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景区交通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景区交通管理方案

第1篇: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区;信息化;方案

1 前言

一般来说,旅游景区具有面积大、游客峰值高、基础设施线路长、安全系统要求高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对信息化建设有着强烈的需求。旅游产品的产地消费性和事前决策性决定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信息的需求,同时旅游业对互动信息流的依赖性,使得信息成为旅游业内部诸多环节得以连接的纽带。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始提质增效,信息化建设逐步成为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从完成的多项旅游景区方案中,探析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共性。

2 需求分析

旅游景区的需求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首先是面向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景区门户网站、语音导览;其次是景区运营管理的需求,主要包括:后勤保证、安全保护、内部交通疏导、公共设施管理和票务管理;第三是生态体系监控的需求。

3 方案设计

(1) 总体架构

主要目标是:形成建设服务、管理和生态监控三大体系的多中心、平台及业务系统。涉及公共安全、游客服务、医疗救助、经营决策服务、紧急预案、规划建设、交通调度、娱乐食宿、基础设施、预警保护、防火防灾、生态检测、营销管理等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应用与分析。变分散管理为协同联动管理,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保证旅游景区信息资源共享的无障碍性以及安全可靠性。总体架构见图1。

(2) 系统逻辑框架

基础硬件平台以基础网络、服务器和PC为基础控制设备,为旅游景区提供基础硬件支撑设备,基础软件平台主要由基础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构建,业务集成层主要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旅游景区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以参观者为中心的主线,该主线上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由游客信息驱动,包括:游客基本信息、门票信息以及消费信息等,售票系统、呼叫中心及营销分析系统是核心。其次是以管理为中心的主线,该主线上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由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驱动,应急指挥与智能调度中心是这类主线的核心。

(3) 总体功能构架

数字景区总体结构可分为基础平台层、应用系统层、指挥管理层三个层次。基础通讯平台、协同软硬件平台、集成应用平台、基础数据库是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各种应用系统形成应用系统层,如图2所示。

(4) 技术架构

系统开发和运行以N层B/S架构为主,C/S架构为辅,采用J2EE的企业解决方案框架体系,采用SOA面向服务体系结构来实现系统整合。

4 结束语

第2篇: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旅游景区档案真实记录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及景区管理的全过程,承载着景区的历史文化、人事及旅游业务资源,为景区旅游景区的经营发展及各项决策提供了有用的素材资源及直接参考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效能不仅是衡量景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景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景区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景区管理策略,进行旅游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旅游景区档案的工作效能,是旅游景区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保证景区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必要条件,对于提升景区品牌竞争力,促进景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旅游景区在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的抄抄写写、保管资料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为景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使得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工作滞后,达不到现代管理的要求,效能低下。二是景区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特定的工作标准,致使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不高,不同地方的档案建设要求不尽相同,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混乱。三是景区档案管理力量有待提升。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而大多数景区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收到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很多是身兼数职,甚至是“半路出家”,对档案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对档案资料信息的归档、编目等能力不高,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在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旅游景区应稳抓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出档案资料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动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2 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策略分析

2.1 加强认识

要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首先需要加强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促进景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做好景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景区其他管理工作的共同落实和共同部署,并纳入到景区管理规划当中,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由专人负责,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岗位责任考核制挂钩,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旅游景区实际,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积极转变陈旧的思想理念及工作方式,拓展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不断优化景区档案资源结构,丰富景区档案资源结构,积极探索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发挥出档案在提升旅游景区竞争力,启动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 明确规范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制度却没有与旅游景区的事业同步进行,没有适应旅游景区发展的关于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每所旅游景区中也没有针对于档案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检查措施。其原因就是我国许多旅游景区都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考核中,这一现象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档案工作效能,而且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需要明确景区档案管理规范:首先要创建并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的相关规定,编制自身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制定归档要求,建立档案接收、整理、移交、保管、鉴定、保密、统计与提供利用等制度。这样也正符合了《档案法》里面规定的旅游景区应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档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各级岗位职责,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展开过程里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同时还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归档要求,将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采取快速有效的收集归档,以确保文件材料完整无缺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归档的文件材料要 “遵循文件材料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利用”的原则做好科学有效的分类,正确区分归档范围内不同文件的价值,合理划定保管期限,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认真整理,达到便于保管和方便利用的目的。其次根据国家颁布是档案法与旅游法等相关法律做依据,深入研究分析景区的现状,制定一套符合本景区特点的特色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最后强化督促工作,要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就需要做好对档案整理工作的督促任务,尤其是要根据本省市档案局规范管理的要求与相关档案管理标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的任务计划,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开展扎实的档案整理专项工作。

第3篇: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一、工作任务

(一)扎实做好假日旅游安全工作。今年国庆假期,面对假期长、高速路免费通行、公众反日情绪高涨和即将召开十等国际国内形势,旅游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假日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各旅游景区要针对国庆节假期游客集中、活动多、自驾游车辆多的特点,全面做好节前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加强旅游安全检查,认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和防范工作,严防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各服务接待单位都要制定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督查检查,重点做好稳定、社会治安、道路交通、饮食卫生、公共聚集场所及各类旅游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节前各相关部门都要组织认真开展全面的

旅游安全检查,狠抓节日旅游安全工作的落实。

(二)整治旅游环境、秩序。各部门、镇、景区单位,要及早动手,重点对城区以及洽川景区(点)内外部、景区道路、停车场、农家乐、村镇街巷道、经营场所等环境卫生开展集中整治,改善旅游环境。围绕经营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管理,工商、公安、物价、质检等部门要迅速组织开展旅游秩序大检查,各摊点实行定点、亮证、挂牌经营,彻底取缔尾追兜售、强拉强卖等行为。严格洽川景区道路交通管理,禁止各类车辆违规行驶、乱停乱放。

(三)丰富假日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针对今年国庆旅游市场的特点,突出洽川旅游特色,增加景区内涵,完善配套设施,组织好适合多层次需求的假日旅游活动。各旅游景区(点)要进行装饰美化,推出和挖掘娱乐性、参与性强、丰富多彩且寓教于乐的旅游项目,丰富节日旅游供给。规范旅游经营管理,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提高导游讲解质量,特别是加强针对自驾游的车辆停放和交通秩序规范服务,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水平。

(四)狠抓宣传营销。洽管委、旅游局要联合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单位,做好节前旅游信息的和宣传报道。同时,要组织各景区经营单位,积极参与营销宣传活动,刷新景区的宣传广告牌,有效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面向周边省份和大中城市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客源市场,特别是促进旅行社团队的增长。

二、主要职责及任务

政府办:传达和贯彻落实中、省、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文件精神,组织召开双节旅游工作动员安排会议;制定下发双节假日旅游工作通知和实施方案;节前组织假日旅游指挥中心督查、检查洽川风景区旅游市场、秩序、环境和安全工作,协调解决旅游组织接待、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并安排好假日期间指挥中心的值班工作。

洽管委(旅游局):审查洽川风景区各旅游景点双节假日旅游工作方案及安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双节假日期间洽川景区旅游信息情况;负责做好洽川风景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和日常维护工作;负责做好旅游秩序的监督管理和旅游服务接待工作;协调做好游客投诉的受理、处置工作;负责组织好安全应急小组,随时待命;总结双节假日旅游工作。

公安局:制定和组织实施双节假日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维护双节假日期间洽川风景区治安秩序;负责宾馆、饭店、停车场(站)及娱乐场所等公共聚集场所的防爆、防恐和消防安全;配合坊镇、洽川镇清理福山牌坊路、处女泉停车场、景区洽川大道及夏阳瀵道路碾打凉晒;协助各经营单位维持好景区经营秩序;协助各有关单位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组织20人的紧急救援分队,随时待命。

住建局:负责做好城区环境卫生、街道秩序的整治和美化、亮化工作,刷新栏杆、广告牌,做到环境整洁、卫生、优美。

安监局:加强对全县双节假日旅游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双节前,组织对各景点游览设施、滑坡、泥石流、道路渠岸塌陷等隐患进行全面检查,杜绝违规违章经营,确保安全。

交通局:制定双节假日期间水上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洽川景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负责客运站场、车辆和景点水上娱乐、水上交通工具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车辆和乘客的“三品”检查;负责对景区道路坑槽进行修复,确保道路畅通;负责各类游船、漂流船、快艇的检验,坚决取缔违法漂流项目及设施;严肃查处无证上岗和无照运营行为,取缔“黑车”、“带病”运营车辆;负责完善交通安全指示标志。

工商局:负责维持双节假日期间洽川风景区的旅游市场秩序,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诈游客等不法行为;严肃查处尾追兜售,强拉强卖等行为;依法取缔无证经营行为。

物价局:做好双节假日期间洽川风景区的价格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清理违规收费项目。

质监局:加强对洽川风景区各类游乐、交通设施的质量技术及安全性能的监督检查管理。

食药监局:制定双节假日期间旅游食品卫生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宾馆、饭店、农家乐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局:负责搞好双节假日期间宾馆、饭店、农家乐食品卫生及洽川风景区旅游安全事故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组织好医疗救护分队,随时待命。

统计局:做好双节假日期间的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

文广局:负责组织安排好双节假日期间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商务局:负责规范宾馆、饭店的经营管理工作,督促提高服务质量。

水务局:负责做好双节假日期间黄河防汛安全的督查、检查落实工作。

交警大队:制定双节假日期间旅游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搞好景区道路的交通秩序和安全管理工作,严查乱停乱放;加强旅游车辆监管,严防超速、超员,禁止农用车载客行为;协助维持福山、夏阳瀵及处女泉停车场秩序;落实专人,在合洽路沿线重要路段、坡头、坡道及景区入口设立特岗特勤。

广电中心:做好双节假日期间的宣传报道,及时旅游信息。

信息中心:负责做好双节假日期间的新闻信息编发。

城关镇:负责做好双节假日期间城区辖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洽川镇:负责做好村镇街道、巷道、农家乐环境卫生工作,协助清理处女泉停车场、夏阳瀵道路碾打晾晒;检查、指导农家乐经营户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督促做好天柱山景点的旅游接待和安全管理工作;组织20人的紧急救援分队,随时待命。

坊镇:整治坊镇绕镇公路、灵泉村环村道路环境卫生,清理乱堆乱放、碾打晾晒;设立绕镇通行标志,清理绕镇公路碾打凉晒;组织20人的紧急救援分队,随时待命。

甘井镇、王村镇、路井镇:负责做好双节假日期间武帝山、青石殿、印光故里等景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接待服务工作;负责对各自景区损毁设施的及时修复,确保安全运营;设立安全、指示标志,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工作,加强安排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三、值班安排

(一)双节假日期间,县假日旅游指挥中心领导实行轮流值班,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带班,假日办落实足够人员值班。

(二)具体安排:

时间带班领导假日办值班

9月30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1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2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3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4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5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6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7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三)双节假日期间,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要分别安排足够力量在景区值班。工商局、食药监局、洽川镇等成员单位也要安排人员在景区值班,其他成员单位安排好值班人员在单位值班,落实责任,坚守岗位,保证做到快速反应,随叫随到。

(四)卫生局每天要在福山、处女泉、夏阳瀵、黄河魂各安排2名医护人员值班,随时做好医疗卫生救护。

四、几点要求

(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双节假日旅游各项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督促各景点及时进行旅游设施安全检查,层层落实安全责任,认真执行安全事故上报制度,以高度的责任心扎实做好节前准备工作和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二)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服从统一指挥和领导,确保按期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第4篇: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现将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稳步推进

(一)积极研究提出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按照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组织力量对《国务院关于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公众利益的若干意见(代拟稿)》进行了修改论证,进一步明确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方法和途径,协调相关部委联合上报国务院并专题向国办做了汇报。

(二)稳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取得进展,北方地区70%的省份完成了“暗补变明补”的改革,工作重点转向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召开了全国供热计量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开展了“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工作。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城镇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为保障北方地区城镇供热工作,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北方地区城镇供热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北方地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进一步落实

(一)组织开展了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组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办公室,进一步推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落实。大力宣传公交优先理念,组织开展了以“绿色交通与健康”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北京等110个大中城市按照所签署承诺书的要求,组织有关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举办了各种生动活泼的群众性活动,使公交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认真研究推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政策措施

指导各地推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起草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评估办法和标准体系》、《关于建立和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补贴补偿机制的意见》。研究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草案)》,加强城市交通规划指导,强化以城市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指导各地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三)积极推动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

起草了《关于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导各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开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BRT)建设。与亚行共同开展了区域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加快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督察体系

加强对重点流域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情况的动态管理。印发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告、核查和评估办法》,研究开发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初步建立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数据库。组织开展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削减量与处理成本及污水处理费的核拨联动机制研究。配合财政部研究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用管网补助与削减COD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支持中西部地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组织完成了太湖等重点流域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

(二)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改工作

根据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结果,印发了《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改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地对不合格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行水平。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指导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总结推广广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经验,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充分发挥中国人居环境奖示范带动作用

成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联谊会,举办了首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层论坛,组织人居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通过举办论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活动,共同学习、交流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人居环境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组织对2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园林城市申报城市和项目进行了评审。贯彻党的*精神,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注重西部地区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组织召开了西部地区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现场研讨会,总结成都、重庆国家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的经验和做法,交流西部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引导西部地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突出特色做好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四、市政公用事业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一)进一步加强了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管工作

印发了《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和《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数据上报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监督管理。开展了全国百城城市供水水质跨地区交叉检测和水质督查及城市供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完成了《2006年城市供水安全检查有关情况》,并报送国务院。组织编制了《城市供水厂安全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和《城市供水服务标准》。配合发改委编制了《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成功应对了无锡太湖、秦皇岛水体污染事件,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国务院。

(二)组织开展了城市供水、燃气、供热、城市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燃气供应、供水、集中供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函》,要求各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组织了3个督查组对安徽、江苏、广东、辽宁、四川、宁夏等部分省(区)市城市供水、燃气、供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督查,会同质量安全司对湖北、广东、上海、重庆等部分省市既有城市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督查。

(三)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

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工作的通知》,修订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公布了第三批试点城市,并组织专家对第三批试点城市进行培训。完成了成都等试点城市的验收工作。目前共有51个城市(区)开展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浙江、江苏等省陆续开展了省级试点建设。

(四)研究做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

为规范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减少道路开挖,组织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立法调研,并组织专家研究起草了《城市地下管线条例(草案)》,完成了论证报告。认真总结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成都等城市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应急救险方面经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指导各地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优化调度和应急管理水平。

五、推动资源节约型活动开展

(一)深入开展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督促各地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推广再生水利用。组织开展了“20*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与宣传部共同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倡议书,广泛宣传节水理念。公布了第三批节水型城市名单,组织开展了创建节水型城市十周年展览、论坛等宣传活动。

(二)认真做好城市绿色照明工作

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组织开展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作,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指导与督促各地做好城市绿色照明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制定了《照明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大力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印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的指导方针,引导各地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公布了11个国家生态园林试点城市。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公布了南京市绿水湾等4处国家湿地公园。会同厦门市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

六、出租汽车行业保持总体稳定

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并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开展出租汽车信息调查统计工作,编写了《全国出租汽车行业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召开出租汽车行业清理整顿部际联席协调小组会议,研究出租汽车行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对出租汽车经营权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地调研,起草了《出租汽车经营权管理暂行办法》。对各地发生的11起出租汽车进行了调查,并及时向国务院办公厅上报了《值班信息》。目前,全国出租汽车有所减少,频率减缓,较去年下降了56%,全国出租汽车行业保持总体稳定。

七、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全面开展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验收总结工作

制定了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验收考核标准和综合整治现场考核验收方案,组织10个考核验收组对90个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验收。通过考核验收,对10个不合格单位和40个基本合格单位进行了内部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召开了“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推进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总结会议”和新闻会,表彰了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工作优秀单位、优秀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

(二)组织开展了风景名胜区设立25周年系列宣传活动

全面回顾、总结和展示25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就,大力推动《风景名胜区条例》宣传贯彻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成就展、中国风景名胜区网络评选活动、风景名胜区暨世界国家公园风光摄影展等活动,颁布了《部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使用管理办法》,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和参与风景名胜区建设,促进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三)切实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推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审查进度,加强了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审查审批工作。黄山等16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五大连池等10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经过部际审查会议审查。完成了九华山花台客运索道等4项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审查审批工作。要求尚未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的单位,在20*年6月底之前完成编制工作并报批。

(四)推动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监测核查工作

完成了24个部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部级风景名胜区遥感数据本底库建设。积极推进遥感监测核查,完成了对河北省崆山白云洞等10处部级风景名胜区的遥感监测抽查,并督促相关省级主管部门对其中疑似工程建设的500余处变化图斑进行了现场核查和处理,逐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依法行政,强化了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监管力度。印发了《部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五)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工作

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规划纲要》。“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会议,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积极配合IUCN专家做好三清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的考察评估工作。启动了五台山、“中华五岳”、丹霞地貌申报世界遗产的各项组织筹备工作。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内影视拍摄和演艺活动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影视拍摄和大型实景演艺活动管理的通知》,切实保护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八、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和《燃气管理条例(草案)》已上报国务院法制办。起草了《城市地下管线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颁布了《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以及许可证等格式文本。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组织各地开展了宣传贯彻工作。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组织研发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信息系统。

九、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努力做好国务院领导和部领导交办的事项

20*年共收到全国人大建议42件,办结率100%;政协提案80件,办结率100%。重点集中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供热改革方面。共接到国务院领导交办件118件,完成116件,办结率98%。收到部领导交办件42件,完成42件,办结率100%。

十、进一步加强了机关思想作风建设

以党的*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主题,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自觉性。组织机关干部认真研究中央各项战略部署,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抓好业务知识学习,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第5篇: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一、游人接待情况:

1—9月份,景区共接待游人××万人次,同比增长10%。

“十一”黄金周期间,景区共接待游人xx万人次,同比增长5%。

二、准备充分、部署严密、责任落实到位。

景区对“十一”黄金周的服务接待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实施了统一性的组织形式、瞻前性的部署策划、客观性的客源分析,为“十一”假日旅游安全接待工作奠定了基础。首先,针对今年的旅游发展形势和客源状况确定了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并制定了《关于“十一”节假日旅游黄金周安全接待工作方案》。其次,根据方案多次召开了行政办公会和部门工作会,把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把各项工作从组织到措施逐级细化,保障了各项接待工作的全面落实。第三,成立了“安全接待工作总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全面负责整体工作的领导、组织、部署、协调,各主管领导各负其责,做到了分工全面细致、责任落实到位。第四,严格落实逐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为了保证安全接待工作的顺利进行,景区设立了交通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6个管理工作小组和1个应急分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逐级负责体系,切实保障了筹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市、县领导重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促进了景区安全接待工作水平的提升。

对“十一”黄金周接待工作,不仅景区高度重视,而且市县各级领导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保障了景区接待工作“忙而有序”。

9月27日,景区召开了“十一”黄金周旅游安全工作动员会,组织各部门的全体干部进行了思想动员,为做好“十一”黄金周的接待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9月28日,市旅游局、县有关领导同武警官兵、特区职工一道举行了卫生清扫日活动,对33万平米的游览区进行了清扫,为节日期间的接待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日,县有关领导带领县公安局、工商局、旅游局和文化局等部门对景区,并对景区存在的问题和节日期间的接待工作提出了要求。节日期间,市有关领导也分别到景区视察,对景区的接待工作给予了肯定。

节日期间,市交通管理局和首发公司对景区的接待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市交通管理局带领昌平交通支队和延庆县交巡大队投入警力对景区的交通进行了统一管理和有效疏导。首发公司为了保障景区交通的畅通,不计经济损失将收费站临时改在了居庸关,同时开放了特勤出口。有了两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保障了景区交通的顺畅,杜绝了拥堵现象。

四、准备工作充分有序、任务落实监督有力、组织实施科学细致。

首先,加强环境整治和管理,创造优美的游览环境。为确保游人的绝对安全,便于疏导,景区及时组织人力修缮城墙,更换破损城砖;修理了城上铁扶手及下城临时铁梯;加固了游览区护栏等设施;在原有6个停车场的基础上,又在林场、滚天沟等地开辟了临时车场2个,扩大了车容量;各主要路口、危险地段安装了提示、指示牌;出动部队战士及机关科室人员对景区及周边道路沿线卫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共清理景区卫生死角6处,清运固体垃圾137吨,液体垃圾83.5吨,污水处理3350吨;增设了免冲式环保厕所3处;节日期间坚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在景区种植摆放鲜花18800盆,制做了节日彩虹门,使节日期间的景区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其次,整顿交通秩序、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根据景区车多路窄、人车交叉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车辆疏导预案》;协调市交管局、首发公司等有关部门,在节日期间开放特勤出口和将高速路收费站改设在居庸关,确保了交通畅通;县交通管理部门抽调了大批警力,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增加了交通管理力度;加强依法管理,对私车盘客、乱停乱放进行专项整治和管理,对内部司机加强了安全教育,对工作车辆实行通行证管制措施;交通民警坚持早上岗、晚撤岗,及时做好疏导工作。黄金周期间共接待、疏导旅游车辆4.3万辆次,做到了科学疏导,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加强了停车场内的指挥、疏导和安全管理,提高车场周转率;客运车辆科学调度,强化安全驾驶和安全维护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客运工作任务。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了良好的交通安全秩序,为圆满完成“十一”接待工作提供了保证。

第三、明确岗位职责,确保秩序安全万无一失。为维护黄金周旅游安全和良好的秩序,特区制定了全面的、切实可行的维护秩序方案。为减轻城上拥堵,开通了4个临时下城出口,增设了团队专用登城口,增加4处临时售票处;在城上重要地段重点疏导,由民警带队、定岗定人、积极疏导,防止出现拥堵现象,加快游人流动速度;为防止爆炸事件的发生,撤掉了城上的全部果皮箱;为降低失盗案件,派出所专门组织了打扒小组;客运站积极做好疏导服务工作,做好上、下乘车站秩序的管理,从而保证了乘车秩序。通过全体管理人员的努力,景区秩序井然,确保了黄金周的安全和秩序。

第四、强化服务教育、搞好优质服务。为提高景区经营、服务人员的文明素质、守法经营意识,节前各职能部门分别组织召开了企业、摊点“文明经商、守法经营”动员会,采取领导带班、摊主管理等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景区的良好形象。同时,加大了执法巡查力度,对违规现象进行纠正和处罚。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县技术监督和卫生防疫部门在节前也对各景区的食品、餐饮卫生进行了认真检查。为保障节日供应和市场秩序,指挥部对节日增加的25个供应点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并明确了工作要求,确保节日期间不能出现较大的投诉。为方便游人、服务游人,节日期间在景区内设立三处咨询服务站,并开通了游客服务中心,为游人提供便利的咨询服务。在游人集中的地段公布咨询投诉电话40余处,值班电话设专人值守,广播室全天为游人提供服务。这些措施既方便和服务了游客,也宣传了景区,保障了市场经营秩序。

第五、严格内保工作、确保景区稳定安全。为保障节日期间的内保安全,特区对景区各单位进行了防火、防盗、外来人口检查,制定了处理“×××”事件预案,对原“×××”练习者进行了全面教育,确保节日期间不发生任何事故;成立了夜间巡逻队,加大夜间安全保卫力度,使景区安全得到全方位的控制;组织抽调机关工作人员87名、部队战士200余名、县公安交通民警100余名,加强安全秩序管理工作,并组织了20人的应急分队;在车场部署了两辆消防车,对增设的临时出口安排专人每天检查,随时维修;对索道、滑车公司等旅游设施进行了专项安全检查。景区在节前组织有关部门对“十一”旅游黄金周的安全接待筹备工作进行了严格的检查验收,确保了“十一”安全接待工作圆满完成。

第6篇: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大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首任,以创建平安景区为抓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深入扎实地做好旅游景区治安安全、生产安全和防火安全工作,努力实现发案低、事故少、秩序好、社会稳定、游客满意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成立县保护管理局“平安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创建标准

“平安景区”单位要达到以下标准:

(一)组织领导有力。景区高度重视“平安景区”建设工作,成立机构,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创建责任,定期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二)安保建设规范。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内部安全保卫组织或专职安全保卫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责任落实;日常管理规范,作用充分发挥,工作人员无违法违纪现象。

(三)管理制度健全。建立旅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各类文件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建立了重点要害部位、安全值班和门卫、游客高峰期及特殊时段安全等制度,落实了应急处置措施;定期对重点要害部位及游客旅游区进行巡逻巡查,维护治安秩序,消防、交通等安全设施符合有关规定,消除安全隐患。

(四)预警机制完善。建立了景区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应急预案,预警应急机制到位,应急疏散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五)安全设施完备。景区各类安全基础设施齐全完好,安全标识、标志清楚醒目、符合标准,有适应景区安全需要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技防设施设备。

(六)内外秩序良好。景区及周边主要出入口治安秩序良好,游客安全感增强,满意度明显提高;旅游纪念品市场管理规范,交易公平公正,无违法违规经营摊点、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等现象;餐饮服务行业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人员持证上岗。

(七)创建效果显著。景区内不发生重大治安案件、经济犯罪及重大刑事案件,一般治安案件得到及时查处;无旅游安全事故、火灾和突发性事件发生;不发生到县以上集体上访的。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7月31日前):景区认真组织学习县综治委的有关重要文件,熟悉了解创建的总目标,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掀起人人关心、积极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启动县“平安景区”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全力创建(8月——10月):景区对照综治工作要求和“平安景区”创建标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安排,周密部署落实,全力推进,确保“平安景区”创建活动任务目标的实现。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11月):由各景区对照“平安景区”创建标准进行自查自评。保护管理局“平安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按照创建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景区创建情况进行督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1、景区要高度重视“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把创建活动作为保稳定、保平安的政治任务,作为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

第7篇: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常规桥梁;景观改造;措施

0.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对美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对桥梁功能的定位早已超出人车通行的范畴,并对其景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便是复杂景观桥梁和异形结构的大量出现。此外,为了提升城市的品味和竞争力,对地处市区的常规桥梁进行适当的景观改造案例也越来越多。

1.基本原则

虽然景观改造项目具有其特殊性,但是它同属于结构的范畴,并与被改造的既有桥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同样得严格遵守《桥规》对桥梁设计 “安全、经济、适用、美观”,这八字原则。具体阐述如下:

(1)明确项目建设的目的。始终坚持以达到景观提升效果为主线,兼顾其他。

(2)安全性。新增的景观结构不要求参与主结构受力,新增景观结构尽量不与原有结构产生受力上的联系,以免造成受力混乱,影响各自的耐久性。

(3)经济性。由前两条作为前提,即不影响景观效果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节省材料,降低造价。

(4)适用性。保证新增景观结构不影响行车和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不压缩河道和下穿路,以及不影响周边其他结构的使用功能。

(5)美观性。尽量做到“以假乱真”,配以灯饰改造。使原有结构在景观性上有质的提升,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使结构能成为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2.基本措施

纵览当今常规桥梁景观改造案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桥型改造。即在原有的简支或连续梁结构的基础上添加诸如拱桥、斜拉桥、悬索桥之类的景观桥型,新增景观桥型不参与受力,总体造型无太大变化。从外形上看,桥塔、拉索体系、主缆线形、拱轴线等造型与对应的真实受力桥型基本相同。本方案一般适用于原有常规桥梁全长较长的情况,突出桥型的大气、宏伟,并与原结构比例协调。

(2)异形结构改造。在上述改造方案基础上对诸如桥塔,缆索布置,拱肋布置等做法进行造型上的拓展,形成异形结构。本方案适用于原桥桥梁全长较短的情况。

(3)桥头改造。在原有桥梁两头设置能反映地方自然人文特色的桥头堡,对原有桥梁起到点缀作用。或者在桥梁跨河两岸发展河滨公园或亲水平台,使桥梁达到景观效果的同时,实现功能上的拓展。

(4)桥侧改造。桥侧发挥空间较大,比如梁高较高且造型单调,护栏座与梁边缘衔接过渡较平仄等情况。可在桥侧适当位置设置别致的能反映当地风情的景观小品。化单调为巧妙,化平仄为神奇。

(5)夜景改造。夜景往往能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的繁荣程度,建筑品味和人气。在原桥上点缀各种漂亮灯饰,在夜空的映衬下使桥梁熠熠生辉。本方案适用于原桥本就具备一定的景观造型,但位于市区繁华路段,缺乏夜景的点缀的情况,往往能使桥梁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3.细节常用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为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在保证行车安全、原有结构安全不受到影响、且保证景观结构的安全的前提下,始终崇尚“景观第一”的理念。对细节的处理上将有别于一般做法。常用的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

(1)对于缆索等柔性构件。景观缆索因为不受力,钢丝股直径远远小于真实结构,而通过热挤高密度聚乙烯或其他填充料将其处理成与真实受力结构一样大的直径,即达到了景观效果,又节省了材料,降低了造价。

(2)混凝土结构。诸如桥塔、混凝土拱肋等未参与受力的景观结构,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可处理成大挖空率相对少配筋率的截面。

(3)缆索锚固点处理。上下锚固点都可以采用耳钢片销栓固定法,另外竖直吊杆上锚点可以采用简易骑跨式固定法。下锚点应视原结构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为了不与原桥发生受力上的联系,有时须在桥主梁两侧另外设置小纵梁,有时也可在盖梁外侧设置锚固点。

(4)组合截面的处理。在受力构件中,组合截面主要是为了调和单种材料的优缺点,使两种材料的组合达到最好的力学效果。而对于不受力的景观新增结构处理具有其特殊性,比如钢管混凝土构件,在景观构造里一般不填充混凝土。

4.注意事项

结构千变万化,人们对美的理解也是层出不穷。而这种处理方式从力学方面讲,景观结构部分的刚度难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从而导致对某些荷载的敏感程度会出人意料,须通过某种特殊的处理方法来避免这种敏感变形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施工方面考虑,设计者为了一味达到安全和景观效果要求,结构细节处理过于复杂,对结构的可施工性也往往被忽略。下面通过对昌邑景观桥梁改造的案例来形象说明在常规桥梁景观改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案。

4.1工程概况

昌邑市潍河中桥位于昌邑县城东约1.0km处,建于1981年,桥梁全长540米,全宽12.5米,行车道宽10米,两侧各1.25米人行道。为26X20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该桥梁运营状况良好。拟对该桥外部改造。

具体设计方案为:在原桥河槽中的15孔桥梁两侧做双孔钢管拱,各孔长160米(即8孔),中间交叉20米(即1孔);拱肋断面为哑铃型,拱肋矢跨比为1/4;20米一道竖向吊索,共计吊索14对,拱肋横向连接系纵向间距12.3米。

4.2关键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本工程的难点在于:

(1)单跨钢管拱跨径大(单跨160m),钢管内未灌注混凝土,质量较轻,截面刚度较小,且钢材本身受温度影响变形较敏感,导致局部(约束边界处)应力较大。

(2)为了满足景观性要求,两跨钢管拱在河心跨相交,并且是同一个平面内相交,相交处局部应力复杂,难以控制。

针对以上可能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设计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拱脚约束采用一端固结一端铰接的方案,避免了受温差影响产生的结构边界处应力集中,铰接的约束方式释放了温度带来的转角应力。

(2)两拱交叉处是该桥的最薄弱环节,设置加劲肋提供足够的刚度,解决该处应力复杂的问题,并解决短腿拱肋与较长段拱肋之间线刚度悬殊导致的变形不协调问题。

4.3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在施工钢管拱肋交叉点处时,遇到了焊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钢管内加劲肋设置太密,焊接难度高。设计者综合各种方案,采取了以下方案:保持加劲肋不动,将钢管节段沿钢管拱轴线切割,沿加劲肋与钢管内壁焊缝纵向切割成片状,再将弧形钢片与加劲肋一起焊接成整体,然后用薄型钢板外包整个焊接区域,掩盖了众多焊缝。

5.结论

(1)常规桥梁的景观改造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须从受力、造价、施工各方面综合考虑与评价。

(2)对具体改造方案应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做到受力合理,施工简化。

(3)设计者应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一味只求景观效果,舍本逐木,做到景观改造优先,但不失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项海帆.桥梁概念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03.

[2]刘钊.桥梁概念设计与分析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9.

第8篇: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社区:景观设计;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TU9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10-0104-03

1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源于西方体现民主意识的“公众参与”理念对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不容漠视的现实是:我国目前大部分景观设计项目仍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一些需要注重公众意见的项目也只把公众参与放在设计方案的公众投票或公示阶段。这种情况下的群众意见对既定的规划设计方案所产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微弱的。公众基本成了设计方案被动的接受者,“公众参与”悲惨地沦为形式主义的走过场。这样势必造成群众有怨言,矛盾因此而产生,严重的或许引发社会问题,造成社会不稳定,许多上访事件和钉子户就是明证。

如何有效地避免矛盾的产生?显然,重视公众参与且要做到真正的参与,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在英国期间从事的“邓迪市圣玛丽社区俱乐部外环境改造”项目,自始至终秉持“公众参与”设计理念,最终的景观设计方案赢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同,在所在社区产生了积极反响的这一切身实践经历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2 项目背景

项目现状:俱乐部建成于2008年,同年投入使用。相比设施齐全、条件优越的内部环境以及崭新的俱乐部建筑,其周边外环境依旧保持原有风貌,显得颇为陈旧、不协调,缺乏观赏性。当地居民及管理人员均希望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以提升景观。

该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俱乐部各社团、俱乐部管理团队、社区管理人员以及当地市政府的景观专业人士。俱乐部各社团和管理团队作为俱乐部的使用者是公众参与的主体力量;社区管理层基于对社区情况的全面掌握和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人脉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组织协调等辅助作用:而景观专业人士则凭借自身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素养,帮助居民实现理想家园的创建。

3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如图1):首先是信息收集(阶段一),主要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实现与社团成员的交流互动,以了解民众需求。其次是共同设计(阶段二),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制定出设计蓝图(规划方案),从而指导深入设计。最后为方案展示和反馈收集(阶段三)。

3.1信息收集

3.1.1与55岁以上中老年社团的互动

首先开展交流互动的是55岁以上中老年社团。该社团周一和周三定期在俱乐部活动,对外环境景观改造愿望强烈。交流那天全团30多位人员悉数到场。笔者遵循诱导参与、现状评估、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这些原则步骤,井然有序地进行了交流互动。为了清楚有效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小组讨论时使用了笔者专门设计的“工具箱”(如图2)。Do和See展示了一些潜在的活动和景观要素图片,这些提示性图片调动了老人们讨论的积极性,帮助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将对于外环境的愿望(想看见的景象、想从事的活动等)记录在Wish里。在笔者的协助下,几个粗略的方案草图也在讨论中诞生(记录在Map中)。

另外,大家高度认同对需求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给予满足的设计思想。

3.1.2与5-8岁儿童社团的互动

与老年社团一样使用俱乐部频率较高的还有5-8岁儿童社团。每逢天气晴朗,他们都会进行户外活动。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该社团的需求,笔者在工作坊互动的前一周走访了该社团的老师,征询她们的想法和建议。同时,对孩子们在户外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观察,了解他们对场地的使用情况、以及行为习惯、偏好等。

与儿童的交流不同于成年人,需用特殊的语言和方式。为在工作坊中有效地交流沟通,获取所需信息,笔者又专门精心设计了一套“工具箱”(如图3)。表情贴用以开启与孩子们问的对话,他们依据自己对外环境的感受来选择相应的表情,并让他们解释选择的原因,说明为什么满意或不满意,这样来了解他们对现状的看法。在需求探寻环节,基于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准备了大量的绘画与手工用具,让他们尽情地可视化其需求。

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整理与分析后发现:孩子们喜欢美丽的环境,非常活泼好动。因而美化环境的同时必须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供他们活动。社团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是:创造条件供孩子们进行园艺活动,更多地接触自然,更好地了解自然,也非常值得重视。

3.1.3与其他社团的互动

为了搜集信息的完整性和体现公平原则,笔者也开展了与其他社团(妇女社团、读书社团、健康社团)的交流互动。在谈到对外环境的期望时,他们几乎都希望这里能变成一个美丽的社区花园,在美好的春夏两季能更多地享受户外生活,感受微风拂面、鸟语花香以及大家的欢声笑语。户外烧烤、休闲座椅等设施成为他们实现美好愿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2共同设计阶段

3-2.1与俱乐部管理团队、社区管理层、社团代表以及景观专家的研讨会

在前期信息搜集工作基础上,笔者主持了由俱乐部管理团队、社区管理层、景观专家和社团代表共同出席的研讨会。

研讨会首先由笔者向大家汇报前期工作、并展示初步设计方案,以此更好地来征询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多方沟通和协商,产生出更为合理和完善的规划设计草案,以指导深入设计。

大家以不同视角发表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管理团队看待问题不乏思辨与策略。在认真聆听社团成员需求的同时,他们基于对可行性和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发表了见解:水景会使这里增加趣味、更具吸引力,但不论建造还是维护都比较困难,在儿童使用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对于一个自助型俱乐部而言在建造水景问题上需要理性看待:至于移动式桌椅的使用,虽然可以有助减少损坏公物事件的发生,但是考虑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大家多半会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与摆放,不太会注重物品的维护,并且室外也不具有储放空间,使用移动桌椅的效果可能不会那么理想,等等。

更为完善的规划方案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产生将入口处的绿地设计为成年人活动区域,中间设置固定的户外桌椅,周围种植观赏性的花景,天气条件允许时可在此进行烧烤,增添生活乐趣。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丰富孩子们的体验,将场地内另一块较大的绿地设计成一个非正式自然游戏区。至此开启了更为深入的设计阶段。

3.2.2方案的深入设计

设计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工作主要由笔者来完成。通过查阅专业景观书籍、网络研究花园设计、参观考察邓迪当地花园等来获得设计的依据和灵感。在走访了当地大型花卉市场后,了解到了当地的植物信息。对于自然式的孩童游戏区的设计,笔者一方面在社区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圣玛丽社区内的有关设计。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搜集各种相关信息,了解不同的游戏设施的不同作用。总之,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掌握了丰富的相关资料。为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与完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最终设计方案成型之前,笔者多次与当地政府的景观设计专家、植物学专家以及社区管理层进行交流沟通。他们宝贵的专业意见和建议使得设计方案更加完善且切实可行。

3.3设计方案展示与反馈收集

初步的最终设计方案以海报的形式展示在圣玛丽社区俱乐部的宣传栏内,以寻求公众的反馈意见。在海报上,除了设计成果的展示,设计过程也包含在内,其旁附有反馈簿,供大家写下对方案的想法和建议。这些信息将成为后续方案调整的依据。

令人欣喜的是反馈信息非常不错,大家对最终设计方案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4 实践的体会与启示

实践项目虽仅为社区内的一处景观改造,涉及面较为有限,景观内容不算太多,但在异国他乡,需在数月内独立完成。这样一个不乏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其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事件印象至深令人难忘。经历这个项目的实践,使我对“公众参与”设计理念有了切身体会和进一步理解。公众参与就是充分尊重民意,倾听民众声音,集民众之智慧,发挥项目设计师的引领作用,让完全由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转变为设计师与公众共同参与的互动式设计。同时,它所呈现出的积极意义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4.1公众参与的积极意义

公众参与下的设计过程,让大家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规划设计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体现出关心社区,社区是我家的主人翁姿态。无形中,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培养了大家的社区精神。笔者实践的项目能获得如此效果,这正体现出“公众参与”的景观设计理念的独特魅力。

与以往的设计模式相比,公众参与下的设计更加切合实际,满足人们的需求,易被大家接受与喜爱。比起最后环节走过场式的公众参与,在设计之初就引导大家参与进来,不但能够有效地监督设计师等专业人士、管理层人员的工作,避免因个人偏好、看法而产生的设计缺陷,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出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即始终将公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非常重视群众的意见,使民众真正做到当家作主。

在当下的中国,城市化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方兴未艾,大力倡导“公众参与”这一充分体现民主化思想的设计理念,对于改善官民关系,提升社区和谐程度,提高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推动景观设计进步无不具有积极意义。

4.2公众参与下的角色转变及合作关系的建立

政府、专业人员以及普通居民在参与过程中角色均发生转变。政府把决策权交给社区,并通过制定有利于社区参与的法令和指导纲要,从旁支持社区自主地进行环境的创造与经营。对于专业人士(景观规划设计师、建筑师等),不再运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式,让使用者被动地接受与适应其设计;不再持有精英意识,藐视普通民众,而是充分认识到社区居民作为环境的使用者才是那里的专家,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协助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环境的塑造与经营。对于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人,社区大家庭的一员,应该树立应有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感。主动投入时间、精力以及资源到所在社区环境的塑造以及经营中。

成功的社区环境的营造缺少不了政府、专业人员、居民任何一方的努力,大家在角色转变的同时建立起的是一种创造性合作的关系,在这样一种合作关系的环境中,可以有效避免纠结各方利益的矛盾滋生,社区的改造和建设才可以顺利开展,社会也得以更为和谐,国家就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4.3公众参与式的规划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新要求

在倡导公众参与的同时,各位设计师也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使命,认清自己的责任。作为设计师,其职责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设计成果的呈现和专业技能的展示,对公众参与所代表的这一设计研究过程进行设计,创造设计师和一般人对话的平台也是新时代设计师的设计任务。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之外,还需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积极性的调动者、活动的组织者、矛盾的协调者,帮助大家来实现美好家园的梦想。

5 结语

“公众参与”是了解民众需求、满足民众要求的前提。一个旨在为民又确保利民的景观项目,公众参与是实现其目标的基本保证。只有千方百计倾听人民的诉求,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做到真正的公众参与,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

第9篇: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BIM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4-0091-02

1.研究背景

BIM技术在2008年引入我国,到目前已发展近10年,BIM技术在民用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既有单体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也有区域项目前期规划阶段的引入及相关评价。未来它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流技术。

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多,接口复杂、系统性强,应用BIM技术意义更大。轨道交通工程应技术接口多,设计反复变更等引起的超大工作量与频发的设计疏漏也亟待改善,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做到多专业协同、可视化,方便进行更好的沟通、讨论与决策,有效协调专业信息,避免矛盾和冲突,提升设计品质。从2011年开始,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城轨已陆续要求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三维综合,部分城轨项目直接尝试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设计与生产组织管理。

2.BlM应用软件

BIM应用软件可大致分为BIM工具软件与BIM平台软件两大类,支持搭建信息化模型并利用信息进行成本估计、碰撞检查、能源分析并输出成果等软件均属于工具软件,例如:Autodesk公司的Revit软件。BIM平台软件提供信息模型数据存放平台,并附带其他工具功能,提供接口条件,有分享和互动的功能。对于多种平台的管理与协调,可实现数据管理拓展。

简言之,BIM软件的功能就是创建模型与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与应用。在设计这个分项中,BIM软件主要指BIM工具软件。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如图l所示。

3.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及BlM技术应用

BIM技术应用研究涵盖范围: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停车场、控制中心。

BIM技术应用研究涵盖阶段:设计阶段(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车站风、水、电及系统专业施工图设计,装修设计),施工阶段,试运营阶段。

BIM技术应用研究涵盖专业:建筑、结构、通风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人防、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综合监控、气体灭火、活在自动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电、扶梯、站台门系统、轨道、接触网。

轨道交通工程的切入点无可争议――车站管线综合,依托BIM模型,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对三维管线进行碰撞检查,并标记管线间及管线与土建构件间的碰撞位置,对管线路径和标高逐一进行梳理和调整,直至零碰撞为止。如此解决了设计图纸中存在的差错漏碰,避免了传统二维设计中不同专业之间信息传递的缺失,提高了设计质量,也减少了后期的设计变更及施工返工。

可研阶段根据模型的搭建,通过对周边环境进行模拟(如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沟渠、桥梁等),采用多方案比较,整体优化并确定方案。

初步设计阶段BIM的三维虚拟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周边环境进行模拟(如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沟渠、桥梁等),采用多方案细化比较,对车站主体和附属等推敲和优化,甚至可结合周边地块的具体功能,分析轨道交通与城市界面的结合问题。

在轨道交通管线迁改和施工断交中引入BIM技术,可以根据站或区间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具体方案,在软件中创立BIM虚拟模型,对城市道路管线迁改和交通进行疏解时,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进行检验,辅助建设单位、管线、交通及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优化方案,并为后期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施工图设计阶段基于BIM模型,精细化设计,整个过程中多专业参与,各自的本专业权限范围内对模型进行细化设计和检查,完善错漏碰缺,管线实现真正的零碰撞。后期可通过添加材质信息,光源信息及颜色信息等,对BIM模型进行润色处理,模拟实际场景效果,通过云渲染技术最终生成效果图场景,也能实现实时场景漫游。

基于BIM模型,通过二次开发的出图模板自动生成各类二维图纸,在设计变更后自动更新,减少人为失误,确保图纸更新及时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