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43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缺乏灵活性

就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体制的运行机制而言,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依旧采取自上而下的运行方法,缺乏灵活机变性。当前使用的推广运行机制过分注重员工的资历,忽视技术水平、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不利于新鲜血液的融合,难以留住专业人才。而且,分配形式多采用平均主义,一视同仁,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了推广效率。现行的运行机制还不允许农民参与评价,这无形中降低了相关部门对员工的监管力度,不利于推广人员自觉履行职责、积极投身于推广工作中。

1.2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较低

当前我国仍处在政府向科研机构布置研究课题、取得一定成果后由政府出面向基层农村推广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需要经历的环节繁杂,信息传导渠道单一,为及时将科研技术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造成阻碍。我国现行的推广体系在时间性、空间性、准确性上均存在弊端,在较短生产周期的农业产品中易出现产品供给与市场实际需求背离的情况,使得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转化率低下,浪费了国家对科研的资金投入,没有为广大农民谋求切实利益。

1.3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财政扶持力度不足

就我国目前发展情况而言,运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财政资金仅达到发达国家的两成,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存在设备老化、供不应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广工作的服务功能。

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有效的财政扶持,使得基层农村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广大农民难以从国家政策中真正获益,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4推广人员专业水平较差,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政府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难以满足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我国基层农村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较低,对推广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推广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有效策略

2.1积极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若想要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应当充分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以及总体特点进行系统化分析,积极制定出合理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积极进行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用人制度,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总体效率。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创建一支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并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能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逐渐迈向新高度。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并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化的考评制度,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各项行为,切实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各工作人员能够强化自身岗位责任意识,确保各人员都在明确自身工作内容,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顺利开展。转变分配机制也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员工的实际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实现绩效工资制度,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以业绩及实际贡献程度来调整绩效工资,进而充分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加强财政扶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

在农业技术实际推广过程中,国家财政部门应当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扶持力度,拓宽资金渠道,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总体效率的提升提供可靠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式下,我国政府部门实际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财政资金相对较少,仅占发达国家实际投入力度的20%左右,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难以保持高度一致。针对此种情况国家应的那个积极拓宽财政资金拨款渠道,强化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支持,并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可靠的法律法规,为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除此之外,国家应当设计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真正实现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2.3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推广人才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确保技术及时下达基层农村并投入实际使用的主力军,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技术推广人才相对缺乏,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综合素养也不达标,严重阻碍推广工作的效果,降低推广效率。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相关部门就要加强对现有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推广人才,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指导、答疑解惑,尽可能提升整个推广队伍的专业水平,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2.4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推广效率

农业技术的传播对象是我国的广大农民,他们的需求决定了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向。但是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且信息接收能力较差,难以及时理解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将其投入到实际生产中,为国家粮食创收奠定基础。对此,政府部门要在农村设立专门的技术培训机构,通过专家讲解、技术咨询、现场示范等多种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接收新技术缓慢的局面,全面落实技术推V工作。

3 结语

总的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作用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后备力量,推进农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式下,国家应当积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运行机制的灵活性,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规范市场行为,积极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强化政府财政支持,从而推进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83-01

引言

农业技术主要是指应用于农、林、牧、鱼生产的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包括了施肥技术、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机械技术,病虫害防治、农村供水、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人口的21%,农业发展进程与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息息相关[1]。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推广。目前,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一些的问题,包括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农民群众素质较低、技术服务低等,影响着农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不显著。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匮乏

我国虽然是一个幅员辽阔、土地广博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农村人口,但是,农民人均土地不多、土地分散依然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小农经济下,农村还无法达到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农民大部分还保留着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土地的投入不多,思维不够发散,致使土地产出少。即使国家有许多的发展好的先进农业技术,但由于农民思想的传统化,也无法执行这些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此同时,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与基本运行的费用得不到保证。即使国家加大对农业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国偏远地区偏多,贫困县的技术推广资金被挪至他用,不能及时把资金运用到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中来。

1.2 农民群众素质较低

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对象,但是农民受历史、政策、地域、文化水平的影响,素质一般都偏低。即使在全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的死角依旧存在,很大部分农民对国家相关政策不能及时的了解,更不能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有利性有很好的了解。农民在农业方面都相信自己的老一套种田经验,对新的农业技术产生排斥的心理[2]。

1.3 技术服务出现问题

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与技术人员服务息息相关的,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都是在偏远的区域进行的,对于层层的技术推广,往往会造成体系的断层,由上而下的传达,需要消耗很长的信息传递时间。另外环节脱节与推广形式单一,这些因素都是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不能有效进行的主要原因。

1.4 技术设施不全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导致了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设施不完善,与现代信息化发展进程相关的仪器设备及措施无法配备。所以,在现实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要最大化的与现代化的配置相适应,在工作中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程度的解决农民少信息、缺乏技术的现状。

2 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科技普及

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是针对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往往没有高科技技术的普及,很多家庭不通公路,或者是刚刚通有电话与网络。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过程中,加强高科技的普及刻不容缓。为了对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应该根据目前农村经济与农民素质水平,提升对农民技术的培训力度。与此同时,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工作者,进行职业培训,利用不同的渠道持续提升农民的业务水平。对于一些科技素质偏低的农民,按照农事季节的特点,对农民实行现场培训、现场指导、当年见利带动发展的方式,增强群体的科技意识[3]。

2.2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随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离不开技术工作者的辛勤劳作的,农业推广的技术人员是进行推广工作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目前,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新鲜血液少,老龄化严重,人才相对匮乏。在农业的发展中,也离不开技术发展的支持。技术人员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关键,技术人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光荣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怕吃苦,自愿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奉献自己的汗水。所以,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技术含量高的技术人员的队伍迫在眉睫。

2.3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机制

我国制定完善了农业相关的制度体系,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除了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来说,还需要通过大规模改革用人制度和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通过创新农业技术管理机制,彻底改变当前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改变人员工资少、地位低现实,改变综合素质不达标的现状[4]。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客观实际,制定部门的考核标准来对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进行约束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重视为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引进有相关经验与能力的优秀人员,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复杂的一项工程,我们简析了在当代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进步环境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让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更有效的进行,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能力也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帮助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博日夫.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家科技,2011(42):41-41.

第3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对策;安徽长丰

长丰县农机技术推广是分为县、乡2级的推广体系。县农机技术推广站为县农机局的内设机构,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名,技术工人2名,日常工作由农机局统筹安排。全县15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承担,目前几乎没有专职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兼职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也不足10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县农机局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只存在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1存在的问题

1.1全县农机技术推广体系长期处于线断、网散的状态

自从实行农技(农机)人员“三定”后,长丰县原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人员归口乡镇政府管理,单独支撑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已不复存在。很多乡镇农机推广人员被抽调去从事与业务无关的工作,无暇顾及农机推广。更为严重的是原来的乡镇农机站已不复存在,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落实到基层,农机推广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服务功能降低。

1.2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后备力量不足

当前从事农机技术推广的人员中,农机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很少,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很低。农机部门的人员知识结构长期处在不合理的状况中,技术力量薄弱,知识亟待更新。然而,由于现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原因,一些新的力量充实不进来。比如2009年长丰县举行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工作人员,农机局有2个岗位需对外招考工作人员,结果农机化专业岗位因为报名人数不够而被迫取消,只招进来了1名计算机方面的人员。各乡镇多年来也没有新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严重制约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1.3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及发展要求

一是不能适应农机市场发展的新要求。如今农机市场已经完全放开,农民不再是被动接受新机具和新技术,而是根据自己的适用和需求来选购农机。另外,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农作物的不同,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农机技术推广不仅要紧随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且要具有超前的眼光,为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在这方面,农机推广存在滞后的弊端。二是农机推广内容落后于新形势。长期以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往往注重产前、产中或产后粗加工机械化,而忽略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重视粮食作物机械化,而忽视经济作物机械化;只重视农业机械的推广而忽略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三是不重视农民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主体作用。农民既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最终使用者,也是农机推广者。在农机技术推广实践中,一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恰恰容易忽视这一点。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机树形象,关键在推广。随着中央、省、市、县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农机部门要把技术推广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取得党委政府支持、农民欢迎和为农机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重点来抓,作为整个农机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抓出成效。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队伍要保持稳定和不断加强,要把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以利于调动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1-2]。同时,积极探索乡镇村级在不增加干部职数的前提下,设立农机技术推广员,逐步形成县、乡(镇)、村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2.2提高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

建立一支充满活力、高素质、适应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必须由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人来操作,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大中型高性能农机具在国家实行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得到迅速推广,如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油菜收割机的推广使用,还有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机械、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等逐渐受到农民青睐,这些新机具、新技术,农机推广人员是应当首先掌握的。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对农机推广人员进行培训,进行素质教育。要做到人人懂技术、会操作、作风正、态度好,把农机技术推广过程变成向农民传授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民科学种田新本领、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课堂。

2.3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构建新型推广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去单纯以行政行为为主体的农机技术推广,正在逐步被以市场行为为主体的农机技术推广所替代。事实上,现在农机生产的企业、农机销售公司、农机经营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已经成为活跃在广大农村的编外农机推广组织和农机推广员。事实证明,这种市场行为的农机推广更具活力和推动力。要因势利导,加以整合,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以社会各类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2.4培养农民的推广主体意识

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即农民往往被忽略了,应该说他们是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农机推广诸要素中,“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推广人员,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机”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机、了解农机、关心农机和支持农机,使农机部门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因势利导,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提高他们参与农机推广的自觉性、主动性[3-4]。要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现场会,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机械的巨大作用及其所带来的良好效益。

3参考文献

[1] 贺敏.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95,297.

[2] 韦家清,杨光华.都安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5):19-20.

第4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农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有效的措施,通过这个措施,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这个目的,探索推广农业技术的开展十分有必要。

1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普遍存在着推广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过少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广博,拥有广大的农村人口,但农民人均土地却不多,造成土地分散、小农经济下,无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同时农民依然延续着以前靠天吃饭的理念,对土地投入不够,思维不发散,造成土地产出少、仅够生活。恶性循环下导致了我国基础农业整体现代化水平较低,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还在靠天吃饭,独自经营的传统生产生活模式,因此就算是国家有诸多的农业科学家研究出了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但是执行起来依旧十分困难。

除此之外,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和基本运行费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尽管每年国家都会下发一些财政支出运用到农业技术推广中,但是由于中国贫困地区较多,有些贫困县的推广资金挪作他用,不能及时地运用到技术推广上来,因此很多推广人员的工资和专项资金得不到很好的延续。

再次,除了经费短缺外,在各级农村政府内部还存在着冗员、冗项的现象。有很多政府,都有重复立项或者技术推广人员过多的现象,这样势必会导致推广经费的浪费和使用不当,既降低了资金利用的效率,也会为提供了可趁之机。

1.2技术服务出现问题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对于层层的技术推广,经常出现体系断层,上传下达不能有序连接,导致信息传递时间消耗长,环节脱节和推广环节的单一,这些都导致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3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一般都是在偏远的农村,接触先进农业技术相对较少,仅通过电视新闻或者广播网络来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没有系统的学习,更没有实践试验,所以我们应该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要选拔那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优秀同志,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更好地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来服务,做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1.4农民群众的素质较低,导致科学技术普及困难

尽管现如今已经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广大的偏远的农村,仍然有教育的死角,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国家政策,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利性,仍然是坚持老一套的种田思想,他们的这些陈旧的思想,对于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针对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实效,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2.1 通过制度化的程序,在改革中创新

中央和各级政府要不断完善农业制度体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法规政策的实施,切实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努力确保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从上到下有序的进行并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2.2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经费资金的投入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入,离不开经济的大力支持,因为目前农村相对于城市,仍然处于落后的阶段,各项事业的开展,都需要经济予以支撑,因此政府需要继续拿出稳定的经费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提供财力保障的同时,也要做好监管工作,避免有或者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2.3努力建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水平的专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离不开技术人员的辛勤劳作与奉献,而他们在整个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有技术含量水准的优秀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在推广技术上要求他们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要求他们具有光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甘愿为祖国的基础事业贡献青春、贡献力量,不怕苦、不怕累,愿意为广大的农民服务,同时也愿意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当作自己的一项伟大事业而去艰苦努力奋斗。

2.4建立科技示范、农民培训和网络平台

在中国广大的偏远农村,有很多家庭不通公路,或者刚有电话,或者刚有网络。我国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努力让农村享有和城市一样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很多广大农村,都仅仅是通过电视、报纸或者书籍来了解相应的农业发展技术,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变新或者改革的步伐,因此,建立建设具有科技示范性的、培训农民的网络技术平台就变得十分有必要。

2.5与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进行

农业技术的推广,除了国家下拨的财政支持以外,还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密切配合。如果当地政府不予以大力支持,那就算国家投入再多的科技经费,也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政府的态度,对于本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通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政府一心想带动人民致富、充分为民着想,并拿出实际行动,配合党中央的相关政策,这个地区才能有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2.6产学研紧密结合,完善现代农业科技供给体系

重视全国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并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水平。有了经费、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还离不开先进发展的科学技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地与科研成果紧密结合,并且专家学者不断予以落实实践,这对于提高农村的技术水平来讲,是大有裨益的,各地政府可以与所在省或市区的高校结成互助团队,农村为高校提供实验场地,高校及时地为农村地区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

2.7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思想认识

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有效的大力的宣传。从国家到地区,都要努力普及农业技术推广的好处,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对于他们自身发家致富、奔赴小康生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同时要在农村努力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农民带头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这样更有利于推广工作的开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 结语

农业推广作为实践的科学和发展的科学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经历了几次创新和变迁。总体上看来,尽管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在发展理念、组织体系建设以及推广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拓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并触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行政化的组织架构,公共科技推广的基本地位并没有得到解决。新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把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放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框架中统筹考虑,这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洁.深化改革加强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天津农林科技,2010(1):1-3.

[2] 周可金,当前我国基层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1(4):81—85.

[3] 闫敖宏.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53.

[4] 耿显连.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势在必行[J].学习月刊,2010(2):84-85.

第5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对策;甘肃省

甘肃省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业机械、水利、农业经营管理等7个子系统。目前,甘肃省有乡镇农技服务机构6 000多个,形成了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核心、乡镇农技站为主体的农业推广体系。这种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主要粮食作物持续增产,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甘肃省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推广投资体制不健全

甘肃农技推广体系属于政府“独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该体系中服务机构数量多,但大多规模比较小、管理不规范。许多是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应运而生的,故而还有着浓厚的“官办”色彩,留着计划经济的影子。其项目的选定和产品的推广更多依赖于政府的行为,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农业科技推广的运行仅仅靠供求双方的利益驱动,这种特殊的属性决定了农业技术供给和需求的动力都不足。长期以来,甘肃省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进行研究与开发时,农业科研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很好地将其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没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道路。同时,全省乡镇农技推广站大部分农技人员知识老化。这种落后的农业推广投资模式导致了人才队伍的大量流失,极大挫伤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也直接导致了甘肃省农业科技推广比较缓慢。

1.2缺乏整合力,没有形成政府和企业共同研发的合力

除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很多单位都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但是政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组织协调功能,各企业、院校都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无序状态,没有形成整体的合力,各部门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职能分工不明确,造成了科研信息的闭塞,造成了大量信息的浪费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线断人散的状况。

1.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

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许多农民存在求稳怕乱的农本心理,认为种庄稼、种粮食是自己最主要的事情,怕调整结构后自己遭受损失。因此,很多农民抱着走着瞧的态度,以旁观者看待新技术推广。

2对策

为了更好地完善甘肃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就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改革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2.1充分发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力军作用

要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更新和补充农业知识储备[1]。一是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要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深化内部改革。对农业科研人员实行竞聘上岗,严格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促进农业科研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现代科技与服务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对社会公益性推广机构要按岗定编,确保专业岗位占总编制的比例不少于80%,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放宽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和支持他们去领办和联办各类专业协会及服务实体、农业示范园区(场)等,让科研人员能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三是实行奖励制度。尽快扭转农技推广人员社会地位低、待遇差的现状。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和从事农业科研的专业人员予以奖励,鼓励农技人员通过自学、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不断补充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农技推广主力军的作用,帮助农民学科技并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动性。四是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强化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的意识。长期以来,提起农业科技,许多人十分漠然,对此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 ,这种漠视农业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深处依然存在,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营造一个关心农业、农村,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2增加农技推广的财政预算,促进科技进步

对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各级财政要确保试验、示范和推广所需工作经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2]。甘肃省农业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对农村投入的力度不够。资金供给的不足,造成了农业科技发展的落后局面。因此,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要积极创新方式和方法,鼓励和引导各种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下转第381页)

(上接第379页)

投入格局。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科技项目带动,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使企业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投入的重要主体。

2.3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突出抓点示范

农技推广单位要按照以站办场、以场养站、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产业发展与自我发展共生存的发展思路,积极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要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企业建基地、农民参与、农技人员搞服务的三赢形式[3]。

2.4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对农民的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充分发挥各类学校的作用,动员积极参与农民培训,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二是拓展培训范围,突出培训重点。以适用技术培训为主要任务,认真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技术的农民,全面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着力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4]。三是结合农村实际,拓宽培训内容。要根据时令季节,开展配方施肥、合理用药、秸秆还田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3参考文献

[1] 高启杰.现代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高启杰.推广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问题;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66-01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如果不转变、创新服务方式,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就会走入“死胡同”,无所作为。现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总结如下,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1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畅

主要表现: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人、财、物管理脱节;县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要围绕县委、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指挥棒”开展工作;乡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要服从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乡镇农技干部的人员安排、职称评聘若不受县级主管部门约束,县级主管部门就不能安排和干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工作。

1.2 服务方式落后

主要表现:一是手段上,靠的是“一张嘴、两条腿”走村串户,耐心讲解;二是措施上,靠的是行政命令、宣传发动和召开现场会;三是技术上,服务百姓的农业技术缺乏创新和实实在在的效果展示。

1.3 被动式服务占主流

主要表现:行政干预占农技推广的主导地位,农技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推广品种、项目布点还是经费补助等方面都要按照领导意图,因此导致有些项目的实施难以达到最佳的或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难以取信于民,农技干部的社会形象、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大打折扣,从而一直处于被动地位[1-2]。

1.4 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

在县级,因局机关股室编制有限,人员短缺,需要从基层推广机构抽调人员,而且均为技术骨干。在乡镇更为突出,把属于农技推广机构编制的人员下派到村级作为村干部使用;把属于农技推广机构编制的人员横向调到与农技推广工作毫不相干的其他部门;采取借用方式把属于农技推广机构编制的人员挪用到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工作中去;以中心工作为名,把农技干部充实到中心工作中去,从而错过了属于农技推广工作的最佳时期[3-4]。

2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的对策

2.1 变压力为动力

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同时,要看到虽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占用了党委政府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占用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农业的基础和根本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不仅是压力,更是动力。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农产品同样如此,这对于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工作者来说,压力是巨大的。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对于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中高端农产品,对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质量要求越来高,这就是巨大的动力。

2.2 变被动为主动

一是要同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保持一致。主动积极向领导汇报清楚部门或自己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赢得领导的认可,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要创新思维,拿出超越前人的胆识和勇气、超常规的措施和办法,实实在在地做出实效,让领导高兴、群众满意、同行佩服,就能够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加强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中,有完整的方案、独到的见解、过硬的技能,始终站在基层农技推广前列,能够发挥创新和引领的作用,就有自己的主动权。四是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把名利置之度外,把闲言碎语置之脑后,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躬下身子,扎扎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尊严和尊重,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2.3 变个人为团体

过去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往往是点多面广,只能分散行动,单人作业,不存在服务团队或团体。但是现在乃至将来,随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不断涌现,靠个人力量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必须要靠团队的力量、团体的力量才能适应方兴未艾的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做到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必须要有一个服务团队或团体,在这个团队或团体中,要有顶层设计的专家,要有高技能的技术骨干,要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指导员。

服务团队或团体必须要有明确的责、权、利。首先要明确利益关系,无论是政府奖励,还是企业利润分成,都要有明确的数量或比例,以及分配方案,实行有偿服务,激发服务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其次,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力,认真拟出责任和权力清单。要做到既能充分发挥团队或团体的整体服务功能,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工作积极性。

2.4 变单一为多元

过去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主要是单一的生产服务,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追求产值的最大化,必须要做到生产、加工、包装、注册商标、品牌命名、市场营销等多元化服务,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过去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机具技术推广,随着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田园观光旅游业等产业的不断兴起,必须要改变为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具技术推广的单一服务方式,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田园观光旅游业等多元化服务上来。

3 结语

总之,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化”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必须要有所创新,服务方式必须改变、服务质量必须提高、服务范围必须扩大,否则就无所适从,被社会所淘汰。

4 参考文献

[1] 许从建.界首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发展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5(2):13-15.

[2] 田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2):15-16.

第7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业;新技术;推广;建议

中图分类号:S-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5)02-0063-0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整个经济链条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新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将在农业生产中先进的科技转化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有利工具,是一种有效的推广途径。农业科技是否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实现最大的价值,除了要依靠种植经验外,还需要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和深度。农民只有将农业新技术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才实现了农业新技术的最大价值,农民从这些新技术中获得了经济效益的时候就是新技术得到肯定和认可的时候。但是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阻碍新技术的推广。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高达6000多项,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到50%,与发达国家的800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来保证新技术可以顺利推广,保证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问题

在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政府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投入的资金会严重影响新技术的推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新技术中资金不足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我国财政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较之以往有所增长,然而,事实上,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增加部分的相当比例被人员经费增长所抵消。按可比价计算,从2010年到2013年,农技推广总经费增长了63%,但同期人员经费却增长了75%。此外,2013年末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数达到150多万人,其中县乡两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部人员总数的48%。过多的非专业人员占用了较大比例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技术推广投资更显不足。在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支持是很多的,如果资金不足,那么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就受到了阻碍,进而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另外,如果资金的分配不合理,同样也会影响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科研成果转化问题

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都与科学的发展不可分割,如果新技术的推广与科学没有进行良好的合作,那就会影响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只有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与科学研究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中,科研与成果推广结合不够紧密,缺少诸如“农业科技园区”、“农技专家大院”、“农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科技“保姆”、农业科技“110”、农业科技示范户(科技大户)等合作模式。

人员问题

在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整体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比较偏低,对于农业知识比较落后。这些工作人员往往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农业技术的发展要求,这样就会降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效率,同时工作人员的效率低也造成对现有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在我国农业推广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860,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45%,初级及未定级人员约占50.14%。

管理问题

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对于推广工作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对于推广工作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我国800以上的县市都设立了农业推广站,众多的农业推广站规模大小不同,所以,如果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就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及发展工作。

认识问题

农民的文化和农业新技术的认识同样也可以影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的认识不够及知识水平有限都不利于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民受到自身知识的影响,不能够彻底了解农业新技术,这就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同时,现在很多的农村中,多数的青壮年都到大城市去务工,在农村留守的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而老人和孩子的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力比较低,这也妨碍了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工作。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高中文化水平,比重为47%;其次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为40%;而文盲及小学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为13%。由此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程度偏低,这直接影响接受新技术的速度。

针对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的相关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到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包括资金、人员、管理、科技和认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农业新技术的顺利推广。

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解决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应该增加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可以设立专业农业新技术专项资金,并且对于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都要有明确的方向和使用记录,避免资金浪费或者是另作他用。另外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资金的分配上要按照不同地区进行区分,有效分配,并对使用地区进行详细的分析,保证使用资金充足。

拓展科研合作模式

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要与科技研究保持一致,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可以设立一个研究院,在这里既可以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又可以进行科学研究,这样就可以保证将农业新技术和科研形成一条龙式的服务,并进行统一管理,是农业新技术推广和科研相互依靠、紧密联系。应加大践行“农业科技同区”、“农技专家大院”、“农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科技“保姆”、农业科技“110”、农业科技示范户(科技大户)等科研合作模式。

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文化程度。实行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保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行完整的监管制度,实行有效的奖惩机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实行人员管理的同时,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和讲座,做到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可以与科技更新一致,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

制定完善的推广制度

通过建立完整完善的推广制度,可以有效的改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方法,并且可以提高推广的力度,进而保证农村新技术科研的水平以及整体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制定完善的岗位工作职责,可以使推广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人员推广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率。

提高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认识

传统的农业生产都是按照农民自己的经验累积。通过实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民可以对新技术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按照自己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生活来选择合适的新技术。而推广工作人员要按照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知识程度。提高了农民的知识文化程度,就会更深的了解农业新技术的优势特点及风险。同时,政府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要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扶持手段和力度,将在外的青壮年吸引回来,并且可以制定奖励机制, 吸引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点,从观点认知上改变农民对农村新技术的重视程度。

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在进行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工作中,相关的农业科技部门要利用本部门的优势,在进行种植前、种植中及种植后进行相关的服务指导。在种植前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保证可以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实行相应的管理方式,开展农副产业等相关服务,可以为农民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种植面积较大,相关部门要进行及时推广工作,可以保证农民实行多层次的种植,为农民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8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机科技推广;存在问题;对策;浙江浦江;郑宅镇

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即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手段和工具,其装备水平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因而在新时期内,加强农机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的重要措施,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

1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上级部门的重视与扶持,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高涨,郑宅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农机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强。县级农机推广站和镇农机站也加大了农机推广的力度,增加了农机管理、培训、监理和修理等工作的培训。但目前郑宅镇农机化的总体水平仍处于低级发展状态,众多因素仍然制约了现阶段农业发展对农机化的需求。一是农村自然条件的束缚。该镇土地分布差异比较大,而且山地多属于林区分布,平原地区由于每户田地较少,加上工业的发展,荒废较多。全镇经营农产品规模在6.67 hm2以上的有9户,仅占全区农户总数的6.75%,绝大部分农户仍是小规模经营,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任重道远。二是农民的农机科技观念不强。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县、镇、村脱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是一种新事物,农民对其用途不了解,必须经过引进、试验、改进、示范、培训等过程,才能被农民所认识和接受。三是推广技术力量薄弱。农机人员被挪作他用或调任其他站、所、室工作,农机推广工作职能基本丧失。此外,具有高水平专业农机知识的农机人员严重缺乏。

2对策

2.1强化农机推广基础

随着浦江县农业农村劳动力结构快速调整,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当前的趋势。围绕郑宅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结合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特点,要在积极推进粮食作物安全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特色林果经济作物、实现设施农业机械化。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提高农民农田种植热情,重点解决好农田集约化经营的瓶颈问题,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可实施的自然环境,促进设施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2.2切实加强项目建设推广

农机科技项目是农机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保持农机化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应结合当地实际,谋划一批促农增收的农机化项目,以项目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争取项目。二是围绕科技技术推广项目。把技术推广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加强林果、畜牧、设施农业、特色经济作物、水产养殖机械的研制推广。同时,通过发展后续产业如加工保鲜贮运、节水灌溉储蓄等发展效益生态农业。三是围绕强化农机新技术推广、新技术培训,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体系自身建设项目,推进农机科教推广工作规范化[3]。

2.3完善购机补贴实施机制

以购机补贴为契机,加快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让购机农民收到投资效益,激发农民的购机激情。目前郑宅镇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种植业机械化水平,向着全面实现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各业机械化的更高目标迈进。在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范围的政策下,应抓住机遇,充分运用补贴资金解决农机推广中遇到的困难、瓶颈等问题。特别是在林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上,着重扶持三雅村、金泥村示范畈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机装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强农机化的推广,让农户切实地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4发挥示范园区带动作用

在原先已有的三雅示范村的基础上,郑宅镇又新增了广明村示范园区,应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典型作用,在吸取长处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进一步转变农机化增长方式。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机示范园区建设。规范园区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通过农机化创新示范,拉长农机化服务的链条,发展一套完整的农机化推广机制。二是充分发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并加强各点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均衡各类林果业、畜牧业、渔业等机械化发展,推进全镇农机化进步。三是加快示范点的创新示范。把农机教育、科研、生产、推广等部门整合起来,针对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科技攻关,采取引进、吸收、革新等措施,以突破该镇机械化的瓶颈。

2.5增强科技推广力量

农民科技素质偏低、高水平专业农机服务人员缺乏、推广机构不健全、推广技术力量薄弱等是乡镇农机化推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科技培训、提高科技队伍素质、健全推广制度是解决的必经途径[4]。一是科技部门应组织开展多形式的科技培训,以提高服务队伍素质。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把科技知识送到田边地头,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三是狠抓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在农村基本实现户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四是健全农机推广制度。每个乡镇配备专职农机推广员,每个村配备专业的农机指导员,确保农机推广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2.6注重宣传和推广

利用广电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农民信箱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抓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掘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发、推广、技术培训、农机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典型,特别是基层典型事例,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带动人。增强农民科技意识,营造农机推广的好氛围。

3参考文献

[1] 魏根超.我国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8(5):69-70.

[2] 刘光宇,李长河,毕晓伟.民族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320-321.

第9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3-02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指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政府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在农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自从我国广大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特别是我国粮食生产连续9a丰收,而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日趋严重,地方财政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减少,导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作用呈现弱化趋势,不利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和发展。

1 基本情况

顺昌县地处福建西北,武夷山脉南麓,闽江上游金溪、富互屯溪交汇处,下辖7镇4乡1街道,130个建制村。土地面积1 985km2,其中耕地面积1.51万hm2,在籍人口24.2万人。全县12个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机构核定编制数108名,实有在编人数76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7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不含2013年新增未聘的2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46人,无职称1人,分别占5.3%、32.9%、60.5%、1.3%;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4人,占31.6%,中专及以下的52人,占68.4%;年龄分布情况,30岁及以下的没有,30至49岁55人,占72.4%,50岁及以上21人,占27.6%。由此可见,现有在编人数、实际在岗人数及年龄结构已远远不能满足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

2 当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所凸现出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已不能充分满足服务“三农”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体制不顺,政事不分 由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发挥乡镇管理主体的作用和集中调配、统筹使用人力资源,但却不利于业务主管部门抓农技推广工作。乡镇农技站工作时常游离于本职之外,集中表现为在岗不务农、在编不在岗、专职变兼职、事业岗位行政化等,“三少三多”现象较为普遍,即做份内的事少,做份外的事多;履行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职能少,履行行政性职能多;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时间少,从事其他中心工作时间多。常常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条块”管理体制的矛盾最终造成乡镇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变为“瘸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就拿本县埔上镇来说,现有在编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4人,其中1人进入经济主战场,1人混岗,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只剩2人,而2人中还有1人包村,1a当中有近1/3的时间从事非农技推广工作,致使农技推广工作职能严重缺位。

2.2 农技人员待遇低,同工不同酬,同命不同价 作为农技干部,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服从政府安排,从事计划生育、项目征地、各类选举等中心工作,工作任务比行政人员重,但在待遇上却远不如行政人员,行政人员有餐补、通迅补、职务补等,而农技人员不但没有,工资还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尽管年终考核优秀,绩效工资还不能全额发放。以中师(农艺师)8级为例,2012年绩效工资应该拿8 501元,而实际只拿6 500元,整整差2 001元。此外,行政人员去世后家属可领取的安葬费按照40个月工资发放(按去世前一个月的工资标准),而事业人员则只能按照20个月发放,这种同工不同酬,同命不同价的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 农技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 首先是推广人员老龄化。据调查统计,全县乡镇现有的农技人员中,45岁以上的有43人,占56.6%,若不及时补充新生力量,再过5a,乡镇将面临无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局面。其次是专业不对口、知识更新慢。大专以上学历24人, 占31.6%;1990年前毕业的43人,占56.6%。虽然每年都开展继续教育,但往往都是听专家讲课,抽象而单调,效果事倍功半,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和担当起发展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重任。此外某些乡镇还存在跨专业技术指导现象。第三是“跳农门”现象突出。由于农技推广人员在乡镇属弱势群体,政治、经济待遇不高,导致相当部分乡镇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不安心、不尽心、不热心的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近年来偶有新录用农业类专业的毕业生,也只是把进入乡镇农技推广单位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跳板”,一旦被录用后就千方百计调、转、改,从而影响农技推广队伍的活力和稳定性。

2.4 政府财政保障缺乏促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自身发展的动力 《农技推广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各项公益性职责。乡镇农技推广站主要面向和服务“三农”。但政府公共财政使用方向还不能完全“惠及”到乡镇的农技推广机构。虽然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工资目前已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和统一核拨,但办公经费、绩效工资、第13个月工资、精神文明奖等主要由各乡镇按照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考核情况自筹发放,这就决定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完成乡镇赋予的其他中心工作,直接导致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人员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乡镇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上,严重制约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3 稳定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

3.1 理顺关系、明确职能,推行“三权”归县的管理体制 乡镇农技站主要担负着技术引进、创新、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任务,对村技术骨干和农民示范户进行培训,并接受他们的咨询;接受行政委托开展植物检疫以及对农资质量进行监督执法;对农情进行监测和预报;参与制定当地的农技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上级推广机构布置的试验、示范、推广、监测任务等。要发挥乡镇农技站的作用,就要实行人(事)、财(产)、事(业务)三权收归县农业局统一管理,改变过去那种行政上由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由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的现象,从组织形式、人员、经费上与乡镇机关完全分开,彻底扭转乡镇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方式上的行政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