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环境行动计划精选(九篇)

环境行动计划

第1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围绕“美好环境、美好生活”战略构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为指导,紧紧抓住机遇,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切实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协调性,进一步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营造亮点、把握节点,改善市容环境,提升服务能力,保障城市运行,使的城市面貌发生焕然一新的大变化。加强城区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在理念上要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市容市貌的改善和管理顽症的化解,使城市面貌有一个市民感觉得到的变样;更加注重民生的改善,解决一批市民反复诉求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更加注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确保城市安全有序的运行;更加注重常态长效管理,努力形成一套符合世界惯例、特色、实际和行业特性的长效管理制度。

二、总体目标

实现“五个明显”大变样:即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力争以一流的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会成功举办,朝着“美好环境、美好生活”的城市管理战略目标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管理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弘扬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注重管理机制的创新突破,强化“屡整屡现”、“屡治屡犯”管理顽症的化解。整合行政资源,推进依法管理,积极探索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社会等多种手段方式,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社会市民的满意度。

(二)坚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街道、镇积极性。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明确加强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各街道、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专业管理部门在基层的力量配置,加大公共财政对城市管理的投入。

(三)坚持有机整合管理资源。把治理城市管理顽症与改善民生、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城市文明等有机融合,并与各个专项治理有机结合,充分放大整治效应、提升管理效能。

(四)坚持放大数字化管理优势。运用专业队伍、962151热线、网上举报、视频监控等多种渠道加大发现力度,推进专业网格化建设,做实做强街道、镇管理,完善综合评价监督,努力健全“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数字化管理机制。

(五)坚持社会公众参与。坚持“管理出实效、市民得实惠”的价值取向,努力加强民生改善工作,切实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强化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对城市环境建设的社会责任,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丰富和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形成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

四、工作范围

在全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组织开展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工作,消除街面、立面、小区脏乱差现象,规范各类公共设施设置和管理服务运行秩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文明服务,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展示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形象。

按照市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加强城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的重点范围和重点区域为:

(一)一桥。主要是大桥(具体包含大桥引桥道路、上下匝道及两侧500米内区域)。

(二)二环二线。主要是内环、中环和轨道交通8号线、10号线(具体包括高架桥荫、高架两侧500米内区域和轨道交通所有地面站点及沿线两侧100米内区域)。

(三)三隧三点。主要是大连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军工路隧道(具体包括隧道出入口、进出道路及沿线两侧100米内区域)和参观接待点、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点、旅游景点。

(四)四个区域。主要是五角场环岛地区、新江湾城地区、滨江开发建设地区、大连路总部研发地区。

五、市容市貌标准

(一)城市容貌的通用标准。整洁、有序、美观、安全。

(二)城市环境的基本风格。简约、实用、自然、协调。

(三)市容环境的整治标准。

1、五个“干净”。违法搭建拆干净,卫生死角扫干净,乱堆乱放清干净,乱贴乱画除干净,跨门设摊理干净。

2、五个“一新”。道路设施维护一新,车容车貌保洁一新,建筑立面洗刷一新,绿地花卉配置一新,景观灯光焕然一新。

3、五个“规范”。广告招牌规范,公共设施规范,车辆停放规范,标志标牌规范,运行服务规范。

(四)坚持统一规范和分类指导。对影响全市容貌的建筑立面色谱、户外广告和市政设施等,以及重点路段、重点地区、主要场所等范围,按照全市统一明确相应规范,其他的分类指导。

六、重点任务

重点实施市容市貌改观、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等“三大工程”,完成3个方面30项工作任务。

(一)市容市貌改观工程(15项)

针对市民群众反映强烈、与国际大都市不相称的市容市貌“脏乱差”问题,坚持顽症整治与景观美化、政府推动与公众参与、监管处罚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制定市容环境建设系列规划,扎实推进市容环境专项整治,确保收到明显改观的成效。

1、清理户外广告和规范店招店牌

年底前,整治屋顶墙面广告182块,整治地面广告(包括依附公共设施广告)1742块,高炮10个,消除绿化带广告66块,清理调整户外广告1609块。2008年底前完成30%,年1月至6月再完成40%,年7月至12月再完成30%。基本达到市政设施内(除主要商业街外)无商业广告。按照市相关部门编制的全市广告阵地规划,建立公共阵地拍卖和公益广告管理制度。按照市相关部门制定的招牌设施管理办法和设置标准规范,完成城区主要道路、重点区域和会涉及道路周边2500块店招店牌整治任务。2008年底前完成30%,年1月至6月再完成40%,年7月至12月再完成30%。此项工作由区市容局牵头负责,区工商分局、区规划局、区建交委、区城管执法局、区经委等部门配合,相关街道、镇组织实施。

2、清洁建筑立面

对城区重要路段和重点地区周边高层旧住房及1996年前建造的高层旧住房共180万平方米进行综合整治,排除外立面安全隐患,增设空调外机承台板,调整材料和色彩构成,制订建筑立面管理标准规范。对城区重要路段和重要地区周边980万平方米建筑立面进行清洁。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牵头负责,区市容局配合,相关街道、镇组织实施。

3、保洁中小道路和重点水域

消除城区范围内189条中小道路和高架道路上下匝道周边“脏乱差”现象,整治目标道路上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悬乱挂、乱堆乱摆等问题。加大道路清扫冲洗力度,规范设置废物箱3100只,控制道路二次扬尘。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创建示范道路12条。以截污纳管为重点,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区水环境基本达到景观水标准。完成大武川地区截污纳管工程。杨树浦港、吉浦河等4条河道33个排污口完成截流。二军大虬江开盖工程竣工。加大调水力度,前平均每年调水1亿立方米。河道保洁做到水清岸洁,实现全覆盖。区截污纳管率达到85%。保洁中小道路由区市容局牵头负责,水环境综合整治由区建交委牵头负责,区城管执法局配合,相关街道、镇组织实施。

4、综合整治架空线

以五角场副中心地区为重点,采取同步建设入地与专项整治入地相结合。完成31.2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整治,其中电力架空线入地20.1公里;信息架空线入地31.2公里。此项工作由区建交委负责。

5、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

通过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创建达标活动,2008年底完成四平、五角场等6个街道、镇的创建达标,前城区12个街道、镇和五角场环岛地区全部达标。巩固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沿街道路市容环境责任区达到道路整洁、门前有序、立面规范、垃圾分类的目标。此项工作由区市容局牵头负责,区城管执法局、区五管委办等部门配合,相关街道、镇组织实施。

6、规范车辆停放

编制车辆停放规划,整治现有各类脏乱差停放设施,利用临时工地开辟新的停车场所,增加道路停车点450处,路外公共停车场、库增加泊位900个,增加自行车泊位3000个。此项工作由区公安分局牵头负责,区市容局、区建交委等部门配合。

7、整治轨道交通沿线环境

对轨道交通8号线和10号线(段)沿线进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此项工作由区市容局牵头负责,区建交委、区城管执法局配合。

8、整治市政道路和人行道

完成军工路越江隧道、闸殷路改建,两座下立交新建。完成区内城市道路车行道整治面积1492068平方米,区内城市道路人行道整治面积295007平方米。完成73条(段)非主干道“脏乱差”速改整治,2008年底完成24条,年底再完成49条。对人行道上各类设施和存留障碍物进行整治及平整补缺。加强掘路修复质量管理和日常养护维修。此项工作由区建交委牵头负责,区市容局、区绿化局等部门配合。

9、整治建筑渣土乱倒

建设工地规范装载率达到90%以上,保洁设备落实率达到100%。运输车辆达标率达到95%,车容车貌达标率达到90%。加强工地装运车辆的保洁和重大工程重点区域建筑渣土管理,对军工路等4处建筑渣土偷乱倒易发路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和整治,推进建筑垃圾全程管理。此项工作由区市容局牵头负责,区公安分局、区建交委、区城管执法局等部门配合。

10、清洁车容车貌

各类车辆车容车貌保持优良,推进节能减排,杜绝车辆冒黑烟。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环卫作业车辆、货运车辆、长途客运车辆、公交车辆、出租车辆、政府机关车辆的整洁率分别达到70%、90%、80%、85%、90%、95%、95%。此项工作由区建交委牵头负责,区公安分局、区市容局等部门配合。

11、整治拆迁基地和停顿基地

对房屋拆迁基地特别是停顿基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脏、乱、差”现象,空置地256.07公顷开辟为临时绿化、停车场以及市民公共活动场所。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牵头负责,区市容局、区绿化局、区规划局等部门配合,相关街道、镇组织实施。

12、整治公共交通枢纽区域市容环境

对1个长途客运汽车站、5个轮渡码头、1个公交枢纽站等区域进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此项工作由区市容局牵头负责,区建交委、区城管执法局等部门配合。

13、规范标志标线标牌管理

年底前,更新城市道路路名牌1871块,更新单位指路牌344块,完成停车诱导屏27块。突出整治公交站牌标杆、指路牌、指示牌等,保持标线清晰。此项工作由区建交委牵头负责,区公安分局配合。

14、修整历史风貌建筑

推进城区范围内同济大学、理工大学、同济中学国立图书馆等3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保护和整修。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负责。

15、优化绿化景观

强化绿地养护管理,消除绿地失管失养现象。整治绿化161.47公顷,调整改造绿地14.34公顷,新增花坛花境0.64公顷,新增立体绿化2.2公顷,增设行道树设施6254套,布置主题绿化景点1处,组合容器花卉680组。此项工作由区绿化局负责。

(二)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8项)

对事关市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高度关注、切实解决。大力推进一批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重点实事项目,让市民群众生活更加舒适方便。

1、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围绕轨道交通、五角场副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实施公套建设,优化区域公交布局,公共交通有明显改善。完成区综合交通规划。建成五角场停车智能诱导系统,逐步实现交通信息化管理。建成公交枢纽站3座,增设新江湾城公交线路,建设政悦路公交首末站;结合安波路辟通开通公交559路。根据城区实际需求,发展公交专线和专用车道。此项工作由区建交委负责。

2、改造二次供水设施

对城区60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建筑面积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对该部分住宅小区的屋顶水箱、地下水池和水泵进行整治,更换住宅室内立管,小水表从户内移到户外。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牵头负责,相关街道、镇等部门配合。

3、治理道路交通噪声

对城区高架道路、中环线和越江桥隧沿线噪声污染较为严重的噪声敏感点,采取安装声屏障等措施进行治理。此项工作由区建交委负责。

4、综合改造旧居住区

对未进行过综合改造的多层旧住房385万平方米进行平改坡综合改造,增设空调外机承台板,进行立面整治,完善小区综合管理,解决人民群众居住的“急、难、愁”问题。此项工作由区房地局牵头负责,相关街道、镇组织实施。

5、改善道路积水状况

完成齐齐哈尔路等13项18条路段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建成民星北排水系统,大定海排水系统部分工程竣工,完成五角场地区8条道路排水管网达标改造。此项工作由区建交委负责。

6、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对象,开展无障碍设施普查和整修,进一步提高无障碍硬件设施质量和软件管理水平。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无障碍设施服务全覆盖,重点整治各街道、镇“三个中心”周边无障碍设施,对残疾人和老弱病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前完成1000户。此项工作由区建交委牵头负责,区文明办、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残联等部门配合。

7、改造提升公园及道路绿化品质

完成平凉、松鹤等8座老公园的改造,完善公园设施,强化公益性经营,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至2010年,“文明公园”创建达标率达80%,“星级公园”达到50%。期间,选择有特点、有影响的综合公园开展主题游园活动。进一步改善道路绿化,优化、美化中小道路绿化。此项工作由区绿化局牵头负责,相关街道、镇等部门配合。

8、加强环卫设备建设,完善公共厕所配置

至2010年,新增、新建、更新各类生活垃圾车、扫路车、冲洗车等111辆,新增中小道路人行道冲洗车18辆。新建公厕3座,改建公厕17座,新增应急保障拉臂式移动公厕2组。协调社会单位对外开放公厕100座,更新公厕导向牌350块。整修改造垃圾箱房和倒粪站90座。按照市制定的行业管理规范和设置标准,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此项工作由区市容局负责。

(三)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工程(7项)

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历史遗留问题,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法制,切实化解一批疑难顽症,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实际和特点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环保化、人性化。

1、加强建筑施工管理

倡导文明施工,整治建筑工地和拆房工地(包括待拆基地)市容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控制噪声,规范建筑渣土转运、裸土覆盖,减少工地扬尘,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此项工作由区城管执法局牵头负责,区建交委、区房地局、区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2、综合治理乱设摊

建立健全禁止与疏导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因地制宜设置临时性集中疏导点,推动分类指导,引摊入室。2008年底,设摊数控制在1250个以内,集聚点控制在7处以内,年底,设摊数控制在980个以内,集聚点控制在6处以内,2010年4月底,设摊数控制在870个以内,集聚点控制在5处以内。城区乱设摊集聚点基本消除,便民服务性行业设摊全部达到有序设摊、卫生设摊。此项工作由区市容局牵头负责,区城管执法局、区工商分局等部门配合,相关街道、镇组织实施。

3、有效治理违法建筑

完善发现、阻止、处置机制,遏制新违法建筑产生。拆除城区主要道路、高架道路沿线两侧以企事业单位为主的违法建筑12.13万平方米,2008年底完成50%,年1月至6月再完成25%,年7月至12月再完成25%。对整治后的场所和闲置土地进行绿化美化或营造市民公共空间。此项工作由区城管执法局牵头负责,区规划局、区房地局等部门配合,相关街道、镇组织实施。

4、加强公共场所市容环境综合管理和整治

对学校、医院、购物商场、旅游宾馆、集市菜场、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加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和整治,提升周边市容环境。各类场所门前,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公共设施完好齐全,市容环境整洁美观,营造迎良好氛围。此项工作由区市容局牵头负责,区城管执法局、区经委、区旅游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相关街道、镇等部门配合。

5、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

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深化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增设视频监控探头100个,完成12个街道、镇网格化管理分中心建设,实现网格化管理在全区的全覆盖。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道路管理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快速路道路交通诱导信息系统。此项工作由区网格办牵头负责,区信息委、区建交委等部门配合。

6、加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

健全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体系,编制会期间184天城市运行保障预案,确保城市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重点公共服务产品的正常有序供应。此项工作由区建交委牵头负责,各相关委办局配合。

7、加快建立城市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

制定各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专业化应急队伍,加快完善城市应急处置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稳定、有序。此项工作由区应急办牵头负责,各相关委办局配合。

七、时间安排

从2008年到2010年,分为三个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08年4月至8月底,为准备动员阶段。主要做好迎奥运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同时要结合区委、区政府明确的年度各项工作目标,完成迎600天行动计划、环境规划和计划任务书的制定工作,并报区政府审定。同时启动实施有关专项整治。

第二阶段:2008年9月至年12月,为开展专项整治和环境建设阶段。要按照行动计划明确的总体目标,集中解决市容环境、管理秩序和民生热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抓推进,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为巩固提高、深化完善阶段,主要是在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对照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开展检查整改,巩固整治成果,检测安全运行,做好迎环境布置及城市绿化、美化。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工作指挥部。建立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庄少勤挂帅的城市管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成员由区各相关委办局和各街道、镇分管领导组成。指挥部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督查和考评。600天期间主要负责市容环境建设,184天期间主要负责运行服务保障。

2、设立区指挥部办公室,为指挥部常设工作机构,设在区市容局,主要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督查和考评。下设若干工作组,人员由各部门抽调。

3、区政府明确指挥部办公室机构的“三定”职能。

(二)落实推进责任

1、明确条块职责。确立“条块联手、以块为主,社会重视、行业参与”的工作机制。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编制方案、完善规划、制订标准和监督协调,各街道、镇负责组织实施、筹措资金、整体推进、逐项落实。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考评,对照计划任务书逐一验收销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编制计划任务书。根据市行动纲要和区行动计划明确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细化确定各阶段重点项目及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并以计划任务书的形式,将组织实施的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区政府相关部门及各街道、镇,并上报区政府及市相关部门。

3、重点区域由区政府审核。城区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效果及环境建设规划,由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审核,并实行专业设计、群众参与、专家评审和政府决策。

(三)落实长效管理

1、强化依法管理。按照城市管理相关法规、规章,强化依法管理,使迎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提高执法水平。强调依法行政,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依法管理力度、效率和规范程度。

3、创新管理机制。从破解难题、治理顽症入手,突出重点,着力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一批管理标准规范,做到切合实际、务实管用,使常态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四)落实公众参与

区各部门和各街道、镇要做好社会市民的宣传动员工作,要设计有效载体,创新公众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市民积极参与市容环境建设,并通过广泛参与,使广大市民加深对举办会重要意义的认识,提升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进而更加激发维护市容环境自觉性。同时,倡导市民群众维护市容环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到“五个规范”(即衣物晒晾规范,宠物饲养规范,垃圾投放规范,设施安装规范,车辆停放规范)。城市管理绩效评估实行市民评判、社会评价和科学评定。在全区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迎市容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2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nept计划旨在鼓励那些已经达到了法律要求的企业,进一步采取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的行为,以取得更好的环保业绩。参加了该计划且在环境方面有优异表现的企业和团体,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所谓优异表现,就是他们的环境表现及采用的环境管理措施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超过了现有种种常规性的环境标准。

epa为nept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规定了如下原则:①公平、有效、及时地对申请进行评估;②对参与者和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③epa官员与州政府及地方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④以持续改善环境为目标对nept计划进行经常性评估;⑤在达到计划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这五项原则指导着nept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

2 nept计划的实施

2.1 如何加入nept计划?

企业通过递交申请表的方式提出正式申请。随后,epa依据申请表中的信息、企业历年来遵守法规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从epa地方机构和州环境部门了解到信息,对申请企业的资格进行评估。

被接受进入该计划的企业会收到epa的书面通知,epa通过nept计划的网站向外界公布这一情况。企业参与该计划每期均为3年。一旦某企业被nept计划接受,就可以享受计划的奖励机制。事实上,这正是鼓励企业提出申请的动力所在,这种奖励机制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具体办法及条件将在下文作详细介绍。

2.2 企业加入nept计划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企业能否进入nept计划是由epa评估决定的。epa给出了加入该计划的企业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2.2.1 环境管理体系(ems)

企业必须采用并执行了一套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因为epa认为,ems代表了一个企业为满足环境规定所做的系统性努力。对于nept计划来说,企业应当至少完成一个完整的ems运作循环,即工作方针、制定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ems的范围和规范程度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而专门设计。epa从不同计划中得来的经验表明,小企业有能力满足ems的各种因素,并且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达到目标。为了帮助小企业实施ems,epa会向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及辅助材料。

2.2.2 证明环境业绩,承诺持续改善环境

企业应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要证明其在环境表现方面已取得的业绩并承诺继续进步。有关环境表现报告的框架以全球报告指南(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为基础。环境表现分为两个层次:环境表现类别(category)和环境表现因子(aspect)。环境表现类别指某一类别的环境损害,如污水排放;环境表现因子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因子,如环境污染物或产品。为了证明过去的环境表现,epa要求企业必须在环境表现类别里至少选择两种因子,以描述在过去的一年里企业所取得的进步。nept计划的申请表填写指南中列出了具体的环境表现类别和因子,这些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2.2.3 公众参与和环境表现报告

企业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应把其承诺向公众说明并定期就其环境表现提交报告。企业向社会报告情况的方式也比较灵活,除了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的要求外,这种公众参与活动没有其他标准。当然,epa希望每个申请者都制订出公众参与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社会顾问小组、新闻函、nept计划的环境表现报告、赞助社会活动以及其他类似活动。许多小企业可更多地选择低成本且有效的公众参与计划。

2.2.4 持续遵守环境法规的记录

这是加入nept计划的最后一个标准。企业需要有遵守环境法规以及所有现行环境标准的良好记录。在nept计划的整个期限内,企业都要遵守所有法律规定。在评估申请企业的记录时,epa将依据调查范围和准则与各州的代表一起参考各种可使用的数据库及信息资源。如果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有以下违反联邦或各州法律的行为,企业将很难加入nept计划。

刊事行为:①过去5年中有涉及到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在环境方面的法人刑事犯罪行为;②过去5年中企业内员工在环境方面的刑事犯罪行为;③正在进行的对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员工违反环境法规的调查或诉讼。

民事行为:①过去3年中三起或三起以上的重大民事犯罪行为;②企业尚未解决的重大违法行为;③针对企业正在计划但并未实施的司法或行政行为;④正在进行的epa或州政府发起的诉讼;⑤企业未按时完成某制度或法令的规定。

2.3 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及措施

对于申请企业来说,被nept计划接受为成员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在计划实施的三年期内,企业还必须遵守一些计划期内的规定,epa也会对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执行情况不理想的企业,还会面临被计划开除的危险。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与措施有:

2.3.1 持续遵守法规

nept计划认可并鼓励企业不断改善其环境表现,但这是以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为基础的。计划设计了几种机制来帮助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例如需实施的ems、自我审核,以及每年就最初的加入标准对企业进行年度资格审查。除了以上几种检查机制外,企业不会仅仅因为加入了nept计划而被迫接受更加严格的审查。

加入nept计划的企业,也会不时遇到遵守法规不力的问题。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epa希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实现环境表现的ems,能够迅速发现并修正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利因素。一般来说,企业如果能通过自身审核,迅速发现并纠正问题,可以受到epa审核政策所规定的减轻罚款的奖励。而且,在某些政策所限定的具体情况下,计划参与者还可以享受遵守法规所带来的奖励。另外,epa也认识到,这种违反法规行为可以在nept计划的现场考察过程中被发现;即使企业不能在现场考察前发现违法的情况,epa也仍然会类似地将审核政策适用于在此种情况下发现的问题。如果最终该计划的成员企业需受到强制性处罚(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nepa也会把企业对计划的忠实参与作为企业所付出努力的标志,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加以考虑。

2.3.2 现场考察协议

为了评估nept计划的实施效果,epa每年都要对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在现场考察过程中,企业必须提供有力的材料来支持其作为nept计划成员的资格,包括ems、在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有关公众参与方面的情况。epa在安排并进行这种现场考察时,将会遵循一定的协议,其内容如下:①企业会在现场考察前接到epa的通知,并且可以与epa一起议定考察时间表及期限,以便与企业的生产周期相协调;②考察的范围是评估企业对nept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ems执行报告和在实现其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公众参与计划的效果;③考察团的成员包括epa总部及其地方机构的代表、州环境部门的代表,有时还会有当地公众代表以及其他nept计划成员企业的代表(但这需要征得受访企业的同意);④现场考察将按照考察前制定并提供给企业的书面协议的安排进行,epa希望考察能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还要视受访企业的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⑤每年epa都会考察20%的计划中成员,企业也可以主动要求epa进行现场考察。

2.3.3 年度表现报告

为了确保在nept计划中的资格,成员企业每年都必须向epa及公众提交一份年度环境表现报告。提交这份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nept计划实施效果的信息、证明企业对其环境表现承诺所取得的进步、确保企业在该计划中的资格。这份报告可以以书面的或电子版的形式提交。epa在相关的网站上给出了报告的格式草本,公众可以在格式草本生效之前提出修改意见。总的来说,年度表现报告应包括以下四类信息:①企业ems的执行报告,包括ems的摘要、遵守法规情况的审核报告以及所有已采取的修正行动;②企业在环境表现上的简要进展报告;③公众参与计划的摘要;④企业遵守该计划最初加入标准情况的自我鉴定。

2.4 nept计划的开除机制

当一个成员企业在环境表现方面发生重大问题时,nept计划可能会据此将其开除。按epa的规定,发生如下情况会使一个成员企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在申请表或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无法完成年度环境表现报告、在广告及市场宣传中没有诚实地描述其环境表现,以及在遵守法规方面没有持续符合计划的加入标准。另外,如果企业在环境表现上一直无法取得进步,甚或出现退步现象,nept计划将会作出开除该企业的决定。

如果epa认为有必要将某成员企业开除,它会先行将此意见通知企业,企业可以有30天的时间来采取修正措施。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了存在的问题,epa会收回自己的意见。另外,企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书面形式通知epa退出nept计划。一旦企业脱离了该计划,无论是自愿还是因为epa的强制命令,它都不再享有计划内成员所拥有的一切特权(指奖励性的措施)。

2.5 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的奖励性措施

为了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从而体现该计划所带来的环境及其他方面的效益,epa已提出了几种奖励性措施,并正在研究一些新手段,这正是nept计划中的关键部分。具体的奖励性措施有:(1)减少对成员企业的环境执法例行检查次数;(2)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epa会考虑企业在nept计划中的表现,作为企业遵守现行环境法规所做努力的标志;(3)在与外部团体联系时,或者其他场合,成员企业可以使用nept计划的标识(但不可以标于产品上)。目前已有成员企业在其活动中使用了美国nept计划的标识;(4)企业会在以下场合被宣传:nept计划的网页和nepa的其他网页、与计划相关的支持性材料、宣传文章等;(5)参加nept计划成员特别认定仪式;(6)epa将组织计划成员之间的交流,包括特邀会议、研讨会、网络资源分享等,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共享成功经验并得到公众认可;(7)企业有机会在epa正在建设的“环境表现实践数据库”中得到特别介绍;(8)与epa的高级官员举办交流会以共享经验,帮助设计第二阶段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跟踪(nest)计划并改进nept计划。

除了上述已经落实的奖励性措施外,还有一些epa正在研究的奖励措施需要政府采取行动,对现行的指导文件和管理程度进行修改。epa还会制订并评估其他一些奖励性措施以提供给成员企业。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nept计划,还适用于计划成熟以后nest计划。这都需要经过一个行政过程,包括在适当的时候公告和制订规则。

2.6 关于小企业的参与

epa努力使nept计划适合于各种规模的企业,所以考虑了小企业、小团体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这种目的体现在计划的设计中。例如,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范围不同,小企业的ems要比大型企业的简单,小企业也具有较少的环境问题。另外,小企业并不需要做出与其他参与者一样多的环境表现承诺。

epa鼓励优秀的小企业或团体的积极参与。为了提高小企业及小团体的能力,从而能参与nept计划及随后的nest计划,epa还为他们制订了一个目的明确的发展计划。该计划以现有的epa的各种计划活动为基础,比如适合小企业的可持续工业计划(sustainable industry program)、环境设计,以及帮助其遵守环境法规的支持性计划等。

目前,在nept计划的228个成员企业中,小企业(雇员人数少于100人)占到了17%,与大型企业(雇员人数超过1000人)30%的比例相比并不算低。

第3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景观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一前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曰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数hm2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时空跨度之大、项目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生,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己。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呈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这三万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司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动场地才适合,就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最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quot;游憩行为“、”景现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quot;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十同而已。

四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

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全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一时空形态布局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是“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观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

1、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固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

2、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

3、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六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观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下?quot;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只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栌性傲肿ㄒ档拇笞ㄔ盒S?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

第4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艺术设计;城市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某地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讲稿),北京,1999

[2]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 ],建筑学报,2001,(5),47-50

第5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论文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群交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宪章”(讲稿),北京,1999

第6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设计 环境因素

一、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因素的重要地位

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崛起,使之形成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垃圾,而为了城市化发展的加速,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被雇佣,城市的人口出现急剧膨胀,致使生活垃圾的规模数量越来越大,这些垃圾得不到有效、合理地安置与处理,那么必然给城市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让人们的生活空间不再温馨舒适,干净清洁,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和设计,所以,在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必须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去,遵循生态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严格控制环境污染,让城市规划设计中多一些“绿色”,使环境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这才能使规划与环保和谐发展,否则将会给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 某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尽管其考虑了环境的因素,却仅仅针对的是住宅小区的施工、运营等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外界环境对小区的影响,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住宅小区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地点,在其规划设计中一定要选择好建设地址,以防受到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由此,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中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其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因素的考虑方向

(1)人工环境的设计考虑。无论是城市规划这种大项目的设计,还是个人房屋的布局安排,最终都需要人去落实实施,所以,城市规划设计中少不了人工环境因素的考虑,在其设计中应该利用美学原理,参考园林建设的方法,使用高超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的平面、绿化、路网规划等设计进行仔细分析,合理布置,进而达到既推动社会良好地运转又创建出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2)社会环境的设计考虑。而除了要考虑人工环境之外,还要全面意识到社会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必定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 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行政机关的规定要求,区域规划的设计标准等都有可能对规划设计带来影响,因此,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考虑,尽量去满足适应这些要求与规定,协调有关部门的配合与管理,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具合理、实用化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三、针对环境因素的城市规划设计意见

(1)构建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建立在大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若不加以及时治理,无论对于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还是阻碍社会主义经济文明建设,所以,生态环境对于城市规划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应该在依靠大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构建出城市的生态系统,让城市的建设多一片绿色,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模式向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转变的时候了,否则当环境污染达到无法补救和挽回时,在进行转变和处理已为时过晚,所以,对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设计,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生产的有序进行,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并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使环境和发展不发生矛盾和冲突,例如: 城市规划部门与环保等单位要及时沟通交流,协同合作,一起商讨发展与环保的规划设计问题,对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做到有效的人工处理销毁,防止其挥发、堆积造成严重的垃圾污染,同时扩大城市绿色植物的栽种面积和规模数量。让城市免受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率,打造全新绿色环保城市,由此不难看出,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构建城市良好的生态圈已成为发展趋势,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深入研究,继续推行完善。

(2)重新规划工业发展布局。尽管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可观的营业利润,但是随之产生的环境生态破坏问题,却是长久而难治理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其结果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从前的惨痛的教训已经让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新的城市规划设计布局首先应该从改变产业格局、分布现状开始,长久以来,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生态破坏,所以是时候对工业体系进行一次彻底地分析、反思及结构调整了,抓住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方向,将一些老工业基地和重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从城市转移到郊区,远离城市中心,并且注意污染废弃物的控制和治理,同时加快建立新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将不同工业性质的企业进行合理分区规划,这样有助于进一步细化统一管理,另外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全面倡导企业实行无污染、低功耗、高效益的经济发展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 城市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旅游、科教、商贸等第三产业进行扶持与大力发展,如此,对于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3)维护基础设施,增强规划执行力度。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辅助与供应,因此,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这样才能支撑城市中各生产企业的稳定运转,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而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污染和废弃垃圾与日俱增,所以相应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安装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它们是保障工业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只有增强城市环境垃圾污染的处理能力,才能使环境基础设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比如: 可以建立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把大量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同时,为了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要增强规划执行力度,确定城市的总体规划后,要避免因为经济和市场环境等原因影响规划设计的正常执行,否则在合理正确的规划得不到真正实施也是空谈。

四、总结

总之,面对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必须加以重视并想办法解决,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环境因素的考虑要求,从而使城市的建设多一份环保的意识,为构建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一飞. 基于可拓学方法的城市规划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2]徐小东.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D]. 东

第7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建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开始实施后,我国原来只单纯针对建设项目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扩大到对发展规划等战略性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由此向全局性的战略环评方向逐步展开。然而,从理论探讨的角度而言,该法的实施还只是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现实、具体的平台,因而我们还完全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借鉴发达国家的比较成功的做法,以促进并保证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有效实施。

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IA)的基本含义

战略环境评价这一术语在国内外学术界出现是在本世纪90年代以后。众多不同领域内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展开了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含义的认识:

有的学者认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即SEIA)是指对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正式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评价过程。

有的学者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IA)是指对政策(policy)、计划(plan)、规划(program)(简称3P)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和综合的评价过程。

有的学者认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累积评价、总体环境评价等概念所进行的高度概括。

根据我国权威的环境法学学者的观点,战略环境评价,也叫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如经济发展政策、规划,重大经济开发计划等)之前,事先对该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由法定评价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对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有关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划、计划等战略活动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正式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评价,查明或判定该拟议进行的活动是否符合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活动是否可以实施的建议或结论,或者在诸替代方案中选出经济上可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实施方案,并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供或设计可行的预防、补救措施。

二、国外发达国家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1.美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美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及其后的修正案和美国国家环境质量委员会(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CEQ)制定的《关于实施国家环境政策法程序的条例》即《CEQ条例》。

战后,根源于片面、局部的调整保护方法不能制止环境质量继续恶化,必须寻找一种全面的,整体的方法对待环境问题的缘故,产生了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也产生了贯彻“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到1970年代末美国绝大多数州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美国的环境质量委员会在1978 年指出,所谓的政府行为包括了政府政策、规划、计划。此后,联邦政府许多部门(如能源部)开始考虑将环境评价结合到部门的发展规划中,尤其是房屋与城市开发部在1981年编制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指南》,旨在帮助评价在大城市范围内的开发或再开发及其可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加利福尼亚州在1986年通过了《加利福尼亚环境质量法》(CEQA),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从项目拓展到政府的决策、规划和计划。1997年纽约州还制定了专门的《环境质量评价法》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包括:(1)拟议行动的环境影响;(2)实施该拟议行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拟议行动的替代方案;(4)对人类环境的短期利用的地方利益与维持和提高其长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5)实施该行为所可能引起的任何无法恢复和无法补救的耗损等。

CEQ条例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以比较的形式陈述拟议行动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从而清楚地阐明问题的含意并为决策者和公众的选择提供明确的依据。替代方案又分为基本替代方案(Primary Alernative)、二等替代方案(Secondary Alternative)和推迟行动,对替代方案的特别重视和对补救措施的要求是美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一个突出特点。

2.国外其他国家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认识到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政策层次;战略环境评价应运而生,并开始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接受,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实施导则。

荷兰在1987年建立了法定的SEA制度,要求对废弃物管理、饮水供应、能源与电力供应、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989年,荷兰修改了《国家环境政策规划》,规定了荷兰到20世纪末的环境战略,这个《规划》的宗旨就是要求对所有可能引起环境变化的政策、规划和计划作SEA。

新西兰1991年制定的《资源管理法》规定了两类环境评价,一是政策和规划的环境评价,另一是资源开发许可的环境评价。作为环境评价对象的政策和规划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中央政府制定的不同领域的国家政策报告;二是各地区政府制定的地区政策报告;三是各地方政府,包括区和市制定的区域规划。

1995年,加拿大颁布了《环境评价法》,对环境评价做出了全面的规定,其中也包括战略环境影响评价。1999年,加拿大还了《政策、规划和计划提案环境评价内阁指令》,它适用于提交各个部长和内阁批准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显著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的政策、规划和计划提案,该指令明确将政策、规划和计划提案的环境评价称为“战略环境评价”。

俄罗斯总统1995年11月23日公布的 《俄罗斯联邦生态鉴定法》,将生态鉴定的对象规定得十分广泛:将实施后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俄罗斯联邦各种规范和非规范性法律草案,须经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核准的,作为预测俄罗斯联邦生产力发展和布局依据的各种材料等,都必须进行生态鉴定。

欧盟1996年提出《特定规划和计划环境评价指令》的议案,要求成员国在批准或采纳一项规划和计划之前应对其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和评价,并提交公众审议,而且该指令对哪些规划和计划应当进行评价以及评价的内容和程序都作了规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4月欧盟(EC)了战略环境评价导则(草稿)《Draft Directive on SEA》,并要求其成员国最迟在1999年底以前执行。

三、完善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议

1.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国家进行环境管理和监督,必须依靠广泛的社会支持,依靠公民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公众参与在美国战略环评的各个阶段中是十分普遍的,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1)环境知情权是公众行使环境决策参与权的基础,所以应该建立信息适度公开制度。依法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国家机关,应当通过适当的形式向公民、其他社会团体以及国家机关、企业和组织与该环境影响评价活动有关的信息,满足公众“知情”的需要。

(2)应该将评价者和决策者对公众意见的反馈措施具体化。如美国CEQ条例中对公众参与意见的反馈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即主办机关在准备最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时应考虑来自个人或集体的意见,并且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手段予以积极回应:第一,修正可选择方案,包括原方案;第二,制定和评估原先未加认真考虑的方案;第三,补充、改进和修正原先的分析;第四,作出事实资料上的修正;第五,解释所提意见因何不加采用。我国可以借鉴这种制度,建立具体的公众意见反馈制度,细化跟踪评价制度,这样才利于公众对于他们意见的处理、采纳、实施情况的监督,从而确立一种良性互动的环境保护机制。

(3)逐步扩大依法可以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数量和范围,一方面,应该逐渐赋予广大的环境保护群众性组织,和虽然未组织起来但十分热心公益性环保事业的民众的参与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另一方面,逐步扩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对各级各类政策的适用范围,使公众参与的对象范围渐次达到满足其行使环境民利,维护自身环境利益的需要。

2.渐次扩展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参考国外多数国家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对政府相应的具体或抽象行政行为都纳入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之列。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战略性活动则只包括规划,行政立法和政策未列入评价范围;并且还有一部分规划被排除了,如国务院的规划,市级、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编制的规划;还有一部分规划的战略环评从其编制和审批来看,也有可能事实上会被轻视了。由以上可以看出,现行《环境影响法》规定的范围明显过窄。笔者认为应将地方性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也纳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并渐次扩展到行政法规,以彻底扭转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小范围有序,大范围无序”的被动局面。可以由经权力机关专门授权的环境保护专业机关对国家政策、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在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增加替代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所寻求的不是那些没有环境影响的发展项目,而是旨在找出任何情况下在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都是最佳的项目选择方案。因此,战略环评项目的替代方案及其环境影响分析应是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点内容。我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应该增加替代方案的有关规定,以便于通过各种方案的权衡与综合作出最佳决策。同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设定替代方案。在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拟定主体应该尽量充分地提供各种具有可行性的替代方案,并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4.完善评审体制

建议采取两级评审体制,即中央级和省级。中央级主要负责中央政府政策、规划、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跨省区的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审。剩余的环境影响评价由省级负责,包括本省的政策、规划、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的评审。同样,省政府的政策、规划、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由省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批。立法还应加强对审批部门的法律约束,以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目的的实现。

5.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制度

健全的法律责任制度是法律的权威与尊严的根本所在,我国当前主要是采用行政处罚的手段来追究环境影响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单纯用行政处罚不足以对那些可造成环境破坏、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和有效打击。因此,对于未按法律要求举行有公众参与的听证会、论证会的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该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宽严适度的法律制裁措施,参与各方才会增强责任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才能得到切实遵守。

环境执法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多元性的执法活动。由于环境影响的潜在性、累积性和灾害放大性,使得环境影响评价的后评价不仅周期长,而且责任主体不易明确,因而要强化相应的法律责任制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不仅针对管理相对人,而且对执法主体本身的法律责任、违法决策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都应加以明确;要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机制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保障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方能得以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娟于庆东: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5)

[2]李峰左建安: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规范化初探[J]. 能源环境保护,2006,(2)

[3]袁志华夏维陈凌李玉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解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增刊)

第8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252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生产及生活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提供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功能,同时还需要重视人们的人文精神需求。因此在城市建设设计中不仅需要重视形象建设,也需要重视文化方面的传承,同时还需要从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生态规划设计和建设,从而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与文化继承和发扬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城市综合体。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建立生态环保发展理念,创造一个宜居及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生活环境。

1 生态城市规划的表现形式

1.1 环境方面的生态化表现

在开展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中不应该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反而需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好城市建设与环境影响要素之间的矛盾处理,促进二者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和互为促进,在最大限度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实现城市的建设发展。在开展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好的优化生态结构,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水平,有效防治由于城市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加强在废弃物方面的回收和再利用水平,倡导人们进行生态消费和生态生活,提高物品的利用率水平,推动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社会方面的生态化表现

在开展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中还需要引导广大人们养成及顺利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自己抵制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共同建设一个生活环境良好的绿色生态城市环境,潜移默化的形成市民自己开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发展的意识。从而,建立健全城市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活生态环境。

1.3 经济方面的生态化表现

开展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的生态化,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社会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同时,在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同时促进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降低废物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得能源使用更加绿色化和节约化,逐渐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促进人类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步伐。

2 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2.1 科学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自身有着较强的修复能力,在开展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设计和规划,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尽可能的减少人为的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免环境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建设节约型的生态城市。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要素,进行合理的保留及再加工与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可能的保护现有的原始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

2.2 科学分析,认真规划,保留自然景观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坚持科学分析、合理规划的设计建设原则,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可行性的分析,制定切实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坚持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基础上,充分兼顾和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统筹发展,科学合理规划。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现有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林地等自然要素以及历史文明古迹等文化要素,在不影响城市建设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给的加以保护和继承与发扬,使其与现代城市发展相融合,体现当地城市建设特色的基础上,有效保护这些原始自然景观及文化要素,推动古今文明的有机融合、人类文明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有机融合及一体化发展。乡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平衡发展体系,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既要体现现代化元素,同时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传统人文文化要素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和发展,使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既有现代化气息也有传统文化氛围,同时符合宜居的生态环境发展要求。

2.3 大力发展生态化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我国在汽车拥有量方面逐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尾气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开展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还需要加强对生态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力度,促进公共交通设施的发展,在城市交通工具选择中优先选择绿色、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推动公共交通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建设生态化的交通系统。同时在城市交通道路O计与规划等方面,也需要融入生态发展的理念,积极发挥建筑设计师的创意,引入绿色设计理念,建设符合生态环境发展需求的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系统。

3 结语

总之,在现代城市设计及建设中,需要坚持和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发展理念,重视环境与人类及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走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建设之路,更好的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孙丽云,杨牧茏.生态城市规划初探[J].河南科技,2015(14).

[2]于艳辉.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之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

第9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的绿化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以及幸福度有着重要影响。园林绿化维系了城市环境与自然的平衡,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布局对园林绿化的质量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以下就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1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概述与重要性分析

1.1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设计规划的关键环节是景观的主题思想,按照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特点风情的景观。景观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应该仔细推敲,匠心独运的确定主题思想。如某公园用荔枝树作为主题,设计为岭南风情的休闲长廊,进行植物配置时,长廊两边沿着草坪种植荔枝树,并设杨贵妃雕塑讲述了当年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呼应景观主题。又如广州亚运会广州的很多公园以五羊(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和运动主题,设计了很多与五羊和运动有关的雕像、园艺等。对于城市景观主题思想的确定还应该考虑园林绿地功能。

1.2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除了单纯的植树、摆雕塑、种草等简单流程外,还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划分空间达到不错的视觉效果。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达到城市美观的效果,还要注重景观功能性体现。其重要性的体现为:一是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可以使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也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二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营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生活重要保障;三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开展休闲运动、投资环境建设、人们素质提高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2.1采用立体绿化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立体绿化的积极采用让城市绿化面积大范围的提高,也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建立了一个新的发挥空间平台。进行景观立体绿化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植物生长原则和植物生长特点,设计可持续性的立体绿化景观。进行立体绿化时还可以利用园林中的灯柱、墙体、座椅、栅栏、高架、绿棚、凉亭等可以利用的建筑,增加园林空间,设计出独具风格的绿化立体景观,让人在视觉、感觉的空间变大,还能够利用绿化立体景观吸附浮尘,净化空气,成为城市高质量环境的重要保障。

2.2根据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保护改善的作用,因此规划设计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因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现代化的景观设计中常常出现过于看重景观的建设、规划形式,从而忽略了植物引入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与危害。就此看来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设计员除了把握好美观与实用,更应该重点所用植物以及种植方式等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全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规避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的方法有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可尽可能的选用该城市特有的或原生的植物,规避外来植物的侵犯。本地植物的选用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完善与发展,使当地生态保持平衡,一定程度上也为可以达到打造特有城市景观的目的,加快了城市综合文化的氛围建设。如南方某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木棉花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公园、道路等景观设计规划所用到的主要植物,快速的提高了某城市木棉花故乡的城市名片的知名度,对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结合文化主题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常见方式是以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同一主题,并以该主题命名园林。城市发展规划导致了园林建设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改建与新建。(1)改建。园林规划设计在原有园林改建基础上应该保留原来的建筑设计风格。进行规划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该实地进行考察,对原建筑进行分析,对建筑的历史故事、建筑损耗、设计原理灯光进行了解分析,为新园林的设计规划做好充分准备。(2)新建。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按照园林的设计主题与场地的地形、城市气候条件、本土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结合与分析,最终确定景观设计主题并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4将互动式园林景观作为设计方向。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经成为了常态,缺乏互动缺乏沟通。因此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互动式原来景观为反向,能够让人们在互动景观的带动下增进感情,丰富休闲娱乐活动,促进沟通。现代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打破以前的“景”“观”的观念,不能够只注重设计“景”忽略人的与景的互动。如,在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采用立体的石头雕塑、植物雕塑等突出景观的局部中心思想,导致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时仅仅局限在“观”上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园林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注重景观和游人之间的互动性,用互动形式提供更多的、更丰富、更有趣的休闲娱乐。如,很多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利用水景突出整体景观视觉效果,但并没有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部分水景喷泉设计互动形式,加入了音乐的概念,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与之产生很好的互动。以互动作为原来景观设计方向,已经成为了当展的趋势。如,在水流的上方设置秋千式的吊桥让人们观赏景观同时也可以进行娱乐活动,该设置既注重了景观的观赏价值也提高了城市园林的娱乐价值,也使得园林氛围建设得到促进。

3 开阔景观设计方式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的要求、生活环境的要求都在进一步提升,因此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园林景观设计员应该将设计思路更加放开,用多样的形式提升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如将园林景观路面规划设计使用小路用泥地、零散铺石方式进行,还将道路两边设置模仿的野生环境,设计成郊外自然风景。泥地、零散铺石方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园林绿化的面积并提供了便捷条件,泥地和路石之间缝隙大大增加了园林里绿化草种植的面积,有助于打造独特园林景观,提高园林绿化面积。

4 结束语

城市园林在现代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对城市的投资、居住等环境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园林绿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除了要考虑空气净化、噪音吸收等问题,还应该根据景观设计对空间进行分割、对园林环境进行美化;除了提高园林的观赏性、节能型、科学性,还要考虑城市的文化氛围营造、生态平衡的把握、城市综合建设的协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