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

第1篇: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MPAcc;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

一、文献综述学者高度关注

MPAcc创新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汤健(2021)认为当前MPAcc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未落地、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设计”与“落实”脱轨、教学质量评价与认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需要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职商维度探索MPAcc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李立成(2021)提出“一体两翼”MPAcc人才培养模式,即“信息技术+研究方法+专业知识”,以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向传毅(2021)紧扣新时代背景,提出MPAcc人才培养要着眼比较优势,挖掘自身人才培养特色,以国际化视野构建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实施体系,通过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实现从局部改进到整体优化,最终推动新时代MPAcc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着眼课程改革,宋京津(2021)聚焦“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分析课程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PBL法应用于该课程教学中。程平(2019)聚焦“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共享”课程,借助Python文本分析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以“金课”思想为指导推进实施课程改革。李彩霞(2020)以“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介绍“一纸开卷”考试改革模式。这些研究依托MPAcc培养院校的有益经验,从理念塑造、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改革等方面分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丰富成果,为新建MPAcc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但对于新建MPAcc院校而言,基础状况的不同导致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如何响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并探索形成自身特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MPAcc创新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MPAcc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新文科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性文科人才为抓手,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创新是新文科的关键词。MPAcc以会计专业知识为核心,在新文科的建设要求下,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也面临新理念、新知识、新能力的机遇与挑战。作为MPAcc人才,不仅需要有会计专业知识、具备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职能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有人文精神、爱国精神、奉献精神,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追求。与此同时,企业会计核算、审计等核心专业课程也面临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变革更新,客观上要求会计专业知识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因此,新文科建设对MPAcc创新人才提出迫切要求。(二)MPAcc创新人才培养是强化应用性的要求。MPAcc与会计学硕士有所差异,会计学术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侧重理论知识掌握和学习,一般仅由校内导师担任指导工作;MPAcc作为专业硕士,以案例教学、研讨教学为主,注重创业型、职业化素质培养,强调团队合作、小组讨论等,其培养过程更偏重实务,更强调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对研究生提供指导。相比会计学硕士而言,强应用性成为MPAcc的突出特征。以应用性为导向,MPAcc人才培养需要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在以问题识别、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为主线的能力构建过程中充分体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知识创新。MPAcc教学以案例教学、研讨教学为主要方式,案例研发、案例分析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以应用性为指引,MPAcc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必须。

三、当前MPAcc创新人才培养经验

(一)MPAcc授权点数量与基本要求。根据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2004—2021年,MPAcc培养单位数量累计已经达到289家,其中2010年、2014年获批数量最多。2021年,新增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24家。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要求,即应具备学术道德、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应掌握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应接受的实践训练包括案例教学、现场参观研讨、案例研究与开发、第二课堂、配备实践导师,以及参与实习实践,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系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在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包括政治、外语、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9门课程,方向课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专题、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国际审计准则专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企业税收筹划、中国税制、数量分析方法、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企业并购、风险管理、投资学、国际商务与国际结算、战略管理、商法概论17门课程。从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要求来看,培养人才的沟通协调能力、系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都对创新提出要求,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较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专业知识融合实施职业判断。从课程设置来看,创新类课程(如创新与创业、技术创新等)没有单独设立课程,这就要求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等更多与专业知识融合进行,尤其是在案例教学、案例研究与开发、第二课堂等实践训练中需要融入有关创新的内容。通过多年的积累探索,MPAcc深化改革推向纵深,以教育质量认证为保障,以推广案例教学和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学生案例大赛、教育发展论坛和会计名家公益大讲堂为三大平台,同时以行动学习、“互联网+会计”“国际化+会计”等创新实践为MPAcc教育改革探索经验。(二)MPAcc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借鉴。根据教育指导委员会评选的特色教育改革实践,中央财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院校的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值得借鉴。1.中央财经大学MPAcc“行动学习法”。中央财经大学将行动学习法作为MPAcc教育改革的核心。行动学习法广泛应用于MBA、EMBA教育。在行动学习课程中,学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建立学习团队、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共同解决问题。行动学习法的主旨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相比课堂学习更有效果。学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自己并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通过小组群策群力,最终在实践中通过解决问题提升领导力、职业判断能力、系统分析能力。中央财经大学在MPAcc教育中推行行动学习法,一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问题解决作为学员课堂收获的重要内容;二是对教师进行行动学习法培训,编写《教学指导操作手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由于MPAcc人才培养的核心素质是系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而行动学习法强调实践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相关专业知识、未知领域知识得到快速获取、融合,沟通能力、问题分析与判断能力、资源组织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得到充分锻炼,学员对于未知领域的学习、对于实践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对于解决问题方案的提出,都与创新能力提升息息相关。2.重庆理工大学“互联网+会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MPAcc人才培养对计算机能力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重庆理工大学建设“互联网+会计”课程体系,开设“RPA财务机器人开发”等课程,打造“互联网+会计”实践基地,建设“互联网+会计”师资团队与相关教材,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互联网+会计”MPAcc人才培养模式。重庆理工大学在MPAcc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应用性的重要体现,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开发“互联网+会计”的相关课程,使学员掌握程序开发等相关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获取、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强调对实践问题的分析,并且将信息技术作为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工具手段。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会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依托学校小语种专业优势以及毗邻东南亚的地理优势,响应“一带一路”号召,顺应企业开设MPAcc“外语+会计”创新班,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MPAcc课程体系,设立境外实习基地,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培养国际化MPAcc人才,在学科交叉中体现创新能力提升。4.经验总结。通过分析现有MPAcc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经验,可以看到典型的途径包括:(1)充分依托学校现有优势,实现“优势+会计”突破。在MPAcc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部分学校依托自身的计算机学科优势、语言类学科优势、行业背景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等,将现有优势与会计硕士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会计”创新突破。在“优势+会计”整合过程中将原有的会计专业知识与交叉学科、实践需求等充分融合,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创新,强调创新变革与创新能力提升。(2)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校友资源、产学研合作单位资源、地方优势产业资源等是MPAcc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资源。部分高校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立足社会经济现实需求,将行业、企业作为MPAcc实践基地、实践问题的重要来源,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力量、案例研发等过程中充分融入社会资源力量,搭建产学研协同培养MPAcc人才的平台,为创新能力提升充分汇聚资源。(3)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创新能力。无论是行动学习法还是翻转课堂、案例研发,MPAcc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力图通过现实问题解决提升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行业、企业现实需求为牵引,以知识融合、沟通交互、创新解决方案为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四、对新建MPAcc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国内MPAcc人才培养近二十年的经验,为新建MPAcc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经验。顺应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趋势与要求,需要新建MPAcc院校从以下方面着力:(一)在学习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自身特色。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部分院校已经在MPAcc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尤其是在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取得卓越成绩。这些院校将会计专业与理工科、语言学科等自身学科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掘校友资源、校外导师资源、校外实践基地等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学科交叉、实践融合、课堂教学形式变革,为MPAcc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于新建MPAcc院校而言,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但也不能完全照搬,例如学科交叉,不能完全照搬“互联网+会计”或者“国际化+会计”,需要首先剖析自身的学科优势,以及学科优势融入的可能性。只有在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内容变革等方面真正实现学科交叉,才可能形成MPAcc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需要深入剖析自身学科优势、行业背景特征、地域特征、生源特征、师资力量优势、就业需求等,寻求最适合自身的创新之路。(二)高度重视案例教学环节。围绕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构建来自校内、校外的师资团队,着力开发建立案例库,编写教学案例。指定课程案例库建设负责人,由师资团队梳理教学大纲核心知识点,通过购买、自建等多种方式,编写案例内容,提出需要借助专业知识解决的问题,形成案例分析的要点和思路。将案例研讨、案例分析以及学生适度参与案例开发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新建MPAcc院校,必须紧紧抓住案例教学这个重心,一是深化本科财经类课程已经开发的案例,对内容复杂性、问题综合性进行改造,以适应研究生教学;二是选择较为成熟的MPAcc案例,以购买的方式作为案例教学的资源;三是借助校外导师资源、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开发案例用于课程教学。充分建立案例库,以案例为载体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三)重视外部资源建设。新建MPAcc院校需要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求,培养高端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需要有开放的视野,不仅局限于院校自身的资源,还需要充分利用地方区域特色、地方优势行业特色、校外导师资源、校友资源等外部资源,将MPAcc创新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外实践基地、案例研究对象等充分结合,利用丰富的外部资源,为MPAcc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五、结束语

MPAcc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层面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新文科建设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从2004年至今,MPAcc创新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已经形成较好的积累,各典型院校在MPAcc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凝练出自身特色并形成一定影响力。对于新建MPAcc院校,需要在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地域特征、行业特征等形成自身的特色,同时需要高度重视案例教学环节,将案例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开放的视野汇聚外部资源,在MPAcc创新人才培养中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1]汤健,周璘睿.基于职商维度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21,(19):1-4.

[2]李立成,岳峰,肖吉军等.会计硕士(MPAcc)“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7(24):206-209.

[3]向传殿.新时代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改革探究[J].财会通讯,2021,(3):167-171.

[4]宋京津.数字经济时代MPAcc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PBL法在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商业会计,2021,(9):113-116.

[5]程平,彭兰雅.“金课”背景下基于文本挖掘的MPAcc课程满意度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共享》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2019,(25):29-33.

第2篇: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 思考 创新

前言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推动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要研究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工作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但是扩招也给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等的创新,探索一条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生工作实际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教师素质创新

创新教育在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在创新教育的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传统教育很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这些观念和思想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教师除了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外,应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当中,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表现形式,全方位的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锻炼出实际的能力。

二、课堂案例教学创新

我们教师就是要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创新出自己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案例教学是教育工作者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模拟再现一种仿真的情境,使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里充分感受岗位任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自主地分析案例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寻求统一答案,而是重在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来启迪学习者的智慧,帮助学生在观念的碰撞中理清思绪、独立判断、作出自主的选择,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找到答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与例子教学、例证教学不同。例子教学和例证教学是以消化理论为目的,例子和例证仅仅是为说明或证明理论的正确的;案例教学则重在讨论、思考和学生参与,是在必要的理论提示的基础上,把形成实际能力作为目的,理论在教学中只是一种必要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学生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这样,理论的工具性和培养能力的目的性就摆正了各自的位置。案例教学为培养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提高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创造了有效的训练形式。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得十分突出。案例教学也在社会上要求改进教育方法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采用。因此,案例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满足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以医学文献检索课为例,首先要给学生确立这是一门实用学科的思想,学生先明白了这门课是实实在在要用到的技能,才会有更高的学习热情;然后在课堂上辅以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透彻重要的概念,比如“主题标引”这个概念就必须佐以实例讲清楚“主题词”、“副主题词”的用法以及标引原则和格式;其后还要加以讨论,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逐渐清晰各个概念或检索方法;最后还要学以致用,让学生用检索工具找到指定命题的文献。

三、以就业工作为突破口,努力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和全员育人意识,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源质量、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除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外,还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1986年美国学生服务和发展项目标准促进委员会(CAS)对就业指导提出的要求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获得职业信息和学习范围,扮演好候选人角色,最终帮助学生获得最满意的工作机会”。受其启发,我国就业指导应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始终,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就业咨询与服务,进行人才市场预测,提供需求信息,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正确的择业方法和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学生毕后不能只是就业岗位的拥有者,也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国外很多高校十分注重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的培养,开设了一系列创业培训课程。在这方面,我国高还比较欠缺,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结语

教学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并结合考评体系和授课方式的创新,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李华荣,李海涛,汤晓兰.论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高雅平.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04)

[3]黄晓波,陆文,沙玲,陈惠方,哈兰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03)

第3篇: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实践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4-02

1.引言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把科技创新当作国家发展的重要核心战略,而要持续实现科技创新,就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主体,增强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综合素质成为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自从举办以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成为物流专业学生实践创新的一个重要训练平台,得到了众多院校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欢迎,也为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概况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财政部重点资助的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举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部级学科竞赛活动,是目前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的大学生物流大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目的在于实现物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推动全国高等院校物流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发展,更好的培养和发现物流人才。

3.物流设计大赛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提供培养和发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平台

在培养和选拔学生参加物流设计大赛的过程中发现,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并非实践创新能力就强,例如我校参加本届大赛的获奖队伍(国家二等奖),最具创新能力的同学(队长)在班级成绩排名经常在30名以外,而另外三名同学成绩稳定在班级前十名,还有一名同学是班级的团支书,但是这四名同学非常配合队长的工作,也相信队长的决策和创新能力,这说明纯粹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参加上届大赛的获奖队伍(国家三等奖)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说明物流设计大赛在校内选拔参赛选手时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能够提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学生根据选题查阅大量资料,在竞赛中科研,在科研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很好的弥补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

每届物流设计大赛均要求各参赛队伍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企业案例,自主确定方案设计的领域和方向,因此参赛队伍首先要对大赛提供的十几个案例进行分析和选择,寻找各个案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清思路,选择其中3-5个案例确定设计方向和选题,最后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设计内容,最大程度的体现设计方案的实用价值和可行性。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针对不同案例的内容不断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系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强化,保证各参赛队伍最后完成的设计方案完整可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案例中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3)学生个性培养与团队合作能力协调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都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就是要发挥参赛同学的个性能力,激发自身潜力,通过团队合作独立并创新地完成整个物流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物流专业具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强要求较高,要想在物流设计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必须依靠高效率的团队协作,甚至需要其他专业的学生参加,优化知识体系结构,才能满足大赛的要求。因此,物流设计大赛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物流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物流大赛的很多参赛队伍都是由多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通过参加物流设计大赛,使各专业同学在参赛过程以及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锻炼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我校近两届的参赛队伍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别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和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合作,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4)加强学生企业实践认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每届物流大赛组委会都会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与各级负责人共同设计案例,案例内容及相关数据直接来源于知名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基本上可以真实的反映企业各方面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这是物流设计大赛最具特点、对参赛队伍最有吸引力的方面,这样可以为参赛者提供最大的空间发挥其创新能力。这种从企业实际出发,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参赛过程中,我校学生在第三届和第四届比赛中都分别对顺丰公司和安吉物流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企业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与社会企业相关部门及人员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实际运作,学生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公关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

4.以物流设计大赛促进教学改革

每届全国物流设计大赛每所学校只允许有两支队伍共计10名学生有资格参加全国比赛,真正在比赛中得到锻炼的学生人数有限。为了使物流设计大赛的培养效果在全专业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拟设计以物流设计大赛为背景,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几方面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1)教学目的改革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目的更多的是侧重学生掌握物流管理课程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参加物流设计大赛,逐渐转向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历届大赛公开的案例集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相关物流知识和技能设计解决方案,进而以校内物流方案设计竞赛形式(全国物流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按照物流设计大赛规定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改革

以往的课堂教学内容经常是以独立的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会比较详细的介绍物流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讲解不够,另外对于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系统的解决问题方面锻炼也很少。因此,根据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所要求的设计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方案,逐渐增加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并系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内容,例如运输网络布局与路径优化设计、系统运作控制与流程优化设计、系统仿真与物流网络技术、物流技术应用与装备集成优化设计、供应链集成设计与绩效考核等。

(3)教学方法改革

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或目标的实现设计方案,让学生切身体验物流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例如讲解物流方案设计的目的、要求、基本规范与形式、解决思路、方法等等。PBL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学生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是知道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在每个问题或者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物流方案设计的过程和要求。

(4)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以5人组成项目开发设计小组,这是物流设计大赛参赛队伍的人数规定,也是企业一般物流设计团队的人数,这样的人员配备可以促使每个成员在团队协作中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真实性强,提高教学效果。团队合作创新是现代企业创新的核心组织形式,学生通过项目小组组织形式熟悉团队运作规律,从项目的选题、申请答辩以及实施项目,均需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5.结束语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创新的平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和平台。此外,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于教师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辅导学生参赛也会促进教学改革探索,将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正面效果进行课堂演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模拟竞赛环境,实现全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敏,张锦,徐菱.浅谈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10(10):45-47.

[2]梁雯,叶春森,吴海辉.依托科技文化竞赛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223-225.

[3]张军.基于专业赛事平台的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12):41-44.

第4篇: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大部分高校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任课教师以讲授法为主,通过考试的方式定期检查教学效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可以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讲授法下,由于过分强调记忆,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兴趣的培养。研究表明:当情绪高昂,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情绪低落,大脑皮层则处于抑制状态。大脑的兴奋活动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讲授法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机械记忆,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讲授法下,教师作为知识结果的传授者,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可能拘束作为被动接受者的学生超出常规的创造性活动。

讲授法作为一种单向传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况下开展。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以专家的身份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将其听到的相关信息转化为记忆,并通过频繁课考强化记忆。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受阻,因而针对某一具体的法律条文或某一会计问题,教师与学生难以进行广泛讨论。在课程考核上,教师也很少考虑学生期望得到的知识,而是按照教学大纲组织试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主导者,课程的内容、课程的进度和课程的考核等都由教师决定,对所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其学习积极性逐渐消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只了解该课程的知识点,却不懂应用,创新意识不断降低。

二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教学方法新选择。

第一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在于教师利用典型案例为学生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案例,从而掌握理论知识和总结实际规律。该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采取的行为方式。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情境,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创新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有充足时间研究案例,以自己的观点参与案例讨论。学生运用所学到的会计等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讨论的过程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表达个人观点的广阔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通过信息交流与争论,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教学考核就可以在事中进行,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准备、参与案例讨论的论据充分性、最终解决办法的可行性等进行评分,从而克服传统讲授法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缺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此时,学生基本熟悉并掌握了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等。我国资本市场上涉及到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不胜计数的案件给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技术操作性强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上。学生掌握了会计基础理论之后,以“当事人”的主体身份参与案例的讨论和解决,锻炼了学生运用会计等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另外,资本市场中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现实情境,学生必须处理所面对的实际问题, 分析案例中的会计材料、运用会计判断并进行决策等。如果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可以从中掌握应对复杂会计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反之,案例解决失败,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会计工作中的固有风险,体会会计理论与实践的不同。

第二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教师通过设立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与案例教学法相同,问题教学法也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采取的行为方式。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发现已有知识与未知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未知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一个疑难的情境,在此情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已经积累的知识确定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假设,并通过推理判断哪一个假设能够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最后,搜集数据验证假设,从而得出结论,该结论即为掌握的新知识。问题教学法下,在问题不断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有知识,掌握了新的知识,理解了本课程知识与其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媒介,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索未知的前提。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评价相同,问题教学法下教学考核也可以在事中进行,通过对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进行评分,可以克服传统讲授法教学评价的缺点。

第5篇: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TRIZ理论;教学环节

作者简介:曹贺(1978-),女,辽宁昌图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刘训涛(1975-),男,黑龙江鸡西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TRIZ理论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HGJXHC110906)、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BC12111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27-02

高校推行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点突出创新,必须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专业知识的传授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知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综合素质。理论教学包括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等一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1]为适应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要使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地融合,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其中。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规可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社会和经济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视想象力和创造性。”大学生是创新人才的主力军,蕴藏着强烈的创新潜能,需要去培养开发。大学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愿意固守陈规,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善于学习,创新欲望强。大学生这些积极的特点需要爱护并正确引导,培养、开发和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

人的创造性是随着人的大脑进化而进化的,其存在的形式表现为创新潜能,将创新潜能转化为显能,也就是创新能力,这就是创新的可开发性,即创新能力是可以激发和提升的,创新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

TRIZ是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TRIZ理论是前苏联阿奇舒勒等研究人员在分析研究了全世界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认为发明问题的基本原理是客观存在的,发明问题具有可预见性。TRIZ研究人员发现,在一个工程领域中总结出的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发明原理及解决方案可在另一工程领域实现。[2]正是在进行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解决发明问题的系统化方法——TRIZ理论。其中的进化法则、40个发明原理、矛盾矩阵、物-场模型分析、76个标准解法、ARIZ等发明创造模型成为了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应用TRIZ理论时,首先要将待解决的问题抽象转化为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的发明原理、标准解等工具,得出该TRIZ问题的解决方案模型,最后再通过类比应用转化为该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3]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可以借助TRIZ理论这个系统化的创新工具,将TRIZ理论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形成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训练框架。如图1所示。

二、理论教学中结合TRIZ理论

创新能力是靠教育、培养和训练激励出来的。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训练,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是不是只能这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依托与日常生活及各行业联系紧密“工程流体力学”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启发学生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并采用发散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在课堂中用TRIZ理论进行思考、讨论,拓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比如,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适当地加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环节,请学生运用TRIZ中的发明原理及技术矛盾解决矩阵来设计某些液压元件的改进形式,或改变回路的布置方式来实现同样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又如,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流体力学的现象很多,在讲授流体力学现象的时候,不按常规的方式去解释现象及其原理,而是采用科学发现的方式,通过现场实验或flas直观展示流体现象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解释现象,揭示其原理,这比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中引入TRIZ理论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这些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对实验进行设计和分析。比如,在液压传动综合实验的教学中,首先由学生自拟实验方案,选取实验元件,设计回路。其次在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utomation Studio下进行系统模拟,该软件具有对液压系统虚拟设计、模拟、测试、分析等功能,通过模拟可以进一步完善、修改液压系统的设计及分析等工作。最后在我校力士乐液压实验台上安装、调试系统,并进行相关参数测试。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中引入TRIZ理论,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完成实验内容。同时,鼓励学生找出现有实验方法的不足,怎样利用这些不足?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提出改进的方向,增加系统的理想度,指导学生应用TRIZ理论中消除矛盾的规律找出可行性方案。

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应用TRIZ理论

第6篇: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技术创新;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25

[中图分类号]F4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55-03

1 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成功的技术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并且具有较大风险。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对于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对创新项目的风险的识别与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对技术创新活动中对创新项目风险的预测并对风险较大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风险。因此,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市场环境等内外部相关因素进行评价技术创新风险,对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许多学者对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尹作亮(2011)[1]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提出风险评价的42个因素指标,并阐述了风险指标的含义。黄福宁(2009)[2]在建立系列技术创新投融资风险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司春林(2008)[3]对复杂产品创新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汪新凡(2007)[4]建立了一种基于联系数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可以通过计算得到项目总指标的综合评价联系数主值就可以确定该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还可以对多个项目进行排序,并且可以利用五元联系数表示风险的高低程度。

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是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TheAnalysisHierarchyProcess,AHP)得到各指标的权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forOrderPresencebySimilarityIdealSolution,TOPSIS)对各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 TOPSIS方法基本原理

2.1 TOPSIS方法基本思想

TOPSIS是一种多目标,多属性决策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5-8]。TOPSIS利用基于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各方案的正理想解方案和负理想解方案,获得某一方案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从而得出方案的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最后根据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对各方案进行排序。其中正理想解是最优方案,是一个方案集中并不存在的虚拟的最佳方案;负理想解是最劣方案,虚拟最差方案,每个属性都是方案中的最差的值。

2.2 TOPSIS方法计算步骤

(1)建立标准化决策矩阵。

(2)建立加权的标准化矩阵,可以由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权重Wi。

Vij=Wi×Yij(i=1,2,3,…,m;j=1,2,3,…,n)(2)

(3)利用加权的决策矩阵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V+和V-。

(4)计算各方案的正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EuclideanDistance)。

(5)计算相对贴近度。

根据相对贴近度Ci由小到大排列方案的优劣次序,得出最佳的方案。

3 案例分析

为了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的问题,采用对企业的5个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选择出风险较小的项目。建立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Wi,采用TOPSIS方法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1 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技术创新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内/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创新项目的难度,导致创新有不可预期的结果或创新失败,使创新主体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从创新主体的内部及外部环境的特点,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专家讨论,得到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方法得到各指标的局部权重和全局权重,如表1所示。

3.2 TOPSIS综合评价

对各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初始值如表2所示。根据TOPSIS的工作步骤,采用MATLAB工具进行计算,得到各项目的正理想解、负理想解、欧氏距离以及最终贴近度值如表3所示。

采用AHP和TOPSIS方法对5个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排序结果是C4>C1>C2>C3>C5,项目4是最优结果,将结果提供给企业作为决策的依据。

4 结论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投资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是多目标,多属性决策,受到各种不确定风险的影响。本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方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以及TOPSIS方法对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决策依据,从案例中验证了TOPSIS方法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尹作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78-81.

[2]黄福宁.技术创新投融资风险状态的识别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4):100-103.

[3]段秉乾,司春林.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创新风险评估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1002-1005.

[4]汪新凡.基于联系数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97-102.

[5]吴强.AHP模型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8):112-117.

[6]王东生.基于TOPSIS法的制造企业节能方案选择[J].轻工科技,2012,5(5):141-142.

第7篇: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国企业;方案营销;优势;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023-02

1 方案营销的涵义及优势

1.1 方案营销的涵义

方案营销是指:“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消费者多种相关需求,企业从顾客的眼光、思想、利益来分析顾客的要求,并向顾客提供有形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一种组合方案,是企业提供给顾客的用以解决问题,创造更高价值的一揽子工具”。

简单地说,方案营销就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问题,帮助顾客解决问题,以丰富顾客价值为核心开展营销,以系统的解决方案来赢得消费者。它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变化趋向,制定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因此,所谓“解决方案”不只是以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全方位的服务”,而是在顾客的参与下,根据顾客的需要,设计符合顾客特殊要求的超越产品功能利益的个性化服务整合体。它强调了顾客的参与性,将消费者纳入到营销过程中,通过消费者的参与沟通,创造出对消费者来说最具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组合,从而形成消费者和企业间建立长久联系和相互依赖。因此,方案营销就是帮助顾客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并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提供相应的一揽子商品。它指导了顾客整个价值链都向下游延伸,整个方案营销贯穿于顾客使用产品和服务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购买这个层次上。

1.2 方案营销的优势

(1)方案营销使顾客的让渡价值最大化。它丰富了顾客的价值,花同样多的钱,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无疑是消费者更想得到的。在以前,企业总是试图说服顾客相信他们事先设计好的产品或服务,而方案营销却打破了这种模式。在方案营销的模式下,企业不仅要提供一个“产品十服务十信息”的组合体,而且要锁定消费者,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计划、产品和服务,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这样使顾客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的利益关系,使顾客与企业成了新的共同体。

(2)方案营销从生产、制造、出售和售后服务都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入手的。企业和顾客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以顾客的需求为起点,搜集更多、更深的顾客信息来重新设计业务,然后量身订做,将产品的实体、服务和信息融合起来,作为个性化的方案向顾客出售。这样丰富了顾客的价值,进一步培养了消费者的“忠诚度”,这样就对企业的再生产和企业品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方案营销能进一步创造需求,扩展了产品的附加值。方案营销使企业从产品的提供者变为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它以产品组合代替了单一的产品,进一步拓展消费者需求的深度和宽度。这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也会使企业朝着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

随着消费者需求更加挑剔,企业必须以新的目光重新审视消费者,不断对他们进行定位和细分,不断去改善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被称为“营销之父”的菲利浦•科特勒说:“赢得和保持顾客的关键是比竞争对手更好的理解顾客的需求和购买进程,以及向他们提供更多价值”。方案营销正是符合了这一思想,以顾客的整体需求为中心,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使每个顾客都能得到自己满意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使顾客成为企业的“上帝”。

2 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解决方案营销在当今欧美高新技术行业极为流行,在中国也逐步为中国企业所接受。那么“方案营销”是否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呢?实际上,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有其独特的优势。

2.1 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的优势

(1)中国企业更了解中国人的消费思维和消费习惯。著名的经济学家刘光明说:“没有文化涵养的营销是没有生命力的,它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中国企业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这样就能很好的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强化方案创意,设计出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营销方案,使消费者需求和厂商的生产能更好的衔接。

(2)中国企业拥有外国企业没有的独特资源。如人脉资源、文化资源、心理优势、民族自豪感等。它可以更好调动起全社会的资源,为己所用,可以更好的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设计出最符合中国人标准的营销方案。使消费者使用商品时,能够获得一种自豪感,而非仅仅停留在商品的表面。

(3)中国企业拥有较为稳定的顾客群。中国企业在本地成长壮大,使得企业拥有大量较为忠诚的顾客群,这些顾客群都是企业十几年培养出来的忠诚顾客,如果本土企业能设计出优秀的营销方案,使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从中受益,那么,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中国本土企业就会在“与狼共舞”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

2.2 方案营销在中国实施的制约因素

当然,方案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而言,还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制约着方案营销的发展。

(1)方案营销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进行社会分析,市场调研,营销分析等等,但方案营销收益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发展中战略眼光很浮浅,他们更多的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因此,很多企业都是有很好的想法,但实施起来却有相当大的难度。

(2)关于方案营销的理论知识太少,这样就使得方案营销在实施过程中缺少“软环境”。现在国内出版市场很热,可想寻找一本关于方案营销的书就非常困难,由于缺乏理论作指导,必然会影响方案营销的整体发展。

(3)专业人才的缺乏同样是制约方案营销的又一难题。目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我国由于方案营销刚刚兴起,中国企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训和使用机制,还缺乏大量的具有很高决策力的高层方案营销的决策者。营销人才的缺乏将是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最大的软肋。

3 方案营销在中国企业的实践及努力的方向

3.1 方案营销在中国企业的应用

2006年,《电脑商报》举办了以“方案增值,协作共赢”为主题的全国中小企业方案营销论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是这次会议的主题。这次论坛体现了方案营销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还要针对渠道商、商的观点,这无疑也是方案营销的创新点。这个论坛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方案营销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可见,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方案营销的重要性,并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骄傲――中国“海尔”率先实施了方案营销,值得广大企业学习和借签。海尔笔记本在2005年就实施了方案营销这一模式:海尔与中国联通联合推出超值套餐:凡购买海尔笔记本即可获得价值2000元联通CDMA网卡一张,另加2400元的一年不限流量的无线上网费用。这种将不同行业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整合在一起销售的模式,使本来一款14000元的笔记本电脑,经过“方案营销”后就变成了“6500元的笔记本电脑+价值2000元的网卡+2400元的上网费用”。也就是说:“用户在购买海尔笔记本同时,将得到海尔在企业信息化投入方面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获得了一个普遍需求的解决方案。2006年,海尔公司又推出了“一站解决、一次解决”的家电消费观点,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它针对消费者目前对家居布置担忧的心理,推出了“家电成套买”,即“成套设计、成套购买、成套服务、成套升级”。24小时服务热线会根据顾客的需要量身提供专业建议。同时,根据消费金额的大小提供不同程度的优惠,丰富了消费者的整体价值。海尔的方案营销不是死盯住价格,而是以创造“价值”为重。从消费者整体利益出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让整个服务增值。

在这种解决方案的营销中,“产品组合”代替了“产品”,“增值服务”代替了“服务”,“教导消费”代替了“消费”。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客户不是需要某种产品,而是需要能满足某一种需要的所有产品这一点共识上。

3.2 中国企业实施方案营销的方向

(1)培养一种创新的营销文化。始终以能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方案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营销观念。通过创新营销观念的建设,培养与企业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强调企业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努力发现潜在的市场和创新市场,以注重企业、顾客和社会三方共同利益为中心,把与消费者的沟通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促使营销观念不断创新。

(2)建立、健全营销创新策略。以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向市场提供更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如制定目标市场策略,使产品和服务突出地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特色。另外向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不仅仅关注提供有形的产品,更要关注延伸产品的创新。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建立科学化的营销方案,根据地理、人口和市场的特点细分变量,充分调动一切营销资源,建立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3)加强营销渠道的创新。营销渠道创新,才能真正的把方案营销的益处最大限度的送到消费者手中,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化的营销渠道,比如使用互联网,互联网可将商品直接展示在消费者的面前,回答消费者的提问,接受顾客定单。这种直接的互动和超越时空的电子购物将成为方案营销最重要的渠道。

(4)塑造一支优秀的方案营销团队。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的团队,应该从转变观念开始,应努力培养方案营销的高素质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便方案营销能更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冯朝霞.新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战略探讨[J].河南高等商业专科学院学报,2005,(13).

[2]李文伟.浅谈方案营销[J].新营销,2005,(11).

[3]许以洪.市场营销调研[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 Google Solve for X 项目主管PuneetAhira

2015年10月2日,年仅10岁的沈知涵从上海来到清华大学X-lab创客空间,迎接他的是这样一份来自Google Solve for X项目的邀请。与他一起来到清华X-lab的,还有20多位9到13岁的上海MZ极客豆学院的同伴。在接下来两天的时间里,他们与北京的极客豆们一起完成了一项Google Solve for X射月计划的挑战。

播种使命

Google Solve for X 射月计划鼓励人们思考足以“射月”的解决方案,去解决那些困扰我们的全球性问题。它的议题必须是三大领域的交集:重大的问题、疯狂的解决方案和突破性的技术。而一个“射月”的解决方案,必然是一个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比如,智能隐形眼镜、无人驾驶汽车、谷歌气球……无疑,射月计划是一个让创意得以实现的舞台,会真正推动那些能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项目最终实现。此时,极客豆们接受的挑战是――使用最新的科技,为困扰十多亿中国人的“雾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浇灌智慧

在观看了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后,孩子们对雾霾从哪里来、该怎么解决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登台亮相,并分别介绍各自的专长。他们的职责是为孩子们提供信息,让他们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为第二天的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做铺垫。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建筑、农业、化学、生物等,但都与雾霾息息相关。喵爪CEO张红对导师人选的要求是“他们可以来源多样,但不能是老师”。她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同样,活动地点选在清华大学X-lab创客空间――这个鼓励清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基地,也是希望这里更能激发出孩子们的创意。

有了与导师的互动,孩子们异常活跃起来。他们的提问大胆尖锐,张扬自信。面对孩子连珠炮式的发问,有的导师竟有些招架不住。看起来,“对付”这些“小豆子”可不是件容易事儿。随后,导师们分散到不同的会议室,孩子们则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到不同的房间继续向导师深入提问。

导师吴夏蕊博士的房间主题是“植物大战PM2.5”。孩子们围坐在她的身边,认真听她讲解植物在减少PM2.5中发挥的作用。在她的笔记本电脑上,还有生动的PPT演示。

拥有药物化学背景的导师汤智丰,一进屋就画起了思维导图。满屏的化学分子式“吓”走了小女生,却也吸引了几个高个子男生跟他一起讨论。

热衷Scratch编程的孩子们,则在向导师演示自己编写的程序作品,询问怎样用传感器检测PM2.5。

对于高中时代就创立公司并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的导师吕晓宁,孩子们好像对她的创业经历更感兴趣。

……

看上去,这就像一个让信息充分流动的集市,学生能各取所需,并在提问中学习。与平时上课不同的是,课堂上教师会给出答案,让他们记住,但在这里,导师只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只有竭尽所能地向这些不同领域的优秀前辈提问,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萌发创意

第二天,孩子们又聚集到了一起。他们的终极挑战是,要在这一天的时间内,寻找解决雾霾的办法,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活动一开始,空气中便弥漫着紧张的味道。孩子们首先要在5分钟内形成自己最想从哪个角度解决问题的想法,带着这个想法再与其他学生讨论交流,找到志同道合者,组建团队头脑风暴,并在团队中最终形成一两个最棒的创意。

最开始,形成一致意见、合理分工和合作对某些学生来说非常困难。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孩子间互相不服气、争吵的现象。在导师的引导下,有些团队达成了一致意见,但还有个别团队直到最终的展示环节都没有形成共识。这是活动中的一个小插曲,也让孩子们在组建团队或成功或挫败中的体验中多了一份思考。

经过头脑风暴,孩子们的创意不断相互激发,很快他们就组成了8支队伍并有序地上台展示。每支队伍都有一个别致的队名,如“极客种子队”“雪樱队”“雾霾克星队”“头脑风暴队”“X次元小分队”等。展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换句话说,如果觉得其他团队的主意不错,完全可以借鉴过来对自己团队的创意进行快速迭代。

在这个开放创意的环节,张红不断鼓励他们“脑洞开得再大一些”,并做出承诺,对于好的项目,可以放进孵化器孵化。接下来,各个团队又分散到不同的房间,分头完善他们的解决方案。他们首先得将自己的想法放到一个“影响力-技术复杂度”的二维坐标中,确定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思考这个解决方案后面的技术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解决方案,需要做什么。最终,他们要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展示出来,让评委们做出评定。

“头脑风暴队”罗列了十多种治理雾霾的想法,最后在“用粘土盖房子”还是“洋流发电”这两个方案上举棋不定。他们邀请当建筑师的孔祥栋导师帮他们分析方案。经过推敲,他们最终选择了“高技术-高影响力”的“洋流发电”。

沈知涵所在的“X次元小分队”似乎从雾霾治理中嗅到了商机。他们打算成立一个有机农产品的创业公司,他们推选有领导力潜质的沈知涵做CEO,带领大家分工协作,对公司如何运作进行了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

绽放精彩

“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展示提问环节,极客豆们给出了一份也许不那么专业,却令人惊喜的答卷。

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雪樱队”提出的解决方案“用涂料解决雾霾”。这组完全由女生组成的团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雪樱队”希望能发明一种新型涂料,这些涂料可以涂在交通工具、大楼等经常暴露在室外的物体的表面。它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表面积大,可以吸附很多PM2.5颗粒;不会被雨水冲洗掉,需要特殊的清洗剂才会被清除;清洗下来的PM2.5可以回收。导师汤智丰非常喜欢这个项目,他评价道:“这个想法也许没有其他想法那么异想天开,却是唯一通过促进基础科学的发展去解决问题的。”

“头脑风暴队”提出的“洋流发电”解决方案也让人眼前一亮。5个小男孩想利用洋流来解决电力问题,这样就可以消灭用煤炭发电而制造雾霾的电厂,并且可以促进电动交通工具的发展。他们发现墨西哥湾流是三峡大坝流量的2600倍,这么多的能源无穷无尽,如果可以在这里建造一个水电站的话,一年的发电量可以供全世界的人们使用40年以上。导师孔祥栋评价这个项目说:“这个设想本身如此的震撼人心。许多伟大的人物我想最初都是抱着一个看似无法实现的理想开始自己人生的吧。一个人的想法真的是可以改变全人类。”

第9篇:大学生创业解决方案范文

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金融工程学本科阶段的教学,但教学对象大都是财经类专业的本科生,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达到的效果与金融数学专业要求的培养目标还是有很大出入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分析方法方面。由于我国财经类专业的本科生几乎都是文科生,对大量数据有畏难情绪,对数学公式比较排斥,缺乏对公式推导和逻辑思维的兴趣与信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财经类专业开设的金融工程学只重视基本理论的定性分析,对该进行定量分析的内容往往一笔带过不做深入研究。结果就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养成了“定性思维”的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导致学生没能深刻理解金融工程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利于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分析技术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没有了定量分析的过程,就无法达到金融工程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要求,更无法使学生养成定量思维的好习惯,很难在千变万化的金融问题中游刃有余。

2)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多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配套的上机实验也仅仅是让学生到机房观看各金融工具的交易行情。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金融工程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的定义、定价公式等理论知识上,无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定价方法和分析技术去探究各金融工具的报价结果,无法让学生接触到大量成功的金融工程案例,没有给学生更多品味揣摩的机会,也就无法让学生真正领会金融工程学中的“工程思维”,更无法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目标。

3)教材内容方面。目前我国金融工程学采用的教材普遍存在内容较为抽象、案例较少较旧的现象。例如,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设计以及风险管理等理论模型本身就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其推导过程还要用到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等数学知识,数学本身的抽象性进一步加剧了模型的抽象性[3]。加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品种相对比较匮乏,教材中所提供的金融工程案例较少且较为陈旧,致使学生逐渐对抽象的理论失去了耐心,无法将抽象的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更无法将理论灵活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金融数学专业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根据上述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其学科特点,现针对金融数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加强定量分析的培训。相较于其他专业,金融数学专业更注重于分析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定量分析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能成功应用其他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教师在介绍定量理论时,应先把基本理论介绍清楚,然后详细地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公式和定量分析方法,最后给出相关实例供学生演练,让学生自己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养成定量分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