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农技推广培训精选(九篇)

农技推广培训

第1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为了学习借鉴美国农技推广的经验,提高我国农技干部业务水平,经农业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四川、江西、福建、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山东、江苏、新疆、上海等11个省、市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共20人组成赴美农技培训考察团,于1996年10月8日至29日在美进行培训考察。这次培训考察,内容广泛,涉及到美国农业的宏观管理、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方法、农技项目管理、设施农业、通讯技术和农业政策等。大家反映,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培训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考察情况

我团到达美国后的培训工作是由美国洛杉矶国际咨询公司负责接待和安排的。在美期间的培训考察活动主要是在加利福尼亚及哥伦比亚特区进行的。培训考察的方式以专题讲座、结合现场考察,采取听、看、议相结合。培训考察经过是:先后在加州理工大学农学院、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思分校、南加州大学、加州农业局听取了有关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实地参观考察了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农技现场、加州的农场、加州大学农业试验中心,最后在华盛顿拜会了美国农业部推广局的有关专家。

培训考察期间,大家听取了中美人才交流协会会长,美国克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北京、复旦、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联合国专家、中国税务改革项目顾问顾衍时“美国农业宏观管理体制”、美国蒙特利公园市商会执行董事克特·塔尼斯“加州农业经济与技术转移”、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贝克博土“关于农技科研新项目的介绍”、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美中导报》副主编邱征成“美国农产品流通与组织”、洛杉矶国际咨询副总裁“美国州农技部门的作用”、加州州立大学教授洪有才“旱作农业的灌溉技术”、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原自然科学和农学院院长凡帝岗教授“美国及加州农技推广体系”、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植保专家尼克·吐斯卡诺介绍的“植保技术”、加州南部地区农业和自然资源技术推广主任史密斯博士“农技推广体系介绍”、加州发西洛县农场主奥文·彼特“关于农场经营情况介绍”、加州大学科尼农业中心管理人员“关于农业科研情况介绍”、加州农业局副局长A·亚特“关于加州农业介绍”、加州农业局经济学博士瓦什卡·斯文卡“加州农业和轮换型灌溉技术”、加州农业局研究人员凯斯·卡蒂“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加州大学戴维思分校国际农业合作部主任“美国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美国农业部国际项目专家马克尔、马盖先“美国研究、教育和推广合作社”。

应美方要求,我团向美方介绍了我国农技推广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农技推广工作的改革情况,得到美方的好评。

二、美国农技推广的特点

大家在培训和考察中认识到美国之所以会成为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是与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分不开的,美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为全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目前美国以2%的农业人口生产出的农产品,除满足全国2.6亿人的生活外,还大量出口,究其原因,这是与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技推广工作分不开的。其特点十分明显:

1、政府重视农技推广工作

美国自1914年建立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体系以来,各届政府都高度重视。

一是美国国会专门设立了农业推广组织和政策委员会,其宗旨是领导和组织全国性的项目和进行政策决策,它是依照国会批准建立的专门机构,具有立法并代表各州和地区进行农业重大决策的职能。负责全美各州农业研究、教育、推广服务合作社与公立大学和学院相关事物的计划制订,并与农业部推广局制定战略计划、确定项目和预算重点;还负责发展和维持与其它联邦机构全国性组织和协会的关系。

二是在美国农业部,专门设置推广局,负责全美推广战略和项目计划的制定,美国国会的农业推广组织和政策委员会确定项目重点和预算重点。

由于国会和农业部均设有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使推广工作在组织上、政策上得到了保证,从而推动了全美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比较充足

据我们了解,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县政府。国会批准联邦所需的专项技术推广经费,州负责州的预算,县负责县的预算。国会批准联邦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预算约占全美总预算的1%。每年全美联邦、州和县三级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费达20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占30%,州政府占50%,县政府占20%。1996年联邦预算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高达8.81亿美元。由于各级政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比较充足,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专心地从事技术推广,不需花费精力去从事经营销售。这是推动美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3、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发展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行合伙制。推广合作社(CES)是1914年国会颁布的《史密斯-里夫合作推广法》,其基本内容是由联邦政府与土地赠与学院、大学和地方政府成立合作性的教育实体。向那些对农业和相关科目有兴趣的美国人提供非正式的教育。赠地学院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得到联邦政府农业部的支持。

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美国国会为加强农业部,于1994年又通过了农业部重组法。该法将各州研究服务的农业合作社(其前身是农业部实验站办公室)和推广服务部,作为推广合作社中代表联邦的合伙人,一起合并成立了全美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服务合作社,即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局)。该局通过与全美50个州,以及波多里格、关岛和处女岛等美属领地的农业技术实验站合作工作。通过与土地赠与法成立的大学、学院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美的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体系,实施农业的研究、教育和推广。现在,全美形成了联邦、州立、私立三大系统的农技推广体系。联邦农业部有推广局、州农业局设有推广办公室,州立、私立大学有农业技术试验站,地区设有农技推广办公室,县有推广站,(县站有5?人)。已形成了三条线、三个层次的农技推广体系。

4、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在改进

(1)直线式推广法

长期以来,美国农业技术推广形成了适应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推广方法。这套方法被美国人称之为直线式推广法。即由农场主向推广顾问提出生产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广顾问对农场主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如自己能解决,就直接向农场主解答,先告诉他怎么办,如自己不能解决,就向推广专家反映。推广专家对推广顾问提出的问题分析后,如能解决,就向推广顾问解答,不能解决,就向研究人员提出。研究人员再分析,能解决的,就向推广专家解答,不能解答的,就进行研究,研究出办法后,再告诉推广专家,逐级反馈给农场主。直线式推广法的模式为:

农场主──推广顾问──推广专家──研究人员

上述办法是美国过去长期采用的推广方法。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套办法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2)交叉式推广法:

现在,美国形成了一套新的推广方法,即由商品研究委员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向农场主提出自己需要的产品名称、数量、质量、价格,并预付一部分贷款,农场主根据商品委员会的要求,分别向推广顾问、推广专家对植保、运输、加工提出技术要求。然后被要求的对象再分别根据农场主的要求进行推广、研究、服务。这套方法被称之为交叉法,其模式为:

农场主

推广顾问植保环保人员

推广专家运输加工人员

研究人员消费者、市场

商品研究委员会

交叉法的核心问题是三个,一是合伙制,二是工作小组制,三是利益均沾制。

5、农技教学、研究和推广相结合

美国农技推广三结合中的教学体系是根据美国国会1862年6月2日的《莫瑞尔法》即《土地赠与法》的规定,由联邦政府为各个州划出一部分公有土地,建立农业和技术学院,各州也可以将土地出售的所得经费支持建立农业和技术学院,为农业培养专门人才。1887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海奇法案》,在全美各地建立了一些农业试验站,他们与农业学院平行,同农业部的实验站办公室相互联系,同各州农业学院发生关系,开展农业试验和研究工作,加上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史密斯-里夫法案》,一起为美国农技教学、科研和推广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基础。为了抓好三结合,各赠地大学还采取了不少办法。一是根据来自于生产实践的问题,确定科研项目,成果一经确认,即向社会公开,不搞技术垄断;二是教师在科研、教学、推广上各有侧重。搞教学、科研的是推广人员的后盾,解决推广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设立的推广教授、推广顾问负责搞推广,互不扯皮;三是对推广人员定期回校进修,更新知识,并鼓励他们取得更高的学位;四是召开教学、研究、推广人员研讨会,探讨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五是为提高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组建“四H”(健康的心、健康的脑、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手)俱乐部。目的是提高农村青年的理论、实践水平、领导和管理能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六是广泛的农技服务,如农场现代管理、现代生产技术、机械化作业技术、新产品开发、农业环境保护、社会心理、公共和卫生行为培养、食品与营养、家庭经济预算等方面的服务。

6、农技推广项目实行评估制

为了科学确定农技科研和推广项目,美国农业部提出了一套项目评估制。其程序是先由县提出项目推广的中期(四年)和短期(当年)计划。这个计划由县农校负责起草,经县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银行家、企业家组成)一起研究确定。因为顾问委员会在州、县预算中能帮助推广站,争取多安排预算。县上推广计划确定后,交给州大学,经大学相关专业的专家审核后,送给州政府(州政府主管机构是州农业局),州政府再根据全州的情况把项目审定后上报联邦政府,联邦政府再把项目交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审核,然后由联邦政府负责下达各州,并检查督促项目计划的执行。

美国的这套农技推广项目的评估办法,其最基本的有两点。一是推广项目是先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二是各赠地大学是把研究、教育和推广结合在一起的纽带。

三、美国农业科研新动态

根据我们在加州大学、加州农业局和美国农业部推广局的了解,美国已经研究制定了九十年代农业科研的6个方面重点。即环境和资源利用及保护;营养食品与安全健康;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市场体系和植物体系。目前美国在农业上进行的一些超前科研项目有以下几个。

1、旱作农业灌溉技术:由于美国西部七州均处于沙漠地带,干旱缺水是影响农业的关键因素。如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人口2500万,耕地一亿英亩,其中农耕地2900万英亩,种植和饲养的牲畜品种多达250种。农业一直处于全美领先地位,95年农业现金收入22l亿美元,出口创汇117.2亿美元,占美国的20%。但由于地处沙漠,有水灌溉的农田只有800万英亩,只占农耕地的20.6%。农业用水、居民用水、牲畜用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有鉴于此,农业部和加州农业局在如何解决沙漠农业灌溉技术作为一个重大的科研课题来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已找到了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耕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沙漠灌溉新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进入商品性阶段。另外,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教授研究的浸润或灌溉技术,可使浸润度达到100%,比喷灌省水40?0%,该项技术已完成试验,进入示范阶段。

2、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南加州是加利福尼亚州人口最密集地区,有1500万人,占整个加州的60%,由于人口集中,粪便、废水污染环境,成为都市农业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正在进行一项如何利用粪便、粪水,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研究课题。加州中部地区是农业区,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对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加州农业局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专家们设立课题进行研究,以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农业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病虫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大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农业部研究教育合作推广系统开展了用赤眼蜂防治苍蝇,用荷尔蒙诱歼害虫的综合害虫管理技术的研究,并得到初步效果。

四、对我国农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农技推广投入。建议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在每年财政年度预算中,增加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彻底改变农技人员“创收、不务正业”的不利局面,以确保广大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经费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尤其是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要有较充足的经费,组织、实施好全国性、区域性农技推广项目。

2、完善农技推广法。我国前几年颁布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因法律条文太原则,操作性差,很难落到实处。建议农业部尽快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特别是在地位与作用保障措施、权益保护等方面要尽量细化,以便操作。

3、加强贮备性技术的试验研究。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研究的重大农业技术也很迫切。建议农业部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农技部门对“旱作农业技术、高附加值技术、高产优质低耗技术、病虫综防技术、沙漠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4、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条件。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条件。重点建设好通讯信息传播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资料、技术培训和推广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工作用车。

赴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考察团人员

团长:陈海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处长

翻译:何艳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艺师

团员:郭亚平江西省农牧渔业厅

副厅长高级农艺师

张耀曾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徐志平福建省农业厅粮油处技术站

站长农艺师

蔡元呈福建省植保植检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张彪辽宁省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盖喜平黑龙江省嫩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

站长

殷立松浙江省农技推广总站

站长

戚其强山东省威海市农技站

高级农艺师

王广俊山东省兖州市农技中心

农艺师

马继良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

王一线江苏省淮阴市农业局

科长农艺师

石建国山西省土壤工作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王洪田辽宁省盘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褚建平上海市奉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任农艺师

龚景武湖南省常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

李时清新疆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

辜文育四川省重庆市农牧渔业局

副局长

第2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关键词: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做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15-02

2013年以来,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坚持公益性职能定位,认真履行《农业技术推广法》赋予的职责,以适宜我县推广应用的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玉米板茬精量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促进基层干部、农户农机化技术观念转变,带动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水平提高,稳步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

1 主要做法

1.1 多层次开展农机推广培训 (1)在农业科技示范场连续多年参与“粮丰工程”省级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在小麦秸秆还田不同方式、配套农机化作业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基本建立了适宜全县的麦玉连作农机化作业技术模式,为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和丰富的教学素材;(2)连续5a组织农机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分批次参加省农机局、安徽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开拓推广技术人员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和观念,提升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素养;(3)利用农闲时节,深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调研活动,与基层一线农机手座谈交流,从实践中汲取技术素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4)开展农机推广人员年度培训活动,邀请省级农机技术专家、农科院农学博士、县农委首席专家及农机系统高级职称专业人员授课,就农机、农艺专业技术、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党和国家农业发展方针政策等开展专门培训。

1.2 围绕项目实施开展新技术推广培训 (1)农机部门实施的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等项目,都把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培训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落实;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全面开展。(2)农机推广站租赁3.33hm2土地建设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小麦免耕播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板茬精量播种、小麦玉米机械化收获等新机具大田作业选型验证,为新机具推广提供技术依据;(3)利用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开展秸秆还田作业不同方式、不同留茬高度小麦收获、不同留茬高度秸秆粉碎还田、不同机型玉米机械化收获等对比试验,考察作业成本、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等技术指标,选择确定适宜的农机作业技术方式和作业机具;(4)利用开展推广培训时机,组织参训学员到示范基地观摩交流,让农机手亲身体会农机化新技术示范应用的真实效果,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提供一线真实案例。

1.3 农机农艺融合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 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是否符合农业生产基本农艺要求是判断机具、技术是否适宜推广的标准。在蒙城当地,无论是项目实施、机具作业验证、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对比试验,农机农艺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够密切协作,协调配合,共同落实工作,共享技术成果。每一次的农机化推广培训,主办机构都邀请农艺专门人员授课,小麦玉米机械化播种农艺要求、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秸秆还田实践观摩等,都有农艺一线专家现场讲解;年度农机农艺专家联盟会议,结合农事气象条件,共同会商研究提出当年适宜的农业生产农机化作业技术模式,为政府、镇村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提供有成力技术支撑。农机农艺高度融合,密切协作,也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活动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农业生产一线需求。

2 取得的成效

2013年以来,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实现常态化,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政府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政策落实选定推广培训主题,为推进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推广培训活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得到普及应用,探索建立适宜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作业机具配置、作业技术方式。

2.1 玉米板茬播种标准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应用本县一线农机手技术创新,从带状旋耕玉米播种、2行玉米板茬穴播、4行玉米板茬精量直播,到具备秸秆清理处理功能的大型玉米精量播种机广泛应用,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玉米标准化播种技术推广取得成功,两行及多行玉米板茬播种机具在全县广泛应用,为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通过玉米板茬精量直播技术推广培训,全县确立麦玉连作种植制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荣获“粮食生产先进县”、“吨粮县”“全国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

2.2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推广培训得到加强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向环保、生态、可持续方式转变,政府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政策的执行力度逐步加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因势而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试验示范经验,邀请农艺专家共同研究会商,提出适宜全县的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农机化作业技术不同方式、机具配置、技术要点,印发“蒙城县小麦秸秆还(离)田夏玉米播种农机化作业技术应用指南”“蒙城县麦玉连作三秋农机化实用技术应用指南”,在全县广为散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专家讲师团,根据农时要求深入乡镇村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乡镇村结合当地农机装备结构,因地制宜选用,督促镇村干部把握农机作业技术关键环节,保障农机作业质量,确保秸秆还田实施效果。目前,全县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多样化,乡镇村能够根据实际合理选用,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得到真正落实,基层农户农业生产意识得到根本转变。

2.3 农机化推广培训深人心 为扩大农机推广培训效果,农机推广部门主动与新闻媒体协作,加强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工作,无论是技术培训、作业演示、新机具推广宣传,还是购机补贴、项目实施、田间技术指导活动,我们都邀请新闻媒体参与,加强对推广培训工作的宣传报道,让社会和普通群众了解农机化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午收、秋种前,在电视台《服务农家》开辟农机化技术宣传专栏,根据农时季节农机化作业特点,利用“农时科技”栏目定期农机化作业技术要点;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实际,录制《蒙城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宣传片》,发放到乡镇村、农机合作社,组织镇村干部、农机手学习交流;新闻媒体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活动效果凸显。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

3.1 加强基层一线推广培训师资力量 应加大对一线推广技术人员学习培训的投入,不断更新基层人员知识结构;通过内引外联、生产销售、农机农艺等部门融合,提高师资团队水平,满足一线机手技术需求。

3.2 加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推广培训部门培训场地、新机具展示场所匮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展示、技术指导要求,改善推广培训工作条件,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3.3 加强农业生产体制创新和推广培训对接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产业结构调整随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加强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对接。根据技术培训需求,调整改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4 注重农机化新技术与基层农机手技术创新的结合 坛城镇姜营村秸秆粉碎抛洒装置技术改进、小涧镇红城村耕耙犁应用创新、柳林仓场村农机手技术改进赢得发明专利并转化成生产应用等案例,把握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要点,引导参训学员注重农机化新技术应用的适宜性,落实技术应用关键环节。

3.5 促进理论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 组织参训学员到农业科技示范场、麦豆原种场实地观摩,宣传讲解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有效性,解析相关成套农机化技术集成应用,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应用成果让农机手亲身体验,不断提升农机手技术水平。

第3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1.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分别在延吉市朝阳川镇和安图县石门镇举办了两期水稻专项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农民140多人,保质保量完成了前期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为确保今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顺利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主要做法

2.1建立健全培训组织 为确保阳光工程培训顺利开展,及时成立了相应的培训领导小组,站长主抓此项工作,全面负责阳光工程的组织实施,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事事有人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2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为使阳光工程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实施,总站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编制教学计划和学时计划,选聘教师,开展各项工作。每期培训前,都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保培训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2.3加强师资,确保培训质量 根据培训专业内容要求,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培训教师、专家,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为阳光工程培训教师。同时,培训内容上努力使广大农民学员易懂、愿意学、乐于接受。同时,自编或订购了一定数量农民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简单的讲义等阳光工程培训教材,免费发放给农民。

2.4注重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结合全州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需求,采取集中授课、面对面培训,现场观摩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本着农民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及时为农民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农民真正学到技能。

2.5严格管理,落实各项制度 每期培训,都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管理办法要求,建立阳光工程培训台账,并按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培训信息。同时,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

3.今后工作打算

第4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主要任务:抓农业技术服务队伍的培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下乡、进村、入户、到田头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主要目标:

(一)培养科技带头人200人;

(二)农校、农广校招生3000人。其中:市农校2800人,农广校200人。

(三)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在全市行政村中每个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骨干,合计1370人;在全市1370个村培训骨干农民6850人实现整村(队)推进。

(四)绿色证书培训10000人;

(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3000人,对全市县乡两级3818名专业技术人员轮训一遍。

二、主要工作情况

1、组织参加“三下乡”活动。2009年1月8日由市委宣传部等市级18个部门组织的2009年*市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安宁市八街镇中心广场举行,我局由科教处牵头组成科技人员、专家20余人的服务队,开展畜禽禁养、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和种植业、畜牧业专家咨询。共计发放各种宣传品9200份,发放农资500袋,种子200公斤,现场咨询人数达千余人次。

2、组织《*农业》征订。1月按照省农业厅要求组织局属各单位、各县(市)区征订《*农业》杂志,全市共计征订1325份。

3、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奖申报。2月在全市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奖的申报工作,全市共完成《*市奶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检疫净化》等11个项目的评审、申报工作。

4、组织参加科技活动周活动。5月16日*市、盘龙区将在东风广场共同举办*市暨盘龙区2009年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安排我局组织开展农业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我局由科教处牵头,组织市兽医站、市动物检疫站、市农科院、市种子管理站、市植保站等单位相关农业科技专家、科技人员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5、完成提案回复面商工作。完成了《关于在*市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等5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回复面商。

6、组织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按照省厅要求,制定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方案,下发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通知,全市2009年全年计划从种植业、畜牧业、农经、农业科教育等领域开展培训,使县乡两级从事农业科技推广人数共计3818人,全部轮训一遍,在全市行政村中每个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骨干,合计1370人;在全市1370个村培训骨干农民6850人实现整村(队)推进。主要推广应用10项新品种、新技术。截止4月31日,全市已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262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7.6%,开班274个,其中:县乡集中办班239个,培训2165人;现场实训班35个,培训461人;送2人异地研修。全市已培训农民技术员1956人,开班122个,其中:县乡集中办班60个,培训850人;现场实训班62个,培训1106人。

7、市农校按照市委、市政府决定整体并入*学院,科教处正协助分管领导做好农校的清产核资、平稳移交工作。市农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学校春招班招生60人,完成校内短期培训302人,其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200人,完成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目标任务的100%,校外短期培训2500人。市农广校开展绿色证书培训64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4.91%,组织技能培训鉴定290人,与*教育电视办的《兴农天地》栏目继续每周一期三次播放。市、县农机校1-6月全市培训各类人员8542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2235人,拖拉机驾驶员2*5人,汽车驾驶员3761人,摩托车驾驶员461人。全市共计完成各类、各专业短期技能培训17835人。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投入大部分投入到当年生产中,科技投入特别是科技开发、农民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研发力度不够,技术储备不足,在部分县区财政困难,基本无农业科技投入,一些地方过去大力推广转化的先进技术和成果缩水退步。二是农业科技体制不能适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大多数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都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技术力量薄弱。三是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缺乏,专业结构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新兴产业花卉、蔬菜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信息和营销人才缺乏;四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缺乏一技之长,需要培训的面广、人数多、农民对科技的多元化需求迫切。

四、下步工作重点

以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统揽全局,贯穿科教工作始终,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积极争取部、省级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在上年年工作基础上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1、围绕*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储备工作。

2、积极申报省、部级农业科技教育项目,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加快成果转化推广步伐。

第5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中央1号文件、各级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党代会、人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冬季农业生产和春耕春播春管,以农业项目为载体,以培训为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二、目标任务

全年组织实施送科技培训活动,培训300场7万人次,各乡镇农技中心培训3万人次,各二级单位、二级局培训4万人次。其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22名、培训村级农技推广员候选对象125名、新型职业农民100名、农村实用人才300名。印发技术资料7万份,编印《农业》12期12万份,开展农技“110”专家咨询、农业产销信息发送等服务,确保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田率。

三、培训内容

根据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和阳光工程提质增效,依托现有各类项目资源,重点开展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病虫害防治、农机农艺融合、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初加工等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2014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要以此为契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法规、技术纳入培训内容,强化农民质量安全意识,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培训形式

(一)集中办班。通过农业系统各单位专家和邀请有关农业专家在全市各乡镇、村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推广“划片办班,集中培训”、“农民点单,按需培训”等模式,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开展培训。加强师生互动,采取趣味答题、有奖问答、培训游戏等有效办法,提高农民参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利用媒体网络宣传。组织广大农民认真收看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开办的“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大讲堂”,认真学习农业远程教育网开辟的“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专题节目”,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广大农民进行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三)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结合生产实际和重点推广普及的农业实用先进技术,编发制作成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明白纸”、光盘等资料下发给农民,做到科技直接入户。

(四)专家现场田间指导。及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在关键农时农事季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五)典型经验推介。总结宣传推广种植、养殖、加工等不同产业的科技致富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致富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五、任务安排

(一)早部署、早启动。2014年2月,市农业局在红花套镇南桥村举办2014年全市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现场启动仪式。

(二)科学分组、常年培训。按照各单位工作职能,组成科技培训组,开展常年农民科技培训。

1、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组(6人):组长:重点抓好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培训,全年培训6400人,发放技术资料6400份。

2、农业科技培训组(6人):组长:负责全市粮、油、菜作物技术培训,重点抓好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园区和粮、油、菜相关项目村、重点村农民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

3、特产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负责全市柑、茶、桑产业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百个柑桔精品园、百里高效茶园走廊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培训。全年培训10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份。

4、植保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重点抓好农作物、特产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

5、土壤肥料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重点抓好农作物、特产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农民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

6、全市基层农技推广考评人员和全市村级农技推广员知识更新培训组。一是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组织局属各单位和乡镇处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分期集中到农业高等院校参加“全省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共22人。二是以产业为单元,结合农事时节,聘请专家、教授采取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培训120人。三是依托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对全市125名村级农技推广员候选对象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增强其服务能力。四是依托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退耕农民技能培训、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等项目为载体,重点抓好农业生产人员、涉农企业从业人员、专业合作组织人员、农民创业人员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全年培训1600人,发放资料1600份。其中新型职业农民100人,农村实用人才300人,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项目科技示范户1200人。全年共培训1967人,印发技术资料1967份。

7、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组(2人)。充分利用“12316”三农综合服务热线、农业网、农业报、“三峡手机报”、《垄上行》栏目、农村信息化平台等传播媒体广泛开展惠农政策、农业三新技术培训。全年培训5000人,印发技术资料5000份。

8、农机科技培训组(6人):组长:艾家会。成员:李反修、王家宏、陈砚平、梁俭、周祥春。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机化转型发展需要,建设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与维修的人才队伍,确保农机手和农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全年培训2500人,印发技术资料2500份。

9、水产科技培训组(4人):组长:重点抓好清江库区和全市专业鱼池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全年培训2500人,印发技术资料2500份。

10、农业法律法规培训组(7人)。对农资经营户重点开展《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培训农资经营户、柑桔打蜡加工业主3000人次,发放资料3000份。

11、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培训组:重点围饶本区域主导产业农民实际需求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同时,紧密配合市级各培训组,做好培训人员的组织工作。全年培训30000人,印发技术资料30000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由科教科长任办公室主任。科教科具体负责方案制定、组织协调、情况汇总等日常工作。

(二)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要统筹利用各方资源,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阳光工程、粮油高产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项目,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科技大培训工作,形成“体系、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第6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关键词]科技;推广;培训;茶叶;生产;发展

南涧茶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在发扬传统茶叶生产技术的同时,不断发明、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通过努力实践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经不断总结,探索出具有鲜明特点、适宜南涧的茶叶生产技术,从而不断增进了茶园的素质,茶叶品质提高,茶叶新产品涌现,茶叶产值增长,使南涧茶叶产业持续发展。茶叶是南涧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广大山区、半山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产业”。茶叶对南涧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茶叶生产工作需要继续加强茶叶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不断创新茶叶科技培训方式,扩大茶叶科技的覆盖面,推动南涧县茶叶产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一、南涧茶叶生产基本情况及科技推广应用现状

1.南涧县茶叶生产基本情况

茶叶是南涧县的一个传统、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南涧县生态条件优越,水源洁净、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远离污染,茶山常年云雾缭绕,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形成了滋味鲜爽、醇正回甘,清香持久的品质特点。大部分茶园分布在澜沧江、红河流域的无量山、哀牢山高海拔亚热带山区,“高山云雾出好茶”是南涧茶叶的真实写照。2011年底,全县有种茶农户2.6万户,茶园面积10.59万亩,采摘面积8.16万亩,茶叶企业63个,年产干茶379.87Ykg,茶叶产值7577多万元。

2.茶叶科技推广应用现状

南涧县始终把生态茶园建设作为茶叶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茶园建设主要包括新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和常规茶园改造转化三个方面。2003年至2011年,全县共发展新茶园37716亩,改造低产茶园65318亩,常规茶园改造转化10000亩。近五年来共组织茶叶科技培训321场18480人次。每年参加全县科技宣传周活动,通过展版、发放科普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茶叶科技宣传。

3.存在问题

产品结构单一、品牌杂乱,难以形成“名牌”效应;企业缺乏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实力,难以形成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茶农进行掠夺式采摘;茶叶面积分布点多面广,科技推广工作覆盖率低;茶农文化素质差,多数茶农的科技意识和接受科技的能力不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科技人员知识更新速度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要求;科技推广培训经费不足,部分科技人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后续科技服务跟踪不到位,茶叶实用技术推广成果难以得到巩固。

二、加强茶叶科技推广培训

1.茶叶科技推广培训内容

茶叶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应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初制产品加工技术;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山地茶园建设技术;茶粮间作套种生产技术。推广普及茶叶科技知识和提高农民群众的实际操作技能,需要加强茶叶科技知识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以提高培训效果。

2.加强茶叶科技推广培训的措施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做到“实际、实用、实效”,要突破关键环节,抓出特色。加强茶叶科技推广服务,提高群众科技水平,在充分发挥科普网络体系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服务力度,配备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做好超前试验、示范,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做到技术上门,服务到家,努力提高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新思路、提出新办法、实施新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要不断挖掘茶业产业内部潜力,提高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

(1)构建高效农技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加快农技推广速度的新模式。一是成立县乡村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二是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农业主管部门应重视茶叶科技培训;农业科技人员要提高认识,尽职尽责开展茶叶科技培训;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2)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强化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人手,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以培养“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抓紧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推进农民科技书屋的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培训教师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开展培训和指导,通过开展交流、现场示范等形式,使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地成效。

(3)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启动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推广示范和技术服务,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彻底解决科技进入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发展致富的科技“金钥匙”交到农民手中,并持之以恒地做出工作实效。培训进村、科技入户,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为了加大技术与农户直接对接的力度,农业培训工作要重心下移。

(4)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主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本营运为纽带,实施生产、销售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和利益共同体。“协会、公司、经纪人”三结合组织形式的成功实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要支持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鼓励和引导他们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转化的能力;要鼓励高素质农民进入村级基层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发挥他们的传、带作用,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扩散。

(5)加快乡土人才培养

第7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关键词] 农业 南乐县 农民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49-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业劳动者和职业农民。我县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在积极探索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南乐县农民科技教育体系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

1.县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南乐县农技推广人员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以上达到49人,初级职称127人;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协会45个;科技示范户400户。县级农技推广工作以农业局农技、植保、种子、经作等业务站为主,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机构。乡级农技推广工作以新建成的6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为主,其作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在乡镇的延伸机构,承担基层农技推广基础性工作,村级农技推广以各村科技示范户承担技术示范职能。一个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乡镇区域站为中转、村科技示范户为纽带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形成。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利用我局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和其他一批社会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深入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先后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3.依托项目开展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每年深入开展万名农技人员包万村服务农业生产活动。组织8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包全县322个行政村。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成500户科技示范户培育。并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对示范户和种粮大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4.农业信息平台科技服务体系。开通了南乐县农业信息网,使农民通过上网就可查询各类农业技术信息;完成了村讯通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飞信实现了322个行政村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成立了12名中高级专家组成的12316三农热线专家团,及时解答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抓好自身农业科技队伍教育培训。每年组织专家采取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方式集中学习农业新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组织骨干参加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尽最大努力更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员的知识结构。选拔农村种粮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等农村特殊实用人才参加省、市举办的专业性创业培训。

二、当前我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南乐县委、县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1.培训内容和培训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宽。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对现代科技知识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养殖业、种植业方面,对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科技致富信息的愿望和需求也越来越来强烈。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培训经费难于保证,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包括目前担当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力军的县农广校,其培训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也不配套,不完善,其他培训机构培训设施更加缺乏,无法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科技教育培训的要求。

3.各培训机构协作配合不够,培训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承担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机构,包括农业、畜牧、蔬菜等部门,以及科技、人社、残联、妇联等部门都在搞科技培训,但各部门的培训均局限于各自专业和部门工作需要,如同五龙闹海,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进一步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和对策

1.强化提高培训能力。建议要进一步整合人社、教育、农业、畜牧、扶贫等有关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资源共享率,避免交叉、重复培训。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并强化培训阵地建设,建设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打造一个上规模、上档次、规范化的示范性培训学校,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农业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实用人才。

2.着力提升培训效果。要实施重点农户培训工程,在农村中培养一批科技、经济和管理能人,再通过这些能人影响和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形成“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良好局面。要实施重点产业培训。依托区域主导产业,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开展针对性的特色产业农民培训,实现农民培训与产业发展的一体化。

3.完善培训监督与管理。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和评估监督机制,加强培训的现场查看、随机抽查、入户调查等手段,促进协调和规范培训;要加强对培训完成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台帐建立情况、辐射带动和发展产业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知识型新型农民奖、科技创新奖等措施,重奖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科技素质、依靠科技致富的优秀农民;要对参加科技培训的农民,优先在提供小额贷款、流转土地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参加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成功农民致富带头人,营造良好的参加学习培训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第8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民素质;教育

1.农民素质的概况

农民素质是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需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科技素质、个人意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诸多方面综合构成的广义范畴。其中,身体素质是农民素质的自然条件与物质基础;文化、教育、科技、个人意识、心理、思想道德素质是反映农民整体的一个水平和基本素质。

2、农民教育现状

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与“十五”期间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对于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农民的教育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民成人的教育情况并不容乐观,如下表1所示:

从表1中所例举的农民高等教育与农民技术培训教育中可以看出,学校数、学生数、毕业班数以及专任老师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尤为突出的是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数在1995年至2010年里由385万所减少到107万所,下降幅度超过70%,专任老师数与学生数减少幅度超过了30%。表中未列出的农民小学、农民中学与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的学校数量,教师数和学生数都在降低,并且在2008年后都未纳入统计。

3.农业推广的教育领域

农业推广的教育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农业技术为载体,组织农民通过示范、试验、交流等方式对其进行开发教育,使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增长农技知识以及自我决策能力,产生自愿变革意识,革新观念与行为,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变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能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如今,农业推广的教育领域拓宽,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农业推广的教育是一种职业培训

农业推广教育通过向农民提供新技术、新技能、传授新信息、新知识,帮助农民掌握和应用新的科学知识和使用技能,使农民成为具有不同专长的农业人才。

3.2农业推广的教育是一种咨询服务

根据农民的各种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策略、建议等,帮助农民在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上提高决策能力,从而科学合理的做出选择,解决发展生产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向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等各项技术一体化的链条服务。

4.农业推广在农民教育中必要性

传统的农业推广在农民教育中仅仅是对农民进行种、养为基础的技术上的形式,随着农村的经济不断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的推广已不能够满足农村社会的需求,农民对教育业日趋产生多样化的需要。农业推广的教育也日趋做出适应性的变化。从培训、教育、咨询、传播信息等各方面为主要手段,用现代的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技能去适应当前新农村的要求。根据农村各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转变农民的观念和行为,从而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团体能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5.农民培训

5.1内容

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从内容与涵义来看,两者是统一关系。农业推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的过程,农业推广的本质也就是教育。农业培训作为农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培训是农业培训中一项重要的推广活动,在农民技术教育层次上,虽然包括初、中、高几个层次的教育,但是从实际来看,农民技术教育的侧重点还是以初级教育为主,农民培训的目标单一,中、高级职业教育在科技文化培训上极其薄弱,面对农村存在一个庞大的文盲和半文盲群体,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仍然偏小。农民初级教育的主要还是帮助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在农民培训的形式上,属于成人教育范畴,并且与农村基础性教育、农村职业性教育构成农村教育体系。

5.2核心

农业推广有多种环节的培训服务,其核心环节是农民培训,随着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与目标的扩展,农业推广各个环节的过程在不断延长,往前看延伸到农业科技研究环节,往后看延伸到生产环节之后的流通环节。但是无论怎样,农业推广的核心性质依然是其教育性。只有通过农业推广的教育对农民进行培训活动,才能把新的农业成果、新的科学技术、新的信息扩散农村、农业、农民中去,得到普及和应用。

5.3体系

5.3.1高职院校体系

高职院校资源宽广,可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各类资源设施对农民开放,利用“双师型”优良的师资、发挥自身的应用项目、对课题进行研究以及推广和转化的优势,构建成以农民培训服务的体系。

5.3.2企业代表的社会组织体系

利用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产业优势,带动农民学习科技,掌握科学技术能力,增加农民现代性,促进产业化的发展,整体的结合组成农民培训服务体系。

5.3.3农业技术传播体系

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改革,立足于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活力,加速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进一步的转变农业推广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的功能,建立了一套各类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和农企密切结合的农业推广技术服务的传播体系。

5.3.4农业推广是提升农民素质、农村教育的关键

农业推广工作的发展,能够有效的促使农民素质的提高,但并不是说农业推广就是唯一提高农民素质的渠道。在实践中,农村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和其他的社会教育与农业推广密切配合,共同创造出最佳绩效的。学校教育作为正规教育,仍然是替身农民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农业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改善农民素质,并且还可将自己特殊的功能与地位,为学校教育和其他社会教育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

目前,我国在许多农村教育的发展困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较弱,在脱盲率与入学率逐渐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一部分高辍学率和高复盲率的。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及提高农民素质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呢?一是创造农民对学习的习惯和需要教育的氛围;二是让农民学了能用,用了有效。因此,农业推广的工作在农民中有效的发挥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的农业推广能够使农民真正的感受到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实惠性、有用性;感受到获得科学技术就是拥有实力,拥有地位,拥有财富;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最终让智慧替代愚昧,让科学替代经验,让富裕替代贫穷。没有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示范、实验、推广和普及,将无法得到农村教育积极的氛围,无法产生和提高农民各方面素质的有效动力。要认知,不能嫁接在应用于科学技术上的农村教育,获得丰硕之果很难。(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第9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同时,农业技术推广又是一项综合性、开拓性很强的工作,大型种子公司应放手推广经营性开发成果,发挥龙头企业、组织的技术推广功能。种子公司应在推广服务体系上有大的举措,而当务之急是成立科技培训中心,培训大批农民技术员,特别是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的培训,只有这样才会有富有活力的基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产生,才会有公司新产品新技术最先推广的科技示范户的产生,也才能更快地把企业物化的技术辐射到千家万户,这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基础。

因此,只有具备强大市场敏锐性及实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的种子公司的参与,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才是一个完善的体系。那么,作为种子公司科技成果推广的高速通道应当是:

建立专业组织机构由种子公司市场策划、经营、生产及科研部门联合成立推广服务中心,推广服务中心人员应培训成多面手,既懂育种又了解栽培技术还有一定的营销攻关能力。然后在每一个地区挑选当地有关部门(如推广站或种子公司)的2人——3人聘为推广技术辅导员,明确其责权利。再在每个示范推广点培养2名——5名农民技术员,具体指导。

成立培训中心成立种子公司自己的农技培训中心,依托种子公司的技术、品种、人才特别是市场敏感性的优势,招收农业职业中学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集中培训6个——10个月,也可与政府推广机构结合起来对基层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通过他们把种子公司的或公司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向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