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产业化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产业化发展规划

第1篇: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一、关于巩义文化资源环境问题

巩义市的文化资源环境可概括为:源远流长,深厚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巩义的地理位置正处于中国中部古今文明的大通道上。巩义南依嵩山,北望太行,中有黄河穿流而过。陆路、水路皆通,古丝绸之路也从此而过,近代的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欧亚大陆桥从此穿过。交通的发达带来了物流、人流、信息流、财富流,自然包含了文明、文化的交流和遗存。

2. 古都文明对巩义文化有较大的辐射和传递。巩义周边古都较多,东有古都开封,西有古都洛阳,北有安阳,加之河南省会郑州的崛起,都为巩义带来了较强的文化传递和辐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目前,巩义市场上的工艺品,大都来自古都开封和洛阳;巩义在春节举行的大型灯会,也引进了开封和洛阳的工艺技术,巩义的文化艺术名家也到周边市地交流、创业,比如书画交流展览,巩义人李公涛在开封创造的翰园碑林等。

3. 巩义本身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很多,历史名人众多,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价值。巩义最有影响力的是河洛文化。境内拥有部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郑州市级文保单位59处,巩义市级文保单位100多处,库存文物3万多件,地下文物不断出土。历史名人如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杜甫,人民艺术大师常香玉等不胜枚举。还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相舞狮,省市级非遗项目12个。同时,巩义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仅有传说中的伏羲八卦台,还有河图洛书的历史传奇。

4. 巩义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现代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传统文化在巩义有不尽的生产力,雕刻、雕塑艺术,有涉村的石狮石碑雕刻、鲁庄的人相泥塑、木刻等;说唱艺术,有河洛大鼓;演唱艺术,有豫剧、曲剧、越剧等。全市农村剧团已从2002年的两家发展到2010年的50多家,参演人员数千人,全市性剧团调演已举办了8届,累计观众数十万人次,现代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全市文化市场门类齐全,遍布城乡。截至2009年底,共有有证网吧58家,歌厅、舞厅、戏曲茶社51家,图书销售76家,印刷企业41家,复印打字61家,音像销售14家,基本上可以为社会提供较为全面的文化服务。

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问题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制定好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十分重要。

1. 制定新规划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为核心,把发展作为主线,把改革作为动力,把统筹协调作为基本方法。同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加强管理与促进繁荣的关系。

2. 主要目标任务: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健全体系,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培养人才,推进创新,勇于改革,扩大开放,提升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比重,以文化的大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具体到巩义来说,就是要打好基础,优化环境,提高素质,推进发展。提高人均文化资源占有比例,提高人均文化消费和投入,提高文化增长的效益占GDP增长的比重。

3. 确定文化发展的重点:以文化项目带动文化投资,以文化设施带动文化环境的改善,以文化创作和人才培养带动文化精品产出,以文化活动带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以文化交流提高地区文化互动和开放兼容。

三、关于文化产业的推进措施和方法

1. 在领导决策层牢固确立先进文化重在建设的思想。在发展思路上,要确立文化先行思想。先进文化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思想的大解放可以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2. 编制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3. 加大投入。巩义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文化的投入,先后建起文化馆、博物馆,建成了全省少见的文化中心大楼,彻底改变了文化管理的条件,特别是投资近2亿元的市民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大楼已经建成,目前进入装修阶段,不久将投入使用。自2007年以来,国家和河南省投资的镇文化站项目巩义有6个,已累计投资142万元。郑州市政府投资的街道办文化站5个,已累计投资106万元。郑州市政府投资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85个,已累计投资778万元。

基层投入文化设施建设也有许多先进典型,鲁庄镇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镇文化中心,举办了两届农民艺术节,已申报1个部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先进镇、艺术之乡;新中镇文化站总投资170多万元,常年活动不断。村级先进典型更多,石灰务村文化中心投资160多万元,涉村镇西沟村文化大院先后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还有涉村镇涌泉村、新中镇杨树沟村、回郭镇李邵村、米河镇小里河村的文化大院都设备齐全,文化活动不断,深受群众欢迎。

4. 抓文化活动,促文化交流。通过群众性节庆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活动形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群众文化艺术修养,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文化交流,不断把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5. 创新机制,培养文化干部和文艺人才队伍,巩固壮大文艺团体,培植新的文化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在创新机制上,目前实行的文广新管理体制形成了一定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6. 打造文化精品品牌,形成品牌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品牌出形象,以形象出效益,以效益促发展。依托部级文保单位和非遗项目,打造精品景区和节目;以历年来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多年春节投资200多万元展出50盏左右的“光耀中原”大型灯会,吸引了上万名来自省内外的观光者;多年坚持的宋陵文化广场剧团调演,不仅有巩义境内的剧团参加,洛阳、登封等地市的剧团也参加,真正体现了广泛参与,广泛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2篇: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加强宏观指导,明确今后若干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围绕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上新台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从农业的个别领域向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经营规模由小型、分散向集中和区域化发展;经营模式也由单一向多种形式发展。经过几年实践.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

(一)区域经济初具规模,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引导农民瞄准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渐趋集中,主导产业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创汇蔬菜、蔺草、竹笋、榨菜、禽蛋、水果、茶叶、花卉、生猪、名优海淡水养殖等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农产品基地。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的比例已调整为38.3:53,其中渔牧业比重已分别占到33.9%和15.9%。

(二)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也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已有各种类型、年加工经营值在百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近千家,1998年加工经营产值达50多亿元,其中1998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6家。龙头企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外向拓展势头良好、传统农业改造步伐加快。

随着##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农业主导产业中外向型经济比重不断提高。1998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近3亿美元,其中十大主导产业的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占60%以上,从事农产品种养加的三资企业达258家。近几年我市还引进了一大批适合当地种植和养殖的良种,以及先进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使水果、蔬菜、畜禽等产业一些多年不变的老品种、老面孔有了突破性改变。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已有农民购销员8万人,年购销农副产品几百万吨,建立各级各类区域性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780多个,联系劳动农户26万多户,初步形成了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系列化服务,为农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引导,不少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产业化意识不强。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不具备深度参与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能力。三是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产、加、销脱节现象仍比较突出。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运行机制。四是产业化建设科技含量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农业主导产业技术层次低,高档次的深加工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布局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源开发为基础,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依靠高新技术,积极调整优化结构,努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中介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种养产业为基础,以加工产业为龙头,以流通产业为桥梁,以科技产业为先导的高效产业群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本目标

1.农业生产结构明显优化。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着重抓好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蔺草、创汇蔬菜、竹业、榨菜、禽蛋、水果、茶叶、特种水产、远洋渔业、浅海滩涂养殖、生猪、花卉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到2002年,以上12个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到2010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全面实现大宗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

2、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发达。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服务部门,以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骨干,建立比较完善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20个规模大、带动面广、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值上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集团。

3、科学技术含量持续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展深度加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到2002年,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各主导产业的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农业商品率达到85%以上,创造出30个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到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农业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

4.外向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品种、技术、设备,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出口比例,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到2002年全市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以上,到2010年达到8亿美元。

(三)重点产业、产品发展目标和布局

粮食在大规模整治土地,建设150万亩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以24个商品粮镇(乡)为重点,依靠科技,发展冬季,优化夏季,稳定秋季,主攻水稻品种的优质化。保持全市170万吨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150万吨(其中稻谷130万吨)的粮食总产水平。

创汇蔬菜巩固慈溪、象山、奉化等原有生产基地,逐步在郊县、镇海发展新基地,重点扩大设施栽培。高山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国外优良品种引进,增加名特优新蔬菜。依托“两头在外”,开发脱水、速冻、保鲜、配合、调理和蔬菜汁等加工产品。出口蔬菜总产量要从目前的4万吨增加到8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蔺草生产基地以部西等地区为主,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重点要加强新品种培育,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加快新加工产品的开发。总产稳定在6000万公斤左右,保证外贸收购额稳定在5千万美元以上。

竹业生产基地以我市西南部余姚、都县、奉化、宁海山区为主,笋用林和竹笋两用山面积从33万亩发展到40万亩;高产用竹林达到20万亩。另外在奉化班溪、楼岩、慈溪鸣鹤、余姚三七市。北仑柴桥等地建立20万亩雷竹、象牙竹、高节竹、水竹等食用菜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到100万亩。竹笋产品加工要在稳定水煮笋产量的基础上,拓展深加工产品和菜竹笋产品的精细加工,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竹笋总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创汇2千万美元。

榨菜生产基地以余姚、慈溪棉区为主,近几年要稳定现有面积,建立良种提纯复壮基地,发展新优品种。要扶持重点龙头企业上规模,逐步改变“小、杂、乱”状况,注重加工产品的系列化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档次。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拓展外向,增加出口创汇能力。面积立稳定在13方亩,总产值达2.5亿元,出日创汇2千万美元。

特种水产以慈溪、余姚现有的万亩连片鱼塘及“一江一湖三库”(姚江、东钱湖、胡陈港、四明湖、大塘港)为主要基地,改善基地设施和养殖条件。在巩固传统四大家鱼基础上,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河鳗、河蟹、青虾、鸟鳢、刀额新对虾等名优水产品,扩大稻田养殖。养殖面积从10万亩增加到15万亩。努力实现淡水养殖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浅海滩涂养殖到2010年,全市浅海、滩涂、围塘养殖总面积达到50万亩左右,其中浅海养殖4万亩,围塘养殖12万亩,滩涂养殖34万亩。浅海养殖中海水网箱养殖以象山港为主,总量发展到5万箱,品种以市场适销的大黄鱼、黑鲷、鲈鱼等为主,积极引进拓展新品;贝类养殖以牡蛎为主;藻类养殖以发展条斑紫菜为主。滩涂养殖以三门湾沿岸的宁海和杭州湾南岸的北部海滩为主,采联蓄水养殖、低坝高网、平涂养殖形式,大力发展以蛏子、泥蚶、海瓜子、泥螺等贝类和青蟹等名特水产品及其它新品。围塘养殖以对虾养殖为主,提倡混养,提高单产,实现高产高效。

外海、远洋渔业生产基地以一海两洋(东海渔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为主。外海渔业要在稳定渔船总量前提下,有计划更新旧小渔船,加快研制发展400马力以上先进的尾滑道钢质渔轮。远洋渔业近期以有一定经验的渔业公司为龙头,以南北两钓为基础,带动群众性远洋渔业发展。远洋渔轮要从目前的20艘,年产2万吨,到2010年争取发展到250艘,产量6万吨,逐步建立起一支陆上有基地、海上有船队、销售有渠道的##远洋船队。

生猪在巩固、完善现有77个规模猪场和近4000个专业大户基础上,重点建设好鄞县、余姚、江北和北仑的瘦肉型猪基地,并在近郊新建或改建5-6条工艺先进、设备完善的万头生猪生产线,推动生猪生产向集约化、效益型、瘦肉型转变。到2010年万头猪场达到40个。基地出栏肉猪从目前的86万头提高到152万头。占全社会生猪出栏总数比例从67.6%提高到80%。

禽蛋重点建设余姚、象山、江北三个肉鹅基地,达到年养白鹅400万羽;在现有存性较多的地区宁海、奉化、镇海、慈溪、江北等地继续发展蛋鸭基地。达到常年存栏600万羽;在余姚、鄞县建立数个年出栏200万羽的肉鸭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鄞县建设5-6个百万羽以上的肉鸡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象山等地巩固和发展蛋鸭基地。与此同时,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禽产品,到2010年,家禽饲养量达4000万只,年提供商品蛋10万吨。积极扶持畜品加工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从种鸡、孵化、饲料供应到商品鸡饲养、屠宰、深加工的一条龙生产体系。

草食动物在宁海、余姚、象山、鄞县的山区半山区发展牛、羊、兔业生产;在北仑、鄞县、奉化、宁海等地建立千头以上的奶牛生产基地;在沿海平原和海岛滩涂、部分山区推广波尔羊等良种山羊,杂交改良、种草圈牧、生态养羊,逐步形成规模,建立基地。在发展长毛兔同时,建立2-3个年出栏20万只的肉兔生产基地。到2010年,全市奶牛发展到6500头,年提供鲜奶3.1万吨;羊存栏20万只。

水果在扩大象山港、三门湾岸陆柑桔、奉化江两岸水蜜桃,姚江流域杨梅和慈溪、余姚等地的梨、葡萄基地同时,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逐步改造老果园,提高质量和加工经营水平。全市新发展脐橙、特早熟温州蜜柑、优质杂柑、早熟梨。水蜜桃和葡萄等优新水果5万亩,高接换种和改造低产园5万亩,使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达到40万吨。水果及其加工品外贸收购值达到3.5亿元,创汇450万美。

茶叶生产基地以四明山、天台山为主的高山茶区。象山港沿岸的港湾茶区,柴桥郭巨地区的平丘茶区为主。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发展无性系早生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发展名优茶基地。茶园面积从现在的18.3万亩发展到20万亩,茶叶总产2万吨,其中名优茶300O吨,实现总产值3亿元。出口量达到1万吨。创汇2千万美元。干果根据山区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情况,全市新发展板栗、银杏及香榧等干果基地5万亩,在我市西部山区形成10万亩干果商品基地,年产干果1万吨。

花卉发挥我市现有花木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在花木基础较好防奉化、北仑、余姚、江北等地建立花木和苗木基地,巩固扩大“北仑杜鹃”、“奉化五针松”、“四明山红枫”三大花种,建设江(口)一溪(口)花卉产业带。全市花木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花卉年销售额6亿元。

三、加快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是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具个方面: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植主导产业,建立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一要稳定粮食基础,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前提和保证。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到2002年全市争取有45万亩耕地建成标准农田,到2010年全市标准农田达到150万亩。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耕地结构,逐步建立耕地的粮经饲肥复合弹性种植结构和养殖混合结构。粮食生产经营走品种优质化。用途多样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路子。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从目前448亩调整到40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30亿斤,其中稻谷产量26斤,在促进粮食品种结构和耕地经营结构优化的同时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根源。

二要巩固改造提高现有传统特色产业,着力构筑区域特色农业新格局。我市的蔺草、竹笋、茶叶、水果、榨菜、创汇蔬菜海水养殖和禽蛋、花卉等产业、产品。要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健全服务等措施,致力深度开发,努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小型分散向规范化基地化发展,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民促使这些产业、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

三要着眼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对那些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产业、产品,如长毛兔特种动物养殖、余姚的茭白、慈溪的丝瓜络、鳗鱼等,要组织重点开发,逐步拓展成为新的区域性主导产业。

四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在发展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一方面要用绕传统名优农产品创名牌,通过提纯复壮,嫁接改造等措施来改良品质,促其上档次。上水平;另一方面要围绕“引洋、养野、串季、返古”特色农业,新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名牌产品。要提高商标意识,重视农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宣传。制订完善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逐步实行统一品牌策略,真正做到。“树一个品牌,舞一个龙头,带一个产业”,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在每个主导产业中都有几个在国内国际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二)抓好龙头企业,构筑农产品加工作系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继续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到2002年全市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省内或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30家能带动本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5千万元、利税超300万元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到2010年全市形成2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真正确立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市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现有各类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着重做好四个引导:

一是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向外延扩大,把龙头搞大。对现有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城乡联姻、内外嫁接、合作联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建成一批技术起点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企人集团,也可围绕本地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引进设备,新上一批高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是引导小型分散的加工企业聚拢成龙。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是小规模、低档次。因此兴办农业龙头企业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发展,遍地开发,不搞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如目前蔺草、水煮笑和榨菜的加工能力已超过市场需求量或基地生产能力,不宜再新上加工企业,进口加工机械,而应该引导现有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技术改造等办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走集团化经营道路。

三是引导有实力的工商贸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行列。大型企业介入农业项目开发,可凭借他们自己在市场、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不论在产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上,还是在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上,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我市在这方面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积极鼓励这种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把兴办农业企业作为二次创业的重点。

四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农业的名牌战略。名优产品的有无和多寡是衡量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兴衰成败的标志。因此在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也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技改扩能、更新设备、深度加工。创出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名牌产品,以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农业

##地处东窗沿海,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充分依托地位优势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突破口来抓。在稳定发展蔬菜。茶叶、水产品、蔺草、食品罐头等传统出口创汇产业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创汇产业或项目。要引导农业外向型企业拓宽商路,调整和扩大农产品出口渠道,开拓新的国外市场。要采取优惠政策,有重点地扶持现有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上规模,并逐步争取赋予自营进出口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放开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大力引进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资金开发农业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创汇农业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要鼓励发展“两头在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开拓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制订出台的扶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达到“以外引外,的目的。

要重视农业对外合作和科技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农产品名优品种、先进技术、农产品精新加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鼓励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与国外著名的科研机构。种苗公司、企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信息交流,尽快改变我市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等技术落后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精深加工比例,建立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产业。

(四)搞好服务,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健全和完善五大服务体系:一是增息服务体系、市里建立联系各县(市)区、有关镇(乡)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户、龙头企业、基层政府及时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协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普及网络;三是良种繁育体系,通过农业科研和种子(种畜)部门以及原良种场的引进、选育、繁种和推广,扩大农、林、牧、渔各业优良品种的覆盖面;四是物资服务体系,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服务一条龙;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以各类流通企业、经销公司、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为主体,扶持发展农民购销队伍,形成家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要鼓励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产销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以产业区域为基础组织的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协调生产、组织交流、开展服务,使之作为农民的真正代表进入市场。

(五)培育市场,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是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应采取国家、集体、农户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建设市场。一是办好已有的专业批零市场,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向多功能发展,扩大其吸附力和辐射力;二是围绕区域性的大宗农产品,发展特色专业批发市场;三是政府牵头,鼓励部门兴办一些规模、档次高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四是要着力培养扩大农村购销队伍,把那些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眼界宽、思路广的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率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主力军,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在全市农村形成以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民购销队伍为补充,集贸型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政府扶持,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保障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培育中介组织政策、资金扶持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教政策等,营造出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鼓励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包括大型工商企业在内的社会上各种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在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立项审批方面给予优先权,并在建设资金和配套条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要注意规范这些主体与农户的关系,防止坑农、害农的现象出现。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除鼓励农户增加对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外,各级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贷款等都应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安排;要改变支农资金撒“胡椒粉”的传统做法,重点支持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的农业项目;市委、市政府近年出台的各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要切实贯彻落实。对于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经营及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在税费、贷款、用地、出口上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版权所有

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和企业加强.对各类生产基地的保护,切实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利益。

(七)培育机制,逐步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导的新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触及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条块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重点是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

要大力推广和完善合同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通过签订合同或签约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龙头企业要把扶持农民生产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通过对生产者提供良种、物资、技术、资金等服务,以及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等措施,使龙头企业和农户或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第3篇: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一、现国有文化领域及文化部门的现状分析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的30年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发展包括文化事业在内的整个经济建设,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的行政性资源配置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文化单位也和其他部门一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世纪80年代,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改革从一些国有文化单位试行承包制和企业化经营开始,在国有文化生产、文化服务单位转换经营机制,文化产品进入市场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进入90年代,随着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力发展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以及“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国有文化部门作为整个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改制重组的步伐明显加快。

二、国有文化部门面临的形势分析

新世纪之初,国际政治格局的风云变化,国际经济时起时落,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方针,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秩序逐步好转,为国有文化部门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以及近几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国有文化部门既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国有文化部门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既给文化市场的繁荣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国有文化部门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和改革动力。

再次,加入WTO为国有文化部门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竣的挑战。

三、利用契机、激活艺术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规范建设

(一)制定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按照“十五计划”关于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要求,着手制定其行业或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依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面对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以及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制定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二)调整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各行业中的布局

根据中央对国有资本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精神,结合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按照国有资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保证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的原则,以及垄断性文化行业和竞争性文化行业、盈利性文化行业和非营利性文化行业的不同特点,确定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框架和对国有资本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方案。

(三)加快国有盈利性文化单位的改组、改制和改造步伐。

国有盈利性文化单位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其改组、改制要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按照盈利性的垄断性文化单位、盈利性的一般竞争性文化单位的不同特点,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确定各自的改革重点和不同方式。

第4篇: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云南省政府官网《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和《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下称《方案》)。《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旅游文化新高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旅游文化辐射中心,实现建成旅游文化强省的总目标。

到2020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9%: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2000元以上;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旅游文化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2月9日《昆明日报》)

云南省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补贴2019年取消

云南省政府网站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2016年开始,在全省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分户设表、按户收费,交由专业化企业或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不得在工资福利外对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进行补贴。

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三供一业”分离接收单位为国有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对分离移交涉及的资产实行无偿划转,由企业集团公司审核批准,报主管财政部门、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备案。移交“三供一业”涉及的从业人员,原则上按照州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政策标准接收安置,按照有关政策无法接收的人员由移交企业妥善安置。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的物业管理可由国有物业管理公司接收,也可由当地政府指定有关单位接收,支持实力强、信誉好的国有物业管理公司跨地区接收移交企业的物业管理职能。(12月9日《云南信息报》)

云南省排查整治校园网贷

针对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以下简称校园网贷),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工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工商局就云南省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有关事项印发通知。

通知要求,各州、市工商局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校园网贷业务机构的监管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网贷机构的排查和处置工作,提供有关企业的登记、公示和监管信息。对未在法定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和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等严重违法失信的,将其依法分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从事非法集资活动被相关部门责令关闭并通报工商部门的网贷机构和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网贷机构,一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依法限制其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并纳入部门联合惩戒范围。

此外,对公安机关认定涉嫌犯罪以及金融监管部门认定已经构成非法金融活动的网贷机构,依法责令其停止广告,严厉打击违法广告行为。(12月9日《云南信息报》)

云南4城市(镇)入列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包括云南腾冲市、楚雄市、瑞丽市、沙溪镇等在内的111个城市(镇)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通知》要求,各试点地区要按照批复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突破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闯出新路,到2018年取得试点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试点成功经验。目前,按照“边试点、边突破,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进一步加强试点评估和经验总结,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更好发挥试点改革先遣队作用,带动全国新型城镇化进程。(12月7日云南网)

2017普高招生加分照顾规定出炉

昆明市招生委员会公布了昆明市2017年普通高中W校招生加分照顾规定。

根据《规定》,对烈士子女、获公安部表彰的一级或二级英模子女、驻艰苦边远四类以上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照顾12分;因公牺牲的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照顾10分;驻艰苦边远三类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驻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部队的现役军人子女照顾9分;一级至四级残疾的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荣立个人一等功的现役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驻艰苦边远二类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照顾6分;荣立个人二等功的现役军人或人民警察子女照顾3分。对获省人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照顾12分;获州(市)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照顾9分;获县(市)区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子女照顾6分。对户籍在民族自治县、其他县(市)区的民族乡并在当地初中就读的少数民族照顾6分。对云南省内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照顾6分。对归侨学生、归侨(华侨)子女、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科技奖的侨眷子女、台湾籍考生照顾6分。(12月10日《云南信息报》)

昆明新修订旅游业监察条例明年起施行

昆明市《昆明市旅游业监察条例》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规定,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最高罚15万元。

针对现行《条例》出现的与上位法不能很好配套衔接的情况以及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条例》进一步理顺职能关系,完善旅游监管体制机制。将“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旅游经营活动”新增作为旅游监察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之一;在法律责任部分将处罚主体统一调整为旅游监察机构。对于公安旅游警察机构,将其“负责维护旅游市场治安秩序,依法开展旅游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工作”的职责在《条例》中予以明确。《条例》加大执法和惩治力度,下重拳解决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游客购物等问题,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禁止性规定作了调整和完善,明确禁止“旅行社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消费”,若违反该规定,由旅游监察机构对旅游经营者处以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对旅游从业人员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12月8日云南网)

昆明投2000万为小微企业购买服务

近日,773家小微企业再次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扶持带来的实惠,每家企业可以通过申领到的最高3万元的服务券,兑换企业培训、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管理咨询、网站管理、电商服务、信用评价等70多项精准服务。

昆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券是昆明市财政资金为小微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提供的补贴,以电子券的形式发放,预计发放3年,每年资金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用于补助成长性好、管理规范、发展快、服务需求迫切的小微企业,为其购买专业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今年发放的是第一批。下一步,昆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将继续为昆明市小微企业构建找得到、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后盾,助力企业成长。(12月10日《昆明日报》)

滴滴快车拼车在昆明和丽江上线

滴滴出行在云南的昆明、丽江2座城市上线“快车拼车”,可以为拼车乘客节省25%的车费。这项功能的上线,在早晚高峰期受到市民欢迎,尤其是男性。拼车最多可选择2人拼车,拼车时段为每天7点到23点。使用“快车拼车”昆明乘客可享受最低7.5折优惠,丽江乘客可享受最低7折优惠。昆明和丽江都有限制范围,但主要是考量起点,如果起点在这个范围外,乘客就发不了拼车单。对比出租车,拼车更像是一种补充选择。不过会消耗乘客时间,因为要去接送顺路的另一个乘客,着急赶飞机、着急上班的乘客,最好不要拼车。

选择“快车拼车”的乘客需要准确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发单后不能更改,系统将根据这些信息计算行程价格。行程中无论是否有人拼车,乘客都可以享受到比普通快车价格更低的“一口价”,即使堵车也无需额外支付费用。拼车时最多可选择2个座位,1人拼是最便宜的、多带1个人价格会略微上涨。如果系统匹配需要乘客等待10分钟左右时间,如果乘客愿意,系统还会给予乘客4.5、5,5元的车费优惠。(12月9日《都市时报》)

昆明交警微信提供便民服务功能 可以交罚款

第5篇: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作用,从全局战略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培植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推动我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争取更多的产业、项目纳入*市产业发展规划。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主要内容。

1、煤化工;2、精细化工;3、机床;4、水泥;5、新型建材;6、纺织服装;7、农副产品加工;8、电子信息;9、服务业。

(二)编制要求。

1、产业发展规划方向。产业发展规划要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集群、产业链、空间布局、支撑项目、项目分阶段实施等方面进行编制。要体现产业集群特点,产业发展方向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尽可能量化,布局要合理,重点要突出,保障措施要切实可行。

2、搞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导,与省、*市相关专业规划相衔接,承接“十一五”规划,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结合产业发展新趋势,注重产业链拓展和产业空间布局,突出项目支撑,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期以2009-2013年为主,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可规划到2020年。

3、分产业具体要求。煤化工方面,要以产业链延伸、降低能耗、降低排放和成本为重点,打造自主创新的全国煤化工基地。精细化工方面,要以发展化工新材料、化学中间体产品为突破口,打造全国精细化工基地。水泥方面,要以立窑改旋窑为突破口,加快实现产品质量的优化升级。新型建材方面,要以拉长产业链为突破口,尽快实现产品的延伸。机械产业方面,要做大中小机床生产基地,做强骨干龙头企业,以重点产品和名牌产品为龙头,打造部级优质中小机床生产示范基地。纺织服装方面,以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实施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建设纺织工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方面,要依托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培植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电子信息方面,要重点发展电子器件、通信光缆、数码科技等电子产品,尽快形成产业优势。服务业方面,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沿运物流、专业市场群、生产等特色服务业。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市政府成立*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和专项规划组。

(一)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市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做好与*市产业发展规划的对接工作。

(二)综合协调组和专项规划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

市政府调研室、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经贸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协调和调度督促;做好接待上级领导、有关会议、活动的组织和车辆的调配使用;做好与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沟通协调,收集和掌握*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有关信息。

2、专项规划组。

主要负责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具体分工是:

(1)煤化工发展规划编制组:任正渠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重点项目办公室;

(2)精细化工发展规划编制组:秦献春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民营经济发展局;

(3)机床发展规划编制组:王志来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经贸局、机电工业办;

(4)水泥发展规划编制组:程茂山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经贸局、化建工业办;

(5)新型建材发展规划编制组:程茂山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经贸局、化建工业办;

(6)纺织服装发展规划编制组:李道路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经贸局、轻纺工业办;

(7)农副产品加工发展规划编制组:段云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农业局;

(8)电子信息发展规划编制组:段修进任组长,责任单位为市信息产业局、*经济开发区建设环保分局、机电工业办;

第6篇: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从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的紧密联系出发,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与规划相结合的理念。分析了产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论证了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对二者如何相互促进更好发展提出了对策。论文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 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 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一、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 ,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产业经济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前瞻理论,这些必将为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使我国的城市乃至国家建设朝着有序、稳妥地方向不断的推进。【参考文献】 胡建东.城市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1999,(6). 史忠良,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韩少平.浅谈新时代我国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 文章 来源:中華勵志網 论文 范文 www.zhlzw.com

第7篇: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一、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理清我市工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优化支柱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尤其是特色产业协调快速发展,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任务分工及完成时间

(一)家电、机械(汽车)两个支柱产业规划由市经委牵头,市开发区管委会及琅琊区、南谯区、全椒县、天长市、来安县政府协助,于11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由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并于11月底完成。具体如下:玻璃产业发展规划由凤阳县政府负责;盐化工产业规划由定远县政府负责;精细化工产业规划由来安县政府负责;光伏产业规划由天长市政府、来安县政府分别负责;天长市秦栏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由天长市政府负责;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规划由明光市政府负责。

(三)以上各项规划要在条件成熟时抓紧完成论证工作。

三、规划编制内容

(一)规划期限

本次编制的各项规划以**7年为基期,规划期限确定为未来五年和十年,即**8-2012年及**8-2017年。

(二)内容要求

本次编制的各项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近年来推进结构调整主要做法和取得成绩,找出存在主要问题。二是对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弄清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三是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提出工业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四是研究提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布局方案,确定重点产业带、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相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五是围绕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等方面,研究提出促进工业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保障措施。

四、规划编制要求

(一)为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具有指导性,规划应由专业机构进行编制。

(二)市开发区管委会及琅琊区、南谯区、全椒县、天长市、来安县政府按照规划编制内容要求,于11月7日前向市经委提供家电、机械(汽车)两个支柱产业规划相关基础材料(参考附件1编写)和相关调查表(见附件2、附件3),并于11月15日前上报本地家电、机械(汽车)规划。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按规定时间提供规划基础材料和调查汇总表。

第8篇: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转型;产业基地;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转型的内涵

城市转型是指基于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导要素变化而导致的城市发展阶段与发展模式的“重大的结构性转变”。从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Porter)提出的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理论来看,中国大部分城市处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即现状的城市经济发展依赖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实现巨大的资本量积累,但缺陷是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缺少可持续性。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即是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实现经济的集约式、内涵式增长。

目前,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看,城市转型主要有三大方面内容,即产业转型、社会转型、生态环境转型。(1)产业转型是指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转换主导产业,以改变城市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部分城市属于生产型或工业型,城市经济水平较低,按原有的发展路径,在全球化的竞争中难以实现竞争力的本质提升。因此必须进行城市产业转型,使生产型或工业型的城市逐渐发展成民生型或消费型城市,推动城市更好的发展。(2)社会转型的目的是解决城市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优化城市社会结构。当前我国很多城市依旧存在国家政策落实不畅的情况,包括城市的住房、交通、社会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效果不佳。社会转型从“以人为本”出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公民权益;缩小贫富差距、关爱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3)生态环境转型是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的高效合理应用,实现城市生产和消费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创造生动宜人的城市空间。

从城市转型看产业基地的规划和设计

在城市转型的背景下,产业基地的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一方面产业转型是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产业转型将改变产业基地的功能、空间组织形式;另一方面,规划设计是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工具,对于新兴的产业基地空间形成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1.城市转型背景下产业基地规划

结合城市转型的具体情况进行产业基地规划需要从规划理念、综合规划、规划要求展开。

1.1规划理念提升

理念是规划的“灵魂”,是规划的核心价值观和出发点。从我国当前整体形势和城市转型的具体情况来看,以“生产”为唯一核心理念的传统产业基地应当转化成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化的理念,既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又符合城市转型的要求。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为理念规划的产业基地是在“生产”方面使产业基地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在新兴产业、新技术的支撑下,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产业进一步发展;在“生活”方面实现产城融合,以人为规划的首要服务对象,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产业基地整体环境,促使其向“产业园区 + 生活社区”方向发展。在“生态”方面是通过绿色节能技术、低碳交通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手段,减少产业基地的能源消耗,提高产业基地适应弹性。

1.2规划主体多元

传统的产业基地规划由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完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产业特点缺乏足够了解,经常出现看似好的规划却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的情况。在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基地是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载体,这对于规划师来说更是陌生的领域。因此,新的产业基地规划必须由来自规划、环保、产业、经济等不同领域的部门、专业设计人员共同参与,采用新的编制方法与组织形式,以保证规划的科学与实用。

1.3规划要求多样

规划理念的转变,决定了规划内容的转变。与城市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在“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新型产业基地规划要求集约化发展,优质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其中,集约化发展体现在改变传统产业园区开发强度低,大面积“圈地”的弊病,高效利用产业用地空间,营造宜人的空间尺度,促进企业间的联动发展与互动交流。优质化体现在改变传统产业园区景观单调、建筑无趣的状况,大量引入高质量的绿化与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人们对空间使用的要求,为员工、企业提供优质的生产、生活条件。多元化则体现在适应产业基地生产、研发、休憩、居住等多种活动的需要,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

2.城市转型背景下产业基地的设计

2.1整体布局

产业基地整体布局效果对其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来整体优化产业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在对产业基地进行整体布局前,首先要对城市转型的理论、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自然环境以及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分出产业基地发展重点,从迎合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产业基地重点部分进行设计;再以保证产业基地整体性出发,设计产业基地其他部分,完成产业基地的整体布局。整体布局必须与“生产、生活、生态”的理念相一致,注重功能混合,用地空间的集约利用,宜人空间的塑造等等。

2.2设计要点

在以城市转型为背景进行产业基地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设计重点和难点,保证整个设计能够与城市转型的目标与要求相贴切。因此,在进行产业基地设计时需要重点把控设计要点,如确定集约使用土地的开发强度、建设共享的综合设施、结合空间布局确定经济可行性等等。

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转型成为了必然趋势,而产业基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规划设计作为政策工具与技术手段,对城市转型、产业基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产业基地对城市转型的适应能力,促进空间发展与产业发展协调关系,并帮助产业基地有效应对城市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郑国,秦波.论城市转型与城市规划转型——以深圳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03)

[2]卢艳.产业集群视角下的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第9篇:产业化发展规划范文

一、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既要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又要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围绕特色产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流通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扶持开发农家乐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作为基础工程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着眼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建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带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高水平地科学谋划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布局和实现途径。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利用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盘活村庄建设用地,尽可能将村庄建设的留用地留出来、调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