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精选(九篇)

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

第1篇: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1.1清洗作业风险分析

清洗作业主要包括平台罐体人工清洗作业、平台生产流程循环清洗作业、海管清洗及置换作业,为后续进一步拆除施工提供安全保障[11]。清洗作业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有:火灾、爆炸;有毒气体、窒息;灼烫;电气伤害;机械伤害;油气泄漏;限制空间风险;高压风险等。

1.2海管海缆弃置作业风险分析

海管海缆弃置主要工作有:膨胀弯拆除回收、海缆弃置以及海管弃置[12]。海管海缆弃置过程中主要风险有:潜水作业、吊装作业、水下切割作业、人员触电、机械伤害、人员操作失误、交叉作业、船舶靠泊、环境影响等。

1.3上部组块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上部组块拆除的主要工作包括:陆地准备、上部组块无损检测、海上施工条件确认、船舶设备及人员动员、施工船舶抛锚就位、各层甲板设备的临时固定补强加固、火炬臂拆除、组块与导管架连接解除、组块索具栓接、组块起吊、装船固定、运输至码头、卸船等。上部组块拆除过程中主要风险有:坠落物、潜水作业、切割作业、吊装作业、火灾爆炸、焊接失效、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人员操作失误、装船固定、拖航作业等。

1.4导管架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导管架拆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陆地准备、钢桩内排泥、钢桩内切割、索具拴挂、导管架起吊、装船固定、运输至码头、卸船、陆地拆解并运输至业主指定的库房等。在导管架拆除、拖航、拖拉上岸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切割作业、潜水作业、吊装作业、结构失效、火灾爆炸、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

1.5陆地拆解作业风险分析

上部组块陆地拆解的流程是:驳船将上部组块运输到码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滚装上岸方法卸船,组块牵引到场地后,使用350t履带吊辅助进行拆解。导管架陆地拆解的流程是:驳船将导管架运输到码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滚装上岸方法卸船,导管架放置到场地后,使用350t履带吊对导管架进行拆解。在陆地拆解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切割作业、吊装作业、结构失效、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

1.6平台拆除环境影响分析

平台拆除工程主要在海上进行作业,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如恶劣天气、气候条件、海况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在海上结构物拆除过程中,各作业船只及设备的排放物,结构物本身及平台各个系统的残留物也可能排入海洋,若对这些废弃物和残渣不加控制,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防止海洋环境遭受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对拆刘怀增,等:海洋石油平台拆除作业风险评估分析研究·301·除工程必须加以控制。海上平台拆除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能量释放;大气排放物;向海里和陆地上排污;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噪音、气味、视觉影响;废物、垃圾等。

1.7安全管理风险分析

海上拆除工程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的协同作业,而且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安全管理对于项目的顺利安全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安全管理包括HSE组织机构及职责、HSE管理要求(包括项目培训管理、安全会议、监督检查、过程文件控制、承包商管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等)、现场HSE管理方面的内容。

2渤海某平台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在渤海某平台的拆除作业风险分析中,清洗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46项,其中Ⅰ级风险21个,Ⅱ级风险16个,Ⅲ级风险9个,见图1;海管海缆弃置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73项,其中Ⅰ级风险21个,Ⅱ级风险23个,Ⅲ级风险29个,见图2;上部组块拆除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07项,其中Ⅰ级风险35个,Ⅱ级风险57个,Ⅲ级风险15项,见图3;导管架拆除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44项,其中Ⅰ级风险43个,Ⅱ级风险89个,Ⅲ级风险12个,见图4;陆地拆解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5项,其中Ⅰ级风险8个,Ⅱ级风险6个,Ⅲ级风险1个。

3对策措施

针对平台拆除作业过程中辨识出的主要风险,提出如下建议:(1)在平台拆除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人员的资质、相关设备、劳动防护用品及作业程序等进行严格检查,要求重点岗位人员应具有相关作业经验。交叉作业时明确各单位的工作界面及相应的职责,制定详细安全作业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执行。(2)清洗作业期间,应严格执行清洗作业程序,如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程序、进罐作业程序、作业许可证程序等;作业前检查确认清洗设备设施的状态,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作业人员佩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应急防护措施。(3)在上部组块和导管架拆除过程中,作业前应将气瓶放置在安全区域,防止落物对焊接气瓶造成伤害,导致可燃气体泄漏,严格执行动火程序。作业前进行作业安全分析,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检查设备设施是否完好,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进行现场警示隔离并派专人看护。(4)拖航前应对上部组块、导管架的重量和重心进行核准检查,并对拖轮和驳船进行检查确保运行状态良好;拖航过程中定期检查驳船上各物件的固定情况,严格执行预先制定的拖航程序文件,选择好的天气进行拖航作业,确保航道水深便于拖航,控制海上航行最佳速度。(5)陆地拆解前对上部组块工艺系统进行检测,确认满足施工要求,并严格执行拆解方案,作业前进行风险辨识,防止拆解过程中因残留油气而导致火灾爆炸、人员伤害等。(6)各项作业过程中,搭设脚手架及工作甲板时应严格执行高空作业许可制度,施工前检查紧固情况,施工过程使用隔离带,并有专人现场值班。在作业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气象的监测,密切监视海流、波浪等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气候窗进行作业,并在作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协调沟通,突遇恶劣海况及时中止作业。(7)作业前对施工的环保资源配置(船舶、人员、设备等)进行确认,确保其满足环保条件要求;作业期间,生活污水、固体垃圾等废弃物应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加强对船舶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燃料溢出、油气泄漏;严格按要求对海管海缆封堵,防止封堵不严发生泄漏;气体的排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尽量避免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影响海生物活动。

4结论

第2篇: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重大源;危险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对于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对于其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这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实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各建筑企业必须提高对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的能力,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引起事故类型概述

所谓的危险源就是在一个施工项目中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的因素,这些因素如果不能恰当的处理那么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危险事故。对于不同的施工地点以及施工类型,危险源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在目前的建筑业当中所能造成事故的危险源主要为图1所示的几种。

图1 施工过程中主要的事故类型

产生这些事故类型的危险源各不相同,不同的危险源所产生的不同的具体事故类型如表1所示。

序号 危险源易发事故类型 危险源主要诱因

1 高空坠落 在一些高空作业中保护措施不是特别规范,高空作业人员没有很好的安全保护措施,在交叉作业过程中,常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高空施工人员自身对安全存有侥幸心理。

2 触电 在施工过程中存于许多不规范的用电行为,譬如保护接地工作不规范,相关的配电线路不能按照要求进行排布,施工现场的一些用电装置不能达到相关使用标准,在线路的架设过程中,存有不合理因素等。

3 物体打击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戴安全帽,安全帽不合格;脚手架外侧密目网封闭不严;塔吊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4 火灾 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未按规定要求存放、保管、搬运、使用;在有明火作业时,动火监护措施不力,无消防器材或消防器材不足。

5 机械设备伤害 在机械设备进行相关的安装以及拆除工作时,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此项工作,相关的保护工作也做不到位;工人操作时违反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的各种限位、保护装置不全;机械设备定期检查措施不落实。

6 脚手架、模板支撑坍塌 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拆除以及搭设工作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的荷载量远超过设计中原定的荷载量。

7 深基坑坊塌 施工时超挖;在开挖过程中堆载高度不符合要求,在坑边1. Om范围内堆载,或在1. Om范围外堆载,;边坡未放坡或放坡坡度不符合规范雨季施工坑内排水措施未落实。

8 中毒 施工现场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当;坑内及地下作业时防护、通风措施不符合要求;食堂卫生制度不严格落实。

表1危险源引起的事故类型及危险源主要诱因

通过表1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不同的危险源可以引诱不同类型的事故的发生,不同的施工项目所存在的危险源也不相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仔细分析相关的潜在危险源,把它们给施工带来的伤害以及阻碍降到最低。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是目前建筑业必须要做的工作。

在2012到2013年间,以江苏省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共发生事故1328起,所产生施工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图2事故原因构成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施工事故都是由于危险源的管理不善造成的,这对建筑企业对于危险源的管理敲响了警钟。

三、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的具体步骤

1、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辨识

所谓的危险源辨识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在施工过程中所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利用科学的力量,把相对应的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其严重性进行分析,为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危险源的识别过程也是一个对危险源所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初步解决的过程,通过对其分析与研究,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的解决措施尽可能的制定出来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有些危险源在前期的施工中可能并不能完全的发现,因此建筑企业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能力是促进工程安全施工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科学性特别重要,只有使辨别过程尽可能的科学,才能最大限度的把施工项目的安全状况以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具体的展现出来。

(2)遵循共性原则,所谓的共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施工方在施工的各个工序中寻找共同点进而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的过程。在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基本的共性原则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出错的可能性,使识别的结果竟可能准确。

(3)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危险源并不是只会出现在某一个工序,它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因此在辨别危险源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系统的对其的危害性进行辨别,只有遵循了此原则才能够使辨别的结果更加与实际施工过程相贴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危险源在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危害。

(4)遵循特性原则,在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施工地的具体条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切不可生搬硬套其他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分析过程,通过对其特性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危险源清单。

2、对施工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

在进行危险源的安全评价中,要从施工地点的具体条件出发,积极做好前期资料搜集的工作,促进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的效率。

一般状况下,安全评价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危险源所存在的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就是对那些已经辨别的危险源进行发生概率的计算,再次就是对这些危险源所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相关影响的分析,最后就是对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系数的评估。通过对危险源的安全评估得出是否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改变施工过程的风险水平。危险源的安全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譬如故障模式法、初步危险总结法、工作危险总结法以及概率风险法等。在选择相关方法时,要以施工的具体情况为基础,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完成对危险源的安全评价工作。在完成此项工作之后要及时的把相关资料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审核与批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下一步工作。在资料上报后,相关的部门应该结合原有的危险源清单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认定,并让直接负责人对其签名。在安全评价过程中,虽然要考虑工程的特性,但是也不能只考虑其特性,要尽量安全风险的等级控制在合适的范围,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

四、加强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安全和技术教育。

由于现在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施工人员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就目前建筑行业来看,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达不到一定要求,这些低素质的施工人员往往没有接触系统的培训,对于危险源的理解很片面,这就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其不能及时的发现危险源以及对相关危险源做出正确的处理,这对整个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有着一定影响。因此如果想加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就必须把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专业性能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对于施工人员的施工资质进行定期审核,让施工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危险源所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影响,尽可能的让施工人员掌握相关安全事故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把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2、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建筑企业应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把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尽可能的清除掉,对于那些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重大危险源更应该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把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违规操作的人员应该对其进行惩罚,把各种不安全因素遏制在萌芽阶段,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

3、把安全责任制落实好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企业应该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的安全都有具体人负责,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无人解决或者相互推脱的现象出现。如果安全问题不被及时解决那么必定会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安全责任制的实施,对于整个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施工过程中,维护安全的职责应该被分至每个施工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安全施工的思想氛围,才能够让施工人员从意识上真正的去接受安全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安全检查过程中,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做好记录与监督工作,尽可能的减少现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要从整体上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重大危险源管理对整个工程的进行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以系统的眼光对施工过程进行伟大危险源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功效尽可能的发挥出来,促进工程的安全实施。

五、案例分析

以江苏苏州心怡小区的建设作为例子,对在建筑施工工程中所存有的危险源进行分析,从而使危险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心怡小区的建设过程中,最先进行的就是房屋的建筑工作,在这项工作的进行中危险源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譬如在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工程的进行就存在者许多危险源,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那么一定会造成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房屋建筑工程完成后,就是对房屋部件的安装工程,虽然这项分工程的危险源的个数远远小于建筑工程,但是也不能对此掉以轻心。最后就是房屋的装饰工程,在这想工程中也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从而促进整个工程的进行。

通过对心怡小区整个建设工程的勘测与分析,发现许多子工程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下面就心怡小区施工过程中子工程存有的危险源进行一定分析。脚手架工程,这类工程的主要是在搭设、使用、拆除建筑中使用,普遍存在于多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工作人员存有高空坠落的风险,是建筑施工工程中比较大的危险源;混凝土模板工程,长泳衣工具式模板、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承重支撑体系等,普遍存在于多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在此项工作的进行中要充分考虑模板倒塌的可能性;基坑边坡与支护及地下水处理工程,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常用此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最大的危险源就是基坑塌陷以及地下水回冒等;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它多用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在它起重吊装、起重机械安装、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等都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除了子工程的施工过程存在危险源外,施工的环境以及施工现场的状况也都存有一定的危险源。像施工周围人口比较密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什么意外,那么它的危害性将是巨大的,除此之外施工现场一些施工设备如果不能定期进行检修与维护,那么在其运作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风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危险源是很多的,为了更好的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

六、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实现安全施工的目标,建筑企业必须把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的管理工作提到工作日程上去,充分了解危险源管理的相关步骤以及措施,为危险源管理工作的进行创造条件。在对危险源安全评估后,对于那些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高危险源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 ]和城乡建设部,《现场施工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研究》[?!]。2008年科学技术项目

[2]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6

[3]世蓉等,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4]Baccarini D.Archerb R The Risk Ranking of ProjectsMethodology 2001(19)

第3篇: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控制

建筑工程体量、高度、跨度越来越大,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生产条件恶劣,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辨识,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方法,对于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从职业安全健康的角度看,建筑施工企业有更明显地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特点。

1、组织结构方面的特点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是固定的,即常设的,而从事施工活动的项目经理部则是变动的,即非常设的。这种变化表现在组织结构不同,规模不同,人员不同等各个方面。

2、施工活动的特点

施工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露天进行,直接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界因素的影响;②在大范围内分散进行施工活动,控制难度较大;③施工的季节性强;④人员的流动性大。

3、施工现场的特点

施工现场设施是临时的,而且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难度很大。

二、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指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提升架等)、模板和支撑、人工挖孔桩、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

(2)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拆除、运行过程中,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坍塌、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3)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

(4)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

(5)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

(6)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

(7)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等。

(8)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等。

2、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周围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塌陷、爆炸与火灾等。

(2)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

(3)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砸死砸伤人员等。

(4)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操作、防护等原因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

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1、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

2、物的不安全因素

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四、危险源控制方法措施

1、危险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控制措施:

(1)安装、拆卸龙门吊架、吊机等起重设备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时,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并在施工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2)在高处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拴好安全网。

(4)高出作业点下方不得有人逗留,工作中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和材料。

(5)严禁用绳索、软线、链条等代替安全带。

(6)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7)大雨和五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缆索吊装及大型构件起重吊装等作业。

(8)高处作业人员和挖孔桩人员严禁穿硬底鞋。

2、危险源:坍塌

控制措施:

(1)桥墩挖孔桩护壁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才允许继续挖孔。

(2)开挖沟槽深度超过2米时,必须围拦防护和密布安全网封挡。

(3)钻孔桩内泥浆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配置泥浆稠度。

(4)洞内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

(5)响炮后30分钟,才橇危石,其他人员才能进入现场施工。

3、危险源:触电

控制措施:

(1)施工所用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凡有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易发生电击的危险区,都要设围栏、护网、箱、闸等屏护栏设施。

(2)施工用电的线路及设备,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安装设置,并符合供电部门的规定。

(3)严禁将电线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管、扒钉等金属件上。

(4)手持电动工具应由专人管理,手柄绝缘良好,凡不符合要求的机具严禁使用。

(5)变、配电室严禁使用易燃的材料建筑,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水、漏、盗、防小动物窜入及通风良好的要求;在采用外来电源和自备发电机两个电源交替使用时,必须安设能防止两个电源的连锁装置。

(6)施工现场工程和生活用电要统一规范,布局合理,并保持接地装置可靠。

(7)电焊机必须接地,电焊机用毕必须切断电源。

(8)装接与撤除接地线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和设监护人。

(9)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线上,严禁设自动重合闸,手动合闸时必须与洞内值班人员联系。

4、危险源:窒息

控制措施:

(1)挖孔桩超过六米时必须安设通风设施(鼓风机)。

(2)孔内照明要清晰。

(3)孔外要做好窒息应急措施。

5、危险源:火灾

监控措施:

(1)认真做好防火知识教育,提高干部、员工、临时工的防火意识。

(2)春秋两季防火为重中之重,必须定人、定位。

(3)森林防火野外施工不用火,个人出门不带火,野外不吸烟。

6、危险源: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

(1)吊车工、指挥人员要了解起重机械性能。

(2)起吊时必须专人指挥。

(3)起重工持证上岗。

(4)具体起重控制措施见《施工安全生产规定实施细则》

7、危险源:爆炸

控制措施:

(1)氧气瓶乙炔瓶倾斜放置,间隔5m。

(2)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暴晒,气管不能混用。

4 结论

施工企业的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企业应该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科学合理化、标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卢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9):46-51

第4篇: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 电力建设 重大危险源 辨识 防治

0.引言

为了减少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并同工程施工安全活动相结合,对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及实施防治工作,不仅是构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预警机制,以及实施电力建设施工应急救援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

1.相关术语的解释

为了方便在文中进行阐述与讨论,现同工程施工实际相结合,提出如下相关术语的表达。①施工安全事故。易言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诸如,火灾、坍塌、爆炸、触电甚至坠落等等,这些危害程度要根据国家建设部相关的重大事故管理规定进行划分。②施工场所。即工程的施工现场,包括架设电力线路,安装变电,建立电力线路杆塔等。③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所参与的各方主体要在他们安全责任范围之内采取各种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以及周围社区居民的人身健康的措施,进行项目的施工,它是一种管理活动,避免施工财产和公共利益的损失,加强施工的安全性。④施工安全危险源。因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不安全现象的发生,例如,施工现场由于施工设备的损坏或其他潜在不安全因素等造成的人员伤亡。⑤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施工活动现场不仅有危险源,在施工现场附近的居住社区同样存在危险源。导致危险的成因诸多,其主要有在施工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同施工要求不一致的活动。进行安全管理,我们首要做的工作是通过科学的与规范的手段对施工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从根本上识别危险源,发现其成因,这样才可以合理/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⑥不符合。任何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害、财产物质损坏或环境破坏的违背技术标准、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

2.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鉴于电力建设工程具有复杂性以及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并且由于利益的驱使,使得有关方忽视安全意识,电力施工中重大危险源的存在便具备客观性。按照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工伤事故中,电力建设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排名第八,尤其是在电力线路建设中,因为存在较多的交叉跨越物以及属于高空作业范畴,更有相对大的事故发生率。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以及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相关原理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不仅是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刻不容缓的工作,更是电力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性工作。

3.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和成因

在电力建设施工中,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施工现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二是施工场所附近的重大危险源。

3.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3.1.1人工挖孔桩(井)、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重大危险源。

3.1.2存在于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重大危险源。

①由于 接地保护、绝缘、一机一闸等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一致,或者在人员施工时,由于冲击钻孔和金属的切割以及焊接等,从而导致的火灾、触电事故的产生。②在对人工挖孔和隧道凿进等进行爆破工作时,或在工程拆除的过程中,由于操作的不规范,以及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的伤亡等事故。③包括爬架和落地架等在内的脚手架,物料提升机,人工挖孔桩,起重塔吊以及在电力施工时安装电梯,或者临时围墙、局部结构工程导致的倒塌等意外事故。④在诸如跨越通讯线路、河流及电力线路等一些交叉跨越的施工中,尤其是交叉跨越电力线路施工,难免会产生意外事故。⑤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⑥诸如高空作业和临边作业等,这些作业的高度都在两米以上,由于安全防范设备不达标或者因为施工人员的疏心大意等原因导致失稳、踏空以及滑到等事故的出现。

3.1.3电力建设施工时,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不善,或者使用不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从而致使的施工人员中毒,以及施工场所的火灾事故,另外,由于施工工地的饮食不符合卫生标准,导致的群体性疾病,甚至中毒等意外。

3.2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这类 重大危险源的存在因素主要与电力建设施工项目所通过的地段、施工装置、交叉跨越物以及工程项目的类型有关系。

①对项目的大型管沟、深基坑等的施工,如果在居民社区或紧邻街道,很可能由于支护的失稳,造成倒塌,从而损坏了施工现场,这通常会造成附近建筑的坍塌,地面的坍陷,以及由此产生的火灾、触电等事故。②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③在对人工挖孔和隧道凿进等进行爆破工作时,或在工程拆除的过程中,由于操作的不规范,以及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施工工地附近的建筑设施倒塌,造成人员的伤亡等事故的出现。

4.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防治

①制订和实施对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促使企业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长效机制。②要增强与健全电力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当前,电力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在设置方面不够完善,没有充足的专门人员,也没有专项开办经费、监理费,并且施工公司没有进行安全施工的措施费,此些不足都体现了电力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很难正常地开展工作。③在我国当前法律法规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电力施工安全制度体系――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尽快出台实施细则,从而进行依法生产施工。④采用先进电子监控技术和监测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现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及部位监控。⑤对电力建设安全技术进行完善,并制定相关的政策。1)要定期地摒弃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落后技术与工艺,不断采用新技术,对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进行适当地提高。2)要加大相关的管理部门对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设备费、安全措施费为专项费用。进而增强电力施工安全技术和管理的水平,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⑥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⑦建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对电力建设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应登记对施工项目安全性不利的重大危险源,对其的登记应涵盖危险源类别、可能造成的危害、工程名称以及主要措施等。⑧落实《安全生产法》,做好电力建设安全责任制,进而对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进行有效地开展。

5.结束语

在电力建设施工安全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中,应本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以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原则,基于此,我们应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相关原理以及《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意识到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应正确地应用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对已明确的重大危险源要及时地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手段,从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第5篇: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结合工程施工实际,辨识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和实施防治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完善和提高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预警机制,实施电力建设施工应急救援的重要内容。现就电力建设施工安全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方针,开展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进行初步的探讨。

2 文中相关术语

为了便于展开文中叙述的讨论,结合工程施工安全活动,特提出以下相关术语的表达:

2.1 施工场所:变电站房屋建筑、变电安装、电力线路基础施工、电力线路杆塔组立、电力线路架设、配网等工程的施工现场。

2.2 施工安全危险源:由于建造施工活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社区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2.3 施工安全事故:施工活动中发生坍塌、坠落、触电(击)、物体打击、火灾、爆炸、中毒等意外,造成现场人员或居民伤亡或财产损失、环境污染意外;其危害程度按照建设部有关重大事故管理规定划分。

2.4 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也存在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周围社区。其形成原因,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不符合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人、物、环、管)。安全管理首先要求我们采用科学的和规范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只有充分辨识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其原因,才能有效监控事故(危害)的发生。

2.5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参与工程建设活动各方主体,在其各自安全责任范围对项目施工采取一切保护劳动者和居民安全健康,防止公共公众利益、财产损失和推进安全施工的管理活动。

2.6 不符合:任何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害、财产物质损坏或环境破坏的违背技术标准、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

3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电力建设活动的复杂专业特性和不安全因素的客观现实,加之有关方利益驱使或安全意识淡薄等,造成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客观存在。根据有关资料反映,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占全国工伤事故的第八位。特别是在电力线路施工中,由于交通运输、高空作业、交叉跨越物多等原因,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笔者试图从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设施、机械和物质及其影响范围考虑,以组织的(宏观)为主和技术的(微观)相结合方法,对电力建设施工有关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

4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4.1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初步可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周围环境重大危险源两类,其意外危害发生后,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重大物质损失。

4.2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对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一个施工项目是一个重大危险源;对施工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4.2.1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等)、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2)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5)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6)交叉跨越施工,如跨越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公路、河流等,特别是交叉跨越电力线路施工。

4.2.2 人工挖孔桩(井)、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重大危险源。

4.2.3 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4.3 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周围,主要与工程项目所经过地段、交叉跨越物、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对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从可能危害施工人员的重要角度来看,一个施工项目应当确定为一个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监控。

4.3.1 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项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电力设施的坍塌、坍陷、触电与火灾等意外。

4.3.2 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4.3.3 电力线路施工或高度大于2m的高空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造成外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打击人员等意外。

4.3.4 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发生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意外。

5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固有危险分析,建筑施工风险来源可归纳为:高处作业、地基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与成品材料、其它物质等六方面;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应把电力建设施工固有风险和工程项目地处环境相结合,进行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登记。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事故)形成主要有以下类型:触电、高处坠落、坍塌、倒塌、火灾、爆炸等。

6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防治

6.1 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建设施工安全行业规章、制度体系,出台配套的和全社会、主要专业门类齐全的实施细则,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6.2 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有效开展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

6.3 应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目前系统内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设置薄弱、人员配备不足、无专项开办经费。如监理无安全监理费,施工单位无安全施工措施费,这些都反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开展工作的实际困境。

6.4 制订和完善电力建设安全技术政策:一方面应加强系统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保证施工设备及安全措施费为非竟价费用、而是专项费用;另一方面应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采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建设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风险。

6.5 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

6.6 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对可能影响系统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地段)、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工作)。

6.7 采用先进电子监控技术和监测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现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及部位监控。

第6篇: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关键字:建设工程施工; 危险源辨识;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建设工程施工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这些促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加重视对建设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以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一、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危险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风险和现场环境影响,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目标。而危险源与环境因素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因此危险源与环境因素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危险源的分类

1.按引起的事故类型分类

根据《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86),将危险源及危险源造成的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碰伤等伤害,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

(3)机械伤害,包括绞、碾、碰、割、戳等;

(4)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5)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包括从脚手架、屋顶上坠落以及从平地坠入地坑等;

(10)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石方倒塌等;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

(15)瓦斯爆炸,包括煤尘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爆炸、炉膛、钢水包爆炸等;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野兽咬伤等

2.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囚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等4类。

(1)物理性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其他物理性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物质;

3)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异常;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五大伤害”事故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所附的“条文说明”中将建筑施工安全危害分为七大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倒塌、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根据全国伤亡事故统计,其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事故、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等五种事故为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6.6%以上,称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五大伤害”。

(1)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高处坠落的主要类型有:

1)因被踩踏材料材质强度不够,突然断裂;

2)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稳或操作失误被物体碰撞坠落等。

(2)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施工过程中的砖石块、工具、材料、零部件等在高空下落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以及崩块、锤击、滚石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的主要类型有:

1)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从高处掉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2)人为乱扔废物、杂物对人体的伤害;

3)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对人体的伤害;

(3)触电事故

因触电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即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1)电线、电缆破损导致漏电造成的人体伤害;

2)电动设备漏电造成的人体伤害;

3)起重机部件等触碰高压电线造成的人体伤害;

(4)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机械伤害的主要类型有:

1)钢筋加工机械对人体的绞、挤压、拖带、灼伤等伤害;

2)木工加工机械对人体的刨、削、锯、钻等伤害;

3)卷扬机、搅拌机对人体的绞、挤压、拖带、碰撞等伤害

(5)坍塌

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的破坏成因,结构稳定失衡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

坍塌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1)土石方坍塌;

2)模板坍塌;

3)脚手架坍塌;

4)拆除工程的坍塌;

二、建设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

(一)建设工程施工实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作为工程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好建设项目,首先要应对好建设项目中的各类风险,分析、预测项目发展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施工安全风险的预测

建筑施工安全是建设项目永恒的生命线。追溯事故成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简述

1.施工前期

(1)确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组建机构,落实职责。

(2)制定相应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等文件。

(3)明确危险源,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2.施工中期

(1)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勘测、测量、测试等工作。

(2)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3.施工后期及收尾工作

(1)组织员工进行工作总结,及时更正施工中所产生的错误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对施工当中造成的安全隐患予以修复,更新。

(四)施工风险防范

1.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施工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落实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实行风险事故责任制度,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2.优化施工方案

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确保安全的目的。也可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相互比较,从中择优选择。

3.提高思想高度

通过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使施工管理人员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责任感、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

三、结语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和各类风险,关系复杂。系统地对危险源进行认知,运用风险管理方法,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施工中常见的风险,提高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采用正确的风险预测、有效的风险防范,可以控制各种隐患、预测施工风险、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第7篇: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防护;风险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112-01

一、引言

要做好施工项目生产安全防护工作,必须对管理项目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属于防护措施引起的危险进行归类。分析:哪一类的危险属于防护错漏、缺少、或者不规范造成,且有针对性地逐项制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二、危险源

根据施工经验结合相关法规、现行施工安全规范,施工项目主要安全风险主要描述如下: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情况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的因素。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同属于危险源。危险源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根据危险源在安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理,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

1、第一类危险源: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害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此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一般来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险物质越多,则其潜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也就越大。

2、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该类危险源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为失误和管理缺陷等几个方面。 |

3、 险源与事故: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时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三、施工安全常见危险及可能存在事故分析和技术方案硬性要求

1、危险源的类型:为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可以把危险源按工作活动的专业进行分类,如机械类、电器类、辐射类、高坠类、火灾类和爆炸类等。

2、常见可能发生较大事故分析:

基础工程:基坑塌方、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主体结构工程:模板工程倒塌;脚手架高空坠落;临边、洞口、电梯井、管道井等高空坠落;高空作业及物体打击事故。

3、方案指导,技术现行

施工事故往往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有关,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施工安全防护是否有技术保障,是否符合项目实际,是否监督落实等等,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成败。因此,涉及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程序必须严格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执行,编制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专项方案指导施工作业。

四、主体结构施工常规安全防护措施

1、防基坑坍塌事故措施

基础施工前应具备完整的设计方案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对现场和邻近区域内的地表排水系统、地下管网分布及邻近建筑物进行调查,应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周边环境确定支护方案。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或虽未超过3米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开挖、降水过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支护、开挖、降水过程;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物安全的基坑(槽)支护、土方开挖、降水过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1)开挖槽、坑、沟深度超过1.5米,应根据土质和深度情况按规定放坡或加设可靠支撑,并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梯。

(2)开挖深度超过2米,必须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技术规范》(JGJ80),在基坑临边处用直径48毫米脚手管设立1.2m~1.5m高度两道护身临边防护栏杆,使用密目安全网封闭。

(3)槽、坑、沟边1米范围以内不得堆土放料,停置机具;作业人员按设置的上下专用坡道或爬梯进入,爬梯(马道)两侧应用密目安全网封闭,底部设不小于15挡脚板。

2、防模板倒塌事故措施

模板工程施工的设计和材质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制定专项方案,按要求审核、审批。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膜、爬模、飞模);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米及以上;跨度18米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线荷载20KG及以上)的模板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后按相关规定实施。

(1)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有设计计算书,结合施工工艺和季节施工的特点(冬季保温措施等) 制定安全和防火措施。

(2)模板安装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程序进行,严禁任意改动。

(3)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有临时固定设施,严防模板倾覆。

(4)模板上物料及设备应合理分散设置,不得造成荷载集中。

(5)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

(6)模板拆除应按区域逐块进行,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实施。

(7)悬空作业处应有可靠的作业面,支拆 3米以上高度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工作台;不准站在拉杆、支撑杆等物件和在梁底模上行走操作。

(8)高处、复杂的结构模板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9)混凝土墙体,平面上有预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随时做孔洞防护。

(10)拆模作业间隙,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掉落、倒塌伤人。

3、临边、洞口、电梯井、管道井等防止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发生措施

(1)1.5米×1.5米以下的孔洞,应预埋长钢筋网或加固定盖板,1.5米×1.5米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1.2米高),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结构施工中伸缩缝和后浇带处须加固定盖板防护。

(2)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5米高的工具式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层(不大于10米)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应封闭严密,竖立管道间和管道竖井必须设置不低于1.5米高的防护栏,并用密目安全网封闭,结构施工中电梯井和管道竖井,严禁做垂直运输通道和垃圾通道。

(3)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应支设首层安全网,每隔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4)阳台栏板应随层安装,不能随层安装的必须设两道防护栏杆。

(5)建筑物楼层邻边四周,未砌筑安装维护结构时,必须绑两道护身栏或立挂安全网如一道护身栏。

(6)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必须符合 GB6909-1997国家标准,施工单位在采购安全网时,要使用中建一局集团认定厂家生产的产品,并经安全管理部门验收。

(7)无论采用何种外脚手架,凡高度在4米以上的建筑物首层四周必须支搭3米宽的水平安全网(高层建筑支搭6米宽双层网),网底距接触面不得小于3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每隔四层还应固定一道3 米宽的水平安全网,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

(8)高处作业所用的物料不得置放在临边和洞口附近,也不可妨碍通行和装卸。拆卸下的物料、废料等要随时清理并及时运走。 传递物料不得抛掷,施工作业现场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必须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9)在施工程出入口应搭设宽于出入通道两侧各1米的防护棚,棚顶应满铺不小于5厘米厚的脚手板(高层要搭设两层,间隔不小于500mm)。

第8篇: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本文就我国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识别及风险评价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安全 建设工程 危险源

鉴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影响因素诸多,危险源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复杂,传统的“经验控制型”及“过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及管理的需要。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建筑企业的形象,提高综合效益,为政府提供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宏观控制手段,为施工企业提供了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对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1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的概念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2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危险源的分析

2.1 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是安全事故的根源,危险源辨识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就是辨识或确认危险源。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危险源的辨识,从施工项目、工程类别、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材料、机械设备、气候、环境、施工管理及相互影响和作用入手,观察、分析并研究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掌握各种危险因素被激发的可能性,对危险性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认识各类危险的出险可能程度及危害,识别各类重大危险源。

建设工程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以下内容:辨识材料、能源、运输、生产装置、设备安装、建设对象、自然环境、人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危险;辨识各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可能对其他系统的危害及其它系统发生事故时对本系统的危害;辨识由于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火灾、爆炸等单危险源造成的危害;辨识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雷电等对系统的危害以及由此诱发事故的可能性;辨识重大危险源被激发酿成事故后,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程度及其概率;辨识生产系统在设计和施工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安全屏蔽、警报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辨识系统的结构、布局是否满足检修、维护的要求,测试作业对操作空间、通道等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辨识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操作条件对防止人为失误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等。列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实事求是地设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2.2 危险源导致的事故风险评价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和确认之后,就应进行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评价工作。基于危险源的事故风险评价,需要系统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通常事故风险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原因;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事故的影响范围;进行事故风险评价与分析,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与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将事故风险评价的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调整风险水平。

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初步危险分析法(AH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FMA)、故障树分析法(FT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概率风险分析法(PHA)及环境评价中的作业流程法(APJP)。对建设工程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可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及概率风险分析法。根据上述方法,确定风险值(常用R代表风险值,L代表可能性,S代表严重程度,R=L×S),按照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进行分级。

2.3 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构建施工项目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制度及应急救援体系,对每一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对于给定的地域、施工项目以及施工条件的建设工程,应能确定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性质、分布、规模、事故关联和后果,提出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控制危险源的技术对策

3.1 运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

首先,通过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计算工作单元中各个工序的浮动时间,通过浮动时间的调整来均衡协调单位时间内的各类资源数量,避免某些时间段内资源使用过于集中,导致危险性值骤增,系统危险性加大;其次,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危险性值超过容许范围的工序,对这些工序引入专门的前导安全防护工序,或者对该工序进行拆分,突出工艺防护的部分作为前导工序,从而引入安全防护工序或通过增加安全防护资源,起到降低系统危险性值的目的;另外,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进行危险预警;最后通过技术措施或组织措施,对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改进,从源头来控制风险,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或消除危险源。

3.2 运用工艺技术降低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危险性

运用恰当的工艺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施工项目危险源。在施工项目中,工艺技术还体现在恰当的工艺组合和必要的组织间歇时间。工艺组合通常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形式,将某些在工艺上和组织上有紧密联系的施工过程,归并为一个有机的集合。这些集合内的几个施工过程在时间上、空间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搭接起来,自成一体,与其他工艺组合相对独立,一般是一个工艺组合中的大部分施工过程或全部施工过程完成之后,另一个工艺组合才能开始。同时,完成一个工艺组合通常需要交给一个有机搭配形成的专业作业队,甚至是专业施工企业来完成。对工作单元的确定,需要和工艺组合的分析和划分结合,特别是工作班组的综合危险性评价中,一个合理工艺组合及一个相匹配的专业施工班组将极大地降低工作单元的综合危险性。

施工项目的资源自然特性和技术工艺特点决定了一些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认识这些规律并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出现危险隐患。如基础混凝土浇捣以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才能继续后道工序,墙基础的砌筑,门窗底漆涂刷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干燥时间,才能涂刷面漆等等,这些由工艺原因引起的等待时间,称为工艺间歇时间。这些工艺间歇时间的确定和改变,必须在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其进行任意的缩短或延长工艺间歇时间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使得系统的危险性增加。建立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

第9篇:拆除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一、目前安全管理现状

1.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制度较为健全,但制度执行不够强

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相继出台,旨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但部分企业在对制度的落实上存一定的差距,未能严格按制度执行。以建筑起重机械为例,建设部先后出台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管理办法》,我区相继出台了起重机械产权登记和起重机械从安装、使用、拆除三步走的强制措施,并在安拆前由安装单位对使用单位实时告知制度,但检查中仍发现无资质安装拆卸、未检测擅自使用、三步走告知登记程序流于形式等现象。

2.危险性较大工程危险源已明确,但企业对危险源辩识分析能力较差

建质(2009)87号文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工地现场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一个明确的界定。我区及时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各企业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判定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各企业对工地现场存在危险性较大工程的辩识与分析能力较差,未能预先辩识与分析,往往是实施过程中才得以发现,其结果是施工的准备不足,给工地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也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

3.危险性较大工程方案的编制、论证较为严密,但实施过程中刚性落实有待提高

目前我区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基本上有较完善的施工方案,方案经过层层审批和论证都较为合理,但在实施中由于缺少与施工人员交底沟通,以及部施工者往往凭经验、习惯施工,使方案成为摆设,给施工安全埋下较大隐患。

4.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程序较严谨,但实施过程中疏于管理,程序形同虚设

我区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实施从辨识、审批、旁站、验收等有较为完善的程序和管理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企业人员缺少责任心,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责任未落实,缺少危险性较大工程预控台账,出现记录造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使严谨程序成为虚设。

二、做好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全面做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准确及时地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危险因素的确定一般考虑因素有:一是容易发生重大人身、设备、爆破、洪水、塌方、高边坡、滑坡危害等;二是作业环境不良,事故发生率高;三是具有一定的事故频率和严重度、作业密度高和潜在危险性大。

三、施工安全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

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四、施工安全控制具体措施

1.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3.组织措施。监理健全监理组织,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监理部设定安全文明生产安全文明负责人,常抓不懈;编制本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细则;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文明安全生产的意识。

4.经济措施。制定安全公约,明确要求、责任,明确奖惩规定。开工前监理组织业主、施工各方召开会议,制定“本工程安全文明管理规定”,提出具体的文明工地的要求,要求应具体,切和实际,不搞花架子。并制定具体的奖惩条款,对违反安全作业规定的行为的奖惩应具有具体的奖惩数额;组织联合检查组,定期(每月至少两次)对工地检查,有违规者严格执行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