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精选(九篇)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第1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1.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一组通用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是现代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如今,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仅能证实企业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也能够提高企业的声誉,为客户选择企业提供依据,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必要条件。

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也多次强调要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企业是依存于客户存在的,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需要时刻关注顾客的要求,根据客户需求开展研发新品、质量改进等工作。如果企业不关注顾客的要求,只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方式、想法去研发产品,不懂得变更与创新,那企业就很可能走向衰败,例如诺基亚、柯达等企业的衰败就是很典型的不关注顾客需求的例子。关注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是要求所有产品都必须做到最高端,不生产低端产品,要超越客户的期望,使客户获得最好质量的产品和体验,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过于提高产品质量,可能造成质量过剩的缺陷。例如,老年人适合用字体很大,功能单一的手机,而我们一味追求高端型、高质量、功能强大的手机,例如苹果手机,是不适合老年人使用的。

1.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发展的重要因素,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满足客户要求,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企业进入管理的良性循环,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的提升,使企业始终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2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

2.1顾客满意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质量零缺陷的概念是由全球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的,他对质量追求一次性达标,做一次就做对、做好,保证质量零缺陷,减少返工几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质量管理的环境和内容都有所变化,顾客的需求成为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要发展与创新,提升产品自身质量,并使生产与服务向标准化统一,使过程控制更科学,使生产过程更稳定。追求客户满意与忠诚,是新时期质量管理理念的创新,顾客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脱离了顾客的企业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企业要以顾客为中心,测量顾客满意度,做好与顾客的沟通,时刻掌握客户的要求,以便于及时改进,进而满足客户要求及相关方要求。注意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要求,顾客的要求与期望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的变化、或是客户的相关方需求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形势,以便于掌握顾客要求,及时做出调整与改进。

2.2人员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企业质量管理提升

企业管理工作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因此提高人员素质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有着重要意义。质量管理的提升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因此,所有员工的质量意识的提升,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21世纪人才最重要,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急需人才的,就一个制造企业来说,能够时刻关注质量状况,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提出的人,哪怕是最基层的工人,也是人才。人员素质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学历,它和一个人的责任心有着直接关系,培训员工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一名高素质的员工是善于发现质量缺陷、勇于提出质量改进建议的人才,这样的员工,对于提高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

2.3与供方互利,达到共同赢利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都开始关注源头管理,十分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尤其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更是越来越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力争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关系,从而促进供应商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美国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推出的“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就取得了很好的合作共赢效果。

2.4技术创新是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建立创新机制,企业有创新理念,并投入一定的精力到创新活动中,对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着重要作用。固守陈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新的产品或工艺,企业很可能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员工潜能的发挥。建立良好的竞争淘汰机制,鼓励创新,对于提高效益和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

2.5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树立的,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支撑着企业稳定、长久的发展,是企业管理提升的基础,是企业质量管理与创新的精神支柱。企业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员工会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使企业员工更了解企业的使命和企业坚持的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员工热爱企业,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建设,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很多欧美知名企业家都一致认为,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是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保证。质量文化也被视为企业文化的基础,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现代企业质量提升的意义

企业质量管理的提升,即包括产品质量的提升,也包括工作质量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舍弃一方,而另一方孤立存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从源头控制,到过程控制,再到终端管理控制的一套管理体系。注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人员的素质及生产控制的复杂性等因素,确保管理体系内容适宜,以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保证。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因为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客户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需求既包括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更关注产品质量,质量上乘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更高,人们都希望吃到安全、健康、高质量的食品,以确保身体健康。

4结束语

第2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教科研 纲要 学术繁荣

2009年,我省高教科研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各项任务得到了全面落实。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教科研管理工作有所加强。对此,我们组织了全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年度滚动课题的立项工作,组织了第六届全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组织了中国高教学会第七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的申报工作等。经过努力,我省高校获得立项、奖励及结项的课题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二是学术活动更加活跃。在过去的一年里,各高校、各学术团体在不同层次、以不同形式开展学术活动,繁荣了我省的高教科研工作。省高教学会还举办了2009年度学术年会,省人大副主任车秀兰出席会议,省政协副主席林炎志、省高教学会李军会长及部分高校领导围绕“高教科研工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的主题做了精彩发言。三是科研机构不断完善。不少高校的高教科研机构在原来的基础上功能有所加强,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2009年,省教育科学院还成功地举行了建院50周年庆祝活动,省领导王珉、王儒林、陈晓光、林炎志、车秀兰,省教育厅及各地区、各高校的相关领导以不同方式给这项活动以极大支持,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四是重点科研项目进展良好。2009年,省教科办、省高教学会加强了对科研课题的管理,部分课题已经通过专家鉴定并结项。一些全省协作开展的科研项目,如“吉林省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吉林省高校合并调整经验实证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吉林省教育史研究”等课题取得了重要进展。各高校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各高校及有关部门再接再厉,力争使今年的高教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0年年初,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面向全国征求修改意见。《纲要》的制定与颁布,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今年我省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并根据《纲要》精神和我省的实际,研究制定《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吉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计划》,各高校也将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制定新的战略且标和发展规划。今年又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出台的各项规划、承担的各项课题都已进入收尾和全面总结阶段。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每一位高教科研工作者都要自觉增强责任意识,以贯彻落实《纲要》为契机,发挥好教育科研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

下面结合我省高教科研工作的实际,就如何搞好下一步的高教科研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新的重大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二是有学上的问题初步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三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进入到全面提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的科学发展以及国内外环境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抓紧当前,着眼长远,深入研究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发展思路。

去年年底,刘延东同志曾经指出:要看到,我国教育总体上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教育能够提供的合格人才之间存在差距;二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存在差距;三是农村、民族、边远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迫切要求与教育水平滞后之间存在差距;四是教育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的要求与教育体制活力不足之间存在差距。当前,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说,任重道远,责任重大。她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加强高水平学科和大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等高屋建瓴的决议,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寄予厚望。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的教育丁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和了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并积极协调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诸如高等学校编制问题、教育经费问题等重大问题,使我们深受鼓舞。近日,王儒林省长、陈晓光副省长先后召集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就高等教育发展问题进行座谈,并要求在全省普通高校范围内,围绕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一次全面的深入调查研究,要在摸清楚底数的基础上,重点解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从事高教科研工作的同志要主动参与,认真做好这次调研工作。

二、明确任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温家宝总理指出:“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当前要更加突出这个主题,体现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是要全面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要围绕提高质量这个核心,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政策重心、经费分配、资源配置和教学工作评价标准的整体性变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是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从招生考试到培养过程、学科建设、科技创新、评价评估,都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就人才培养质量来说,有宏观质量和微观质量。我们理解,宏观质量主要应该包括人才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等。实质上,宏观质量也就是一种结构性质量。微观质量是指每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众多的微观质量中,我们应当把握住对全局有影响作用的质量问题。在微观质量上,当前应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如何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我们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的宏观质量和微观质量,实现宏观质量与微观质量的有机结合、统筹协调、整体提高。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年大发展之后的今天,迫切需要通过大改革的过程实现大提高的目标,也就是说,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提高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我认为,要实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对国家和政府而言,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确立正确的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对高等学校而言,就是要抢抓机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方向由外延扩展为主转为内涵建设为主;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实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机制;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和谐。对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要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政策,树立新理念,研究新问题,探讨新方法,切实增强使命感与责任心,在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新贡献。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就是要珍惜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三、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

温总理在主持《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中,特别强调积极推进改革。原来《规划纲要》的题目叫《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后来总理要求把“改革”放在前面,就是希望能够更加强调改革、突出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得益于改革,正是改革扫除了束缚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观念,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续高举改革的旗帜,以改革作为核心动力和重要途径,通过新一轮的改革促进新一轮的发展。

关于推进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袁贵仁部长在去年11月份召开的“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一是要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应努力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行业、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重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相关行业需要服务;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行业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各类院校都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二是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2010年将加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并启动研究生、本专科生专业目录和专业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也要加大人才类型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采取措施予以调整。三是要大力开展就业实习实训,建立稳定的、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毕业前有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四是要进一步把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对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中,要进一步加大就业状况指标的权重。袁部长的这段讲话,对即将全面启动的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刻的概括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理解,抓好落实。

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高教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在即,这必将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程。这也是广大高教科研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的最好时机,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锐意创新,努力提升高教科研质量和水平,为繁荣我省高等教育科研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首先,《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主张,这需要高教科研工作者更进一步加以研究,把它转化成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变成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行动计划和指导原则。这里有许多理论和实践工作要做,尤其需要对《纲要》实施中产生的新问题给予关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因而要求教育科研工作者贡献出更多的聪明和才智。

其次,教育科研工作要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服务。《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对此,要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第3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管理

通信网络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信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的推动,适应了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当下建筑质量管理的新趋势。

1通信网络工程工作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适应了当下社会经济的建设要求。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不断得到调整,通信网络规模容量日益扩大化,各类新型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及推广,这需要创新通信网络技术标准及技术,保障其可靠性、运行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提高操作标准。提高通信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水平,深入落实科学性的项目管理及负责机制,实现施工项目的全面性管理,推动建筑施工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施工项目发展新形势,相关单位有必要就进度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环节、成本控制环节、安全控制环节等展开分析,充分发挥项目质量管理的价值,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通信网络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必须做好相关信息技术的协调工作,推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效益提升。这需要明确现阶段通讯网络工程的工作重难点,以研究具体的信息技术及通讯策略,完善通讯工程系统化机制,适应项目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效解决通讯工程运作过程中的不足,解决企业信息获得的限制性问题,从而降低施工风险。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实现软件工作环境及硬件工作环境相结合,从而实现管道合理性开挖,共同营造系统性的操作策略,提高通讯网络工程建设效率,通过优化施工准备策略,降低可能出现的项目管理问题率,有效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因素,提高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运作水平,实现项目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发展。

2项目工程施工的具体原则

2.1遵循质量第一原则。在通信工程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通信工程项目事关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在项目工程实践中,为了提高通信质量水平,必须完善质量控制方法。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工作人员质量责任意识提升;通过学习通信施工相关知识及技术,不断提高工作者的技术素质,实现业务能力及心理素质提升;遵循以人为本的质量工作策略,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这需要就现阶段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运作问题展开分析,遵循预防为主的工作策略,做好质量的事后检查及分析工作,实现质量事前控制环节、事中控制环节、事后工作环节等协调性运作,提高项目质量检查水平,做好质量模块、工序模块的检查工作,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质量。遵循严格性质量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水平。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工作数据的总结及分析工作,做好科学性的论证工作,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标准水平,提高检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标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充分发挥网络工程在投资模块的积极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通信网络项目资源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推动通信网络项目有效性发展,落实好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通信网络工程涉及的工作资源诸多,需要应用到各种设备及人力资源。2.2遵循系统性工作原则。遵循系统性工作原则,能够实现通信网络资源配置水平提升,提高系统设计水平。这需要完善施工技术方案,提高通信网络工程的资源配置水平,减少各类资源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降低通信网络工程的工作量,减少系统操作成本,这需要以相关设计图纸为标准,做好设计图纸的精密性设计及分析工作,根据图纸的具体数据状况,确定投资额,做好通信网络资源调整及控制工作,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率,保障各个模块监督工作正确执行,就通讯网络工程展开检查,减少施工图纸与设计图纸间的差异性,根据实际工程状况,做好施工图纸的及时性调整工作,实现资源良好控制,控制好项目管理进度,避免出现相关经济损失问题。2.3遵守公正、守法、科学性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公正、守法、科学性的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尊重客观项目管理实施,以科学、公正、正直的态度解决实际项目管理问题,避免各类不正之风,遵循相关工作原则,秉公办事,项目管理领导人要谦虚谨慎,遵循秉公办事的原则,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3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3.1施工成本管理及控制。为了推动通信网络工程有效性开展,必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从电信企业的工作实际出发,提高企业系统化发展水平,制定科学性的通信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相关通讯网络项目管理者需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水平。就通信项目工期状况及成本状况展开分析,不断完善项目经理管理机制,实现整个项目进度状况及成本状况的控制。在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遵循动态性的工程进度控制方法,就企业资本投资状况及损益状况展开分析,采取有效性的方法,解决通信网络工程的各类管理违规性问题,调整部分建设成本,做好成本控制的全局性掌握工作。为了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相关单位必须就工程材料状况及人工成本状况展开分析,避免材料浪费问题,进行科学性计算,进行劳动成本及劳动量计算,切实提高劳动量的控制水平,做好工程材料的可持续性管理工作,控制原材料数量,就材料使用状况展开分析。当通信网络项目竣工后,需要就工程机械损耗状况及材料应用状况展开分析,提高机械设备及材料的应用水平,减少各类租赁成本,实现通信工程成本控制。这需要制订详细的科学建设计划,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及方法,做好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控制工作,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性调控。提高工程实践水平,做好施工管理组织的优化工作,提高工程整体管理效益,项目管理的相关参与部门需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实现动态性施工管理成本概念应用。3.2通信网络项目的进度管控。为了提高通信网络工程水平,必须深入贯彻通信网络项目可持续性进度管理理念,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就施工图纸状况、施工合同状况等展开分析,制订可持续性的进度管理计划,动态分析计划可能出现的变动问题,做好施工编号的合理性配置工作,进行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材料消耗状况等分析,根据项目进度状况,就投入的人力状况、物力状况等展开分析,确保通信工程如期完成。在工程总体进度计划调控中,必须进行各阶段发展计划分析,确定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度计划等,确保计划存在一定的可变通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施工变化问题。通过确定科学性工程进度计划,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网络工程水平,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状况,做好施工资源的合理性分配工作。施工单位购买的材料需要及时到位,项目管理者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计划控制工作,按照相应计划做好建筑材料的配置工作,保障所购买材料及施工方材料及时到位。在现场项目管理之前,需要履行好材料检查的责任,保障项目材料质量的合格性,就物料规格状况、品种状况、数量状况等展开分析,做好现场准备工作,履行好材料检查的职责,提高项目材料质量管理水平。根据通信网络项目的工作状况,就物料的规格状况、品种状况、数量等展开分析,遵循严格性的通信网络项目工作标准,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效率,充分提高项目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及创新能力,积极应用相关激励策略,给予劳动者相应的经济奖励,实现项目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管理进度,按照要求落实好相关施工管理原则,按照合同做好施工周期的控制工作。3.3通信网络工程质量管控方法。为了推动通信网络工程有效性开展,必须遵循严格性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原则,提高通信网络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完善通信网络建设机制,提高通信用户的整体体验水平,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这需要引起相关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根据项目单位的具体要求,控制质量目标,提高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确定严格性质量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满足国家规定验收标准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质量验收标准化水平,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合格性,严格遵循材料验收制度的要求,保障每一项材料都满足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在通信网络工程实践中,要保障光缆通道的正常操作,提高管道质量水平,完善机房设备应用技术,提高工程结构的整体质量,达到规定的工作要求。这需要分析项目施工进度状况及具体的要求,强化对项目管理者的管理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做好各类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工作,树立大胆创新的思想,将新技术、材料等提供给项目单位及监理单位展开研究,认可之后,进行大范围推广及应用,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保障工程进度,降低工程花费成本。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健全三级检查机制,解决质量隐患问题,将质量问题控制在源头。3.4安全管理工作。为了提高通信网络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完善建设安全设施机制,做好安全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减少各类安全性事故,完善相应安全保障机制,控制好安全设施的损失状况,减少不必要的安全性投入,提高安全成本的管理水平,制订安全管理预急方案,就施工者的技能素质及安全素质展开培训,做好培训活动的记录工作,深入贯彻文明安全建设工作,保障高空、高压施工模块的安全性工作,做好关键施工工具、机械的管理工作,及时查明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好施工现场的防雷工作。

第4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科室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第5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 施工管理 ;特点

引 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人们向往的城市生态景观。而无数的园林绿化工作者正是为营造舒适、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而努力。公园、街区园林绿化的改造,小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等,构造了一个个隐匿于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近几年,园林绿化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与此同时,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却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园林绿化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状况。

一、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1. 把握施工对象的生物性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将不同季节、形态特征,不同色泽的花卉、草皮、乔灌木等进行搭配栽植,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特有功能来实现净化空气、滞尘调温、美化环境的作用,最终达到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目的。另外,苗木的种植讲究季节性和土壤条件,自然条件对施工管理有较大影响,施工质量的控制有一定难度。

2. 创造工程建设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通过植物配植、建筑设计、小品点缀等艺术手段,以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施工管理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设计意图有较深的领悟,在建设过程中以创造性的劳动,实现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与艺术效果。

3.对施工管理有较高的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占地面积大,有足够的工作面,利于赶工。但是,施工作业点较分散,涉及专业多。因而,在施工的组织管理上,要求协调好各专业的互相搭接,准确安排插入工序的时间,而且要保证所涉及的不同专业的施工团队能流水作业,连续施工,减少窝工、误工等情况,这也施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在实际施工中,要牢牢紧扣,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手,保证工程建设高质、高效和低耗。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不良状况

1.园林绿化工程在一些建设范畴被定性为“简易工程” 所谓简易工程,是指那些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没有特殊要求,专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建设工程。然而,园林绿化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绿地复绿,而是一个要求科学性、实用性、美观性,包含园林建筑、结构、水电、绿化等多个专业的综合景观工程。工程建设涉及建筑学、环境学、生物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对工程的施工管理有较高的要求。而在“简易工程”的定性下,投标以价低者得,造成恶性竞争,势必难出园林精品,也不利于园林绿化企业自身品牌效益的建立和园林绿化行业的长远发展。

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不善

目前,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仍然较为落后,施工组织混乱、计划性不强,甚至于施工操作违反规范,施工中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有些工程人员为了追求利益,采用质量规格不符合要求的种植土、苗木,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

3.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人才短缺

在当前,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综合能力不强,高素质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非常短缺。于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水平低,容易对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产生误解,以致操作上违规或者错误施工,造成返工、大修的频发,破坏环境形象和提升了建设成本。

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就是通过现场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工程合同所规定的质量目标能够实现,以及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园林绿化工程的规范标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和相应的质量计划,对材料、机具、工艺、人员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园林工程总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1.施工工艺、工序的质量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阿都符合质量标准。对施工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对操作人员、材料、环境条件等因 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做好验证记录,工序记录的主要内容为质量特性实测记录和验证、签证。

2.人员素质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园林绿化职工所创造的,他们的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项目经理部要定期对职工进行规程、规范、工序 、工艺、标准、计量、检验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开展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项目部成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操作者的操作水平,防止违纪、违章及错误行为产生,从而避免因人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

3.材料质量管理

材料台帐应对材料质量、规格、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部分投入了一定的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绿化部分投入了大量的土方、苗木、支架等工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放材料的质量、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投入材料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的控制,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

4.成品的保护

成品保护可采取护、包、盖、封等4种措施,即采取覆盖塑料布、纸板、盖沙、培土、铺干锯末等措施,防止成品被损坏或污染,必要时可实施局部封闭,在达到强度或满足要求后再开放。

四、园林绿化工程行业的发展和展望

中国园林绿化作为朝阳行业,在近几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且随着政府对环境绿化的日益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宜居环境”重要国策的实施、全国各地争创“园林城市”的风潮以及房地产、休闲度假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有力带动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势头。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行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均绿地占有率的提高,以及在房地产建设的带动下,城市周边的绿化施工将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而且随着乡镇经济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今后园林施工项目的工程量将比以往大大增加,将为园林绿化行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 随着生产工艺及植物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施工材料将更加丰富,新品种的苗木、花卉将被广泛种植,建筑装饰材料更多样、更高质。

3.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将朝着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对综合有更高要求,专业分工将愈加明确。

【参考文献】

[1]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11―214

第6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中,公路试检测是公路建设发展不可缺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路整体质量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公路高质量建设的基础。为公路建设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提供坚实可靠的保证。同时,公路试检测也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评定的重要科学依据,为公路的高质量化发展提供更加详实的科学检测依据,以点带面,可以实现整个工程质量的估算和合理验收评定。当前,我国公路试检测技术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认识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就公路建设在新时期发展视域下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贡献于我国公路建设与发展。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新时期视域下探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用定量的方法对各种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科学地鉴定其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做出接收或拒收的决定,保证工程所用材料都是合格产品是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手段;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试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部位、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均满足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是提高工程质量、创优质工程的重要保证;通过各种试验试配,经济合理地选用原材料,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通过试验检测和研究,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为完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积累实践资料,为推广和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做贡献;试验检测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鉴定和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手段.通过试验检测,为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判定提供实测数据,以便准确判定其性质,范围和程度,合理评价事故损失,明确责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试验检测证据,保证向业主交付合格工程;试验检测工作集试验检测基本理论、测试操作技能和公路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于一体,是工程涉及参数、施工质量控制、工程验收评定、养护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 二、提高试验检测质量措施 (一)试验设备的配备及试验人员素质提高 试验工作的水平对工程质量影响极大,要修好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必须加强试验检测工作。首先是加强试验设备的储备;其次是加强试验技术人员的建设,提高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试验项目要齐全、试验数据要准确可靠、试验数据的提供要及时迅速,这就要求试验室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仪器作为测定各种原材料性能的重要工具,其优劣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程度.进而影响到施工质量的高低。例如,先进试验检测设备的不断引入和自主专研发明,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不断培养与创新培养发展,净化公路试验检测环境,科学实现公路试验检测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公路建设技术的科学发展。

(二)检测数据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 试验数据是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譬如填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这两个参数是路基填土中指导施工、控制压实质量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确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路基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借助试验检测这种手段进行参数确定的同时应认真对待。严格遵照试验检测规程,并力求消除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开展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有利于推广新技术,加强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

对于某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还可以对其适用性、可行性、先进性和有效性进行鉴别和了解,从而积累公路工程的施工经验,为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公程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公路试验检测,对公路的发展中实现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公路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二)有利于降低公路成本,实现有效的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例如:通过对施工地点的砂石、填料等的检测,可以确定这些材料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如果符合,则可进行就地取材。公路建设成本巨大,材料需求量数据庞大,实现公路试验检测的科学进行,为公路建设整体施工成本提供可行性估算数据,能够为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很好的帮助,从而在建设资源问题上得到有效解决。 (三)有利于公路建筑工程建设材料质量方面的鉴定与提高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有利于对施工所用到的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好坏进行科学的鉴定,通过这套合理有效的测试手段,施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是否符合规定就变得更加明了,对于合理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公路工程建设中桥梁工程材料的试验检测,合理评估材料质量,为提高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为后期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提供更大的帮助。 (四)有利于给工程质量评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增强质量安全管理的说服力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有利于增强施工质量评价的说服力,增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和竣工后的评定验收工作的科学性。积极开展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于加快公路工程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推动技术进步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势在必行,有关部门必须对其加以重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质量试验检测尤其是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由于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因素比较繁多,诸如气候、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安全因素的安全试验检测和估算,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类质量和安全隐患,因此要全面的考虑,合理实现试验检测,公路的试验检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现行制度,才能实现公路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问题;质量控制措施;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92

0 引言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我国建筑不仅追求高质量更追求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为节省用地,逐渐向高层发展。但由于建筑技术和管理等存在漏洞,导致当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工程延误、施工事故或者是建筑物不合格等问题大量出现,为改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满足人们当前的住房需求,本文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和发展改进策略,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 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当前现状

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工业和居住方面需要大量有质量保障的建筑。建筑行业本就是一个能满足当前我国发展现状、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行业,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还不能忽略建筑物的质量问题。但是,由于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小企业不断追求自身效率和经济利益,建筑行业发展存在大量施工问题,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组织结构和建筑体系,控制方式单一,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满足当前社会和人民对工业和民用建筑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建筑企业要不断改进发展策略,在提高自身建筑能力的同时使得建筑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建筑业本就是一门具有较高自身结构特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相关知识的技术人员参与施工建造。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才资源缺乏,建筑施工工作辛苦并存在一定的危险,同时建筑业本就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缺乏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依靠农民工加入建筑施工队伍,使得建筑施工队伍人员工作水平较低、缺乏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由于建筑施工工作岗位不固定,建筑业在发展中存在大量的人员流动,施工队伍懒散,从而不能保证建筑施工中的工作效率,出现工程不能按期完工的问题。

2.2 建筑施工各部门缺乏监管与配合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强监管,但由于各部门之间权力划分不明确,存在大量的、越位等问题,使得建筑物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施工材料在购买、使用等过程中缺少监管体系,导致施工材料存在质量或者是保管等方面的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是考虑工程质量的主要方面,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材料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暗箱操作,购置材料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采购,导致工程施工后期出现问题。

2.3 施工建筑企业施工技术水平欠佳

对于现代建筑行业来说,中国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且面对中国当前巨大的市场需求,建筑企业过度追求速度而忽视建筑质量。同时,建筑企业在发展中没有重视高新技术的利用,过度依靠原有的施工设备,无法保障民用与工业建筑物的质量。

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落实责任,确保质量安全

以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为特点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工程是一个庞大的施工工程,其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明确之间的权责划分,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并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体系,从建筑材料采购、使用及建筑施工技术等各方面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最终实现各部门之间协调的施工关系。

3.2 提高施工队伍整体从业素质,强化施工安全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体系来说,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应当引进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利用施工设备的同时,还应当关注施工队伍整体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保障施工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和水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关注施工安全,施工单位要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以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

3.3 建立一个完整的施工体系以提高施工质量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工作本就是一项需要各部门合作、分工,并以完整的施工体系促进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工程体系。所以,企业应当制定完整的施工体系,从内部人员建筑绘图开始,通过专业人员绘制设计图纸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有质量依据,同时,依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图纸设计,以使施工过程更加具有灵活性,从而保障施工的顺利进展。在施工过程中安排有技术保障、有专业知识素养的人参与建筑建造过程,从而使得施工流程、进展更加顺利。通过完整、统一的施工体系的建立,保障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此项政策也有利于防止建筑中严重的质量、工程问题的出现。

4 总结

工业与民用建筑当前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抓住积极的市场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及时应用先进的设备,改进施工质量,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企业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要求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并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管理;同时要求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竞争环境,使得建筑施工工作向着更加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磊,黄建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问题及其质量控制对策[J].江西建材,2015.

[2]李建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完善措施[J].科技视界,2015.

第8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1 构建高校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1)建立发展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党员质量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数量又取决于质量,但质量更重要、更关键。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党员,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建立合理的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工作,应保证发展的质量。积极探索新时期构建党员质量保障的措施和方法,不仅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有利于保持党的活力,提高党的战斗力,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只强调质量,而没有一定数量不行,只追求数量而没有质量更不行。高校如果缺乏长效的跟踪培养与管理教育机制,一些党员会出现学业较差、纪律观念淡漠等问题,在广大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阻碍了高校党建工作顺利进行。

(3)构建有效的党员质量保障体系,是应对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挑战的急切需要。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甚至一些学生党员也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社会风气依然存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发展党员高素质,使得年轻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基本情况,肩负起国家的希望,并以此为动力,勇敢地担负起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 构建高校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的途径

(1)建立和完善党员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把调控与内涵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党员标准,完善严格入党手续, 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建立“三项工作机制”:工作指导机制,建立政治导师制;全程监督建立分级预审制;责任追究机制。

(2)抓好“三支队伍”:校党委和党务职能部门领导队伍、总支书记队伍、支部书记队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主要职能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二级党组织作为主体的工作机制。

(3)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将党员目标管理、党员承诺践诺、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整合起来,在活动中教育党员。

3 构建高校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1)实行发展党员总量调控、执行年度发展党员计划情况。按照慎重发展、均衡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学校党委对发展党员数量、结构分布和工作要求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确保发展党员的任务落到实处。坚持质量并举、以质为先、科学发展,既注重保护大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政治热情,又在保持适度规模中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指导学院党组织合理制订发展党员计划,每年底综合分析学校党员发展情况,为合理确定新一年发展对象奠定基础。把党员发展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量化考核内容和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中,对发展党员数量、结构比例不符合要求的按比例扣分。

(2)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情况。在原十六字方针中提到的是“改善结构”,在新十六字总要求中提到的是“优化结构”。这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中,要以优化结构为为关键。在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学校党委要坚持高标准、严程序、高质量,吸引更多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我们注意吸收的新党员的年龄、文化、性别、年级分布以及民族等情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9篇: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工作;组织发展;质量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高校普遍重视抓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据中组部统计,201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达到8026万,其中2010年新发展党员307.5万,新发展党员中,大学生党员占40.2%。目前,全国高校中,大学生中党员比例超过14%,而2000年时这一比例还不到5%。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组织方面看,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趋向,对工作的重视、指导、监控不够;二是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尤其是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学生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培养联系人素质参差不齐,培养方式单一。从学生方面看,主要问题一是入党动机多元化,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有功利化趋向,缺乏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不扎实;二是入党前后表现反差大,学习成绩、纪律意识和现实表现退步,模范作用弱化,个人主义凸显;三是表里不一,言行脱节,唯上不唯下,群众关系不佳。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积极慎重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一项战略措施。高校党组织应站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学生党建工作,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加大党员发展力度的同时,保证发展质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大学生党员是我党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新时期一支具有特殊地位和将对党和国家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的有生力量。作为一个高知群体,他们的理想信念、政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模范作用等状况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适应新形势需要,探索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就成为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二、正确处理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几种关系

(一)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党的战斗力需要一定数量的党员做保证,但数量不是决定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强弱的最重要标志。

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党员质量才是决定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强弱的最关键因素。列宁曾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自给,我们也不要。”过于追求党员发展数量,难以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在统筹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中,始终要把保证质量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盲目追求数量。另一方面,如果单纯强调党员培养质量,就难以保证党员的发展速度。要避免片面追求数量和单纯强调追求质量两个极端,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数量的原则。积极发展优秀学生入党,要将发展对象从原来的“自然成长”、“自我成熟”过程变为“培养成长”、“教育成熟”的过程,由少而精变为多且好。只有既坚持党员标准,又注意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在工作中处理好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我们应按照要求,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对学生学习成绩严格要求,更注重考察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现实表现,使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和入党人数之间、学生党员数与学生总数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从而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保证稳步增长的发展数量。

(二)工作计划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制定发展计划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保证。制定计划必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指导方针,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方法。年度计划要注意:一是制定计划时,要始终把保证质量放在第一位;二是不能把发展计划理解为一个简单抽象的数字,不能由上面主观地规定一个比例,不能攀比,计划的大小必须以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状况为基础,同时考虑培养人队伍状况,要坚决纠正“分指标、卡比例”等简单化的做法;三是基层党组织与学校党委组织部一道共同执行发展计划,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四是发展计划确定后,应及时明确培养人和落实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措施。

要处理好计划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发展计划是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也就是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表现和培养进度,在控制计划总量的前提下,一般在下半年进行一次小范围调整,这就是计划的灵活性。比如,有的发展对象虽已列入计划,但培养尚未成熟,就不要急于发展;有的在年初虽没有列入当年计划,但经过教育考察,确已具备党员条件的也可以在党支部研究后调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