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第1篇: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反腐倡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同志在2010年全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内控机制”。要“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如何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当对其理论渊源、制度结构内容和构建方式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而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专有名词,是税务系统各级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自我发现、自我防范、自我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也是税务系统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方向和思路。

1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党中央关于预防行政****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和实施,表明党中央对预防****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反****的实际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系统内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将在企业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入到税务系统的反****倡廉工作之中,形成系统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理论与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

2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税务系统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多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注意与税收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创造了一系列与税收工作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对税务干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行为的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就改“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为“征、管”两分离或“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新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又经历了以“纳税申报、税务、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模式和“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标志的税收征管模式。在注重对税务行政执法权监督制约的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90年代中期又提出要加强对于部人事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等税务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制约,形成了有税务部门特色的“两权监督”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建立法制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战略,结合税务工作的特点,建立并实施了以细化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统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为特点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体系,强化了对税务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还积极学习、借鉴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将流程再造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之中,通过对税收征管流程的再造,强化各环节的监督制约,使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环节,进而达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税务机关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建立行为规范、权责明确、运转流畅的内部控制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税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制止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权力的顺

畅运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理论的目标、理论方法、技术措施等方面与税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的工作机理是一致的,与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和反廉倡廉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内控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将内控理论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应用到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税务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框架结构的具体思路

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风险。”这无疑为各级税务机关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指明了方向。

结合当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对内控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当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坚持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的基本原则,以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为目标;在各级税务机关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监督部门的组织作用,各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根据现有的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模式,以建立健全税务机关岗责体系为基础,明确各个工作岗位权力和责任;以优化税务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以完善税收工作程序和规范税务工作行为为重点,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信息传递、沟通;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对税务系统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约。进而构建起工作岗位标准化、权力责任明晰化、办事程序化、监督实时化、追究及时化的体制机制,体现出分权制衡、流程制约、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对税务系统“两权”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控机制,保证各级税务机关“两权”运行的规范、透明、高效。

1 明确内控目标,把握内控机制的建设方向。依法治税,用法律的手段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多年来税收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执法为民的政治保障。因此,将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设定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总体目标,将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预防****体系为内控机制的具体目标,为内控机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内控机制框架的构建和功能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完善内控机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或者责成一名分管执法监督工作的副局长)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或者是责成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负责执法监督的部门中的一个部门)作为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实施内控。才能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内控实施方案,协助党组具体分解和落实内控任务,并对内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规范,落实具体内控工作任务。

3 全面梳理权力事项,明确岗责体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权力清单”。按照机构设置和征管模式,严格划分不同岗位的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的岗责体系,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每一个岗位,实现权力、岗位、责任、义务的有机结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 优化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在坚持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门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简化权力运行程序,下放行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做到下一道程序对上一道程序进行控制,每道程序之间互相制衡。在“简、放、提、优”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行使依据、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都做到可视可控。

三、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路径选择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税

务机关内部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应当理清思路,明确工作方向,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完善制度,规范税务人员行政行为。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对税务人员每一项行政行为都要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使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紧紧围绕“两权”运行轨迹,全面清理整合工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总结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进行规范和固化,并上升为制度。建立起一系列既有实体性内容,又有程序性要求的工作制度,既明确规定应当怎么办,又要规定违反规定后如何处理,形成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制度链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保证行政权力的和谐有序运行。”

2 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对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防范和控制。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人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行政执法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一般纳税人认定、优惠政策审批、税款核定、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处罚等环节;行政管理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干部任用、资金分配、项目决定、资产处置,以及许可权、审批权、征收权、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等权力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点的查找,应当按照“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岗位职权——找准权力风险点——公示接受建议”的统一流程,由部门和个人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查找,并将查找出来的结果集中公示。对查找出的风险,要按照权力运行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的高低、制度机制漏洞的多少、危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等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健全防控措施。要把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工作环节,使风险管理真正科学、实用。

3 充分利用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强化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遏制随意性,形成机器控权的制约机制。要依托综合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要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监控决策、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4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顺畅运行,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等要素构成的内控环境。在内控环境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所有的制度都需要有与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人来执行,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思想理念和能力素质。因此,必须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将依法治税、廉洁行政的观念和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内化为税务干部的思想观念,成为全体税务工作人员的共识,并将这种治税思想和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引导全体税务人员加强对依法治税思想和科学内控管理理念的认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防范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5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办税制度,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审核认定,编制目录,明确公开的要求、时限、范围,实现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五个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规范地运行,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展监督渠道,促进内部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6 加强与外部控制的联系和有效衔接,促进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分别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税务机关“两权”运行进行监督,这两种不同的监督控制机制又可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在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与外部控制的沟通、联系和衔接,更好地发挥两种控制机制的合力作用。税收内控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税务机关主要负责人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内控机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注意与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外部控制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部门把明确权责、规范流程、风险排查、完善制度等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内控的作用。积极学习、借鉴外部控制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

第2篇: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反腐倡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同志在2010年全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内控机制”。要“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如何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当对其理论渊源、制度结构内容和构建方式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而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专有名词,是税务系统各级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自我发现、自我防范、自我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也是税务系统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方向和思路。

1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党中央关于预防行政****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和实施,表明党中央对预防****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反****的实际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系统内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将在企业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入到税务系统的反****倡廉工作之中,形成系统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理论与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

第3篇: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反腐倡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同志在2010年全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内控机制”。要“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如何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当对其理论渊源、制度结构内容和构建方式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而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专有名词,是税务系统各级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自我发现、自我防范、自我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也是税务系统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方向和思路。

1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党中央关于预防行政****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和实施,表明党中央对预防****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反****的实际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系统内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将在企业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入到税务系统的反****倡廉工作之中,形成系统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理论与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

2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税务系统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多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注意与税收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创造了一系列与税收工作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对税务干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行为的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就改“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为“征、管”两分离或“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新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又经历了以“纳税申报、税务、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模式和“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标志的税收征管模式。在注重对税务行政执法权监督制约的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90年代中期又提出要加强对于部人事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等税务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制约,形成了有税务部门特色的“两权监督”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建立法制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战略,结合税务工作的特点,建立并实施了以细化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统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为特点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体系,强化了对税务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还积极学习、借鉴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将流程再造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之中,通过对税收征管流程的再造,强化各环节的监督制约,使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环节,进而达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税务机关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建立行为规范、权责明确、运转流畅的内部控制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税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制止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权力的顺

[1] [2] [3] [4] 

畅运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理论的目标、理论方法、技术措施等方面与税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的工作机理是一致的,与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和反廉倡廉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内控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将内控理论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应用到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税务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框架结构的具体思路

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风险。”这无疑为各级税务机关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指明了方向。

结合当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对内控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当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坚持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的基本原则,以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为目标;在各级税务机关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监督部门的组织作用,各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根据现有的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模式,以建立健全税务机关岗责体系为基础,明确各个工作岗位权力和责任;以优化税务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以完善税收工作程序和规范税务工作行为为重点,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信息传递、沟通;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对税务系统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约。进而构建起工作岗位标准化、权力责任明晰化、办事程序化、监督实时化、追究及时化的体制机制,体现出分权制衡、流程制约、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对税务系统“两权”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控机制,保证各级税务机关“两权”运行的规范、透明、高效。

明确内控目标,把握内控机制的建设方向。依法治税,用法律的手段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多年来税收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执法为民的政治保障。因此,将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设定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总体目标,将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预防****体系为内控机制的具体目标,为内控机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内控机制框架的构建和功能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完善内控机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或者责成一名分管执法监督工作的副局长)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或者是责成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负责执法监督的部门中的一个部门)作为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实施内控。才能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内控实施方案,协助党组具体分解和落实内控任务,并对内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规范,落实具体内控工作任务。

全面梳理权力事项,明确岗责体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权力清单”。按照机构设置和征管模式,严格划分不同岗位的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的岗责体系,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每一个岗位,实现权力、岗位、责任、义务的有机结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优化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在坚持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门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简化权力运行程序,下放行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做到下一道程序对上一道程序进行控制,每道程序之间互相制衡。在“简、放、提、优”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行使依据、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都做到可视可控。

三、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路径选择

第4篇: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合同网络架构图;必要性;管理作用

1引言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确定、变更、终止的民事关系的协议;是法人之间依据经济法规、明确双方经济权利、义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协议。合同一旦签订就要求甲乙双方严格按合同办事。

在工程实践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合同关系。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业主与众多的承包商、设备供应商之间都会签订许多合同,形成许多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我们把它称为合同网络架构图。

2建立合同网络架构的必要性

对于一个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极少实行由一家施工单位完全承担所有的施工业务,一般来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包和指定分包商。分包存在的原因有:

2.1总包单位不具备完成所有项目的资质。我国对于工程建设实行严格的施工资质制度,很少有一家施工单位,具有从土建、建安、消防、弱电、电梯等所有工程的施工资质。这样,客观上施工单位必须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2.2完全的施工总承包的价格总是高于平行分包的工程。业主出于控制造价的原因,也往往不愿意把所有的工程交给一家施工单位,而往往是由一家承担土建施工,而机电安装交给另外一家,电梯、消防、弱电等再分包。

2.3业主一般对于影响工程质量、影响工程造价的特别重要的设备与材料实行业主供货。以上的分包模式,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在国际工程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对于工程管理搞的比较好的项目,这些总包、分包的合同关系是井然有序的,对双方的责、权、利规定的很明确,双方的配合工作也比较好,合同执行的也很顺利;反之,则是合同关系不清,双方的责、权、利规定的不明确,双方经常陷于扯皮和矛盾之中,业主时常发现一些合同没有涵盖的内容,一些事情没有人负责,由此带来工期的损失和造价的突破是普遍现象。例如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建设,由于缺乏建设项目管理经验,酒店与承包商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合同,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平行分解发包,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业主的工程部成了三十几家公司的总包单位,陷于无休止的扯皮、调解,疲于奔命的地步。各个分包单位互相影响,工期无法控制,一拖就是五年;费用无法控制,一方面有的施工单位工程进展很快却没有给支付工程款,另一方面却出现付款超出,最后造成工程造价成倍增加,工程质量却不能令业主满意的后果。

由于建设单位忽略了合同网络架构的建立,造成合同关系不清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了建设单位的巨大损失。而通过合同网络架构图的编制,可以理清项目管理的思路,设计一个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网络。在目前的工程管理的研究中,却很少有人讨论合同网络架构,往往是对合同本身的研究要远远高于合同架构的研究,这是当前工程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合同网络架构是合同关系建立的基础。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工程管理的主线,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3合同网络架构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合同网络架构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与项目管理中的WBS分解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合同网络架构是一种组织分析结构(OBS),它是用以展示工作要素已经分配给了具体的组织单位。在工程项目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单位是具体的组织单位。这些单位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与业主管理部签订合同,其中最重要的合同是设计合同、监理合同以及施工总包合同;各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业主、施工单位与供货单位签订设备、材料供应合同。对于业主,合同架构图就是合同的关系图。

建立这些关系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1)将整个项目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易于管理的较小的单位。

(2)将这些单位与参加项目的组织相联系,将这些组织要完成的工作用合同形式确定下来。

(3)对每一单位做出详细的时间与费用估计,形成进度目标和费用目标。

(4)确定项目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和各项工作的顺序,建立项目质量控制计划。

(5)估计项目全过程的费用,建立项目成本控制计划。

(6)预计项目的完成时间,建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

4如何建立合同网络架构

4.1理清管理思路,确定是采用总包负责制还是平行发包。大型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专业性是很强的,如电梯工程,一般都要采用厂家安装,这样有利于分清责任,确保工程质量;消防工程因为受消防法制约,一般要由经过当地消防部门认可的施工单位承建;玻璃幕墙等工程也要拥有一定的建设资质。对于这些分包的管理,一种是采用由业主直接管理,一种是由总包单位管理。总包负责在大中型建设项目管理中应是必然的选择。总包一般是选择土建单位,他们在工程施工中有主导权,对于临时用水、临时用电、垂直运输、垃圾清运、安全与环境管理、现场保安等的协调方面有利。总包单位收取一定比例的总包服务费,向这些单位提供服务,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施工中的矛盾和问题。但在小型工程中,如果业主的管理能力很强,也可采取平行发包的管理方式。

4.2应该在工程的准备阶段即确定管理的方式问题,并应该在工程的指挥人员中形成共识,而不能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朝令夕改。例如在一个五星级大酒店施工中,在土建结束后,开始时明确了一家香港公司为设备安装与装饰工程的总包单位,并签订了合同。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与建设单位的矛盾,建设单位解除了原合同,改为平行发包管理。这样,原总包单位极为不满,造成整个工程停工一年多的损失,整个工程的建设资料、质量控制等方面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4.3对于设备、材料供货的管理。一些业主认为,设备、材料供货的大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可以降低工程的造价。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关键问题在于供货的范围、供货时间对于工程的影响程度。业主在做设备询价时,常常没有严格的采购范围规定,这样,很多时候一些辅助材料和设备没有采购,施工单位在安装时就会提出索赔要求,并影响建设工期。

在工程实践中设备材料的采购分为三类是合适的:A类,业主指定采购。必须与施工单位讨论,明确采购内容和交货时间。B类,业主指定采购。业主参与品牌与价格考察,但由施工单位签订合同。C类,施工单位在监理监督下的自行订货采购。

4.4对于设计,应实行总包负责制。设计单位实行总包负责制,目前国内是不多见的。但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国内的设计院,一般不承担弱电的施工图设计和精装修设计,而由业主确定弱电和精装修设计时,必须由工程的设计单位向承包单位提供资料,并承担指导责任。实行总包负责制,明确由总包单位对工程的所有设计负责,它就必须对二次设计进行认真的设计审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常见的装修时乱改梁柱影响结构安全、变更防火分区影响消防报批等严重问题,对于弱电、消防工程中常见的与水电管线的矛盾、随意开孔开洞等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遏制。

4.5对于分包的数量控制。分包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但绝不是分的越细越好,尤其应该严格限制业主指定分包。因为业主插手过多,总包单位的责任感就会下降,施工界面增加,施工的配合也会出现问题。应该严格限制分包方的再次转包,避免因多级多次转包给工程质量、进度管理留下隐患。

5建立合同网络后的主要管理工作

建立合同网络架构后,我们还必须建立项目质量工作总控制计划、项目进度总控计划、项目投资总控制计划、项目环境与安全控制计划。

5.1质量总控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①工程质量控制应以合同管理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招投标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分包、材料供应商,以严谨的合同条件约束设计单位、承包商。

②质量管理应严要各执行质量保证体系的方法与程序。严格执行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确保工作质量,用优秀的工作质量去保证工程质量,从而保证项目的质量优良。

③质管理应该贯彻到工程的全过程。实行全要素的管理。在工程各阶段,认真落实事先、事中、事后各阶段管理措施,严格树立事先管理(即预控)的思想。采取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形成先进、严格、可靠的管理,结合项目实际,重点抓好“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等三级施工技术、“自检、互检、交接检”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质量验收的管理。

5.2项目进度总控计划项目的进度控制分为三级:

①一级计划:由业主、监理、设计及施工总承包四方共同确认的项目进度总控制计划;内容涵盖项目开发整个过程所有影响进度的工作。突出业主及管理公司的职能工作,如前期手续、招投标工作等。

②二级计划:由各专业分包编制,并由总承包汇总,监理核定的专业工程施工网络计划(仅限一级分包),主要目的为划分流水、协调专业内施工内容与顺序。

③三级计划:即由总承包汇总各分包人编制的涵盖各专业施工内容的短周期施工计划,如《月/周工程综合计划》及《专项工程综合计划》,突出专业施工间的施工流动安排及对施工场地的占用。

5.3项目投资总控计划投资控制主要手段包括:

①采用积极的预前控制方法进行投资控制,根据建筑市场的成本经验数据,先根据项目设计的情况(类型、规模、标准等)将工程的主要成本构成按合同网络架构来进行分解,形成项目成本控制总计划,该计划及所有细化的成本预算估算指标将作为此后工程招标时的可承受报价的上限,对当时尚未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工程,该指标可作为指导设计单位掌控设计标准的主要依据。超级秘书网

②采用合同(招投标)条件来控制工程洽商,采用此方法,有利于将承包商的索赔精力用于避免共同损失,减少承包商与业主的冲突。

③为便于掌握工程进度款的支付进程,进行筹资融资安排,在项目编制出项目成本总控计划的基础上,对照项目进度总控制计划的内容,并依据拟定各类合同付款的具体条件(分期支付安排)编制项目工程费用年度、季度或月度付款计划。

5.4项目环境与安全控制计划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施工安全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施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环境管理责任制,建立与保持环境与安全工作程序,严格现场管理。

6结束语

合同是项目管理单位站在公正立场上,采取各种控制、协调和监督措施,履行纠纷调解职责的依据,也是实行三大目标控制的出发点。合同管理是进行投资控制、工期控制和质量控制的手段。合同的管理对于项目管理单位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合同网络架构的管理方法,可以对参与建设项目的各方建设单位起到控制作用,同时具体指导一项工程如何操作完成,能够较好地起到控制整个项目实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永华《浅谈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建筑设计管理.2003.03.

第5篇: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明确活动目的,提高思想认识

“制度先行、内控优先”。开展“制度完善月”活动,针对上一年度各类内外部检查所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情况,对支行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行一次集中检讨、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各项内控制度,促进内控制度集中修订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建设机制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制约和保障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

支行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对本行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负总责,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制度完善工作的开展情况,指导本单位及时、全面地完成“制度完善月”活动。

支行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切实担负起牵头职责,做好活动的具体组织、计划、协调、检查工作,及时上传下达,反馈工作情况。

支行各业务部门作为活动开展的主要对象,要针对去年各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不断增强内控意识和深化内控制度建设,认真梳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缺项和漏项,修订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层级负责、协调互动、广泛参与,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制度完善月”活动开展好。

三、步骤与方法

3月3—5日,活动启动。召开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制度完善月”活动工作,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迅速启动“制度完善月”活动。

3月5—10日,梳理排查阶段。针对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股室对本部门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检讨,查找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缺项和漏项,确保内控制度全面、及时、有效和合理,并及时报送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月10日,情况汇报。向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制度建设梳理情况。

3月11—20日,修订完善阶段。按照“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的原则,修订完善制度,着力提高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3月20日,情况汇报。向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制度修订完善情况。

3月21—30日,制度评审阶段。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听取各股室内控制度修订完善情况的汇报,从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风险点管理等方面,按照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的要求,对各股室修订后的内控制度进行认真评审。

3月30日,情况汇报。向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修订制度评审情况。

3月31日—4月10日,补充完善汇编总结阶段。通过认真评审,进一步查漏补缺,实现制度对所有部门、所有岗位、所有环节的全面覆盖,不留风险防范的死角。将审定后汇编成20xx年版的全行性内控制度,上报中支备案,下发全行执行。全面总结本单位“制度完善月”活动的开展情况、经验和成效及工作建议,形成专题报告。

4月10日,总结汇报。将支行“制度完善月”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上报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建立制度完善的长效机制

第6篇: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过程;控制措施

前言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审计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力求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包括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控制、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控制、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控制、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和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各阶段的造价控制互相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的定价、审查、确定、结算规范化、制度化,使工程造价行业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1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

1.1 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决策

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

1.1.1 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

投资估算是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的主要文件,在投资估算中要求设计人员从工程规模和项目内容上真实

反映设计意图。主要项目内容要进行多方案比较,方案要优化,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从建设方案的优选开始,就应该渗透到设计的全过程中去,按照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合理预测投资估算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变化,尽可能打足投资不留缺口。

1.1.2 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可采用限额设计来控制工程造价,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为此,在初步设计限额中,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增强工程造价意识,主要是对工程量和设备、材质的控制,力求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内。

1.2 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节约投资的空间虽然很小,但浪费的资金却可能很多,因此,需要对投资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严格审核承包商的索赔事项,防止不合理索赔费用的发生。

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涉入的面很广,涉及的人员很多,与投资控制相关的工作也很多,因此,造价控制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单位,多与现场管理人员沟通,掌握工程第一手资料,同时施工过程中,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对管好用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竣工决算审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是指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质量验收合格、确认符

合合同要求后,向建设单位进行最终工程价款结算。工程竣工决算是反映工程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办理交付、使用及验收新增固定资产的依据,是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在工程决算审计时,项目管理师需从专业角度对合同总价、设计变更、工程索赔和工程结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对照图纸、变更、签证、承发包合同、招标文件、材料采购价格、专业分包合同等情况,与业主、监理、总承包方及施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收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及时掌握实际施工动态,协助业主及时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索赔等发生的费用,并形成完整的工程竣工决算报告。

2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2.1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控制

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否则,合理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也就毫无意义了,因此,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事先要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选择合理的工程造价计价方法是提高工程造价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必须收集尽可能多的已建类似项目的工程造价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及已建类似项目的工程特点、工艺特点、技术水平的程度进行描述。第二,对拟建项目和已建项目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是建筑工程的结构、地质地形条件、工艺选择及工艺水平以及设备选型等。第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如:当拟建项目和已建项目生产能力相差不大、建筑结构形式相似、生产工艺相近时可考虑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计算。第四,计算方法确定后应重点对计算中所取的参数进行比较细致的测算。

2.2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控制一般来说,工程设计阶段所能控制的投资量约占到总投资的70%,现在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成本调控。

2.2.1 加强设计过程的协调与监督工程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诸多环节与周期。传统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平行发包方式缺乏在一个主体上的有效控制,协调成本高,难以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提高了造价。我们首先可采用设计-建造总承包方式,有利于总承包商从设计、施工全过程和整体上考虑和处理问题,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深度交叉和内部协调,对每个工程项目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的调控。其次积极推行工程设计项目经理负责制,搞好设计阶段的内部协调,传统的所长负责制,责、权、利不明晰,难以实现对设计过程的深度参与协调。推行工程设计项目经理负责制,是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得以很好实现的有效保证。

2.2.2 加强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以及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设计中不合理的设计变更。保证工程竣工结算不突破总投资限额的工程设计过程。限额设计是按上一阶段批准的投资控制下一阶段的设计,而且,在设计中以控制工程量为主要内容,抓住了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从而克服了“三超”。同时,限额设计也包含了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和保证科学性的实际内容,可使设计单位加强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克服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限额设计中,应做好纵向控制和横向控制两方面的工作。

2.3 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控制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一方面可以引进竞争机制,使建设单位可以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另一方面降低工程成本,使工程造价得到比较合理的控制。

2.3.1 要重视招标文件编制工作,采用控制招标法如果招标文件中的一些合同条款内容不够严谨,留下漏洞或索赔隐患,则可能会对已定的合同价产生较大的变动和修改,失去了招标定价的意义,造成投资失控。为此建设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工作中,应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对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投标人资格预审的标准、投标报价要

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订合同的主要条款都要明确说明。编制招标控制价时,除了充分考虑工期、质量、自然地理条件和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等因素外,还必须考虑一个比较先进、切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因素。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方案和工艺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因此,可聘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家参与编制控制价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控制价合理、可靠。

2.3.2 合理定标,签定合同根据评标办法合理确定中标单位,按清单计价规范规定,中标价应是经评审的合理低价。中标后合同条款的签定应严谨、细致,工期合理,尽量减少甲乙双方责任不清日后扯皮现象。如合同价款的调整条件和方式、包干费用的包干内容、风险范围,主要材料市场价格的取定政策性调整是否包含在包干范围内、工期奖罚和质量奖罚措施、水电费的支付等影响工程造价的有关条款,应详细约定以免造价失控。

2.4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比重较大且伸缩性较强,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搞好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对工程总造价的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起着显著作用。

2.4.1 做好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项目开工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照项目施工的具体要求,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编制施工成本计划,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在材料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中,应根据中标的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预算编制该项目材料的计划总需求量,加强材料使用管理,降低材料损耗量。在人工、机械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应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施工作业班组,对每个完成的工序都严格把关,作好记录,报经营预算人员核对劳务工资;合理安排大型机械进退场时间及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使用,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提高其利用率及完好率。

2.4.2 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不仅是对造价的控制,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手段。首先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在施工中,返修工程越多,工程费用就越多。必须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保证工程质量。其次要加强工程进度控制,拖延工期时间越长,管理费、人工费等各种费用支出就越大。再次要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做到不准随意变更批准图纸,不准随意提高设计标准。

2.4.3 加强好材料价格在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工程材料费一般占总投资的50%以上。很多新型材料性能方面优于替代产品,而且价格低廉,可以降低材料费用。因此,工程材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大小。我们应按市场变化规律,对材料价格实行动态管理。

2.5 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竣工结算的审核是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最后环节。目前结算阶段存在着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这对项目成本的控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竣工阶段,按有关规定编制竣工结算,计算确定整个项目从筹建到全部竣工的实际费用。

3 结论

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只要我们加快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招标管理体制,抓住重点环节,采取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切实可行的措施,采取主动控制替代事后控制的做法,工程造价就必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储亚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

第7篇: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有关精神,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近日,财政部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7〕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以下简称《管理制度》),同时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17〕3号,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开展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制度》和《通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财政部出台《管理制度》的有关背景。

答:自2012年财政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规范》),特别是2017年财政部牵头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制定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在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中央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的改革任务和要求,2017年以来,财政部对我国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根据《指导意见》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向各地区、各部门全面了解内控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基础性评价、课题研究、专家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管理制度》,以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促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问:《管理制度》和《通知》起草的过程如何?

答:《管理制度》和《通知》从起草到,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是启动阶段。2017年初,财政部会计司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体系研究课题组,启动了《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2017年上半年,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初步明确了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总体要求、报告机制及形式等内容。

二是调研阶段。通过向各地区、各部门发函,全面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展情况、有关经验做法、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及工作建议意见等,为研究制定《管理制度》和开展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是测试阶段。2017年6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对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摸底测试,帮助各单位查找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为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四是研讨阶段。2017年下半年,财政部课题组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专家研讨会,邀请了部分中央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单位、《规范》实施财政部联系单位以及内部控制理论界专家、代表,针对《管理制度》以及单位如何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进行了多次研讨,重点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及模板进行了讨论和完善。

在研讨过程中,各方面专家、代表一致认为在我国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应尽可能避免给各部门及单位增加额外工作量。为此,课题组针对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和要求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以标准化表格的填报形式代替文字性描述、以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客观性指标代替主观性描述,从而有效降低了单位编报内部控制报告的难度和工作强度,也提高了各地区、各部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

五是征求意见阶段。在课题报告、调研测试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2017年12月,财政部会计司起草了《管理制度》和《通知》的征求意见稿向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审计署等部门征求了意见,并同时向财政部部内10多个司局征求了意见。反馈意见总体上对《管理制度》和《通知》表示赞同,有关各方也针对征求意见稿中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六是完善和阶段。2017年1月,在充分吸收借鉴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财政部会计司对《管理制度》和《通知》相关条款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个别未直接吸收的意见建议也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沟通解释,取得共识,最终形成了《管理制度》和《通知》并正式印发。

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管理制度》共八章,二十九条。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内部控制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报告编制的原则、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开展方式等内容。

2.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组织。主要明确财政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及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分别组织实施全国、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及主要职责。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主要包括各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审批过程及报送要求等内容。

4.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主要规定各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以及报送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等内容。

5.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主要规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报告和下级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以及报送本地区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等内容。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主要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内部控制报告的分析及分析结果使用等方面作出规定。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工作方式、考核的落实、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处分等内容。

8.附则。主要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以及《管理制度》的生效日期等内容。

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如何开展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1.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收到《管理制度》和《通知》后,应当立即全面启动本地区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本地区各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并及时汇总形成2017年度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2017年5月20日前完成对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同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其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地区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各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应当于2017年5月20日前直接向财政部(会计司)报送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2.各部门。各部门应当研究制定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实施方案,积极组织所属各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并及时汇总形成2017年度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

各中央部门应当于2017年4月20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其他各级部门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3.行政事业单位。各单位应当以《管理制度》和《通知》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完成本单位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并按时报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问:财政部对《管理制度》和《通知》的贯彻实施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审核、分析和使用等工作。

二是数据准确,报送及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各单位应当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和《规范》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本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并按照《通知》及其附件要求及时编制和报送内部控制报告。

三是强化分析,推动整改。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对内部控制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同时,加强对本地区(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应抽取一定比例的内部控制报告,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推动所属单位做好内部控制问题整改,逐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四是加强宣传,交流经验。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体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持续宣传报道。同时,探索建立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制度,选取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作为本地区(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通过对联系点内部控制工作情况的总结、提炼形成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与其他单位分享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本地区(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

财会[2017]1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7〕24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第8篇: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分包工程;控制

Abstract: Subcontracting engineering control including subcontracting engineering cost, safety, schedule and quality control.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need to strengthen subcontract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ubcontracting engineering;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L372+.3

引言:2002年公司借助承建越南胡志明市环境第七标-顶管项目开始进入越南建筑领域市场,经过11年的努力,先后承建了越南西贡国际码头项目(SITV)、SP-SSA国际码头项目(SSIT)、越南盖林码头堆场项目(CICT2000)、台塑地基处理项目和越南沿海电厂海港工程项目,总计合同金额约达5亿美金。随着公司在越南开展的项目越来越多,加强对分包工程管理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简单总结了在越南如何加强对分包工程管理控制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熟悉越南当地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和国际建筑行业通用法则的相关规定,防范分包风险。

按照公司合同管理文件规定“对外签订合同,必须遵守国家和所在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防范合同分包风险。合同分包风险主要是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的不谨慎,以及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违约行为所造成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可能使企业承担的损失和费用。对该部分分包风险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分包工程决策控制:

越南的法律法规及施工企业承包合同中建设单位对分包行为往往有一定的约束,如《建筑法》、《合同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禁止对建筑工程转包或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转包、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自行完成,以上是法律禁止性的两项条款,同时,法律允许在不违反以上两项禁止性条款的前提下双方可约定分包,即按总承包合同约定分包给相应资质条件的的分包单位,否则须经建设单位认可。因此在决策分包工程时要注意:

1、分包工程要符合当地越南法律规定,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是自行完成,不允许分包。公司局合同管理文件也规定了主体结构工程不能进行分包,分包工程的内容主要分为劳务分包和非主体结构工程的包工包料分包。

2、依法进行分包,在同建设单位的合同中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的,一方面应尽量取得建设单位的理解和同意,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国际通用的游戏规则及市场普遍认同的规则。如国际通用的《FIDIC土木工程合同条款》中规定对提供劳力、根据合同规定的采购材料、合同中已被指定的分包商对工程的任何一部分进行分包三种情况无需取得建设单位同意。越南的建筑市场中,一般的纯劳力分包、纯设备租赁等方式一般不会引起建设单位的异议和不满,不会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分包。因此在分包时,应尽量采用这些合作方式,纯劳力分包和纯设备租赁分包等方式进行工程分包。

(二)分包工程签约前风险控制

1、签约前控制。要做好对分包队伍的资质、资信、信誉、实力的调查。在日常工作中多收集一些施工单位的资料,筛选出合格的分包商以确保分包队伍的质量。目前越南片区管理总部每年定期收录有合格的材料设备分包商名录。主要从公司履约能力、工期是否能保证、 是否听从现场指挥和价格水平等四个方面来评价分包商。对于基本评价超过75分以上,可以不通过资格审查参与今后新工程的施工;75分~80分,为一星分包商/供应商;80分~90分,为二星分包商/供应商;90分以上为三星分包商。一星分包商,可以参与进行10万美元~50万美元施工项目;二星分包商,可参与进行50万~100万美元项目;三星分包商,可参与任何分包项目。星级评定,每年进行一次。凡新进入合格分包商名单的,先定为一星分包商,待每年评定时再进行调整。凡未进入星级或等级不够,参与高一级项目的分包商,必须在每项分包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在招标过程中严格审查好分包单位签约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资格审查,避免分包商挂靠于一些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公司,签约前一定要获取对方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人授权委托书等相应文件,以明确义务主体。工程分包尽量考虑寻找越南本地合格分包商以寻求长期稳定的合作;对于特殊分包工程可以找国内分包队伍合作。

2、分包合同签约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合同宗旨要合法,特别是承包合同中建设单位明确不准分包的情况更要注意。

(2)合同要素要齐全,特别是要有风险控制条款,如对方分包单位的违约,不仅要有赔偿计算办法,而且要有赔偿得到的保证;对合同争议的诉讼地应设置在施工企业所在地,以降低诉讼成本。

(3)合同条款要明确,要能清楚的表明分包单位的施工地点、工作范围、单位价格、总价、工程量计算方式、价款结算付款方式、有关工程税金承担、纠纷处理方式,要清楚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在工期质量安全方面要尤为注意,使分包单位承担更多的风险。尽量明确对于非预见因素的约定,如因甲方原因工程不能如期开工、工期被延误、施工内容改变、甲方拖欠工程款而使得合同条款不能如约履行的处理方式。

(4)合同条款要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有利于己方,如分包工程量结算方面,若我方和业主监理检验签认的工程量大于实际工程量以实际工作量为准,若我方和业主监理检验签认的工程量少于或等于实际工程量以签认工作量为准。(不得大于业主监理签认的工程数量)。

(5)价格不宜太苛刻,以免使分包单位偷工减料及其他消极行为。

二、加强分包工程成本控制,重点在于履约过程的实际成本控制。

为便于越南片区项目管理总部对各个项目实施统一成本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总部出台了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办法中规定“工程中标后,项目部合约/商务部门根据总工审核的施工方案编制一份标后预算,该预算经过项目部成本控制领导小组审核后,作为整个工程成本控制的指标。标后预算应当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使用费、分包工程费、大小临时设施费、财务费用、现场管理费、公司管理费、风险费、利润等内容,以便统一进行检查。”

在总部成本管理办法的要求下进行工程分包的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三级目标

第一级单价控制: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采购和租赁费和工程分包的费用由相关各部门控制单价,防止出现超标单价。

第二级:单项工作的价格控制。单项工作的价格由单价和数量组成。单价控制由第一级各责任部门来实施,第二级控制的主要责任人在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对每项工作严格按照标后预算的数量来进行控制。如数量超出预算额度,则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说明。 第三级控制:项目总价控制。由各单项价格汇总的项目总价,由项目部及项目总部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在第一和第二级成本控制基础上,把握各赢利和各亏损项目的总体情况。对于赢利部分,检查是否有更大的赢利空间;对于亏损项目,要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动员各部门找出减亏的办法。

另外,项目部和项目总部应通过各种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优化设计和技术方案、开源节流、商务索赔等办法,来确实进行项目总价的控制。

(二)单价控制

1、做好对现场相关施工人员的合同交底工作,以使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明确分包单位的施工范围、进度、质量、安全上的要求,以及工程量确认签认方法,便于对施工队伍依合同进行有效控制,并保证工程量原始资料的真实。

2、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做好分包单位施工情况特别是分包单位有违反合同条款事项的记录、整理、归集工作,以待日后双方有纠纷时有确凿的依据。

3、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依据不同的分包内容制订相应的结算程序。应由分包单位按月申报进度,按照建设单位批复情况,结合现场施工人员及有关职能人员的审核情况进行结算;对于点工,按使用台班租用设备项目,要坚持/日清月结的原则,按日记录月底及时结清;对最终结算要有再次复核办法。

(三)施工现场控制

1、做好对现场相关施工人员的合同交底工作,以使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明确分包单位的施工范围、进度、质量、安全上的要求,以及工程量确认签认方法,便于对施工队伍依合同进行有效控制,并保证工程量原始资料的真实。

2、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做好分包单位施工情况特别是分包单位有违反合同条款事项的记录、整理、归集工作,以待日后双方有纠纷时有确凿的依据。

3、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控制。施工进度实际上是成本控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进度的提前或延误,直接造成工程的管理费用的减少或增加,以及对其它间接费用的造成影响。安全和质量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具体实施工程中,忽视安全和质量,必然造成各类安全和质量事故的发生,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安全和质量问题,必然带来成本增加及工期的延误与施工进度。

4、开支节流。现场不必要的开支包括各种材料的浪费、人员的窝工、设备的闲置。现场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认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控制。材料控制方面,工程部门和物资部门应计算出理论的材料数量,对于实际过程中物资材料用量超出理论值的,现场各部门必须提供证据来进行合理的解释。人员和设备用度也应通过实际数量和理论值之间的比较来进行控制。

三、控制资金支出,规范付款程序,确保不超付分包工程款。

1、建立分包工程付款制度、程序,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在越南尤其重视按合同条款按时支付。否则会影响工程进度或以后的合作机会。支付分包工程款应有现场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财务人员、现场负责人及项目经理的签认,必要时,要有人事、设备、材料、工程、质检、财务各部门的签认。要明确各有关职能人员审核的责任,技术员要对是否完成计划进度,质量员要对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安全员要对是否有违章行为,商务部人员要对结算内容是否符合合同内容、结算工程量是否超过建设单位批复量、是否达到控制目标、计算是否正确,财务人员要对资金是否可以安排支付、是否超额支付、是否符合合同付款条件分别作出评价,以保证所付出款项真实有效。 2、各部门应及时将分包单位财务支出及时送交财务部门入账,特别对于分包单位使用己方材料、租用本方设备、人力等需要扣款事项要及时入账。

3、要尽可能采取有效方式控制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款用于合同项目,防止分包单位挪用后工程不能正常开展或因欠款纠纷影响工程进度。

4、建立分包单位结算及付款台账,详细记录因分包工程及分包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往来,包括工程内容、合同规定、已结算价款、领用材料款、已支付工程款、扣留工程保修金等经济事项,以便于统筹控制。

四、结语:

分包工程是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行为,其成本控制绝不只是在价款谈判中压低价款便大功告成,必须建立分包工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以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史宝朋.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08)

2 张寅.浅谈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10)

3 林君晓.对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2010(12)国际会议.

4 宋逍飞.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广西大学.2012(05)

第9篇: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字:建筑总包企业;内控体系;完善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企业是建筑行业的主体,同时也是不断促进建筑行业高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怎样使得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得到完善,从之前的粗放管理模式逐渐转向集约型的管理,使得企业可以渡过行业低谷,不断寻求生存以及发展。

1 建筑总包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完善建筑总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合理的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有效地发挥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企业的工程质量、从而维护企业的形象。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建筑总包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寻求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1.1 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建筑总包企业防范经营管理风险

建筑总包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面临非常多的问题。比如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进度、工期违约、环境保护以及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预防以及控制。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估,不断地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有效地防范或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

1.2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经营、 施工以及技术质量、人力资源等不同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利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起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形成完善的、灵活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企业当中的不同部门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发挥出企业的整体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1.3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员工素质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制度上对企业的员工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从而杜绝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帮助企业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的建设。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也可以对员工的专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可以不断地激励员工的素质。

2 我国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项目分散运转,监管困难

建筑企业作为承包商,主要经营各种建造合同,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产品具有投入资本大、建设时间长、建设产品多样化、建筑地点分散化的特点,同时建筑过程受气候、环境、设备到位情况等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有很大的变动性。因而为了便于各工程灵活管理,一般针对单个工程成立具有相对管理权的项目部,这种经营模式虽然便于各工程项目能够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灵活多变的经营管理策略,但也造成公司资金收支主要集中于项目部,项目部生产各自为营的现象,不利于资源在项目之间的流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如何制定张弛有度的监管制度,把握好监管力度,既不因为监管过严丧失项目运作的灵活性,又能防止监管过松导致项目管理人员中饱私囊,腐败滋生,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难点也是重点。

2.2 资金管控不力

资金之于企业犹如血液之于人体,而建筑工程投入大、周期长、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更是十分重要。建筑企业资金回笼较慢,一般是开工前业主按照合同约定拨付一定比例资金,工程建设过程中支付进度款,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仍需要压一部分质保金,质保期顺利通过后才能付清全部合同款,因而施工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自有资金满足日常运营需要,这就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子公司之间、项目部之间的资金供需矛盾。部分子公司、项目部资金出现缺口只能向银行贷款的同时另外一些子公司、项目部资金充裕又无法利用,导致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成本上升,资源极大浪费。这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缺少专门、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部门,无法将各子公司、项目部、物业公司、管理公司的资金余缺统一管理、调配。

2.3 片面追求利润,忽视风险管理

近些年来工程项目规模的日趋扩大及技术工艺复杂性的提高,建筑业竞争不断加剧,行业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建筑企业经营风险也日益增多且关系错综复杂。工程项目生产周期较长,在这较长的生产周期中,未来利润的形成既要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又要接受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外部风险。目前,很多建筑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一味追求利润,盲目承接项目,投标前未对未来经济政策变动可能会对项目造成的外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对业主恶意压价、垫资、超常规压缩工期的要求也一应承诺,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有的甚至没有。

2.4 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企业内控制度起着监督和完善的作用,有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在我国建筑企业中,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首先,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许多建筑企业的审计部门附属于财务部,由企业总会计师主管,组织上就缺乏独立性,其次,许多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再次,现有内部审计以事后检查为主,无法对内部控制的运转情况提出全面合理的评价。此外,内部审计部门权利小,没有话语权。即使形成有效的审计意见,也难以推行实施,无法起到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建筑企业现有监督多来自于外部机构,例如工商、税务、银行部门等,而这些部门难以对企业经营有深入了解,且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而进行的监督无法对建筑企业形成全面有效地监督。

3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建筑总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制约着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的实际发展与经营情况以及业务类型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体系的作用,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3.1 优化建筑总包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董事会在建筑总包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等专门的机构及独立董事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董事会的专业化以及社会化程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此外,要不断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教育,不断树立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将员工的想法和意愿充分考虑进企业目标制定以及相关制度设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职工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之后,企业需要向员工积极地宣传内部控制体系的好处,向员工普及职业道德及诚信意识的相关知识,保证企业领导层以及员工能够共同遵守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行。

3.2 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建筑企业要保证自己工程的顺利完成,就要熟悉自己的工程项目,明确自身内部的企业控制需要,在原有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优化。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并且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尤其要有利于企业项目进度、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

对于项目进度以及项目安全质量,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标准和规范。根据项目进展以及项目的实际需要,制定项目建设的工程进度,对每个进行的工程环境都需要严格把关,及时的发现项目中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进展顺利。为了保证企业自身的工程质量以及声誉,需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规范的质量标准、完善的监管体系、采用先进的技术,同时不断降低企业建设成本。此外,不断加强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也至关重要。

建筑总包企业的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总包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制定完善的安全控制制度,从而确保项目的施工安全,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材料管理、应收款管理等,禁止项目部自行举债等措施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在相应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方案预算以及监督预算的执行。

3.3 加强企业的岗位管理和人员管理

在建筑总包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当中需要建立和落实不同的职务界限,比如采购与招投标审批人员的分离、结算与施工人员的分离、设备施工调试与验收监督人员的分离等等,做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员工之间互相监督。同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素质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修养,保证企业的人员素质。

3.4 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在企业的内部营造和创建以人为本的文化环境,充分的考虑到企业内部员工的需要,保证企业的所有员工能够融入到企业的大家庭当中。建筑总包企业具有施工项目高度分散的特征,企业的所有工程项目没有办法集中起来,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比如公司内部使用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OA系统,从而保证不同项目的信息能够及时的汇总和流通,大大的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3.5 充分发挥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步骤,审计人员需要保证自身的客观性、公正性,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计,对内部控制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同时还可以引入专业的机构进行外部审计,比如:工程造价审计、工程招投标审计等等,从而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3.6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建筑总包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效果,在项目实施完成之后,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并将检测报告及时地进行反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奖惩分明。

4 结语

本文从我国建筑行业以及相关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分析其生产经营、内控特点,通过构建三维立体内控控制体系框架,结合流程管理方法对建筑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对建筑企业管理流程及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了详细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内控自我检查评价系统以及相应检查体系,以保证内控系统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钱锷.浅析建筑总包企业内控体系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