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产业发展机遇精选(九篇)

产业发展机遇

第1篇: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更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须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将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种巨大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无比广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之魂,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基地和传播途径,是它的血肉之躯,二者相互依存,息息相关。面对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民族、国家也纷纷依据新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文化发展策略。由于我们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人为地把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的倾向,成为了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当前的特点,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到社会效益的原则下。文化事业与产业分立,通过提高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雄厚文化事业基础,重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又成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这种改变,是根据意识形态新的特点和规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也为文化产业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提供了以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变革世界、开拓世界的崭新手段和无穷力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也为文化的开发、传播、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积累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文化资源难以估价。但由于地域、交通、传播等多方局限,价值大多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甚至有的濒于消亡。而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进步,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通信、传媒、信息产业的第一次制度创新后,正在进行第二次革命,文化内容的填充,发展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国汇入世界潮流也正当其时。我国在“十五”期间拟投入40亿元开发软件产业,传媒业正在成为我国第四大产业,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对接更有了现实可能性。

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文化市场消费可达4800亿元,而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市场实际份额只有1800亿元,国际文化资本看好我国的广阔市场。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成为世界引资第一大国。这些资本虽然大多投在加工制造、金融、电信和农业,但随着资本形式在新时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的已从单一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今年我国将在市场经济和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允许美日德三国投资旅游业,上海将和美国某公司合作,共同设计兴建和经营国内首家世界级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这些当然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合资、参股方式大量注入国际文化资本,甚至彻底购买、兼并国内较有实力或前景的文化产业,我们的版权经市场转换可能为外国所有。另外,他们通过雄厚财力和优越条件,吸引国人为其打工,按照好莱坞等国外模式“包装”中国题材文化产品,再以本土化打入中国市场,赢得巨额收入的同时,也势必将国外文化价值观渗入国内。面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巨大考验,我们应在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中国文化资源保护法。而这些只有通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完成。从国内民间投资来看,其份额已接近国有经济投资。如果将这部分资本吸引转移到文化产业中来,必将使其能量得以释放。可见文化产业的确立,也为国内外资本增值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从根本上消除了文化产业的资本瓶颈制约。

文化资源一旦与科技等产业融合嫁接,就会显露出巨大经济意义,成为一种新经济资源进入经济开发中心地带,实现关联度极高的拉动效应。文化产业在美国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在英国的平均发展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在日本已达到其汽车工业的产值。这种新经济资源的转化和实现过程,就是通过文化作为要素在其它产业的渗入融合,或发生渐变,实现优化升级,或发生质变,成为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分支,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打破行业界限完成重组。以新的内容和卖点进入以网络业为主的科技产业市场,诞生了信息文化产业;以新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旅游市场,形成了旅游文化产业;将游戏与娱乐注入到教育中,改变旧的知识传播方式,创造了新型的教育娱乐产业;加大体育健身的娱乐开发力度,实现体育娱乐产业质变;以文化品位、设计、策划进入城市规划、建筑、装潢、广告、环卫环保、标志制作、汽车美容、美容美发、形体塑造、大众摄影、环艺、工业设计等为主的形象领域, 甚至餐饮、花卉等服务业,完成文化与物质的互动。从更深层次说,经济制度的变更,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和方式的选择,都有文化因素在发挥着驱动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因此,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2篇: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湖南;文化产业;机遇;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湖南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地貌资源,融合独特的风土人情,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其文化产业建设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部门只有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才能更好地推动本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基本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最初的构想是由主席提出的,其在2013年访哈时首次提出了努力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及货币的流通,在随后的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我国重点强调了与亚洲各国的合作政策并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在利用丝绸之路的平台上加强我国与周边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和平的建设,构建政治、经济与文化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国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举措,也是加快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战略的实施不仅为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还增进了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为良好关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略的实施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国所面临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复杂,全球局势变化愈加迅速,为了更好的应对复杂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共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在国内几乎涵盖了所有省份,是我国构建新的社会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自古以来,经济与文化都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经济战略,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该战略的实施需要文化作为先驱,利用影视、教育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各国之间的合作,为各国的经济交流营造和谐的氛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舞台,文化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需要不断创新、交融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通过各国之间建立的合作计划,能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不同文化体之间的差异带动消费需求,利用交通枢纽实现人流量的转换,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战略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文化产业作为湖南省的朝阳产业,它的提升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南文化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升级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消费和文化交融,而影响文化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湖南省所具备的各类社会资源在逐渐增多,资源配置也更加合理,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文化消费也相应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另外,“一带一路”政策加大了我国与邻邦国家的联系,贸易活动也逐渐增多,湖南省凭借独有的自然资源,对外交流逐渐频繁,而经济的沟通通常伴随着文化的交融,从而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2、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扶持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在相关方面的投资也在逐渐加大。为了更好的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出要投资大概1000亿人民币的专项资金,湖南省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实施基地,国家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多,尤其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更大,这就为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政府在相关方面也制定了有利的政策,这为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各文化企业对湖南文化产业的了解,投资力度在不断增大,融资环境也更加有利。

3、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资金和人才是支持时代前进的主要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拥有充足的人才支持,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会吸引较多的外地企业入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跨省、跨国交易的发展,这就需要大量懂得当地习俗同时具有较强跨国交易能力的人才,所以要求湖南省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吸引较多的人才,当地高校要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相关课程,利用优厚的待遇等措施来留住人才,为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另外,“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会吸引大量的外国友人到当地旅游、投资,政府要为其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采取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大对人才的外语培养,组织开展多种族文化节活动,吸引国外优秀的讲师来省内开展讲座,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让学生真正了解“一带一路”对于湖南省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为湖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也为其经济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社会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面临着较多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及各部门应紧抓这一形式,了解本省的基本情况,扬长避短,具有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实施民族国际化

湖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包括土家族、苗族、侗族等50多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所形成的民族文化也有所区别,这些文化不仅是他们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湖南省与省外、境外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想推动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寻求与其它国家的文化共鸣,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节,在碰撞与交融中促进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2、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丰富的周边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型媒介的出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推动了科技的传播,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湖南省要想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力量,加快对湖南文化的传播速度,增大文化传播的范围。对于文化消费而言,湖南省具有较为丰富的民族资源,所以可以利用各民族的特点开发一系列民族文化的衍生物。同时,在对文化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应采用新型的媒介形式,利用网络等手段对文化进行对外传播。此外,还需要采用新型的商务模式进行经济活动,开设新型的交易平台,打造属于湖南省特有的文化品牌。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文化的传播还可以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和偏见,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形成。

3、加大资金支持,创建多种投资形式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任何产业要想取得长足进步都必须拥有充足的资金扶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所以湖南省要想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浪潮中发展文化,就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创建多种形式的投资模式,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企业进行投资。其主要的措施:一是政府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为投资创造有利的环境;二是要加大对具有民族意义的大宗文化产业的投资,通过专项资金等形式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加快对文化产区的建设和改造,积极引进先进的文化资源,实现对文化产业的整合发展;三是要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在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中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较为有限,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融资,传统的融资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湖南省要想加快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多种融资形式,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入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资金的融合,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4、加快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时展的灵魂,要想从根本上推动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增强创新精神,创建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团队,积极吸引优秀的人才。“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将湖南省与其它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文化背景也有所区别,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差异,在不断的碰撞中会对本土的文化产生冲击,这时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通过改革创新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建立专业的文化创新团队,增强对文化产业的创新意识,同时相应的人才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不断缩短文化转化的周期,迅速形成规模经济,促使省内文化产业的转变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五、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在此时代背景下,作为文化大省的湖南,在文化产业发展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民族的国际化,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创建多种融资形式,才能更好的实现省内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兴:“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会展业发展研究[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1).

[2]陈凯、丁雅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J].新闻研究,2015(20).

[3]周晓燕:“一带一路”战略对衢州产业、企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7).

[4]王会粉:“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J].创新科技,2016(3).

[5]朱婀丹: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人文社科,2006(3).

第3篇: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在未来五年,“十二五”规划将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针对于此,我展开三大话题:第一,在全球面临改变的时候,尤其是在中国即将迎来“十二五”的时候,以IBM的角度看到了哪些信息产业的变革机遇;第二,IBM“智慧的地球”理念如何落地,协助企业发展和产业变革;第三,IBM认为在这种趋势下,企业领导者应如何应对挑战。

信息产业机遇空前

在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产业可以做什么?IBM认为,在交通、石油、医疗、食品系统、水资源、供应链、电网、金融、城市等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产业都大有可为,机遇空前。比如,由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采用了智慧交通的方案,大幅度改善了交通拥堵的状况,使得人均碳排放量降低到4吨,而临近的国家是6吨,美国则是22吨。即便是最传统的产业也可以更加现代化。比如IBM与全球著名的石油公司一同将油田效率从20%提升到40%;在钢铁企业可以利用智慧系统预估炼钢流程,从而大幅度提升产值;又比如传统电网升级成为智慧电网,降低电力传输中电量的流失。

信息化可以协助中国传统企业转型提升,也协助新兴产业获得突破。今天在很多新的服务业中也可以应用智慧的方式大幅度提升服务能力。比如航空业,航空公司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联网提高服务水平?今天的信息技术甚至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模拟飞机货品装载流程,帮助飞机装载平稳,大幅节省油费。

彰显信息技术效益

今年6月,IBM举办了一个大型高峰论坛,聚集了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自不同行业的400多位企业领导者。与会人员谈愿景谈未来时都非常认同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转型,并更为关注信息技术如何落地。我们认为在运营、社会、品牌、战略四大方面都可以全面彰显信息技术效益。

第一,运营效益。领导者非常关注项目的成本和产出。比如智慧交通,一个城市是否需要花费资金来改善交通状况,或者花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后能否取得应有的效果。比如新加坡政府在决定投入物联网、启动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项目的时候,需要看到相应的效果。在应用了智慧交通系统连接新加坡城市1000多个信号灯后,每个人在出行前根据实时路况合理选择最快路径不再只是一个愿望。

第二,社会效益。今天在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比如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南京市会迎来更多从上海来的短途观光游客。以前他们需要在南京住宿一夜才能轻松游览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而现在可以做到当天游览,这对于南京的服务业是全新的改变。

如何用信息技术让服务业转型带来社会效益是一个重要挑战。又如以观光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水城威尼斯,平均每年迎来2000万游客,大量游客的到来使得很多景点接近饱和,这加快了对历史古迹的破坏速度,但游客数量不足将会影响整个城市的财政收入。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威尼斯旅游局可以合理预估各个景点的游客量,疏导观光游客的游览路径,甚至可以预估第二天、第三天的游客量,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三,品牌效益。比如以软件外包业为主导的爱尔兰,关注如何将国家发展计划与信息科技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新的爱尔兰国家品牌形象。

第四,战略效益。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展望未来愿景的时候都需要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与感知的世界结合起来,发展未来战略。

创新的领导力

中国企业能否顺利转型是“十二五”规划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IBM希望用自身的转型经验帮助中国企业成功转型。其中,如何塑造和培养创新的领导力至关重要。IBM针对全球1000多家企业领导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产业协作需要展现创新的领导力。IBM认为这其中有三大要素需要强调:今天的领导力是协作创新的能力,而不是独善其身的领导力。因为所有的产业变革不可能只来源于某一家企业的创新,今天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电网都需要信息技术与不同产业的转型调整结合起来。

第二,需要系统思维。比如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与水资源、食品、供应链、交通、医疗等的发展紧密结合,否则就无法将智慧城市的效力发挥到极致。同样,企业领导者也需要具有系统思维能力,这才能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

第4篇: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对通辽来说,当前是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的最好时期,通辽市不仅具备区位、土地、煤炭、电力资源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特别是面临着四大难得的新机遇。一是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内蒙古建设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与南方铝产业因电力成本高而大力度转移是通辽市延伸煤电产业链、加快做大做强铝产业的难得机遇。抓住这一难得时机,通辽有希望在3至5年内打造成为国内外最大的铝产业基地。二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是通辽产业多元发展的良好机遇。通辽的产业基础、潜力和成长性,非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扩大内需的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很大。三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加速振兴、毗邻东北大市场的辐射带动,是通辽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承接东北三省产业转移和市场要素最重要的机遇。四是在国内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产业加速转型的推动下,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为我们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广泛吸纳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抢占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提供了最现实的机遇。

通辽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优势与时代要求能够富有成效地结合起来,成功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通辽市正在重点谋划、集中培育煤电铝、高技术煤化工、生物科技、现代蒙药、风电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加工等九大产业,正在加快建设对国内外大市场有影响力的铝加工新材料、玉米生物产业、现代蒙药科研生产和世界最大的小氨基酸等基地。“十二五”时期,全市培育过千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2个,过500亿元的2个,以非资源型为主的各类产业经营收入要超过5000亿元。今年前4个月,我市共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99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6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工业重点项目138个,非资源型产业项目120个,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通辽有条件、有基础、也有希望做大、做强、做优非资源型产业。我们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举全市之力集中打造南北两大重要经济增长极

以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视角谋划产业发展,坚持“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不断优化提升经济结构。一是打造北部霍林河综合资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二是打造南部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打造南北两大重要经济增长极,既解决做大经济总量,又解决提高发展水平的问题;既解决传统资源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又解决产业多元、调整结构的问题;既解决工业布局优化,又解决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问题。北部霍林河综合资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主要是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电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低成本、高技术、长链条、大循环,重点培育发展煤电铝、褐煤清洁高效利用、高技术煤化工三条产业链。今年续建和新建项目有:投资60亿元的中海油煤制天然气、投资200亿元的吉煤80万吨苯胺等项目,特别是投资220亿元的内蒙古锦联100万吨铝箔项目、投资202亿元的内蒙古创源80万吨高强高韧铝合金项目以及广东金属材料公司40万吨合金铝棒和铝型材项目、霍煤35万吨铝合金项目等,成为做大资源深加工产业的强力支撑。北部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形成500万吨电解铝、350万吨铝深加工能力,建成全国最大的煤电铝产业基地。南部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挥靠近沈阳和长春等区位优势,坚持科技引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规划了科尔沁区至科左后旗沿304线的300平方公里,今年一期先开工建设10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玉米生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现代商贸物流、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等一批新兴产业。

第二、以非资源型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大发展

通辽经济欠发达主要是县域经济欠发达。改变这种状况的发力点在于非资源型产业的大发展。一是旗县集中力量建设“百亿”园区。突出各自特色,推动优势企业向工业园区、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三年内,库伦旗和科左中旗工业园区也要先后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届时全市9个旗县市区工业园区全部进入“百亿”园区行列,其中科尔沁、霍林郭勒两个园区实现过千亿。二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在旗县市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本地企业,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带动城镇就业和农牧民就近转移,通过千万个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三年内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0%以上、个体私营企业年均增加1000户以上,全市市场主体数量翻一番。

第三、以科技创新提升非资源型产业竞争力

着眼于通辽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将更加重视科技、人才在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中的引领拉动作用,发挥优势,瞄准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煤制乙二醇、多晶硅提纯、生物新技术等科技含量高项目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不断占领市场制高点。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今年实施新型工业化等十项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建设十大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和两大科技高技术工业园区,以科技创新提升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层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依托清华大学、中科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科研力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研发转化,集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三是今年至少引进实施100个智力项目的科技创新工程,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改变地区发展要素结构。

第5篇: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科网股逆势逞强

大盘自12月8日以来持续调整,但以通信、物联网、电子信息等板块为主的新科技股却逆势上扬,部分个股甚至勇创新高,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以3G通讯新科技作为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相关个股炒作应该只是预演,相信随着市场认知度提高、资金的深度介入,新科技势必成为2010年市场反复炒作的重要主题投资,新科技创造新天地,值得重点关注。

早在9月底温总理在主持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后于11月23日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对上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更为具体的解释。可以预计,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此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性李毅中表示要加快推进3G的发展、加强TD~LTE和4G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要在传感网建设、发展传感技术上取得突破,强化互联网应用,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这给新科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三大主线

通信行业:3G带来产业增长

近年我国在3G领域投资力度逐渐加大,据统计,截至10月腻国内三家电信企业在3G领域共完成投资102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435亿元的72.3%。3G的大量投资拉动于整个通信设备业的发展,创造了巨额的利润。1~9月通信设备业实现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35.1%,是电子信息11个主要行业中唯一实现利润正增长的行业。随着3G的推广,未来用户数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为相关3G业务的公司带来巨大盈和J空间。日前中国3G用户有900万,明年预计6000万,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推测3年内有望达到1.8亿户。3年近20倍的增速,可见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可观,同时3G投资也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这给3G产业链的相关公司带来滚滚商机。

物联网:新技术革命的发动机

自从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后,物联网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我国,物联网同样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温总理在参观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无锡传感网工程中心后说:“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于物联网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应且其应用范围广泛,真正像一张网一样遍及环境保护、政府工作、智能交通、个人健康、平安家居、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等多个领域。物联网很可能成为下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单就其基础层面的无线传感网的市场规模而言就已非常惊人,据权威颅测无线传感网相关市场未来将以超过20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于2015年后达到数百亿元规模。国内市场规模未来两年内将激增15倍,达到40亿元;此后五年将再增5倍,超过200亿元。

第6篇: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7月22日,《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后,社会各界纷纷给予好评,并对其推动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寄予厚望。尽管目前《规划》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其内容框架与政策方向已经确定无疑。7月23日,《传媒》专访曾参与《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齐勇锋,对《规划》出台的背景、意义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对《规划》的配套政策提出了建议。

背景:文化产业崛起的历史必然

《传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于7月22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也是建国60年来首个全国性的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规划。作为《规划》前期研究报告的主要执笔人,您认为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份规划的出台?

齐勇锋:文化产业之所以被突出地提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拉动作用。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文化消费活跃、消费结构提升的阶段,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大幅度跃升、物质消费比重逐步下降的阶段。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3266.8美元,如果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按年均经济增长8%计算,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GDP可达约4000美元,2020年将突破8000美元,提前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十五”以来我们就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但是调整的步伐一直比较缓慢。从我国国情来看,一方面自然资源匮乏,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继续实行以资源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我国作为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特别丰富,举世罕见,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优越条件极为明显。从经济结构来看,我国传统产业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所占比重很大,节能减耗任务艰巨。而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消耗物质资源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突出特点,是典型的现代绿色产业,而且与旅游、体育、电信和制造业日益融合发展,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因此,依托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发挥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特点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可以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增添新的动力。

三是打造国家软实力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密切,促使国际竞争日益向以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为重心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方面转移。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支撑性产业。

四是抵御金融危机的需要。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实体经济严重下滑,但对文化产业影响较小,电影、演出、动漫游戏、互联网(主要是电子商务)等领域甚至逆市上扬。因此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和积极作用,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五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去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和教科文组织的《创意经济报告》显示,近年来世界创意产业年均增速达8.7%左右,大大高于3%〜5%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我国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6年实现增加值5129亿元,占GDP的2.45%,2005、2006年分别保持了18%和17%的年增长率,高于GDP增速约6〜8个百分点,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总量较小、市场主体弱小,条块分割、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持手段落后,文化经营人才缺乏,投融资支持体系严重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近几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体制性松绑”和政策推动的效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初有关部门开始研究和起草这一规划,并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适时推出,以借助金融危机这一有利契机实现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

《传媒》:《规划》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后,立刻引发了媒体热议,业内外人士纷纷对给予好评,认为《规划》出台对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您如何看待《规划》对包括传媒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齐勇锋:《规划》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开始真正把文化产业当成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来推动,这是《规划》的重大意义所在。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规划》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即“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真正把文化当作一个产业来办,也真正体现了文化产业的特点。

以《规划》为起点,我相信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的机遇期已经到来。我们可以回溯一下,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以来,到“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期间出台《“十一五”时期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再到“十七大”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个良好的起步。在此基础上制定《规划》,真正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来推动,可以说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预计,未来10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真正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5%以上,从长远看可以占到10%以上。

解读:《规划》引发产业发展新态势

《传媒》:正如您所言,《规划》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高度予以重点扶持,那么在这一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将会呈现哪些新亮点、新态势?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创新发展思路?

齐勇锋:概括起来有八个方面。一是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动力。《规划》明确提出“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并把“文化创意”作为发展重点,这意味着我们将创新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要靠创新提高文化资源转化能力,靠创新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产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规划》中还特别提到要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创新靠什么?靠人才,必须加快改革,释放人的发展活力。

二是将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市场在很多方面已经开放,但就社会资本的期望值而言,市场开放度仍然不够,尤其是传媒业,在社会资本已经事实上广泛进入的出版、报刊、广播电视领域,政策上仍然存在诸多限制。《规划》称,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就意味着我们将一改过去主要靠国有资本投入来发展文化产业的局面,换句话说就是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办,尊重经济规律,用市场的手段去发展文化产业,让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实现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允许进入文化产业的部分)几方力量的充分融合发展。所以规划实施后,文化市场将会进一步有序开放。我预计今后在这方面会有新的突破,特别是科技类、财经类、时尚类、教辅类等非新闻类的报纸、网络媒体、广电媒体会逐步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

三是今后几年将出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高潮,一批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甚至跨国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混合经济结构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将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文化市场上的战略投资者和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航母。从而打破我国文化市场“条块分割”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市场主体弱小,产业链不完整、资源碎片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为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移动多媒体、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数字化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迎来大发展的契机。纵观我国文化产业可以发现,我们传统文化产业与国际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新兴文化产业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且我国文化市场规模巨大,潜力无限,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市场,手机拥有量、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有足够的消费空间支撑新兴业态跨跃式发展。因此,以新兴业态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是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与国际接轨,最终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

五是文化产业投融资特别是上市融资将出现新的高潮。有人认为文化产业是我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这一说法不见得准确,但文化产业的良好前景的确不断吸引着民营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眼球。随着投资准入门槛的逐步降低,一个新的文化投融资高潮必将来临,并且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从而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台和结构调整功能,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和结构优化。

六是文化娱乐消费将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规划》特别提到要扩大文化消费,这不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内需外需严重不均衡,特别是在外需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必须大力扩大内需。拉动内需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一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人的精神消费,有其审美偏好的特点,需要舆论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以供给创造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今年春节前后,电影市场的火暴已初步显现文化消费热点的曙光。

七是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区域文化产业将形成亮点纷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我认为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不必再遵循过去经济发展的梯度模式,即先发展东部再发展中部最后发展西部。现在各方面条件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方位开放,“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加之发展文化产业主要靠制度创新,所以应该解放思想,实行“东中西多点并举”的发展方针,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湖南娱乐业、云南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

八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抓住当前国外一些传媒集团陷入困境、资产价格大幅缩水的有利时机,有选择地收购兼并美国好莱坞等有关电影、动漫资产和策划创意、制作发行人才以及全球营销网络,以尽快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落实:亟待具体配套政策

《传媒》:国内文化产业目前处于高速增长的前夜,市场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规划》虽然还只是原则性的框架,但已经让业界看到了积极的信号,也更加期待之后的细则在文化产业的开放尺度、投资空间等方面做出更积极的安排。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齐勇锋:将文化产业提升到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和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高度予以重点扶持,我认为第一,要加大投资力度,建议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和国家综合经济部门的年度投资计划。为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建议配套政策中从国家拉动内需的总投资4万亿元中拿出1%的份额,即不少于400亿元给予重点扶持,在3年内重点投向以下文化产业领域:有利于拉动文化消费需求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节庆活动、有利于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国有文化产业集团、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以及有利于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重点文化贸易项目和公共平台建设。要把国家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结合起来,以国家投入作为引导性资金,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要把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市场集中度和扩大市场准入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激发活力;要把满足人民文化消费需求与满足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竞争力;要把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措施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实行灵活多样的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政策。如发放“文化消费券”,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文化消费的品种和服务;支持和推动大型会展和文化节庆活动。对于拉动内需作用明显的大型会展、文化节庆,政府给予部分资助和奖励。

第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建议规划和实施“影剧院倍增计划”,3年内使我国电影院、剧场的数量增加一倍,电影银幕数量从4000个增加到8000个,规划和实施“小剧场扶持计划”,在中心城市建设10000个小剧场;通过兼并、合资、合作、加盟、委托经营等方式,建立覆盖全国的演出院线,面向市场配置演出资源,指导文艺创作、生产和演出。

第四,加强文化内容建设,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建议整合文化系统相关资源,组建文化节目(数字)制作公司,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规划和实施“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计划”,将有关数字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分散的数字内容项目加以整合,统一规格,推广使用,提高文化科技水平。

第五,调整、改造和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区,促其健康发展。建议制定《国家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办法》,在全国规划设立20―30个具有产业示范作用的部级文化产业园区;改造、整顿并提升原有文化产业集聚园、创意产业园、传媒基地和动漫基地等,将其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度高,具有制度创新、示范和孵化功能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比照国家建设高科技园区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对入园企业给予同等政策优惠,形成文化产业孵化、创新、示范基地,发挥内容创作、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化试验和市场推广的积极作用。

第六,完善优惠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建议比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制定《文化(创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严格界定文化(创意)企业,经认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文化(创意)企业,享受与高新技术企业一样的各类税收、财政补贴、融资、土地等政策优惠、扶持政策和奖励政策,以鼓励文化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对娱乐业消费税(20%)偏高的问题,建议减按5%征收。为鼓励和支持文化创业、拉动就业,建议进一步降低文化企业注册登记门槛。

第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出版产业园区,开展民营出版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股份制改造和集中发放书号的试点,推动民营出版企业与国有出版社之间的融合发展。

第八,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抓住创业板已经设立的机会,在3年内规划和推动100家左右具备条件的的各类文化创意企业、传媒企业上市融资,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框架内容

指导思想: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7篇: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当前经济危机的不景气现状使得医疗健康产业再一次成为资本的避风港,国内外投资界逐渐将目光转向中国的医疗产业。有关资料显示, 2010年度我国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投资金额接近250亿元人民币,案例综述超过100例,位居产业投资第4名,运作了10余家医疗行业企业上市。日前,“2012中国医疗产业投融高端资峰会”也对国内医疗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政策解读,可以说,中国医疗产业正迎来投融资发展的春天。

2012年2月9日,北京公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提出所有社会办医疗机构均可申请北京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医疗救助、工伤保险等社保定点服务资质,有关部门对于各类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审批标准,这意味着困扰民营医院发展的门诊报销难有望在京得到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的待遇,政策条款使民营资本如沐春风。其实在我国,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由来已久,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不仅有利于扩大医疗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还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社会资本办医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允许个体行医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我们历经了30余年的探索。

从允许个体行医

到为民营资本打开大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务院在1980年批准了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公立医疗一统天下的格局,也承认了城乡个体行医的合法性。1989年2月,卫生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关于开办外宾华侨医院、诊所和外籍医生来华执业的几条规定》,此文件将华侨、外地医生开办合资的医疗机构、诊所等行为纳入法律保护范围,标志性着我国开放社会资本办医又迈进了一步。

1997年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医疗机构要以国家举办为基础,个人为补充。到2000年2月,国家八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四部委又《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这两个意见明确将医疗机构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允许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正式标志着我国的医疗资源向民间资本打开了大门。

2000年5月,卫生部、对外经济贸易部联合颁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暂行办法》;2006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会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政府购买民营医疗来提供服务;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卫生医疗改革的意见》出台,《意见》明确地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58号文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商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针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对医疗投融资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也给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机构打了一针强心剂。

可以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2年,社会资本办医总体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历练,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数据显示,公立医院占我国医疗机构总体数量的2/3,民营医疗机构占1/3,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社会资本办医符合医疗需求

无疑,现在是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好时机,在日前召开的“2012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高端峰会”上,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指出了政策上的光明性,国务院下发的58号文件为社会资本办医提供了更多的发展途径:调整新增医疗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价值和税收政策;符合条件的非公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改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学术环境;鼓励社会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做大做强。这七个方面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空间。

1. 基础医疗需求增加

“随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一些本来没有凸显的就医需求逐渐扩大起来。”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说,“比如过去很多农民不看病,现在就看病了;过去有些小病忍,现在不忍了。这些确实是好事,但是也加剧了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以北京为例,2010年北京市医疗机构累计完成诊疗人数1.45亿人次,2011年大概达到1.6亿人次。近3年来北京的诊疗人次、医疗服务供给总量增加了大概30%,这是一个正在急速增长的庞大市场。

我国的医改文件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医改的精髓所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医疗资源必须增加供给,这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初衷。

2. 对公立医院形成倒逼机制

促进民办医疗机构发展,也是增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活力很重要的举措之一。现在社会上对公立医院的评价多为效率不高,态度不好,服务质量差等等,而正规的民营医院则很注重自己的品牌,注重医患关系,视患者为上帝,因此其服务比较耐心,再加上其一系列的薪酬分配、人才激励等竞争体制,民营医院更加注重患者体验。

可以说,现在的公立医院就相当于几十年前的国企,不是效率低,而是因为竞争机制在公立医院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当民营资本进入后,必然会对公立医疗机构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其机制、分配、效率、人才等各方面的改变,医疗服务的意识也会随之增强。

3. 扩大内需,壮大医疗服务资源

促进社会办医也利于医疗服务产业的壮大发展。民生是政府最关注的领域,特别是经济危机之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医疗服务业,这其实也是拉动内需的一个很好的方式。统计显示,服务业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可以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和带动1亿元医疗服务产业,这是一个产业链效应。这种带动效应是实实在在的。目前国内的22000家医院中,民营医院虽然占到36%左右,但其所占的资产量和服务量并不是很多,仅10%左右。社会资本办医仍然有很大空间,发展潜力很大。健康已成为优化国民经济投资结构,是实现以投资促进消费和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4. 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多元化健康服务。中国拥有1000万元资产的家庭在100万个左右,这一部分人对高端医疗服务的诉求增长明显。所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让民间投资能够在更多高端领域得到发展,实现多赢局面。去年东软医疗也针对此市场需求推出熙康健康服务,通过对个人健康数据的获取、健康状态的评估来形成面向家庭、个人、社区、医院的健康管理平台。可以看出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会是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对医疗产业扶持的新形式

1. “京18条”打破“玻璃门”。

国务院58号文件出台后,北京市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地域实际,在大量征求意见和调研基础上针对民营医院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推出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称其为“京18条”。

“‘京18条’后,一些民营医疗机构院长看了非常激动,因为这么多年大家都在说‘玻璃门’的问题,如果真正打破了这些‘玻璃门’,民营医院春天就来了。” 韩晓芳说。

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在“京18条”中,政府意见明确提出本市需要新建医疗机构时,优先安排社会资本进入,凡是社会资本能办的,政府不再举办;当出现多个社会主体同时申请时,可以通过公平竞争方式确定举办主体。这项政策打破了过去公立医疗机构投资的政府单一性,因为公立医院都是政府进行投资,民办医疗机构很难进一步发展。此条政策可以说为民营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后政府再根据其质量,数量进行采购,换一种方式为百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五个支持方向。这五个支持重点分别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在本市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和远郊区县等医疗资源薄弱区举办医疗机构;举办康复,护理,中西结合民族医院;举办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优势的医疗机构,将原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土地、投资、人才、职称、户口等优惠促进政策打包移植到社会办医政策当中去;鼓励社会资本捐资举办医疗机构,或者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

提供建设资金支持。过去民办医疗机构从来不可能在政府投资里面分到一杯羹,这次北京市新政也提出政府可以对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或者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举办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投资支持。在融资方面也做出一些规定,包括抵押政策等。

“这只是‘京18条’的一些重点内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针对北京市的特点,明确提出来把社会办医用地纳入土地计划,非营利性机构可以纳入协议,放入大盘子里进行安排。” 韩晓芳说,“政府对民办医疗机构的态度还是在于一视同仁,标准应该一致,而且要向社会公开,这样才有利于鼓励和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

2. 全方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

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高端峰会”上,清华大学剑桥国际投资管理中心主任王国昌先生曾明确指出医疗产业投融资的三大方向,包括医疗服务,医药生物和医疗设备三大板块。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而同期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约7%。国家科技部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2011~2015年将拉动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总额比例提高到5%以上;产业目标方面,将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产品目标方面,创制50~80项临床急需的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开发需求量大、应用面广以及主要依赖进口的基础装备和医用材料,积极发展慢性病筛查、微创诊疗等新型医疗器械产品。规划还表示将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急需的普及型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临床诊疗必须、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

目前,部级《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和《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刚要》已经,各个省市已经相继制定了医药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在未来的医药市场上,医疗领域的整合和并购加速,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医疗流通领域的发展,医药生物研发领域应将以仿制药作为投资发展的主体。

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曾经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公立医院的改制改组,也希望民营资本进入。而且,在北京市2012年公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未来北京医疗服务市场将向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全面开放,这体现出医疗服务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潜力。可以预见,在未来发展的5~10年里,医疗服务市场一定是向着国际化,资本化、品牌连锁化的进程而发展。

3. 与政府合作,创共赢前景

专家认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医疗,就需要有明确的与政府合作的方式、内容以及可预见性的共赢前景,包括与政府合作办医、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等模式,如收购、兼并、重组,改制方式;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共建新医院方式;委托经营,即托管方式以及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方式。在此之外,民营资本进入医疗产业仍然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尝试。

卫生部医院管理所副所长洪宓指出,医疗和健康可以说是医疗产业的两个核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和保健的意识增强了,所以做区域做规划时,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是一个着力点。“按照58号文件的精神,政府可以购买基本的卫生服务服务,北京大概有1860多家社区的卫生机构,民营占到6%多一点,对于这些民营的社区卫生机构,政府可以购买服务进行补偿,这个方向应该是投资商关注的。” 洪宓说。

在近年医改比较重视的“区域化医疗”中,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玲玲也从区域性医疗产业合作方面为民营资本提出了进入的可能性:“投资方可以关注‘一老一小’两个人群,目前老年人占到全国人口的13.2%,到2050年就可能达到全国人口的1/3数量,老年人对健康有刚性需求,未来中国特色专科连锁医疗机构、养老、养生服务机构投资机会巨大,可以说是白发人群催生的朝阳产业;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可以更多地关注儿童健康保健领域,目前我国的专业儿童医院仅有60家,只占医院总数的0.52%。针对儿童的健康医疗机构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人才问题一直是民营资本进驻医疗产业后寻求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导致民营医院在引进高端人才时面临重重困难。

卫生部人才研究中心处长王树峰风说,“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了对卫生行业的特有职业的培养规划。卫生行业现在有14个特有职业,包括健康管理师、护理员、消毒员和心理治疗师等,国家从去年开始主推健康管理师和护理员,这两个职业将来可以作为护工和护士对接。以健康管理师为例,现在很多医院推出了适合在社区用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主要是因为没有专业的人去管理、分析和记录,而如果社区推出健康管理师这种职务,就可以扩展医疗服务,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从政策方向来看,民营资本可以参与到政府培养人才的计划中来,不但壮大整个医疗领域的人才力量,也有助降低民营医院人力成本。

社会资本办医之惑

1. 社会资本办医环境亟待改善

南京同仁医院是国内著名的民营大型综合医院,作为一院之长,朱正宏说不想抱怨,因为医院毕竟得到很多的支持,也一直在健康发展,但还是有些建议要说:“政府要为民营资本的办医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在医保的定点、人才引进和专业的职称方面,能够给民营医疗机构同等的待遇。比如说,医保政策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差别非常之大,首先是与三级公立医院相比,医保核定总额差距很大;与一二级医院相比,住宿标准差距也很大,所以导致民营医院只能减少使用医保。患者到附近的公立医院就诊能报销医药费的60%,到民营医院就只能报30%~40%,所以患者更加倾向于到公立一、二级医院就诊。当然这只是民营与公立医院经营模式中的一点不同,还包括税收方面的各种门槛,都体现出政策的不合理性。”

2. 解决人才瓶颈

人才是制约民营机构发展的主要障碍,很多民营机构人才结构是一老一小,“老”是离退休人员,“小”是刚毕业的学生,这种局面不改变的话,民营医疗机构很难有跨越式的发展。目前的多点执业政策还处于概念性阶段,况且公立医院也还不能接受自己的人才到民营医院执业,这方面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执行。

3. 服务能力局限

数据显示,截至到2011年11月底,公立医院跟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19家,民营医院增加了1409家。尽管目前我国的民营医疗机构是呈现数量上的上升趋势,但其服务水平难以做到公立医院的补充,相当数量的民营医疗机构是小诊所或专科医院,提供不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很赞成海外资本或民营资本走高端服务的发展方向,但也要注意与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进行差异化竞争。”王玲玲说。

注重品牌信誉塑造

投身于医疗领域,要抱有一颗慈善的心。李洪山指出投入医疗领域的投资人不要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回报。因为医疗行业有其自身的规律,一所新开业的医院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同时,医院品牌、医疗质量、贴心服务、患者至上的态度是医院能收获社会认可的核心。现阶段社会上存在的很多民营专科医院“大处方、高药费”、“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十二五”巨大的投资机会将贯穿医疗产业链发展的上下游领域。无论是医药还是医疗服务领域,都存在诸多创新、升级的产品与项目,第三产业刚性需求将掀起医疗服务市场的投资热潮。

孙思邈在其《大医精诚》一书中所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身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民营资本的春天马上要来了,但自身也必须要坚持诚信自律,规范管理,公益善举,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李洪山(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目前,我国的民营医疗机构大约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量1/3左右,按照这个比例来说,其服务总量也在1/3以上,但实际上其服务量和资源占有量是10%左右,离1/3还有距离,所以说有距离就有空间。

洪宓(卫生部医院管理所副所长):我们做过一个境外资本的调研,发现大部分资本集中在江苏、广州和北京,有13个省市没有外资。其实西部也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民进,希望投资方把眼光看大,看远,看广。

韩晓芳(北京市医改办主任):我非常赞同“控制医院建设规模”的观点,因为政府的职能是保基本。现在各个层面医疗服务需求都大量集中在公立医院,这种格局下盲目扩张就存在政府补不齐,补不好的问题。应该把非基本这块需求让给市场去发展,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王国昌(清华大学剑桥国际投资管理中心主任):我们通过医疗产业投资发展的进程分析,医疗产业投资机会将贯穿医疗产业链发展的上下游领域,无论是医药还是医疗服务领域。未来十年,县级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改制与升级,即将带来医疗仪器与设备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民营医院发展的巨大空间。

王玲玲(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海外资本在投资民营医疗机构的时候,应该注重跟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差异化竞争。社会资本办医多采取高新技术、附加服务方面,如整形美容、VIP服务等,这些机构国家允许价格高一点,要注意与政府办医疗机构错位竞争。

王树峰(卫生部人才研究中心处长):“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医药卫生2011~2020年长期医院人才的发展规划,对医生、护士和药剂师、全科医师、医技人才、医院的高端人才,包括护工在内的建档管理师等人才的给予很大支持,有利于壮大人才队伍,缓解民营医疗机构人才短缺问题。

朱正宏(南京同仁医院院长):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扩大服务供给,但目前民营医院普遍运作模式是“两专”、“两特”之路,专科、专病、特需服务,特定人群,没有真正地贴合老百姓的需要。这方面仍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文本链接

第8篇: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 广西农业物联网产业应用发展对策分析 国内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浅谈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物联网:机遇与挑战 天津滨海新区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元器件行业在物联网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促进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安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 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武汉科技金融创新的挑战、机遇与对策建议 广西江海联动发展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后配额时代我国服装业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关于广西农业物联网构建及发展措施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产业发展障碍及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王景敏.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视角的“飞地经济”构建研究―兼论广西钦州市“飞地经济”发展优势[J].东南亚纵横,2011(6):73-76.

[3] 叶甜春.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与建设[J].物联网技术,2012,2(12):1-3.

第9篇: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关键词:动漫产业; 机遇; 挑战

注:本论文是2010年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立项号:201002044。

在2006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等十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动漫产业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在新时期,我们应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前瞻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朝阳产业。

中央政府从 2006 年开始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管理扶持力度,在 2008 年国家文化部就确定“力争在5至10年内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2009 年将动漫产业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动漫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新时期,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1 国家政策给予全方位大力扶持

1.1 国家从政策层面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

   2010年3月,为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相关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使动漫企业有了贷款保障、获得了更多融资渠道,动漫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1.2 国家从政策层面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

   早在2004 年底就出台《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的通知》,规定凡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国产动画片,各级少儿频道、动画频道及全国电视台频道可优先安排播出,为国内优秀动漫原创作品搭建了市场,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国家推出税收补贴的优惠政策,2011 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直接产品,需进口的商品可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

1.3 国家从政策层面规范了动漫产业的市场环境

早在2004 年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在播出动画片的各个频道中,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比例不低于6:4,少儿频道、动画频道黄金时段不得播出引进动画片。强有力地抑制了国外动漫的市场侵入,为国产动漫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 新媒体使动漫产业迎来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动漫异军突起,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从2.5G向3G的发展,动漫被成功植入移动通信领域,从而产生了手机动漫这样一种新的动漫产业。随着电脑、手机、PSP、iPhone、iPad等终端平台的多样化,动漫的数字化发展为中国动漫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赢利点。

相关人士指出,当今3G 技术和三网融合为动漫产业发展打开了新渠道。在日本,目前手机动漫已成为动漫产业主要形式,市场规模达到 900 亿日元,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7.5亿,其中 30%的用户愿意通过手机看动漫。艾瑞咨询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动漫爱好者约有1.6亿,其中54.3%的人对手机动漫感兴趣,有58%的用户愿意每月支付超过5元的使用费。那么,预计在不久的未来手机动漫用户将超过3600万户,如按手机动漫功能费5元每月来计算,未来三年的手机动漫总收入规模将达到23.1亿元。手机运营商可根据下载次数、流量收取服务费,这将使动漫产业打破以往依靠衍生产品盈利的单一模式,有可能成为动漫产业转型突破口。

3 经济全球化为动漫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在各种文化产品中,动漫具有潜在市场巨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多样、传播内容丰富、适用范围广、渗透力强等特点。全球化不仅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也为其提供了市场支持和发展基础。

服务外包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为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美、日等国动漫产业正采用全球战略,试图将中低端的制作和设计生产外包出去,并呈现出向产业链高端外包发展的趋势,另外服务领域的外包规模和内容也不断扩大。我国动漫产业从业人员众多,人力成本低廉,承接外包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说我国大规模发展动漫产业正面临大好的市场机遇。作为我国发展动漫产业的重要途径,承接外包不仅可以直接扩大产业规模,还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发包国高水平的动漫创意方式、制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市场营销策略,当然还可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动漫人才。

 4 我国动漫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日韩市场逐渐成为中国原创漫画的重要出口市场,我国动漫产品逐渐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随着近年来中国原创漫画的蓬勃发展,基于地域优势及文化认同,很多产品在日本和韩国受到了欢迎,甚至很多在国内无法得到认可的原创漫画作品也在日韩获得成功。在日前举行的韩国富川动漫节上,中国的原创漫画“四大名著”系列漫画数字新媒体及《聊斋》系列漫画作品成为最大亮点。有分析人士指出,以韩国为例,中国和韩国的漫画产业合作可在分散市场风险、扩大市场份额及提高漫画质量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从宏观角度来看,韩国漫画产业正处于扩张期,中国漫画产业正处于引入期,如整合利用好两国的资源,将可构建起双赢的合作模式。

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机遇,2006年至2011年,中国动画片保持了7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国产原创动画片产量超过22万分钟,比2009年增长28%;国产动画电影公映16部,国产动漫产品出口突破4亿元;2011年暑期档中国国产动画电影《赛尔号》、3D动画《兔侠传奇》、中日合拍电影《藏獒多吉》、电影《魁拔》得到了相关电影人、影评人的一致认可。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动漫市场至少有1000亿元的发展空间。这些数据表明,动漫产业的活力和潜力不可小视。

然而,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与欧美、日韩等动漫强国相比,无论在企业实力、制作水平还是回报产值 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很突出,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当前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虽然动漫产业有了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不够完整;虽然动漫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动漫产品缺乏创新、动漫品牌匮乏;虽然动漫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都有了较大发展,但具有真正竞争力的企业还不多;虽然有诸多开办动漫教育的学校及机构,但人才培养结构不够合理和完善,人才市场缺乏高端动漫人才等等。

5 结束语

中国动漫产业正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以开放的心态、清醒的头脑、战略的眼光,依托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资源,将动漫产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1] 宋林霖,宋闯. 后《阿凡达》时代的中国动漫产业政策分析. 江南论坛,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