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如何开拓创新意识精选(九篇)

如何开拓创新意识

第1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意识,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空间,在交流探讨中让学生互补、辩论、认知自我,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交换。思维的交流性,会使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入地挖掘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拓宽了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广泛性:人的想象力是无边界的,可以天马行空,可以虚无缥缈。所以,语文思维的特点也是广泛的。在语文教学中,文化也是广袤的,没有国界,没有地域。社会、道德、思想、经济、法律等等,凡语文所涉猎的无所不包,这样必然会引起各种不同的思考反馈。面对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学生,便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样得到创新思维的开拓,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渗透性:思维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文化熏陶,逐渐地渗入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之中。语文从来都是集聚美的地方,无论是语言美、形象美、还是意境美,都融合在语文学科中,当教师以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欣赏、探究文章时,思维便已经形成,并逐渐地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及审视得以提升。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1.教师要有培养语文思维的意识,坚持主动积极的态度。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繁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对于语文思维的培养增加了难度。而且,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就要具备语文思维的能力,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还要具备精心设疑、巧妙分析、快速解答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地将语文思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以正确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其次,还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为人师表",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进而将自身的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实现自身语文思维的提升。

2.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语文知识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宽广地域中,我们无处不受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所以,形成语文思维,首先就要拓宽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对于知识领域的延伸,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对课外作品的认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例如,在讲解《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的做好预习,巩固李白的生平简介,对李白的一些作品进一步了解,例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白头吟》等等。由于好些高中生没有配备电脑,也没时间去查阅更多的书籍,所以,这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视野,增加了阅读量,这样自然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再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顺畅,眼界也相应地变得高远,进而通过量的积累达到思维的质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3.挖掘学生语文思维之深度。肤浅只会让学生逞一时之快,过后便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达不到知识的积累,也无法拓宽知识的领域,进而就无法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通过表象的引导,使学生深层地挖掘知识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解《道士塔》一文时,学生会很明显地了解到,王道士的无知,外国人的贪婪。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环境来进一步探讨内在实质。这样学生就会得知,根源在于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的腐朽。这样使学生从现象上升到了本质,进而进入到更深层的理解,开拓了视野,发散了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知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在其中得到更多深层的东西。对于语文教学也一样,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例如: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地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就拿《林黛玉进贾府》来谈,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精心地设疑,为什么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就感觉已是熟人?为什么刻意地描写王熙凤放荡的笑声?这样让学生对红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极力地想知道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样,学生就会挤出时间进行《红楼梦》的品读。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兴趣的探索中进行思维的培养。

总之,语文思维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牵制着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解放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使学生不仅在高考中取胜,也使之在未来的发展中制胜。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

[2]胡艳萍.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

第2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语文思维 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意识,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空间,在交流探讨中让学生互补、辩论、认知自我,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交换。思维的交流性,会使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入地挖掘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拓宽了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广泛性:人的想象力是无边界的,可以天马行空,可以虚无缥缈。所以,语文思维的特点也是广泛的。在语文教学中,文化也是广袤的,没有国界,没有地域。社会、道德、思想、经济、法律等等,凡语文所涉猎的无所不包,这样必然会引起各种不同的思考反馈。面对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学生,便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样得到创新思维的开拓,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渗透性:思维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文化熏陶,逐渐地渗入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之中。语文从来都是集聚美的地方,无论是语言美、形象美、还是意境美,都融合在语文学科中,当教师以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欣赏、探究文章时,思维便已经形成,并逐渐地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及审视得以提升。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1.教师要有培养语文思维的意识,坚持主动积极的态度。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繁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对于语文思维的培养增加了难度。而且,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就要具备语文思维的能力,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还要具备精心设疑、巧妙分析、快速解答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地将语文思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以正确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其次,还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为人师表”,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进而将自身的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实现自身语文思维的提升。

2.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语文知识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宽广地域中,我们无处不受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所以,形成语文思维,首先就要拓宽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对于知识领域的延伸,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对课外作品的认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例如,在讲解《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的做好预习,巩固李白的生平简介,对李白的一些作品进一步了解,例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白头吟》等等。由于好些高中生没有配备电脑,也没时间去查阅更多的书籍,所以,这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视野,增加了阅读量,这样自然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再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顺畅,眼界也相应地变得高远,进而通过量的积累达到思维的质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3.挖掘学生语文思维之深度。肤浅只会让学生逞一时之快,过后便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达不到知识的积累,也无法拓宽知识的领域,进而就无法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通过表象的引导,使学生深层地挖掘知识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解《道士塔》一文时,学生会很明显地了解到,王道士的无知,外国人的贪婪。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环境来进一步探讨内在实质。这样学生就会得知,根源在于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的腐朽。这样使学生从现象上升到了本质,进而进入到更深层的理解,开拓了视野,发散了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知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在其中得到更多深层的东西。对于语文教学也一样,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例如: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地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就拿《林黛玉进贾府》来谈,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精心地设疑,为什么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就感觉已是熟人?为什么刻意地描写王熙凤放荡的笑声?这样让学生对红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极力地想知道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样,学生就会挤出时间进行《红楼梦》的品读。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兴趣的探索中进行思维的培养。

结束语

语文思维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牵制着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解放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使学生不仅在高考中取胜,也使之在未来的发展中制胜。

参考文献:

[1]黄荣.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6期

[2]胡艳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1期

第3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种素质的人才:有新观念能够不断从事技术观念;有团队精神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为此,数学教学中应

加强学生这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

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

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

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

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

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

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

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

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

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

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

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

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

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

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

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我又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

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

。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 ……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

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

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

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

于半球的体积,帮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材料为什么

让大家各自准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损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

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

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

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

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

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

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

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

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

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

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第4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就是创造者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产生出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摸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现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只有有了创新意识,学生才能产生创造的愿望和动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哪些途径呢?

1.树立创造志向。向学生介绍中国物理学史中的发明创造。例如:牛顿受苹果落地这一简单现象的启迪,进而找到了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规律。沈括从指南针指向不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这一现象中提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等等。并向学生介绍中国在历届国际发明博览会和国际中学生数、理、化等奥林匹克竞赛中的成果,通过大量的创造发明事例让学生知道:创造并非是件难事,即使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也是我们发明创造的源泉。创造并非是天才所独有,只要是正常人,都具有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消除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树立敢于创造,勇于创造的信心。

2.创设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有效抓住学生心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做好实验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在探究物体浮沉条件时,教师可将一空药瓶放入水中,可见药瓶漂浮于水面。再在药瓶中放些螺母,然后将药瓶放入水中,又见药瓶下沉。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肯定会想,药瓶为什么一会儿漂浮,一会儿下沉呢?刚才教师在实验中改变了什么物理量才使药瓶下沉的?这样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努力寻找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进而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启示学生制作潜水艇的模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因此在教学中用一些新奇的实验、模型、物理故事、谜语等创设教学情境都是诱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方法。

3.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教师的设问、提问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因此要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当精心设计问题,尽量创设矛盾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知识产生矛盾,或是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这样能诱发学生揭露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意识。例如:有一次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冬天长时间放于室外的木棒与铁棒,用手摸一下为什么总是感到铁棒比木棒冷?有人提出:是铁的比热容小,在室外放出同样的热量后温度较低的缘故。但又有人提出:根据热传递的知识,长时间放于室外的二棒应温度相等才对。这样的矛盾就迫使学生产生继续寻找问题答案的意识。然后我就提示学生回到家中仔细观察厨房用品,下节课我们再作讨论。第二天,果真就有许多同学作了圆满的解释,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在创造意识的激励下灵活运用有关思维的基本方式(联想、逆想、类比等)和思维的基本变换功能(置换、组合、增删等)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颖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其中以发散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提倡“一题多变”训练创新思维。在物理教学中要精选例题,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如采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数量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类型等变式,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题的解题规律。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2.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许多物理题目不止一种解法。在教学中对每一个习题,学生用一种方法解完之后,要求学生再寻找其它解法。此举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引导“一题多拓”发展创新思维。“一题多拓”是指将物理习题变更拓宽,以此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精心备课充分挖掘习题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利用“一量多测”深化创新思维。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要测某一物理量,往往方法不止一种。例如:“测物质的密度”,基本方法是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在这一实验中教师可制造矛盾将问题深化。例如:实验中无量筒如何来设计实验?实验中若物体的体积较大量筒中放不下又如何设计方案?实验中若天平无砝码实验又如何完成?这一系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升华。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驱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做的事情感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应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动作来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

2.鼓励学生勤学多问。“勤学”是一个人优秀学习品质的体现。古往今来有无数实例证明:非常聪明的人不一定就有成就,而勤奋好学者却一定有成果。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为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多问”是学生好奇心的一种表现,而好奇心正是发明创造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提问要给予耐心的答复,并善于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给予其肯定和表扬。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3.指点学生多看善思。“多看”即是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创造活动进行的源泉,也是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必由之途。“善思”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

第5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TRIZ创新方法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种以解决技术矛盾为基本手段,以实现技术系统进化为目标的结构化技术创新方法。为有效解决技术系统中面临的矛盾,TRIZ创始人Althsuller及其团队在分析40000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当时领先行业中常用的发明诀窍,即矛盾矩阵和40条发明原理[4-5]。作为TRIZ的核心工具之一,矛盾矩阵和发明原理的应用备受关注。人们将其面临的具体问题抽象成通用技术矛盾之后,查询矛盾矩阵即可找出有效解决当前矛盾的发明原理,将发明原理具体化便得到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冲突参数的确定需要很高的分析能力,选取的参数往往存在歧义,而且每条发明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有效应用发明原理并非易事[6]。需要多年的训练和经验积累。

文献[6]通过对TRIZ的矛盾矩阵和40条发明原理的深入分析,认为TRIZ发明原理的精髓就是进行某种变换。但已有研究均未直接探讨40条发明原理所包含的核心变换,这就导致它们无法准确剖析各条发明原理涉及的本质变换过程,致使发明原理在操作对象、变换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利用可拓学中的可拓变换方法刻画和分析TRIZ发明原理所包含的关键变换,较之现有研究,该方法可以直观地描述发明原理所涉及的变换过程,从而为人们提供实施发明原理的切入点。从形式化的角度分析和研究40条发明原理包含的核心变换,对于推进TRIZ理论体系的规范化、形式化进程及基于形式化的创新软件开发工作而言也是不无裨益的。该文从可拓变换和基元两个角度准确而详细地描述各条发明原理的核心信息,以便为人们寻找实施发明原理的切入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部分发明原理在本质上就是标准的可拓变换,而其他发明原理,则要么是对多种可拓变换的组合,要么是对某种可拓变换的特殊应用。

文献[7]从矛盾分类与研究对象的差异、理论基础的差异、方法体系的差异对TRIZ和可拓学进行了比较,并从解决矛盾问题的哲学思想、物质-场理论与基元理论、创新原理与可拓推理等方面分析了TRIZ与可拓学的内在联系,认为可拓论关于矛盾的分类是抽象的,更具一般性,研究对象是一般意义上的主客观矛盾问题与主观矛盾问题,研究目标是描述事物拓展与创新规律,抽象人类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计算机人工智能水平;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来看,可拓创新方法具有较TRIZ更为宽广和系统化的理论基础;从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上看,可拓创新方法更具一般性、概括性。

综上对比研究可见,可拓创新方法与TRIZ方法是在不同的国度,都经过长期的努力分别发展起来,它们具有互补性。可拓创新方法比TRIZ创新方法更具一般性,不但包括可拓变换方法,还有拓展分析、共轭分析、可拓集合等方法,应用领域更广,适合于解决各领域创新中的矛盾问题。可拓创新方法比TRIZ方法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更多的使用方法和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介绍可拓创新方法的方法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并综述其应用研究进展。

1可拓创新方法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可拓创新方法特别适合于解决各种类型的创新(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中遇到的矛盾问题。近年来,可拓学研究者们探索建立了可拓创新方法体系[3],分析了其基本特征。

1.1可拓创新方法体系

可拓创新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

1.1.1拓展分析方法

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只有把问题所涉及的事物看成可以拓展的,才能找到解决矛盾问题的多种途径。为使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模型化,在此用基元作为描述物、事和关系的形式化工具,建立了表达事物拓展规律的拓展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使人们摆脱习惯领域的束缚,更是利用计算机解决矛盾问题、提高机器智能的重要方法。1)发散分析方法。一个对象有多个特征,一个特征又可以为多个对象所具有,一个量值也可以为同一对象的多个特征所具有或多个对象的同一特征所具有。其要点是从一个基元拓广到一个基元集合。该方法把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过程形式化,为发散思维的形式化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工具。

2)相关分析方法。任何研究对象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其他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分析方法是一种把系统中的基元及其相关关系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的方法。相关性是基元间产生传导作用的原因,只有进行充分的相关分析,才不至于在解决矛盾问题的同时,引发新的更严重的矛盾。

3)蕴含分析方法。蕴含分析方法是利用对象间的蕴含性,研究对象间的传递关系的有效方法。当某些对象间具有相关关系时,其变换间具有蕴含关系。如果对象间形成相关树,则其变换间必形成蕴含树。这是对对象间关系的复杂性和相关性的一种形式化、定量化分析。

4)可扩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可分解、可扩缩,两个以上对象可组合的性质称为可扩性。可扩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某对象组合、分解或扩缩的各种可能性。从创造学的角度,组合、分解、扩缩都是创造。在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为解决矛盾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

1.1.2共轭分析方法

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等,都离不开对事物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会得到不同的创新方案。在可拓学中,建立了从物质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对立性(统称为共轭性)4个方面分析物的方法,称为共轭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物元和关系元作为形式化工具,可以对物的“虚部、实部与虚实中介部”、“软部、硬部与软硬中介部”、“潜部、显部与潜显中介部”、“负部、正部与负正中介部”进行形式化分析,通过对物的各共轭部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的分析,可以得到解决矛盾问题的多种策略。共轭分析方法为人们全面分析物的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是某些解决矛盾问题的奇谋妙计的源泉。共轭分析方法立足于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的思想。

1.1.3可拓变换方法

可拓变换是创新的工具和手段。在对变换的研究中,既要讨论其变换的形式,也要讨论变换的主体,变换的方法、工具、时间和地点,即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研究变换的形式和内涵;既要研究直接的变换,也要研究间接的传导变换;既要研究数量的变换,也要研究特征的变换和对象本身的变换;基于研究对象间的相关性,还必须研究传导变换的形式、内涵和传导效应。从变换的方式考虑,可拓变换方法包括基本可拓变换方法、变换的运算方法、变换的复合方法和传导变换方法。从变换的对象考虑,可拓变换方法包括论域的变换方法、关联准则的变换方法和论域中的元素的变换方法。如果变换的对象是物,根据物的共轭分析,可拓变换方法还包括共轭部的变换和共轭部的传导变换,称为共轭变换方法。对可拓变换方法的研究,结合关联函数的建立方法,为把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定量化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

1.1.4可拓集合方法

可拓集合方法是从动态的、转化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识别和聚类的方法。可拓集合是以可拓变换和关联函数为基础的集合。针对不同的可拓变换,可拓集合有不同的可拓域和稳定域,就有不同的分类、识别和聚类形式,它形式化、定量化地揭示了矛盾问题的转化过程和转化结果,使分类、识别、聚类具有动态性和可转化性,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模式和实际情况。

1.1.5优度评价方法

优度评价方法是综合多种衡量条件对某一对象、方案、策略等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实用方法。优度评价方法用关联函数来计算各衡量条件符合要求的程度,由于关联函数的值可正可负,因此这样建立的优度可以反映一个对象利弊的程度,使得评价更符合实际。优度评价方法包括一级优度评价和多级优度评价。一级优度评价方法中,衡量指标不分级;多级优度评价方法应用于衡量指标很多的情形,首先要对衡量指标进行分级,再对各级衡量指标赋予权重,从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综合评价。

1.1.6可拓创意生成方法

创意的产生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遵循“菱形思维模式”,即“先发散,后收敛”的模式。对于其发散的过程,一般人认为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似乎没有规律可循。实际上,在进行了恰当的问题界定之后,利用拓展分析、共轭分析和可拓变换,可以用形式化的方法,甚至借助计算机形成多种创意思路。这是发散过程的一种非常可行的形式化方法,对创意的产生有极大的帮助[8]。

对创意生成的研究,目前重点研究了解决不相容问题的创意生成方法和解决对立问题的创意生成方法,提出了创意生成的“三部曲”,即“拓展-变换-评价”,可以告诉人们创意从何而来、如何获得以及如何确定满意可行的创意[9]。可拓创意生成方法首先用可拓学中的基元形式化体系把问题用规范的形式表达,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拓展、变换和评价,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完成,可操作性强。

1.2可拓创新方法体系的基本特征

可拓创新方法体系是在可拓学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产生和形成的,其基本特征如下。

1)形式化、模型化特征。为了使人们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创新,为了让计算机帮助人们生成创新方案,可拓创新方法采用形式化语言表达事、物、关系和问题,建立问题的可拓模型,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表达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以及临界状态,表达生成策略的过程和奇谋妙计。它是用符号方式反映研究对象内在关系的模型,因而是一种抽象模型。

2)可拓展、可收敛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对象都是可拓展的,拓展出来的对象又是可收敛的,这是可拓创新方法体系的重要特征,它符合人类解决矛盾问题的“发散收敛”的思维模式,称为菱形思维模式。多级菱形思维模式表达了“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过程。由于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以它将可以作为研究思维过程,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形式化工具。

3)可转换、可传导特征。可拓创新方法可用于研究事物的质与量的可变性、“是”与“非”的可转化性,不仅研究直接变换和变换的形式化,而且研究变换的传导作用。用形式化、定量化的工具研究化不相容问题为相容问题的创意生成、化对立问题为共存问题的创意生成,以及传导矛盾问题求解,是可拓创新方法体系的重要特征。

4)整体性、综合性特征。可拓创新方法体系中的共轭分析方法,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系统观和整体论的思想,也结合了还原论的分析方法;基元概念体现了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利用全征基元又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事物;在可拓集合中,用关联函数值的变化表达了量变与质变的过程,而对论域的变换又体现了从整体的角度处理矛盾问题的思想。因此,该体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特征。

2可拓创新方法应用研究情况

经过多年的研究,可拓创新方法已逐步成熟,目前已在工程技术领域、信息科学与智能科学领域、经济与管理领域等得到广泛的应用,已在机械、建筑、日用品等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承接了相关的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省市基金项目及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著,取得多项著作权和专利。

2.1论著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375家期刊发表了关于可拓学的论文,作者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200多家;仅2008年和2009年,有关可拓学的国内期刊论文共发表679篇;有关可拓学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257篇。这些论文中,约90%是可拓创新方法在各领域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在机械产品智能化设计、建筑设计、产品创新概念设计、智能控制、智能检测、管理等众多领域的应用[10-20]。详见可拓学网站http:∥web.gdut.edu.cn/~extenics/的“学科成果”栏目。研究者已将可拓创新方法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矛盾问题处理与创新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已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了30多部相关专著,如文献[3]、[8]、[21-32]等。

2.2承接项目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关可拓学的研究项目50项,涉及信息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管理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等,研究者们将可拓创新方法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结合,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同时也发展了可拓创新方法。如清华大学李健的“产品和工艺设计协同问题求解研究与实现(1996)”,广东工业大学蔡文的“可拓营销方法(1999)”,浙江工程学院李仁旺的“基于可拓学的CPC产品开发过程族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浙江大学徐保根的“基于可拓工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策略集生成方法研究(2002)”,中国科学院杨国为的“基于物元动态系统分析的智能化模型化概念设计研究(2003)”,浙江工业大学赵燕伟的“基于可拓逻辑的产品族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2005)”,哈尔滨工业大学邹广天的“可拓建筑策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研究(2006)”,广东工业大学杨春燕的“获取变化知识的可拓数据挖掘理论、方法及其实证研究(2006)”,东北大学于亚新的“面向案例的跨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的研究(2007)”,武汉大学胡宝清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可拓模糊量化方法研究(200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兴森的“数据挖掘获取的知识的智能化管理研究(2008)”,南昌大学邓群钊的“循环农业模式可拓生成理论与应用研究(2008)”,大连理工大学徐凌的“基于SD-EBC及可拓分析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研究(2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卢荣德的“霍山石斛光声智能检测及其光合过程最适化控制(200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张玲玲的“领域知识驱动的深层知识发现研究(20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体春的“面向大型复杂产品概念设计的知识可拓重用关键技术的研究(2010)”,华南理工大学靳学舟的“基于可拓Petri网络的复杂动态城市公交调度建模及仿真(2011)”等。从这些项目可以看出,可拓创新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另外,研究者还承接了相关的863项目(如青岛大学杨国为教授承接的“鞋类产品和谐智能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系统研究”)、多项各省市基金项目和科技计划项目等。

2.3取得的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情况

可拓创新方法是形式化定量化研究各领域创新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处理的有效方法,这恰是可拓创新方法可以软件化的前提。随着可拓逻辑研究的进行,自2005年召开第一次可拓软件研制研讨会至今,已有多领域的可拓软件面世,如可拓策略生成系统软件、可拓数据挖掘软件、可拓设计软件等。另外,随着可拓控制、可拓检测等研究的开展,很多学者也开始应用可拓创新方法研究硬件产品的开发,也获得不少相关专利。在可拓软件研制研讨会上演示过的部分可拓软件如表1。据不完全统计,已获得的软件著作权情况如表2,已获得(或已申请)的专利情况如表3。

第6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课外拓展活动;分类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调查能力、创新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可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生物课外拓展活动即与生物学科有关的课外拓展活动,利用本校及本地区的生物学资源,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在课后进行的一些自学探究活动。

一、生物课外拓展活动的分类

1.实验类

(1)利用每周校本课保证校内拓展时间

我们主要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在生物实验室来开展校内实验类拓展活动。在固定时间、地点的保证下,我们可以灵活机动地来开展实验类拓展活动。如各种预实验的实施和改进,课后探究的进一步实验,都可以在校本课内来进行。如,对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器材的改进实验,学生收集资料,画出制作图,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具。

(2)开放生物实验室,打开学生科学思维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差,只要学生有空余的时间,如午饭后的休息时间等,都可以进入生物实验室做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换不同的实验材料,自己制定实验步骤,亲自动手、动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如,制作甜米酒实验后,学生就想能不能利用发酵原理制作其他的食物,他们通过后续的实验制作了酸奶、果酒和腐乳等发酵产品,分享给老师、同学、父母等品尝,收获了成功和喜悦。

(3)建立小型家庭实验室,拓展活动场所

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学生在家休息,在学生有探究欲望且时间比较充裕的休息日,建立小型家庭实验室,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动手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小型家庭实验室不需要投入很多,只需要网上购买少量的实验器材或者实验材料,就可在家庭中来进行实验类的课外拓展活动。通过建立小型家庭实验室,学生的活动场所有了进一步的保障,拓展了我们课外拓展活动的场所,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问题。

2.调查类

调查类的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很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在活动中也较能体现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调查的题目的选定,到地址、时间等的确定,人员的组织等,都由学生自己分配。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

提高。

(1)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等休息日

七年级的学生在周末、寒暑假等休息时间,可以自由调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完成自己小组的调查报告。如,《调查龋齿的发生率》《调查家属中红绿色盲的驾照》等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团结协助,认真完成,真正地锻炼了他们的收集资料能力、调查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2)利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时间,来完成我们的调查类拓展活动。如,花博会期间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各自分成小组,完成了各自的调查报告。主要有:《调查各地方场馆的主要花卉》《调查花博园区的行道绿化种类》等,学生在游玩的同时,不仅丰富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3.制作类

制作类的课外拓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为会有显性的成果,学生的成就感比较浓。如,《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动植物标本》《创作树叶画和种子画》《呼吸运动模型》《制作动植物细胞》《制作草履虫模型》等活动。可以在校本课进行,也可以在家庭实验室操作。在活动前学生应该搜集资料,了解制作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之后准备材料进行操作,这主要是考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

4.培养类

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种植养殖梦。我们的课外拓展活动正好可以来完成这个梦想。可以在实验室、教室、家庭中来培育一些动物和植物。如,《种植蔬菜》《制作小生态瓶》等。这个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爱护生命的思想。我们可将课后制作的生态瓶、扦插的吊兰、小生态瓶等放在教室里,既能够每天观察、浇水,更美化了每天学习生活的环境。

第7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

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第8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http://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分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在硬件技术中,集成电路技术则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就曾有人断言:"像现在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左右世界一样,将来掌握了半导体技术的国家将左右整个世界。"正因为如此,各国对于集成电路的开发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厂商采取非法手段获取他人技术秘密或者仿制他人产品,以牟取暴利。我国政府曾积极参与起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以下简称条约),并努力促成了该条约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就对中国有了约束力,其中也包括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一、条约的主要内容

1、保护对象

保护对象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受保护的布图设计必须具备原创性。条约中所规定的原创性不同于著作权法中的原创性,条约就此作了专门解释。具有原创性的布图设计,即"该布图设计是创作者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并且在其创作时在布图设计的创作者和集成电路制造者中不是常规设计"。

2、布图设计权利人的有关权利

(1)复制权

复制受保护的布图设计的全部或其任何部分,无论是否将其结合到集成电路中。

(2)进口、销售或者以其它方式供销

为商业目的进口、销售或者以其它方式供销受保护的布图设计或者其中含有受保护的布图设计的集成电路。wwW.133229.COm

3、布图设计权利人的有关权利的限制

(1)合理使用

为私人目的或为了分析、评价、研究或者教学而复制受保护的布图设计,或者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新的具有原创性的布图设计的行为不视为侵权,也不需要权利人许可。

(2)反向工程

第三者在评价或分析受保护的布图设计的基础上,创作符合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原创性条件的布图设计(拓朴图)("第二布图设计(拓朴图"))的,该第三者可以在集成电路中采用第二布图设计(拓朴图),或者对第二布图设计(拓朴图)进行第(一)款所述的行为,而不视为侵犯第一布图设计(拓朴图)权利持有人的权利。

(3)非自愿许可

《关于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规定,任何缔约方均可在其立法中规定其行政或者司法机关有可能在非通常的情况下,对于第三者按商业惯例经过努力而未能取得权利持有人许可并不经其许可而进行复制、进口、销售等行为,授予非独占许可(非自愿许可)。

(4)善意侵权

《条约》规定,对于采用非法复制的布图设计(拓扑图)的集成电路而进行的该款所述的任何行为,如果进行或者指示进行该行为的人在获得该集成电路时不知道或者没有合理的依据知道该集成电路包含有非法复制的布图设计(拓扑图),任何缔约方没有义务认为上述行为是非法行为。

(5)权利用尽

《条约》的权利用尽条款规定,任何缔约方可以认为,对由权利持有人或者经其同意投放市场的受保护的布图设计(拓扑图)或者采用该布图设计(拓扑图)的集成电路,未经权利持有人的许可而进行该款所述的任何行为是合法行为。

4、国民待遇原则

即任何一个缔约国在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给予与国国民待遇,也同样给予其他缔约国的国民。

5、布图设计保护期限

条约规定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最低期限为8年。

6、保护形式

缔约国可以通过专门法律或者通过关于著作权法、专利法,禁止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或者通过上述法律的结合来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7、争议的解决

通过协商或者其他方式使有争议的缔约国之间达成和解,若不能和解,则由缔约国大会召集专家小组,由该小组起草解决争议的参考性报告,大会基于小组报告和对条约的解释,向争议各方提出建议。

8、保留

条约第13条规定:对本条约不得做任何保留。

二、trips有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规定

与条约相比,trips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保护更加严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范围扩大

缔约方应将未经权利人同意而进行的下述行为认作是非法行为 ,即为了商业目的而进口、出售、或销售受到保护的布图设计,一种采用了受到保护的布图设计的集成电路,或者一种采用了上述集成电路的产品,只要它仍然包括一个非法复制的布图设计。

2、善意侵权要付费

善意侵权人接到足够清楚的通知,被告知该布图设计是非法复制的之后,侵权人对于在此之前已经获得的库存件或预定件可以进行上述行为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却有义务向权利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费用。

3、保护期限延长

布图设计的保护期限不得短于自注册申请日起或者自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进行的首次商业性使用之日起的10年。

如果缔约方不要求以注册作为提供保护的条件,对布图设计的保护期限不得短于自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进行的首次商业性使用之日起的10年。

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不能用专利法、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

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不能用专利法保护的原因

无论在哪个国家,其专利法都要求受保护的技术方案必须具备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集成电路产品对于实用性和新颖性要求都不会有太大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创造性。

(1)集成电路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在通常情况下最为关心的是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或者集成规模的大小,如果就这种产品作为一个整体去申请专利,未必都能通过创造性审查。

(2)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常常采用一些现成的单元电路进行组合。而在专利审查中,组合发明要通过创造性审查,必须取得对该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预先难以想到的效果。

确实具备创造性的集成电路产品仍可申请专利以寻求保护。

2、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不能用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

用著作权法保护集成的电路布图设计的难度有:

(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实用功能上,这已超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范围。

(2)著作权法对所保护的对象没有新颖性和创造性要求,这种保护模式不利于技术进步和创新。

(3)依照著作权法,实施"反向工程"的行为将被禁止。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复制他人作品。

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不能用其它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原因

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框架中,还有实用新型法、外观设计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号或企业名称保护法、原产地名称保护法等,在现有的诸多知识产权法律门类中,实用新型法虽然是保护技术产品的法律,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除外)的法律都要求受保护的实用新型都必须是具备固定形状或者结构的产品;有的还要求实用新型也必须具备创造性。而集成电路产品的创新点往往并不体现在产品的外在结构和形状上,故从总体上看实用新型法似乎并不适合集成电路的保护。

外观设计法所保护的是产品的新颖外观。外观设计法的保护对象决无任何技术成分可言。

第9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ING R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Business-pioneering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to broaden students' employment path,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innovation system is the expansion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function,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o promote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近十几年才开始发展,其根本目的并非让所有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走向创业的岗位,而是要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让他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处事态度以及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然而,经过近十多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和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不容乐,据统计,200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直接自主创业者仅为全部毕业生的0.26%。①为了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我国高校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1 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1.1 对于个体而言,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远见卓识和丰富想象力的人,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扎实技能的人,同时还能锻炼他们善观察、勤思考的能力。只有让他们拥有真正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才能在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进而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服务与提高综合国力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群体。

1.2 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面对全球信息、技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我们必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让他们在更高、更广的领域中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多做贡献。作为高校,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其实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育人全过程。要让我们的学生今后在面对各种工作环境时更具有灵活性和竞争力,高校必须依托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对素质教育进行新的实践性深化,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够让他们在不同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1.3 对于社会而言,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一方面,虽然每年有大批的新生产业进入社会,但他们需要更多的是熟练的技术工,加上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每年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供需双方的矛盾依然突出。另一方面,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的企事业单位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他们已经步入减员增效时期,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既定就业岗位更加有限。细细分析我国的就业市场,一些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很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将会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创办企业, 不仅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更是能空出大量社会提供的现有工作岗位,可以有效地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1.4 对于国家而言,开展创业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以现代高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劳动效率日益提高,产品中对劳动力的投入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创业是一种社会激励,创业会产生倍增效应,因为一个人的创业可以带动很多人就业,而对于拥有知识、能力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需要有创业能力的人,这是时代赋予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物质产品不断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在择业过程中将自我价值实现作为就业的主要动机,他们更愿意以一种独立的方式去实现就业,通过开办自己的公司作为实现自我目标的途径。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纷纷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措施,注重在校期间,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并在政策、资金、场地、专业教师指导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已初现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目前大学创业教育普及率并不高,创业教育存在不足,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缺乏对创业教育思想的指导

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现有的很多毕业生只是被动求职,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可能并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是否有敢于下水的勇气。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创业能力、鲜明个性和创造思维的人才显得尤为不足。

2.2 缺乏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

国内的很多高校,只是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任由学生们自主选择;而一些试点高校也只开设了“创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礼仪”等少数课程进行课堂面授。其实高校的创业课程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课程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课程式课程,也要注重非课程式课程的开发。我们要开拓创业教育的思路,可以通过课程式课程把创业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打破专业间的壁垒,达到创业教育课程与普通课程融合。②

2.3 缺乏对创业困难的正确认识

很多的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其实对创业的难易程度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的表现为急于求成,盲目乐观,在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就实施自己的创业计划,结果可能落得人财两空。有的在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就骄傲自满,而碰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大学生若想创业成功,就必须克服创业浮躁感,提高驾驭风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4 缺乏开展创业试验活动

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堂,但仍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在面对写一份真实的不错的创业计划书时依然显得手足无措。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什么是目标市场,分析时所采用的数据没有说服力。大学生中存在的眼高手低的现象,除了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纸上谈兵之外,却不能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缺乏开拓市场的经验与相应的专业知识。

3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营造创业氛围,营造创业实践的有效环境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打造有浓郁创新意识的校园环境。首先,注意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具有内化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着重要。其次,活跃学院学术氛围。注重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培训,在学院里要形成一股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求学环境,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第三,加大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资助力度,吸引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让他们在老师的带动下,培养严谨的治学精神,提高科研水平,激发创造潜能。在举办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巡展、创业计划竞赛优秀作品巡展和师生创新成果展的同时,配以举办成功企业家座谈等形式,可以拓展大学生思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③

3.2 更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建立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要注重引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二是要结合专业,分类施教。要形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推进创业教育教学的分类开展。另外学校要不定期地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到学校演讲,介绍各种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

3.3 提高大学生素质,为成功创业提供有力保证

首先,要拓宽大学生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学校举行的创业计划大赛中,我们发现许多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不知道如何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断加强素质培训,让他们知道如何做营销活动策划,如何进行市场营销;让他们了解连最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让他们学会如何确定公司战略,如何塑造自己的管理团队。其次,大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平时的实践、实习中积累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大学生有理想与抱负,但对具体的市场开拓、商业运营缺乏经验,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教育培训,经过系统的创业培训增加对生产管理、市场拓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还应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参与全局,体验全局,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作、资源利用等能力。

3.4 加强创业经费投入,为创业实践提供条件

大学生在校创业初期往往需要一定经费的支持,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友、社会资源的作用,为学生的初次创业提供免息贷款,积极为学生筹集创业启动资金。对于有前途的创业计划或产品,可以通过省级或部级的创业计划大赛,让他们获得社会融资的机会。作为高校,如果不能给予学生以资金补助,但可以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比如场所与设备的支持等,让大学生创业者易于起步。另外,学校还可以结合贫困生勤工俭学,把一些后勤部门经营的店面,转让给创业学生经营,这样既解决了困难生的生活费的问题,也让学生受到了创业实践锻炼。

同志曾说:“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作为高校,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必将极大地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他们也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作出更多的贡献。

注释

① 叶辉,周峰.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N].光明日报,200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