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养老业前景分析精选(九篇)

养老业前景分析

第1篇: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社区,人文关怀,居住环境

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谈到,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席卷中国。中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养老社区的水平参差不齐,私立养老社区价格昂贵,公立养老社区又严重不足,即使是一些高档的养老社区也只注重老年人的专业护理及娱乐消遣等方面。现如今,大多数养老社区更多关注于卧室的空间设计,而忽略了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设计缺乏思考。钢筋水泥的堆砌隔离了人与自然的接触,外空间基本上由停车场和服务设施等功能要素构成,这样的设计忽略了户外环境对老年人的疗养功效,以及老年人实际而多样的功能需求。老年人是人文关怀的关注主体,本文从养老社区的居住环境出发,研究养老社区的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特征,探索中国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户外景观空间上的要求及其发展方向,总结出更加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细节,从而日益完善社区室外环境体系。最终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无障碍、可识别、可到达的居住生活环境,并期望能引起业内人士对养老户外环境的更广泛关注。

120世纪初开始的各国养老体系

本土化探索自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后,西方很多经济强国也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西方国家对老龄化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体系。20世纪初英国颁布《住宅与城市规划法》,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来规定居住区环境的标准;1948年开始,瑞士实行了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退休老人可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美国在1965年制订了《美国老年人法》,依据老年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将养老居住设施形态分为:独立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和老年社区,使老年人的生活获得了全方位的保障[1];1963年日本实施了《老人福利法》,为迎接日本老龄化高潮而做好准备工作。随后又实施了《老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养老机制还不健全,中国的相关专家也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也提出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但老年学科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养老社区空间景观设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老年人的特征与需求研究的不够透彻。

2养老社区的本质是让老人安居

人的需求被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分成了四个层次:“生存、安全、交往、价值实现。”公共空间中的人同样也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一是生存,即人体机能的起码需求,要求公共空间方便、舒适;二是安全,即人心里安全保证,满足人自我不受伤害的自我保护需求;三是交往,每个人都有交往的欲望,所以它是一种基本的需求,快乐时可以与人分享,悲伤时可以在交往中得到温暖;四是实现自我价值。养老社区的景观设计需要进一步满足该人群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但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室内方面的研究如火如荼,而老年居住户外环境的塑造却很少从老年人的角度去考虑。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社区的景观设计成为其重要问题之一,养老社区环境的优化设计一方面是推动中国老年人群居住环境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老年人找到自身的价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3养老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

养老社区户外环境设计的研究,不仅仅是为老年人建造一个绿色空间,更要为他们营造一个“绿色”的氛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一定的遮阴效果为老年人带来舒适感。因此,养老社区户外环境的设计需充分考虑该场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植被设计、气候、水体等)、收集周边物理资料(地形、建筑、水体)、了解当地的一些人文历史和民间风俗,营造出适合老年群体居住的户外空间。该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通过查找文献,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现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养老社区的居住环境景观如何体现人性化设计,归纳出养老社区空间景观需要重点设计的内容,从而设计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景观和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外环境。

4以日本横滨太阳城养老社区为例,为我国养老社区的景观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该场地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天然地貌为其户外环境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养老院空间格局,为老年人营造“村庄”式的生活化居住氛围,力求为老人们打造愉悦、舒适的公共景观空间。日本“太阳城”是对安心、丰富的老年生活的一种发掘和追求。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均考虑到无障碍设计,较好的满足了老年人的多种需求。太阳城社区有着茂密的树林、大面积的山地景观,设计中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地制宜地保留住更多天然林地、绿化植被等环境资源。在道路的设计上巧妙的利用山地和树林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系统化的赏景步道,建筑围合与道路之间形成的小空间人造景观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协调呼应,为老年人营造健康的外环境。相比之下,中国现有的养老环境大都是厚实的围墙形成的封闭性空间,绿化程度也名不副实,极大地放大了老人的孤独感。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应关注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从实用性出发,精细植物景观设计,满足老人们种花、养鸟等各方面需求,同时具备社会交往、观赏景观、锻炼、休息等空间以及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日本早于我国近3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较早研究养老社区居住环境的发展,而日本与中国在地域、文化和养老政策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借鉴其优秀的养老社区建设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摸索出有利于中国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

5结语

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一旦应对策略赶不上老龄化速度,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老年人需要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老龄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作为设计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为老年人考虑,争取为老年人设计功能齐全、宜居的居住空间。

作者:黄 俊 赵慧宁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金梅.我国老年公寓户外环境设计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2]王江平.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0-25.

第2篇: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多元养老模式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问题研究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探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思考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模式研究 我国和谐老龄化社会构建研究 浅谈关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考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老龄化背景下加快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以房养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方式的创新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探究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的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多元化探索 老龄化社会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析 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模式探析 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家庭养老的探析 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蒋泽中国老龄化社会将成常态“未富先老”才可怕[EB/OL].[2012-12-19].http://newssinacomcn/c/2012-12-19/172025849673shtml.

[3]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EB/OL].[2011-04-28].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lcrkpc/.

[4]央视新闻网我国首个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EB/OL].[2015-07-16].http://mnewscntvcn/2015/07/16/ARTI1437015127032414shtml.

[5]杨燕绥深度人口老龄化下的五大预警[J].国家治理,2014(24):23-31.

[6]李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仍有近2亿贫困人口[EB/OL].http://newssohucom/20150315/n409809232shtml.

[7]吴玉韶,郭平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

[8]韩秉志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275张养老床位[N].经济日报,2015-04-30.

[9]杨茜,梁津铭浙江5人中就有1个老人 每百位老人抢三张养老床位[EB/OL].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5/04/18/020609466shtml.

[10]潘仙华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创新家庭养老形式[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8-20.

第3篇: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选题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自1999年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己成为老年人口总体数量最大的国家。根据20XX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 26%,约为1.78亿,同比2015年人口普查上升2. 93个百分点。据相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龄人口快速增加的同时还伴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人口急剧老龄化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老龄化日趋严峻的问题最直接反映在了人们的居住状况上,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需求日益凸显,在 80后 成为社会劳动主体的今天, 一对夫妻,一个小孩,四位老人 的家庭模式把更多的养老负担强加到个人的头上。社会化养老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商业养老需求曰趋旺盛。因而配备医院、专业护理人员的各类养老地产如雨后春第般孕育而生,一种全新的地产模式呼之欲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老年人群体对于居住要求的不断提升,未来面向健康老人的养老产业将从提供养老住宅开始逐步向更广的领域推进,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的核心和载体之一,市场潜力巨大。老年住宅产业将是一个朝阳产业。 可以预言,养老产业或许将成为化解目前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支柱产业,是拉动内需的重大战略型方向。 现任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如是说。

XX年以来,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宏观调控,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更加注重紧随行业调整节奏,尽量超前抢占市场,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地产发展经验,一些曾经不被关注的房地产领域也因此逐渐被房地产企业所重视。其中,潜力巨大的中国老年地产市场似乎成为一块人人想分享的蛋糕,吸引着地产开发商及其他行业巨头的极大关注。截止目前,保利地产、万科、华润置地、首创置业等地产开发商已进军养老地产,另外保险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也已纷纷涉足幵发老年地产市场,在全国掀起了一片养老地产开发与建设的高潮。

养老地产是一种将养老主题与房地产开发紧密结合的复合型地产开发模式,是一种房地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资源整合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转变的地产业态。同时养老地产也是养老产业的一种模式。它以养老住宅为核心,配套医院、超市、文体活动中心等设施,将居住、餐饮、娱乐、医疗、保健、护理服务等功能集中在一起为人们创造一种全新的人居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复合型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养老地产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一般的福利性养老机构不同,养老地产的商业性质决定它主要通过出让方式来获取土地,其运作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另外,养老地产也不同于普通商业地产,通过整合居住、餐饮、娱乐、文化、医疗、护理、保健等各种服务资源,力图形成各供应商共赢的格局。而且,养老地产结合养老主题,针对老年人的需求,以营造 以老人为本 的社区文化和文明优雅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构建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学习教育、医疗护理等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凸显养老功能。

养老地产具有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然而养老地产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还在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多数企业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模式的不明确、收益率的不确定,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将给养老地产的发展前景带来诸多变数,如果盲目进入,企业将面临进退两难的跑她境地。在 银色经济 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很多企业蜂拥而入,盲目涉足该领域,缺乏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不了解老年人实际需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服务管理,发展停滞不前。更有一些Jf发商表面上打着 养老 的旗号,实际上却低价圈地,然后通过销售住宅以获取盈利。这些为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企业行为造成了行业发展无序的混乱局面,给社会和产业自身的发展带来的不良的影响。

因此,为避免产业的混乱无序发展态势,如何从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推动养老地产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选题意义

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正确预测市场的变化,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幵发养老地产的先驱之一,其前身为上海康桥公共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后由于增加两家股东单位,于2015年更该为此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R益加剧的背景下,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顺应了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养老社区项目 上海亲和源会员制养老社区。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以健康养老、快乐养老为目标,为老年人创造舒适、高雅、安全、友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供人性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和设施,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方式,创新了以往的地产开发模式,把养老主题与地产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吸纳八百多名老年人居住,并采用连锁模式,在海南、海宁、黄山等地发展养老基地,发展养老俱乐部资源,在社会上取得了较好的口碑,己成为业界公认的发展较为成功的养老地产项目之一,被视为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的领头军。因此,亲和源的发展经验将会给整个养老地产企业的发展带来示范效应。因此,本文选择 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养老地产发展战略 为研究主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项目 亲和源老年社区做战略上的分析。经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对亲和源目前的战略选择、经营、服务方面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战略学相关理论,结合亲和源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其战略选择,并最终提出改进方案。

本文研究内容的整体框架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等;

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部分,对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养老地产主体项目,并对其发展战略作了描述;

第四部分通过PEST分析工具和波特五力模型深入分析了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养老地产的外部环境,并对其市场地位给以进一步的认识;

第五部分对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养老地产的内部条件和竞争策略进行了分析;

第六部分则对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养老地产发展战略进行分析,针对该公司的战略选择进行深入剖析,对其发展战略予以评价,最后提出改进和优化战略的措施;

最后一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结论和未来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展望。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第4篇: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 高端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优化研究 江苏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发展研究 江苏省民营企业“走出去”模式风险研究 江苏省民营美术馆筹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杭州民营养老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绩效评估信息化策略探索 护理人员膳食营养调查 江苏省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研究 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就业状况研究 清末民初江苏省民事上诉案件研究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初探 浅谈护理人员流动对护理安全的影响 民营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必要性研究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运行模式探究 民营养老机构的融资困境何解 护理人员手卫生研究现状 江苏省旅游企业员工流动问题研究 江苏省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注册入学背景下江苏省民办高职专业设置优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宋宝安,杨铁光. 观念与需求: 社会养老制度设计的重要依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养老方式与需求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

[6] 王世军,薛宏.民办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2).

[7] 刘红,张妍蕊. 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02:91-93.

第5篇: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旅游产品现状剖析

我们从各个城市的平面媒体旅游广告中不难看出时下中国旅游行业旅游产品同质化(product homogeneity)的严峻程度。例如北京平面媒体中比比皆是的“海南豪华双飞五日游xxxx元”,这样的产品广告已经持续了近8年之久,文字表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其间的阿拉伯数字(价格)却从4000变成今日的1580,甚至仍在下滑。诸如此类产品的超长生命周期不得不让人赞叹,但价格竞争之白热化也不得不让人心寒。马克思“商品价格趋等于零”的论点并不能成为我们以产品质量为代价搏杀于价格大战的借口。

从旅行社行业来看,以零成本甚至负成本核算接待成本从而形成市场销售价格的比较竞争优势是非常危险的,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作为旅游企业,旅行社企业,特别是目的地接待旅行社企业对走出产品价格战泥潭的渴望十分强烈,更有甚者进行着屡败屡战的尝试。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奇怪现象,组团社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十分努力的在寻求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变革,但同时又在矜持的拒绝着地接社对于新产品研发成果的提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地接社为了摆脱自身利润空间被组团社和竞争对手双重挤压“拧干毛巾”的窘境,开始下意识地承担起了地接社旁无责贷的“本职工作”研发产品,将“过好日子”的希望寄托在颇有创新的新产品上,然而,当地接社跑到客源市场将苦心研发的新产品捧袂时,组团社婉拒了。此时组团社斟酌的是推广一个新品上市所蕴藏的巨大风险,与其斥资推广新品,还不如销售成熟线路,即使没有什么突破,至少没有太大风险。因此,由于地接社对终端市场的无能为力和与之对应的掌控终端市场的组团社对目的地产品研发的冷眼旁观,我们将这种阻碍旅游新产品发展的现象总结为“(地接社)有心无力,(组团社)有力无心”。这种现象在景区、景点企业也如出一辙,众多景区、景点企业时常前往客源市场进行耗资不菲的同业推广,但总是“热脸贴上冷屁股”,事倍功半,最后只得选择在终端市场投放巨资广告。一个新产品在市场上市阶段非常需要一批精诚合作的商来协助推广,商的合作是新产品上市成功的保障也是降低运营成本及风险的有效手段。当然,阻碍旅游企业产品研发的因素远不只这些,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可能还有很多研发产品的瓶颈,但,但归纳起来无非以下五大原因:一是资源有限性;二是资金短缺性;三是通路封闭性;四是技术滞后性;五是观念麻木性。鉴于篇幅有限,不在此一一说明赘述。综上所述,皆为外因,外因阻碍并不能成为放弃开发差异化新产品的借口和理由。成功的案例我们身边并不鲜见,下面我们来看看相似的成功法则吧。

产品结构分析

什么是新产品?新产品不仅指新发明产品、改进的产品、改型的产品、新的品牌,还包括购买品牌及加盟特许经营。除此,要特别留意的一个观点是“原产品+创新+改良=新产品”,可是很多旅游企业正因为没有对自己或他人的原产品进行创新改良,只是进行了简单的GOPY上市,自然就“轻松”步入了价格恶战的漩涡,难以自拔。

下面我们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剖析,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到产品的无竞争区域,一个完整的产品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即核心利益,实际产品和外延产品(见右上图)。当然也可以根据营销理论将产品切割成五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即核心利益,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如果说前四个层面向消费者销售的是“今天”,那么潜在产品给消费者提供的将是“明天”。

当下旅游产品的价格混战大都集中在“实际产品”层面竞争,无论是旅行社产品还是景点景区产品。黄山牯牛岭风景区总经理在与我谈及如何针对长三角老年市场营销牯牛岭时,我曾给予了一些分析和建议:

分析:上海、杭州、南京等主要客源地距牯牛岭车程为5至8小时;牯牛岭景区的游览停留时间为2天最佳;如产品设计上加入其他景点则必然使价格飙升,且与牯牛岭的利益最大化相悖;但如果仅围绕牯牛岭单点设计纯旅游产品,显然近2天的“旅”+2天的“游”不符合产品设计中“旅”、“游”科学比例的要求;如果只是简单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长三角消费者不必旅途劳顿来到牯牛岭,只需选择近郊SPA休闲一番即可充分满足。

怎么办?放弃吗?

建议:我们从产品结构来进行换位思考,显然刚刚思考的焦点都集中在牯牛岭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实际产品层面,而忽略了消费者核心利益焦点及外延产品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厘定老年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核心利益“关注老年生活,促进老人康寿”,健康长寿是老年人生活的终极目标;由“康寿”这一核心利益引发,展开实际产品层面设计的内容创新,从一日三餐到每道佳肴,从晨练活动到养生讲堂,从景区游览到生活起居无不嵌入“科学养生”的理念。当然这远不够,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产品,要想在竞争中超越对手,就必须超越“今天”,敢于将你的“明天”承诺给客户;牯牛岭为长三角老年游客提供的“明天”是“康寿养生365天”,就是为老年游客研发出一套可以供老年人参考的,量化到每一天行为习惯的科学养生计划,且在这个计划中将牯牛岭特有的生态养生山珍野食及每年回一次牯牛岭小住养生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最终形成一个以“康寿养生”为核心利益,以“科学养生”细节活动丰富实际产品内涵,以“康寿养生365天”计划为售后承诺的完整产品,牯牛岭提供给消费者的不是一个4晚5天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而是一个为期365天的康寿养生解决方案,是一个健康长寿的美好明天!

以上拙见仅供大家玩味思考。

产品创新之道

我们再从先采用深度营销的视角来剖析产品消费过程,从中找寻产品创新之道,一次产品的销售过程可以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也正是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消费者购买到的完整产品。

如下图所示,180度产品创新设计理念对当下的旅行社企业尤为重要,纵观目前旅行社产品的研发,很少将前期的电话咨询标准应答、宣传广告创意设计及递进投放计划作为一个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研发,至于售后层面的增值服务更是鲜有涉猎。大多旅行社认为的旅游产品研发以从消费者交费甚至以消费者登上启程的交通工具为起点,以消费者返回客源地下飞机或下火车那一刻为终点,这就是我们旅行社所认知的产品过程。其实不然,一个极具独特价值的产品,一个投入巨资推广的产品,如果忽略了前台销售人员的咨询流程控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据统计,70%的广告收益取决于咨询人员的专业程度)。如果一个备受青睐的产品,一项备受好评的服务,正逢进行售后服务跟进的最佳时机却戛然而止,这给企业品牌提升和忠诚客户培养将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呢?

第6篇: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内容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仅有利于保护更多的被覆盖群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该制度的抗风险能力。本文运用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分别从社会制度本身、企业和员工个人角度来解释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扩面”难的原因,并从新的角度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扩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前景理论 社会保障“扩面” 期望

前景理论概述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因其从行为科学角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前景理论”而摘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前景理论由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发展而来。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通常运用期望效用来描述如下理特征:

假定对财富ω存在一个实际的效用函数u,如果行为a使出现不同的ωi的概率为pi,行为b使出现不同的ωi的概率为qi,那么,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决策者选择a行为而不选择b行为:

相比而言,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出行为选择时所比较的是期望效用(EP),即可能收益值(ui)与该收益发生的心理概率(ωi)的内积之和。它规定了两个函数的存在,也即当v(价值函数)和Φ(权重函数)满足下列条件时,决策者选择a行为而不选择b行为:

根据前景理论,可以得出三点基本结论: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当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远远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前景理论对社会保障“扩面”的有力解释

根据上述对前景理论的分析,再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扩面”(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的简称,下同)之所以难以收到预期成效,与人们的实际行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现状

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这对于推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目前群众要求最为强烈的是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将更多的社会成员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尽管多年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保障覆盖面仍旧太窄。到目前为止,享受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只有1.6亿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只有1.2亿人,而失业保险制度只能覆盖8000万人左右(景天魁,2007)。也就是说,多数城镇职工未能享有社会保险,而广大农民则基本上未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之内。这种情况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并且已经成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隐患。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特别是首次明确要求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再次明确了这几点。这些重要措施将对加速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起到重要作用。虽然我国从目前来看建立起了主要的、初步的、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层次,但是每个层次和项目的发展和可持续性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扩面”是增强社会保障制度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 社会保障制度扩面难的原因分析

依据前景理论,大多数人们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如图1所示,人们同时赋予同样的获得和损失,然而给人们带来的实际价值却不一样。

就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可以把人们参加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看作是对未来消费的一种储蓄,这就出现了预期和风险。那么,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人的完全理性假设”在这里就可能受到实际情况的挑战,也即人们在权衡加入社会养老保险时的心理预期假设与传统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发生了偏差。这时如果还仍然运用传统的观点来探讨社会保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那么在结论的可行性方面就可能“失之偏颇”。特别是在时间跨度较长的养老保险领域,因为以前所研究的是人们参加养老保险是基于未来几十年后的养老,即现在参保延期消费,前提是假设对现在消费让渡的一种储蓄。

对于个人而言,从时间跨度来看,养老保险是一项较长时间的跨期选择,传统经典的戴蒙德(1965)的代际交叠模型和布兰查德(1985)将养老保险计划引入代际交叠模型都是以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作为前提假设的。但是由于人们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时的缴费过程中,从心理预期的角度总会认为在未来由于诸如宏观上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微观上的养老金保值增值等不确定性因素,使得自己参与养老计划后很可能得不到政府承诺的养老金收入。所以个人在工作期如果把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看作为一种付出(或者是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这里的损失是暂时的,因为在经过相应的跨期后人们还应当获得养老金收入),根据行为经济学中的经验研究结果解释,人们对于损失是风险偏好的,同样的损失对人们心理造成的痛苦大于同样的获得(达到退休年龄后领取的同样水平的养老金收入)带来的快乐感。这就说明人们并不是完全按照传统的“理性人”假设来决定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同时,在职人员如果把已经退休的人们的养老金收入看作自己退休后的“写照”,同样会影响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从企业角度来看,按照传统的解释,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就意味着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由于企业利用这样的手段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励人们更努力地为企业谋利,从而会带来更多的收入以抵消所缴纳的社会保障费支出。但是,为什么企业在社会保障的参保过程中积极性总是不高,企业总是想方设法来拖欠、少缴甚至是逃避社会保障费呢?按照行为经济学的解释:企业把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看作是一种损失,是企业成本的增加,也即对利润空间的挤压。同时,对于给职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后带来的收入增加(即行为经济学中的“获得”)被低估,所以企业不愿意参保缴费。

同时对于个人或企业而言,我国频发的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案件使得人们把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在未来获得收益的预期发生概率降低,或者把参与时的缴费所带来的损失感从心理上增加,所以不愿意参保。

对于广大农民而言,由于我国的农民素质普遍较低,人们短视行为较为突出,加之我国农村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农民更加注重现期的实惠,对于将来的获得往往采取观望态度,从而很难主动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也就造成了“扩面”在农村更难。依据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可以把农民参与社会保障体系时的缴费看作是一种短期的损失,那么,如果把人们享受到医疗服务和领取养老金时的水平“贴现”到现期与现期个人或家庭实际的付出进行比较的话,人们很可能认为“贴现值”小于现期的付出,从而不愿意参保。虽然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小,而且如果加上政府的财政支持,也许会出现“贴现值”大于农民现期的付出,但是农民关注的是制度的可持续性,所以还是会处于观望状态。从心理角度讲,农民对自己的付出在将来的获得赋予了更高期望,所以可能带来的失望也就越大,对于自己享受社会保障制度时的获得赋予的期望值较低,这就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并与政府举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的初衷有了一定偏差。

最后,制度的公平性影响潜在覆盖群体的心理预期,制度越是不公平,使得人们对于制度带来的满足感越低,人们越不愿意参保。相反人们则更愿意参保。

前景理论对社会保障“扩面”的启示

综上所述,前景理论对于解释我国社会保障“扩面”难的现象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以往的分析主要是基于表面的现象解释,而引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更能从深层角度来做出解释。前景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扩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应对人们的心理预期,特别是对人们的短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保障的“扩面”做正确合理的引导。要引导人们把生命周期内的收入与消费进行更为理性的分配,赋予不同损失和获得对等的效用或满足感。这样才会减少人们对社会保障的“失望”过大的担忧。对于企业而言,也是由于其短视行为导致了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不高。从长期发展来看,企业自身参保并鼓励员工参保是对企业和员工都有利。总之,要积极调整和正确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预期,正确看待参保的付出与获得。

其次,政府需要做到言出必行。如果还重演旧合作医疗的历史,那么要引导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恐怕将会更难。因为政府的不诚实带来的也许是农民的抵制,因为他们的预期高于政府的承诺,对于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风险预期也许高于实际。

再次,必须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善、非法挪用、非法挤占等各种形式的违法案件层出不穷,使制度覆盖下的人们在享受未来社会保障的庇护给予了更低的心理预期,同时对于参保缴费时带来的损失感也越重,这样的“前车之鉴”同时使得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的潜在参保群体不愿意踏进社会保障这把保护伞的“庇护”之下。

最后,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注。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的“安全网”和“自动稳定器”,主要目标是体现公平。公平程度的大小对于人们对制度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同样左右人们赋予制度带来的满足感。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穷人和中产阶级始终占据总人口的多半,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以体现,对于制度的“扩面”会产生重大影响。特殊群体的规模扩大急需社会保障制度的庇护,比如农民工、受灾群体和应届毕业大学生等等。

总之,即便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持续冲击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扩面”却举步维艰,从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来看,不仅在于人们传统思想和心里预期的影响,同样也受制度本身和政府行为等的影响,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才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扩面”的根本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卡尼曼和前景理论[EB].省略.2002-10-10

2.[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译.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景天魁.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11-17

4.Nicholas Barr.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Sta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David Blake. Modeling Pension Fund Investment Behavior[J].Routledge, 1992

作者简介:

第7篇: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规专业;水彩;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4-02

水彩课程教学对于城规专业的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扎实的色彩基础是城规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而与此同时,笔者在长期的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城规专业的学生入校时几乎没有一个同学有任何的专业美术基础,甚至很多同学以前都没有涉及过美术方面的知识,他们在学习水彩的过程中,面临无基础、课时少、任务重等诸多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水彩基础知识,顺利完成水彩课程的学习任务,达到本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目标,成为建筑类院校水彩画教学所面临的难题。笔者基于此,总结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了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笔者现将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分为两大部分,并对其作出以下的体系分析。

一、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校内环节

(一)基本技能培养方面

1.水彩概述及色彩基本原理。包括水彩画的历史演变及现展历程、水彩材料的介绍、色彩基本原理以及水彩上色的绘画程序(由浅到深,由湿到干,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及近,由主到次)等方面的学习。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色彩基本原理的讲授是重点,内容包含了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冷暖关系(色性、色彩冷暖的区别、色彩冷暖的相对性以及色彩冷暖的联系);色彩的调和;三原色、间色、复色、补色;色环与色立方;色彩观察分析(光源色、物体色、环境色、大气色)等等。

2.静物临摹/写生。色彩训练和素描训练一样,往往选择从静物开始,这是因为室内的光线较之室外是很稳定的,这便于学生长时间地进行相应的观察分析,表现描绘对象物。在静物的临摹和写生环节中,除了提醒学生要注重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以外,还要加强学生对物体造型、体面、质感、空间等方面塑造能力的培养。在这一部分中,除了对水彩的基本技法进行讲解外,还要对“水”――水彩的重要媒介进行重点讲解,要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水的特性,画出水彩水色交融的奇妙感觉。上色前可以先用喷壶在画面上喷上清水,或者用大板刷在画面上刷上水,水量以自己的画面需求而定,然后在纸或润泽或半干的情况下上色;也可以先上色再喷水或刷水,目的是要以画面效果润泽、透明为准。

3.建筑单体临摹/写生。色彩静物练习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色彩基本知识,熟悉水彩的表现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基本的色彩表现能力,而建筑单体的临摹/写生学习,则是为下一部分的风景临摹/写生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应重点把握对建筑物造型、质感、空间、透视等方面的表现。在讲解透视的过程中,要把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多点透视、散点透视等透视方法及手段讲解清楚,并要辅以相应的练习训练,避免出现明显、简单的透视错误。

4.风景临摹/写生。在风景临摹/写生中,学生应依照老师详细讲解的水彩课程风景写生步骤程序(选景,构图,起稿,上色,经营画面,整理画面)进行相应的绘制,要强调在绘画时,先画远景,再画中景、近景,即先画天空、远山、远树,再画房屋、桥梁、近树等画面的中景、近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控制画面的整体关系,使画面具有空间层次感。这样可以少走弯路,避免出现在绘画过程中常遇到的“不知从哪开始”,或者不知所谓地东一笔西一笔的混乱局面。

(二)审美及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方面

在绘画过程中,画者的素描和色彩基础决定着画面的基本框架,而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则决定着画作的品味和艺术性。老师在教授水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辅以优秀美术作品赏析、中外美术史、中外建筑史等方面相关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提高人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校外环节

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校外环节的美术实习部分,是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的外延性发展,因为美术实多设置为2周的集中学习,学生在这种远离各类干扰的环境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彩写生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心总结归纳前期的校内学习内容,再进行集中式的校外美术实习强化训练,大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笔者特别注重通过写生环节对学生进行组织能力、经营理念、创造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用以帮助他们构筑城规专业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在学生正式下笔前一定要让其对写生景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提醒学生除了注意对象物的基本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外,还要特别注意画面的透视关系、景深关系,确定好视平线和视点,做好远景、中景、近景的各层次的组织布局工作。在写生过程中,除了讲授忠实于现实风景的写生方法外,还要重点教授给学生写生创作的基本方法。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合自身喜好,整理归纳出适合自己审美情趣的风景,教会学生根据画面和自己主题的需要移步换景,移物造景。

笔者认为在对城规专业学生进行水彩课程教学时,应先对本班学生进行基本摸底,然后针对具有不同色彩悟性的同学分别进行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行教学计划和内容。在学生的作业批改后,老师应对每次的作业进行集中点评,优点要肯定,不足之处要鼓励。老师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自我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水彩课程的教学体系才有可能高效运转,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凤兰.色彩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吴兴亮,高文漪.园林水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杨俊甫.水彩风景写生教学范本[M].南开: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4]陈佳编.大师教你学绘画系列丛书――水彩技法[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

第8篇: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中职计算机教育

如今是一个经济与网络并存的现代化高科技时代。因此,网络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等都在快速的发展创新,并被迅速的投入学习和使用,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优化中职计算机教育势在必行。下面将从中职计算机发展的大背景、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背景分析

第一、社会环境背景。2014年在电商行业最为轰动的事件莫过于“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1998年才成立的公司如今已经在美国交易所上市,这不仅证明了如今网络的便捷、发达,更证明了它背后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快速的发展。作为汽车行业专门咨询的最大网站之一“汽车之家”(汽车专业服务门户网站)在今年6月份也成功的收购了百度旗下的“阿拉丁”,使“汽车之家”的访问量、覆盖面和信息量日益剧增,从而使其为汽车消费者更好、跟快捷的提供选车、购车、买车、保养、置换等一站式的服务。又如,去年双十一期间,单是淘宝网站的交易额已然达到350亿之多。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计算机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将来必是一个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第二、教育环境背景。随着高校扩招,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扰。2014年3月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表示我国的就业结构存在的矛盾必须经过教育改革才能彻底解决,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集中在职业教育,这为中职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日益增加,一方面为中职教育带来了福音,指明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求必须重视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充满“网络”的社会,中职计算机教育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计算机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落后。

中职计算机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目前中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的不合理来自于生源的多样性,有许多学生来自于农村,在进学校之前没有任何的计算机基础,因此必须从最基本的打字、办公软件的运用等学起,而一部分来自于城里的学生或者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比较早,因此,对于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熟悉,这样,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就关系到基础课程的设置。另一方面,文理科学生的思维也影响学生的课程设置,例如,文科类的学生则倾向于学习办公软件,设计等,而理科类的学生则偏重于学习C语言,jave等稍难一些的软件。因此,中职计算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内容落后和实践操作课程少的现象,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不能跟随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导致学生在校学的知识不能与社会接轨,往往致使学生进去企业之后还要再进行长期的岗位培训,不仅影响一个学校的培养人才的声誉,更影响学生工作的职业发展。实践课程的设置要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确定,但是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操作课程非常有限,最终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

2、中职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

目前中职计算机老师大多数是采用合同制的招聘形式,流动性大,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再者,在招聘计算机老师时大多数以计算机等级证为主要依据,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教计算机,因此,导致中职计算机老师的平均水平不高的局面。另外,,中职计算机老师的待遇偏低,有些老师不满足现状,选择其他职业或者更好的学校导致中职计算机老师的流动性大。中职计算机本就是要培养高素质、强技术的社会应用型人才,而中职院校缺乏对计算机老师的系统培训,这将大大影响教学质量。

三、优化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策略

1、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课程。

中职教育重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职计算机教育更是注重实际操作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为导向进行设置。第一,要扩宽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范围,扩展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本行业的相关知识,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第二、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以社会的需求为标杆进行教学。社会在进步,尤其是计算机行业的交替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从各个行业进行分析,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走在时代的前端来设计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职计算机教育课程设置空乏的缺点。例如:未来生活中许多岗位都可以被计算机代替,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就可以偏重于控制软件的设计等。

2、加强中职计算机教育老师的培训力度。

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个企业尚且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更何况是培养计算机人才的中职院校,因此,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拥有过硬技术的师资队伍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大对中职计算机老师培训力度是培养优质师资队伍最快最好的方法。只有拥有一支先进技术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中职院校应通过培训使计算机老师的知识得到快速跟新,能力得到提高,为老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条件。

中职计算机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跟多的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拥有强硬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型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对中职计算机的课程设置的合理设置,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培训,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最终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王成勇.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J].时代教育,2013(8)

[2]柏雪.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2012,(20).

第9篇: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

大家下午好!

我是___社工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区照顾理论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养老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我个人对养老服务的兴趣。我的学年论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区照顾的,题为《从“我国老年人的恋家情结”视角看老年社区照顾的开展》,而毕业论文就是对学年论文的深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肖云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社区快速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功能日益扩展和凸现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从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社区的境况、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也开始得到了初步应有。以社区照顾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运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见。虽然这些相关研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数研究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出发,比如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的调查等;问题的分析多数也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空洞层面,分析还不够深刻细致,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解决,太过注重养老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和精神层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体,也难以落实,同时也缺乏可行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