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精选(九篇)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

第1篇: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当前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主体模糊,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长期以来管理主体模糊、职责不清,所以即便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由于具体负责的部门及人员不明确,管理没有落到实处,流于制度。另外,制度也不够细化,特别是基层管理单位缺乏相配套的细化制度,以至于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具体从配置到使用、处置各环节该如何实施,没有具体的制度可以遵循。

(二)家底不清、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在购置时入账,到了使用年限的也不及时报废,出租、外借、可用不可用的也没有明确记录,在新增固定资产时,就无法依据现有固定资产进行资源组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重复添置、重复建设。甚至有些出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随意购置固定资产,而没有严格的制度予以监管,成为国有资产的漏洞。

(三)使用管理不明确,资产使用率低。当前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是在入账时进行登记,明细账与总账核对相符,使用过程没有明确的管理登记,固定资产一旦购买入账,就造成无人管的状况。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谁对某件固定资产承担具体责任,一旦固定资产有遗失或损坏,不知道该找谁负责,固定资产缺乏正常的保养、维修,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机器设备,买来以后,放在室外日晒雨淋无人管理,造成损坏。还有一些进口的先进设备,购置以后,发现很多功能不会使用,坏了以后也不会维修,也不进一步请专家来教,而是闲置不用,造成了极大的国有资产浪费。

(四)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流失严重。固定资产处置不及时、不规范,没有一整套严格细化的处置制度,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到期的或是不用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处置,时间长了,逐步流失。目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购置的口杯、办公桌椅,作为固定资产挂在账上,没有处置,可是谁又会知道五六十年前购买的那些口杯和桌椅现在何处。固定资产该处置的不及时处置,一方面容易流失,另一方面占地方,而且会造成残余价值的进一步贬值。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有损国家利益。固定资产不用了就随意扔在仓库里,会形成资产的闲置浪费;资产不经过审批就予以处置,容易造成处置不合理,收益不及时入账;人事变动的时候,不清点固定资产,物随人走,最终国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失;一些单位领导法纪观念淡薄,拿国家的财产送人情,随意捐赠、随意赞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加强培训,完善制度。国家财政部要借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盘清“家底”的契机,对各级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及负责人进行培训,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1)资产购置审批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要先拟出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购买,金额较大的,要报财政部门批准,并列入部门预算。(2)资产使用监管制度。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建立资产调剂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通过互相调剂加以重新利用,也可以按照有偿转让的原则进行调剂,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优化组合。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盘点到处置整个实物流转过程要进行登记,对外投资、出租要进行专项登记,实行专项核算。(3)资产处置监管制度。资产处置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交易公开总价。资产金额较大的,进入市政府政务公开中心,实行“阳光交易”,实现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资产处置由单位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财政部门预算内资金购买的由财政部门审批处置。

(二)建立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库,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纳入网络化管理。各单位要对固定资产统一编码,固定资产购置时按编码排序录入数据库,固定资产的数量、单价、使用期限、型号等相关信息录入齐全。整个实物存储过程中,有停用、出租、投资、责任人变更、处置等及时录入。资产信息库纳入政务公开网络系统,这样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就能及时、全面地掌握资产状况,从而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提供了信息支持,为实现资产共享和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

(三)建立卡片管理系统,明确使用职责。固定资产购置后要记入固定资产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卡片不仅是要记录固定资产的单价,购买时间,品牌等相关信息,还要确定责任人,由责任人在卡片上签字,责任人变更,卡片上要签字变更。固定资产维修,由责任人申请。固定资产到期报废,或中途进行处置,要由责任人出具申请报告。大型设备要与责任人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内容。固定资产实现了卡片登记、专人管理,就能充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2篇: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在美国,个人投资者较少直接买股票,但基本都是自己做资产配置,这与国内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时间因素。国内理财产品的品种和结构相对不够丰富,投资者也缺乏成熟的资产配置理念。我们随着产品线的完善和细化,可以把资产配置的权力交还给中国的投资者。

美国目前有9000万户家庭进行各种投资活动,其中只有11%(不到1000万户)是自己买卖股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通过认购不同类型的基金进行间接投资,这与中国超过1亿的股民队伍形成鲜明对比。可喜的是,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基金投资者队伍目前也已超过1亿,随着基金产品线的不断扩大,投资者越来越成熟,相信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将通过投资基金来分享股市的收益。

中国基金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投资者长期理财观念有待成熟,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在产品细化、投资个性化上有待提高。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资产配置的权力才算真正意义上交给了投资者,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配置不同的基金产品,也可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资产配置。

其中债券基金是资产配置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哪一年龄层的投资者,债券基金将会成为其家庭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追求组合长期增值的投资者可将大部分资产配置在股票型基金上,同时配置适中的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可降低组合的波动性;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债券型基金,少量参与股票型或积极配置型基金。不放弃组合增值的机会。重要的是,作为家庭资产的一条“安全带”,债券基金应该贯穿于人生的理财规划当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风险偏好的下降,债券资产的比例还可以有所提高。

随着债券基金迎来第三波发行高潮,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的债券基金在国内基金市场的比重正逐步向国际市场接轨。

和国际基金市场相比,国内债券基金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但潜力很大。根据统计数据,债券基金在美国、欧洲、日本的基金市场中的份额占比分别约15%、35%、80%,而国内债券基金占比仅为5.3%左右。截至2007年底,经过3年的连续增长,全球基金业资产总量已超过21万亿美元。在全球基金投资产品结构中,股票投资占43%,固定收益类产品占30%,货币市场产品占11%,对冲基金占7%。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固定收益产品地位不可小觑。它是全球投资市场的基石。

对于全球债券市场,目前有超过100个国家全部或者部分开放了债券市场,固定收益产品成为全球投资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投资者对债券基金的需求巨大且稳定。可以预想的是,中国本次债券基金发行高潮将会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全新发展,在未来几年它可能会改善固定收益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扩大固定收益产品的品种和规模,逐渐与国际债券市场接轨。

第3篇: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会计业务;《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每年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会计人员会遇到需要调整的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一些特殊事项,此时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进行处理,但在处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会涉及若干年度,也可能会涉及多个准则,因此在会计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必须通过平常的会计业务处理逐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具有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平常的会计业务处理逐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例:A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80%,B公司占C公司表决权资本80%,A公司、B公司为上市公司,C公司2001年1月2日成立,C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A、B、C三公司年报均在每年4月15日批准报出,三公司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4年2月10日C公司聘请W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M和N进行2003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注册会计师M和N经审计发现如下情况:

1.C公司2001年1月3日购管理设备一台,支付价款120万元,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2001年至2002年每年末对该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可收回金额分别为80万元、76万元,C公司没有计提减值准备,C公司2001年至2003年税后利润分别为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2.C公司2003年8月1日按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将上述管理设备无偿调出,C公司共发生清理费用10万元,其中支付工人工资6万元,其他费用4万元。C公司账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60万元和累计折旧60万元,贷记固定资产120万元,同时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10万元,贷记应付工资6万元和银行存款4万元。

要求:(1)针对发现的上述问题,注册会计师M和N应如何分年度建议A公司、B公司、C公司进行审计调整记录?(不考虑调整分录对所得税和结转损益的影响)

(2)若2004年3月1日A公司、B公司、C公司均接受了注册会计师M和N的建议,同意调整,则A公司、B公司、C公司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不考虑有关会计处理对所得税和法定盈余公积及法定公益金的影响)

解析如下:

(一)注册会计师M、N建议审计调整分录有关情况:

对于C公司

1.2001年

年末设备账面价值=120-120×1/5×11/12=98(万元)

可收回金额=80万元

建议补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8-80=18(万元)

2001年建议调整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补提的减值准备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2002年实际计提折旧=120×1/5=24(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2002年应计提折旧=80/(4×12+1)×12=19.59(万元)

建议冲回多计提折旧=24-19.59=4.41(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累计折旧4.4

贷:管理费用———折旧费4.41

(3)2002年12月31日

年末设备账面价值=80-(24-4.41)=60.41(万元)

可收回金额=76万元

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20-120×1/5×(11+12)/12=74(万元),小于可收回金额,则C公司应按照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没有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予以转回,同时将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与转回的减值准备的差额冲销,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建议调整分录: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4-60.41=13.59)13.59

累计折旧(18-13.59=4.41)4.41

3.2003年

(1)针对2001年、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借:累计折旧4.41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41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59

累计折旧4.41

也可以合并一起,则全部抵消,不需编制调整分录。

(2)2003年8月1日

无偿调出设备,当月固定资产减少,当月照计提折旧。则设备调出时累计折旧应计提11+12+8=31(个月),即累计折旧金额应为:120/5×31/12=62(万元),故建议补提折旧:62-60=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2

贷:累计折旧2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无偿调出的固定资产,其清理净损失应冲减资本公积。

建议调整分录:

借:固定资产120

贷:累计折旧60

营业外支出———外置固定资产损失60

借:应付工资6

银行存款4

贷:营业外支出———外置固定资产损失10

借:固定资产清理58

累计折旧62

贷:固定资产120

借:固定资产清理10

贷:应付工资6

银行存款4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贷:固定资产清理68

以上5笔调整分录也可以合并一起: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累计折旧2

贷: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70

C公司调整分录对净利润影响数:

2001年:当年影响数=-18(万元)

2002年:当年影响数=4.41+13.59=18(万元)累积影响数=0

2003年:当年影响数=-2+70=68(万元)累积影响数=68(万元)

C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额:

2003年资本公积减少68万元。

对于B公司

B公司占C公司表决权资本80%,C公司调整分录引起净利润变动,将会影响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同时C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将会影响B公司的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1.2001年建议冲减投资收益18×80%=1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8×80%=14.4)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冲减的投资收益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2002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18×80%=1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4.4

3.2003年

(1)针对2001年和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正好完全抵消,不需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2)2003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68×80%=5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54.4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54.4

2003年建议冲减资本公积=68×80%=5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股权投资准备)54.4

B公司调整分录对净利润影响数:

2001年:当年影响数=-14.4万元

2002年:当年影响数=14.4万元

累积影响数=0

2003年:当年影响数=54.4万元

累积影响数=54.4万元

B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额

2003年资本公积减少54.4万元

对于A公司

A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80%,B公司调整分录引起净利润变动,将会影响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同时B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将会影响A公司的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1.2001年建议冲减投资收益14.4×80%=11.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冲减的投资收益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2002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14.4×80%=11.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1.52

3.2003年

(1)针对2001年、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正好完全抵消,不需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2)2003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54.4×80%=43.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43.52

2003年建议冲减资本公积54.4×80%=43.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二)A、B、C公司接受建议后的会计处理情况

C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C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补提2001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冲回2002年多计提折旧

借:累计折旧4.41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41

(3)转回2002年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59

累计折旧4.41

(4)补提2003年少计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

贷:累计折旧2

(5)2003年无偿调出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调整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累计折旧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0

以上5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成一起: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

针对B公司

B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B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冲减2001年投资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增加2002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4

(3)增加2003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5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4)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股权投资准备)54.4

以上4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一起: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4.4

A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A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冲减2001年投资收益:

借:以前年损益调整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增加2002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52

(3)增加2003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4)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以上4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一起: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第4篇: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核算;资产处置

中图分类号:F540.5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2005年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还是6万亿, 而到了2011年整整翻了一番,达到12万亿。随着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掌握程度的提高,对其收入管理也将更规范,纳入预算管理,将遏制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发放福利等扰乱收入分配秩序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通过出售、出租、出借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收益,而这部分收益多年来被各单位自收自支,并未列入预算。在基层县市行政事业部门,坐收坐支现象也非常普遍。

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实现财政资金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2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的问题

2.1资产管理登记不完善,权责不清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好资产登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详细记录资产的库存数量和调拨往来的信息,一方面为领导掌握资产库存情况和添置新资产做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登记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起到很大的作用。过去,有许多资产,大家对其只留有模糊的“印象”,但却不知其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对公有财产漠不关心。管理不善,责任不清的问题十分突出,经常出现无人看管,无人负责,重复购买的现象,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为了改变资产管理混乱无序的局面,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确保资产不流失,建立了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并明确由专人兼管资产登记管理工作。

2.2管理核算制度不规范

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是很繁琐的,这项工作面对的是种类数量多、年久陈旧老化的国有资产,小则几百元,大则十几万元,要把庞大的资产有序地重新登记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把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搞好,首先设计了一个资产统计表格,格式内容包括:资产名称、品牌、型号、产地、购价、金额、购置日期等。发给各处室,然后根据所填数据,再到各处室实地清点,错报更正,漏报补上。通过上下核对,确保了统计数据准确。同时,要把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各处室责任人,把各处室、资产统计表每年装订成册,并附上资产统计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登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3资产信息登记不完善

要准确无误地掌握各种资产的数量、好坏程度、使用时间长短,都能通过资产统计表反映出来。如:资产名称、品牌、型号、产地、购价、购置日期等,并按处室、或个人分别设户,然后由个人签名,以示管理责任人。对应报废的资产要及时写好报废清单上报,新购置的资产要及时进行登记,资产购进的报销发票由资产管理员登记后才能报销。由于每年都有新增的资产和报废的资产,因此,每年年底需到各处室进行清点核对,再从新更换一次资产登记统计表。这样既保证了资产登记准确无误,又能使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有了一个比较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起到了监督作用。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的相应措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且长期需要坚持的工作,提要切实高了职工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心,也明显提高了大家对国有资产的爱护意识。给领导和财务部门提供了准确、真实、完整、可靠的国有资产数据资料。总之要完善资产管理规章,为部门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巩固资产清查成果,为部门预算编审提供基础数据。抓好单位财务管理,是做好部门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加强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工作。做好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把财务核算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单位资产管理,完善购置、使用、处置程序,为资产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基础。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使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3.1 严把购置审批关,优化资产配置。

对固定资产购置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单位新增固定资产,必须严格按政府采购法和相关规定程序办理。加强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该区规定,区直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对经批准配置资产须纳入政府采购,并在购入7日内完成固定资产台帐建立和入帐工作。由单位配置归个人工作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者离、退休或调离单位时,应交回单位按规定处理。

3.2 健全资产核算制度,确保资产账实相符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按照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在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同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台账。对账实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并经审批后进行账务调整。范固定资产清查管理,健全资产核算制度。该区要求区直各单位在每年末对本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及时查明原因,调整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卡片台帐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确保账实、账账相符;确定具体人员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办清交接手续。

3.3 严把资产处置关,完善资产收入管理。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报批制度。单位处置固定资产,不论处置资产的种类、价值和处置方式如何,都必须向财政部门申报,并提交相关资料,经实地调查核实下达批复后,方可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加强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单位配置归个人工作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者离、退休或调离单位时,应交回单位按规定处理。

强化固定资产收入管理,有效规范收入分配。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收入包括固定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收入、利用固定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以及利用固定资产从事其它形式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4 严把监督检查关,明确资产管理责任。

严格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固定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核销等,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同时充分发挥系统平台的作用,对单位资产实现动态监管。

目前财政部门要求各部门在前一年度做好新增固定资产、设备的预算,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都需得到财政部门审核和备案。审计署则建议组建行政事业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明确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职能。

行政单位经营性资产整合运作改革实行“三个不变”的原则,即:维持原单位既得利益不变;维持原单位管理体制不变;职工工资、福利维持原单位待遇不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为抓手,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产权明晰、分类管理、资源共享、配置科学、处置规范、收益统筹、监管有力”的固定资产管理新机制,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颖萍.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林业经济,2009(04).

[2]孙桂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2).

第5篇: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创新的思路提出了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使用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以及绩效管理等措施,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成本;预算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注定了高职院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投入较大,国家对高职院校除了生均财政拨款的投入外,也主要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为目的的固定资产设备购置的投入,如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均一次性投入几千万元的设备购置经费;财政专项拨款也主要是实验设备购置的投入。正因为如此,固定资产在高职院校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一般占到60%以上,而我院固定资产占到了资产总额的84%。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对于高职的存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管理现状令人堪忧。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固定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重庆市为例,共有高校59 所,其中高职院校就有32 所,高职学生数也占一半左右,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规模都已上万人。由于规模较大,在内部管理上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对固定资产也实行分级管理。各二级单位为了方便完成自己部门的工作目标,盲目超配或抢占更多的固定资产,在设备配置上存在本位主义思想,“攀高求洋”、“贪大求奢”,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无视学院资源的有效性和整体性。

2.固定资产使用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非盈利性公共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学生学费等非偿还性资金,学校管理者没有利润的业绩要求,也没有教育成本管理意识。存在无休止地追求办学资源的无穷占有,而这些设备在购置之后,无论是经济功能还是实体功能使用效率极为低下,有的功能闲置,有的实物闲置,造成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放在首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意识不到位,存在“重购置、轻使用,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多头交叉管理的局面,如房产归后勤处管理、教学实验设备旧教务处和各二级院系管理、图书归图书馆管理等,削弱了国资处在资产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大多数学校资产管理还停留在单机管理甚至手工操作阶段,不能及时动态反映资产变化和存量情况。

二、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路

1.固定资产配置与部门经费预算相结合,解决资产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部门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高校固定资产配置预算与经费预算管理相结合是合理配置固定资产的最好方法,也是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在学校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产的配置必须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为核心,在保障基本需要的前提下以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合理调整固定资产的配置结构。

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经费预算的过程中,对二级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要统筹安排,不能有求必应。

(1)对学校存量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确定学校及二级单位占用的固定资产总额、生均占有量,并与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指标(试行)》(教[2004]2 号)指标进行比较,通过实际占有量与标准指标的对比,从而确定学校及二级单位的资产占用量是否合理。

(2)对固定资产占有量不达标的二级单位,应优先满足其购置需求,在预算分配上给予倾斜。在资产配置过程中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根据二级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和工作需要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资产配置优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学院国资处有权对闲置、使用效率较低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进行调剂。

(3)对固定资产占有量超标的二级单位,首先要对其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设备配置超标的原因。国资处对不适用、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调剂分配,对陈旧、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如果是为教育教学所必须购置,对其购置计划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同时在别的经费预算项目上要进行适当的扣减,以体现学院资源配置的公平,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

财务部门通过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从资金来源上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保证固定资产配置的科学合理,提高使用效率。2006 年财政部公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确立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科学编制资产配置预算,制定合理的费用定额,既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又能减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避免二级单位之间资产配置苦乐不均现象,避免“攀高求洋”、“贪大求奢”等现象,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2.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解决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已于2013 年1 月1 日正式执行,新制度的亮点就是高校要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计算学生的培养成本。计算教育成本既是国家核定拨款定额和确定学费标准的需要、也是学校微观管理的需要。教育成本是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宏观的教育成本既包含社会成本,也包含个人成本;既包含直接成本,也包含机会成本。目前理论界对教育成本的研究及财务制度核算的教育成本均为狭义的教育成本,即社会直接成本,社会直接成本是高校为培养学生所发生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方面的支出。虽然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提出了成本核算的理念和要求,但对成本费用的归集范围并没有明确规定,笔者对此有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商讨。

能计入教育成本的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所发生的各类支出,其受益者是在校学生。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支出分类如下: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五类支出,由于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特定的资金来源和补偿渠道,不能计入教育成本。对于事业支出是否全部计入教育成本,笔者认为离退休支出与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受益者非在校学生,不论是否纳入社会统筹,均不应计入教育成本。因此教育成本只包含事业支出中的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等四类支出,每一类支出又具体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主要是固定资产的建设、购置支出。定额内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可直接计入学生培养成本,而资本性支出则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受益期内分期计入学生培养成本。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十八条规定: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按照有关规定,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也就是说,能计入学生培养成本的是事业支出中的在职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

成本总额=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生均培养成本=(人员支出+ 公用支出+ 固定资产折旧)/学生人数

由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所占资产比重较大,且本文主要谈的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在这里也仅就固定资产的折旧对成本的影响以及为降低生均培养成本、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措施进行分析,解决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是学生培养成本的组成部分,高校现有的固定资产,是以前投资决策的结果,属于沉没成本,其折旧是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承担的最低成本,一般占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10%—20%,高职院校折旧所占的生均培养成本比例更高,经测算,我院达到了40%多。在生均培养成本一定、实习实训条件能够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固定资产折旧越低越好,也就是说,将教育经费投入更多地用于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上。

(1)降低生均固定资产成本的措施。通过计算学校各二级院系、专业所占用固定资产总额,由此可以计算出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生均固定资产成本,通过不同学校、二级院系、不同专业生均固定资产成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其固定资产成本占用水平是否合理。对于生均固定资产成本较高的院系、专业,根据其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并且不能人为减少、单位固定成本与学生人数呈反比例变动的特点,只能通过适度扩招、增加学生规模来降低生均固定资产折旧额,从而降低生均培养成本。单位固定资产成本的下降、生均培养成本的节省也就意味着物力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进而促进办学规模效益的提高。

(2)对固定资产实行“开放“管理。在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大力提倡公用性较强的运动场馆、实习实验室和图书馆打破现有的封闭管理模式,向学生全天候、全方位开放,以保证“物尽其用”;同时逐步向社会开放,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资源共享,从某种角度来说,物尽其用是办学成本的最大节省。《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当然这种开放与共享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高校的积极配合,重庆市教委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规定重庆大学城高校之间可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目前我院有学生选外校的课程,也有外校的学生选我院的课程,有效地实现了学分互认;我院的微电子实训基地在重庆高校中具有领先地位,就向附近高校开放,接纳外校学生来我院实习室进行实验研究。

财政部对资产收入管理明确规定:资产出租、出借等使用收入要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资产处置收入要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可见,对固定资产进行开放管理符合国家资产管理的要求,也是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3)对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管理:有偿使用制度以学校为主体,向二级使用单位征收使用费,由于二级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部门没有经费补偿渠道,因此有偿使用制度主要适用于二级教学单位。在高校内实行固定资产的有偿占用制度,资产占有使用直接同二级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能增强二级单位的经济责任意识,有效抑制占有欲望和需求,促使二级单位更加充分地挖掘、利用、节约有限的物力资源,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培养成本。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并已充分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国内高校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者无偿使用教育经费,目前“有偿使用”研究尚未完善,相信随着管理者教育成本意识的增强,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的研究会逐步完善和成熟,并能有效地运用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3.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是固定资产配置的基础和依据,可为学校分析评价固定资产的变动状况、改善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确定固定资产的配置方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已经得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重视和一致认可,并在一定范围内做出了尝试。要做好固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一套比较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标准,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学校及各二级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和管理业绩做出客观、准确的评判。评价指标主要有:

实验室利用率=实际使用的实验室÷实验室总数设备利用率= 实际开出的实验人时数÷可开出的人时数总数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总数÷设备总数、实验开出率= 实际开出的实验项目总数÷教学大纲计划(要求)开出的实验项目总数

在200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通过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开发等指标衡量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2)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在对固定资产使用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将使用绩效与预算分配、年度考核等挂钩,有效引导和规范二级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行为。

(3)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健全包括国资处、财务处、教务处和监察审计处在内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使用和报废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1)理顺固定资产管理关系。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实行三级管理,做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国资处是固定资产一级管理职能部门,对全院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固定资产采购和报废管理,组织全院固定资产清理盘点工作;固定资产具体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二级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管理;各使用人员、辅导员及实验室管理员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三级责任人。为避免重复购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将公共基础实验室纳入教务处统一管理,不划分到二级教学系部。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校园网络建立固定资产网络管理系统,所有二级部门配备一台终端管理微机,自主及时办理购置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和报废资产的出库工作;国资处审核后在管理系统中确认并生成相应的卡片和单据。通过网络管理,便于国资处和二级单位及时掌握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库存情况,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中实时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研究成果:

本文为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成本分担理论的高校学费标准研究”(合同编号:KJ1317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良驹.成本性态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控制探微.教育财会研究,2010 1.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问题研究. 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1.

[3]封伟.高职院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探索.教育财会研究,2012.6.

第6篇: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产品点评

产品设计:农银汇理恒久增利基金主要投资于公司债、企业债和金融债等“信用类债券产品”。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上,信用类债券相对较好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率水平为该基金的运作提供了较好的前提条件。

该基金债券类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在现阶段债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高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减少一级市场新股申购数量和可转债的配置比重,力求在较低风险下获取稳健的固定收益。

该基金同时采用“债券+新股”的投资方式。在未来A股市场逐步明朗时,可在合同规定范围内将股票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最高调整到20%,通过增加一级市场所申购新股的持有时间和可转债比重,获取额外的投资收益。

费率水平:该基金的认、申购及赎回费率均采取阶梯式模式,认购费率一般为0.6%,赎回费率随持有期限递减。其管理费为每年0.6%,托管费为每年0.2%。

基金公司

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18日登记成立,目前公司旗下管理着1只股票型基金――农银成长。

基金经理

陈加荣,8年证券业、基金业从业经历。历任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中心债券研究员、交易员、本外币投资经理,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德盛小盘基金债券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助理,德盛稳健基金债券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负责人。

股债配置稳健增利

产品点评

产品设计: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基金投资债券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尽管目前市场上债券收益率已经透支了人们对管理层降息的预期,市场短期内可能进入调整阶段,但基于对未来基准利率进入降息周期的基本判断,债券市场的发展仍面临较好机遇。该基金可以在现阶段通过提高债券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来获取稳健的投资回报。

在股票等权益类品种的投资上,该基金的投资比例在0至20%之间动态调整,并且以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为主要投资目标。在保证稳健投资、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当未来市场呈现转机时,可通过增加股票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来把握权益类品种的投资机会。

费率水平:该基金的认、申购及赎回费率均采取阶梯式模式,认购费率一般为0.6%,赎回费率随持有期限递减。其管理费为每年0.65%,托管费为每年0.2%。

基金公司

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28日,目前公司旗下管理着1只股票型基金――浦银价值。

基金经理

第7篇: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资金配置;资金使用效率

什么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内容,是企业对生产产品的资产构成进行控制,资产管理包括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指企业资金配置、使用效率、安全监管三个方面管理,这里就谈一下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管理。

1 企业资金配置的管理

企业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由此我们会想到资源安全性、可用性、效率性,发挥资源效率的关键所在,就是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资金资源。企业资金配置管理存在三个方面问题:1)企业资金资源目前占用哪几个方面2)企业现有的资金资源配置是否合理3)如何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等。

1)企业资金资源一般分散占用在企业厂房、设备、原料、成品、应收账款等各个方面。因此,要管好企业资金,首先要知道企业哪些方面占用了资金,占用的比例是多少。那么企业资金占用体现在哪里呢,一般人都会说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占用的比例,从企业的会计报表中看的很清楚。但由于报表中的数据采用的会计假计、记账原则、主管人员风险偏好、经理人员的切身利益等原因,造成了很多假象,很难真实反映企业资金的实际占用情况。就拿固定资产占用来说,可能存在闲置资产、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应收账款存在呆坏账;仓库中或许有未处理的物品等等。所以我们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了解真实情况才能管理好企业资金资源,首先要把这些影响剔除掉再分析各项目占用资金,还源其本色,才能为改善其配置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资金配置合理性不好把握,因为资金占用没有确切标准。既然企业各部分资产应占多少资金,各项资产间的比例应为多少没有标准,又怎样界定出合理性呢?只能用比较的办法,运用效率进行对比,与企业历史数据、同类企业数据进行比较,资金运用效率提高了,资金配置就趋于合理了,资金运用效率降低了,配置就出问题了。因此合理配置企业资金资源,就是在不断的调整资金资源配置中,不断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资金运用效率越来越好,资源配置也就趋于合理了。

3)企业的资金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合理的配置资源,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优化配置是资金管理的第一步。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与否,是否需要完善,要分析和评价,只有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改善资源配置。企业资金配置应在关键环节上下手,着力解决资源不匹配问题,应与企业目标、企业增值链、企业薄弱环节等结合起来,把资金运用效益、效率作为导向,发挥企业整体优势,将有限资金投入在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加强预算管理、资金流动性管理和资金投资方向管理等。

2 资金使用效率管理

资金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合理配置企业的资金资源,只是把他作为一个管理资金的手段,企业资金管理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要创造更好的效益就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就要降低资金用量,加强对资金流动性管理,提高单位资金的获利能力,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费用,降低成本、费用,它不但是减少资金用量,而是直接增加效益,一增一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就能得到倍增。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可通过改进产品设计、改善采购链管理、加强生产管理、压缩三项费用支出等手段,来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之目的。

2)压缩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库存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因为库存产品本身占用大量的资金,而且,因为库存商品还要承担储存费用,也可能还存在降价风险,所以压缩这部分资金占用为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虽然零库存只是我们存货管理的一种理想,一般企业难以实现,但是,企业应以达到零库存为最高目标,不断完善存货管理。

3)加速结算,压缩应收账款,减少呆账坏账发生率。有销售就有赊欠,有赊欠就产生应收账款,企业应尽快收取应收账款,减少赊欠,提高资金到账率,降低资金占有率。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企业不讲信誉,赖账不还,这样致使销售方无法收回销售款造成呆账。所以应加速结算,及时收回欠款,降低呆账发生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8篇: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0引言。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其价值大到几万元、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设施,小到几百元的办公用品。其主要特点为:①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即从社会范围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②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③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只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

1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1“重投资,轻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吃“大锅饭”的问题,平时只关心固定资产物质形态的使用,没有把固定资产同时作为价值形态来进行管理。

1.2缺少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不能及时作相应的调整或收回资产,使固定资产不知去向,固定资产在财务账上反映也不及时、全面,有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财务账上尚没有反映,有的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财务账上。不少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有多少心中无数,虽经多次清查仍摸不清家底,前清后乱,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1.3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一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1.4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不清,经营活动无偿使用国有固定资产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事业单位依托自身的行政职能,办起了各种经济实体,把事业性质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长期无偿地供经营单位使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有的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后,实体单位不提或少提折旧,使得经济实体成本费用核算不实,造成国有资产受益的流失。

2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共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固。

定资产管理必须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开展清产核资,对所有家底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并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思想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2.1.1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核算本单位全部固定a资产的原价:①在收入固定资产时设立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等原始资料;②在使用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内部转移等情况,都应及时在卡片中进行登记;③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时则登记有关调出和报废的日期,并及时注销其卡片。

2.1.2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①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②与各科室、部门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

2.1.3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①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②保证日常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③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填报。

2.2规范操作、统一程序、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落到实处。

2.2.1设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图第一步: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材料,提出申请(购置、转移、报废、处置程序相同),上报计划交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第二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并汇总报领导研究。第三步:领导研究决定后,由使用部门编制预算。第四步:领导批准后,由使用部门具体实施,并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验收或备案。第五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验收单和处置结果交财务部门入账或销账。

第9篇: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

何为伞形产品?

伞形产品,是指在总的产品体系下,发起设立多只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转换的子产品。伞形产品一般会对投资者进行市场细分,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需求设立各种类型的子产品。

譬如,中信证券的“聚宝盆”伞型集合计划由3个独立的子计划――“稳健收益”(聚宝盆A)、“积极配置”(聚宝盆B)以及“优选成长”(聚宝盆C)组成。3款子计划的风险性及盈利性按顺序由低向高排列,其中,聚宝盆A属于稳健型,债券资产配置超过80%,投资风格稳健;聚宝盆B为积极型,权益类资产占0.75%,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希望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者;聚宝盆C则属于优越成长型,权益类资产占25%-95%,适合希望获得高收益同时能承担较高风险的长期投资者。3个产品可以自由转换,转换费率为0.4%。

中信证券的“聚宝盆”,今年3月份推出,为目前市场上首批券商伞型集合计划之一。

2003年,基金业内曾刮过一阵“伞形风”。当年招商、泰达荷银、鹏华等9家基金公司发行了伞形产品,涉及基金数量多达26只。但此后再也没有新的伞形基金发行。为何伞型基金6年来都无踪影?

在2003年,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之间还不能自由转换,伞型基金当时的一大卖点就是基金转换。而在2005年之后,基金转换普遍推出,转换费率甚至比伞型基金之间的转换还要便宜,伞型基金便亮点不在。

以往的伞型基金中的行业基金,后来普遍受到投资风格飘移的指责,因为它们在原行业表现较弱时,选择了投资其他行业的股票。此外,伞型基金一次获得2到3只基金,被认为是在规避基金产品审批的制度。

光大银行首吃螃蟹

4月份,首只银行系伞型系列产品――“阳光资产配置计划”,由中国光大银行推出。“阳光资产配置计划”充分借鉴了伞形基金的操作模式,根据风险程度设定了稳健、增利、平衡和进取4款产品。

产品所募集资金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为债券类和准债券,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以股票为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产品。并且,产品可能涉及即将运行的创业板概念投资,以满足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策略和主动管理战略。

据悉,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为20%-99%。如此宽松的仓位限制,给予了资产管理者足够的空间,在市场环境出现变化时进行调仓。

子产品资金配置如下:子产品1全部配置于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债券、现金类资产等);子产品2配置80%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20%权益类信托计划(股票、基金等),稳中求利;子产品3固定收益和权益类信托计划配比各50%,风格平衡;子产品4的配置比例则是80%权益类、20%固定收益类,追求超额收益。4个子产品的认购起点均为10万元,投资者可以任意购买其中1款或者多款产品。

产品最大的亮点,是在3个月封闭期后,每月15日提供开放和零费率,实现4款理财产品间的自由转换。由此看来,投资者对产品管理的主动参与度是不小的。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团队由光大银行、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共同组成。产品中的债券投资组合,由光大银行“稳健一号”管理团队管理。股票投资组合分设2个子信托,由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分别管理。起初将资产平分给2家基金公司,随后根据2家基金公司的业绩调整资产比例。“阳光资产配置计划”实行管理费与信托业绩表现挂钩制度,若固定收益类信托累计净值低于1、权益类信托累计净值低于0.9,则均不收取投资顾问报酬,这与一般银行产品无论产品业绩好坏,均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相比是一个进步,也是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由粗放型转向精耕细作型的体现。

银行伞形产品各相关费用均低于其他2类伞形基金和伞形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2007年,光大银行曾经推出过一款“随心还”房贷产品,已经体现出伞形设计理念。“随心还”伞形房贷包括“A、B、C、D”4个子产品,分别针对有提前还款需求、有延期归还月供需求、入住前减轻还款压力和未来收入变化较大的人群。

这说明当时房贷市场进入市场细分时代,“一个产品通吃天下”的模式开始向个性化趋势发展。

据报道,“随心还A”专为具有提前还款需求的贷款者设计,允许贷款者根据自己的预期收入,调整正常月供和到期大笔还款的比例。例如贷款者选择50万元5年期的贷款,可以跟银行约定前4年零10个月归还本金3万元,其余本金留到5年的最后2个月归还。5年期满相比传统按月等额还款可省息近万元;“随心还B”可以跟光大银行其他房贷产品组合使用,为贷款者提供最长10天的还款宽限期;“随心还C”和“随心还D”也分别针对入住前资金紧张和未来收入呈现波浪式变化的投资者打出了省息牌。

伞形产品适合你吗?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股市、债市都存在着结构性和阶段性的机会,很可能不会出现单边上涨或下跌的趋势。因此,应在两个市场运行的不同阶段快速转换。如果投资于伞形理财产品任何1款子产品,可以低廉甚至零成本转换为其他子产品,且能节省费率和转换时间,这就是优势。

我们看到,光大银行这4款理财产品的转换费率为0%。不过,银行在产品转换比例上设定了限制,转换难以满足大规模客户的需求。虽然该系列理财产品之间可以转换,但是每月只有1天能办理转换,并且转换比例存在一定限制。再者,对市场的观察和判断将影响投资者是否采取转换策略。如果资本市场形势转好,投资者也可逐渐向股票投资比例较高的产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