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固定资产优化精选(九篇)

固定资产优化

第1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35-01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在企业的资产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发展扩大经营的物质基础。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使用周期长以及占总资产的比重大等是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提高资本利用率,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在一定的财务时期内进行,它是一个财务处理过程,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值、记录。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一般在2000元以上,它有多种增减变化方式,变化次数繁多。账务在进行处理时,涉及到的科目十分繁杂,给核算带来很大麻烦。固定资产用折旧这种核算方式来反映其价值转移。影响折旧的因素有:计提折旧基数、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旦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此外,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能抵扣。

(二)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复杂的组织工作。其中,财务部门、基建部门、设备管理和设备使用部门都需要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管理。此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通的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绝对不能失控,因为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的危害性极强。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于形式化、简单化、程式化,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有很强的随意性,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常常出现脱节现象。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物资管理和使用部门之间制约关系混乱,工作衔接不清楚。还有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台帐不健全,固定资产资金和使用情况不清楚。一些基层单位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可行性强的考核指标,因而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效益分配挂钩,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企业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舞弊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日常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在会计流程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级管理、流动账、资产台账不健全,内容不齐全。造成在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中出现财务和实物不相符的情况时常发生,经营成果不实。

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盘点制度,没有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盘点。同时,一些企业也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固定资产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保养维修,从而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健全资产保全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专管人员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三)严格固定资产账实核算

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要制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财务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账目要定期更新,账目的内容要做到齐全和准确,要全面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部门要定期与本级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进行财务核对,做到财务与实物相符。要及时而且全面的掌握固定资产的资产原值、使用年限、已折旧年限、资产净值以及累计折旧等资产价值情况。还要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它的在用状况进行全面追踪,及时了解资产价值、实物状况。

1.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加强维护与保养。企业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掌握资产使用状态,防止由于企业财务上的失误而导致的固定资产的损失。为此,企业应选择企业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建立相关的盘点机构,让他们制定固定资产盘点表,由相关人员签字并存档,以便掌握资产使用状态。

为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设置专门的场所开展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还要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固定资产实施不同的维修和保养。还要做好保养维修记录,定期开展保养维修工作。

2.建立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企业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大、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特点,以及企业对固定资产实行全局化管理的需要,应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将传统的固定资产纸质信息转变成电子信息,建立全局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这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就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变动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的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盈利额和管理效率。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建章立制改进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引进高科技手段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钟裕镇.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78-80.

第2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行业;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由国务院、广电总局牵头规划的覆盖全国各地区范围的电视台、无限传输部门和有限电视网络公司。二十世纪以来,广播电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极力推进广播与电视的联合、有限与无限的合并,广播电视行业向着集团化慢慢奠定基础。截止到2016年底,国内有限电视用户总数达到了2.55亿,数字化率突破了82.76%,双向网络覆盖用户也达到了1.45亿,给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近几年来,随着广电行业发展的不断加快,各级广播电视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固定资产管理对广电事业发展的意义及难度均在不断上涨。因此,为了保障广电单位资产安全、降低资产流失率、加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与社会的双效益,如何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为了当前广电单位管理改革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一、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环节的问题。随着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电单位内固定资产的购置成对进一步促进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事实上,由于广电单位的事业单位属性,其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上的短板,确实存在着盲目采购、缺乏必要控制的现象。例如,一些广电单位财务部门由于在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和成本控制之间的重要关系,在单位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各部门固定资产的购置在管理上存在松散的现象。一般,向部门领导和单位领导通过报告形式提交相应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再由领导审批拨付后,财务部门只根据领导批复的结果进行资金的划拨,固定资产在购置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在这种固定资产购置形式下,广电单位各部门之间时长出现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部门资源限制、浪费等现象十分严重,对广电单位整体的固定资产清算、核查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2.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的问题。当前,广电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漏洞同时引发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市场存在登记不明确、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等问题,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管理脱节、责任推卸等问题导致了固定资产使用上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给广电单位资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3.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问题。在固定资产购置时,由于管理上不严格,财务部门就存在资产入账不清的问题。因此,在后期固定资产调配、处置过程中,没有入账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调配状况就难以得到明晰。同时固定资产账目管理的混乱还给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但存在固定资产登记上账面的亏空,同时由于各部门人员流动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上的责权不明的问题,提升了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和计算损益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给资金和资产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二、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广播电视行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广播电视行业作为国家公益事业性质的文化性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确实还存在这一定认识上的不足。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反映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就形成了当前广电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没人管的现象。尤其是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有人使用、无人管理和各部门间固定资产相互挪用却没有响应的借调记录的情况十分常见。造成这种为题的原因更多在于当前广电单位资产管理意识不到位,在固定资产方面重购置、轻管理,很少对采购的设备和器材进行合理的规划、登记、管理和分则,造成了内部固定资产产权和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财务账实不符的存在,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硬性制度标准。目前,各级广电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制约着相关管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基层广电单位中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用、处置、核销等环节没有单独的部门进行管理,其管理职责同属财务部门。由于缺少了相关硬性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固定字串管理工作中很难做到有效的物尽其用和资源共享。因此,广电单位内固定资产中存在部分购置多年却无人问津的器材和设备、损坏却没有进行维修便直接报废的器材等,不但导致了广电单位管理效率低下,同时也给资金、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浪费。3.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办法陈旧。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中管理方法陈旧是当前广电单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首先,在固定资产的认定上,一般是按照设备单位价值500及以上,专用设备800及以上资产划分为固定资产的方法进行认定。但有些被认定为固定资产的设备,例如一些广电单位中有线电视供电器、光放大器等设备,其使用年限和损耗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都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基础也相对薄弱,导致了固定资产在实际的认定和核算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准确的现象。同时,由于广电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同财务部门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在调动过程中对相关资产的清算和工作的移交中常常出现失误等问题,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清算和清理工作困难重重。

三、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1.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及财务人员的相关处理能力。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力度,首先要做好广电单位内的固定资产管理宣传与管理意识提高的工作。首先,从领导者的角度,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相关方面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组织并安排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并通过强调和宣传等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广电单位全体职工对日常管理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其次,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熟悉并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和各单位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按照实际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认真完成相关的工作。同时,并积极参与广电单位举办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培训与经验交流会议等,不断增前自身的岗位能力和综合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项问题。2.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及相关制度体系。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广电单位应在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不断建立透明、规范、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建立,做好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的入库、出库、调用等方面工作,同时对报废的固定资产在查明原因并进行报废责任追究的基础上,妥善处置固定资产的清查和报废工作,逐步引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各级广电单位每年的固定资产清场和盘点工作,保障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共同核对和清账工作,从而保障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降低资金风险。3.引入先进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信息化进程。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这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传统的依靠人工和手工的核算工作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和问题。因此,为了强化广电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通过借助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在现有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中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分类、管理项目和目录方式,逐渐建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类目、责任和考核评估管理的统一,从而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季薇.广电网络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246.

第3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优化固定资产是我国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它是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的,但固定资产并不会为事业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管理上有其特殊之处。现阶段如何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好,对我国的财政建设以及经济体制深化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学校财务工作的几年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职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大多“重购置、轻管理”,固定资产的入账后续管理都很不规范,普遍存在“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现状,这必将导致财务报表既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也不能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发生严重背离的现状。因此,科学有效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学校经济效益以及财政预决算资金的使用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学校在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后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着力讨论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完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

一、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3年新新颁布《财务制度准则》与原有的旧规则相比较: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一步提出了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新要求。首先,在新《规则》中,不仅为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做出了新的界定,同时也对固定资产种类进行了新的分类,便于更加科学的管理。新《规则》的出台,加强对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等方面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公共产品或服务成本核算提出了具体化的要求。其次,借鉴企业会计改革和国际惯例,新《准则》引入了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的概念,规定了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对照新的财政制度,中职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和管理欠合理等两个方面。

1.在制度上,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的问题

(1)学校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标准不合理

首先,中职学校使用单一标准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其范围过于宽泛,大量的低值易耗品容易被归入到固定资产中核算,造成事业单位报表内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500和800元的单位价值标准明显偏低,报表入账中的固定资产和现实情况的出入较大。

(2)学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原《准则》的设计为了减轻事业单位的财务压力,同时也体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固定资产通常是不计提折旧的。同时,由于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般都来源于财政预算或者预算外的资金,不需另筹集资金,因此也就不要求考虑收支配比,这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需计提折旧。

但是,学校固定资产完全不提折旧是不规范的,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首先,虚增了固定资产报废之前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资产负债表只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虚增当期的报表的资产数。其次,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不能很好的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同时也缺乏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使得学校存在着较严重“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固定资产定期清理盘查上有较大的制度缺失。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容易导致资产的非正常途径转移,直接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2.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学校相关部门管理意识不强

学校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的缺失。随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容易导致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不规范,普遍存在着“资产不清,家底不明”以及“任意报废,变相处置”等一系列问题。而标准的缺失,使得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粗糙,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盘查机制。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账实不符的问题较为突出,中职学校的许多固定资产经不起清查盘点,账实不符的原因也无据可查,这直接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2)中职学校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

原制度的设计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学校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上表现较为突出。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并未与相关部门日常工作绩效直接挂钩,许多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主动性不足。一方面,体现在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自己无关,是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事;另一方面,体现在单位负责人时常身陷琐碎的行政事务,无暇顾及甚至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把添置固定资产视为其任内最大的管理目标,而对固定资产的保管与使用却疏于监督。

二、新财务制度下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

在新的财务制度开始实施的阶段,针对新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的相关变化,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要求,针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的不健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措施。

第4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建设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还能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事业运行成本,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是每个事业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品种和价值都有了迅猛增长,有些单位资产总额达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开展、经济效益的提高及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内部控制在切实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合法合规、安全完整、相关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寻求高效率使用以及低成本监管的过程。自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依然是其薄弱环节。

(1)缺乏内控意识。很多事业单位对建立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或制定了有关的内容不够合理、健全,有些甚至是有章不循,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资金使用不经济、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在业务流程控制中,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漏洞较大。如,由于未建立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制度,从而出现随意购置、盲目购置等现象;由于考虑不周,工作疏忽,事先未对紧急购置做出规定,从而出现事后紧急购置导致资产成本增加;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未经授权即行购置、使用、处置等;未定期进行盘点、核对账薄,导致资产质量降低、安全性降低等;不相容的职务没有严格的分工导致资产资金流失等。

(3)缺乏对控制的监督保障机制。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建立了有关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执行力度很差。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部门或机构职能去监督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实施,无法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信息进行反馈,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效果的好坏及其改进措施也就无从谈起。

2、可能的原因

造成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目前还没有一个基本规范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做出基本要求。缺乏权威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导致内部控制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信息需求者不明确。现阶段的投资者更关心企业运营的结果,对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没有更多的关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似乎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3)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环境普遍较差,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再加上我国事业单位的复杂性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薄弱。

综上所述,由于来自事业单位监管及内部管理需求对建立内部控制的要求比较低,至少没有法定要求,造成自身完善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因而管理层意识不强,致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体系,不够全面,而且执行效果不好。

二、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1、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要与时俱进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各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跟上这一形势的要求,因此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也应做出相应调整,重新梳理思想,梳理工作。通过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实现固定资产控制目标,达到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目的。因此各单位应根据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制定以节约为基础,以提高效率为核心,减少损失浪费,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盘活存量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新目标。

2、明确和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1)固定资产预算制度。事业单位每年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事先加以计划,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都必须根据预算进行。预算批准后,一般不予突破,对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报批应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控。以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都处于良好的经批准的预算控制之下,严格控制预算之外的资产购置和处置活动。

(2)授权批准制度。授权批准控制也是执行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员工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执行。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并限制。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明确审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

(3)明确职责分工制度。应严格执行职务不兼容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购置按照谁使用谁请购的原则,经审批后采购人员在授权内采购。用财政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其采购项目纳入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限额标准以上的应依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办理。用非财政资金购置固定资产,超过一定金额或单位认为必要时,应进行投标并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以确保采购过程透明、公开。固定资产接收后,须由资产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共同对实物进行验收,认真与采购合同核对。验收合格后,使用部门在接收单上签字,履行登记入库手续,方可投入使用。

(4)账簿记录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会计部门要完整保存固定资产的请购、审批文件、采购合同、招投标记录、购置发票以及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项会计记录,严防调换、遗失和损坏,并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除了固定资产总账外,单位还要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均应有充分的原始凭证。

(5)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投资的转出、报废、出售等,均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2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金报废和调出,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遵循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原则,并办理内部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变更登记。

(6)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期进行盘点是保证账面各项资产是否真实存在、了解资产放置地点和使用状况以及发现是否存在未入账固定资产的必要手段。固定资产使用和保管部门要定期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对于由于技术更新而淘汰的资产应尽快清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保证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7)固定资产维护制度。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以防止其因各种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而遭受损失,并建立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实物的盘亏和人为损坏进行赔偿做出具体规定,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保障制度

(1)建立领导负责制。各单位成立由各级领导组成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工作,并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效果负直接责任。各下属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下级机构,落实各项具体的内部措施并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效果负直接责任。

(2)制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保障制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之上的,因此首先应该在单位领导重视与主持下制定适应本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操作与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以保障内部控制的顺利有效执行。

2、建立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措施

监督、检查、评价、考核等措施,可以保障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和效果,应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督促内部控制的实施。

(1)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信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真实与规范性,固定资产经营创收管理情况等提供的评价信息、审计结论以及审计建议,及时向领导报告,促进单位完善方法,改进管理,纠正问题,弥补缺陷,提高固定资产控制行为的与有效性,保障控制目标的实现。

(2)建立内部控制与年度考核相结核的机制。在年度末,应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和效果作为考核年度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的一项内容,以促使各单位进一步重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工作,想方设法提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房路生、王正斌、顾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措施[J].经济导刊,2010(4).

[2] 徐延忠:水文部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浅议[J].中国水利,2010(14).

第5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Key words: fixed assets investment;structural readjustment;Moore value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05-030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在总量规模扩张的同时,正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投资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固定资产投资(IFA)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总量的指标,是以价值形态反映固定资产建造、购买活动的总量,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紧密联系。本文通过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及调整演化的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合理规划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1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比较研究

固定资产投资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组成,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是指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率。北京、上海、广州2005至2012年期间,其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情况见表1所示。

北京、上海、广州2005至2012年期间,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得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北京、上海、广州的变化趋势图,见图1、图2、图3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北京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高,广州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低,上海介于北京、广州之间;北京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变动幅度较大,从2010年起,呈上升趋势;上海、广州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由图2可以看出,上海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高,北京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低,广州介于上海、北京之间;北京、上海、广州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总的来讲略有下降趋势,上海、广州更明显。

由图3可以看出,北京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高,上海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低,广州介于北京、上海之间;北京、上海、广州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总的来讲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2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模型选择

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是一个动态调整演化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指标,需要选择恰当模型和计算方法。John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方法,以向量空间中夹角为基础来反映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提出可利用结构变动指数来衡量产业结构的调整演化过程。将n个产业视为一组n维向量,当某一产业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份额发生变化时,它与其它产业的向量夹角就会发生变化,把所有矢量累加起来,可以得到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不同时期各产业的结构变化情况。

3.1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Moore值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揭示了产业结构调整演化趋势: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演变。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上升,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7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演化有相似之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的程度每年不同,根据Moore调整演化值的计算公式,通过表1数据,可以计算出2005-2012各年度Moore调整演化值,据此判断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的程度与趋势,见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北京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最大的是2006年,最小的是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6年、2011年、2008年、2012年、2009年、2007年、2010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最大的是2009年,最小的是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9年、2008年、2011年、2012年、2006年、2007年、2010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最大的是2007年,最小的是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7年、2011年、2006年、2010年、2012年、2009年、2008年。

3.2 同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比较 为了便于比较同年度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演化程度,根据表2的Moore值,可得到表3。

由表3发现,2005-2012年期间,北京、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总程度比较接近,都超过上海;北京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年均Moore值1.5841,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年均Moore值1.0498,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年均Moore值1.6837。

3.3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态势比较 为了更好地反映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演化,利用表3的Moore值,可以描绘出2005-2012年期间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态势,见图4。

由图4,可以发现:2006-2012年期间,第一、北京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的两次小峰值分别是2006年、2011年,周期五年左右,与五年规划周期比较接近。第二、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的两次小峰值分别是2007年、2011年,周期四年左右,与五年规划周期比较接近。第三、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2009年暂出现单峰值,按四年或五年周期预测,2013年或2014年上海可能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的第二次小峰值(数据来源的局限性)。

4 对策建议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比较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具有周期性,与五年规划周期相近,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存在一定的政策时滞效应。为了更有效地制订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政策,建议进一步优化升级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有效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之一。上海虽然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逐年上升,但2012年才达到75.2%,比北京低11.4%,比广州低8.7%。

第6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资产结构;优化;上市公司

一、引言

毛彦龙(2006)指出,资产和资本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是企业经营、理财的对象和载体。企业融资的不同来源决定了资本结构,而投资的不同方向决定了企业的资产结构。以往的研究较为重视资本结构的合理配置,而对资产结构的优化则研究较少。仅通过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全面系统地改善企业的资金运作,成效并不显著。应结合资产结构的优化。

然而,目前企业的资产结构存在较多的不合理之处,不仅在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各项资产的比重失衡,而且各项资产的内部结构也并不合理。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财务成果。优化资产结构,可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二、资产结构的相关概念

关于资产结构的定义,本文采用下述定义,倪红霞等(2003)认为,“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流动资产内部的短期投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等。”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总资产结构比例失衡

1 流动资产比例过大

虽然,较多的流动资产可以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但由于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弱,过高比重的流动资产,会增加机会成本,降低企业的获利。同时,不合理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将使得各资产之间将难以进行很好的配合,影响了总资产的利用效果,降低了企业绩效。

2 固定资产比重较小

固定资产是企业产生利润的主要源泉,对企业的财务成果产生重要影响。若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小,那么固定资产将超负荷运转,其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日常维护费用也会增加,从而难以实现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效果。

3 无形资产比率偏低

无形资产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加大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但我国企业无形资产比重仍然偏低,与“Morgan Stanley全球资本指数”的标准比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流动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和存货是流动资产的构成主体。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应收款项和存货占有较大比重。应收款项和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其比重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将越低,同时,企业资金的占用量将越大,资金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当流动资产量一定时,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存货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应收款项和存货所占比重较大时,货币资金所占比重较小,而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资产,此时,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弱。

(三)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固定资产在购置前,缺乏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没有综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科学的考察与评估,盲目进行新项目的投产,而当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由于市场需求预测有误,产品销路不畅,使得部分固定资产被闲置。被闲置的固定资产不仅不能带来销售产品的收益,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反而会增大企业的成本费用。固定资产中的非经营性资产所占比重过大。如福利设施等非经营性资产,虽然可以惠及企业职工,但考虑其直接投入与产出,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因此,非经营性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四)无形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企业所持有的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的比重较大,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比重较少。致使我国无形资产的技术水准偏低。当今世界,高科技含量的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取得超额利润的武器。技术水准偏低的无形资产结构,显然无法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利用效率偏低。虽然,无形资产的研发力度已大为增强,然而,无形资产的潜力却没有得到更深一层次的挖掘,其功效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的优化措施

(一)总资产结构的优化措施

企业需要加快流动资产的循环,增强其流动性。需要考虑企业所在行业,并结合固定资产,进行流动资产的配置,提高企业资产的综合使用率,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相对于流动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固定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工具,若想扩大企业规模,需要投入大量固定资产,并同时考虑固定资产的配置结构。无形资产占比需要提高。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掌握核心科技,因此,应当加强无形资产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比例。企业不但可以将无形资产用于生产经营,而且可以将其用于投资,或是进行无形资产交易,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二)流动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措施

适当增加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并努力提高其周转速度。同时,要综合考虑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能力。过多的货币资金会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在保持企业资产具有足够流动性的同时,需要适当控制货币资金的比重。对应收款项进行严格管理。首先,按销售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财务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其次,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在产品刚打入市场时,可以采取适当宽松的信用政策,待产品销路稳定后,应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的赊销额度及赊销期限,并加快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对存货进行科学的管理。应适当减少存货的库存量,防止存货积压,同时加快存货周转。当然,应保证不发生存货短缺。企业可综合当年的市场行情、产品市场的淡旺季,进行存货储量的调整,使存货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固定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措施

在项目投产前,应当进行可行性评估。综合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如市场供求状况、行业生命周期及国家政策,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对所需固定资产的类型及数量,进行测算。同时,企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经营性资产,应提高经营性资产的比重,有助于企业收益的增加,对于为职工福利而设置的非经营性资产,应当对其比重进行严格控制。

(四)无形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措施

除了自行研发无形资产,企业还可以通过外购途径,购入专利权、专有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无形资产,提高无形资产整体的知识性水平,提高企业的收益。同时,强化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发掘无形资产的多种功能,拓宽无形资产的应用渠道,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功效,提高对无形资产的利用率,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五、结论与启示

合理配置资产结构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绩效。由于各类资产的收益性、流动性存在差异,总资产的结构、各类资产的内部结构,都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绩效。

最优资产结构可以使得企业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当然,在实务操作中,实现最优资产结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并借鉴同行业者的成功经验,进行不断地调整,实现资产利用效果最大化。

第7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减缓;产能过剩

一、钢铁行业运行及发展概况

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小幅度有所增长,产量超过8亿吨,同比增长0.9%,增长幅度却同比下降近7个百分点;国内粗钢表观消费7.4亿吨,同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钢材的产量超过11亿吨,同比增长4.5%,增长幅度同比下降近7个百分点。受国际商主要原燃料生产企业大幅提高了其生产能力以及我国钢铁产量增长率降低的影响,2014年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大幅度下滑,全国钢材价格总体水平也在不断走低,导致了钢材市场供求失衡,价格不断降低。为遏制钢铁行业盲目扩张的态势,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趋缓,首次出现负增长,产能过剩矛盾的化解初见成效,同时节能环保的水平有新突破,二氧化硫、外排废水、烟雾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能源消耗的指标均有所降低。

二、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速,这与不断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密不可分。钢铁行业主要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这两大主要行业。自2005年起,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近几年表现为逐年递增的势态,从2005年的2583.3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747.08亿元,增长了161.17%;从同比增长的角度来看,直到2014年出现了负增长的状况,其他年份增速均呈现递增的趋势,其中,2011年增长速度最快,增长比率高达44.52%,其次为2007年和2008年,同比增长率为15.23%和29.01%,这3年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从2005-2013年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处于递增阶段的,钢铁企业正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规模和产能扩张,旨在凭借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规模经济。但从2014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减缓,增长比率首度出现负值。由于受国内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期、出口增长不如预期以及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了逐渐放缓的态势。以下为2005-2014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率统计表。

三、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到位资金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分为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五部分。

从2005-2013年的数据来看,明显可以看出企业自筹资金所占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比重是最高的,表明钢铁企业、独立矿山企业在开发铁矿石资源方面依然具备较强的主动性。主要原因如下:其一,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在近几年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销售利润率,如2010年约为20%,2012年约为13%。拥有如此高的行业利润空间,说明此阶段钢铁行业资源稀缺,势必会吸引到大量社会资金入驻;其二,大型钢铁企业出于控制铁矿石资源、构建稳定的产业链等目的,为实现合理的利润分配,不断加大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钢铁行业所筹集的投资资金中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从2007年开始连续七年都超过80%,这表明我国钢铁行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重创过后依然保持了较高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水平。2009年至2010年这两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均处于低效益的运行状态,可是企业自筹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比重却未降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并未减小,这一方面表明钢铁市场中供求不平衡的现象将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其中一方面说明全国大多数的钢铁企业并没有减缓规模扩张的意图迹象,可是如果这种规模扩张集中在全国范围内的少数优势钢铁企业手中,那么对整个钢铁工业来说还是非常有益的,因为优势钢铁企业的规模扩张可以进一步挤压产能较为落后的中小型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优胜劣汰,促使其开始发展转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国优势钢铁企业的生产水平,培育优化产业竞争力。以下是2005~2013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统计表。

四、2014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原因分析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2014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首要原因,企业效益两极分化。近年来,钢铁行业的总体效益并不乐观,企业兼并重组的意愿直线下降。2014年,粗钢产量前10的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约37%,同比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大型钢铁企业精品板材项目多为电工钢、汽车板等高端产品,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钢铁市场的压力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从效益角度来看,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总体盈利近300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高达94%;亏损的企业共有近20家,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钢铁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极为严重。

由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产能过剩现象,在依靠投资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应倍受重视,可往往最应该被重视的部分却被忽视。产能过剩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投资规模过大或者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未来可能会形成的潜在生产规模将会超过符合市场有效需求的供给规模,产能扩张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正常所需求的扩张速度。我国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有所背离,投资并没有向更有效率的区域投入,长期以往必将会引起低水准重复性建设的产能过剩。一般情况下,资本密集型行业较容易发生产能过剩的情况,其原因是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较为困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度的问题难以得到市场机制的自我修正,所以十的召开正式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加强政策性引导、加强政府机构的监督职能以及不断改进银行信贷条款等多方面因素对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合理调控,使钢铁投资能够回落到正常水平。

五、结论

固定资产投资切忌一刀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快,钢铁的人均消费水平并没有达到历史的饱和点,因此,固定资产的投资对钢铁行业的发展来说应该是必须的,两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不能因其导致了产能过剩而将其完全的限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钢铁下游产业的需求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改观,由2014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趋缓势态来看,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的化解初见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势必会进一步降低。

我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速度不断加快,在政府的监督和领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和结构进行合理地优化配置,才是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波,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外经贸,2013(06).

第8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也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竞争领域。面对市场,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固定资产是衡量医院各项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又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成为医院众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标准来看,以我院为例,目前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专业设备;通用设备;家具及其他;图书。

1.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应有的重视

受公立医院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产权是国家的,购买的固定资产也相应的属于国有资产,但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缺乏重视。医院领导普遍存在重医疗技术、重科研、重服务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资产不丢失,至于放在哪里,设备可以产生多少效益往往是忽略的,因此容易出现资产信息不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

2.没有从医院整体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与制度

医院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为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招标采购,财务部门负责总账管理、总务及物资部门负责明细账的管理,而具体的使用部门只负责使用,不参与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室资产台账。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专职管理人员,多部门的共同管理,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脱节,各个部门根据职能分工不同制定各自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甚至出现部门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建立医院内部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医院负责监督检查的审计部门人员配备有限,专业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医院资产配置是否合理,资产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资产的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作为独立于资产管理和使用的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定期对资产的采购情况、使用状况、报废流程以及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措施的探讨

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提高竞争力、拓宽业务范围、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首先,医院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思维,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举措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不仅管理层要重视,并应通过有效的宣传,督促资产使用科室乃至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传达到医院最基层,在医院内部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共识,以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顺利进行。

2.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医院应据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包括固定资产购建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考核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环节的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制度等。只有站在全院的角度建立和规范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才能共同协作管理好固定资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医院构建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人,但是单凭管理工作一方来进行管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制定明确的监督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入出库、管理、折旧、处置、捐赠等工作进行必要的审计,使得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并对所发生的不正常的现象,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进而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规范性得到有效的加强。

4.打造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医院配备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价值差异大、摆放分散,因此打造一个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各个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起来,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了解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将各风险点的控制通过计算程序进行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监督乏力、信息滞后等问题。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各个部门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相互监督,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了,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明确管理的主体,规范管理的程序,严格责任的追究再加上有完善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作支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会不断优化,进而为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作者:冯倩 单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通过对新疆200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情况分析,指出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优化新疆投资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36-03

1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情况

1.1 投资总量的增长变化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加,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12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8.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1%。全社会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83.1%,比2008年高出近28个百分点,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100%。五年间,全省全社会累计投资19651.38亿元,年均增长28.7%,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占全国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为1.44%。平均增速高于东部地区8个百分点,低于中部地区0.5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地区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新疆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匹快马”,如图1所示。

1.2 投资结构变化

(1)主体结构。

投资的主体结构是指在不同的投资行为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后所形成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反映着一定时期内不同投资主体在社会投资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哪一类投资主体在社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那么该投资主体在社会投资中就起主导作用。通过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由哪一类投资主体起主导作用,投资主体在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应该转换将影响到投资结构的优化方向。下表是新疆2008-2012年按投资主体划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

(2)供给结构。

资金、技术、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这三个方面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益,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的素质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素质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水平较高。因资金问题对供给结构影响最大,为此,以下仅从资金方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结构。

资金供给和资金来源实质上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进行投资时资金从哪里来,或者说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筹集投资所需要的资金。

近五来,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保持大幅增长,但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2008年14%下降到2012年的12%。国内贷款保持在13%。债券投资和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一直较小且变化幅度不大。自筹资金增长最快,2012年自筹资金占到了60%,而其他资金的变化不大。可见新疆资金来源以自筹资金为主,而利用外资的比重仅高于债券投资,且增速最为缓慢。由此可见,新疆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协调各类资金,加快发展。

(3)产业投资结构。

投资的产业结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一、二、三产业之间进行分配后形成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反映了社会投资的最终使用方向,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投资在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分布是否合理,演化的趋势如何。从全国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变动趋势与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基本变动规律是一致的,即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产业高度化增强。本文三次产业是遵循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图2中反映了新疆2008-2012年三次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及分行业总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从图中三次产业投资总量上看,2008-2012年,第一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比较小在1%-6%之间,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比例在40%-52%之间,第三产业占33%-46%之间。从三次产业增长速度上来看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二产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新疆投资结构逐年改善,但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基本评价

2.1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近5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28.7%,全国为24.66%,西部为28.26%。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最好的年份为2012年,增速为35.1%,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838亿元。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77倍,从2008年的2260亿元到2012年的6258.38亿元。

2.2 优势产业投资拉动作用强劲

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系列举措影响下,全区工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工业投资从2008年的1142.87亿元增加到2012年2988.10亿元。2012年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回落12.2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的534%。尽管工业投资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其比重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仍达到51.2%,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7.9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1517.83亿元,增长41.0%,占城镇投资的27.1%,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总额的50.8%,提高2.9个百分点。在制造业31个大类行业中,有15个行业增速超过50%,其中:装备制造类行业完成投资129.22亿元,连续两年保持866%、77.4%的较高增速;食品加工类行业完成投资14505亿元,增长69.7%,增速同比加快46.3个百分点。

2.3 地方项目持续领先增长稳占投资的主导地位

地方项目完成投资从2008年1432.52亿元到2012年亿元。中央投资从2008年的827.45亿元到2012年亿元。

2.4 投资结构更加优化第二产业比重提高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从2008年的1∶6.5∶5到2012年的1∶26∶20。

2.5 援疆资金的大量投入社会投资活力释放

新有的政策优势引发了全国对我区的投资关注,民间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领域进一步拓宽,推进了全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3281.01亿元,增长30.8%;民间投资2268.80亿元,增长43.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43.95亿元,下降24.8%。国有、民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由上年同期的60.5%、38.1%、1.4%调整为58.6%、40.6%、08%,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47.7%,拉动投资增长16.7个百分点。

3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3.1 投资在地区间分布不尽合理

2008-2010年排在前三位的地区为:乌鲁木齐、昌吉、博州。2011-2012年为:乌鲁木齐、昌吉、伊犁州直。这说明了新疆投资南轻北重的格局还未打破。南疆经济发展一直是新疆经济发展的短板,南疆投资增速均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012年,南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5.35亿元,同比增长18%,较全疆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南疆投资总量不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新疆经济的发展,并对全疆投资地区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3.2 资金需求量大与融资渠道不畅的矛盾突出

资金供给渠道不畅一直是制约新疆投资增长。目前展现出“三个加快”现象,一是新开工项目步伐加快。二是资金到位步伐加快。三是对口援疆步伐加快。但较快的投资增长,也使得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下,新疆大部分地区被划入金融风险控制区,普遍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而国家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又使部分领域争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加之目前我区企业融资能力有限,普遍存在贷款难、资金短缺的问题,直接导致新建、技改扩建项目投资建设步伐慢。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同时还存在融资渠道、方式单一的问题。一方面,有些金融机构只承认国家或自治区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对地州备案的产业项目不认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多数企业的项目融资方式也仅局限于银行贷款,争取融资的方式单一。由此造成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推进慢,产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3.3 “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使得投资调整产业结构的压力大

石油石化行业的投资一直在新疆工业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在国际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中,新疆油气开采业和原油加工业持续不振,直接影响到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时,近年来参与新疆资源开发转化的企业,还存在着投产项目多,项目开工率低、开工后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来很大影响。

4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4.1 确保投资规模

确保适度的投资规模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投资率高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往往较快,投资率低的地区,其增长速度往往较慢。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以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1)用足用活用好中央及全国19省市自治区对口支援新疆的政策。

用好该政策关系到如何争取到更多的投资,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外商投资。

(2)广开财路,扩大投资来源。

新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处于经济加速起飞阶段,增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扩张几乎不存在动力抑制,即投资的客观需要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无限制的,关键是把握住投资形成的条件和能力,即对投资来源结构进行分析。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来源更多来源于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其他资金。在继续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金融行业对投资领域的支持力度,继续大力优化引资环境,确保利用外资继续快速增长。要继续细化各领域、各行业的融资政策,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活力,允许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原有垄断行业的建设,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

4.2 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投资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投资结构的调整,加大新疆的薄弱环节和优势行业的投资力度,以满足这些行业旺盛的投资需求,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1)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

新疆要协调产业结构,必须确定合理的产业投资结构。增加农业投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牧业整体水平,力争将新疆建设成为全国的畜牧产品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特色产品,逐步实现农产品优质化,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大对农业投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特色农业。重点强化名、特、优、新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使高效农业、高科技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优化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障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健运行。

新疆要协调产业结构,必须优化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而债券投资和外资投资很少,所以新疆应该建立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投资体制,实现投资机构的合理化;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金融行业对投资领域的支持力度。调动民间投资的活力使民间投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积极落实国家补助投资,努力增加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产业援疆等措施方法,优化投资结构。

(3)优化所有制结构。

为加快新疆的发展,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后,国家加大了国有投资的力度,新疆的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偏大,形成对民间投资的明显挤压,更多地依靠民间投资。因此,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非国有经济扩大投资,是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建立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比重,促进投资的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华美,阎志军.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1):210-211.

[2]李会芳.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