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烹饪的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烹饪的心得体会

第1篇: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烹饪美学;应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25-01

所谓烹饪美学,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菜肴制作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换句话说,烹饪美学首先是为烹饪服务的,大到用餐环境,小到配料调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烹饪美学在烹饪的教学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烹饪美学的应用在烹饪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必要的。

一、烹饪美学在烹饪教学中的必要性

1、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每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烹饪教学也是这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不再单纯的停留在可以食用这个层面,而是在满足充饥的基础上,更要带来“色、香、味、艺、型、器”等多方面美的享受。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烹饪工作者们创造出具有艺术享受的美食任务,这就要求烹饪工作者们具有艺术的眼光。有了烹饪美学的指导,烹饪工作者们才能设计出更具有美感的食物,更具有艺术享受的美食。烹饪美学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是烹饪教学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烹饪教学只是在烹饪技法上比较重视,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烹饪工作者们不仅仅需要制作出好吃美味的菜肴,还需要在菜肴的造型、盘式,色彩搭配、创意等多个方面下功夫,创造出人们喜欢的新菜式。这就需要烹饪美学的指导。在烹饪教学中就需要让学生了解烹饪美学。所以烹饪美学在烹饪教学中的必要性是烹饪教学发展的需要。

3、是厨师水平提高的需要。

现代酒店的烹饪工作者更多的担任起菜肴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烹饪工作者有一定的美学修养,才能更好的设计出新的菜式。烹饪美学在烹饪教学中指导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具备设计的技巧。所以烹饪美学在烹饪教学中的必要性是厨师水平提高的需要。

4是烹饪菜肴创新的需要。

烹饪美学能够在菜肴的创新上起到指导性作用。例如,菜肴主料、配料的形状,大小,比例,造型,色彩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感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菜肴作品。烹饪美学中的形式美法则能够给烹饪的创新带来指导作用,所以烹饪美学在烹饪教学中的必要性是菜肴创新的需要。

二、烹饪美学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1、在烹饪教学-选料上的应用。

烹饪美学可以指导烹饪工作者更好的选择原材料。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是有其一定的大小比例的。人们在数千年的生活中总结出“黄金分割”的完美比例,让我们设计出的物品更具有美感。在菜肴的制作中,原料大小选择的不同,即使同样的菜品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如何确定主配料切配的大小。这就需要烹饪工作者有一个艺术的欣赏眼光。在烹饪的选材中,通过美学指导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选择、制作菜肴,可以更好的设计出菜肴的造型,让菜肴的主料,配料的比例更合乎人们的审美要求。例如“松鼠鱼”这道菜肴。“松鼠”身子的大小决定着改刀的尺寸,过小或过大都会造成整个菜肴的比例失调。在教学中讲解菜肴切配尺寸、比例的理论依据就是烹饪美学。

2、在烹饪教学-造型上的应用。

烹饪美学可以更好的指导菜肴的造型。菜肴造型经常被设计成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造型。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不等同于生活。所以我们的食物造型不是按照现实生活中原型进行食物在盘中的再现,而是厨师结合食物本身的特点加之自己的艺术想法,通过概括、变形等不同的方法在餐盘中求得神似而展现美食的艺术魅力。有了烹饪美学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其比例,用简单明快的表现手法体现美食的形神兼备。

3、在烹饪教学-色彩搭配上的应用。

烹饪美学可以更好的指导菜肴的色彩搭配。大自然中的色彩千变万化,红橙黄绿青蓝紫可以演变出成千上万种色彩。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紫色,食物中的紫色会给人很有食欲的感觉。绿色可以给人清凉爽口的感觉。有烹饪美学指导菜肴设计,才能在搭配中创造出既引起人食欲,又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菜肴。例如“糟溜三白”这道菜肴,它的主料一般用鸡片,鱼片,笋片配成。这三种原料烹调后都保持其固有的白色,成品色泽相近,和谐自然,洁白光亮。在烹饪美学中属于顺色搭配。用烹饪美学指导学生如何在设计菜肴中选择合适颜色的原料有着重要的作用。

4、在烹饪教学-主题意境上的应用。

烹饪美学能够更好的传达菜肴的意境,让美食为食客带来开心愉悦,有情趣,有味道,畅神悦志的美好心情,达到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的享受。例如,在升学宴上,“糖醋鲤鱼”这道菜,我们给他取个“鲤鱼跃龙门”的名字。用萝卜雕刻一个龙门,点缀以祥云。然后和烹制好的糖醋鲤鱼整合在一起装盘,形成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的主题,即让人感觉有食欲,又可以烘托宴会的主题。整体意境的设计正需要烹饪美学的理论支撑。

5、在烹饪教学-盘式围边上的应用。

烹饪美学能够指导菜肴的盘式,让菜肴更精致美观。不同的菜肴有不同的质感,选择不通的盛器会让我们的美食更加突出。盘式的围边也可以通过美学设计采用点缀式,中心式等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

6、在烹饪教学-宴席设计上的应用。

第2篇: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中国烹饪文化的内涵

中国烹饪文化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菜系,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一流,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世界烹饪文化的发展。

烹饪是人类在烹调与饮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烹调技术、烹调生产活动、烹调生产出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精神产品。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烹饪艺术是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丰富起来的,其具有实用目的和审美价值紧密相连的特点。中国的烹饪艺术虽然受到烹饪技术和烹饪原料以及食品食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与其它艺术种类相比较却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它融合了绘画、装饰、雕塑以及园林等艺术形式,而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肴馔本身的色、形、香、味、滋与筵席组合来窥其一斑。

讨论了中国烹饪艺术的实际文化内涵后,联系到中国烹饪文化的研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许多模糊的认识,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在高等烹饪职业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其目标定位,在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教学计划、师资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作进一步改革,以利于高等职业烹饪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烹饪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最近颁布的《规划纲要》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纲要的改革目标,烹饪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面点师等,对其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要求是:①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②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烹饪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③要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④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创新创造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的能力;⑤身心健康,具备基本的欣赏美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三、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烹饪教学改革的前提,要培养合格的职业烹饪人才,必须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既擅长实践操作,又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烹饪师资队伍,并且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烹饪专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应有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外,还应具有烹饪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这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烹饪工作者应具备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平处事、服务大众以及奉献社会的崇高的厨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启发和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当代合格的职业教育“三创”新人。

专业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前情况下,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要使教师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释放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重心,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和谐健康的发展。作为烹饪专业的教师更应打破传统的师带徒的旧式教育方式,不断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第3篇: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教育与职业》采访了该校校长李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特级教师、高级烹调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他对于学校烹饪专业的定位是,“适应首都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满足社会用人及培训需求,适应行业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符合学生就业要求的现代化示范专业,培养中高级烹饪专业技术人才。”

优良的办学传统

北京市第一七九中学烹饪专业由原北京市第一零三中学迁入,自1983年开办烹饪专业以来,有着辉煌的发展历程。

采访伊始,李刚校长告诉记者,在北京目前的烹饪专业人员队伍中,结构复杂,门派繁多。绝大多数烹饪人员是经过一定程度的专业学习,掌握了烹饪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从事烹饪工作的资质。但与北京市餐饮行业发展要求、与文化交流需要、与人民生活质量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异。对此,学校开办烹饪专业之初,就明确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思路,坚持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课程内容等方面始终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指导,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结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围绕烹饪行业的需求与变化推进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学校本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发展方针,在对行业企业进行长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开发了系列烹饪专业校本教材,推出了服务于专业需求的文化课及体育课,使烹饪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竞赛等多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成效显著,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先进的发展理念

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烹饪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全国餐饮业职业资格认定专家组组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烹饪专业专家委员会专家,李刚校长无疑是学校烹饪专业的领军带头人。自1987年担任烹饪教学工作以来,他在专业建设与发展、烹饪课程改革、烹饪技术创新、烹饪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他说,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的必要途径。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始终把烹饪专业技能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不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更通过大赛锻炼、检验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此同时,学校非常重视烹饪教育科研工作。在李刚校长的积极带动下,学校大力推进烹饪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先后立项开展了多个部级、市区级科研课题。其中,《刀工训练法》课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获得“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烹饪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航作用。

雄厚的专业实力

在烹饪专业建设中,完善的烹饪实训设施设备能为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中餐、西餐、面点、烹饪基本工训练等一系列专业技能的学习环境,多功能实训室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可视化、能互动的教学服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全面的烹饪技术学习机会。

据悉,北京市高度重视学校烹饪专业的发展,先后投入了120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尤其是自2006年起,学校陆续购置了比较现代化的烹饪设备,按照目前的设计规划,能达到北京市实习实训基地装备标准中的较高和示范级标准。目前,学校烹饪专业拥有实训教室10个,各实训室均设有30个工位,学校还设有烹饪技能鉴定室1个,多功能实训室1个,配套的库房、冷藏、原料储藏、标本陈列室等。李刚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烹饪实训教室具有开放功能,可为参观者提供良好的观看条件,为家长和用人单位观摩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方便,也为同行交流提供了互动环境。下一步,学校准备继续开办产教结合实体。通过改善烹饪专业的综合条件,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烹饪学习条件,满足社会的培训需求。

同时,学校烹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部级烹饪大师和烹饪名师。烹饪专业文化课教师全部为大本学历,其中有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教师占20%左右;专业课教师93%为大本学历,全部具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烹饪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技师有三分之一。

多年来,学校先后与中国大饭店、北京贵宾楼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哈德门饭店、全聚德餐饮集团等60多家首都知名企业保持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不仅接受学校烹饪专业的毕业生,还为在校学生提供校外烹饪实习场地,为烹饪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充实了鲜活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完备的课程建设

在李刚校长看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岗位工作流程为中心,围绕岗位需求形成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岗位的操作性。事实上,学校烹饪专业在“十五”期间已经完成了“构建适应职教发展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工作,但在后续研究中又发现了一些重大的需要进行改革的方面。为此,学校烹饪专业重新确定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逐步构建“拓宽基础、多向发展、灵活设置”的课程模式。根据课程设置模式,烹饪教学方法以环节教学法为主导。对烹饪10类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按环节开展教学,使学生能熟悉烹饪不同岗位的工作程序,掌握不同岗位的基本技能,适应岗位的需求。

据悉,自2004年起,学校针对烹饪用人市场变化速度加快的现状,开展了对行业企业和用人市场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企业除了在烹饪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快速变化以外,在企业管理、菜点开发、服务拓展、对外公关等方面都有新的做法和要求。后来,经过长期调研,学校收集整理出数十门可开发的烹饪专业课程。有些需要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减内容,删除落后、过时的知识,增加企业现行的、实用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烹饪专业课程开发以国家劳动部门职业标准为基础和框架,向职业资格取证靠近,以适应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使学生能持证上岗。

第4篇: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提高烹饪教学的效果,首先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烹饪专业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类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和烹饪技能。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应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或进修的方式加强专业教师的自身职业技能,加强竞争机制,让教师对自己进行不断完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此外,烹饪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对烹饪专业的教学充满热爱,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严格按照教学规律,并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传统烹饪文化与现代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个人修养问题,只有具备较强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才能发挥自身的魅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指导性作用。

培养学生兴趣,从客观角度认识烹饪专业

在职业教育中烹饪专业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技能型,在学习初期学生会对烹饪专业充满热情和信心,但在学习烹饪专业的理论学习当中较为枯燥,在烹饪专业的实践训练中教学方法单一,长时间的学习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在理论学习中和实践运用中两者不能得到很好的结合,因此烹饪教学的质量低下。在对烹饪专业的学习中,首先需要让学生对烹饪专业进行客观的认识,从长远角度来认识专业技能,通过教学中的讨论或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比赛,让学生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畅所欲言,并在实践中加强专业技能的认识,提升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烹饪专业的学习充满信心,在实际技能训练中得到成就感。根据学生中的年龄特点及个人性格差异及阅历的不同,学生们对烹饪专业有不同的想法和认识,因此在烹饪教学中实行因材施教战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总结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评估,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实践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及个性发挥,尊重学生的思想,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烹饪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采用科学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高烹饪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首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教学中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学习中引发思考,教师需要突出教学中重难点部分,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对学生形成启发。例如在学习鱼茸的做法时,应根据鱼茸的特点以及对水量和盐量的需求,以及对火候和水温的要求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实际训练中带着问题进行操作,从而掌握全面的做法技能。其次,可以采用流程式的教学方法,在技能教学中,对烹饪技能的流程进行训练,严格按照烹饪流程进行实践训练,从原料的选材、处理、刀工及菜肴的搭配、调味、火候的控制及成菜的勾芡和装盘等系列的技术流程,在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规范操作,教师应发挥指导性作用,突出教学中重难点问题,并让学生对操作工艺中的变化进行思考和体会,达到均匀的刀工。恰当的烹调方法、恰当的控制火候、菜肴的色泽明亮等质量标准的严格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5篇: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资源库课堂教学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第6篇: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7岁起学烹饪,每天练10个小时

今年11岁的卢友廷正在读小学5年级,她的父母是开海鲜餐馆的,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受父母的影响,卢友廷从7岁起就进厨房,学起了烹饪,她的梦想是能够成为“21世纪的大长今”,并且“把韩国料理推向世界”。对于这次的河豚烹饪资格考试,她从一年前就开始准备,每天都要花10个小时学习河豚的加工处理。每周一到周五,卢友廷从学校下课后就直接去料理学院,一直到晚上12点才回家。每个周末,卢友廷都会到她父亲的餐馆里进行实习。今年1月份,她还到日本接受了短期培训。卢友廷的母亲也参加了这次河豚烹饪资格考试,并且也通过了考试,和女儿一起拿到了资格证书。

目前,卢友廷除了河豚的烹饪资格证以外,还拥有西餐、日本菜和韩国菜的烹饪资格证。她挑战烹饪资格证是从2004年开始的。最初,她在笔试中两次被淘汰,但她没有灰心,反而将这种经历当作对自己的鼓励,并且更加努力,曾经连续7个小时一动不动地坐在桌子前学习烹饪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卢友廷最终通过了笔试,并在去年夏天和冬天,连续取得了西餐和日本菜的烹饪资格证;上个月又取得了韩国菜的烹饪资格证。卢友廷的父亲说:“她的厨艺除了天赋外,还在于非常好的学习态度。我希望她将来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名厨。今后,我打算让她学习中国菜。”如果她以后取得了中国菜的烹饪执照,她就拥有韩国政府颁发的所有烹饪资格证了。

韩国人爱吃河豚 名厨来尝她做的菜

卢友廷的手艺已经在韩国非常有名气了。为了尝她做出的菜,连韩国有名的大厨师们也特地跑到卢友廷父亲经营的日本料理餐厅,专门点她做的菜。

河豚肉非常筋道,并且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因而是很多美食家最佳的选择,也深受韩国人欢迎,特别是那些爱喝酒的人,因为据说河豚有解酒的功效。但河豚含有剧毒,因此河豚这种“福鱼”也可能成为“毒鱼"。河豚的毒素即使在摄氏300度高温也不溶解,在任何调味料或精盐的作用下毒性也不会消除。它的0.5毫克毒素就能让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死亡。然而,河豚毒性发作的高峰时期(3-5月产卵期之前的时期),也正是品尝河豚的最佳时期。

世界上的河豚有100多个种类,其中韩国有20多种。河豚的蛋白质跟一般的鱼类相似,但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物和氨基酸,而它的脂肪含量不到1%,因此被认为是减肥食品。据说韩国的河豚烹饪技术是从日本引进的,而日本的河豚烹饪技术又是从中国学习来的。

烹饪学习两不误 不看电视不玩游戏

第7篇: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目前社会上进行的烹饪教学,对于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和学生自身知识素养渠道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烹饪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这一点就应该对烹饪教学整体进行全面研究,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促使我国烹饪教学在众多学科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 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我国目前进行的烹饪教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在研究中还发现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下笔者就针对于烹饪教学中存在的四项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1.1 缺乏规定的教师资源

要想保证烹饪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应该对烹饪教师进行全面研究,对于现在社会上烹饪教学的需求,需要烹饪教师能够对烹饪专业课程之外的技术有一定了解,这样对于提升烹饪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教师掌握其他专业知识的时候,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将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涵养。但是目前社会上实施的烹饪教学科目还较为单一,并不能满足烹饪教学的全部需求,这就导致烹饪教学不能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作用。

1.2 教学模式与现在社会不能全面衔接

在对烹饪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中,了解到目前在进行烹饪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还郭伟陈旧,这就导致学生对相应教学掌握还有很大不足,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烹饪教学。但是由于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新型教学模式还存在抵触情绪,使得烹饪教学新型教学方式并不能全面落实,但是课堂教学和实训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3 并没有采取规范性教学方式

对于烹饪教学来说,仅仅采取书面的教学方式是根本不够的,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教学,这样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烹饪技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进行烹饪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烹饪示范性教学没有达到相应规定要求,导致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理解还有很大的不足。另外在进行烹饪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自身技术水平选取合理的菜肴进行烹饪示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选取的菜肴并没有按照学生自身需求和其他方面进行选取,使得学生并不能该项菜肴的制作,对烹饪示范性教学整体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加上部分烹饪教师在进行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取直接示范的方式,并没有对示范中各个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导致学生对烹饪示范性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很大的不足。对于烹饪教师来说,在进行烹饪示范性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自身能力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在进行烹饪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相应教师只是根据自身喜好选取教学方式,学生由于对教学方式的了解不够,在进行教学示范的过程中并没有发表自身意见,对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1.4 学生缺少强化训练的机会

烹饪技能教学应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系统化的训练。但有的学校对实验、实训与实习重视不够,教学管理相当松散,教学目标也不明确。为了节省训练成本,专业课教师人为地减少学生实训机会,减少实训品种。负责实训的教师也人手不够,学生操作的失误不能及时纠正,烹制的菜点得不到公正的考评。

2 改进烹饪技能教学的对策

2.1 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且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事关烹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如下方法可供借鉴:一是学校应拨专款用于教师培训,或者直接选派中青年教师外出实践学习;二是以优厚的待遇聘请行业名师来校执教,既教学生,又教老师;三是将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经常性地聚合在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四是建立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知名的餐饮企业里挂职锻炼,实行岗位轮换制。

2.2 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烹饪技能教学体系

烹饪技能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教学活动中心应从教会学生制作某一具体的菜品转为教会学生掌握各项必备的操作技能。其次,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确立各项技能的培养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依据技术原理,对所确定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科学分类和编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2.3 规范烹饪示范教学

合理选择示范菜品规范烹饪示范教学,第一,要制定技能传授标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无论是准备烹饪原料,还是制作示范菜品,都应严格按照实训教材的相关标准进行,不能随心所欲。第二,讲解烹制技法,语言要精练,重点要突出,要尽量体现工艺流程,要理论联系实际。第三,菜品的示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其实践能力为目的,将演示、讲解、讨论、答疑和品评相结合,以形成教学互动、教学一体化。

2.4 加强教学管理,强化烹饪技能训练

第一,要提供规范的训练场所。学生的实训场所除了烹饪示范室以外,还得需要建基本功训练室、雕刻拼盘实训室、热菜制作实训室、面点制作实训室和菜品评判展销室,既要设施齐全,又要功能合理,以满足学生的训练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开设虚拟酒店,进行菜品的模拟生产与销售。第二,要激发学生学艺热情,强化技能训练。教师应反复强调烹饪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鼓励学生深入到烹饪实践中去,在训练中提升技能水平。要制定合理的技能测试标准,鉴定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烹饪技能竞赛、颁发技术等级证书等手段不断激励学生。要不断分析总结,探索有利于学生实训的新途径。第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常抓不懈。可通过政府部门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以获得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可探索产学结合之路,试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可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常年安排实习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烹饪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自身思维和动手能力,改善社会经济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对烹饪教学进行全面研究。另外在对烹饪教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对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解决对策,这样对促使烹饪教学的发展,改善我国现存社会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郎军.优化烹饪技能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3).

第8篇: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农村 中职 烹饪 教育 素质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和餐饮业发展进入空前鼎盛时期,烹饪作为一门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的学科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饮食文化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吃得饱、吃得好,逐步发展为重品位,重风味,重营养。“君子远庖厨”的观念已在餐饮业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中逐渐淡化。“营养、卫生、科学、合理”,促使厨师职业、烹饪专业被更多的人青睐。餐饮企业对烹饪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农村中职烹饪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与餐饮企业的需求产生较大差异,农村中职教育发展有待深层思考。

一、农村中职烹饪教育的现状

(一)招生难度大,生源质量下降

农村中职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招生范围小。我校地理位置离市区20公里左右。与市区其他职业学校相比较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占优势。在2012 年10月21日召开的全区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讲座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有93.4% 中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觉得自己被人看不起,特别是农村家里出身的孩子,与县城的孩子相比,内心自卑感较强,学生“状况”较多。有40.4%的教师认为,近年来在校学生中的“问题”学生数量增多了。当前农村中职烹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成才就业心态扭曲、信念缺失

学习烹饪的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失败者,很难有学习的热情,精神萎靡不振,有混日子心理,习惯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目的性不强,自信心不足。

2.课堂教学压力大、效率低

无须讳言,由于僧多粥少,生源匮乏,各职校多采取“零拒绝”潜规则招生,宽入口,不设限,因此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目前,在烹饪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学生的压力,主要源于操作经验的缺失,无法领会课程中的关键;教师的压力,主要源自于无法模拟出现场操作实景,教学效果难以提高,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二)餐饮行业红火,对中职烹饪学生需求量大;餐饮业发展迅猛,对厨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由于烹饪行业工资差距大,厨师长级别月薪过万者比比皆是,而就初学者而言,月薪数百才是常态,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工作时间较长,稳性较差,因此,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就目前餐饮行业来说全国所有的厨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台、打荷岗位招工难的问题,人员缺口大。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为了能够招聘到烹饪实习生,还得向职业学校交纳一定金额的培训费。

(三)教育投入不够,教学内容落后

当前的农村职教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我校实习、实训场地不足,设备陈旧,很难满足教学需要。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教学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比较滞后,教育质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另外,教材方面的问题也颇为突出,中职烹饪学生现用教材与20世纪80 年代内容大同小异,许多新型的烹调器具、方法没有增添进来,许多教学菜品在市场上更是难觅踪迹。而这些年来餐饮业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思想上重视技能教学,忽略素质教育

烹饪专业的学生,从进校起就将重点放在技能操作上,认为其他的课程都无关紧要。许多教师也在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总是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遇到那些直接在厨房当学徒的厨师时,发现几乎相同的学习时间,自己的动手能力却远不如他们。反过来认为在学校没学到东西,还不如直接学徒。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图通过科班教育,在技能上赶超社会厨师,那是“以己之短,攻人所长”。素质教育,更是烹饪职业教育的重头戏,要与技能教学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在人生发展历程中,比别人走得更远。这样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二、对农村中职烹饪教育的思考

目前教育界对新职业教育观有认识的多是一些理论研究者,他们的行动更多的是一种理论探讨,而另外一些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如各校的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或者知之甚少,或因某些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缺乏新职教观,使得我们的烹饪教育在现实发展中陷入“学生不满意抓教学质量学生还是不满意再抓教学质量”的循环怪圈内无法脱身。其实角度改变观念,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找原因,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农村中职烹饪教育的平淡、病根是我们在落后的教育观念上出了偏差,是我们没有正确认识农村中职烹饪教育的重要性。烹饪行业有几个特点,一是门槛低,即使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人,也可以进入烹饪工作岗位,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二是手工操作性强,再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是要靠动手操作来实现。三是烹饪的核心是美食,现代营养卫生知识是为烹饪服务,并非烹饪为现代科学服务。了解行业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中职烹饪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在满足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烹饪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未来烹饪事业的发展,变短期技能训练目标为长期发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潮流和所需要的自我学习、与他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关键能力。

第二,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和技术体系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烹饪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照烹饪工作的过程开发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教的过程为学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根据技术实践的需要来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并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个体具有完整性、内在一致性的技术实践能力,真正发挥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实践功能,达到二者彼此促进的目标,并有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

第三,不断创新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内容,也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手段在技术上的难题,还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旺.烹饪高等教育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辨证[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28-34.

第9篇:烹饪的心得体会范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味。”台州菜以其深厚的内涵和浓郁的民风,在浙菜中自成一格。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地处台州的“厨师之乡”——临海,自古名厨辈出。在持续孕育烹饪优才之际,学校以“传承中创新”为旗帜,将菜式丰富、文化深厚的地方菜烹饪技艺提炼得更加炉火纯青。

“新”实训室里做出“老”味道

烹饪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源自于平时颠勺、翻炒的点滴积累,对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言,以烹饪过程为导向的烹饪实训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支撑专业建设,学校根据现代烹饪方法的最新要求改进实训室和室内相关设施,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练手平台,以“新方法”做出“老味道”。

经过重建,烹饪的实训室“新装”亮相,建立了烹调室、示范室、面点室、西餐室、刀工室等八个实训室,形成了综合的实训室体系,层次更加系统和完备。在能源方面,学校以现代烹饪技术为参照,率先在中式烹调室使用电磁灶取代煤气灶,在净化环境、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致力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把握火候,保持地方菜的传统风味。使用电磁灶烹饪地方菜是未来的趋势,让学生优先掌握这项烹饪技能,能够成为学生特有的竞争力。据介绍,目前已有一些酒店到学校“取经”电磁灶烹饪菜肴的技巧。

为突显地方特色,学校设置了“模拟厨房”和“地方菜研发室”两个实训教室,“模拟厨房”参照最新的酒店后厨设计,设施设备配置精良,参加各类烹饪竞赛的学生得以模拟参赛现场,可以提前打好“临场应变战”;“地方菜研发室”将对地方菜做法有新点子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新想法付诸实施,并就成品的色、香、味相互品评,学生的创意有了施展的舞台,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设备的革新不止于基础设施的优化,还有新技术的注入。学校利用新媒体技术“武装”其中的多媒体示教室,为互动实训大开方便之门。

完善的实训室体系,带来的是学生实训实力的提升。历年来,烹饪专业的各项技艺在各类舞台尽情施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0年,在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2014年,继续勇摘一金一银。

地方菜教学“做减法”

在烹饪专业的学生课程表上,一门叫做《临海地方名小吃》的科目呈现了学校重视地方饮食传承的态度。授课者沈安钢老师是全国烹饪名师,多年来潜心研究台州菜和临海菜的烹饪技艺,不断开发新菜式,自成一家,因而课堂内容紧贴实际、技巧独到。

《临海地方名小吃》主要以台州和临海当地的传统菜肴、小吃、点心的做法为授课内容,临海麦虾、糟羹、麦油脂、麦饼对这些传统名小吃的烹饪要点,沈安钢老师如数家珍:清烧鲻鱼的选料考究,在清汤烧沸后需立即关火出锅,防止鱼肉变老;蛋清羊尾是临海市唯一列入《中国菜谱》的特色名菜,要达到油而不腻、甜而不馁的效果,豆沙必须置于丸子的中心;麦油脂包裹馅料的面皮厚薄必须要恰到好处,兼顾严密性和外形的一致性,沈老师还凭借这道小吃在全国和全省的烹饪大赛中拿到了不俗的名次。

《临海地方名小吃》课程对学生传授烹饪技法一开始就定位在对传统烹饪文化作“批判式吸收”。沈老师主张给地方菜“做减法”:以注重健康的现代饮食观念为标尺,以新兴科技为武器,将不合时宜的做法剔除。如油淋肝的糊改用红薯粉更加健康,营养价值也更高;原来的蛋清羊尾馅心由猪网油包裹,为了减少脂肪摄入,将猪网油去掉后烹炸,不仅原有的口味得以保持,同时油脂的摄入减少,这个做法已经在临海市的各个酒店推广开来,广获消费者的认可这种“老菜新做”的观念,在课堂上做到了研发过程与创新思维同步,教师教学与学生创造并举,通过沈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实践,“时时不忘创新”已经内化成学生学习烹饪技能的一种思考方式。

课程的革新实现了岗位对接,校本教材的创新则与技能配套。烹饪专业的老师亲自参与编写了适合地方需求的多本教材。被评为全国“最佳厨师”的裘海威老师参与编写了《中式烹调实训教学菜谱》,擅长蔬果雕刻技能的崔行银老师主编了《实用菜肴围边制作》。此外,《台州食材》《台州小吃》《台州面点》和《饮食文化》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教材已经处于试用阶段,在校本教材方面做到了紧接地气。

多媒体平台见“微”知著

一堂烹饪技能课时长45分钟,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办法长时间集中。担任烹饪专业面点课程的田菊平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把互联网的信息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带给学生,延伸了学习的长度和宽度。

田老师开设的中式面点烹饪“微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知识技能传授过程:先将自己制作的小视频上传到学校的校园网站,学生下载后边看边学,根据老师亲自示范的画面自主完成作业。在正式课堂上,田老师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一一点评,对学生常常出错的地方进行“点对点”地纠正,这样学生能够记得更牢。正是通过互联网的互动和多媒体的接近性,学校的烹饪面点课成为模拟手把手教学麦虾、扁食、三鲜面皮等台州小吃和北方水饺、画室蒸饺等传统中式面点的生动课堂。

除了中式面点的“微课程”,其他烹饪课程也以先进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借鉴,利用多媒体工具将先进的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碰撞。老师们为学生制作的视频短小精悍,视频播放时间处于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范围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因为每个视频都只针对一个特定的烹饪技法,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观察老师手上的操作,达到与现场一对一教学一样的效果;在正式上课期间,学生已经对某项烹饪技能的基本要求有所了解,对自己不擅长的技巧已经有所体会,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性交流变成学生主动吸纳内化的学习过程,学起来更有积极性和成就感。

将微视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教学,是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动适应浙江省中职学校课改最新要求的举动,发挥了现代多媒体对学生学习的良好功能,收到了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的良好效果。在2013年的全国面点烹饪比赛中,田菊平老师率领本专业的学生摘得金牌,为学校的烹饪专业品牌锦上添花。

地区辐射力“活性”聚合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不仅重视“内修”,而且着力“外养”——将本专业置于地方烹饪行业和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格局中,注重从外部引进“活水”,以共搭平台的形式构筑烹饪专业的软实力,助力学生的烹饪能力贴合地方特色。

学校的烹饪专业设立于1993年,发展至今已经桃李遍地。在台州市很多知名酒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厨是从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走出来的。这些已经独当一面的校友、学长是学校为学生引来的第一股“活水”,他们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便利通道,促进技艺帮带,做好实训积淀。

另一股“活水”引自台州的烹饪一线,学校专门聘请了市教育局、市餐饮协会、各大酒店和浙江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烹饪专家和行业大师担任烹饪专业学生的兼职教师,将地方传统小吃、点心和海鲜等的烹饪技巧,一一倾囊相授。生动活泼的讲解、深入浅出的分析,为学生搭起了一座学校与酒店实体烹饪之间的衔接之桥、烹饪技艺与传统历史文化的对接之桥。

在打造烹饪专业软实力方面,借助临海市烹饪协会的组织和交流,校内专业老师与校外专家在“共同推动临海市地方菜创新与传承”的指导理念下,将地方菜的烹饪理念与地区饮食经济的发展经验相结合,注重传统菜品改良,在新思路的实践中迎来台州、临海地方菜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