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精选(九篇)

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

第1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关键词】无偿献血;免费用血;返还政策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此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献血工作步入法制化和正规化道路。

一、免费用血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2012年之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还血制度,各个地市都是遵循各自的办法。就山东省潍坊市而言,遵循的是2000年8月25日经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实施办法》的办法: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享受5倍无偿献血量的医疗用血,5年后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或者其配偶和直系亲属自献血30日起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但是,在整个办理免费还血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异地报账。在无偿献血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和军人,而这部分人一般都是在校或在部队服役期间献血,他们毕业或复员后,大多数都离开了献血的所在地,如需享受兑现待遇时,按规定受益人必须将献血证和用血原始资料通过邮寄方式到献血所在地进行审核。这样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可能会出现邮寄接转差错;二是给受益者报账时带来不便,影响献血的热忱。

2、报销相关凭证不详。由于少数献血者及受益者对免费用血的报账程序不太了解,对需要提供哪些凭证不够清楚,尤其是医院用血原始发票应与其他医疗费用合并开在一张票据上,用血者拿不出单一的医疗用血费用凭据,医院又未单独开具医疗用血发票。因此,受益人因未按规定提供这些相关报销凭证,以致造成一次或多次不能报销用血费用,给免费用血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给核报工作带来困难。

3、献血证遗失和证件相关内容记录不详。《无偿献血证》是核报用血费不可缺少的依据,换句话说,无偿献血证本身就是一本有价证券,因此,填写无偿献血证必须严格规范。

二、免费用血量连年增长,亟需新政策出台

从《献血法》实施以来, 随着无偿献血者的增加,加上各种宣传的作用,免费用血者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下面是潍坊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从2001年到2011年的无偿献血免费还血情况 :

免费还血量增加源于近两年需求量的增大。随着各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医改的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手术的增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有了新的高度,献血热情有了新的提高,知道无偿献血是利人利己的高尚行为,让一些不舍得住院治疗的病人有机会接受住院治疗,临床用血量也相应的高出许多。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免费还血工作的效率及效果,进而影响了献血者的积极性。

三、新政策解决了地区内部问题,但跨省区的免费用血仍待解决

2012年以来,山东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开展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即时返还工作的通知》,推行了新的政策,决定自9月1日起开展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即时返还工作。

所谓返还政策,即在山东省内血站参加过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和献血者亲属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时交纳的用血费用,可在就诊医疗机构按照献血地返还标准进行返还;无偿献血者在多地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员可根据在献血地献血量按照献血地返还标准逐一进行返还。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员返还用血费用为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不含医院的血型鉴定、配血、储血及输注费用。

(一)新政策的返还程序

1、提供凭证。办理血费返还时,需向用血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凭证。

2、医疗机构审核。就诊医疗机构对患者提供的凭证进行审核(保留复印件)填写《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临床用血费用返还登记表》传真或将扫描件发至用血地血站。

3 、血站核实。用血地血站对《登记表》进行核实,审核无误后,根据当地用血返还标准出具《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凭证》,加盖单位公章后传真或将扫描件发至用血医疗机构。同时将《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凭证》送本单位财务科备案。

4、医疗机构返还。用血医院根据《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凭证》为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办理血费返还,向其出具返还详单,并在献血证上标注已报销血量。

5、定期结算。原则上用血医疗机构与血站之间、用血地血站与献血地血站之间每季度结算一次。返还数额较大的,由相应的血站、医疗机构之间协商结算时间。

(二)新政策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献血法》、《无偿献血管理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无偿献血的公益性宣传,营造无偿献血浓厚的社会氛围,不断壮大“定期献血”和“成份献血”志愿者队伍,确保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为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根据当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设置布局合理、数量适当的固定献血屋(点)。

(二)辖区内70%以上的公共场所,如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和旅游景区等,免费设置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

(三)当地新闻媒体积极播放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其中每日早7时至晚10时广播、电视等媒体确保播出2次以上;

(四)15-55周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无偿献血知晓率应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应达到75%以上;在校青少年应达到95%以上;

(五)当地献血人群中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达到50%以上;

(六)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三、主要内容

(一)知识:围绕“适量献血,促进健康”主题,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宣传;

(二)理念:形成“互助共赢,献血至善”的无偿献血理念;

(三)政策:以“献血无偿、输血免费”为重点,开展无偿献血政策性宣传。

四、宣传形式

(一)媒体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倡导“献血献爱心”、“无偿献血,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网络宣传。诸如市政府网、市血站网等网站上进行宣传,采用图片报道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宣传。

(三)户外公益广告。按要求在全市范围内70%以上的公共场所,采取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四)召开会议。市献血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全市无偿献血表彰大会,对全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成立宣讲团,走进社区、机关。

(六)组织活动。做好日常宣传,编写《献血》;要在“6·14”世界献血者日、“10·1”《献血法》颁布实施日等重大时段,联合市文化、新闻、教育、卫生等部门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

(七)市献血办、中心血站要定期以简报形式通报全市无偿献血推进情况,各媒体及时报道无偿献血活动中好的做法和典型事迹。

五、主要措施

(一)以征文的形式在《日报》和《晚报》上开办题为“大爱无私、献血至善”和“至善不言,人争慕之”专栏,让无偿献血者、用血者、医院和医务工作者谈感受,并及时将每天无偿献血者名单在晚报中缝上刊登。

(二)各地电视台(站)、广播电台(站)、报刊媒体要定时播放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开展无偿献血专题报道,开设无偿献血专栏,及时报道无偿献血工作动态及先进典型。同时要确保广播、电视等媒体确保日播出2次以上。费用上在标准价格的基础上减半。

(三)各地建委、规划局、城管、工商等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免费提供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乡镇公共汽车站台和旅游景区等,由市献血办提供无偿献血内容设置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

(四)市献血办要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配合,确定1~2所学校,到学校上生理课;要开展无偿献血者联欢活动;要成立无偿献血俱乐部。

(五)市献血工作委员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市无偿献血管理规定》进行重新修订,制定《市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六)2014年市献血办将根据情况在京山县设置献血屋

(七)市献血办要与全市开展的“三下乡”和“健康教育进社区”等活动相结合,组织无偿献血先进事迹报告会和血液科普讲座进校园、社区、企业、农村,培养无偿献血后备力量,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市血站班子要主动将该项工作融入到自身日常工作当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明确分管部门主管献血工作,市献血工作委员会要负责贯彻实施无偿献血宣传方案。无偿献血活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为确保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在举办各种活动时,各地、各单位献血工作委员会成员和相关单位领导要明确职责,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单位要指派专人负责,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在宣传工作进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组织好政府、献血办、献血中心、机关单位等单位部门的重点对象带头献血,发挥表率的作用,以点带面,真正做到全民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第3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关键词:无偿献血保险 会计核算 探析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27-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用血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给采供血机构保障临床用血、保证用血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采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让无偿献血者得到实惠,尽可能扩大采血量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成为采供血机构关注的热点。基于此,江苏省血液中心(以下简称省血液中心)立足于关爱、回报献血者,从激励献血者的角度出发,与保险公司合作,赠送献血者“意外伤害及门急诊医疗综合保险”,以表示对无偿献血者无私奉献的爱心给予鼓励和回馈。

一、无偿献血保险情况

两年来,省血液中心紧紧围绕“巩固成效、稳步发展、创新思维、精细管理”的工作思路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江苏省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按照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协议,按期为无偿献血者办理“意外伤害及门急诊医疗综合保险”,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保险费用的支付和核算,保险公司积极配合,及时为无偿献血者提供意外综合保障优质服务。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省血液中心全体职工经过艰苦劳动和辛勤付出,2014年无偿献血人次比上年增长了21.45%,支付的保险费也发生了同比例增长。保险公司赔款案例2014年比上年降低了15.38%,赔款额比上年增长了9.75%,年均赔付率73.57%,主要费用率平均达到86.24%。

由表2可以看出,2013至2014年共受理理赔案216件,实际支付赔款104.79万元。对承保出险关联数据,即责任起期至出险日期的理赔案件进行分析发现:

1.责任起期至出险日期:“小于6个月(含6个月)”的理赔案件数104件,约占总理赔案件数的48%,赔款额43.59万元,约占总赔款额41.6%。

2.责任起期至出险日期:“大于6个月”的理赔案件数112件,约占总理赔案件数的52%,赔款额61.2万元,约占总赔款额58.4%。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将献血者“意外伤害及门急诊医疗综合保险”的保险期限设置6个月,存在一定的缺陷,有部分无偿献血者(被保险人)出险后可能享受不到采供血机构的关爱,如在省血液中心献血的理赔献血者中超过6个月出险的有112人,占两年来总理赔案件数的51.86%,其中意外身故就有9人,占两年来身故总数的60%。

二、保险方案的比选

针对无偿献血者主要有来自于在校大学生、部队战士,机关事业单位、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它社会组织和个体,区域分布广泛,流动性强,职业复杂。目前社会上已有多家保险公司设置了“意外伤害及门急诊医疗综合保险”方案,从中选择两家保险公司的方案进行比选。

1.甲保险公司方案。

方案说明:(1)一次无偿献全血200毫升(含)及以上即享受上述保障项目一份。(2)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在保险期间限投本保障项目一份,采供血机构支付保费10元/份。(3)被保险人在一个保险期内:{1}无论再次、多次无偿献全血,保险金额按份累计计算,但最高给付责任以三份为限。{2}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在保险期间限投本保障项目一份。(4)保险期限一年。

方案分析:(1)该保险方案,针对性强,保障责任简洁明了,便于操作,且保险期为一年。(2)意外伤害保险金额较高,达40,000元。(3)有门急诊医疗项目,总保额为5000元(含住院、门急诊),医疗费用可统筹使用,如无门急诊项目,则住院费用最高可补偿5000元,无观察期限制;对“一次无偿献全血200毫升或300毫升的献血者”也能受益。(4)由于被保险人分布广泛,很多为个体,职业复杂,涉及既往症或献血前已有疾病的界定等,为了避免产生歧义与纠纷,未设置疾病医疗责任免除规定,便于及时准确高效开展保险理赔服务。(5)由于保障责任明了,且只要符合无偿献血要求参加无偿献血,即可获得保险保障。

2.乙保险公司方案。

方案说明:(1)一次无偿献全血200毫升或300毫升,享受保障项目1,采供血机构支付保费2.1元/份。(2)一次无偿献全血400毫升和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享受“保障项目1+保障项目2”,采供血机构支付保费16.7元/份。(3)保险期限6个月。

方案分析:(1)该方案看似保障责任较多,但由于分项太细,保险期短,尤其是医疗保障较低,且不能统筹使用,不能给无偿献血者带来真正实惠。(2)疾病住院或死亡:{1}疾病住院有30天观察期,在观察期中生病,属责任免除,保险公司是不给付保险金,实际有效责任期仅为5个月;{2}疾病死亡,既往症或献血前已有的疾病也是属责任免除,其界定往往产生歧义与法律纠纷,况且符合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体检标准合格的献血者在短短的半年内,因疾病死亡,概率极低。(3)保障项目1:看似保险费低廉,但从保险责任来看,由于没有门诊医疗,非死即残或住院才能获得保障,导致一次无偿献全血200毫升或300毫升献血者得不到受益。(4)无偿献全血400毫升和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才能获得“保障项目1+保障项目2”的保障,且采供血机构要支付保费为16.7元/份;烧烫伤导致医疗费补偿较低。(5)由于无偿献血者个人情况有差异,献血种类及数量不尽相同,但都是在奉献爱心,如仅因为献血量不同,获得的保障关爱有差异,会影响其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3.甲保障方案与乙保障方案保险费差异对比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按照2013年、2014年省血液中心采血种类结构,对比参照乙保险公司保障方案计算出的结果,采用甲保险公司保障方案,在保险期限多一倍的情况下,省血液中心两年保险费用少支出13.41万元。

综合上述分析,从保障责任、实际交纳保费、赔款支出、保险期限、运作便捷性等因素,可以看出,现行甲公司的保障方案性价比相对较高,优于乙公司的保障方案,省血液中心在少支出保险费的情况下,无偿献血者能得到更多实惠。

三、保险费会计核算

目前,按财政拨款方式采供血机构一般为全额预算拨款单位、差额预算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三种模式,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用于支付无偿献血者“意外伤害及门急诊医疗综合保险”的保险费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公共财政拨款和预算管理事业性收费)、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专户管理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非税收入)、无偿献血基金以及其他收入等。

1.用公共财政拨款支付保险费。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2.用预算管理事业性收费支付保险费。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3.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

借:事业支出

贷:事业收入

4.用无偿献血基金支付保险费。

借:事业支出

贷:专用基金---无偿献血基金(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计提)

借:专用基金---无偿献血基金

贷:事业收入或银行存款

5.用其他收入和自有资金支付保险费。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四、情况与问题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未设置“保险费”支出明细科目。目前,采供血机构执行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该制度没有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保险费”二级支出明细科目,不便于采供血机构支付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保险费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运行统计分析。

2.保险理赔标准和责任范围不统一。由于采供血机构根据各自单位的财力状况、采血量等因素,向不同的保险机构为无偿献血者购买“意外伤害及门急诊医疗综合保险”,因支付的保险费和商定的责任范围不同,在保险期内发生意外伤害后,无偿献血者虽捐献同等量的血液,但享受保险理赔标准不同,易引发无偿献血者的误解,会对政府推行的无偿献血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3.未设立无偿献血保险财政专项资金。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每年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将会越来越多。目前采供血机构为无偿献血者购买的“意外伤害及门急诊医疗综合保险”所需资金均有采供血机构自筹解决,由于此项支出未纳入采供血成本通过物价部门批复的收费项目标准予以正常弥补,且多数地方财政部门也未针对采供血机构的性质和资金用途追加财政补助预算,随着参加无偿献血人数的逐年递增,采供血机构每年需支付的保险费势必会挤占单位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经费,这将对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推进和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五、意见和建议

1.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增设“保险费”二级支出明细科目。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拟在全国采供血机构推行为无偿献血者和临床受血者购买“意外伤害及门急诊医疗综合保险”和“供血责任险”,以表示对无偿献血者的关爱和规避输血风险,据统计已有多家采供血机构开展了这两项业务,就单项费用来说,采供血机构因开展采供血业务支付的保险费金额较大,占单位总支出的比重也较高,因此建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增置“保险费”二级支出明细科目,以满足采供血机构会计核算和经济决策的需要。

2.统一保险理赔标准和责任范围。无偿献血“意外伤害及门急诊医疗综合保险”的实施是在政府领导下的采供血机构对广大无偿献血者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政府的社会责任。在国家卫生和计生主管部门暂不能统一无偿献血保险理赔标准和责任范围的情况下,各地卫生和计生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无偿献血开展情况以及针对无偿献血制定的优惠政策情况等,制定所属地区统一的无偿献血保险理赔标准和责任范围,避免出现在同一地区无偿献血者献等量的血液,发生意外伤害后所得到的理赔费用不相同的尴尬局面。

3.积极争取财政对无偿献血保险的专项资金支持。由于采供血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采供血机构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对无偿献血保险工作的经费支持,逐步建立无偿献血保险科学合理、持续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无偿献血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各地无偿献血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4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用血十分紧张,而科学又不能造出替代血液,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的人体。研究献血主力军大学生的献血因素,有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本文对陕西师大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对其心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个体身体等的差异性、医疗条件等现实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淡化都对其参与无偿献血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无偿献血大学生影响因素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也日益增大,在科学尚不能造出替代血液的今天,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的人体。根据刘洪莉的研究得知,在无偿献血的分布图中,在校大学生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已成为献血的主力军,是我国献血工作最稳定和最可靠的血源。【1】目前,大学生无偿献血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大学生再次献血率不高、献血间隔期不够等。为了巩固大学生献血力量,了解大学生献血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分析调查影响他们献血的各种因素,这将对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目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

1.1大学生献血人数在其整体中所占比例较小

从陕西师范大学的情况看,参与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人数仍普遍不多,所占比例仍较小,献血方式也是通过采血车来校时学生自愿无偿献血的方式实现的。主要是因为西安市对在校大学生采取的是个人自愿无偿献血方式, 这一方式无计划无要求,是否献血全凭学生自己意愿,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当然没有单位、学校组织的团体性献血方式献血多,而本市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又是间断性,各方面宣传还不够好,也没能激起广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介绍到:大学生已是各地方献血的主力军,但各地方大学生献血比例仍不尽相同。云南大学生献血者已占42%,是献血比例最高的,而青岛大学生献血者中占27%,【2】马宝凤的研究中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流动采血车较少。

1.2大学生献血人群的各种比例不协调

首先,男女比例略有差异。在访谈结果中发现,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男性略高女性,比例略有不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女性可以参与献血的时间少于男性,女性生理结构不同于男性,除每月因月经期不能献血外,因生理排血造成体内铁的流失,身体恢复也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女性天生胆小,害怕扎针,怕疼。这样,男性可能献血的多于女性,但女性善良、富有爱心,受同伴鼓励会积极献血。

其次,献血量不同,男生以400ml为主,而女生是以200ml为主。这主要是男女身体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女生受生理条件的影响,身体素质没有男生强。另外,男生食欲强,运动量大,新陈代谢快,献血后身体恢复也快。心理作用也是男女献血量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男生好胜心强,认为应该比女生献得多。

1.3大学生献血人群的持续性较弱

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活动,需要全民持之以恒。而从陕西师范大学的情况来看,献血者多为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者明显不多,初次献血率也是最高的,而再献血率很低。说明大学生再献血率并不高,献血的持续性仍较弱。在访谈中,就像一位献血者所说“我献了两次血,觉得自己已经尽了义务,况且献血也不方便,遇上采血车了,身体允许的话倒是考虑会献血的,但真的不像前两次那么积极了”① 学生献血后产生倦怠情绪,直接影响其再献血积极性和持续性。从总体上说,目前西安市在校大学生初次献血比率最高,但献血的持续性还是比较弱。

2.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2.1个体身体状况差异性产生的影响

参与无偿献血,前提是要身体健康,体重需在45公斤以上,年龄也须在18―55周岁范围内,并且没有《献血法》中规定的传染病,这既是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也是对病人健康用血的负责。

首先,身体健康是个体去献血的前提。身体强壮的,不能保证说全部会去献血,但身体健康,是个体献血的前提和保证,个体身体健康状况不同,会直接影响个体献血。例如一位女同学说:“我觉得身体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身体不行,再想去也不行啊,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带病献血,是极不负责任的。”②其次,性格不同也会对献血产生影响。 “性格也是一方面,我觉得女生文静、善良,做事一般都小心翼翼,但就是怕疼,而男生一般身体健壮,天生好动,爱凑热闹,性格也比较活泼,爱冲动,遇到献血这事,男生一般都不会考虑过多,更容易参加” 一位男生这样说。③女生怕疼,身体素质较弱,性格也没男生活泼,很多情况下没有男生献血果断、积极。总是害怕,胆怯,甚至都报名了又打了退堂鼓。

再次,生理结构不一致对献血也有影响。男女身体结构有所不同,男生运动量大,新陈代谢快,恢复也快;而女生多疏于锻炼,身体素质也不如男生,生理期内又不能献血,在献血时间上也会有所不同,同时献血量也不一样,男生每次献血量多于女性。

2.2个体献血的频率受献血方便性的制约

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熟悉和信任的地方。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采血车来校进行的。在西安市,大学生献血者多是通过校园采血车参与献血活动,他们认为采血车来校献血方便,不用耽误时间,不用顾虑献完血距离远的问题。但是,献血车不来,同学们就觉得献血就极为不便,没有固定采血点、采血车来校也没有规律,来多长时间也不固定,血站又远,想献血时没有采血车,车来乐又会出现因身体不适等原因献不了的情况。这种没有规律性,致使献血不方便,严重的制约了大学生献血活动。一位同学说:“献血车来校采血是很方便我们大家的,趁下课后就可以献了,而且一献完血就可以回去休息,但是这太受限制了,想献时没车,车来了身体又不适,阴差阳错的现象经常有,这看起来方便其实一点也不自由,血站又远,我们的献血完全受没有规律的献血车限制。”④

2.3我国医疗条件不足引起大学生献血者的担忧

我国医疗条件较改革开放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社会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我国输血事业基础薄弱,工作起步较晚,许多配套工作严重滞后,部分大学生很难相信我国医疗条件的安全性,他们担心医疗条件不足,器具不卫生,献血会传染疾病。同时,我国献血与血液生理知识的普及也十分缓慢,高额的宣传费用和人力不足,只能把献血工作当成临时活动开展,这种状况难以达到提高公民献血意识的目的。在调查中,大学生未献血者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怕传染疾病,不放心医疗器具的卫生。医疗条件不足、医疗器具不安全,这些客观因素已成为献血者最大的担忧。

2.4政策法规的不完善降低献血者的信心

自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国的献血事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为我国的医疗用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这些法规中仍需进一步完善。比如优惠政策中规定 “对于无偿献血者只要献血量1000ml以上,就可以免费用血;献血量达到2000ml,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也可免费用血。”【3】这一规定无疑有助于鼓励公民无偿献血,但目前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免费用血时手续繁琐、免费用血档次偏高。同时还存在稀有血型者保护政策不健全、采血透明度不强、对献血者隐私保护不够、参加无偿献血免费体检不够重视等等。这些政策的不完善会动摇献血者的信心,甚至让他们觉得法规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可实施性。因此,我国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献血法》,特别是无偿献血后的优惠政策,促进未献血人群将献血动机转化为献血行动,增强献血者的信心。

3.引导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有效途径

3.1学校要开设卫生健康教育,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针对这次调查中大学生担心的献血问题,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第一,要重视开发青年人树立自愿无偿献血新观念。在大学生卫生健康课程中,将血液知识、无偿献血宣传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组织健康教育和献血科普专业人士编订科普教材和丛书,使每个大学生懂得既有用血的权利,但也有履行献血的义务,明确无偿献血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互助行为,是无私奉献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第二,学校与血液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献血科普教育和宣传,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人生、互帮互助、爱心施救意识,使大学生真正懂得献血无碍身体健康的道理,消除思想顾虑。

第三,学校可以试行将献血纳入学生德育的评定中,鼓励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参与社会互助活动,激发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为我国献血工作实现无偿总方向奠定思想基础。

3.2政府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

现阶段,我国的献血主要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提倡,血站和红十字会的不定期宣传,通过单位有计划组织、自愿无偿献血的方式来实现,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固定的献血队伍,在遇到突发事件仍可能出现“血荒”。因此,要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正在采用的“允许使用保留安全重复献血者的目标激励措施”的招募策略,血液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留安全的献血者,使他们成为终身的重复献血者,而实现安全献血者主要措施就是激励,我们可以使用由低到高强度不断增加的激励措施,每献血到一定数量,激励措施就上升一个强度,这种不断扩大的激励措施可能会吸引许多个体,使他们成为重复献血者。

3.3血站要提高采血机构的服务水平,消除献血者恐惧心理

良好的服务水平,不仅可以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也能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

第一,采血机构应该更新设备,改进采血技术,保障操作安全,在技术层面上给与保证,可以获得献血者的信任,也是消除献血者怕感染疾病、减少献血后不适感觉的有效途径。

第二,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采取微笑服务,用心倾听献血者的提问并进行耐心的解释,并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给献血者带来的疼痛。

第三,营造和谐、健康、方便、舒适的无偿献血环境,如恰当的饮食,舒适的座椅,及其他满足献血者需求的良好环境,为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可播放些比较轻松的音乐,让献血者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献血工作,同时也可以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之,尽最大的努力为献血者提供便利。

4.总结

血液是维持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我国医疗用血需求量极大,血液的采集也只能来自健康人体。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本文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的现状表现为:献血人数所占比例仍较小、持续性较弱、各种比例也不协调、献血周期与采血车来校次数直接相连、对献血有恐惧心理等。根据现状分析,深入了解影响他们献血的因素,发现影响大学生献血的因素众多,主要有:受大学生个体层次性和差异性的直接影响,受现实条件的制约的客观影响,受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淡化的间接影响。这些因素已成为发展大学生献血的绊脚石。因此,我们要促进大学生积极献血,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一,学校要开设卫生健康教育,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要重视开发青年人树立自愿无偿献血新观念,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献血科普教育和宣传;其二,政府要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借鉴国外的招募策略,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招募策略;其三,血站要提高采血机构的服务水平,消除献血者恐惧心理。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为献血者做好全面细微的服务;其四,要促进大学生无偿献血者健康,提高再次献血意愿比率。对献血者献血后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增强献血者满意度,提高再次献血率。这样才有可能缓解我国医疗用血的紧张问题,为医疗事业做贡献!

注释:

①访谈资料5号一位献血者的观点

②访谈资料29号 一位女同学的谈话记录

③访谈资料11号一位献血者的访谈

④访谈资料4号 一位现场献血者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刘洪莉、唐荣才、郭东辉.南京地区大学生无偿献血意识及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9)

[2]王乃红、付雪梅.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02)

[3]宋雪梅、孙红霞.自愿无偿献血者现状调查与建议[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01)

第5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关键词:献血;伦理;道德

昆明正在遭遇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血荒,以至于住院等待手术的病人要自己打电话,甚至出院去联系血源。全国范围的“血荒”可以当成一种大家关注的社会现象。2010年10月26日播出的央视《新闻1+1》对此评论如是说到。

事实上全国范围内都存在血液供应不足,以北京为例,需血量以每年10%的速度在上升,据血液中心统计,今年1至9月,该市采血量增幅为2.9%,与需求量10%的增幅相比,还有7%的缺口。以去年全年采血量65万单位估算,全年缺血在4万单位左右,这并非孤例,近期全国大面积凸显的“血荒”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1]。

一、造成全国医疗用血供应不足的原因

现在全国性的血液危机越来越严重,造成血液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还是一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公众的信任危机,不愿意自主献血。

今年昆明市即使在采血旺季的血液采集量也比往年少。1-9月采供血量同比增幅为2.9%,但临床用血增幅达到10%。每年9、10月都是献血“旺季”。但今年十一过后,街头献血者和献血量均明显减少。近10天来,仅有557人献血,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310人这是昆明首次在献血“旺季”出现用血紧张[2]。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网页上很多网友发表的评论对献血的是持否定态度,很多人的观点表示对社会和医疗机构的信任不足。在自主献血的人群中,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是主力军,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比例超90%,但以昆明为例,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1.2%。政府和医疗机构总是宣传献血无害,可医务人员、公务员都不带头献血。这就让社会公信力大大降低,而用血的人员大多是本市的居民和公务人员,他们却很少献血。

(二)国家对义务献血的鼓励不足

国家为了鼓励义务献血,对义务献血的人给予了用血的优惠政策,可是常落不到实处。有报道称,义务献血者在异地因故发生事故,因无钱输血,且向当地医院出示“献血证”时,当地医院拖延和推卸,输血费用需要当时付清。要带着医院的输血记录证明,回到原义务献血地才能给予适当的补贴或报销献血费用,后又因手续繁琐而不得不放弃,这又让义务献血这个激励政策大打折扣。

(三)医疗机制的不健全和卫生知识的缺乏

我国的医疗机构制度现在还不健全,包括血液的采集和供应方面。存在着手续繁杂,保管也要产生大量费用,公民无偿献的血,到了患者用血的时候,是比较昂贵的。这就造成了大众的误解。“把我们免费的血液拿去给医院谋利了?”这是很多大众和媒体议论的焦点。对于此事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利用市民无偿献血血站盈利的情况。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3]但仍然不能消除民众对此的怀疑。

正常人献一点血对身体的健康是没有损害的,这是一个被医学界公认的事实。但在权威往往受到挑战的今天,这个观点也受到了质疑。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没有医疗常识的民众,在少部分人的质疑中尾随其后,大事宣传。加上有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献血是对身体有害的这一观点被一部分人认可。对义务血献的人数产生了影响。部分人担心献血会传染上疾病,所以就是有这个心想尽自己的义务也不敢去,其实现阶段医疗卫生还是比较发达的,抽血针只用一次性的是没有这样的风险,但是他们不明白。这对潜在义务献血人群也有一定影响。

二、解决义务献血不足的方法

第6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医院血库没血了。”3月15日,杨健明刚住进医院,就接到这样的通知。医生说,他必须先联系亲朋好友,到北京血液中心献血四千八百毫升,才能排期手术。

杨健明感觉这有点像“条件交换”,但在医务人员口中,这叫“互助献血”。杨健明发现,在自己住的病房和邻近病房里,“个个都需要互助献血”。

要筹集四千八百毫升的血液,对在北京举目无亲的杨健明并非易事。实际上,这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总量相差无几。他与大夫“讨价还价”,最终得到的答复是“献两千四百毫升也可以”。他还试着进一步表明困难,但大夫只是回答:“你一定有办法的。”

在病床上,杨健明只能不断打电话,发微博。他一心盼着尽早做手术,但忙碌张罗的间隙,这个年轻人急切地想弄明白,在互助献血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僧多粥少的局面

事实上,互助献血并不是新鲜事物。江苏省血液中心研究员梁文飚介绍,1998年施行的《献血法》已经将互助献血“认可为无偿献血的一种方式”。《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然而,梁文飚观察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条数十字的规定并没有真正“用起来”,直到最近两三年,血液供应越发紧张,变化才悄然发生。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也认为,将法规在现实中激活的是近年频频出现的“血荒”。在他的记忆中,2010年以前,全国血液采集量每年以10%至15%递增,直到2010年年底,增速陡然放缓。

卫生部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9月全国血液采集量增幅5.8%,与往年相比增幅下跌近一半,在北京、浙江、海南、广西等地,采集量甚至出现了绝对下降。但与此同时,全国临床用血量依旧维持高速增长。

刘江和梁文飚都发现,采血量的增幅“怎么也赶不上医院用血量增加的速度”。就在一周前,梁文飚从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处得知,因为供血不足,该院去年一共停止或暂缓了七百多台手术。

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全国各地纷纷启动或推广互助献血,让僧人自己找粥。

去年9月,青岛市正式推广互助献血。该市中心血站站长赵林介绍,当血站库存低于五天用血量时,血站就会对医院实行控制发血,但如果某个病人组织亲友到血站献血,血站会针对该病人,向医院优先调配合适的血液。

“全靠大家自觉行不通,就要有人来干预,互助献血就是一种干预的措施。”烟台中心血站副站长杨建说。去年9月,烟台也开始启动互助献血。在他看来,《献血法》“光提倡”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就得给予一些压力,去推动这个工作”。

暧昧不清的灰色地带

住院十二天后,杨健明终于凑足了血量。他发动了所有人脉关系,又让朋友帮忙牵线搭桥,才在北京找到五个朋友和老乡,这些人为他献血一千毫升。另外一部分,杨健明自掏腰包,花了三千多元从“血头”处雇人献血,最终凑了两千二百毫升。大夫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就为他安排了手术。

上海曙光医院外科大夫鲍宇克对本报记者说,他也曾听病人谈起“血头”的事情,但互助献血时,“病人找谁去我们也不管”。在他看来,医生很难甄别参加互助献血的人是不是病人的朋友。

“这其实是介于违规与不违规之间,病人与医院的互动,是个暧昧不清的灰色地带。”某直辖市血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评价互助献血的现状。

另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是,如果一个病人,或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已经拥有《无偿献血证》,那么在用血紧张时,其亲友是否需要再次参加互助献血?

80后北京人刘永杰曾两次无偿献血,至今累计献血四百毫升。他记得献血之后,献血车上的工作人员交给他一本红色的《无偿献血证》,还提醒说以后他本人、配偶或直系亲属可以根据不同条件“免费用血”。

但今年春节过后,刘永杰的母亲在北京住院准备做手术时,大夫却告诉他,“以前的《无偿献血证》都没用了,现在我们没有血,你要再去献血。”

根据《献血法》规定,目前全国各地都为无偿献血者、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制定了不同比例的免费用血政策。但在互助献血制度之下,“免费用血”却走入了尴尬的境地。

有点让人不能理解的无偿献血

十四年前,《献血法》的施行成为中国献血制度的分水岭,无偿献血正式取代有偿献血。刘江记得,其后多年大家都在“摸索和过渡”,无偿献血一度是行政指令下达的计划指标。

直到2006年前后,全国各地陆续叫停计划献血,真正的无偿献血才开始实行。目前,中国的无偿献血人口比例仍然维持在0.87%,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的推荐标准。而在台湾地区,这一比例已达8%。

在梁文飚看来,“无偿”的含义应该是“没有任何利益关联”。“人们真的从内心深处觉得,我捐血,是为了献出爱心去救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无偿献血的真正方向。”

强调无偿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刘江解释说:“只有出于纯粹自愿,人们才会在献血前如实回答自身的健康情况。对某些处于窗口期的疾病,目前的血液检测技术仍有漏洞。”

但让梁文飚感到担忧的是,“因为互助献血,大家对无偿献血可能都有点不理解了”。

动手术时,杨健明一共用了八百毫升血。这个年轻人感觉自己为血液花了不少“冤枉钱”。他花钱买血,还要向医院支付自己的用血费用。根据规定,亲友互助献血的病人同样需要支付用血费用,除非参与互助的是病人的直系亲属或配偶,这样,病人事后可以凭借《无偿献血证》报销。

而为母亲进行互助献血之后,刘永杰还在不断反思“无偿献血的意义”。“说实话,我参加无偿献血的时候肯定不是只为了以后用血,但真正用血的时候,被别人强行要求再去献一次,还是很伤心。” 刘永杰说,“对无偿献血的人,这是一种伤害。”

在互助献血的制度之下,献血与用血的问题似乎成了一团乱麻,越理越乱。梁文斌认为,眼下用互助献血来应对血荒“是个下策”。“我们走回头路了。”他说。

更多的人正试图梳理这团乱麻。最先抽出的一根线是有关《无偿献血证》的。北京、广州、青岛等地都表示将保障持有《无偿献血证》的人“优先用血”。刘江介绍,北京市卫生局不久将《北京市献血优先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凡是在本地献过血的,不管献多少,本人可以优先用血,配偶和直系亲属也享受相关优先用血政策”。

另外一股力量则尝试将互助献血拉到日常的轨道。刘江说:“北京正准备培训医务人员,指导他们在不缺血时,也尝试动员病人亲友参与献血。”

第7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关键词:献血;伦理;道德

昆明正在遭遇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血荒,以至于住院等待手术的病人要自己打电话,甚至出院去联系血源。全国范围的“血荒”可以当成一种大家关注的社会现象。2010年10月26日播出的央视《新闻1+1》对此评论如是说到。

事实上全国范围内都存在血液供应不足,以北京为例,需血量以每年10%的速度在上升,据血液中心统计,今年1至9月,该市采血量增幅为2.9%,与需求量10%的增幅相比,还有7%的缺口。以去年全年采血量65万单位估算,全年缺血在4万单位左右,这并非孤例,近期全国大面积凸显的“血荒”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1]。

一、造成全国医疗用血供应不足的原因

现在全国性的血液危机越来越严重,造成血液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还是一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公众的信任危机,不愿意自主献血。

今年昆明市即使在采血旺季的血液采集量也比往年少。1-9月采供血量同比增幅为2.9%,但临床用血增幅达到10%。每年9、10月都是献血“旺季”。但今年十一过后,街头献血者和献血量均明显减少。WWW.133229.cOm近10天来,仅有557人献血,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310人这是昆明首次在献血“旺季”出现用血紧张[2]。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网页上很多网友发表的评论对献血的是持否定态度,很多人的观点表示对社会和医疗机构的信任不足。在自主献血的人群中,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是主力军,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比例超90%,但以昆明为例,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1.2%。政府和医疗机构总是宣传献血无害,可医务人员、公务员都不带头献血。这就让社会公信力大大降低,而用血的人员大多是本市的居民和公务人员,他们却很少献血。

(二)国家对义务献血的鼓励不足

国家为了鼓励义务献血,对义务献血的人给予了用血的优惠政策,可是常落不到实处。有报道称,义务献血者在异地因故发生事故,因无钱输血,且向当地医院出示“献血证”时,当地医院拖延和推卸,输血费用需要当时付清。要带着医院的输血记录证明,回到原义务献血地才能给予适当的补贴或报销献血费用,后又因手续繁琐而不得不放弃,这又让义务献血这个激励政策大打折扣。

(三)医疗机制的不健全和卫生知识的缺乏

我国的医疗机构制度现在还不健全,包括血液的采集和供应方面。存在着手续繁杂,保管也要产生大量费用,公民无偿献的血,到了患者用血的时候,是比较昂贵的。这就造成了大众的误解。“把我们免费的血液拿去给医院谋利了?”这是很多大众和媒体议论的焦点。对于此事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利用市民无偿献血血站盈利的情况。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3]但仍然不能消除民众对此的怀疑。

正常人献一点血对身体的健康是没有损害的,这是一个被医学界公认的事实。但在权威往往受到挑战的今天,这个观点也受到了质疑。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没有医疗常识的民众,在少部分人的质疑中尾随其后,大事宣传。加上有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献血是对身体有害的这一观点被一部分人认可。对义务血献的人数产生了影响。部分人担心献血会传染上疾病,所以就是有这个心想尽自己的义务也不敢去,其实现阶段医疗卫生还是比较发达的,抽血针只用一次性的是没有这样的风险,但是他们不明白。这对潜在义务献血人群也有一定影响。

二、解决义务献血不足的方法

(一)国家应该落实义务献血的鼓励政策

国家和我们的政府组织应该重视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国家的政策要有合理的制度保障和操作细则,保证政策实行到位。这样国家才有权威,社会才能形成讲求诚信和贡献的氛围。具体说就是要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国家的政策落实有助于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才能对大多数人的行为形成他律性。现在国家出台了义务献血法规定了个人及亲属可以有需要时享受优先输血钱,但是这项政策因手续复杂而让其成为现实面的困难,这就造成不公正而妨碍义务献血政策的落实,从而损害整个公众利益。国家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执行者,应该对政策和执行细则做出调整,让我们高兴的是为了鼓励义务献血,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利措施,比如我们的首都北京出台了征求意见的办法草案加大了奖励力度,献血公民自献血之日起10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5倍的血液,10年后免费使用献血量两倍的血液。献血公民的配偶、父母或子女,取消了“不符合献血条件”的限制,10年内可免费使用等量血液。草案还对特别踊跃的“明星”献血者给予特别重奖:累计献血超过2000毫升的公民,可以终身无限量免费使用血液。

(二)国家应该加大义务献血宣传

现在很多人对义务献血还不了解,我们应该加大宣传让很多人来了解它的重要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就做的很不错,例如在日本,每年的1月15日为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在举行成年仪式之后,纷纷来到献血车前参加无偿献血,这已成为日本推动献血的一个传统形式。日本政府规定,各级行政人员适龄者每年必须献血一次。明仁天皇每年6月5日都和后妃带领宫中人员参加献血。也有一些国家发行各种宣传手册,组织各种活动,甚至邮票上的有宣传。总之,全世界大部分医疗用血来源于免费献血,各国的宣传方法我国也是可以借鉴的,现在一些人认为献血会损害健康造成传染也有必要澄清,因为如果正确的观点不站出来就会被谬误所掩盖,现在的医疗正规采血是不会造成传染的,健康人抽取一定量血液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已经被证实,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

三、伦理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义务献血的自主性

(一)义务献血是公民的责任

义务献血是普通公民的责任,可以挽救许多生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公民道德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一个社会进步和谐的表现。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社会,群体的成员都应该为其尽一份力。这无论是从利他主义还是利己主义来说的是有利而无害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会的成员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来自社会的帮助。更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遇到困难,往往要通过其他人的帮助才能克服困难。每个公民的应该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这样才有可能享受到社会权利,自主献血因为是义务所以这就要求公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什么的讲究经济效益,传统道德和责任有些被淡化。有人就认为哪有义务的事情,义务不可以创造效益也不可以增加财富,为什么要去。事实上义务做事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而社会财富是大家的享有的,这样无形当中义务人也间接获利了。但有人又要问那我等别人来贡献义务我去享受不是更好吗?如果人人的这么想社会就会崩溃,还有社会存在吗?

(二)提高自我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新世纪公民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社会化很强,个人离开社会几乎不可能生存。品德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点可以从我们的书中学习哪些品德高尚的人同时向身边哪些有正确价值管的朋友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觉得意义所在,至少自己会成为正直的人。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社会实践,当得到别人鼓励的时候也就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最后再去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把这种品德带到生活学习中,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自己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如果社会上很多的人都有了社会责任感,义务献血就会变得简单了,人们对其他社会责任也就会勇于承担,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每个人也将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

总之,社会道德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社会和谐相处社会风气好,公民的道德素质就会不自主的受环境影响。社会主义道德讲究互助互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树立典型。其他人自然会受到感染,社会伦理道德就会得到加强。那么有了社会责任的公民自然会加入到无偿献血的大军中来。

义务献血关系到人的生命,全民族的健康,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义务献血可以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养。从国家到个人都应该重视。血库危机给我们了警示,但这是一个好现象,这样我们就会更加重视道德的建设和新时代所面临的道德问题思考。有助于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为新时代的人们提供现实的道德教育。通过政府的重视、媒体的宣传和广大市民的参与,现在昆明的“血荒”问题已经有所改善。进一步的解决和建立长效机制还需要我们的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2010年11月4日,马晓华第一财经日报

[2]2010年10月27日来源:京华时报。

第8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一、工作目标

针对我市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继续保持全市临床医疗急救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2012年全市需动员公民无偿献血9.5万人次以上。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要把无偿献血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切实履行对辖区内无偿献血工作的领导、规划、组织、协调等职责,促进无偿献血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牵头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等工作。各级红十字会要按照《献血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二)认真落实无偿献血工作责任。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要根据《献血法》和《献血条例》的规定,切实承担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本居住区适龄、健康公民参加自愿献血的职责。

各机关单位要积极动员本单位干部职工参加无偿献血,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各企事业组织要加强对职工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安排一定数量的职工参与无偿献血。各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要加大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力度,组织广大公民参加无偿献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大力开展临床互助献血宣传,配合采供血机构做好互助献血的采集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三)深入开展无偿献血公益宣传。各县(市、区)政府要采取措施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宣传、广电部门以及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加强无偿献血的公益性宣传,免费播放无偿献血公益广告,报道无偿献血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教育部门要把无偿献血工作纳入学生健康教育内容,鼓励各大中专院校师生多次志愿献血。

各级各单位要动员大多数献血者每次献血300毫升,鼓励每次献血400毫升,以增加献血量,解决季节性缺血难题。

第9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关键词:公共关系  无偿献血  招募

        1  血站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血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具有自己的组织目标、组织规模、组织管理机构和组织社会形象,其目标明确,成员之间密切协作,内部管理规范,内外信息互通,物质基础保证,内部层次分明,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它能进行人力汇集,组成一个集体;进行人力放大,形成一种新的合力;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尽快完成组织目标;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形成一种吸引力、凝聚力。

        1.1  注重血站形象建设  血站内部的价值观念、公德意识、服务质量、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组织素质和风格等构成了血站的内在形象,而血站的名称、品牌、特征、行为方式、环境、建筑设施等构成了血站的外在形象。内外形象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它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公众对血站的美誉度,影响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加强血站形象建设需要血站全体员工自上而下时时刻刻不懈的努力,但形象毁誉也许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1.2  采取环境适应策略   一个组织很难直接改变环境,只能去适应环境并在适应中按照自己的理想逐渐改变环境。在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站自2009年开始的无偿献血宣传“四进”战略,即进机关事业单位、进社区农村、进学校、进医疗机构,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于大中专院校学生、军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他们对献血的意义认识深刻、荣誉感强,我们着重营造“无偿献血高尚”的人文氛围,使这部分较高层次的献血者的自尊心、光荣感和自豪感得到充分的满足;对于外来打工者、农民兄弟、社会无业人员等则应侧重于免费检查身体、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等方面的宣传发动。

        1.3  加强血站文化建设  建筑、设备、材料、资金、环境和各种文化设施是血站的实体文化,也就是表层文化。规章制度、体系文件、管理手段和激励机制构成了血站的制度文化,即中层文化。具有血站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组织精神、组织哲学、组织道德、价值观念和组织风尚等则构成血站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血站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可以说血站每一位职工都是血站文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血站每一项工作都渗透和代表着血站的文化。

        1.4  全员参与公关活动   对于血站来说,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人都应具有公关职能,办公室、查采科、机采科、血源科、血供科及其工作人员,与外界接触密切,甚至直接参与无偿献血者的招募,是做好血站公共关系工作的主力军。血站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代表着血站的形象,一言一行都将给公众留下一定的印象。因此,掌握公关工作的理论知识,秉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公关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公关能力将是血站员工素质提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社会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客体,不仅是血站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而且是血站赖以生存的基础。公共关系旨在使血站的各项政策和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要求,在公众中树立血站的良好形象,以谋求公众对血站的了解信任与合作,并实现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利益。

[1] [2] [3] 

        . 内部公众  血站全体职工是血站公共关系的内部公众,是血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血站的方针、政策、计划、措施只有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他们与血站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公共关系的原则之一就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如果血站内部成员之间不团结、不协调,将直接影响血站工作方针的贯彻执行,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

        . 外部公众  确切地说除血站工作人员以外的全体公民都可称为外部公众。虽然献血法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但非健康公民和非该年龄段公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态度也会对献血人群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父母的认识和态度对子女的献血热情可能会造成较大影响,何况周岁以下人群将是无偿献血的潜在公众,随着年龄的增加,希望他们或早或晚都会步入无偿献血行列。因此,加大无偿献血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全社会公民都成为无偿献血的知晓公众,改变逆意公众和中立公众的认识与态度,使其成为顺意公众,取得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将是无偿献血宣传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年龄在-岁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现役军人、高校学生、社会青年、农民兄弟等是无偿献血的首要公众,他们对无偿献血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 政府公众与媒介公众  他们是外部公众的一部分。政府公众是所有沟通对象中最具有权威性的公众,取得政府的了解信任与支持,可以为血站的生存与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保障、行政支持与社会政治条件。媒介公众是最敏感、最重要的公众,他们又是血站与社会沟通的中介与桥梁,掌握和运用大众传媒,可以左右整个社会舆论,对社会经济、政治局势的变化、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心的问题反应最快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公众心理  公众心理趋向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因效应要求我们注重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第一印象;不断树立良好的服务质量和血站形象,使其产生美好的近因效应;注重工作细节,保证血液供应,开辟免费用血绿色通道,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晕轮效应和移情效应;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和献血活动,调动社会公众的群体影响和从众效应,使个别献血者变顺从、服从为接纳;以温馨的献血环境和优良的服务,满足献血者的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人对无偿献血存在偏见,即“基于错误和顽固的概括而形成的憎恶感”,要靠我们在今后的长期工作中不懈的宣传、引导、感染、说服。

          无偿献血的传播  

        由于人们对血液知识的缺乏和传统的观念,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对无偿献血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会不参加甚至阻碍周围人员尤其是亲属参加无偿献血。就无偿献血的宣传而言,十几年的努力成绩斐然,但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求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反复刺激公众的感官,引起公众的注意、关注,最终在情感和道义上完全接受、支持或直接参与。

        . 人际传播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宣传,具有及时、有效和亲切的特点。首先,血站的每一位职工都是无偿献血的宣传员,时时处处和一言一行都肩负着无偿献血宣传的重任。第二,无偿献血者的宣传将是非常有利的,他们的亲身经历会给受众带来很大的感染和影响。我站建立的数百人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在无偿献血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言传身教作用。

        . 大众传播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大众传播社会”的新时代,它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渗入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人的生活中。大众传播具有公共性、广泛性等特点。包括网络媒体、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出版部门、影视部门、期刊杂志社和广告经营单位及其工作产品等等。利用大众传播开展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并开展与大众的互动沟通在信息爆炸时代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