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

第1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钱学森是一贯关心、支持中医事业的老一辈科学家。1982年春夏之交,钱老看了我在全国中医内科学会成立会上的发言稿及我拟写的《系统中医学研究提纲》,给我寄来了亲笔信,热情地鼓励我进行系统中医学的研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这位科学大师的亲切关怀。从此,我们一直保持着师生间的通讯联系,神交了13年。

钱老的鼓励使我产生了勇气,发起了中医多学科研究活动。钱老在1984年4月26日给我的信中表达了他对这项活动的希望:“我很赞成你们的学术活动。也可见多年来我国知识界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大家实在感到不是办法。必须活跃学术空气……人体科学是中西医,是全部科学的综合上升,即扬弃。”稍后的7月26日,钱老在给我的信中又指出了中医多学科研究事业的重要性:“最近我想还有一条有推动力的途径:即利用国外国内新科学成果,指出这些科学论文讲的就是中医的道理,中医医书中的古怪语言的真意就在这里。有些什么科学成果呢?有:1 时间生物学、人体的时间节律;2 心理生理学;3 人体与环境的关系;4 血液流变学;5 现代免疫学;6 人体电磁现象;7 系统辨识学……”不久,钱老亲自组织起草了一份题为《对发展中医的建议》的报告,后两易其稿,由张震寰等8位专家签名,向国家科委申报。钱老还特地为这份报告写了一个申报意见。国家科委批准了这份报告,并将中医多学科研究事业列入了“七五”攻关计划内。在第二次全国性的中医多学科研究学术交流会后,我又写信向钱老建议召开一次中医发展座谈会。钱老采纳了我的意见,并委托有关教授具体筹备这次座谈会。数月后,中医战略发展研讨会终于在北京召开了。张震寰同志亲自主持了研讨会,钱老也出席了这次研讨会。我因此在会上见到了钱老。

就在这次研讨会上,钱老作了一个题为《中医发展的战略》的学术报告,提出了关于唯象中医学的研究思路:“中医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唯象的,是经验的概括,如果讲道理,道理就是如此,你不要深究到更深的层次。在从前中医也没有条件深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就把人的功能概括成这个样子。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没有解释,那个时候也不可能有更深的解释,所以叫作唯象中医学。”我深受启发,于是把我研究的课题由系统中医学改为唯象中医学。1987年6月,钱老积极倡导的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在北京成立。他明确地将中医理论、气功和特异功能研究项目纳入了人体科学的研究范围,积极指挥全国的力量向这个研究领域进军。后来,钱老又提出了“人体是开放性复杂巨系统”的人体科学观点。我在这种观点的启发下,把昔年关于系统中医学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成《唯象中医学概论》,作为医易函授的主要教材。钱老获悉此事后,特地于1988年3月5日写信鼓励和指导我:“办医易函授,保存中医理论特色,是件很值得做的事。当然,学习中医固有理论的目的在于发展它,使之成为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自身现代化,成为新医学。”唯象中医学研究会成立后,钱老十分重视,立即向中国人体科学学会推荐。于是,这个新成立的研究会又被中国人体科学学会批准为其团体会员,此后的工作一直受到钱老的关怀和指导。

1987年,钱老曾推荐我去扬州商校烹饪系作关于中医食养学术讲座。这次讲学活动激发了我弘扬中医食养传统、开发中医食疗产品的念头。自后经历了6年多时间的研究,终于开发成功中华养生膳系列产品。83岁的钱老获悉此事后,来信向我表示热情的鼓励,并对这项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认识境界:“我近来一直在考虑21世纪中国人的饮食问题。我和您认得的陶文台教授讨论。我们认为一条必然的路是从家庭厨房操作走向饮食由快餐店回送,形成烹饪工业化。这样多年来的营养学也就有了专业人员主持(快餐工程师)。”不久,钱老给我的来信中又把这件事提高到人类第六次产业革命的认识高度:“我们面临的是一次产业革命。现在正震动全世界的信息革命实是继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兴起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及第五次产业革命。现在已有先声的是农业的科技化、工业化,再加我们在讨论的烹饪工业化、科技化,那就是将在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首先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说烹饪工业化,是把烹饪用大规模组织起来,形成现代工业,不是一个几个联营快餐店而矣。一个烹饪工业公司是集团公司,它面向买主的是上千家门市店,为大约100万人提供立即可以享用的饮食。象南京、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有十来家这样的烹饪集团公司就可以了。可以想象这样的烹饪工业公司有上万职工,有工厂车间,有管理经营部门,也有工程技术部。您在信中提出的,主要在这工程技术部。一个烹饪工业公司的工程技术部可能有几百人上千人,是各行的专业工作者。其中有营养学专家,有炊事器具专家,当然有医学家,包括中医药专家。不但我国传统医学的成果要用上,还要发展新技术(如磁化技术)。第六次产业革命,您一定能参加!”

钱老总是这样热情地鼓励我,给我带来了信心和勇气,使我在崎岖的事业道路上得以迈进。

第2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 工程实际 综合能力

当前,企业对工科院校的毕业生要求很高,需要招聘进来的毕业生不仅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需要具备创新实践和实践开发的能力。作为工科院校的专业老师,希望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尽快地与企业工作相适应,就必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要加强学生在校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工科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熟悉相关测试仪器和加工设备,了解工厂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给学生提供自己去解决问题的实验空间。因此,有必要考虑如何在本校本专业现有的生产设备、测试仪器的基础上撰写新的实验大纲;考虑如何匹配合适的专业教师去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安全知识熟悉后,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实施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一、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完成教学内容,而实验教学的完成却有多种方式。目前,在国内众多的工科院校里,开设实验教学的传统方式主要有:课堂专业实验、生产一线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堂专业实验是基础,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一系列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观摩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来完成;生产一线认识实习一般是通过指导老师联系本专业相关企业,让企业里的专业技术人员先给学生讲解企业内部的生产一线运转情况,然后将学生带到生产一线去,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生产岗位状态、了解实际生产及工艺过程。毕业实习则是比认识实习更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让学生真正地处于不同的生产岗位上,遵守现场工作条例,正常上下班,观摩现场工程师的实践工作,协助现场的工人完成工作任务,在日常的工作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毕业实习是学生真正切身感受到本专业特色的实践环节,以我们学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例,这批工科学生以往在工厂中的毕业实习工作需要逐个岗位地参加聚合物材料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准备、配方的选择、工艺条件的设定、生产设备的操作和控制、测试手段的选择和测试仪器的操作、材料性能的分析与改进、实验结论的撰写等等。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的改变,如今很难像十几年之前那样容易地联系到相应厂家让一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完成完整的毕业实习环节,因此需要在学校现有的专业实验基础上建立新的、与毕业实习相仿的实验体系。笔者所在研究所的老师讨论的结果就是建立聚合物大型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主张在现有在实验设施的基础上,编写实验大纲讲义,安排学生就选择的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如聚合、加工成型)、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科研论文。

二、大型综合实验教学的特点

综合实验能够将相关多门课程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而且还能通过解决意料之外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所学知识,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团队合作、积极探讨的能力。通过总结大型综合实验过程中的所学知识和经验,可以将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学生从“变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大型综合实验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要起到服务和引导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的特点,还要设计一些障碍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具有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和处理应变的能力。

学校里的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型综合实验,可以在本校现有的生产设备、测试仪器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工厂实际生产的氛围。老师针对现有的生产设备,初步拟定一系列研究方向,提前购买相应的实验原材料。学生选择好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后,与指导老师联系,商讨研究实验方案后必须自己去实施实验,老师只会给予必要的引导。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知道如何采用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思维方式。

三、聚合物大型综合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们学校的品牌专业,近几年来,学校对本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也得到了中央与地方共建财政资助。目前,本研究所已经具备聚合反应釜、湿法纺丝机、熔体纺丝机、复合材料缠绕机、挤拉成型机、塑料注塑成型机(双螺杆配套)、哈克流变仪、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万能材料试验机、万能制样机、双辊混炼机、平板硫化机等加工设备和测试仪器,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聚合物材料成型加工和性能测试实验室。这些硬件设备条件的具备,为本科生专业大型综合实验的开设以及专业老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操作平台。

聚合物材料大型综合实验目标是让学生在3~4周内完成相对独立的小型专业研究课题,具体工作包括:收集所选定的实验课题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撰写报告等环节。一般6~8人为一个研究小组,学生自己分工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设定研究方案,选择实验原材料、加工设备及性能测试设备;然后与指导老师商讨实验可行性,完善实验方案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

四、聚合物大型综合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指导老师必须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对实验室的相应设备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在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仪器后才可以允许其自己动手操作。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主要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聚合物大型综合实验教学一般设置在第八学期开设,这时候学生正处于毕业前夕,有的忙于找工作,有点已经进入毕业论文实验阶段,所以合理安排时间很必要。特别是前几个学期的专业基础实验没有学踏实的学生,不管是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完善角度,还是从安全角度去考虑,更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才能很好地完成大型综合实验课程。

2.定期的小组讨论。因为实验不仅是一个验证理论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大型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会有意地设置一些障碍,允许学生实验失败,但要求学生对失败的实验进行分析,找出失败原因,提出改进方法。虽然只是短期的小型实验,但是整个流程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从选材到加工成型,到性能测试,它们所包含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突发的异常现象,所以要求指导老师和您指导的学生之间保持很好的互动,多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和严重错误,指导老师必须及时作重点讲评,让学生引以为戒,在以后的操作中不至于重犯;对实验结果异常的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特殊问题特殊分析,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规范地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如实记录实验进度和实验结果,及时分析和讨论,为小组讨论和最后的实验报告做准备。实验报告要求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报告内容中不仅需要反映实验目的、步骤、内容和结果;更要体现实验训练过程,要就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作出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对本小组的实验作出综合评价产品,包括自评和互评;我们的学生是工科类学生,所以报告中还需要包含成本核算内容,让学生去探讨分析自己产品的性价比。

4.实验成绩的评定。实验报告是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此次课程成绩打分的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我们将实验成绩分成三部分,实验报告占50%,报告中包含改进实验的可能会得到较高的分数;实验操作过程占40%,对违规操作生产设备或仪器的学生,指导老师会扣减这方面的成绩;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占10%,对无故旷课的学生给予减分。

五、聚合物大型综合实验教学的教学体会

从初步设定聚合物大型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开始,至今已经有三批学生完成这门课程。发现该课程的设置是将多门实验课的内容串联起来,包括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聚合物加工工艺学、聚合物加工设备、聚合物材料性能测试等课程的实验内容,使其成为专业教学的纽带,将多门课程连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

大型综合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实验过程从头到尾各个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时首先得自己分析、解决,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大有提高。在设定方案和分析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去查阅大量的文献,提高了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各个科研小组内需要很好地分工合作才能高效地完成整个实验计划,因此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大型综合实验教学对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选择实验方案的多样性,突发问题较多,指导老师需要做好大量的前期预防工作,对安全教育要特别注意到个人,所以要花费指导教师很多的精力去组织相应的实验。同时,由于实验原材料和测试设备的多样性,实验室方面也需要投入相应的配套服务,及时对相应设备做好调试及维护。实验室开放必须进行规范管理,实验室人员和指导老师在实验期间必须坚守在岗位,以防突发事件发生。

聚合物大型综合实验教学让工科学生能够在进工厂正式工作之前对聚合物材料的实际生产全过程和测试手段、改进途径有了基本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现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快速灵活地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提升他们在未来就业或进一步深造时对聚合物材料相关专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尧,王少愚.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及其扩展[J].教育与职业,2008,(26):163-164.

[2]赵天婵,吴福民,李尧.论工程教育中的综合实验[J].教育与职业,2006,(6):24-25.

第3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读书模式构建,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选定专业阅读数目;开展“参与式学习”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小组读书活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构建一个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高专业素养具有实效性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读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

政治学与行政学;读书模式;探索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作为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兼顾的复合型专业,其人才培养主要针对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的培养与行政治理能力提高两个方面。因此,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如何能够系统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中外政治思想与文化的核心知识,了解中外政治制度及当代中国政府的运作过程及其治理方式,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共管理方面的法律知识,成为具备良好的现代政治思想素质的“政治人”是大学四年首先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由于政治学类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和庞杂性,单纯依靠教师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构建学生的课后专业读书模式成为大学生入学后进行专业引导的首要任务。

一依据专业培养目标,选定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阅读书目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政治学学科和行政学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政治学学科和行政学学科作为两个发展成熟的学科拥有浩如烟海的经典书目,作为一个刚入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并有价值的书籍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是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充分引导,给出专业阅读书目是一种妥当的做法。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选择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而设定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书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产党宣言》等);西方政治学思想经典著作(如《理想国》《政治学》《君主论》《利维坦》《联邦党人文集》《政府论》等);中外现当代政治学与行政学理论知名著作(如《正义论》《通往奴役之路》《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政治与行政》《自由、市场与国家》《治理与善治》等);西方哲学经典著作(如《上帝之城》《人性论》《存在与时间》等);现当代其他人文社科的经典著作(如《中国政治制度通史》《20世纪的中国》《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经济与社会》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选》《唐宋诗选》等);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如《神曲》《伊利亚特》《儒林外史》等)。书目的选择还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首先,要考虑到大学生的阅读能力,过于艰深的专业著作不建议推荐给大学新生,由于这些书过于晦涩难懂容易造成初入专业的学生产生对专业阅读的畏难情绪,不利于专业阅读活动的开展。但是,一些在中学中就列入到必读书目的著作也不建议过多的列入专业书目,如四大名著等经典著作是大学生在中小学就反复提及并阅读的,再列入书目容易让学生产生这个专业书目也不那么“专业”的感觉。其次,由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综合性和应用型,所以专业书目不能只关注理论经典,还要考虑到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需要将当前能够较好反映社会现实和能对学生有指导作用的应用型书目也列入其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间接的社会和职业经验。再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书目宜广不宜狭,无论学生日后的发展是走学术深造道路还是直接就业,本专业综合性的特点都需要学生对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要兼收并蓄,本专业要求学生只有做个“杂家”才能成为“专家”。

二开展以“参与式学习”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小组读书活动

NSSE项目的奠基者乔治•库提出了学习参与的概念,“学习参与是指学生参与到有效教育活动中的程度以及学生对那些支持学习和发展的院校环境的感知程度;参与的核心是一系列的活动(个体投入)和体验(环境感知),它们被证明为与预期的大学结果相互联系[1]。”在更早的时候,美国教育学家佩斯利用阿尔夫.泰勒的CSEQ调查工具做了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调查,“他发现学生在具有教育目的的任务上(如研习、与同伴或老师就实质性内容进行互动、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等)付出的努力越多,其收获也越大[2]。”因此,在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读书模式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何把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读书活动中的学习投入做到足够大。组织读书小组进行读书活动使最有效的读书模式构建方式。本专业的读书小组活动是与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政治学读书报告会相结合而进行的,读书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贯穿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读书活动。在学期伊始,由读书活动指导老师召集学生从专业读书要求,选书技巧,读书记录的撰写等方面进行第一阶段读书活动的动员。放映名家读书心得的视频结合教师自己专业读书的经历解读:“意志锤、逻辑刀、思考锅、模式库、智慧流”[3]五种读书思考方式,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展开读书活动。指导教师本学期的第4周和第8周检查学生的读书记录,解答学生的读书疑问,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专业和兴趣修改自己的读书计划。在整个读书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是一刀切的模式,而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意愿进行分类指导。对于阅读能力一般,阅读意愿不强的同学指导老师主要针对其读书问题进行指导,并从外在进行一定的督促和压力,从而保证整个读书过程的基本质量。而对于拥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较强的阅读意愿,并对专业某个问题有探索欲望的学生,指导教师则根据问题方向组成读书兴趣小组,并邀请专业优秀教师和研究生共同参与开展选题式读书研讨活动。所谓选题式读书研讨活动就是学生事先选定一本书进行阅读,在研讨活动中主要就该书的某些问题与参与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探讨。问题的选择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也可以在活动现场新增加某些问题。第二阶段是设计在第17-18周小学期集中实践环节政治学读书报告会,共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指导老师在学期第17周召集同学进行第二阶段读书活动安排及动员。指导老师须对小学期的读书活动做出详细的要求和妥当的安排。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前一阶段的读书情况分组,保证每组读书的相关性和补充性,每组人数限定在5-8人。然后,指导老师要明确小组读书汇报活动的纪律和要求。最后,指导老师要向同学讲解读书汇报记录单和读书报告这两个文件的撰写要求,读书汇报记录单的是制式的模板表格,由指导老师制作打印并提供给学生。第二,每组学生在第17-18周至少召开一次读书汇报活动,并做好每组的读书报告汇报记录单,要求每人都记录,如该小组为6个人,则共做30份记录单,每人至少进行一次读书报告汇报并记录其他5人的读书汇报情况。为保证小组读书汇报活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每小组必须邀请至少一名专业老师参加小组读书报告汇报活动,可供邀请的专业老师名单和联系方式由指导老师提供,同时指导老师必须与受邀的专业老师沟通好读书报告汇报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参加读书报告汇报会专业老师要对小组读书报告活动进行指导和点评,并在每组的读书报告汇报记录单的第一页写出指导意见并附上签名。第三,全班全部完成小组读书汇报活动后,每组选出一名汇报会的优秀代表参加全班的读书报告会。每组同学按照指导老师布置读书报告的撰写要求和格式规范撰写读书报告,并要求在召开全班读书报告会时上交读书报告。第四,在18周的最后两天召开全班的读书汇报会,要求每位代表可以使用PPT课件辅助汇报。指导老师随机组成现场指导小组进行现场的指导和点评,在汇报结束后,评选出读书明星给予表彰。整个读书活动主要在学生课后完成,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但在读书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担任的引导者和控制者的责任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三对读书活动的过程及其得失进行的反思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建立读书目标,组织读书研讨活动,形成读书伙伴,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多向交互,从而使阅读的内容增值,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读书活动的教学价值。本专业以小学期的政治学读书报告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开展的学生“参与式学习”结合“导师制”专业读书活动已经进行了两轮。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也逐步建立起了“专业书目+参与式学习+导师制”的政治学与行政学读书模式。但在实际组织读书小组活动中,笔者还发现一些影响读书活动教学质量的问题。有部分同学认为政治学类型的书都是空中楼阁是“学术贵族”的读物,对今后工作没有一点用处。还有部分同学对自己个人发展没有目标,在小组中活动中“出工不出力”,对读书任务敷衍了事,研讨活动中闷声不吭,在班级读书汇报会上“搭便车”。如何应对这种学生中出现的功利性读书态度,提高学生普遍的专业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专业阅读的习惯,将是今后开展政治学与行政学读书活动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林海.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理论缘起、概念延展及测量方法争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75.

[2]吕林海.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理论缘起、概念延展及测量方法争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72.

第4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

会计学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大多数科研型和应用型高校都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并通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高校的会计学专业都已建成为国家或省级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在科研型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信息化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反映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各高校以会计准则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考研考证为核心的教学引导,使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现状渐行渐远。目前,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有了标准化的程式,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并不复杂,而且大量核算工作都由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完成。企业迫切需求会计人员能够参与企业的过程控制、能够挖掘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控制分析、能够设计会计管理的创新模式,如全面预算管理、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等创新模式。因此,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做出变化,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内容、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管理应用能力做出变更。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实力较弱、服务区域局限于二三线城市、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因而在培养模式的设定上更应符合自身特点和紧贴社会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急企业所需,分析学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行业或企业集群特点、主要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典型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详细梳理企业对会计能力的需求点,突出分析管理会计能力点及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体系,与地方重点企业和特色企业合作建设管理会计控制类课程,编写案例实训教材,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及深入企业的情景式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将重点培养学生“基于业务流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建设特色。

二、梳理会计学专业能力点,构建能力导向型课程开发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上。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地方中小企业的基于业务流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能力,对原有的课程设置方式和已有的课程板块做出改革。突破培养方案中固有的程式化课程,重新梳理会计学专业能力点,以能力为导向,按照“能力点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的开发路径设置课程(见表1)。应用型会计学专业学生可以细分四大板块一级能力点,包括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创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四大一级能力点基础上再细化二级能力点。明确该能力板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置相对应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从表1的理论教学课程来看,基本涵盖了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容,这些理论课程设置无法看出各学校的办学特点,与科研型大学没有太多的区别。而真正能体现应用型高校特色的是实践教学课程。表1中将实践教学课程分为课程及模块周实践、综合实践两类。课程及模块周实践包含三个层次的课程:第一类为模块周实训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模块周实训、会计综合模块周实训、财务管理模块周实训、纳税申报模块周实训、会计信息化模块周实训、审计模块周实训等。这通常就是指一般学校的模拟实训,采用小学期制的方式,安排专门的实训周进行模拟的模块实训。第二类为校本案例讨论训练课程。旨在提高成本核算能力、管理控制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税收筹划能力、涉外业务能力、不同业务流程核算和管理能力等。样本案例课程可在对应理论课程开设学期的后半学期开课,或者直接在理论课程中设置半数以上课时作为案例讨论课时,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能力。第三类为专项训练课程。如提高专业知识更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的专项理论讨论和专业小论文训练、提高新设企业会计政策设计能力的会计政策及内部控制设计报告训练、各种专业证书考试训练等。这些训练可采用讲座、课后小论文及短期培训的方式实现。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表1中的校本案例课程讨论训练,最大特点是需要任课老师自行设计校本案例库,且必须由学校老师到所在区域不同类型的典型企业进行调研,搜集包括不同业务流程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资金集中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等成功案例,根据调研结果编写出适合教学的案例库校本教材并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加强校企合作。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出于成本和商业秘密的考虑,不愿意接纳学生和老师来企业进行实习,如果没有有效地校企合作机制,老师很难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所以,要从学校层面主动联系目标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签订相对稳定的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中不能只要求企业付出,学校要提供给企业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的老师也要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或为企业培训员工。二是要制定专门的案例课程开发规划,结合会计专业教师的科研和专业技能专长,按计划安排老师到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学习所在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流程,总结所在企业在管理控制、成本核算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所在调研企业的财务总监一起研究课程内容,获取所在企业的一些基本信息,以案例形式编写专项管理控制训练教材和不同行业类型的成本控制训练教材,构建具有真实应用背景和最新应用成果的校本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同时,还需要注意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后期维护,老师要定期回访合作企业,获取他们在实践中的改进经验,不断修订校本教材。三是要改革教师的考核方式。由于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老师承受着较重的科研和教学双重压力,在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上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为了能够鼓励老师主动地深入企业参与案例教学的改革,就必须改革教师的考核方式,将在企业中的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考核的必要条件,教学改革研究类论文作为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

四、改革教学方法,以导学结合的科研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理论教学课程要突破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一些应用型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的课时不断增加,但教学任务还是不能完成,学生也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导致该弊端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中小企业基本不会出现的内容的教学课时,如复杂的金融工具问题、资产减值问题、所得税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等。适当引入一些案例和讨论式教学,将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课后选择性学习内容,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约定的时间在线辅导。

第二,在提高学生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专业知识更新、信息搜集、新设企业会计政策设计等方面能力时,更多采用专业小论文和专项报告的形式进行训练,促使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更多关注最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多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

第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在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有目的性地选拔优秀且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课程和教材建设中来,以学生申报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为抓手,建立学生与项目指导老师共建课程机制,以学生的科研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已经建成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参与后期的课程维护工作,寻找新的企业进行调研,形成更新的案例教材。

第四,独立开设校本案例课程,一方面由案例编写老师担任该案例教学任务,由老师在课堂中设定案例中的工作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聘请共建单位的财务总监走进课堂,以讲座的形式介绍所在单位的管理经验和实施经验,并就工作中产生的困惑与师生一起研讨对策。

第五,鼓励学生以毕业设计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学生结合所在实习企业的真实情况,就会计政策选择、成本控制、内部控制、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税务应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背景及原因,设计问题解决的方式,在问题阐述中要强调可行性及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沟通途径。也可以是实习企业在某方面的成功经验介绍,详细阐述其原有的问题,新的核算和管理策略,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等。在毕业考核环节,要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方面严格要求,毕业论文须经答辩委员会的答辩。

第六,改变松散的毕业实习方法,选择一些表现较好、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规模较大、业务类型相对齐全、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行专项指导,由校内和实习单位的资深老师共同组成指导小组,制订模块实习计划,按模块进行轮换实习。学生实习过程中要有周记录、月报告,校企双方指导老师都要在实习日记及报告上签署意见,评价进程效果。指导教师必须全程关注学生的实习进程和效果,特别是校内指导老师要与校外指导老师保持沟通,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工作中遇到的职业难题一起研究解决方案。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撰写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由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给予评分并评选出优秀实习生。

[本文系江苏省高教教改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13JSJG263)、盐城师范学院教改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3YCTCJY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5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该报告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金融的基本状况。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张宗益,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稻葵,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骁,西南财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报告会。

权威数据,填补国内空白

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观反应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家庭金融在国际上早已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0xx年美国金融学会(AFA)年会上,AFA主席、哈佛大学教授John Campbell断言,家庭金融将会成为金融学中继资产定价、公司金融后第三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0xx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本应于2010年举行的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提前到当年进行,以便及时直观地了解美国家庭财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为详细了解各类家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需要直接观察各个家庭的财务变化。伴随着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中国的经济走向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最基础的我国国民家庭金融行为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中国微观家庭金融数据匮乏的现状,2010年4月,西南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强强联手,整合高校与政府机构优势资源,成立了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心是迄今国内最为权威的研究中国家庭金融微观问题的机构之一。

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问世,共历时三年,历经前期筹备、中期调研、后期数据整理、报告撰写四个阶段。32个调查小组、343人次,经过对全国25个省、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8438份有效样本的科学分析形成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以其权威性和详实的内容填补了行业空白,是我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领域的重大突破。此报告既是西财倡导求真务实学风、推动中国问题中国研究的重要收获,也是西财与央行携手面向社会重大需求进行协同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张健华局长表示:针对中国家庭开展金融调查是全面深入了解消费金融现状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前提,对政府、金融界和学术界都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调研数据的出炉,不仅为目前对家庭消费金融行为的了解提供有价值的补充,还将为政府和监管层制定重要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关注家庭,聚焦民生热点

家庭是社会最重要的微观主体,是政府政策的最终受众。资产配置、借款、贷款、保险、消费、投资等需求,以及家庭对经济变化的反应等家庭的金融行为,都对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提供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家庭金融状况的数据,其中包括:

家庭储蓄。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 10%的家庭,其储蓄率为60.6%,其储蓄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在于没有足够的收入。因此,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中国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工资增长和GDP増长速度要求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

衍生品及债券市场。家庭对衍生品市场参与率为0.05%;家庭对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参与率为1.10%。这与我国衍生品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现实基本吻合。

家庭负债。中国家庭负债平均为6.26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10.08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65万元。中国家庭总体资产负债率为4.76%,城市家庭为4.08%,农村家庭为9.81%,农村家庭负债较重。

第6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基金项同:本文受2013年度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Y13132)资助。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第十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在我国开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目前工程硕士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在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普遍存在照搬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象,存在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的不足,对于一个教育体系来讲,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一 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目前国内对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所做的专门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现状、存在问题、教学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改革及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有些研究者目前对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理念,但是还只是局限在培养平台的建立上,没有具体实施的实例。而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往往与工学硕士相近,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鉴于目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了提高机械工程领域产品开发类培养方向的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建立全新的培养模式,在学生论文选题之初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于产品开发和市场的调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和公司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们学会对于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方法,选择市场急需的产品来开发研究,结合论文工作开发出产品的生产工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采用该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所需生产技术的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使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创新和创业两种能力,不仅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而且还可以成为自主创业的能手,成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适应性和创业能动性。

(二)课题的市场调研是本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考虑到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有职业背景,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其中不乏生产单位的技术骨干对于机械产品的生产工艺甚至市场状况都有一定的了解的特点,采用的培养模式应该由导师在自己的成果或是自己熟知的研究领域内,为学生筛选出与学科前沿发展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际课题,为每一个研究生因人而异地设计好理论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的设计上要以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为主,对研究生实施个性化管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位学生在拿到导师提供的工程实际课题以后,首先需要对于课题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市场推广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所以在构建该种培养模式时,应该在研究生对于某种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生产工艺创新研究、市场推广等充分凋研的基础上来进行。

(三)培养方案的修订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

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采取个性化培养方案,导师除了给学生选择本领域所需的必须掌握的课程以外,还可聘请与学生选择课题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老师作为导师组参与课程设置的工作。对于开发产品类的学生可适量加入对公司(或企业)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比如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对于这部分知识点,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让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市场调研报告或是采取听取讲座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

二 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该保障体系主要包含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导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质量考核体系建设三个组成部分。

(一)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

对于研究生培养的硬件方面,由于在构建的培养模式下需要多学科的教学资源作为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的硬件保障,所以作为导师应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为多学科培养研究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打破封闭式的培养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的企业产品市场调研及技术开发工作,并把相关的企业确定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创新联盟、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创新平台以及高校重点学科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构建出扎实的培养平台,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硬件保障。

(二)导师队伍的建设 由于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在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还是多采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所以导致了现有的导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本培养模式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鼓励导师们积极开展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去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及技术改造,甚至参与企业的经济运行、营销和管理。另外要选择相关企业的技术人才作为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副导师,鼓励导师们与副导师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另外,由于本培养模式下还需要学生掌握产品市场调研以及公司运作相关的知识点,这些工作可通过导师与企业副导师以及与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技术人员和商学院老师组成导师组的方式解决。

(三)质量考核体系建设

首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方面,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采取百分制,导师考核及同学评价及综合测评等多种方式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当提高结合工程实际的考察课程科目的比例。对于市场调研及公司运作等知识点的考核采取在导师组指导下撰写市场调研报告或是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

其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实习实践考核及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企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企业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方面来考核评定成绩,整体评价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再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论文质量考核体系方面,评价论文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应该是看论文的应用价值或经济效益,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论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

三 具体培养过程的实施和验证

本文第一作者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思路用于自己的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培养的工程硕士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的一个学生是2011年入校的在职工程硕士,进校时是一个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擅长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等工作。作者给学生列出了3个工程实际课题,学生经过3个月的市场调研后选择了“基于快速成型的树脂铸造模具的制造”课题,他认为这个课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广阔,这个项目引起了他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聘请了我们学校工程实训中心、商学院以及研究生处的老师作为导师组给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除了机械工程领域必须掌握的一些课程以外,包含了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点,包括了市场调研方法、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以及财务管理等知识点,并分别由相关的老师进行个别辅导。该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不仅完成了硕士论文,而且还从原单位辞职,自己购买数控加工设备,创办了自己的模具公司,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可以说该学生的表现证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合理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 结语

本文构建的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既重视了论文的学术水平也重视了论文的工程应用,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在选题方面强调了课题的市场调研是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采取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避免了由于机械工程研究生属于理工科类招生范畴,课程设置只重视专业课的教育,而对于学科前沿和相关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明显不足的弊端。

本文构建的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丰富了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导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质量考核体系建设的研究内容,确保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经过了作者实际培养过程的检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倪敬,孙琚.面向企业需求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16).

[2]黄东兆,胡忠举.机械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3]章雁.创新教育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及保障体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3(7).

[4]邹玲,汪毅能,陈启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探索,2013 (11).

第7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摘要对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在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尝试。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可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AbstractCertain experienc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food technology was summed up,and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The reform attempt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were elaborated,including test style,contents,teaching methods,etc. It has been testified that these reforms a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food techn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reform;practice

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使学生认识自然规律、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错位,培养出的大学生缺乏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2]。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探索符合现代教学特色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3]。食品工艺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其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为了使学生掌握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及加工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者对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教学改革的意义

食品工艺学是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极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分析测试、新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掌握单元操作在现代食品工程中的作用、高新技术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其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学生是否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否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均与实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食品工艺学实验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更能培养食品专业学生开发新产品、改进加工工艺等创新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和实验设施条件的限制,实验课常常附属于专业课而被忽视。实验室只能进行传统食品加工工艺及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落后,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学生无法通过实验这个实践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厂生产问题相融合,很难达到培养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改革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对为社会培养具有真才实学以及工程创新能力的食品专业人才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内容陈旧,缺乏理论深度

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了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根据仪器设备条件、实验经费等因素,主要安排有罐头、面包、蛋糕、果蔬饮料、酸乳、肉制品等的制作。应该说,这些实验包括了罐藏食品、焙烤食品、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等主要食品门类,通过这些实验的教学,学生亲手体验了常规食品的制作技术,受到了食品加工基本技能的训练。由于经费、仪器设备等原因,实验教学不能反映日新月异的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大部分实验主要采取简单原始的手工操作。实验过程中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忽视了对产品主要质量指标的检测,不能将食品化学理论知识与食品分析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实践,使学生失去了食品生产中质量控制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做完实验后,学生普遍感到食品实验的技术含量不高,实验课上学到的、看到的与工厂实际相差太远,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实验课教学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造性思维、自我发展等能力,更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2.2仅有验证性实验,无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以前食品工艺学开设的实验课,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学生仅能根据教材上的工艺流程模拟加工出一些产品,而无法涉及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配方设计、工艺参数的制定、产品品质分析、保质期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单位和企业对科研技术人员的要求,使毕业生就业受到一定影响。

2.3考核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

以往的食品工艺学实验课考核方法过于简单,将该生所有实验报告评阅分数之和除以实验次数即得到该门课程的成绩。老师仅从实验报告评分作为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该生上课的参与情况、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是否独立完成等,难免有失公允。往往有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但由于实验报告写得比较简略或字迹不够工整而得分不高,而有的学生参与实验表现一般,却照抄他人的实验报告而获得高分。这种抄袭的情况多了以后,教师无法给出公正的成绩,这不仅助长了小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也会抹杀认真参与实验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方法避免这种情况的蔓延。

3改革措施

3.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改革应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开设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削减以验证理论为主且内容单一的实验。针对实验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可把实验分为必做的基本实验、选做的验证性实验、教师指导下的综合研究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的开放型探索性试验等。综合性的研究试验相当于让学生做一个小的项目研究。这样设计不仅能起到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是重庆工商大学独立设置的一门实验教学课程,也是对实验教学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目前已列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开设食品工艺综合实验课,对学生以后完成毕业论文、进行新产品开发和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目的,在实验课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2009年,已经在200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共开设了4个综合实验、32学时的课程。效果非常理想,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总结以前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经验的基础上,课程组编写了《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指导书》。指导书共1.7万字,详细介绍了《胶体性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乳化剂性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新型调配型饮料开发》等综合性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方法。同时,介绍了设计性实验的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并设计了10个设计性实验题目。制作了食品工艺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课件,使食品工艺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更直观、更生动。例如,在乳化剂性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实验中,分别以瓜尔豆胶、明胶为研究对象,研究浓度、温度、剪切速率、离子强度、加热和冻融等对其粘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瓜尔豆胶和明胶的复配性能,研究其在不同配比、不同混合胶浓度时的协同增效作用,在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进行的果冻制作,通过添加不同的食用香精,制作出一系列不同口味的果冻产品。

3.2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后的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无论是基础实验还是综合实验在教学模式上都不同于以往,改变了只进行呆板的实验教学操作的传统模式。基础性实验中同一实验内容会尽量给不同小组安排不同的原料和配方,每一小组的工艺参数也不是固定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设定参数的梯度,这样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实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结果,学生在获得产品的同时学习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并考查不同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综合性实验则是对学生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3~4个人组成1个小组,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或确定1个课题,资料查阅、实验方案制定、实验研究、数据整理、研究报告的撰写均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老师负责提供药品和设备,并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启发和提出建议。

改革实践证明,食品工艺实验课程面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是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工艺实验的每个环节中贯穿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基本技能、工艺技术,增强了学生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和科研意识,提高了学生开发新产品和工艺创新及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食品配方的能力,达到满足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3增加考核层面,力求全面公正

将考核改进为包括3个层面:第1个层面考查学生平时的表现,占总分的30%,包括课堂表现和技能考核(各占50%),其中技能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第2个层面是考查实验报告撰写情况,占总分的30%,规定学生每次必须独立完成并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发现雷同无论是抄袭者或被抄者均判以低分;第3个层面是实验理论考查(基础性实验)或交流讨论(综合性实验),占总分的40%。实验理论考查是在基础性实验最后一次实验课时以书面或口头回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由几位任课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共同组织题目和参考答案,力求覆盖所有实验。由于摒弃了传统的单一考试模式,不仅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还使得学生不再只关心实验报告,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次实验,并有意识地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4结语

通过对食品工艺综合实验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探索,表明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中增加综合性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理论课学习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收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对教学实验条件和指导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模式。新世纪对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进一步提高食品工艺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为食品行业输送合格人才。

5参考文献

[1] 刘志刚.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构建高水平实验教学大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9(6):20-22.

[2] 周丽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94-96.

第8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本文从养老金统筹模式进手,分别先容了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两种模式,同时也对我国独特的统账结合模式进行了剖析。然后针对不同的统筹模式,本文又给出了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比较,并从中分析了我国目前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操纵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在考虑了会计准则以及养老金模式国际化发展的远景和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本文给出了对中国养老金体制转轨时期会计处理方法的探索与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统筹,现收现付制,基金制,会计处理

一.序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化国家的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以及各国养老金受益者的年龄趋向低龄化,加之世界各国再次遭遇的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各国政府明显感受到了公共养老金制度对国家财政带来的好处。因此,多元化的养老金统筹模式便在这种情况下日臻成熟。然而,与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制度相比,我国的养老金制度的实施起步较晚,在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这便导致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养老金这方面的缺陷。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都对我国养老金会计进行了新的规范和界定,也使我国的制度与国际趋势有了进一步的接轨。尽管如此,起步晚、底子薄所形成的差距仍然难以弥补,改革仍需继续。

本文将从会计的角度研究养老金的制度改革,通过比较国外较完整的养老金会计体系并结合我国国情来推断我国养老金模式的发展方向。之所以选择会计和养老金制度两个角度,是由于会计就是为制度建设服务的,会计制度的研究以养老金制度的建设为基础,同时会计制度的发展也会映射出它对养老金制度发展的要求。在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发展尚不具规模时,进行企业养老金会计研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义,但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完善养老金制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文献回顾

对于养老金制度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7-18世纪的英国,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才对这一题目产生浓厚的爱好,出现了一批养老金理论的经典文献。在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比较中,萨缪尔逊(Samuelson)首先引进叠代模型来分析和论证,此后,艾伦(Aaron)在叠代模型中引进生产和投资对该模型进行补充和修正。上世纪70年代,以弗尔德斯坦(Feldstei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为,现收现付制会对私人储蓄带来负面影响,各国政府开始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进行改革。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尚没有独立研究的体系,所以大部分研究都以鉴戒为主。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同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中规定:我国的养老保障由基本养老保障、企业养老保障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三部分(或层次)组成。

对于养老金会计的处理方法,国外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与不同的养老金制度进行结合。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第8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87)——“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和第88号公告(SFAS88)——“雇主对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的结算、削减以及终止的会计处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的“雇员福利”(IAS19)和“养老金计划的会计和报告”(IAS26)等。由于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大多数学者都以鉴戒为主,普遍以为我国也应该逐步改善实施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来核算养老金。

三.养老金统筹模式先容

(一)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PAYG)

1.方式:现收现付制的筹资方式主要是通过税收。政府向所有当前的劳动者强制性征收社会保障税,然后再将通过社会保障税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相对公平地分配给当前退休的老人。现收现付制的简单流程为:当前劳动者纳税形成社会保障基金支付收益当前的退休职员。现收现付制所实现的养老保险宗旨是全体退休老人都能够得到社会保障,避免由于年老、疾病和残疾等原因产生的贫困。它支付的养老金不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能够实现养老保险的宗旨。

2.特点:现收现付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转移支付或者说进行收进再分配,它体现的思想要实现社会公平。在现收现付制下,转移支付或者实现收进再分配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不同代人之间的转移,从而使得个人的缴费和退休收益及养老金的领取额之间产生不同等的差异,当前的工作人口所缴纳的税款大部分直接支付给当前的退休者了,所以又将这种分配称为“代际转移”。二是同代人之间的转移,主要是由于个人收进水平、家庭状况以及其他收益条件的差异所引起的。

3.影响:

(1)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活动,从而影响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轻易产生引致性退休效应(InducedRetirement),特别是熟练工人的提前退休或离职对劳动生产率产生的不利影响。

(2)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在现收现付制下,养老金计划的投资往往是由公营机构或部分来同一治理的,而且一般只委托给一个或有限个投资公司来操纵,在治理者之间不利于产生竞争,因此难以保证投资效率的进步;而且养老金积累的资产规模一般都十分庞大,在资本市场规模狭小的国家里,公营的养老金投资公司往往处于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地位,不利于竞争性资本市场的形成。

(二)基金制(Pre-Funding)(以美国为例)

1.方式:在基金制模式中,给每一位劳动者建立个人账户,要求雇主和雇员分别向该个人账户缴费,这样个人账户资金在劳动者工作期间逐年积累。个人账户积累的主要资产包括:连续缴费形成的本金和通过投资行为实现的收益量。当劳动者到达退休年龄时,个人账户的所有资产就是劳动者在退休后的养老金收益总数。劳动者在退休时,可以采取一次性领取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年金方式领取。

2.特点:基金制下的投资决策方式及投资收益核算方式通常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整体投资治理,或者称之为“集体投资选择”,有雇主或投资人将某一个基金制计划的所有资金进行投资决策,所实现的投资收益按照资金量进行均匀分配,然后分别计进个人账户,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个人账户的所有者不对具体投资行为行使决策权。第二种形式是完全分散的投资治理,或者称“个人投资选择”,由个人账户的所有者充分行使投资决策权,自主投资,每一个账户分别获得投资收益。第三种形式是混合投资治理,个人账户的资金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实行集体投资选择,另外一部分实行个人投资选择,最后对每一部分实现的投资收益进行加总,计进个人账户。

3.应用(美国为例):

美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开始于1935年,由政府、雇主和雇员三者相互协调、共同支持,形成了治理雇员个人储蓄、雇主出资设立退休金计划(Employer-SponsoredRetirementIncomePlans)以及联邦政府负责治理社会保障金(SocialSecurity),这样就出现了三足鼎立、保险程度较高的退休收进来源体系,可以说这种机制明显属于基金制的养老金统筹模式。

下面通过图表来解释一下美国养老金制度模式:

表格一:

退休制度制度特点

支柱一:

社会保障

(SocialSecurity)1.强制型,退休时按时提供养老金

2.雇主与雇员分别缴费

3.替换率为40%—50%(专家猜测需要有60%—70%的替换率才能够保持与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平不会有大的差别)

4.还用于为死者支属和伤残者提供抚恤金

支柱二:

私人养老金计划

(PrivatePensionPlans)1.对社会保障和个人储蓄的补充

2.通过税收减免和激励的方式,鼓励雇主为雇员提供退休计划

3.无歧视,不对高收进企业和个人差别对待,普惠员工

4.吸引和留住优秀雇员的关键福利

支柱三:

个人储蓄

(PersonalSavings)1.退休收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2.美国净国民储蓄率一直较低

(三)我国“统账结合”模式下的养老金制度

1.基本制度: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同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中规定:我国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或层次)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障,第二部分是企业养老保障,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

第一部分的基本养老保障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组成。基金的筹集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金的发放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社会统筹部分采取传统的现收现付模式,个人账户部分采取基金制,使基本养老保障既体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夸大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

第二部分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可根据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一种辅的养老保障,由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障的缴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也可由企业和员工双方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

第三部分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个人自愿参加,自主选择经办机构。职工个人根据工资收进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费,记进当地社会保障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障个人账户,并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计进个人账户,本息一并回还职工个人所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的目的在于扩大养老保障的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障基金,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

2.存在题目: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处于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式向基金制转轨的过渡时期,转轨本钱是必不可少的。现收现付制度下,当期退休职员的养老金全部通过当期在职职员的缴费来供给,社会养老金债务是隐性的。转为基金制后,养老金债务隐性变为显性。由于当期职工缴费的部分款项将用于建立个人账户积累,因此,当期退休职员的养老金支付必然出现资金缺口,这便造成了极大的转轨本钱。为解决这一题目,我国曾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增加缴费,二是使个人账户实行部分“空账”。但是现实的运作却明显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在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由行政部分实行一揽子治理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对养老基金挤占挪用现象十分严重,使个人账户“空账率”越来越高。1996年,财政部、审计署对全国养老保障基金和失业保障基金进行过专项财务检察,发现违纪金额高达92.9亿元。

四.不同养老金统筹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基金制模式下的养老金会计处理(以美国为例)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第8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87)—《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和第88号公告(SFAS88)—《雇主对规定受益制计划的结算、削减以及终止的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美国养老金计划有两种不同方式,因此其会计处理也分为两种。

根据养老金的给付方式不同,养老金计划分为定额缴费养老金办法(DefinedContributionPensionPlan)和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DefinedBenefitPensionPlan)两种。由于在定额缴费养老金办法和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的方式下养老金的具体内容和约定条款不同,这两种给付方式下养老金用度及养老金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也有所不同,因此会计处理也存在差异。

1.定额缴费养老金办法

(1)概念与特点:定额缴费养老金办法指雇主同意依照一个公式在每段时期支付给养老金托管人一定资金的计划。这个公式可以考虑这样一些因素,比如年龄、服务期的是非、雇主的盈利状况和报酬水平。企业并不承诺将来发放的养老金具体金额,只需定期提存一定金额的养老基金交给信托机构保管运营,雇员退休时从信托机构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是一个变量,其大小视所提存的基金及其投资盈利情况而定,与计划资产相关的风险(如通货膨胀、生活用度水同等)全部由雇员个人承担。

(2)会计处理:定额缴费养老金办法是企业根据各期提存的金额及基金的投资收益来确定养老金支付额的养老金计划,该计划下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雇员从支付给养老金计划的资产的收益中获益,也从损失中承担风险。雇主只在确定的公式的基础上每年做一定的支出。因此,雇主每年的养老金用度只是必须支付给养老金信托公司的资金。只有当支付金额不即是规定的金额时在资产负债表中报告一项资产或负债。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各期应确认的养老金用度通常就是当期应付的提存金。它的会计处理通常只需一笔:

借:养老金用度

贷:现金(实际提存时)

应付养老金(尚未实际提存现金时)

假如企业各期应提存的数额与实际提存数额之间不等,则构成一项负债(应计用度)或是一项资产(预支用度)。

2.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

(1)概念与特点: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确定了雇员在退休时得到的福利。通常使用的公式是,给退休雇员的福利定义一个当雇员退休时工龄和酬报水平的函数。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是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后支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或在职工退休后分期支付一定数额养老金的计划,因此企业必须确定现在的支付水平以满足退休时的养老金福利承诺。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支付方法,无论使用什么基金方法,都应该在退休时拿出足够的资金满足计划确定的福利。

(2)会计处理: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下的企业负有向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因此应该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各期的养老金用度。同时,企业还需定期向基金组织提存一定的数额,以确保届时养老金给付义务的顺利履行。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下会计处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确认各期的养老金用度,确认各期应缴纳的养老基金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确定各期已退休职工的实际养老金支付等。在养老金用度的确认中,除了要确认其主要组成部分——当期服务用度外,还包括各种待摊项目。目前,西方国家确认的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下养老金用度及相关因素有:当期服务用度、前期服务用度、利息用度和基金资产的实际报酬、精算损益以及养老金计划的结算、削减和终止等。这样,养老金用度的确认必须就这些项目分别进行。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会计非常复杂,但由于其核算原则及表露内容的公道性,仍然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青睐。由于收益是按照将来不确定的变量来确定,必须建立一个合适的基金模型来保证在退休时有足够的资金提供承诺的收益。这个基金水平应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周转率、死亡率、雇员工龄的是非、酬报水平以及利息收进等。养老金资产就是企业按计划规定提拨给基金组织并由其治理运营的资产,养老金负债就是企业承担的养老金给付义务。然而在具体处理养老金资产和负债时,由于存在着对企业与基金组织间关系的不同看法,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1)非资本化观点。2)资本化观点。

1)非资本化观点(Non-capitalization):在FASB第87号公告以前,关于养老金计划的会计遵循非资本化方法。非资本化,即企业将基金组织视为一个外在的独立经济实体,基金组织的资产和企业的养老金给付义务并不在企业会计报表中反映。职工在提供服务的期间,企业确认当期养老金用度,承担的义务是向基金组织提存与养老金用度相等的资金数额。只有当企业向基金组织提存的资金与当期确认的养老金用度不一致时,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基金组织负责向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时,由于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因此企业也不作任何正式的会计记录。

2)资本化观点(Capitalization):该观点夸大的是养老金计划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由于企业终极负有偿付养老金的义务,因此在会计处理中,企业应该将基金资产与养老金给付义务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职工已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企业养老金给付义务在各期期末的现值即为养老金负债,养老金负债随各期养老金用度的确认而增加。而基金组织向退休职工发放的养老金反映为企业基金资产和养老金给付义务的同时减少。企业各期向基金组织的提存额反映为基金资产的增加。FASB第87号公告中采用倾向于资本化的一种方法,因此,这也成为美国会计界比较公认的一种处理方法。

(二)我国“统账结合”模式下的养老金会计处理

1.养老金会计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及其特点: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障;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障(又称为企业年金);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养老金会计按照会计主体的不同分为企业养老金会计和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他们核算的对象和角度是不相同的。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养老金会计有如下两类:

(1)企业养老金会计。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养老金会计反映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规定企业应当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企业年金),应当按照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和受益对象,计进相关资产的本钱或确以为当期用度。我国法律法规对养老金目前还没有定额给付养老金办法的规定,在实务中,企业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大都是各期按照固定金额或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支付,属于定额缴费养老金办法,因此,本准则对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按照定额缴费养老金办法进行处理,即在职工提供服务相应的会计期间,按照实际应缴纳或提取金额确认应承担的义务,并计进相关资产的本钱或确以为当期用度。

(2)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主要规范了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进、用度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财务报表列报等内容。该准则的主要特点:

1)企业年金基金准则,将有助于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处理和信息表露,维护企业职工的利益,也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套。

2)企业年金基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处理和列报,有助于提供关于企业年金财务状况、净资产变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进而反映相关各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国际通行做法。因此,该准则规定,企业年金基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受托人、托管人、账户治理人、投资治理人应当将年金与其自有资产和其他资产严格区分,确保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

3)相关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侧重对财务报表列报的规范,只规定养老金计划所持投资应以公允价值计价。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该准则本着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列报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对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负债、收进、用度和净资产的会计处理均进行了具体规范;另一方面对企业年金基金资产负债表和净资产变动表及其附注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并以附录的形式提供了报表的具体格式,进步了准则的指导性和可操纵性,既鉴戒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

4)投资是企业年金的重要资产,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取决于投资的风险与报酬。为了及时反映企业年金所持有的各类投资的价值变动情况,该准则规定投资的初始取得和后续估值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做了相应规定。

2.我国养老金会计处理实务:

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养老金实行的是定额缴费养老金办法,因此会计核算也相对简单。其会计处理主有两部分:

(1)企业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会计处理:

1)当计提养老金时:

借:治理用度

贷:应付福利费——应付基本养老金

2)向社会保险机缴纳养老金时:

借:应付福利费——应付基本养老金

贷:银行存款

3)代扣职工个人基本养老金时,为保证企业职工个人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及时足额收缴,该部分养老金一般由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此时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代扣基本养老金

(2)企业对补充养老保险的会计处理:

1)企业上缴社会统筹费时

借:治理用度——补充养老金用度

贷:银行存款

2)向个人账户足额提拨资金时

借:治理用度——补充养老金用度

贷:银行存款

3)向个人账户不足额提拨资金时

借:治理用度——补充养老金用度

贷:银行存款

应付养老金用度

4)向个人账户逾额提拨资金时

借:治理用度——补充养老金用度

第9篇:养老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 PPP模式应用于河北省养老机构建设的研究 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应用条件探讨 PPP模式应用于我国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廉租房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PPP模式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研究 PPP模式下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研究 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PPP融资模式促进养老机构投资的研究 PPP模式养老机构的会计核算研究 北京市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思路探讨 北京市社区养老机制的研究 北京市建设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 南京市养老机构建设研究 PPP模式运用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研究 PPP模式应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探索实践 PPP模式应用于吉林省物流产业的风险分析 浅析PPP模式应用于高速公路项目的可行性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模式建议 北京市养老科技服务创新研究 北京市居民以房养老现状的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孙焕焕,政企合作模式下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N社区的试点[D] 2015.

[4]《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5]《北京2015养老产业发展报告养老床位缺口近5万--公益--人民网》.

[6]http://.cn/n/2015/0527/c151132-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