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高质量农产品精选(九篇)

高质量农产品

第1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县党代会和人代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全南,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监管”,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努力构建政府监管、生产经营者自律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主要目标

通过努力,确保在“十二五”期末,建设好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规范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与使用;积极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落实县、乡(镇)长负责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各乡(镇、场)及职能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农产品(含原粮)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县农粮、工商、质监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检和综合监管力度。

(二)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为了协调工作,建立由政府牵头主导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农粮、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有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互报工作情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农粮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依法抓好生产环节农产品的安全监管监督抽查。发改部门要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每年安排必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并依法纳入县级公共财政年度预算予以保障,用于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和必要检测设备的购置;要落实县级农产品质检站项目配套经费,支持检测站尽早获得计量资质认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结果。人事编制部门要对农产品监管体系的机构与队伍建设给予支持。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质监部门要加强农业标准的管理,配合农粮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组织实施等工作。卫生部门要负责农产品安全事故的救护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环节农产品类原料进货查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无缝对接和全链条监管机制,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监管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监管检测制度建设,制定监管检测计划和方案,建立常态机制,逐步建立覆盖所有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市场的农产品监测监管网络,加快构建以县农检站为骨干,以乡镇、村、基地和合作社检测室为补充的农产品质检体系。

(四)强化技术培训工作。要积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等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要通过请进来指导和派出去跟班学习等方式,扎实抓好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构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抓好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监管检测。一是切实增强农产品生产者使用安全农业投入品的意识,引导和督促其按照标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严格遵守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的规定。二是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样检测;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督促农产品销售企业对其销售的农产品,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经查验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销售。三是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制售和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行为,严厉查处在农(兽)药和饲料以及在饲养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四是要积极开展好辖区内的生产基地、销售市场特别是重大活动(节日)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防止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流通、消费环节。五是对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要依法查处,切实净化农产品市场。

(六)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要积极抓好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和产品的申报认证步伐;切实落实《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府厅发〔〕3号),扶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2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57-02

自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在解决国人温饱的基础上,不断向小康迈进时,农业生产在食物供给量、食品多样化及国民营养状况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笔者从食品安全的田间生产至餐桌全程分析,找出制约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开展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1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 农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化学工业污染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使用添加剂等刺激性物质,过分追求产量,忽视食品安全,造成农畜产品的化学工业污染。比如说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饲料中添加性激素、生长激素等,上述这些添加物质都会残留于动植物食品中,人们摄食这样的食品以后,便可产生致癌后果和激素样的作用,引起中毒,重者致死。

1.2 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添加污染

农产品的储存、加工、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等,长时期使用,导致农畜产品原料变质等,虽然各级部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各个环节加大了监管力度,但杯水车薪,无法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此外,在农畜产品加工、贮存运输等方面,个体经济模式普遍存在,对个体经营者而言,其生产设备简易落后,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甚至根本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和意识,违规使用潜在的致癌添加剂,严重影响消费者身心健康等,这均属于典型的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的添加污染。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职能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用分级分段管理为主,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往往易出现重复执法、争着监管或者相互推诿、争着不管等怪现象,给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可乘之机,非法生产或销售不合格产品,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或安全监管机构因对食品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食品中毒是一个慢性中毒的过程,不至于造成生命安全。因此,地方政府或基层机构只不过以应付上级部门工作要求而开展工作,一些政府官员为了彰显个人政绩,保护地方利益,干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造假采取放纵现象,更加滋长了非法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嚣张气焰,不顾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只图谋取一己私利。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应着眼于提高各级各部门官员意识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本着专业化的理念,公正、实效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不健全

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同时广大民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社会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国人农产品安全意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基础,配套建立许多规章制度,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淘汰滞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订出能与国际接轨、能确保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的农产品生产及检测标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学好、用好在农业生产上。

1.5 农产品经营错综复杂,生产环节管理难度大

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经营等流通活动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标准化的生产,则要求生产者具备一定的安全标准化意识,这就要求广大农业工作者,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者认真探索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广泛应用到农业标准化生产上去,广大农业工作者应在政府等相关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对农业生产采取标准化、专一化的统一实施。然而,就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而言,以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和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R档淖橹管理和龙头企业,缺少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模式错综复杂,难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种植,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农产品生产者而言,其生产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他们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惜牺牲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而为之,盲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苗,不合理地采收非安全生产间隔期内的农产品等,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1]。

2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2.1 加大农产品生产环节上对化学污染的监管力度

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能仅仅是限于加大检测工作的力度,除了开展相应的检测以外,应该重点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根本上杜绝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伴随着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来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在规范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农业执法相关部门切实规范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经营和管理,限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流通,切实从源头上把握住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广大消费者一个清洁的世界。

2.2 切断农产品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添加污染途径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疫体系,以市县级农产品检验检疫机构建设为重点,辐射到各乡镇办事处,完善基础设施,树立监督检测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并规范并强化执法部门的执法管理力度,检验检测机构加大检测工作力度的同时,为执法部门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实施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2]。

2.3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

为了改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无序低效的管理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机构应该是一支专业而又高效的管理队伍,而不是由行政部门任人唯亲,让一些非专业人士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应该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有序开展工作,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有效改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的争着管和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怪圈,形成部门联合、上下联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置。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

2.4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

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满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加之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人员不足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力度、执法水平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完善执法设施,保障执法工作顺利进行,严格执法队伍管理,提升执法水平,努力开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新局面[3]。

2.5 建设专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农民自主经营管理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为了整合广大生产者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可采取以村为主,建立专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解决分散生产和经营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好地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的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同时,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鼓励、培养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示范带头作用,规范农产品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打造农产品品牌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农特产品,保障r产品质量安全[4]。

2.6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和整治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一步宣传,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植根于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脑海中,营造时时处处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劣食品的行为,开展高风险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深化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生产经营环境,有效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害化。

3 参考文献

[1] 李厚品,王紫贤,吕磊,等.黔西北山区特色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J].农技服务,2011,28(6):790-791.

[2] 吴希,吴俊,申流柱.对毕节市农药残留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50-151.

第3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及意义。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把土壤、农作物、肥料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农作物需求特点,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比例,因此应该:

(1)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土壤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介质,而且也是农作物所需各种养分的主要供应者。在农业生产中由肥料、灌溉水、降雨、秸杆还田、根茬残留、生物固氮等提供的养分都存在在土壤,最终由土壤直接供给农作物吸收利用。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但是,由于田间土壤变化的复杂性,以及化验分析的条件限制,有时没有办法根据土壤的分析结果来施肥。那该怎么办哪?在不能进行测土施肥时,可以根据以前的施肥状况和目前的土壤地力情况来考虑肥料用量。一般肥力高的土壤,可以适当降低肥料用量,而对肥力低的土壤,应该增加肥料用量。对土壤比较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一次肥料用量可以稍大一些,而对土壤较砂,保水、保肥能力弱的土壤,则一次肥料用量不能过多另外,由于土壤中的养分还包括灌溉水、降雨、秸杆还田、根茬残留、生物固氮等提供的养分,因此还要根据它们带入的养分状况,来考虑肥料用量。

(2)了解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特征.要做到科学合理施肥,要知道作物需要什么肥料?需要多少?什么时间需要?作物需要什么肥料?一般来说,所有作物都需要17种营养元素,也称为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它们是:碳(c)、氢(H)、氧(0)、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铜(Cu)、锌(zn)、硼(B)、铬(M0)、锰(Mn)、氯(cl)根据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农作物的需求状况,把它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氮、磷、钾,叫做大量元素。第二类是土壤含量相对较多可是农作物需要却较少,像钙、镁、硫等,叫做中量元素。第三类是土壤里含量很少、农作物需要的也很少,主要是铜、硼、锰、锌、钼等,叫做微量元素。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而土壤中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量较少;同时以根茬归还给土壤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是归还比例最小的元素,通常把氮磷钾称为大量元素、或肥料三要素。但是,由于作物种类不同,它们对这些营养元素的需求上也明显不同。如小麦、玉米对氮、磷、钾需求较多,而花生、大豆对、磷、钾需求较多,食用叶片的蔬菜、茶、桑等需要较多的氮,油菜需要较多的硼,地瓜需要较多的钾。这就要求在生产中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特点选择不同的肥料种类。

作物需要多少肥料,就相当于一个人一顿得吃多少饭一样,少了他没吃饱,但多了也不行。一般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取决于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和产量水平。一般在蔬菜、果树上的肥料用量要大于粮食作物,产量水平高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要大于产量水平低的作物。,那么,在施肥时就可以根据近两年的产量水平估算今年的产量状况,然后估算肥料用量。

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需要营养,但作物一生中对养分需求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就是施肥的最佳时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植物对养分浓度比较敏感的时期,多为植物生长的前期。这一时期对养分需要的绝对数量并不太多,但很迫切,如果此时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或元素间的不平衡,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且后期难以弥补和纠正的时期。如磷的营养临界期在苗期,玉米在出苗后1周,;小麦在分蘖始期。氮的临界期比磷稍晚一些,一般在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过渡时期,小麦的在分蘖和幼穗分化两个时期;玉米在幼穗分化期;植物营养临界期的养分供应主要靠基肥或种肥供应。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往往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植物吸收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最多,如能及时满足此时期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如玉米的喇叭口期,小麦的拔节-孕穗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的施肥是以追肥的方式施入的。

(3)根据肥料种类和性质选择适宜的肥料。肥料依据不同的目的,肥料可分为不同类型、按肥料来源分:有机肥(农家肥)、化学肥料、绿肥、生物肥料。按营养成分:单质肥料 、复合肥料。按肥料的状态分为: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态肥、按肥料中养分的形态或溶解性可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长效肥料、按肥料施用后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可分为:生理酸性、生理中性、生理碱性肥料、肥料的施用方式施用方式:基肥(底肥)、追肥 、种肥 。施用方法:撒施、条施、沟施、冲施、叶面喷施、灌溉(滴灌、喷灌)施肥。肥料的作用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施肥可归还由于作物收获所带走和其它原因而损失的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但是,如果肥料施用不当,还可以污染环境,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1)过量施用氮肥引起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引起农产品硝酸盐累积。2)磷肥加工过程中的氟污染,施用时的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以及引起水体富营养化。3)肥料施用不当,作物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抗干旱能力下降,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变差。

第4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1.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生产标准,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标准为基础,全市重点规划建设了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以黑水镇、安定镇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二是以城郊洮府乡为主产区的大棚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三是以福顺、蛟流河等乡镇为主的辣椒生产基地;四是以吉林省金塔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中心的辣椒生产加工基地;五是以安定镇为主产区的名特优大棚瓜果生产基地。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建成优质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西瓜生产基地5万亩,辣椒生产基地20万亩。

2.加强执法检查,强化源头治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加强上市农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洮南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加大对上市蔬菜的例行监测及抽检力度,强化从源头进行治理,加强重点农时、重点环节、重点节日检查力度。按照蔬菜农药检测的要求,检测人员每天随机抽取4种以上蔬菜样品,检测样品为关东农贸商场、物尔美、骆驼岭超市和蔬菜生产基地所生产经营销售的蔬菜。自2008年以来,共检测16个蔬菜品种,5000多个样品。一是突出重点农时。在农时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行动。每年在备春耕生产期间,市农业局相关执法单位联合行动,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中心,开展种子、农药、化肥市场专项治理,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执法车辆133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486家,农产品市场及超市22个,从源头上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二是突出重点环节。从使用投入品到收获,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监测范围。组织人员,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棚膜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进行监测,在蔬菜生产中和上市之前实行重点监测,每次监测不少于3个样品,对每次检查结果都汇总分析,记录存档,及时上报,建立了重点环节监测的常态机制。三是突出重点节日。在“元旦”、“春节”、“五一”、中(高)考期间、“中秋”和“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都组织执法人员对区域内的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进行执法检查,加大抽检种类和数量,重点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是否有使用保鲜剂情况,确保节假日期间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3.加强品牌创建,强化认证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为不断提高全市农产品品牌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农业局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在“三品一标”认证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工作认真,服务到位,深入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根据使用时效性到期及时组织复查换证。同时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洮南辣椒”、“洮南绿豆”、“万宝粉丝”、“黑水西瓜”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有效提高了洮南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企业6家,有机农产品企业4家,绿色农产品企业5家,4个协会被认证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市已经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6.75万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2.75万亩,有机农产品杂粮杂豆生产基地面积0.9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认证面积占耕地总面积7.9%。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是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几年来,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溯体系建设研究探索。

第5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1、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2、情系”三农”,绿色消费。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4、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5、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你和我。

6、消费绿色食品,体现健康人生。

7、全面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增强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

8、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

9、依法行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

12、齐心协力抓农产品质量,真心实意保消费者健康。

13、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4、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5、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6、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

17、科学用药,合理施肥。

18、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19、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源。

20、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21、以人为本,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22、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之基,放心消费是农民赢利之本

23、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名牌农产品。

24、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加快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

25、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6、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7、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满足消费者优质安全需求。

28、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29、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0、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促进”三农”发展。

31、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32、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3、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一律不得采收上市。

34、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食品安全。

35、关爱生命,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

36、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37、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38、加强农产品标识管理,保障生产者合法利益。

39、实行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者安全。

40、食用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

41、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

42、农业发展路千条,质量安全第一条。

4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4、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45、建立放心菜专销区,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46、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杜绝超标蔬菜入市。

47、放心食品,从源头抓起。

48、坚决打击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行为。

49、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之基,放心消费是农民赢利之本。

50、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5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

5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53、加大监管力度生产合格农产品。

5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55、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创争国家农产品安全县。

56、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5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58、人人参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59、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60、加强农业执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61、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制,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

62、情系"三农",绿色消费。

63、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第6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改善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迫切希望得到无污染、高质量的农产品。目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政府和人们的高度关注,保证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人们主要考虑的问题。对此,充分了解我国当前农产品市场的状况,分析我国农产品面临的不足和挑战,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必要。

1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

1.1化肥农药等残留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我国缺乏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手段,造成农业的化学投入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使用的化肥农药高达170万t,且这些化肥农药还包括大量的非法性质农药。这些使用的农药中大多含有大量的有机磷,从而造成大量的农药残留。农药残留将破坏农产品的生物结构,严重时甚至威胁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些含有大量农药化肥残留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后,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也会造成威胁。

1.2农产品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添加剂并受环境污染

目前,一些农民为了保证农产品良好的外观、缩短生长周期,在农产品中大量使用催化剂和激素,化学试剂的使用的确提高了农产品的美观度,但却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1]。大量研究证明,使用化学添加剂后,农产品的口感及安全性都大幅度下滑,但目前市场上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来监管这些农产品。一些农民为了使蔬菜提早上市,仍在使用化学试剂、激素等物质。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农产品农药中毒的事件数量正逐年上升。因此,严格控制农产品中的化学添加剂含量、重新回归绿色生态农业,对于国民安全以及我国农产品发展都极为重要。植物添加剂是引起农产品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此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的环境急剧恶化,从而使植物遭受化学污染的概率大大增加,一些危害较大工业污染源如铅、砷等会直接导致人们急性中毒,而危害较小的重金属微量元素也会在人们体内积累,造成慢性危害。这些工业污染难以消除,而且会诱发大量疾病,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1.3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农业产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大量集中在所属的相关农业部门中,在乡镇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监管体系,而且专门用于农产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导致大部分地区对于农产品安全监测仅是空头支票,难以有效实施。同时区(县)、乡(镇)两级缺乏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力度不大。对于企业而言,一些企业内检员和检测设备配备不全,部分生产企业没有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企业质量安全自我把关能力还较弱,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

1.4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从思想意识上看,尽管目前大多群众已不再满足于填饱肚子,但仍存在对农产品安全意识不足等观念上的问题。一方面,部分生产经营者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在农产品中掺杂掺假,违规使用化学添加剂的行为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普通消费者缺乏辨别农产品质量的能力,无法判断出质量不好、有毒有害的农产品;同时,地方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也不到位,没有深刻认识到农产品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

2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与培训工作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质量意识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此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首先应提高农业生产者与农资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及素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纳入当地的教育、宣传以及新闻工作中,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辨别的能力。同时,由于农户对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水平较低,因此相关农业部门应加强对种植户的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户的科学生产意识培训,派专人指导农户科学用药、科学施肥,尽最大努力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2]。

2.2不断健全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根本。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并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建立上下一体的安全监督机构,改变当前对于农产品的监管松散局面;完善监管、巡查、检测、执法、责任追究和质量安全追溯等制度,尽快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严格处分部分部门的不作为行为;以例行监督为主,抽查为辅,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出售的完整管理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

健全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也是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对于许多农药残留量缺乏明确的限定,因此必须建立完整合理的农药化肥残留量检测标准,配套相应的检测规范,完善生产章程,依法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标准[3]。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提高农产品产出和入市门槛。一旦检测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不合格,一律禁止流入市场。生产者未对出产地前的农产品进行检验检测,不管质量合格与否一律停止销售。农贸市场、超市等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未进行检验的,一律不得入市销售,从源头阻止有害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3结语

农产品的安全严重威胁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引起重视。只有建立健全长效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提高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责任人的管理手段和相关认识,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人员关于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程序和政策法规的培训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才会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陶忠元,陈艳霞.技术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及对策研究——基于中日农产品贸易实践[J].特区经济,2012(2):221-223.

[2]章力建,胡定寰,杨伟民.现代农产品供应链(超市)在农业污染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4):12-16.

第7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基础,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

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必须在符合要求的生态环境下,应用相应的农业标准生产、加工,实行科学的管理、检验、检测,从而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盘锦市已建无公害基地46个,面积约5.87万hm2;绿色基地18个,面积约2万hm2;有机基地1个,面积约1.3万hm2。这些基地为生产优良安全的农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设“三品一标”生产基地总的指导思想是:开发一批,即把自然环境符合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高的地方,组织生产开发,促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向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康发展。盘锦市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体系,专业生产大户对“三品”基本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实行面对面、高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的监管,经检验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在98%以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占有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价值逐步得到体现。农户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绿色大米增效在15%左右,绿色蔬菜增效在于东民等盘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思考综述3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增效在10%左右,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加优化。

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支撑,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网络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网络是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基本保证。盘锦市各县(区)乡镇现有技术推广单位34个,技术人员308名,其中高级农艺师20名,农艺师138名,助农和技术员150名。村级、企业单位、生产大户540名技术骨干工作在第一线。实践证明,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首先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次是依靠农技队伍勤劳而扎实的工作。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各乡镇分管农业的县、区、乡、镇长亲自抓,把工作任务、技术措施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对农业服务中心、项目承担单位分期检查考核,长期不懈地将这项工作推向深入。近年来这支主力军,在生产第一线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法制建设为后盾,确保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体系运作

第8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监督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71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产品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随之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实践

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逐渐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逐渐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很多地方张贴了相关的宣传标语,在各大媒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很多地方都设立相关的领导机构,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了相关组织。部分地区还进行了农资打假活动,并取得很大的成绩。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作用下,使很多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具有高毒的农药进行了禁用。加强对农产品的检测,检测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检测种类也随之增加,并增加了检测的频率。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监管力度有了显著地增强。强化了对绿色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的监督管理。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可作为耕地的土地又较少,导致我国耕地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耕地较为分散。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根本无法实现耕地的集中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农产品产量的提升只能依靠农药化肥的投入。耕地的分散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的工作量。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工作主要针对农村,但是,相对基层的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机构非常少,无法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工作全面进行。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准确的检测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以及农产品的激素使用以及相关的产品质量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工作策略。

2.1 政府应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体系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不断强化和完善工作任务。政府应加强与农业生产工作的联合,建立相应的合作社,由合作社掌控农业生产,并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确保农产品无剧毒农药和激素侵害。在合作社中推行机械化,进而提高农业产量。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为基层配置相应数量的监督检测部门,应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进行综合培训。

2.2 要增添检测设备

增添检测设备,并根据具体实际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标准进行机构配备,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质量。创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快产品标准的制定,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完善,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督具有一定的依据,使监督范围更加明确。

2.3 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从生产者入手,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并对生产地进行不定时的产品质量抽查,对检测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严格处理。并对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的农产品进行跟踪,保证工作的质量。

2.4 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

在各大市场成立“高品质农产品”的交易区,通过市场监测的高品质农产品可以在高品质蔬菜区进行交易,并且建立质量合格蔬菜交易区,质量合格的产品在经过监测合格后可以进入。对这些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如果高品质农产品质量下降,则根据实际情况,对这类农产品进行换区处理。在这期间如若发现质量不达标的农产品,则对当日农产品进行销毁处理,如果产品质量持续不合格则取消其市场交易资格。

2.5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魇痉叮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介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使农民深刻意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3 总结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不仅关乎广大人民身体健康,而且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为我国的农产品发展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9篇:高质量农产品范文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由于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产品的不科学收获,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不严等,导致农产品污染比较严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人畜中毒事件,以及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因农(兽)药残留超标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终止合同、停止贸易交往的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到了非抓不可、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的时候了。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的需要;是加入WTO,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重大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抓成出效。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保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以保护城乡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督控制,努力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消费。

“*”期间,要通过政策、法规和技术等措施,努力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基本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污染状况得到初步控制,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主要农产品实现按标准组织生产,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近两、三年,要把解决“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作为主要矛盾。蔬菜产品主要解决高毒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问题,茶叶主要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水果主要解决农药残留和生长激素滥用问题;畜禽产品主要解决兽药残留和动物疫病问题,特别是生猪饲养过程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问题;水产品主要解决药物残留和贝类产品的污染问题。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五个环节

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控,必须大力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环节的管理。

1.产地环境。与环保等部门一起,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要抓紧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2.农业投入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通过市场准入管理,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与优化,逐步淘汰高残毒农业投入品品种,发展高效低残种。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尽快建立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及时向社会

公布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品种。

3.生产过程。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要加快推广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品种,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复混专用肥。健全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加快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加大对动植物疫情的监督管理。

大力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办法,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水平。通过龙头企业和营销组织,引导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要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和流通协会,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包装标识。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标明产地和生产单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产品,要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予以正确的标识或标注。

5.市场准入。在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要逐步建立农产品自检制度。产品自检合格,方可投放市场或进入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销售。无论是生产基地,还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都要自觉接受和配合政府指定的检测机构的检测检验,接受执法单位对不合格产品依法作出的处理。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控,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质量认证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技术推广、市场信息等工作。

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重点是加快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并完善配套。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并逐步与国际接轨。近两、三年要重点加快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动植物疫病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修定。力争到“*”末,使我国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质量、安全、包装、保鲜等方面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基本配套,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可遵循。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要切实加强部级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质检中心建设,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尽快提高检测能力,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争取国际多边或双边认证。要加强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逐步健全省级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检测检验站(所),尽快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检测工作。同时,要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逐步配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培

训技术人员,开展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

3.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要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标识认证为基础,积极推行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和管理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大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的名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绿色食品作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向,加快认证进程,扩大认证的覆盖面,使绿色食品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作方式、质量安全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4.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从*年开始,农业部将在财政、计划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定点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同级财政、计划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相应工作。

在加大对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督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要把对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作为重点。对查出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要依法及时处理。要抓紧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等方面规章的起草工作。

5.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进步。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快开发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快速、准确检测仪器设备和方法,研制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技术和产品。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丰收计划、跨越计划、“948”计划、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和动植物保护工程等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重点。

6.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信息工作。在实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过程中,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及时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等方面的信息。

四、工作措施

(一)抓好试点、示范

在抓好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四大城市“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的基础上,从*年开始,逐步扩大到部分省会大城市。要在建设好现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的规模,增加示范内容。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创办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在加大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的基础上,从*年起,陆续建设全国性的无公害畜产品、水产品和热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各地也要抓紧规划,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部以后安排的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取得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业部在支持现有定点批发市场建立农药残留监测站试点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大支持的规模。各地也要加强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药残留监测站的建设,尽快提高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农药残留检测能力。

(二)积极推动产销直挂

农业系统要积极参与农产品流通,推动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直接挂钩,发展多种形式的直供、配送、连锁服务,缩短农产品流通时间,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证鲜活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要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三)增加投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要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修定、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攻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防疫体系等建设的投入。

要利用市场机制,全面推行优质优价政策,通过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和市场专销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按照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农市发〔*〕9号)精神,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增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氛围。要在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培训计划中,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等方面的培训内容。部属新闻单位,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知识的宣传介绍。

五、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许多部门的工作,需要部门配合,通力合作,加强协调,共同努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会同计划、财政、经贸、科技、法制、卫生、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