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老人与海小说精选(九篇)

老人与海小说

第1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关键词:《老人与海》 小说读本 影视版本 比较分析

文学创作脚步永不停息,每一时代都留下了几部经典的作品。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老人与海》。每部经典的电影都会被翻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记者――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52年,这一著作荣获了普利策奖(1953年)和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先说海明威,他的写作风格独特,他写的这部作品算是临死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了。海明威的作品对现代美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海明威简洁的语言风格与他的记者职业分不开。1917年开始,海明威在《星报》(当时没有著名报社)担任见习记者。从而用精炼的语言为塑造桑提亚哥塑造了形象。

《老人与海》是一部比较难评论的一部小说,因为它有它自身深刻的一面,看似平淡,写出来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它是海明威的巅峰作品,有些人却认为这是海明威才华枯竭的素材。但是,不可否认,这部小说所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引起了共鸣,还被翻拍成电影,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老人与海》,但似乎这首歌与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小说版本的《老人与海》与影视版的到底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笔者将选择小说文本与由演员安桑尼・奎因主演的电影版本,通过比较分析两个版本间的异同,得出一些结论。

1.《老人与海》小说读本和影视版本的相同之处

小说读本是作者海明威的原著作,可以算是第一手稿。但是由于后来很流行,被许多国家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因此除了英语以外,还有其他各种译本。影视版本大部分都尊重作者的写法,所以大部分内容与小说相一致,只是部分做了删减或增加。

《老人与海》取材于一个古巴渔民的亲身经历,因此,它不仅是一部表达现实主义的作品,同时又是寓意深刻而多彩的巨著,是证明海明威万年创作实力的中篇小说。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通过清新明快的言词以及“冰山”原则的创作风格,塑造了古巴老渔民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作品的末尾让人回味无穷,在看完了小说或电影后,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在暗示着什么,“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就是作者写这部作品想要揭示的哲理。

所谓的“冰山原则”,就是在文学创作时像冰山露出水面一样,水上的部分就是作者已经呈现出来的,水下的部分六个读者去想象。“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鲜明的形象、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以及丰富的情感。这个原则是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在其小说《死在午后》中提出的,这种创作手法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也有着西方人的简洁明了。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很好地体现了海明威提出的冰山原则,让读者与观众从故事情节中慢慢领悟其中的潜台词。人们常说: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老人与海》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它到现代仍然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或许也正是这种写作原则在起作用,不同时代有其时代的特色和独特理解,桑提亚哥的精神直到现在仍然被人称颂。

2.《老人与海》小说读本和影视版本的不同之处

2.1二者的表现手法不同

小说中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进行的叙述,作者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分析老人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小男孩――马诺林描写老人;而电影中是以第一人称叙事,作者进入到了故事中,影片中海明威与其妻子在海边的小酒店里看到了老渔夫桑提亚哥回来的情节。细心的观众应该还看到了作者的多次出场,例如作者把自己泡在海里写笔记;向酒吧负责人打听老人的近况;作者因想在小镇上多呆几日而到集市上卖掉了名贵车;还有,作家夫妇与小男孩一起聊老人的情景,这种叙事方法在许多的电影里也都有所呈现,使得电影情节更加丰富和具有人情味。

2.2在塑造老人的形象上表达方式不同

在《老人与海》的小说读本中,通过小男孩对老人的崇拜,老人自己的回忆,老人在海上与鲨鱼的搏斗以及老人的梦境这些综合起来塑造老人的形象,包括老人的外貌、性格、思想以及所要表达的精神。在影视版本中,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还加入了两个重要的内容即老人女儿的看法以及年轻渔夫的挑衅。影片中为何会出现年轻渔民挑衅老人的细节,其实是想从一个侧面告诉观众:老人的过去是辉煌的。这种手法衬托出老人不畏艰险,坚强刚毅的性格,以及老人善良的人格品质。此外,在对老人梦境和回忆的呈现中,影片又稍微有些改动。小说中的老人出海前做梦:他不再梦见女人、风暴、妻子以及巨大的遭遇。相反,梦的只是一些自然景观和自然中的狮子。这些动物像小猫崽一样在嬉戏打闹,他像爱他们如同爱故事中的小男孩。从海上归来后,老人的梦境中还是狮子。心理学家认为梦境是人的潜意识的反映,从这里可以预示着老人的渴望。它渴望着像狮子承担着林中之王的角色一样,具有王的风范,他渴望着自己有着辉煌的人生。

但是影片中却不同,老人在出海的梦境是这样的:镜头前的是桑提亚哥在年轻时捕鱼的练习细节,一旁的老师傅说着:撒网、扯帆……你不需随时想着鱼……。后来,老人没有再做梦,却回忆起与妻子的婚礼,与黑人掰手腕的比赛。为什么导演要如此改动呢?笔者认为,这是影片想赋予作品更深层的内涵即老渔民桑提亚哥不仅具有王者风范,他也是一位普通渔民,他与观众一样,有着人类的喜怒哀乐,他也是孤独的,只是因为他的坚强,所以他又不是孤独的。

2.3对小男孩的描写笔墨不同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描写小男孩马诺林的笔墨并不多,只是稍微地带过几次,所以读者对小男孩的印象并不是很清晰。只有在老人孤身一人呆还是时描写了小马诺林,所以小男孩的不是很关键。而在影片中,小男孩的出镜率高于前者,他也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小男孩崇拜老人,有个情节是他面对空旷的大海跟老人说话时,老人的女儿叫他别喊了,他说了一句老人对他说过的话:只要声音发出去就永远不会消失。这些充分体现出小男孩对桑提亚哥的爱和怀念。影片中花了较多的笔墨描写小男孩,笔者认为是为了凸显片中的感情戏份。因为影片与文章不同,小说读本只有文字,其他的情节全部由读者根据这些文字去想象;而影片已经给出了直观形象的老人、海、小男孩等具体形象,若要表达感情,需要有具体的细节描写,拨动观众的感情弦才能引起共鸣。

2.4对女性描写和设置的不同

许多的学者认为在《老人与海》小说读本中,几乎没有女性的角色,老人周边的女性仅有两位,一是妻子,可是妻子早逝,因看照片会睹物思人,所以老人还是收藏起来了;二是老人的女儿,但自从嫁到哈瓦那以后就杳无音讯了。唯一的一位女性就是老人钓鱼钓到的一条雌的马林鱼。

但是影片却颠覆了这个女性缺席的现象。影片中出场的第一位女性人物是作家的妻子,这是额外增加的人物。刚到小镇时,作家妻子对老人的事也不是很感兴趣,本打算去别的地方,苦于丈夫要完成写作,于是留下来,便渐渐的听到一些关于老人的事情来。她对老人的态度由之前的翘首以望变成了积极地关心起老人,找当地的政府求救,或者与丈夫一同出去搜救老人。在其中,作家妻子也开始做梦,梦到老人被救了。我们从中看到了这位善良女人的高尚品德。影片中的第二位女性角色是老人的女儿。女儿的出现在影片中诠释了女儿对父亲的感情。片中运用了部分细节和女儿打算带老人一起去哈瓦那的想法都表达出女儿对老人的关心。在小男孩对着空旷大海向老人呼喊着什么的时候,老人的女儿再次出现在荧幕上,她跟马诺林说:别喊了,老人不在那儿。

3.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老人与海》的小说读本还是影视版本,都透露着感人的气息。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从中体现出来的内涵引得读者深思。因为小说读本和影视的内涵不同,表现手法不同,对个别人物书写的笔墨不同,导致了其中的要刻画的人物不太一样。在现实社会中,影视版本和小说读本很难有完全一模一样的。就单单《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来说,二者所表达的指导思想还是一样的,主要歌颂老人的坚强不屈以及坦然面对人生的生活哲学,“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样一种伟大的、崇高的精神激励着每个时代的人都要奋发图强。影片中不仅表达了老人的“硬汉”和“重压下的风度”精神,显现了男性的阳刚之美,同时为了达到平衡,也加进了女性的角色作为凸显主体的剂,增加了爱的表达。影片颠覆女性缺席的思想,从中挖掘出感动观众的一幕幕,从而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和表达更丰富的感彩。

参考文献:

[1]欧阳敏,李维美.论《老人与海》中的生命意蕴[J].电影文学,2011(3):37.

[2]马振芳.中国学者评论群体与《老人与海》[J]. 时代文学,2012(4):206.

[3]段绍俊.对比《老人与海》的小说读本和影视版本[J].电影文学,2010(8):100.

第2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一、“硬汉子性格”――马洛林

小男孩马洛林在《老人与海》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海明威将他与老人相提并论。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小男孩马洛林占有不少篇幅,显然这是作者象征手法中独具匠心的一个设计,研究作者的象征艺术离不开小男孩――马洛林这个人物。

五岁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年龄的时候,但是小男孩就已经和老人学习捕鱼并和他出海,虽然小男孩的年龄不大,但是经过生活的磨练,小男孩已经开始懂得跟随老人学习捕鱼维持生计。在老人的眼里,小男孩马洛林早已和自己融为一体,小男孩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在小男孩身上可以看到老人自己,小孩身上散发的坚毅、忍耐、顽强的品质侧面代表了作者海明威“硬汉子性格”。虽然孩子被父母强行带走,但在孩子心中老人桑提亚哥依然是最棒的,在孩子回归帮助老人展示了海明威“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在作品中多次出现老人对小男孩的话语:“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这一点不承认可不行”;在与命运做斗争时,老人几次提到小孩:“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正是因为小男孩不断的鼓励和陪伴,老人的生活才不会寂寞,老人才能坚强的生活下去,才会感到希望,使他变成一个精神胜利者,有精神解脱自己,小男孩是老人遭遇困难后的一个慰藉,可以时刻鞭策自己勇敢面对一切风暴,不屈服于任何困难。这些对小男孩的描写都表现出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

二、生存环境的剪影――大海

海是捕鱼者生存的依靠,老人是一位渔夫,每天以捕鱼为生,在海上的工作早已成为老人每天的日常工作,大海是作者笔下最重要的一个意向,在作品中,大海有时温柔、仁慈,就像一个女性,在老人遇到困难时会给你一条马林鱼让你看到生活的希望,但是,它有时又是残忍、凶猛的,在作品中,老人更多的是对大海的不满,对海燕的同情,就像在遇到狂风暴雨时老人能依然无所畏惧,依然与凶猛的大海做斗争。其实,作者对大海的叙述是象征着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民主与进步的力量还比较小,正义的力量被压制,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通过运用象征的手法反映出了当时美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以及正义力量的弱小的社会现实。但是,海明威又赋予了大海如女性般的仁慈和善良,在老人在快要放弃时,大海给予了老人比小船还要大的马林鱼,让老人重拾希望,但是大海又是残忍的,老人千辛万苦得到马林鱼后又有一群鲨鱼夺走了马林鱼,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是即依存又斗争,这与海明威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影响。海明威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作家,通过运用意象向读者展示了美国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自己与其不断的斗争。

三、恶势力的代表――鲨鱼

在作品中,作者这样描述鲨鱼:“那可恶的鲨鱼……,就好比所得税。我努力工作,碰上好运气。我得到一张数目可观的支票,于是所得税就象鲨鱼一样跟踪而来,用尖利的牙齿大块大块地咬着吃,那老人没说到这个,我却说到了”。通过作者的描述,作品中的鲨鱼象征着作者生存环境中的恶势力。在与鲨鱼无数次的顽强抵抗中,再次展示了海明威依附在老人身上的硬汉子精神。老人与马林鱼、鲨鱼这征服、搏斗的画面中,既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象征,又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性,这也是其冰山理论所体现的。战争摧毁了人类文明,摧毁了人道主义,摧毁了人们的价值观,是世界上最凶残的屠杀,战争给作者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和阴影,使其成为了“迷惘的一代”。老人圣地亚哥在每次出海前都希望能钓到大鱼满载而归,文中多次出现老人对大鱼的赞美,体现了老人对大鱼的喜爱,也象征着作者对美好事物、远大理想的追求。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在追逐成功的路上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坎坷和困难,小说中在老人钓到从未有过的大鱼后,却引来一群鲨鱼不断的阻碍,不仅将大马林鱼吃的只剩骨头,就连老人也差点丧命。马林鱼象征着美好的目标、理想,一群鲨鱼则象征着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作者在战争、革命中所遭遇到恶势力的代表,他们一直阻碍者正义力量的前行。

第3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关键词:《老人与海》关爱 文学伦理学批评

1954年美国现代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凭借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该小说创作于1952年,篇幅不长,原文两万多字,以干净利落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简单而离奇的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逮住一条大得惊人的马林鱼。他与大马林鱼在海上搏斗了三天才将其制服,却在回途中遭遇鲨鱼的围攻,最终只带回了大马林鱼的鱼头、鱼尾和一根长长的脊骨。

自该小说发表以来,对其评论研究的文章不计其数。经研究发现,这些文章大都集中于对老人“硬汉”形象的分析,分析其勇气、信心,同时也有一部分文章分析了老人的孤独状态。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有许多文章都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老人与海》进行了解读,但是对于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人类永恒主题――爱却极少给予关注。笔者从小说中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人类对自然的爱这个角度对《老人与海》进行解读,而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表现出来的关系正是伦理学所关注的。

1.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意义

文学伦理学批评主要指的是一种以文学为批评对象的研究方法或者是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研究伦理视角下的文学和与文学有关的种种问题。我们既可以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作家的伦理道德观、作品中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和这些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原因、生成过程,又可以研究作家所处时代的伦理背景对作家创作产生的影响。

聂珍钊提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新的批评方法。他认为,文学固然有其娱乐、审美、情感表达的功能,但文学的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追本溯源,对文学伦理学式的批评自古便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作家贺拉斯等就强调文学的伦理和道德因素。孔子在谈论《诗经》时说:“诗无邪。”这是对《诗经》里面所表达的道德伦理观念作的评价,本质上就是从伦理学的角度评价《诗经》。

邹建军指出:“这是文学批评史上我国学者第一次对外国文学史上与伦理道德有关的文学现象进行的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是中国学者根据中西文学中的伦理学事实和中外文学批评实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对我们的文学批评与实践来说的确是一种新的观念与方法,它本身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因此它可以大大加强中同的文学批评与理论建设。”文学伦理学批评可以给读者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口,笔者旨在研究《老人与海》作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爱倾向和作者海明威自身的伦理道德观念,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髓,感受作品的魅力所在。

2.老人与孩子的情谊

在《老人与海》中,除了主角圣地亚哥外,我们还会注意到另一个人物:马诺林,那个曾随老人出海捕鱼,并一直关爱着老人的孩子。在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老人与孩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2.1 老人对孩子的爱

马诺林从五岁就随老人捕鱼,老人倾其心血教会了孩子捕鱼,在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离开时,老人没有埋怨、生气,而是表示出了对孩子的极大理解:“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把握才离开我的。”同时,老人也表示了对孩子父母的做法的理解:“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孩子。不能不听。”“我明白,”老人说,“这很在理。”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老人的胸怀宽广,对人宽容,心地善良。

在两人一起回忆头一回出海的情形时,老人用爱怜的眼睛望着马诺林,真情在此时流露。当孩子说给老人弄两条沙丁鱼时,老人并没觉得这是孩子对老人的施舍,而是真诚地说:“谢谢你了。”这表明老人觉得接受孩子的赠予并不丢脸。正因为他与孩子之间的情谊,他才不会觉得这有损他的自尊。

当老人早上去叫醒孩子时,并没有大喊大叫,而是“轻轻握住男孩的一只脚,直到男孩醒来”。“轻轻”一词充分地显示了老人对孩子的疼爱。昏昏欲睡的孩子跟着老人出门后,老人伸出胳膊搂住孩子的肩膀说:“对不起。”一句对不起不是为了表达老人的愧疚之情。而是表达了老人对孩子的深切疼爱之情。

在海上的三天,老人也曾多次提到孩子,在小说的末尾,老人对孩子说:“我很想念你。”这句话又一次明确表明了老人的孩子的深爱。

2.2 孩子对老人的爱

在《老人与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马诺林对老人的深情。

在小说开头,孩子听从父母的吩咐离开了老人和老人的船,但这种离开只是表面的离开,孩子的心依旧留在老人这里。男孩每天都会去看老人,每天看到老人空空的船时,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鱼钩和鱼叉,还有收卷在桅杆上的帆”,孩子的感受和一系列动作都表明了孩子对老人的关爱、留恋。

“我很想去。即使不能陪你钓鱼,我也很想给你多少做点事”。孩子是单纯的,为老人哪怕是做一点点事情,他都非常乐意,出于自愿,出于对老人的真挚的爱,才会有此想法。

孩子请老人喝啤酒,给老人弄沙丁鱼,当老人说要驶到远方捕鱼时,孩子立即表示:“我要想法叫船主人也驶到远方这样,如果你钓到了确实大的鱼,我们可以赶帮你的忙。”孩子处处为老人着想,寻找一切机会去帮助老人,这只能用一个原因来解释,那就是孩子对老人的浓浓的爱意。

孩子要去给老人捞沙丁鱼,走之前不忘叮嘱老人,九月了,要穿暖和些。孩子回来时,给老人拿来了晚饭。在这部分有老人与孩子的对话,孩子讲了一句话:“只要我活着,你绝不会不吃饭就打鱼。”这是孩子对老人的一句承诺,也是对老人的爱的回报,更是他对老人的爱的表达。

在谈论棒球时,孩子问:“谁是最伟大的经理,卢克还是迈克・冈萨雷斯?”老人认为二人不相上下,孩子却接了一句话:“可顶好的渔夫是你。”“好渔夫很多,还有些很了不起。不过顶呱呱的只有你。”孩子在这里的话语中透露出他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在老人临出海之前,孩子帮老人做好了准备工作,既有身体上的准备,又有工具上的准备,最后孩子的一句:“祝你好运。老大爷。”蕴含了小男孩对老人的全部爱意,这一句胜过了千言万语的客套话。

老人三天后从海上归来,男孩每天去看望老人。当他看见老人那双手时,不可抑制地哭起来,那双手在与大马林鱼、鲨鱼的搏斗中伤痕更多了。当他悄无声息地从老人那里出来去为老人拿咖啡时,还在哭,他是心疼老人的。去拿咖啡的路上,有人向他询问老人的情况,他哭着告诉别人:“谁都别去打扰他。”他不在乎别人看见他在哭,他的哭向人们宣告了他对老人的爱。

孩子从饭店老板那里拿回热咖啡时,老人还在睡。他没有叫醒老人而是在老人身边坐下,等待老人醒来。咖啡 冷了,他就借些木柴来热咖啡。老人醒后,他对老人说:“别坐起来,把这个喝了。”这是多么细致的照顾。这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了孩子对老人的细心照顾与关爱。

当谈到钓鱼时,孩子说:“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并且告诉老人:“不在乎家人的说法。”只要跟老人在一起,因为他还要跟老人学很多事情,这些话语表明了孩子渴望回来与老人一起出海,希望与老人在一起,继续他们之间的爱,从老人那里获得更多。孩子听到老人讲他的身体状况时,说:“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并且让老人安心养伤,不管是手伤还是胸膛里的。孩子只是希望老人的一切都早些好起来,向老人学习更多的事情。

3.周围人对老人的爱

人是社会中的人,我们不能将其从社会中剥离出来。因此。我们在分析时,不能忽略掉老人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与老人之间的情感。

在小说中,海明威同样也展示了周围人对老人的态度。首先来看看老人的同行们。当孩子与老人来到饭店前露台上时,上了年纪的渔夫望着老人,替他难受,为了顾及老人的感受,他们并没有谈论自己的捕鱼情况,而是斯文地谈海流、天气、见闻,这从侧面反映了老渔夫们为老人着想,关心爱护老人。

第二个人物是佩德里科,虽然文章并没有老人或孩子与佩德里克的直接对话,但我们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佩德里克对老人的关照。在出海前,孩子与老人谈论棒球时,提到了报纸,老人没钱买报纸,但他从床下真的拿出来一份报纸,在这儿老人提到是佩德里克在酒馆中给他的。老人从海上归来后,从小男孩的话语中得知,佩德里克在看守老人的小帆船和打鱼的家什,老人这时表示把他的大马林鱼的鱼头送给佩德里克,这是老人对佩德里克的关爱的答谢和回报。

小说中饭店老板马丁对老人也是极其关爱。出海前小男孩从露台饭店拿来饭菜的同时,口袋里还放了两副刀叉和汤匙,并且每一副都用纸餐巾包着。这两副刀叉正是饭店老板送给老人和孩子的。老人说要感谢马丁并且要给他一块大鱼肚子上的肉,因为马丁帮助他们不止一次了,同时老人也在话语中明确地说:“他对我们真关心。”孩子说:“他还送了两瓶啤酒。”不管刀叉、啤酒,还是马丁以往对老人、孩子的帮助,都充分表明饭店老板对老人一向关爱有加,这是一份持续不断的关爱之情。老人从海上归来后,男孩去露台饭店要咖啡,老板问:“还要什么?”并且也表示了对老人的成果的肯定和尊重:“多大的鱼呀,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

在小说末尾,老人问孩子:“人家找过我吗?”“当然了。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社会的搜救行动本身也表明了社会对老人的关心与关注。

4.老人对自然的爱

小说中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流露外,也多处描写了老人对自然的一幅幅爱的画面。其中有两个画面是充分体现了老人对自然的热爱。

第一处是对老人与海龟的描写。尽管老人多年乘船捕龟,但他却为海龟伤心,因为人们大都对海龟很残忍,而老人站在海龟的角度体会海龟所遭受的折磨――“一只海龟给剖开杀死后,它的心脏还要跳动好几个钟头”。

老人捕到一条小金枪鱼时,看见船艄阳光里的鱼逐渐耗尽了力气,这时老人为了减轻鱼的痛苦,猛击了一下鱼头,然后用脚将其踢到了船艄的背阴处。从这个小小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作为渔夫,不得不捕鱼,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在尽自己的所能来减轻鱼的痛苦,为生灵着想。

5.自然中的美丽爱情

老人在与大马林鱼的搏斗过程中,曾回忆起过去捕到的大马林鱼的凄美的爱情。爱情故事中的雄鱼总是让雌鱼先吃食,不幸的是,雌鱼咬了鱼饵。在雌鱼绝望地挣扎时,那条雄鱼一直陪着雌鱼。当老人和孩子把雌鱼钩上船时,雄鱼并没有离开,而是在船边高高跳起寻找雌鱼。钻入水中后,始终呆在那儿不动。鱼儿跳起时展现出的淡紫色的翅膀,淡紫色的宽纹是那么美丽,正如他们那美丽的爱情。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感,这不也正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吗?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人所生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相互关爱,人与自然也处处显现爱意。爱――这一人类永恒主题在《老人与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关注老人的硬汉胜利形象时,我们不应该忽视小说中那些如涓涓细流般的爱意,虽然看上去很琐碎,但那是

注释:

①本文凡对《老人与海》有直接或间接引用的均出自吴劳的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樊朝辉.浅谈《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形象塑造[J].作家,2009,(10).

[2]厄内斯特・海明威著.吴劳译.老人与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第4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摘 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它不仅最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的语言特色,更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意义和感情,包含了作者对作品的精心雕凿。其中不屈服于失败命运的有着多重性格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老人被认为是海明威的化身。本文试着从多个角度解读了该小说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老人与海;深层含义

《老人与海》可总体分两大部分。开篇以“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the Gulf Stream,and had gone eighty-days without catching a fish.”(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它直接道出了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倒了霉老渔夫,他正处于逆境中。海明威并没有急于告诉读者他的名字,也没有直接告诉读者他是个乐观、坚韧、强硬且孤独的老人,可是他通过对老人容貌描写的寥寥数笔就成功地将老人的性格突显出来。“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这样一双眼睛告诉读者他是乐观的、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老人接连84天出海都一无所获,他是“倒了血霉”,可他并没有就此失望,抱着希望和信心和强烈的意志在第85天,他又继续出海捕鱼。以下的话语可以证明老人的确如此:“Have faith in the Yankees my son.Think of the great Dimagi.”(相信扬基队吧,好孩子。别忘了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老人将自己与迪马吉奥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曾经了不起的棒球运动冠军如今已失去了往日的青春和活力,但老人认为不仅力量可以,意志和坚韧一样可以促成人成为强者。还有当他睡着的时候,“他不多久就睡熟了,梦见小时候见到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耀眼,还有高耸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伟大的事件,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他如今只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它们在暮色中像小猫一般嬉耍着,他爱它们,如同爱这孩子一样。”尽管人人向往的年青与活力不再,老人梦到那力量的象征――狮子,从中吸取勇气与力量。此外老人在第84天回来与男孩交流的时候所说的一句话“八十五是个吉利的数目,你可想看到我逮住一条去掉了下脚有一千多磅重的鱼?”它也足以证明老人确实是愉快不服输的。接着老人满载希望和信心以及他那顽强的意志出海了。

小说第二部分从第二天凌晨开始,他静静平稳地划进海的怀抱,划进清晨的海洋的清新气息中,慢慢消失在黑暗中。老人在黑暗中闻着早晨来临的气息;听着“飞鱼出水时的颤抖声”,还有它们在黑暗中“凌空飞翔时挺直的翅膀所发出的咝咝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他就这样出海了,带着他的简单的捕鱼工具,光着脚只身出海了。在茫茫的大海中,它对雨、鸟和自己或喊或叫,与天、海和鱼为友为敌。

幸运的是,老人在那天下午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他把这条大马林鱼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并给予他高度的评价,但生为渔夫他要杀死它的决心从未改变。于是一场老人与大马林鱼之间激烈的生死搏斗开始了。在搏斗中,老人想起了已逝的青春和活力,想起了狮子,这让他骄傲、自信、同时勇气倍增,最终他克服了左手抽筋、右手受伤,忍受了疼痛和孤独,凭着自己顽强的斗志在第三天将大马林鱼杀死了。

不幸的是,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总是不能让人如愿。当老人杀死了大马林鱼后,更的的灾难和危险在后头等着他,大马林鱼的血腥味引来了贪婪的鲨鱼。一场于更加激烈的生死搏斗开始了。老人勇敢地那起鱼叉、刀插向鲨鱼,刀断了,他计划着用短棍等与群鲨搏斗。尽管大败群鲨的希望渺茫,但他从不言放弃。他不仅仅是鲨鱼与老人为求生存的搏斗,更是对人的意志的一种考验,使得故事发展到了高潮。然而大马林鱼最终只剩下一副没用的巨骨架,他失败了。老人拖着它回到家,他又梦见了狮子。

《老人与海》看似由两部分简单构成,它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学。

首先,《老人与海》揭示了人如何面对失败保持英雄气概和如何成为不败的英雄。面对接连84天的一无所获、唯一的同伴的离去和荣誉与尊严尽失的打击,老人不沮丧、也不气馁,他仍然满载希望地坚持在第85天继续出海捕鱼。面临大马林鱼随时会害死他时,明知放弃就可全身而退,却依然不放弃,发誓要与大马林鱼战斗到死。他说:“鱼啊,我跟你奉陪到死。”凭借自己的精神力量,他成功杀死了大马林鱼,保持了做人的尊严,是个英雄。当危险又一次降临时(群鲨的围攻),老人意识到不能保全大马林鱼的悲剧命运,却依然坚守自己当渔夫的岗位,行使渔夫的使命,与群鲨搏斗,保全猎物。他无意识地说出自己的心声:“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尽管如此老人最终只能拖着一副没用的巨骨架回到家。可是一次次的挫折并没有打垮老人,因为老人在梦里又梦见狮子,他在计划下一次的出海。因此,《老人与海》通过主人公圣地亚哥揭示了人如何面对失败时做个真正的人。

其次,《老人与海》揭示了人如何面对孤独和战胜孤独。老人是孤独的,他没有家人,唯一的同伴也被迫离开了他,同时他也不被人理解。然而老人并没有固步自封。他懂得享受孤独,在孤独中看清自己和学会战胜孤独。他对鸟、鱼说话以排遣孤独。如,老人如孩子般体贴地对待鸟儿:“你多大了?,你这是第一次出门吗?”“昨晚上没风,你不应该那么疲倦的。”“好好休息一会儿吧,小鸟儿。”

再次,《老人与海》揭示了人在面对虚无的目标时,如何以自身的勇气为依据进行拼搏。如果说,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是为了实现他的物质理想,那么当他预感到即将到来的悲剧命运时(物质理想的破灭),老人继续与鲨鱼搏斗说明什么呢?老人拖着无用的巨骨架回到家又意味着什么呢?他又梦见狮子说明什么呢?回答只能是它们说明老人除了物质追求,还有精神追求。在老人看来,物质追求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精神追求。老人追求的是种永恒――保持做人的尊严和不败的精神。老人认为虽然未能保住大马林鱼,在物质上他失败了;但是从精神意义来说,他是胜利者。面对这飘渺的目标,老人仍然能够与鲨鱼搏斗,这显示了人类的崇高与伟大。

综上所述,《老人与海》通过主人公揭示了人面对失败要保持英雄气概,做个真正的人;揭示了人要敢于正视孤独,战胜孤独;揭示了人不能成为物质的奴隶,而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 Ernest Hemingway(USA).The Old Man and the Sea[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第5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一、解读《老人与海》蕴含的生态思想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文坛硬汉”,他的作品堪称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在1953年赢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并且在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被世人公认为是“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其寓意十分深刻。人们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正如海明威所说:“如果五六个人或者更多的善于解释的人能够继续解释下去,我为什么一定要干涉他呢?”有人认为该部作品体现了海明威希绪弗斯式的悲剧色彩的英雄主义观;有人认为这部作品是海明威的大男子主义观的宣言书。但是,该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广袤得令人难以想象,亟待人们从新的视角、在新的视域下重新研读去发现埋藏其中更多的思想宝藏。从生态批评角度来解读《老人与海》,我们要关注的是书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所秉持的生活态度,书中表现的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以及对人类“走得太远”对自然过度开发所进行的批判。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过着一种简朴、超然、注重内心世界的完全生态主义的生活。远离都市文明,圣地亚哥对于物质生活无欲无求。书中写到老人用一艘平底小帆船来捕鱼而不是渔船“……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老人住在窝棚里,“窝棚用坚韧的护芽棕皮做成,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泥地上一处用木炭烧饭的地方”,并且“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像他那张帆一样,而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老人的饮食极其简单,不出海的时候吃的是“黑豆米饭、油炸香蕉,还有些炖菜”。在出海前,他会喝上一些咖啡作为一天能量的补充。在物质上,圣地亚哥几乎一无所有,但在精神上他是一个富足的人。坚定的宗教信仰、丰富的精神生活使他满足于这种物质的匮乏,因为他对生活没有太多的物质要求。对于圣地亚哥来说,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对生活持有的积极、阳光、乐观的态度。梭罗的《瓦尔登湖》传递的也是这样一种精神态度,如:“简单,简单,简单吧!……简单些吧,再简单些吧!”“如果我们愿意生活得简单而明智,那么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就非但不是苦事而是一种乐事。”满足于简单,崇尚自然,圣地亚哥,这位赤脚走路的老人与那些信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人迷恋奢华、挥霍无度、崇尚享乐,而事实证明这种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们的生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圣地亚哥所实践的就是海明威的生态哲学思想:简朴地生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重塑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老人与海》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认同众生平等的理念,字里行间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世上万物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人类的目的和利益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而海明威却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看作与人类平等的存在。圣地亚哥漂流在海上看见了一只小鸟,善良的老人对鸟儿说:“小鸟儿,你喜欢的话就跟我做伴吧。”圣地亚哥把小鸟看成了孤寂旅程中偶遇的一位朋友,这是一种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以平等之目光看待世间万物的心态。这种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态度还体现在老人与大马林鱼的关系上。老人既把马林鱼看成他的猎物也把他当作朋友。海明威认为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人与其他生物都在为生存而拼搏。圣地亚哥要杀死大马林鱼是为了生存而大马林鱼要逃走甚至要杀死圣地亚哥也是在为生存而挣扎。在这个意义上,老人与大马林鱼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是对手的关系,当老人用力地拉住在海中不断翻腾的大马林鱼时他说道:“鱼呀,你简直要我的命嘛,老头儿想,但是话又说回来,你有权这么做,老兄,我从来还没有看到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着、更高贵的东西。你来弄死我吧,我不在乎谁死谁活了。”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老人又对这条苦苦与之搏斗的大马林鱼心存敬畏,把它当作朋友。他说道:“鱼啊,我爱你,非常尊敬你。”“你现在觉得痛了吧,我也很痛啊。”在老人看来,这条大马林鱼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一位值得尊敬并且与他势均力敌的对手,不论是老人杀死了这条大鱼还是大鱼杀死了老人,他们之间都没有失败者。正如法国生态思想家艾伯特施韦策曾说:“成为思考型动物的人感到,敬畏每个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他如体验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他生命。”《老人与海》还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类过度征服自然的批判。在这部小说的结尾海明威安排了一个极具悲情主义而又发人深思的情节。老人与大马林鱼苦苦搏斗三天,最终杀死了它,但是在把大马林鱼拖回港口的归途中,这条大马林鱼受到鲨鱼的袭击,回到港口时只剩下一具骨骼了。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后果呢?老人进行了自省和反思,“那么是什么让你打败的?”“什么也没有,只怪我出海太远了。”从某种意义来说,老人的失败不是鲨鱼,而是老人自己打败了自己,因为老人走的“太远了”,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过度利用,这种杀鸡取卵式的理念必然得到报应。恩格斯指出,人类不要过分沉醉于征服自然的快感中,盲目的乐观使人类丧失了理智,每次征服自然胜利之后人类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自然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报复人类。人类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在对自然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利用自然,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发展,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用海德格尔的一句话,即“人不是世界存在的主宰,人是世界存在的牧人”,所以这部小说的最后结果就是老人辛苦捕来的大马林鱼“……如今不过是垃圾了,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人类付出巨大努力而创建出来的文明成果,却因为对自然、对生态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过度开发而烟消云散,所留下的只不过就是一些在时间长河中等待被冲刷殆尽的遗迹罢了。这就是海明威为我们勾画出来的未来生态崩溃的场景,令人反思,促人警醒。

二、结语

生态批评的目的之一就是促成人类的生态意识的觉醒,提升我们的生态美感,调整自己的生态行为,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解。《老人与海》似乎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对老人圣地亚哥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描写,他对非人类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以及老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海明威在想我们呼吁,是时候调整我们的行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了。马克思曾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解”是同“人类本身的和解”是紧密相连的。现代生态伦理学家也认为,人类在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是同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平等息息相关的。《老人与海》给我们的生态警醒就是我们要节约资源,关爱所有生命,对人类开发自然的行为进行节制。这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郭秀伟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6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老人与海》讲述的一个老渔夫与一个男孩的故事,是一本励志的小说。那初中生从中获得了哪些精神力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1在故事的繁多世界里,有感动的、伤心的、高兴的……故事。而《老人与海鸥》却带给我非一般的感动。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平凡又打动人心的故事:老人视海鸥为自己的亲人、儿女,给海鸥喂食,取名字,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儿女看待;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不忍心离开“亲人”的事。他们也许已经明白老人已经死了,摆在自己面前的所谓的“老人”其实是一张遗像,真正的老人已经不在了……但他们依然在用声声的鸣叫呼唤着老人,他们一定是认为自己的呼唤能把老人叫回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课后,我一直带着疑问:这位老人究竟是谁?海鸥们与他无亲无故,他为什么要对海鸥好呢?为什么要照顾他们?一个孤寡老人,他为什么要每天这么不辞辛劳的走20余里去喂海鸥?像他这样的老人,应该是躺在摇椅上,好好度过晚年,但为什么这个老人这么特殊呢?……种种原因给我带来了困扰。书给我了答案:老人觉得海鸥是幸福鸟,吉祥鸟。海鸥在的地方,那儿的村民就会快乐,就会幸福。老人名叫吴庆恒,是昆明人,那儿的居民都把他称为“海鸥老人”。只要在当地,红嘴鸥“驾临”,老人每天都徒步几十里给海鸥喂餐,风雨无阻。老人每月退休工资只有三百零八元,大部分都用来给海鸥买食物。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丁,老人毫不犹豫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时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不愿意坐五毛钱的公车,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这篇文章还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原来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海鸥还那么的离不开老人,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人的怀恋。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是谁都会为之颤动。

如果说老人对海鸥的爱是无私的爱,那么海鸥对老人的情是震撼的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在清远,有一位市民救了一只喜鹊,小喜鹊伤口渐渐好了之后,怎么也不肯离开自己的恩人。就算你把它赶走,过多一会儿,自己又会飞到恩人的肩膀上。因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你对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你好,每种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它们都会报答对自己好的人。即使是一种凶猛的动物,经过长时间的感情相处后,一切冷冰冰的东西都会融化。

人与动物之间也有很深厚的感情,我以后得在生活中多找找此类的故事!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2他,一个坚强,不畏困难,不怕失败的人。他虽然屡受打击,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希望。他虽然屡次失败,却从未有灰心丧气的念头。他多次险些丧命,却在无畏中一次又一次点燃胜利的希望之火。他就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圣地亚哥圣地亚哥是个不走运的老头儿——出海84天一无所获,常跟着他大鱼的小男孩也因此被父母,叫回。但是,老人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在第85天继续出海,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比他船还大的大马林鱼力量非常大,它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在这两天两夜中,老人经历了从未经历过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栓在船边上。然而在返航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是鱼头,鱼尾和一副毫无价值的光秃秃的鱼骨架。

从结局看来,老人似乎是个失败者。但这副近乎用生命换来的鱼骨架,却彰显了老人生命的硬度,老人用顽强演绎了一首生命之歌。老人虽然失败了,但他依然是英雄,是一位敢于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硬汉英雄。

面对巨大的大马林鱼,面对强大的鲨鱼,老人没有退缩,没有害怕,他一直不屈不饶地与他们进行殊死搏斗。他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的这句话诠释了英雄与硬汉的内涵,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我会跟他们战斗,一直战死为止。”这个硬汉面对挑战如是说。像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挑战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与顽强!

不屈服于困境,不低头于失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把不值得变成值得,把不可能化为可能。像老人一样,永不言弃亦永不言败,成功便在眼前。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3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只有精神的胜利才能使我们感动,为其悲壮而落泪。”

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老人圣地亚哥是古巴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有一位忘年交,小男孩马洛林。由于运气原因,他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一条鱼,孩子也因为父母的原因离开了老人,去了另一条渔船。但他仍然坚信下一次自己总会钓到一条了不得的大鱼。的确,他成功了。在费尽千辛万苦,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他终于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打败了大鱼,钓上了一条长达十八英尺,比他渔船还大的马林鱼。但命运之神似乎仍没有眷顾对方,在他用尽全力,花费了两天两夜捕获到这条大鱼,正准备返航时,鱼的鲜血散发出血腥味却又引来了成群结队的鲨鱼。在精疲力竭赶走了全部鲨鱼之后,他才发现那条十八英尺的大鱼已经被撕咬得只剩下一条脊骨……费尽周折,却只带回一具残骸,历尽艰辛,却只留下了一身的伤。但尽管这样,老人仍然与孩子相约一起去打鱼。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这是一种多么值得人敬佩的精神啊!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但更多的则是反思。敢问在我们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00后可曾有这样的精神?作业稍多,便叫苦连天;受点挫折,便萎靡不振;甚至有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写到这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感到深深的惭愧,不禁扪心自

问:这种本应该长久留存下去的优良品质去哪了?海明威笔下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圣地亚哥却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永不腐朽的品质。

现在中学生阅读的普遍是一些所谓的“青少年流行读物”,那些真正的名著却堆在家中的书柜里无人问津。在这里,我要向全世界儿童呼吁:那些“少年读物”无法带给你任何东西。有空,多去翻翻那些名作,那是世界

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精华!其它只是转瞬即逝的风景,只有那些经典之作才是经久不衰的!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4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的永不言弃的精神在吸引着我,让我第一体会到了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感觉,一页一页地读了起来,竟然有些爱不释卷呢。48天出海打鱼的一无所获后,他能一如既往的继续劳作。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再一次出海打鱼中,钓到了一条老人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的大鱼,大马林鱼足足比老人的船还长两英尺,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整整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最后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因为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鲨鱼,然而老人的左手此时正好在抽筋,只能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可以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老人最后拖回家的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但老人还是得到了众多渔夫的称赞,老人的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他就无愧做一个胜利者。

文中有这么一段“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他的不安于现状、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的精神渲染了我。现在的我们就要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大的目标。

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了地。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钦佩,明知对手很强,却能迎难而上。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最终胜利。

正如作者所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永远不会打败他”,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5几个晚上,我终于把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看了一遍。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令我感触很深。

这个故事写了古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钓到鱼的情况下,终于钓起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太大了,它把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这时圣地亚哥就用鱼叉把这条鱼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了。

首先是那个老渔夫,他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钓起大马林鱼的那几天,那条顽固的鱼拉着圣地亚哥跑来跑去,尽管他的左手一再抽筋,可为了自己的生活,他使劲的拽住鱼竿;尽管他的手被鱼线划出一道道血痕,但他还是永不言败,继续坚持着;尽管他辛苦钓起的鱼就要被鲨鱼吃了个干净,他还是顽强地跟鲨鱼们斗智斗勇;尽管他八十多天没有收获,可他还是天天拥有着希望与自信:一定可以钓起一些鱼的!我十分敬佩这个老渔夫。平常我们遇到一些小困难就叫苦连天。可他从来就没有说过自己失败了,要放弃这个事业了,他从来没有说过他再也不愿意当渔夫了,他只是一直坚持着,坚持着……

其次是那一条鱼,虽然它一不小心上了钩,可它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输了。它拖着老渔夫走了三天三夜。你不知道这三天三夜是有多累的,也许它刚拖了半天不到就已经累了,可生的希望还是有的,它告诉自己,永不言败!

我还非常喜欢那个小男孩,他不会因为老渔夫什么都没有、一事无成,就去嘲笑他、讥讽他。而是快快乐乐地和老渔夫做着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我觉得我也很需要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次的数学期末考试,我因为粗心大意,丢了许多许多的分。当时我就觉得很沮丧,我已经是第二次考砸了,就觉得自己好像很没用。后来我看了一个故事,就是说,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用了一千多种材料才找到一种很好用的。每一次失败了的时候,他只是轻描谈写地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行不通的材料而已。”比起爱迪生和老渔夫,我那点小困难并不算什么,只要把粗心大意这个坏毛病改了就好了,只要我学会永不言败就一定能成功!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第7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一、从冰山原则看《老人与海》的主题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受到10年的冷遇与攻击后,为了力挽声誉而推出的一部中篇杰作,作品问世后好评如潮,在世界文坛引起了空前的反响。“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就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选题坚持了其一贯性和独特性,全文以战斗、搏击、捕鱼为题材,重复着孤独、死亡、抗争等几大主题。它看似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它简单的情节却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的力量与意志的赞美,对人的命运的关注。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圣地亚哥这个“独自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是海明威笔下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位“硬汉”,是“生命英雄”的象征,是个“打不败的失败者”。整整84天的“背运”并没有磨灭他的斗志,无论是时时伴他左右的小男孩的离去,还是周围渔夫的嘲笑与同情,都不能使老人失去信心,他的眼睛“跟海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圣地亚哥的自信是绝对的自信,是不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信,是不用与他人比较的自信。在桑提亚哥的生存哲学中,即使遭遇到了极点的背运,人也只能自信。面对被鲨鱼撕咬的大马林鱼残骸,老人却说:“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宁折不弯,这不正是海明威那水下“八分之七”的真意所在吗?

二、从冰山原则看《老人与海》的语言特点

海明威一生爱好拳击、狩猎,他亲历几次大战及数次意外事故,身上留下的无数伤口以及237处弹片就是他本人“硬汉”风格的体现,正是这种独特的性格和早期的记者生涯以及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得海明威练就了其简单、凝练的写作风格,行文间不带任何冗言赘词,没有多余的铺陈、叙述、探讨,甚至议论,只有血肉筋骨般的语言。正是这种几经锤炼、直陈式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得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得以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也展示着海明威作品的独特艺术性和审美启迪性,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这部《老人与海》中,他依旧惜墨如金,极力使用简洁、凝练的文字进行叙述,再次体现出其“冰山原则”的写作特点。文中大量使用卓绝的语句,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或日常用语,这种电报式的对话删除了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把海面下深藏的八分之七冰山留给了读者,达到了简约与含蓄的完美结合,以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海明威的作品虽然用词简练,却意味深长。在浩瀚的大海上老人抱着必胜的信念与大马林鱼周旋:“Fish,”he said softly, aloud,“I’ll stay with you until I am dead.”“I told the boy I was a strange old man,” “Now is when I must prove it.”短短几句内心独白,没有一丝华丽词语的修饰,温柔而又坚定,却似一位人生斗士的战斗宣言,一个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鲜活地跃然纸上。他要证明给孩子看,他是一个多么不寻常的渔夫,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动摇他捕获这条大鱼的坚定决心。在老人心中,小男孩是自己人生的希望,有了孩子,在与命运的搏斗中老人就有了勇气。在艰险的海上搏斗中,他反复多次提及小男孩:“我想念这男孩”“要是这孩子在该多好”……惜墨如金的海明威,对老人思念男孩的描写是有其象征意蕴的,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孩子是人类生命延续的维系物,也是硬汉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源泉。在孩子的鼓励下,圣地亚哥才得以坚强不屈地拼搏下去,他意识到:“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这一点不承认可不行。”在文章的结尾处,精疲力竭的老人在梦中见到了狮子――“The old man was dreaming about the lions”,作者仅用了一个如此简单而平淡的陈述句,不加任何修饰,不见一个形容词,便结束了这部文坛巨著,而留下了海面下八分之七的冰山等待读者自己去品味。

三、从冰山原则看《老人与海》的写作手法

作为那个时代最富有才华和艺术感染力的散文体作家,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往往体现出自然流畅、朴实无华的特色。细读《老人与海》,我们不难发现:“冰山原则”不仅表现在海明威作品中简洁、凝练的语言上,还表现在其白描式的写作手法上。在描写文章的主要人物时,海明威仅寥寥几笔就使一个“硬汉”形象轻轻松松地跃然纸上:“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 ”就是这个仅有一屋、一床、一桌、一椅的孤独的老鳏夫在一连84天捕鱼失败之后,仍然可以充满自信地准备第85次的扬帆出海。在小说中,海明威没有用到华丽词藻去渲染人物的性格,没有用到看似必不可少的说明和议论,更没有用到蹩脚的形容和华而不实的比喻。海明威省略的其实就是读者自己可以去想象、填充的水下八分之七的冰山。在对老人捕鱼全过程的描写中,海明威客观、细致地描绘了圣地亚哥行动的每个环节:从细致准备出海前的事宜,到海上下饵,与上钩后的大马林鱼周旋,直至战胜大马林鱼并将其绑在船的一边,接下来又力战群鲨鱼,奋勇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纵观整个过程,作者生动真实地还原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仅用十分俭省的语言便刻画出了一个宁折不弯的“硬汉”形象。正如海明威本人所说:“这本书描写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而又没有把灵魂二字用大写字母标出来。”他笔下的这个人物绝不乏生动丰富的内心世界,但读者却又无法直接在文中找到具体而精细的描述,冰山海面下的八分之七藏于读者心中。细读文章结尾处的一段对话,仅仅几个简单的句子却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一句“They truly beat me”揭示了老人在经历身心磨难后无限痛苦与失落的内心情感,他就此向命运低头了吗?不,这位海明威笔下的“硬汉”转念想到:“No. Truly. It was afterwards”,是“后来的事情”,是“鲨鱼打败了我”,老人旋即又抖擞精神、重拾自信。在整整三天三夜惊心动魄的海上生死较量之中,老人曾反复提及一个唯一可以与他相依的男孩,“ I wish I had the boy”,但当躺在床上的老人见到孩子时,作者却仅仅用了一句“I missed you”便完成了对老人内心世界的刻画,简洁、明了却又蕴涵了他对男孩无限的依恋与思念,为“硬汉”添上了柔情的一面,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正是其“冰山原则”在文中的具体体现:老人的情感,从失望、悲伤到振奋、期望,尽管海明威用词精炼到了最高的程度。但这些精练、寓意深刻的对话仍能把一个打不败的“硬汉”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完善更加直接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英国评论家赫・欧・贝茨说:“海明威的小说所追求的是眼睛与作品之间、作品与读者之间直接沟通的双重关系,从小说创作意图来说,就是从小说的开始就打定主意让读者去如实地感知作品。”这样看来,无论从主题、语言特色还是写作手法上,《老人与海》中都处处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而这也正是他的作品长盛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注 释:

① Bake,Green: Hemingway’s Biography,American Disc Punishing Corp,1980年版。

② 海明威:《老人与海》,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文献]

[1] Encyclopedia of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M].New York: 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 Inc.1969:97-100.

[2]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3]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445-447.

[4] [英]赫・欧・贝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5] 金元浦,孟昭毅,张良村.外国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一、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将关联事物之间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手法的运用,需要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的特点和共性的特征,这样才能产生由此及彼的想象。如象征手法运用得贴切,可将一种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能够被读者感知和领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悠远、意寓深长。[2]

    二、《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的运用

    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极好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展开了一系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和形象化,并代表了不同的意向和表征。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更好的诠释,作者通过深度挖掘文本中所隐含的意蕴,寄寓了深刻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一)大海——人生竞技场的象征

    一直以来,大海在西方文学中,都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表象意境,或者代表少女的形象,清纯可人、明媚灿烂;或者象征恶魔,凶神恶煞、深不可测。在《老人与海》中,大海被描写成一位女性形象、细腻深沉,在老人捕鱼的过程中,大海呈现出安详、宁静、祥和、波澜不惊的状态;[3]在老人和鲨鱼搏斗时,大海仍旧是那种自信、缓缓流动的状态。作品中的大海尽管表面看是温柔的,但内心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既有着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又有着凶残贪婪的大鲨鱼。在小说中,大海象征着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既有着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同时又具有无比深厚的内涵。

    (二)老人——人类顽强意志力的化身

    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真正的硬汉,他能勇敢地接受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敢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怀抱坚定的信念,即便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通过和大马林鱼、大鲨鱼等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搏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尽管象征他胜利的标志仅仅是一堆鱼的残骸。[4]圣地亚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被摧毁的只能是人的肉体,人的精神是屹立不倒、永远都打不垮的。在小说中,圣地亚哥象征着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人类精神。

    (三)小孩——人类生存状态的象征

    曼诺林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小主人公,他一直以来都和孤苦伶仃的老人相依为命。在老人的生活中,他的爱和关心处处能体现出来,老人没有捕到鱼时,他会和老人一起难过悲伤,然后会更加悉心地照顾老人的生活和起居,为老人准备好饭菜,是老人生活中最好的帮手。可以说小孩是老人的另一种生存状态的象征。[5]在孩子眼中,老渔翁不管捕没捕到鱼,都是他心中最好的渔人。无论捕鱼的技巧,还是捕鱼的品质都是一流的,无人能够匹敌的。捕鱼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仅仅是对人的能力的一种肯定而已。而这种观点,和老渔翁对自己的看法,恰恰是两种对立的观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渔翁和小孩象征着人的正反两个方面,预示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人的犹豫和徘徊、难以抉择,小孩曼诺林的离开,也正是这种思想不断斗争的最终结果。

    (四)大马林鱼——美好理想的象征

    在小说中,大马林鱼是光荣的象征。从现实出发,一个年老体衰的渔夫能捕获到如此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荣光的事情。但老渔夫对鱼确是无比的喜爱和崇尚,不但没有丝毫的敌意,反而将对手当成朋友和兄弟看待。[6]所以在整个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至始至终都深怀喜爱和敬佩之情,甚至在最终战胜对手时,他也不免为对手扼腕叹息。因此,在整部小说中,大马林鱼是无上光荣的象征。纵观整部小说,大马林鱼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大马林鱼的穿针引线,小说的象征意义将不完整。在经历漫长的84天等待之后,大马林鱼终于出现了,既满足了老人的愿望,同时也是给老人漫长等待的一个回报。老人凭借坚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年轻气盛的大马林鱼。在小说的寓意和老人的心中,大马林鱼一直象征着一种理想的事物,一种美好的目标和追求。预示着在人类漫长的旅途中,会经历种种的磨难和痛苦,但只要人们怀有坚定的信念,依靠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最终一定会战胜艰难困苦,创造生活的奇迹。[7]

    (五)鲨鱼——邪恶力量的象征

    鲨鱼在小说中,是各种邪恶势力的化身,代表着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它是对人们实现各种理想和目标的阻挠。《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意义。这部小说的创作时代,正是古巴民族运动风起云涌之时。[8]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虽然仅仅是一个渔人的身份,但他却代表了那种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的穷苦百姓的形象。而鲨鱼则是殖民主义者的化身,通过正反两个形象鲜明的对比和塑造,预示了古巴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和解放,同邪恶势力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样也更进一步凸显了真正硬汉的个性。

第9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

1952年《老人与海》面世的时候,在世界文坛上,欧内斯特海明威已经饮誉四分之一个世纪多了。如今,《老人与海》依然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之一,对读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海明威认为,文学创作是竞技场上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一种真实、精确和明白无误的仪式,一个人借助它可以使自己不可避免的失败得以弥补。主人公渔夫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对男子气概、年龄和个性的概括的典型形象。如果说《老人与海》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是因为这部小说没有以其自我刻画为中心,突出“我”的力量,而是通过桑提亚哥这个人物把现实制作成一首散文诗,以此对自己面对年龄的增长、疾病缠身、面对现实的被动无力等,映射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作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诠释,也就是对“硬汉形象”的高度升华和总结。

小说中,海明威极力避开政治与心理问题的复杂,在平白的叙述中自如的运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例如:马林鱼象征理想、追求、对手、劲敌,鲨鱼象征破坏性的力量,大海象征每个人的人生舞台,而狮子则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圣地亚哥则是“硬汉子”代表,他虽败犹荣,那种不屈的精神是永恒积极的,象征着作者对理想与光明的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抗争精神。“任何一本好书,其象征都不是预先设计、安插就绪的。”海明威直率的说。但他所说的也是行为和事件,物体和风景,他们可能既是字面上的,又是象征意义的。“事实”本身可能“意味”着比它们本身的存在的简单现实要多的意义。准确无误地根据“现实”存在的真实情况进行创作时,如果作家具备足够的创作技巧,就会给我们提供一些事实,这些事实以某种方式联合起来超越他们所包含的意思,即多余他们自身的含义。这就是海明威这款话的意义所在。《老人与海》远不是只关于捕一条大鱼,又被鲨鱼吃掉的一个老渔夫的故事。小说的这种写法,只是描述了它的一些“事实”,并没有描写“头脑里引起的反响”。那些事在这些事实被组织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时产生的。

故事里的斗争是不能用一般的宗教的现成术语解释的。海明威对利用“祈祷”作拐杖的人几乎不能容忍;他蔑视那些“向上帝要饭吃”的做法,或者说,要求得到不公正优势的行为。海明威的宗教仪式——老桑提亚哥如此美妙地戏剧化象征化了的一种宗教仪式,是相对唯物论而存在的;因为,为达到“单纯”,这一斗争只能为自身的存在而存在,此外不能再有别的“复杂”的原因。许多评论家都把桑提亚哥的宗教看做异教,或非基督教的人本主义,而不看做是正统的基督教。这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信仰指向问题上一直存的争议。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与基督教有关的象征。如:小说开头提到,老人一度有八十七天一无所获,根据圣经细节描述,这个数字也有其深刻的含义,刚好是大斋期加圣周再加上受难的三天。关于基督受难的细节,作者有意把老人比做基督的化身,文中出现两次被钉十字架的过程。第一次是老人钓上了大鱼,双手被钓索勒得出血,第二次是鲨鱼来袭时候,将老人发出的叫喊声象征成耶稣被钉双手时候发出的声音。而出海前男孩给他送来的吃食,喻指耶稣的“最后晚餐”。而老人在海上吃鱼肉喝水,这是信徒领圣餐的象征。作者有时甚至将大鱼也比作基督,如大鱼被绑在船边的样子。桑提亚哥的人生哲学确实是非基督教的,或者说是异教的哲学。这似乎与海明威的原始主义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如何,老人在失败的时候也表现出一种高尚的品格,因为他的斗争既不是建立在仅仅为了有所得,也不是建立在乞求有所得的基础上。例如:他想到这条大鱼在市场上会给他换来钱时,老人与他的对手的关系,也是兄弟关系,是超越任何物质的含义,这就是这篇小说给人以美感的原因所在。因为老人既不依靠外界的力量帮助,也不需要外界评判自己的行为,而是承认了这条鱼不过是和他相仿,但力气很大的小孩子,所以,同样也应当得到神灵的帮助,说他们是兄弟。斗争的这种宗教仪式,是一切物质或正统的观念如此彻底地失去了作用,以至在想到这条鱼的美丽、壮观时,老人实际已经承认:自己的死亡和牺牲,与他用谋略捕到的马林鱼的死亡和牺牲相比,意义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桑提亚哥与自然界之间的那种紧密相连的关系,是《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力量实质所在,当然,也是海明威宗教仪式的力量实质所在。由于年老力衰,只能考意志的力量支撑自己的存在,所以,才长时间的搏斗过程中,桑提亚哥显示出随时都可能失败;简言之,猎手任何时候都可能成为猎物的目标,人的潜在的逆向发展,使他的宗教仪式呈现出最具象征主义的神秘色彩。桑提亚哥对失败的恐惧和战胜失败所受的痛苦,使他悟出了普遍存在的生与死的道理,从而使他在孤独中产生了与空中的鸟和水中的额鱼儿之间的那种兄弟关系,而不理会那些蔑视痛苦,通过自己的行动——通过受苦,求取伟大的所有的人。而这也就是耶稣经历的大磨难,从而最后复活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