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教学实习目的精选(九篇)

教学实习目的

第1篇: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护生;实习;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19-01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生成为专业护士的必经桥梁,也是护理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实践。高质量的临床带教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角度的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建立,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 目标教学意义

(1)每一学生都有自身特点,针对学生特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教育。(2)护理临床实习实施目标教学,改变了以往经验型的带教方式,使临床带教工作目标化、规范化,促使护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给临床带教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带教也出现了相应的带教模式-目标带教。使学生明确了实习目的,能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在实习中善于吸收新的医学概念。

2 制定临床带教目标

2.1 专业态度目标培养:(1)临床实习不但是护生学习护理技能的时期,更是强化职业道德适应护士的角色,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为上对护生临床实习加以引导和规范。因此应全面了解其思想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教会她们如何与病人沟通,一切为病人着想,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通过对实习定期进行评估,搜集护生反馈的信息,加以讨论、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使其由学生转换为护士角色,并被病人所接受,顺利完成整个带教目标。(2)我们教育的对象大多是18-20岁的护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她们活泼,但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有的护生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也很熟练,但她们觉得基础护理又脏又累,所以只重视治疗性护理,而忽视生活护理。但现在社会以人为本,病人需要提高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些,我科室实施如下教育计划:护生跟班轮转,还增设了早晚班,护生跟着护士进行全科病人的生活护理,增进与病人的沟通,增强对工作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护生一起参加重病人的护理,强化护生病人护理态度的转变。带教老师还经常启发学生就,让学生充分表达对护理工作质量的看法。

2.2 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培养:

2.2.1 严格要求:带教老师首先端正带教态度,树立良好形象。以身作则,在实践操作中执行“一带二看三指导”的原则。操作前应按规范动作示范操作,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对护生疑问不厌其烦的解释,更要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2.2 树立信心:每一批护生来实习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她们既好奇又有些恐惧。面对这些,护生们不知所措,这时老师应善于观察她们的思想动态,给予鼓励和关心。平时操作时,讲解一些应急处理知识,使护生有一个充足的接受时间,由被动转换为主动角色。同时,应增加学生挫折的承受力,让她们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2.2.3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界的宗旨,在护生进行每项操作前,均应讲解各种医疗差错事故的事例,进行反面强化教育。让她们认识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升对三查七对制度认识,从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2.4 善于观察病情变化:新的护理体系,需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完成带教目标所需,全面提高护生的实习水平。如在外科,术前术后重点在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早期处理。特别是术后病人,除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还要注意引流管是否固定、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及伤口敷料等,护生在观察病情时往往只注意补液是否还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往往忽视引流管和伤口情况,缺乏对病情观察的整体观念。这时带教老师应带领护生一起参加术后病人交接及管道护理等等,以加强病情观察的整体观念。

2.2.5 心理素质培养:一名合格护士应有健康心理,而临床带教老师亦应从这方面培养护生开朗友善、有较强的自控力等素质。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言行、仪表,对学生行为举止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3 体会

第2篇: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车工实习;应用

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职业技术学校的日常课程皆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为主,实习更是专业实践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以车工专业为例,车工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操作性,如何在实习阶段让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成为职业技术学校中必须攻克的课题。相对目前众多教学方法而言,项目教学法在实习中的良好应用,可以有效地使学生车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车工实习教学的现状

车工实习是培养车工实际操作能力、操作技巧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和车工专业的特性,车工实习教学必须具有职业技术性。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技能操作。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整体定位不明确,往往照搬普通学校的教育方法,以理论传授为主,忽视技能培养和实际操作训练,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技能技巧不熟练,往往需要企业的二次培养才能政策上岗,无法真正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应有的功能。由于职业技术教育没有遵循其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不爱学,学不精,造成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整体学习兴趣较低、理论知识薄弱、职业技能较差、综合素质偏低的状况。同时,受扩招及社会对技工需求增大的影响,职业技术学校招收的学生日益增多,但相应的教学设备,尤其是实训设备没有增加,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是造成车工实习教学名不副实的客观原因。

二、认识“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即将所学课程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项目,由导师筛选和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全面参与项目立项、计划分割、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总结的全过程,对整个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把握整个项目的进程,通过每个环节任务的完成真正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通过模仿企业项目,使学生可以实际参与实训中,强化项目操作能力,较为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实现“实习培训即岗位培训,一毕业就上岗”的教学目的。

三、项目教学法在车工实习中的具体应用

车工实习中的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具体应用方式如下。1.实习项目确定。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于项目制定得是否合理。一个优秀的实习项目,应该包括课堂所学的大多数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进实习项目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在项目制定的过程中,如果学校能与企业进行合作,联合推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而言更有操作意义。2.制定实习项目计划。确定实习项目后,教师根据项目的特性要求学生独立或者分小组完成。学生在详细了解实习项目后,通过交流讨论,制定出细致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个人在该项目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尽量形成明晰的执行步骤。实习项目计划的制定是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学生之间、各小组之间可进行充分交流,创意互补,以此完善各自的计划书,方便后期的操作实施。3.实习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之前,教师应再次与学生确认该项目的实施目标,确保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实习项目实施阶段是学生将理论化为实践、学以致用的最重要阶段,因此项目实施的主体仍应是学生。在该阶段,学生将不再纸上谈兵,而是面临真正的项目。学生在项目操作中遇到在众多课本中遇不到的问题,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并巩固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将其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技术示范,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的指导应以启发性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演练的过程中能自主学到并深化所学知识。应注意的是,针对不同小组的实施进度,教师要做有针对性的指导,避免“一刀切”。4.实习项目总结。每个实习项目完成后,学生和教师都必须进行总结。通过总结,教师能发现该项目制定中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为下次项目的制定收集可用信息。学生通过总结,可以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存在的不足,以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学习和训练。如此,项目教学法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对车工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应与企业保持良好互动合作,合理安排实习项目,在保证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将操作实践适当融入。在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师因材施教,因项目进行针对性地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动手操练、独立思考,以此有效地提高学生车工的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文伟.车工实习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

[2]罗蓓.浅析职业学校车工实习教学方法[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

第3篇: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一、目标教学法的内涵

这里所说的目标教学是指中职钳工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等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立一个个项目与目标对学生进行钳工实习指导的一种教学法。它具有项目具体、目标明确、步骤合理、内容明了、评价及时、效果显著等特点。它旨在通过项目目标教学实现钳工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目标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目标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方式、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法发生了转变。着重表现在三个转变:即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教材为中心向以具体的实习项目为中心转变;由教室为中心向以教学与实习为一体的实习工场转变。

传统的钳工实习教学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从讲解到练习都是一个人全包,且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目标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目标达成为目的,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法为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搜索与处理信息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钳工实习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目标教学法是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寻求学用的最佳效果,它要追求的目标是学生能力的形成。除了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外更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种专业技能,而且掌握学习方法,能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三、目标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的运用

(一)目标的确定

目标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的运用应先确定目标。而目标确定的依据是:专业培养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要求等。目标确定的步骤是: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期中目标、期末目标、项目目标等。目标确定的载体是钳工实习的项目。可以说一个个具体项目目标的达成是实现总目标的基础。

因此,项目及其目标的确定是关键。而项目及其目标的确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既要紧密结合书本知识,又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发挥创造力。

项目及其目标定的确定既可由教师确定,也可由师生共同商量确定。但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且要让每个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确定的项目及其目标能涵盖学期或学年所学知识的各个点。如对钳工“挫”“据”等实习内容项目及其目标的确定等。

(二)目标教学的实施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即对实习班级进行分组、重组。小组的分组按学生个性、品德、特长、成绩、实习优劣搭配。每小组以4-6名学生为宜,推荐或指定组长一名。组长的职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以及负责本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2.实施项目,达成目标

如前所述,钳工实习教学目标的载体是实习项目,当小组按教师的计划分配到项目后,应发挥集体的智慧,如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制定实习方案,并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与教师指导下确定最佳实习方案,然后据此开展实习。如钳工“挫”的初次实习,应从实习的姿势、用力方向、角度、轻重,如何使挫的平面又快又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实习成为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我们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注重项目完成过成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合作情况,动手、动脑情况,创造性思维培养情况等;当然也要看目标达成情况。

3.项目目标达成的评价

评价是目标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当学生实习的项目完成后,教师须要求学生写好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项目名称、实习项目目标、实习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实习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实习项目完成情况,注意事项,今后的打算等。并把实习报告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先由组自评,然后各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评。

教师要组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反思自己实习的成败得失,理论知识与实习操作的不足,为下一次学习和实习奠定基础,并认真做好每一次实习,积累经验。

四、目标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4篇: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果树栽培学课程体系在新疆农业大学包括理论讲授、课程实验、田园技能操作(果树部分)、果树实习4个部分。其中果树生产实习占据时间最长达到6个月以上,如何积极利用这半年多的时间增加学生接触实践、了解实践的机会,及时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通过2011—2012年在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林果专业学生生产实习中引入项目激励机制,以学院三坪实习基地和阿克苏果树基地为依托,改变以往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设立轮廓清晰、明确的实习任务,根据阿克苏果树基地果树的种类将实习学生设置为苹果组、葡萄组、梨组、红枣组和核桃组,由学生来负责经营和管理果园,学生自己设定果树栽培管理的各项农艺措施如施肥、疏花疏果、授粉受精、果树修剪等,最后根据果园管理的情况和果实品质来进行评价,从而达到“一个项目,一块基地,一个班级,一年管理,一份收获”。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果园生产、管理及经营的技能,同时通过1年的管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项目引导学生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参加项目后,选举出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和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制定要求学生根据各种果树物候期不同确定到每一周的工作。如葡萄组在4月的主要工作包括出土工作、绑蔓工作、伤流伤口处理工作、春灌工作、施基肥工作、抹芽工作、喷施石硫合剂工作、除草工作、定梢工作等,每一项工作如何开展都要详细地列出,包括开展项目需要开销的所有费用预算,包括肥料费、药剂费和工具费等,实施方案制定后要由实习指导教师审核签字,才允许进入实施阶段。

3定期开展交流和指导工作

在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以后实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项目的开展进行督导、检查工作,对于一些课堂讲授过理论但是没有进行实践的具体工作,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尝试,而对于另外一些技术性较强又没有接触的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可采用示范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每周召开1次各个小组的工作小结汇报会,查出问题,并且针对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罗列出解决方案,此外还要由项目负责人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由指导教师判定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4项目结题的验收与评价

经过半年多项目的实施开展各个项目组的学生对结果充满了期盼,采取项目负责人汇报答辩的方式,每个项目组形成1份结题报告,由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组成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人的汇报、果园的绩效、回答问题时的专业素养等几个方面来评价各个项目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5项目教学法在果树专业毕业实习中应用的效果

5.1有利于青年专业课教师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是考察的却是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该方法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指导生产的能力,因此对于培养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意义更大。在项目的实施中教师要对每种果树的生物学特性非常清楚,这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将资料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来指导学生。这一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的再融合,有利于青年专业教师的迅速成长。

5.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往评价学生主要根据学生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来进行,真正通过项目教学法后发现在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并不一定是课堂成绩高的学生,是否具有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往往比成绩更重要。此外,一个团队的凝聚力以及项目负责人如何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作用在项目的实施开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增强了学生们利用专业知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了团队之间一定要相互交流,通力协作才能共同进步。

5.3为传统实践教学改革拓展了思路

第5篇: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大部分项目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经过两年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所有项目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通过与学生、任课教师交流发现,对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效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教师层面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不充分,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学理念、指导能力也直接影响小组合作教学效果。

2.学生层面

中职生大部分人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欠妥、求知欲不浓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专业成绩好的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弱势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对专业学习逐渐丧失信心,这就造成严重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3.学习环境

任务导入、场地布置、设备摆放没有仿真工作场景,没有新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采用单一教学策略,将导致学生学习乏味。

由此带来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指导教师策划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何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影响要素简析

1.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

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借鉴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学原理,立足于职业教学课堂教学层面,用工艺性思维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细节,以求强化学生专业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是指指导教师进行策划、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因素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涉及: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条件。如教师能力、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环境等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方式。包括分组的时机、分组方法、成员构成、任务设定等。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评价。即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运用(测量方法、观测点)、评价结果判断等(测量方法、观测点)。

三、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思考

1.课前思考适用性

(1)教师能力要求。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汽车维修能力,能讲解、演示。

(2)学生学习基础。课前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判断学生以现有知识能力能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学习环境。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学生合作学习学习,对设备、场景布置要求较高。

2.课中关注操作细节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实施,而分组时机、成员构成、任务设定等则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1)选择合适的分组合作学习时机。教师要紧扣项目(工作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抑或预设需探讨的问题,抑或及时捕捉动态课堂教学资源作为讨论点。

(2)合理的小组成员构成。

(3)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运用(测量方法、观测点)、评价结果判断。

四、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课程学习为例,在进行该课程教学设计时,我们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教学方法方式对教学内容的适用程度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展开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例如:项目一《汽车专用万用表的使用》,该项目教学主要以演示教学法为主,其学习内容均直观、可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一目了然,没有过多的疑问需要学生讨论,辅以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指导提示,很快实现学习目标。所以该项目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2.分组时机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

基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时机。

(1)一分到底,即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中途分组,即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必需的内容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3.小组成员结构科学合理

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合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4-6人。主要考虑到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后期动手操作,同时易造成讨论范围过大浪费讨论时间。小组成员构成主要参照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理论基础几个方面,将优中差各层次学生编入各组,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到最终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多元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

评价指标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把评价指标确定为工具、仪器选用、燃油压力测试、电路分析、诊断思路等八项。评价指标的确定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加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评价体现多元评价。根据评价指标选择观察点,有了合适的观察点,学生才能有效判断自己的学习成效,知道自己通过学习的得与失。

第6篇: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一定是基于“有理数的运算”及“整式的加减”,即初一的学生在学习了这两章内容之后才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中,首先要介绍其概念,接着要学习等式的性质(或方程变形的性质)。

等式(或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或方程的解)不变。

等式(或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或方程的解)不变。

在具体到求方程的解时,不论是否明确给出解法的名称,都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即系数化为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去分母。因此在传统的教材中一元一次方程的编排结构如图1所示。

在学习解方程的过程中,先学习最简单的,即系数化为1,然后由易到难。而学生在解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则反其道而行之,先去分母,再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将系数化为1。这种转化的过程,体现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策略。这样的学习程序及对应的解题顺序是经典的、传统的、良构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但是这种严谨的结构制约了项目化学习的实现。能不能有所改变呢?

打破上述研究的结构,基于乘法的意义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是与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实验。五年级学生具备的与“一元一次方程”对应的基础是:乘法、除法、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简单的字母表示数,分式的简单运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基于这样的基础,在解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如何分析转化,理解每一步的合理性呢?下面以具体事例解释。

如图2 ,这是一个源自初中教材中的题目。图中的解法是五年级的同学给出的。在解这个题目时,该同学已经练习解过多道题目,所以解此题时已经比较顺利。从图中可以看得出,步骤间距比较小,所以比较长,这是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决定的。

该方程两边的分母不一致,所以首先要通分,这是五年级学生会做的。第二步,去分母,但该生还没有学过去分母,因此她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分式先转化为除法,再依据她学习过的等式的性质,两边同乘以一个数,最终达成去分母的目标。第三步,移项,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而且比较熟练,因此,此处她省略掉一步,即14x-10+10=3+10,而直接得到14x=3+10。第四步,合并,本题中只涉及到数的合并,所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第五步,系数化为1,这是小学学习过的。

对于合并,还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图3中的6x+10.5x,图4中的16x-30x,要回到乘法的意义,然后利用加法对乘法的分配律求解。根据乘法的意义,“6x”即6个x,其他同理。因此“6个x”加“10.5个x”就是(6+10.5)个x,于是就有了6x+10.5x=(6+10.5)x,事实上就是加法对乘法的分配律的逆用,并且是在代数式中的应用,从具体数字运算的分配律到式的运算的分配律,并且是逆用,这都是基于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这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突破。

至于16x-30x=(16-30)x,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负数的初步知识,稍加引导即可求解。

在该同学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而是直接进入复杂问题。在转化策略的指导下,依据她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求解。

在前期学习过程中,还遇到过非常有趣的方程,但是都能用她所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并最终解决。这样做最大的益处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该实验打破了图1的教学结构,但是看得出在求解过程中,该生的心理过程与结构是高度一致的。这说明,传统教材中的编排结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是经典的。但是这种经典的结构是否要用与之对应的经典的过程转移给学生呢?该实验表明,换一种方式也可以达成同样的目标。

项目学习实验教材的编写依据首先是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要求是: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3.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4.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对课标这样的要求,如何通过项目化学习实现呢?可以通过如下三步实现。

第一,将实际问题(即项目中的驱动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体会方程中蕴含的模型思想,并解释解方程的必要性。

第二,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从而达到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完成关于实际问题的项目。

第三,提炼该项目中的数学元素,包括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明确其定义,并归纳、概括求解策略和求解步骤,梳理求解依据,并进行适量训练,以巩固基本知识,熟练基本技能。

于是项目化学习中“一元一次方程”的编排结构应该如图5所示。

图5与图1相比,有如下特点。

第一,学生探究的空间较大,没有固定的规则与程式,学生的活动是基于基本知识进行分析转化,因此有利于学生进行相对完整的活动。对教材编写的要求设计好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第二,整体输入和输出,以解决问题为主,注重策略的指导,但是不削弱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三,具有“双项目化”的功能,学生完成了一个实际问题的项目,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抽象概括,梳理数学知识,并巩固应用,又是一个纯数学的项目实施过程。但这个纯数学的项目不是抽象的,有实际问题的项目奠基,学生在此处学习时,对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更深刻,因此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第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个实验似乎有些单薄,证据不足,但是这个案例也说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囿于传统的经典的知识结构,是难以做出真正的项目的,所以编写项目学习实验教材关键是要“破”,破其外壳,存其内涵,以项目承载,以科学思想主宰。

基于意义的学习,是指基于概念的基本意义进行学习。从上述案例的分析可见,树立基于意义的学习的理念才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实现项目学习。

基于意义的学习与基于规则的学习有什么异同呢?

传统结构对应的学习顺序,是先学规则,如等式的性质等,再应用规则解决问题,这是基于规则的学习。基于意义的学习,则跳过规则,直接根据概念的意义进行分析。

概念是基本的思维单位,是思维的起点,规则是由概念推演得出的。基于规则学习的优势是简洁,不足是其学习过程是“执行”命令。基于意义学习的优势是创新,不足是费时较多,但这样的学习正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特别是十大核心素养中指出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基于意义的学习过程,由于没有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要求,因此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能更多地“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

如何实现基于意义的学习呢?

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成长,而不是收集装载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是载体,但不是最后的目标。

其次,要通过实验,寻求基于意义的数学教材“新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否定自我。

再次,寻找到适合项目学习的结构之后,要设计“任务群”,将“新结构”付诸现实,而且是面对学生群体学习的现实。

第7篇: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在外校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方法 对24名外校实习生实行分阶段目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设立导师负责制,设立分阶段教学目标,每 阶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 24名外校实习生考核全部达标,患者对外校实习生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操作考核平均92.56±2.81分,外校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度达98.5%以上,护士长关心带教工作全院排名第二,教学物品齐全全院排名第二,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全院排名第四,护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明显提高。结论 对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外校实习生实行分阶段目标教学管理,能提高其专科素质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 目标教学 外校实习生 带教

护理临床教育作为学生理论与实际转换的一个转折点和联结点[1-2],是护生将基本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我区自2005年开始,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实习护生,实施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接受外校护生24名,均为女性,实习时间48周,年龄21~23岁,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实习一个轮回为九周,实施病区护士长总负责,分辅助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三阶段进行。

1.2 方法

1.2.1能力评估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设立导师负责制,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和基础操作能力评估。目前我院的护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教学水平的院校,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给带教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一次能力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内科护理学,肾专科相关理论,免疫抑制剂应用原理,肾组织活检术前、术后患者的护理等进行综合评估。

1.2.2 设立分阶段教学目标 导师根据护生的理论水平和专科操作能力评估情况,设立理论与技能分阶段教学目标与总目标,制定周目标具体实施方法与实习周程表。

1.2.2.1第一、二周:辅助阶段 制定辅助阶段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操作示范、临床小课等教学活动,使护生能熟悉、掌握该阶段目标。在此阶段鼓励护生多深入病房,多接触患者,重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克服重治疗、轻基础护理的观念和现象,利用她们较扎实的理论收集本学科护理的新知识、新技能,更好地为护理工作服务。临床带教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有严谨的科学学风,严格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引导护生尽快进入护士角色。

1.2.2.2第三、四、五周:执行阶段 制定执行阶段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查房、操作示范、临床小课教学活动,使护生能熟悉、掌握该阶段目标。此阶段加强护生岗位责任感培养,增强护生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教会学生科学、合理、有计划、正确地执行医嘱,懂得分辨工作中的轻、重、缓、急,懂得在抢救危重病患时的积极配合及应急处理,让她们知道每一项护理工作都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目的,并懂得如何有计划有条理地安排繁忙而琐碎的护理工作;指导护生从细微之处着手,一招一式练操作、一点一滴抓养成,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把好带教质量关。

1.2.2.3第六、七、八、九周:责任阶段 制定责任阶段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查房、操作示范、临床小课教学活动,使护生能熟悉、掌握该阶段目标。此阶段重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按整体护理要求学生,从学生负责护理的患者中抽考一例患者,以提高学生运用护理程序护理患者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水平逐步示范和学生练习,学生在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熟练操作步骤。

1.2.3带教老师的选定 根据不同层次护生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 。带教教师扮演着既是护士又是教师的双重角色。护士不但肩负着导师的专职,同时有着自身的职责,所以,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带教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引导护生从思想上重视热爱护理专业,珍惜患者的身体及生命,让她们知道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目的。同时指导护生对每一项护理内容都能做到及时、准确,不仅可以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又把自己所学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1.2.4阶段考核、评估、小结与反馈 护生每完成一个实习阶段,由导师负责对护生操作进行考核与评估,阶段小结与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指导护生在下一阶段进行改进。

2 结果

24名外校实习生考核全部达标,患者对外校实习生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操作考核平均92.56±2.81分,外校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度达98.5%以上,护士长关心带教工作全院排名第二,教学物品齐全全院排名第二,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全院排名第四,护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明显提高。

3 讨论

3.1目标管理就是在组织内管理人员与下属在具体和特定的目标上达成协议并写成书面文件,定期以共同指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到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3]。我区针对实习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教学水平的院校,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分阶段目标进行管理,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带教,确保学习质量,为临床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人才。

3.2 实习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给带教带来一定的难度。带教老师要多关心实习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动态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收集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带教计划,保证带教计划的落实,不断提高带教质量。

4 小结

临床带教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4]。我区的临床带教方法受到实习护生的喜爱和好评,患者对外校实习生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操作考核平均92.56±2.81分,外校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度达98.5%以上,护士长关心带教工作全院排名第二,教学物品齐全全院排名第二,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全院排名第四。对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外校实习生实行分阶段目标教学管理,能提高其专科素质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参 考 文 献

[1]mcglothin w.j.patterns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education.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1960.

[2]howkins e.j.ewens a. how students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adies,1999,35(1):41-49.

第8篇: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 高职英语;职业核心能力;项目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54-02

1 职业核心能力及项目学习基本内涵

1.1 德国学者梅腾斯于1972年首先提出“核心能力”这一概念,认为“核心能力与职业流动性和职业适应性紧密相联,是劳动者‘进入日益复杂的和不可预测的世界工具’”。概念提出之后,在欧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国通过报告、法令等对“核心能力”做出了规定。

对于非英语类高职学生而言,其能力构成的主体是专业能力,英语能力是为其专业能力的服务的。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仅仅学习基础英语,满足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是不够的,也偏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当前,已有研究偏向于从英语的某项技能教学,如口语、写作等,探讨核心能力的培养,而且都指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而项目教学被认为是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方法,这一点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别突出。

1.2 项目学习基本内涵 项目学习就是对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掌握。

项目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就像成人工作一样。他们常会遇到社区或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使用科技手段研究、分析、协作和通信。他们会在社区与专家或社区成员一起工作。学生接触各个学科领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

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学是被决定的。现在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理念,教师已从传统课堂的绝对主体地位转为走下讲台,以一种平等的协商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和共同活动,在学习基础英语的过程中,以项目教学策略为手段,引入职业英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2 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项目教学法设计单元,要求教师在设计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分化成若干分目标,把学习内容细化成学生容易掌握的小项目,从而通过这些小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本文以公共英语课程为案例进行项目教学。

2.1 计划准备阶段—产品导入主题 在项目化课程实施前,首先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如实训设施、实训耗材、训工具、量具、各类工具书等硬件资源配置。该阶段要求教师拥有很强的项目整合能力。在项目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项目把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炼出来。项目的选取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项目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当他们觉得这个知识很有用的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导入显得尤其重要,他对于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导入,有利于课堂的有效组织和教学。导入的方式可以通过提问、故事、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来实现。

为了引入“Marketing Mix”-营销这个概念,可以通过实例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师在课堂上手持一罐王老吉凉茶向学生提问如表1所示。

2.2 组织实施阶段

2.2.1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在组织实施阶段,教师通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进行铺垫,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当中所出现的生词,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对于课堂提问发现问题,教师讲解。将课文当中出现的关键词和关键句进行讲解。

例如:Structure Analysis: “that many marketers…the industry” is an attributive clause, modifying the antecedent “definition”.

e.g. The shirt that Peter bought yesterday afternoon is very expensive. 皮特昨天买的那件衬衫很贵。

通过阅读文章内容,逐步使学生归纳出完整的“4 P”概念—“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2.2.2 项目实施——核心环节(将所学4p概念引入产品当中) 项目确定后,进行项目实施动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教学的意义、项目应完成的任务、项目活动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应先期完成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当项目提出的时候就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教学中来。

以“4 p”为例:教师做好活动组织:①科学划分活动小组。②确定组长公布成员名单。③制订活动机制:集体讨论轮流发言。④明确成绩考核办法如表2所示。

2.3 检查评价阶段 当一个项目完成后,小组成员进行项目总结和交流,找出在共同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成员配合是否良好,各成员是否及时完成各自的任务,完成率是否理想,项目产品是否达到理想效果,对于该项目还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等。项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估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中得到提高。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后,让学生展示各组的成果。项目呈现的形式可以是图片、报告或PPT展示等。

2.4 成绩处理阶段 重视调查测评环节,有利于对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的更进一步完善、充实和提高。通过实施项目活动教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4.1 小组活动成绩评价 项目教学中,学习的成果是多元化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因此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不能简单地以对错而论。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应该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小组成员的活动成绩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对学生参与度,贡献率,努力程度,进步及演讲几个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如表3所示。

2.4.2 学期活动评价 每个单元结束以后,对每个单元这个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学期结束以后,对每个单元进行相加然后除以单元数,得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项目教学的组织,提高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表4所示。

3 总结

项目教学和高职英语相结合,不是简单的采用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目前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且感觉学习公共英语用处不大等问题,公共英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面必须改革。教育内容应当突出高职英语的特点,但是又不能取代专业英语,应该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建构一座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感觉学有所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项目教学法,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围绕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学生自我管理,教师监督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eckett Gubahar H. Teacher and student evaluations of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J]. TESL Canada Journal, 2002,19(2).

[2]Beckett G. H, Miller P.C.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M]. Greenwich, Connecticu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6.

[3]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第9篇:教学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

1.研究概述

1.1研究背景

自从进入21世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首次被提到课程目标的重要高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了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理念。它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等各个层面,都给予学校和老师一种全新的感受与定位。

1.2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研究性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inquiry learning)来源于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新教育”来,美国中小学始终比较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在我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研究始于上海市。1997年上海率先在活动课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的建设的探索研究,组织了专门的课题组,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型课程的探索范例。作为一种学习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其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开展和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就更需加大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以此促进我国教学的健康发展。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及其历史演变

2.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按照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即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一般认为情感分为低级和高级两大类。低级情感即人的情绪,与机体的生物性相联系,具有一定情境性、即时性、冲动性和外显性。高级情感是与社会相联系的,又可称为社会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与情绪相比,高级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

2.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历史演变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反对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中心论”,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并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三大观点。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并突出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的情感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 “快乐”学习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首次被提到课程目标的重要高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了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理念。

3.研究性学习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21世纪以来,为适应国际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战略构想。研究性教学进入我国教育领域以来,己经逐渐受到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3.1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教学是一个教学观,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自然、社会等客观世界,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在帮助学生进行接受式间接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式的直接探索。

3.2有助于传统教学的变革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较,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再一味地主导课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迅速适应激烈的竞争。

4.研究性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新课标中被重视。作为“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知识和能力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和主观判定与取舍,具有行为意志的倾向性,相对隐秘性。往往不能就使用一种模式或手段进行测量,属于世界观、价值观的范畴。因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去实现。

4.1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育,不能只靠说教的方式,它比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更需要示范作用和榜样的带动。在学校里,学生把教师看作是天然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因此,要想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研究性学习中得以实现,首先应该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4.2教师应积极参加教育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培训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的关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的教育研究、教师培训机构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促使教师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3建立多种评价体系,巩固教育教学效果

在研究性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它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成熟、固定的考核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操作,因此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被当作软目标、软任务,甚至被认为可有可无,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笔者认为,要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研究性学习中顺利的实现的,使教育目标不流于形式,真正达成实效,应建立必要的评价体系。

研究性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两个新兴概念的结合,实施一开始可能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实现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郭贵春2006年1月4日《全面贯彻“五个转向”的新思路一努力实现“十一五”发展的新突破》的讲话.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2]张春铭,汪瑞林. 《把轻松和愉快还给学生》.中国教育报,2006-5-19第一版.

[3]罗正祥.对推进研究性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14):44一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