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精选(九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

第1篇: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 装帧材料,书籍设计,市场消费,审美延展

从“甲骨”到“简”,从“帛”到纸张,到如今丰富多彩的特种纸和特殊材料。在漫长的图书历史发展过程中,书籍装帧的材料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特殊的材料展现了个性的设计观,丰富了书籍的内涵与外延。

在书店面对一本图书,读者一般会先感受到它的整体设计,然后驻足观看,继而读者会较仔细的来看封面上的主体形象、色彩,从书名、内文版面到纸张材质的一个个细节,然后将这些细节再一次组合起来,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书籍的设计美感。事实上,读者大致是经过了大体感受、细节体察和形象联系这样三个步骤,才能达到对于书籍装帧整体美的把握。

一、丰富的装帧材料,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多元化,考究的装帧材料,成为构成书籍装帧美感的重要因素。充满肌理感的特殊材料会给读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不仅有纸材,还有塑料、金属、木材、织物、皮革等等。各种材料的质感,色彩、肌理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如有一家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浴室读的塑料书,这些书如被水沽湿也不会撕破,页面不会粘在一起。其实这种从功能出发选择材质的范例很多。比如婴幼儿用的布书,全部由各色布手工制成,内页图画都是具有立体效果的布画,图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婴幼儿喜欢撕扯书页,对书的信息量要求不大,但对安全性要求很高。布做的书耐撕扯,柔软而安全,视觉效果好,小孩子翻看也方便。

书籍装帧的材质选择还可以从书的内容出发。我们来看一个书籍。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朱熹榜书千字文》,浅棕色的桐木函套上,竖刻着一千个反向的中国字,这是宋代名家朱熹道丽豪放的大书千字文的原迹,仿宋代木雕印刷版。函套四边以皮带镶嵌,并用如意状木扣锁合。整套书磅礴大气,蕴涵着中国文化优雅古朴的神韵。

二、特殊材质增添图书魅力,提高审美感受

在竞争激烈的书籍市场中,设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诱发读者的购买欲望的前提,仅靠书籍平面的图形和色彩的视觉刺激是不够的。设计师根据不同的书籍,不同的设计形式,采用不同的纸张材料和印刷工艺迎合受众不同的触觉需要,并以强烈的质感体现其设计趣味,唤起读者一种触觉的新鲜感。近年来随着我国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书籍设计师,在一本书上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硬卡纸、塑料到木材、草叶、金属等。或者依据书籍主题,图形内容做成凹凸不平的表面,或者以标志、文字提示受众去打开书籍,使之变成意外美观的形状等等。这些特殊性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动手翻阅,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特殊材料可以诱导读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射,促进人与书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深化了书籍的内涵。

现代书籍装帧的审美判断是以视觉为主,并与触觉等其他感觉联系在一起的综合判断。因此,要建立书籍整体美就要塑造起视觉美与其他感官美。书籍装帧设计中各种不同的纸张材料显现不同的肌理,或光滑、或粗糙、或柔软、或坚挺、或轻飘、或沉重,都会通过手的触摸直接刺激人的感官,与读者进行着无言的信息与情感交流。如《中国美术馆藏民间剪纸作品选》,设计师为了酿造该书装帧设计的魅力,有意识地加强装帧材料的肌理感觉。封面上用剪纸图案压出的凹凸肌理与光亮的金属产生强烈的质感对比,加上大红的颜色,既表达出浓浓的民俗文化内涵,又不失高雅富丽的气派。

三、工艺技术体现出书籍的整体统一和谐

书籍选择装帧材料要与印刷装订工艺结合,体现书籍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和谐。设计师在构思设计作品时应该了解各种特殊材料的特点以及视觉与触觉的感受,根据书籍的内容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多样化的组合,传达不同的视觉质感,来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工艺技术也应配合特殊材料的特性,使设计元素的个性化来体现出材质的特殊质感,两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这样才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2篇: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1.数学阅读的特殊性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为一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象”,较少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第三,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第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第五,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数学阅读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总之,数学阅读常要求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2.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所谓数学交流(mathematicalCommunication)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 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深入浅出地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或爬黑板,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⑨。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前苏联“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第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第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及“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等,无不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3.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鉴于数学阅读上述重要教育意义及其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笔者呼吁数学教育界应将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绝不能盲目照搬语文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第3篇: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一、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阅读情境,即一种气氛。情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将幼儿拉进阅读世界的第一步,逐步引发幼儿的阅读动机,要幼儿爱读书,就要让他们在读书之前先爱上读书的气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情境,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我们采取了多样化的形式,让幼儿参与阅读。例如,晨会活动中、离园前,有时幼儿会带来一些图片、照片等资料,这时我们会鼓励、引导幼儿通过介绍、观察讲述等方式进行阅读、交流;饭后,我们有时会集中幼儿进行图书阅读,这时教师可以在幼儿集中阅览中,全面观察多数幼儿的活动情况,给予集中指导。在阅读中,除了进行师幼共读、师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补充、完善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令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如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同阅读,互相讲述书中故事,这样还能起着带动的作用。因此,有时,我们也让幼儿随意分散阅读,让孩子选择阅读资料后,自由结伴、分散地进行阅读活动。这也有利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图书区是每个班内必备的活动角区,也是我们创设阅读情境的另一有效途径,图书区中摆放各种有趣的图书和阅读材料,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坐下来阅读,来获得认同、接纳、借鉴同伴的阅读经验;图书区是多层次的,为幼儿提供的书籍有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教师还要留心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从图书区中选择一些图书读给幼儿听,在老师的有意识的影响下提高幼儿对这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图书区内除了书外,还要有些其他材料,如纸、笔等各种文具来支持幼儿反映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生活,让他们自己学着书的上标记、符号、文字、绘画尝试制作图书,并对幼儿有创造性的画、涂、写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多样阅读材料

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合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这里所说的合适,是指符合幼儿阅读的目标和特点;优秀,是指画面形象生动、内容健康向上、语言丰富优美。因此,在选材时,必须以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提供大量有具体意义、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同时,要摆放在幼儿容易取到的地方,方便幼儿自由选择,自主阅读,感知、体验其中的乐趣。

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阅读特点,选择了一些幼儿所喜爱的、画面生动的、内容科学的读物作为他们的阅读材料。其中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它包括以下几类:

1、视觉类的:图书、图画、图片、影像以及根据幼儿近期热门话题用图文制作的画面。如以“神舟五号”为主题,用文字或图画形式记录下来的、幼儿自己发现的、与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有关的内容:“我看见航天员杨利伟叔叔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神舟五号”等。另外,我们还结合各班的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自己收集、自制图片等材料,动手布置画面。同时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与内容吻合的背景,如与“冬天”主题相关的雪花的背景等。

2、听觉类的:配套的故事、儿歌、散文、轻柔的音乐磁带等。让幼儿自主地操作,把他们自编自讲的故事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甚至有时让幼儿自己来录音。3、 操作类的:提供图、文配对材料,让幼儿玩配对游戏,或看字做动作、看动作猜字等。

4、表演类的:提供头饰、面具等具有形象特征的道具,以及不同场景的背景等,供幼儿表演。

我们在选择这些阅读材料时,注意了题材的多样化和文体的多样化。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经历奇险,各种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讨论话题,都试着让幼儿去接触。我们为幼儿提供的不仅有儿歌、童谣、诗和故事,还有一些知识性的图书。幼儿在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呈现方式中,渐渐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知识、信息的积累有所加强,视野也扩大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表现力和理解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调动家长参与阅读教学,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

第4篇: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探索与思考   大邑东街小学           张建 现代阅读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的课程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学不好语文。       为落实这一思想,我认为首先应从阅读的数量入手。这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倡导学生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以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二是为学生规定课外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以后逐渐递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其次,还应明确向学生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终身的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在我校承担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我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一)、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读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学生,语言在现实交际中具有广泛实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并为学生所喜爱。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些读物都符合“适当”的原则,应该尽量向孩子们推荐。) (二)保证组织形式既丰富多彩又富有成效。 1、自读自悟 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具有灵活方便、自主性强等特点,因此深受师生欢迎。但是若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就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孩子们对所阅读的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如果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当,还会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活动产生误导。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自由的同时,也要对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如为他们推荐适当的读物,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讨论、辩论活动等。 2、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间的阅读比赛。

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还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自己命名并列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每天的课外阅读课时间,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星;每背完十首古诗也加一颗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孩子们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校内蔚然成风。 3、在扩散性阅读中拓展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三圈相结合”的原则,即:课文为一圈,引申、延伸为一圈,课外阅读为一圈,三圈呈同心圆,紧密结合,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 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低、中、高段的学生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 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高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辨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以帮助孩子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思维品质。 4、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孩子多读书。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因此,我们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校园童话节”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二、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2、所有年级均不准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3、将每周二和周四的中午活动课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向实验班级全面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外,还倡导各班建立了“小图书箱“,号召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 5、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专门印制了课外阅读资料汇集本――――《记忆的碎片》,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张扬个性。 三、收获与困惑 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因为有些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材料作依托,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如《长征》、《赤壁之战》等;因为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说写是一种信息输出,没有输入,哪来输出?而适当的扩散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它为学生解读语言文字、领悟相关内容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撑。 通过一年的尝试,实验班级孩子们的表现也令人惊喜:不仅顺利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在创新思维的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一年级的孩子们便出了一本日记小册子《小脚丫》;在阅读古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时,孩子们也敢于向古人发问:既然山水俱翠,又何来“白银盘”一说?… 更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下课便三、五成群地阅读、讨论;自习课做完作业后,总是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可以看课外书吗?”课外阅读的范围更是广泛:童话类、科普类、小说类……课外书,已成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到周末,新华书店、图书馆成了最吸引孩子们的场所;家长们也纷纷反映,孩子更爱读书了、更懂事了! 由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定冲击,因此,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患得患失,担心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担心自己一旦放开将难于驾驭;担心学生难以考出高分;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固然有益,但是应付考试还是需要点“急功近利”… 老师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制度的改革非常重要。此外,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地思考。                  

第5篇: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我们的班级工作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的。我园非常重视区角活动的开展,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班将区角活动和阅读结合起来,形成班级主题式游戏活动,为孩子们建立起了一片自由快乐的成长天地。

一、活动开展的背景

我班幼儿是学前一年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幼儿园,生活习惯、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彼此都不熟悉,同时又面临着即将进入小学的考验。我们非常明确这一学年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避免小学化倾向、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今天,如何才能让他们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将来顺利地进入小学呢?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说,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于是,我们在正常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的基础上,将开展班级阅读活动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利用课余饭后时间让孩子们聆听故事、诵读绘本,慢慢地,孩子们学会了倾听,爱上了交流,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词汇丰富了,同伴间的交流变得顺畅了,彼此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书,联系了孩子之间的感情,营造了温馨愉悦的班级氛围。

以书为伴,我们逐步开展了各种活动。

举办家长沙龙,请家长交流陪同孩子读书的经验。我们通过校讯通鼓励家长利用睡前、周末等时间进行亲子共读。在一段时期后大家一起交流读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方法,一些好的读书经验可以借鉴和推广,有了困惑可以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书在家园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改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家长主动参与教育幼儿的热情,创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园共育环境。

组织好书推荐活动,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好看的图书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孩子共同制作节日小书、寒假生活小书等,将教育的触角向家长和幼儿的日常生活、成长经历中延伸。幼儿园教师适时地将父母和孩子制作的各种小书进行展示、交流与分享,不仅使幼儿获得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也受到家长的极大欢迎,进一步拉近了幼儿、家长、教师和书的关系。我们惊喜地发现,书香已经浸入幼儿的心田,阅读也受到家长的认同;将生活中的故事、趣闻、成长经历融入日常生活语言、图画和文字,成为大家都非常喜欢做的事情。于是,我们决定将读书作为班级主题游戏活动长期开展。

二、活动开展的情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区角活动是一种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自主进行观察、探索、操作的区域性活动,是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良好方式。主题活动又以它相对集中的话题引领幼儿探究,渗透多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于是,我们将主题活动与区角活动结合,将主题的教育意义蕴含于各区角之中。我们将区角重新命名,尽可能地凸显班级主题。比如“乐在编辑”“三味书屋”“星光大道”,这三者就是主题游戏制作书、读书、故事表演的组成部分;还有与教学衔接紧密的“探索发现”“我爱自然”“运动健康”等活动区,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材料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关键。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安全、可操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并将其与班级主题和日常教学进度相联系,依据近期活动不断改进、增减,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不断更换、调整,保证材料的丰富性和教育性、适宜性。比如“卷轴小书”,通过可转动的书来讲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一天小书”,通过认识钟表、拨弄钟表、讲述故事,使幼儿在操作中积累时间概念,增强时间意识……

幼儿在自主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了全面发展。作为主题游戏活动,“乐在编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制作图书,如废旧挂历、纸杯、餐盘、旧布、瓶子、盒子等,幼儿可以借助这些材料绘画、剪贴、拼粘,制作自己喜欢的书,体验动手创造的快乐;“三味书屋”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图书,包括百科全书、童话书、绘本以及幼儿自制的千姿百态的书,幼儿阅读的不仅是大千世界,更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星光大道”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幼儿可以表演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喜欢的故事,每位幼儿都是一个小明星,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快乐体验。

许多材料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它们是区角活动材料,而当开展主题游戏活动时,它们又构成了主题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们开展主题游戏时进入“书店”买书、看书。书从哪里来?是在区角活动时编辑制作的。在“书店”里累了、倦了,可以到“星光大道”里去看童话剧表演。这些表演从哪里来?是从平时的阅读中自主提取来的。这样环环相扣的游戏情境,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在活动中依然有新的发现并乐此不疲。

三、活动后的反思

以书为主题、结合区角活动进行的游戏之所以深受幼儿喜爱,并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5~6岁的幼儿,生活经验、自主意识与能力较之中、小班幼儿都有较大的进步,所以他们很乐意去表现、创造。而书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存在,其形象的图画和抽象的文字符号,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有很大的挑战性。这种“跳一跳摘果子”的情境,可以促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发展,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2.材料丰富,具有可操作性。幼儿每次参与区角活动都能够激发灵感,由无意识地行动到有目的地去参与。比如在制作图书的游戏中,刚开始孩子们可能会局限于制作纸质的书;后来,当发现有那么多的材料时,他们会摸索着怎样将这些材料也做成书;再后来,他们又学会了结合自己生活、游戏中的事件,有目的地做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书。在“星光大道”的一个简单节目《小蛇要走了》中,孩子们每次编排的内容都会有所不同,从第一次简单的一句话,到最后演变成小蛇回来给其他小动物发礼物、讲述旅游见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浸润,在动手体验、亲身感受中获得了发展。

3.游戏材料来自于幼儿、服务于幼儿。在制作书的游戏中,孩子们把自己做的书分享给大家,体验到了成功感。当幼儿翻阅自己制作的书时,他的内心是欢快的,对书的喜爱也是由衷的。他也会从同伴的经验中借鉴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世界,获得自己需要的成长养分。

同时,书的主题游戏与区角活动结合在幼小衔接中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游戏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帮助幼儿形成了规则意识,解决了阅读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的难题,培养了创造性,提高了倾听能力和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专注力,形成了各种有利于学习的良好品质。这些,对于孩子将来顺利融入小学生活都非常有帮助。

第6篇: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一、丰富语言积累是“能读善写”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出:“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写作目标中也多次提到“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之中。”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读写并重”的原则,有效地促进阅读和写作的互相融合。

首先,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一边读一边把书中的佳词妙语、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充分积累语言材料,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储备库。其次,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教师应注重“读写结合、学用结合”的方法,让‘读’成为‘写’的基础,为写作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用于完成相应练笔中去从而转化成实际运用的能力。此外,生活既是积累语言的源泉,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引导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中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将整个身心融入作品中,让“文字阅读”与“生活经历”自然融合。学生发自内心地爱读书、真正沉浸在书的意境中,就能在阅读与积累中品出“三味”来。只有把语言材料放到学生‘心灵的熔炉’中加以冶炼、吸收,才能汲取到书中的精华,丰富学生内在的语文涵养。

语言的积累和铸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长期的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阅读足够多的作品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足够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

二、培养阅读兴趣,养成“爱读愿写”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习惯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养成热爱读书和自愿练笔的良好习惯,是融合“读写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1、营造阅读氛围,创设写作情境。在阅读中,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应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气氛,引导学生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和评价作品,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而写作则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方便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创设写作情境;解放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利用阅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亲近自然、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激起学生内心倾诉和表达的愿望,主动用笔写心里话。

2、引导广泛阅读、鼓励自主写作。学生广泛阅读作品,是调动阅读兴趣的最佳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杂志,阅读各类读物,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和自己喜欢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上网浏览、查阅资料,广见博识,不断开阔视野。当学生心中有感悟时,应鼓励学生及时写出来,只要言之有物、感情真实即可。同时要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只要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即使看起来幼稚可笑,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3、交流阅读成果、展示优秀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学生对学习多么冷漠,只要让他们首先从取得成绩入手,就能逐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努力一旦受到肯定、有了成就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心甘情愿地去读去写。教师应该让大多数学生享受被赏识的欢乐,在学习中寻求到对自身价值的认可。鉴于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开展讲故事、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成果。并写出读书心得。同时采取“小组互评互改”习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他们共同选出的好作文通过当堂宣读、编写报纸、办作文专栏、校园广播,推荐投稿和参加征文比赛等方式公开展示出来,肯定其学习成果。通过交流和展示,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就感与自豪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再加上老师不断地强化训练与鼓励,使学生养成了热爱读书、自愿练笔的良好习惯。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精读巧写”的能力

1、教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并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摹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尝试写与课文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文章,同名家比写作。此外,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等训练,这不仅延伸了课堂、发挥出优秀作品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还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举数得!

2、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写眉批、评语等。做读书笔记时,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科技、历史、军事、文艺、写景、抒情、谚语、名言警句等等)这也是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方法。同时,在进行小组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让每组分别推荐:作文中运用平时所积累语言最多、最恰当的学生习作,当堂读出来,充分肯定其‘活学活用、读写并重’的最佳学习方法,并在全班加以推广,带动全体学生将阅读和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精于读书、巧于练笔”的良好效果。

第7篇: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数学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设数学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还要求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数学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多样化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向,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我想就数学阅读抒已见,以求教于大家的认可。

1 数学阅读教学的特殊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数学阅读教学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公式等,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为一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象”,较少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教学学习。

第三,数学阅读教学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严密性”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看过了事,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教学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第四,数学阅读教学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教学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便,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明的形式写在书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第五,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教学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数学阅读教学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总之,数学阅读教学常要求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2 数学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

学生智力发展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教学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深入浅出地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教学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前苏联“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教学,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的特点之一。

第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第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及“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等,无不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3 数学阅读教学进入课堂

鉴于数学阅读上述重要教育意义及其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笔者呼吁数学教育界应将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绝不能盲目照搬语文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

3.1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第8篇: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 读书报告会;自我监控学习制度;语言技能

Abstract: Reader’s Forum enlarges students reading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o textbooks. It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skills. Reader’s Forum sets up a form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ystem, which actively involves more students in English activities.

Key words: reader’s forum;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ystem; English activity

一、引言

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是求知和交流,提高英语水平的很重要途径是阅读——读书或网上阅读。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大量阅读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能否掌握第二语言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材料[1]。Harmer认为好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范例,有利于他们提高写作能力,而且阅读提供了学习词汇、语法、遣词造句等的机会,促进了语言习得[2]。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仅限于每学期十几单元的英语课文,教师的讲解仅限于对课文的精耕细作,学生阅读量太小,无法产生语感。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应在课外阅读大量的素材来弥补课堂教学和教材的不足。但是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结果显示,97%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是认可的,但是他们用于课外英语阅读的时间很少,阅读的目标不明确,78%的学生认为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有困难。学生渴望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渴望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入,希望通过比较自然、轻松、有趣的方法来学习英语,渴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读书报告会的五个步骤

读书报告会的目标是要求教师以信息技术为资源和工具,延伸课堂和课本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1、设计阅读任务,教师充分认识到兴趣是学习和探索的不竭源泉,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推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开学的两周内教师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确定四种类型的读书任务,即科技类、教育类、社会文化类和娱乐类。例如学生选择的科技类题目有“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是福是祸”、“超级材料时代”、“厦门市的生态规划”、“化学武器的危害” 等;教育类的话题有“哈佛大学”、“美国著名商学院”、“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中国的GDP增长有多快” 等;社会文化类的话题有“911后时代与宗教民族冲突”、“聚焦伊拉克”、“美国人的金钱观” 、“争夺石油的外交斡旋” 等;娱乐类话题有“007的魅力”、“从李小龙到成龙”、“足球与集体主义情绪”、“血腥的西班牙斗牛” 等。

2、学生选材写出详细提纲。确定一个主题后,学生通过查找和阅读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和写出概要。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无限资源面前保持冷静,合理取舍,恰当剪裁。可以提醒某个学生,有关克隆人的伦理争议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教师也可以提醒另外一个学生介绍普林斯顿大学时,不要忘了介绍Teofl和GRE的策源地——美国教育测试服务中心ETS。

3、师生交流,确定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完成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思考、研究、创作和写作的过程。例如题目为Dolly’s False Legacy (多莉的错误遗产)的同学在和教师商议后确定的内容为(a)多莉的降生在全世界范围引起公众对克隆技术的伦理和科学意义的争议(b)克隆技术概念的介绍(c)克隆技术对人类的贡献(d)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副作用(e)克隆人的可能性和危害(f)对克隆技术的反思

4、广泛动员,重点选拔,定期遴选优秀者参加报告会,突出优秀者的示范作用。报告人用熟练的英语向同学们介绍他的选题内容,参加报告会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报告人的内容提出问题,报告人应给出合理的解释。最后由教师点评语言、内容和现场表现。

5、评价标准最初由教师准备,后期学生选举产生5人评委,承担对读书报告会和评议任务。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表达方面: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流畅性;

内容方面:词汇丰富,语法正确,内容完整,文体适当,逻辑性强;

表演方面:协调合作,交际互动,幽默感人,回答问题准确;

技术运用:图片清晰,道具齐全,适度适量熟练地运用多媒体。

三、读书报告会制度确立后的效果

1、新型的师生关系。读书报告会把教师变成了“导演”和设计者,把学生变成了“演员”和实践者。教师阅历广,知识丰富,在了解学生的总体水平与兴趣爱好之后,可以居高临下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和内容框架的确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自觉、创造性地学习。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的科技选题是大家共同熟悉的话题,内容体现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找到学科专业、个人兴趣和英语表达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让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科技英语带给他们的快乐。

2、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整个阅读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极具挑战性的心理语言过程,是一个隐性的单向交际过程。语言文字符号作为信息输入,迫使读者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消化吸收和掌握。这个隐性的、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消化,更重要的是对语言感觉的培养、形成和积累,是语言应用能力潜意识的发展过程[3]。

3、写作能力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鉴于大部分学生用英语对阅读材料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有限,教师应适当对写作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价。教师可列出几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文章中是否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文章从头至尾观点一致吗?文章中写得精彩的部分是什么?文章中是否有词汇、语法和结构错误?

恰当的引文可以增加文章论据的令人信服程度。如:以Destructive Power of Chemical Weapons (化学武器的危害)为题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引用了武器专家Anderson的观点来证明化学武器的危害之大,成本之低,是战争中被敌方频繁使用的原因:“在大规模地杀害平民的军事行动中,传统武器每平方公里花费2000美元,核武器每平方公里800美元,化学武器每平方公里只有1美元。” (For a large –scale operation against a civilian population, casualties might cost $2000 per square kilometer with conventional weapons, $800 with nuclear weapons and $1 with chemical weapons.)

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读书报告会选题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历史、人物、娱乐、体育、新闻、科技等诸多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和聆听过程中,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课本以外的材料,扩大了视野,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思想会产生强烈共鸣。例如题目为“世界小姐——选美的商业”报告人对选美提出质疑;“为什么没有世界先生的选美?” “为什么妇女的外貌和品质需要得到认可?” (Why isn’t there a Mr. World Contest? Why is that only women’s qualities need to be recognized but not men’s? )反映了许多妇女的心声。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它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它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能力。例如一位学生在题目是Why Hollywood Movies are So Glamorous?(好莱坞电影为什么如此吸引人?)分析中表达了他对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深刻思考:“好莱坞的经济、建制和政治实力使它在世界电影工业激烈竞争中占据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只有好莱坞能够花费得起2亿美元巨资投入一部电影制作,只有好莱坞具有全球发行网络和宣传攻势可以把它的电影推向全球影院,在世界各地产生票房效应,只有好莱坞背后有美国政府撑腰帮助它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 ( Hollywood’s economic,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power gives it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t few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can match. Only Hollywood can afford to spend $200 million on a single film; only Hollywood has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publicity machinery that can get its movies into theaters worldwide and keep them there; and only Hollywood has the US government behind it pushing to open foreign markets even further.) 他的锐利分析对热衷于看好莱坞大片而从来不认真思考电影娱乐业本质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应该是有所帮助的。

5、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日趋频繁,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刻不容缓。读书报告会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说英语的氛围,它可以适当减轻学生们开口讲英语的心理障碍,增强大家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信心。

四、自我监控学习制度的形成

自我监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指学习者为了成功而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整和控制的过程[4]。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学生的总体学习收获之间有明显的相关。读书报告会设有学生管理小组Students Council,管理小组协助教师监督学生完成选题的时间,对选题进行分类,提出报告人的遴选结果,选举产生学生评委,评出最佳读书会报告人,收集学生意见反馈,它对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自我监控学习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过程,教师注意在读书报告会的实施过程中总结学生学习英语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五、结束语

读书报告会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语言技能,学习者享有确定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决定学习方式的自由。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整合。

读书报告会扩大知识输入,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知识获取能力,构建良性知识结构,促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每一个报告人都经历了阅读、写作、口语汇报的过程,英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学生在准备报告过程中平均阅读量达到3万字,对自己的文字稿进行了3—5次的修改,被选中的报告人苦练发音,听了许多有声资料,努力使自己做到发音准确、流利自如。读书报告会使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读书报告会给学生提供了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锻炼机会,尤其是加强阅读能力的机会。它的开放型管理模式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话题、寻找阅读材料、确定写作风格和表演方式。报告会有一定的规则要求学生遵循,教师的全盘设计、学生管理小组的协助工作、听众代表的意见都使读书报告会沿着规范化的道路前进。报告人的发言从开始时思想紧张、身体发抖、声音发颤,很快过渡到声音洪亮、流利自如、幽默风趣,教师见证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tephen 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1985. p15~18.

[2] Harmer, 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p97~102.

第9篇:读书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

一、环境浸润策略――建立生活经验与阅读环境的通道

1.巧用走廊布置风景线

在环境创设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季节特征以及当前教育活动等,利用幼儿园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将一些幼儿百听不厌的经典故事和幼儿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语言游戏等喷绘成色彩鲜艳的各种形状,让幼儿在饭后散步时教师引导、解读故事,家长接送孩子时亲子阅读等,有的制作成既有立体感又便于更换内容的小火车、花朵、海洋鱼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火车接故事、词语开花等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小的楼梯台阶也成为特色环境布置的利用之处,教师把量词说一说、运动员与运动项目的匹配、各种节日及安全知识的宣传等等,都展示在小小的楼梯台阶上,成了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开辟专区创设班级墙

为了体现生活经验的早期阅读,各个班创设了班级特色墙,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每个班都设计了各不相同的特色板块,并每月更换内容,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请幼儿、家长参与收集资料,创设班级特色墙,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树立自信心。平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改进,每月由教师相互进行班级特色环境检查,找出亮点之处供大家借鉴,提出改进建议以求不断调整和完善。

3.特有空间成立阅览室

为了引导幼儿喜欢阅读,要为幼儿创设好阅读的环境,幼儿园专门设立了一间阅览室,在阅览室里铺上地毯,摆上小靠垫。幼儿可以一个人坐在地上靠着靠垫看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阅读。阅览室里的书袋位置和幼儿差不多高,便于幼儿随时取放图书,随手就能拿到。每周为各班都定期开放一次,让幼儿自由取阅,有时还让幼儿大带小一起阅读,同时,阅读区的图书做到经常更新,教师对每次阅读情况进行记录,以此拓宽幼儿的阅读视野。

二、专题研讨策略――打通生活经验与早期阅读的界限

1.生活经验唤醒:基本理念主题研讨

通过“我看幼儿园早期阅读”主题教学研讨,针对早期阅读内容、目标、如何体现生活化、生活化早期阅读的方案等问题开展交流活动。

通过学习和研讨、交流,让教师了解早期阅读的教育含义,学习幼儿园早期阅读的选材与设计,针对自己对教学实践的理解,彼此探讨对“生活化早期阅读教学”的想法,在现有的教学上获得新的启迪和触动。

2.生活经验激活:材料组织专题研讨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游戏活动,在语言区中能够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积极参与,自主游戏,获取经验,在游戏中愿意说、主动说,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为了充实语言区材料,我们开展了全园教师语言区材料制作评比活动。

秉着“环保、实用、安全、创新和可传承性”的原则,制作要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材料对幼儿有支持性和启发性的教育价值,每位教师都各尽其能,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挖掘环保材料和本土化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精心设计和制作了深受幼儿欢迎的语言区活动材料。设计中有侧重于启迪智慧的,有侧重于交流感情的,还有侧重于学习讲述的。这些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设计作为教育资源,凝聚了教师大量的创造性劳动,承载了教师的期望和智慧,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大胆讲述的良好个性。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语言区的材料,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在语言区游戏材料的设计制作上得到了锻炼。

3.生活经验互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

从教师在教育教学、一日保教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生活化的早期阅读的开展,进行案例研讨,寻找最佳教育策略。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调查与访谈,并收集早期阅读教育信息等,反思当前的教育行为,分析幼儿的行为动机,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一个个实例,如,金娟美老师的《图书角的小小修补匠》等,通过剖析、反思、互相启迪,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三、活动优化策略――激活生活经验与早期阅读的联系

1.“甜嘴巴广播”:渗透阅读

幼儿园开设了“甜嘴巴广播”栏目,利用每周二和周四的午间环节,有计划地结合时事新闻、节假日、季节特征、常规教育等,整合幼儿的生活信息和日常活动,由主持人教师精心为大家准备谈话内容,并和一些幼儿现场互动交流,同时还讲述一些好听而有意义的故事,请有才干的幼儿为大家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在这样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幼儿感到阅读是一件很舒适快乐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萌发阅读兴趣。

2.“生活化晨谈”:整合阅读

我们生活的周围是一个五彩斑斓,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幼儿园内四季分明、种类繁多的植物,多种多样的大型玩具,独特的环境创设,园外繁华的商场、热闹的马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节日文化等都是我们的活教材。

3.“童话剧表演”:展示阅读

我们发现,故事表演是幼儿百看不厌、百演不烦的语言游戏和个性彰显的必要途径。幼儿会在活动时自由组合、共同协商,分配角色,很投入地表演。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充满童趣的表现,让幼儿园语言的特色更浓、言语表达的氛围更加活跃和宽松。这样的形式也很容易带动平时不爱讲话的胆小的幼儿情不自禁地参加到游戏中。因此,我园各班每周开展一次表演游戏活动,一个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大胆地参与表演,如《拔苗助长》《三只蝴蝶》《小蝌蚪找妈妈》等,期末,各班又将这些故事搬上了舞台,这些真善美的故事通过舞台呈现更容易得到幼儿的喜欢,也比说教更能起到教育效果。

四、习惯培养策略――内蕴生活经验与早期阅读的意识

1.“阅读讲座”:求合力

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影响,只有家长形成亲子阅读正确的认识,才能开展好亲子阅读。我们针对科学的亲子伴读理念及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童书对家长进行讲座,开展了“让阅读点燃智慧 让书香浸润童心”家长学校讲座活动,让家长了解什么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的一些误区,各国对早期阅读的重视,我们幼儿园的具体做法,以及家长对生活化早期阅读的开展所需要配合的事项,最后还推荐了一些好书目录,让家长谨记“按部就班、量体裁衣”,多大的幼儿看多大的书,让家长对阅读有的放矢。同时建议家长要保障亲子共读的时间和空间。

2.“家教心得”:促交流

在亲子阅读中,为了让家长记录自己的感言和孩子阅读的趣事,见证亲子阅读的成长足迹。我们发动家长撰写阅读心得,记录教育孩子的真实故事、心得体会、育儿经验、困惑感悟等,评选出优秀家教小故事,通过家长栏、幼儿园网站班级在线、家长会、幼儿园园报等形式进行分享交流,供大家学习。

3.“自制图书”:激兴趣

为给幼儿创造丰富的多元阅读材料,让幼儿爱读书,努力营造一个丰富、有趣的阅读情境,大班组的家长们开展大图书制作比赛,大家利用各种废旧、环保的材料制作大图书,选择的故事内容是幼儿喜爱的,有亲子共同创编的、改编的或仿编的,图书的画面内容是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绘画、拼贴制作的,通过在亲子制作过程中让幼儿一起参与,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亲子合作的快乐。投放在班级中,让幼儿通过分享阅读,激发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体验分享的快乐。

4.“漂流阅读”:同分享

为了保证幼儿每天有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幼儿园发动家长,以班级为单位,一起收集一些有教育价值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书籍,装在精致的塑料袋中,每周以相互借阅的形式,带回家亲子共读,引导幼儿读好书,乐读书。通过漂流书活动,让幼儿在家人的陪伴下参与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增进亲子情感。同时培养幼儿节俭、有好东西一起分享、懂得爱护同伴的图书的好习惯。

五、回归生活经验的阅读教学创新实践成效

1.教师层面:幼儿中心意识彰显

(1)教师通过对早期阅读的理论培训、外出学习、操作技能培训、互相观摩等,把握了生活化早期阅读教育的理念,在实践中掌握了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评价等一系列方法和策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活动案例。

(2)教师能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充分挖掘其潜力,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的语言发展得更快、更好,真正体现生活化的教育。

2.幼儿层面:生活阅读能力提升

(1)通过生活化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幼儿爱看书了、爱提问了、爱讲述故事了,并能在不同的语境和场景中,能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使幼儿自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趣味,为幼儿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大提高了幼儿的阅读技能。

(3)幼儿阅读兴趣的提高,进一步优化了幼小衔接工作。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普遍反映,幼儿能更快地适应小学教育。特别是倾听能力、理解能力、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增强,对小学的语文学习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家长层面:育人方式切实转变

改变了家长的教养态度,改善了家庭的读书环境。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为家庭的阅读教育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范例,促进了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时间多了,民主教育的氛围也逐渐建立,使家长更多地认识到幼儿是一个平等的个体,应尊重他们的意志和合理要求。新型的学习型家庭的建立使广大家长和孩子都得到了新的体验。

总之,回归生活经验的幼儿早期阅读,提高了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策略,转变了家长的育人方式,同时为幼儿园的特色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后续性思考,如,怎样在不同年龄中开展回归生活经验的早期阅读,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匹配,体现生活化课程的适宜性。如何将回归生活经验的早期阅读有机地整合到各领域中,使其有机地渗透与融合,优化课程模式,我们还需要作深层次的理性和实践探索,以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林剑萍.幼儿早期阅读研究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