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计算机软件基础精选(九篇)

计算机软件基础

第1篇: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基础架构;原理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在社会众多领域的广泛运用,而计算机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软件,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开发逐渐变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行业。而受到我国国情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阻滞,因此需要借助于先进、科学的基础架构原理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

1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内涵及特点

计算机发明初期受到体积以及性能的限制,未诞生计算机软件,而伴随晶体管以及集成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其中操作系统软件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机交互界面。伴随不断提升的计算机运算效率其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的需求,目前人们的实际需求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依据。伴随计算机的不断深入发展给累应用软件在社会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和深入的运用,因此急需要开发各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软件。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计算机软件开发主要分为先进行软件开发后投入使用和以使用者具体要求为软件开发的依据[1]。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软件开发工作已经开始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我国众多的大学以及相关专业学校目前已经开设有关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专业课程,而且市场上的众多软件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覆盖,而社会上有不断出现的新软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更新以及完善,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呈现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持续性[2]。软件开发之后需要得到不断地进行完善以及优化,描述计算机语言的时候需要计算机软件,但在此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具有自身的缺陷,其中软件的复杂性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间存在正比例关系。目前我国运用的较为广泛的Windows软件操作系统,人们在使用该软件的过程常发现软件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要经常性地采取一定方案对漏洞进行修补,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逐步完善系统软件问题。除上述特点外,计算机软件的另外一大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目前软件开发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因而不断有新的企业成立以开发计算机软件,其在无形中增加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的竞争压力。针对此类问题,目前企业需要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发计算机软件,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份额。

2计算机软件开发基础架构的选择

2.1基础构架的原理

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工作过程中,工作的中心内容是设计基础构架,其中开发软件主要是对特定的逻辑关系予以运用,随后再编写以及组合计算机语言,进而保障某县具体功能能够为特定的工作提供服务。为了能更好的为基础架构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定义,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软件开发基础架构的扩展性和维护性予以重视。基础架构在当前常用的一种结构体系是三层结构体系,其主要包括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通过对该三层结构体系产生作用以进行软件开发工作,今儿分离软件的计算机语言、逻辑关系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并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将上述三个方面的功能予以分别开发;随后再在维护和修改的过程中予以单独的修改[3]。通过对上述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开发软件工作需要重视基础架构原理,在实际过程中予以充分的重视有助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效率以及效果的显著提升。

2.2基础架构的选择

就目前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而言,其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系统的工作体系,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了程序编写、需求分析以及维护更新三个环节[4]。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计算机软件的基础构架不仅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且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果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良好的软件基础架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软件开发的编写效率,在工作人员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计算机人员在开发不同的软件的过程中,不同功能的软件需要对软件自身的基础构架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更为合适的软件基础架构。具体应软件基础架构原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语言进行分析,这是因为计算机语言中涵盖了多种的基础架构并能够为多种的软件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因此计算机人员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对基础架构予以重新的设计,其仅需要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分析便可获取更为适合的软件开发需要。

3结束语

目前,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具是计算机,不同计算机软件的利用可以帮助人们开展不同的娱乐、工作以及学习等,可见计算机软件的而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初期其功能基本以及结构均较为简单,由一个人单独便可进行开发工作,但伴随计算机及其软件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深入软件开发不断复杂化,因此需要结合众人的力量共同完成。而人们广泛运用软件开发基础架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软件开发工作的效率,进而达到开发出性能更为全面且更为强大的软件。

参考文献:

[1]向健极.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拙架构原理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02):70-72.

[2]任佳丽.嵌入式软件自动代码生成和代码整合方法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12(04):18-19.

[3]朱南扬.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原理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8(11):67.

第2篇: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课程所做的教学改革,并介绍了此教改方案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程序设计;后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于2006年编制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下简称CFC2006)。根据这个课程体系,天津大学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如下设置: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开设程序语言设计课程,具体分为“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2”、“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3”和“C++与数据结构基础”。其中“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主要介绍的是VB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2”主要介绍的是C++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3”主要介绍的是Fortran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2”和“C++与数据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深度的不同。依据学生对计算机实际应用的需求不同,“C++与数据结构”属于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2”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3”是理学类和工学非电类学生的必修课(二选一),文管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我校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再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其他必修课和选修课。本文根据CFC2006精神,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将具体说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取得的初步效果及相关经验。

1目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三个层次中的第二层次,属于计算机技术基础中的软件技术基础部分。当前由于职场竞争的日趋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审视所学课程的实用性。专业不同,后续计算机课程就会不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要求深度也会不同。课程衔接是否紧密,课程安排是否合理,课程应用性是否符合时代要求等等问题日益浮现。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实践教学课程全方位地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需求,已经成为摆在所有教学工作者眼前的一个迫切需要应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专业不同,兴趣也相应不同,大部分学生喜欢和自己专业发展联系密切的问题,以我校文管类三个不同专业为例,对他们的实际兴趣关注点、不同后续课程需求以及对课程深度需求的不同进行比较,见表1。

通过上表比较不难看出,领域不同,需求也相应多样化。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尤其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越来越注重为个的今天,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改变以往教学单调、枯燥的形象,真正成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前的实战指导,或者说只是为他们未来的实战打下一个正确的方向基础,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我校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做了初步尝试,得到了一些经验教训。

2我校的教学实践

(1) 对不同专业,准备不同的课程例题

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把握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使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与本专业联系紧密的实例更感兴趣。

通过实例强化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这既是课程的出发点,也是课程的归宿。以程序设计的需要带动语言知识的学习,在每个知识点上以引例开头,尽可能找出与学生专业能发生一定联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从实例出发介绍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最后落实到按算法编制程序。

我们把准备好的实例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来驱动教学,精心设计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各任务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任务,并注意根据学生不同水平采用分阶段的教学方法。课程开始时,用任务驱动法着重讲解程序,结合程序讲解语言点、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提高学生通过模仿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课程的中间部分用任务驱动法着重讲解流程图,使学生理解程序流程和事件过程之间的联系,能根据不同任务确定所需的事件过程,根据框图(算法)编制程序,培养学生将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编制程序的能力,同时在程序设计的实践中进一步熟悉语言知识。课程的后部用任务驱动法重点讲解常用算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讲解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事件过程和逐步求精的方法分解成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强化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算法,从而提高开发简单实用系统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是课堂互动的主线,通过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课程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模块:语言和控件、程序设计方法和简单常用算法。在这三个知识模块中,语言和控件处于程序设计的最底层,是程序设计的基础;程序设计方法处于程序设计的中间层,是开发正确可靠软件的前提;算法处于程序设计的顶层,是解决问题的规则,是程序设计的核心。因此,完成一个任务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所用算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理论角度归纳程序设计中常用的枚举思维、归纳思维和抽象思维方法,加强程序设计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注意从完成任务后归纳算法到接受任务后通过分析设计算法的过渡。对不同的知识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自学能力。

(2) 构建立体化专业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机房、网络和课外四个环境来构建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和控件的介绍采用任务驱动法。先引出本次课的任务,讨论程序设计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已学知识设计部分代码并阅读完整程序,加强新旧内容的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复旧。在阅读程序中介绍语句功能和新控件的知识,并要注意师生的互动。在调试程序中理解语言知识的细节和事件之间的区别,注意归纳程序设计方法和常用算法,以此提高程序设计思维能力。

机房环境: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机房要做到精讲多练,用不同的例题引领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将实验课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解决简单问题的验证型实验,这部分内容约占整个实验的40%,使学生深入理解控件和程序设计概念;第二层次是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型实验,约占整个实验的30%,本层次注重程序设计风格的培养和控件的使用;第三层次是根据专业的不同给出问题要求,需要学生自行思考和解决的设计型实验,占整个实验的30%,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网络环境:全面开发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教学支持环境。所构建的课程教学网站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互动教学环境,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自主性和专业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电子教案、大纲、课件、同步练习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自行调用,并且包含演示、练习、自测等功能,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答疑、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弥补课堂和机房教学的不足。把以前较好的课程设计按专业放到网上,供学生研究和探讨。

课外环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兴趣,我们在布置作业之外也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学生自定,但专业不同要求选择的题目有一定的限制,题目范围的限定主要考虑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比如,科英专业要求选择有图形处理或声音播放的程序,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完成一个简单的管理程序,信息管理专业要求操作数据库的管理程序。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2~3人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老师的作用是引领和指导。引领是把以前的课程设计展示给学生或提出一些想法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指导是给学生答疑解惑。

第3篇: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8-1932-0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XIAO min-lei, XIAO Min-li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none-computer majors.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actualities and problem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s of my school, and then summarize some teaching methods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course; task-driven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1]是我校面向电气信息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编程等方面础知识。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的基本知识,熟悉软件工程基础概念、数据结果基本概念和结构等,并且具有一定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多、原理抽象、实践性强,学生难以掌握,本文中针对该课程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1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校开设的电气信息类非计算机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从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现有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学生方面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以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作为基础, C语言作为软件技术的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对于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太抽象,而C语言本身的概念多而复杂,学生掌握比较困难,大多数学生C语言基础较差。

多数学生感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点多,且缺乏内在联系,难以抓住重点,在学习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的有关知识后,不知如何用C语言程序来实现,没有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精华及编程技巧,觉得学而无用。

1.2 老师方面

担任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的教师感觉这门课程非常难教,原因是课程教学内容很多,分配给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却较少(54学时,含实验教学学时),而分配给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学时更少(8学时),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基本概念等的讲述上,对程序设计和调试技巧等实践性较强的部分则往往只是点到为止。

2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

笔者依据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的经验,对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改进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阐述自己对该门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2.1 课程内容分主次且有偏重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为: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编程。由于该课程学时数的限制再加上内容繁多,通常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将学时硬性平均分为若干部分,这样就会引起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最后根本没有掌握软件设计的一般方法。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教学进度分配时进行适当的调节,我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课程内容分主次,有偏重的实施这门课程的教学。具体方法就是以C语言课程内容为主线,穿插一些章节的内容,而不按书本设置独立击破。首先在开课时就对C程序设计中的结构体与链表部分,进行适当的复习, 理解和掌握变量、指针、存储单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立足于对问题的抽象理解,对数据组织结构和算法思想的理解,然后适当增加对数据结构部分的时间,因为数据结构部分对软件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最后做小项目时引入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的内容,这样以C语言为主,其他几个方面为次,偏重 C语言的内容。

2.2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2]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至关重要。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方面。蕴涵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或自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然后探究解决的方法。当解决了一个问题后,成就感驱使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再试着解决,循环往复,使他们最终完成总任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和满腔的热情驱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主攻方向,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

我们把准备好的实例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来驱动教学,精心设计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各任务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任务,并注意根据学生不同水平采用分阶段的教学方法。课程开始时,用任务驱动法着重讲解程序,结合程序讲解语言点,提高学生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课程的中间部分用任务驱动法着重讲解流程图,使学生理解程序流程和事件过程之间的联系,能根据不同任务确定所需的事件过程,根据算法编制程序,培养学生将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编制程序的能力,同时在程序设计的实践中进一步熟悉语言知识。难度较大的任务做示范讲解,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注重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栈的概念,传统讲解只知道是一种存储单元,具有后进先出的特性(Last-In/First-Out),学生学完后并不知道其有何用途,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迷宫问题为例引入栈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了解栈的用途,能够解决类似迷宫问题等的深度优先搜索问题。并能够应用栈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2.3 建立开放实验,强化实践教学

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这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必须把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起来讲解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除了尽量提高实验的课时数外,还必须增加学生业余自由上机时间,所以,必须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以缓解课内上机学时少的矛盾。教师提出系列任务目标,结合具体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提示实现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参照实验学习指导计划,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通过个人的理论学习、操作训练、任务实施,完成各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如存在疑问,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控制,适当予以启发指导,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去继续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 小结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信息类非计算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文中针对该课程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实践证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这里总结的通用软件,主要是源自学习、教学和实际工作的经验。大学生计算机通用软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PDF、Photoshop等。其中,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软件分为微软Office和金山WPS两个版本。而PDF和Photoshop软件,市场上主要使用Adobe公司的产品。这些通用软件的掌握有利于完成大学学习及走入社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Word

Word软件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之一。Word软件应该重点学习其字体、段落、样式、表格制作、页眉和页脚、文本框及艺术字、符号及公式编辑、页面设置、目录、脚注、批注、修订和更改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编写学术论文及书籍、排版设置、制作简历等具有极大的帮助。

Word的学习难点在于格式编排,特别是论文的编排,需要较多的实际操作才容易掌握。Word的排版有很多技巧,后面的Excel、PowerPoint与Word都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针对考研考博的学生,因为以后会牵涉到写大量论文,而期刊论文出版社排版需要在作者本人排版基础上再进行优化,这时,排版软件TEX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并且现在很多接受论文也希望使用TEX,所以还应该学习一下TEX系列的软件,因为未来相当一部分投稿都是只需要TEX格式,不需要Word格式。

二、Excel

Excel软件也是很常用的。Excel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包括字体、样式、单元格、表格、插图、图表、文本设计、符号、页面设置、公式、数据连接、排序和筛选、编程计算、批注和更改等内容。

这些操作和Word非常类似,如果将Word学好,Excel上手也非常容易。Excel对于数据统计分析具有极大帮助,和Word之间的配合使用也较多。

Excel的难点主要在于公式与函数、编程计算和数据连接操作,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

三、PowerPoint

PowerPoint与Excel、Word是办公软件最常使用的三个组合。PowerPoint应该学会幻灯片的设计及效果、字体、段落、绘图、插入图像、文字、符号、媒体、动画等内容。PowerPoint主要用于展示自己需要演讲的内容,例如求职面试、授课等。

PowerPoint的设计是难点之一,特别是字体和色彩及模板的搭配,需要一定的审美眼光和实践经验。

四、PDF

PDF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只是一个阅读软件,实际上功能远远超出想象的范围。以Adobe PDF为例,其具备将PDF转换成为Word格式的功能,并且PDF上可以进行批注、插入签名、添加勾型、文本编辑等操作。

PDF的主要难点在于添加签名,如何将设计的签名准确无误地添加到PDF上。

五、Photoshop

目前,PS技术(Photoshop简称,通用平面美术设计,可以设计和美化图像)使用非常广泛。Photoshop衍生出了许多类似于电脑上的“美图秀秀”、手机上的“美颜相机”等软件。

如果学生可以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各种图形设计效果,包括自行设计各种方案。

Photoshop的主要难点在于图像细节处理、图层操作等。

六、总结

第5篇: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我国很多地区的小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在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中,已经开设了信息化技术、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应用等课程,这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素质。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学校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其中,Office办公软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这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也非常的重要,本文针对当前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1 Office办公软件的含义

在实际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过程中,Office办公软件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形式。计算机设计存在着很多的形式,在计算机设计中其主要作用的就是Office办公软件。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Office办公软件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它在企业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的主要工具。据调查表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的不仅仅只有Office办公软件,但是在所有的计算机设计软件中排名第五,这就说明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 Office办公软件在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进入具体的计算机办公化软件课堂,对计算机办公化软件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实际的计算机办公化软件课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课堂中,根本没有感受到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没有体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Office办公软件的课程,通常情况下都是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知识的教授,而且在专业知识的讲授方面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在整个课堂中只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2.2 课堂教学内容多且氛围死板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发展较慢,而且是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这样的历史状况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在我国的应用,计算机在我国应用较晚且较慢,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还不够发达,计算机方面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还很多。这样的情况也导致了当代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比较多。因此,在各大高校要不断的加大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力度。

2.3 理论与实践没有得到结合

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际参观课堂,了解到在Office办公软件的课堂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有的学校只是单纯的讲授Office办公软件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给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特别的少,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严重的降低了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质量。

3 OFFICE办公软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方法

3.1 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OFFICE办公软件课堂中的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小组准备学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各种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提高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整个分组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为学生准备契合教学目的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分析案例,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的OFFICE办公软件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被应用的较为广泛。并且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青睐。

就毕业论文排版案例为例,其主要包含Word软件的所有常用功能,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是非常容易,并把此案例分解为三个案例:文档格式编排:主要包括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边框、底纹等;这一案例主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文档格式。文档图文混排:使学生掌握图像、表格等高级排版。毕业论文排版:主要是结合前两个案例的内容,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整体排版。在对此案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本次教学的教学任务,并通过动力驱动和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案例的教学,并不是逐一演示操作的具体步骤,而是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完成该作品的操作需要学习所用软件的主要功能,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任务驱动学习教学法

从学习理论角度出发,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主动和相互协作中不断的学习,这也是将学生作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实际的OFFICE办公软件课堂中,Word软件是办公软件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此软件的学习,并掌握了窗口菜单操作的规律。因此,在课堂中可以为Excel和Powerpoint分别设计了“学生成绩表”和“北京简介”的学习任务,并对这两个软件中与Word不同的部分进行分别的讲解,对于Excel而言,可讲授其中函数的使用和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对于Powerpoint而言,可以讲授其中幻灯片切换、动画等,至于其它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

第6篇: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

以前的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面对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软件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究竟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呢?特别是当今社会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对新的技术不发怵,能很快上手。这就给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老师如何上好计算机课,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是当前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这种模式更强调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综合辨识能力,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导入

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将教学内容蕴含在问题中提供给学生,如果问题比较抽象可以先进行演示说明,使学生明确要做的是什么。然后由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难点问题给学生做些演示,也可以针对难点问题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在问题解决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议和总结。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合作和创新能力。从计算机学科教学的角度看,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而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需要用计算机去实现什么”这个本质性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有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教学中形成“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

2 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确定既要落实教学要求,又要能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就要求教师对问题要精心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注意新颖性

问题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针对性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问题设计要有新颖性,问题的情境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建立数据库表时,如果只是让学生建立一个普通的学籍表,学生可能会感觉索然乏味。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现行游戏建立一个游戏人物的等级、生命值等基本状况表,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身边。在给出问题后,学生们的求之欲望很强烈,会积极主动地去收集整理材料做出自己满意的表格,收到很好效果,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抓住学生的新颖性心理设计问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注意渐进性

俗语: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把所有知识同时灌输给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时又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只有难度适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才最大,兴趣才最浓。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掌握好难易程度,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

如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关于函数使用的教学中,设计一个班级学生各科成绩分析表的问题。基本问题只有比较简单的个人各科总分和学科平均分等的计算,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运用所学的函数就能完成任务。较高层次问题就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比如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一位负责的班主任,面对这份成绩表,你还想分析出什么信息?”学生就会提出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使用未学过的函数,教师就可以简单的示范也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函数使用的一般方法自学。通过这样解决问题的层次安排,可以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新知识的自学,多层次、多任务的满足了不同学生需求,从而既使学生巩固了课堂必须掌握的知识,也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内容中

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它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注意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内容。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利用该软件制作班级板报的问题,加强学生的交流,增强集体荣誉感;在学习图像处理软件时,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制作“教师节贺卡、母亲节贺卡、新年贺卡”之类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知不觉中使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增加他们的爱心,提高自身修养。

3 实施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虽然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是这并不表明可以忽视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为关键,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

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非常重要,重点体现在设计问题上。教师必须精心的分析教学目标,然后将教学目标巧妙的蕴涵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从而得到教学中的任务。任务要具有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事任务要具有挑战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设计出来后,还必须仔细分析任务中的难点或可能会有问题的地方,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切不可随机的想到一个问题就此作为依据作为讲述内容的主线。否则就会偏离教学内容主线,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指导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难点和疑点,教师这时应给予适当的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不必讲解或演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主动地研究问题,不要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他们尽快明确自己的入手点,逐步提出新问题,探究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3、课后进行适当的效果评价

当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效果评价,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况,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为下一步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另外,学生解决问题后,对某些任务完成比较好的作品,可以作为范例给同班同学观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评价,教师也可适当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接纳别人的观点。

第7篇: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软件市场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计算机软件逐渐成为了信息产业以及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与基础,同时也成为了各个国家开展竞争的焦点领域。同时作为朝阳产业的计算机软件市场也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所以对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对策作出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在寻求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需要满足网络信息化建设需求,同时要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由于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与其他产业市场具有着紧密关联,所以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另外,计算机软件市场具有着高回报、高风险以及高支出的特点,所以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必然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来作为支撑。但是事实上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仍旧处于发展时期,薄弱的基础、相对较小的企业规模以及软件企业所面临的较大的融资难度都会对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形成制约。同时,由于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在早期发展中受到不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及相对较低的待遇影响,许多优秀的软件技术人员都向国外流失,软件技术人才的缺失甚至断层都对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造成了威胁。从我国计算机软件企业的发展来看,虽然我国具有众多的软件企业,但是普遍较小的规模致使这些企业也普遍具有着较弱的风险规避能力并呈现出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取向。许多企业对于具有较大开拓难度的市场以及产品都选择退避,所以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的计算机软件企业都集中于市场前景明朗但是却十分狭窄的计算机软件市场领域中,并由此引发了我国计算机软件竞争力水平较低、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以及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

2 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对策

2.1 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战略

从世界范围来看,计算机软件技术呈现出突发猛进的发展势头,一个国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与主动权。在此背景下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如逆水行舟,所以只有在明确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够让为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指明方向。

包括计算机软件市场在内的任何市场要取得发展都需要依赖于先进的工业化技术以及工程化技术。软件技术是推动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的源泉,所以,推动软件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模式与生产技术是软件市场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当前计算机软件市场要开发出具备较高质量的产品绝对不是作坊式公司能够完成的,标准化以及开放化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由于我国当前还难以在公共应用软件以及系统软件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抗衡,所以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应当以应用软件主要的关键技术为切入点来对市场发展突破口做出选择。

计算机软件市场具有技术密集以及智力密集的特点,所以专业的技术人才是推动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于企业而言,构建一支稳定却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计算机软件企业还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为依据来推动技术队伍理论知识的更新,并在满足技术人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基础上确保技术队伍的稳定性。另外,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也需要依赖于一支优秀的计算机软件营销队伍,所以对于计算机软件企业而言,对营销队伍的构建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中,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计算机软件自主开发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有必要在尊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构建软件开发风险基金并对软件开发投资机制进行完善,从而有效的帮助投资部门解决投资难点问题以引导资金流入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另外,有必要通过构建软件生产基金来为软件开发创造一个可行且有效的途径,通过软件开发与生产标准规范的公布以及软件生产基金的构建,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对个体软件成果的吸收,从而让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对个体创造力进行充分的利用。

技术的创新是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高新特点的计算机软件市场同时也具有着极快的更新速度和淘汰速度,所以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需要依靠于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在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围绕技术的创新来实施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不仅需要在选择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软件技术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软件产品以实现对软件市场的快速占领,同时有必要选择刻意对产业升级发挥带动作用的软件技术,从而推动计算机软件市场结构的现代化与合理化。

2.2 通过教育发展的推动来对科技人才队伍进行构建

人才是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发达国家如芬兰、德国、美国等都通过降低技术人才的移民门槛来加快引进技术人才的步伐。当前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稀缺并且具有着不合理的层次结构,而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在发展中面对这种情况应当加大教育投入与技术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培养优秀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同时有必要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实施开放性的政策,通过加强人才吸引力来吸收专家学者进入计算机软件市场工作中,只要构建一支具有合理结构、多样层次且与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水平以及发展布局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也就具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此过程中,国内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2.2.1 是对国内技术人才培养进行强化

国内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难以满足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需求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计算机软件教育与计算机软件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所以即便是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也难以满足计算机软件专业岗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国需要有计划的大量培养具有层次差异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在提高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对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人才进行充分利用,同时有必要鼓励办学实力浓厚的院校开办计算机软件学院,并通过组织社会力量、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来对计算机软件学院学生开展技术培训;

2.2.2 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结构进行优化

人才结构有待优化是人才短缺之外制约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的另一个人才因素。当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技术人才结构呈现出橄榄式的分布,即终端人才占有最大的比重,低端人才以及高端人才都相对较少。这种人才结构是有我国计算机软件人才供给结构直接决定的。事实上为了为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才是最合理,当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不仅欠缺能够进行软件开发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同时也欠缺能够从事基础编程的程序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需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教育机构进行改革,通过强化人才培养对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人才需求的针对性来对计算机软件市场人才结构做出优化,这要求我国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大力扶持,从而构建起具有多样化层次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培训与教育体系;

2.2.3 吸引流失到国外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归国创业

我国有必要通过强化对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的扶持来对计算机软件市场用人环境进行优化以吸引流失到国外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归国创业。在此过程中,我国可以构建留学创业基金,并专项专用于对高端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的吸引,同时通过完善计算机软件市场创业配套服务来为归国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

总之,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在发展中仍旧面临着许多能够产生制约作用的因素,而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不仅要通过正确选择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战略来为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要通过构建一支稳定、高水平、高素质的计算机软件技术队伍与管理队伍来为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世新,刘慷.中国软件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战略调整[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周密.我国与先行国家软件出口比较分析――兼论新形势下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路径[J].中国经贸,2010(06).

[3]杨银厂.基于钻石模型的国际软件产业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软科学,2010(04).

[4]王文京.以自主创新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0(Z1).

[5]陈登坤.中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1).

[6]王兴山.影响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化的十大因素[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21).

作者简介

邱宝强(1976-),男,现为枣庄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第8篇: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 成人高校计算机 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教育事业发展到“终身教育”的高度后,人们要接受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由于成人高校的学生在年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他们入学前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设计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和教学方法,是成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

1.成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纵观20多年来的成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基本上都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和课程设计,没有针对成人教育对象的特点形成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忽略了社会的发展和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另外由于师资和试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成人高校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进行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方面,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无论文科、理科还是工科,都是采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方式和深度。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等问题。

2.成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

成人高校的专业基本上是应用型专业,因此对于成人高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多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是为把计算机作为其专业的辅助工具来使用。成人高校的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要熟练应用专业所需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还要考虑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成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如下。

2.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建立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信心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2让学生掌握日常计算机应用软件,熟练应用文字编辑、表格处理、网络浏览、邮件收发等。

2.3让学生掌握自己的专业所需的应用软件,如财会专业的电算化软件,机械和工程专业的CAD软件,艺术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等。

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成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并针对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特点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要分层级、分级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1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

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本结构等内容,针对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和对技术发展不了解的学生,让他们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和概念、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和工作方式、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和发展状况。

3.2计算机基础应用软件教育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知识和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知识和应用,网络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病毒防范和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上述应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维护。

3.3计算机专业应用软件教育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分门别类地开展财会电算化、图形图像处理、CAD/CAM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系统开发等教学。

在分层次的同时,我们采用对学生按照已有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分级教学。在学生入校时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评估,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级,按等级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练习和考试,解决基础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4.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

4.1先进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我们在注重基础内容课程的同时,要充分体现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4.2实用性

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能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办公应用和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和操作方法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加强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的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具备处理简单计算机硬件和网络故障的能力。

4.3系统性

课程设计分层次、分级别,从基础理论知识到软硬件的应用,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所需要的知识。

4.4动态性

课程设计也不能一成不变,我们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专业需求的变化动态地调整。在教材选择方面,围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材必须体现贯彻原理、技术与应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注重内容选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选择已有的成熟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同时,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自编部分教材,满足教学需要。

5.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式

由于计算机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重点讲解知识点和精要部分,加强上机试验操作和应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学习。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试验设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实现抽象内容的形象化,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在讲解要点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上机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多思考、多练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利用软件的帮助功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我们应加强实践环节,通过选取的真实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提高和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开设多主题的应用讲座和竞赛,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和单位实习等,将社会实践有机地融入到基础性教学之中。

计算机基础教育成绩考核,既要利用传统形式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又要体现出学科特色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以笔试为辅,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为主,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成人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学生特性差异大、师资设备有限,还缺少适合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要在这样的软硬件环境下搞好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必须构建计算机教学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方法,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注重成人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把握住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各个环节,还要依靠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员的刻苦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学生,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彭丽.论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6).

第9篇:计算机软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考试,教学设计

引言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软考)实施多年以来,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的公正性、客观性得到了广泛认同。软考分为初中高三个层级,为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的导向作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涵盖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技术,是一门基础类课程[1-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有必要以软考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软考认证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分析

软件考试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行实施的全国统一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集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水平于一体。软考不仅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也是职业资格考试,且不受资历、学历限制,考生可以灵活选择适合的专业资格应试。软考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取得软考证书的人员可以应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初级资格对应助理工程师职称,中级对应工程师,高级对应高级工程师。根据专业类别划分,可以分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等多个专业,各个专业按层次设置若干资格考试。软考每年组织两次,通常在5月和11月开考。每个专业一年内一般举行一次考试,报考人数众多的少数专业可以开考两次。大部分考试采用笔试,一般上午考核基础知识,下午考核应用技术。软考不采用滚动考试形式,需要一次性达到要求才能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其他计算机类证书相比,软考具有显著的优势。软考由全国统一开考,考纲、命题、时间、评分标准、合格标准、阅卷等环节均保持高度统一,把关严格。通过考试的考生获得国家人社部和工信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权威性高,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相当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高考”,可以显著提升考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2软考对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的启示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教师应依靠软考驱动教学工作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将教学目标与软考紧密结合在一起,按照软考的要求培养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1)改革教学观念。教师要提高对软考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软考的指导性价值,将软考与实际教学工作联系起来。要根据软考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原理、技术的前提下,对软考相关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这需要学校增加教学方面的投入,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提供便利条件,保障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2)改革教材体系。教材是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据,教材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际育人效果。目前国内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滞后性,教材知识陈旧,知识内容更新缓慢,没有结合时展及时补充完善,更没有结合软考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补强,导致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教师需要对软考进行研究,结合大纲对教材进行更新和补充,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内容的比重,使教材与计算机网络应用更加贴合,提高教材对软考的适用性。要采用以证促学的方法,对教材开发进行合理规划,在主要知识点中穿插软考考纲中的内容,结合以往的软考真题进行案例讲解,构建与软考相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制定与软考要求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以网络管理员考试为例,网络管理员属于初级资格,适合低年级学生。网络管理员考试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大纲大体一致,通过备考,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知识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从备考中促进学习,实现教考共进的有利局面。教师要坚持以考促进,将软件考试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将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建立较为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大多已经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初级模型,可以尝试备考中级资格。软件考试中的中级资格是网络工程师,这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岗位工作的现实要求。教师可以根据网络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规划,锻炼网络系统构建、软硬件调适等方面的能力。软考高级资格不是学生阶段容易达成的目标,但依然可以结合高级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指导优秀学生的学生,引导他们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锻炼针对用户需求和约束条件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协调系统开发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软考高级资格的要求,将其作为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引导学生对网络工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评测运维等工作有深刻的认识,积极成长为高端复合型人才。(3)创新教学方式。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软考的内容和要求,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软考中的题型往往比较新颖,考试内容更新很快,且普遍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用软考试题为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带领学生对案例进行分解,将案例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衔接,并仿照软考的形式向学生布置作业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在教学工作中,应以软考为目标设计教学情境,根据软考知识点考察方式,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新颖的教学情境。同时,以软考通过标准来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用软考培训和考试材料,设置学习任务和习题,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学业水平向部级考试水平靠拢。例如,课程实训内容以软考考纲为中心点,结合实际需求设计题目。在实训报告的要求按照软考要求进行调整,实训报告需要包括实训题目、设计原理图、软件设计流程图、源程序代码、实训总结等内容,规范课程实训报告的写作,锻炼学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能力。(4)改革考试形式。为了适应软考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基础考试应采用国家统考的形式,分为笔试和计算机操作两个部分,在考试评定工作中做到教考分离,确保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以软考为学习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