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摄影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摄影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摄影旅游;概念;意义;问题;对策

随着产品竞争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产品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增减改变。传统的旅游产品以观光游览为主,形式单一,格式化严重,吸引力逐渐减弱。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旅游者的旅游阅历得到丰富、需求层次得到升华,传统的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旅游市场细分、体验时代的到来,需要设计、开发具有参与性、综合性、差别化的新型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特种旅游产品,摄影旅游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发展。

1 摄影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1 摄影旅游的概念

关于摄影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吴必虎(2001)认为,摄影旅游是指旅游者前往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厚的地区旅行,并拍摄自己作品的旅游方式[1]。摄影与旅游,相伴而生,相得益彰。摄影与旅游之间的密切联系来源于两者的依托对象是同一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2]。在讨论摄影旅游的概念时,必须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突出特色,同时应该区分“摄影旅游”与“旅游摄影”的区别,即“摄影”与“旅游”在旅游目的的确定和旅游过程中孰轻孰重的关系。www.133229.cOM摄影旅游是一种以摄影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没有摄影的目的即没有旅游过程的实现,摄影的地点与对象也不仅限于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厚的地区;而旅游摄影的目的是旅游,并且是唯一的目的,摄影是伴随旅游而产生的。旅游,可以说是因地域与文化上的距离感而引发的一种对美的诉求;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是人们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影像讨论[3]。而旅游过程中拍摄到的图片就成为旅游体验交流的最佳共通语言。

1.2 摄影旅游的特点

摄影旅游属于特色旅游产品或专项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参与性强,符合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每位摄影旅游者都可以在旅游过程中亲身体验采点、选择角度、调整设备、收获照片等的喜悦;第二,富有文化内涵,这也是摄影旅游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基础。通过镜头,可以观察社会变迁,体会历史沉淀,体验民俗风情;第三,专业性明显。旅游者需具备一定的摄影素养,才能充分体验摄影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和服务人员只有了解摄影,才能科学发展摄影旅游;第四,综合性突出。摄影旅游易与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专业教学和与其他旅游方式结合。此外,摄影旅游还具备无淡旺季之分,安全性高,成本较低,辅助科学考察等特点。

1.3 摄影旅游的分类

根据旅游组织方式不同,摄影旅游可分为散客摄影旅游、团体摄影旅游和活动性摄影旅游;根据摄影主题不同,则可细分为热带风光摄影旅游、野生动植物摄影旅游、同乡会—祭祖摄影旅游、红色摄影旅游、山水摄影旅游、文化摄影旅游等等。

散客摄影旅游,或称自助摄影旅游,是由摄影旅游者自行安排行程,零星现付各项费用的旅游形式。其优点是灵活自由,选择性强,便于独立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但是价格相对昂贵,安全性不如团体摄影旅游高。散客摄影旅游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依靠旅行社,也不意味着只能是单个摄影旅游者,现在多是家庭或朋友结伴出游,商量决定旅游日程、线路等,然后再寻求旅行社关于机票、旅馆等的帮助。我国规定散客旅游的人数为9人以下,摄影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亦应遵从此规定。

团体摄影旅游,或称集体摄影旅游,一种形式是完全依托旅游经营部门,摄影旅游者按其相关服务项目作出出游抉择;另一种形式是由旅游类网站、摄影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团体或旅游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的摄影旅游,其行程可集体商讨,或事先规定好,然后报名参加。优点是日程、线路、住宿、参观节目均按计划进行,收费比单独出游低,安全性高,行程针对性强,便于摄影技术与经验的交流。缺点是自由度较低,灵活性较弱。

活动性摄影旅游主要是指在摄影旅游地开展摄影节、摄影赛事的旅游。由主办方在摄影旅游地安排摄影节、摄影比赛相关准备,摄影旅游者以散客、集体报名参加或摄影爱好者组织的方式参加的一种旅游。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有约400个各类摄影比赛,平均每天1.09 个,更有业内人士估计每年粉墨登场的各类影展影赛在千次以上。目前,活动性摄影旅游正在以蒸蒸日上的趋势快速发展。

2 发展摄影旅游的意义

2.1 吸引海内外摄影人的视线,为发展摄影旅游的旅游地带来丰富的客源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摄影爱好者的数量迅速增长。摄影旅游地通过设计、开发摄影旅游项目,吸引着摄影人的视线。摄影爱好者本身就是一定数量的旅游者,基数有限但其年出游次数相当可观。摄影旅游者通常结伴出游或携带家属,无形之中丰富了客源。摄影节、摄影赛事的开展,会带来一批数量可观的客源,除了众多摄影参赛者,还有主办方工作人员、媒体朋友等。此外,旅游者的亲身诉说,激发周围亲朋好友的出游欲望,产生一定的潜在客源。

2.2 摄影旅游具有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功能,有助于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塑造形象的功能。摄影旅游者在旅游结束后对照照片进行欣赏与回味,能够巩固摄影旅游地在心中的形象与地位;摄影旅游者向亲朋好友的介绍、摄影作品通过媒体向大众展示的过程,都是对摄影旅游地形象的初步塑造。

推广形象的功能。1996年,海外旅游者通过亲友介绍、广播电视、报刊这三种媒介了解中国旅游情况的比重是55.7%(如表1所示),“口碑+媒体报道”的传播方式与旅游者媒介的选择是一致的[4]。摄影旅游者通过向亲朋好友口头叙述旅游见闻、展示摄影作品,向周围的人群宣传了摄影旅游地形象;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刊登、转载旅游地照片,在更大范围推广了摄影旅游地形象。

照片是一种无语言、国度障碍的传播媒介,具有从抽象到具体的宣传效果,有利于扩大地方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当照片塑造与宣传的某种形象符合心目中的旅游要求与期望时,潜在旅游者就会变为真正的旅游者。

通过摄影节、摄影赛事提高举办地知名度的案例很多,如法国小城蓬皮尼昂,就因举办了国际摄影节而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平遥和丽水被旅游者所熟悉更要归功于摄影节和摄影赛事的举办。

2.3 发现旅游资源,为旅游资源的评价与科学规划提供基础

摄影旅游可帮助人们发现更多、更美、更珍奇的旅游资源,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最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在1870年和1877年,美国西部著名摄影家杰克逊曾八次随政府的地理勘探队进行勘探摄影,政府议员根据其在偏僻的黄石地区拍下的大量风光照片,于1972年决定在那里开辟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无独有偶,国内也有许多旅游地是通过摄影作品而被挖掘出来的。武陵源的“一举成名天下”,吉林雾凇岛“夜看雾,晨看挂,正午赏落花”的名声和黑龙江双峰林场“中国雪乡、雪景之源”的声誉,都是由摄影人所成就。这些地方,之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摄影人的发现与宣传促使其被开发为旅游资源,吸引了源源不断前来观光探险的游客。

摄影作品还能够为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提供直观的资料图片,为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最直观的决策依据。众所周知,旅游规划的最终成果多是以图像来解说,当前的数码相机均是以jpeg格式输出,适用于autocad、photoshop和arcgis等图像操作软件,克服了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的不足,便于旅游规划工作的开展。

2.4 促进摄影旅游地经济发展

摄影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特种旅游产品,拥有特定的接受人群。随着摄影装备行业的深开发,展览与赛事在短期内的巨大推动作用,摄影旅游将拥有更大的潜在市场,必定能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成长,从而有利于摄影旅游地的经济发展。

发展摄影旅游的成本相对较低,因为现有的各种旅游资源都可以为摄影旅游服务,这也是摄影旅游的最大特点之一。各种旅游资源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均可以通过镜头展现出来,摄影旅游的开发,等于是利用现有资源的另一种新颖方式,除了基础服务设施的投资,其他不需专门投资开发摄影旅游资源。

2.5 促进摄影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摄影旅游有助于人们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上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摄影大师安塞·亚当斯,还是一位积极的环保工作者,他以建立国家公园和遗址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环境,他所拍的美国山水、荒野景色,后来都成了美国国家公园和美国人心中的道德寓言。

其次,摄影旅游是反应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直观性媒介。全世界各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摄影活动不计其数,相关摄影作品更是数不胜数。摄影爱好者发现和感知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物濒危等现状,他们利用较高的摄影水平,将一幅幅生态环境恶化的照片展现在人们面前,比其他方式更能激发人们内心的触动,在社会范围内起到环境保护的宣传功能。

2.6 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赋予艺术气息

摄影旅游的开展,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机会,具体的、实践性强的摄影旅游项目如摄影赛事,又能提供作品创作、技术交流的平台。而摄影作品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产物,摄影作品的传播与推广,能够供社会大众赏析,增强鉴赏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3发展摄影旅游的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摄影旅游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关于摄影旅游的理论研究较少,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也没有大范围引入,发展摄影旅游缺乏理论支撑与指导。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未正式把摄影旅游引入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之中,尚未开发出切实可行的模式,宣传工作做得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摄影旅游者多以散客形式自发组织,缺乏官方指导,国外游客缺少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不便于开发国际市场。

3.2 设施与服务不足

我国发展摄影旅游的设施与服务是十分欠缺的。目前,绝大多数的旅游景区都没有关于摄影采风的景点介绍,宣传资料上也毫无相关说明,更没有摄影作品的展示。摄影旅游者多是从摄影网站、摄影人之间的交流获得信息,这种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速度慢、服务效率低。同时,我国的旅游城市多数缺乏专业的摄影展览馆、摄影研究室,就连作为中国摄影之乡的丽水,在1999年举办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展览都只能放在中山街。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至今除了提供摄影旅游线路之外,没有研究、开发出新形式的摄影旅游项目,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产品优势。

3.3 未能真正融入地方经济

与摄影旅游相关的项目在设计、开发、管理、包装、宣传、投入上,缺乏长足的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例如摄影装备器材的销售、照片的处理与冲印、吸引赞助投资的摄影节与摄影基地的建设等,除了国内的平遥、丽水取得一些开拓性成绩之外,大多具有丰富摄影旅游资源的省市基本很少涉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摄影旅游若不能密切融入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去,是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的。

3.4 缺乏专业人才

旅游摄影同样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各个环节都需要配备摄影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旅游线路的设计需要与摄影地点、角度、光线与时间点等的选择有机结合,摄影旅游规划人员必须具备摄影相关背景知识,才能进行科学规划;管理部门也需要相关人才才能科学分析,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旅游企业的服务人员迫切需要加强摄影技术知识的学习,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摄影旅游地应该配备专门人员销售摄影耗材,提供咨询服务。

4 开发摄影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深对摄影旅游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树立发展摄影旅游的观念。政府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建立几个摄影旅游发展试点,以试点的成功经验引起各地对摄影旅游的重视;其次要科学制定摄影旅游发展规划,把摄影旅游切实作为地方旅游规划的一部分,落实到实处;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到旅游地,各司其职,打造一条完整的摄影旅游服务系统,尤其是可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

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发展摄影旅游的地方,需政府牵头,多方筹措专项资金,为摄影旅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景区方面,设计专门介绍采风景点的指路牌、摄影旅游地图等;出售、出租摄影相关耗材,方便摄影旅游者,解除其后顾之忧;摄影旅游地需修建摄影研究中心、摄影培训中心和摄影展览馆,一方面起到宣传作用,提高美誉度,另一方面,便于活动性摄影旅游项目的开展。同时规划、设计固定的场所,提供给摄影爱好者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

4.3 突出摄影旅游的特点,提高经济效益

摄影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新鲜感强,开发空间大。因此要抓住时机,适应不同时期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出多种主题、形式的旅游项目,“新上加新”,提高摄影旅游的附加值;同时它又是一种特种旅游产品,特色鲜明,针对性强。要专门研究其资源与市场的特点,各地方应根据当地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与开发,探索出独特的发展模式,提高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4.4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旅游人才的竞争,应针对市场需求,加强摄影旅游人才培养。高校应补充摄影旅游相关课程,深入开展旅游知识教育,为摄影旅游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旅游管理部门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培养摄影旅游专项负责人员,提高决策与管理水平;旅游企业应加大旅游服务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开展摄影旅游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03.

[2]曹扬.摄影节——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有效手段——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5,(4):125-127.

第2篇: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在抵抗外来民族入侵和取得中国革命胜利方面做出重大的牺牲和贡献,并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培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临沂市文化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流传下来许多特色鲜明的传统食品,如:六姐妹煎饼、糁、八宝豆鼓、等。

临沂市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并形成一大批具有革命意义和红色教育意义的旅游地。比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红嫂乳汁救伤员的真实发生地,是一处集红色旅游、影视拍摄、党性教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比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山上军事公园包括山中军事参与娱乐区、战役遗址纪念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绿树成荫、青藤缠绕、四季常青,风光秀美。此外,还有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旅游基地。结合上述相关红色沂蒙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景点,通过摄影、网络传媒、旅游等传播渠道,向更多的年轻人传播并普及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弘扬和继承“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发展符合新时期时代特色的新型沂蒙精神;致力于重现革命时期艰苦岁月的可贵记忆,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二、项目分析

(一)市场分析: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我国在文化影视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沂蒙革命老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资源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结合摄影传播红色沂蒙文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人们一般通过电影了解沂蒙革命老区,但是,远远比不上亲身经历这块红色土地。因此,红色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二)品牌分析:本公司主要从事与沂蒙特色有关的摄影工作,结合了地区特色,因此,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此项目的建立也是为临沂摄影传播业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果此项目可以继续发展下去,红色文化也将会得到更大的传播。在项目初期,只要我们可以将宣传理念传播出去,营造良好的口碑,拍摄出吸引人的照片,便很容易形成品牌效应。

(三)竞争分析:本区域内市场广大,而且目前并没有出现与此类似的摄影公司,因此,红色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新兴项目来说,竞争压力较小,收益的概率较高。合理的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比如中国红色沂蒙影视基地,孟良崮,新四军军部旧址等红色地方,通过摄影宣传,吸引顾客。

(四)消费者分析:需要是消费者行为的最初原动力,动机则是消费者行为的直接驱动力。我们公司的服务对象可以是各个年龄阶层,但最主要的是针对大学生。现如今,我们正进入一个重视个性的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消费时代,无论是刚刚踏入学校的大学生,还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愿意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留下一组与众不同的照片,在留念的同时,也能达到宣传红色文化的目的。现代消费心理存在的多维性和差异性,如果趣味性足够,消费者就会进行消费。因此,红色摄影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吸引过来,可以确保此项目长期持续下去。

三、项目发展措施

位于山东中部的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对于那些研究红色革命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源流的探寻者来说,沂蒙革命老区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红色历史文化教科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临沂也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发达的物流优势,开展以红色革命精神为载体的摄影、旅游活动。

(一)追寻先辈足迹,在踏访革命圣地的“红色旅游”过程中融合光影文化。红色旅游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沂蒙革命老区、红色革命根据地、伟人故居、著名战争、革命事件故址、革命烈士陵园和有时代特征的建设项目与单位等。

(二)沂蒙地区在红色旅游方面有着先天的资源优势。临沂市委、市政府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适时推出了以游览革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为主的“沂蒙红色旅游线”。公司将在该旅游路线基础上开展独特的光影拍摄服务。

第3篇: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影视旅游的概念及分类

影视旅游始于1963年,其标志是环球影城系列的第一个主题公园好莱坞影城建成。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一些英美经济学家就开始关注影视旅游业。他们把它称为“Movie and TV Induced Tourism”,把它的范畴界定为“所有因影视活动的开展并引致的旅游成果”[1]。到目前为止,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影视旅游称为“电影引致旅游(movie-induced tourism)”或“电影旅游(film tourism)”[2],认为影视旅游是旅游目的地先出现在银幕、影带上而后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3];或是电影、电视、文学作品、杂志、唱片、录像等加强了游客的感知,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影响和心灵震撼,诱发游客到影视拍摄地的旅游活动[4]。国内还比较认可刘滨谊的界定: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5]。吴丽云、侯晓丽认为影视旅游是由于人们受影视剧的影响而对拍摄地产生兴趣,进而到该地旅游的现象[6]。

从不同的角度关于影视旅游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从定义的角度影视旅游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影视旅游面对的客体可以是人造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只要与影视活动相关的任何活动均可以称为影视旅游;而狭义的影视旅游主要指在影视主题公园(影视基地或影视城)内的一些活动引发的旅游现象[7],并且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狭义影视旅游上[8]。从供给的角度,比顿(Beeton)根据影视作品不同的吸引力产生方式将影视旅游分为场地旅游(on-location travel) 、商业性旅游(commercial travel) 、身份误解的旅游(mistaken identities travel) 、脱离场地的旅游(off-location travel) 、一次性事件-影视节庆( one-off events-film festivals or premieres)和扶手椅旅游(arm-chair travel)[9]。与此同时也有学者从旅游目的地是否是故事真实发生地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并且通过大量实例证明,旅游者更愿意到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去旅游,比如《勇敢的心》中对华莱士(Wallace)和苏格兰人独立战争的刻画给苏格兰带来了旅游热潮,但实际上影片较多地取景于爱尔兰[10],又如黑泽明的著名电影《最后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 背景地是日本,但电影实际上是在新西兰拍摄的, 人们循着这个电影访问的肯定是日本,而不是新西兰[11]。鉴于前人对此种划分没有明确命名,本文将旅游目的地是故事真实发生地称为“实景地”影视旅游,而旅游目的地非故事真实发生地称为“虚景地”影视旅游。

“实景地”影视旅游的典型案例是土耳其和影片《特洛伊》。好莱坞电影《特洛伊》讲述的就是《荷马史诗》中的这段故事,并选取了事件的历史发生地土耳其作为拍摄地。电影《特洛伊》描述的是三千年前斯巴达与特洛伊两城邦为争夺美人海伦而争战10年的故事。日前德国考古学家曼弗雷德-考夫曼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宣称找到了特洛伊城的城墙遗址,并证实《荷马史诗》纪述属实。其实早在1872年,德国人史力曼就发现了特洛伊废墟。之后,陆续有德国、美国的考古专家继续挖掘至1938年,并总结出此城历史共有9个文化时期,因每个时期由于战乱或地震城市被毁,在旧有的城市上及周边又建立新的城市,其中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三千年。

“虚景地”影视旅游的典型案例是新西兰和影片《魔戒》三部曲。电影《魔戒》三部曲根据奇幻文学作品改编,故事发生在传说中第二纪时的中土世界,选择在新西兰进行外景拍摄正是因为优美的风景以及丰富的景观资源。影片中新西兰大量的自然景观资源被影片演绎成中古世纪的奇山异水:瑙鲁赫伊山(Mount Ngauruhoe)在影片中成为了“末日火山”;汤加里罗国家公园(Tongariro National Park)诡异的火山地貌则成了“黑暗魔王”索伦的领地“魔多”;新西兰的最高山峰库克山(Mt Cook)成了“中土世界”里的“迷雾山脉”;位于中奥塔哥腹地的崎岖山谷——伊达山谷(Ida Valley)是影片中“洛汗”的所在地,其附近的普尔本湖(Poolburn Lake)则成了“洛赫林村”。

二、影视旅游研究分析

影视旅游被称为“电影引致旅游”,更具体说的解释是影视引致的游客的旅游,影视旅游有三个元素——主体(游客)、客体(旅游地)和渠道(影视作品)。

第4篇: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摘要]: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本文从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对我国影视基地做了全景式的考察和分析之后,为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7]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横店影视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1996-2008)》,《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21-28页。

第5篇: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影视剧带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先例在中国也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以后让乔家大院尝到了影视旅游的甜头,从2003年开始,祁县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影视公司打算拍摄一部以乔家大院为名称的影视剧,经过种种努力,电视剧在2004年3月开拍,在2006年初播出。《乔家大院》彻底让这座老宅子火了起来,游客倍增,纷纷慕名而来看看晋商乔家的发祥地,祁县靠电视剧树立旅游文化品牌尝到了甜头。

《闯关东》作为一部反映近代史上山东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鸿篇巨制,在央视一套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但让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牵肠挂肚,也让大家对山东人当年艰苦卓绝的闯关东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剧中的“闯将”朱开山多次提到家是济南章丘朱家峪,更是引起了观众对这个有着“江北第一古村”美誉的千年古村落的好奇心。影视剧带动地方旅游产业的效果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闯关东》中的部分剧情是在朱家峪村拍摄的,这个有着“江北第一古村”美誉的古村落,自明代以来,虽经六百年风吹雨打,仍然生生不息,目前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来的石桥,故道和部分民居原貌,朱家峪是国家建设部 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资源上佳的朱家峪在旅游开发上始终难有更大的作为,《闯关东》拍摄期间,村里有30多个人扮演了群众演员,还有的村民把家中的辣椒,大蒜,门窗板凳什么的都贡献出来,村民们对于将这个古村落以自己的前辈真实生活经历的形式推广出去有着十足的热情,同时,这也推动了这里的旅游,虽然眼下正值寒冬,但慕名来看“朱开山老家”的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东北和山东境内部分观众,纷纷来此寻找《闯关东》中人物的历史踪迹。

借着该剧热播的东风,整合各方面旅游资源,带动济南尤其是章丘旅游产业的发展,使朱家峪成为山东的旅游胜地和旅游热点的设想,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月28日下午,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电视剧《闯关东》与打造朱家峪旅游品牌座谈会,借力《闯关东》发展本地旅游事业。

据了解,朱家峪正着手借电视剧《闯关东》的契机,加大相关项目开发进度,大力进行旅游文化产业建设,朱家峪将建立一个以“闯关东”为主题的展览馆,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实物,口述历史等,真实再现山东移民史上这一悲壮苍凉的一页,还将拍摄一部电视纪录片,通过实地采访,从不同角度解析“闯关东”的历史过程,并计划逐渐把该电视剧在黑龙江黑河市,哈尔滨市等外景地拍摄用过的服装,道具和其他场景、包括淘金场、伐木场、挖煤场、狩猎场等移植到朱家峪,全面展现当年“闯关东”的真实场景,据了解该项工作目前正在和东北方面进行商谈,按照计划,还将以此为基础,建设一个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较强的主题公园,让游客到这里旅游时能亲身体验到“闯关东”的生产和生活。

目前,景区工作人员已把朱开山的老宅复原,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朱家峪正准备注册“朱开山山东菜馆”,发扬鲁菜文化。同时,朱家峪将继续充实民俗活动,把朱家峪打造成继泉水之后的新品牌。1月31日,章丘市旅游部门负责人在向章丘市委汇报时提出,把百脉泉公园与朱家峪景区联合起来,推出一票通游的想法,如果进展顺利,旅游部门还将考虑把济南植物园也加入这一路线之中,形成百脉泉―朱家峪―植物园―日游。尤其是将旅游的目光瞄准东北,旅游部门已确立了“看《闯关东》,游章丘朱家峪”的宣传主题,从旅游线路、景点建设、山东菜系、旅游工艺品等四大方面入手,对朱家峪景点进行重点包装策划,将现有的古祠、古庙,古校等尽快恢复起来,推出民俗表演,发展民俗旅游。

第6篇: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影视业;民族地区旅游业;影响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民众更加追求“新奇、神秘”的异质文化,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和体验,文化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民族地区由于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倍受青徕,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较快,取得了极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其中与以民族地区为题材的影视业促销和推广分不开的。

一、影视业对旅游的影响研究综述

国外专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Riley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旅游促销手段的特性和优势,以美国影片和澳大利亚影片为例说明了电影对旅游者到访拍摄地的推动作用[1]。 Morgan和Prit-chard提出,电视中的描述甚至会被认为是一个地方真实发生的事情,并且对于那些休闲地区来讲,电视节目成为它们转变为度假区和旅游地的催化剂[2]。Kim和Richard通过案例研究,认为电影作为自发的形象构成因素可以在很短的时期内极为显著地改变目的地的形象[3]。Mordue 进行了一个案例研究,总结出影视给拍摄地居民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种更宽泛的、局部的、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冲击[4]。

国内学者二十一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因此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而且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明显弱于国外学者。学者潘丽丽认为影视拍摄不仅能够增强外景地的旅游感知形象,增游客数量,促进旅游景区和旅游接待业发展,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的机会[5]。吴丽云和侯晓丽通过对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的实证分析, 研究了旅游者到影视剧拍摄地旅游动机,认为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形成大多受影视剧的影响,对影视剧的热爱使他们选择了到拍摄地旅游[6]。吴普等分析了影视旅游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影视旅游中值得乡村旅游、体验旅游和旅游宣传借鉴的元素[7]。王丽波、刘华认为影视文化是旅游目的地促销的重要媒介平台,并对促销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8]。周慧颖,黄远水分析了影视作品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9]。

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的研究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影视城的研究这一层面上,没有涉及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特别是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尚处空白。故分析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影响,并对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对策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

影视作品的推出或是带动了一个景区的迅速繁荣,或是更加固化了已有知名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无论其主观上是否有意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促使产生旅游动机

影视业是创意产业,借助灯光、音响等现代传媒技术艺术化地展现拍摄地传统文化,将剧情、人物融入到拍摄地优美的环境中,共筑一个和谐理想的世界,让观众情感移入影视之中,从而触发到拍摄地去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熟悉的场景和画面,这是影视旅游者最主要的动机。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场景取自文化神秘、或风光秀丽、或幽深险绝,从而激发了观赏者的兴趣,去这些地方旅游。

(二)树立旅游形象

影视具有声像合一、声画结合的特点,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即便是广告、纪录片、专题片等也少不了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元素的搭配。通过特效的加工和处理,使得作为影片拍摄地的景点或景区透过影视来看时,更加漂亮,更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镜头画面的独特视角对景物美的发掘,能够启发人们对拍摄地真实景物的审美感受。同时,影视剧的故事内容也会给拍摄地增添一层梦幻般的文化色彩,无形中加强人们对拍摄地的一种心理美感。这种完美的艺术效果很好地树立了拍摄地的旅游形象。 

(三)展销、推广旅游地文化

影视作品总是根据主题、人物、风格的要求,调动影视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通过挖掘拍摄地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典型环境。这种典型是经过特效加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影视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展销、推广了旅游地传统文化,影响消费者的审美感觉,异质文化的神秘深深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传承了拍摄地传统文化。

(四)广告宣传效应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其自身包含着大量的“注意力资源”。影视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呈立体状态,这种立体的信息在时间的流动中持续不断地涌来,形成容量大、信息直接的特征。大多数影视作品从拍摄前开始就开始进行造势宣传,在影视剧放映的时候,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就更加多样化,媒体的宣传、影视剧拍摄的花絮、明星的参与等。在这个过程中影视外景地信息不断出现,可以不断地增强潜在旅游者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兴趣,强化旅游宣传效应。

(五)形成影视明星旅游吸引物

今天,对于明星偶像的崇拜越来越体现着“从众”的趋势,明星偶像吸引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崇拜明星从而“爱屋及乌”式地喜欢与明星有关的东西,如明星拍戏的地方或去过的地方等,这些东西在公众的眼中都成了明星本身的象征。影视与明星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一方面影视作品造就大量明星,另一方面明星又使影视作品影响力大增。对明星的崇拜使得影视外景地旅游业成为一种时尚,并产生影视景点。近年来由“韩流”现象带来韩国影视外景地旅游火爆就是极好的证明[9]。

三、案例分析——影视业对湘西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7篇: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影视旅游 发展模式 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视节目也日趋多元化,影视拍摄景地和影视城的大量构建,形成影视作品推动拍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影视旅游也逐渐成为推动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进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一、影视旅游的定义及发展模式

1. 影视旅游的定义

影视旅游,西方学者称之为“电影引致旅游”(Movie Induce Tourism),即由于旅游目的地出现在荧屏、影带、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活动。国内较为普遍认可的定义是刘滨谊等提出的: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对比国内外两种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强调的都是影视和旅游吸引物的关系,但又各有侧重点。前者关注的是影视对吸引物的展示,而后者关注的则是影视相关事物成为吸引物。两个定义实际上可以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定义:影视旅游是指由于影视制作、播映及相关事物而形成的旅游活动。

2. 影视旅游发展模式

第一,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的拍摄往往涉及大量外景地,这些外景地借助于影视传播,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唯美、精致的亮相,很可能被观众铭记于心并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比如每十个到新西兰的游人中就有一人声称是被《指环王》的优美风光所吸引;《乔家大院》让到山西的人都想去看看那幽怨的红灯笼;《阿凡达》令人神往的仙境画面让美丽的张家界风靡国内外。

第二,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影视在传播拍摄地的景观的同时也在传播故事,因而这些故事的发生地也可能成为旅游热点,即使这些故事的发生地并不在影片的拍摄地。比如影片《勇敢的心》中对华莱士(Wallace)和苏格兰人独立战争的刻画给苏格兰带来了旅游热潮,但是影片较多的取景于爱尔兰。

第三,影视文化旅游。影视传播的内容,不仅是景观、故事的传播,从深层次上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比如影片《少林寺》及有关影视极大地推广了中国武术文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来华学习中国功夫。再比如韩剧《豪杰春香》、《大长今》等热播引起各国游客对韩国文化的关注,在对影片中浪漫的外景地向往的同时也对韩国生活方式、饮食及民民俗文化也充满了好奇,完全颠覆了以前认为韩国只有烧烤和泡菜的观点。

第四,影视拍摄基地旅游。电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但电影的拍摄制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些拍摄制作的设施设备(混音棚、录音棚等)大家都不怎么了解,此外,拍摄过程本身也对人们具有一定吸引力(观看明星表演,特技制作,表演道具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影视拍摄基地的场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更具体验性的旅游项目(自主表演、自主拍摄、客串演员等)。天津中贸国旅曾推出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项目,活动内容包括厂史和影片生产状况介绍、参观拍摄场景、电影制作流程介绍等,深受游客的欢迎。

第五,影视主题公园旅游。影视主题公园是在影视拍摄基地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集影视拍摄制作、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场所,通常我们所说的影视城大多属于影视主题公园。影视主题公园几乎具有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的所有功能,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旅游休闲功能。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好莱坞环球影城,在影城里可以参观电影的制作,解开特技场面之谜。此外,还可以回顾经典影片片段、观看娱乐动物明星表演、体验(侏罗纪公园、未来水世界、终结者等)电影场景,甚至还有自动拍摄系统拍摄下你的惊险一刻。

第六,影视节庆活动旅游。影视节庆既是影视行业的盛会,同时电影节的开幕、新片的展映、国际巨星的到场,也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了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世界影响力较大的有柏林国际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

二、影视旅游国内外研究状况

1. 国内研究状况

中国影视旅游以影视城的建设作为标志。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戏曲片《定军山》,标志了中国国产电影的开始。1987年,中国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于无锡太湖之滨建成,这标志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随着《武则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电视剧的热播,太湖影视城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观光游览,促进了无锡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随后,在国内兴起了投资建设影视城的热潮,先后有30多家影视城投资兴建落成,如广东南海影视城、山东威海影视城、河北涿州影视城等,影视旅游得到进一步飞发展。国内的电影节、电视节也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市场,目前举办较为成功的有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国际电影节、四川金熊猫电视节等。

2. 国外研究状况

1895年,近代电影在法国诞生,标志着电影业的兴起。1955年,美国人Walt Disney建成的迪斯尼乐园,被公认为现代第一座主题公园,因其融人了影视艺术,故也称为影视旅游的萌芽。国外影视旅游的正式开端始于1963年,其标志是环球影城系列的第一个主题公园--好莱坞环球影城的建成。截止到2012年,全球共有环球影城主题公园7个,其中美国3个、中国1个、日本1个、西班牙1、新加坡1个,这些主题公园都是以美国好莱坞出品、风靡全球的热门电影作为主题背景。在主题公园中,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美国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场景。

三、我国影视旅游存在问题

1. 产业结构不合理,内容大同小异

从影视基地内部看,入驻影视旅游基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影视制作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属单一环节,彼此间依存度较低,且同质性较高,没有形成错位经营。由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进入基地的企业往往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恶性的竞争。此外,我国影视旅游拍摄基地存在取景一致的现象(摄制组为节约成本,都会集中在某几个影视基地拍摄,导致背景雷同)。

2. 游客参与性差,景点吸引力降低

影视城主要为剧组服务的,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较少。多数影视拍摄基地只是简单立牌表明此地拍摄剧目、参演明星、导演等情况,仅限于图片展示。由于影视城产品单调,造成游客的总体参与性差,难以满足他们重温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影视城除了供摄制组拍摄用外,多数时候是闲置的,几乎没有开发任何观光、体验项目,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3.科技含量低,文化内涵不足

当前我国影视城旅游多数由于科技含量较低,难以达到游客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多层次的内在需求。此外,多数影视城的旅游产品还存在着历史背景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大,重游率不高。

4. 盲目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存在盲区

近年来,在利益的驱使下投资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导致我国部分影视城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极差,景观建造粗糙,大量资源闲置。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国内已有影视城30多个,仅中央电视台就拥有“太湖”、“南海”等多个影视城。此外,据调查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旅游总局目前都没有明确管理影视城的职能部门,影视城的管理极为混乱。

四、解决对策

1. 丰富市场产品,增强影视参与

随着体验式经济时代的来临,影视旅游也应向纵深发展,以体验为基础,开发新产品、新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游客参与性,让游客亲身体验电影电视中的逼真场景,追求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的效果 。总的来说,必须突破原有的静态观赏为主的影视旅游产品,向更高层次的参与层面拓展,营造影视氛围,增强游客参与性。

旅游内容将更丰富,规划建设将更合理,势必会给未来旅游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晶,浅议我国影视旅游发展[J],大众科技,2011.12.148

【2】周建梅,浅议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J],中国商贸,2011.8

【3】王红芳,影视旅游多维价值及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08.3

【4】候越,从韩流看“影视表象”与“旅游地形象”的构筑[J],旅游学刊,2006.3.21

【5】吴金梅,宋子千,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11.6.26

【6】凌莉萍,吴殿廷,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0.3.25

【7】郭文,黄震方,王丽,影视旅游研究:一个应有的深度学术关照[J],旅游学刊,2010.10.25

【8】刘滨谊,刘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旅游学刊,2001.6.19

作者信息:

第8篇: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横店 影视基地 发展模式

一、中国影视基地的发展背景

我国的影视基地在建设之初,往往与当地政府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一般选址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将影视剧明星效应与伴生的旅游效益相辅相成。

成立于1987年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是国内最早的影视拍摄基地。上世纪80年代末,基地建造的第一个人造景观——“西游记艺术宫”对外开放后游客爆棚,此后央视高层因势利导,相继成功开发了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迅速将无锡影视基地发展为中国规模大、游客多、效益好的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景点。而后,中山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纷纷建立,在促进电影业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助推器。然而,也有一些影视基地仓促上马、盲目投资,处于闲置和亏损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视基地的建设格局在新形势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影视基地开始思考探讨未来的发展模式和上升空间。

二、横店影视城发展浅析

(一)浙江横店影视城简介

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地处浙中黄金旅游线上,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场景而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www.133229.cOM横店影视城在影视、旅游界颇具影响,并荣获多项“全国之最”,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诞生了《鸦片战争》《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木乃伊3》等七百多部优秀影视剧。

(二)横店影视城的发展模式

1.建设高效产业链。建设产业链并非简单的要素汇聚,更不是影视城的盲目扩建,其关键在于各要素部门形成和谐、顺畅、高效的市场化运营。

横店影视城不仅仅提供拍摄场景这一单一功能,而是将产业链和盈利点从服务领域向内容领域拓展,通过突破产业链界限促进大电影产业集聚,影视基地的盈利能力也大大增强。横店影视基地于1996年由横店集团投建之初,是上世纪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这意味着它背后缺乏源源不断的剧组资源,市场化运营成了惟一出路。上世纪90年代横店影视基地经营惨淡,但随着影视制作的日渐市场化,在2000年横店集团宣布“免场租”后,众多影视制作企业纷纷涌入横店。1996到2005九年间,影视基地从每年只有三五个剧组到累计接待剧组近三百个,迅速发展的背后是影视制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结果。

2.发展复合化盈利模式。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已经摆脱了单纯的影视拍摄盈利模式,开发出影视旅游的特点与功能,以影视主题公园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横店影视城共有八大主题公园,分别是秦王宫、屏岩洞府、梦幻谷、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大智禅寺、清明上河图、宁波凤凰山海港乐园。除了这些可以用于外景拍摄的主题公园,横店影视城还建起了横店集团展览馆等一批文化教育馆园及度假村等休闲娱乐场所。横店的旅游发展更加关注游客的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以高科技手段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了新奇、富有吸引力的感官效果。

3.突出基地的文化内涵。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影视基地的发展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基地内的景点建设最初基本都是为了方便影视剧拍摄的外景服务,并没有深入挖掘景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而建设影视基地的文化内涵,使其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有效组成部分,才能获得长足的提升。

横店影视城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随着横店影视城旅游文化资源的不断整合,旅游产品的不断升级开发,横店影视城已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现有大型影视特技节目《暴雨山洪》,高科技影视项目《梦回秦汉》以及全球最大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等各类演艺节目一百多个。其中《梦幻太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用大型歌舞形式加以演绎,美轮美奂,壮丽恢弘。在世博会来临之际,横店影视城更是隆重推出了2010年的新版演绎,使游客享受到了更加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4.整合资源,加强协作。2004年8月,浙江各地最有知名度的34家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景点共同签署协议,自发组成浙江省影视拍摄基地联合会,这是中国首个影视拍摄基地协作体。其首批会员单位包括横店影视城、桐乡乌镇、楠溪江等知名影视拍摄基地。

整合现有资源,在信息和资源上互通有无,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使协作体内所有成员互惠互利。同时,影视基地大多处在城市边缘甚至农村地区,作为落户当地的文化产业项目,影视基地理应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横店基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将基地利益与当地人民的整体利益密切相连。目前,横店已有村民群众演员一千多人,每月收入在800~10000元之间不等。在开发影视基地经济效益之时,不能忽视当地社会和人力资源等重要因素。

此外,影视基地还可以和其他机构合作活动以扩大宣传效益。在2008年,横店影视城联合校内网重磅推出“第一届民间奥斯卡”dv大赛,最后评出金牛奖最牛影片、最牛编剧等奖项。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有二百多支团队报名参赛,活动相关网页点击率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人次,极好地推动了横店影视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第9篇:摄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2012年8月21日,“第三届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在响沙湾沙漠艺术宫盛大开幕,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玛格南图片社副社长久保田博二出席开幕式。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主席冯凯文,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吕静波,中国水利摄影协会执行会长王凤奎,山西摄影函授学院院长徐劲松,港深珠澳摄影联盟主席秦军校,澳门沙龙影艺会理事长洪火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局长黄成江,内蒙古公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崔惠才,鄂尔多斯市政府副秘书长双青克,鄂尔多斯市旅游局副局长闫忠,达拉特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树声,达拉特旗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桂清,达拉特旗旅游局局长温云耀,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李树峰,以及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和来自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的本次大PK选手、部分历届大PK选手、评委、顾问和《中国摄影家》“封面人物”代表5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鄂尔多斯市政府副秘书长双青克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分别致词,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俊公布图片交易的规则和成果。开幕式上,《中国摄影家》杂志原主编朱宪民和《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李树峰共同为王争平、吕静波、居杨、李泛、黄成江、李少白、姜健、王福春、冯建国9位摄影家颁发了《中国摄影家》“封面人物”奖牌。

本届摄影周集中回顾了3年多来中国摄影家大PK、中外摄影家大PK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举办了《中国·中外摄影家大PK系列作品展》,展出了“中国摄影家大PK”自2009年5月在河北涞源开赛以来,河南尧山、浙江龙泉、山东招远、河北蔚县、内蒙古响沙湾、甘肃华亭、广东长安、新疆阿克陶举办的六场个人大PK、两场团体大PK以及两场中外摄影家大PK1300幅作品中的130幅精选作品。同时举办了3场“摄影家大PK”回顾与解析论坛,论坛在对往届大PK作品回顾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摄影家大PK”活动模式、规则制定、活动意义、社会影响以及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

“中国摄影家大PK”伴随着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已是第三次在内蒙古响沙湾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吹响出征的号角,与前两次大PK相比,本次大PK增至两场:一场是中国内地摄影家、香港摄影家、澳门摄影家以及玛格南摄影家之间的“中外摄影家大PK”团体赛,参赛选手是内地代表队王福春、李建惠、刘宽新;香港代表队秦军校、黄松泽、黄国顺;澳门代表队洪火山、黄俊杰、黄明辉;玛格南代表队布鲁诺·巴贝、米沙·厄韦特、格奥尔基·平卡索夫;另一场是海峡两岸高校师生之间的“中国摄影家大PK”海峡两岸高校友谊赛,3支队伍的选手分别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代表队居婧婷、周倩楠、黎敏斐(领队冯建国);北京电影学院代表队袁柳、周民、洪亮(领队郑涛);台湾世新大学代表队李政卫、吴羿忻、陈奕雄(领队陈学圣)。

本届摄影周还增加了影友作品点评会和图片交易会两个环节。影友作品点评会中摄影家针对影友的作品,结合拍摄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切实的建议和意见,受到了广大影友的欢迎;交易会则是以满足市场营销需求为评判标准,企业直接向摄影师购买所需内容的图片,是推动摄影商业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