically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three trading days immediately after some events, however, such influences won't keep long. Speculations to the events and Herd Behavior are the two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aerospace stocks fluctuate dramatically in short term.

第5篇: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问: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举国欢庆,举世瞩目。广大读者很想了解,这次飞行任务有哪些重大创新和突破?

答: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航天战线全体人员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有幸参加这一伟大事业,感到十分荣耀和自豪。

神舟六号任务与神舟五号任务有什么不同,这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应该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崭新的跨越,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突破。

首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两位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在太空工作和生活了五天,积累了人在太空较长时间驻留的经验,获得了宝贵的科学试验数据,为掌握验证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等关键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这次飞行由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一人一天”变为“两人五天”,技术状态和应用试验项目有了新的调整,一些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了突破。其中,飞船、火箭等飞行产品进行了多项技术更改,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测控通信和着陆场等地面参试系统增加了新的设备,提高了测控覆盖率和返回着陆的可靠性。这些调整后的技术状态和新投入使用的设施设备,在这次任务中经受住了检验。

第三,由于这次任务技术状态复杂、飞行时间长、操作动作多,组织实施的难度大大增加,给任务决策、组织指挥、飞行控制、应急处置、协调保障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问: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神舟六号任务的重大意义,它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答:神舟六号任务是今年我国最具影响的重大科技实践活动,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中完成的又一伟大壮举,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概括地说,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开篇之作、揭幕之战,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重要衔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次任务全面深入地考核了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为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个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必将进一步带动我国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了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等基础学科探索的深入,带动了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推进技术、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和工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带动了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以及通信、遥感等产业的兴起,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我国高科技产业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再一个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生动展示,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必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充分表明党中央关于发展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瞻远瞩、英明正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其重大意义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

问:神舟六号任务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任务一线,给广大航天工作者以极大鼓舞和勉励。请您谈一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是怎样关心、领导和支持航天事业的?

答: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始终对载人航天工程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对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当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处于重要关头,都及时做出指示、提出要求;每当载人航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都热情赞扬、亲切勉励;每当载人航天事业遇到矛盾困难,都鞭策鼓励、大力支持。

在神舟六号任务研制、建设和试验过程中,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听取任务情况汇报,亲临工程研制试验现场指导,作出重要指示。今年初,中央政治局把神舟六号任务列入工作要点,强调要精心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实施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确保万无一失、确保成功。”特别强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内容新,技术要求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务必要精益求精,确保成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我们指明了行动方向,坚定了我们圆满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刚一结束,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亲临神舟六号任务一线,坐镇指挥。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并与航天员乘组进行天地通话。任务圆满成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指战员表示亲切慰问,勉励大家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继续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积极开发太空资源造福人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这次任务给予高度重视,巨大支持,深切关怀,使航天战线的全体人员备受教育,备受鼓舞,备受感动。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以这次任务为新的起点,不断推进祖国航天事业的新发展,决不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问: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单位和人员之多,都是空前的,对组织实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请您谈一谈这次任务是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体制优势,形成合力,夺取成功的?

答:社会主义大协作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出凝聚力。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无一不是团结协作的结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夺取胜利的宝贵经验和政治优势。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宏大的现代化系统工程。整个工程由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七大系统组成,涉及航空、船舶、兵器、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纺织、建筑等多个领域和有关省市自治区,汇聚了全国3000多个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形成了空前规模的社会主义大协作体系。

在神舟六号任务研制和试验过程中,各系统、各单位坚持把保成功作为最高目标,做到一切服从成功、一切服务成功。不论哪个系统和单位,都自觉维护试验指挥的统一性、权威性、严肃性和时效性,形成了统一的决心、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行动;都始终站在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做到局部服从全局,部分服从整体,当前服从长远,自觉在大局下行动;都始终本着有问题共同克服,有风险共同承担,有余量共同掌握的原则,注重沟通、密切配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新胜利的强大合力。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越是重大的高科技工程,越是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这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问:这次任务圆满实现了飞船成功发射、正常运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的预期目标。请问,对这样一个最具挑战性、高风险的重大科技工程,你们是怎样确保万无一失、分秒不差的?

答: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们始终扭住一点不放,就是老老实实按科学规律办事,坚持把质量作为工程的生命。从根本上讲,神舟六号的圆满成功,靠的就是过硬的质量。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管理出来的、生产出来的,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临时突击不行,心存侥幸更不行。具体说,我们有三点切身感受。

一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我们已经积累了四次无人飞行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实践经验,但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风险始终伴随每一次飞行,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考验,都必须从零开始。我们始终坚持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总书记关于加强质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统一思想,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按照一切服从质量、一切保证质量的原则,严慎细实地把好质量关。

二是牢牢抓住影响任务全局的关键节点做工作。在我们航天战线有个口号叫得很响,这就是“组织指挥零失误、技术操作零差错、设施设备零故障”。我们紧紧抓住影响发射、运行、返回和涉及任务全局的关键节点,对关系航天员安全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产品,都努力做到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特别是任务的最后阶段,我们牢牢把住加注、扣罩、船箭对接、垂直转运、火箭加注、点火发射、飞行控制、着陆回收等重点工作的质量关,确保安全可靠。

三是注重体系优化和整体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既取决于各分系统产品和部件的质量,也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协调匹配和有机融合。我们注重强化整体意识,加强总体力量,既从单件产品和各子系统来把关,更从整体和全系统上来控制、来优化,确保工程整体质量满足任务要求。

问: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请问,在神舟六号任务中,广大航天人是怎样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他们给您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答: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实践。广大航天工作者用汗水和心血铸就的“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我们夺取神舟六号任务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全体航天人自觉坚持以国家的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生命,以崇高的追求和执着的信念,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以苦为荣、甘于奉献,开拓创新、团结拼搏,顽强奋战在神舟六号任务第一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实现了技术发展的跨越,掌握了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展示了新时期航天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崇高境界和时代风采。

我们同广大科技工作者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的奋斗精神和顽强作风给我们以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他们的意见建议是我们实施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感到,他们最可爱、最可敬,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骨干力量,是祖国和人民的功臣。特别是两位航天员沉着冷静、刚毅果敢、士气高昂、素质优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赢得了巨大荣誉。我们为能有这样优秀的航天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问:神舟六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进程中迈出了新的一步,中华儿女对载人航天工程的未来发展充满了热切的期待,请您描绘一下中国载人航天的美好前景。

答:神舟六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仅仅是一个新的开端。要看到,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太空长征正等待我们。

和平利用太空资源,推动人类的进步发展,是我们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目的。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完全出于和平目的,是对人类科学与和平事业的贡献,我们愿与全世界人民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而携手共进。

按照规划部署,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实施。神舟六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已全面展开。下一步将要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突破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相关的空间科学与应用试验。任务实施时间为2005年至2012年。

第6篇: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各家行业报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将发生在本行业的那些能够让全社会瞩目的重大新闻事件,以最佳的效果广泛传播,是摆在广大行业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

作为一名参与了《中国航天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策划、报道全过程的新闻工作者,笔者就如何在重大行业新闻报道中进行新闻策划,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新闻同行进行交流。

一、专业头脑梳理思路以专业精神提前介入

一个重大的行业新闻事件,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酝酿与发展过程。作为行业媒体,要在事件发生前积极运作,未雨绸缪,提前介入;要对事件的特点、亮点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在事件发生时,做到胸有成竹,掌控大局。

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为例,在飞船发射前半年,中国航天报社就成立新闻策划组,根据独家掌握的信息,我们认为,如果不出意外,一切按计划进行,神舟六号飞船将在2005年的秋天进行发射。正如神舟飞船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样,在“神六”飞天报道的策划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个庞大的系统报道的课题。其中,哪些是这一事件中的亮点,哪些是报道的主线,哪些是不为人知但却需要行业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有意识地向公众介绍和披露,这些课题如同有待开采的金矿,需要我们用专业头脑梳理思路。

经过中国航天报社采编人员的集体策划,我们确立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新闻亮点与报道主线。亮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主线有三条,一是以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为人物新闻主线,二是以保障任务成功的火箭、飞船、发射场、着陆场、航天员保障、飞船应用和测控通信等七大分系统为事件新闻主线,三是以神舟飞船发射、飞船太空运行、飞船安全回收为时间新闻主线。

在这些亮点和主线里,以万众瞩目的航天员为金字塔尖,以事件新闻主线和时间新闻主线为经纬,构成了“神六”新闻报道的立体、丰满,多视角、多侧面且亮点突出的报道体系,体现出行业新闻媒体的专业策划水平和思路,为中国航天报社成功进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报道奠定了扎实厚重的基础。

二、以独家视角报道难点借专家之口披露内幕

“神舟六号不是神舟五号的简单重复。”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陈炳德上将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特点与难点所作出的一个简洁而又深刻的评价。那么,我们在策划报道时,如何提炼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特点与难点以及读者所关注的热点呢?

经过研讨,我们最终确定了以下十个既是本次“神六”飞天的特点与难点,又是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热点,来作为本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报道中着力推出的独家内幕新闻。

一是两名航天员的!拔内幕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

二是航天员如何太空工作与生活,比如吃什么、穿什么,如何工作。

三是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所使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经过怎样的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共振问题,从而保证了航天员在火箭上升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四是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火箭箭体外和箭体内首次安装了摄像头,从而能够让观众首次俯瞰火箭发射过程,并为可能发生的故障提供诊断依据。

五是连接飞船轨道舱的飞船舱门的研制过程(神舟五号飞船飞天时,航天员只是待在坐椅上,没有在不同的舱内进行行走;而神舟六号飞船飞天时,航天员需要穿越轨道舱和返回舱工作和生活)。

六是飞船的内部设计、装修是什么样子,航天员在舱内行走是否会对飞船的稳定性带来影响。

七是飞船如何进行电力能量供应,从而保证飞船执行多天飞行的能量要求。

八是本次“神六”飞行为何同时启用主副两个着陆场。

九是四艘分布在三大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如何对飞船实行全方位监控。

十是神舟六号着陆后,舱内搭载了哪些珍贵的文化纪念品。

以上这十大采访主题,基本上囊括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三条主线,同时也把神六的难点和亮点基本覆盖。接下来的问题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报道,使新闻更具权威性。我们认为,应该就这些!题,直接采访在这些领域里最具话语权的专家,借他们之口,披露新闻内幕。

在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前的半年时间里,《中国航天报》的记者多路出击,在不耽误专家们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奔赴发射场、科研院所,有的记者为了见到某位专家,想尽各种办法,多次预约,向专家讲明意图,消除他们的顾虑,终于拿到了独家的第一手新闻素材。于是,在神舟飞船从发射到太空运行再到凯旋的116个小时里,《中国航天报》陆续刊登了众多独家专访新闻,如专访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刘宇的《打掉了两只拦路虎》,专访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的《火箭军团不敢懈怠》,专访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的《黄金搭档性格互补》,专访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陆晋荣的《发射场铺就通天路》,专访着陆场总设计师侯鹰的《主副着陆场同时启用》,专访神舟六号总设计师张柏楠的《挑战四个创新点》和副总设计师秦文波的《保证飞船能量之源》。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由于我们策划在前,采访在前,许多报道在神六发射前就已经基本完成,内容扎实准确。而某些媒体发射成功后才进行采访,这时专家非常繁忙,许多细节无暇顾及,而记者们为了及时发稿抢新闻,也往往不能精心推敲,甚至不求甚解,这样的稿件刊登后,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数据、事实上有较大的出入。

因此,以专业头脑梳理思路,保证了《中国航天报》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中能够以独家视角站在制高点,成为“神六”新闻大战中的赢家。

三、在可读性上下足工夫靠生动赢得读者眼球

在科技类新闻的报道中,最忌内容生涩枯燥,专业术语罗列,拒读者于千里之外。突出可读性,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文字吸引读者阅读,是我们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中追求的一种境界和效果。

为了让读者读懂“神舟”,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力求在新闻标题、导语、主体以及新闻背景等几方面突出可读性。

在标题制作方面,我们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事物,展开头脑风暴,力求制作出简洁生动、通俗易懂的标题。例如,神舟六号飞船的航天员要经常穿越轨道舱和返回舱,以便进行工作和生活,而在太空这样的真空环境下,哪怕是一个微小的作用力,也往往会改变物体的行进方向。那么,航天员在飞船舱内的运动,包括对飞船的作用力,是否会影响飞船的正常飞行,飞船设计人员又是如何加强对飞船控制系统的改进。这些问题,涉及空间力学、控制论的原理,比较深奥,难以让普通读者理解。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标题《你动你的我飞我的》,用大白话告诉读者,经过科技人员的攻关,航天员可以在飞船内轻松工作。

在新闻主体中,我们尝试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使科技新闻通俗化。例如,针对长征二号F火箭如何解决火箭上升阶段的共振问题,我们用了两个比喻来进行解释。在解释什么是共振时,我们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队德国士兵通过铁路桥梁时,整齐的行军步伐频率与桥梁本身的频率耦合,从而导致桥梁坍塌这一事例。在解释如何克服共振时,我们用了寺庙闹鬼的故事:寺庙里的钟和磬发生共振,总是同时响起,搞得和尚以为庙里闹鬼。一个聪明人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把磬削掉一小块,磬的频率得以改变,从此钟和磬相安无事,各响各的。

在注重新闻叙事内容的可读性以外,我们也注意题材本身的可读性。例如,就读者关心的航天员在飞船里吃什么这一问题,我们走访了有关专家,很早就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和素材,因而在报道中,我们在这方面的报道最详细,同时还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食谱,航天员食品有哪些特点,对身体机能有哪些提高。

在先期采访中,我们还预料到读者会对两名航天员的性格特点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于是我们在采访中就这个问题特别向!拔他们的有关专家提出来,当时这个问题作为重大秘密,专家本不愿意多说,但是在我们的不断追问下,最终我们得到了满意的素材,采写了当时在“神六”报道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新闻《黄金搭档性格互补》。

在“神六”飞天的数日里,我们采写了《与航天员共度116个小时》,详细记录了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飞船凯旋后,我们第一时间把“神六”搭载的各类“宝贝”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还对“神六”飞天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了盘点,从而使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全程跟踪报道更为丰满和立体。

四、搭建媒体合作大平台让行业媒体进入主流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家行业报纸,虽然我们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中拥有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但同时也有我们所欠缺的短项。比如,报纸的受众面还比较狭窄,不具备地域优势,总之,我们的传播力度由于先天性的资源缺失,还不够强大和深入。

如何走出“酒好但却巷子深”的境地,如何走上“喝彩的舞台”,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搭建媒体合作平台,增强受众传播效果的思路。为此,我们与电视台、网络、报社、电台广泛合作,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将我们的原创新闻作品推向社会媒体,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我们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合作,在《今日话题》等栏目中频频亮相,扩大了《中国航天报》的知名度;我们与新浪网合作,成为新浪网“神六”报道的独家合作媒体,《中国航天报》的标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占据新浪网首页显著位置,报社的记者编辑还经常做客新浪网的聊天室,与网友畅谈“神六”;我们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强势媒体,及《北京晚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地方知名媒体开展合作,与新闻传媒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大增加了受众面积,提升了《中国航天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开拓了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神六新闻大战的硝烟早已散去,明年,神舟七号又将飞向太空。而代表祖国进步与发展的众多新成就也将不断问世。这里面,行业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完成重大行业新闻事件的策划报道工作,也就显得愈发重要。归根结底,笔者认为,行业媒体在重大行业新闻的策划报道中要发挥自身优势,以专业精神,开辟独家视角,才能让行业新闻熠熠生辉,广为传扬。

第7篇: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今年9月,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勇夺取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之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又获得了圆满成功。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迈出的一小步,代表着我们在科技创新征程上迈出的一大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全体中华儿女都为伟大祖国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广大航天工作者为祖国和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拼搏奉献,努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团结奋斗。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全体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研制、建设、试验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指战员,向荣获“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和航天功勋奖章的翟志刚同志,向荣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和航天功勋奖章的刘伯明、景海鹏同志,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向热情支持和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向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决策实施和不断推进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明确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纳入发展高技术的“863”计划。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世界科技大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适应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三步发展作出全面规划。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6年来,各系统各单位和广大航天工作者团结一心、群策群力、锐意创新、拼搏奉献,突破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先后实现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等重大跨越,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载人航天工程不仅有力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关领域加速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量,而且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探索出依托重大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物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广大航天工作者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增添了精神力量。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显著提高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念,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成就再一次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民族,是自强不息、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民族,是爱好和平、积极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奋斗的民族。

同志们!

载人航天工程的生动实践,深化了我们对组织重大工程建设的认识,为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一,科学发展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广大航天工作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成功是硬道理,始终用“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确保成功、确保万无一失”统一思想,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各方面各阶段的建设,形成了人力、财力、物力最佳组合,确保了工程建设和重大试验顺利实施,促进了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又好又快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当代、无愧于后人的业绩。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是凝聚强大力量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工程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全国数千家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承担研制、建设、试验任务。各系统各单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大协作,自觉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全力为成功的强大合力,谱写了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时代凯歌。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强大制度保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这一显著政治优势,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第三,自主创新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发展。广大航天工作者勇于探索、善于创造、敢于超越,始终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前沿,攻克一道道世界性难题,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实施了工程任务,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具有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使我国加速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牢牢掌握我国科技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增强国家科技实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

第四,爱国主义是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广大航天工作者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以祖国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展现了对祖国的赤胆忠诚。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奉献祖国是一切时代成就一切伟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各族人民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始终成为激励我国各族人民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同志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造层出不穷,不仅给世界生产力发展带来巨大推动,而且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面对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我们只有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战略主动。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总体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奋起直追,努力做到后来居上。我们一定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充分运用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成功经验,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们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作为强大动力,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改革创新精神是改革开放培育造就的伟大精神,也是推进改革开放须臾不可缺少的奋斗精神。只有锐意改革、不懈创新,才能不断开拓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党不断增添发展进步的蓬勃活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培育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改革创新勇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努力使改革步伐持续迈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必须在全社会大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使改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在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上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我们要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任务,切实增强国家科技实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只能依靠自主创新来获得。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必须加快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若干发展前沿,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必须紧紧抓住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的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带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整体跃升。

我们要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归根到底有赖于各方面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谁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凝聚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够掌握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来。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杰出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必须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发扬我国科技界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发扬科学求实、严肃认真、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优良作风,自觉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始终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保障,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而具有活力的科技体制,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重要保障。必须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使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统一,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必须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技事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社会进步、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必须完善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科学统筹涉及科技发展的重大关系,加快科技布局和结构调整,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必须进一步形成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竞争机制,坚持国家科技计划对全社会开放,支持和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各类机构平等参与承担国家重大计划和项目,鼓励企业主动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努力形成全社会踊跃参与、各方面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

第8篇: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李潭秋,辽宁庄河人,1963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研究员,现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舱外航天服责任总师。多年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环控生保和航天服研制,先后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套舱内航天服和飞天舱外航天服研制,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1),二等奖3项,2004年获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2005年获航天基金奖,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

开启航天事业梦想

李潭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秀学生。哈工大浓郁的学风,正符合李潭秋的天性。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为他日后出众的科研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李潭秋被分到航天部的一个比较清闲的单位,对于满怀报国热情,一心致力于高科技领域研究的李潭秋来说,这显然不符合他的心意。于是,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考研到了现在这个单位。当时,航天员上天在国人心中还是个遥远的梦想。人体工程的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国内公众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李潭秋选择了航天控制和生命保障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为了帮助航天员应对恶劣的太空环境,保证他们安全返回地面,需要为航天员设计专门的航天服。1995年,我国正式起步研制航天服。此时的李潭秋已从大学生成长为硕士、博士,研究了十多年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专业的相关知识,十多年的修炼终于到了用武之时。

1971年6月,苏联发射的联盟11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礼炮1号内停留了23天。当飞船结束考察,奉命脱离“礼炮号”太空站返回地面后,人们惊奇地看到三名宇航员竟然安详地死在自己的座位上。事后经过各方面调查,在返回的过程当中,由于整个飞船的震动,导致返回舱压力阀门非正常打开,气体泄漏。在几秒内,气压下降到致命程度,再加上没有穿舱内航天服,致使体内严重缺氧而死亡。这是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悲惨的一次。所以从那以后,舱内航天服就变成了整个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航天的一个标准配制。因此,航天服的研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内容。

航天技术在任何国家都属于高度机密,因此,我们的航天服不能从国外引进,只能自己研发。在此之前,我们只能从一些宣传图片和一些发表的论文上了解航天服的构造和基本原理,却无法了解它的内部构造和设备细节。因此可以说,李潭秋和他的团队是在几乎是空白的基础上开始了航天服的研制工作。面对着如此复杂艰巨的任务,李潭秋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工作,巨大的压力,年富力强的李潭秋两鬓出现了丝丝白发,但他并没有感觉到累。他的心被一种激情占据着――他终于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了。

中国首套航天服诞生

“航天服不是简单的服装,它实质上是航天员的个人防护系统。”李潭秋说,“在飞船出现意外情况时,航天服将成为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防线。”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用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李潭秋和他的团队首先接到的是舱内航天服的研制任务。

李潭秋介绍说,飞船在轨道飞行时,航天员一般不穿航天服。但在容易出现事故的飞行时段,必须穿上航天服。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启动舱内航天服系统救生,可在6小时内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实现应急返回着陆。此外,在航天服上还配有废物处理装置和生理数据测量装置。废物处理装置就是用于尿收集的高性能吸收材料,安置在航天服内衣里;生理数据测量装置则是通过贴在航天员身上的电极测量航天员的心电、呼吸、血压等生理信号并传递相关数据到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供地面医监医生观察分析航天员的身体情况。

李潭秋简单介绍了舱内航天服的结构。从外形上看,航天服心脏部位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这是用来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的;右腹部位置有一根细管,是航天员的通信工具;左腹部处有两条管路,是给航天员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李潭秋说,航天服外层采用的是高强度涤纶材料,可承受高强度拉力。

航天服式样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难度可不小。据李潭秋介绍,舱内航天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限制层,由耐高温、抗磨损材料制成,用来保护服装内层结构,并使航天服按预定形态膨胀,保证航天员穿着舒适合体;二是气密层,用涂有丁基或氯丁橡胶的锦纶织物制成,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服装加压后气体泄漏;三是散温层,与内衣裤连接在一起,有许多管道,采用抽风或通风将气流送往头部,然后向四肢躯干流动,经肢体排风口汇集到总出口排出,带走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航天员穿戴的头盔、手套和靴子更加特殊。头盔的盔壳由聚碳酸酯制成,不仅能隔音、隔热和防碰撞,而且还具有减震好、重量轻的特点。为防止航天员呼吸造成水气凝结以及低温环境下头盔面窗上结雾、结霜,需要特殊的气流和防雾涂层。手套与航天服相配套,充气加压后具有良好的活动功能和保暖性能。

这一切,都是李潭秋和他的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设计、改进、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李潭秋说,在一套方案的服装设计加工完成后,首先要工作人员自己去做这些体验,要先选择跟航天员体型相当的人进行试验。在最终关键的一些节点和最终的节点要请航天员来试穿,完成人服匹配。此外,要经历多方面性能的试验,比如说功能试验、环境力学试验、温度试验等验收和鉴定过程,满足全部要求后才可以确定状态。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航天员有什么意见,有哪些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李潭秋说,航天员的意见很重要,因为航天员是我们产品的最终用户,所以他们的意见建议对我们产品的改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般在每次试验或载人飞行任务过后都会与航天员座谈,因为这些产品在地面上进行了若干的试验,但最终是要在失重状态下去使用的,所以失重状态下的一些体验可能就尤其重要。通过座谈,我们要找出来哪些是我们产品本身的问题,哪些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身着李潭秋设计的航天服走出神五飞船,顺利地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李潭秋的心里格外激动,因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件我们自主研制的航天服。现在,这套航天服已经被收藏到中国军事博物馆,成为记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珍贵的文物。

“世界第奇迹”

当杨利伟的航天服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国宝后,李潭秋又接受了新任务,为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们研制航天服。与神六截然不同的是,这一次航天员们要出舱漫步太空。舱外航天服绝对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量级的挑战。其实,早在舱内航天服研发的同时,李潭秋就敏锐地把握技术发展方向。1998年开始,他就带领课题组开展了舱外航天服工程预研,先后在热防护、关节、系统总体概念方案、冷源技术等多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为舱外服工程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我国神舟七号任务要求,2004年7月舱外服研发团队开始飞天舱外航天服工程研制。这是一支十分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才三十出头。要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李潭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国际通则,航天工程从探索、预演、研制到完成,一般是十年的时间。但是,就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这支年轻无畏的团队,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47个月,研制出来中国第一代舱外航天服。李潭秋说,为了保证任务按期完成,他和他的团队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做法,承受了极大的风险考验。李潭秋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团队。他说,他的在舱外航天服的研制能取得成功,首先在于有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团队最大的特征是敬业,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只有工作有没有完成的意识。连食堂的大师傅都不能按时回家,因为不知道这些加班加点的科研人员什么时候吃饭。另外就是主动参与意识非常强,经常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热烈地讨论,通过这种思想的碰撞,达到启发思路、集思广益的效果,没有人因为这个问题不属于自己的领域而漠不关心。正是这样的一个兄弟姐妹般的氛围,大家虽然累,工作压力很大,但是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快乐。

提到这里,李潭秋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国内诸多兄弟单位与合作企业的全力支持,他们是无法完成这个奇迹的。尤其是一些企业,听说是为我国的第一代航天服做贡献,宁可停下手头正在做的活,放着现成的钱不去赚,也要把这不赚钱的活儿先做好。这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是多么宝贵的精神。李潭秋讲,中国人的这种团结协作精神,是最让他感动的,这也是我们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保障。

在浩瀚的宇宙,在全世界人的注目下,中国航天员身穿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航天服出舱了,李潭秋的心里无比激动。实践证明,我国飞天舱外服整体技术性已达到国际在用舱外服系统的先进水平,并具有多项独创性技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核心技术的国家!

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系统掌握了先进舱外航天服系统设计、压力防护、热防护、工效保障、生保系统小型化、关键材料、出舱通信、个人信息处理与显示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系统集成与测试试验技术、安全可靠性保证技术,实现了出舱活动核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空间站以及其它大型空间设施建设、维护维修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航天服技术研究和工程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空间个体防护系统的研制经验,锻造了一支战斗力强、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协作精神、朝气蓬勃的研发团队,初步建立了我国航天服关键技术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测试试验的研发技术体系,为后续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为俄罗斯的同行送行的酒会上,俄方专家端着酒杯对李潭秋说:“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说世界有七大奇迹,今天有奇迹,我们为世界第奇迹干杯。”他说的第奇迹就是中国用这么短的时间研制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舱外航天服。

着手制作“太空女装”

在神舟九号任务中,我们首次看到了女航天员刘洋的身影,刘洋穿着的舱内航天服,同样是李潭秋团队的杰作。

舱内航天服是用于航天员在飞船应急状态下航天员最后维持生命的这样的一个设备,那么它除了要维持压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应急状态下,航天员依然能够完成必要的操作,所以它的适体性要求很高,就是要这个衣服适体,对航天员的四肢尤其是上肢的适体性非常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他穿上以后能不能正常操作,如果不能完成必要的操作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因此,要解决女航天员的适体性的问题,适体性一个是上肢,上肢要不会出现加压以后脱离肢体的现象,脱离肢体以后她就不能操作。还有就是手套,因为女性航天员的手很纤细,那么用原来的手套操作就显得很笨重。李潭秋和他的团队针对女航天员的手型专门制模,研制了女航天员专用的手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载人航天是带动整个国家技术发展的重要工程。借鉴国外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项目带头人,李潭秋已经走在了学科的最前列,因此,他每前进一个台阶,几乎都是全新的,没有前人的成果可以借鉴。李潭秋说,创新意味着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科研的道路上,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风险很大,这就需要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没有技术基础的创新是空想,只有强大而深厚的基础科学做支撑,才能有效消除创新中的不确定性,解决前进中的难题。从这方面看,国家现在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基础学科的研究,是非常值得的。

谈到这点,李潭秋很自豪,他与欧洲同行交流的时候,很多专家很羡慕中国,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载人航天工程,打造了自己的研发平台,使众多的科研人员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研究出比国外更好的技术。就我们舱外航天服来说,总结结构上与前苏联的接近,但是从整体技术上。如头盔的设计、关节的设计、整个电系统的设计都是我们自己的全新的设计,都是国际上独特的技术。

第9篇: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范文

2005年,匹克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合作伙伴,也成为宇航员们唯一指定的运动装备。当年10月,神舟六号成功飞天,匹克也与中国航天一起经历了第一次伟大的携手。见证了中国航天的成功后,匹克将航天业的成功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将不断追求科技发展与技术突破的航天精神,作为企业前进道路上的信条。

匹克抓住航天事业成功的关键,开始逐渐走上更加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先后在北京、广州、泉州和洛杉矶成立四家国际设计研发中心,努力追求更高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打造全新的缓震技术,细化运动装备市场,为每名匹克运动员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专业性运动装备。通过科研和服务,一步步扩大市场,汲取国际资源,提升品牌整体素质,学习中国航天,匹克也将发展成为源于中国的世界性运动品牌。

2013年3月25日,与中国航天一同成长的匹克荣获“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奖”。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先生对此非常自豪:“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强大的国家催生强大的企业,也才能塑造强大的品牌并推动其走向世界,匹克希望与中国航天事业共同成长、进步,为走在世界前列而奋斗不懈!”

技术研发+科技突破,这绝非匹克的大话,在支持中国航天事业的过程中,匹克在这一方面下巨力谋求发展。今年,匹克全新的“梯度双能科技”(使鞋底受力特征符合人体足底受力特质和运动需求)就被应用在“TP9闪电战靴”之上,这项新技术可以达到缓震和反弹的双重目的,为运动者提供更舒适更有效率的反馈和帮助。

NBA赛场上,匹克球星托尼-帕克就是脚踩此款战靴,出色的球鞋性能让帕克在赛场上的表现更胜以往一筹,在今年的季后赛中,帕克一跃成为联盟表现最棒的球员之一,设计款式+附加性能都令人惊艳的“TP9”匹克战靴,也一道成为NBA赛场上的焦点。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