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定义精选(九篇)

环境艺术设计定义

第1篇: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 艺术设计 空间分布 时空综合性 情感性

前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是人类周围的状况,是人周围存在的大大小小的物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则是环境的艺术设计,指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内,充分利用艺术手段,把环境空间包装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气氛和艺术意境艺术作品。环境艺术的内容,大多是以空间的存在形式呈现出来的,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了建筑学、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甚至于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本文将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分布阐述看法。

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美国环境艺术学家理查德・多伯指出:“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范围更巨大,比规划的意义更综合广泛,比工程技术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用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又被称为环境设计,是为了让人民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的行为。理查德・多伯的定义环境艺术发展至今最为权威的定义,定义准确的知名了环境艺术的特点,即具有广泛的范围和悠久的历史,同时,艺术设计还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具有科学特征、技术特征和工程特征。理查德・多伯指明,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环境艺术早已超越了任何一门传统艺术。环境艺术将多门类学科结合起来,将多门类造型艺术并存起来,是传统建筑、园林、雕塑等老学科与广告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新学科多层次地有机结合,一起达到创造具有艺术氛围和艺术意境的整体空间的目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在于对人民所处的生活空间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使其适应人的生存,有益于认得活动,使人在艺术氛围中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帮助自然环境实现生态化、社会环境实现艺术化、人工环境实现和谐化,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更应该重视环境艺术设计,让它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

环境技术设计必须重视整体意识,应该整体意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注重整体意识的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也必须发展个性风格,因为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之源。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的艺术设计不同,它不仅与艺术相关,还与工程技术有密切联系。环境艺术的设计制作要依靠建筑材料,装修构造技术等技术支撑,加以艺术的表现手法完成。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的艺术设计不同,它不仅与人工相关,还依赖于自然环境。环境艺术必须以以自然环境为前提,用艺术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和人工改造,从而达到自然与数以的完美结合。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的艺术设计不同,它不仅是物景体现,更是人文体现。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考虑自然条件,更应该考虑其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将民俗民风、乡土文化、历史传说、居民精神与物质环境有机结合、相互融合,达到完美统一。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意识

空间与实体是环境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目的在于打造人们所需要的空间环境。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必须重视空间意识。

1、 时空综合性

在艺术中,专业的分类基于空间和时间,分为时间艺术类型、静态的空间艺术类型和动态的艺术类型。空间和时间在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物理的科研发展,认为越来越重视时间与空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环境艺术设计由庞大复杂的真实物体组成,需要长期观赏和审美,这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运动观赏性,也就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艺术结构加入了时间因素,时间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新课题。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与生俱来的时空综合性,它不像绘画、雕塑等艺术类型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以造型艺术来表现空间,同时,吸收表演艺术来驾驭时间,最后,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层的时空综合性,让观赏者可以沿着一定的路线来感悟和审美。

2、 空间固定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建立于地面上,存在于一个不能移动的空间中,受制于周边多种因素,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固定性。绘画、雕塑等工艺美术作品,都可以随意搬运,在任何地方展出,人们可以在很多地方实现审美目标。唯有环境艺术设计是不能搬运的,它要求前来参观、观赏的人们必须来到作品所在地,才能达到审美目标。

固定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独有特征,是区别它与其他造型艺术的关键。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建筑、街道、公园、一草一木都根植于热定空间,依赖于周围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能随意搬运、不能切断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固定性。

3、 空间情感型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同时,也是人的情感性活动。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利用空间语言符号表达文化的形式,需要社会与自我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人的审美创造活动,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情感性。

空间依赖于人的感知而存在,人的感知总是会影响人民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所以,情感可以赋予空间生命力。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注重情感效应,利用移情效应和情思效应,让环境包含丰富的情感,具有改变人的情感、情绪的作用,创造独有情感的建筑空间。

情感是设计之本。最能打动人心的空间往往是情感空间,最能给人以启发的空间往往也是情感空间,只有情感空间才能创造富有生气的氛围。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指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内,充分利用艺术手段,把环境空间包装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气氛和艺术意境艺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不同,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在注重整体意识的基础上,发展个性风格。

环境艺术设计,以空间为基础,环境艺术的内容,大以空间形式存在。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我们应该注重空间意识,重视时空综合性、空间固定性和空间情感性,帮助环境艺术设计完成达到审美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瑞君,共生的环境艺术[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7(01)

[2]顾孟潮,走向环境艺术[J],南方建筑,2002年(03)期

第2篇: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价值取向目标实践主体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1.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2.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3.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4.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广义上讲,景观艺术设计同样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范畴。艺术设计是由多个与艺术有关的设计学科所组成的学科群,它涵盖了当今所有与艺术有关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等。景观艺术设计就艺术本体而言,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是按照艺术设计学科规律而运行的。但是,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的设计门类,因此,它有着明晰的景观学特征,景观学的学科内涵决定了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景观艺术设计在具备了艺术设计学科特质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将景观学系统中的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作为学科环境系统的基础,将生计之中,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从某些方面讲景观艺术设计也可以称为生态景观的艺术设计。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目标是景观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思潮的流变,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存状况的担忧,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矛盾所激发的环境形态的演变结果。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帮助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拓宽研究范畴的同时,也使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丰富,在生态为先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新确定健康的生存观,逐渐认识到生命与美的相互依存性,健康的生命是美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观艺术的必要支持系统。逐渐确立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为目标的生态景观艺术之美,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景观视觉空间形式之外崭新的美学标准。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外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元素、直观与精神、情感与理性等多层面的生命体验与创造,当代景观艺术之美实质上,在包含艺术设计所拥有的艺术性、实用性、多元性、创新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融入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它是一种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景观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态系统的秩序之美,生态要素的多元丰富、生态结构的有序运行成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表现与再现的对象,成为超越外表形式,区别于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审美要求。

另外,生态价值取向也改变着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评价标准。对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考察不仅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对景观空间系统内在品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景观功能、人文、效率、生态等多种价值的平衡。除了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艺术性之外,景观的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对活动行为的支持程度等都成为新的景观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特别是景观生态现状的健康程度、生态景观的安全性等评价标准的引入都使景观艺术设计有了更新的评价标准,并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支持。

四、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上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纵观景观学科的实践范围,不难看出景观学科涉及到自然生态、城市环境、人文社会的全部内容,包含着从宏观景观到微观景观的各个层面。可将其归纳为宏观层面——景观策划;中观层面——景观规划;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1.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2.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3.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建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以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通过以上景观学科实践范围分层及各层次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主要体现在景观学科的微观层面的内容上。它主要应包括: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针对建筑环境、庭院环境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园、园林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景观的改造与更新设计等。

当然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层次相融的关系体,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不可能截然分开,尤其是中观和微观景观有着交叉联系,直接作用于景观艺术空间内容的生成。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较清楚地说明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范围。

结语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它已经成为当今设定该专业培养方向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郑曙旸.景观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第3篇: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二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一)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二)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三)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四)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二)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三)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第4篇: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关键词】人居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异同

0.前言

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指导建设方针是:经济、实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注意美观。这也是建筑教育所遵循的方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满足仅仅是经济和实用的要求。这时美学从工程学科的附属物中逐渐的脱离,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艺术学作为美学的重要分支在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也就呼之欲出。

1.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1.1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在谈到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由来有两位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张绮曼和郑曙旸。张绮曼被誉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军人物,她是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公派出国留学日本第一人。而郑曙旸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他认为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概念的提出与日本环境艺术不无关系。

回顾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室内装饰到建筑装饰,再由室内设计到环境艺术,以至于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称呼的传开,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称呼争议是很大的,直至现在也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说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是向更大更广的方向发展,可为什么在一步步扩大发展的过程中“设计”却没有多少呢?直到现在许多的环艺毕业生仍然是做“装饰”而多过于设计。

1.2 人居环境设计大学科的由来与发展

提出人居环境这个学科群的概念的人是中国设计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吴良镛院士。人居环境学科的由来,从100年前城市规划学的先驱酝酿“ 田园城市理论” 与“ 区域观念” 起,1987年2月在“建筑学的未来”会议上,吴良镛院士正式提出“广义建筑学”。然而伴随着认识的深入,吴良镛院士逐渐理解到不能仅囿于一个学科而应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学科发展,因此提出了“人居环境”这个众多学科的“学科群”的概念。2001年,发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

通过上述人居环境从提出到发展的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居环境设计或说是人居环境这个概念来源与城市规划的领域,经过不断扩展和完善变成了一个学科群或是大学科的概念,它主要解决的是与人类居住环境有关的一切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园林。

2.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的概念和内涵

根据上述两个学科的起源和新时代赋予的契机,我们分别引用两个学科的学术领头人郑曙旸教授和吴良镛院士,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和人居环境大学科分别做出的学科概念和内涵。

2.1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概念

郑曙旸清教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是扩展到整个的一种设计和艺术领域的创作的理念。从狭义上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运用艺术手段,根据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一种特性,来进行空间组织。也就把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都涵盖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其内涵可表述为在空间限定和时间序列下用艺术手段去处理静态实体和动态虚形的关系。因此,它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就是它的空间的限定。第二个层次就是时间序列的概念。

2.2 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的概念

吴良镛院士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广义上来说,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居环境科学从狭义上说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发展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的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2.3 两者概念的交集——园林

从上述两个学科的狭义概念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不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人居环境科学在狭义的概念上包含了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是室内+园林的双重组合,人居环境科学则是建筑+规划+园林三位一体的组合。如果单纯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出发这种分法都有各自的道理。

3.环境艺术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

2011年8月下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在文学门类下“蛰伏”多年的艺术学独立门户,升级为门类,即第13大类学科。一级学科由89个增加到110个。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在此我们选用:建筑、规划、园林、环艺四个专业的全国高校前五排名的数据入手去分析两者的异同。

环境艺术设计和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点:

人居环境设计类专业主要以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核心知识,强调客观地、科学地创造理想的人类生存空间,其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设计有用物体的进程。主要关注的是功能、技术、经济方面,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注重实践应用。辅助以艺术课程训练、实践,但是占的比重较小,涉及范围较小,掌握最基本的表现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以图形形式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为核心知识,使其成为一种艺术手段,美化人类生存空间,其关注人类行为审美情趣以及美感。主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强调造型语言的表现。在清华同济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关系密切,课程设置偏向建筑设计等方向。但是与人居环境设计类专业划分较为明显,一般不同属一个学院一个系。在各大美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则侧重培养艺术性人才,同时辅助以各类设计基础,但是占的比重不亚于艺术课程。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设计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都十分广泛,都属于快速发展的学科。再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异同点的分析,希望能给广大的有关环境设计的同仁以帮助。

【参考文献】

[1]代锋.从“环境”到“环境艺术设计”[J].艺术传媒.2009,(03):53-57.

[2]刘晓娜.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71-86.

[3]娄永琪.环境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8-10.

第5篇: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关键词:创意思维;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1-0063-03

收稿日期:2006-09-05

作者简介:孙斌(198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

一般说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心理活动就叫创意思维。它是一种综合思维。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是创意思维的主要形式。它集意识、潜意识、下意识于一体,往往又融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学、灵感学等于一炉。创意思维充分渗透在各类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使作品本身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这种渗透把作品的形式与功能在更合理的方面给予了肯定,给人亲身体验的舒适感和精神上的完美享受。只有这样的设计才真正称得上是为大众服务。把握这一点就要求对创新的本质(创意思维)有深刻的感悟,即深切体会“创意思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

1 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具体实例和它所体现的划时代意义

创意思维古已有之。庄子曾在梦中变成蝴蝶翩翩起舞,梦醒后分不清是庄周变彩蝶,还是彩蝶幻化成庄周。这个古典浪漫主义的创造范例揭示了久远不衰的艺术运用规律特征。显然梦幻之美不在梦,在于其格调高品位高,奇异思维之内涵。环境艺术设计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发展,吸收各类艺术的精华,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突破,不断地以创意思维为核心发展设计的内涵,丰富功能的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欧洲现代主义的一批大师,如密斯・凡德罗,马谢・布鲁尔,沃尔特・格罗庇乌斯已成为美国建筑界的魁手。他们设计的一些重要建筑,如密斯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成为国际主义的典范。“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是对“古典主义”风格的完善和修正,也就是运用创意思维作出的尝试和突破。建筑以强调功能性为设计原则,形式上讲究“少就是多”,色彩简单明了,多以钢筋混凝土构成建筑。这便摆脱了原有古典如洛可可和巴罗克式建筑繁琐的装饰,多样的色彩。它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当时城市居住紧张的问题,更为“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建筑带给人们的“亲近感”充分表现在其空间分配的合理性及外在形式的简单明了。它们的出现对于原有古典建筑至高无上的压迫感是一种革命,对于战后人们的心灵也是一种抚慰。创意思维的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具有历史承接性和延续性。虽然“国际主义”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风靡各处,但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凡是在原有形式基础上作出的大胆尝试都应该被提出被肯定。国际主义盛行后产生的各种建筑形式是对国际主义的挑战,是对已有建筑所暴露问题的修正。审视现代艺术史,便一定要指出一个别出心裁的艺术创意――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它已成为现代艺术、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与艺术环境有机结合的典范。它是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科技、材料、材质工艺等综合发展的结果。这个标新立异的现代派艺术,创建了时代艺术的新格局。它的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在国际主义的大潮流中勇于创新,以国际主义为基础,大胆地运用了管道和金属结构部件,是“高技派”的创始之作,是创意思维的充分体现和合理运用的典范之作。观念作用于意识之中,使之脱颖而出,这才创造了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心灵是思维的开端,独创“有机建筑”理论的赖特,善于运用和发挥自然风景的特色。他让自然美、艺术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梦境和现实结合在他的艺术设计之中。如他设计的融自然和建筑为一体的流水别墅令人心醉,同那个标新立异的现代工业时代型的庞然大物截然不同,它的成功建立在对当地基地的充分认识和合理运用中,它的美美在自然,在同为国际主义风格背景的时代,赖特的创造才能得以发挥,这与他的创造性精神实质分不开的。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始终是环境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奇特构思的独异建筑告诉我们创意思维关键在于把握超前意识、创新思维与持恒三者之间的关系。回头望去,我们不难看出创意思维是与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串联在一起的,适应文化的需求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是创意思维的核心。众多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不同,但都是杰出艺术家天赋和心灵感应相融合的现代艺术典型。它们都是时代创新精神的产物和象征,对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推进意义,是历史前进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要素。

2 当今社会环境艺术设计中缺少创意思维的原因

创意思维从建筑出现的伊始阶段就表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从原始简陋的茅草屋到气势恢宏的古代神庙,从压倒一切的“国际主义”到追求有机形态的后现代建筑,无不透射出它的光芒。环境艺术设计要发展就离不开创意思维,在对创意思维探索的初期阶段对于创新本质认识不够,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建设走过一段弯路。短短十几年时间之内许多城市传统结构肌理、空间形态不可逆转的建设性破坏,盲目地崇洋导致建筑形式单一、畸形,不合时宜。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新鲜事物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盲目的追风或虔诚的信奉。在环境艺术领域则更多地表现在照搬照抄国外已有的建筑形式,对“洋建筑”盲目地崇拜,认为“国际主义”就是现代建筑应有的标准形式,是不容动摇的真理。这种观念直接导致大量欧式风格的建筑原封不动的流入国内,一时间“欧陆风情”泛滥成灾,“火柴盒子”随处可见。原则地讲,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社会转型时代的必然过程,不足为奇。我们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坚定的信心,艰苦的努力,通过我们科学研究、努力创作,深入改革来实现伟大而有意义的创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筑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面对自己的历史优势,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建筑已有的成熟工艺,在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对国际主义加以创新加以修正,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这些建筑是属于中国的,是有意义的创新。其次,便是现有高校的教学体制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大锅饭”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得很多艺术设计系的学生个性划一,缺乏创意。再有就是部分老师由于在外“招揽生意”忽视对于学生基础阶段的引

导,即使安排一些学生进行设计工作也为了效率而忽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快速地临摹些方案就草草了事,这种不负责任的所谓教学应该及时叫停。另外就是大量的学生只学到了些专业的皮毛就急着外出打工,在公司里做设计,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能有什么创新的,也就是拿人家的东西改改抄抄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意。面对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更好地完成学业,更充分地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即运用创意思维来创新。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适时作出教学体制的改革,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把每一个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出来。时代在更新,社会在发展,这便要求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以适应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创新精神不容怠慢,要不断地发挥优势,创造财富,改变现状,当今社会呼唤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

3 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的未来发展要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创新来实现

环境艺术之多向、多元、多极性,构筑了人类环境艺术广域的现代特征。环境艺术创作时连贯于一气呵成,不容打断。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高峰之间的创造间隙,环境艺术家了解和研究了环境艺术的多向度、多元性、多层次,及其艺术观念、个性、修养――顿开茅塞,扬长避短,克短拔优,顺应时代而充实丰富“自我”迈向艺术的新台阶,从而实现了设计的突破和创新。这种创新精神不仅是对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更是对艺术的透彻理解和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也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所在。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顺应历史,适应时代,才能把握设计的命脉,感受设计的灵魂。设计理论日趋多元化,信息社会文化艺术诸多因素及各种艺术潮流之变异要求每一个设计者都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适时地作出改变以求得更好的适应,更大的突破。创意思维的注入能够给予作品以真正的生命力和价值!环境艺术的创新主要反映在其作品的生命力特征中,即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它不在属于环境艺术这一小小的范围之中,而是面向世界,深入到人们广泛接触的生活之中。环境艺术新作品之丰富,使多元多极的环境艺术在发展和比较中成熟,而只有当历史感悟与时代意识、精神物质融合之际,创造性思维才能把它的能量发挥到极至,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才能得以升华。

在人类本体与自我的心理追溯和审美需求的寻觅中,艺术家追求,表现新颖和新型的多向多维文化心理意识,情绪心态欲求之个性艺术,追求和表现环境艺术递进层次的本源和主流,它们与未来交相辉映,超越了时代而产生另辟蹊径的新轨迹,创造出上乘佳作。艺术作品的创新,凝聚了人的心态欲求,热情活力、智慧潜能和天性素质。环境艺术的未来发展要通过把握这种精神特质来实现。

随着人类文化内涵的不断推进,全新的环境艺术时代即将到来。神奇而不朽的创新精神不断超越过去,受欢迎的艺术作品一直在和我们现代人对话,传递伟大的精神情感――有肉有灵魂的环境艺术!人类心灵深处的创造能力涵盖一切,伟大的生命力,艺术魂,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在魅力永恒的不朽创新中进行对话、沟通、交流和共鸣。人类的创造能力是无穷无尽的,深入地表现在创造性思维之中。

饱览古今环境艺术设计的丰硕伟绩,纵观全球文化艺术的交融动势,已经为创造性思维开创了新的时代。“为了将来,创造现在”,这便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科学轨迹、终目标!

第6篇: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关键词】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情感意义;

1、引言

建筑环境艺术中的情感,能够完美的体现设计态度,是一种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中的情感超越了自然局限,是一种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统一情感,确保建筑环境能够正确的表达出人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情感意义探讨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际应用价值。

2、建筑环境中情感意义存在的作用

建筑环境是与物质形态和知觉相联系的, 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系的, 是与人的经验和生活幻象相联系的。建立人性化的建筑环境空间,能够使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相互交流,使人能够感受建筑环境空间的情感,在精神上享受建筑环境空间的良好氛围,从心理产生情感的波澜。

人们的生活对于建筑环境产生不同的感受,这种情绪和心境随着建筑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就是一种“移情说”,充分反映了人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思想活动,建筑环境空间的设计业要这对这种心理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建筑环境对于人心理的影响,这样才能体现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情感意义。

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都会影响人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在环境之中,无论是建筑的布置效果,还是建筑中的树木或者草坪的形状位置,都具有特殊的情感意味,也就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从而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建筑环境因为人的存在而具有感情,因此人的情感的存在对于建筑环境的设计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

3、建筑环境中情感语言的表达

3.1 色彩

建筑环境中情感语言的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使用色彩进行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能够很好的创造出富有变化的建筑内外环境造型设计艺术效果。在以后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中,实现良好的色彩设计能够很好的体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情感意义。

通常情况下,建筑环境的色彩设计包括建筑环境室内色彩设计、建筑环境外部色彩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建筑环境外部色彩的设计方式更能够体现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情感意义。通常在进行建筑环境外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利用现代的色彩科学技术以及美学方法,针对建筑环境的外部墙面、门窗、突出物、细部、屋顶与台基及其周围环境等内容进行色彩设计,形成外部色彩设计整体系统。

随着人们对于生存环境以及生存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色彩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良好的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处理,通常情况下成为人们直接决定建筑环境艺术质量好坏的标准,因此对于色彩设计应该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做到足够的重视。

3.2 图像

使用图像方式进行建筑环境中情感语言的表达是一种十分直观的表达形式,能够十分明显的体现建筑环境的情感意义。

在进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图像能够直观的体现设计主题,对于传统的建筑环境进行穿行的图像设计,能够增加设计环境的意蕴以及深度。图像的合理科学使用,能够提高建筑环境空间的主题氛围,但是在使用图像的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环境周围的色彩以及图像形式,要使其与环境能够融合,选择能够很好体现建筑环境主题的图像,进行创新方面的设计,确保图像能够正确的反应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意义。

3.3 线条

建筑环境线条的变化也是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情感意义表达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在进行设计过程中,通过变化线条的类型能够很好的体现建筑环境中的情感意义。

例如线条的设计中突然转折或者比较生硬的线条通常能够与愤怒的感情相互关联,而线条的曲折多变以及比较柔和的线条通常和温存的情绪相互对应;方向向上或向前的线条总是与某种积极、活跃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方向向后和向下的线条总是与某种消沉、低落的情绪联系在一起。这些在进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要考虑到,使用线条的不同就能够表达出不同的建筑环境情感意义,因此这就要求必须要重视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线条的使用。

3.4 符号

建筑环境中情感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符号的使用。在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人们通常情况下由于视觉选择的作用,忽视外部环境选择的作用,因此,设计者就使用特殊的符号来进行增强建筑环境的表达意蕴,到达增强建筑环境信息传递程度的目的。

当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符号作为表达语言时,使用符号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是衡量建筑环境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的因素。为了使得建筑环境空间实现多元性,应该使用多样性的符号,这样更能够丰富建筑环境的表达特征。为了避免建筑环境空间的重复性,应该做大组合使用多种空间符号,这样就能增强建筑环境的主题。使用特殊符合结构以及使用组合符号进行重构使用,这样形成空间符号,使得建筑环境空间形成全新的空间秩序。因此,使用符号进行建筑环境中情感语言的表达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

4、审美想象和建筑环境中的情感

通常情况下,审美想象是在审美知觉基础之上以心象为形式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审美想象是围绕心象进行开展的。在建筑环境中的情感意义的表达中,审美想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美想象能够渗透到整体建筑的主题情感中,并能够带来不同程度的建筑环境的情感创造性。例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于阿房宫的描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啄”就很好的使人产生对于建筑环境想象,是一种建筑意象的完美表达,能够使人产生对于阿房宫建筑环境的审美想象。

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所具有的审美想象是对于和建筑相关的自然事物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而展开的。建筑设计师必须能够体会各种类型的人类的情感的变化规律,并且掌握这些情感运动过程中的具体活动样式,并且将这些体现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形象之中,这就体现出建筑设计中的情感语言。建筑具有深度的情感语言,能够使人们产生想象的空间,建筑形象也就必然会带有创造、发现、组织或探索人类情感奥妙的审美想象特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审美想象能够使人的全部的心理功能都活跃起来,都能够去接近自然,用心去拥抱自然或者感受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 作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心境、情感和大自然或者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实现完美的融合,人们的审美想象活动就能够得到极大的释放,产生极佳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情感意义。

综上所述,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意义研究过程中,要做到把建筑环境空间的所有组合元素形成一种深层次的语言环境,能够完全体现特殊环境的意境以及情调,能够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产生审美想象,理解艺术设计的内涵,品味设计的艺术魅力,获得精神以及心灵上的享受。

5、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建筑环境设计师而言,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情感意义是他们心中的终极追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要求在建筑环境设计过程中,要把建筑的使用价值、美学价值、象征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美的建筑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 聂晶晶. 初探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变形艺术[J]. 内蒙古艺术. 2011,(02)

[2] 于瑞强,任秀玉. 城市建筑色彩与环境协调性的研究[J]. 广西城镇建设. 2011,(07.

[3] 王健. 高校景观规划中意境的构筑[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第7篇: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审美体验;审美创造;审美欣赏

环境艺术设计就是通过对室内外环境重新组织,并结合文化,地域,时代等方面的特征将人们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是属于艺术表现的范畴之内,但所表现的并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一种社会大众的集体情感。

1.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会造成较为独特的审美经验,它主要不是提供外部世界那万花筒般的表现,而是让人感受其实质。笔者认为,审美经验的形成,无论是无意识的被动感受还是有意识的主动索取,都属于实践生成的整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心理机构是社会历史的沉积,是人类创造外在文明的同时生成的内在文明。人们运用这个结构去感知,认识世界,同时又通过它获得各种不同水平和深度的审美经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于艺术的表现不仅仅是模仿和写实,而需要几何形态的抽象。这种抽象和几何形态满足了人类追求秩序,对称和谐等性质的内在需求,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真正深刻的审美经验,是那些符合人的知觉归类,又沉积着特定时代社会情感之主流的艺术表现造成的,换言之,造成深刻的审美经验,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其一,意识形式高度适合审美主题之机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的速度,节奏,强度和规律,其二,以一种简洁的符号,向人传达某种适合主体所在时代主流的社会内容。这两个方面必须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才能形成深刻的审美体验。

2.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创造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的合规律、合目的相统一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设计创造着前所未有的合乎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的生活环境,这就是它的审美创造意义之所在。马克思说理解的劳动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马克思这里说的“劳动”,不是重复的、机械的、“死”的劳动,而是有目的的、合规律的劳动,即经过设计的、富有创造性的、“活”的劳动。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指出的:“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愈是复杂、高级的生产劳动,就愈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艺术设计,它们的审美创造意义也就愈大。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意义,表现在它是一种汲汲于美的追求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是它的灵魂。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艺术设计的生命。诚然,环境艺术设计十分重视流行性、公众性,必须顾及在公众中流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爱好,否则它的设计不会被人们所接受。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必须重视独创性、前瞻性,要能预见公众审美观念和审美爱好的发展趋势,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如意大利前卫设计集团“孟菲斯”的李特萨斯曾经指出:当查理・依姆斯设计出他的椅子之时,他其实并不只是设计一把椅子,而是设计一种坐的方式。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质上是对人的生存方式的设计,这种“生存方式”,包括着工作、劳动、休憩、娱乐、交往、饮食、交通、居住等等一切人的存在和活动方式,这是艺术设计对社会最重要的审美创造。

3.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欣赏

环境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审美观赏意义。所谓审美观赏,是指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鉴别、体验、玩味中获得审美愉快和审美享受。例如艺术设计的家居空间,已不再是一般的使用空间,而是生活的审美需要。人们在挑选家具时,不仅重视它的性能、功用,常常更重视它的款式、色彩、造型是否与居室谐调,是否时尚,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爱好,即更重视它的审美观赏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的大小,与人们对它在感觉上产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程度成正比。固然,对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一般要以功利价值作为基础;如果在技术上、使用上存在缺陷,那么它的外形就不会让人喜爱。但是,艺术设计之所以具有审美观赏意义,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它的形式完善地表现了它的内容,人们的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是直接因为它的内外形式的合理、悦目产生的。

第8篇: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民族特色;审美体验;价值取向;时展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之下,开展了改革开放之路的研究,我国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步上了另一个台阶。尤其是在确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我国还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济文化模式。进行改革开放,不仅仅只是对我国原有体制的改革,还意味着我国应该将自己的文化特色与别的国家的文化特色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带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发展,还使得中国艺术的发展越来越繁荣。中国艺术的发展在文化交融越来越浓烈的大背景之下得到了好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危机,大家都很偏爱于西方艺术的设计,对我国传统艺术品的设计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在新时代下,我国的艺术发展既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保持交流,又要注重设计理念中对中华民族特色的体现,注重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表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为研究范例。其实环境艺术设计实质上就是对地域风貌的一种全面性展示,因此,一个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尊重环境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只有重视这些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所体现,在能够体现出当地环境艺术设计的神韵。

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根源性研究

中国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根源有莫大的关系,还与我国传统美学有关联性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非常繁杂,与西方美学之间相比有鲜明的对比性,以美术史的发展为例,西方美术史从原始时期——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时期——现代主义,脉络非常清晰;反观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中国美术史的发展非常丰富,广泛流传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影响艺术创作。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也巧妙地影响着中国环境艺术的脉络发展。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强调再现、模仿、写实。受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影响,中国艺术设计往往体现伦理道德,强调中庸思想,提倡儒释道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受到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影响,中国艺术的发展体现了非常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种标志,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这为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的丛林之中,占得了一席之地,成就了辉煌于世的中国文化。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探讨民族文化的意义

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性表达而言,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融合地域、人文特色,才能够具备一定的神韵。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环境艺术的设计也是风格多样。并且,在如今的社会,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交融,我们的服饰、餐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融入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进行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环境艺术设计非常注重整体感,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并不能像服饰设计那样可以独立于环境而存在,所以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我们必须要依时依地地进行下来,积极地将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于我国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将民族文化的美融入于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环境艺术有根本性的进步发展。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社会文明有了一定的积累,人们在改革开放之下,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当今的经济体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女性不再局限于厨房、工作,也可以满世界飞来飞去,买包包、看时尚服装展览,这都是基于商业文化的发展才产生的,虽然,解决了人们在生活之中遇到的贫困,但是,这种物质文化大肆“侵略”了人们的生活,甚至腐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环境艺术设计,所以,我们可以发展优秀的环境艺术,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去,这样能够对人们的日常审美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一举动也能够带动我国人民的和谐,进一步带动我国人民对我国传统的文化、民族文化的剖析与欣赏,这样能够唤起我国人民的民族文化认知,促进我国人民自强不息等品质的培养。

四、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民族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必将拥有一定的特色,这样才能推动环境艺术的绵延发展,才能使得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才能推动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现代设计从其诞生之初一直发展到现在如此多元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设计里的文化品读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既要满足自身的发展内涵,还应该有一定的外延发展,赋予作品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而影响人们。除此之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之中,还应该强调民族文化在其发展中的影响,作为一门环境空间科学,环境艺术作品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应该借助环境艺术作品来加强民族自强精神的打造。文化是不断融合发展的,浓厚的民族性文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某种国际性文化,因此这种全球性文化的多元构成渐渐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反映文化时代性的主要追求。

(一)挖掘和了解民族文化——基础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的精神集中,是能够带领整个民族积极发展的精神力量。民族文化分为内涵以及外延两种体现形式,其一是民族文字、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住宅等外在体现;其二则体现为民族精神。每一个地域都因为其不同的民族风貌有着不同的特色,这种不同的特色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不同的地域特色,都是影响民族文化发展的原因。因此,民族文化都是极具特色的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一起独特的民族特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外来人们对该地域的认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发展,只有拥有好的、影响力比较大的民族文化才能够对这个民族的发展产生比较有利的影响。在进行一项环境艺术的设计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是地域特色,然后充分地了解该地的文化特色,并且进行深刻地剖析,然后,再利用我们对美学的一些自然感受来对环境进行一些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使设计的环境与本来的大自然环境有一种相融的体验,才能够使设计完成的环境艺术具有一定的神韵。

(二)对民族元素进行提取分析——表象

有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由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构成的,每一项民族元素共同作用就组成了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苗族的一项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是织锦文化,织锦文化是由苗族劳动人民多年的劳动积累而来的,当然,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文化特色,都对我们的审美有很大的影响。蜡染、刺绣、布艺等这些都是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同样也对设计师的审美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必须依据环境特色来对我国环境进行设计,环境特色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其实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在环境艺术的研究之中,我们必须要通过这些民族元素的小点,从而使得民族文化能够融入进我们的生活之中。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现代环境的一种解读,虽然,在环境艺术的研究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也要注重对现代生活的了解。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也要体现这一原则。环境艺术设计师当代艺术家对现代环境的一种感知,每一个时代都是不同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师们必须要结合时代的环境,再将传统的文化特色融入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只有将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环境特色以及现代文化妥善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具有吸引力的环境艺术设计。

(三)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出来

民族文化的魅力其实不仅仅只是在于民族文化的体现上,更是与民族文化的内涵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透彻地理解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地融入进环境艺术设计中去。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大部分表现得比较含蓄,这与中华文化的特色是分不开的,中华文化给予人的就是一番含蓄的变现,而不是像西方环境艺术,给予人们的都是一种热烈奔放的体现,这种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出来了,并且将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赋予在了设计作品之上,这中方式能够使艺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环境更加地笼络人们的心灵,也能够使得这种文化艺术更加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审美。中华文明,璀璨至今,在世界上具有很深的影响力;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在生活之中创造的文化深深地影响到了世界人民。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社会竞争压力增加,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优秀文化能够给予人们正能量,因此,在当代环境艺术的设计发展之中必须要充分融合中华文明,这样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阳光,使人们积极地生活。

五、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人们的劳动与生活之中产生的,也是属于人们的一种劳动产品,在时代的发展之下,我国的经济体制也进行了改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对环境艺术设计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不仅将现代生活的一些元素以及外来文化融入在了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还应该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我们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也能够使得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贡献一份力量,也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发扬光大,使世界人民都能够看我国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也能够使世界人民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的美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周雅,傅娜.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6):603-606.

[2]廖丰丰,杨君顺.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神韵的探讨[J].美与时代,2007(11):87-89.

[3]赵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4]夏王莹.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转化[J].设计,2015(13):127-128.

[5]陈镘弥.对少数民族民间元素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5(5).

第9篇:环境艺术设计定义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策略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物质基础越来越富有,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于环境方面的关注越来越重视,慢慢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加入环境艺术这一理念。在具体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基于优化环境这一根本目标的基础上,使人们个性化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下面将进一步解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体现。

1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1)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注重人文特点与自然特点二者的统一,拥有极强的艺术性以及服务作用。所以,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尊重人们的根本利益。在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中提倡无害性和积极性二者统一,当中无害性实际上指的是环境设计一定要达到人类和自然二者的和谐,设计必须要拥有合理性。并且不管是针对人类或者是自然,在设计时以及设计出来的作品均不可以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而积极性实际上指的是环境艺术设计出来的作品必须是积极的,具有正面导向意识为主体的,不会给人一种负能量的情绪。

(2)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注重完整性和多样性二者统一,要求环境艺术作品设计必须要拥有精确的统一理念,同时还能够表达各种审美对象提出的要求,实现完整性和多样性共存统一。

(3)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二者的统一,简单的讲,当前艺术作品不仅要达到人们心理及生理方面提出的审美条件,还应该适应人们的生活,拥有一定的实用性。

2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造成影响的因素

2.1风格化约束

个性化设计属于设计工作者对于自然认知流程当中本能体现的一种,必须要对自然界的常规进行良好的掌控。在对城市和居住环境实施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通常更加重视城市设计的理念,这也是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城市整体更加拥有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其风格化属于设计人员创作个性的体现,对于个性化设计要起到约束的作用。

2.2空间应用作用提升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条件,一定要重视加强环境的质量,并且环境意识深入渗透也是其顺利发展的必要路径,必须要针对空间应用作用的基础上对个性化设计提出要求。在具体设计的时候,一样的空间,采取不一样的风格进行个性化设计均能够加强空间的应用作用。2.3科学和艺术的融合站在科学艺术视角去看,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属于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注重人们生活空间和环境之间的互动,不同的文化艺术含义在初期构想,再到设计以及装饰和陈列,包含每一件艺术品的摆放均属于设计范畴,高水平的设计人员均能够巧妙的把住户的想法进行加工,实施艺术处理。

3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个性化的策略

3.1强化空间应用作用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更多的内容。个性化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环境生活方面的质量,还应该在设计当中反映艺术特色。在个性化设计中添加环保理念,并且要求设计工作当中还应该注重作品和环境二者的和谐,必须要充分满足住户的需要。由于住户工作性质不一样,每个人习惯也不一样。所以,环境空间应用作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是空间一样,也会由于设计风格不一样,导致其应用作用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强化空间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注意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表达。

3.2重视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化

环境艺术在实施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必须要具体体现出客观世界当中存在的全部事物的解释。在个性化设计反映抽象认知流程的时候,应该在特殊环境中对于自然界客观规则实施掌控,设计人员应该制定设计计划,不可以过于追求体现浪漫主义。针对设计人员来讲,可以在多个设计计划当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个,必须要熟悉多种艺术方式,在展示设计风格的前提下,使人们的多种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还要在设计中融入文化设计的元素,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了解自然以及其他地域人们生活习惯和风俗。除此之外,由于受到部分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要求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使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得到合理的表达。

3.3科学和艺术结合

个性化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外部环境与人们生活环境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环境艺术设计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注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工作。其涵盖丰富的内容,甚至每一件艺术品摆放的具置都必须要经过设计人员的深思熟虑。所以说,高水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住户的想法,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另外,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环境,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由于生活当中人们对于自然资源没有合理保护,这一行为导致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所以,一定要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其个性化的进一步解析,使我们了解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想要凸显个性化,要求设计人员在个性化设计的时候不可以过于追求突出个性,必须要重视作品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性。一定要基于优化环境这一根本目标的基础上,使人们对于个性化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的基础上,体现其个性化设计。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环境艺术设计中个性化体现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胡议丹,胡佳.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现代情报,2014,03:221-222-223.

[2]邱玉蕊,杜佳麟,郝振欣.试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才智,2016,09:275-276.

[3]何礼.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艺术科技,2013,01:120-121.

[4]王玉华.关于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的探析[J].科技风,2014,0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