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生产运营管理概述精选(九篇)

生产运营管理概述

第1篇: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PLC 工作模块 产品开发试制生产管理上的应用

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Cycle),就是指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到产品淘汰报废的全部生命历程。PLC是一种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思想,它让人们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为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而本文介绍的PLC主要产品从市场需求——概念设计——Alpha第一代样品——Beta第二代样品——小批量生产,这样产品早期的生命周期。

1.产品生命周期(PLC)的工作流程

PLC主要产品指从市场需求——概念设计——Alpha第一代样品——Beta第二代样品——小批量生产这样的早期产品生命周期。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

2.PLC每个工作模块的组成

产品生命周期通常分6个阶段(Gate),即从Gate0 到Gate5。

2.1 第一阶段(Gate0):产品市场概念阶段

第一阶段(Gate0)是产品市场概念开始阶段。由公司的市场部对产品市场的分析评估、客户需求、行业宏观发展系统研究分析,从行业现状、产品市场、技术水平、产业链运行、产业政策、企业竞争、产品进出口、行业投资等角度对市场的发展进行细致研究后,提出新产品的概念及要求。公司的研发部根据市场部提出的产品概念,对产品做技术上的评估及可行性分析。公司的销售及客服部在销售渠道进行可行性分析。公司的财务部对新产品的开发做预算分析。专利部门对产品的专利性进行分析。通过上述这些分析和讨论后,再由公司最高层(总经理、CEO)决定是否要开发这新产品,并确定其预期的市场时间。

2.2第二阶段(Gate1):产品设计概念批准阶段

第二阶段(Gate0)是产品设计概念批准阶段。由公司的项目经理根据公司的决定,编制详细的项目计划(范围、资源、时间表),预算费用,材料清单,风险分析等。市场部给出产品规范要求、市场计划书及竞争分析报告。研发部给出几个可选的产品概念设计(即DR0阶段)。销售部给出销售预测以及潜在客户,并对市场部提出的数据进行确认。营运部根据产品设计规范及材料清单对长交货期的零件进行评估,并开始新项目导入。专利部门开始进行专利申请。财务部确认产品商业计划书和预算等。公司最高层(总经理、CEO)通过上述相关报告评审后,批准产品的设计概念及财务预算。

2.3第三阶段(Gate2):产品设计阶段

第三阶段(Gate3)是产品设计阶段。项目经理根据公司批准的产品概念设计,需对项目进行控制(详细的工作计划、资源、范围),预算费用,材料清单,风险分析等。市场部给市场计划书,需对样品与预期的产品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研发部设计详细的产品图纸(DR1阶段)。销售部给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及客户支持计划。营运部根据研发部的产品设计规范及材料清单进行零件采购及样品生产。专利部门开始进行专利申请。财务部对预算进行控制。公司最高层(总经理、CEO)通过上述相关报告及计划书评审后,批准产品的设计及采购。

2.4第四阶段(Gate4):产品样品(Alpha& Beta)试制阶段

第四阶段(Gate4)是产品样品(Alpha&Beta)试制阶段。项目经理根据公司批准的产品设计,需对项目进行控制(详细的工作计划、资源、范围),并将产品样品(Alpha&Beta)的预算费用、材料清单等数据转移给营运部的项目导入者(NPI)。市场部根据产品市场展览给出样品反馈信息及结论,并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研发部对产品样品结果进行分析及纠正设计(即DR2阶段)。销售部给出具体的计划。营运部根据研发部的产品设计规范及材料清单进行零件采购及样品(Alpha&Beta)生产,并准备培训计划。专利部门进行专利申请,并确保在产品批量生产前申请成功。财务部对预算进行控制。公司最高层(总经理、CEO)通过上述相关报告及产品样品(Alpha&Beta)的实际结果评审,批准产品小批量生产。

2.5 第五阶段(Gate5):产品小批量生产阶段

第五阶段(Gate5)是产品小批量生产阶段。项目经理支持营运部的项目导入者,并提供所有的工程更改清单给营运部的项目导入者(NPI)。市场部根据产品更深入的产品渗透计划,并定义下代新产品。研发部将Alpha&Beta所有的产品数据转移给营运部。销售部给出具体的计划以及服务。营运部根据研发部的产品设计规范及材料清单进行零件采购及小批量生产,并培训相关人员,并对小批量生产的结果进行评审确认(PPR1)。专利部门进行专利申请,并确保在产品批量生产前申请成功。财务部对预算进行控制。公司最高层(总经理、CEO)通过上述相关报告及小批量生产的实际结果,批准产品大批量生产。

2.6 第六阶段(Gate6):产品大批量生产阶段

第六阶段(Gate6)是产品大批量生产阶段。销售部大力推广并销售公司产品。营运部根据销售订单进行大批量生产,并培训相关人员,并对大批量生产的结果进行评审确认(PPR2)。专利部门专利申请成功。财务部对预算进行控制。

第2篇: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上市公司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其生存状况如何,自上市后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是现今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统计生存分析法,在时间的纬度上,研究上市公司历史数据,把握上市公司生存规律,寻找随时间演变公司所展现出的与公司生存有关联的特征表现。运用生存概率的非参数估计方法——乘积极限法描述上市公司生存特征;选择财务指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分析公司生存过程中财务指标的特征表现。运用模型定量研究公司生存将极大改观过去定性研究准确性低的问题,不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乘积极限法

一、背景

上市公司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一方面,通过其产品或服务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千家万户;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所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直接影响投资者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所以,自上市公司产生以来,就吸引了大量的机构和个人关注与研究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变化。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和行业层面的研究,集中于公司管理、财务状况、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以及股票的定价等方面的研究。然而,从生存状况角度研究上市公司则相对较少。

中国的上市公司生存状况如何,上市公司自上市后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应的背景描述获得些许的说明和认识。然而,现有的分析和资料无法让我们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不同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特征?当我们选择所要投资的上市公司时,除了考察一般的分析指标以外,我们还可以应用统计生存分析方法以概率的形式描述中国上市公司的生存轨迹特征,探究上市公司之间生存特征差异的识别因素和指标。

生存分析就是这样一种在自然、社会经济中运用较多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概率形式描述事物的生存特征,说明事物生命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及其发展变化。对生存分析方法的应用,国内很少有学者从时间的纬度描绘企业经营失败及财务困境风险的动态演化过程,因此将统计学中的生存分析法应用在研究上市公司经营生存,探究其生存轨迹,及其生命过程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征等将是一次新的尝试。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回顾和展望中国上市公司的历史、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把握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不论是作为公司管理者,还是公司的投资者,公司就是社会经济活动演化的生命体,和自然生物一样,生命随时间演化形成公司的生存轨迹,并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存特征。上市公司生存分析就是利用统计学生存分析法,从时间的纬度研究上市公司历史数据,把握上市公司生存规律,寻找随时间演变,公司所展现出的与公司生存有关联的特征表现。

能够掌握上市公司的生存规律,及各阶段所展现出的定量特征,对于公司经营管理者而言,可以根据观测发现的和公司生存有关的特征表现,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防止公司出现经营失败的危机,这将极大提高公司永续经营管理的可控性;对于公司投资者而言,通过观测研究所得和公司生存相关的特征表现判别公司的经营状况,预测公司未来命运,极大的帮助投资人判别投资项目,防范投资风险;对于市场管理者而言,掌握了公司生存规律,生存特征表现及影响公司生存的特征因素,将极大增强市场管理有效性及管理中政策方针的准确性。总之应用统计生存分析法定量研究公司生存将极大改观过去定性研究准确性低的问题,不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三、方法介绍

1、定义生存分析起源于对死亡的研究,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在它已发展成为研究某种事件发生时间规律的一类特定统计学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把死亡(或生存)的概念发展为事件就可以运用生存分析方法来分析他们发生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分析方法生存分析主要通过对研究对象生存(持续)的时间和事件的发生构造四类描述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分布函数来研究对象的生存发展规律。此外,则通过引入表征个体(或类)特征的协变量的方式来研究不同的个体(或类)特征对研究对象生存时间分布的影响。因此,在生存分析中至少需要引入三类变量:事件、生存时间和协变量,构造四类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函数、概率函数、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

三类变量:

事件(event):或称结果,用y表示。它是研究者所关心的焦点。在研究期间,所规定时间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生存时间(survivaltime):用t表示。广义地说,生存时间是从某种起始事件(如股票上市)或状态转换到另一事件或状态所经历的时间跨度。

协变量:用x表示,是影响事件发生迟早的因素。如发行股票公司的特征、所属的行业、地域等。

四类反应寿命概率分布状况的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用f(t)表示,其定义是一个事件发生于(t,t+t)这一区间内的概率极限。它表示事件发生速率的强度。其数学表达式为:

概率函数:用F(t)表示,又称为死亡概率或累计死亡概率。他表示一个被观测对象(如,一支股票)从开始观察起到时间t为止的死亡概率或死亡危险度,其数学定义公式为:

生存概率函数:用S(t)表示,简称生存率。其定义如下:

在实际工作中生存概率可以用如下公式估计:

风险函数:用h(t)表示,其含义是:一个生存到时间t的个案,再从t到t+这一非常小的时间区间内死亡的概率极限。用公式表述为:

累积的风险函数可定义为:

在三类变量和四个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参数或非参数,以及半参数的方法建立被研究对象生存或死亡特征概率特征函数和概率影响因素的协变量决定模型,研究其生存概率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非参数方法主要是Kaplan-Meier法、生命表法(Life-table-method)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前两种方法用于生存概率的估计,后一种方法通过建立生存回归模型的方式,探求协变量对生存的影响。

Kaplan-Meier法适用于不分组样本。其计算采用乘积限(Product-limit)法。寿命表(Lifetable)方法则一般适用于分组资料的生存概率估计。由于寿命是受一些协变量影响的,所以当我们要进一步分析影响寿命的因素时,则要需建立回归模型。

Cox比例风险模型

一般的回归模型并不能处理截尾数据(如果在规定的结束时间,由于失访,死亡,未愈等没有出现结果事件者称之为截尾,从起点到截尾日的t时间称为截尾数据)。而Cox分析不仅可以分析时间-事件的数据,也可以分析含有截尾值的数据。它既是一种回归分析也是一种生存分析。

在Cox回归模型中,在一时点t,除了有一个本底风险量外,第i个影响因素可使该本底风险量增至倍而成为。因此如果有K个因素同时影响生存过程,那么时点t的风险量(常称之为风险函数)表达式为:

(1)

其中:为在时间t的风险函数;,,…,为协变量;为回归系数;为基准风险函数(baselinehazardfunction),是与时间有关的任意函数,函数形式无任何限定,但为非负值。把基准风险函数视为一个所有协变量的取值都为0的个体的风险函数。由此可见,Cox比例风险模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参数形式表示的协变量的效应,另一部分是用不确定形式表示的基准风险。

如果将式(1)的等式两边取对数,得到线性模型为

(2)

这里。如果规定,就得到指数模型。如果规定,就得到Weibull模型等。在此,我们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出参数的估计值。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本次分析中,我们选取了沪深两市三类型(A、AB和AH)、12行业共计1412支上市股票自其上市至2006年年报中的以上相关指标数据。股票发行类别行业分布的基本统计数据见表1-1

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清华大学锐思数据网和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数据库。

表1-1所选股票上市交易所、发行类别及行业分布

所属行业深圳交易所上海交易所合计

AHABA合计AHABA合计AHABA合计

采掘业0099401620402529

传播与文化产业002201670189

房地产042125132832174957

建筑业001212001919003131

交通运输业021618933446955064

金融银行业003300110044

农林牧渔业022022313640335662

批发零售业012728025961038689

社会服务业012223141419153642

信息技术业103435134852238287

制造业63037240813274164561957788864

综合类行业022830004444027274

合计7425666153244721797398612871412

说明:以上行业分类参照腾讯网金融股票行业分类。

(二)生存事件的定义

事件:我们定义一支股票的发行为其出生,自上市以来第一次发生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小于零为其死亡,即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当这只股票在第二年发生净资产收益率小于零的财务状况,那么这只股票也就发生了我们所定义的事件的发生,其生命存续期间也就是限定在从其上市到定义事件的发生。

截尾时间:我们的研究分析时点选择为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的公布,规定了一支股票不管其发生死亡事件与否,其2006年年报公布日作为截尾时间。各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的日可能不尽相同,但由于我们所考察的是其年报所代表的前一年的财务状况,所以这样的规定对分析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就一支股票来说,如,C000004自1991上市后,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发生净资产收益小于零的财务困境,当2004年所的年报表明其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时,所定义的死亡时间也就发生了,其生存完全时间为14年;如果其不是2004年发生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或者是2005年由发生净资产收益率小于零的财务状况,那么“死亡事件”没有发生。如果一支股票从其出生,也就是说从其上市以来,未曾发生过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小于零的状况,那么该支股票的存在时间为不完全时间或截尾时间,如C000002自1990年上市以来,未曾发生连续两年负净资产收益,所以其存续时间17年为不完全时间。我们所定义的“死亡事件”仅仅意味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困境,公司经营表现不理想的状况,而并不真是意味该公司发生破产清算或退市。

(三)上市公司生存特征描述

1.、生存概率估计

表1-2上市公司生存概率表

生存时间生存状态当前累计存活概率累计事件次数

估计值标准差估计值

2.0001.999.0011

3.0001.996.0013

4.0001.991.00312

5.0001.970.00539

6.0001.938.00779

7.0001.899.009124

8.0001.864.010162

9.0001.820.011207

10.0001.788.012238

11.0001.763.013258

12.0001.733.014280

13.0001.703.015297

14.0001.692.016301

15.0001.681.018303

16.0001.666.020305

17.0000..305

运用生存概率的非参数估计方法——乘积极限法(Productlimitmethod),对沪深两地1412支上市股票历年数据进行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生存状况概率估计,获得上市公司生存概率(见表1-2)。从估计结果可知:(1)上市公司在上市的前5年发生连续两年负值净利润的概率仅为0.03;(2)上市公司上市发行股票10年时,相应概率为0.212,发生连续两年亏损的概率大大加大,这个一般公司的生存轨迹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3)而当上市公司上市在15年以上时,发生连续两年亏损的概率,即本文中所定义的发生的死亡风险在0.32以上。把以上估计生存概率的结果作适当处理,绘制成生存概率图,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我国上市公司自上市以后,表示公司综合经营状况指标之一的净利润指标如何随时间变化的生存轨迹图(图1-1)。

图1-1上市公司生存概率图

从图1-1,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在前几年内生存,即不发生连续亏损的概率基本接近于1,而在5年以后,这一概率将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而且其变化率近似于线性增加,这可以在表征生存概率变化的对数生存曲线图(见图1-2)上可以得以较好的说明。

2、生存分布曲线拟合

生存概率的估计及相应生存/风险曲线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生存特征有了一个较好的描述。然而无法精确说明上市公司生存特征具体具有哪一类统计分布所具有的特性,建立在统计分布之上的其他统计分析方法也就无法运用于该生存特征的分析。因而有探索上市公司自其上市以后大体服从那一类具体的统计分布。

生存分布曲线的拟合是运用参数方法,以所收集的上市公司数据符合某类统计分布的程度来检验探求上市公司的生存特征分布。

假设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数据服从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Gamma分布和Logistic分布之一。分别用数据拟合各类分布,计算表证拟合程度的LogLikelihood指标,经整理后如表1-3所示。比较各类分布的模型拟合值,可知上市公司数据更有可能服从标准Gamma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同时以嵌套模型统计假设检验方式也验证了这一结论。拟合估计所得的标准Gamma分布scale和shape参数分别为0.766(0.6772)和-0.7527(0.2800)(括号内的值为相应标准差);Log-normal的拟合参数为0.6402(scale参数,相应标准差为0.0288)。

表1-3生存分布拟合比较

服从的分布(假设)LogLikelihood

Exponential-767.5991972

Weibull-651.5044409

Log-normal-632.2756572

StandardGamma-628.4479988

Log-logistic-1316.589246

图1-2对数生存曲线

在图1-2中,曲线在时间点5以前基本接近且平行于横轴,靠近时间点5时,曲线发生较大变化,斜率逐渐增大直至时间点5以后一段时间,而后曲线基本呈直线形状。这说明时间点5,即上市公司在上市5年左右以后发生连续两年亏损的可能变化将增大,上市公司在上市5年以后,其业绩可能发生坏的突变的机率增加。此外,我们可以获得上市股票在市场上平均存活,即到发生连续两年亏损时其平均存续时间的估计,其估计值为13.84年,相应标准差为0.123年。

(四)Cox模型建立、估计、分析

1、指标的选择

为分析不同公司其他各方面特征对公司业绩表现的影响,在短期无法获得相应数据指标的条件下,我们考虑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公司业绩表现的各类财务指标作为协变量,分析能够代表公司各方面能力的各类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发生“死亡事件”的影响。考虑所选择的指标既要较为全面的反映上市公司各方面的能力,又有实际可用的数据,我们选取了分别代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具体见表1-4:

表1-4指标分类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营运资金(资本)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综合杠杆系数、营运资金比率、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营运资金对净资产总额比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考虑到由上市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的连续性使得上市公司业绩各年表现的连续性,研究探求上市公司前期财务状况表现是否和后续生存特征相关,或者说预示其后期生存表现,即从设立到截尾期间15个财务指标在时间维度上对公司生存影响的稳定及变化。我们分别以发生所定义死亡事件时点的前一年、前三年、前五年,以及公司上市后第一年的以上15财务指标分别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

2、前一年指标影响分析

以事件发生前一年的财务指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于其中的时变协变量,我们按一般时变协变量处理思路,对每一个该类变量均乘以相应的时间变量再作为协变量纳入模型之中。运用软件生存分析模块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表1-5:

表1-5事件发生前一年模型参数估计值

BSEWaldSig.Exp(B)

综合杠杆系数.000.0001.441.2301.000

净资产收益率-.011.023.238.626.989

资产负债率-.636.045204.388.000.529

流动比率-.084.02313.195.000.920

速动比率.026.0221.464.2261.027

营运资金比率-.001.011.010.920.999

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060.068.784.376.941

营运资金对净资产总额比率.001.012.011.9161.001

营业收入净利润率-.015.033.212.645.985

营业收入增长率.002.00016.102.0001.002

净利润增长率-.001.0005.862.0151.001

存货周转率.000.000.907.3411.000

营运资金(资本)周转率.000.0001.617.2031.000

流动资产周转率-.041.01113.818.000.959

总资产周转率-.189.03528.647.000.828

结果表明,按一般的5%的显著水平,所选时变财务指标中,只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六个三类能力指标是显著的,说明这6个财务指标在前一年已经发生第一年亏损的情况下对预示后一年连续发生亏损的生存概率的估计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同时,表明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上市公司更不容易发生连续两年亏年,这也映证了财务状况好的上市公司更可能盈利的财务理论。上市公司前一年资产负债率提高一个百分点,紧接着发生同时注册资本的估计系数为负、特别大,且统计检验显著为零,说明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具有越小的生存危机可能。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具有类似的特点,但是代表企业成长能力的两个财务指标估计系数为正,说明这两个指标数值的提高将导致该企业具有更大的在下一年连续亏损的概率。然而由于其估计系数小,所以其影响效果将不是很明显。

3、前三年指标影响分析

根据上市公司发生连续两年亏损事件的前三年指标获得估计结果见表1-6:

表1-6事件发生前三年模型参数估计值

BSEWaldSig.Exp(B)

综合杠杆系数-.002.0021.301.254.998

净资产收益率.001.006.051.8221.001

资产负债率-.475.043121.213.000.622

流动比率-.036.0232.497.114.965

速动比率-.023.0201.295.255.977

营运资金比率.070.0248.699.0031.073

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184.0756.064.014.832

营运资金对净资产总额比率-.006.007.572.449.994

营业收入净利润率-.021.0151.949.163.980

营业收入增长率.000.0002.823.0931.000

净利润增长率.000.000.827.3631.000

存货周转率.000.000.565.4521.000

营运资金(资本)周转率.000.000.349.5551.000

流动资产周转率-.012.0082.000.157.988

总资产周转率-.172.03426.217.000.842

表明除了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显著以外,运营资金比率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也表现显著。在几个估计系数中,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与前一个模型估计所得符号相同,而营运资金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表明营运资金比率的提高会提高发生定义生存事件的概率,营运资金比率提高1个百分点,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提高1.1个百分点。

4、前五年指标影响分析

运用Cox模型,考虑对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发生亏损的前五年的财务相关数据指标建模,模型估计结果见表1-7:

表1-7事件发生前五年参数估计值

BSEWaldSig.Exp(B)

综合杠杆系数.001.0011.293.2561.001

净资产收益率-.012.0063.819.051.989

资产负债率-.328.04847.396.000.720

流动比率.010.026.157.6921.010

速动比率-.038.0242.561.109.963

营运资金比率.040.0204.113.0431.041

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297.07714.674.000.743

营运资金对净资产总额比率.001.005.017.8971.001

营业收入净利润率.000.021.000.9971.000

营业收入增长率.000.000.021.8841.000

净利润增长率.000.000.932.3341.000

存货周转率.000.000.129.7191.000

营运资金(资本)周转率.000.000.188.6641.000

流动资产周转率-.044.01214.103.000.957

总资产周转率-.002.034.005.945.998

结果表明,除了以上均显著的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外,代表短期偿债能力的营运资金比率和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也是模型显著指标。

5、上市第一年财务指标影响分析

尽管上市公司均要求其业绩各项指标均达到一定的标准,然而不同上市公司在与其业绩相关的各项财务数据指标上仍然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为了探求这些不同是否与其上市后是否发生连续亏损事件,或发生该类事件的可能性高低有关,我们拟选择上市公司上市前的相应数据,然而由于数据缺失,我们选用上市公司第一年财务指标数据以表示其上市前的财务数据的近似,建立相应Cox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估计获得估计结果见表1-8:

表1-8上市前模型参数估计值

BSEWaldSig.Exp(B)

综合杠杆系数.000.001.028.8681.000

净资产收益率-.104.01739.066.000.901

资产负债率-.422.04684.043.000.656

流动比率-.012.020.400.527.988

速动比率-.014.019.562.453.986

营运资金比率-.003.012.047.829.997

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136.0585.482.019.873

营运资金对净资产总额比率.036.01012.482.0001.037

营业收入净利润率-.477.07738.808.000.621

营业收入增长率-.132.0506.835.009.876

净利润增长率-.023.027.728.393.978

存货周转率.000.000.105.7461.000

营运资金(资本)周转率.000.0002.646.1041.000

流动资产周转率-.019.0085.352.021.981

总资产周转率-.158.03619.661.000.854

结果表明,表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显著;同时,代表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以及表示营运能力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显著;此外,代表短期偿债能力的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和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也显著。

6、财务制度变迁虚拟变量的引入

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没有考虑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然而,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财务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其间各项法律、法规的逐步实施必然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可能影响我们的模型构建和估计。为了考察财务制度完善过程中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指标的可能影响,剔出由于这些影响所造成的估计偏误,我们拟引入d93、d97、d01和d03等3个虚拟变量用于分别表示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变化的各项重大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影响,具体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如表1-9:

表1-9各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统计

年份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事件虚拟变量

199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13个行业会计制度)d93

1997《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d97

2001修订了债务重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d01

2003《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d03

在虚拟变量变量的引入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年份影响的不同,我们也把以上虚拟变量以时变协变量的形式引入。估计所建立的Cox模型,获得结果(具体见附表1-4)表明,代表1993年、1997年和2001年的虚拟变量均显著,而表示2003年的虚拟变量在第四个模型中部显著。对于其中某些年度数据由于虚拟变量几乎全为0或1,所以没有在该模型中引入该虚拟变量。各变量在各模型中是否显著,以及其符号是否为正可参见表1-10。

表1-10含虚拟变量模型财务指标估计结果统计表

(五)小结

通过引入不同年份财务数据作为时变协变量建立Cox模型(见表1-10),我们发现:

表1-10财务指标估计结果统计表

说明,其中A表示模型没有引入虚拟变量,B表示包含虚拟变量的模型。

(1)表示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生存的影响在每个模型中均显著。其系数均为负值,且表现稳定。这表明,良好的资产负债率可降低上市公司死亡的风险,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稳定。

表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指标在前1年的回归模型中系数为负值且有显著影响,而在前3年和前5年的回归模型中表现并不显著。这表明,流动比率仅在短期内对公司的生存具有较强的影响。这也论证了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只能衡量公司短期的财务状况。

(2)表示公司营运能力的指标在四个时期的回归模型中表现显著但不稳定,如:营运资金比率在前3年和前5年的模型中显著,总资产周转率在前1年和前3年的模型中显著。这表明,运营能力指标在短期内对公司生存具有较强影响,但这种影响即时有效,却不能长久。

(3)表示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在四个时期的回归模型中表现不太显著且不稳定。这反映了会计制度在权责发生制下确认收益并不能保证公司现金流入的即时性,也就不能保证公司的即时支付能力。因此,盈利能力指标对公司生存风险的影响也是不稳定的。

综上所述,研究体现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所引入的15个财务指标,自公司成立起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生存状况。而长期偿债能力是其中最能体现公司生存特征的指标。

偿债能力不足,将直接威胁公司的生存。公司即使盈利,但如果资产结构不合理,也会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因此,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是决定公司生存与否的关键。

当考虑在模型中引入表示财务指标变化的虚拟变量时,模型结果表明,尽管虚拟变量在各模型中均显著,然而上市各种能力的指标在模型中的显著与否变化不大。虚拟变量的引入对某些年度的模型影响较为明显,在前三年和前五年的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以后,均只有资产负债率显著。此外,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引入虚拟变量以后模型中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的符号发生了变化。

五、结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定义上市公司自上市以后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为死亡事件的发生,以统计生存分方法为工具,获得有关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业绩的如下生存特征:

第一,随时间的增加,上市公司发生连续两年亏损事件的概率逐年增加。我们分析得出的以5年为一个事件划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个现象,即一年好、二年平、三年就亏损、四年变成ST这样的公司成长逻辑。对于其中的潜在原因综合各方面文献可总结为:1)相互割裂的市场结构可能会造成一种独特的股东行为。这种市场结构导致了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独立的有悖于其他股东的价值追求标准。2)我国的股权结构很容易带来只顾融资,不管生产的现象。很多效益不错的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企业上市之后竟然转变成了金融投资公司。

第二,上市公司生存分布曲线和Gamma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曲线更为近似。

第三,代表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对上市公司发生连续两年亏损事件解释能力较强的一个财务指标。通过建立各年财务指标对“死亡事件”发生概率的协变量建模分析发现除资产负债率以外,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在较多年份的模型中均能较为显著的解释“死亡事件”发生的概率。其他指标则除综合杠杆系数外,至少能在一个模型中提供解释能力,且各指标在各年的表现不尽相同。

第四,在引入代表财务会计制度变化的虚拟变量以后,代表长期负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仍然显著。表明资产负债率应是一个较好的预示生存事件发生的指标。

第五,将传统的经验式判断定量化。当今公司经营管理者通常使用定性方法来评价公司的未来前景,而这种定性方法是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来总结的。特别是从事保险业和银行业的业务审核人员,在判断是否为一些公司办理某些业务时,都会凭其经验看该公司的财务指标。而本文通过将财务分析定量化,为公司管理者提供了更科学的方法。同时,也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时提供了有效的判别方法。

六、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在本次研究中,由于相关理论的缺乏,发现结果的解释可能不尽合理,同时在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由于某些数据指标的缺失以及指标选择的可能不合理,致使某些分析结果,特别是关于协变量部分的分析结果可能存在谬误。特别是我们只考虑了选取表征公司业绩状况和能力的各类财务指标,而没有考虑其他切实表示上市公司如真实状况的这类数据。

但是就本次分析中的发现而言,还是有很多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特别是关于协变量研究部分,距离事件发生时点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财务指标能够显著的解释事件发生,这其中是否包含某种必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同时是否由于不同年份有不同的财务指标可用于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否我们可能根据这些不同的财务指标建立上市公司业绩状况预警模型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地方。此外,如果能够选取关键指标用于分析和描述上市公司的生存特征,必将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能够解释上市公司生存状况的原因。总之,上市公司的生存分析,牵涉公司的方方面面,选取某一方面的因素来研究上市公司生存特征,能够很好的描述不同背景公司之间的生存特征的差异,但是要探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单单从某一方面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七、参考文献

【1】陆明志、何建敏、姜丽莉,基于生存分析模型的企业财务困境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7(21)

【2】范霄文、储海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J】财金贸易,2002(02)

【3】尹侠、肖序、胡永康,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01)

第3篇: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创业计划书撰写指导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营销策略,经营管理,管理团队,融资与资金运营计划,财务分析与预测,关键的风险和问题等十个方面。

(1)执行总结。包括公司及提供的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的概述,面临的市场机会和目标市场定位与预测,市场环境和竞争优势,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团队概述,所需资源,提供的利益等。

(2)产业背景和市场竞争。包括本创业计划的产业背景和市场竞争环境,详细的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说明,以及如何满足关键的顾客需求等内容。

(3)市场调查和分析。包括目标市场的定位与分析,市场容量估算和趋势预测,竞争分析和竞争优势,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发展的趋势等。

(4)公司战略。阐释公司的发展战略,分阶段制定公司的发展计划与目标,包括商业模式,总体进度安排、分阶段制定公司的发展计划与市场目标,公司的研发方向和产品线扩张策略,主要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等。

(5)营销策略。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包括定义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面对的顾客群,所提供的核心价值、附加利益等,制定符合本项目市场特点的价格策略,构建通畅合理的营销渠道,提出新颖而富于吸引力的推广策略等内容。

(6)经营管理。包括生产工艺/服务流程,设备购置和改建、人员配备、生产周期,产品/服务质量控制与管理等。

(7)管理团队。包括公司的管理团队,组织架构以及团队能力;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团队成员的分工和互补;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等。

(8)融资与资金运营计划。包括资金需求和来源、融资计划、股本结构与规模、资金运营计划、退出策略(方式、时间)。

(9)财务分析与预测。包括关键的财务假设、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前两年为季报、前五年为年报)、财务分析(IRR、NPV、投资回收期、敏感性分析等)

(10)关键的风险和问题。可能的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的风险和问题

第4篇: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预算编制工法周转物料

Abstract: in modern coal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s a newly 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low of materials logistics budget making method and specific operation, design principle such as briefly.

Key words: budgeting process flow of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设计环境:由于社会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国家推动物流业发展,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适应现代化企业应对企业内部物流需求与社会物流资源安全链接问题,运输组织已由社会物流第三方承担,而成本分析,经营考核,无可靠工具,这导致企业物流规划、管理、执行,没有规划发展,在物流市场中也没有形成资源优势,给企业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了让周转物料高效低能的运营,因此需要制定预算编制以规范提升公司周转物料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调研单位:集团公司各生产工区及项目部、周转物料、物流状态。时间为:(2005年-2011年)

运用计算工具:概率预算、零基预算、调整预算、滚动预算。

设计目的:规划周转物料运作过程,发挥周转物料最大使用价值。

设计前概述及分析:物联网技术已趋于成熟,物流供应链在企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应用的逐步深入,企业调整组织结构,整合资源、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直达配送,已成为管控周转物料的主要经营手段。生产及建设周转物料需求,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发展也对生产及建设前置一体化管理。周转物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并且实行物料供应链管理能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比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周转物料由于生产及建设需求的供应使用,产生时间及场地变动效应,根据时间及场地变动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物料使用的效益,进而影响企业净利润的增加。

现行运输组织预算对物联网第三方物流考核、经营效益高低已不适用。因此用概率预算统计物流费用,以零基预算分析成本,以调整预算变动实际发生费用,以滚动预算进行经营管理周转物料的物流活动。通过周转物料在生产及建设中的运动规律,设定出周转物料运动过程中的六个节点,进行预算成本,生产计划管控,由计划又生成协调生产建设中的问题,然后组织执行计划,在执行过程科学合理的管控周转物料。这六个节点分别是:①仓库②配送③工地验收使用④竣工回收⑤配回⑥仓库验收入库。通过对这六个节点的管控实现周转物料高效低能的运作。

一、六个节点的功能职责及工法生成

㈠周转物料在实际生产及建设运动过程中职责功能:①仓库实行仓储管理②配送运输组织管理③验收卸车使用管理④竣工回收管理⑤配回运输组织管理⑥仓库验收入库、仓储管理。

㈡六个节点产生三种管理方法:①仓储管理②运输中配送管理③使用管理

㈢六个节点生成六个计划:①物料需求及回收计划②资金安排计划③配送计划④预算成本分析经营计划⑤采购计划⑥合理调配计划

㈣六个节点产生周转物料使用价值增长流及衰减流:①仓库到使用结束时为价值增长流②由工地运回到仓库为价值衰减流。

㈤周转物料以六个节点为管控点形成六种流:⑴信息流②物流③资金流④增值流⑤衰减流⑥工作流

㈥通过对六个节点的预算计划经营管理,使用转物流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企业得到最大的利润回报,最小能耗,充分挖掘企业第三利润,从而培养公司核心竞争力。

周转物料物流预算编制功法说明:因仓库、办公、基础设施折旧管理费用以年度为摊销提取,所以单次周转物料物流预算暂不计入成本之内,不列入经营考核内容。

周转物料运动过程预算编制组成:⑴配送装卸费②配送运输费③使用租赁费④竣工配回装卸费⑤配回运输费⑥进入仓库维护维修费

二.具体实施操作:

周转物料:使用价值正增长:代号a;负增长:b;原值:X;使用租赁费:c;配送运输费及装卸车费:y;配回仓库运输费及装卸费:z;净利润:d;仓库卸车入库后维护维修费:f.

㈠正增长值:a=c-y 负增长值:b=z+f

经营利润:d=a-b

㈡物料价值考核,供应及回收价值以确定使用或采购

x-y>0 x-y<0确定配送或当地采购

x-b>0 x-b<0确定配回或处理

三.工法说明;

本工法根据周转物料场地效用的正负经营值,来确定有无使用价值,以物料运行性及规律而设计,应用了工程学原理,经济学中物料运动创造价值的正负流向判断物料实体空间移动的效用,运用了规划发展论,时间排队论设定了周转物料流向的节点,运用本物流预算编制工法实现周转物料有效功用,实现周转物料高效低能的经营运作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煤矿企业物流供应链是新发展起来的科学应用技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完善,预算编制要走在前列,用以考核经营效用周转物料物流活动是正负方向发展。

第5篇: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经营风险;因素识别;关系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5002507

冷链物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产业,是保证冷藏冷冻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各个环节中产品质量,减少损耗的系统工程。专业分工细化和低温产品的逐渐普及与成熟,冷链物流迅速发展。但是,基于冷链物流的成

本高、协调难及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使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冷链物流业迅速发展与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进行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识别及其关系模型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一、文献回顾

冷藏链(Cold Chain)最早是由美国人Albert Barrier (1894)提出来的,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冷链开始迅速发展。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己经具备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其中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产品冷链流通量已经占到总销售量的50%以上,并且仍在继续增长。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根据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划(FSEP),该规划实施以来,已经有600多个食品企业(共2003个)提出了认证申请,其中已有327个得到了HACCP认证。此外,欧洲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冷集箱与冷藏车的配套使用,实现了“门对门”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冷链物流的质量。G W.Guis[1]从供应链协同发展角度指出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要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冷链物流技术及管理;G;Marrocco,A.Fonte,F.Bardati[2]、Harald Vogt[3]将FRID技术运用于冷链物流运输及运营管理中,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其到了很大的促 进作用。

我国的冷链产生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相对于国外相对成熟的冷链物流,国内对冷链物流的研究相对滞后,是在专业化的市场细分背景环境下产生的。2005年我国首次建成“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使我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10-2011年是我国冷链物流取得迅猛发展时期,2011年中国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我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标委)秘书长刘卫战,在《冷链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展望》会议上,说冷链物流已上升为我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冷链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很多风险,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现已逐步得到国家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刘北林(2004)[4]认为冷链(cold chain)是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邓汝春(2010)[5]提出利用EPC实现对托盘、集装箱内货物等整个冷链上的货物物流跟踪和冷链的自动化管理,增加冷链管理的透明化程度;姜军(2008)将六西格玛管理思想引入到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将冷藏链与质量链进行了整合。

查阅文献可知,很多相关研究重点集中在物流市场风险以及业务外包风险上,对于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的研究较少。刘建,李莉,等(2010)[6]在确定物流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模型;陈志刚,陈祥锋(2006)[7]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Fuzzy-AHP综合评价方法,对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系统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盛艳,周爱莲,等(2013)[8]搭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谢莹(2009)[9]将冷链物流管理从设施管理、软件管理、技术创新以及协调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了冷链物流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黄向荣,谢如鹤(2009)[10]采用熵权法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构建了一个基于熵权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模型,提高了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客观性和评价精度;周燕(2009)[11]构建了冷链物流的质量控制系统,对冷链物流企业的产品质量风险预警预控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缪小红(2012)[12]针对冷链物流的特点,提出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的相关对策,同时于2010年构建了成本函数,对冷链物流企业成本风险预警预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综上文献所述,目前,国内外对物流企业风险评价及预警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的相关研究还不多,针对具体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辨识及因素间的关系路径的研究还没有。目前,一方面,我国冷链物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根据《2011-2016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冷链物流由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向中西部地区迅速拓展;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的相关研究处于启蒙阶段,对于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的识别,因素间的影响关系把握还不准确。现今是风险管理的时代,冷链物流企业必须认知风险,识别风险,正确把握风险因素间的关系及影响作用,才能对风险进行正确评价与防控。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冷链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风险因素间的关系模型进行研究,此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冷链物理论研究领域,对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识别

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是指影响与冷链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风险因素,是与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及财务有关的风险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追踪、领域专家访谈和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进行探讨。针对我国几大冷链物流企业等单位的部分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提纲的主要内容为冷链物流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行业市场、企业资源、发展能力、组织管理、安全保障、财务能力七个方面,确定了56个指标作为本文的研究解释变量。其中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因素:宏观经济、环保政策、行业规制等;行业市场风险因素:参与各方合作、产业集中度、竞争者行为、市场价格变化等风险;企业资源风险因素:人力、物力、冷链技术和资金等风险因素;发展能力风险因素:领导者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组织管理风险因素:组织结构风险、组织运营风险、组织文化风险等;安全保障风险因素: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安全设备等风险;财务能力风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现金状况、成长能力等。

由于指标较多,指标中有一些冗余数据,本文采用粗糙集知识对属性进行约简,消除冗余属性,提炼出重要属性。在此基础上,请8位物流领域的管理人员和16位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对属性约简后的风险按照其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统计、打分和归类。根据约简和打分结果,最终提炼整理出七大类共28项风险因素,确定为冷链物流企业经营中主要风险因素,其分类及风险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RS简约后的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及风险描述

风险分类风险因素风险描述

外部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保政策,行业规制 宏观经济的波动,经济政策的变动,冷链环保政策的变化,冷链行业规制的变化与调整,冷链科技的更新等

行业市场风险参与各方合作,产业集中度,竞争者行为,价格变化 冷链行业市场集中水平,供应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冷链行业竞争这之间的博弈、市场价的变化与调整等

企业资源风险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冷链技术资源,资金资源 冷链专业人力资源的短缺,冷链技术落后,冷链设备不完善,低温控制设备陈旧,设备维修不及时,冷链物流安检规程不完善等

发展能力风险领导者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管理人员工龄短、资历较浅、管理经验不足,管资源调配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低下,安全投入兑现率不高,安全责任制执行率低,缺乏学习创新能力等

组织管理风险组织结构,组织运营,组织文化,组织行为 冷链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清晰,安全决策水平低,组织运行效率低,管理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安全计划执行效果差,安全组织文化缺乏,组织行为失误率高等

安全保障风险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设备 安全管理计划制定不完善,安全培训及教育效果差,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善,安全规程标准化水平低,缺乏有效的安全信息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监控人员业务水平低,校正及维修不及时,安检产品防爆联检率低,售后服务质量差等

财务能力风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现金状况,成长能力 销售毛利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资产增长率等

三、研究假设

(一)假设依据

冷链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物流企业所具有的风险以外,又增加了安全高效及低温控制的要求。外部环境和行业市场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绩效会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对财务能力产生作用,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组织管理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的运用起重要影响作用。同时,组织管理也对安全制度和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保证,管理欠缺会使企业处于不安全状态[13];财务能力中,组织管理的影响也很大,组织管理水平不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进而增加财务风险产生的概率,加大风险损失程度。安全保障是确保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的有力措施,安全保障不到位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财务能力则是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发生及导致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

(二)假设及概念模型构建

由上述分析,本文探索性的提出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与风险损失的路径关系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因素因素概念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和所构建的概念模型,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及其子假设:

H1:外部环境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财务能力、企业资源及风险后果均有直接的促动作用。

H1-1:外部环境风险因素会增加冷链物流企业财务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1-2: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

H1-3: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导致风险后果。

H2:行业市场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财务能力、发展能力及风险后果均会产生直接的作用。

H2-1:行业市场风险因素会增加冷链物流企业财务方面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造成风险损失。

H2-2:行业市场风险因素会影响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能力。

H2-3:行业市场风险因素对风险后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H3:组织管理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能力、企业资源、财务能力和安全保障均有影响。

H3-1:组织管理风险会增加企业资源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3-2:组织管理风险会增加发展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3-3:组织管理风险会增加安全保障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3-4:组织管理风险会增加财务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4:企业资源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能力、安全保障和财务能力有显著影响。

H4-1:企业资源风险对发展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直接促动作用。

H4-2:企业资源风险对安全保障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直接促动作用。

H4-3:企业资源风险因素对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直接促动作用。

H5:发展能力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安全保障和财务方面的风险因素有明显影响。

H5-1:发展能力风险因素对安全保障风险发生的概率,导致风险后果。

H5-2:核心能力方面的风险因素对财务能力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后果有直接促动作用。

H6:安全保障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因素有明显影响。

H7:财务能力风险因素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后果有直接作用。

四、研究过程

(一)设计变量

为了达到研究预期目标,本文参照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同时设计了相关问卷,以调研访谈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调研访谈对象主要为冷链物流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一线业务人员。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样本特征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为61%。为了验证风险因素分类的正确性及风险因素关系概念模型构建的合理性,本文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然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风险因素关系假设模型进行研究,探明各因素间的内在作用路径,此表中的潜变量及显变量为上文中所识别的关键风险因素(如

(二)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李克特量表法的信度检验方法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lpha)法,检验各量表之间的一致性。本文选取0.7为内部一致性系数分析可以接受的阈值。分析结果如

由表3可以看出,各变量子量表的Cronbach’Alpha值都在0.7以上,表明各变量的信度可靠,各变量之间内部一致性较高。

(三)效度检验

进行效度检验时,应选择参照比较的标准值,本文运用CFA模型对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相应拟合指数及评价标准见表4,本文模型中各测量项的拟合效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测量各项的值显著性概率均大于0.05。在绝对拟合指数中,x2/df小于3,符合要求;各测量项GFI、AGFI均大于0.9;RMR、RMSEA均小于0.05的标准值。在各项相对拟合指数中,CFI、NFI等都大于0.9。据此,各变量及量表总体有较好的拟合效[16]。

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根据AMOS6.0软件修改指标对概念模型进行修改,基于对模型的进一步考虑,认为发展能力对企业资源和组织管理均有一定的影响,发展能力欠缺会引发企业资源流失,同时会导致组织管理能力。因此增加两条子假设:

H5-3:发展能力风险因素对企业资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很大的促动作用。

H5-4:发展能力风险因素对组织管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有很大的促动作用。相应地增加两条关系路径:发展能力-企业资源,发展能力-组织管理,进行拟合检验,并计算个路径系数,拟合后的结构模型及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

图2 修正后的风险因素结构模型及路径系数

五、结果分析

各变量间有直接、间接和总影响三种效应关系:直接影响效应路径系数很直观,间接效应通过中间变量影响其他因变量,两个路径系数之积即为其影响系数,总影响效应为直接影响效应与间接影响效应之和。由图2路径分析可知,外部环境-财务能力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值为0.222,在0.05上显著,意味着外部环境-财务能力之间的路径关系是存在的,其风险因素对财务能力的风险概率及风险后果具有一定促动作用,H1-1是成立的[13]。运用同样方法分析可知H1-2成立,由H1-1、H1-2成立,可得出H1成立。

以此类推:H2-1不成立,H2-2成立,由H2-1不成立、H2-2成立,可得H2部分成立;H3-1成立,H3-2成立,H3-3成立,H3-4成立,可知H3成立;H4-1不成立,H4-2成立,H4-3成立,同理可知H4部分成立;H5-1成立,H5-2成立,H5-3成立,H5-4成立,同样得到H5成立;H6成立;H7成立。

企业资源-财务能力-风险后果,发展能力-财务能力-风险后果两条路径影响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后果,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502和0.085;组织管理可通过8条路径对风险后果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安全保障主要通过财务能力这条路径对风险后果有显著的间接影响;外部环境通过直接路径影响风险后果;财务能力、外部环境和行

市场对风险后果均有直接影响作用,其值为0.810、0.201、0.301。

从总体影响效应来看,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后果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组织管理,其值为1.104;发展能力、财务能力和企业资源次之,路径系数值分别为0.894、0.810、0.682;安全保障、外部环境和行业市场对风险后果影响作用较小。在冷链物流企业的7个核心风险因素中,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影响顺序为:组织管理>发展能力>财务能力>企业资源>安全保障>外部环境>行业市场。

由上分析不难看出,并不是所有的潜在风险因素都会对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具有直接影响,各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一种风险因素会对另一种风险因素产生影响并改变风险损失的大小。此研究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经营风险防范的依据,冷链物流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全面考虑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根据冷链物流企业经营中各风险因素对风险后果的路径关系,制定全面的风险防控措施。参考文献:

[1] G. W.Guis.Collaboration Planning Round a Fresh Fruit Terminal.Intelligent Logistics Concepts-Improving your supply chain with collaboration and ICT(Thierry Verduijn,Babiche Vande Loo,Edit)[M].Delft:Eburon Publishers,2003:77-1 01.

[2] G.Morocco A,Fonte F.Bardati.Evolutionary design of miniaturized meander-line antennas for RFID applications[J].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IEEE,2002(2):63-68.

[3] Harald Vogt.Multiple object identification with Passive RFID Tags[J].Zurich,Switzerland,2003(6):220-226.

[4] 刘北林.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探讨[J].商业研究,2004(11):66-69.

[5] 邓汝春.冷链物流运营实务――21世纪行业物流发展理论与实务系列[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6] 宋焱,李伟杰.物流金融:出现动因、发展模式与风险防范[J].南方金融,2009(12):41-46.

[7] 刘萍萍,裴葆春.物流企业的风险评价分析[J].商业研究,2010(3):171- 173.

[8] 刘永幸.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初探 [J]. 中州煤炭,2005(6):71- 72.

[9] 王卫友,曾传华.物流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4):51- 53.

[10] 刘永胜,唐波,杨嫘.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物流,2010(2):74- 76.

[11] 刘建,李莉,关宇航,等.物流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10(2):59-62.

[12] 陈志刚,陈祥锋.基于Fuzzy-AHP的物流企业经营风险评估[J].物流技术,2006(7):113-115.

[13] 盛艳,周爱莲,李锦霞.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探讨―基于物联网[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6-59.

[14] 谢莹.冷链物流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论坛,2009(20):97-99.

[15] 黄向荣,谢如鹤.基于熵权灰色关联的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7-69.

[16] 周燕.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6篇: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顾客体验;梳理;测量;品牌资产

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ming of experiential economy, customer experience is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by scholars and enterprisers. The research outcomes are abundant, but every research is divided. Then, a comparative study is mad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s of presented research outcomes on the conception, dimensions of customer experience and applied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fact, there are thre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of customer experience: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nsumers; the measurement research of customer experience; the applied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brand equity and promotion of competitive p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stomer experience.

Key words:customer experience; pectination; measurement; brand equity

一、顾客体验概念的研究

归纳西方学者及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顾客体验的定义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界定,即经济学角度、心角度和管理学角度。

(一)从经济学角度对顾客体验概念的界定 (二)从管理学角度对顾客体验概念的界定 从管理学角度对顾客体验进行定义的我国学者主要有:朱世平(2003)认为,顾客体验是“为满足消费者内在体验需要而发生在消费者和公司间的一种互动行为过程”;汪涛、崔国华(2003)体验是在企业提供的消费情境中,由于参与设计、协助推动和浸入感受整个消费过程所产生的美妙而深刻的感觉;郭红丽(2006)将体验定义为客户与企业在交互过程中企业对企业客户心理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温韬(2007)提出顾客体验是指在企业提供的消费情景下,顾客在企业的产品、服务、其他事物等发生互动关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知和情感的反应。

(三)从心理学角度对顾客体验概念的界定 (四)对国内外顾客体验概念研究的评述

综合以上相关学者对顾客体验概念的研究,不同的学者虽然表述不同,但是从同一角度对顾客体验概念进行界定的观点,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从学角度对顾客体验概念界定的观点,本质上均是将顾客体验视为一种经济 “物品”;从管角度对顾客体验概念界定的观点,其实质是将顾客体验理解为顾客对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反应;从心理学角度对顾客体验概念界定的观点,其实质是将顾客体验理解为顾客个体的感知、感受。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学者对顾客体验的定义普遍借鉴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二、对顾客体验维度的界定

相关学者在对顾客体验概念进行研究的同时,也积极地对顾客体验的维度进行界定,以便为相关的应用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西方学者对顾客体验维度进行界定,由于各自所采用划分标准不同,对顾客体验的维度的界定也有所不同。Lofman(1991)通过分析顾客的消费体验,发现体验共有6个层面,分别为成见,国内外学者对顾客体验维度的界定目前还无一致的看法。但是,Schmitt(1999)所做的顾客体验维度的划分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国内学者虽然对顾客体验理论的研究时间较短,但也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三、顾客体验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除了顾客体验概念和顾客体验维度界定的研究外,国内外学者对顾客体验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推动了顾客体验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国内外相关学者围绕顾客体验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一种是研究体验营销面临的问题、如何开展、相关模型的构建问题;第二是对顾客体验管理的研究;第三种是顾客体验理论在各行业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企业如何利用顾客体验理论开展体验营销 (二)顾客体验管理研究 陈建勋(2005)提出了顾客体验生命周期的概念,并提出了如何延长顾客体验的生命周期,即体验创新战略、体验升级战略和顾客自我服务战略。郭红丽(2006)提出顾客体验管理的概念,并提出顾客体验管理的实施框架与策略。王溯、傅贤治(2006)在Woodruff提出的顾客价值层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延展,划分了不同的体验介入和价值层次,构建了顾客体验价值分析模型。刘建新、孙明贵(2006)通过构建顾客体验的形成机理模型,深入考察了顾客体验的形成机理,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体验营销的实施策略。侯家麟(2007)提出了在体验营销下顾客忠诚度不仅受消费情感、转换成本、关系信任和替代者等因素影响,还与企业体验需求的准确识别、顾客的参与程度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有关。范秀成,陈英毅(2002、2003)、廖以臣(2005)等通过相关体验研究的和归类,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方征(2007)对已有的顾客体验价值理论的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顾客体验价值的框架。

(三)体验在各行业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行业:Hoffman、Novak和Yung(2000)首次将流体验运用于实践——运用与研究导航行为,并论述了流体验在浏览互联网环境的特点;同时他们还依据流体验产生的过程,将流体验的九个要素归纳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流体验的条件,第二是流体验的特点,第三是流体验的结果。Pilke(2004)通过实证验证了流体验理论对个体使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图书馆:Jennifer Rowley(1994)研究了图书馆中顾客体验纬度,并且区别出图书馆中影响顾客体验的因素。

零售行业:陈章旺(2007)、钱正(2007)通过研究为本土零售如何应用体验营销提出建议;祝合良(2003)从零售行业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企业要重视体验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顾客体验和顾客体验管理的措施;董妍(2007)分析如何在零售终端开展体验营销。

汽车行业:宋文燕(2006)、郭建平(2007)、李英(2007)研究了在汽车行业如何应用体验营销来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沈婷(2007)分析了基于手机无线的体验营销在汽车行业的运用;杨晓东、金晓彤(2005)结合相关体验营销理论,提出了轿车销售不同阶段中不同顾客体验类型的目标,并提出了整合我国轿车销售全流程顾客体验的思路。 此外,林海平(2007)等研究了如何在房地产行业开展体验营销;李建州、范秀成(2005)等对餐饮业中顾客体验进行了实证研究。

四、顾客体验理论研究的展望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对顾客体验的相关研究中,当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验的概念、顾客体验维度的划分、顾客体验的需求识别与设计,体验营销的具体应用等方面。结合我国情况,未来对顾客体验理论的研究方向,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2.顾客体验的测量研究。顾客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时,我国当前处在转型期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跨国企业、我国本国企业之间围绕争夺顾客上演了一幕幕生死战。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很多企业着力为顾客创造更好的体验。如何测量顾客体验、寻找提高顾客体验的满意度的途径是所有企业都在关注的问题。而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相对不足,确定顾客体验的测量方法、为企业提供提高顾客体验满意度的对策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3.以顾客体验作为企业品牌资产提升和竞争力提高的切入点的应用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同时物质产品空前丰富,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量和质都不是主要的竞争手段,关键在于消费者感性的满足。而品牌本身就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通过明确利益诉求,告诉消费者可以获得的实际利益。而这种利益,需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后才能感知。而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就是一种体验过程。因此,顾客的体验是品牌形成的关键,它能使消费者对产品形成一定认知并进一步固化下来,构成产品的品牌概念,并进一步影响品牌资产的评估。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以顾客体验作为企业品牌资产提升和竞争力提高的切入点的应用研究,必将会得到更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 [2] PineⅡ,Gilmore J H.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7/8):97-105.

[3] Bernd H. Schmitt . Experiential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999,15(1-3):53-67.

[4] Carbone L P, Haechel S H. Engineering Customer Experience[J].Marketing Management, 1994,3(3):8-19.

[5] Lasalle, D.&Britton, Terry A. Priceless: Turning Ordinary Products into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s[D].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6] Christopher Meryer,Andre Schwager. Understanding customer experie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7(2):1-15.

[7] Csikszentmihalyi M, Csikszentmihalyi I S. Optimal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Flow in Consciousnes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8] Csikszentmihalyi M. Finding Flow: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M].New York:Basic Books, 1997. [10]Josko Brakus. A theory of consumer experiences[D].Columbia Universtiy,2001. [12]Jillian Dawes,Jennifer Rowley.Enhancing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contributions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anagement Decision,1998,36(5):350-357. [14]Pilke E M. Flow and Internet Shopping Behavior: A conceptual model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4(61):347-357.

[15]Jennifer Rowley. Customer experience of libraries[J].Library Review,1994,43(6):7-17. [17]Farquhar, P.H. Managing brand equity[J].Marketing Research,1989 ,1(3): 24-33. [19]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孟广均,吴宣豪,黄炎林,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194-209.

[20]斯科特•罗比内特.情感营销[M]. 鲁虎,任建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2]陈建勋.顾客体验的多层次性及延长其生命周期的战略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5(6月下):109-111.

[23]王龙,钱旭潮.体验内涵的界定与体验营销策略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2-66.

[24](美)B.H.施密特.体验营销[M].周兆晴,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25]邱晓文.新经济条件下体验营销的应用[J].经济管理,2005(11):71-73.

[26]王朝晖.新经济时代的体验营销:理念、实践与管理[J].江苏商论,2006(6):85-86.

[27]范秀成,陈英毅.体验营销:企业赢得顾客的新思维[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22):62-67.

[28]朱世平.体验营销及其模型构造[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5):25-27. [30]王溯,傅贤治.体验营销与顾客体验价值分析模型[J]. 经济管理,2006(12):66-69. [32]廖以臣.消费体验及其管理的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7): 43-50.

[33]方征.顾客体验价值理论研究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7(7):135-137.

[34]祝合良.全面客户体验与零售业的发展[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3):64-67.

[35]杨晓东,金晓彤.轿车销售的全流程顾客体验整合[J].经济管理,2005(21):46-48.

[36]朱世平.体验营销及其模型构造[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5):25-27.

第7篇: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0803

1研究背景

2015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数据纷纷下滑,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有学者认为,2015年大陆经济存在房地产业下滑、资金外流、外资撤离、制造业不振等负面因素,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却异常火爆,股票指数更是屡创近年来的新高,似乎人们都忽视了股票市场背后的实体经济支撑,从实体经济相关数据来看,将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年报会出现亏损,如果低迷的宏观经济形势持续时间拉长,则将会有企业面临被ST处理。但如今的情况却是股市异常火爆,股指也不断创出新高,疯狂背后的投资风险若等到一家上市公司名字前面被加上ST才被揭露,是否为时已晚?ST制度真的能有效预防投资风险吗?为此我们需要仔细审视一下我国ST制度的具体内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日俱增,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也时有发生。为了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证监会于1998年3月16日发文沪、深两家交易所,要求其对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即在股票名称前加上“ST”标志,由此开启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所独有的ST制度。具体实施的判断标准为“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均为负值”。

ST制度针对的对象是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而资本市场却对市场上的ST公告普遍有着较强的负反应,首先,在“ST”期间,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而没有作ST处理的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10%。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如果公司在下一个会计年度不能取得正盈利,则其股票将退市,而这个结果无疑会给上市公司的日常运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给股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一家ST类股票再想要去掉其名字前的ST字样的条件非常严苛,必须全部符合如下条件:

(1)年报必须盈利;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股东权益为正值,即每股净资产为正值,新规定不再要求每股净资产必须超过1元;

(3)最新年报表明公司主营业务正常运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因此不能只看每股收益数据,还要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

(4)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没有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5)没有重大会计差错和虚假陈述,未在证监会责令整改期限内;

(6)没有重大事件导致公司生产经营受严重影响的情况、主要银行账号未被冻结、没有被解散或破产等交易所认定的情形。

此外,若想一步到位摘掉ST帽子,恢复10%的涨跌交易制度,在硬指标上必须是年报的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以及每股净资产三项指标同时为正值,才有提出摘帽的资格,交易所有权根据各家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批准。

ST制度的创立目的是向市场传递风险信号,及时提醒投资者注意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新兴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显然,在我国股市刚形成、投资者还不够成熟的时候,这一措施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的,但我国股票市场经过25年的发展走到今天,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本身都日趋成熟,监管制度也不断完善,投资者对于投资风险完全可以自我甄别,上市公司也可以依照监管制度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ST制度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ST制度本身是否需要改进?

2统计模型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看ST制度的考核年限,按我国监管部门规定,这一年限为两年。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詹姆斯欧森教授在其发表的关于财务数据与公司破产概率之间关系的论文中分析了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出现亏损和企业最终破产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代表过去两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的哑变量对于预测公司破产的概率在模型中的作用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无法通过两个会计年度的连续亏损来有效预测公司是否会破产。有些时候这个哑变量的回归系数的符号竟然是相反的,这与大家预计的情况正好相反,即很多人都以为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的公司在未来出现破产的概率应该是较大的,但欧森教授的研究结果却正好相反。

本文也从统计学的角度去研究我国ST制度的合理性,即是否应该对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的上市企业作出ST处理。已有大量的以国外成熟市场的股票数据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显示,公司的年度收益大致接近一个随机游走模型或在一个随机游走的基础上加上一个随时间的漂移过程。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作为一个随机变量,他们将任何一个会计年度内所实现的收益看成独立的、随机的实现值。这样,即使是一个健康的公司,也有很大可能在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内实现负的盈利值,即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一个健康的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实现负盈利的概率有多大?如果这个概率特别小,那我们把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出现亏损作为对一家上市公司做出ST处理的依据就比较充足。但是,如果这个概率比较大,那么这个ST处理可能就不是一个好的处理方法,或者说这样的政策带来的伤害可能大于其带来的好处。

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在完成一项假设检验时,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无法同时减小,犯这两类错误的概率需要一个合理的平衡,而我国股市规定,两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的上市企业就要被ST,这其实是一个根据假设检验的结论所作出的判断,即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在两个会计年度内连续亏损,则监管部门就认为该企业存在运营风险,于是对其加以ST标记。但这个假设检验的结论是否合理?或者其在统计上是否具有显著性?让我们以一个量化的模型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假定一家运营正常的上市企业在一个正常的会计年度内出现亏损的概率为,且进一步假设一家企业在两个连续的会计年度内是否亏损是相互独立的,则其在两个连续的会计年度内都出现亏损的概率为,那么假设检验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为:

H0=公司运营正常

H1=公司运营不正常

从现实意义可以看出,本假设检验中只需考虑第一类错误出现的概率,而不需要考虑第二类错误出现的概率。本问题中的第一类错误是将一家运营正常的公司作了ST处理;本问题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没将一家运营不正常的公司作ST处理。如表1所示:

表1假设检验的可能结论及各类错误

公司实际运营情况根据年报所作出的判断

接受原假设拒绝原假设

正常正确第一类错误

不正常第二类错误正确

造成第一类错误发生的实际背景是运营情况正常的上市公司偶尔出现也会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本假设检验中只考虑了第一类错误,其原因是:将一家运营正常的企业作ST处理会对这家企业造成不可估计的巨大打击,而且是错误的打击,从企业本身出发,这是不能接受的,也是监管当局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另外,我国股市的投机性比投资性更强,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监管机制也在日益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经验也在不断丰富,一家企业在连续出现亏损时,其本身的负面影响自然会让股民做出撤资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他们能够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和投资权益,所以我们在这个假设检验里没必要考虑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因为第二类错误的影响并不大。

如果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0.05,则我们在做出“拒绝原假设”这一判断时需满足的条件是:

P2

假定监管部门就是根据这个概率值作出决策的,则可倒推出监管部门认为一个运营正常的上市企业在一个正常的会计年度内出现亏损的概率应该不会超过0.22,这个概率正是使得ST制度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备显著的统计意义的合理预设,我们将这个概率视为监管的预设概率。

针对上述假设检验及其背后的监管预设概率,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基于账面核算的收益结果可能与真实经营收益形成差异。一方面,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保障了一个会计期间内的收益能够反映当期公司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会计谨慎原则又偏离了配比原则,要求财务报表能完全反映一项负面事件对当期和未来各期的负面影响。例如,一旦发现某项资产发生减值,减值部分需在当期进行一次性注销相应资产价值,减少当期会计收益,而不能让该减值部分在资产剩余使用期内摊销。因此,谨慎原则带来的后果就是使得会计收益中包含较大金额的资产减值损失。这样,对于任何公司来说,出现损失尤其是极端损失的概率都将大于不存在会计谨慎原则情况下的相应亏损概率。所以上述监管预设的亏损概率022是一个较为主观且较为保守的概率值,在企业的实际会计年度内出现亏损的概率是一个更大的概率值,假设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盈利情况X服从以“保本”为均值方差未知的正态分布,即X~N(0,σ2),则一家正常的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出现亏损的概率是05,如图1所示,远大于监管预设概率0.22。

图1正态分布下的企业亏损概率

第二,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从亏损到盈利所需要的时间与这家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关,也就是说不同行业的企业其成长周期是不一样的。对于那些处于扩张期的上市企业来说,如果是某段时间内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那么到这家企业在此之后能够在会计年度内实现盈利所需要的时间可能远不止两年,就像如今异常火爆的互联网企业,其某些业务的前期准备往往是一个用户累积的艰辛过程,在用户数量达到盈利规模之前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免费试用、推广作为铺垫,而这些过程无疑是一个成本极高的“烧钱”过程,若我们仅以两年为考核期,恐怕很多具有巨大潜力的互联网企业都将面临ST。但连续亏损后飞速成长的情况在世界成熟的资本市场就曾出现过,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很多国际互联网巨头都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亏损,但不妨碍它们如今成为行业翘楚,因为成长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远比一时的盈利更加重要。

第三,整个宏观经济水平也是影响一家企业盈利与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整个经济大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一家企业出现连续亏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而这个问题对应于上述假设检验中“一家企业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出现亏损是相互独立的”这一假设,这属于系统风险,是无法规避的,且其影响的时间也可能较长。在经济持续走低的时候,企业出现亏损的时间自然也会变长,可能远不止两年,那么以连续两年亏损作为企业ST的标准就会失去其真正的判别效力,也就是说两年考核期实在太短。

综上,以上三点说明一个正常的甚至成长性很强的上市企业有时也会出现连续两年的亏损,并且这个概率并不小,而造成上市公司亏损的原因却不一定是财务状况或是其他某些运营环节的异常,因此监管部门不应该仅仅依据连续两年亏损就断定一个企业的前景黯淡,甚至进一步考虑其接下来的退市问题。就像一个世界顶级的足球运动员,如果连续两个赛季没有获得任何奖项,并不意味着他已经过了职业生涯的巅峰,而可能只是与队友的配合不默契、或者是主教练的战术根本不适合他。同样,我们也很难断定一个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是运营存在异常。

3政策建议与结论

第一,适当拉长考核期。我国ST制度以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为判定标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年考核期太短,若按照上述0.05的显著性水平以及盈利情况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在不考虑第二类错误的情况下,则这个考察时间长度应该定为五年,因为,如表2所示,以此作为拒绝原假设的依据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也能给予一些需要较长成长期的企业更加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

表20.5的亏损概率下连续亏损的概率

考核期(年)考核期内连续亏损的概率

10.5

20.25

30.125

40.0625

50.03125

第二,对不同行业区别对待。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对每一家上市企业有严格的行业属性划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行业的成长期做出合理的估计,以此作为考核一家企业的标准,这样就能避免统一标准下不必要的错误判断,也能通过数据的收集不断完善监管准则,为今后的有效监管积累经验。

第8篇: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分析; 系统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 (1) 设备。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环境。狭义地讲, 是指在城市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设施, 如线路、车站、车辆段、环综合交通系统中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与其它交通子系境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信号、联锁、闭塞系统) 等; 另一统的相互关系, 包括其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与其类是移动设施, 如动车组、自动停车装置等。系统为它交通方式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广义地讲, 则是指整个

图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环境

业区的分布、文化娱乐业的分布等。他们是交通需求之“ 源”, 决定着城市人口出行需求的强度大小与空间分布,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 网络 分布与运输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层次结构。就 目前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 发展 水平而言, 包含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有轨电车、高架导轨电车等几种方式。根据其运能大小,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大容量的轨道交通方式, 主要是地下铁道和市郊铁路, 适合于市中心区和市郊有大密度客流的地区与方向; 二是中等容量的轨道交通方式, 主要是指轻轨交通, 适合于市郊间、市区次中心之间, 甚至市区(主要是中、小城市) 等有相当客流量的方向与地区; 三是低容量的轨道交通方式, 主要是指传统的有轨电车和单轨系统等, 适应于较小运量的地区或方向。上述三个层次与常规公交汽、电车互相有机配合, 可高效、快速地完成城市人口的出行需求。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如图2 所示, 从系统的层次性分析, 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三者之间是递阶包涵的关系。

首先, 城市是相对于乡村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从某种意义讲, 其本质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城市必须保持充分的活力和相当的发展空间。

实践证明, 一个城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作支撑。这是因为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提出相应的交通需求, 需要一个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持; 另一方面,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 交通可达性的提高, 又会反过来影响城市土地的利用与开发, 引导城市形态向一定方向演化。二者的关系可表示如图3[1] 。因此, 城市要 科学 合理的发展、演化, 除了要做好城市总体综合规划之外, 还应该规划好城市交通子系统。

图3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其次, 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 各种交流活动频繁的特定空间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交通需求集中、定时、密度大, 同时还要求快速、高效、安全、方便、舒适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其高效、优质的服务和节省资源、轻度污染的特性恰好满足上述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因而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相应地, 其它交通方式(如常规公交汽、电车, 出租车, 小汽车, 自行车等) 则起到补充、配合的辅助作用。因此, 一个好的城市交通系统首先要规划好、建设好和管理好其核心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综上所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核心, 起到客流组织的骨干作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具有多层次结构。第一层次(高架或地下全隔离系统) ——轨道交通、快速干道(汽车交通); 第二层次(地面部分隔离) ——轨道交通或公交干线、城市干道(汽车交通); 第三层次(延伸至居民区及其它功能区) ——公交线路、城市道路(汽车交通)。显然, 第一层次是骨架与主干(大动脉), 第二层次是辅助与补充(一般血管), 第三层次是集疏与延伸(毛细血管)。

(2) 它是城市发展与演化的必要条件。

交通系统能够满足大运量、长距离的快速客运要求, 因而可解决城市面积拓展与空间合理开发运用的客运通道 问题 。

(3) 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土地占用、能源消耗、空气质量、景观质量、客运质量等主要交通、环境指标方面, 轨道交通可达到最优水平。

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仅是一个公共客运系统, 而且是一个经济系统、一个社会系统。因而它不仅具有交通特性, 而且表现出相应的经济特性和社会特性。

3. 1 交通特性

(1) 提供高效、优质的出行服务。高效体现在速度表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交通特性

表2 各种 交通 方式每乘客公里能耗与空气污染比较 (2) 企业 财务收益与 社会 经济 效益相差悬殊。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较强的公用性, 强调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使得运营企业无法按运营成本制定票价, 因此运营企业极易亏损, 即便是运营成本的回收都几无可能, 常常需要依赖国家、政府、社会提供大量的补贴。

3. 3 社会特性

(1) 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

(2) 具有基础设施的功能。

这些特性是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观察与 分析 得到的, 对于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体制很有裨益。

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产品概念

4.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性质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一般交通运输业的范畴。关于一般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已有大量 文献 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说明[5 ] 。一般认为: 交通运输企业首先具有物质生产的性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商业服务的性质, 是生产性与服务性的统一。这个论述与ISO 900422《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第二部分: 服务指南》的观点是一致的。该标准有如下一个连续系谱图(图4) 表明:

图4 服务连续区间内的产品 内容

生产性与服务性通常共生于一个行业中, 只不过不同的行业, 生产性与服务性的成分不同而已。

(2) 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城市稀有的土地空间资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能耗低, 二是占地少。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的是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式, 且采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 因此单位乘客的能耗是其它任何一种城市交通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占用的城市土地空间资源也是最少的。如表2 所示[3 ] 。表2 各种交通方式占用道路面积(静态)

交通方式每位乘客占用的道路面积m2 (3) 轻度污染——体现在噪声、震动、空气污染程度小等。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采用电力牵引方式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式, 因此, 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微乎其微, 通常被称为“ 绿色交通”。如表3 所示[4 ] 。

3. 2 经济特性

(1) 属巨额资金密集型系统。首先, 初期建设投资需要巨额资金。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设备的技术标准也高, 常常成为一个城市中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因此, 一个城市若没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基础是无法进行大因此, 作为特定交通运输企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首先具有物质生产的性质, 同时兼有商业服务的性质。

4.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产品

所谓产品, 是指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可包括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服务或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 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 或是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顾客) 或非预期的(如污染或不愿有的后果) [6 ] 。

由此可见, 产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包括了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四大类别, 还可以是它们的任意组合。结合以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性质与特点的分析, 其产品应包括两类: 一是乘客位移; 一是在乘客出行过程中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二者恰恰反映了系统生产性与服务性的统一。当然, 这两类产品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

这里, 为乘客出行所提供的服务, 狭义的是指企业销售位移产品的商业性服务, 体现为售票前、中、后的服务等。广义的还应包括环境服务、信息服务、购物与办事服务等。实际上, 当前世界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为快速收回巨额投资, 尽量减少亏损, 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无不在推行多种经营的政策, 以争取主业和副业的相互促进。

5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

任何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线到网、不断 发展 、不断完善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可经历三个阶段——规划、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就是指对上述三个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因此,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规划管理

规划就是指对未来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安排。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系统自身内部的协调、系统与环境的协调, 以发挥系统效率、体现系统的效益[7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就是要做到系统内部线路 网络 的合理分布、运输能力的合理分配, 做到与其它交通子系统(如常规公交、自行车等) 的相互协调, 进一步与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相协调, 以满足 现代 城市人口迅速、舒适、频繁的出行需求。

规划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划方案的设立与选择。这方面要求进行大量的定性、定量分析, 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 采用 科学 的规划决策机制和最新的规划 理论 与 方法 。通常委托权威机构进行规划 研究 。二是规划方案的实施, 包括建设用地的控制、建设计划的拟定、资金筹措的管理等。

(2) 建设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工程技术比较复杂, 设备也比较先进, 要耗费巨额的资金, 这就成为一个城市最大的公益性投资项目之一。因此, 必须进行科学的建设管理, 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计划的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 一般采用逐线、甚至逐段的建设方案,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有计划的建成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援助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 同时进行最佳建设时机和建设顺序的研究。二是建设过程的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过程如图5 所示。

图5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建设过程的管理, 就是对上述整个过程的每个分过程、每个环节的全面管理, 包括投资、进度和质量三个方面的计划、控制与管理。

(3)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是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类要素(包括人员、设备、技术和管理) 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率、确保乘客出行的质量。主要包括生产调度、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

6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体制及其经营管理特点

6.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体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资金密集的经济特性。因此, 在早期资本市场并不发达时期,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 一般由政府出资建设; 同时,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企业财务收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差悬殊的特性, 使得运营企业即便是运营成本本身也没有能力收回。因此, 早期一般由政府来组织运营, 亏损由财政负担。总之, 无论建设与运营均由国家经营。国营的缺点是产权不明晰, 经营者不负责其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因此, 后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转向民营。

民营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建设融资上, 大量私有资本通过发行券、股票等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领域; 二是在经营管理上, 企业一般是在一定的政府优惠与支持政策及管制与约束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的优惠与支持主要表现在税收、折旧等方面, 其目的是要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积极性; 政府的管制与约束主要体现在规划安排、投资限制、定价约束等方面, 其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6.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特点

首先, 企业实际上进行的是非完全的市场经营。一方面政府给予企业相应的支持与优惠政策以确保经营企业的盈利能力, 提高其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政府又对企业制定各种管制政策和进行一定的行为约束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 可以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企业经营是市场经营成分和协议(与政府) 经营成分的综合。

其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企业一般采取多种经营的战略, 综合开发其土地空间资源, 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总是首先抓好主营业务——运营生产的经营与管理, 以高质量的服务吸引大量的乘客为其它辅营业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重视辅营业务, 如房产物业的经营、商业的经营、 旅游 业的经营等, 以充分利用客流密集的优势, 有效开展多种经营业务。这方面以香港地铁的经营最为典型。

[ 参考 文献]

[1] 何宁.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系统分析[M ].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6.

[2]A llpo rt R J,Thom son J M. Study ofM ass Rap id T ransit in develop ing Countries[R ]. TRL Repo rt, U lO. , 1990.

[3] 孙有望.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 ]. 北京: 中国 铁道出版社, 1999.

[4]Jean V. Comparison of the external co sts of public transpo rt and cars in urban areas: the case of the Greet Paris region. Public transpo rt international[J ]. 1999, (5): 36~ 38.

[5] 钱仲侯, 等. 交通运输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M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4.

第9篇:生产运营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旅游业态;双层嵌套多元;概念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4—0064—07

业态(type of operation)一词最早源自日本零售业,20世纪60年代起,其理论研究有了长足发展。“零售业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传人中国,之后逐渐有人用其分析我国零售业,90年代中期被广泛使用。1998年,国内贸易部颁布了《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试行)》,表明该词得到中国官方正式认可。在国外,旅游业界较少提及和使用旅游业态概念。在中国,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已有概念难以描述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部分旅游界人士将“业态”一词创造性地引入旅游业。最近几年,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旅游业态”一词使用频率趋高。

随着旅游业态说法的大量使用,旅游业态概念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杨济诗、孙霞琴较早提及旅游业态概念。邹再进认为旅游业态是一个复合性、动态性和特色性的概念,是对旅游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特色和经济效率等的一种综合描述,包含业种、业状和业势三大内容。许南垣提出了旅游业态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了旅游业态的发展趋势。王洪伦认为,某个地区把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就会存在行业“业态”。杨玲玲、魏小安就如何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传统业态的提升,进而开创新领域、形成新业态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旅游业中出现的新业态从市场、产品、经营方面进行了类型划分。贺颖洁、钱莉莉认为,旅游业态具有时代性、虚拟型、多元化、定制化与规模化结合的特点。张文建探讨了旅游业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分析了旅游业态的要素构成、生成机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旅游业态创新基本模式与路径。

虽然旅游业态概念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现有研究不足以完全揭示旅游业态内在逻辑和特点,容易造成混淆。为此,本研究从辨析传统零售业态概念出发,分析三种旅游业态概念的内在关系,建立模型对旅游业态概念进行解析,以利于旅游业态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传统业态概念辨析

清楚业态概念及其演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业态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零售业也产生了许多业态形式。各种不同业态之间互相竞争、学习、模仿,一部分业态整合或分化,演变成其他的业态;一部分业态没有竞争力,难以适应市场,便遭到淘汰而退出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业态概念研究也经历了很多演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定义:

(一)基于空间属性

业态是零售经营者关于具体零售经营场所——店铺经营战略的总和。在零售业的研究中,分为业态与业种(kind of business)两个概念,业种描述“卖什么”,业态描述“怎么卖”。由于零售业自身生产商品比较少,所以业种、业态问题是分离的。零售经营者要以某一目标市场为对象来进行选址、店铺规模及销售方法等方面的决策,从而形成零售店铺的形态。这种业态概念主要考虑了“具体零售经营场所”问题,是一个相对较局限的空间范畴,只考虑如何组织、运营经营场所,即考虑如何完成销售商品的场所。该概念没有考虑以经营场所为基点的上下游产业关系,如上游的商品供应、下游的售后服务等因素。这是一个以经营者为主导、从经营者空间属性来考量的概念。

(二)基于服务属性

业态包含了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该概念不再局限于“零售经营场所”的提法,认为业态是“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的变化相适应的零售经营者形态”。业态不单是商品的贩卖,也是一种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结合的活动。通过全过程的商业活动,零售业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生活便捷性、享受性、资讯性方面的要求,实现健康、休闲、趣味等目标。该业态概念考虑的空间范围上有所扩大,涉及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全过程。业态形式强调经营者服务于消费者,是一个经营者与消费者互动的过程。

(三)基于层级属性

第三种业态概念把业态看成具有相同经营方式、相同经营技术和方法的零售商业机构的集合。在零售业中,根据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可以分成不同类型业态,整个零售行业分为日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电话购物等17种零售业态。日杂店业态就是以销售香烟、酒、饮料、休闲食品为主,独立、传统、无明显品牌形象的一种零售业态,是无数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日杂店集合。

上述三种业态概念之间存在递进的逻辑关系,在发展路径上表现出延伸和扩展——从个体向过程延伸,过程向集合扩展,反映了人们对于事物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

二、旅游业态概念继承与发展

旅游业态是零售业态概念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和发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反映了中国旅游研究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工作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