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

第1篇: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近年来,旅游行业迅速发展,作为在旅游景区旅游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旅游部门档案管理已经逐步提到日程上了。然而,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旅游档案管理依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档案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国旅游景区应该正视在档案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旅游部门的档案管理,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首先,旅游景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在传统的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将档案管理工作简单的定义为抄抄写写、定期检查和长期报保管信息资料的事务性工作,无法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当下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工作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管理需求。其次,旅游景区对档案管理的力量薄弱。大多数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过,对档案的重要性、管理要求以及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装订等业务都不是很了解。而且多数档案人员也都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在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中仅仅负责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料放入档案盒中,并没有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类归档,而且档案的资料还存在不真实不准确的情况,降低了档案资料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实际价值。

二、改进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的对策

1、加强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旅游景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使大量、多种的相关文件随之产生,这就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对这些档案进行整理和分门别类,为此,旅游景区可进行公开招聘等方式,在即将毕业的档案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已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中,选拔专业技术过硬、思想觉悟高和工作细心有耐心的人担任档案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至少每年加强培训一次,多管齐下,一方面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不定期举行相关知识讲座,由专家和相关行业的前头军为他们讲课,传授经验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交流,旅游景区管理人员都应与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联系,相互之间有沟通、更了解,才能更好更全面准确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培养新时代的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才是确保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有力保证,为此,必须加强对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能、经验以及业务熟练程度的综合培训,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以不断提高旅游景区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2、设立严格的档案管理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

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同样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因此,在进行行政管理考核的时候,对于档案管理部门同样应该建立奖惩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升职等联系在一起,以此进行更科学合理的人员调整,只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才能胜任,不能胜任的可进行调职。如此不但可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更会调动起危机意识和积极性,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约束自己。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加强旅游景区档案信息的现代化数字化管理,将各类信息手段应用到旅游景区工作中,借助计算机等对档案信息进行储存、分析,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以不断提高旅游景区机构内部信息的准确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建立健全的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制度

正确清晰的制度对于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规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也为工作人员的自我提升点明了方向。如今,国家旅游景区事业不断发展完善,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制度却并没有得到准确而及时的补充和修正,许多旅游景区都未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考核中,没有适应旅游景区发展的关于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每所旅游景区中也没有针对于档案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检查措施。这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此,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另外,国家《档案法》亦规定,旅游景区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档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各级岗位职责,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展开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及标准。

4、加强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机构的联系

旅游景区档案工作人员也要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开展电子编制工作,提供各种检索工具,为领导决策提供主动的服务。另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必须充分收集和利用各类反馈信息,加强改进力度,加大管理步伐,加强各级旅游景区之间的信息联系与共享,互通一些档案信息,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逐渐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旅游景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是不可或缺,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而具体到档案工作人员,则应着重培养其细心与耐心,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乐趣、认识到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发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案管理人员应该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寓乐于工作,寓学习于工作。

第2篇: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旅游行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总结》,供您查阅。

根据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市夏季消防检查工作专项督查方案>的通知》(**市消委字〔20XX〕8号)和市旅发委《关于印发<20XX年**市旅游行业开展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市旅发字〔20XX〕8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夏季消防工作会议以及《关于印发<20XX年全县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我委组织人员对行业管辖范围内的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含门市部)进行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县旅游行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总体平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夏季消防检查研究部署情况

我委就此次消防检查工作召开了专门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夏季消防工作,印发了《关于印发<20XX年**县旅游行业开展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并联合消防部门开展了专门检查,要求旅游企业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做好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和减少一般火灾的发生。

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进情况

今年6月以来,我委集中开展了“奋战90天、全力保平安”暨夏季消防检查行动,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以星级饭店、星级农家旅馆以及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为重点,主要检查旅游企业建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日常消防检查巡查,违规设置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等情况;做好大型团队游客和旅游节庆活动的消防宣传和消防安全提示、消防安全工作。经排查,未发现各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含门市部)的火灾隐患问题。

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情况

(一)在酒店、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LED显示屏、标语等形式,进行消防安全提示。各酒店也在酒店电梯等显目位置粘贴了公安部《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消防安全三提示等,切实提高涉旅单位人员及游客消防安全意识。

(二)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6月根据县里的统一部署,县消防大队组织全县生产性企业开展了为期3天的全县生产性企业消防培训班,我委组织各涉旅企业的安全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由县消防大队防火监督员轮流进行授课,就不同的单位和企业提出了相应具体的基本要求,并就火灾基本知识、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等方面进行了培训,着重强调了如何做好防火和安全生产方面工作。

(三)组织耀升国际饭店工作人员到县消防大队开展参观体验活动,并由县消防大队进行了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使用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涉旅人员的消防器材使用技能。

四、行业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标准管理工作情况;社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消防器材配备,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一)各旅行社(门市部)均已按照要求配备了灭火器,我委也要求各旅行社(门市部)做好日常的用电安全管理,加强电路检查,避免因电路问题引发火灾。

(二)阳岭景区内大门区域的建筑、景区内的旅游厕所以及云华茶场、作家村茶艺馆、山顶小卖部等场所也按要求配备了灭火器。云隐寺旅游厕所原配置的灭火器被人为损坏,现已进行了更换。

(三)耀升国际饭店消防工作做的比较到位,未发现消防安全隐患。我委已要求酒店进一步做好对住店人员的消防安全提示,并加强消防安全的巡查工作。

第3篇: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培训需求分析;区域差异分析;行业继续教育;拓展模型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培训需求分析是在规划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通过对需要培训的人员、培训目标及培训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鉴别。培训需求分析是确认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是保障整个培训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McGhee与Thayer于1961年在其著作《工商业培训》中提出了OTP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是目前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常用模型。Latham进一步指出,当基于组织未来目标来识别培训需求时,缩小员工技术水平差异已经成为组织的责任,于是他在OTP框架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分:人口统计分析,特别关注不同年龄、不同管理级别、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种族员工群体之间在培训需求上的差异。

行业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分析是以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模型(OTP模型)为基础的。但是,进行气象行业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时发现,行业特点使经典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不能满足行业培训需求分析的要求。因此,研究者在经典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区域差异分析模块,能更好地囊括培训需求,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必要性

区域差异分析是基于组织培训需求、岗位培训需求和个人培训需求分析,以及人口统计分析等结果,对培训对象所在单位和上级单位及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业务类型及其发展程度以及培训对象岗位能力素质水平等方面的了解,获得更有效的培训需求信息。区域差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行业的业务及其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

许多行业在全国各个角度的业务及其水平都不是一致的,如气象、地震、测绘等这些专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多数行业业务类型及其业务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行业培训需求具有区域差异性。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特征不同,我国气象业务类型及其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例如我国华南区域夏季经常遭受台风等天气现象的影响,西北、东北区域就很少受台风影响,东北区域的预报员参加预报业务培训时,对台风预报的兴趣和需求明显很低,西北地区的预报员对干旱预报的培训需求明显较高。经过试点培训和多轮需求调查后,全国气象部门地市级预报员轮训采用了分华北、东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七个区域选调预报员参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气象预报业盏牟钜焐杓屏瞬煌的课程内容,培训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分区培训受到了学员和教师的欢迎,显著提高了培训的满意度和针对性。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对培训需求的影响呈现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基于湖北77个区县的数据,中南民族大学柳劲松教授研究发现,不同圈层区县经济联系紧密程度与培训需求表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性,城市圈内与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紧密度越大的区县,培训需求更旺盛,即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的差异,会对培训需求产生显著影响,往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培训需求更为旺盛而多样化。在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中发现,在富裕的东部地区的学员对浙江德清县气象为农服务模式的案例课就比较认同,认为对本地区工作有参考价值,然而经济发展水平稍低的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县局长则认为,德清模式的成功得益于经费充足,德清模式很难在贫困的中西部地区获得推广和借鉴,并提议选取案例应考虑县局在业务和经济状况的区域差异,扩大案例覆盖范围,不论成败、动静态的案例均可用,案例选择要考虑来自不同地区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三)干部教育培训要发挥推进地区协调发展的作用决定了区域差异分析的必要性

中央一贯强调培训推进不同地区的交流互助合作、共同协调发展的作用。《2006-2010年全国干部x教育培训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推进不同地区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协调发展。”气象行业十分重视教育培训在推进地区协调发展和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在气象培训项目顶层设计和需求分析中,注重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学员的互动。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的培训后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县局长在参训后,增进了县局互动访问,如江苏省丹阳市气象局、内蒙古四王子旗气象局专程带队到保定市气象局、涿州市气象局、满城县气象局考察学习;培训进一步促进了援疆工作中结成对子的共建单位的沟通,推动欠发达地区事业发展。

三、OTP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应用与扩展

结合行业继续教育特点,以OTP框架为基础,加上Latham提出的人口统计分析,尤其是区域差异分析,建立了拓展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见图1)。组织分析主要是从党与国家、部门的实际需求出发,判断组织环境变化、组织目标、组织资源对培训的要求和限制。任务分析主要是从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界定理想状况下工作任务的要求,明确各个岗位所包括的工作任务及执行标准和特定岗位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技能,这是岗位培训的目标和重要的衡量标准,要立足岗位当前的突出问题和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人员分析是从员工的实施状况出发,分析员工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现有状况与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以及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人口统计分析的内容主要在于培训对象群体的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和民族等因素所带来的不同培训需求。区域差异分析主要在于培训对象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文化背景与气象业务类型及其发展水平等方面所决定的培训需求。通过五个方面评价结果的比较和综合,得到培训目标和内容。

四、展望与建议

(一)扩展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应用前景

扩展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可以运用于管理干部培训,也可以运用于业务技术培训;模型适用于如安全、海关、国税、外汇、粮食、煤矿安全监察、地震、气象、测绘、出入境检查检验、烟草、邮政、物资储备、海事、银行、证监、保监、银监、电监等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也适用于如工商、地税、土地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省垂直管理部门,新模型对这些行业培训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下一步完善模型的建议

进一步完善培训需求分析框架,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培训需求,是提高培训针对性的基础。培训项目的相关者除了设计者、培训对象、培训对象所在本级和上级组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群体――培训师。本研究关注了培训对象、及其所在上级和本级组织单位的需求,培训师对揭示培训需求的补充作用未纳入模型。就气象行业培训而言,培训对象绝大部分来自行业职工,培训师经多年教学掌握了培训群体信息,如何规范地纳入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形成反馈机制,为培训项目设计所用,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模型从而构建全要素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切入点。

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综合获取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设计通常的手段,大多数在培训项目设计之初进行。在培训对象群体相对稳定,具备轮训条件时,为了系统、完整地揭示培训需求,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中,进行培训中、培训后的培训需求调查,动态关注培训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和范围,跟踪培训需求的变化,以构建全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1]Moore&Dutton.Training Needs Analysis: Review and Critiqu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uly 1978.

[2]Taylor,P.,O’Driscoll,M.P.,and Binning J.E.A new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training needs analysi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1998(2).

第4篇: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 岗位培训;执业能力;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50-03

社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性和连续性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的社区护理人员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系统的护理知识不足等问题[1]。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而制订合适的培训课程和采用合适的培训方式对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十分重要的。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科医学的转岗培训和各类专项培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分别对宝安区西乡街道、观澜街道、石岩街道、沙井街道和龙华街道、新安街道的301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回收问卷274份,有效问卷率为91.0%。其中本科及以上17人,专科150人,中专107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49人,护师93人,护士129人;工作时间在5年以下者127人,5~10年者111人,10年以上者36人。

1.2 方法 本研究根据《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制定了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表,涵盖了社区护理人员对培训的认知、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其中,培训现状包括对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当前的培训方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培训是否能满足工作需要5项内容;培训需求主要包含了培训内容和时间需求,以及各项培训内容适合的培训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采用Epidata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录入,并用SPSS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培训必要性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有40.1%的人认为培训非常有必要,有57.7%的人认为培训有必要,有1.1%的人不确定,说明大部分人都认可培训的必要性。

2.2 培训现状

2.2.1 培训开展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99.2%的社区护理人员均参加过岗前培训,但有52.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社区专项培训,有41.6%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参加过脱产、短期培训和自学等形式的专项培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员工参与积极性方面,有89.7%的护理人员表示参与积极性高,有9.2%的人表示参与积极性一般,仅有1.1% 的员工表示积极性不高。工作年限不同的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方面存在差异(P=0.023),表现为工作年限越少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越高。

2.2.2社区护理人员对14项知识掌握程度 见表1。

2.2.3 培训手段使用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总结了七类常见的培训手段,要求被调查者选择最多使用的三种。结果显示,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式有授课与讲座(37.2%)、实践(33.0%)和会议研讨(24.7%),采用最少的方式为辩论(1.2%)和电影录像(3.0%)。

2.2.4 当前培训结果 在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方面,有62%的员工表示满意,28%的员工表示满意度一般。在培训是否满足工作需要方面,有80.4%的人认为培训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但仍有7.9%的人认为无法满足需要。

2.3 宝安区社区护理培训需求

2.3.1 培训内容需求 根据统计结果,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最需要培训的是中医护理(45.6%)、精神障碍者护理(占被调查者的(43.4%)和健康教育技术(31.6%),其次还有老年人护理(23.2%)和健康评估及方案制定(19.19%)。

2.3.2 培训手段需求 被调查者针对每项培训内容,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三种培训方式。结果显示,授课讲座与实践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大部分培训内容。对健康评估和方案制定,可以增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对社区特殊人群和慢性患者的保健护理可以增加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对与社区精神障碍者的护理、家庭访视和临终关怀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健康教育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可以采用理论讲授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2.3.3 培训形式及时间需求 在被调查的社区护理人员中,有61.0%的人希望采用半脱产和在职培训的形式,有24.0%的人希望可以参加全脱产培训,有7.8%的人希望采用自学的方式。其中,有68.2%的人希望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下;有22.0%的人希望培训时间在3~6个月。

3 对策

3.1 根据社区护理人员需求改进培训 培训的目的在于完善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强化其操作技能。当前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人员教育层次较高,普遍为本科、硕士及以上,在高等教育期间接受了系统的护理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2],但目前宝安区的社区护理人员初始学历主要为中专及大专,且绝大部分护士从临床转岗,对社区护理知识掌握不全面,这就需要加大培训力度,针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短缺和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在调查中可以看到,社区护理人员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短缺,对掌握程度较差的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培训需求,对实际工作中需求迫切的健康评估和老年人护理需求也较多。在未来的培训中,可将健康评估和老年人护理纳入社区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范畴,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有一定工作年限且基础扎实的护理人员可以加大精神卫生、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在培训手段上,社区护理人员希望根据培训内容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及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3.2 渐进推动培训内容的完善 对提供综合性、连续的社区护理人员来说,社区护理中的任何一项知识技能对其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轻重缓急之分。由于宝安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得相对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培训方案的制订应有所侧重。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较好的街道,可以增加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护理、临终关怀及沟通技能的培训,使社区护理工作满足“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和“六位一体”工作的需要。

3.3 参考社区居民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 根据护理人员需求制订培训方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不符合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训方案的制订要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需要社区护理人员提高慢性病干预能力和健康知识宣教能力,制定健康评估及干预方案,重点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具体参考意见的提供还有赖于社区居民护理需求调查。

3.4 根据社区护理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培训 根据访谈发现,工作、家务繁忙及培训影响收入等因素会影响到社区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且对一些形式灵活的在职短期培训有较大需求,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短期的专项培训,使用学分制等将其纳入护士阶段考核,既可以避免在职培训的随意性,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培训人员的时间需求。加强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有助于人员素质的提升,但要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必须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制度与社区护理人员执业准入制度相结合,为社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制定统一标准;为强化社区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将培训的参与度、培训效果与相应的晋升渠道和物质激励相联系,激发社区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先进的社区护理理念及方法。而在社区卫生以政府举办为主体的宝安区,社区护理能力及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必须依靠政府投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周璇.建立完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想[J].医学信息,2007,20(7):1151.

第5篇: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多数渠道商未能重视与有效实施企业内部培训的主要原因是:1、企业老板经营意识存在问题,认为企业没有必要实施企业内部培训或认为培训费用较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2、企业较小,培训预算有限,确实“无法”开展有规划的企业内部培训;3、在已经开展过内部培训的企业,因为前期培训效果较差,培训得不到企业员工应有重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使得已经规划好的“内部培训计划”流产;4、企业老板有进行内部培训的计划与想法,但考虑到培训讲师的聘任、培训内容的具体选择、员工的组织、时间的安排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认为培训的可操作性较差,致使培训设想一直未能得已实施。

渠道商多数因为规模较小、企业运营不规范,企业内部培训实施的难度较大;但是,中小型渠道商真的就无法实施有效的内部培训,并且通过培训实现企业打造精英团队、提高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目的吗?内部培训,离渠道商到底有多远?

笔者曾经有负责手机与快速消费品的区域销售经历,并在任职期间分别实施过对中小型零售商与商内部员工的销售培训,而且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培训效果,现就以此为例,对渠道商的内部培训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的可行性进行阐述。

情景一:一次针对零售商的培训策划经历

笔者在02年负责某国产手机HD市场销售时,经常走访区域内的手机卖场,而且与多数连锁手机连锁超市的零售店长都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管理,当时应区域内恒通手机超市经理的邀请,为提高其手机超市的店员素质,提升其连锁超市的持续竞争力,为其策划了一个系统的店员内部方案。其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礼仪、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几个方面;培训讲师主要由各厂家的业务经理、销售督导、连锁超市的店理组成;培训时间主要选择在下班时间与周一到周四客流量较少的销售空隙;培训对象包括连锁超市的所有店员,但是根据工作任务及场所容量考虑实施分批进行;培训地点根据时间及培训内容的不同分别选择在总部会议室及各个卖场。

由于培训工作规划比较完善,恒通上下领导都比较重视,同时吸引了各个厂家区域经理、销售督导的参与,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而整个培训讲师的安排均采用内部邀请(为推动本品牌的产品销量,各品牌经理也都非常乐意参与)的方式,培训地点采用了就地选材的方式,培训的时间选择了工作间隙,培训方式采取了分批进行的形式,培训内容涵盖了礼仪、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多个方面,培训对象包括了所有店员,本次培训既没有产生任何费用,同时还得到了内部员工的普遍重视,打造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提升了恒通手机连锁超市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得恒通手机销售在HD地区成了一支独秀。此种培训方式很快被业内人士仿效,并成为区域内手机零售商普遍采用的内部培训方式。

情景二:一次针对区域的培训策划经历

03年笔者到一家乳品企业S品牌就职,负责RZ地区的区域市场销售工作,由于S品牌采取依靠区域的销售模式,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商,但是RZ地区商的业务素质及业务管理都存在众多不足,S品牌在RZ地区的销售也因此受到影响,笔者通过一个多月与商、业务人员的沟通以后,针对商的业务及管理现状,为商设定了一套系列培训课程(如:表一):

培训课程及培训计划确立以后,由我本人及商的的2位业务经理担任主要讲师;在进行思想意识培训时,邀请了我们公司的大区经理进行了半天的销售培训;培训时间从每周的工作中抽出半天(一般安排在周六下午)进行培训。通过2个月的时间,我们完成了本次对商业务人员的系统培训,通过本次培训,商业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日常销售管理也进入了一个规范的状态,整体市场销量与状态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会后我在与商及业务人员沟通的过程中,得到反馈:此次系统培训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会议内容及整体培训计划安排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情景三:对一次失败培训案例的诊断

笔者在与当前区域经销商樊经理进行培训沟通的过程中,樊经理给我阐述了他公司一次苦不堪言的内部培训的残败。樊经理是一位接受新鲜事物与思想都比较快的私企老板,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樊经理深刻的认识到对员工实施内部培训的重要性,于是,樊经理在年初从市内某大学请来了营销专业的2位教授,在市内某星级宾馆对企业员工实施了为期3天的全封闭式内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前的市场营销形势、销售理论及技能;培训虽然开销不小,但是整体培训课程的氛围很好,会后还被员工津津乐道了好常时间,也引来同行员工的羡慕眼光,让樊经理很是满意。但是好景不常,樊经理发现公司内部员工的工作越来越散漫,部分开始顶撞领导,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就是不见工作效果,而且还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频繁的人员流失。

第6篇: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08-01

护理风险管理是针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应急预案是在国家卫生部、医院整体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的基础上,针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所造成的风险而制定的有效措施和处理流程。我院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旨在通过模拟现场实地训练,培训及提高护士面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帮助护理人员增强责任感,掌握相关急救知识,提高其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为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分4个病区,现有病床265张;护士92人,学历:本科10人,大专68人,中专14人;职称: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5人,护士65人。科室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小组,由总护士长担任组长,病区护士长担任组员。

2 方法

2.1 培训方法

2.2.1 以往由病区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进行授课来巩固理论知识护士往往专科护理知识累积量不够,因此,要求护士在掌握急救流程的同时,必须结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2.2.2 改变惯有护理晨会学习模式:在既往科室晨会中,常用学习方法是:提问作答总结方式,我科在原有晨会提问基础上,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

2.2.3 情景模拟式培训: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让被训练者按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较好地模拟了现场的紧迫感,使训练者感到紧张、急迫甚至忙乱[2]。在每月的业务培训中,由高年资护师做指导老师扮演患者角色,进行应急病例病情描述,要求培训对象不仅要正确评估,并要立刻应用预案程序采取相应措施,结束后指导老师对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进行讲评。

2.2.4 情景模拟式考核:由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考核时间、地点、形式及内容,原则上演练时间选择在下午,此时是治疗护理相对较少的时段;选择风险隐患易发的患者,每周针对本病区1例危重患者组织1次应急预案为主题的情景考核。考核开始后,让家属按铃告知护士患者突发的风险情况,由专人记录演练过程及所用时间,观察护士对患者突发病情的处理能力与速度。通过考核,使护士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由此所获得的知识是在思考、观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得来,记忆牢固。

3 效果

3.1 构筑主动护理平台,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巩固了护士的专科急救理论知识。通过不断的模拟演练,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全体护士参与应急预案的演练,使得护理人员在有关护理理论和技术、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呈报制度的相关内容及国家重大法律、法规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3.2 增强了护士面对应激源时的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在需要急救的应急事件中多数表现为紧张、恐惧、惊慌,甚至不知所措,定期的情景模拟式培训可为今后类似的情景处理积累经验,把突如其来的急救变成一定的操作流程,并在演练中逐步锻炼了在应激状态下的心理适应力,保证了在实际抢救患者的紧张环境中技术的稳定性发挥[3]。

3.3 保证医疗环境安全,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 随着全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做好护理安全工作以外,对住院期间影响患者人身安全的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处理得当。

参考文献

[1] 魏杰,吴健.如何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不同声音[].西北学学报,2006,36(3):13~19.122

第7篇: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开展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的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文化旅游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区文化旅游安全形势平稳健康有序。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1.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制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定,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021年底前全区重点文化旅游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

2.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要求企业不断强化应急预案建设,多频次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和教育培训等制度。

3.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规范制定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明确排查内容和排查措施,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

(二)进一步强化行业重点领域整治

1.加强旅游包车管理。督促旅行社选用正规的汽车公司,严格审查旅游包车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签订规范的租车协议,设置“导游专座”,重点督促旅行社加强境外旅游包车安全管理。加强导游(领队)的安全教育,在行程中,提醒司机安全驾驶,提醒游客安全乘车。与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包车隐患排查整治,对旅行社租用无资质车辆等违规违法行为,依法严处。

2.强化景区及周边客流管控。旅游高峰期要积极协调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换乘站等重点地区加开临时交通,快速疏解客流。督促A级旅游景区依法核定并严格执行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科学评估景区内重点区域和瓶颈线路的瞬时最大承载量,制定分流方案,优化游览线路。健全完善客流预报预警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采取预约、分流、管控等多种方式调控人员数量,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3.抓好火灾防控工作。联合消防等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临时搭建舞台看台营业性演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消防通道是否通畅,消防设备是否完好,是否有疏散指示和应急指示灯,消防“四个能力”是否掌握,电气线路老化情况。督促山岳型A级旅游景区加强火源管控,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管控。督促文化经营单位和旅游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加强消防业务培训与演练,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严防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督促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督促旅行社选择卫生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就餐,要求导游人员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提醒工作。督促旅游星级饭店把握好食品采购、加工和保存关,完善卫生防疫消毒、食品采购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切实保障游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设施安全,督促各企业定期维护特种设备,监控设施确保完善有效。

6.做好出境游安全监管。督促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加强出境旅游产品安全审查,持续做好产品质量把控,对有安全隐患的产品立即下架。督促出境组团社加强领队安全教育培训,主动提醒游客购买旅游意外保险。督促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及时关注外事、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有关国家(地区)的安全预警提示,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

7.强化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督促旅行社密切关注汛情雪情预报,合理安排旅游线路,避免组织旅游团到汛情雪情团雾严重的区域旅游。指导A级旅游景区加强夏季、冬季隐患的排查治理,完善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措施,提高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能力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和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推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消防、特种设备、反恐防爆等实训演练,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5月)。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周密部署辖区三年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联合应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本辖区文化旅游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实施闭环管理、对账销号,加快推进实施,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及时开展“回头看”工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开小灶”、推广有关地方和标杆企业的经验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文化旅游安全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文化旅游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坚持守土有责、服务大局,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认真推动本地区文化旅游安全整治行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属地街道,建立联合工作专班,密切协作配合,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整治行动顺利有效开展。

第8篇: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编者按:在返乡创业的大潮中,很多农民工带着梦想和积蓄回到家乡,准备施展拳脚,大干一番,但是,在市场中打拼,并不容易,在一次次挫折中撞得头破血流,甚至赔光积蓄的大有人在。如何才能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们少走些弯路?信息时代,新生事物很多,必须加强学习,才能把握主动权。要能够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悟出其中创业成功的关键。理性的思考、谦虚的学习对于创业非常重要。本期经验交流刊登湖北省东西湖区、山东省农广校、河南省创业兴业推动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业兴业推动型培育模式指以提升农民学员创业兴业能力为主线,系统设计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考察实习和创业设计等多种方式,使农民学员从具备初步的创业技能转变为具备综合创业能力和素质,帮助农民学员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创业兴业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在培育过程中,政府负责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宏观管理、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培训机构负责教育培训全过程,在培育中占主体地位;农业企业(实训基地)负责为农民学员提供实操实践的产业基地,拓展学员思维,开阔学员视野,增强学员实践能力,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创业兴业实践中发展成长。

近几年,党和政府连续对“三农”问题出台了相关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培养农民创业激情,传授创业知识,改变创业理念,增强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这是当前解决山东省农民发展自身产业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承担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来,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采用了“三段式”培育模式,切实提高了培训效果,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

一、“三段式”培育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培育模式内涵

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三段式”创业培训模式,即:集中培训、考察实习和企业规划设计。采用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形式,使学员亲身融入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来,讲授过程中强调让学员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问题,真正把学习知识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学员合作意识,不仅使参训学员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能够从轻松的游戏中明白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道理。

(二)培育模式特征

每期培训班通过全景式企业模拟训练的方式,培训内容从理论学习到指导实践,再到从实践练习升华到理论总结和创业设计上来,使每一位学员经过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指导理论的全过程。

二、“三段式”培育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实施每年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培训初期,省农广校专门成立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相关培训文件,并多次召开项目专题会议,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分工职责,规范培训形式,提出具体要求,保证了培训工作的科学规范、扎实有效。

(二)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为保证培训授课水平,省农广校从全省行业内外100多位教师中,通过试讲课、示范课和过关课三级选拔,选聘优秀创业培训讲师,组建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讲师团”,由省农广校统筹调度安排,持证上岗,统一选派到各个培训基地授课;为确保后续跟踪服务效果,又选聘了300名农业行业专家和辅导员组建成“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导师团”,为学员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提供企业创办、企业经营等方面的技术、信息、法律帮助。

(三)完善培训基地建设

随着近几年农民培训任务的不断增加,省农广校按区域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经过实地考察认定,在相关培训基地的附近,选择了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签订协议有偿使用的形式,配套建设市场考察和专业学习实训基地。各市县根据农民学员考察实习的需要,挂牌建立农民创业实训基地和农民创业园。

(四)强化自主招生形式

按照相关培训要求,省农广校在广泛摸底调查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相关市(县/区)分校,通过电视广告、赶大集发传单、农村大喇叭广播、农广校乡镇班主任下乡进村张贴招生简章、老学员带新学员、建立招生报名点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闯出一条自主化招生路子。在选拔过程中严格资格审查,优先遴选文化素质高、创业愿望强烈的农民参加培训,为培训班取得预期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五)创新培训管理模式

针对农民学员时间观念不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较差等特点,在集中培训期间,省农广校专门聘请军事教官,全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省做到培训“六统一”:统一规范编班、统一房间安排、统一各级职责、统一军事训练、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资料配发。增强了学员们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团队意识,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到课率,从而确保了整体培训效果。

(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主要研究设置了4个模块22个专题的授课内容。

模块1:创业意识与理念模块,包括:向军队学管理、时代与创业、农业创业理念、农业创业扶持政策、成功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评价创业者自身等6个专题,主要培训目标是激发学员创业激情,培养学员创业意识,增强需要创业胆量。

模块2:创业知识与技巧模块,包括:农业创业的市场机遇、农业创业市场分析、评估创业市场、组建创业团队、预测创业利润筹措创业资金、创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农业创业项目介绍、选择农业创业项目等8个专题,培养目标是使学员掌握基本创业知识与创业技巧。

模块3:创业训练与实践模块,包括:模拟训练1、模拟训练2、市场考察、企业实习等4个专题,培养目标是使学员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创业过程,切身感受创业经历。

模块4:创业计划与企业创办模块,包括:选择企业类型、构思创办企业、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创办你的企业实施创业计划等4个专题,培训目标是为学员实施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七)注重丰富培训手段

1. 案例式教学。省农广校组织专家编写了种植、养殖、加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5个产业的案例分析,进一步研发完善了捕捉战机、商战对抗、沙盘推演、迈进殿堂四个创业模拟训练,分别针对学员的市场应对能力、决策与运营能力、企业规划与设计能力和创办企业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训;编写了农民创业典型案例;建立了包括7大产业30个项目的农民创业项目库;组织创业培训教师通过研究学习熟练掌握,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加以运用,以真实生动的实例,向学员们传授创业的知识,贴近农民、具体形象、易于理解,除创业基础课程之外,在其他环节基本实现了案例教学,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

2. 参与式培训。培训全过程采取以学员为中心,以满足农民生产经营培训需求为目的,自下而上,学员交流互动、讨论发言,教师现场指导、提炼总结,使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的每时每刻。

3. 情景式模拟训练。在创业技巧理论授课结束后,设计了企业创办的每一个情景模式,对学员分组进行模拟训练,实行全景式创业模拟训练。分别从项目的考察确立、资金筹措、原材料采购,市场风险的防范与抵御等各个环节,设计了模拟训练模式。分别是企业策划训练、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训练、企业营销训练和企业申办登记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模拟道具(原材料、成品、信用社、货币等)和场景(市场、情景卡等),尽可能地让学员们感觉是在真实的经营。模拟结束后组织教师和学员进行研讨、分析、评价和展示,由专业老师现场对学员模拟训练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打分。

4. 强调学员团队意识。通过“组建你的团队”专题授课、团队拓展训练以及拓展训练解析,提高农民学员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农民学员组织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程度,有效防范和抵御农民创业的市场风险。

(八)建立培训工作机制

1. 学员培训考核机制。省农广校统一编制了“农民创业培训班学员考勤记录表”,对学员每天的训练、活动、上课及作息等到位情况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抽查。对课堂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课下积极参与活动训练的学员予以表彰奖励。在培训整个过程中,对培训学员、班级的综合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优秀学员、优秀集体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物质奖励。

2. 教师授课评价机制。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客观反映出教师的授课水平,把教师的聘任授课量与学员评价挂钩,并作为今年优秀教师评选和今后创业培训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

3. 培训组织评价机制。学员对整个培训的组织、管理、教学设施、食宿、后勤服务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真实地了解培训的整个组织保障情况,为创业培训基地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也是市县两级分校组织管理工作的客观体现。

(九)加强培训考察实习

根据农民学员一般要立足与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实施创业的特点,积极与农广校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相结合,与相关农业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等联合,培植建设一批适合农民创业发展的省农广校农民创业培训实习基地,由省校统一挂牌。用于学员实习考察,保证农民在培训过程中,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省农广校将学员的考察实习分以市为单位集中考察和以县为单位分产业考察。在市场考察过程中,首先由所参观市场的主要负责人对市场主要农产品营销的情况进行介绍;再由带队指导老师引导,学员对市场主要农产品进行考察了解;最后聘请专家对农产品市场情况进行总评。

在实践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和企业限制,全程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于是采取了按照一听、二看、三干、四查、五了解的形式进行实习。一是听取由企业负责人讲述企业的发展历史;二是学员参观了解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三是学员到生产一线对企业生产加工的进程进行实地操作;四是查看企业产品定价与销售的过程;五是了解企业利润的形成和企业资金的筹措方法。

最后学员对市场考察和企业实习进行讨论总结,形成市场调查报告和企业实习报告。

(十)实施培训督导制度

为了加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过程中的培训管理,完善项目质量监控体系,维护良好的培训秩序,专门出台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督导员管理制度》,由省农广校专兼职教师承担培训全过程的督导任务,采用听课、调研、评价、反馈、沟通等方式,对培训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考核,保证全省培训质量不走样。

(十一)搭建后续服务平台

1. 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对省农广校现有的“山东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农民创业培训栏目进行扩容改版,将农民创业培训过程、后续跟踪服务、创业典型宣传等纳入统一规划,做到有章可循,进行全方位管理服务。构建了农民创业培训班QQ群和微信平台,使学员在培训后,能够利用提供的交流平台沟通联系,相互提供致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帮扶互助,共同致富。

2. 建立创业联谊会平台。为便于向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学员提供培训、交流、合作、发展、维权的交流平台,省农广校成立了“山东省农广校创业培训联谊总会”,下设 “农民创业联谊总会秘书处”,各市分校成立了“市分校创业培训联谊会”,县分校成立了“分会”。

3. 建立后续跟踪平台。培训结束后,统一编制了“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教师跟踪服务手册”,要求每名跟踪服务教师辅导的学员不得超过15人,一年中对学员要进行不少于6次的技术、信息、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跟踪服务,其中现场指导不少于两次,建立和巩固好学员与创业指导教师的长期互动关系,并采用电话回访、手机短信相关创业信息等其他跟踪服务方式,指导学员在创业的过程中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从而提高了学员的创业成功率。

(十二)加强培训资金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制定下发了《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严格了项目支出范围,明确了项目资金结算程序和要求,按规定使用资金,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账相符,支出凭证和财务账表真实、准确、齐全、清楚,确保了专款专用、确保了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十三)注重培训档案管理

为加强培训后的档案管理工作,省农广校召开各实施分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会议,本着“应收尽收、该归尽归”的原则,将每期培训班的全过程档案,统一格式整理装订,建设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三个档案展室,便于今后培训学员参观学习。

(十四)强化培训总结宣传

为扩大全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影响,切实引导农民创业致富,充分利用中央农广校网站、山东省农业信息网、山东省农民教育培训网和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省农科频道、广播电台等各大主流媒体,及时报道培训过程和涌现出的典型学员事迹,并专门组织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记者行”活动,扩大了创业培训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三、“三段式”培育模式成效

第9篇: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一、旅游行业培训现状与成效

目前黔东南州有宾馆酒店家,其中星级酒店53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16个,据统计,每年由州和县市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的以及企业自行组织的正式培训有百余次,培训达上万人次。这些数字体现的是政府和行业的对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视,但笔者经过调查了解,部分4A级景区、4星级饭店的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与其相应的级别并不对等,在一些没有评星定级的旅游接待点,服务质量差而导致的游客投诉和负面信息更是层出不穷,极大的影响了黔东南整体的旅游形象。一方面是积极组织培训工作,另一方面是服务质量没有改观,呈现这样的矛盾现象,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构建培训质量的保障机制。

二、旅游行业培训的问题和不足

黔东南州内的旅游行业培训,师资力量主要是依托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教学团队,而高校教师日常须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对旅游市场调研及培训对象能力层次分析上不够深入,往往造成培训内容与员工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国家已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职业院校教师运用专业技能,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但鉴于目前绩效考核及收入分配机制,仍难以全身心对旅游培训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而培训效果与准确分析目标受众的文化程度及现实需求有极大的关联。如开展乡村旅游培训,面对的很大一部分是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妇女甚至还抱着小孩一起来听课,有的则在课堂上还做起了手工,所以这个时候的培训除了在培训纪律上要求之外,培训方法也必须有所创新和调整,如果仍按照教科书式的培训,势必收效极微。同时存在的问题还有,缺少专门而系统的各类培训教材,能够针对产业急需进行课程开发的能力更显得不足;培训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为主,能够依据旅游行业特点进行的培训不多1;课程内容的设计不合理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人为的造成了培训的形式化。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将课程中心放在成功学、管理和销售技巧的内容上,针对旅游行业的培训机构并不多,而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对于旅游行业一线员工有较强的吸引力。1就企业内部而言,旅游企业的培训部门由于受到理念、资金和制度的制约,对于旅游职业培训发挥的作用同样有限。

三、旅游行业培训的方向和策略

(一)培训要注重过程监控和结果考核。质量是培训产生效益的根本保障,不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培训只能流于形式,造成浪费。对培训质量的跟踪目前也是旅游行业职业培训的薄弱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没有考核就没有效果。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培训工作档案与培训考核机制,对培训教师提出目标要求,实施效果评估,同时培训教师应结合培训内容提出培训考核要求,以此双向保障培训效果。

(二)培训要精心优化课程结构。优秀的培训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培训设计者,更应该是强有力的培训设计执行者。培训组织方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可提出课程方案,但培训实施方不能无条件全盘接受,而应从教学效果、学员层次、培训周期等方面深入与组织方进行磋商研究,已切实达到培训效果。归根结底,旅游行业培训工作,须抓住一个核心,就是实操,所以在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作为理念引领不应占太多的比例,而应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培训结束即立竿见影。要针对旅游行业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分别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针对管理层可以侧重实际案例分析,针对一线员工可以适当增加实际动手操作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