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建设美好家园作文精选(九篇)

建设美好家园作文

第1篇: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祖国,是我们的家园,也是对我们倍加关怀的母亲,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您的疆域里,您在我们的心里多么伟大,多么神圣,多么亲切。我们生活在您的怀抱里,无比幸福,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从上小学起,老师就教育我们要热爱伟大的祖国,通过书本,我就知道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十三亿华夏子孙,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疆土上,有飞流直下的黄果树瀑布,五彩斑斓的九寨沟,秀丽宜人的桂林山水,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城,婀娜多姿的黄山等名胜古迹,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客,展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能不热爱祖国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变的中华文明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不变的炎黄子孙,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顽强的生存了下来,一个充满东方神韵的国家,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仿佛是一幅古老的画卷,记载着中国五千年的胜利磨难,有多少人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而献出了生命。如今,中国站起来了,神舟七号的发射,使中国的航天事业迈进了新时代;2008年奥运会上,一位位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得荣誉时,看着五星红旗升起来时,听着《义勇军进行曲》时,我在心里呐喊了一声:中国站起来了,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不少人写出了多少爱国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的爱国之情已融入了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让我们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报效祖国。

第2篇: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关键词: 《园冶》理论;现代;生活环境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国人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所谓的“天”,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合一”,就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共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特别是工业文明已经证明,“天人合一”观是普遍真理,是人类应当共同遵循的普世价值观。《园冶》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在造园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开”即天造,是自然产物。人建造的园林,就像自然天生。《园冶》以这一理念指导和处理在造园实践当中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如造园“境仿瀛壶,天然图画”。建造的房屋要“自然雅称”;园林要“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等,强调自然天成。《园冶》造园理论尤其注重“因”“借”“宜”“随”等概念,如“园林巧于因借”“因境而成”,“能妙于得体合宜”“体宜因借”“得景随形”等。反复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算是达到舒适理想的美好家园这一最高标准。这种与自然环境和谐的人居环境,才是最宜居、最舒适的,这种理念为全人类所共享。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不断改善居住条件与环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拥有一处美好家园,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是人类共同的需求与愿望。对多数人而言,享受舒适的园林生活,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梦想;而只有极少数人享受园林生活,就是所谓的“独乐乐”。因此,《园冶》建造理想而舒适的美好家园的学说,实现其普世价值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工业文明的条件下,由于社会更趋向民主、公平、文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物质财富大量增加,科技水平空前提高等条件,人们渴望拥有更舒适、理想的美好家园,这种消费需求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园冶》理论有机会为大众享受园林生活服务,其价值也体现得更加充分;其用武之地,更加海阔天空。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理念,是针对部分国家进入或正在进入工业文明后所产生的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而提出来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是反思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中出现的失误所得到的新的觉醒;是科学的发展模式和健康生活方式。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社会,尽管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但由于还没有工业文明的那些副作用,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保留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园冶》理论,先天就带有生态化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基因。如《园冶》强调:“野筑惟因”,园林建筑要因地制宜,“量其广狭,随曲合方”,建造宅院要根据地形地物,顺势而为。“适兴平芜眺远,壮观乔岳瞻遥。”类似的论述,在《园冶》中随处可见。营建风景园林式美好家园的这些构想,本质内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尽力维护地域原生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一种人人所渴望的绿色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朝一日,天下大众会逐步普遍享有绿色的园林式生活,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园冶》理论要素中,还贯穿着保护自然生态,反对野蛮对待自然的理念。如在园林建筑中“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人工建造雕栋画梁容易古木参天难。这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所以,建筑宁可退让,也不要损害树木,这也是对自然生命的倾心呵护。又如强调“开林须酌有因”。开发山林,一定要深思熟虑,慎之又慎,要有十足的理由,不能盲目行动。否则就会造成生态损害。如何对待自然,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进化以来一直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因此,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阶段,保护自然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共同遵循的普世价值观。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们健康幸福生活的必要前提。然而,在380多年前,计成在《园冶》中即已提出了在营造私家园林时,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资源、反对铺张浪费。建筑所需石材,尽管当时相对丰富,但《园冶》也提出要爱惜使用,因为“石非草木,窈蟾瓷”。石材特别是那些太湖石、灵璧石、宣石等叠山造景所需名贵石料,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必须取之有度、倍加节约。不仅对紧缺资源如此,一切资源“当要节用”。总之,《园冶》所蕴含的理念,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更显其深远意义;对地球家园的绿色环境建设,都具有价值。

《园冶》理论是建设美好家园乃至美丽中国的重要指南:《园冶》不仅是造园理论经典,而其实质是营造舒适的人居条件与环境的学问。人居条件与环境的优劣、标准的高低,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以《园冶》理论为指导,建设城市和乡村的人居环境,就必须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生活于风景秀美、居住舒适的需求,达到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因为《园冶》理论蕴涵的普遍价值说明,《园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包含着生态文明的理论元素,能够回答建设美丽中国的许多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十分丰富,至少包括:国家发达、富有、强大;社会和谐安定,各民族之间、各类人群之间友善相处;人民生活富足、健康文明、安居乐业;人们普遍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自然环境秀美,呈现山青、水净、天蓝、地绿、空气新鲜,风光旖旎。可见,《园冶》理论也是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指南,对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3篇: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关键词: 国外大学 校园文化 我国校园文化建设 启示

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曾这样描述文化:“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而高校校园文化则包含着校园人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举止方式,人际沟通方式,校园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以及日常生活方式。每一种活动都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与相互交融。中西方大学校园文化由于多种原因,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

1.鼓励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化。

美国民族文化复杂,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又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为了满足不同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他们还积极开展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并运用网络进行在线教育或培训。然而,美国大学的校长们非常重视民族文化,关注社区发展。在各大学就读的学生中,有许多外国留学生,学校都希望他们毕业以后把美国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其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的整体中去,从而使美国文化的传播率非常高。

2.硬件设施功能强大而全面。

美国高校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上公共政府的大力投入,在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举目的成绩,为校园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社团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美国是一个崇尚社团组织的国家,各种社团组织十分活跃,最著名的“骷髅社”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4.精神激励无处不在。

代表学校形象、精神支柱的“吉祥物”式的象征品在各个学校均有所体现。

5.推崇校园文化的自由主义。

(1)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均为个性化的互动活动。在此活动过程中,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包括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创立自己的教学特色,以个性化的教学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通过获得适合个人的独特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从而发展自我个性。大学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让其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1]。

(2)课程体系个性化。美国许多高校没有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与需要,学校传统,课程基础,以及教师专长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允许在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开设不同课程。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许多高校都把同一难度的课程由不同风格的教师讲授,同一领域的课程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完全凭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完善的课程。

(3)实践活动个性化。美国高校的学生可以衣着褴褛,可以发型奇特甚至蓄满胡须,可以谈吐夸张,他们不随波逐流,努力做自己。在课堂上,他们随时举手发言,反驳教师的观点,畅所欲言,尽情展示自我;在课后,对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他们相当投入,而且花样繁多,完全按自己的喜好或设计方案行事,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得技能,求得个性发展,活动中一派自由、自主的氛围,总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6.突出校园文化的审美特色。

美国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审美原则,在这些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建筑中,体现着一定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任何一所学校的校园精神、办学理念、育人原则都是需要一定的载体来体现的,这些载体在大学校园里主要以校园的建筑、公共设施、雕塑、校徽等实物来表现出来。这些实物承载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准则,并把它形象、艺术而又直观地表达出来。美国的大学不仅在校园环境和校内公共场所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艺术效果和审美原则,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多种多样的审美教育活动。美国的很多大学里都有艺术系,他们将艺术和文学等课程作为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同时,学校还经常性地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展览、音乐会和舞会等活动。通过这种活泼、轻松而又愉快的方式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美国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多元的、宽容的,这是美国校园文化中的优点,我们可以借鉴。但同时,美国文化思想中的过于宽容也影响了美国大学的健康发展,导致校园中的暴力、吸毒等不和谐因素正在逐渐增多,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过于张扬学生个性也导致美国校园忽视群体文化价值,同时也导致学校影响学生的方式及其影响能力逐渐下降,成为影响和制约美国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校园文化应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校园文化必须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才能发挥其深刻的潜在影响。在美国,个人式的英雄主义已经深入人心,那些曾经活跃在校园内杰出的“英雄人物”和精英代表便是不同高校文化特征的典型代表,利用他们的人格魅力能够让校园精神变得更加形象化,特色更加鲜明。

二、韩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

韩国高校在价值追求、人才观念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模式,表现出一些突出的、鲜明的特点,简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雅灵秀、完美现代的校园物质文化及优美的环境文化。

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学校自然环境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作为单一群体的校园,在校园环境的诸多因素中,校址的选择是首要的且极为重要。韩国的高校大多依山傍水而建,远离闹市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既有安静、安全的感觉,又有美的享受。

2.独特的建筑文化。

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奠定了校园建设的基础。校园内建筑物的设计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建筑艺术的特点来满足实用要求的需要。韩国高校的校园建筑风格各异,特点鲜明,体现出了各大高校校园人不同的办学风格、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高丽大学是全韩国最著名的三所大学之一,由于其历史优久,师资优秀,办学绩优,校园美轮美奂,以至常被外人误以为是国立大学。学校的整体建筑风格是仿古罗马式的,每座教学大楼和办公大楼都显得巍峨雄壮,气概非凡。特别是该校著名的校门,看上去就像是古罗马的大剧院或者角斗场的遗址。近来校园内大兴土木,兴建许多教学大楼与各式大楼,并且积极美化校园,重新装潢大楼内部与外观。

3.完善的设施文化。

韩国的大多数高校都具备现代化的馆厅设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设施,是高校教育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大学生课外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而且是衡量国家教育事业和学校教学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图书馆的外观、造型具有鲜明的特色,气势恢弘、庄严雄伟,让外来者一看就感觉是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除了高度重视藏书建设以外,以电子计算机为依托的信息革命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

1.大学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强势主体。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指能动地认识和实践校园文化的校园人,这些校园人包括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管理人员的人文境界、行为规范、思想作风,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主导的作用。很显然,大学生才是校园文化的主体[2]。

2.多种意识与观念交错并存。

进入新世纪后,一方面,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精神空虚、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另一方面,思想上,当代大学生既具有包括敢于担当、勇为人先、挑战竞争、效率优先、独立思考、冲破禁锢、不畏风险、自立自强、超前创新等丰富内涵的现代积极意识,又存在“知足长乐”、“抑盈扬谦”、“安分守己”、“成绩好不如面相好,找好工作不如嫁好老公”等保守消极及错误思想。

3.增长知识与增长技能相结合。

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空前丰富。在大学校园里,社团一改过去单纯的“娱乐”、“丰富”功能,成为了文化、创新、发展、凝聚、交流、实践等多项功能的整合体,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构成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社团数量和规模、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与时间都呈迅速扩张的态势。至2010年5月江苏科技大学共有社团58个,其中34个是近几年新组建的,有10个新社团正在筹建中。

四、国外大学校园文化对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和体制,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其文化的历史根基非常深厚。与欧美相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也迥然不同。应该承认,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有着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有力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而校园文化又潜移默化地促进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大胆、合理地吸收国外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经验,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努力使校园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成为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1.发展并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让这种理念为学校师生充分认同,并努力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的一种灵魂。

2.积极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国际交流,为了加强对发达国家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效借鉴,有必要扩展校际间的直接文化交流。我国的高校非常重视校际之间的交流,但是,目前主要集中在学术领城,更大范围的校际交流很少。

3.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很多高校已经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百年老校的北大、清华、交大系列等,其大学的建筑已经成为了教化、熏陶学生的一种有意义的工具。在我省的高校规划、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老校区还是新校区,那些建筑,充满着文化意蕴。特别是新校区的建设,就充分注意到了如何使建筑和谐、协调,并尽力做到将文化的韵味融入其中。

4.校园的学生社团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5.借鉴海外经验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重,由于社会体制及校园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在指导思想、价值观念、发展取向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要有效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经验,首先要深入研究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现状,这是正确地评估自身及确定建设目标的重要前提。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具有现实意义、优秀的思想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并不断实践创新,切不能固步自封。同时,应该对国外高校校园文化进行认真细致的甄别,对值得借鉴的进行合理改造和创新,使其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大胆、合理地吸收国外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经验,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努力使校园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使之成为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第4篇: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为了培养现代企业所需人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融入先进的企业文化。发达国家企业文化具有诸多要素特征及其共性,文章指出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融入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深化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我国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经过一个阶段的建设,普遍获得可喜成效。各地职业学校在整治校容校貌、绿化美化校园、更新设施设备、组织机构队伍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方面发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特性。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做好通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还要把握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才能更好地达到学校的办学目标。

一、发达国家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先进企业文化为国家带来繁荣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国家的兴旺与发达。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近百年来,美国企业管理一直是西方世界的领路人,泰勒的管理科学曾经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然而,美国对企业文化价值的认识,也经历了曲折的路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进入快速恢复发展时期。当时,美国企业管理偏重科学化倾向,在严密化、定量化等硬科学化方面特征明显。管理技术倾向于企业战略计划、组织结构、制度设立等硬件建设,具体实施中,更注重契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但是,对企业管理软件,如技能、作风、士气、文化等却没有给予充分重视。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汽车、照相机、光学仪器、家电、信息、钢铁、造船、通迅等许多经济领域超过了美国,引起了美国的关注。到80年代,许多美国企业管理界学者纷纷赴日本考察,研究日本成功的奥秘,进过反复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种企业文化。于是,以“软”化管理为特征的美国企业文化革命开始了。随着企业文化理论专著的陆续出版,美国企业文化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并在美国企业管理中迅速得到应用。许多企业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过去的管理行为,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管理革命。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美斯德在《国家富裕与贫穷》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企业文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后,美国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成为各国学习和仿效的对象。

(二)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直观的物质财富

先进企业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有形的、直观的物质财富,是企业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载体,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生产、销售、生活、文化娱乐的环境、条件和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对企业员工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文化决定着企业员工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业绩。上述三种文化融为一体,才能生成先进的企业文化整体。

二、发达国家企业文化的特征

概括发达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普遍特征: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员工;尊重顾客;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鼓励发明创造,不断向市场投放新的产品;领导身体力行,带领公司员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有明确的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都共同为之奋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视企业文化理论研究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6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对美国80家企业进行详尽调查后写出的《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中提出的。该书1981年7月出版,很快成为最畅销的管理学著作。后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10本管理学专著之一,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著作。世界企业文化的产生和早期实践在日本,而世界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和理论形成在美国。企业文化使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是由一个个真实的个人组成的组织,他们能成就一个企业,也可能毁掉一个企业。而企业的成败就在于企业给员工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人,是最不能忽略的一个细节。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份精细活儿。培育企业文化要从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与仪式、文化网络等关键要素入手。企业是人的企业,不能脱离人的发展来谈企业的发展。光靠排除人的管理模型来改善企业状况,可能会起到一时的作用,但绝不能长远。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比只盯着一串串数字更重要,数字的奇迹终究是需要人来创造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一些观念、原则要为员工所接受,需要一定时日让他们了解这些观念和原则,企业在各方面策略和行动都能体现这些观念和原则,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看到这些观念和原则是企业所重视和遵守的。当他们接受了这些观念和原则后,还要通过一系列仪式、制度使之强化,并使员工在工作中遵守这些规则。一旦这些观念和原则在企业内被普通接受,想要再进行变革,就必须采用一些积极措施让他们接受新变化,当然,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美国许多著名企业都讲究公私分明、公平合理、自由民主、平等竞争、自觉守法、尊重人权、突出个性、富于进取、讲究实效、不安现状、勇于创新和富于冒险等。美国企业崇尚做大,强调规模效益;尽量降低成本;业务进行细分;开除扰乱秩序的人,做事进行控制,大方重赏表现杰出者,监督品质,认真准备财务报表等。美国公司会花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对员工进行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并给员工搭建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IBM公司一般会从自己公司里提升自己的员工,让员工有晋升的机会,从职务上给予激励。

美国重视个人责任和权利,通过激励员工的个人主义使其与企业合作达到较好的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美国企业将自己的股份分配给员工,让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从而发挥员工的主人翁思想,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让员工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德国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务实的员工培训。培训特点是注重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参加培训的人员带着疑难问题去培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到企业,培训效果突出。德国企业培训一般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培训内容除模拟生产项目外,还包括解决社会能力、个人能力、身心健康等问题。德国企业培训不管什么项目,都要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德国企业强调尊重人格,重视人际关系,强调员工责任感,营造和谐氛围。职工参与决策在德国企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德国企业高附加值经营的关键是高度专业性,促其形成因素是双重教育培训的技师制度和研究开发的独创性。双重教育培训的技师制度,就是经由学校教育和工厂企业双重机构培训技师,这些技师承担产品关键技术的把关工作,绝对保证产品质量。如汽车从生产线上出来,技师上场工作,整个装配三分之一工作是由德才兼备的技师亲自处理收尾工序,绝对保证质量。

(三)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德国强调依法治国,注重法制教育,强调法制管理,长期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建立重诚信、守法律的企业文化奠定了法律基础。

制度是美国企业的精髓,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先建立好制度及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一旦有问题,先考虑是否是制度有弊端,然后再考虑人为因素。美国企业崇尚做大,强调规模效益;尽量降低成本;把所有的业务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开除扰乱秩序的人。做任何事都要进行控制,认为只要加薪,给奖金,生产力就会提高,大方重赏表现杰出者,监督品质,仔细认真地准备财务报表等。

(四)鼓励创新允许失败

创新是美国企业精神的核心,美国商界流行一句话:“要么创新,要么灭亡”,在过去的50年中,美国是世界技术创新的领袖。1997年世界上最大的高新产品出口国是美国,达到2580亿美元,比第二名日本多1000亿美元。

不断创新使美国人抢占了许多科学技术的制高点。美国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发新技术并应用于企业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美国依靠其技术优势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从而获取高额利润。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在计算机领域的投入是在原子弹投入的十倍,大量的投入和不断创新,使其在计算机领域处于世界的前沿,造就了一批计算机领域巨型公司,如IBM、戴尔、微软等。

德国企业高度重视创新研发。目前,德国研究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2.9%,位居世界前列。德国人相信:真正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是研究与开发,而不是别的不能人为把握的客观因素。德国企业在研究中高度重视独创性和专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创造潜力。

创新就免不了失败。美国企业允许创新者有失败。国际数据集团总裁麦戈文说:“在美国,鼓励你去尝试做一些事情,即使你失败了,也会因为试过而获得荣誉”。

(五)注重质量和效益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制造和德国标准通常代表着高品质,完全可以信赖。日本经济学家认为,德国企业的高质量产品主要取决于德国企业高质量的文化。博爱、平等、勤俭、节制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国企业文化;德国人讲究信用、严谨、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对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德国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上都渗透着严谨细致、严格照章行事的文化风格,形成了德国企业冷静、理智、近乎保守的认真、刻板、规则的文化传统。

许多德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质量,认为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只有精品和次品。许多德国企业产品都以精取胜,成为世界著名品牌。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向世人宣告:“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您一万美金。”德国产机器设备和汽车的单价,是日本同类产品的2至4倍。其他国家从德国买入的产品,是清一色的高级产品。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统一的内涵和模式。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企业文化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是,世界各国先进企业的文化仍有共同点,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目标的土壤。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独特性、创新性、传承性和地域性。企业文化理念的价值是指导企业员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工作热情,提高创造价值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融入企业文化要素

发达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要素:(1)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公私分明、公平合理、自由民主、平等竞争、自觉守法、尊重人权、突出个性、富于进取、讲究实效、勇于创新和富于冒险。(2)重视员工的发展。提升自己的员工,让员工有晋升的机会,从职务上给予激励。(3)重视员工主人翁思想建立与巩固。将企业的股份分配给员工,让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和企业命运息息相关。(4)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细化制度化管理,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5)重视务实的员工培训,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为质量提供保证。(6)重视尊重人格,职工参与决策,重视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注重质量效益,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8)鼓励发明创造,不断向市场投放新的产品。(9)鼓励创新,允许失败。(10)重视顾客需求,树立一切为了顾客的观念。

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要素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师生培育良好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过程;也是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导向,以精神、环境、行为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过程。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体现在校园布局规划,环境建设、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结构体系。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体现在师生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文化观念、思维特征和行为准则,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转贴于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内涵:

1.育人为本。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具有导向、陶冶、凝聚、约束的教育作用。

2.师生主体,校企共建。职业学校师生员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

3.三个贴近。职业学校校园文化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调整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偏颇

中国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已占到整个教育半壁江山的地位。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对职业学校的专项补贴和对城乡困难学生的个人补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1.重“硬件”轻“软件”。我国职业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偏颇。目前学校“硬件”建设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就要不失时机地将着眼点转向“软件”建设上来,如果仍停留在申请专项补贴,争取财政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上,而在“软件”建设上,局限在拉几条横幅,搞几次活动、办几次讲座,对于关涉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教育质量、制度建设、人员建设、教学建设、考核评价以及实习实训等,缺乏探究和策划,这就不能不使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重形式轻实效、难以深化的水平上。

2.重“智育”轻“德育”。一些职业学校缺乏长远观点,不重视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而是急功近利,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显现功利倾向。反映在学校管理中,没有将重点放在培养市场经济所需人才上,而是片面宣扬物质利益、个人待遇,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也有的学校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推荐中不能公平全面地介绍,而是重高分,导致学校教育忽略学生良好的个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缺乏培养学生为企业承担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难以进入大公司,获得稳定有保障的满意工作。学校也因此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温家宝总理2011年4月14日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讲:“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建设除了生产更多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外,还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今天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如果忽视德育教育,难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重“证书”轻“操作”。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企业招工对职业资格证书非常重视,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通行证,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敲门砖’,是与未来薪金挂钩的依据。职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往往更加看重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更多的实践操作条件难以具备,特别是一些耗材型实践操作实施较差,造成学生的相关操作能力比较薄弱。

(三)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的要点

1.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核心。发达国家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领导身体力行;有明确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共同为之奋斗。具体实施是从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与仪式、文化网络等关键要素入手。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总结学校经验传统基础上,制定学校校训、校歌和学校教育教学一系列规章制度,由此形成学校的观念、原则,经过一个时期的实施,让师生员工了解这些观念和原则,学校各方面行动都要予以体现。当师生员工接受了这些观念和原则后,还要通过一系列仪式、制度强化,并使师生员工在教学中遵守这些规则。

2.校园文化建设要精心打造物质环境。物质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的载体,精心打造职业学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将对职业学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精心塑造校园各种教育景观。建筑景观要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色彩协调、品味高雅。校牌、校训、校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要醒目,以美化心灵,陶冶情操,为师生工作学习创造高雅的环境氛围。

3.校园制度建设要吸收企业文化要素。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随时面临市场的挑战和检验,优秀的企业都拥有实用性很强的制度体系。优秀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长期以来制度文化的合理积淀和继承。优秀企业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制度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保障。

职业学校为了培养企业所需要人才,要积极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制度,揉合改造学校自身的制度,创造迎合先进企业管理的理念,创造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职业学校制度体系。要把学校所有的业务活动进行细分,对任何活动过程都要进行控制,细化考核评价体系,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尊重教师个人价值和个人的权利,既注重教师的学历,更注重教师的实际业绩,努力激励教师、学生教与学达到更高水平。

4.学校教学要适应企业需求。职业学校是直接为企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的教育机构,为了更多输送合格人才,职业学校管理者必须了解当代企业紧缺急需人才的类型、结构、素质要求,并据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设计相应的课程、训练、考核、评价,以引导教师学生的教与学规范。

企业需求对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有指导价值。从人才需求目标上,企业追求综合素质,包括扎实的文化知识、精湛的技术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对企业贡献最大化;从价值观上,企业追求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从人员能力上,企业追求高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行为习惯上,企业追求必要的约束,认同企业价值观,超常规的创新;从工作模式上,企业强调团队精神,重视群体协作;从业绩上,企业更看重盈利、注重经济效益。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企业文化显现的追求目标上,寻找到可资指导的文化内涵,对人才的文化知识、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人文修养、人际关系、工作能力等都可以作为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做好适应为未来岗位需要的思想和能力。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上,在课程、教材与企业的沟通合作、管理与教学人员与企业的互动、实训场地与企业的合作等方面,都有广阔的空间。

5.校园文化建设要分层实施。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体系,还可进一步细化为以下五个具体层次实施:

(1)物质场所文化。包括环境、建筑、景区、雕塑、教室、场所、设施所体现的文化风格与内涵。

(2)活动仪式文化。包括结社、集会、庆典、升旗、文体等重大庆典及集体活动和仪式。

(3)制度约束文化。包括制度、机制、规则、职责、奖惩、等约束行为操守的准则。

(4)人际关系文化。包括人员层级关系、生存方式、工作作风、校园风气、活动方式等。

(5)观念理念文化,包括历史传统、思维方式、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校风学风、价值目标等。

第5篇: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感恩祖国,感恩团场”演讲比赛、“七一”红歌大家唱活动、“美化家园”职工花卉展、“爱连如爱家”活动……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感情深深扎根在干部职工群众心中。

新起点、新希望、新目标、新追求,每一个兵团人都把拳拳爱国之情,转化成为建设美好家园的不懈动力,借着“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的东风,铿锵前行。

“三个结合”重实际

侯 艺

自兵团党委部署“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兵团司法局结合实际,积极行动,精心组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与中央、兵团的工作大局相结合。活动开展以后,兵团司法局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能作用,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做好司法行政工作,为推进兵团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是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与各种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了“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使司法行政系统全体干警加深了对主题教育活动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兵团司法行政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三是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以加快兵团法治化进程为目标。开展了全兵团“五五”普法暨“法治团场(单位)”创建工作,对首批31个团场、26个师属单位进行了表彰。

通过“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兵团司法局理清了制约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广大司法行政干警认识到了履职能力和基层干部职工群众法治需求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针对性和自觉性。

凝聚智慧和力量

邓昌豫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石河子大学党委准确把握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目标任务,迅速在全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通过层层召开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突出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新疆“三史”教育主题培训班,深入开展师生广泛参与性的系列文化活动、民族团结创评活动、“结对互助、民汉互学”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全校各族师生员工深刻领会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实质,增强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和决心。

学校党委要求各族师生,要充分认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学校坚持经常性工作与集中性活动相结合,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相统一,教育和引导全校各族师生员工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校各族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主题教育联实践

杨永芝

近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相结合,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以病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病人的安全为保障,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相结合,护理推行岗位责任制,护士负责患者所有的护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护士记录在床旁,贴近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需要。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改变了由患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使患者得到实惠。

医院还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与医疗质量万里行相结合,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为职工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医院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落实质量评价体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的工作,规范病历书写,加强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切实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此外,医院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以及医德医风社会监督员的反馈意见,及时整改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扎实推进有“六进”

王 卫 刘 瑛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精心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层层宣讲,多举措扎实的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7月以来,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活动、“七一”红歌大家唱活动、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岗活动、岗位技能比赛活动和主题宣讲活动,深入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进机关、进公司、进部门、进车间、进班组、进家庭的“六进”活动。

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主题宣讲团,利用一周的时间,在公司总部及各子公司各开展了半天的主题教育宣讲活动,累计230余名员工参与了听讲活动。各子公司按照层层宣讲、全面覆盖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各具基层特点的宣讲活动。

领导抓骨干带专题学

刘永华

新疆天富电力集团公司6000余名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中,全公司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主题教育活动的热潮。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公司通过“领导抓、骨干带、专题学”等多种形式,促进了主题教育活动地顺利进行。

为使主题教育活动有人负责和有人督促,公司党委指派专人主抓主题教育活动工作,并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各类信息,在做好全公司内进行的同时,积极向师、市进行报送。骨干带是做好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办法,公司积极选派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人员,参加于8月2日至4日进行的主题教育活动骨干培训班。这些骨干经过系统的培训后,成为搞好主题教育活动的“火炬”和“种子”。

公司在抓好骨干带头作用的同时,邀请了农八师、石河子市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来公司面对面地宣讲,使员工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的背景和重大意义,中央和全国人民对新疆、兵团和师、市的关怀支持,新疆、兵团和师、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和面临的重大历史

性机遇,师、市党委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兵团党委会议精神的具体部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公司十分重视宣传的引导作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公司通过《天富电力报》、与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办的“电业之声”、公司内部局域网进行宣传。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深深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位职工,在公司范围内广泛掀起了开展“抢抓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勇敢面对挑战,充分抓住机遇,树立必胜信心,已成为公司时下的最强音,并在思想上、组织上、规划上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努力为农八师、石河子市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稳定、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

美好生活添活力

王星雨

8月10日,农二师27团举办了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第四届蟠桃文化节活动。此次活动紧抓新疆大发展、大调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团场建设。

第四届蟠桃文化节活动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产业联动,全民创业,家庭展示为宗旨。开展了“学先进、扬正气”评比表彰活动,评选出突出贡献奖6个,职工创业奖、扬正气杰出人物奖、抗灾自救奖各10名;并举行了蟠桃王比赛、家庭手工食品展示、“靓在我家”手工艺制品展示、“美化家园”职工花卉展、职工赛鹅会、工业产品展示、摄影和书法展示等一系列“全民创业行动我参与”展示比赛,这些丰富多彩的职工群众文艺活动推进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

在全团职工群众中深入开展群众国主义教育活动、全民创业活动,是增进友谊,加强交流,扩展空间,凝聚力景,共谋发展的重要契机。此次文化节活动重点突出全民创业,以家庭为主体,充分挖掘和展现职工群众的聪明智慧。激发全团干部职工群众树立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对党、对祖国、对兵团、对团场的感恩意识,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为27团经济建设增添了活力,为27团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

“十件实事”促和谐

丁燕坤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

8月18日晚,在农三师45团扎拉特镇百日文化广场举行了一场文艺活动,第二小学代表队合唱的《一家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小合唱演变成了千人大合唱,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自7月以来,45团大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45团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投资1.5亿元为职工办“十件实事”,件件办到职工心坎上。其中投资245万元对镇区银花小区实施了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受到了职工欢迎。居民周新民说:“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平常都呆在房子里不愿意出来。现在好了,蓝天、白云、绿草地,晚饭后出来散步和跳舞,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期盼也与日俱增,45团及时推出“唱响和谐文化、滋润和谐心灵”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符合了职工群众的需求。

夜幕降临,45团扎拉特镇的居民来到文化广场轻歌曼舞。各族职工流连忘返,尽情享受这种生活。同样,在45团团部,每当晚霞升起时,律动的曲调在步行街飘扬,使刚刚落成的前锦商贸步行街在夜幕中闪烁出斑斓迷人的魅力。8月16日,一曲《团结就是力量》在该团民兵训练基地响起,来自45团6个基层单位的120名职工参加了大合唱。

45团根据连队实际情况,启动了“连队百日文体活动竞赛”,组织职工群众开展了篮球赛、乒乓球赛、棋艺比赛,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生活。同时。还开展了民族团结演讲比赛、“我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45团24连职工贾长定说:“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离开了团场这个大家,就没有我们小家的和谐安康,今后,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更加美好。”

寓教于乐唱红歌

廖克香 陈 燕

这两天,83团17连职工梁卫忠夫妇有点忙,他们刚参加完了团举办的“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演讲比赛,夫妻俩又忙着练歌,准备参加团里的“家庭卡拉OK大赛”。

自“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83团积极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制订实施方案。通过演小品、唱红歌、举办“家庭卡拉OK大赛”等活动的开展,团场干部职工群众既增强了爱国爱家之情,又提高了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83团7连有不少建筑垃圾堆集在连队生活区,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期间,7连党支部结合连队实际,开展了以“爱连如爱家”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连职工进行了环境大扫除活动,使连容连貌得到了较大改观。

83团各基层党支部成立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通过悬挂条幅,出黑板报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宣传。

7月,83团举办了“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竞赛”、“庆七一红歌大家唱”活动,全团有1000多名党员参与了活动,三万余名职工群众观看了比赛;8月,全团举办了“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巡回演讲活动,并邀请了兵团豫剧团到团场演出。

与此同时,83团在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广大职工群众把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行动。

唱响发展主旋律

朱新宁

农十师181团结合连队建设工作,在机关、学校、连队、企业、社区和居民家庭全面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使活动内容融入团场的各项工作中。

181团职工群众这段时间每晚都在连队文化广场表演自己编、排的腰鼓、太极扇节目,用行动表达自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心愿,营造出健康向上、团结协作、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181团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目前,团场有职工、学生近千人参观了在181团新落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兵团农十师屯垦戍边史馆”;机关各科室和职能部门深入基层,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向职工群众发放主题教育教材,把党的好政策、团场发展的美好前景讲给职工群众听;挂钩帮扶、传授农牧科技知识等活动受到了团场各族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两百余名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进行宣讲,确保了主题教育活动全覆盖。

7月30日,就读重庆医科大学、暑期在家帮助邻居孩子辅导功课的大二学生雷楚,在听完宣讲人员宣讲后表示,自己作好了毕业后回团场的打算,希望利用所学,为家乡建设出力。

第6篇: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一、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按照“全校动员、人人参与、各负其责、完善机制、确保长效”的工作原则,营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提高师生素养。

建设校园自然环境,形成学校自然环境特色。将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融入校园自然环境文化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校园功能空间,并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美化,体现整体美感。

注重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构建校园人文景观特色。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发掘、创设能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内涵的承载物,悬挂张贴能够反映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的标语口号并精心设计和展示,体现整体美。

构建校园传媒环境,形成校园传媒特色。学校通过校报、校刊、校园网等,为师生的自我展示搭建平台。红领巾广播站成为宣传校园新闻、国家大事等的媒介。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教室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校园文化雅美

学校利用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体现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和整体风貌,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标志;细致地了解自身发展历史和蕴涵的文化底蕴,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标识文化,让每一处环境都能说话;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着力打造学校网络信息文化;健全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展现学校的人文美

三、师生风貌和美

塑形象,体现师生的外在美。全体师生着装得体、文明用语、体态大方体现着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重人文,体现师生的内在美。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之中;强德育,体现师生的人文精神;学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进教材,加大融入力度,建设“人文课堂”。

塑造良好、优雅的外部形象。在社会树立“环境好、质量高、有特色”的形象;在家长中树立“优质、满意、放心”的形象;在学生中树立“花园、乐园、学园”的形象;在教师中树立“公平、信任、拥护”的形象,使学校更安全和谐,更高雅纯洁,更温馨快乐。

四、育人活动多彩美

重视学校仪式与典礼仪程,形成持久活动特色。精心设计、注重挖掘,借助美的形式,使内隐的教育外显,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德育活动课程。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校本德育活动课程,打造特色文化,形成良好习惯。

拓展育人活动体系。建立内容丰富、数量充足的学生兴趣小组,积极开设各种形式的特长课,让学生学有所长。创新学校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有特定主题的校园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一次图书推介会:每学期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每学期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学期一次诗歌朗诵会:每学期一次作文竞赛),培养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7篇: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论文摘 要】立足于中国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合理性地开发、利用传统儒家文化资源,可赋予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新的内涵。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整体的“礼/乐”布局,“比德”与“比兴”的思想文化因素,构成了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凸显儒家文化对现代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的重要作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美是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儒家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通融力,是现代建筑景观空间设计教学研究的根基。现代建筑景观空间设计作为人的一种生命本真的艺术活动,我们必须重新挖掘那些能激励人心、满足人们需要并运作良好的古代建筑艺术。现代建筑景观空间设计教学给人一种情感教育,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加强景观设计教学的艺术化,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受和理解。因此,为了加强建筑景观的艺术化,我们应该立足于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用“和谐”理念指导建筑景观艺术创作和教学。

一、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儒家文化的特征体现

儒家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起核心和主体作用,其基本精神可归纳为: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传统建筑景观作为一种实用的物质产品,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儒家文化中这些积极因素的影响,通过诸多方面的长期熏染,代代承传,使全民族在思维方式、理想人格、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文化方面渐趋认同。中国建筑景观设计从其诞生之初似乎就是按照这样的特征及规律发展的,如清代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圆明园、苏州留园等,这些往往是帝王及文人士大夫根据他们的审美情趣建造的“人造风景”。

“景观”一词沿用至今历经了数次内涵上的扩展,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尊崇自然成了中国传统景观园林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审美观念。崇尚自然、赞美自然、和谐自然,是中国传统建筑景观艺术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强调儒家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精神,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的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文化生存空间。

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研究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知识渗透的广度可以概括为艺术、建筑景观、人文、历史、心理、地域、科技等方面的互相交融。优秀的儒家文化传统是建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文化的主要资源,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传统儒家文化的具体丰富的内容及特征,并结合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当代转换问题,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建筑语言简练直率、对称均衡,简约笔直的外轮廓呈现出平衡与稳重感,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结构美,此次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则主要是从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对理想社会人居环境的强烈憧憬在此得到了完美的表达。整个建筑的造型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意涵深邃,耐人寻味,如同超巨型积木搭建而成的中国馆,从表面上看,是采用了古代建筑中的“斗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和技术,实则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和谐观,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国家馆的设计无论整体与局部、个体与环境都达到了多样统一的和谐效果,整体规划大气恢宏,细节丰富多元,每个环节都在关照国际性、现代性的同时,传达出中华民族今与古、现代与传统、创造与延承的总体意象。国家馆建筑景观设计的文化观念、视觉符号、建筑语汇被有机的整合,中国儒家思想得以现代性的转译与当代表达。又如深圳万科第五园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北京奥运主题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等成功案例都是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分析、研究、衡估、扬弃及更新的发展。这种传统儒家文化的当代转换,就是传统精神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研究经过实践选择、改造和转化的过程,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传统儒家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在对儒家文化与景观设计观念的系统转换上,如“厚德载物”,指的是宽容精神,容人所不能容的美德,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必须具有“厚德载物”的宽容品格,融合其优良部分并转化成为适合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育发展需要的积极因素。

我们可以把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转换过程归纳为:立足于中国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创造性地合理地开发、利用传统儒家文化资源;在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其新的内涵。优秀的现代建筑景观作品,本质问题在于,既要了解传统的文化历史,也要认清时代文化趋势,了解儒家文化的精美与博大,才能拥有一份精神与文化上的底蕴,并能更好的加以利用以彰显现代建筑景观特色。作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方向,更应该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行为,而并非是满足士大夫阶层审美情趣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应该有符合我们时代的全新思路,符合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儒家文化理念。传统儒家文化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是只有体现儒家思想内涵的建筑景观设计教育才拥有真正的生命力,是只有体现儒家文化特征的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归属感。

二、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礼乐布局

中国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中庸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建筑、景观园林、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礼”是指人通过自身的主体意识,同产生于自己意识之外的“文化存在物”之间的沟通,它起着一种社会规范整合作用。礼的特点是“有秩序”。在儒学的发扬下,礼就是等级、尊卑、上下老幼间沟通的中介,由于对王权的绝对有利,得到了政治上的加固。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景观设计风格一般都具有严格的空间秩序,讲究布局的对称与均衡。皇家园林和宫殿建筑是最具典型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建筑景观,如北京的故宫,故宫是现在保存下来规模最大、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景观建筑,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建筑景观的影响,以及封建帝王权力的森严等级制度。古典文人园林也同样体现了儒家思想,如苏州的拙政园,以此来寄托个人强烈的社会感情,使该景观设计风格带有浓厚的社会意义,从另外角度来讲儒家思想为建筑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较完全的理论基础,对景观园林设计最大的影响在于营造了一个整体化的氛围。礼在发展中不但与方位、等级结合,还与“数”结合,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其中对建筑与景观空间设计影响比较大的是“儒礼”这一套注重尊卑次序的观念直接导致了礼制建筑景观的出现,故宫、天坛等建筑就是其中的典范。

“乐”是指一种“和谐”的状态,一种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在这里,乐不是指“音乐”而是泛指一种自由的理想,“乐”的哲学根源是“道”和“隐”。从对中国居住文化的影响上讲,老子对“空”、“无”的重视,启发了建筑师对景观空间的认识。老子的哲学为中国独特的居住形态——隐士生活提供了精致的思辨外壳,《庄子》则在老子“隐”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庄子思想体现了从避世转为游世的转变。这一变化对建筑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以“静”和“避”为主的园中园更是深受这种哲学的引导,在原始状态下“礼”和“乐”应当说是揉合在一起的。其实礼与乐的区分有时候是模糊的,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概念经常是模糊的,礼中也有审美。但礼仍更多同社会的限制需要有关,乐中也有道德,儒家一直注意“乐以安德”使人安于礼法的作用,这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有两个基本内涵,即礼制文化(权利符号)和隐逸文化(非权力符号)便可看成是礼/乐文化的二元对位,但在现代建筑景观空间设计实践中,这种二元对位实质上是统一的“和谐”原则之下的,不断地互相作用,以达到对审美主体的“满足”,使整体严格遵循了“礼乐”布局。

礼、乐对于中国人是如此重要,如孔子就将其所处的时代称为“礼崩乐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这种礼乐的平衡,这种理念也充分反映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形态上。以江南名园扬州的个园为例来分析:个园为清代盐商于嘉庆年间所建,由于园子内多竹子,故取半个竹字为名。从这个园子可以看到士大夫园居生活中的园林的布局,园林的南半部分是以建筑、院落为主,均按轴线布置,在这里有明显的尊卑次序,是“礼”的充分体现。从院落中间的火巷行至北端到达园门,这里修竹数杆,竹子间散置石笋象征“春山”,入园门东向有“透风漏月”厅,厅南有“冬山”之景,园门北的“桂花厅”位于园林中部,再往北“抱山楼”两厅之间夹着一泓清水,东西各有“秋山”与“夏山”。在个园的后半部,建筑、景物虽然也是有组织的布置,但与南半部相比则明显更加随意与自由,个园南半部与北半部的明显差异很好地说明了中国园林有“礼乐”布局的特征。与私家园林相比,皇室是国内最大的家庭,圆明园实际上是扩大的礼乐布局。圆明三园中圆明园从大宫门——出入贤良门——正大光明殿——九洲清宴这条中轴线及左右勤政亲贤和长春仙馆一起为园居生活中的“礼”区,而后湖景区、福海景区、北部景区则为园居生活中的“乐”区。长春园中从宫门区为“礼”区,外环景区和西洋楼景区则可视为“乐”区。绮春园中宫门连寝宫区(从南到北有宫门——迎晖殿——中和堂——敷春堂——后殿——问月楼)这条纵深达三百余米的明显中轴线可视为“礼”区,余下到各处水岛、园林可视为“乐”区。

以上案例在“礼”区里,院落是层层相推,是礼制的尊卑、等级及礼数等控制着建筑的形态,这种建筑形态的特征便是“秩序感”。在“乐”区中,由于山水树木等自然景观的介入,使建筑物呈现一种“自然”、“自由”的状态,以达到与自然山水的和谐相处,这种“和谐”便是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过程,体现在因地制宜的亭台楼阁、厅堂轩榭的布置和小桥流水、拳山勺水、四时花木的景物设计上。

三、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的“比德”与“比兴”思想文化内涵

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实践的创作主题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创意根基,把握创作元素中的自然意识和自然气息,使学生从身心上享受着大自然的单纯、安详、合理、永恒,感受生命的美好,让儒家文化精神给学生以心灵的关怀。儒家思想,一般认为是以仁为根本、以乐为熏陶,注重人格的锤炼和品性的培养。儒家“君子比德”的思想在传统景观园林植物配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景观园林中常用的“四君子”、“岁寒三友”、“玉堂春富贵”等植物典故均源于“比德”思想。

“比德”说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它主张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大自然的山水花木、鸟兽鱼虫等之所以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也就是说与人的本质力量有相似的形态、精神的花木可以与审美主体的人(君子)比德,即从山水花木欣赏中可以体会到某种人格美。在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之下,园林植物及其景观设计中,总是以具有比德内涵的植物为首选花木。如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的植物配置中,松、竹、梅作为景观设计主体植物的文化主题。松树的丰姿雄态醉人千古,它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常青树,不管冰冻风寒,依然苍茏茂郁,人们赋予它意志刚强、坚贞不屈的品格,与竹、梅一起比作“岁寒三友”,而予以敬重。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论语子罕》);《荀子大略》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很清楚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竹竿节节挺拨,其蓬勃向上之势,受到人们的称颂,每当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时,竹却能临霜而不凋,可谓四时长茂,人们赋予它性格坚贞、志高万丈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它与梅、兰、菊、松一样,既有出众的奇姿,更有高尚的品格而深受文人志士的偏爱,被择入“岁塞三友”和“四君子”之列。梅花乃中国传统名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具有清雅俊逸的风度美,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与“比德”传统不同,“比兴”是借花木形象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理趣,诸如: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紫荆象征兄弟和睦、竹报平安、玉堂富贵、前榉后朴等。总之,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赏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善用比兴,赋予花草树木以一定象征寓意,其内涵多是“福”、“禄”、“平安”、“富贵”、“如意”、“和谐美满”等吉祥的祝愿之意。 转贴于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运用植物在“比德”与“比兴”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构成了现代建筑景观设计造景艺术的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对自然要采取顺应、尊崇的态度,人要与自然建立起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推崇天地自然之美,这种儒家思想反映在景观园林植物应用上就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本色美。儒家思想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育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决定了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基本风格走向。

四、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儒家美学思想

1.制造等级的“礼”:庄严之美

“礼”是中国文化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最集中的体现,儒家的伦理规范就是“礼”的秩序。“礼”原先是尊敬和祭祀祖先的仪式、典章或规矩,后在长期社会发展中逐步演变为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伦理规范,并渗透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各种人伦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作为一种统治秩序和人伦秩序规定的“礼”往往把强调整体秩序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如吕彦直先生设计的南京中山陵采用了传统建筑风格,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创作,组群总体上保持着中国建筑离散型布局的基本特点,借鉴了传统陵墓密切结合环境,充分突出自然气势的规划思想和规划手法,使中山陵组群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了宏伟、疏朗的辽阔气概和崇高庄严的纪念品格,成为中国历代大型陵寝的压轴巨作。又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等国庆十大建筑的设计,尤其是人民大会堂的整个建筑形体巨大,采用两边对称,突出主体部分的严整布局。整座建筑壮丽、雄伟、朴素,同故宫建筑的威严、豪华、严格的等级规范既相区别又有联系。十大建筑掀起的创作和建设高潮代表了当时的高水平,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庄严之美。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审美观,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的。古代建筑受儒家规范、礼制的影响,无论格局整齐还是气势宏大的建筑群体,布局和单体设计也都体现出一种庄重和威严之美。

2.“天人合一”:和谐之美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特征。儒家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认为宇宙的终极本体与人的道德原则是统一的,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格方是理想人格。儒家的理想人格既是天人关系的中枢,又是天人合一的化身。儒家的“天道”、“人道”合一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天道”指自然界的现象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人道”指人应遵守的社会规范,儒家学说认为不仅要实现社会内部的协调,而且社会应与自然相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说,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持久,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二者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在建筑中表现为追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美,要求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有机观在建筑设计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顺应自然:即建筑景观的布局与设计应顺应地形、绿化等自然环境,达到人为与自然的协调。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灵隐佛地、岳麓古刹、南岳禅林、江涌金山等都是自然环境与建筑风物和谐的“二重奏”。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这种伟大的总体布局早已达到它的最高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逊的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形成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②师法自然:即模仿自然,巧妙地吸取自然的形式,使建筑与自然达到统一。这一点在园林建筑中尤为突出。以石、木、池象征自然中的山、林、湖、海,把自然引入院内,意味着自然对人造环境的亲昵。③因借自然:把自然的美景通过窗、阁、亭等引入建筑中,即“借景”的手法。利用借景,一个临江的楼阁可以出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正如计成《园冶》所说:通过借景可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3.“尚中”:对称之美

儒家“尚中”思想造就了富有中和情韵的道德美学原则,对传统建筑的创作思想、建筑风格、整体格局等方面有明显影响。传统建筑文化在空间上的主要特征莫过于对“中”的空间意识的崇尚,大到都城规划,小到合院民居,都有强调秩序井然的中轴对称布局,形成了以“中”为特色的传统建筑景观美学性格。

如山东曲阜孔庙,堪称中国古典庙堂的杰出代表,整座曲阜孔庙的平面布局,具有强烈的中轴对称特点,其主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形成递进的重复院落,中轴两侧是左右对称的副题建筑,象征伦理的秩序。又如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正是这条当时为了体现伦理秩序与帝工礼制的中轴线,使北京城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范例之一。这条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以其独有的雄伟气魄穿过了全城,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的。

五、结束语

儒家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滋生出其特有的建筑景观精神,同时还饱含着“中国意境”的儒雅之气,悄然而又深刻的引导着现代建筑景观教育的美学。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战略性意义,要“激活历史,创意未来”,在对待传统文化因素的时候不但要有所作为,而且还要敢于追求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创新。纵观中国古代与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看到,表现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和自然观的建筑,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儒家文化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灿烂音符,它独具神韵,成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育的一种深邃而丰富的“生命”,并最终推动现代建筑景观教育,创作出更多根植于儒家文化的土壤的现代建筑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 西蒙兹、斯塔克著.景观设计学(俞孔坚等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周易坤卦》

4 《论语庸也》

5 计 成著、赵 农注释.园冶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89、98、210、243

6 郑韬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礼/乐布局”.载蔡强编《为中国而设计——第三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 文震亨著,海 军、田 君注释.长物志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8 王海云.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3)

9 石孟良、卫 军、万 敏.中国现代建筑文化的本土语言[J].华中建筑,2003(2)

10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第8篇: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公园;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Garden

Abstract:Origi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modernism garden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Based on the study of conception and revelation of western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me helpful ideas and styles of design were discussed. Aiming at that,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design and develop modern garden in China were putting forward.

Key words:modern garden; urb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现代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即国内“园林”学科)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是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和卡儿弗特・沃克斯(Calvert Vaux)于1858年在美国合作创立的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1】。而美国于1872年3月1日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则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以纽约中央公园和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的现代公园,自十九世纪末发源于美国。美国最早建立了现代城市公园系统,并将所有的城市都有机融于这个系统之中,演变到今天的城市绿地系统 ,成为现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首先对现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分析现代公园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而分析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为更好的总结国内外公园建设中可借鉴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探讨现代公园建设需求做准备。

1 现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回顾

1.1国内外园林发展回顾

大多数学者将埃及作为西方造园的发祥地,而日本学者针之谷中吉则以民族之别和时代之差将欧美造园文化划分为旧约时代、古代、中世纪、伊斯兰、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勒・诺特尔式、英国规则式和风景式、美国、近代和现代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造园【3】。

回顾西方造园历程,与西方文化传播及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整个过程可概述为以人类蛮荒时期原始造园的出现为开端,至主要受宗教文化影响的中世纪西欧园林和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造园分支;到以文艺复兴思想为发起的意大利、法国、英国园林建设的高潮;最后受到各时期新生思想的影响,不断吸纳各民族文化成果,达到融合世界各国先进造园思想的近现代园林设计的巅峰。

我国的风景园林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末期《诗经》所记载的“囿”。其后皇家园林以秦汉上林苑等为开端;寺观园林以魏晋南北朝中岳庙等为始;私人园林以茂陵富商袁广汉在洛阳的私园为初始;经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造园技法、水泉挖掘、湖池开凿、叠石堆山、鸟兽养育、花卉培植等等都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辛亥革命后至今,我国园林发展虽遇挫折但总体发展迅速,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园林发展紧跟世界步伐,积极吸纳引进国外先进思想技术和规划理念,已形成了由城市公园、自然风景区、国家森林保护区等多类型园林为主体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园体系。

1.2现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公园以纽约中央公园和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从其名称和产生时间分析,应是指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的,以现代先进造园思想为建设指导,以为服务国家和广大群众为建设目标的公园。因此,广义的西方现代公园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如纽约中央公园;国家公园(我国的国家森林公园),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以及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等几类。

1.2.1城市公园

现代城市公园的发端可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欧洲,当时英国已经开始把一部分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当昔日的贵族庭院对人们的吸引力日趋减弱,而面向公众开放,作为公共庭园使用的城市公园的雏形日益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但在欧洲,公园的实际建设却仍然不免受到守旧派的阻挠。1 9世纪末,思想更为开放,崇尚自由的美国将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全体社会,使其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园林,开创了现代公园发展的新纪元。继美国建立第一个城市公园后,城市公园运动席卷加拿大。北美、苏联及西欧各国,而亚洲国家则起步较晚,该运动主旨任务也从单纯的美化城市转向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供交流展览等多元复合方向发展。在国外现代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还出现了在保护园林遗产的同时融入现代造园思想(英国),提供“群众休憩和劳作的场所”(苏联)等尝试。

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比西方各国起步晚,但由于可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城市公园建设已成为我国各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大众普遍接受的城市公园定义是:“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我国行业标准CJJ/T91―2002 J 217―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公园:“公园是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1.2.2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创意源自美国,世界上现有100多个国家建有国家公园和准国家公园1200余座。国家公园的主脉是自然保护和公众游乐。目前,国外在管理在国家公园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公园不仅作为自然资源被严格保护,也在自然环境容许的条件下被合理开发。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建设各具本国特色,并已经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如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在规划与管理上始终坚持保护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社区参与,维护原住民利益的理念和模式。

我国的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的定义与国外国家公园的定义十分相似,但又略有不同,简单的说就是我国在公园保护内容上更为细分。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始于1982年批准成立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4】。目前,我国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制度正逐步完善,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已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环境正在受到更合理全面的保护和开发。

1.2.3其他现代公园

根据现代公园产生的时间和设计理念,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等也可以归入现代公园的范畴。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公共空间类型较为单调,主要为城市绿地、道路、居住区绿化组团等,基本从属于城市绿地系统。伴随着我国居住区建设进入发展迅速期,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代主题公园(Theme Park)可定义为:“具有特定的主题,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为目的,且其旅游活动有很强的参与性和知识性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5】。现代主题公园以1955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的出现为标志;在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主题公园是1989年9月在深圳开业的锦绣中华。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主题公园建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近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产业。

2 现代公园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2.1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的特征

纵观西方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现代园林之所以能够形成与传统园林截然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说在绝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洗礼。现代主义对西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在形式上、构图上、还是功能和设计思想上 ,现代主义都使西方园林具有了与传统截然不同的特征。在设计思想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吸收 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思想,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开放式环境。表现在西方现代园林实例中,就是视线安排合理,空间划分明确,使用方便。

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喜好并不相同,因此各国的现代园林设计也体现出独具特色的特征。例如,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就体现出注重场地、空间、时效的设计理念;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注重简约、生态的设计理念;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注重科学、个性的设计理念等特征【6】。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以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elly)为代表,其设计理念:“从基地和功能出发,确定空间的类型,然后用轴线、绿篱、整齐的树到和树阵、方形的水池、树池和平台等古典语言来塑造空间,注重结构的清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虽然一直是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主流,但西方园林也因受到当代艺术及相关设计行业中各种思潮的影响,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思想包括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思想、与环境相融合的思想以及创新的思想。伴随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园林设计理念表现出注重园林的生态保护作用,多种文化思想碰撞融合,凸显本地域、本民族特点,更注重设计的实际服务作用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自我国古典园林时期就早已存在,这一古老设计理念由于恰好与现今新兴的生态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与其他有价值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一起,在我国现代园林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与国外于十九世纪末就轰轰烈烈开展的城市公园运动相比,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园林建设起步较晚,这既是缺憾,却也为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提供了便利。现代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不仅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且总结、吸收、融合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继承发展古典园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园林的要求,发展生态园林”【7】等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目前,我国现代公园设计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这样的现象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积极处理,应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建设更科学合理、更美丽宜人的现代公园而共同努力。

2.2现代公园设计形式

在西方,现代主义园林一直是现代园林形式的主流,代表了现代园林的形式和风格,它讲究的自由的平面与空间布局、简洁明快的风格、丰富的设计手法以及注重功能、真正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始终都是现代园林的精髓。不管现代园林呈现出如何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极简主义、解构主义等各种“主义”的涌现,其实这都与现代主义园林具有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现代主义这一主干上的诸多分支。

从设计实践环节来说,现代主义对西方园林设计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其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形式语言和设计手法。首先,由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首先重视场所的功能性,现代公园的形式首先为满足使用功能服务,在形式上强烈反对模仿传统的样式,把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构图中,形成了现代特有的简洁、自由的园林设计风格。第二,现代公园设计强调与环境相结合,更注重景观的环境美化和生态贡献作用,表现为绿化面积增加,绿化由平面转为立体等等,由此应运而生了一些新颖的园林景观形式,如人工湿地等。第三,现代公园设计手法更为丰富,不仅借鉴传统园林形式和设计手法中的精华,更在不同地区公园设计理念和手法中相互借鉴。

4我国现代公园发展建议

通过回顾现代公园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总结西方现代主义园林特征,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现代公园设计简洁的构图、自由多变的形式、丰富的空间以及注重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等特性正好适应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进一步分析现代公园设计理念,对我国现代公园发展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第一,以人为本,使现代公园为更多的人服务,更好的为人服务。这一理念的实施需要合理寻求公园的开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点,在确保公园为大众服务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公园设计形式与实际功能相结合,在公园设施、景观布置方面进行人性化设计。

第三,公园设计与城市大环境相融合,为城市生态环境优化服务。城市公园设计应与城市绿地规划相结合,服务于整体环境;在具体环境设计中,应适当增加绿化率,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进行生态化设计。

第四,与时俱进,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调整现代公园设计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园体系。

参考文献:

[1] Witold Rybczynski,陈伟新,Michael Gallagher. 纽约中央公园150年演进历程[J]国外城市规划,2004,2:65-70

[2] 尤传楷. 重访现代公园发源地[J]中国园林, 2002,18:73-76

[3] 针之谷中吉[日],邹洪灿[译]. 西方造园变迁史[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1-299

[4] 吴楚材.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5] 余永霞. 中国主题公园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1X:76-77

第9篇:建设美好家园作文范文

关键词: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指人工创造的自然形成于一所学校内部的独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独特风格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笔者认为,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科学规划为前提,认真抓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是办好学校的先决条件之一。布局合理的规划,实用美观的建筑,安静优雅的环境,既可以满足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品德,陶冶情操。学校应周密调查研究,认真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对校园建筑设施、园林绿化,以及各种环境文化宣传设施的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远景规划和构想,按照“依据现状,着眼细处,局部微调,分步实施”的原则,注重远景布局规划,配套设施规范齐全,使校园环境在管理和使用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需要,保持校园环境的优美、安静和和谐。

学校可以为校园的园林绿化建设做出统筹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可以在校园内广种花草树木,使环境清新怡人。师生在这样的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可以提高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美育寓于学校的园林绿化之中。

校园面貌的改善,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设施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强,做到建筑营造整体美,绿化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校园宽敞、整洁、优美,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并融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这些都为育人环境的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作为管理活动藉借的重要手段,它之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度作为一种文化成果将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二是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方式),它之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与制约的双重作用。因此,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优良的校园文化的形式和保持更需要一整套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常规管理措施来予以保证。

学校可以根据《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精神,结合实际,按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先进班级评比标准》、《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在教育管理工作上建立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形成健全的教育管理体系。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督导实施、严格落实。领导、教师、学生干部密切配合,加强常规检查,对每个班级的纪律、安全、学习、卫生,每个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定期公布,做到优劣分明。这样可以激励广大班主任、学生的奋发进取精神,同时也使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有序、规范,对优化育人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校应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和规范教育与督导;制定班级、学生等各方面管理条例,对学生操行评定采用量化评分和班主任评语结合的方法。通过量化管理,形成教师、班级、学生自我教育合自我约束的机制,有效地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行为文化主要指学校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往往以活动形式表现出来。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及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是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行素质教育。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各部门及学生会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富有特色的活动,寓教育求知、娱乐于其中,融会贯通且相互促进,这样可以对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为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活跃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开展各项活动,以“常规教育(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为主线,专项教育为辅线,主题教育为载体”为具体实施思路。定期举办“校园读书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成人节”等活动。结合重大的事件、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团队会、段会、班会、课堂、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通过开展目标学习活动,让每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制定学期、学年,甚至高考学习目标,以加强学习的导向性、自觉性,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学业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可以开展其他形式各异,内容健康的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如知识竞赛、游园活动、各种兴趣小组等。这些都从各个渠道引导学生在健康活泼的活动中增加知识、增长才干,提升思想境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学生发展的外力,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