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精选(九篇)

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第1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一)具体来讲,网络舆情监测就是在网络空间运用相关技术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网络舆情进行监测、预测与控制,随时把握网络舆情的导向、特点和趋势。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舆情并向理管部门汇报,使管理部门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起到有效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目的。网络舆情监测包括监测、预警、与应对三个环节。

(二)网络舆情监测的必要性。网络是个“自由超市”,由于“把关人”的缺席,网络舆情的局限性比起传统媒体环境中一般意义上的局限更甚,对网络舆情的监测逐步成为大众舆论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针对不良网络舆情的泛滥,必须有效开展监测。舆情表达门槛低、参与主体复杂,导致网络文化良莠不齐,负面虚假、违法有害等网上不良舆情信息泛滥,为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上秩序,培育先进的网络文化,构建诚信文明社会,我们有必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导控。其次,为加强网上舆论阵地的管控,搜集掌握社情民意,必须有效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为占领网上舆论阵地,形成主流价值观,加强网上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力度,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及时监测网络舆情。再次,开展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保障政治安全;有利于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创新丰富社会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维护网络秩序。

(三)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建立舆情监测的主要流程大致分为部分,一是制定危机预警方案。二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这个可以通过例如舆情监控系统之类的技术,在第一时间大量来采集、汇总各种互联网上的信息。三是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重要经验。课题组总结了舆情监测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三级巡控,推行舆情监测工作的群防群治。二是健全机制、完善流程、构建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推动舆情监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研判预警机制和网络舆情导控快速反应机制。三是构建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应急联动处置体系和多层次多层级的网络舆情过滤体系。四是舆情监测报告的完善。舆情监测报告是由专业的舆情分析师根据舆情监测系统数据,运用科学的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理论体系,根据规范的作业流程和框架格式,对传统媒体网络信息(如报纸、杂志、电视)、新媒体网络信息(如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舆情主要载体进行全天候监测,得出的客观内容,形成的舆情报告。

二、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一)网络舆情引导的概念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引导”,“引”有启发、带领之意,“导”有领导、使跟随之意,既有对网络舆情本身的引导之意,又有对网络受众进行启发,使其跟随教育者引导之意。因此,课题组认为为:网络舆情引导就是在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管控有效改变网络受众主体的认识和态度,提高网络受众自身辨析舆情信息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氛围、引导价值走向、缓和社会矛盾所采用的一切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二)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第一、责任原则。第二、信息公开原则。第三、真诚对话原则。第四、高度重视,坚持以疏导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第五、积极争夺话语权,重新设置舆论议题原则。

(三)网络舆情引导的方式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不是单一的方式方法手段就可以操作的,要缓解、消除其负面影响,除了硬性的“调控”、强制的“转化”,还需要软性的“引导”,调控、转化与引导并重,才能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正面社会影响,抑制其负面社会影响,使网络舆情不脱离正常轨道,符合最大多数社会公众的利益。1.舆情因势引导法。网络舆情因势引导,就是针对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和客体等因素的特殊属性,按照网络受众的观念、行为的规律和步骤,依照期望网络舆情发展的最终目标,逐步推进网络舆情发展的步伐,简单的说,就是在网络舆情预测过程中对于有利于社会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潜在的正向的网络舆情,要竭尽全力的宣扬、放大,为已经初具规模的网络舆情添一把“火2.舆情顺势引导法。舆情顺势引导方法与舆情因势引导方法都是在顺应网络舆情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引导,但与舆情因势引导强调的客观情境不同,舆情顺势引导更强调对舆情环境、舆情空间走向的引导。3.舆情造势引导法。“造势”过程是有效运用此法的前提和基础,即在还没有形成所需环境的情况下,要创造舆论氛围、营造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势和环境,尽量扩大正面效应、缩小负面影响,并对事件进行合理疏通和引导的方法和过程。

(四)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与完善1.建立健全协调机制(1)建立组织保障机制。网络舆情和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一样,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保障体制。实行属地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采取“谁运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2)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保持信息的公开通畅。通过新闻发言人向公众传递权威信息,将信息内容归口到权威信息源,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政治谣言和攻击性言论在网上的传播空间。发挥“舆论领袖”的积极引导作用。2.建立健全交流机制(1)建立通畅的舆情表达机制。包括建立通畅的舆情表达的渠道,是舆情表达的重要渠道,通过,一方面反映问题,表达意见,另一方面也找到不满情绪宣泄的途径。(2)建立并完善舆情信息的和通报机制。3.建立健全舆情管理保障机制(1)构建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体系。尽快构建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体系,在学校、社区、家庭,普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增强人们对网络舆论的识别能力;开展各种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准确把握网络道德的基本准则、规范和义务,强化公民遵守网络道德规则的意识(2)加强对网络舆情的行政监管。抓紧建立网络舆情监管队伍,完善各级、各领域网络舆论监管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市、县两级监管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推行实名登记网站、论坛、博客等认证制度,实施网络新闻、网络记者资格审批制度,使发言者身份最大化真实,尽量避免网民隐蔽身份发泄情绪或有目的地进行错误舆论引导。(3)建立网络技术保障机制,加强技术在网络舆情引导控制中的作用。到目前为止,网络技术手段依然是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网管全天候的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运用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等。尽管这些做法会引来种种争议,但至少在短时期内依然是网络舆情引导控制的有效手段。4.建立健全舆情危机应急机制(1)构建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网络舆情预警,是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形成舆情预警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走向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建立网上舆情跟踪机制、分析上报机制、快速处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的事先掌握、过程分析和走向预测,增强防范和化解网上舆论危机的能力。(2)构建网络舆情应对体系。网络舆情应对,是指当网络舆情变为现实的舆论危机事件时,指导有关政府部门采取的具体行动,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网络舆情危机阶梯预案,以做到有所准备。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时,采用“预案+协同作战+全方位监测”三合一的立体预警模式,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共同商议,判断危机走向,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危机。

三、结语

第2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监管缺失等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微博、论坛、转帖、社区等网络手段表达想法。网络舆情的产生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态,而且还迅速显现出强势,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空间,也因此成为舆情监测的主要阵地。

(一)内涵网络舆情监测是对互联网中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传达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的一种监视和预测行为。从技术上来说,是指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为客户全面掌握舆论动态、及时应对处理危机,提供分析依据。

(二)功能当前,许多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第一时间是通过网络和获知,并引发广泛热议。对于企业而言,一旦陷入网络负面舆论洪流将难以自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疏导,甚至会对企业发展产生重挫,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三鹿”、“双汇”、“味千拉面”等企业面临的危机甚至最终破产的命运,除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能不说是被网络舆论推上了悬崖。网络舆论监测对于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掌握自身相关信息,同时了解行业动态,利用正面的网络舆论趁势而上,推动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危机信号,启动预警机制,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问题,积极化解矛盾,避免负面效应的进一步扩大,这对维护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保险公司的品牌管理

在保险市场竞争机制日趋成熟的条件下,价格、服务、销售方式、产品创新等一般竞争手段已经不再具备完全的竞争力,围绕企业特色、消费者需求,旨在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公司品牌建设已成为保险公司竞争的又一主力。

(一)行业特性1.服务性。一方面,保险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预知性;另一方面,保险产品也是服务商品,其表现形式是经济补偿,但以损失发生与否来决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2.风险性。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具有高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必须考虑如何进行风险规避,降低赔付率,从而降低保险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保险公司品牌管理的重要性品牌,是指与目标顾客达成长期利益均衡,从而降低其选择成本的排他性品类符号,具备利益制衡和排他性特点。保险产品不像其他一般性商品,可以在超市进行各种品牌比较,从而做出选择。保险商品分散于各家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之中,要搜集有关保险产品的信息比较困难,而保险商品又具有无形性与复杂性特点,因此,对保险产品来说选择成本大。而品牌则可以节约消费者的选择成本。由于品牌的排他性特点,当消费者有了此类需求时会直接选择代表此类的保险公司购买具有此类功能的保险产品,从而实现品类与品牌的一一对应,节约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也就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辨识度。在竞争主体日趋多样化的市场格局下,品牌化无疑有利于增加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单从保险行业的服务性和风险性特点来说,品牌建设也是符合保险公司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舆情监测与品牌管理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舆情监测和品牌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公司要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必然离不开对网络进行舆情监测;其次,随着网络舆情监测服务机构的逐步建立,以及舆情监测系统程序的逐步完善,保险公司具备了建立舆情监测体系的可行性。

(一)必然性从三鹿“结石门”、康师傅“水源门”、微软的“黑屏计划”,到双汇“瘦肉精”、味千拉面“勾兑门”等,从近年来企业危机发生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背后都有网络媒体的推动,甚至是直接由网络引发。这些突发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巨大,很少有企业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中做到完美应对、转危为安。因此,重视网络媒体的舆论动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测、预警、处理以及跟踪企业危机事态,对于企业的品牌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企业危机管理能力。

(二)可行性首先,国内已经逐步开始建立舆情监测服务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舆情监测服务。例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工作方法、作业流程和应用技术,可以对传统媒体网络版、网站新闻跟帖、社区/论坛/BBS、微博、网站时评等网络舆情主要载体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等成果。与此类似的还有红麦舆情监测系统、简美舆情监测系统、Rank舆情监测系统等等。其次,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网络舆论监测部门,安排具有传媒公关从业背景,掌握搜索技巧,并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合理判断所监测信息的倾向性和发展趋势的人员负责网络舆论监测工作,同时利用微博、论坛、博客、QQ群等虚拟社区收集客户的投诉和意见。

四、舆情监测在保险公司品牌管理中的应用

舆情监测,概括来说包括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在监测环节,公司人员或监测系统密切关注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相关的网络内容、动态等,将最新情况及时反映到公司;在预警环节,对一些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论进行筛选,做好应对准备;在应对环节,当网络舆情变为现实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后,公司采取具体行动,及时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这三个环节有机组合,从整体上构成了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一)监测环节1.监测对象。针对保险公司特点,选择一定的关键词,监测对象可大致锁定在几个方位:第一,金融保险类网站、论坛等专业类;第二,政府网站、人民网、新浪、腾讯等主流类;第三,新浪微博、天涯、猫扑、豆瓣等热门类。2.监测方式。一是成立网络舆情监测部门,锁定舆情监测主渠道,收集舆情信息,定期形成分析报告;二是借助网络舆情监测服务机构,建立公司网络舆情监管系统。3.监测类型。网络舆情一般分为可预知和不可预知两类,因此网络舆情监测也相应地被分成日常监测和突发监测两种。日常监测,包括社会矛盾诱发的经济问题、保险公司过去发生过的同类事件、常规类事件;突发监测,包括个人意见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室、博客、QQ群等蔓延扩张演变的危机事件,公司偶发事件激发网络舆情形成,同类公司事件引发的连带影响等。

(二)预警环节当网络舆论朝着某一方向发展、演变,但还未真正引发危机时,便处在舆情监测的预警环节。在这一阶段,如果可以通过网络舆情监测进行有效引导和沟通,就有可能降低将企业危机的发生概率。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可以对症下药,关键是确定好监测的目标网站和关键词。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在事态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通过舆情监控系统之类的相关技术手段,第一时间大量采集、汇总相关网络信息。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首先,舆情监测人员必须与公司保持紧密沟通,随时反映最新信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其次,涉及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危机事件时,公司各部门需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判断危机走向,采取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最后,公司要积极联系相关网络媒体,进行公关协商,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力争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三)危机处理在网络环境里,公司即便采取了预警措施也难以阻止某些热点事件,即公司危机事件的发生。面对网络舆情引发的危机事件,保险公司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力争将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化解到最低。1.还原真相。从过往发生的危机事件来看,不论是涉及社会重大事件,还是民生经济实际问题,不论事件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多数第一时间还是采取回避或否认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往往是引发更大危机的主要原因。危机事件发生之初,往往是真实信息最为缺乏之时,也是正确引导舆论走势的最佳时间,此时事件主体如能在第一时间事件真相,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反倒能阻止谣言的进一步扩散。2.媒体沟通。公司如果能够与媒体达成共识,借助于某些主流或热门网站平台,可以事实真相,或转移舆论重心。3.舆论引导。面对不同性质的危机事件,公司要采取不同的引导对策。对于网络炒作的不真实事件,公司要第一时间澄清谣言,并事实真相;对于确实存在的危机事件,公司同样要第一时间承认事实,对于产生的社会危害致歉,同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这种积极、正面的事件回应,不仅不会为企业发展带来伤害,相反有利于将危机事件影响降到最低。4.转移注意。经过了还原真相、媒体沟通和舆论引导三个过程后,企业危机事件的高潮阶段已基本渡过,对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淡出媒体视线,转移受众注意力,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在下一次的正面、利好舆论环境中再推公司品牌和口碑。

(四)规避负面效应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建立对保险公司有着强烈影响。一方面,舆情监测服务机构通过对各类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论坛/BBS、微博、时评等网络舆情主要载体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呈现给其服务的企业,帮助企业提高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舆情监测手段在道德层面上还未有定论,企业通过监测系统解决危机事件固然可行,却要防止陷入对舆情监测过度依赖的怪圈,毕竟企业自身健康发展才是解决危机的王道。

五、小结

第3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 和谐校园 监管机制

加强网上舆论宣传,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是新形势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如何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并且进行良好的控制引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舆情工作常抓不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推动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和积极化解网络舆论危机、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至关重要。

国内某些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展了校园网络舆情研究工作,出台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管理办法,但除了少数高校成立了舆情研究中心、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并开展了舆情信息收集和研究工作外,大部分国内高校进行网络舆情收集,主要通过周刊、信息通报等形式汇总,或者在少数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访谈,没有专门的舆情研究机构和专职人员对舆情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没有一套健全的舆情调研分析、研判等机制作保障,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校园网络舆情,从而无法有效处理舆情危机。

在国外,如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设有一个面向全校的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学校召集和聘请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教师担任舆情调查研究人员,调查研究中心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许多复杂紧迫的现实问题,普遍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方式,以应对无法通过任何单一学科解决的问题。

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必须准确把握校园网络舆情所处的阶段,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类型进行合理划分,提出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构建方案,建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的长效工作机制,打破高校管理工作条块分割的局面,形成一种制度,以期达到对高校网络舆情有效监管和合理引导的效果。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及引导前提和现状进行诊断,合理划分网络舆情的类型、完善监管和引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管理提供正确引导,开拓育人新空间。

1.通过界定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内涵及功能,阐述高校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的时代意义,揭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面临的契机和挑战,科学、系统地论证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的网络舆情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在互联网空间中,围绕一定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引发的高校师生网民和其他社会公众在社会政治态度方面的重大变化及其舆情传播、影响的态势。具有高速互动性、内容复杂性和难控性及发生即时性等特点,并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功能:一是有导向内化功能。即可以通过积极的舆情引导启发教育师生,使之内化为精神动力,外显为高尚行为,从而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二是预警预防功能。即通过关注舆情的形成和发展,及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对可能出现的矛盾或危险保持警醒,以便科学研判,采取措施防止危机事件发生;三是维护稳定功能。高校网络舆情信息通过导向内化、预警预防,客观上实现维护校园稳定的功能。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是知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好奇心理重、个性化特征明显的在校大学生这样的特殊群体。一旦负面的舆情蔓延,将会给高校维稳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监控和引导机制,预防高校负面舆情的蔓延和传播,监控不良舆情的传播将给高校工作带来的危害,对和谐校园的创建有重要作用。

2.从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背景、特点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提出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机制的方案。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包括:①学校成立网络舆情监控组,统一指挥,集中力量,有效协调各部门,对前期预警及应急处理阶段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高校应组建一支以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学干部为主的网络舆情监控组,从事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突发事件发生后关于事态的网络舆论发展趋势,保持对各种网络舆论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并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②构建运用有害信息过滤系统。除仍保留断开物理连接、地址库过滤和防火墙过滤三种传统的针对网络进行限制的过滤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地址库过滤和内容分析结合的方法,采用主干网接入和旁路侦听等硬件设备接入方法,利用技术手段直接屏蔽检测到的有害信息进入网络。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包括:①加强校园网络舆情“预警”,建设高校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建立实时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对舆情中反映的热点问题进展情况给予准确的分析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加强学校与师生的互动,确保师生对自身利益相关问题及热点事件的知情权,主导网络舆情,赢得师生的信任与支持,避免事态向消极方向发展。②建设主流校园网络舆论阵地,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通过网络新闻发言人定期在校园网络上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学校的相关政策进行解答;遇到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和手机等媒介,实事求是地把真相和事实及时告诉师生,提高高校工作的透明度,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和化解。③打造网络思政专业化团队,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的建设。④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部门。⑤普及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

高校网络舆情关系高校的稳定与发展,正确合理地引导不仅直接关系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师生尤其是大学生是网络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主体。正确分析高校网络的舆情,因势利导,提高新形势下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高校网络舆情动态、传播方式和特点,从而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监测分析、有效引导并积极化解,这对维护高校各方面工作的稳定,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及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红卫,李琳琳.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9):211-212.

[2]李彦丽.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信息系统工程,2011(1):91-92.

第4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难点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36-02

一、引 言

201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工作的意见》着眼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加强新闻制度建设的要求,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等4个方面,就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3年1月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当前的舆论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入全球全民全媒体时代。

面对全新的舆论环境,我们要主动适应、顺势而为、趋利避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主要负责人对新闻宣传和舆情回应要高度重视,把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从以上的政策措施中,可以看出,教育舆情的应对工作已日益成为一些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近年来的教育舆情事件,从教育层次上来看,高等教育领域的舆情事件一直保持在一个高发的状态,网络舆情开始越来越多的形成并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各大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但是由于高校舆情的特点与网络的特点相结合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度加大。

在以往文献中提出了一些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或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监控技术水平 [1]、构建预警机制、监测机制、研判机制、上报机制、阅评机制、处置机制和反馈机制[2]等。但由于学者对现实管理中的难点认识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缺乏现实操作性。本文将在针对以上的管理方法,重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

二、现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实施起来的难点分析

(一)难点一:网络信息量大,实时监测难度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从以往的校园BBS、新闻跟帖、贴吧、QQ、博客发展到目前的微博、微信等新型大众传播工具上;内容也由以往的学校突发事件以及与师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发展到国家政策、法规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正处在思想最活跃的时期,通过网络这个可以即时互动的平台发表言论,随意性很强,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即时多变性更加突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中不但要将这些大量的并随时都在变化的信息收集整理,还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识别,而这其中,监测又是最繁重最据挑战性的一项工作。现有的监测方法只有两种:一是人工监测;二是:计算机软件监测。现实中,这两种方法实际实施起来均有一定的难度。

1.人工成本投入大,管理压力大

信息的监测在整个舆情管理中占重要的地位,定人定点的安排值班进行网上监测,不但延长了工作时间还加重了劳动强度,如果在学校单独组件这样的一个部门,不仅要增加一批人员,而且要对这批人员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无形中也会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即便成立这样的一支队伍,网络信息更新和舆论导向变化都很快,人工监测的速度难以满足网络舆情监测的速度要求,往往使得监测比较滞后,很难做到及时监测。再者,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是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学和科研,在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和投入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去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得事。

2.监测软件成本高,准确度有待证实

现有的文献中均提到了加强监测系统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市面上这类软件多是由从事舆情监测系统开发的软件公司的在研发,其次就是高校自主研发。无论是运用软件公司的系统还是自主研发最大困难是成本很高。据笔者了解这些网络舆情监测软件的售价多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在目前一些高校负担购买科研文献资源都很吃力的情况下,很少有高校有经济实力单独购买或去投入人力物力研发如此昂贵的网络监测软件。其次,网络监测软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有待进一步证实。误报、漏报率有多高,还未见可靠的试验数据报导。

由以上分析可见,高校网络舆情有效监测的实现还面临不小的难度,这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首要难点。

(二)难点二:短时间内难以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

据研究文献显示,目前进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办法有:培养“意见领袖”[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学生自我教育[4]、建立舆情的层层上报机制。

1.培养“意见领袖”条件高

据本课题组随机抽取的1000名湖北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调查显示,在网络上经常发言的学生比例只占16.2%,对网络热点关注但不参与讨论的占82.1%。由此可见,只有少数学生在网上参与讨论,而这少数人又是那些在上网比较活跃,经常会发言的人,要正确引导这部分学生对网络热点事件的看法,到目前为止,研究提出的培养政治思想过硬的“意见领袖”或“网上新闻发言人”是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作为“意见领袖”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首先“意见领袖”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觉悟,能把国家和学校的利益渗透到舆情引导工作中。其次,对新闻事件要有足够的敏感性,能及时确定网络舆情产生的潜在事件点。再次“意见领袖”要思想清晰,对事件要看的清楚透彻,能及时把握住事件的关键点和发展方向。可见,寻找、培养一个“意见领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意见领袖”往往具有专一性,一个“意见领袖”只能在一个板块甚至一个事件中具有领袖功能,要想“意见领袖”遍布整个高校网络舆情阵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是一件很难把握的事情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期和不成熟期,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思想很快,很容易被网络思想捕获,并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有一定的厌烦情绪。在青年的道德思想教育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往往是经验教训,事先的说教一般不以为然或干脆听不进去,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和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一样,网络道德建设更是摸不着、看不见,难以把它作为网络舆情管理的主要方法。

3.建立舆情的层层上报机制难以适应网络舆情的快速多变性

在众多文献中都分别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层层上报机制,如两级报送体系[5],即通过学校、教育部两级报送路径分别上报舆情, 分别对学校和教育部负责, 同时, 如果突发事件有可能向校外发展时, 学校应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这些机制的共同特点是“繁琐”。在高校,舆情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党委宣传部、网络中心、大学生工作处、辅导员、学校保卫处处都和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有关,但是又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真正负责舆情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很难到位。再说层层上报机制,由于舆情问题处理,不但要上报上去,还需要及时干预解决,等舆情被上报上去、处理意见再反馈下来,往往网络舆情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难适应网络舆情的快速性。

三、结 语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日益加强,高校也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许多学者和媒体工作者也都在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方法。但是,由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存在监测和引导方面的实际困难。这些困难单靠某个高校或几个高校的努力是无法克服的,需要政府联合国家新闻媒体机构给予资金和专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假以时日,培养一支过硬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同时,还需要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的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方法。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会取得巨大成效,高校网络舆情一定会健康发展,在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尚旗.高校网络舆情的作用及其管理[J].学术论坛,2011(2).

[2] 吴磊.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报,2011(5).

[3] 陈新星.“意见领袖”:高校网络舆情新抓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第5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一、网络舆情监测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

民意表达的自由和多元化,以及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民众网络舆论诉求日益强烈,负面的网络舆论表达和传播,很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此网络舆情监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对公众身体健康可能造成,或造成重大损害的已查明原因或者未查明原因的传染病疫情,以及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危害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刺激,公众在互联网上表达对事件的认知和态度,有较强倾向性的言论、看法和观点。

2、网络舆情监测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趋势发展,网络舆情监测在事件发生早期若能做到及时发现和预警、正确引导,将会对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社会秩序起到积极作用。首先,有助于政府机构对焦点事件掌握舆论的主动权。通过网络舆情监测,政府部门领导可以了解本地区的公共卫生动态,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做到及早发现和处置,积极开展正确舆论引导,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稳定社会秩序。其次,是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起到舆论的监督与反馈作用,有利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表现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在校园内突然发生的,并有爆发倾向的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严重影响师生、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3]其具有以下特征:

1、突发性强

事件发生一般不可预知,突然爆发,令校方始料不及,难以事前防范。

2、危害性大

由于高校人员高度密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同时波及多人,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扩散速度快。

3、时效性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要求相关疾控部门必须迅速干预,果断决策处置。

4、事件网络传播速度快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使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成为话题,迅速在网络传播,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的安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种类繁多,较难预测其蔓延范围和发展趋势,这就增加了科学判断和决策的难度。

三、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在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前提下,对于大部分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若能反应迅速,处置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和新闻媒体报道,还是可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范围内减小其不利影响,使事件得到较好地解决。

1、建立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高校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通过网络将相关电子文件上传到学校网站,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制度上保障应急预案的运行,明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责任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判和预警机制以及应急预案启动标准。[4]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以及学生工作等部门相关人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培训,在增强应对危机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应急管理模式。

2、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

目前,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被我国各省份卫生部门所重视,陕西省市卫计委、西安市卫生局等均建立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方案,开展定期的卫生舆情报告。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是对当前网络舆情做出评价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时做出未来事件应对的反应。[5]一般监测预警的对象主要是突发传染病事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到及时处置的同时,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力度,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测,重点是信息的获取,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展开全网搜索和动态监测。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针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新闻、论坛、微博、及时通信软件的动态网页进行有效地结构化信息抽取,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通过网页引用频次、网页内容权威性、网页内容关注点、用户访问量等关键数据,挖掘有规律的信息,对集合的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及事件发展的趋势预测,从而提出重要的舆情信息,对可能出现的扩大化、恶性化舆情信息及时预警和研判。[6]

3、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高校应加强与师生、员工的沟通,掌握他们思想和行为动态的相关信息,形成系统有序的信息监测体系。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校方便能够通过信息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师生对事件的反应程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积极和当地疾控部门沟通,实现与公众及媒体的良好沟通,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疏通网络上消极的声音,减少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和负面网络舆论的传播,最终促使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圆满解决。

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高校所属地区的疾控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和网络直报系统,确保紧急情况报送渠道畅通。信息报送做到不瞒报、不漏报,报送及时、全面和准确,以便疾控部门及时控制疫情蔓延,做好防控工作。[7]

第6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Research of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campus network based on

Nutch and meta search engine technology

Nie Y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02,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insufficient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work, combined with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in colleges, the whole scheme of constructing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system is present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chnology based on Nutch searching engine is applied to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Meta search engine is used on the Internet. The keywords feature library matching is used for automatic experiment monitoring and the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is found timely and accurately. In addition, the dealing methods such as monitoring, analysis, guide and feedback are discussed to form perfect coping mechanisms.

Key words: public opinion; Lucene; Nutch; meta search engi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0 引言

高校师生是网络利用率极高的一个群体,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由于国内外相关热点问题的触发,二是校内外突发事件的网上讨论,三是与高校师生利益密切相关事情的网上诉求。近年来,由于社会上网络舆情导致政府信任危机的事件不断发生,高校也逐渐重视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同时,随着公安部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逐步加强,高校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自主构建舆情监测系统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应对机制正逐渐成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新形势下,遭遇突发事件,高校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收集网络上相关信息,跟踪事态发展, 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防范网络不良舆情的快速扩散和演化,并建立相应的响应机制,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与控制,使健康的网络舆情成为维护高校稳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校的网络舆情信息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内部独立的校园网络,二是外部开放的互联网络。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校园网中网站、论坛、博客等平台上信息资源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仅依靠人工检索和信息审核的方式无法有效实现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急需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网络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快速汇总成舆情信息;互联网上信息量十分巨大,通过垂直搜索引擎方式所获取的与高校相关的信息往往存在查全率不高的缺陷。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既要考虑信息采集的深度和广度,又要提高系统的精度与准度;同时对于发现的舆情信息,要能够做到快速定位,有效控制。本系统针对上述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不足,并结合网络舆情传播特点,提出了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并探讨高校面对网络舆情在监测、分析、引导和反馈等环节的处理方法,从而形成完善的应对机制。

1 系统体系结构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功能模块,分别是:校园网舆情信息采集模块、互联网舆情信息采集模块、网络舆情分析与预警模块,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网络舆情检测系统体系结构

由于高校对校园网络具有较大的控制权限,一部分信息数据可利用各种信息系统的管理平台与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来获取;另一部分可利用网络爬虫从网页数据中获取,系统基于Nutch搜索引擎技术对校园网内数据进行信息采集,采集的深度与广度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互联网上的海量网络信息,如果采用垂直搜索引擎进行数据采集,所获取的数据质量不高,为此系统采用元搜索引擎技术来获取互联网信息,既提高了信息采集的针对性又扩大了采集范围。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的互联网网站,可以采取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同时采用网络爬虫与元搜索引擎技术,来提高系统的监测精度。

网络舆情分析与预警模块采用关键词特征库匹配方式和机器学习算法自动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实现对舆情信息及时准确的发现,并与短信预警等系统接口实现对接,实现舆情信息的实时发送。

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2.1 Nutch搜索引擎与校园网信息检索

Nutch是一个开源的Java实现的Web搜索引擎,其在Lucene基础上添加了网页数据抓取功能,提供了构建搜索引擎所需的基本工具模块,包括网络爬虫、文本分析、分词工具、建立索引、搜索功能和结果过滤等。Lucene是一个高性能、可伸缩的信息搜索库,可为Nutch提供了文本索引和搜索的API,也可为应用程序添加索引和搜索功能,通过Lucene的数据库接口直接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用API 建立索引并提供搜索接口。利用Nutch搜索引擎作为校园网舆情信息采集工具,不但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而且通过其内部的接口和插件机制可以实现对校园网数据的高质量采集。网络爬虫模块用来实现对校园网内网页文件的信息采集;Lucene接口实现与各种异构数据库的连接;利用Nutch的插件机制,采用POI插件和PDFBox插件来实现对Word、Excel、PDF等文档的读取。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可以实现对校园网内多种异构数据源的信息采集。

2.2 元搜索引擎与互联网信息采集

元搜索引擎是建立在独立搜索引擎之上的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没有自己的爬虫系统和索引系统,数据全部来自于不同的成员搜索引擎(例如 Baidu, Google, Bing等),元搜索引擎将用户的搜索请求转发给多个成员搜索引擎,对成员搜索引擎的查询结果进行筛选与去重操作后返回给用户。将元搜索引擎应用于系统可有效提高互联网范围内舆情信息采集的广度、精度和速度。各独立搜索引擎查询接口的格式和编码并不相同,首先要将元搜索引擎中的检索条件转换为各独立成员搜索引擎能够接受的格式,并通过各自的查询接口提交,然后对获得的HTML源文件格式的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如百度搜索引擎返回结果中所包含的em、href标签,通过对上述标签信息的解析与提取,可以获得与之相对应的链接地址、网页标题以及部分说明文字,将上述信息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后存放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再通过对不同独立成员搜索引擎所获取的舆情信息的链接地址和网页标题等信息的对比和有效性检测来实现结果的筛选和去重,然后将最终结果提交给Nutch的文档分析与分词模块,建立索引。

2.3 文档分析与中文分词

信息检索的基础是文档分析,而文档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词模块对语言的处理。文档分析是信息采集完成后的首要任务,Nutch中的文本分析模块能够完成对各异构文件中结构化标记语言的处理,得到纯文本文件。Nutch自带的CJK分词模块在中文分词的效率和准确度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在对比了JE分词、Paoding分词和ICTCLAS分词等多款中文分词模块后,Paoding分词由于其开源性和良好的分词效果被本系统采用,并通过Nutch的插件机制集成到系统当中。其原理是Nutch中的抽象类Analyzer类实现了配置和插入中文分词模块的接口,该抽象类中定义了一个公有的抽象方法tokenStream(String fieldname,Reader reader)返回的类型是TokenStream。Paoding分词的分词类返回类型也是TokenStream,故只需将参数fieldName和reader作为Paoding分词的输入参数并将其结果返回给Analyzer类即可。

2.4 信息索引与检索

系统为校园网和互联网内的多个异构数据源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索引文件,为有效整合索引文件,并将其作为统一的索引库提供给舆情分析与预警模块,需要对索引文件进行优化。索引优化其实是将多个索引文件合并成单个文件的过程,目的是减少索引文件的数量,并且能在搜索时减少读取索引文件的时间。Nutch中的IndexWrite类提供了optimize方法实现该优化操作。索引优化完成后,利用Nutch中的MultiSearcher类可实现对优化后索引的统一检索功能,检索结果会以一种指定的顺序合并起来。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特点,综合考虑信息相关度,时效性和访问量等因素后,系统采用了自定义的排序机制,Lucene的文本相关度公式作为信息检索的主要排序依据,辅助以信息时间和访问次数作为重要的排序因子,系统通过Lucene的激励因子boost值来改变文档得分,从而调整文档的出现顺序。

2.5 信息预警

系统采用关键词特征库匹配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舆情信息进行预警。在对特征库内的关键词进行组合后,对舆情信息索引库进行检索,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再通过与数据库中历史记录的比对得到最新发现的舆情信息。对新发现的舆情信息通过聚类算法对信息进行分类,从而获得舆情信息的分析结果;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接口与信息展示界面,预警信息通过短信接口发送给网络舆情监测人员,做到舆情信息的及时发现、快速预警。

3 应对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除了要依靠技术手段进行防范与监测外,还要构建合理的网络舆情应急响应组织的架构。网络舆情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因此高校必须整合各部门资源,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应急响应小组,其组织结构图如图2所示,由校领导直接担任组长,以党委宣传部为核心,校办、学工部和网络中心为重要组成成员,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一支高效的网络舆情应急响应队伍。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应对、部门联动和引导反馈四个环节。各部门由网络舆情应急响应小组统一领导,预案中的各环节可同时启动,要实现技术手段与思想教育工作并重,防止事态扩大,力争快速及时的化解舆情危机。

图2 网络舆情应急响应小组组织结构图

第7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网络舆情日趋复杂

网络舆情指公众借助互联网、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观点或意见,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刺激性事件的主体要素不同可分为政府类网络舆情与非政府类网络舆情(如社会组织、企业、特殊群体等),具有直接性、随意性、突发性、隐蔽性和偏差性等特点。

网络舆情日益被提上政府议程

2007-2017年,中央政府相继出台网络舆情的相关政策文件,积极干预和引导网络舆情演变和发展。

35.9%企业曾遭遇舆情危机,中小企业问题突出

艾媒舆情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企业曾遭遇过网络舆情危机,中小企业则更易陷入网络舆情困局。

制造业、通讯及互联网为舆情危机多发行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受网络舆情危机影响居于首位,占比超三成,舆情危机事件多发生在食品制造领域;IT(通讯)与互联网排名分居第二和第三,舆情危机集中于提供通讯运营的垄断性国企和主营网购的民营企业。

企业网络舆情危机多见于华东、华南地区

从地区分布来看,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民众舆论监督意识等因素影响,遭遇舆情危机的企业多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比超六成,而其他地区则相对均衡。

舆情诱因多元化,企业市场行为占据首位

从引发企业舆情危机的原因来看,舆论焦点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行业竞争、行业潜规则等市场行为相对占比大,经济与劳动纠纷、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以及违规操作等也是引发舆情的诸多原因之一。

舆论场集中社交媒体平台,负面评论危害最大

从引发企业舆情危机的源头来看,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情危机爆发的主要舆论场,近六成企业认为大规模负面评论及负面文章是最主要的危机来源。

舆情危机影响企业发展,明显影响上市企业股价

舆情危机事件影响企业利润、形象及凝聚力等多个方面,特别是上市企业股价受舆情危机影响明显。普遍而言,负面舆情爆发当天直接影响公司股价,且负面影响持续近3天,第4天起负异常收益减弱,至第7天回到正常水平。

及时回应占主流,主动干预意识强

近五成企业表示在遭遇网络舆情危机时会在第一时间回应并及时信息澄清,主动干预意识较强。

危机应对能力不足,效果常不尽人意

逾八成企业表示在舆情危机应对时受经验及应对机制限制而迫于选择匆忙应对,致使管控效果不尽人意,更有部分企业选择消极回避或欺报瞒报。

上市企业经验更足,干预方式影响应对效果

上市企业在舆情危机应对中更具经验,但干预方式会影响危机应对效果。当采取辟谣、转移注意力和权威机构正名方式时,更易被公众接受,当采取回避或直接指控等方式时,易引起公众反感。

艾媒舆情发现,恒大、万科及阳光城在应对房屋质量舆情时采取的干预方式有所差异,所取得的评价效果也就存在不同。在响应态度上,万科回应相对迅速,且借助第三方政府的信源说明房屋的质量问题,并跟进处理,而恒大和阳光城并未建立及时有效的回应机制,致使舆情危机应对的评价指数相对较低。

危机防控投入一般,综合处理机制欠缺

近五成企业表示自身在舆情危机防控上投入一般,且44.8%的企业表示目前尚未建设防控系统以及系统化的舆情危机处理机制。

舆情监测系统使用率低,满意度不高

不到四成企业曾使用过舆情监测系统,六成多企业对舆情监测系统的使用情况表示不满意。

数据及方案层影响监测系统满意度

数据不全面且无用信息多导致监测结果缺乏准确性、舆情监测预案缺乏针对性研判机制是影响企业使用舆情监测系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但超五成的企业表示未来有购买舆情服务的意愿,说明企业舆情管理意识较强且对监测系统保持乐观。

中国企业品牌网络舆情管理建议

① 防控预警

实时监测、动态预警

舆情实时监测能力对于预知舆情、控制事态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企业可利用监测系统对网络舆情物理形态和情感倾向进行实时监控和及时预警,另一方面也应建立丰富的舆情案例库和应对机制,提高舆情研判的快速响应能力。

日常积累、未雨绸缪

企业日常的良好宣传是积累自身口碑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企业可建立网络宣传平台宣传自身良好形象,加强舆论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建立与网民之间的日常对话渠道,及时消除网民疑虑。

关键节点、正向宣导

关键时间、事件及人物往往直接影响舆情危机的演化速度、广度和深度。企业应重点关注核心节点,在事前进行积极的正向宣导,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提高舆情危机可控性。

② 应对技巧

及时响应、主动干预

越早介入舆情事件越有利于舆情的消退。当舆情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在第一时间做出主动反应,针对危机事件及时向消费者做出解释。

借助权威、正向引导

政府、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发言更具专业性与客观性,较易说服消费者。企业应重视第三方信源的力量,借助其提供的全面、客观及专业意见化解舆情危机。

承担责任、真诚沟通

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媒体之间的合作成本永远低于对抗成本。企业应遵循承担责任的原则,向消费者展示诚恳的态度,积极坦诚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持续跟进、积累经验

第8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舆情;治理

一、网络舆情与电子政务概述

(一)网络舆情概述。(1)网络舆情的概念。在公共管理语境下,舆论通常指向由大众媒体所报道的新事件或新事物所引发的公众意见和言论的归结,而舆情则是指由社会影响较大的舆论演化而来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部分,是公众对社会问题的有感而发。互联网给社会舆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人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快速传递信息,畅所欲言。(2)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①网络舆情的自由性。网络舆情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极度自由性,这种自由是超越时空的。②网络舆情的交互性。目前,越来越多的网民普遍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和互动。③网络舆情的偏差性。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但网络舆情还不能等同于全民立场。

(二)电子政务概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为重点推进阶段,21世纪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和整体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网上服务内容日益充实,服务形式不断创新。

二、我国电子政务应对网络舆情取得的成效

(一)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11年4月25日,中国各级政府及组织机构网站数量已逾8万个,达到81725个。与2010年11月28日的数据相比,增加了6443个。目前,中央级政府网站有89个,全国性社团网站33个,省级政府网站5493个,地市级政府网站21451个,县区级以下政府网站54659个。

(二)网络舆情推动网络反腐初见成效。近几年来,网络舆情在推动反腐败工作的开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网络反腐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监督的一大亮点。由互联网曝光腐败官员所掀起的网络反腐热潮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国家的反腐格局,它犹如一把利剑,以其迅速、高效等优势,形成体制外一支重要的反腐力量。

(三)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初步形成,监测技术日趋成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网络监察部门、网络媒体、信息软件研发企业等构成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网络媒体利用其自身技术优势和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承担舆情预测的责任,而创建于2008 年7 月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目前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网络媒体舆情监测机构,该监测机构实时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舆情追踪分析,分为各个栏目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

三、我国电子政务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网站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不足。据调查显示,从公众访问政府网站的目的来看,近八成的被调查者访问政府网站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近四成的被调查者除了获取信息外,还包括下载政府文件;而以对政府工作进行投诉和发表对政府工作评论的却还不到两成。因此就公众访问政府网站的目的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依旧处于初级阶段。

(二)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不亲民。在2012年5月底,南京白下区住房和建设局“空白官网”被媒体曝光,在这个“空白网站”上除了领导简介外,再无其他内容。虽然该网站在被曝光后迅速填满内容,但政务网站更新不及时、与百姓联系不紧密的现状却亟待改善。南京市白下区的民族宗教事务局网站,信息的最后一次更新是在2010年7月2日;徐州市沛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的工作动态显示的还是今年3月份的内容。而连云港灌云县的政府网站虽然更新及时,但前四条新闻中,三条都是市县领导调研工作的稿件。

(三)对网络舆情认识不到位,处理方法不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能力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二个问题:一个是认识不到位,观念落后。一些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虚拟的东西不值得关注;二是缺乏处置预案,一旦发生舆情束手无策。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对可能引发涉法、涉检的、苗头性问题缺乏政治敏感性,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危急情形,不知如何下手,难以应对,不能及时地引导和有效控制事态发展,负面影响难以及时消除。

四、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舆情的治理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完善网站综合服务功能。我国政府网站虽然取得了快速进步,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等于政府服务的转变,拥有网站的数量也并不代表已经转向了现代服务政府。政府网站的建设发展不能仅仅限于技术层面的提升,而应该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把着力点放在为公众提供有效的服务上,实现向由政务信息网站向服务型网站的转变。

(二)切实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政府应发挥“网络发言人”的引导作用。一般公众在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时,往往会无所适从,需要“意见领袖”答疑解惑。当前,一些省、市政府和部门纷纷设立“网络发言人”,随时公布重大事项,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真相,用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大众,有力地维护了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三)完善网络舆情危机预警、处置机制。各级政府要完善网络舆情跟踪机制、分析上报机制、监测机制、快速处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的事先掌握、过程分析和走向预测,有助于掌握民众思想状况和群体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实现党政机关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促进社会融洽和谐,增强防范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当及时、客观、公平。处置时应做到:首先要公布事件真相,然后要惩戒不作为或有问题的官员,惩处乘机使用暴力的不法分子,实现社会秩序的恢复。在处理网络突发性事件中,对责任官员进行问责,是重建政府公信力,平息网民情绪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第9篇: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范文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1)自由性。互联网的开放性,扩展了人们的公共空间,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者,通过微博、论坛、博客等介质,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反映出自己的真实观点。

(2)偏差性。由于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甚至有人情绪化地把互联网当做情绪发泄的场所,这些言论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害的言论。

(3)突发性。网路舆论的形成往往十分迅速,一个热点事件再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二、公安消防部队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1)缺乏应对网络舆情工作的专业人员,缺少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尤其是,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预防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机制。

(2)网络舆情收集、整理、研判的工作滞后,缺乏应对措施和预案,对于舆情危机事件的处置被动,不及时。尤其是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缺乏对舆情的引导和规范,往往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处置工作的被动。

三、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建议

(1)建立三项机制,把握舆情导向

一是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成立组织,专人负责。我们应该提高全市的网络舆情监控队伍整体素质,明确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监督员能力,要求舆情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监测各热门网站、微博、论坛的敏感话题,甄别、筛选有可能产生大范围影响的网络舆情信息;另一方面对舆情动态进行跟踪,对负面舆情进行引导化解和控制工作。

二是建立网络舆情预案机制,防患未然,从容应对。建立网络舆情预案机制的意义在于在发现危机时,按照事先设计的应对方案,在最短的事件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预案可以针对在灭火救援和执法监督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总结归纳各个类型的危机事件,预先制定详细周密的判断标准,包括舆情发生后的回应流程、处置措施、调动力量、善后处理等内容,一旦负面舆情出现,做到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三是建立舆情工作考评机制,加强督导,常态发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舆情工作考核管理机制。就是建立具体的量化指标,将网络舆情监测情况纳入各支、大队每月量化考评工作成绩,规范网络舆情工作,促使舆情工作常态化发展。其次,要建立舆情工作督导机制。通过量化考核、定期通报、评先评优等方式,加大对各支、大队的网络舆情工作的督导,逐步将督导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促进规范运行。

(2)提升三项能力,做好舆情监控

一是提高政治敏感度,增强鉴别力。公安消防部队全体官兵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应对涉消舆情的重要性,提高官兵对涉消舆情的政治敏感度。要高度重视涉消舆情,勤学习、勤观察、勤思考,自觉培养关注涉消舆情的习惯,当出现热点事件时,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及早处理。

二是提升应对舆情能力,增强战斗力。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教育。通过开展多方面的系列培训,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员的工作技能,从而提高舆情工作队伍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实战演练。精选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案例,组织模拟实战演练,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员的工作能力水平。

三是提升网络宣传能力,增强公信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开辟网络阵地,应当依托微博、博客、论坛、政府网站、通讯网络等网络宣传平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正面宣传消防工作,弘扬消防部队工作主旋律,用积极、客观、正面的信息占领高地,树立公安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负面的涉消舆情,针对性的开展交流、沟通和引导,积极发言,确保在重大涉消事件上不失声、不缺位。

(3)加强三个协作,注重沟通交流

一是与部门联勤,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对明确提到涉及警种和部门的问题,舆情监督员要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